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2024-06-05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精选8篇)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篇1

2015—2016学第一学期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暨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 点滴尽致成就新昌小班化教育

——青岛新昌路小学小班化教育汇报 在日趋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时代,学校始终秉承“尊重、激励、生动发展”的小班化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以“点滴尽致”为核心的“致善·致知·致美”的“致教育”文化,“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办一所让师生难以忘怀的小班化学校”。

一、文化建构——凝聚小班化教育之魂

(一)精致打造校园文化

新昌路小学很小,占地6700平米,只有三层楼,15个教学班,但却小的精致,小的典雅。不论是结合地理环境修花墙,种玉兰、耐冬、樱花,美化生态环境;还是更换微笑墙、更新精彩瞬间,绽放师生精气神;以及处处彰显以“责任”“自信”“智慧”为主题的儿童画,都让致善和致美的教育自然流淌。总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追求,彰显着点滴尽致的文化理念。

(二)细致打造管理文化

学校坚持人人都是管理者,深化“双成”管理理念,即以成人促成事,在成事中成就人。为此,学校在管理细节上抓落实。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如:《新昌路小学教师学习反思制度》、《新昌路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等。并在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制度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充分地理解、高度地认同、无障碍地实施,刚性制度、柔性管理,以人为本。二是开展“阳光办公室”评选活动,创设宽松、进取、和谐的办公室文化,使办公室成为老师们舒心工作的家园。三是注重“教育日”渗透,国旗日、教研日、学习日、研修日,提出发展目标,倡导及时反馈。四是晨会、例会、读书会,渗透教育理念,推介教育方法。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中,“正气、和气、大气”的新昌团队气质逐渐形成。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有共同文化愿景的团队才会真正拥有高的境界、静的状态和智慧的行动,并取得最佳绩效。组织建构——积蓄小班化教育之力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立足立团队学习,建构学习型组织,成为全国学习型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以及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

(一)三关键专业发展策略

学校立足培训特色,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团队的力量、坚持行走、幸福的能力、我只记得你的好、越简单越快乐、印象雷夫、学生活动与成长、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有限与无限”等成为新昌教师喜爱的培训内容。为进一步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学校实施三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是以关键书籍引领教师广泛阅读,自我教育。《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陶行知文集》等成为教师的枕边书、案头集。

二是以关键人物(专家、名师、干部、同伴等)引领教师学习榜样,自我改变。近年来,翟广顺所长、张兴堂主任、曹潇泉校长、李明理老师不断走进学校,讲科研方法,明行动研究,知团队力量,找教育故事,答教育困惑,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李老师工作室”,请专家李明理教授坐镇学校,参与教师个人学习、研究计划的制定,与教师就个人研究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之明确研究方向;参与学校《新昌故事》的规划;深入课堂听课点评;进行专家讲座;参与教学论坛等等。专家的高位引领使老师们眼界更宽,学习力更足,帮助老师解决了思想及专业方面多样化的问题。

三是以关键事件(教师讲坛、智慧分享、团队游戏、读书论坛、国旗下演讲、课堂展示等),引领教师主动承担,自我成长。老师们撰写的《教育随笔》、《实验日记》、《教师工作手册》、《读书321》、《校本学习反思体会》洋洋洒洒,创办的《新昌幸福教师》、《新昌快乐班主任》电子杂志流光溢彩,出版的《新昌故事》细腻感人,举办的“新昌以我为荣”表彰会,激情四射。

(二)“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

学校实施“五化”教研,即教研时间充足化、教研流程合理化、教研资源整合化、教研形式多样化和成果经验推广化。学校先后召开了子课题发布会、课题推进会,让老师们在明晰总课题目标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以“我能做什么”为切入点,基于学科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子课题的拟定,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如: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生活化识字的策略、将游戏引入课堂的尝试、有效预习方式等。学校尊重每位教师自己的选择,选取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在实践中改变、提升。老师们有的致力于自主研究,并从研究中找到了快乐。有的选择了团队合作,一起探寻课堂难点的突破策略,感受同伴智慧的分享。有的注重反思式研究,通过对课堂存在问题的分析,修改教学设计,突破成长瓶颈。还有我们的对话式研究、案例式研究、问题式研究等等,都帮助老师们打开了研究思路,带来了不同的研究心得。

