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共14篇)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1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西瓜班 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四、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
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通过调查, 发现这个时代的父母对幼儿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 而轻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有关幼教专家指出,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于是, 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二、研究方法、时间及对象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了解幼儿生活自理情况。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 独立进餐和洗盥, 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情况, 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积极实施, 不断改进措施, 实现预期目标。
(二) 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3月
(三) 研究对象: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小 (2) 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过程
(一) 观察、调查了解幼儿自理现状
根据观察、调查了解,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都不愿自己动手, 吃饭等老师喂, 上厕所等老师拉裤子, 洗手总是把衣服弄湿了, 玩具也不会收拾。根本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二)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
1.增强幼儿生活的自立意识
针对家长不放心孩子的现象, 我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如, 午睡后, 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起, 谁最先穿好自己的衣服, 老师就给他奖励一个小红花!”这样, 孩子们都很积极, 一个星期下来只有几个孩子还不会穿。因此, 根据孩子的心理,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 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 要“不怕苦, 不怕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达成共识, 加强配合
培养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我们两位老师达成共识, 共同配合。我们相信每个孩子, 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 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以游戏为生命的。”抓住这年龄特征, 我们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比如, 在操作区, 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 还放置了用空盒子制成的动物宝宝和黄豆、蚕蚕、筷子等, 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玩具、衣物等, 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收拾整理衣物。在游戏操作中, 让孩子们得到了生活体验, 得到了生活能力的锻炼。
4.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 使家长明确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向家长开设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知识讲座, 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2) 指导家长以生动形象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告诉家长培养小班孩子最好以游戏的形式, 形象生动的语言, 把孩子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在孩子知道要求后还需经常督促。
(3) 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孩子折叠衣裤的时候, 可以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帮助幼儿记忆折叠衣裤的步骤。如折衣服儿歌:小衣服, 睡睡好, 脸朝上背朝下, 小袖子, 快快来, 躲进衣服睡觉了。在指导家长时, 我们边念儿歌边操作给他们看, 家长们兴趣盎然, 得到他们的认可。
(4)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起个好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自身的这些素质一定要做到。比如在用餐方面, 平时做到爱惜粮食, 讲究卫生, 不挑食、不偏食, 定时定饭, 少吃零食等等, 不要打骂孩子, 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
(5) 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时, 我们从不同家长的实际出发, 采用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家长参与这样的指导活动, 如, 我们组织了辨析会, 通过现场讨论, 情境表演等形式, 由于教师的指导顺应家长, 急家长所急。因此, 每次指导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论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篇3
每一位孩子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成长轨迹。我园坚持以“培养能融入未来社会和时代的孩子”为办园宗旨,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依据,以孩子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因此,结合幼儿入园评估反馈情况,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制定共同性发展的培养方案的同时,还会与家长沟通,一起为我们的孩子量身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培养方案。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通过一個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进餐也是小班孩子能否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我们对小班幼儿进餐的要求是:学会使用小勺,能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一方面能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学到一个新的本领会无比高兴和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督促。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青田中心幼儿园)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4
俗话说:心灵手巧,反之:手巧心则灵。幼儿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要使幼儿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孩子的天性和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懒惰和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劳动习惯的培养,主题是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的训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训练孩子们之前我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利用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家长与教师形成共识,家园互相配合提供幼儿锻炼的地,请家长也与教师一样做到耐心、细心,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成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同时,我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穿鞋、折叠衣服、自己大小便等生活小事,同时,将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科教育之中,运用情景表演、故事、儿歌、游戏、实践操作等方法来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家长们也非常满意。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还减轻了教师和家长的工作量,真是一举多得。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的教案 篇5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教案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又能为幼儿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15日下午1点半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四、人员安排:
裁判:班级两位班主任
组织幼儿纪律:配班老师
计时员:孟卫杰
五、参加人员:小班全体幼儿
六、比赛准备:
1、各班事先对幼儿进行简单比赛介绍,交代活动常规。
2、事先在大厅里布置好比赛场地。
3、比赛时需要的秒表。
4、班级开展第一轮入围赛,各班选拔出穿鞋最快的10名幼儿进入决赛。
5、将本次活动告知家长,并请家长在家多配合,让孩子自己正确穿鞋子。
七、比赛流程:
1、各班于下午3点20分准时带椅子到规定区域入座。
2、年段组长宣布比赛规则。
3、各班5个幼儿一轮,坐在大厅的“小火车”车厢上,听到开始时
进行决赛,幼儿在众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计时开始,穿好鞋的小朋友马上坐到对面小椅子上,班主任负责记录。
