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精选12篇)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 篇1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因此, 在这一时期对儿童开展礼仪、品格教育, 不仅可以收到最佳效果, 同时还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真正决定孩子的一生。
我园拥有15首礼仪儿歌, 涉及来、离园礼仪、进餐洗手礼仪、学习运动礼仪等一日生活礼仪的各方面。三个字的儿歌, 幼儿已经能朗朗上口, 所以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 来、离园时已经能主动说“早上好”、“再见”。但在实际生活中, 我发现利用固有的礼仪儿歌培养幼儿多元的礼仪习惯, 能够更深地内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让礼仪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一、喝水礼仪中的谦让教育
在幼儿园, 生活活动包含孩子的喝水、进餐、洗手、入睡等。就喝水方面, 每天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少于5次。“取一取、接一接、拿一拿、喝一喝、放放好”, 简单的儿歌就让孩子学会了拿杯子接水喝的习惯。而针对简单的幼儿喝水礼仪, 我挖掘出更多的礼仪内涵。
1.喝水之前的谦让教育
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 就开始了幼儿的盥洗时间, 可喝水空间有限, 只能分组去喝, 可让哪组幼儿先去呢? 我把选择权利交给了孩子。于是, 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你们分为男孩、女孩两组, 你们让谁先去喝水? ”中间有几个带头的孩子争抢着说:“男孩先去”, “女孩先去。”于是我便答道:“这样到最后还是所有的幼儿都去, 挤不下啊! ”这时豆豆来了一句:“还是女孩子先去吧。”柯柯说:“还是男孩子先去, 我们不渴。”听到孩子的话语, 我很开心, 他们已经有了谦让的苗头了。于是, 我给孩子们讲了西方国家的礼节:“男士 (男孩子) 对妇女 (女孩子) 要主动谦让, 电梯门开了, 都是女士先进去, 男士跟在后面进去;入座时, 都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 一切都遵循女士优先。我们的男孩子将来可都要成为绅士, 那现在让谁先去喝水呢? ”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女孩先去, LadyFirst! ”现在每次喝水时, 女孩总是先去, 有时也会引导她们让男孩先去。突然发现谦让之花已经在孩子心田悄然发芽。
2.接水过程中的规则教育
接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 虽然已经分组接水了, 可七八个孩子一起接水, 还是显得很拥挤, 不时就有小朋友打报告说: “她不让我, ”“她把水弄到我手上了, ”“她插队。”于是, 接水过程中的排队规则教育就很重要, 小脚印告诉孩子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当效果不够明显时, 我便询问他们有没有到肯德基里用过餐, 当看到长长的队伍时, 如果你插队了, 其他人会怎么样, 孩子们都会大声说:“别人很生气, 会笑你不懂礼貌。”于是我趁势说:“我们排队接水喝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后你们能够做到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喝吗? ”孩子满口答应:“能。”
二、进餐礼仪中的服务教育
“洗洗手、选餐具 、慢慢吃、理干净 、放放好”, 这首礼仪儿歌让幼儿对进餐前的准备、进餐过程中、进餐结束后的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 、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 缺少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 在实践活动中, 我抓住进餐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1.餐桌的摆放体验合作精神
幼儿进餐的桌子是长方桌, 直接拉出来, 会将桌脚拉断, 必须两个小朋友相互抬。于是, 我便安排力气比较大的两个孩子一起抬桌子, 当孩子们排好餐桌, 我便请所有幼儿一起说谢谢。渐渐地我发现, 每当吃饭前, 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忙着摆放桌子, 有时还看到那些力气比较小的孩子主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2.餐具发放中的主人翁意识
独生子女的家庭, 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得周到细致, 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接受, 忘记了付出和回报。于是, 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 每天为本组孩子分发勺子, 采用轮流制,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渐渐地孩子们都争着当小组长, 进餐时能够主动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饭要吃干净, 不要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 孩子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礼仪中的交往教育
“找小床, 脱衣裤, 钻小被, 睡觉喽! ”入睡礼仪儿歌告诉幼儿整个睡觉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对于孩子们来说, 入睡前脱衣裤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尤其冬天不会脱外裤, 有的孩子脱了半天, 裤子还是在屁股处动也不动, 急的有些孩子在那里抹眼泪。我想一个一个帮他们脱的话, 老师的任务肯定相当多, 何不让孩子相互帮忙。于是, 我给孩子提出了一个好办法, 就是将裤子脱到屁股底下, 然后坐在床上, 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忙拉你的裤脚, 于是就能将裤子脱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锻炼了主动交往的礼仪, 我要求孩子用“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的礼貌用语请别人帮忙。刚开始瀚文小朋友羞于表达, 一个人在床上花了5分钟都没有脱下裤子, 急得掉眼泪。他比较内向, 不善于与其他幼儿交流, 于是我着急了, 可又不能违背我说过的话, 我走到他身边, 诱导他说: “冯老师, 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在啜啜的声音中, 我帮助他完成了。在他躺进被窝后, 我轻轻地对他说:“希望你下次能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帮忙脱下衣裤。”不知何时起, 我发现瀚文已经能够和旁边的小伙伴开心地相互帮忙脱拉裤子了。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幼儿受用一生, 幼儿的良好规则意识、主动与人交往、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能逐渐内化为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 礼仪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礼仪情感, 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 篇2
一、在环境中熏陶: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
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题活动的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了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文学活动——鸟儿怎样变成好朋友》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故事表演与讨论中,懂得了要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表演故事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并且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礼仪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安排了《走楼梯》《我是值日生》《弟弟妹妹》《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渗透进来,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1)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2)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3)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二、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
