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2024-10-15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精选17篇)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篇1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篇2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研究者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划分为: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和社会交往规则。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 让幼儿熟知一些必须掌握的素质, 并学会将素质在自身年龄段的生活活动中加以体现, 使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内容更加契合教育规划及教育目标。同时, 幼儿在幼儿园内部受到的常规教育同样会在幼儿园之外的幼儿生活中发挥教育作用, 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效自然的延伸到幼儿的园外生活活动中, 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见,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的常规教育是以提升幼儿的受教育水平为目标, 是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 幼儿才能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过程中实现茁壮的成长。

二、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可以从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则、社会交往规三个方面加以划分。因此, 其常规教育内容不能偏离这个教育范畴, 反而会紧贴这个范畴要求, 做出相应的努力。

1. 个体性规则

个体性规则是幼儿在生活中以个人成长为核心内容的一种常规教育, 其要求幼儿园对个体幼儿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 确保常规教育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拥有完善的性格, 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意识。个体性规则以教育对象的个体化作为基本特征, 使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 并以完善自己为教育目标。同时, 个体性规则也可以兼顾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元素, 例如年龄、心理、爱好及性格等等。通过对个体性规则的掌握, 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 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幼儿教育与管理。

2. 群体性规则

很多时候, 个体性规则要求幼儿个体受到基本的常规教育, 从而使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同时, 每个健康的幼儿个体更是向幼儿园灌输群体性规则的必要载体。否则, 作为群体组成部分的个体失去了基本常规教育, 那么, 他们的思想便会与群体性规则的教育内容相去甚远。因此, 群体性规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响应相应的规则, 并在与其他人的协助合作下真正体验群体性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此, 幼儿的团结意识团队精神就能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从幼儿时期, 就对其进行群体性教育,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从小养成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甚至影响其性格与品格。群体性规则的实现与教育, 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有团结的态度, 从而为未来打下基础。

3. 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将幼儿交往的范畴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 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际, 与他人形成各种同学、同事、上下级等等关系。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中, 注重培养社会交往规则, 并且学会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最终, 幼儿才能学到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

三、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实现措施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极具现实价值的选择。因此, 针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进行, 并保障幼儿常规教育的现实效果。

1. 个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作为独立的个体, 幼儿的个体性常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在个体性常规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幼儿的个体化因素, 其中包括年龄、心理、性格、爱好等等因素。比如, 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构建一个农家乐乐园, 自建一个茅草屋, 让里面放置很多幼儿耳熟能详的物品, 蔬菜水果;还可以构建一个喜洋洋医院, 有打吊针的瓶子, 药品。这样, 老师就要借助这些物品对幼儿进行个体化常规教育。当孩子面对蔬菜水果时, 老师要教育幼儿辨别蔬菜水果, 并告知哪些蔬菜水果容易成为反季蔬菜水果, 并讲述反季蔬菜水果的危害, 让幼儿懂得个人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当幼儿面对吊瓶、药品时, 老师可以教育幼儿进行药品安全教育, 并让幼儿知晓生病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而不应当迷信。如此, 幼儿就能够掌握一些符合自身年龄特点及心理要求的基本常识。

2.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需要建立在幼儿所处环境的前提下, 毕竟,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幼儿离开这个集体是无法进行学习的, 只有借助这个群体, 在群体学习氛围下, 才能学到更多的常规教育内容。可见, 幼儿园从小就要注重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 幼儿园旁边有一个公园, 老师在带来幼儿去公园玩耍时, 就要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 让幼儿知晓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及团结意识的现实价值。如此, 幼儿才能学会互相帮助, 并会在活动中互相提醒, 防止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动作的出现。又如, 大型幼儿园内可能还有大型的室内游乐场, 有森林木屋, 水床, 旋转椰子树, 有球池, 蹦蹦床, 一旦众多孩子进行游乐场, 集体安全事故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 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老师可以在带来幼儿玩耍时, 体现幼儿的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实现友好相处, 完善他们的性格。当然, 在玩耍的过程中, 老师也会发现幼儿的爱好, 从而结合幼儿的爱好,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 经历很多学校阶段, 从而进入社会加入社会效益的整合分配, 社会交往便会频繁发生和出现, 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当得到体现。社会交往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因此, 幼儿园可以适当脱离教育局指定的新华书店的教材, 变通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例如, 可以适当增加国学、牛津英语、蒙氏数学等教育内容, 这样, 幼儿能够感受到国学的乐趣, 从而在学习中教会幼儿很多基本道德素养, 如诚实信用、孝顺父母等等道德素养;牛津英语也会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 为他们后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

幼儿园小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自身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及老师必须格外加以重视。同时, 我们也要针对幼儿园的特点, 分析好常规教育的具体内容, 并对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研究, 结合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良好的教育, 使他们在常规教育的感染下, 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并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 2013 (07) :86.

[2]翁琴英.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6) :274-275.

[3]陈婷.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 2012 (18) :83-85.

[4]尹丽珊.幼儿园常规教育之我见[J].时代教育, 2012 (24) :222.