八、比赛要求:让幼儿在众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快速穿好,并按照穿鞋的速度依次坐到对面的椅子上。
九、比赛结束:赛后班主任集中,根据幼儿穿鞋子的时间记录,评比年段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p三等奖8名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6
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去厕所,口渴了自己去喝水,自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等等,这些事情小学老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
一般指:培养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等等。在幼儿园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游戏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整理小书包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对错问答游戏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比如,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供孩子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要多提供让孩子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凡是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都让他自己去做,减少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因溺爱而包办代替。
我们还是常常看到挺大的孩子了,上学时从不自己背书包、书本都是家长给收拾、鞋带开了要坚持到家里让家长系,这些既反映了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同时更反映出家长认识上的欠妥和偏差,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7
一做好家长工作, 以家园教育合力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与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不重视有着直接关系。引导家长充分认识这些做法的危害并了解正确做法的作用, 做好家长工作, 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强大合力, 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极其重要的因素。一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 使其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与意义, 引导家长来指导幼儿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系鞋带、扣扣子等;二是利用幼儿园宣传栏, 或发放宣传品、指导家长观看一些育儿视频等, 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指导幼儿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冬季幼儿的穿脱衣服、居家玩耍时如何收拾玩具等;三是利用家长集中交流等形式, 请一些家长谈自己的幼儿指导经验等, 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通过这些工作, 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并认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的观点, 也提高了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水平, 表现在幼儿身上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
二以幼儿个体为中心, 重视自理能力的习得
1. 通过对儿歌的吟诵提高幼儿的兴趣与自理能力
简短、通俗且易于理解的儿歌, 在激起幼儿对相关能力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会提高幼儿对该能力培养必要性的理解及其欲望, 使幼儿急切地想获取该能力。如儿歌:“排好队, 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 抹一抹;小脏手, 搓一搓;自来水, 冲一冲;小毛巾, 擦一擦。小手洗得真干净, 我们大家拍拍手。”把多人同时洗手的秩序感、个体洗手的步骤与要求以及洗手后愉悦情绪都表现了出来。
2. 在游戏中熟练与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自理能力教育过程中, 创设相应情境,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链条, 加入各项适宜的能力意识培养与技能教育, 辅以必要的指导,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会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相应意识、掌握相应技能。
3. 树立榜样, 促进同伴学习
教师可选取自理能力较高的幼儿鼓励其勇于当“小老师”, 既可作为其他幼儿的榜样, 起模范带头作用, 也可进行同伴影响, 示范其他幼儿某种技能的培养等。如教授幼儿做“漱口”游戏, 会有很多幼儿直接将水吞下或吐出。这时若有做得较好的幼儿, 能够面对其他幼儿, 在教师的指令下, 逐步完成漱口动作。
4. 在比赛与任务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虽小, 但有些事情也可以自己做。这时, 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要求幼儿“帮助”老师或其他幼儿做一些事情。如帮助老师倒一杯水, 帮助某位幼儿整理一下用具等。有些事情, 明确告知幼儿需要每天都做, 如收拾自己的餐具, 这就变成了任务。为了检验与激发幼儿自理能力, 有些任务可以上升为比赛, 如“吃饭比赛”, 看谁吃得又快又干净。当然, 对表现好的幼儿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奖励, 巩固其比赛的情感体验, 以个体积极性的激发带动其他幼儿的共同进步。
三教师齐心协力,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班级教师应积极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幼儿能力培养的先导, 并指导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 幼儿教师要加强学习, 及时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科研信息与正确做法, 以指导自己建立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同时, 教师之间的交流, 包括幼儿教育思想与理论、具体做法与实践经验、幼儿个体具体情况、一起制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等, 也非常重要。这使得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经验借鉴、协同目标等, 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 共同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总之, 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正如洛克所说:“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 哪怕是极微小, 小到几乎觉察不出, 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这种影响能够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因而, 多方互动, 多措并举, 共同努力, 一起来培养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也只有如此, 才能完美地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 严重影响到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此, 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是做好家长工作, 以家园教育合力为幼儿自理能力打好基础;二是以幼儿个体为中心, 重视自理能力的习得;三是教师齐心协力,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钱赟.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 2013 (82) :192
[2]黄梅珠.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2 (3) :105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51-01
所谓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得生活技能。主要包括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和袜子,整理衣物和床铺,进行独立进餐和盥洗等自我服务内容。《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应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再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再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象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们特别是老一辈家长们得过分溺爱、包办代替,使得我们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依赖别人,生活上缺乏独立性,也就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特别像小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为他服务的人,在园由于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为此在入园情绪上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围着他转,事事包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会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但是一回到家却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2、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小班幼儿年龄小,不知道自我服务的方法,爸爸妈
