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共10篇)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浅谈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合浦西场中心幼儿园
潘承萍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本文主要谈谈幼本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小班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幼儿说话往往会不完整,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喝水了”,“尿尿”,“睡觉觉”,甚至也会出现“老师,我帮你穿衣服”这样的情况。由于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不足以致小班幼儿形成词语贫乏、语音不准,句子不完整等语言特点。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一日活动中,怎样运用多种方法让小班孩子的语言得到良好的发展呢?
一、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交流。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让幼儿有话敢说的必要条件。我就充分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如,每天的晨间接待是我和孩子进行自然交流的第一站,“xx小朋友你好”,“老师你好。”“今天早饭吃了什么呀?”“我吃了xx”……我们从最简单的问候开始交流,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宽松空间。当然,在晨间接待的交流中,我们可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调节话题内容,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有话可说。在看似不经意的三言两语中却饱含着我的良苦用心,宽松的环境、自然的交流,让幼儿既感到老师的亲切,又培养了孩子爱说话、会说话、敢说话的能力。
二、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大胆表述。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周围人群的生疏,大部分小班孩子不善言语,容易出现“沉默是金”的现象,也有个别孩子用“哭”来宣言,这些情况都无益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之大胆表述就显得很重要了。
1.利用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让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玩具,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玩具的原因,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充分思考,发挥想象。
2.利用散步时间。
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户外去散步的时候,让幼儿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他们观察之后会说:“树叶变绿了,草也变绿了。”等等。让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日活动的户外活动、谈话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
3.利用走廊画展和主题版块。
根据主题需要,我们会找一些结合主题内容的图片张贴在走廊上面,供幼儿观察。在区角活动时,我们让幼儿分组观察图片内容,并引导他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观察,并大胆地表述所看到的内容。
4.发挥教师良好语言的榜样示范作用。
小班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此外,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说话,幼儿入园以后,教师是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有的幼儿平时学习的方面可能接受得不是很快,但学起他们老师的话来,是一学就会的,老师无意的一句话他们很快就已经学会了,我们就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平时和孩子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乐于说,乐于讲,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得到好的教育。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我们的话,也让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给幼儿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第三,让幼儿在日常观察中积累丰富词汇。
威特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去想象和重新建构语言,使用的词汇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当走廊里响起骨碌骨碌推小车的声音时,孩子们已知道吃点心的时间到了,便开始骚动。当小车推近时,孩子们的反应不一:第一种是顾全大局型,只是悄悄耳语:“不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第二种是我行我素型,他们抬起屁股使劲张望,而后毫无顾忌地大叫:“嘻嘻,是XXX”;第三种是聪明乖巧型,他们用“马上坐正,抬头挺胸”的样子来暗示老师“瞧我多乖”;第四种是事不关己型,他们表情漠然,似乎对事物毫无兴趣。其实孩子们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态度,也正是展现了他们个性最真实的一面。每每这时,我就想:不能让孩子简简单单地机械般地度过这段时光,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吃点心就是一声不响的哑巴活动。于是我尽量调动孩子的感官去体验各种食物带来的快乐。如在吃刀切馒头的时候,我以“刀切馒头中藏了哪些秘密”的问题来吸引孩子,让孩子们通过看、闻、摸、尝来揭开秘密。“馒头白白的、香喷喷的”(既有颜色又有味道,词语用得也不错);“馒头像一块石头”(孩子学会了联想);“馒头里有许多孔,压一压就扁了”(实践带来的收获);“馒头可以变手枪,变车子……”(创造在孩子的小手中实现)……最后我唱了一首歌曲《大大的馒头哪里来》,没想到竟成了活动的高潮,孩子们开心地和着节奏拍起手来。瞧!吃点心也有趣!
