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2024-09-30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共9篇)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1

地方病防治教案

(一)(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2.分类:(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

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 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三、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1.氟斑牙的临床表现: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2.氟骨症的表现:关节固定“三不见”。

(四)地方性氟病注意:

1.氟斑牙:乳牙发生机会少,恒牙形成期发生。2.生在高氟区,长在高氟区,氟斑牙和氟骨症均可发生。3.成年后迁入氟区,仅出现氟骨症。4.氟中毒有“欺辱外人”的现象。5.同一病人既有骨质疏松,又有骨质硬化。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饮水型:更换水源、饮水除氟。

(2)煤烟型: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3)饮茶型:研制低氟茶,用低氟茶代替砖茶。2.治疗:

(1)钙剂及维生素D、C(2)氢氧化铝凝胶(3)牙齿脱色 【小结】 1.地方病的概念(重点)

2.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重点)【作业】

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环境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2.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

地方病防治教案

(二)(授课内容:碘缺乏病防治)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明确碘缺乏会引起那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2、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省也是碘缺乏病的重点省份。为提高同学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对碘缺乏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碘?

碘存在于大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以及日常生活里的饮食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化学营养物质。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

3)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缺碘?

一是缺碘地区;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碘量就会引起缺碘。4)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 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 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 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 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5)什么是碘缺乏病(IDD)?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佝偻病、体格发育障碍等。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缺碘还会影响大脑神经得成长和发育。

6)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婴幼儿缺碘会导致智力发育缓慢或残疾,语言、听力障碍,生长发育缓慢或残矮小,运动障碍或瘫痪;儿童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低下、智力 低下、体格发育低下;成年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力低下;孕妇缺碘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儿先天畸形、甚至死胎,影响胎儿脑发育,婴儿可能是克汀性或亚克汀性儿童,这主要是由于 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严重缺碘可导致,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 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缺碘的最大危害是智力缺陷,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最突出的症状 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 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 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7)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 和容易推广,又复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购买、存放和食用 碘应注意:(1)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2)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3)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4)碘盐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5)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6)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锅里煎炸。

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可以肌肉注射,也可口服,药效时间在一年左右。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可以摄入其它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类食品也是一种补碘方法。

8)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会出现的身体状况。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做个义务宣传员,让大家都知道: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是长期存在的;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 育;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食 用碘盐;制售、贩卖非碘食盐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碘缺乏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我请大家想一想,并说一说: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学生思考,并回答 知识拓展:

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71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000年全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文件上签字、承诺。

为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把健康教育引向深入,从199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碘缺乏病日”。从2000年起,改为每年的5月15日。如何知道自己缺碘?

可定期到医院进行尿液中碘含量检测,如发现尿碘低,说明碘营养不足,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碘。

如何识别真假碘盐?

可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看防伪标识;也可找卫生防疫部门,用化学试剂做鉴别。

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向老师、家长进行了解,也可上网搜索。附:

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问卷

一、基本情况

1、乡(镇、街道)社区

2、年龄: 岁

3、性别:①男 ②女

二、知识与行为

1、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最多选2个)

①不聪明 ②腹泻(拉肚子)③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粗脖根或大脖子)④不知道

(答案:①、③正确,每个选项1分,共2分)

2、预防缺碘最安全、有效、省钱的方法是什么?(选1个)①吃肉 ②吃碘盐 ③吃蔬菜、水果 ④不知道(答案:②正确,选对得1分)

3、你向家里的人讲过吃碘盐有什么好处吗? ①讲过什么内容: ②没讲过

(答案:吃碘盐利于儿童生长发育。选①得1分,能写出相关内容加1分,共2分)

4、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A)。

A、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B、腹泻。C、头痛。

2、预防缺碘最好的方法是(D)A、吃蔬菜、水果。B、吃海产品。C、补服碘油丸。D、食用合格碘盐。

3、炒菜时,碘盐应该(A)时候放最好。

A、菜快熟了再放。B、放油后把盐炸一下。C、什么时候放都行。

4、合格碘盐的标准为(A)。

A、20-50mg/kg。B、<20mg/㎏。C、>50mg/㎏。

5、碘缺乏病是指(A)。

A、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B、氟斑牙和氟骨症。C、地方性硒中

6、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C)造成的。A、锌 B、铁 C、碘 D、镁

二、多项选择题:

1、碘缺乏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C)A、甲状腺肿大 B、身体矮小 C、智力缺陷 D、面黄肌瘦