妈在家又不会也无心去教,而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使得小班幼儿来园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在园孩子刚学会时兴致很高,家长们也会进行鼓励和
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会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又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怎样使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以下就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幼教经验,针对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和体会。
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刚入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学会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①卷袖口, ②冲湿、抹肥皂、洗手心手背,③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④再用毛巾擦擦手、甩掉水滴。同时配合朗朗上口的儿歌:“挽起袖子,浸湿手,关龙头,抹抹肥皂洗小手: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手指缝里搓搓,大拇指转转,握住手腕转转。开龙头,手指向下,冲掉泡泡,关龙头,擦擦小手擦擦干。”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记忆,先由老师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此外图示标记的生活环境,能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惊奇、亲切、喜欢的感觉,使幼儿在惊奇中发现、在亲切中感受、在喜欢中尝试,而逐渐养成了习惯。为此还可在盥洗处孩子易见地方张贴相关的图片,更加直观、形象。这样孩子们也就很快学会洗手和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不断练习和巩固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地事莫过于游戏了。《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我们在生活区中组织幼儿玩的游戏活动:“喂娃娃”,“宝宝摘水果”等,这类区域活动内容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巩固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练习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通过在娃娃家进行的区域游戏“抱娃娃”和“给娃娃穿衣、吃饭”等,满足孩子们体验生活的需要,从中又得到生活的锻炼。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此外在组织一些竞赛游戏: 如穿衣比赛,比赛等,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增强了练习的意志力。
3、通过不断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独立表现的愿望。平日里要经常性地鼓励幼儿独立去做完自己的事,做得好时应及时给予一声表扬“你真棒!”做得不够好时时也别忘记给予一声肯定和鼓励,如“孩子,你真了不起,都会扣纽扣了,要是扣子都一一对齐扣的话,你会更棒哦!”老师、家长的一次又一次的夸奖和赏识,能焕发了孩子的内在趋动力,克服幼儿的依赖心理,增强了自己动手做的信心。请牢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与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相互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平日里可以通过请家长来园听课、发放宣传单、日常交流、家校通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9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19 更新时间:2010-9-16
一、问题的提出: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则。然而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琐事家长随手可做,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太小没有能力。导致许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生活上的事大人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生活上的惰性直接影响了孩子智力和个性的发展。50年前,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统统包揽,事事包办代替,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缺乏自我服务的机会,久而久之,独立生活的能力日渐丧失,生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要求。家长剥夺了孩子对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的尝试机会,以至使儿童产生了许多不良的行为,孩子的个性发展被忽略了。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对这些父母进行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幼儿能在各方面得以协调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前期研究概括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念的改变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观念及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理念上的认识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成效密切相关。同时,只有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影响家长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确定研究课题后,首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活、学习、做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史慧中主编的《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报刊文摘,并把学习的理论、经验和体会相互交流、讨论,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其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何体现在生活、游戏、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真进行活动设计及实施,进行个案分析、问卷调查、按计划及时召开课题组教师研讨会,交流研究心得和体会,总结研究成果。这样使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1、内涵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目标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家庭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意识到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3)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5)学会自理和劳动,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
1、观察了解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所处的水平。
2、目前幼儿家庭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家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教养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观念、行为和方法等。(2)幼儿在家庭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的现状。
3、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与组织形式(1)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家庭生活中小、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3)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4、实施自理能力对家长的要求
(1)寓教与乐,让幼儿知道自理的方法。根据年龄特点,把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巧编成儿歌等。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后,要注意提高速度和质量。
(3)尝试成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资力能力的动力。
(四)探索活动开展的途径
每个教学的实施和能力的培养是各种活动、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学的轻松,而且要寓教于环境中,寓教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也寓教于家庭、社会生活中。通过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区角、家庭多种途径,最后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教育过程内化为幼儿的发展过程。我们活动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的教学活动是途径之一
到了中班,幼儿的身体、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由于现在的班级幼儿数严重超额,如果有的技术性的动作教师一一去指导,这会花费了教师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同样地采取集体形式,依据目标,内容的性质,进一步为孩子创设符合幼儿经验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设计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例如:在 教幼儿如何折叠衣服时,教师先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解:立正(即把衣服拉拉直)——抱一抱(即把袖子交叉叠起来)——弯腰(即把衣服齐腰对折)。这样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幼儿很快的记住折衣服的步骤。
