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2024-07-03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通用9篇)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篇1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入园活动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与家长告别。2.乐意接受老师的晨检。

3.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衣物整齐地放在固定的抽屉里。

4.乐于参加区域活动,遵守活动规则,活动后将玩具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早操

1.在教师的帮助下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冬天不怕寒冷,积极参加锻炼。

2.听音乐节奏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动作协调,努力达到锻炼目的。3.在指定的范围活动,兴趣浓厚,活泼愉快,学习和提高动作技能。4.遵守规则,活动时不乱跑,不喊叫,不打闹。

5.正确使用器械,注意爱护,用完后帮助老师将玩具、器械、材料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教育活动

1.入厕、洗手,做好活动准备。2.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心情愉快。3.意力集中,乐于动脑、动口、动手。4.与老师、同伴分享活动经验。

5.活动结束后,主动整理活动材料,物归原处。

户外活动

1.在指定的范围活动,兴趣浓厚,活泼愉快,学习和提高动作技能,会利用器材锻炼身体,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2.遵守规则,活动时不乱跑,不喊叫,不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玩危险游戏。3.在教师带领下,积极参加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其他户外活动。

4.正确使用器械,注意爱护,用完后帮助老师将玩具、器械、材料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游戏活动

1.能参加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并能遵守集体生活中的一些规则。2.在游戏活动中愿与同伴一起玩。并愿意和同伴一起使用材料和玩具。户外活动及户外体育活动

1.在指定的范围活动,兴趣浓厚,活泼愉快,学习和提高动作技能,会利用器材锻炼身体,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2.遵守规则,活动时不乱跑,不喊叫,不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玩危险游戏。3.喜欢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4.各种基本动作自然协调,姿势正确。

活动区活动

1.活动中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参与活动,并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区域。

2.活动中幼儿大胆选择材料、大胆尝试操作、摆弄材料,和材料互动,和小伙伴互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和疑惑,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离园活动

1.离园前把玩具、材料、椅子收放整齐、归位,整理好活动环境。2.整理自己的仪表,带好自己的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3.主动向老师、小朋友及其他家长道别。4.不独自离开幼儿园,不跟陌生人走。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篇2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研究者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划分为: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和社会交往规则。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 让幼儿熟知一些必须掌握的素质, 并学会将素质在自身年龄段的生活活动中加以体现, 使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内容更加契合教育规划及教育目标。同时, 幼儿在幼儿园内部受到的常规教育同样会在幼儿园之外的幼儿生活中发挥教育作用, 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效自然的延伸到幼儿的园外生活活动中, 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见,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的常规教育是以提升幼儿的受教育水平为目标, 是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 幼儿才能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过程中实现茁壮的成长。

二、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可以从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则、社会交往规三个方面加以划分。因此, 其常规教育内容不能偏离这个教育范畴, 反而会紧贴这个范畴要求, 做出相应的努力。

1. 个体性规则

个体性规则是幼儿在生活中以个人成长为核心内容的一种常规教育, 其要求幼儿园对个体幼儿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 确保常规教育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拥有完善的性格, 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意识。个体性规则以教育对象的个体化作为基本特征, 使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 并以完善自己为教育目标。同时, 个体性规则也可以兼顾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元素, 例如年龄、心理、爱好及性格等等。通过对个体性规则的掌握, 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 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幼儿教育与管理。

2. 群体性规则

很多时候, 个体性规则要求幼儿个体受到基本的常规教育, 从而使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同时, 每个健康的幼儿个体更是向幼儿园灌输群体性规则的必要载体。否则, 作为群体组成部分的个体失去了基本常规教育, 那么, 他们的思想便会与群体性规则的教育内容相去甚远。因此, 群体性规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响应相应的规则, 并在与其他人的协助合作下真正体验群体性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此, 幼儿的团结意识团队精神就能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从幼儿时期, 就对其进行群体性教育,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从小养成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甚至影响其性格与品格。群体性规则的实现与教育, 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有团结的态度, 从而为未来打下基础。