2、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ABCD)A、婴幼儿 B、儿童 C、孕妇 D、哺乳期妇女 5)、教师小结:

人体缺碘是由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是永久性的。因此消除碘缺乏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可以说补碘将伴随我们终生。消除碘缺乏病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消除碘缺乏病的责任。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碘缺乏病是这样容易防治,因此让任何一个患有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中期考核评估方案》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对象

碘盐分装批发单位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质量监管、碘盐均匀度等, 抽取5家食盐销售点, 重点查看食盐种类、销售碘盐常识和是否持证销售等;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和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三项指标同步进行现场抽样调查, 全县按5个不同方位抽查5个乡镇, 每乡调查2所小学, 记录该小学的在校学生人数, 每所小学调查40名8~10岁学生 (全县400人) 的甲状腺肿大情况, 其中检测尿碘和盐碘样本各10份 (全县总数100份) , 同时调查30名五年级学生健康问卷 (全县总数300人) ;每乡10户家庭主妇 (20~50岁) 健康教育问卷, 同时进行家中碘盐半定量测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病情底数和改水范围, 病区改善工程数量及运行情况, 水质卫生检测和群众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2 结果

2.1 碘盐检测结果

(表1)

注:第一层次采样为碘盐批发企业, 第二层次采样为居民户采样

2.2 碘盐分装、贮存、销售点检查结果

碘盐分装批发单位环境好, 仓储条件符合卫生学要求, 有防鼠、防尘、防蝇设施, 符合质量标准, 宣传工作做得好。我们对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商店食盐销售点进行调查, 食盐零售许可证持证率54%, 96%从正规渠道进货, 全部有碘盐标志, 有加碘量说明和产品说明, 市售全部为小包装。

2.3 家庭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情况

全县共抽取100家, 得分优秀占27%, 良好占38%, 及格占79%。问卷结束后将正确答案告知并进行了碘盐知识宣传。碘盐半定量测定全部为合格碘盐。

2.4 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情况

全县共抽取400名学生, 检查甲状腺情况, 1名学生有I度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率为0.25%。

2.5 尿碘检测结果

抽查100名学生, 经检测中位数为249μg/L。

2.6 盐碘定量检测结果

检测100份碘盐, 盐碘含量均在20~40mg/kg, 合格率100%。

2.7 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300名五年级学生, 及格人数300, 及格率为100%。

2.8 水氟中毒情况

病区村数159个自然村, 2004年以前改水41个, 改水率为25%, 正常使用率为100%;2004~2006年改水村数75个, 改水率63%, 正常使用率100%。病区人口数45 258人 (其中2004年以前受益12 609人, 2004~2006年受益20 568人) 。本次调查采集水样66份, 其中水源水12份, 中段水12份, 末梢水42份;水氟含量超标25份 (氟化物正常值<1mg/L) , 占37%, 其中水源水、中段水各5份, 末梢水15份, 25份含量超标;分布在白马乡白路村、鸣沙镇五道渠村、新堡镇吴桥村 (均属于改水村) , 氟化物含量最高可达2.97mg/L。抽查氟中毒病区按高、中、低抽样进行问卷调查60人 (其中中学生30人, 家庭妇女30人) , 知识知晓率为100%。全县无砷中毒病区。

2.9 省级考评结果

经过自治区地方病考核评估小组综合考评验收, 评分为优,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

3 讨论

从2004~2006年的碘盐检测结果看, 中宁县碘盐分装批发企业销售碘盐是均匀的, 居民户碘盐食用率较高, 这与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和盐业部门的严格执法有关;从儿童的尿碘检测中位数含量 (249μg/L) 分析, 更能证实全县碘盐食用率是较高的[1,2], 与陕西省商洛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一致[3];由于目前经费投入不足, 中宁县部分高氟地区还未进行降氟改水工程建设, 仍有37%的村饮用高氟水, 建议县政府筹措资金进行改水建设;在实施降氟改水工程前, 水利部门应先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化验, 水质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改水工程建设, 减少盲目性, 防止工程项目竣工后水质检验不合格, 无法保证群众饮用上放心水, 无法控制氟中毒的发生, 反映出水利和卫生部门的配合非常重要;宣传经费不足, 家庭主妇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还不高;商店的食盐零售许可证持证率较低, 建议盐业部门继续加大对盐业市场的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孙校楼, 吴玉梅.吉林省碘缺乏病原国家级监测点6年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6, 11 (6) :356-357.