(2)将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中教师抓住机会展开教育是最有效的举措。如:吃完饭时,教育幼儿要把吃剩的东西都放到碗里。睡觉时,提醒幼儿将鞋子放整齐,把脱下来的衣裤叠好放整齐,起床时,提醒孩子互相检查自己衣服是不是穿着整齐。
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通过给娃娃家整理床、布置娃娃家、给“娃娃”梳头、穿衣服、裤子、袜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整理房间、穿脱衣裤的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3)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区角活动以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多层次的材料,获得多种学习经验、促进其多方面发展的独特作用,成了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编织区、娃娃家、生活区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完如何折叠衣服、如何结蝴蝶结后,就在娃娃家、科学区让幼儿进行练习,这样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区角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家园携手,挖掘教育资源。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与参与。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首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长会、接送幼儿时,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动向、内容和信息,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活动。几乎每个主题活动后,都要家长配合,如:“不同衣料的服装”活动后,活动延伸之一就是家长拿出家中的服装与幼儿一起辨认、分类等。在家里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的在家里得到锻炼。
三、活动中已取得的成效(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而且相互之间能进行监督。首先,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做到的,小朋友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很好的完成。比如:根据天气变化,我要求幼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按组放好,大部分幼儿都能折的很好,而且看到哪个小朋友没折就会告诉他怎么做。每次吃饭、吃点心,都会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分小碗、筷子,幼儿都能很好完成,每次饭吃好后,都能把自己吃剩的饭菜放到指定的桶里,然后拿毛巾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休息时间,小朋友自己玩了玩具就会从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在整理中,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分类,如何整理玩具。午睡前,幼儿都能把脱下来的鞋子摆放地整整齐齐,起床后,能折叠单薄的被子。
其次,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能干了,懂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
在前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家里明显的依赖性不强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有家长反映说以前都要家长喂他们吃饭,现在不仅不用喂,而且要抢着帮家长拿碗筷,以前早上要妈妈穿衣服,现在能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穿简单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
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都能很好的去完成,如:老师在今天布置要小朋友带东西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记住跟妈妈说,然后明天带来。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一起制定总体目标,以及各班的具体目标,各班的教师寻找理论根据,同时,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方案,还采取互相观摩的形式,组织教师评价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在反复实施、验证。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在学习如何折叠衣服时,不再是单纯地让幼儿了解衣服折叠的方法,而是在折叠后,教师通过日程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强化折叠的方法。总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教师积极投入,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归中期工作的认真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通过总结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
(1)研究规模 的局限性。为了比较准确地评定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因此,以上活动只在实验班进行,其他班级幼儿没能系统的参与此活动。
(2)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教师在意识上、形式上,已放手让幼儿活动,也供给幼儿探索活动必要的材料,但在行为上还是不够开放性,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不太善于等待,惟恐“乱”
(3)家长的态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都积极配合,做得比我们想象还要好。有些家长对活动的目的欠明确,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有幼儿园教育就够了,或认为长大自然就会做了,嫌麻烦,有的还怕孩子受苦,愿意为孩子做这做那的,过分的保护。
五、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措施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要针对前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加强研究措施,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进一步做好家园联系。我们将更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做宣传,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共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针对课题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一方面提高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后阶段结题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10
托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对本班24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进餐: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在全班24位小朋友中,只有4位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等;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洗脸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入厕: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穿衣服等:大多数幼儿在三岁左右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吃水果会自己去皮:85%的幼儿会。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玩过的玩具能收好。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归结于家庭。在对待幼儿劳动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持三种态度:第一,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第三,怕麻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前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一、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准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
二、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还比如喝水这一环节来说吧!随着天气日渐转凉,室内外气温比较干燥,为了减少冬季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加大了幼儿的饮水量。但在观察中发现小小一杯白开水,对于孩子简直象一杯“苦水”很难下咽,有几名幼儿如:张明勋、董小龙小朋友都需要老师每次来喂,但老师喂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勋_小朋友连杯子都懒的拿,水送到嘴边喝上一口就含在嘴里不动了;董小龙小朋友在家喝惯了“甜水”对白开水不适应,所以在喝水时她总是不配合,有时候一上午都“滴水不进”,有时弄得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妥协,给她冲上一杯“甜水”。