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活动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的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
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仅仅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往往不近人意,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仿,在动中学。例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的尽情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太空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太空人有礼貌的交往,邀请太空人和自己做游戏,请太空人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幼儿判断、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孩子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协作中矫正: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成。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家长的监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幼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协同教育工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最好的方法,我每天以小朋友推选的方式请幼儿来做值日生、小组长、班长等。幼儿们为了能做到小干部,无形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控制和调整。小干部们分工明确,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互相监督中使良好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形成。每天离园前,以民主评议的方法,让幼儿对小干部们进行民主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五、在实践中巩固: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说理的同时,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儿每天主动与老师、同伴相互问好、问早,每天离园与老师、同伴道再见;教师也可以经常到幼儿家去家访,检验一下幼儿的待客礼仪,如何招待客人。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组织幼儿到社区捡垃圾;组织幼儿排礼仪小品,观看礼仪小品等等。因此我们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亲子互动活动——做客》,让幼儿走进社区、做客活动使很多幼儿在尝试着与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并体会到了礼仪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逛超市》,让幼儿参与超市购物活动,使幼儿通过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在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认识各种商品,还学会了进行商品交易的一些简单方法,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礼仪意识。在实践中孩子们会主动礼貌地问好,礼貌地再见,交往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礼仪行为。
六、在家庭中宣传: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
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以身示范,树立典范。例如,在家长园地中,刊登礼仪教育经验供家长借鉴、参考、学习;利用家长会请个别家长介绍经验,有问必答;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向个别家长推荐书籍,指导家长学习;建议家长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引导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说“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引导家长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家长要从小对幼儿重视礼仪教育,让家长深感责任的重要性。
还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礼仪汇总成具体的章目:“学”“诚”“上”“勇”“俭”“思”“行”“和”“礼”等,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幼儿礼仪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礼仪 素质教育 日常生活 家园共育
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一、学习礼仪带来的益处
1.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性格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善言辞、有的木讷少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制定一个符合他的教育方案,使其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幼儿入园期间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时要经常给孩子们诵读儿歌、古诗、散文等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要让孩子背诵一些礼仪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使学生从中不仅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孩子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这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 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类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3.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三、重视营造幼儿良好的情境氛围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长大再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谓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孩子稍有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如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地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地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 篇4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 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 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 使他尊重别人, 和别人合得来。”可见, 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人的终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十分必要。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更是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机会, 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断被挖掘。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的特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1. 在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折射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没有任何区域游戏活动的经验区域游戏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新鲜有趣的活动, 他们很愿意进区游玩, 但是一个个问题逐步显现, 让我们感到最苦恼的是小班幼儿的行为意识差、规则意识弱, 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下面是我班刚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的一些情况:
