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幼儿常规教学

2024-07-25

小班的幼儿常规教学(共12篇)

小班的幼儿常规教学 篇1

《幼儿园知道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小班幼儿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各种入园焦虑。典型的会出现哭闹、无秩序、行为依赖,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无论是生理、心理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可塑性很强,这也成为教师进行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科学、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为顺利地开展保教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使幼儿在小班时期就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幼儿,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幼儿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常常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这一时期取得幼儿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能顺利开展常规培养的前提。面对哭闹的幼儿,我们可以抱抱他,让幼儿提高安全感的同时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他陪伴他。同时要让幼儿深信放学后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他们回家。爱是教育的前提,面对小班的幼儿我们必然不能用要求小学生的标准那么严格要求他们,我们要用关心、体贴带给幼儿安全感,让幼儿接受教师,接受幼儿园这一新的集体、新的环境。在很自然的状态下接受常规培养,接受幼儿园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二、建立明确清晰的准则,教师言行一致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观察,爱好模仿,所以在明确幼儿常规准则的同时,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老师的要求也要一致,杜绝出现常规标准前后不一,影响幼儿的判断力。常规培养要融入生活,在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分领域、分门别类地制定常规目标。比如生活常规: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吃饭要排队、垃圾果皮丢垃圾桶、玩具玩完放回原位、睡前衣服摆放整齐。学习常规: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老师说话、学会一页一页翻书、双手搬动课桌椅。安全常规:来园不带锐利物品、上下楼梯不打闹、不随意乱跑、不轻信陌生人。明确常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目标,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习惯中,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灵活,巩固常规培养

(一)巧用儿歌,培养行为习惯

采用儿歌,能让幼儿对行为准则认知更加清晰,使常规标准更加具体。例如,小朋友,排队走,你在前来,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老师夸我真优秀。简单有趣的儿歌,边唱边走,来使幼儿理解排队的方法和重点。小班大都是以儿歌的形式像幼儿传递常规信号,效果可以延伸到放学回家,我们总能听到幼儿在洗手、小便、游戏时很轻松自然地便将儿歌脱口而出,这便充分地证明了通过儿歌这种手段能让幼儿主动接受并习惯于正确的生活常规。

(二)鼓励、表扬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在传达明确的常规准则后,巧妙地运用儿歌将常规培养渗透到日常行为习惯中,之后在园期间观察幼儿的表现,正确地引导。运用小红花等能激励幼儿的奖励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利用小朋友们也希望永争第一的心态,将正确的常规习惯传达给每一个小朋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夸细节、夸具体,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错误的行为习惯也要指出,教师明确告诉幼儿对与错,对待犯错误的幼儿更应耐心指导,积极鼓励,指明正确的方向并对幼儿予以肯定,他们欣然接受的同时也会按照老师的指引去完成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四、分阶段培养,常规培养循序渐进

常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要通过不断的重复巩固加深记忆。对于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分阶段、抓重点地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针对不同的时期强调不同的常规准则,例如,入园初期,充分利用点、线规范幼儿如厕、饮水秩序。在幼儿接受这种行为约束的背景下,选拔值日生、组长来监督组内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巩固常规培养的目的。冬天来临,教幼儿穿脱衣服,掌握伸袖子、穿裤子的技能后,鼓励幼儿系扣子、拉拉链,表扬独立穿衣的小朋友的同时,慢慢教会他们叠衣服、摆整齐。当孩子们发现自己一点一滴进步的同时,他们会更愿意去学习,生活自理的基础上会愿意去帮助其他小朋友、帮助教师,为教师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家园共育,塑造完美幼儿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幼儿园的孩子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平均每天在园九个小时,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导师,在园严格约束孩子,巧妙引导他们都是必然。树立正确的常规意识后,勤与家长沟通,将良好的生活常规延伸到放学回家,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家长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挑选适合的方式培养其行为习惯,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常规的队伍中来,最终实现家园共育,打造幼儿完美的个性。

对于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乎孩子的成长,关乎其性格养成、个性塑造。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耐心,本着对孩子有爱心,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用耐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打造完美的个性,幼儿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摘要: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生活跨入社会集体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常规的关键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自律能力差,是典型的他律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幼儿规范的常规意识,最终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小班良好的常规培养,也会为中班、大班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班,常规,策略

小班的幼儿常规教学 篇2

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3、情景法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4、观看视频

(1)把幼儿平日里乱收玩具的情况拍摄下来,让幼儿通过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思考和讨论懂得爱护和收拾玩具。