“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凸显了“坦诚、合作、包容”的研修文化,让好的教研助力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还带领老师们赴济南、杭州、广州、加拿大、新加波等地培训学习,为小班化教育积蓄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文档式评价激励策略 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我的文档”和“教师成长手册”,鼓励教师养成善于反思、勤于积累、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学校每月进行“智慧的分享”,这既是对撰写老师的激励,也鼓励其他教师在别人的思考之上进行反思。学校每年举行“新昌以我为荣”的大型表彰会,隆重表彰在工作中奉献、创新,做出成绩的教师。一点一滴,记入学校发展大事记,以反馈促整改,激励贯全程。种种评价激励策略,激发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建构——提升小班化教育之效

(一)课题引领

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引领教研,研究提升品质的小班化探索之路,丰实了小班化研究内涵,架构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阵地。

学校的市级“十二五”课题是《基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生态课堂研究》,已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课题为引领,在“小班化”教学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评价研究等,有序推进“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深度。

(二)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小班化”更加关注不同年龄、相同年龄间的学生差异,并以此为资源丰富课堂生成,满足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在前期精心组织以“困而易——教困、学困的突围”为主题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论坛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开展“我的学生是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们围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学习兴趣、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等八大方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引导教师开展好此项研究活动,学校重点通过引导教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书籍,让每位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互动课堂

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和高质。为此,学校请专家做了以《好课的秘密——互动》为主题的讲座。同时,老师们尝试着通过备课模板调整,细化备课板块,让老师在备课时目标清晰,上课时措施到位,课后能针对目标达成进行深刻反思;尝试着把微课引入课堂,实现课堂的翻转与高效;尝试着通过网络、博客等新的互动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尝试着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尝试着通过电子书包的使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及时反馈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四)合作学习

学校通过教师例会、学习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小班化”不仅仅在于班额大小,学生多少,而突出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合作学习等理念贯穿始终,引领教师不断改变。由此,教师不仅自发地改变了教室内桌椅的摆放形式,并尝试着把有效评价引入课堂,评价表人手一张,由语数英老师分别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在每节课上予以指导使用。评价表中设自评、互评两栏,自评主要从参与讨论、质疑解惑、“1+X”学习习惯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星级自评。互评由小组长从主动合作、互助参与、倾听、坐姿、读写姿势及本年级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教学目标、“关注差异”等系列研究,倡导“1030”理念,即:10分钟新授,30分钟练习巩固、拓展延伸,引导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这样,学校以“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打造为基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找准着陆点,提升了研究深度和办学品质。

四、课程建构——创设小班化教育之园

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新昌特色的“1+X”致知学校课程,创设让每一个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玩、快乐生活”的小班化教育之园。“1”即新昌致善小公民课程;“X”包括致美缤纷社团和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两部分。

致善小公民课程实施“活动发展”策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一系列校本节日带给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快乐;开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等一系列典礼,教会学生学会庄重、知爱和感恩,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独特的一课;学雷锋我先行,我们的节日——

六、1,劳动技能大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摘草莓、农场制作馒头等主题教育,把梦想的种子,生存的本领,爱的能力撒播在点滴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幸福。

致美缤纷社团实施“人尽其才”策略。学校先后成立了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科技组、美术组、读书社以及体育田径、篮球等多个社团,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篮球特色,每周二为篮球日、课间有篮球操,班级有篮球队、学生们每日人手一球,控球能力超过同龄人。学校的美术创意展获全区一等奖,建模比赛获山东省及青岛市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国比赛。科技小组也在各级竞赛中获佳绩。