3. 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将幼儿交往的范畴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 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际, 与他人形成各种同学、同事、上下级等等关系。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中, 注重培养社会交往规则, 并且学会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最终, 幼儿才能学到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

三、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实现措施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极具现实价值的选择。因此, 针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进行, 并保障幼儿常规教育的现实效果。

1. 个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作为独立的个体, 幼儿的个体性常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在个体性常规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幼儿的个体化因素, 其中包括年龄、心理、性格、爱好等等因素。比如, 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构建一个农家乐乐园, 自建一个茅草屋, 让里面放置很多幼儿耳熟能详的物品, 蔬菜水果;还可以构建一个喜洋洋医院, 有打吊针的瓶子, 药品。这样, 老师就要借助这些物品对幼儿进行个体化常规教育。当孩子面对蔬菜水果时, 老师要教育幼儿辨别蔬菜水果, 并告知哪些蔬菜水果容易成为反季蔬菜水果, 并讲述反季蔬菜水果的危害, 让幼儿懂得个人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当幼儿面对吊瓶、药品时, 老师可以教育幼儿进行药品安全教育, 并让幼儿知晓生病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而不应当迷信。如此, 幼儿就能够掌握一些符合自身年龄特点及心理要求的基本常识。

2.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需要建立在幼儿所处环境的前提下, 毕竟,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幼儿离开这个集体是无法进行学习的, 只有借助这个群体, 在群体学习氛围下, 才能学到更多的常规教育内容。可见, 幼儿园从小就要注重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 幼儿园旁边有一个公园, 老师在带来幼儿去公园玩耍时, 就要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 让幼儿知晓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及团结意识的现实价值。如此, 幼儿才能学会互相帮助, 并会在活动中互相提醒, 防止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动作的出现。又如, 大型幼儿园内可能还有大型的室内游乐场, 有森林木屋, 水床, 旋转椰子树, 有球池, 蹦蹦床, 一旦众多孩子进行游乐场, 集体安全事故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 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老师可以在带来幼儿玩耍时, 体现幼儿的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实现友好相处, 完善他们的性格。当然, 在玩耍的过程中, 老师也会发现幼儿的爱好, 从而结合幼儿的爱好,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 经历很多学校阶段, 从而进入社会加入社会效益的整合分配, 社会交往便会频繁发生和出现, 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当得到体现。社会交往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因此, 幼儿园可以适当脱离教育局指定的新华书店的教材, 变通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例如, 可以适当增加国学、牛津英语、蒙氏数学等教育内容, 这样, 幼儿能够感受到国学的乐趣, 从而在学习中教会幼儿很多基本道德素养, 如诚实信用、孝顺父母等等道德素养;牛津英语也会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 为他们后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

幼儿园小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自身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及老师必须格外加以重视。同时, 我们也要针对幼儿园的特点, 分析好常规教育的具体内容, 并对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研究, 结合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良好的教育, 使他们在常规教育的感染下, 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并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 2013 (07) :86.

[2]翁琴英.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6) :274-275.

[3]陈婷.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 2012 (18) :83-85.

[4]尹丽珊.幼儿园常规教育之我见[J].时代教育, 2012 (24) :222.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生活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60-02

所谓“生活常规教育”,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结合生活能力的一种培养模式,让儿童具有一定的独立、实践能力,这项工作主要是对其生活行为的习惯、活动规则等进行教育与规范。在幼儿园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生活常规教育,尤其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其意义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常规教育工作做好了,也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只有做好了生活常规教育才能确保教学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现状

(一)常规教育效果不佳。

可以说在小班教学中,常规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很多小班教师也在这项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却不佳。往往是在较短的一个时间内不断地进行统一内容的常规教育,即使你苦口婆心地反复纠正,他们也是会反复地出现同样的与常规不符的言行,常规教育的效果也不佳,教师也会觉很疲惫。