(2)拍摄有关幼儿搬玩具的相关录像片段。

片断一:一个幼儿搬不动玩具。

片断二:许多幼儿来帮忙,没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还是没收回原位。

片断三:一个幼儿来帮忙,协商一人搬一边,玩具收回原位。

片断四:许多幼儿来帮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

浅析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篇3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儿常规 幼儿习惯 培养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比较性强,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一旦整天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势必就会不习惯、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必要的。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或情境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中容易进入角色,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到情境角色中。比如:小朋友排队喝水,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火车的车厢,让孩子们开着火车喝水,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够整齐排好队喝水。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就会厌倦,因此我们要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游戏时候用的积木玩具要放回制定的框里,是固定的位置;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巩固了幼儿玩具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常规习惯。如: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同样的动物回到一个家,让幼儿了解标志的提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同样的,整理玩具的事情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在一次活动过后,我看见有好几个玩具掉在了地上,而且有些玩具放错了。我想即使问“这是谁弄的?为什么不把玩具捡起来,正确的放好?”,可能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时间长了,可能孩子还是会忘记。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说:“老师听到教室时有哭声,我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有孩子回答我:“没有人陪它玩。”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回答:“有小朋友把它扔在地上,它摔疼了。”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低下了头。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雪花片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雪花片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道。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弄掉地上,或是放错,但是他们能够及时放好整理好。不知不觉,这种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又如:有时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要求幼儿小脚要并拢,手要放在膝盖上。在有些幼儿没有做到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只小鞋子是小朋友,要靠拢了放在一起,不可以吵架呀!”在说这话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前面正面示范,肯定会很多小朋友都会模仿。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才能使其养成习惯。

二、教师在建立良好常规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而且教师不能吝啬于表扬,对于幼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我做对了,我进步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然而,教师是幼儿心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和幼儿一起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会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才会成为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

三、家长的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还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班上有一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总是前几个进入盥洗室,最后一个出来,等他出来,衣服的前面和袖子几乎都是湿的,这样孩子容易受凉。对此,我特地与他家长沟通,并得知他在家中也是如此,我便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将袖子挽起来,限制孩子洗手的时间或是有大人看着他洗手,提醒孩子洗完手就离开。在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班级常规 篇4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制度, 首先应该和幼儿建立身后的感情。要充分的感受教师对幼儿那种博大精深的爱。

小班幼儿的年龄本身就非常小, 其理解能力相对薄弱, 有些甚至不能够自理。比如说大便和小便的问题, 有的幼儿不能够自己脱裤子, 提裤子。所以说教师就要一遍一遍的帮助幼儿脱裤子和提裤子。

吃饭的时候, 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吃饭, 所以教师只能够一口一口地喂给幼儿吃, 对于一些比较顽皮的幼儿, 挑食的幼儿还要想尽办法一遍一遍的哄。

甚至说有的幼儿把大小便弄到了衣服上, 还要不怕吃苦, 不怕脏给幼儿换洗衣服。教师的爱不仅仅只有这些, 还体现在了了解幼儿心理状态中, 要掌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 要懂得幼儿的教育规律。

要通过教师的体贴和关心使得幼儿能够有安全感, 能够不害怕教师, 能够喜欢喜欢教师, 更能够依赖教师。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的思维很简单, 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 喜欢谁就更依赖谁。教师恰恰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大特点, 努力地让幼儿喜欢上自己, 从而使得幼儿和教师之间产生炙热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 教师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幼儿, 从而能够生动、灵活的对幼儿进行再教育工作, 培养良好的常规。

例如, 在某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 他的胆子超级小, 刚开始来到幼儿小班的时候甚至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 一起喝水, 一起玩。

在李老师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 就开始耐心的一次一次给他喝水和喂饭, 引导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考老师组织的活动, 经常在活动中关注他, 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他渐渐地就开始不害怕李老师, 并且和李老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性格变得格外的开朗和活泼。

这个简短的真实的小例子, 说明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就一定会取得不同的收获, 在教师教育幼儿这方面更是如此, 应该用耐心、细心、信心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 愿意和自己交朋友, 使得能够逐渐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

二、引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因其所处年龄的因素, 具有自身的特性。一般在吃完中午饭之后, 都会组织幼儿散步, 但是因为幼儿过于活泼好动, 所以每次都把散步变成了跑步。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李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他举行了运动比赛, 他从班级里搬出了很多个凳子, 然后将凳子摆放在距离小朋友不远处。然后对着幼儿们说, 谁最后走到对面就算是胜利, 于是小朋友们都一个一个慢慢地走着。这样的方式既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在这里李老师很好地将一种固定模式的走路行为变成了游戏参与, 是一种幼儿天生喜欢的玩。在幼儿眼里, 这不是在走路, 是在举行比赛, 是在做游戏。让幼儿们从不想参与变成了积极参与, 这几发挥出了幼儿们的主动意识, 而且教师还能够从这一基础上更深入教导幼儿学习。

三、采用积极表扬的策略

古今中外, 或许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赞扬的话, 更别说是处于玩世不恭的幼儿。就小班来说, 因为幼儿的年龄太小, 思维能力和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即便有时候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道理清清楚楚, 但是幼儿也不可能采取完全接受的态度。所以, 一定要本着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角度, 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 小强在洗手的时候, 总是愿意洗完手甩来甩去。把水都甩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张老师针对这一现象, 就一些洗手洗的非常干净, 而且还把手擦得非常干净的学生表扬了好几次。每次都大声在幼儿们洗手的时候进行表扬, 后来小强在看着别人洗手的时候, 很努力的不把手甩来甩去, 幼儿们又开始和他一起玩了。就这个问题来说, 张老师采取的是表扬式教学而不是批评式教学, 最后很好地达到了教师想要的效果。所以说, 在幼儿教学中, 一定要经常性的表扬, 坚决做到积极表扬, 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从而更好地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四、为幼儿树立一定的榜样