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实施“多元拓展”策略。学校努力挖掘教师、社区、家长等各类资源,开设搏击操、名著导读等近三十门课程。兴趣拓展选修课的开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些领域已经初显成效,如高效阅读在区级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另外,学校探索“喜报”制发展性评价的深层价值,让学生们在激励中生动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育的探索给新昌带来了不断发展的新活力。仅一年来,全校就有4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案例获省、市级奖励,一人在青岛市比武课上获一等奖,多人在市南区出公开课、研究课。学校涌现出一批市南区乃至青岛市的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佳”学校学习型党组织、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等,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发展后劲更足,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生命的美妙在于期待,期待的历程需要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美好,我们立足小班化教育,行动着、努力着、追求着,矢志不渝。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篇2

一、充分利用活动区, 做好课前课后的渗透

实践告诉我们:玩是孩子的正经事, 怎样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并使他们在活动课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延伸得到巩固与发展呢?那么, 就要充分发挥好活动区的作用。活动区的教育功能虽是潜在的, 却是多方面的, 它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它有利于提高幼儿口头表达、动手操作、自由交往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提高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 陆韵含小朋友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 她开始很怕羞, 不敢回答问题。活动区投放使用后, 我发现她不再怕羞了, 求知欲也增强了。在语言活动中, 因她发言只张嘴不发声, 我们就多次鼓励她讲话发出声音, 在玩游戏时, 她又主动积极参与。我们知道现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所以抓住这一年龄特点, 激发她多方面的兴趣, 使她的兴趣越来越广, 让其在参与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同时, 老师耐心指导, 使她增强了自信心, 在学期结束时一些画册发回家, 他父母发现她都能看着画面一一把它复述出来, 非常的高兴。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天地, 它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幼儿的活动还需通过老师正确引导, 提高幼儿活动质量, 使其玩得开心, 又能结合课程的开展, 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为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 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动口操作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我班周玮庆小朋友, 初入园时口语表达能力十分差, 给人的印象口齿不清, 因老师听不清他要说什么, 多问几遍, 他就不要说了, 但在活动区整理时我们发现他动手能力非常强, 而且乐意帮助老师、阿姨一起整理。我们充分利用他的优点, 对他细心地指导。半年下来, 他的进步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 他能上台较流利地念绕口令并大胆地看图讲述, 得到了家长的夸奖。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有效使用的关键。老师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下一翻工夫, 既要满足能力强的幼儿, 又要对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引导的作用。我班的徐志帆小朋友, 是一位出色的孩子, 任何东西一学就会。我在活动区投放材料中特别为他增设较难的内容, 再为他布置任务, 让他学会如何指导别人, 及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可见, 活动区得到充分利用, 老师既能省力, 教学内容又得到很好的渗透。

二、让各种玩具发挥作用, 达到渗透的目的

小班幼儿兴趣稳定性差, 对一些游戏只玩一遍, 就无心再玩第二遍, 这样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大型玩具、玩沙、玩水玩具、还有一些自制的区域玩具是孩子最受喜欢。我抓住幼儿这一特点, 充分地利用这些玩具, 发挥其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既获得知识, 又渗透幼儿活动内容。例如:有一次让幼儿玩滑滑梯时感受儿歌“滑滑梯, 上去好像爬高山, 下去好像坐飞机”。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熟读了儿歌。五颜六色的滑梯是幼儿语言输出的好地方, 让幼儿看着、摸着颜色来说出词汇, 幼儿的兴趣高, 掌握起来也较牢固。还有一次利用大型玩具捉迷藏, 利用滑梯玩夺红旗的游戏, 老师把红旗放在滑梯上的中间位置, 让幼儿从不同地方上来, 看谁先拿到红旗。幼儿在这里玩的次数增加了, 兴趣没有递减。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兴趣的稳定性, 又达到了体能锻炼的效果, 活动内容也得到很好的渗透。又如:充分利用区域玩具, 既让幼儿学会动手操作, 又给他们提供了用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的机会。在结合主题游戏中, 幼儿玩游戏“蚕豆宝宝”。幼儿在科学区用“奇妙的盒子”摸出大大小小的蚕豆;在数学区用“分类盒”把蚕豆按数量一一分成几份;在美术区, 幼儿又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表情的蚕豆娃娃。孩子们沉浸在“玩”的快乐中。