第四,让幼儿在欣赏所学的作品中感受语言。
小班幼儿词汇贫乏,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我就找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手指谣”来引导幼儿了解和使用一些较复杂的措辞,促使幼儿学会欣赏儿歌语言的韵律美和提升语感,另外,我还给孩子讲了大量的童话故事,所选的故事短小,语言凝练,适合孩子们反复听念或复述。在设计故事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另外,我还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画图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图画上,并尝试让幼儿看操作图示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手口并用等能力。为了提高小班幼儿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的能力,除了讲故事、唱儿歌、看图讲述等形式以外,我还举办了班级故事会、宝贝说天气、集体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讲,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孩子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悉心体察,精心施教。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满足他们“说”的愿望。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一、创造幼儿“敢说”的机会
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成人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慈爱的语言,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视、冷漠、拒绝、不理会,不仅使幼儿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增加,而且使幼儿怀疑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孩子的情感需要,多了解孩子,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敢于说话的环境。一天,我正在午睡室点人数,准备午睡,亮亮告诉班上的兰兰和彤彤没有来。我怕出差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教室门口。忽然,听到吵嚷的声音。走过去刚要开口制止,听见兰兰说:“最近的熊出没真好看。”旁边的彤彤大声地说:“我觉得也是,小熊熊真可爱,光头强也很搞笑。”“噢!”我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她们在交流,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呀!我怎么忍心去破坏呢?兰兰和彤彤是我班胆小、内向的孩子,处处拘谨、害怕,不愿说话,不敢做事,不敢与人交往。在这些孩子心中,像人少的不起眼的角落,却是她们放松自我的自由小天地。了解了她们的需要,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在游戏区多了几张小地毯,在图书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悄悄话”角,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满足,引导她们学习与人交流、沟通。原来想让孩子开口也并不难,关键让孩子在不受任何限制、比较宽松的氛围中与人不断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体会与人说话的快乐,来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除此之外 , 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时 ,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 及时地发现其闪光点 , 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 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 , 也有助于孩子敢于开口 , 提高交往能力。
二、激发幼儿“想说”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能使孩子聚精会神、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兴趣能推动孩子自主参与、积极实践。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激发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意愿的兴趣。如,在表演游戏“做客”,首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了解关于做客的常识,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有关录像,更直观深刻地知道文明做客、不文明做客和怎样接待小客人。接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并讲述各自角色的任务,最后通过幼儿自己讲述的整个做客过程,把整个游戏串联起来,在这宽松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三、培养幼儿“会说”的能力
在孩子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怎样说好话,说完整的话,要让孩子把话说清楚,讲得生动贴切。平时在带幼儿散步的时候,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周围各种环境和自然的变化。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如户外实践活动、谈心集体游戏活动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利资源,课堂上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例如:在给幼儿讲冬天的故事之前,先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再给幼儿灌输一些必要的提示:“冬天到了,树木、植物、人们的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在观察和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事物的改变,老师可以让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自由地表达,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在集体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机会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当幼儿用语不恰当时,老师须及时予以纠正。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话题和幼儿熟悉的话题与幼儿交谈,这样幼儿说起话来,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早上幼儿到园后,可以与幼儿交流早上吃了哪些食物,孩子们刚才接触过这些,所以都能侃侃而谈。为了让孩子言之有序,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幼儿说的与其他幼儿不同的题材,鼓励幼儿拓展开来,例如这些食物的特点,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怎样吃,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事物的正确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老师在组织集体学习时,要注意启发幼儿,给幼儿一个“说”的机会,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着说。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敢说;想说;会说;幼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人类发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由此可见语言与智力关系密切。幼儿园小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孩子由家庭零散的语言学习转入学校有计划语言学习的转型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这个时期的幼儿语言能力不强,表现为他们有的只能说简单的句子,有的说句子不完整,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强,词汇积累快,语言发展迅速,经过这个时期的训练与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那么这个时期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幼儿“敢说”的机会