在幼儿心中, 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是一棵大树扎根于自己的心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幼儿, 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在时时刻刻被幼儿模仿者, 所以说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做好幼儿的榜样。

比如说, 在吃饭的时候, 要求幼儿们要排好队, 不能够不排队插队就抢着打饭吃饭。教师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顾及小朋友就直接站到第一个地方打饭吃饭, 那么可能所有的小朋友都不会排队打饭吃饭了, 就都学者教师的样子打饭吃饭。如果小朋友看到教师很认真得在排队打饭, 那么自然而言小朋友也会很自觉地打饭吃饭。

五、将问题带入生活

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说, 在幼儿园一般在吃过饭之后, 都要散步。在走出教室的时候, 一般都要求学生要排队。可以就这个提出问题, 我们在散步的时候, 一般都要做什么呀?让幼儿们举手回答。在比说, 睡觉的时候可以说话吗?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等等, 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课堂当中, 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还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行为, 从而以后改正, 更好地学习。而且, 当幼儿说出来的时候, 其他的幼儿会更容易接受, 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 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幼儿常规提出了建议并且举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针对幼儿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认为应该将幼儿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将幼儿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幼儿参与到制定规则当中, 以提问的方式来告诫幼儿应该怎么做。要扎根于幼儿的心中, 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只有喜欢一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卢宁.浅谈幼儿坚持性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四) [C].2009.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习惯 篇5

小班幼儿初次上幼儿园,难免会把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带到幼儿园,表现出没规没矩,想怎样就怎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小班幼儿出现的种种不适应,为避免幼儿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小班老师该怎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呢?

一、首先小班常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小班的常规管理如此的重要?因为,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进行小班常规管理工作

(一)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1、打好开学工作的第一仗。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情况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婆婆、妈妈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敲门,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总之,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应该这样做的。首先,孩子来一个抱一个,不要家长进教室,尽管家长不理解,过后一段时间再给家长解释;然后,第一周的头三天,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第四天开始,把跑的孩子,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要坐座位。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教师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怎样突破这些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a、示范、模仿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学习折餐巾的常规时,可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条形。请幼儿模仿教师的做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餐巾。再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b、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可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对着揪,扯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臭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在吃饭前,可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快。”总而言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大多数小班幼儿都是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幼儿园,幼儿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出现不安、哭闹现象;有些幼儿适应性好,但是会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如在地上乱扔垃圾,随地小便等等。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小班幼儿虽然自控性相对较弱,但他们可塑性大,我认为,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贯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幼儿遵守常规,并养成良好的常规行为习惯。

一、爱每一个孩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爱每一个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前提。幼儿进入幼儿园前享受家里人的所有宠爱,进入幼儿园,步入陌生的环境,让他们心里产生了不安的情感。这时,教师一个小小的鼓励微笑,亲亲、握握他们的小手,也都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教师只有做到了爱幼儿,幼儿才会接受老师。师幼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关系,幼儿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养成常规培养的目标。

二、鼓励性的语言正面引导幼儿,“你做的真棒”

小班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相对而言较弱,一味的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你是在那里的,不是在这里的。这些空洞的说法对小班幼儿而言毫无意义。即使老师说的再辛苦,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关键的引导上。

佳怡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但是吃饭的常规习惯不是太好,总是拖拖拉拉,饭菜弄的满地都是。有一天,她第一个吃完午饭,而且地上的饭菜明显比前几次干净了很多。我笑着抱起她,并对她说:“今天你表现的真棒!我要奖给你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其他的幼儿听到我的表扬和奖励后,也加快了速度,我发现,那天教师里的地面,干净多了。

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你做的真棒!”、给予幼儿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幼儿自信心。小班幼儿还有一个年龄特点就是好模仿,看到其他幼儿做的对,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激发他们改正错误习惯,培养正确常规习惯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理解需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对于上完厕所,户外活动回教室后要进行洗小手这一环节上,总有幼儿选择不重视,用各种办法推脱、逃避洗手。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一首《大苹果》的儿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课堂上,红彤彤的苹果吸引着幼儿的眼球。我请幼儿角色扮演来和大苹果做好朋友,幼儿发出邀请时,我会观察幼儿的小手,并用大苹果的口吻和小朋友说:“你的小手脏脏的,没有洗干净,要是手脏,可别碰我!”没想到这一节课下来,之前一直让班里老师头疼不已的洗手问题就开始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幼儿都开始养成了洗手的习惯。

把常规的说教转化成幼儿生活中的体验,便于幼儿理解,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幼儿自觉的区遵守,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