于是,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开学前做好家长工作,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利用“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如2~3岁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在自我服务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周工作重点及家长所应配合的事项,加强家园沟通。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成人眼里简单的问题,对三岁前的幼儿却常常意味着极大的困难。所以,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11
关键词:独立性;家庭环境;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29-01
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宝”“小皇帝”“小太阳”,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情。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行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后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作为成人应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持续的、要求一致的培养。所以我觉得先要让我们家长知道幼儿自理能力和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一、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有的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认为孩子小,做事要累着孩子的;有的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真正放手---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1、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房间里,可以张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整理玩具的图片;在洗手间张贴卡通动物洗刷的图片;平时家里可以经常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碟片“好孩子自己走”“我有一双小小手” ……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做事的兴趣。平时还常提醒幼儿:“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家的宝宝是大孩子了,会做事情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做事的习惯。
3、坚持细微入手养成良好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们幼小时所以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可见,小时候养成习惯的重要,它能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早上自己来刷牙、洗脸、穿衣服、饭前自己洗小手、吃完饭自己擦小嘴巴、出汗了自己擦汗、有鼻涕自己拿手帕擦……这些事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细微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到的,但实际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的帮忙,并慢慢养成习惯。
二、融入一日,重在常规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至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好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
1、以游戏化贯穿一日活动。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2、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3、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自信。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12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现今这个社会,大部分的家庭只育有一个孩子,由于孩子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在家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依赖性强,无法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其成年后的生活习惯影响较大,因此,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自幼养成良好的做家务习惯和独立能力。俗语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一部分在于老师的教育,另一部分取决于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
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父母白天都在上班,孩子的培养教育都交给老师和孩子的爷爷奶奶;( 2) 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3)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对孩子比较幼稚的行为进行批评,而不是耐心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导致孩子失去生活自理的积极性。
二、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让孩子大脑中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
父母包办家里的一切家务,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各类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以娱乐活动的方式加深孩子对生活自理的体会。比如,在语言活动( 儿歌、故事等) 中,帮助孩子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角色互换,使孩子受到感染、教育。
2.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的方法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就必须让孩子懂得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是想做也做不好的,这样反而会打击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
由于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对于能力不同的孩子来说,要求就应有所区别,不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孩子,必须因材施教。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适当地夸奖他们,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3.让孩子不断地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孩子如厕、吃饭、喝水等各个方面,让孩子自己动手,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好地训练每一个孩子。
用比赛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在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孩子的好胜心强,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我们可以把握孩子这一特点, 让孩子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以竞争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小孩子最喜欢模仿,对一切自己不会的事情都会产生好奇心,所以,孩子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家长的一些行为,我们可以与孩子的家长多做沟通,建议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不需要亲力亲为,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在家长做日常家务过程中,有限地让孩子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当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务时,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用游戏来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13
让宝宝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宝宝在游戏时,注意力在欢快的心境下高度集中,这是宝宝身心发展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会玩游戏的孩子就不是苯孩子.游戏活动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特别对宝宝的自理能力培养,更需要用游戏的手段来教育.托班宝宝有于年龄小,又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大多数家长过份的溺爱自己的宝宝,不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自己解小便……所以小宝宝们入园时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宝宝们的健康发展.如何培养托儿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工作的重点.
一.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宝宝的洗手能力.
A.用放大镜来培养宝宝们的洗手积极性.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宝宝们常常摸来摸去,对什么都很感兴趣,我也常常带宝宝们玩沙.玩攀爬架.有时还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在地毯上爬来爬去,个别淘气的宝宝还在地上打滚,常常把小手搞得脏脏的,让他们去洗手个别宝宝总是不自觉,一次户外活动后,我发给每位宝宝一面放大镜,让他们照照自己的小手,宝宝们发现自己的手指变粗变长了,手上的一条条纹路也变得粗粗的,手指甲也变大了,手上黑乎乎的很吓人,我告诉宝宝,指甲缝就象一条黑色的小沟,那里隐藏着许多小虫子,宝宝们用脏手拿东西,小虫虫就钻到宝宝的肚子里去了,宝宝会肚子疼得,通过放大镜的游戏,激发了宝宝们洗手的积极性.