[2]王锋锐, 伊利夏提, 等.新疆米泉县碘缺乏病防治基本控制六年后的现状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 1996.15 (1) :49.

收集整理地方病防治资料的体会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收集整理地方病防治资料并按类别分卷归档,充分利用地方病防治第一手资料科学研究,出版研究文集,地方病防治论文专辑、地方病防治示范县资料汇编、制订地方病防治“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篡写地方病防治简史等有着重要意义。数十年来,为科学地、准确地、真实地反映我市地方病防治起源、历程,查阅了各年代防治方法、调查数据、各类专业期刊、专著、编著、培训班交流论文,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局统计报表,人口数据等,整理利用。在整理归档过程中,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资料往往记录不全,缺项较多,缺页、缺行、缺角现象较多,也有一部分总结报告中修改、涂改、污损严重,遇到这些情况,要认真、反复地前后对比,找回当事人回忆,找佐证材料,寻找同一份报告,类同报告核实资料、数据,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料完整性。

2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各年代资料时间跨度长,所反映的东西也因目的不同,调查及检查手段不同,结论差异也很大。例如,对某事件的调查,从时间上有公历、农历之分,从年龄上有周岁、虚岁之分,从里程上有公里、华里之分,从度量衡上有公斤、市斤、16两、10两之分,从检测方法上更有估计数,大约数、目测数、仪器测量数,各年代的检测仪器也各不相同,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的仪器大多为机械控制,2000年后大多为数控,计算机自控,所测定的数值精确度相差甚远,往往越是年代长久,与近代的测定数值可比性越小。所以既要保留资料原始准确性,也要考虑可比性。

3保证科学资料的可靠性

对某一事件的调查中,调查人员总指挥、参加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经验、测量仪器的先进性都对调查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我市1996年大骨节病全国监测点调查,由卫生部专家组、西安交大医学院,省、市、县专业人员组成,可靠性相对大些。近年的定边县动物一号病,氟中毒、布鲁氏菌病调查,由省、市、县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的可靠性亦大些。

4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

从我们所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中,大多数属地方病的专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资料年份不同,调查对象不同,调查方法不同,各年份结论也有差异,也有部分资料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某县调查全县碘缺乏病病情,各乡镇调查结果汇总后,误将各乡镇的患病率一栏相加的和64.2%作为全县的患病率,实际患病率是2.36%,及时给予更正并注明。

5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

地方病防治历程远远流长,经历了几十个年头,为保证防治资料的连续性,我们努力使调查资料完整连续。例如:对历史上一些撤县,并县,撤乡,并乡(镇)的资料力争保持原貌,能归类统一的尽力统一,有些资料按属地该移交的移交,或者将复印件交至归属区域保管,使这些资料具备完整性、连续性、可比性,更好地为地方病防治服务。

6保证档案资料的权威性

针对一些调查资料都是多年前回顾性调查,其数据可靠、准确程度,相对来说差一些,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加可靠,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走访当事人,询问知情者,查阅、翻阅大量原始资料、书籍、历史记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别真伪,还原事实。例如:我市曾于1931~1932年陕北鼠疫大流行时流行病学专家尤仙航亲自到鼠疫疫区调查,确定了疫区范围,死亡人数,提出防制措施,防治办法,号召民众认识鼠疫。流行病调查报告,鼠疫发生的原因、经过、预防及治疗是在国际上都是很有名气的,保存、整理这些档案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地方病防治讲座材料 篇4

时 间:2011年4月12日 地 点:学校操场

主 持:侯主任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内容:

1、地方病和地方病学的概念是什么? 地方病: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地方病学:地方病学是研究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最终任务就是控制地方病。

2、地方病的分类及曾纳入我国重点防治管理的地方病有哪些? 地方病按其致病原因可分5类,即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性寄生虫病、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和原因未明的地方病。

我国曾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的有8种,分别是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鼠疫和布鲁氏菌病。目前,血吸虫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3种疾病已经不被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范围。

3、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甲肿、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地甲肿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地克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4、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度和分型标准是什么? 在碘缺乏病防治和监测工作中,触诊法将甲状腺大小分为三度:0度、1度、2度;又将甲状腺肿分为三种类型:弥漫型、结节型、混合型。

分度

0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臵时,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即使摸得着但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