四、利用各種方式,帮助幼儿学习遵守常规

(一)教师以身作出,起示范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就是模仿。在幼儿园,幼儿模仿对象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如,做早操的时候,教师要求幼儿拿出饱满的精神来做早操,但是教师自己却表现得很懒散,动作也做的不标准,那幼儿也会觉得随意,有可能也就停在边上聊聊天。所以说。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二)建立奖励制,激发幼儿养成良好常规的主动性

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对一天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中良好的常规习惯。我会请今天表现好的幼儿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五角星,贴在属于自己的小旗子上。有时候也请幼儿自己来评价,一天中,谁表现得好,谁可以得到五角星,然后再对其他孩子们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他们表示鼓励。

有了奖励机制,也让幼儿之间相互进行评价,激发了幼儿想要获得五角星,获得教师、幼儿肯定的信心,也有利于幼儿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通过评比来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五、常规培养应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要求应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对于那些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新入园幼儿来讲要有良好的常规是十分困难的。如在穿衣服上这项常规的培养上可以做的要求幼儿有自己穿的意识,一开始会将衣服披在身上,有帽子的幼儿将帽子套在头上,穿好后可以找老师帮助系扣子和拉拉链。当有些幼儿做的比较好的时候,要求幼儿在学习了系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的基础后尝试自己来动手。而折衣服时也在以往只要能折上就好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折叠整齐。如果幼儿遇到了困难从最初的教师帮助到要幼儿自觉动手解决,幼儿的能力也不断获得了提高。

六、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我们的孩子有了规矩,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就可以早常规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幼儿晨检进入班级前,会在班级门口有幼儿晨检卡袋,请幼儿讲晨检所得的卡插入有自己名字的格子,喝水的时候拿贴有自己名字的水杯,搬有自己名字的椅子,睡自己名字的小床,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己拿放水杯,自己找属于自己的物品,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午饭幼自己动手吃,帮助幼儿脱离成人的依赖性。

七、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里都是把孩子当成宝,道理幼儿园,家里不放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家园联系栏张贴幼儿常规培养的知识和内容,请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也在家长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和家长交流孩子常规的培养情况,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艳.采用“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新生稳定情绪.早期教育.2002.6

[2]陈艳丝.巧辩哭声,合理引导.早期教育.2002.6

[3]郑传芳.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谈谈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 篇7

一、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的简单的管理。众所周之, 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 有的甚至还有保姆, 所以,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 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难点, 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突破这些难点我们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 示范、模仿法。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 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 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学习折衣服的常规时, 我们采用“变魔术”的形式, 先教幼儿将外套脱下, 再将衣服的两个袖子往中间折, 最后将衣服上下对折成小长方形。请幼儿模仿我们的做法, 经过多次的练习幼儿就学会了折衣服。又如, 开学初, 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 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和老师配合作示范, 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 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 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 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2. 儿歌的妙用。

在生活常规中, 洗手、穿脱衣裤是较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中, 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 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为了建立良好的常规, 我们把这些要领编成儿歌, 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 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穿脱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编了《穿衣》、《扣纽扣》这两首儿歌。为培养孩子不挑食, 喜欢吃各种食物的好习惯, 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编了几首蔬菜儿歌, 如《红萝卜、绿青菜》:“红萝卜, 绿青菜, 红红绿绿真可爱。吃红萝卜, 吃青菜, 身体健康人人爱。”幼儿对这些儿歌很感兴趣, 很快就学会了。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 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 背一背儿歌, 动作要领就掌握了, 小手也洗得很干净。

3. 夸张的比喻。

在生活常规中, 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作用的, 它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 吃饭慢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 因此, 老师在这方面费了较多的精力。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 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性, 另外, 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 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采用了夸张比喻的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在幼儿吃饭时, 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 了解到多数孩子是咀嚼慢、不肯吞, 有的是不喝汤。于是, 我们就夸张地比喻说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 狮子王的嘴巴, 能嚼得快吃得快, 自己一边说一边做。在巡视中, 我们还提醒幼儿说“怎么看不到老虎的嘴巴在动”、“看看哪只大象把水吸干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剩饭的现象减少了。

4. 个别教育。

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常规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午睡中, 小班的孩子较容易尿床, 如不及时提醒尿床的孩子解小便, 孩子尿床后很容易感冒, 也给我们带来工作的不便。经过我们的及时提醒, 现在孩子尿床的现象减少了。

二、小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常规管理

1. 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 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常规管理。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 思维的发展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因此, 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表面的, 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 我们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 幼儿就容易理解, 也容易做到。

在美术活动中, 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尤其是拿放笔盒的方法。我们就把油画棒比喻成笔娃娃, 告诉幼儿笔娃娃睡醒了, 请拿出笔娃娃, 笔娃娃要睡觉了, 请放好笔娃娃并盖好盖子, 让幼儿反复练习拿放习惯。