谈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 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是保障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他们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而幼儿在三四岁这个年龄阶段,独立性开始形成,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急于探索,成人对其看护相比以前又有所降低,所以这一年龄段,幼儿走丢事件相对容易发生,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一些自救的方法、提高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妈妈不见了》的集体教学活动,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故事《妈妈不见了》,引导幼儿了解在公共场合不能远离成人单独活动,否则会发生走失的严重后果;借助PPT课件《爸爸妈妈不见了》层层递进地讨论启发,让幼儿知道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自救的方法,使幼儿逐渐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与家人走失的危险性,建立自我保护防范意思。

2.让幼儿学会意外走失后的求助、自救办法。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以及家庭住址。

2.FLASH课件《妈妈不见了》。

3.PPT课件《爸爸妈妈不见了》。

4.小鼓一个、花一朵。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幼儿懂得外出时不要随意离开家人的危害性。

2.难点:知道与家人意外走失后的求助和自救方法。

五、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妈妈不见了》故事课件,幼儿聆听故事,根椐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小兔和兔妈妈去哪里买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兔为什么会与妈妈走失?小兔这么做危险吗?

(3)狡猾的狐狸想蒙骗小兔,小兔上当了吗?为什么不能跟它去?

(4)小兔最后想了什么办法找到了妈妈?

小结:小兔子擅自离开妈妈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就会遇到坏人,可喜的是小兔子没有上狡猾的狐理的当,它想了一个好办法,请小熊阿姨通过广播寻找到妈妈。我们在与家人外出时,千万不能擅自离开家人,否则就会发生意外危险(重点指导,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合不能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否则可能会发生走失、被坏人诱骗的严重后果)。

2.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根据画面讨论,学习意外走失后的自救办法。

图片一:你们发现小明和爸爸妈妈到哪里去游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小明一家来到游乐场。)

图片二:在游乐场里发生了什么事?(小明与爸爸妈妈走失了。)

图片三:小明可以求助的提示(警察、工作人员、原地等待符号、爸爸妈妈电话示意图、广播)。

关键提问:(1)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明找到爸爸妈妈?(知道要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

(2)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爸爸妈妈尽快找到小明?(不乱走,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

(3)我们可以求助哪些人帮助小明找到爸爸妈妈?(警察叔叔、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以及广播设施。)

(4)假设讨论:当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时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小结:我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时一定要紧跟着爸爸妈妈,万一和爸爸妈妈走丢,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也可以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还可以求助警察叔叔或者工作人员帮助寻找,千万不要随便找陌生人帮助或跟陌生人走(重点关注,幼儿是否知道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可以在原地等待,并向警察和工作人员求助,掌握求助、自救的方法)。

3.击鼓传花游戏“找父母”。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玩“击鼓传花”游戏。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请手持花朵的幼儿说出爸爸妈妈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继续游戏(重点要求,幼儿能正确的叙说自己和爸爸妈的名字、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

六、改编故事《妈妈不见了》

节日到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到商店里去买新衣服。商店里的人可真多呀!当兔妈妈在给小兔挑选衣服的时候,小兔被另一边的玩具吸引过去了,这么多玩具,可真好玩呀,小兔看着看着入了迷。等小兔抬起头,发现妈妈不见了,害怕地哭了起来。这时,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狐狸走到了小兔的身边,对小兔说:“别哭!别哭!我认识你妈妈,我带你去找妈妈吧。”

小兔想了想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我会自己找妈妈。”于是,小兔跑到玩具柜台的小熊阿姨面前,请求小熊阿姨的帮助,小熊阿姨急忙带着小兔朝广播室走去,利用广播帮助小兔寻找妈妈。小熊阿姨把小兔带到了商场的广播室。不一会儿,广播室传出了:“小兔妈妈请注意,您的孩子现在在广播室,请您听到广播后马上到广播室来。”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篇4

所有的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欢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欢乐。为什么呢?

其实,是本事弱的孩子不欢乐。

奕奕是个本事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齐玩游戏。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奕奕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来表演,没想到奕奕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立刻说:“奕奕不会,他肯定不会表演。”看到那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奕奕大胆的表现自我。可是,他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悲痛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本事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本事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到达和同伴相同的水平。可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笔记 篇5

要想得到幼儿的爱,就要成为一名幼儿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那么我们决不可凭着自身地位的天然权威性,而高高在上,经常命令或指令幼儿,而应经常倾听幼儿的意见,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一些班里的事情,如每周五评小金花,我总是把评的机会交给幼儿,让他们积极发表意见。每次我报到一个幼儿的名字,都会让全班幼儿先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这个星期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进步?等部分幼儿发表完意见后,我们就举手表决,超过半数的我们就给他贴上小金花,不到半数的我们就鼓励他(她)下星期努力。除了评小金花外,还有选小组长、大组长都是听取全班幼儿的意见后再决定人选的,这样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也促使了幼儿继续努力。当幼儿犯错误时,我们不要以高于一等的身份去责骂幼儿,而要多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及幼儿间互相评价。当老师犯错误时,我们也要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错误,也欢迎幼儿对老师进行评价。如:有的时候老师批评错了幼儿,我们会在全班幼儿面前跟这个小朋友道歉,请他(她)原谅。这样幼儿知道了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使幼儿懂得了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马上改正仍旧是好样的。只有这样,幼儿才敢与老师接近,敢于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成长,幼儿会很自然的去亲近老师,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