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成人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慈爱的语言,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视、冷漠、拒绝、不理会,不仅使幼儿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增加,而且使幼儿怀疑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孩子的情感需要,多了解孩子,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敢于说话的环境。一天,我正在午睡室点人数,准备午睡,亮亮告诉班上的兰兰和彤彤没有来。我怕出差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教室门口。忽然,听到吵嚷的声音。走过去刚要开口制止,听见兰兰说:“最近的熊出没真好看。”旁边的彤彤大声地说:“我觉得也是,小熊熊真可爱,光头强也很搞笑。”“噢!”我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她们在交流,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呀!我怎么忍心去破坏呢?兰兰和彤彤是我班胆小、内向的孩子,处处拘谨、害怕,不愿说话,不敢做事,不敢与人交往。在这些孩子心中,像人少的不起眼的角落,却是她们放松自我的自由小天地。了解了她们的需要,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在游戏区多了几张小地毯,在图书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悄悄话”角,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满足,引导她们学习与人交流、沟通。原来想让孩子开口也并不难,关键让孩子在不受任何限制、比较宽松的氛围中与人不断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体会与人说话的快乐,来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除此之外,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及时地发现其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也有助于孩子敢于开口,提高交往能力。
二、激发幼儿“想说”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能使孩子聚精会神、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兴趣能推动孩子自主参与、积极实践。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激发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意愿的兴趣。如,在表演游戏“做客”,首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了解关于做客的常识,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有关录像,更直观深刻地知道文明做客、不文明做客和怎样接待小客人。接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并讲述各自角色的任务,最后通过幼儿自己讲述的整个做客过程,把整个游戏串联起来,在这宽松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三、培养幼儿“会说”的能力
在孩子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怎样说好话,说完整的话,要让孩子把话说清楚,讲得生动贴切。平时在带幼儿散步的时候,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周围各种环境和自然的变化。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如户外实践活动、谈心集体游戏活动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利资源,课堂上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例如:在给幼儿讲冬天的故事之前,先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再给幼儿灌输一些必要的提示:“冬天到了,树木、植物、人们的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在观察和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事物的改变,老师可以让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自由地表达,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在集体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机会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当幼儿用语不恰当时,老师须及时予以纠正。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话题和幼儿熟悉的话题与幼儿交谈,这样幼儿说起话来,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早上幼儿到园后,可以与幼儿交流早上吃了哪些食物,孩子们刚才接触过这些,所以都能侃侃而谈。为了让孩子言之有序,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幼儿说的与其他幼儿不同的题材,鼓励幼儿拓展开来,例如这些食物的特点,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怎样吃,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事物的正确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老师在组织集体学习时,要注意启发幼儿,给幼儿一个“说”的机会,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着说。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一堆金子”。语言训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各种语言训练的机会,日雕月琢中孩子的语言肯定能更上一层楼;只要我们善于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语病,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相信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会不断地提高。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4
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刘红云邮编:223300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交往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的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幼儿首先步入的是这样的一个成人社会,而且家长对于孩子,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形成了孩子“一切为我”的心理态势。幼儿刚升入小班时,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所以严重的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如今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教育任务。
一、利用幼儿模仿的特点,培养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成人的一切都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净,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在幼儿园中,“娃娃家”游戏最能体现幼儿的模仿能力,而小班幼儿又非常热衷于玩娃娃家游戏,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在玩游戏时的一些话、动作甚至表情都模仿了我们成人,而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小班幼儿尤 其喜欢游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于是我们 往往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让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关系、伙伴关系完成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将会比教师组织的一个教育活动更见效,幼儿在具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角色游戏中,不断地修正自身存在的与群体需要相存的行为,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以使自己适应群体、适应他人,这样就会增加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减少行为问题的出现。我们还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三、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首先,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
或亲戚来自己家中,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生日那天带一个蛋糕或一些糖果等到幼儿园,让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老人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走出家庭,扩大幼儿的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与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孩子做朋友是我们成人的职责之一,我们要尊重理解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情感要求较高,老师要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大人是爱我的,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成人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要适当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要找出理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5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小班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还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幼