三、通过户外活动进行渗透

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但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幼儿自由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每日都有一定时间的自由活动, 此时老师不应该放任自流, 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观察者、倾听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看到不正确的行为, 听到不正确的语言, 要及时纠正。例如, 一次玩滑滑梯时, 突然, 校外传来一阵救护车鸣笛声音。孩子们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我趁机提问, 叫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声音。不少小朋友回答是救护车发出声音。我进一步发问:救护车上为什么安装这样的喇叭呢?幼儿马上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 很快地认识了救护车的声音。由于老师一个小小的提示, 幼儿很快地进入活动中去。还有一次, 在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后, 幼儿对国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带幼儿去观看小学生升旗的过程, 并跟他们讲有关爱国旗方面的知识。并让幼儿去观察红旗的颜色, 及红旗上有几颗星星, 让幼儿说出红旗及星星的颜色, 又让幼儿数一数有几颗星星, 并进行比较大小,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又为幼儿活动内容得到渗透, 也为幼儿增加了不少的知识点。

四、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进行习惯的渗透

茶余饭后是对幼儿渗透的好时光。例如, 当幼儿吃饭时, 向他们介绍饭菜名称, 这样, 既了解了今天吃什么, 又能增加幼儿的食欲。当幼儿盥洗时, 向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与缺水的困难, 要求他们节约用水;当幼儿睡觉时, 向幼儿介绍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 如用鼻子呼吸, 不蒙头睡觉等。

浅析小班幼儿教育 篇3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成因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养成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端,由于幼儿年龄小,爱模仿,可塑性大,易受暗示,好行为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老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尤为关键和重要。这一类幼儿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将来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据统计,小班争抢行为的幼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师们都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吃力”了。从社会适宜观点而言,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出现,皆可视为适应困难的征候,显示孩子遭遇困难,不仅无法以自己的智能、经验去克服,而且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唯有诉诸偏差行为以满足。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显现,皆可视为求助呼声,需要老师来帮助,予以有效的矫正和辅导。幼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是初级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通过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或要求他们自我约束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而斯金钠提出的强化控制论恰恰为我们塑造幼儿良好行为、矫正幼儿偏差行為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强化矫正策略

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交往沟通能力欠缺,特别是行为偏差的儿童,情绪上与老师对立,老师的说理、劝告根本无济于事,常会让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直接实施强化措施会有很大的障碍,有必要从心理上、思想上与幼儿进行沟通,营造和谐氛围,有助于激发和提高期望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强化策略顺利实施。

(一)关注争抢行为的幼儿,搭建心理桥梁

争抢行为的幼儿常招老师批评、责骂。老师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害怕和远离老师。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喜欢上孩子,也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他才会配合教育。

(二)寻求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的在园表现,家长不能直观了解,他们不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此,老师更要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运用录像的方法记录孩子的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提高争抢行为幼儿的威信,协调同伴关系

争抢行为的孩子,由于扰乱集体秩序或伤害欺负同伴,因此会招同伴集体的敌视和冷落,再加上老师对他们批评和斥责,影响了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和威信,很多同伴不愿与他们交朋友,在这种敌视和孤立的环境中生活,会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行为更加偏离。老师要树立争抢孩子在同伴中的威信,使同伴愿意和他们交往,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三、实施强化矫正的基本原则