要想成为一个爱学生更让学生爱的好老师,要拥有博爱之心,理解之心,尊重之心,责任之身。在教时应该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以达到不教的最终目的。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 篇6

周四是我们班新来小朋友王佳浩入园的第三天,这个小家伙适应能力特别强,从来到我们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没有一点不开心,他很自然地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融在了一起,老师告诉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课、入厕、洗手、进餐、饮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别乖,不哭不闹很自然地入睡。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陆续穿好了外套准备吃水果,只有佳浩没有穿外套,老师让他快穿上外套,他说找不到了,老师问他放在哪里了?他说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开始帮他找,整个卧室活动室反反复复找了许多遍,我们的小床是双层的,我连床底下都反复找了很多遍,没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因为天气不好,上午也没有带孩子出去,后来我担心是顽皮的孩子会把佳浩的衣服丢到窗子外面,又在卧室每个窗子了外面进行了寻找,仍然没有,再后来,赵老师说是不是佳浩换了衣服,因为前两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点墨绿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认着那件衣服在找,赵老师在孩子们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红色加黑色的夹克外套问是不是佳浩的,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几个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说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着不让老师给他穿那件衣服,赵老师怕佳浩着凉感冒哄着佳浩说先暂时穿着,老师再帮他找,我又开始翻腾卧室,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无所获,我在想:这如何向家长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这时我才想起来打电话问一下佳浩的妈妈是不是给佳浩换衣服了,结果不说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红颜色的衣服,我还认着灰颜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没有帽子的衣服,他却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个“老糊涂”和一个“小糊涂”!(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观察太不仔细,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篇7

我园拥有15首礼仪儿歌, 涉及来、离园礼仪、进餐洗手礼仪、学习运动礼仪等一日生活礼仪的各方面。三个字的儿歌, 幼儿已经能朗朗上口, 所以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 来、离园时已经能主动说“早上好”、“再见”。但在实际生活中, 我发现利用固有的礼仪儿歌培养幼儿多元的礼仪习惯, 能够更深地内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让礼仪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一、喝水礼仪中的谦让教育

在幼儿园, 生活活动包含孩子的喝水、进餐、洗手、入睡等。就喝水方面, 每天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少于5次。“取一取、接一接、拿一拿、喝一喝、放放好”, 简单的儿歌就让孩子学会了拿杯子接水喝的习惯。而针对简单的幼儿喝水礼仪, 我挖掘出更多的礼仪内涵。

1.喝水之前的谦让教育

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 就开始了幼儿的盥洗时间, 可喝水空间有限, 只能分组去喝, 可让哪组幼儿先去呢? 我把选择权利交给了孩子。于是, 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你们分为男孩、女孩两组, 你们让谁先去喝水? ”中间有几个带头的孩子争抢着说:“男孩先去”, “女孩先去。”于是我便答道:“这样到最后还是所有的幼儿都去, 挤不下啊! ”这时豆豆来了一句:“还是女孩子先去吧。”柯柯说:“还是男孩子先去, 我们不渴。”听到孩子的话语, 我很开心, 他们已经有了谦让的苗头了。于是, 我给孩子们讲了西方国家的礼节:“男士 (男孩子) 对妇女 (女孩子) 要主动谦让, 电梯门开了, 都是女士先进去, 男士跟在后面进去;入座时, 都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 一切都遵循女士优先。我们的男孩子将来可都要成为绅士, 那现在让谁先去喝水呢? ”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女孩先去, LadyFirst! ”现在每次喝水时, 女孩总是先去, 有时也会引导她们让男孩先去。突然发现谦让之花已经在孩子心田悄然发芽。

2.接水过程中的规则教育

接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 虽然已经分组接水了, 可七八个孩子一起接水, 还是显得很拥挤, 不时就有小朋友打报告说: “她不让我, ”“她把水弄到我手上了, ”“她插队。”于是, 接水过程中的排队规则教育就很重要, 小脚印告诉孩子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当效果不够明显时, 我便询问他们有没有到肯德基里用过餐, 当看到长长的队伍时, 如果你插队了, 其他人会怎么样, 孩子们都会大声说:“别人很生气, 会笑你不懂礼貌。”于是我趁势说:“我们排队接水喝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后你们能够做到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喝吗? ”孩子满口答应:“能。”

二、进餐礼仪中的服务教育

“洗洗手、选餐具 、慢慢吃、理干净 、放放好”, 这首礼仪儿歌让幼儿对进餐前的准备、进餐过程中、进餐结束后的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 、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 缺少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 在实践活动中, 我抓住进餐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1.餐桌的摆放体验合作精神