镜头一:对区域意识薄弱, 持久性较差
区域游戏活动时, 孩子们会进行区域游戏的自主选择孩子们会拿着自己选择的区域牌入区, 但是进区后往往持久性不够, 或是被其他区域的游戏吸引, 这时他们便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游戏材料, 这个区去一下, 那个区去一下, 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镜头二:冷眼旁观, 无动于衷
这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自己认定的位置不允许变动, 区域游戏活动时, 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座位, 无法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如在交流中适当改变位置, 便会大哭大叫, 导致对任何游戏都冷眼旁观。
镜头三:毫无分享意识, 争抢不休
“争抢玩具”这个现象在小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孩子们为了抢到自己喜爱的玩具而不惜任何代价, 哭声也就接踵而来, “调解员”这时必须出面调解, 解决问题。
镜头四:游戏结束后, “旧貌换新颜”
虽然在区域游戏活动时, 我们都会给孩子们进行强调结束后要对自己所玩的区域材料进行整理, 但是效果甚微每次结束后美丽的区域都会像“打仗后的战场”, 一片凌乱。
以上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游戏活动过程中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2. 如何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有效实施礼仪教育
2.1 有效利用“标志图”, 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幼儿需要丰富、有序、安全的环境, 进行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各项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 他们的环境创造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并应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兴趣。我通过利用“小标志”, 在区域环境中使用小脚印, 代表该区域游戏的人数。同时每一个区域, 我们都利用图文的形式制定了入区规则, 让孩子们知道该区域人数、材料的正确使用的方法、游戏过程中如何正确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材料位置的正确摆放。在“米妮的家”中, 孩子们将物品摆放凌乱, 我将娃娃、奶瓶、碗、衣服等做成“小标志”图归类摆放。这样习惯成自然, 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归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 可以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在“迪士尼主题餐厅”的位置旁设置了“顾客等候区”并贴上小脚印, 让前来用餐的顾客按顺序排队等候。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教师在积极营造物质环境的同时, 还要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触动幼儿的爱心萌芽, 让幼儿受感染和熏陶。
2.2 丰富游戏材料, 加强幼儿的行为礼仪教育。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丰富而适宜的材料, 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也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幼儿的模仿意识较强, 喜欢模仿大人的模样给娃娃梳头、穿衣、喂奶……娃娃家便成为他们充分发挥的乐园。当游戏材料不够满足幼儿操作的需求时, 就会发生争抢现象。扩大区域游戏空间, 丰富游戏材料便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将原来的仅有娃娃喂奶、穿衣、梳头等单一模式进行扩充, 增添了一系列游戏情节, 给娃娃家增加了“衣柜”、“梳妆台”、“化妆品”、“淋浴房”, 并设置了“温馨提示”———“嘘!在家里请小声说话, 一面吵醒熟睡中的宝宝做称职的‘爸爸’‘妈妈’, 因为宝贝们会模仿你哦!”通过这个小小的提示, 孩子们在这个应有尽有的“家”里, 做到了不争抢、懂分享。
2.3 丰富游戏情节, 让幼儿礼仪经验得到拓展。
游戏给予孩子无限快乐, 游戏中的孩子是自然的、真实的、无拘无束的。教师可以带孩子参观与游戏内容相关的社会环境, 了解不同角色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文明的交往礼仪, 并在活动中设立相应角色, 丰富游戏情节。活动中, 幼儿扮演不同角色, 模仿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 学会怎样接待客人、怎样请求别人帮助、怎么礼貌询问、怎样与人商量交谈, 等等。
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 实践礼仪技巧, 体验同伴交往成功的愉悦。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 也会发生争执, 如在角色选择中, 王绘琪和周彩悠都要做妈妈, 她们在争辩一个家里不同出现一个爸爸两个妈妈, 王绘琪说:“有两个妈妈是不对的, 我们家里都只有一个妈妈啊。”周采悠说:“你每一次都做妈妈, 这次我也要做妈妈。”面对这个问题, 我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看她们的解决方式, 王绘琪说:“这样吧, 我们来轮流当妈妈。”听到这个提议, 周采悠似乎很满意, 于是妈妈和孩子的角色就在她们之间轮流扮演着。
“迪士尼主题餐厅”上演着有趣的一幕, 有一位“客人在餐厅用餐时大吵大闹, 一会儿说:“这个菜不好吃”, 一会儿又把餐具弄得哐哐响, 旁边的“服务员”着急了, 连忙走过去让他小声说话, 可是这位“客人”不但没有收敛, 反而声音更加响亮。“服务员”见情况没有得到缓解, 便过来跟我要白纸, 我见他拿着白纸跑到美工区找“设计师”画了幅图贴在墙上, 便走过去跟“顾客”说:“对不起, 请不要大声说话, 请看我们的标志图, 要不然就只有请你出去了。”“顾客”听了之后, 满是委屈, 跑过来找我诉苦, 我笑着提醒他说:“如果你在餐厅用餐时, 旁边的人大声说话, 会不会影响到你的用餐情绪呢?”他听着之后点点头, 就走了。过了一会儿, 他又过去了, 但是改变了以往的张扬, 乖乖地坐在那里, 安静地“用餐”, 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也满意地笑了。
3. 在游戏经验总结中, 交流礼仪教育
回忆交流是游戏后, 师幼间、幼幼间回顾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经验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把交流权交给孩子们, 通过有效的集体互动, 共同商讨礼仪教育的对策, 共享礼仪经验, 强化同伴间的礼仪情感知识, 能够更好地巩固礼仪行为习惯。
3.1 分享快乐, 交流礼仪经验。
分享快乐, 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游戏活动中所遇到的开心的事情说出来, 从而不但可以分享快乐, 还可以分享自己在游戏时所学习的礼仪经验。通过短短几分钟的交流, 大家可以感受到同伴的礼仪经验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2 再现问题, 习得礼仪知识。
分享快乐后就要解决问题, 孩子们通过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集思广益, 共同解决。或者可以进行情景再现, 让每个孩子都处在情境中, 看看自己是如何解决、如何应对, 再总结经验。
结语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一个学习—巩固—习惯的过程。幼儿园除了在游戏活动中实施礼仪教育外, 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动中、幼儿一日生活中,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要时刻抓住教育契机, 才能在不断的巩固、强化中, 使幼儿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同时, 加强家园合作, 优化家庭礼仪教育环境, 能更快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习得。
“教育一个孩子, 影响一个家庭, 带动整个社会”。为此教师任重而道远。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规范养成的敏感期, 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幼儿社会化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促进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尝试, 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促进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活动,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磊著.