(一)恰当使用强化物

强化物发放要及时,一旦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立即发放。强化物的使用量要尽可能地少,每次正确反应之后,只能给予少量的强化物如葡萄干、巧克力球等,每次只能以一粒或一颗为单位来强化某种正确反应。总之,正强化物的给予量要充分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矫正初期,老师更多地使用食物、玩具等物品作为强化物,借以强化受训者出现的良好行为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矫正过程之后,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与关怀,加以运用适当的次级强化物或社会性强化物。

(二)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矫正策略

实施行为矫正方案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一切操作程序,正强化的操作步骤如“典型案例分析”中所示,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否则行为处理过程就会乱了套。

(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篇4

师寄语

1、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应对充满挑战和期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超越自我,我们才能赢得新世纪的辉煌!亲爱的小宝贝们,老师们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们祝蒲英小小班的小朋友在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李津任-----“津任”知道你给老师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吗?——帅气内向文静。但是一学期下来,老师发现你不单人长得帅气,学习上也很出色。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和同伴间能友好相处,大家都愿意跟你做朋友。在蒙氏工作中,对日常区的教具较感兴

趣,并能反复的进行操作,独立完成工作;上课时能专心听讲,大胆勇敢地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现自我。你每次作业都是那么认真地完成,画的画也很漂亮,真是棒极了!

3、刘芮祁---毛豆:你是一个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的小女孩。在蒙氏工作中,做每一项工作都较专注,能有序的完成操作步骤,对日常区的教具都个性感兴趣,;你还学会了好多本领,会自我吃饭,吃得又快又干净,也不再掉饭粒了,真是很棒!你和小伙伴之间能友好相处,愿意和大家做朋友。学会了唱歌和朗诵儿歌,还试着和小画笔交朋友。老师期望你上课时能够再专心点,大胆地用心地参与各种活动,好吗?

4、沈钊涵------涵涵:你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每一天早晨都会用响亮地声音向老师问好,我们都十分喜欢你。在蒙氏工作中,对日常区的教具较感兴趣,并能反复的进行操作,独立完成工作;大家一齐学本领的时候,你能认真听讲。你说话唱歌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你的生活自理潜力很强,你动手潜力也很强,画的画也很漂亮。老师期望你以后更大胆地表现自我,这样你会更棒!

5、张奕---文静灵巧的毛妹,每一天轻轻的一声“老师早”,为老师翻开了崭新的晨页,虽然你话语不多,但你友善的笑容总能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你聪明懂事,做任何事情都是那么认真专注;在蒙氏工作中,做每一项工作都较专注,能有序的完成操作步骤,对日常区的教具都个性感兴趣;爱学习的你,把每样本领都学得棒棒的:唱歌念儿歌画画样样都行。老师期望长大一岁的毛妹能大胆勇敢地表现自我,那你必须会更出色!

6、叶柏彤---开心:你是一个聪明能干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大家可喜欢你了!你很像个大姐姐,会给弟弟妹妹帮忙,乐意帮忙同伴关心同伴,哪个小朋友哭了,想家了,你会告诉他:“别哭,爸爸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玩游戏时,你会认真地记住老师的要求,愉快地和小朋友一齐玩。在我们班里,你生活自理潜力强!期望你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相信你是最棒的!

7、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时时牢记着自我肩负的职责,处处提醒着自我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要用心去与他们交流,因为我们是他们成长中的启蒙者;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中的过失,因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呵护……!

8、王译苒---译苒:你是个聪明懂事,又有点内向的小女孩。老师清楚地记得你刚来幼儿园时好多事情都需要老师来帮你做,每一天早晨来园要哭鼻子,此刻的你长大了,每一天都会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学会了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同伴间能友好相处,上课能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在蒙氏工作中,做每一项工作都较专注,能有序的完成操作步骤,对日常区的教具都个性感兴趣。在新的学期里老师期望你多和老师同伴说说

话,大胆地表现自我,好吗?相信你会很棒的!