1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臵时,甲状腺看不见、但容易摸得着,并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不见、容易摸得着”。另外,甲状腺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但发现结节者也定为1度。2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臵时,甲状腺清楚可见肿大,其大小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得见、摸得着”。

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呈均匀肿大,触诊或B超检查未查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

5、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有几种类型?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6、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白垩样变(粉笔样白色)、着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肢体变形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7、什么是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国有几种类型?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色或/和色素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在我国有饮水型和燃煤污染性两种类型。

8、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标准是什么? 地砷病临床分度主要以相对比较特异的皮肤体征为主,结合参考指标进行,为此首先应进行皮肤病变的分级,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度。

地砷病皮肤病变分级(1)掌跖部皮肤角化 I级掌跖部有肉眼仔细检查可见,或可触及的多个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皮肤结节状角化物;

II级掌跖部皮肤有较多或较大的明显的丘疹样角化物;

III级掌跖部皮肤有广泛的斑块状、条索状等不同形态角化物;或者在掌跖部、手足背有多个较大的疣状物,甚至表面有皲裂、溃疡和出血。

(2)皮肤色素沉着

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颜色稍变深或有对称性散在的颜色较浅的棕色点状色素沉着;

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呈灰色或有较多的深浅不同的棕褐色点状色素沉着;

I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呈灰黑色,或有广泛密集的棕褐色斑点状色素沉着,或有较多深棕黑色、黑色直径1cm左右色素沉着斑块。

(3)皮肤色素脱失

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对称性皮肤散在的或针尖大小的色素脱失点;

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较多皮肤点状色素脱失斑;

I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广泛和密集皮肤色素脱失斑、鲍文氏病、皮肤癌:掌跖角化物出现糜烂、溃疡、疼痛;躯体角化物或色素斑黑变,表面毛糙、糜烂、溃疡、疼痛,及周围皮肤红晕,并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地砷病临床分度

临床分度建立在皮肤病变分级的基础上,一般以皮肤病变为主结合参考指标分为可疑、轻度、中度和重度。

可疑 ①皮肤仅有I级色素沉着或I级色素脱失斑,或仅在掌跖部皮肤有1、2个米粒大小结节状角化物。②在燃煤污染型病区有明显视物不清、味觉减退、食欲差等表现者。

轻度①掌跖部皮肤有I级角化,或躯干皮肤同时存在I级色素沉着和I级色素脱失斑。②在可疑对象中,如有周围神经损害者,或尿砷、发砷含量明显高于当地非病区正常值者。

中度 掌跖部皮肤角化、躯干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中有一项为II级者。重度①掌跖部皮肤角化、躯干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中有一项为III级者。②鲍文氏病和皮肤癌,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者。

9、什么是大骨节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对称性、变形性骨关节疾病。大骨节病发病主要在儿童期,发病早期骨关节疼痛,手指弯曲或指末节下垂。大骨节病轻者关节粗大、疼痛、活动受限,重者身材矮小、关节畸形,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终生残疾。

10、大骨节病临床分度标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早期:四肢关节尚未增粗,双侧关节疼痛,双侧多发性手指末节下垂,指尖不能触及掌横纹远侧,踝膝等关节疼痛或指间关节有摩擦音。

I度:除早期症状、体征外,双侧手指多发性指间关节增粗,或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或旋转范围变小。特点是指间关节增粗,但无短指(趾)、短肢畸形。

II度:除I度症状、体征外,出现短指(趾)畸形及其他关 节畸形,并伴有明显四肢肌肉萎缩。特点是短指(趾)畸形,无身材矮小。

III度:除II度症状、体征外,病人身材矮小,短指、短肢畸形显著,成人手小、掌方;四肢关节挛缩严重,肘、腕、踝、膝等关节活动显著受限,出现“鸭行步态”,有关节内游离体的交锁,肌肉高度萎缩,劳动能力极低。特点是身材矮小。

11、什么是克山病?临床分型是什么?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分四种类型,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该病主要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的变性、坏死、修复等改变。

12、急性克山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抢救”是急性克山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急型克山病治疗的关键是要做到“三早,一就地”,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静脉推注大剂量维生素C和采取升压、扩容、亚冬眠、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措施,多数病人均能缓解症状。

13、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汗,关节、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睾丸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14、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的传染源有羊、牛、猪,在我省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羊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跛腿。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15、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哪些措施可减少传播感染机会? 对羊群定期进行检疫、免疫、淘汰病羊,是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