[3]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2004.1.
[4]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周裕新.儿童礼仪教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3~6岁儿童发展指南》解读.
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礼仪小常识 篇5
小班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小班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礼仪交往的能力,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把幼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多途径地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启蒙。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了以下途径。
一、礼仪教育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在礼仪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1、故事法:以故事为载体,“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如: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借助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漏嘴巴,漏嘴巴为什么不好,在情景模拟中,老师表演大公鸡,幼儿表演吃饭的小弟弟,幼儿为了不让大公鸡吃到米粒,个个都专心用餐,看不到东张西望的坏样子,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进餐礼仪:眼睛看着碗,一手扶着碗,一手舀米饭,张开大嘴巴,嚼呀嚼,咽下去。
2、儿歌法:如在“穿衣礼仪养成中”,幼儿在伸衣袖的时候,总习惯性地把另一只小手放开,这样就造成手伸不到衣袖里,衣服始终穿不到身上,幼儿很无奈地又要寻求帮助。于是,我在第二组幼儿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策略,根据班级孩子喜欢朗诵儿歌的特点,创编了一首短小的儿歌,并且配上形象化的象声词,如呜呜开火车、拉拉、哈哈等,孩子们边学边记忆儿歌,很快解决了难点。
3、情景法:情景的合理设置,能给礼仪活动带来无限生机,能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上的认同。同时,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化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在平时生活中,当出示受偶小兔向幼儿问好时,幼儿会高兴地向小兔问好,当长颈鹿帮助了小兔,在家长或者老师的暗示下幼儿就会主动学说小兔和长颈鹿的对话“谢谢你,长颈鹿阿姨。”“不用谢。”当活动结束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会跟小兔和长颈鹿说“再见”。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幼儿礼貌用语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二、不同领域中,注重礼仪的渗透性。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篇6
关键词: 礼仪教育 日常生活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传统美德包括礼仪美德,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些优秀传统我们必须传递给幼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主,缺乏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及必要的礼仪修养,因此良好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一、明确学习礼仪的好处
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秩序感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地征求别人意见,比如:“××,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地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是必然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学习礼仪的途径
礼仪教育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何在入园、进餐、睡觉、游戏等活动中学习礼仪?
1.日常生活是基础
早上问早、问好,要求孩子们鞠躬问好,刚开始几乎没有鞠躬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也觉得有点尴尬。问题发生了,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鞠躬的礼仪呢?老师们的心里打起了小鼓。于是老师们将这个问题提到了年级例会上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出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鞠躬,那么老师可以主动先向孩子鞠躬,老师本来就是孩子的榜样,这样可以消除孩子们的不好意思,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老师实施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多数孩子能主动鞠躬敬礼了,有些家长会跟着孩子向老师鞠躬。
2.教学活动是关键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的过程,使孩子们知道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了解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儿歌《我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这首儿歌激发了孩子们尊敬长辈、关爱老人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所做的关心、帮助老人的事情。
(2)诵读经典感悟礼仪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练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材料。因此,可利用餐前餐后等零散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在诵读过程中感悟礼仪。如《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育孩子做事不能贪图小便宜。
(3)善用区角再现礼仪
充实区角材料,注重材料投放多元化。通过角色游戏等表演再现真实的情境,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3.掌握方法是根本
(1)表扬鼓励法
乐意受到表扬是孩子的天性,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久而久之,良好的礼仪就会形成与巩固。
(2)随机教育法
户外活动时,看到地上有一个饮料瓶,本想拿起来放进垃圾桶,转念一想,何不趁机教育一下孩子们呢?于是,我伤心地说:“垃圾宝宝很调皮,跑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忙把他送回家。”孩子们很快就把饮料瓶收进了垃圾桶,随后我对幼儿进行了环保方面的教育。孩子们纷纷表示:在路上看见垃圾,一定会捡起来放进垃圾桶。
(3)环境感染法
在幼儿园的走廊、长廊、主题墙等处悬挂幼儿礼仪的图片和儿歌,并张贴礼仪明星的照片,时时提醒幼儿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我园数年如一日地认真开展着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我园教师在探索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开坚实有力的一步,更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开展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文明礼仪之花更长久、更娇艳。
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 篇7