9、丁楮童---贝贝:你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个十分漂亮的小女孩,言谈举止斯斯文文,衣服穿得整整洁洁,十分惹人喜爱。虽然你的话语不多,但从你明亮的眼睛中,老师看出你在用心地动脑筋;从你漂亮的图画中,老师知道你不仅仅聪明而且还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从你的蒙氏操作中,更是看出了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老师期望长大一岁的贝贝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那你的身体会变得棒棒的!

小班幼儿教育叙事 篇5

(一)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小班幼儿教育叙事

(二)讲故事带来的惊喜

涵涵是我们班吃饭很慢的一个孩子,而且她经常剩饭菜,哭闹着说吃不了。看着她瘦弱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强迫她,可经常这样,怎么办呢?

这天,涵涵依偎着我,要我给她讲故事,我灵机一动,决定编一个以她为主角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涵涵的小朋友,她老是不肯好好吃饭,结果越长越矮。几年过去了,同学们已经读小学了,她还在读幼儿园,小学老师说她太矮了。不能入学;又过了几年,同学们都读中学了,可她还在幼儿园;又过了几年,她的同学都读大学、上班了,她还在读幼儿园。

一天,涵涵到广场上滑冰,摔了一跤,她正哇哇哭呢,来了一位警察叔叔把她背到了医院,她仔细看了看,哎,这位警察叔叔是龙龙(本班另一位幼儿),涵涵真不好意思。医生给她包扎伤口时,涵涵又发现,哎,医生叔叔是小宇(本班另一位幼儿),涵涵更不好意思了。

回家以后,涵涵每顿饭都要妈妈多盛点。还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吃得饱饱的。每天她还锻炼身体。后来她很快就长高长大了,也变成大人了,还当上了舞蹈家呢!”

涵涵听得入迷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乐坏了龙龙和小宇,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涵涵吃饭时认真多了,经常把吃完了的空碗拿给我看。

在以后的讲故事时间里,孩子们老缠我说:“老师,讲讲我的故事吧!”班上的孩子陆续出现在我的故事里,他们成了英雄、大力士、魔法师,会神奇的本领,或者变成了飞行员、司机等各行各业的人。

自己成为故事的角色给他们带来新奇和刺激的感觉,他们不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有意识地将故事与现实结合起来,一本正经地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在生活中也用这样的形象来要求自己。我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言行。因此,班上常规好了很多。真是没想到,平常的讲故事活动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小班幼儿教育叙事

(三)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 篇6

周四是我们班新来小朋友王佳浩入园的第三天,这个小家伙适应能力特别强,从来到我们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没有一点不开心,他很自然地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融在了一起,老师告诉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课、入厕、洗手、进餐、饮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别乖,不哭不闹很自然地入睡。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陆续穿好了外套准备吃水果,只有佳浩没有穿外套,老师让他快穿上外套,他说找不到了,老师问他放在哪里了?他说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开始帮他找,整个卧室活动室反反复复找了许多遍,我们的小床是双层的,我连床底下都反复找了很多遍,没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因为天气不好,上午也没有带孩子出去,后来我担心是顽皮的孩子会把佳浩的衣服丢到窗子外面,又在卧室每个窗子了外面进行了寻找,仍然没有,再后来,赵老师说是不是佳浩换了衣服,因为前两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点墨绿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认着那件衣服在找,赵老师在孩子们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红色加黑色的夹克外套问是不是佳浩的,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几个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说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着不让老师给他穿那件衣服,赵老师怕佳浩着凉感冒哄着佳浩说先暂时穿着,老师再帮他找,我又开始翻腾卧室,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无所获,我在想:这如何向家长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这时我才想起来打电话问一下佳浩的妈妈是不是给佳浩换衣服了,结果不说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红颜色的衣服,我还认着灰颜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没有帽子的衣服,他却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个“老糊涂”和一个“小糊涂”!(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观察太不仔细,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小班幼儿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篇7