下列措施可减少传播感染机会:不要买卖未经检疫的羊;不要直接接触羊流产物;羊只流产物应深埋;接触羊后应立即洗手消毒;不喝生奶、吃生肉;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16、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病的诊断标准:浅感觉障碍与闭汗;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或组织病理中查到麻风杆菌;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一般具备 上述二项或二项以上要点,可诊断为麻风病。

17、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是什么? 完成MDT联合化疗的病例,在监测期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查菌阳性者等阴性后每3个月查菌1次,连续2次仍为阴性者,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者,在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后皮肤查菌仍为阴性者则为临床治愈。

18、新(复)发麻风病例的登记、报告、复核与监测程序是什么?(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首诊麻风新(复)发病例后,应立即登记和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 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按规定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即进行网络直报。(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病例(含迁入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例进行检查确认,填写《麻风病新(复)发病人情况登记表》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核查情况按季度逐级上报麻风新(复)发病例季度报表,对确诊的新(复)发麻风病例进行治疗和管理。无麻风病新(复)发病例进行零报告。(3)、流行病学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病例报告后1周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籍贯、职业、居住地麻风病流行情况、家庭内成员麻风病患病情况、病人临床表现、诊治经过、麻风反应和畸残情况、实验室检测情况等,分析发病因素。

(4)、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主要指病人的家庭成员,但也包括患者的周围邻居和朋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对至少3名以上密切接触者调查进行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填写相关登记表,并注意定期随访检查。

(5)、疫点调查:对新(复)发病人所在的疫点(独立自然

村或村民小组、城镇街道或厂矿、学校)的普通人群进行麻风病调查。基层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一同对疫点的全体居民进行逐一体检,筛查可能被传染而发病的遗漏患者,详细登记被查情况,对拒绝检查者和漏查者,将其名单交由村医进行补查。(6)麻风现症病例监测

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所有现症病例每月1次进行随访检查,检查结果在患者麻风病历的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每例麻风现症病例填写《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于次年1月将本年度该卡录入数据库,并逐级上报。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每例麻风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进行1次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并进行相应登记。(7)麻风病周围神经炎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按规定对所有现症病例每月1次进行麻风周围神经的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见最新版《麻风病防治手册》,并填写《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对确诊为麻风周围神经炎的患者,按照麻风周围神经炎治疗方案及时治疗,治疗期间每月随访检查并记录1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应将神经炎监测和处理情况逐级报告上级业务负责单位。

(8)麻风病耐药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

防治机构)如遇可疑耐药监测病例,应及时通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耐药监测。

19、什么是鼠疫?其传播途径有哪些?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属《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一蚤一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的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病人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与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20、鼠疫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分类是什么? 临床上以淋巴及血管系统的炎症和组织出血为本病特征。临床上表现为高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依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常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眼鼠疫、脑膜炎鼠疫、肠鼠疫等。

21、人间鼠疫疫区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包括以下内容:确定疫区;建立临时指挥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封锁;疫区消毒、灭蚤、灭鼠;检诊检疫;预防接种;尸体处理;疫区封锁的解除;总结报告。

22、什么是性传播疾病(STD)?我国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规定管理的性传播疾病有哪些? 性传播疾病(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所属淋巴结的病变,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我国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规定管理的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等8种性病。

23、性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病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

东风小学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预防和控制地方病防治任务,我乡主要针对碘缺乏病、布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等地方病发生,从而保障我乡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制定本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组,完善地方病工作责任制:

为深入持久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我站将认真贯彻学习《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管理领导组,有专业的防治人员组织,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均能规范日常行为及早预防,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做好监督和报告工作:

做好销售点和民户碘盐督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是我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上级部门制定相应地方病防治措施的可靠依据。因此,我们一定配合县疾控完成碘盐的采集工作,确保群众食用放心碘盐。

三、控制碘缺乏病、布病,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依赖群众,利用村广播、宣传画、宣传单、口头宣传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治预

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易行、最有意义和安全有效的就是长期食用加碘食盐,对食盐的存放、注意事项作宣传点,同时对布病重点人群摸底登记,摸清高危人群放羊、牛的具体数据,开展版面宣传,早发现、早治疗布病患者,降低布病的发生,发病。

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

我们一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学校地方病甲状腺肿大的筛查以及普及碘缺乏病知识的了解。