(二)过分的管理对师生都造成不良影响。

在小班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以集体的需求为主,以班级整体的统一的实现为重心,对于幼儿本身需求则有所忽略。比如:将幼儿在何时何地做什么,做出非常详尽的规定,当然幼儿的兴趣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既定模式发展,这是对幼儿主体意识的忽视。再比如,在对幼儿进行玩具分配的时候,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的个人喜好,没能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有碍于其兴趣的激发.想象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激发等。同时,敦师为了便于班级的管理和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常规教育时在管制幼儿方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常规教育的本身的内涵和目的缺失较为严重,这对于幼儿和教师本身都是很大的损失。

(三)过度控制幼儿的言行。

对于幼儿过分的控制是小班教师的常规教育的普遍现象,对于幼儿的日常行动教师一刻也不肯放松,不希望其有任何的差错。不允许其这样做,也不允许其那样做,当然一方面是为了幼儿的安全着想,一方面是为了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其实如此的高强度地对幼儿进行控制,也是不妥的,有悖于幼儿成长与教育规律,长此以往,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丧失,对教师的依赖性也会加强,更不能主动去构建规则体系。

二、改善小班常规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常规的培养。

幼儿的常规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敦学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应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为依据,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常规教育,把生活常规训练和一些教学中的特定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幼儿对生活常规内容及要求有更为真切和熟悉的体会,对于其在这方的兴趣也会很大程度上得到激发。比如教师通过给垃圾找家的活动,让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区分,同时,也对其环保的意识有所增强。

(二)以多种形式来提高幼儿常规教育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来将幼儿引入其中,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提供幼儿观摩和实践的机会、利用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等等,在此笔者以值日生制度来加以简要说明,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着做一做值日生,鼓励和引导其对其他的幼儿行使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引导和激发其自主地参与到常规规则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加强他们与人相处交往方面的能力。

(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作为初入学的小班的幼儿对于大班的幼儿会不自觉地产生崇拜和模仿的心理和行为,因此,以大班带动小班的活动形式,来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比如说,组织小班的幼儿去参观大班,或者让大班的幼儿去帮助小班的幼儿等形式进行,尤其是在小班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带领小班幼儿去参观大班幼儿一天的生活,来让大班幼儿发挥其榜样韵力量,来帮助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培养。

(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水平。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从某种角度来说,幼儿最直接和最具权威的榜样就是幼儿教师。客观的讲一天当中除去幼儿睡觉的时间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相处的时间可能比家长还多一些,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于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具有良好从语言行为习惯,那么幼儿在其长期影响之下,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幼儿园中除了教师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也会对其日常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对于幼儿们的行为习惯上的良好表现,应该肯定和表扬,在其身边树立榜样。此外,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进步,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某一行为习惯的持续性维持很短,如果不加强练习和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是无法形成的。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教师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要付出爱心,付出耐心,才会有丰厚的收获。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生活照顾方面,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促进其体格和身体机能的发育,又要让幼儿感受到规律、稳定、安全和被接纳的心理氛围;既照顾、关心和帮助幼儿,又要切实维护幼儿的尊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满足幼儿探索和自我服务的需要。同时做到真正的家园合作,让生活常规教育发挥到最大价值和效率。

综上所述,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必须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幼儿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索质,在常规教育中采取丰富多彩形式,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幼儿日常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平.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李桂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探究[J]. 甘肃教育,2014,06:52-53.

[3]母远珍,韦晓.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6:89-91.

[4]熊红.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A]. 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5.

[5]范忆,曹能秀.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及教育[J].幼儿教育,1986,07:9-10.