2. 在游戏中学习、练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最好手段。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学习常规教育。开学初, 我们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 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 找自己的标记朋友, 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 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们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 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 对小朋友的认识, 增进幼儿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在学习活动中, 我们会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部分幼儿会感到不自由。老师怎样给幼儿一个亲切、轻松、快乐和自由的环境氛围呢?为此, 我们常常蹲下来在其耳边说悄悄话, 给他们温暖的搂抱, 鼓励的笑容。在这样的环境里, 孩子们情绪愉快, 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 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 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 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篇8

幼儿园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师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例如有些幼儿不肯睡觉,如果换一种方式,给幼儿讲个故事,很多幼儿都喜欢在故事中入睡。在进餐时,幼儿们大多都不会主动,但是我们不能强迫,要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们的喜好,有的幼儿喜欢奥特曼,那么,你就可以说,这个菜是奥特曼最喜欢吃的,你吃了一定像奥特曼一样勇敢,这样的效果一定比威逼强得多吧!其实很多教师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们的教师普遍都存在着一种惰性,不想也不愿意这么做,这样多麻烦呀,还不如吼几句算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常规是真正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呢?应怎样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呢?

第一,要让幼儿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对活动有兴趣。特别是在刚开学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会哭闹,吵着要大人,这时,教师可以播放或者是弹奏一些欢乐活泼的歌曲,带领幼儿跟着节奏一起拍拍手、动动脚、做做游戏。你会发现,幼儿们很乐意配合你,能够坐在小椅子上认真倾听,学做动作。

第二,经常提醒幼儿。在培养幼儿常规的初级阶段,幼儿们基本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做,慢慢地我们会发现,许多幼儿对于教师说的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醒幼儿,自然而然地幼儿也就形成了习惯,慢慢的常规也就形成了。但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经常听不进去的幼儿,训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是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在班上有的幼儿听到教师的指令,便能很快地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每天的排队散步,动作较快的宝宝,我就会让他当小队长。

第三,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幼儿喜欢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形态,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一直要求幼儿们在教室里能够安静地上课、安静游戏、安静阅读等,可是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幼儿在一个新的集体里,本身就缺乏安全感,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带给幼儿,而是要像“妈妈”一样,用温暖、优美的声音与幼儿对话,因为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我一直坚信,“你爱幼儿,幼儿就会爱你”。

第四,游戏也是幼儿规则意识建立的重要途径。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常规呢?

1制定符合幼儿实际的要求和规则。经过两个月的集体生活,小班的幼儿虽然已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规,但还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动脑,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常规。对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要求;对于常规较差的幼儿,可以由易到难,逐步提出要求,帮助幼儿形成较好的常规。如午餐时,有些幼儿的动作比较快,吃完后不知道该干什么,就开始到处走,和其他小朋友讲话、玩耍,或是玩玩具,十分吵闹,教师这时就可以帮助幼儿来分配餐后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餐后习惯。

首先,在健康方面进行教育。教师要告诉幼儿吃完饭后不能追逐打闹,让他们了解到饭后追逐的危害。饭后可以让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进行一些折纸、搭积木等的安静游戏。同时教师和保育员要分工合作,一个看管幼儿游戏,一个负责幼儿吃饭,发现饭后有幼儿在追逐打闹,立刻终止他们的游戏。连续几次后,幼儿的饭后追逐现象就会减少。

其次,训练幼儿收拾玩具的速度。由于刚开学,幼儿们对于一些常规还不是很了解,往往玩后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或者搭出什么样的造型就直接放回玩具盒里了。此时,教师就要培养幼儿玩后收玩具的习惯,特别是收的快的幼儿要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帮助慢的幼儿,这样一来,幼儿们都能够快速、整齐地收放好玩具。

2让幼儿反复实践。反复地实践是建立良好规则的关键。如刚开学时,幼儿的年龄小,手部发展还不协调,而且都是家里的宝,在家基本都是大人一手包办的。所以,刚开始都是由教师和保育员一个一个地帮幼儿穿脱衣服,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后来,我们利用下午幼儿们起床穿衣的时间,交给幼儿们穿衣、穿裤、穿鞋的方法,多次反复实践。开始时,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尝试穿脱衣服,对穿对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其他的幼儿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也十分努力去学习,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很多幼儿都能够自己穿脱一些简单的衣裤了。

3持之以恒的实施。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实施。只要规则确立,就要天天坚持,常抓不懈。在来园时,我们可以通过桌面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合作游戏时,可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和合作分享的意识;在用餐时,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等。还可以利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如《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总之,良好的常规会让幼儿受用终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资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摘要: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早日对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所适应,并有良好的班级秩序。幼儿常规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研究 篇9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现状

1.指导目的方面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指导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使幼儿能够快乐地成长, 能够适应社会给予幼儿的挑战。而现如今, 在生活常规的指导中, 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重教轻保模式, 一贯采用学校制定的规则。而我们希望教师一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 通过辨别幼儿的个性和差异来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从而分别对待并针对个人特长来培养, 使幼儿真正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特点。

2.指导方法方面

在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过程中, 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我们了解到, 幼儿园在生活常规习得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模拟法:通过让幼儿看老师的动作从而能够真切模拟。