只要我们依照国家关心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为依据,宣传内容有科学性,例举数据可靠、真实,从而不同程度改变群众观念,影响群众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改变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降低发病因素,是有希望减低我区碘缺乏病、布病的发生,避免因此造成的社会危害。

讲堂乡卫生院

地方病防治自查评估报告 篇6

为了解我县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实现三年攻坚行动目标,按照《省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年度评估方案的`通知》内容和要求,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年度自查评估工作,现将自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北部、州东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和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岷江和发源地、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县域面积8486平方公里,县城海拨2850米,辖2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7.6万人,是以藏族、羌族、回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二、组织管理及职责

为把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实现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健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县发改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卫健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县疾控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与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县卫健局制定全县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县疾控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开展防治、监测、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各乡镇负责健康教育,动员组织辖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

(一)碘缺乏病防治项目

20xx年共采集碘盐300份,未发现不合格碘盐和无碘盐,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100,居民碘盐覆盖率100。20xx年对200名8-10岁儿童尿碘进行检测,尿碘中位数为185.60ug/L。20xx年对100名孕妇尿碘进行检测,尿碘中位数为191.10ug/L。20xx年共采集碘盐300份,未发现不合格碘盐和无碘盐,20xx年对200名8-10岁儿童尿碘进行检测,尿碘中位数为185.40ug/L。20xx年对100名孕妇尿碘进行检测,尿碘中位数为189.60ug/L。

(二)大骨节病防治项目

20xx年对全县7个病区乡27个病区村开展大骨节病监测工作,对7-12岁儿童553人进行大骨节病儿童临床检查,未发现大骨节病病人;20xx年收集病区村基本资料,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大米、面粉主食比例达90以上;20xx年坚持易地育人690余人,建立寄宿制学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集中食宿,脱离家庭居住的致病环境,降低发病风险;20xx年对全县7个病区乡27个病区村开展大骨节病监测工作,对7-12岁儿童216人进行大骨节病儿童临床检查,未发现大骨节病病人;20xx年收集病区村基本资料,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大米、面粉主食比例达90以上。

(三)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20xx年按照方案要求完成我县5个监测点,镇的8-12岁学生进行了牙齿检查,共检查127人,其中检查出氟斑牙病例0例,检出率为0。20xx年按照方案要求完成我县5个监测点的8-12岁学生进行了牙齿检查,共检查44人,其中检查出氟斑牙病例0例,检出率为0。

(四)健康教育

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部门全力协同下,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20xx年根据扶贫专项资金饮茶型地氟病健康教育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饮茶型地氟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用品80000余份,覆盖目标人群10000人次。20xx年“5.15”碘盐宣传日,县卫建局组织县疾控中心与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在县城十字街设置宣传及咨询处,接受群众咨询1500人次,发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能力建设

20xx年,派业务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地方病防治培训班,县内共举办2期地方病防治培训班,培训人员80人次;20xx年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大骨节病防治培训班1期;县内共举办1期大骨节病防治培训班,培训人员22人次。

四、防治经费管理

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按时拨付资金,督促项目实施,并对账户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的防治 篇7

1 病原

霉形体又称支原体, 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结构的多形态微生物, 具有多形性的特点。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常用的消毒药可将病原体杀死, 但在低温和冻干下可保存较长时间, 对土霉素、卡那霉素、防线菌素D、大观霉素、丝裂菌素C敏感。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 且主要由于引入后备猪, 肥育眼小猪与原猪群混群所致, 其次是发病猪散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猪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 还可通过空气传播。

2 流行病学特点与危害

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一种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 它感染率高, 流行性广;在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群中,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气喘病十分普遍。猪群在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情况下, 如通风不良、饲养宽度过大、气候突变、卫生条件恶劣等, 都可促使本病发生加重病情, 使猪群发病率上升。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 生长速度缓慢, 饲料转化率降低, 出栏时间延长, 导致养猪场生产成本增加。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 体温无多大变化, 病初食欲正常, 咳嗽次数逐渐逐渐, 特别是早上急剧烈运动后和喂食时, 发生连续性咳嗽。随着病程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 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 急促而用力, 张口喘气, 精神委顿, 食欲下降, 身体日渐消瘦, 皮毛粗糙, 走路时拱背, 步伐缓慢, 喜卧怕冷。一般病程比较长, 大多拖延2~3个月, 常由于抵抗力降低发生猪肺疫, 这是促使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 妊娠后期重病母猪可导致流产或因窒息缺氧造成死胎, 有少数病猪病初体温稍有升高, 病程较短, 为7d左右, 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 死亡率高。慢性发病猪体温不高, 咳嗽、次数逐渐增加。尤其是早晨活动后和采食时, 连续咳嗽、咳嗽时站立不稳、低头、伸颈、拱背, 直到把分泌物咳出并咽下为止;严重的精神萎靡, 采食量下降、行动无力、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 有慢性的腹式呼吸困难, 呼吸快而用力、张口喘气、有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