幼儿小班常规教育心得9.10 篇4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进行过小班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如果坏习惯一旦形成,矫正起来要进行再教育,则事倍功半,十分困难。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首先,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小班幼儿刚进园不久,他们对幼儿园的各种玩具充满着新鲜感、好奇感,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制度、没有规则,他们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玩一玩,另外,他们也会把家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带到幼儿园,于是他们就会把幼儿园当成是自己的家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他们必须适应这个集体,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必备的。

其次,注重幼儿常规培养的方法。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班级常规,因此在小班初期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每次活动之前,我们就要把活动的常规向幼儿讲一到两遍,在活动中,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到了小班中期,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他们也能从活动中感受到与小朋友一起玩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时的老师可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故事等帮助幼儿了解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

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再次,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提出要求和检查,一般以为这个过程老师盯得很紧,并且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而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最后用家园配合来共同培养孩子遵守常规的习惯。利用家长园地或口头表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巩固幼儿的常规。

陈丽萍

小班幼儿常规总结 篇5

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众所周知,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进行得好,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摸索出: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是小班常规教育的好方法。

榜样示范就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当中,其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正确的道德认识,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具体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模仿的兴趣。榜样示范正是切中了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行为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的正确的道德转化为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常规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常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常规变成幼儿实际的、自觉饿行动。因此,行为练习在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常规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把榜样师范的方法与行为练习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榜样师范能为幼儿提供正确的道德认识,却不能提供实践道德行为的条件;行为练习能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练习、巩固,却不能给幼儿提供厚实的认识基础。两种方法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是幼儿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统一,并防止只会说、不会做或只会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及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

如何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

一、榜样的取材

榜样的取材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榜样可以是幼儿身边的,也可以是艺术作品中的。既有同伴间的,也可以有成人的。只要我们留心,可以说,榜样比比皆是。

1、同伴间的榜样。着类榜样是大量的,“瞧,伟伟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明明把玩具放得多整齐”,如此等等,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因此,老师应做到嘴勤,及时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2、成人中的榜样。着类榜样既包括先进、英雄人物的真事更包括经常性、直接性的榜样――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3、艺术作品中的小动物形象。实践证明,艺术作品中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是受幼儿喜爱的一个典型。生动的小动物形象将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不妨用现成的或自编的童话。如《动物联欢会》、《森林幼儿园》等为幼儿树立起一个个活泼可爱而又有规矩的小动物形象,这是我们榜样去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榜样运用的形式

1、故事讲述:如通过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2、情景表演:以表演的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玩角色游戏《森林幼儿园》,让幼儿受到礼貌及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3、游戏:让幼儿进入到游戏角色中去,角色扮演的过程即幼儿学习榜样的过程。如带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的游戏,通过幼儿与娃娃的对话、交往,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礼貌教育。

4、以大带小:让大班的幼儿来给小班的幼儿做榜样示范。我们可以带小班幼儿到大班,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安静、独立的吃饭、穿衣、叠被,从而让幼儿受到教育。

以上大部分属于有声示范的形式,还有一种无声示范的形式,即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知、观察而学习榜样的形式,如,墙壁的布置就是一种无声示范的形式,我通过图片《样样东西都爱吃》、《粒粒米来得不容易》来使幼儿受到不挑食、爱惜粮食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的特点,由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差,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受到教育,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去观察图片。

如何运用行为练习的方法?

行为练习可分为两种:自然环境的行为练习与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在自然生活环境里进行行为练习的条件。如,在教幼儿洗手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带幼儿实地练习。如果有的幼儿由于不认真或其他原因而做得不够规范,我们还可以使其反复练习。

特定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虽然没有前一种练习经常和方便,却能通过新异刺激(特意创设的环境)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特意创设玩具混乱摆放的情景,让幼儿先体验到不愉快的心情,然后去动手收拾。通过这种行为练习,幼儿以后放玩具的不良行为就大大减少了。

幼儿园小班常规(范文) 篇6

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对活动感兴趣,能跟老师的引领进行感知和操作活动,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学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向老师提出疑问。

3、在活动中会倾听,敢于表示,乐于交流,能运用材料进行操作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

4、能听清老师对活动的要求,能在老师领导下坚持完成每一项活动,知道发言时要先举手,不随意插话,愿意学习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等学习习惯。能遵守集体规则。

5、能正确的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学习良好的坐姿,举手,看书等教学常规。

七、离园活动

1、不跟陌生人走,有安全意识。

2、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3、家长来接时能放好自己的身活用品,玩具,摆放好自己的椅子