B.让宝宝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的湿湿地,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的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宝宝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宝宝们不会用肥皂,我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宝宝看到手上那儿脏乎乎,就把肥皂来来回回的擦在那儿,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宝宝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
二.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宝宝们的穿脱裤子.鞋子的能力
宝宝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现在的.家庭条件又特别得好,有的家里还请了好几个保姆,这样的宝宝当然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了,特别是大宝、二宝、拉拉这几个小宝宝解小便时连自己的小鸡鸡都不会摸,更不用说穿脱裤子.鞋子了,我们三个人照顾22个小宝宝确实很辛苦,冬天的时侯,宝宝们都等着我们去穿,但他们却不安份守己,老是动来动去,这么一来难免感冒,如何缩短宝宝们穿衣的时间,以防感冒呢?于是我们决定让宝宝自己学会穿最外面的裤子和鞋子,为此我们还特意设计组织了一次活动》钻山洞》,并为这一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收集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袋袋,经过裁剪为宝宝们做好了一条条可爱的袋袋裤子,袋袋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所以袋袋裤子也各不相同,缤纷美丽,宝宝们看到这么有趣的袋袋裤子都高兴得不的了,我们先让
宝宝用袋袋裤管作望远镜来照照,小宝宝们可起劲了,有的说我看到了狮子,有的说我看到了老师,更有的说我看到了涛涛小朋友,接着我们用钻山洞的方法来教宝宝们穿裤子,宝宝们兴趣极高,都争着穿裤子,边穿他们还边说"哧溜一下钻进小山洞,再哧溜一下钻进另一个小山洞",穿好袋袋裤子后,我们请宝宝们唱歌.跳舞,宝宝们穿着肥大可爱的袋袋裤子随着音乐节奏小屁股一扭一扭的可爱极了,这次活动让宝宝们感受到了自我服务的快乐,有了成功感,渐渐地宝宝们喜欢上了穿脱裤子并学会了穿脱裤子,用同样的游戏方法我们教会了宝宝穿鞋子.
三.用游戏的方法来教宝宝吃饭
每次吃饭,许多宝宝总是等着我们去喂,喂到最后几个饭菜都凉了,让宝宝们吃冰冷的饭菜于心何忍啊?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让宝宝先学会自己吃饭.我制作了许多小动物,如小猴子.小兔子.小熊,为小动物制作了一张夸张的大嘴巴,并准备了许多调羹.豆子.米之类的东西,晨间活动时或区域活动时组织宝宝们进行喂食小动物的游戏,教宝宝们掌握拿调羹的基本方法及喂小动物的基本方法,我让宝宝们边喂边说:“一二三捏住小勺子,四五六送进小嘴巴”,宝宝们居然挺有爱心,都争着抢着给小动物们喂东西吃,生怕把这些小动物们饿扁了,边喂他们还边说:“小兔子请吃萝卜”“小猴子请吃桃子”……渐渐地宝宝们能熟练地喂食小动物了,在游戏中同时也发展了宝宝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我让宝宝们又开始了另一个游戏,自己喂自己的游戏,吃饭时教育宝宝不让老师喂,用调羹学着自己喂自己,宝宝们兴趣很高,都跃跃欲试,他们用笨拙的小手把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到自己的小嘴巴里,看到宝宝们灿烂的笑容,我也替他们自豪,效果出其的好,宝宝们居然很快学会了吃饭.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篇14
摘要:学前幼儿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医学家已观察到不管多大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自理行为能力。本文对学前幼儿自理能力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阐述了笔者关于如何在学前教育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看法和见解,为今后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自理;教育
一、学前幼儿自理能力概述
学前幼儿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医学家已观察到不管多大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自理行为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当恰当地估计每个孩子的自理行为,然后进行积极引导、有力协助、多方启发孩子去自理,而不要包办代替。
幼儿“自理行为能力”与发育水平、家庭环境、教育方法、认识能力及孩子本身的情绪等许多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学到一些新的技能,而原有的技能也会得到更加纯熟,相关的自理行为也在不断增进着的。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前期幼儿已经能从事很多自理活动。做父母的至少应当促使他们完成如下的自理项目:(1)早起和随前刷牙.(2)饭前、便后洗手。
(3)在放好水的盆中自己洗澡。(4)早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鞋、脱鞋、系鞋带。(5)教孩子交小朋友,增进社交能力。(6))引导他们做一些运动项目,如“藏猫猫”等游戏。(7)做一些智力玩具游戏,如机器人、积木、七巧板等。(8)逐渐学习写字和计算。除了上述的活动之外,还可以搞个人卫生,参加各种“小劳动”,并能不断增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理解一些保健防病知识,对事物的关心已经超出家庭的范围,涉及了邻居和社会。
二、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学前教育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都分,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制度的基础阶段,它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的双重性质。学前教育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在于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基础、做准备,注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在于为幼儿家长解除后顾之优,有利于解放劳动力,使家长更潜心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这两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出其不可被替代性。由此,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学前教育在幼儿能力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孩子独立自信的养成