在小班中经过一个学年礼仪教育实践, 幼儿到了中班后常规良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那如何在小班中开展礼仪教育呢?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 不断地反思提高, 我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知彼才能知己
我所带的班级是新小班, 这些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 养成不同, 行为习惯有差异, 通过和他们一起游戏, 生活的过程中和对家长的家访中, 我了解了每个孩子及他们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霸道, 任性, 有的孩子娇气胆小, 有的孩子目中无长辈, 行为没礼貌, 还有的孩子有攻击性的心理行为, 不合群, 不团结……面对着这群小皇帝, 一下子我还真觉得礼仪教育无从下手, 但后来我有发现小班幼儿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可塑性很强, 对孩子琢磨透后, 我才确立目标, 有了信心:如果想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改正坏毛病, 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的。但只要教师是有心人, 帮助孩子改正不足不会很难。
二、细节成就美丽
1、从环境细节抓起
西班牙思想家巴而塔沙。格拉西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 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 只要有一个细节没画好, 整幅画就会功亏一篑。”可见细节是成就美丽的起点。礼仪教育也是如此, 必须从细节抓起:比如一般幼儿园活动室面积很大, 在管理的孩子时候会发现老师无法顾及全面, 怎么办呢?我用心琢磨:在让孩子知道喝水要排队只要在水桶前贴上可爱的标记, 让孩子互相督促, 看见前面空着, 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同样, 在区域里贴上脚印, 控制区域人数;在厕所贴上标记, 引导孩子靠右边走, 让孩子入厕不拥挤, 有秩序地进出……把孩子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展示在班级的墙面上, 孩子遵守规则。从环境的细节抓起,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合理生活学习环境, 不但会令他们感到舒爽愉快, 而且学习礼仪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注重随机教育
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破窗效应》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区里, 有一户人家的窗户不知是被谁砸了一个洞, 但他们没有把这块玻璃换下, 过了一段时间, 小区里有很多窗户上同样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小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
一件小事引起了小区环境的恶化, 如果一开始制止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事情很容易向坏的一方面发展的, 如果我们及时发现纠正能很容易地避免它的发展, 否则它就会泛滥, 要扭转它就需要许多倍的精力, 我想到教育孩子, 管理班级也是也是如此: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 但如果我们忽视这些看似很小的行为问题, 没有及时得到纠正, 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破窗效应”, 逐渐遭成孩子的行为的偏差, 任其发展班里情况将会失控, 于是我会很细心地观察孩子身上的表现, 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随机教育,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进餐习惯差, 喜欢挑食, 有浪费粮食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将幼儿一天中掉在地面上的饭粒收集起来, 做了一节谈话活动;学习古诗《悯农》, 并在用餐前, 让小朋友一起来背诵《悯农》的唐诗;请小朋友介绍餐品的种类及营养价值, 开展中餐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餐具;保持碗内、地面、桌面的整洁干净;初步学习进餐礼节, 不抢食、不再喝汤时候发出声音等。类似的随机教育有很多, 都起到了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利用语言加强理解
幼儿对语言比较敏感, 用儿歌故事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也是一个好办法, 平时我总跟随在幼儿的身旁, 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编出一首首节奏明快, 琅琅上口的儿歌, 如上下楼梯时, 我说“排着队, 靠右边, 不抢先, 不停留, 一步一步向前走”, 吃饭的时候我说:左手扶小碗, 右手拿小勺, 张开大嘴巴, 啊呜啊呜, 饭真香, 菜真鲜, 我是爱吃饭饭的乖宝宝!睡觉的时候我对孩子说:“钻进小被子, 小脚不动了, 小手放好了, 眼睛闭上了, 嘴巴不说了, 安安静静我们睡着了”……孩子喜欢跟着我边说边做, 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要求, 内化成他们的行为。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和好的有代表性的好行为时我会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 让孩子分析对和错, 好和坏, 慢慢地提高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 发展他们的认知。
四、运用方法促进内化
礼仪教育属于养成教育, 孩子年龄还笑小, 在培养时体现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 注意形象化, 趣味化, 生活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四种方法: (1) 启发引导法:这是一种向孩子提出问题后, 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要能够充分尊重孩子在教育主体地位和作用, 比如商量在角色游戏“服装店”中, 营业员和顾客怎样交流, “饭店”游戏中, 服务员在招待顾客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等等 (2) 情景感染法:这要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孩子置身于特定的情景进行礼仪学习的方法, 比如让孩子排练情景剧《小熊请客》, 让孩子在表演的时候理解, 为什么小熊欢迎小狗, 小鸡等动物参加而不让狐狸参加聚会?狐狸哪些行为时不对的? (3) 榜样示范法:例如:我们将邀请几位小朋友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讲和礼仪有关的故事, 通过家长讲各种各样题材的故事, 让孩子了解自己应该这么做, 才能成为一名懂礼仪, 知礼节的好孩子。
幼儿礼仪教育初探 篇8
礼仪, 顾名思义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以约定俗称的程序、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性为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 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首先, 能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众所周知,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 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 这样的人必定会被人尊重, 受人欢迎。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会受大家欢迎, 也会有很多的朋友, 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 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习礼仪, 并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工作的时候就会受人欢迎。再次, 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 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 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 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那么, 怎样落实礼仪教育呢?