4、能找到自己的衣物,鞋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穿戴整齐。

5、在成人提醒下跟老师说再见。

6、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幼儿园中班常规

一、来园常规

1、愉快来园,能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并向家长告别。

2、学会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挂放在指定位置。

3、主动参加晨间户外晨练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活动结束时能主动整理玩具或物品。

4、学习做值日生工作。

二、饮水常规:

1、2、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用自己的水杯喝水。

会自己接水:眼睛看着水杯,左手握杯把,右手开关水龙头,杯子对准流水。水要开的稍小些,接的水要多半杯,不要太满也不要过少,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不玩水,不浪费水。知道口渴时喝水,愿意定时饮水,需要时会主动取水喝。

三、如厕常规:

1、有便意及时上厕所,不憋便,不因贪玩便湿裤子。

2、文明如厕,站在厕所便池边再脱裤子,蹲正位置,把大小便如池内,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如厕后及时整理好衣裤,学会冲便。

3、逐步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台阶,小心滑倒。

四、区域常规

1、知道班级各区域名称及玩具,活动材料的名称。

2、能遵守区域规则,玩具,学具,能轻拿轻放,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与同伴友好玩耍,会轮流协商玩,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会整理归类玩具。

3、学习有目地的参与区域活动内容,按自己的意愿自选活动区的材料及伙伴。能按自己的意愿操作材料和工具。

4、能基本掌握各活动区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5、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五、户外体育活动

1、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活动中能克服困难进行锻炼。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活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技能,动作协调,灵活。

3、能列对动作协调地与同伴集体做操,能跟音乐节奏,能认真并坚持做操。

4、活动前在教师提醒下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有没有穿好。

5、能按节拍及动作要领做操。做操有节奏,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位。

6、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器械的基本玩法和使用方法,尝试新玩法。

7、在活动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老师指定范围内活动,不互相拥挤,不做危险动作,玩体育器械能注意安全。

8、活动过累,身体过冷,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9、会与成人收拾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10、不争抢体育器械,同伴间能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合作游戏,活动结束时能收拾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有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愉快并感兴趣地进行感知和操作。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强,能与同伴互相学习,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姿势大方,吐字清楚,声音适中。

3、在活动中能够专注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谈话,善于表达,乐于交流,较熟练地运用材料进行操作。

4、对学习,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善于克服困难,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协商,合作,分享和守规则等行为习惯,发言时先举手,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

5、掌握正确的坐姿,站姿,举手,握笔,看书,写字姿势。

七、离园活动

1、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2、在老师的提醒下,家长来接时能收好自己的东西,摆放好自己的小椅子。

3、愉快离园,能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4、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一、来园常规 幼儿园大班常规

1、衣着整洁,按要求带齐当日自己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按时来园,主动热情的向老师及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与家长告别。

2、独立地脱下外套等衣物,整齐挂放,挂放在指定位置。

3、自由,主动地参与到晨间各种游戏和活动中去,活动结束后整理好玩具或物品。

4、主动认真做好值日工作。

二、饮水常规

1、会自己接水:左手握杯把,右手开关水龙头,杯子对准流水。水要开的稍小些,接的水不要太满也不要过少,不洒水,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2、3、愿意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口渴时会自己主动喝水。激烈运动后稍事休息再喝水:饭前、饭后半小时少饮水。

三、如厕常规

1、会正确如厕,会撕取适当的卫生纸,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

2、文明如厕,站在厕所便池边再脱裤子,蹲正位置,把大小便如池内,解便时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便后会整理好衣裤,及时冲便。

3、不在厕所逗留玩耍。

三、区域活动

a)能与教师、同伴协商共同制定游戏规则,能按规则开展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协商、交流、谦让,并能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

b)能按自己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场地等,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能有始有终地在活动区完成某一项工作。

c)参与幼儿园区域的设置,参与收集材料及材料的投放,参与修补材料等参与性的活动。

d)能创造性的开展区域活动,自发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自己制作 玩具用于游戏。创造性的使用材料。e)能听指令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各活动区材料归放整齐。