幼儿进餐的桌子是长方桌, 直接拉出来, 会将桌脚拉断, 必须两个小朋友相互抬。于是, 我便安排力气比较大的两个孩子一起抬桌子, 当孩子们排好餐桌, 我便请所有幼儿一起说谢谢。渐渐地我发现, 每当吃饭前, 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忙着摆放桌子, 有时还看到那些力气比较小的孩子主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2.餐具发放中的主人翁意识

独生子女的家庭, 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得周到细致, 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接受, 忘记了付出和回报。于是, 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 每天为本组孩子分发勺子, 采用轮流制,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渐渐地孩子们都争着当小组长, 进餐时能够主动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饭要吃干净, 不要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 孩子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礼仪中的交往教育

“找小床, 脱衣裤, 钻小被, 睡觉喽! ”入睡礼仪儿歌告诉幼儿整个睡觉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对于孩子们来说, 入睡前脱衣裤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尤其冬天不会脱外裤, 有的孩子脱了半天, 裤子还是在屁股处动也不动, 急的有些孩子在那里抹眼泪。我想一个一个帮他们脱的话, 老师的任务肯定相当多, 何不让孩子相互帮忙。于是, 我给孩子提出了一个好办法, 就是将裤子脱到屁股底下, 然后坐在床上, 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忙拉你的裤脚, 于是就能将裤子脱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锻炼了主动交往的礼仪, 我要求孩子用“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的礼貌用语请别人帮忙。刚开始瀚文小朋友羞于表达, 一个人在床上花了5分钟都没有脱下裤子, 急得掉眼泪。他比较内向, 不善于与其他幼儿交流, 于是我着急了, 可又不能违背我说过的话, 我走到他身边, 诱导他说: “冯老师, 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在啜啜的声音中, 我帮助他完成了。在他躺进被窝后, 我轻轻地对他说:“希望你下次能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帮忙脱下衣裤。”不知何时起, 我发现瀚文已经能够和旁边的小伙伴开心地相互帮忙脱拉裤子了。

浅析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篇8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儿常规 幼儿习惯 培养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比较性强,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一旦整天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势必就会不习惯、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必要的。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或情境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中容易进入角色,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到情境角色中。比如:小朋友排队喝水,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火车的车厢,让孩子们开着火车喝水,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够整齐排好队喝水。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就会厌倦,因此我们要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游戏时候用的积木玩具要放回制定的框里,是固定的位置;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巩固了幼儿玩具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常规习惯。如: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同样的动物回到一个家,让幼儿了解标志的提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同样的,整理玩具的事情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在一次活动过后,我看见有好几个玩具掉在了地上,而且有些玩具放错了。我想即使问“这是谁弄的?为什么不把玩具捡起来,正确的放好?”,可能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时间长了,可能孩子还是会忘记。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说:“老师听到教室时有哭声,我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有孩子回答我:“没有人陪它玩。”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回答:“有小朋友把它扔在地上,它摔疼了。”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低下了头。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雪花片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雪花片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道。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弄掉地上,或是放错,但是他们能够及时放好整理好。不知不觉,这种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又如:有时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要求幼儿小脚要并拢,手要放在膝盖上。在有些幼儿没有做到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只小鞋子是小朋友,要靠拢了放在一起,不可以吵架呀!”在说这话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前面正面示范,肯定会很多小朋友都会模仿。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才能使其养成习惯。

二、教师在建立良好常规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而且教师不能吝啬于表扬,对于幼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我做对了,我进步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然而,教师是幼儿心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和幼儿一起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会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才会成为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

三、家长的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还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班上有一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总是前几个进入盥洗室,最后一个出来,等他出来,衣服的前面和袖子几乎都是湿的,这样孩子容易受凉。对此,我特地与他家长沟通,并得知他在家中也是如此,我便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将袖子挽起来,限制孩子洗手的时间或是有大人看着他洗手,提醒孩子洗完手就离开。在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9

尊重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文明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尊重也是社会性发展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做尊重他人的模范。一次画蜗牛的美术活动中,绘画水平仍处于涂鸦期的小宝兴高采烈地交上她的作品。孩子们看到后纷纷说“这是团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小宝听后低下了头。我问大家:“你觉得小宝的小蜗牛正在干什么?”孩子们仔细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有的说它把头缩进去睡觉,有的说它心情不好,躲进了家,还有的说它没有朋友,它不想出来,大家也觉得即使是一团圈圈也很有趣,我说:“每个人的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大家也这么觉得,再也没有人说谁画得不好,因为听到其他人的介绍后,他们也觉得每一幅都很有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理解和尊重。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别人的态度,如何引导,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作为教师,要促进幼儿亲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有一次,小宇在走路时摔了一跤,小朋友看了笑了起来。之后,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是小宇,你喜欢大家笑你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换位思考后,大家有了不能取笑别人,还要关心、帮助别人等亲社会性的情感,小朋友们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对的,进而学会帮助处于不幸的同伴。

无论是教师和幼儿间、教师和家长间、教师和教师间,都应该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围,使得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在这种尊重的文化氛围生活的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尊重别人,也获得他人的尊重。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体会 篇10

在观察我班的角色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在做烤串时,只会把所有的材料胡乱的都串到一根小棍子上。我发现之后没有马上去阻止幼儿的操作,而是在一旁也作了一串。在最后讲评时我先拿出刚才幼儿做好的烤串,再拿出自己做得比较有规律的烤串,我问幼儿:如果你要来卖烤串你喜欢哪一串?小朋友都喜欢有规律的那一串。“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串呢?”“因为他像烤串!”朱爽认真地说。杨嘉颖说:“因为它的颜色都排队的!”“我们烤串店的`服务员都希望自己做的烤串都能卖掉对吗?我们一起来把它们便漂亮好吗?”