从学前幼儿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求来看,主要是包括了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等方面。但是,这些能力习得的开始,孩子们大多是不会的。甚至与在穿衣服的时候,袖子伸不进去,纽扣扣不好,这些都要有赖于父母的帮忙。但是在学前教育自治能力的培养中,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做这些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学着穿,学着对齐钮扣洞等等。老师则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懂得如何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养成独立自信的性格。3.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增进与孩子们的感情
在各种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自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会设计各种比赛活动、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特别是引起他们参与游戏的那种积极性,使他们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这之间既蕴含着师生关系,也暗含着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放松他们的心情,使他们能自由自在地练习各种实践活动,实现成就感的获得,同时,也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
4.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其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由此,对其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多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进行。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真正让幼儿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总之,在学前培养幼儿的自治能力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而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1.父母要转变理念,支持孩子去自理
据调查显示,学前期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家长却不是很理解、也不很认识孩子们的这种自理行为,会继续选择去替孩子们去做。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自理能力萎缩,依赖心理增加,乃至发展成为“小皇帝”、“小公主”。鉴于此,父母亲应尽早摆脱“自理替代者”的角色,从“替孩子做”变为“支持他做”。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孩子自己去做的同时,要随时检查孩子所处的环境,尽可能排除潜在危险,加强保护和监督,如妥善保存有毒物品及药物、把电源插销遮盖好、热水壶放在稳妥处等等。
2.进行自理能力培养,要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的过度教育就是过于溺爱、过于关注、过于施压。现在就要改变“百般爱抚”、“视若掌上明珠”的状态。要星星不给月亮,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家庭“晴雨表”,他有一点进步便欣喜若狂,有点不对劲儿就愁眉不展,这样做会使核子产生“唯我独算”的心态,他哪能大“自理”,只能发号施令。促也不要采取强硬措施,让他们学这学那,今天学外语,明天学钢琴,使他们心理紧张,压抑自理行为。
3.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度保护”
避免“过度保护”,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引导去做,不要说“这不行”、“那
危险”,而提倡“你自己来做”,凡是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都让他们去做。讲清道理为什么要自己去做,他们不愿意做时,父母亲可以帮助他们做,必须让他们动手,而不是动口。
4.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度干预”
面对孩子的自理行为差.不要过度批评、过度惩罚、过度急躁,而应循循善诱,实行“一点一滴地干预”,今天帮助他改正“不系鞋带”,明天再帮他改变“不系衣扣”,孩子也万自尊心、进取心。“过度干预”可能会使他们认为“自己都错了,—无是处”,“过度干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就不干”,“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缺少自理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改变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早进入成人世界”。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自理能力少,是缺乏“成人教育”的结果。让他们过成人生活,灌输成人行为,逼着说成人语言,打扮成成人模祥。这样做不但不会克服自理能力差的缺点,相反,会使他们在心理发育中出现“断层现象”,由儿童“飞跃”到成年,这会扭曲他们的心理,其至出现心理变态。
总之,自理行为和能力在于早期培养,应当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06-20
幼儿园小班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09-30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09-30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论文09-02
小班幼儿计数能力培养07-23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08-22
用游戏来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能力09-12
多管齐下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09-23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07-28
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小一班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