四、户外体育活动

1、能用多种运动器械创造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能与同伴协同运动,努力克服困难,有坚持性。

2、在户外活动前能主动检查自己的服装,鞋子是否穿好,有无安全隐患,冬季需要拿掉帽子、取下围巾、手套等,夏季出汗时不要及时脱外衣,要学会自己擦汗。

3、能在教师引导下自制幷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器械操,韵律操的活动,做操时能在队形队列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听音乐节奏、精神饱满、动作到位的与同伴集体做操。

4、能掌握多种运动中的安全保护技能和方法。如“大型器械上不打闹、不推

挤;游戏奔跑、跳绳时会避让,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

5、对气候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6、尝试探索多种方法走蛇形步、俯卧撑、快速跑等综合体育活动,探索几种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

7、爱护体育器械。活动结束时,能主动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五、教学活动

1、能在活动中精神饱满,对活动感兴趣,专注性强,思维活跃,有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2、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强,能跟随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解答较完整,互动深入有效。

3、在活动中专注倾听、善于表达、乐于交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判断,能熟练运用材料进行操作,能运用多种方式和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4、在活动中对学习、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善于克服困难,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协商、合作、分享和守规则等行为习惯,发言时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能遵守集体规则。

5、养成良好地坐姿、站姿、看书、握笔、举手及整理学具的习惯,能自觉学习,不影响他人。

六、离园常规

1、能自选离园前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2、家长来接时能主动收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玩具等,摆放好自己的小椅子,并能将所玩区域材料摆放整齐。

3、能主动整理好自己的衣着和仪表,将回家需携带的学习、生活用品归放好带回家。

4、愉快离园,能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篇7

什么是“人文”?我国的教育, 显现的知识可以量化, 看得见摸得着, 于是急于培养有用之才, 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 内化不足, 所以, 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 技术或艺术, 但往往知识狭窄, 能力畸形, 缺乏较深厚的素养, 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 尤其是人文素养。当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非教育工作者, 都有一个同感, 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们谈到今天的社会的时候, 也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乏人文。

在幼儿教育中那“人文素养”又该如何让理解呢?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中如何来对幼儿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以这个作为我的教育核心内涵——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好孩子?教育怎样的孩子?我个人觉得在我的实践工作中这是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那么我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也就不难, 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各种习惯, 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就在我一日常规工作中的一种渗透和结合的一种实践的理解。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 期间就渗透很多的教育契机, 那恰恰就人文素养培养的温床, 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 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研究有效的人文素养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是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 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 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 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 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 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 一张图为脏的小手, 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 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 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 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 当幼儿洗干净手后, 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 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是故事引导法。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 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 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 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 而教师充分利用经典家长熟知的传统故事作为教育的载体,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 教师可给幼儿朗诵《悯农》的古诗或者教师向幼儿家长从小也受过教育的传统故事——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 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 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 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这样孩子的人文素养就有了质的提升, 家长也会和你老师的思路合拍, 集体意识萌芽就会加强。

三是行为巩固法。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 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人文素养形成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午检、晚检和每周一次的周检, 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 也可以每周一次, 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三管齐下”, 一实质性的奖励“五角星”场贴兑现, 而是语言及时全方位表扬, 并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其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再次评比栏贴上含金量高的五角星, 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 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幼儿习惯养成就是人素养内涵的体现。

但是幼儿所有的习惯培养到后来的人文素养的内涵的展现离不开老师随时的评价——那就是老师的语言。一位优秀的老师那她就是金玉良言, 反之就把孩子误入歧途, 所以老师自身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外, 还有学会正确的评价孩子。