在后来的观察中我发现烤串的制作水平在逐日的加强,烤串店里的生意也变得很好了!

反思:

虽然在开烤串店之前,我们已经对幼儿做过关于排序的训练。但对幼儿来说还是缺乏实际的体验。小班幼儿的操作激情来源于生活,于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制作烤串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店里的营业额时,才会注意到一些制作上的细节,关注到制作时排序的重要性,知道按照一定规律有节奏的排列的东西是美的。希望自己能作出美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积极探索积极创新,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班 品格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46-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慢慢增强。这一阶段的幼儿,一方面情绪比较外露,容易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说话,不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再一方面听说能力基本形成,愿意尝试模仿,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教师应对这个阶段的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行品格教育渗透,让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班进行品格教育的渗透呢?

一、无条件接纳每一名幼儿

教师无条件地接纳每一名幼儿,是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要向幼儿传达这样的观念:不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老师始终如一地爱他们,同时予以正确的引导。无条件接纳能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对后期的教育、引导将起到积极作用。无条件接纳是一项全时间的工作,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让幼儿明白我们在接纳他们,让幼儿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如我们班的泽泽小朋友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年外出工作,陪伴教育他的时间少,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胆小、羞怯,刚刚进幼儿园时,常常表现出没有安全感、情绪不稳定等状况。保教人员了解情况之后,都像妈妈一样对待泽泽,无条件地接纳泽泽,久而久之,泽泽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了。

二、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一)创设品格教育的环境

环境是促进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渗透品格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应注重创设无声的育人环境,让更多的硬件环境“说话”,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如我们班创设了区域“娃娃医院”,让幼儿在“医院”里扮演各种角色(专业认真的“医生”、耐心细致的“护士”、积极乐观的“病人”),在游戏中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还没有分享意识,独占欲比较强,经常有两个小朋友同时争抢一个玩具,而“娃娃医院”的创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幼儿在游戲过程中不仅学会耐心对待每一件事,还渐渐学会了分享。如我们班的昊昊小朋友刚转来时性格很犟,占有欲很强,看见别人手里有玩具就去抢,还喜欢推倒别人用积木垒高的“房子”,小朋友们都不欢迎他。教师进行了多次教育和提醒,还给他的行为设定了界限都没有用。经过“娃娃医院”的“教育”之后,昊昊改变了很多,不抢小朋友的玩具和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了。

(二)在环境中粘贴暗示性的标识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多的文字提示是没有用的,教师要巧妙运用暗示性的标识提示幼儿。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集体讨论区域规则,确定规则后以简单的图文形式粘贴在醒目的位置,时时提醒幼儿要遵守区域规则。同时,要做好幼儿每天进区计划牌,让幼儿自主选择进区,且每天有一组得到优先选择权,这样的暗示教育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说教。

三、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无时不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良好的品格行为需长时间的培养和反复提醒,因此,品格教育还要渗透在课程和活动中。我园小班先后开展了“分享”“尊重”“守时”“勇敢”“节制”等主题课程活动。在课程活动中,我们设计了故事分享大行动、故事大王哼哼龙、迟到有关系、寻宝记等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故事的内容,从中学到相应的品格。在这过程中,教师时刻用品格用语去赞赏、鼓励、引导幼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良好品格的行为表现,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是渗透品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品格教育可以融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圣诞节等。我们经常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家长与幼儿制作贺卡、礼物、粽子、五色糯米饭、寿司等,让幼儿感受感恩、合作、坚持等品格的内涵,同时学会分享。

总之,品格教育不能靠说教,而要靠教师、家长与幼儿彼此的影响。幼儿时期是成长关键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格素养,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共同培养出具备良好品格的孩子。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篇12

一、关心和爱护, 降低幼儿的不适应

刚开始幼儿刚刚离开了家人的呵护, 很多幼儿开始哭闹, 很令人头疼。其实究其原因, 他们只是感觉自己缺少了依赖, 对新环境紧张而已。所以小班的幼儿较其他幼儿来说, 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其实他们要的不多, 这时往往只要教师去抱一抱他, 用温柔的语气去关心他, 幼儿虽然可能还有一些不适应, 但一般都能慢慢安静下来。当幼儿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时, 虽然不用教师去抱一抱, 亲一亲, 但是教师的一个亲昵的小动作, 比如:帮幼儿整理一下衣裤, 梳一下头发, 搂着说个悄悄话等等, 都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也能让幼儿心情愉悦。而快乐的情绪, 能够影响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生活中, 就直接表现为:喜欢上幼儿园, 乐意并积极参加活动, 友好地与同伴相处等等。