首先, 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 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 容易养成各种习惯, 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 幼儿将终身受益, 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 长大要改就困难了。在幼儿园我们要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 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 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 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等。其次, 在日常生活中, 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 看到做得好的幼儿, 马上给予表扬。并且在课余时间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 跟孩子讲礼仪, 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 让孩子实际操作。再次, 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 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 要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 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 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 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 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 那么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 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
总之, 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 学会说礼貌用语, 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 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 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要从小培养, 要在点滴中学习, 幼儿有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会受益终生。
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 篇9
一、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1.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幼儿成长在一个家庭和谐, 相互有礼充满温情的氛围下, 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有很大的作用, 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 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有一次我组织幼儿出去找春天, 当走在马路上时, 月月突然跑过来说:“老师, 那里有个捡垃圾的老奶奶, 好可怜啊!我们去帮她, 好不好?”我转头一看, 果真有一个穿得很破烂的老人在垃圾桶里捡着垃圾。难得看见有孩子这么的懂事, 于是我就抓住机会, 教育其他孩子, 要像月月一样关心弱者, 富有爱心。在老师的引导, 月月的榜样下, 我们一起帮老奶奶捡垃圾, 虽然很脏, 但孩子们捡得很开心, 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学会了简单的捡垃圾的本领。事后我问月月为什么会想到去帮那位奶奶时, 她告诉我这是妈妈平时教她的, 只要和妈妈一起外出, 看见路边的乞丐时, 妈妈总会鼓励她每天省下一毛钱, 献给需要帮助的人。相反, 如果家庭环境紧张, 孩子时常处在家人的争吵中, 处在一个忧郁的环境里, 又怎能会关心别人, 懂得礼貌呢?记得在一个双休日的中午, 我在小区里无意间发现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和几个小伙伴玩游戏, 她奶奶叫她回家吃中饭, 可那小女孩忽然语出惊人地说:“你个死老太婆, 怎么还不去死?”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旁边几个孩子看见了, 也十分感兴趣地学着她的表情说这同样的话后哈哈大笑。在一旁的奶奶却没有生气, 没有制止她的行为, 继续叫着她回去吃中饭。可见这个小女孩的行为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平时家长之间的吵架、辱骂孩子都看在眼里, 而且潜移默化地学了下来。而那位奶奶也习惯了, 不当一回事了。知道吗?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幼儿好模仿, 辨别是非能力差, 成人无意间说笑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孩子的错误导向。所以作为家长, 应该以身示范树立典范。看见奶奶弯着腰在扫地, 家长可以对幼儿说:“你看, 奶奶在帮我们打扫卫生, 弯着腰多累呀!”在餐桌上给孩子夹菜时也考虑给长辈夹一筷;外出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时引导孩子省下一些钱给爷爷奶奶买一件小礼物等等。家长要善于抓住契机, 孩子才能日积月累, 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影响下, 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 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
白天幼儿大部分的时间在幼儿园度过, 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 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 注意以身作则, 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 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话, 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 如早上幼儿来园、下午离园主动与他们打招呼。教师难免也会做错事, 也要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二、渗透良好的礼仪教育
1. 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 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 因此,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 并运用于生活, 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如, 在小班教学活动《认识大小》中, 我增添了一环节, 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 让幼儿选一个给妈妈, 自己拿一个。结果, 全部选大苹果自己吃, 小苹果给妈妈。看见这种情形, 我就马上教育他们, 给他们讲了《懂礼貌的小白兔》、《孔融让梨》的故事, 让他们要学会谦让, 做一个有礼貌关心别人的孩子。
2. 在日常交往中渗透礼仪教育。
家长应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如平时到亲戚家做客时, 教育孩子要先敲门, 然后跟人打招呼 (叫人) ,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如有人来做客时, 让孩子学会说“请进、请坐”, 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分享等等, 让他们学会跟人交往时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礼仪。这是帮助幼儿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三、家园配合, 共同实施礼仪教育
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家园联系册等积极主动地联系家长, 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家长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双方一起协调同步进行教育。老师和家长要统一要求、统一教育。这样幼儿的礼仪行为增多了, 就容易形成行为定势, 从而形成了习惯。如:小班孩子刚来上幼儿园时不知道早上来园要跟老师问早、放学回家要跟老师说再见。虽然老师一直跟他们强调, 但他们还是会忘记。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与家长沟通好, 家长在接送时提醒并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这样, 孩子就能很快地有意识地记住了,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礼仪。总之,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 只要我们重视礼仪教育, 善于抓住契机, 循循善诱, 就能使孩子很快地学会以礼待人, 讲文明讲礼貌了。