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另外,还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
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6
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主要的语言模仿对象。作为家长,我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重视自身言语的示范作用,提高与孩子言语交流的质量,做到以下几点:
1、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我常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上课都用普通话,而且标准的普通话在意思表达上更准确清楚,也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平时我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当发现她说得不够正确,比如她说:“这里很闷,透不过气来。”这是普通话里夹着方言,我就会及时纠正她,说应该是“喘不过气”来。当孩子在发音方面存在缺陷时,我会一遍遍纠正她,教会她正确的读音。如今,我们惊喜地发现诺诺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连平翘舌音也能分清楚。
2、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让她的语言变得丰富起来。当然平时交流不可能时时注意,但有时我会提一些问题,比如给他讲故事或者看她在画画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回答问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她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当然开始问问题不要太多、太难,要循序渐进,否则她回答不上来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她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指导她尽量说得具体完整。比如假期结束了,我和她玩扮演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我当老师,我说,小朋友,你们假期里都在干什么呀?沈一诺就举手回答:在公园里玩。我说:回答老师的问题,说话要完整。她就改成了: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我又说:那你能不能说说公园里有些什么,你玩得怎么样呢?经过我的一步步提示,她能这样说了: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公园里人很多很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玩得很开心。常用这种方法会让孩子的语言变得具体完整起来。
3、让孩子接触一些优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开始,正所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就给女儿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和诗词读本,有空就读给她听,让她受一些熏陶。还买了一些好的绘本,无论画面还是语言都是优美的。当孩子很认真的问我问题时,我也让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比如她问我:妈妈,树叶为什么都掉了?我说:秋天到了,树叶宝宝长大了,她就要离开大树妈妈,去远方旅行呢。孩子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她接着说:树叶宝宝会对妈妈说:“妈妈,再见,我要去远方旅行啦!”她能模仿着我的语言讲下去了。
4、鼓励她与别人交往,消除畏惧感,出去当别人问她话时,我不会替她回答,而让她自己说,去买东西,让她去付钱,让她去跟服务员交流。现在,诺诺她不畏惧主动与人说话,她和初次见面的人也能大大方方地交流,讲话的机会多了许多,语言能力也在提高。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7
一、营造轻松的说话氛围,让幼儿想说
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想说的重要因素。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与事物都很陌生,缺乏安全感,这将导致多数幼儿沉默寡言,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想说。
1.入园之问好
小班幼儿一般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入园, 父母是他们唯一的安全所在。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机,面带微笑地和幼儿打招呼,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和蔼,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 也许孩子开始会置之不理,但当孩子稍微熟悉了周围的事与物,他就会回答你,甚至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玩具之吸引
刚入园的孩子状况百出 ,有的沉默 寡言 ,有的哭闹 不停 ,有的……这时玩具就成了好帮手, 色彩缤纷的玩具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教师可以适当地问孩子们:“ 你们想玩玩具吗 ? ”多数幼儿会回答想。 也许个别幼儿不理你,不要气馁,适当地问一句:“ 这是什么 呀 ,你喜欢它 吗 ? ”有些幼儿 看到这一 情况 ,会争着说 : “ 老师 , 我这个是 … … 这样比强 制性地让 他们说 , 更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事物之交流
充分利用周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多说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孩子说:“ 老师,看我的新鞋子,你看漂亮不? ”刚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我的衣服也是妈妈刚买的;我的鞋子还会一闪一闪的……从而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
二、利用日常生活的环节,让幼儿敢说
经过一段时间,小班幼儿逐渐地适应了新环境,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口说话,但由于常常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导致幼儿不敢多说。 原因有很多,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日常生活的环节,让幼儿敢说。
1.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 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灌输式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体。 记得刚实习的时候,一上课就紧张,生怕漏掉了哪个环节,于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没有留出时间让幼儿说,因此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后来经过反思与指导及老师的指点,才知道应该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幼儿多说。有时,幼儿说错了,怕老师批评,就不敢说;有些幼儿喜欢举手,可是让他说的时候,他却不会回答。 其实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鼓励,投去善意的眼神,这样幼儿才会慢慢地脱离不敢说的窘境。 因此,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2.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新入园的幼儿多数是以方言为主, 教师适当地用普通话与其进行沟通,幼儿很容易被感染,久而久之,他也会讲普通话。记得有一个男孩子是贵州籍的,讲的全都是贵州话,基本上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他和其他孩子却能很好地玩在一起,孩子们也懂他在表达什么,有时候还会帮我“ 翻译”。 一段时间后,小男孩也会跟着说普通话。 其实,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小矛盾和小冲突, 常常听到有小朋友在告状:“ 老师,××打我了 …… 有些孩子 的确比较霸道,把责任全推到别人的身上 ;有些孩子 比较内向 ,不敢说。 其实这是一个随机教育的好时机,让不敢说的孩子说说。 这样的社会交往成为培养幼儿说话的一种方式,让不敢说的幼儿突破心理防御。
3.在谈话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熟悉了环境,其实他是很乐意与你交流的。 如果你愿意倾听他们说话,他会什么都告诉你。 比如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你喜欢什么玩具,你最喜欢谁等。在他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老师喜欢他,不仅变得敢说了,而且还会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多说;碰到花草树木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告诉他们要保护花草树木等。 其实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多说