首先, 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在幼儿园,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xx这星期吃饭很乖, 上课会回答问题, 和小朋友也很友好, 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 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 看似公正, 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 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 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 就会失去信心, 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客观的评价, 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 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 那样的话, 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 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 具体的, 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 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 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 也不是一劳永逸了, 因为从小班到大班, 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走向成熟的, 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 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 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五角星受。五角星是一个实物, 幼儿看得见, 摸得着, 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 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 更为有力, 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 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五角星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 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 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 在中班阶段, 改换一种评价方式, 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 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 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 思维也更活跃, 他们爱想问题, 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可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班级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 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再次, 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一直以来, 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 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 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 哪些是偶犯的, 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 这样, 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 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 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 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 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 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 又使孩子容易接受, 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 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们在付出青春年华, 付出汗水热血的同时, 收获着桃李芬芳, 收获着自我实现, 收获着常人所体会让教育走向成功!真正培养人的过程, 那时打开的就是“人文素养”美好画卷!

摘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 给人以理性, 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 给人以感性, 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 给人以悟性, 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本文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探索, 寻求对幼儿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规教育,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概论》, 叶澜, 人民教育, 1991年。

[2].《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 教育科学, 2004年。

[3].《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

[4].《儿童发展与个性》, 马森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

[5].《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学前教育学》, 李生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7].《学前教育概论》, 蔡迎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幼儿园管理理论与实践》, 邢利娅、张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 张燕、邢利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方法 篇8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因此,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小班幼儿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意义。通过学习幼儿在小班的发展目标,及其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培养幼儿常规的发展计划。

一、环境、标记的巧妙利用,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规

幼儿入园后,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的生活截然不同,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能很好地听从指挥,根本不具备常规意识,不会自觉地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生活意识比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活动中喜欢讲话,有的甚至到处走动,到了课间时一下课就冲到外面去玩滑滑梯。因此,在幼儿进园前,我们就对班上的环境进行了布置,力求利用环境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1、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前我们召开了新生的家长会要求家长在幼儿回园的第一天配合我们带来幼儿的照片,我们把幼儿自己的照片作为标记给幼儿确定他们的专属物品,如毛巾、口杯、椅子、放鞋柜等。在第一天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主要是让幼儿学习一日的生活常规,我们把一日生活常规放在首要的地位。引导幼儿怎么去认识自己的物品,认识自己的标记。组织幼儿玩游戏:“找自己”,让幼儿通过“找自己”的游戏来寻找哪里有自己的照片?从而知道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如为了让幼儿学习有自序地拿自己的茶杯和排队喝水,除了在茶杯柜上贴上了每个幼儿的照片,并在茶杯柜的前面贴上用广告纸做的箭头作为指示标记,教幼儿学会看箭头的方向取放茶杯,这样幼儿在取放茶杯时就不会拥挤而是很有自序地进行。

2、培养幼儿收拾常识

为了让幼儿学会自觉收拾摆放好自己玩过的玩具、区域材料,我们在区域操作材料的分区盆上、玩具篮、分区柜上贴上对应的图形(颜色)标记。而根据幼儿贪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们就运用对比、送盘子回家的方法来激发幼儿自觉主动地收拾区域材料,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观察各个区域,如:让幼儿对收拾好的区角和没有收拾好的区角来作对比,问幼儿:“你喜欢哪一个区角?为什么?怎样使这一个区角变得不乱糟糟的?”教师就告知幼儿按标记收拾材料的方法,并作示范收拾和摆放区角材料,然后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也来做示范,最后请其他幼儿一起来收拾摆放。

3、学习倾听音乐指令

在一日的学习、游戏、生活过程中,我们让孩子学习倾听音乐的指令,知道音乐响起要收拾好自己所玩的东西,上厕所、准备上课了;当听到老师播放第一遍音乐时,孩子们就必须马上收拾好手上的物品,并有序地上厕所和喝水;当听到老师播放第二遍音乐时,就必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上课,而孩子们的动作往往是有的快有的慢,每当这时我们就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进行歌表演等形式来等待没有准备好的幼儿,这样不但没有让快的孩子过长的等待,而且还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