1.教师应运用幼儿范灵性的心理特点, 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

小班幼儿有范灵性, 认为什么事物都有生命, 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这一特点, 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幼儿例如:孩子们在吃午饭的时候, 很多孩子们的身上都会掉很多的饭粒, 虽然屡次提醒, 但是效果都不佳,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借助情景通过对于小衣服遭遇的描述, 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让幼儿找寻帮助小衣服的方法, 利用这个契机帮助幼儿树立规则, 并通过与幼儿的约定请幼儿遵守这个规则, 并在平时教师不断的帮助幼儿巩固相关的内容, 从而让这一现象有所改善。这样不难看出, 教师掌握这一特点, 并且通过合理语言指导, 从而使幼儿从心理上得到尊重和满足感。幼儿心理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心理的健康。例如:幼儿在承认的关爱下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可是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 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的基础。幼儿阶段是蜘蛛侠、自信等个性品质建立的重要时期, 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帮助幼儿建立起足够的自信, 则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情绪状态有可能使人失去心理平衡, 或是造成生理机能的失调, 情绪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导致心理异常或障碍的一个十分总要的中介环节。促进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 能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习惯不是一律的, 有好有坏, 习惯养的好, 终身受其福, 习惯养的不好, 终身受其累, 因此, 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 加上适当的教育策略, 激发幼儿内心的认同感, 同时愿意自觉付诸行动。

2.教师要用正确的语言行为, 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

当老师看见一位幼儿因为穿不上鞋子时, 老师不要马上帮助于他, 而是教会他怎样才能穿好鞋子的方法。有两个老师是这样指导孩子的, “你要弯下腰, 把脚丫要向里穿, 提上鞋跟, 鞋子的带子粘到有毡子的地方, 这样就穿好了, 不难想象幼儿的反应是老师和妈妈不一样她不帮我。而另外的一名老师的却是这样做的, 她拿起小鞋子告诉幼儿:看小鞋子上有一个“小洞”, 让我们将小脚丫藏到洞里, 太好了小脚丫穿进去了, 再试一试用食指和拇指拉一拉小舌头, 你想不想试一试呢, 你觉得这样的方法, 孩子更容你真棒小鞋子穿好了。我们想一想哪一个更容易接受, 所以光靠指导没有策略是不行的,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 语气要平和要说幼儿能够听懂的话, 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要给予幼儿的正确的指导。

3.好习惯是坚持出来的, 有计划、有层次

一个好习惯是21天养成的, 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循序渐进, 有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培养孩子们洗手的环节上老师们都会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 首先孩子们会先学习洗手的方法, 其次在实地操作的过程中会教授幼儿在盥洗室的规则, 让幼儿了解整个过程。在幼儿的已经初步养成的时候, 教师往往会忽视孩子们在盥洗时候的安全问题, 时常会有孩子们在那里玩水, 打闹的事情发生。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树立盥洗规则意识, 并实施提醒, 让幼儿在心目当中牢记规则, 并且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家园配合1+1大于2

家园共同体以促进孩子发展为共同目标, 由于孩子的家庭成员及与其相关的教养人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不断建构的群体, 双方都承担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有着共同的需求。共同体成员在幼儿园搭建的平台上, 通过互动增进情感、分享各自教育经验与智慧, 探讨教育上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经过分享、倾听、质疑、碰撞, 最终促进互动双方对某一问题多元、深度的认识, 并不断的丰富、发展自己的原有观念和认识, 向着理想化的教育进程迈进们, 而共同体成员也享受着建构的整个过程。幼儿的教育是双方面的, 也不是老师一方面的责任, 例如:在幼儿园每天起床后老师会指导幼儿穿衣服, 每一次孩子们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完成, 可是回到家里以后家长们都会代替包办, 家长们还会说因为孩子太慢了, 着急来不及了等原因。由此可以看出, 如果家园合作不能同步, 不利于幼儿习惯的养成。幼儿会惰性增加严重的还会遗忘, 为幼儿的习惯养成增加一定的难度,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为什么要家园同步。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篇8