摘要: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包括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等。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篇10
礼仪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大众认可的行为规范。走路、吃饭、交谈、聚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礼节就是礼仪。幼儿礼仪是幼儿在走路、吃饭、交谈、游戏时所必须遵守的简单的行为规范。
二、幼儿礼仪的具体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 都可以全面深入的看展礼仪教育。从出席场合角度可以简单把幼儿礼仪分为三部分, 既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这里具体分析一下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是幼儿在用餐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 正确使用餐具, 正确的用餐坐姿, 不争抢食物, 进餐时不发出声音, 进餐时不讲话等。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 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 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 懂得尊重父母、长辈, 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一生中的礼仪教育基础, 是培养人一生良好礼仪的最重要环节, 幼儿礼仪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 以礼仪教育为形式可以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幼儿时期, 可塑性强, 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 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四、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现状
1. 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 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且幼儿互相之间容易模仿, 导致幼儿礼仪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略思想道德教育, 礼仪更是无所谓, 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出现不文明等现象还不予制止纠正, 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不文明的习惯。当然, 也有一些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较强, 教育方法得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 终身受益。
2. 学校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 轻视更深层次的对幼儿的人格的塑造, 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糟粕在当下还有着很大的市场。这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较少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 没有坚持文明监督, 强化行为训练。另外还有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又太过注重形式, 比较忽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 对待问题往往是简单说教, 缺乏必要实践和良好的模范效应。
五、家庭和幼儿园在礼仪教育上应齐头并进
有些家长不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必要的沟通手段与家长沟通, 以保证教育行为的一致性, 否则有些家长干脆觉得这些礼仪是大人们才需要遵守的或干脆不知道这些礼仪, 就会造成家和园的教育脱节, 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过多的关心疼爱就变成溺爱, 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对这一家长的不良培养方式进行纠正。所以说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引导、启发、感染, 而不是简单说教, 需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将礼仪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细微具体之处。渐渐的把善良、正直、诚信、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输送给幼儿, 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好基础。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 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家人之间应礼貌、微笑、和气、相敬等, 努力创造一种以文明为核心的家庭气氛, 要让幼儿认为父母是自己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伙伴——具有共同语言的、最能互相理解的、最能传导情感的大伙伴。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 如“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 让幼儿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可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幼儿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 如洗手不争先、妈妈辛苦了、对不起, 没关系等, 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
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并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 在幼儿园的入口设计入园欢迎岗, 建立各班轮流的的制度, 分选不同小朋友值班, 做好早晨的接待工作, 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鞠躬问好。
(2) 洗脸, 刷牙时要懂得谦让, 不能推挤, 使用公共设施要文明, 轻拿轻放, 洗完手要关好水龙头等等。
(3) 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 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礼仪实践是巩固幼儿礼仪行为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以是情境表演, 可以是规范练习。
2. 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 在母情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活动, 例如可以在母亲节为母亲画一副画, 然后交给小朋友如何懂得关爱自己的妈妈, 懂得感恩, 同时对传统的孝文化加以深入。
(2) 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时可以问问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然后组织发言, 通过叙述、描述或简单的辩论, 让幼儿知道基本的礼仪。
摘要:现在幼儿在家庭中普遍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 以致大多数幼儿缺乏礼仪, 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不少缺点或弱点, 所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独生子女
参考文献
[1]方允仲.《中国画报-幼儿礼仪教育》.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0年出版.
