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2024-09-30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精选8篇)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1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宝宝和鞋》

——专题过程性资料 执教者:丁辉

一、活动意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幼儿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好鞋子或求助于老师,就很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教育幼儿懂得在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发生危险,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并能离队整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活动目标

1.懂得在活动中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会有危险。

2.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知道离队整理。

三、活动准备

1.一双幼儿穿的鞋子。

2.多媒体教学资源:《宝宝和小鞋》的相关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1.教师说谜语《好朋友》,请幼儿猜谜语。

——谜面:两个好朋友,见面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它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它们把头扭。

——提问: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哪两个好朋友?(谜底:

鞋子)幼儿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一双幼儿穿的鞋子,请幼儿一起学说谜语。

2.教师和幼儿做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鞋子不舒服时会给自己带来的危险。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时脚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觉。

——玩法:教师以鞋宝宝的口吻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同时将自己的鞋分别以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掉鞋等样子穿鞋、走路。小朋友们接着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做。站起来走走试试,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感觉会怎样?

——组织幼儿说一说: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舒服吗?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会发生什么危险?

——教师小结:当出现掉鞋、鞋粘扣开了和穿反鞋时,脚丫走起路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危险。

3.引导幼儿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学习离队整理。

——请幼儿说一说:鞋子没穿好,小脚丫感觉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请谁帮帮你呢?如果我们在排队走的时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马上蹲下来整理,会不会有危险?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在我们走了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两只鞋子有没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时候感觉鞋子没穿好,小脚丫不舒服了,要赶紧停下来,离开队伍,再把鞋子穿好,还可以赶快告

诉老师,请老师来帮助你。

4.学说儿歌《宝宝和小鞋》。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附:儿歌《宝宝和小鞋》

小红鞋,脚上穿。

粘扣松,掉路边。

回头找,反着穿。

小鞋急,大声喊。

“穿反啦,有危险。”

宝宝换好鞋,露出小笑脸。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表演边学习朗诵儿歌。活动延伸

告诉家长不要给幼儿穿过大、过小或系带的鞋子,以免幼儿走路时因为鞋子不合脚发生危险。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学会了穿鞋子。在幽默的儿歌中知道了:穿反鞋有危险;换好鞋,露笑脸。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2

一、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入园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活动:准备一套与毛巾、 杯子记号相同的小图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让幼儿看看图片上有什么,然后再到毛巾架和杯子架前分别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然后,我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奖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

二、适时地讲解、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 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如,幼儿在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翘起椅子或互相碰撞。为此,在一次午餐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交谈: “昨天晚上,老师要回家的时候,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它,坐着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搬椅子的时候让它和别的椅子朋友撞在一起,弄疼了它。小椅子不愿和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孩子们纷纷说:“我们不拖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行吧?”我说:“那好吧,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做。”我给孩子们做了示范,然后又请幼儿做给我看。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如果有谁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小朋友提醒他,帮助他立即改正。

三、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例如,有幼儿洗完手后特别喜欢在盥洗室玩水,于是我借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我问幼儿:“谁知道水有什么用?”幼儿说:“水能养鱼, 煮饭要用水”、“口渴了要喝水。”我说:“水的用处可真大,白白流掉多可惜!在盥洗室玩水,会把水溅得满地,老师拖地可辛苦呢!”我拿来拖把把地面拖干净。随后,请幼儿看我洗手的示范。由此,幼儿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当然,我也并没有忽视幼儿的需求,为他们准备了水箱,允许他们在自由活动时自由玩水,幼儿喜欢玩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四、创设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墙饰的作用。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布置了“小猪变干净”的画面,不仅如此,在水龙头边还拴了几个洁净的肥皂袋,定期更换,这些环境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五、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幼儿入园不久,我发现大多数幼儿玩完玩具后会随手丢一边,我常为收拾玩具而发愁。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每次玩完玩具后都能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能帮助别的小朋友收拾玩具,我在晨谈时表扬了她。第二天游戏后,许多幼儿仿效这个幼儿的样子认真收拾玩具,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们。为了巩固这一习惯,我还特意制作了两面小红旗,并对每次活动进行评比,获得红旗的小组为“红旗组”。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导向与肯定,使幼儿增强了自信心,受到了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

针对幼儿较突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会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例如,孩子挑食、偏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因此我通过营养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不同食物的营养,再通过游戏 “我是小厨师”来激发幼儿自己配菜的兴趣,最后在“品尝会”上,让幼儿体验成功又提高了对各种食品的接受能力, 进而使幼儿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食等的良好饮食习惯。