3.2 病理变化

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前缘呈“肉样”式虾肉样变。肺心叶、中间叶和尖叶的腹面, 膈叶的前部, 肉眼病变类似膨胀不全的肺, 特别是慢性阶段。切开肺的感觉质地似肉状, 在早、中期气管有卡他性分泌物、支气管淋巴结入纵隔淋巴结通常肿大。两侧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的前下部见有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

4 诊断与鉴治疗

4.1 诊断

本病根据剖检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基本上可以确诊, 坚持自繁自养, 杜绝疾病传入, 需要引入时严格检疫, 引入后要隔离饲养, 隔离期为3个月, 混群前要进行2~3次的X线检查, 确认无阴影, 方可转入生产群。猪圈舍要保持洁卫生干燥通风, 勤垫圈, 避免阴湿, 注意保温, 防止冷风侵袭, 气候骤变时, 在饲料中加入泰妙菌素、土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2 治疗

方剂1:盐酸土霉素, 10 mg/ (kg体重) , 肌肉注射, 1 d 2次, 连用5~7 d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间隔2 d可再注射1个疗程。盐酸金霉素, 5~10 mg/ (kg体重) , 肌内注射, 每日2次, 连用5~7 d。硫酸卡那霉素, 5~15 mg/ (kg体重) , 肌内注射, 5 d为1个疗程。四环素, 30~40 mg/ (kg体重) , 肌内注射, 每日2次, 连用5~7 d为1个疗程。

方剂2:贝母50 g、黄芩100 g、厚朴50 g、知母50 g、槟榔50 g、木通50 g、煎水内服。党参15 g、五味子10 g、麦冬20 g、麻黄10 g、款冬花15 g、白果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10 g、半夏10 g, 共研细末掺入饲料里喂, 10 kg体重的猪用15 g, 日服2次。

地方性知识下的实践 篇8

[提要]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入手。分析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老区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客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生态文明;客家文化

1983年,吉尔兹(Clifford Geertz)的一本论文集《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出版发行,吉尔兹(Clifford Geertz)在书中写道“我一直在说,法律,……,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不仅指地方、时间、阶级与各种问题而言,并且指情调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征并与当地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从吉尔兹对地方性知识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地方性知识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当地人的认知和当地人的想象。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的情形下,挖掘赣南老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其产生和发展,对当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赣南老区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当前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由于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生态环境已经退化到了相当脆弱的边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对老区来说,注重一些地方性的知识,重新挖掘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产、生活的传统知识。是恢复和重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们依法建设秀美赣南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和生态文明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在不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演化的。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这个概念首次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有很深远的意义的。实际上,中国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及生态文明。到了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说过,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很多环保措施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一昧的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不胜枚举,赣南老区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它给予人们行动的方向,社会的发展并不仅仅靠经济建设的水平来证明的。但是,如何去做,怎么去做,是个大问题。斯图尔德(Julian H.Steward)的文化生态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作为文化生态学的鼻祖斯图尔德指出,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他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第一,分析生产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以一项特殊技术开发一特定地区所涉及的行为模式。第三,确定环境开发所需的行为模式影响文化的其他层面至何种程度。运用这三个步骤需要真正的“全观法”,需要整体的考察一个社会,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就有了很大的优势。“生态环境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由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方式一经形成,并固定为传统和习俗,便会反作用于生产方式并影响到生态环境,这是民族文化体系中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这里所说的传统和习俗,就是下文主要探讨的地方性知识。