浅谈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篇11
一、《规程》、《纲要》的要求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今后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要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二、幼儿及家长现状
现在没有适合本地区本园的关于幼儿生活礼仪、文明习惯培养的系统内容和模式。本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从小处于中心地位,自我意识较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表现出自私、任性、嫉妒、自卑、感情易冲动等不良心理。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理念各异,一些家长不注重对幼儿生活礼仪和文明行为的培养,有的不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有的直接教孩子争抢玩具;有的不注重对孩子作榜样示范,排队时拥挤等,给幼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国外对幼儿文明礼仪的要求
在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的幼儿园中都设有专门的礼仪教室和礼仪课,孩子们穿着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在精心布置的极富本国特色的礼仪教室里兴趣盎然学习基本的礼仪常识。英国把“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发展和谐人际关系”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标准之一;日本学前教育强调“注重社会性的发展”,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来抓;美国学前教育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定为课程内容;韩国幼儿园强调要培养有礼貌、有教养的儿童,提倡教育为将来服务;德国非常注重善良品质的教育,认为这是涉及到道德观和信仰的教育,比学习成绩更值得关注。
四、国内古今名人的论断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幼儿园是一个文明礼仪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幼儿园精神面貌的展现。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
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五、幼儿园文明礼仪的内容
(一)基本礼仪
1、基本动作礼仪:走、坐、蹲、捡、、门的开关、递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礼仪。
2.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
3、个人礼仪: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脸、照镜子、剪指甲、饭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叠放、洗手间的使用方法
4、基本交往: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如何接电话、如何打电话、对弱势人群应量力帮助
(二)家庭礼仪
1、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体贴长辈、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对待成人的错误……)
2、行为习惯(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归原位、爱惜物品、不浪费、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和家长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客人来访(引进门、邀入座、敬茶、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
4、拜访作客(先约定、准时到、不乱摸乱动、上门拜访或慰问病人要带礼物……)
(三)幼儿园礼仪
1、入园离园礼仪(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课间盥洗礼仪(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
3、教学活动礼仪(学会倾听、积极动脑、发言举手……)
4、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扒护栏、行进时有事需先出列、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集合解散听口令、不趴堆、游戏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
5、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費、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
6、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有定处、午安礼、睡间礼、起床整理……)
(四)公共场所礼仪
1、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过马路时走专用通道、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尾随围观、保持距离、不占盲道……)
2、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也不让他人插队、不席地而坐、不拥入街道之上妨碍交通……)
3、乘车(主动购票按顺序上车、先下后上、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需他人让路要用借光、劳驾或请您让一下等文明用语……)
4、乘电梯(升降式电梯:不扒门,不划门,先出后进、不强行挤入、不乱按、超载时主动退出……乘步梯、滚梯:靠右侧、不推不挤、不打闹……)
5、游泳馆(不向池内扔脏物、不向池内大小便……)
6、图书馆(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
7、商场(不乱跑、买计划内的东西、不攀比、不私拆商品、不私尝食品……)
8、公园(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持票进入、不折花、不践踏草坪……)
9、遇意外(地震、着火、海啸、恐怖袭击等意外时会报警、会自救、不乱跑、不惊慌喊叫、要沉稳、听指挥、听大人安排……)
总之,教孩子文明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文明礼仪教育是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从实际效果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12
一、创设文明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天生善于观察和模仿, 因此, 环境的教育功能不可低估。
1. 美化生活环境。
我园围绕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创设园内环境, 在过道、活动室内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 布置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这样, 幼儿就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2. 树立礼仪榜样。
在幼儿园里, 教师就是幼儿的镜子, 因此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 自己必须先做到。我园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之前, 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 规范教职工文明礼仪行为, 努力塑造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形象。
二、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的一日生活从晨间接待开始, 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如果文明礼仪教育跟不上, 幼儿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可持续的习惯。因此, 我园十分注重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养成教育, 具体措施为:结合本园实际, 开展“礼仪”争星活动, 即把幼儿的仪容仪表、活动 (上课、排队、庆祝活动等) 礼仪、尊师敬长礼仪、语言礼仪、园内公共场所礼仪等五项作为评比内容, 通过设立“文明小天使”称号、班级设文明礼仪争星表、幼儿园设星级班的形式, 激发幼儿争当“文明小天使”的愿望, 从而自觉地遵守文明礼仪规范。
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教育课程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我园就举办了多种主题活动, 生动活泼地对幼儿实施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
1. 情景教育。
通过讲故事、儿歌表演、角色游戏、音乐游戏、学习礼仪三字经、唱礼仪儿歌等形式, 让幼儿明白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 区角活动。
通过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等区角活动培养幼儿谦让的态度和合作、协调的能力。
3.“三习惯”培养。
“三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通过对幼儿这三个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
4. 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1) 比赛活动。如组织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的比赛等。 (2) 主题活动。如幼儿园可设立“尊师月”、“亲情月”、“关爱月”、“感恩月”等月主题活动。 (3) 评比活动。如幼儿园每周开展文明宝宝、礼貌宝宝、能干宝宝的评比活动, 每月进行一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 (4) 节日教育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 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 让幼儿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四、家园共育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并不是靠幼儿园单方面就能做好的, 必须要家园合力, 共同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 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2.利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册、家园专栏等,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自己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 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 给孩子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初探07-03
幼儿园小班礼仪三字歌07-17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06-05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07-03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08-15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论文09-01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让幼儿学会分享》08-27
幼儿园小班老师教育叙事05-11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08-30
幼儿园小班日托教育随笔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