论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篇3

每一位孩子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成长轨迹。我园坚持以“培养能融入未来社会和时代的孩子”为办园宗旨,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依据,以孩子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因此,结合幼儿入园评估反馈情况,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制定共同性发展的培养方案的同时,还会与家长沟通,一起为我们的孩子量身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培养方案。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通过一個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进餐也是小班孩子能否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我们对小班幼儿进餐的要求是:学会使用小勺,能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一方面能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学到一个新的本领会无比高兴和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督促。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青田中心幼儿园)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4

陈静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以园为指导,帮助家长明确重要性。

首先,理念先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哪里开始?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先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利用开学第一周的家长会、家长园地、联系手册等,首先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索利指出,对小班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社会责任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其次,指导家长用游戏化的口吻,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洗手时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关好水龙头,轻轻甩三下,擦干手指头”。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指导家长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例如:《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穿衣歌》、《脱衣歌》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指导家长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自理技能的训练。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还可以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刚开始,家长可以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然后逐步提高穿衣要求。

二、家园齐力,行动统一,目标一致。

首先,家园共育有计划的递进性的进行培养,小班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中心,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入厕等,以这些为主要内容贯穿一日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

其次,有针对性的及时跟踪和记录。在有计划的递进性的目标培养下,很多幼儿已有明显的进步,但仍有个别幼儿进步不明显,我们设计一张表格进行家园的及时追踪记录,以这种方式促进其进步。

第三,家园共育贵在坚持,重在鼓励。幼儿的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这一内容包含二个方面要求:一是会分辩裤子的里外前后,二是穿着裤子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幼儿已经学过穿秋天的单裤和初冬的裤子,也有一些分辩裤子前后的经验。但是,由于假期中,春节期间又增添了不少新款的较厚的冬季裤子,因此,可能会在分辩“前后”方面发生困难。另外,幼儿在穿着两条以上裤子时,还须顾及里面裤腿的平脚,这对一部分幼儿来说也尚有问题。据此,在设计活动中,一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过去的经验来分辨冬季裤子的前后面;二要提醒幼儿在自下而上的拉裤腰的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内裤裤腿卷缩。三要用一则顺口溜来提示穿裤子的方法与步骤,并增添愉快的练习气氛。

活动目标

1、能分辩冬季裤子与前后面,学习自己穿裤子。

2、学会自己有序地、整齐地穿着裤子。

3、体会到自己穿裤子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清不同款式裤子的前后面,用正确的方法穿裤子。

2、难点:男孩的裤前拉链的使用(易将里面内裤卡在拉链上),以及能整齐地穿上裤。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当天所穿的冬季外裤。

2、新奇角或活动区放置一些娃娃的各款裤子,供幼儿练习。

活动过程

1、用开“聪明小火车”方式,引导幼儿依次描述自己裤子的前片上有什么。

说明1:这样有助于幼儿在平行影响中获得更多的分辨裤子前后片的方法:如看贴花、口袋、拉链、扣子等等。

说明2:幼儿讲完后,教师应稍稍加以归纳。

2、由1-2名幼儿示范穿裤子的方法与步骤;教师作适当的讲解。

要点:

(1)裤子的前片要向上(或向前方),双手拦住裤腰,坐在椅子上,逐一将腿伸入裤腿。穿上后站起将裤缝处拉正,并将内衣塞入裤腰内。有带、后、链者系上。

(2)如有内裤,应塞入袜筒,以免向上卷缩。

3、幼儿边看教师念顺口溜(或自己念),边练习穿裤子:拉着裤腰儿,“出自:屈;老.师”穿进裤腿儿,伸出腿丫儿,自己穿裤儿,真是乖孩儿。

说明1:幼儿穿裤子时,教师可重点指导使用门襟拉链有困难的男孩。

说明2:教师也可利用顺口溜的最后两句,对穿好裤子的幼儿作评价和鼓励。

4、活动的延伸:

幼儿在生活区为娃娃穿各种裤子。(或在家里自己尝试穿不同款式的裤子)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根据幼儿穿裤子的能力分小组进行。

2、此活动宜在幼儿午睡起床时进行。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学会了穿裤子。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6

一、活动意图:

我们常把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卫生习惯挂在嘴边,但现实中,且不说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够重视孩子生活的培养,就是幼儿园教育中,似乎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忽视之处。如常常可看到正在吃已剥好壳的茶叶蛋,已剥好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剥好包装纸的点心,其实这种潜意识里,是把幼儿的独立动手机会剥夺了。不仅如此,幼儿的依赖性也会滋生而长。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都应该加强重视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手的小肌肉动作发育还很不完善,那么则更应利用日常生活的时机,让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剥鸡蛋”这一展示活动,就是帮助幼儿在遇到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时,能不依赖于别人,自己动手剥,学习一些剥食品的技能。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午餐、午点,让幼儿尝试如何剥,获得感知体验,并可创设一些游戏,再提供多种可剥的食品,让进一步练习动手剥、喜欢剥、会剥,以至在如常生活中,再也不要依赖于成人。