(2) 兴趣教育:通过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能够将行为动作教育贯穿于幼儿的兴趣中, 让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礼貌和洗漱等行为。

(3) 鼓励法:通过对幼儿进行表扬使幼儿树立信心。

(4) 个别教育法:针对幼儿不同的状况, 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3.家长参与方面

在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中, 教师要和家长达成共识。一些生活常规的习得比如说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和老师事先打好招呼, 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来使幼儿形成这些基本的生活习惯。而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情况是:班级管理比较封闭,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及时, 并且沟通仅仅是表面上的交流, 做不到心灵深处的沟通。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目的不明确

生活常规指导目的的设置主要是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 教师却没有明确这一目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了解的是合理的, 一味地按照自己所想去教育幼儿们。在这种情况下被持久教育, 使幼儿受到约束, 不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另外, 教师以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进行自我定位, 而幼儿处于低一级的程度, 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2.指导方法不合理

在幼儿园中,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学校的规则, 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了对幼儿进行管理, 一般教师总是采用约束的手段来对幼儿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泯灭了幼儿的天性, 使得幼儿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家长参与不规律

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为了迎合家长重视成绩这一心态, 而盲目地一贯不重视对幼儿常规生活的指导, 而是每天跟家长汇报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 取得了哪些成绩。这样孩子们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标越来越远。

三、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幼师的一些错误观念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总是认为生活常规习得就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课堂上, 总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做好”“不准说话”“不能”等。在教师心中, 只要能够约束幼儿遵守学校规定的制度或者行为习惯, 比如洗手、吃饭、如厕等, 就是培养到位, 殊不知这样的理念会将幼儿带入不良的生活环境中。

2.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和个性

幼儿虽然年龄相同, 但是由于其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背景, 幼儿的心理、生理均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有的幼儿性格孤僻, 不善于和朋友交流沟通及表达, 而有些幼儿则天性乐观积极, 交友广泛。因此, 要想真正把幼儿教育好, 需要老师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幼儿园管理不严明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常规教育, 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 教师没有提醒纠正。幼儿园的管理对幼儿的习惯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幼师的职业素养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仍过于疏松和分散, 不够严格。幼儿园领导为了能够扩大招生, 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过分重视知识而不是生活常规习惯的养成。

4.家长配合不够积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家长总是在心里坚守着传统的教学观念, 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 与家长无关, 更加不用说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能力的培养了。家长对学校的不配合, 导致家校反馈脱节, 在家里的生活常规培养中断。

四、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对策

1.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给幼儿营造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参与常规管理。在培养过程中, 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 领导全体小朋友。进行一段时间后, 对于接受快并能按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幼儿, 老师必须给予鼓励, 并让这样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代替老师做组织者,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幼儿如果喜欢他的老师, 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 教师首先要爱幼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地完成。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3.重视情境导入

幼儿的年龄小, 理解只是表面的、具体形象的, 所以空洞的说教对幼儿是无用的, 幼儿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的、拟人化的语言, 因此, 教师应该经常利用儿歌、小故事、游戏等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

4.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1) 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

幼儿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幼儿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至关重要。

(2) 生活常规目标适当合理

教师对常规目标的设置要合理适当,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习惯以及通过对幼儿身心的了解制定出幼儿能够实现的目标, 而不是设置过于大的, 幼儿承受不了的, 或者难实现的。能够将生活目标真正设置得合理恰当, 这是对幼儿培养最关键的一步。这样不会使幼儿眼高手低, 难以进行。

(3) 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 因此,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 教师应该将游戏、玩乐贯穿到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 让他们在快乐的玩耍中收获技能和本领, 增进幼儿和教师的感情,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另外, 儿歌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幼儿对此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规贯穿在儿歌中, 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践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4) 鼓励教学与监督相结合

小班幼儿年龄小, 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 因此, 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 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 我们都要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表扬、监督, 使幼儿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5) 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 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和家长沟通, 或者通过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 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想真正实现幼儿的生活常规习得, 需要幼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耐心, 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 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 达到培养共识, 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 保证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初探 篇10

一、多种方法解除孩子焦虑,使之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孩子易感,刚入园时,只要有哭声,其他孩子也会跟着伤心,所以教师要温言细语顺着孩子的心意“别哭,我打电话叫你妈妈早点来接你”。“宝宝最乖了,让我抱抱看”;有的孩子为不会自己吃饭、不会如厕焦虑,老师时刻要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绪倾向,及时伸手帮助孩子;还有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茶杯,跟不上队伍等等情绪低落,这都需要老师和保育员的帮助,在老师忙不过来时,也可以请中大班孩子或班上特能干的孩子带一带能力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孩子喜欢滑滑梯,喜欢过小桥,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游戏活动,多讲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投其所好,使孩子暂时忘却要爸爸妈妈的心,喜欢上幼儿园。

二、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的孩子因为不认识自己名字,所以每人的书本上一般都要用标签纸写上名字(给老师发书看),在名字旁边还要贴上代表某个孩子的贴纸(给孩子用)。孩子入园后,一般会分桌、分组管理,在第一次分发书本时,教师最好给孩子确立好哪一桌用哪一个柜子,书本看好后,让孩子自己学着叠好放在桌子中间,并请本桌能力稍强的孩子送到相应的柜子里,这样下次只要这一桌的小朋友到柜子里拿好书放到桌上,这一桌的孩子看贴纸取到的就是自己的书了,省去了每次老师点名发书的烦恼。

有些孩子挑食严重,教师可以开导,“××菜真香啊,啊,肯定非常好吃!”“这个海带吃了长个子”“这就是小白兔喜欢吃的青菜和萝卜,宝宝们尝尝看”。甚至一些善意的谎言“吃了白豆腐,你也会跟老师一样白的!”