二、集体活动, 进行针对性教育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在良好的氛围中,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例如: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 可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 每天都愉快的上幼儿园的情感。社会活动《抱一抱》可以增强幼儿间的了解, 使幼儿乐意与同伴做游戏, 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因为刚入学, 每天早上入园, 幼儿对大人的依赖感就特别强。为此, 教师设计了语言活动《我要自己走》:“妈妈, 妈妈请你放手, 我要自己走。你看, 小鸟自己飞, 小兔自己跳, 小鱼自己游, 我也要自己走。妈妈, 妈妈请你放手, 我要自己走。”通过与小动物的对比, 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不能再依赖父母, 以“自己走”这最简单的开始, 慢慢学会独立, 学会自理。

三、自主性游戏, 给幼儿情感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 什么自制, 什么克己, 什么诚实, 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 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 来得切实。”自主性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 幼儿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的美好情感, 同时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 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

在游戏中, 教师更要加强引导, 自主性游戏虽然说是在幼儿的形象下开展的, 但是并不是随心所欲, 也存在着规则,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的品质。

比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 小班的幼儿, 游戏的规则还不强, 有些“客人”经不起漂亮“家具”的诱惑, 都自己拿起东西玩起来, 引得“娃娃家”的秩序混乱。教师及时的作为客人出现:“我是个懂礼貌的客人哦, 我可不随便乱动主人家的东西哦, 你们欢迎我来作客吗?”“爸爸妈妈”表示欢迎教师的到来。教师的话, 提醒了其它的幼儿, 他们都纷纷放下东西, 享用起主人准备的“美味”来, “娃娃家”的秩序比先前好了很多。由此可见, 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 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 为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地途径。

四、家园配合, 榜样引导, 培养良好情感

幼儿情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家、园、社会各方面互相配合, 协调一致, 才能造就一代素质优良的人。幼儿刚入园, 情感波动很大, 这时幼儿的情感容易发生改变。所以, 教师每天都与家长沟通, 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 发现积极情感, 就得以各种形式鼓励幼儿;发现消极情感, 就必须家园共同改进, 努力的尽早消除。请家长多给幼儿提供发展良好情感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买东西, 热情接待客人, 看望小朋友等, 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在幼儿园里教师也特别注重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家园的密切配合, 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及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等良好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个人在家庭中的早期社会化对其成年之后的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见父母在幼儿的情感教育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平常接触的人彬彬有礼、乐于助人, 那么他们从小受到熏陶, 也会对人宽厚善良。比如:入园时, 家长可以先向教师问好, 让幼儿知道礼貌的重要性, 幼儿往往也能跟着问好。如果看到父母或其他常与其亲近的人粗暴无理, 对旁人蛮不讲理, 他们也会自私自利, 不善待他人。通过各种活动, 向家长传达这些育儿知识, 让家长从自身做起, 做孩子的榜样。自然教师也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教师首先要做出表率, 具有良好的情感。

有人将幼儿比作一张白纸, 那么刚入园则是白纸最洁白的时刻。如何将第一笔写的更漂亮,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迈好这一步, 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主, 通过游戏活动, 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情感的不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幼教的逐步重视, 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进, 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小班的情感教育有着它独一无二的作用, 不是下两年教育可取代的, 所以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和爱护, 降低幼儿的不适应。其次教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进行情感教育。再次要开展自主性游戏, 给幼儿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育。最后要家园配合, 榜样引导, 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因为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所以作为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努力, 帮助幼儿迈好这重要的第一步, 促进幼儿情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班幼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宋艾苓:《幼儿情感教育重在挖掘培养》, 山东学前教育网, 2004年12月。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记录小班 篇13

“怎么这么乱?”我问。娃娃家里的萍萍说:“我们正要打扫卫生,所以有点乱。”一句话说得我哭笑不得。我灵机一动说:“你们正在打扫卫生呀,难怪这么乱。等打扫完后,请老师来做客,请小朋友来参观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打扫完了,就打电话通知你们。”说完,我就离开了娃娃家。

不一会儿,萍萍打“电话”来了。“任老师,我们打扫完了,你们快点来参观吧!”