二、活动目标:

1、增强孩子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2、锻炼动手尝试做事情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知道自己的小手真能干。

三、活动时间:2012年2月28日上午

四、活动地点:小一班活动室

五、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只煮熟了的鸡蛋、装蛋壳的小塑料篮若干、五角星粘纸若干张。

2、事先有练习过剥蛋壳、六、参加人员:小班段全体师生。分工:李珊娜﹙主持﹚、朱爱娜﹙摄影﹚、樊娇娇﹙摄影﹚、谢海芬、孙丽、钱珊三位教师管理好班级幼儿并维持活动秩序。

七、活动过程:

(一)、会剥东西的小手 主持人:听说我们小班段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会用小手剥很多东西,那你们都会剥哪些东西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会剥的东西,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剥鸡蛋展示

主持人:今天好多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鸡蛋,都想来展示一下自己剥鸡蛋的本领,那到底是哪个班的小朋友最厉害呢?让我们拭目以待„„(1)小一班幼儿进行展示(2)小二班幼儿进行展示(3)小三班幼儿进行展示

给每班既剥得好又剥得快的幼儿贴上五角星粘纸,给予鼓励。

(三)、品尝鸡蛋

(四)活动寄语

孩子们剥鸡蛋是不是很有趣呀!平时我们还要练习剥各种各样的东西,不要 依赖大人,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更能干!

小班段教研组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篇7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一———餐点

情景再现:午餐开始, 有的孩子用小手抓着小勺柄末梢, 费力地挖着碗里的饭;有的左右手交替使用着勺子;还有的孩子索性用手抓饭。忽然“啪嗒”一声, 有位孩子的饭碗掉到了地上, 米粒撒了一地, 再看过去, 还有个孩子将整张脸都埋进了汤碗喝汤, 抬起头, 满脸都是汤汁在往下滴。

成因分析:大人们的包办代替, 孩子们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是造成以上情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小班孩子的小肌肉群未发育完全, 手眼的协调性较弱。

策略及成效:角色区投放“雪碧瓶娃娃”、小碗、小勺, 豆子。幼儿在游戏中喂食“雪碧瓶娃娃”。并根据游戏进程适时加深难度, 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喂娃娃”比赛, 比比谁能熟练使用勺子喂食, 比比谁的桌面地面最干净。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 孩子们使用勺子的技能提高了, 同时也会关注吃饭时的卫生习惯, 孩子自我用餐能力获得了发展。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二———午睡

情景再现:午睡时间到了, 孩子们脱衣服的样子真是各具情态。有的在使劲拽衣袖;有的鞋带未松开, 就在用力脱鞋子;还有的脱裤子时把小内裤拽了下来。好不容易脱完了衣服, 上床后又是一通折腾。有的把被子斜拉盖子身上;有的居然钻到了床单里;还有的在研究被子, 不知道该从哪里钻进去。

成因分析:穿衣盖被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对孩子们而言其实并不简单。它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 需要孩子们能分辨前后左右。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 这些恰恰是很难达成的。他们习惯了被照顾, 生活经验比较少, 同时他们还不能以自身为中心来分辨前后左右。

策略及成效:请家长收集孩子们旧衣服及鞋袜投放到娃娃家内, 娃娃家内设置娃娃休息床。为了更直观, 我在游戏区布置了穿脱衣服顺序的照片图, 还有折叠被子的照片图, 以及分辨鞋子顺序的实物照片图等。同时在游戏后的分享中设置了评选“最佳爸爸妈妈”环节。这些环节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参与, 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 终于可以自主地穿脱衣物整理床铺了。可以说,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自理能力, 更拓展了思维能力。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三———盥洗

情景再现:饭前洗手时间, 孩子们开心地奔向水池。水龙头开到最大, 有的将小手在水柱下上下拨弄, 拨得水花四溅;有的将手胡乱在水龙头下转了转就好了, 还有的手没洗干净, 袖子湿了半截。还有的孩子将挂在水龙头下的肥皂当成了玩具, 一直用湿了的手在肥皂上反复挤搓, 搓得满手泡沫后在水龙头下胡乱冲了下, 也不管手上的泡沫有没有冲净就完事了。

成因分析:孩子们喜欢玩水、喜欢泡沫, 所以见到水和肥皂的第一反应就是玩。还有就是洗手的正确步骤比较繁琐, 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学习比较困难。