老师要以很大的耐心陪孩子长大,教他们自己使用调羹,学习自己穿鞋子。许多小班孩子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经常搞错,教师可以在孩子脱鞋子放鞋柜时指导他们放正确,这样起床时,孩子就能轻易穿正确。

三、安全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

小班孩子控制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每周教师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力求玩具、桌椅等安全可靠。室内外可以贴上各种标记,比如紧关水龙头的标记,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记,那毛巾擦嘴的标记等等,让孩子一看就懂,提醒孩子按照标记做事。

小班孩子安全最重要,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我会正确用剪刀了》、《危险的东西不要碰》、《汤洒了,怎么办》、《如何安全玩滑梯》、《好宝宝,不推人》等等,孩子从懵懵懂懂的感知到能遵守小班常规,是需要时间验证的,我们要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一点点的学,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那都是成功。

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时刻提醒孩子,比如“小朋友,要警惕,异物不放囗鼻里,吞进肚里有危险,排不出去真着急”。“散步跟着老师走,千万不能离开队”。“安全知识记心上,危险的事儿我不干,自我保护最重要,我是老师的的乖宝宝”等等。

随着小班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扩大了交往范围,但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所以小班孩子常发生言语缺乏,动作来补的现象,导致同伴间常常发生咬人、打人现象,有时候是迁怒,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原因就动手。教师每周一必须将孩子的手指甲剪干净,同时查看孩子口袋,预防异物。孩子每有打闹现象时,要秉着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断官司”,不能因为事情琐碎繁忙而草草了事,因为一开始的公正会让孩子从心底里信服老师。

安全教育可以是让孩子看图片讨论,也可以老师播放偷偷拍摄的视频给大家看,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渐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逐渐分清美丑善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四、让孩子在园在家一个样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走路进教室,能自己独立进餐,会自己穿脱衣服,可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忙,有的家长不但不严格要求,还非常溺爱,导致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所以,常规教育要延伸,让家长参与常规教育,让孩子在家也能独立洗手、吃饭、穿衣等。来园离园时礼仪“老师早”“老师再见”,做客的礼仪等等要提醒孩子,各方面配合好幼儿园的教育,使常规教育常态化。

现在微信的使用使家长能常常看到老师发的视频,诸如,孩子在园吃饭的视频,洗手玩游戏等的视频,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一比,好的要鼓励,做错了的,家长要正确教育,叮嘱其改正,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

浅谈小班幼儿排队常规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排队;小班幼儿;秩序

排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秩序,比如,我们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完東西后付款、挂号看病等都会遇到排队的情况,当大家都想办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序地排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有序地排队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还可以使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所以,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学会排队。

同样,排队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它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以及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密切关系。

一、小班幼儿排队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小班是幼儿常规建立的关键时期,好的常规的建立有助于幼儿今后的游戏和学习生活。幼儿从小班开始就学习排队,如,我们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幼儿需要排队,我们经常会带着小班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在操场上走。我们集体活动前也会组织幼儿排队,然后入座。幼儿饮水、餐前盥洗时,都需要排队。可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又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动,要想让他们自己有序地排队往往是很困难的。在小班幼儿排队常规的建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组织幼儿排队,幼儿的队列总不成一条直线,经常有行走时急着抢道或边走边玩的情况发生。

2.小班幼儿在盥洗、饮水的环节中,对排队的意识不强,总有幼儿插队、抢的情况发生。

3.幼儿做操前需要先站队,可是对于小班幼儿,这一环节总是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去拉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队伍的排列也缺乏整体性。

二、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班幼儿排队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那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班幼儿排队?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排队规则,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呢?经过我多年的摸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发现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排队的方法,具体归纳如下:

1.故事法

为了有目的地告诉幼儿排队的一些要求,如,该走的不跑;行走时不推不挤;注意场地安全;行走时注意力集中,要跟着老师走,一个跟着一个走。在告诉幼儿这些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形式告诉幼儿排队时我们要遵守的规则,让幼儿在故事中理解排队的重要性。

2.标记法

标记,是一种用于指示、导向、提醒和传递信息的图示。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渐增加,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与形象的支持,标记采用简单图形的形式更加适宜,可以帮助幼儿识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在地上画点或贴图形标志,帮助幼儿固定和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小朋友站圆点”比“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更有效。