哇!好漂亮,好整齐呀!整个娃娃家摆放得井井有条,桌子上还摆放了水果、食物。“这是招待客人的。”萍萍介绍说。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活动。只有参与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里,才会常常干。受到一份抑制不住的喜悦。

吃完下午的午餐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桌面游戏,孩子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了起来,有的孩子在画画,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孩子在玩耍,但琪琪来到了积木旁边,进行拼搭她,认真的把一块又一块的积木搭起来,然后他抬起头看了看我,我用赞许的目光朝她点点头。她又继续搭起来,一会儿,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对我说:“老师我搭好了你看”,她边说边把搭好的“作品”给我看,“你真棒”,我翘起大拇指对她说。听到我的表扬声,她又拿起另外的积木搭起来。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 篇14

“老师,天天总是不好好排练,不听好音乐,还要捣乱……”

“老师,小舞台的门帘又被磊磊拆掉了……”

“老师,郁子恩总是笑我们,我们想让他退出我们这组……”

“老师……”

这几天孩子们都在为毕业汇演的事情忙个不停,他们自己推选了组长,计划排练什么节目。可是在排练中,调皮的小捣蛋们遇到了一心想完成排练任务的组长,矛盾便纷至沓来,我刚解决了这边的冲突,那边又吵了起来。怎么办呢?我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应接不暇啊。

“对了。”我灵光一闪,“上次他们学唱《老师再见了》和《毕业歌》时,那种情形多感人,孩子们唱啊唱,都被歌曲感动得热泪盈眶。何不再找一首这样的歌曲来感动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珍惜朋友,与朋友好好相处这最后的一个月呢?”我想起了学校小天使合唱团唱过的《握握手》这首歌,那抒情的旋律,动人的歌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就用这首歌曲,一定能感动孩子们!

春天握着夏天的手;

夏天握着秋天的手;

秋天握着冬天的手;

冬天握着春天的手;

我们相互握握手,

大家都是好朋友……

当优美抒情而略带感伤的旋律从录音机里奔泻而出时,嘈杂的孩子们安静下来了,脸上都闪现异样的柔和,真该好好感谢创作这首歌曲的人啊,这犹如天籁的美妙声音,立即吸引了所有的孩子。

“这首歌好听吗?”我问孩子们。

“好听。”

“听了以后你想到了谁呢?”

“我想到了好象真的在和好朋友握握手。”

“和好朋友握手的感觉真好;握着朋友的手,真幸福、真快乐。一年四季都有朋友,它们相亲相爱握着手,多幸福啊。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的好朋友又是谁呢?快去跟他握下手吧。”

说到这里,孩子们激动了,站起来,一个个去和朋友握着手,我一遍遍播放着音乐,任由快乐和感伤在孩子们中间散发……

“看得出来,你们的友谊很深厚,瞧,你们的小手握得真牢,你们肯定也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那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

“有一次,我在塑胶场地上摔了一跤,好多小朋友都笑我,是天天把我拉起来,他没有笑话我,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伟伟回忆着。

“我的好朋友是君君,她每天都和我一起玩她的芭比娃娃,我和她最好……”小礼颖轻声说着。

文文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她的感情最丰富:“我马上要到远东学校读寄宿班了,我的好朋友是迪迪,她不去远东,我要见不到她了,嗯,真没劲……”

磊磊最有趣,他指着好朋友宝宝说:“你是我的好兄弟,你以后要到我家来玩,我有德国进口的巧克力,给你吃……”

“……”

听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我真是被他们感动了。我问:“和好朋友在一起是那么快乐,可是再过几天,我们都要毕业了,和好朋友要分开了,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一片沉默后,感情外露的文文抱住身边的好朋友,说:“我会很伤心的`。”也有的孩子说:“我会舍不得的,很难过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这时那首优美的歌曲又在耳边响起:

春天握着夏天的手;

夏天握着秋天的手;

秋天握着冬天的手;

冬天握着春天的手;

我们相互握握手,

大家都是好朋友……

我不失时机地说:“你们肯定有许多的心里话或者祝福的话想说给你的朋友听,那赶快去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吧。”

小礼颖凑着韵韵的耳朵边说:“韵韵,我希望你读了小学以后,考试能考100分,争取得第一名。”

“上官,你不要忘记我哦,常常来我家玩。”子恩很感伤地说。

“婷婷,我希望你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君君快人快语,婷婷高兴地笑了。

“宝宝,你要打电话给我,我会想念你的。”天真的磊磊拉着宝宝的手,感慨地说着,不善言辞的宝宝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歌声继续飘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优美动听的音乐沁人心脾,使人的内心一片柔和:“听了你们的话,杨老师好感动。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和你的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学习,游戏,多么快乐。现在马上要和好朋友分离了,就应该好好珍惜这几天的排练时间,把我们在幼儿园的本领都拿出来,和你的朋友度过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月,好吗?

”好--"

在接下来的毕业汇演节目中,孩子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仍不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但他们很快就用友好的方式解决了。再后来,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好朋友通讯录》,一起合作完成了幼儿园的设计图,一起合影留念,一起邀请爸爸妈妈参加了毕业典礼,再握手道别……

在依依惜别的日子里,朋友赋予孩子是怎样的意义呢?对他们来说,他们不会用美丽的词汇来描述对朋友的留恋和怀念,但是他们都有一颗颗真挚的心,没有修饰,没有做作,晶莹剔透,纯净无比。