策略及成效:针对孩子们爱玩水的心理, 特地设置了游戏区域“宝宝洗手房”。投放小盆, 肥皂, 毛巾等材料。在语言活动中渗透洗手小儿歌, 同时在区域内布置洗手正确步骤图。让孩子们在游戏及环境的熏陶中逐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知道洗手和玩水的区别。事实证明, 这种游戏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 现在孩子们每到洗手时都会相互提醒“:水龙头不要开太大, 淋湿小手, 擦擦肥皂, 搓搓转转, 冲冲干净, 甩甩擦干。”

四、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四———整理

情景再现:

剪纸活动中, 老师讲解完剪纸技能后, 又交代了剪纸要注意的常规, 还特地在桌子中间放了三个小筐, 一个装纸张, 一个装剪刀, 还有一个则是用来装减下来的碎纸。剪纸完成后, 老师不断提醒:“请把碎纸放到小筐里, 请整理好剪刀和纸”。可是, 活动室里依然是一片狼藉, 桌子上地上碎纸到处都是, 剪刀也是这儿一把那儿一把。

成因分析:各类活动后的整理是一个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相互融合的过程。小班的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上也缺乏整理的技能, 所以才会出现以上情况。

策略及成效:在游戏中设置巡查值日生的角色。游戏结束后, 巡查值日生就在各区域巡查, 并提醒其他孩子拿的哪里的玩具放到哪里去。除此之外, 还设置亲子整理大赛擂台, 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布娃娃参赛, 比赛收拾整理, 获胜者便可以担任下一次游戏的巡查值日生。如此游戏循环, 孩子们逐步养成了及时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再也不需要提醒。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因人施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小班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使孩子成了全家的“唯一”和“中心”,许多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任何事情家长都包办代替,并把这种包办代替视为是对孩子的爱。也正是因此,孩子们失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小班幼儿刚入园,由于来园前家长的包办代替,养成了任何事情都依赖大人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呢?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

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如:通过谈话“我长大了”“我会……”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为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到高兴。在语言活动“自己来”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儿歌的内容,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而受到教育。还可以把身边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多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

二、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

1.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根据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的方法编成儿歌,设计成有趣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情节中学习本领。如上厕所后提裤子:“外衣卷起来,下巴夹住它。左手撑裤腰,右手塞衬衣;前边塞塞,右边塞塞;右手撑裤腰,左手塞裤子;左边塞塞,后边赛赛;提提小裤子,外衣放下来。”把漱口的过程变成顺口溜:左手拿水杯呀,右手扶龙头;打开接点水呀关紧水龙头。喝口水抬起头;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咕噜吐出来。小班的幼儿家长为了防止孩子的衣服弄脏,都喜欢在衣服的外边穿一件罩衣。在学穿罩衣之前,我们先教幼儿认识衣领、衣袖,分清衣服的前后和反正,再教他们穿:左手抓衣领,右手钻洞洞;右手抓衣领,左手钻洞里,双手举一举。然后老师会帮忙系上背后的带子。在说说做做中,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的幼儿学会了漱口、自己提裤子、自己穿罩衣等。孩子们也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在集中活动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如设计健康活动《我会洗手》教给幼儿洗手的方法,以及什么时候洗手。卷衣袖—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香皂(关闭水龙头)—手心手背、指尖指缝都搓到—(打开水龙头)冲掉泡沫—甩甩水珠—擦干手。社会活动《我把玩具送回家》,使幼儿懂得玩具玩后应该收拾好,把玩具放回原处。

3.为幼儿提供自理的机会。例如,早晨入园后,幼儿要把自己的水杯摆放到水杯架上,每天给自己种的种子浇水;餐前请小朋友当值日生帮老师分小勺,餐后把自己的餐具分别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用饮料瓶做的大嘴娃娃、小勺、豆粒,让幼儿喂娃娃吃饭,在娃娃家帮布娃娃穿衣服、梳头……在一系列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巩固了平时所学的自我服务技能。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受益终身。

三、因人施教

有的幼儿动作协调性好,理解能力较强,在教的过程中学得就快;反之,自理能力掌握得就慢。因此,对待能力不同的幼儿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目标要求高些;能力弱的,目标要求低些,也就是说: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幼儿,并且在教的过程中要耐心,反复指导。对于有进步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信心。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利用晨间、离园接待、电话沟通、家园联系栏、建立班级QQ群等形式和家长加强日常的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向家长们介绍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还给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样教幼儿穿鞋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中,同时把培养目标发到QQ群里,让那些平时忙于工作无暇来园参加活动的年轻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交代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老师探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还可以在QQ群里分享育儿经验。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学习、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家长和老师适当地鼓励,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勇于面对困难。

上一篇: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下一篇:二合一 市领导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