二、增强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我班的孩子很多在家里是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一日生活的,正所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自己的事情不用自己干。现在进了幼儿园,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别人做。通过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是乖宝宝”“我学会了” “长大的我”等一系列的学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为自己干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1、用儿歌形式培养良好的洗手、进餐习惯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现,内容浅显易懂,易记,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利用故事、图片等文学作品来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不仅能唤起幼儿良好的学习情感,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如在洗手的时候我们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打湿小手,香香肥皂,擦擦小手,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擦擦手丫,搓搓指头,搓搓手腕,换只手再搓搓,一二三,甩三下,关好水龙头,擦干手指头”。有趣、生动的儿歌,既能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还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的指引步骤顺利地达到了完成了洗手的目的。

2、用帮助、鼓励的形式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每当三浴锻炼前的脱衣服和三浴锻炼后的换衣服(穿衣服)、及午睡时的穿脱衣服,这时不会的幼儿总会在大叫:“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示范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先帮助他们把头部套进,再由他们自己把衣袖穿上。这样,他们就会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努力,去争取更新、更大的成功。

3、通过表演,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一日常规论文 篇9

【摘 要】培养幼儿常规,创设情境游戏,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完成培养目标。

【关键词】引导;创设;养成;转变

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也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幼儿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喝水、进餐、睡眠、集体活动、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的,若一开始就用错误的教养方式,那必然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班级常规的好坏,决定着活动开展的顺利、成败与否。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导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逐跑跳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我要变成一只小蜗牛,背上重重的壳,谁愿意当我的蜗牛宝宝呀?”幼儿特别兴奋,都开始学我像小蜗牛慢慢的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鸟飞,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散步习惯。

因此,运用拟人的方法使“散步”转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投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喜闻乐见,成效立竿见影。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如幼儿在饭前便后洗手时总是忘记擦手,尤其是到了春秋两季,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就以此为契机,把洗手变成了给小手洗洗澡。我说:“不擦小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还有的小朋友会提醒其他小朋友擦手,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洗手必擦手的好习惯。

三、主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做维护常规的主人

做维护常规的主人,就要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讨论,我们知道,想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想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幼儿午睡前要脱叠衣服,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我就及时抓住这一点,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做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叠”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说干脆叠起来……其中郝宇涵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上,再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今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劲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上,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

通过自己制定常规,他们的体验是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印象深刻的,他们更懂得了去执行,遵守从而使幼儿体验到自己是常规的小主人。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四、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幼儿进餐时,有个别幼儿很不注意,往往餐后地上米粒很多,有的幼儿碗里吃不干净,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先是下载有关贫困山区幼儿生活困苦的视频,让他们了解贫苦孩子的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孩子们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其次,我又创编情境故事,让幼儿参与其中,提示幼儿:饭菜撒到地面上,会把地面弄脏,它会不开心的。幼儿心灵史纯真、美好、善良的,这个方法很凑效,一段时间后,满地饭菜的现象就不见了。

五、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会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近日,幼儿洗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得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能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亲身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可欣的小手又白又嫩,因此她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丽丽小朋友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会有洗手液留下的香味,我还要在有香味的小手上给你贴上个漂亮的小贴画。”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干净的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当小手上被贴上小贴画时,幼儿会兴奋地说:“明天,我还要认真洗手。”

六、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幼儿常规,并不是只在幼儿园运用,需要家长配合、督促幼儿。比如幼儿在园养成了独立进餐的习惯,在家时就要保持,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家长总爱“帮助”进餐,也许是家长嫌幼儿慢,又或许是老人娇惯,事事都想帮一把,其实那样做等于帮倒忙,老师费劲心思培养出来的好习惯毁于家长善意的“一帮”,家长样相信孩子,给孩子独立完成的空间。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做有效地引导,而不是事事代办,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吝啬,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我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常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老师用心去做,不断加强日常的巩固,常规培养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要根据幼儿们现有水平,把握孩子们年龄特点是关键,还要注意让幼儿成为常规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巧妙的运用方式、方法,相信孩子们就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常规教育也会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刘晓民。《幼儿园教学法》

上一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基层干部最美下一篇:社会救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