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篇15

一、我们要努力为幼儿的发言创造良好的机会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简单为主,他们不会把话语说得很完整,很规范。但他们又有个很大的特点,善于模仿。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多模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我鼓励孩子们多与成人交流,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大人的纠错中孩子们会明白自己表达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是接受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该年龄段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语言的发展总是和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儿童在发展认知能力、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过程中,语言发展才具有了动力和原由。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幼儿园氛围,让他们爱说话,会说话,培养他们敢说、会表达的能力,为他们乐于发言创造良好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语言表达打好基础。

依据小班幼儿喜欢被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我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想说,敢说。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小红花、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也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到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进而能独立说甚至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二、我们要为幼儿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进行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幼儿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除了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提醒家长注意日常生活用语的规范,他们是孩子的第一导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使用语言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和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发言权。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可往往是成人讲述、幼儿倾听,幼儿以被动的旁听者身份接受故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情境参与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能使幼儿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很快地进入角色之中,自发地来表达,同时成了亲子之间的角色游戏。此外,还可以采取拟题目编故事的形式,这样就脱离了现有故事内容的束缚,任由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激发幼儿继续想象创编的欲望,在创编的过程中极大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所以,幼儿园和家长都要尽量为孩子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我们要尽量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

上小班的幼儿因为刚入园,进入陌生的环境,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和朋友,表现的异常焦虑,不爱说话,或者只会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反抗。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把环境看作一种教育的资源,就要求我们对环境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有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乐园,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是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最好素材。上课时我们可开展小游戏, 如搭积木、猜数字等等,结合主题活动与小朋友展开口语交际的学习。走出课堂,户外更是幼儿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好机会。例如带小朋友游览公园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随意问到”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话题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更容易表达,更容易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学会了怎么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开口表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会想说,敢说,喜欢说,形成了发展语言能力的大环境。教职员工也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用普通话交流,教职员工间交流也不例外。同时各班设置图书角和语言区,不断增加和丰富图书角内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使幼儿对阅读图书产生兴趣,并乐意讲述图书的内容,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课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尽量真实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幼儿园小班教师随笔 篇16

要求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要允许幼儿“插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熬不妆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幼儿“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幼儿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来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入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王路平,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王路平来到幼儿园,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老师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王路平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了,王路平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王路平真好!上课了,我发现王路平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王路平身边,摸摸他的头,老天啊,好烫啊,我明白了,原来王路平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王路平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王路平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王路平说:“王路平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王路平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王路平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王路平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王路平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扩展阅读篇】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等几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伟才幼儿园的宝宝们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各国对幼儿园定义中非常明确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教育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如英国对幼儿园解释为“用实物教学、玩具、游戏及发展幼儿智力的学校”,德文解释为“尚未进学校的游戏学校。”另外,幼儿园一年中举行的重要活动还有:幼儿园的入学典礼、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运动会、圣诞节、元旦、结业典礼等。

图为伟才幼儿园的宝宝户外活动。

图为青岛黑氏饭店旧址,现为市南区机关幼儿园。

起源

孩子们正在上课

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那时的幼儿园叫“性格形成新学园”。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福禄培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更不体罚。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在多年的试验后,福禄培尔提出,这样的学园应该叫“幼儿园”,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幼儿园可爱宝宝

分类

幼儿园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按照对象可以分为幼儿园、残疾儿童幼儿园和特殊儿童幼儿园,按照服务可以分为双语幼儿园,音乐幼儿园,按照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可以分为大型幼儿园(10个班至12个班)、中型幼儿园(6个班至9个班)和小型幼儿园(5个班以下)。为了便利教养,一般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为3–4岁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为4-5岁幼儿,每班25–30人,大班为5–6岁幼儿,每班31–35人。

课程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编排由领域范围与年间活动构成,课程内容相互融合,无明确的科目区分。

健康

包括活泼、轻松愉快地成长,体会充实感;充分的活动自己的身体,循序渐进的活动;养成健康、安全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态度。

幼儿园

人际关系

包括享受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体会通过自己的力量达到目的的充实感;与周围的人的相互交往中培养对他人的爱与信赖感;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及态度。

环境

幼儿园小班开学随笔 篇17

首先,用爱心对待孩子。要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因为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我们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爱心,像父母般的照顾他们,使孩子有在园如在家的感觉。从孩子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以及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孩子负起所有的责任,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来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当孩子不适应一个环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最为直接的抗议方式,哭,没完没了的哭,刚开始,我还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无休止的哭闹,还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那个家长对我的信任,便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弃,要坚持。到了园里,我依然是轻言细语,给孩子更是多了几分关爱。渐渐的,他们不再哭了,也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有一天,当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而且还破天荒地的给妈妈再见。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其次,用爱教育孩子。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老师,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还说,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厌烦得表情,而是拿来笤帚、簸箕,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老师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们不再乱叫了,又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这就是老师,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感悟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最后,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们有偏爱。不能说我喜欢某某孩子,就对其多加关心,使其处处享受优厚的待遇,时间一长,就会使其他的孩子感觉老师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了。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以家长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与否、衣着来有分别的爱孩子,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划分等级,甚至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孩子们的楷模。再者,爱孩子,不可以溺爱,也不可以包揽。

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上一篇:肉羊养殖可行性报告下一篇:车辆油卡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