3.游戏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能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如,可以通过游戏组织小班幼儿排队,根据场地的需要,将幼儿分成几队,每队戴一种颜色的小动物挂件,教师可先请戴红色挂件的小朋友排队,一个一个站好后,再请绿色挂件的小朋友排队,以此类推,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的兴趣。

4.言传身教

教师的形象会影响幼儿对排队常规的执行,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幼儿平等相处,如,教师喝水或洗手时,都应和幼儿一起排队,给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的行为一定会感染幼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排队等待,是一种最为平常的生活行为,它是秩序生活和秩序社会的基本保障。有序地排队能培养幼儿一定的秩序感,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坚持,在小班幼儿排队常规的培养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上的一些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为游戏常规和学习常规的学习做铺垫,使幼儿在良好常规的培养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李斌辉.童年幸福与学校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9(08).

小班的幼儿常规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反复实践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常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使幼儿终身受益。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如何真正做好幼儿时期生活常规教育, 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良好的常规更是教学活动或户外游戏活动的有力保证。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记忆, 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习惯。本文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

一、幼儿的情绪是常规培养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 大部分幼儿一方面会因为自身受到约束而抗拒幼儿园;另一方面由于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出现抵触心理, 不能快速融入这一集体中而出现哭闹现象及通过哭闹抗拒去幼儿园的情况。这不仅使送幼儿入园的家长精疲力竭、无计可施, 同样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大难题。这种幼儿一般被家长强行送往幼儿园后还会哭闹或者畏惧、抵触周围人的接近, 这一系列情绪会影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要想合理解决这一问题, 我采取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发掘、寻找孩子哭闹的原因, 找出幼儿感兴趣的点转移幼儿的目标, 并且让老师带头对所有幼儿进行自我介绍, 个别幼儿可以模仿教师的样子做自我介绍, 这样可以使幼儿迅速熟悉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让两个小朋友结成好朋友一起合作学习或者玩耍, 教师也要以亲切的语气、语调, 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幼儿, 可以快速得到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例如, 我班艾某某小朋友, 由于她年龄较小, 还不到三岁, 每天早晨来园时哭闹不止, 不肯进教室, 还会大发脾气。针对她的这一情况, 我先对其进行个别教育, 制订一种专属她的教育方式, 并且在教学活动时, 我也会告诉她上学的乐趣, 并且切实给她创设愉快的一日生活, 使她对幼儿园充满兴趣, 并且在放学后再设置一个悬念告诉幼儿明天来园会发生的惊喜。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 艾某某小朋友抵触幼儿园的情绪明显好转, 每天早晨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园后也不哭不闹了, 有时还会和爸爸妈妈说再见。情绪稳定是幼儿常规教育的第一步。

二、幼儿的需求是常规培养的需求

对于幼儿来说, 游戏是他们在园的主要活动。游戏分为室内游戏活动和室外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因此, 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 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形成规则, 并且幼儿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

例如, 幼儿在穿鞋、脱鞋方面, 小班中大部分幼儿的穿鞋、脱鞋都是家长代劳, 如果在幼儿园也由教师代劳, 那么多的小朋友势必会浪费时间, 耽误其他游戏活动的时间, 在常规培养中, 我们要求幼儿养成自己脱鞋、穿鞋的意识, 并且学会正确的穿鞋知识, 了解两只鞋的正反, 如何快速、准确地辨认鞋的正反, 并且学会如何正确穿鞋, 每次让幼儿自己动手, 教师从旁指导、辅助, 根据幼儿对穿鞋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辅导, 练习多次以后, 幼儿基本已经掌握了这一技能, 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自己穿鞋、脱鞋。小班的家长会也不容忽视, 家园共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能力就是在不断的锻炼、反复的练习中积累、提升的, 幼儿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 幼儿教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鼓励、变样的话语, 这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还特意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叠整齐, 教给他们脱衣服和叠衣服的方法, 夸奖叠的好的幼儿, 如果每位小朋友都能叠好, 还告诉他们可以自己表扬自己:“棒棒棒, 我最棒。并且给自己竖起大拇指, 以示自己下次再接再厉。穿鞋、脱鞋、脱衣、叠衣服等常规培养要穿插在日常教育中, 达到常规培养的目的与效果。

三、在情境中进行幼儿的常规培养

在一日活动中, 幼儿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不良习惯较多, 不懂得谦让, 不喜欢分享, 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要通过讲故事、一起表演、大家讨论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一起玩才有趣。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分享、懂得谦让。而且, 我发现户外游戏:滑滑梯时, 部分幼儿活泼好动, 常发生追跑的现象, 我就对他们说:小猫走路静悄悄、小蜗牛走路慢悠悠, 并且, 我还让幼儿学习小猫和小乌龟的动作, 幼儿特别感兴趣。在老师向幼儿讲解常规知识时, 一定要注意语言规范, 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到良好的效果。好的常规习惯是通过不断巩固建立的, 规则意识的建立是为了给幼儿的活动空间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 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们一生, 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 制订适合小班幼儿的常规,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用电检查管理下一篇:RFID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