多说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要给幼儿创设 ““““ 说 ”的环境 。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个有利的时机进行交谈 ,当用词不当时,及时进行纠正。
1.耐心倾听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 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受挫,会不愿多说。 曾遇到一个有点口吃的孩子,让他复述故事,可是在复述的过程中他一直断断续续,旁边的幼儿就争先恐后地说,那个孩子马上不知所措,我以善意的眼神示意他继续, 同时也示意其他幼儿安静、 认真地倾听。如果不给予适当的鼓励,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不想说,也懒得说,适时地鼓励,会让幼儿放下戒心,会多说。 即使幼儿表达不好, 断断续续,教师也应该鼓励幼儿,引导他说完整,用词正确。 其实, 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让幼儿语言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2.情景游戏
幼儿天性爱玩,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让幼儿从玩中学, 做中学。 我们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比如娃娃家,让幼儿一边扮演,一边说,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情景游戏中,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游戏,孩子们一听到好玩的,就争先恐后地说:“ 我喜欢小医院,长大后要当医生……我喜欢当厨师,长大后给妈妈煮饭……其实, 我们更应该善用一切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空间。
3.家园共育
幼儿的语言发展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长不重视家庭环境,就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最好用普通话和幼儿进行交流,因为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 也尽量让幼儿多说,不要让幼儿觉得自己说错了,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更加亲密,孩子有什么事都愿意告诉家长。 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还可以睡前给幼儿讲讲小故事,家长可以适当地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与事的看法,家长趁机对用词不当的句子进行纠正,相信效果会更好。 因此,我们更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幼儿多说,从说中学。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家园共育尤其重要,应抓住一切教育机遇,耐心教育,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 提升幼儿的说话能力需要我们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多说的环境,在环境的熏陶下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鼓励, 同时需要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达到家园共育,幼儿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以及这样的语言氛围中才能突破心里防御, 逐步进入语言的殿堂,并能够乐此不疲。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语言的发展,3~7岁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多说的语言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课题,对此进行阐述。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8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日常生活开始,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
(1)学习使用日常用语。使用日常用语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见面说“你好”,分别说“再见”,需要帮助说要求,被人帮助说感谢……根据实际生活,以讲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问候、认识同伴、介绍自己,体会认识小朋友、会打招呼、会用生活用语交流的愉快心情,激发幼儿使用日常用语的愿望,并形成习惯。
(2)认识使用班级物品。班级物品有很多,桌椅玩具、毛巾茶杯……想喝水、想玩玩具、想上厕所、想唱想跳想做操……哪个孩子不需要?愿望只有说出来才会被满足,生活才会和谐有趣。支持、鼓励、吸引幼儿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并愿意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体会语言交流的快乐。
(3)发点心、吃饭时的语言使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是他们的最爱。以幼儿喜爱的食物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说说吃的是什么,颜色、形状、味道如何,吃多少,吃得怎么样,他们乐此不彼,但表达正确与否,需要老师的引导。像发点心吃蛋糕,由让幼儿说“蛋糕”到说“吃蛋糕”、“香喷喷的蛋糕”、“我爱吃香喷喷的蛋糕”,由学说词到说短语、说句子,慢慢过渡到说多词多句。
二、提供规范化的语言,培养倾听表述能力
首先引导幼儿学习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帮助幼儿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指令行动,逐渐过渡到能注意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的语言特点主要是模仿。通过符合小班幼儿情趣和年龄特点的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为幼儿提供句子完整、前后连贯、内容简短、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语言,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地倾听,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开展学习、复述、表演、用关键词说句子,根据内容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等活动,创设自由、宽松、温馨、愉快的交流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想法等,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三、丰富语言环境,搭建交流平台
引导幼儿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体验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在已有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1)进行入园谈话、向伙伴介绍自己、家人和好朋友、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画片、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进行生活经验讲述、想象讲述等。将语言学习与交流渗透到各类生活学习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并为幼儿创设运用的机会。
(2)以简短流畅的儿歌形式的语言,概括幼儿生活学习内容,幼儿爱学乐学。如,班级是温暖的家教育:“小六班,是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爱我好娃娃,我爱老师像妈妈。好妈妈,好娃娃,亲亲热热一大家。”常规安全教育:“我是小六的好宝宝,不抓不咬不乱跑,不碰热水不爬高,安全友好乐陶陶。”……
(3)在班内设置娃娃家、图书角、自然角等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开心交流的小天地,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大胆自由地选择和交流,培养自主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四、阅读中的语言学习
我所理解的阅读,不仅仅是看图画、认识文字符号,还包括观察。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物与景,讲述周围环境、教室布置等,学习用语言叙述看到的天气情况、人物表情、动作等,练习用语言清楚地表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对图画、文字的阅读,引发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鼓励幼儿用一两句话讲述观察到的内容。与成人共读,认识高频汉字,以字说词、说短语、说句子,如:“上”,“上楼”、“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等。
五、鼓励幼儿多说话
抓住小班这一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鼓励幼儿多说话,以免错过关键期,而使孩子形成不善交谈、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性格。