二、客家文化与地方性知识

这里所说的客家文化,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客家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认同和接受的文化的总和。在赣南老区调查的时候,笔者发现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Z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该地资源丰富。全县有山地面积185.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2%,有林地面积149.96万亩。上犹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z村作为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以林为生。其主要的经济收益除去外出打工获得的报酬外,主要是依靠茶叶、竹林和各种果树。所以森林水树木对于客家人来说不仅仅是生活之源,而且充满了无尽想象。如对于森林树木和水的习惯法已经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如采集薪柴时必须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朽留壮;在水源附近上下三十米的地方,不准砍树,保护水不受污染;沟箐上下的风景林承包地里靠近水沟的,一些奉为代表神灵的树,不能砍等。现在的村规民约没有这样的规定,当问道为什么没有写明,大家都说这是众所周知的,不用写。村中发生纠纷时,一般由村长或有威望的其他人采用口头方式进行调解、裁定。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去在z村如遇到有违禁砍伐者,会受到整个村里的指责,颜面尽失,所以村民都很自觉的爱护环境。在客家人看来,树枝嫩芽不断抽新,枝繁叶茂,寓意家庭繁荣,是家人对祖宗积德,只有人丁兴旺,树木茂密,家禽才得以繁殖。而对于他们这种爱林护林的表现及神灵信仰我们可以从客家人的节日活动和人生礼仪中看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在宗教与社会的研究中提出“任何宗教或宗教崇拜通常都涉及一定的思想信仰,也涉及一定的惯例。这些惯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亦即无论是行动还是戒避行动,都被我们统称为仪式。……卢瓦西曾持同样的观点。”“仪式是所有宗教中最持久的要素,因而,从仪式中我们可以更透彻地揭示古代崇拜的精髓。”神灵崇拜作为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延续了数千年,它弥漫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与森林有关的许多仪式,通过这些仪式活动可以固化神灵信仰,代代相传。

传统上,客家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关或制定成文法,即便如此,他们经过世代相传形成了一定体系的习惯与传统。村民依靠这些习惯与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各家族成员之间的物质利益。习惯法是千百年来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习惯法已经消失,另一些则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国家法律的实施在实际生活中渐渐变化,甚至被完全取代。但作为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产生影响。

三、地方性知识的传承

笔者还发现,1949年全国解放后至公社化运动前后,因为没有对森林权属进行规定。导致大量无主林存在,加上对当地传统习俗的强行抑制、破坏,导致人们对森林肆意砍伐,形成

了罕见的“公地的悲哀”,给当地的森林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所以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给予当地政府特别是村民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其传统文化往往在资源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效,而更能为当地人所理解和接受,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也具有更大的操作性。

地方性知识如何传承下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的日新月异,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技术进步了,一切皆有可能,而放弃传统的经验,可是日益出现的新问题又开始困扰人们,SARS风行、禽流感肆虐等等,人类又何去何从?我们也不无忧虑的看到,市场经济和外来因素的冲击,一些有益的、存在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离我们远去,地方性知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行之有效的利用传统知识利用和管理森林的方法得不到传承。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与情系千百年的民族情感、生活习俗正发生着巨大的碰撞。客家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他们的神灵信仰和禁忌经历了长期的积淀,这种积淀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仪式,这些仪式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崇拜和禁忌,还可以作为一种参与集体生活的认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专家学者必须意识到仪式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仪式活动应该鼓励和支持。

地方性知识对于促进生态资源管理和利用、强化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在现代生态资源管理利用中引入传统知识内容。客家神灵观中的传统生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但是,由于外来的。备受官方推崇、宣传的无神论思想通过学校教育、电影、电视、广播等传媒,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新社会的青少年,这样,基于动植物有命观、有灵观的传统生态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打磨,外界的冲击后,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它却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要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面,使他发挥有利的作用。

四、结束语

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在各国日益突现,运用传统法律手段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日显力不从心:频频爆发的公害事件、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在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地方性知识的确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知识观和科学观具有潜在的解构和颠覆作用。过去可以不加思考不用证明的‘公理,现在如果自上而下地强加在丰富多样的地方性现实之上,就难免有‘虚妄的嫌疑了。这种知识观的改变要求每一个研究者首先学会容忍他者和差异,学会从交叉文化的立场去看待事物的那样一种通达的心态。”所以,在当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我们不仅仅要依靠科学技术,还需要关注当地的实践和地方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构建和谐社会。

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1 篇9

一、加强了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加强鼠疫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做好手足口病、水痘,风疹、麻疹、结核病等防治工作。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就医。

二、落实了晨检制度

切实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制度,以做到传染病的人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三、保持好校园环境卫生

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做好教室、宿舍、图书室、食堂等重点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增加了学生户外锻炼时间

上一篇:中国梦学习提纲课件资料下一篇: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