一、在生活化场景再现中引发“乱”的创意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中总爱到处走走,摸摸,碰碰,也许你会觉得很混乱,显得杂乱无章,漫无目的,但这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有趣的事情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那么容易产生,但在孩子们之间却经常发生。也许,悄悄地在吃完点心之后走到建筑工地,在摆放积木的地方搭一座小房子,孩子们也能高兴很久,只因为他自认为做了一件别人都不会发现的事情。儿童拿着一根小木棒东敲敲,西敲敲;把积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物体,拿着玩具在沙堆里挖“地道”,做“蛋糕”;儿童商量以另一种方式开展游戏;共同去探索水的三态、风的形成、种子的成长……这些活动在有些成人看来觉得毫无必要,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识几个字,多学几个算术,多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个人或儿童群体来说,其意义却极其重大,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儿童从中真正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二、在生活化游戏中跟随幼儿“乱”的步伐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做到注意力专注确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喜欢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再进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开展具有生活化的游戏让孩子们跟着游戏走。

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有小朋友从家带来了全家福,在平时会有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也许其他活动中还有孩子摸摸家庭照,还可能会出现还没要求操作,就有孩子自顾自地开始创作了。这应该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活动上所有的“乱”,它的外在表现是孩子不按老师指令行动,自由说话或活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可发现其实“乱”出有因。同时老师提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这个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提供的材料也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他们十分熟悉;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述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经验。我想这时的“乱”,乱得有意义,乱得有价值。但是如何用游戏引人呢?于是我们提出了系列的生活化游戏:1.小影楼: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小摄影师,为自己的家庭设计相框并参加展览。出示材料,分组开展活动,这样避免了整体创作不易指导,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设计自己家的全家福相册。2.小TV台:将孩子的全家福制成PPT,使用一体机播放,请小朋友像主持人一样自己选照片,说说这是谁,大家在哪里做什么。3.家人对对碰:将全家福做成简易拼图,孩子们自己动手找一找,拼一拼,既能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又满足了孩子爱动手的欲望,提高了观察力。

三、在生活化材料中探索“乱”的创造性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提供适宜的生活化材料,让幼儿愿意动手,灵活地因势利导,看似“乱”摆弄,实际创意变变变,在“乱”中取胜。

例如在“彩色陀螺”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们选用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质地适合小班幼儿,又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材料,我们还考虑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利用空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废旧物品,如:我们选择了废旧的光盘以及画不了画的水彩笔或者记号笔来作为材料,制作时,幼儿使用多种颜色的彩色贴纸,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等……他们将这些熟知的圖形粘贴在陀螺上,作为装饰品。刚开始他们是乱贴一气,在慢慢地尝试中,孩子们发现有规律的排列或相近色的装饰能让陀螺转出不一样的色彩;还有个别幼儿利用剩下的自粘纸将水彩笔也包装了一下,其他幼儿看见了,也纷纷一起动手制作。孩子们的陀螺装饰得越来越漂亮了。

完成以后,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陀螺爱不释手,他们除了用光盘还到处“乱”找:瓶盖、奶粉盖、硬纸板都用上了。“乱”搭配出新发现,“乱”变形出新创意。活动所用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来源于孩子自己的收集,不仅让他们满足了制作的成功感,更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生活中给孩子机会、合适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去“乱”表达,“乱”思考,“乱”尝试,那我们的孩子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乱”中尝试生活化的快乐创造

当幼儿在“胡乱”摆弄颜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黄色和蓝色合起来变成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深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浅绿色……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尤为重要:“这些绿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的颜色像这个呢?”孩子们就会说:“有的像小草的颜色,有的像大树的颜色,有的像大蒜的叶子……”在美术水彩游戏中,幼儿就会尝试用“乱”玩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绿色来装饰画面。不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思维定式,要鼓励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考虑改变惯有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的点滴“乱”中帮助幼儿思考、探索、实践。

上一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下一篇:寄托家教园学生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