(1)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较难的发言,丰富词汇量,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2)积极创设口语交往的环境。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自由快乐地交谈,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由群体到独立地在班集体面前朗诵儿歌、唱歌、复述句子和简短的故事,鼓励幼儿当小老师在班集体面前大大方方地说,体验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的自豪与快乐。以夸奖、赞扬、欣赏为主,积极评价,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使幼儿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喜欢说,使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六、家园共育
帮助父母给孩子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家长往往教孩子说些婴儿化的口语。如,有些初入园幼儿,方便说“便便”,尿水说“噜噜”,汽车说“笛笛”,说话不完整,只说半句话等,家长教孩子这些“奶话”,虽然生动,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形象思维的开发,但却忽略了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孩子来说,记住“猫”和“喵喵”所花时间相差无几,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是不久要抛弃的语言。不规范的语言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所以,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开发,家长在孩子说话时,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通过家长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建议家长语言净化、规范化,尽量不让孩子同说话粗俗、口齿不清的人接触,多与孩子说话聊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进行亲子共读等,讲得正确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口语表达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谈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9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
(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性语言,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0
黄亚妹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生活自理 小班 幼儿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及早的让他们自立,要想自立必须自理”。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的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解放孩子的手脚,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直是我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现状:
(一)家庭背景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园独生子女家庭占总数的96%,而家长对他们普遍存在过分关心,保护,照顾的现象,这样必然会造成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
(2)父母本身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带孩子的经验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觉得孩子做事慢。有的家长是因为爱子之心,不愿意让孩子流受累。还有的也孩子还小的等原因,这样,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培养,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3)老人腻爱孩子,包办代替太多
有的老人还阻止子女管教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殊不知在无形之中,他们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二)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小肌肉活动能力较弱,不够准确,灵活和协调,影响幼儿的动手操作,他们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自我照料能力较差。
(三)教育任务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胜劣汰”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生存的基础,首先应该从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而幼儿期正是动作发展的良好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研究对象、时间及方法
(1)研究对象:吉得堡幼儿园小(2)班25名幼儿(2)研究时间: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机会,向本班幼儿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自理情况,如是否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脱简单的衣物、整理玩具、放碗筷等;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培养的方法和想法、要求等。
2、观察法:观察幼儿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鞋子等状况,并作好记录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并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三:研究过程
(一)观察、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现状
在实习的阶段我根据计划对全班孩子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记录,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力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有6个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能独立地进餐、大小便,会穿不系鞋带的鞋,但更多的孩子,吃饭大人喂、大小便帮,玩具大人整理的,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情况要比家里稍微好些,小便时还能自己把裤子拉下来;愿意尝试穿脱自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尽管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尽管鞋子会左右颠倒、衣服裤子前后不分,这些都说明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愿自己动手的。
(二)为孩子提供主动的实践机会
(1)创设环境法:为幼儿提供连高的条件机会,防止过失行为。比如:小班孩子穿,脱衣服速度比较慢,以前的老师总是不断的催促或者亲自上阵。现在来看,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穿衣服的速度,我觉得遏止有发展幼儿懂得动手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味的催促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和代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锻炼的机会,以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发展,如:丰富娃娃家的游戏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衣服,在自然情境中让
孩子不断联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将生活经验的学习穿插在游戏之中,增设了“生活能力培养区”,如娃娃家游戏时,让孩子帮娃娃穿衣服,扣扣子,整理衣服,在区域活动中,让小朋友用勺子装豆子喂娃娃等,同时开展“做做玩玩”的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动手,在玩中练习,促进手指的灵动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问题自然会解决。
(2)挖掘内在潜能,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幼儿是学习的主题,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都会注意到,孩子在成长中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其教师的批评教育蛮重要的,但关键是注意自身的教育策略。因此,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鼓励幼儿探索,发现以便获得主动发展。如:
1、我们采用了感官法,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老师为孩子提供多种途径,给予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体验,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将生活技能(穿衣穿袜子)编成“生活活动模仿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掌握(如:幼儿穿衣服时,引导说,大洞洞小洞洞。大头套大洞洞,小手套小洞洞”。小朋友学习折衣服时,我利用儿歌“左手抱右手,弯腰点点头”。),有些孩子爱吃肉不吃蔬菜时,我们向孩子讲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请幼儿饭后留下自己的口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刷牙。
2、检查法;幼儿是班级小主人,有权利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可以设立小班长,值日生等,请他们负责检查小朋友的情况,发现不认真的幼儿,应履行自己的责任,及时提醒,教师还可以故意请犯错的孩子担任管理员,使他们的管理中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研究和制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配合,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应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好的巩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中国的父母太追求完美,看不了孩子犯错误,受不了孩子自理的结果。其实,对一个三四岁甚至两三岁的孩子来讲,做和没做要比做得好还是坏更重要。美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孩子大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所以,我首先通过家长会将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讲给家长听,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技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支持我们这样的教育。其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这群孩子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人认为孩子年龄小、大人的包办、大人认为孩子做不好),其实三岁的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只不过是由于大人的原因把孩
子本来应有的独立性扼杀了。再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如:孩子进入小班后要学习自己穿脱衣裤,学会洗手、洗脸、刷牙。会独立进餐,不用大人喂。能独立整理玩具、图书,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等等。接着,让班里两个能干宝宝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现身说法,讲讲自己平时在家是如何培养的?最后,老师教给家长一些办法、技能。如:儿歌,歌曲,竞赛、游戏。只有家里的老人、大人教育一致了,家庭、幼儿园教育一致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争取保育员的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保育员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领导考虑到带小班比较辛苦,特给我们分配了一个手脚比较勤快的保育员。勤快的保育员,只要孩子们在自理方面一遇到困难,她就会像妈妈一样帮助孩子完成。如:孩子不会穿鞋,她就主动帮孩子穿好;孩子不会自己解小便,她会主动把尿„„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与生活老师一起交流,让她理解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老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负担,而是孩子独立性,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商量,我们最终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即当孩子自理方面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分析困难的难易程度然后作出或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做,或教他们如何做,或遵循循序渐进地放手让他们做。千万不因为引导了孩子还不会做或做得不好,或因为节约时间而包办帮他们完成。
(四)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和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
(1)采用表扬激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尝试做事的动力。其实,要想激发孩子的做事热情也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您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时常给孩子以鼓励。当他自己做事的时候,就表扬他;当他要您替他做事的时候,您不要批评他,而是用优点去包围他,“上次你自己做事的时候,真是棒极了!”
(2)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诱人。虽说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了,平时在家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吃的东西不稀奇,但吃的东西一旦到了集体当中,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糖都会成为孩子们争抢的宝贝。当孩子学会了或能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小事后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果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虽然才短短的两个月,可幼儿的自理能力,调动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高。幼儿自信心明显增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幼儿翌日生活常规有序进行,特别是午睡环节有了较强的独立性。
(二)提升了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和研究,家长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家长也认识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它对幼儿一生有特殊的意义。逐步改变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还自觉支持幼儿园培养工作,主动配合知道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教育真正辐射到家庭。
五、反思
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在所有的这些策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一次,区域活动结束了,满地、满桌的玩具等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可是,收玩具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有的孩子不仅不收玩具,反而趁乱和同伴吵闹,教室里只有老师和鸣鸣一起忙碌的整理着。我对鸣鸣的行为进行了表扬。鸣鸣真能干,玩完了玩具还会整理,老师喜欢他,玩具宝宝更喜欢他。有的孩子听到了我对鸣鸣的表扬,也来整理玩具了。但当老师说要给收玩具的孩子奖巧克力时,班中所有的孩子都涌上收了。奖到了巧克力个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边吃着巧克力边搀搀的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你再奖给我们,好吗”?有了物质奖励,孩子们在以后的整理玩具中都表现得特别积极。看来,适当的物质奖励是相当吸引这些小班孩子的。此外,孩子的成长是反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刚开始时,量不宜过多,要求不能过高过严,要循序渐进,在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更要持之以恒。
我深知,自己在研究方面还刚刚起步,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如科研方法的适宜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表述的正确性、提炼的高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提高。参考文献: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10-21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06-15
小班幼儿计数能力培养07-23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09-04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09-04
多管齐下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09-23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10-17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论文08-29
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摆放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