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2024-06-17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共8篇)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1

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内容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除了要接受学前教育,还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家庭的家长并没有真正了解如何展开家庭教育,无法针对幼儿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幼儿园有必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协助家长展开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着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

一.家庭教育

所谓父母教育就是指社会和学校对父母进行教育,主体是社会和学校,受教育者是家庭的父母双方,目的在于培养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指导父母正确的教育子女,扮演好新时代父母角色。

家长教育,是指家长提供给未成年人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和既能,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教育的观念,使其了解自身职能,并且存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亲职教育,首先亲职教育多适用于台湾地区,包含了对父母的教育和父母对自己教育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指对家长自身素养的培养,与家长教育的内涵相似。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1.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2.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3.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1.指导内容全面化。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看,幼儿的身高、体重、神经以及运动技巧等方面是在幼儿阶段获得长进的关键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语言方面能够迅速增加词汇量,对语言的认知达到一个上升的阶段;其个性方面也开始对喜怒哀乐等有所表现,并且开始有选择性的跟喜欢的同伴一起玩耍。

从社会角度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问题,社会对性别的不同期待也有所不同。男孩,通常被认为是要有大量的体力消耗的角色,而女孩则相反,需要的做的是一些较为安静、细致的工作。往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潜移默化的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子女。社会方面的因素也就导致了本来差异很小的区别被扩大化。

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让家长考虑到男女幼儿的不同差别与社会赋予的不同职责,准确把握差异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知道的关键所在。

2.指导形式多样化。家庭教育知道主要分为幼儿园统一指导和幼儿教师个别知道两种形式,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进行同意的授课指导。在接受家长的意见之后,幼儿园方面从指导的频次上,可以将传统的每个月的一次集体指导改变成每一周或两周的集体指导。或者根据幼儿园的规模以及当地的固有因素,幼儿园要适当考虑调整集体指导的频次。针对部分家长需要的个别指导,幼儿园应该将个别指导的形式变的灵活多样,传统的电话沟通、短信通知以及家庭联络手册都是属于间接性的指导方式,因此,幼儿园应该尽量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

3.指导者专业化。与国外相比,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中占有极小的比例。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者主要是幼儿教师。因此,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保证幼儿教师与家长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幼儿园也应该为家园合作培养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还较低,很多家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法指定有效教育方案,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主动的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协助做好学前幼儿的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呼斯楞幼儿园)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2

一、家长作为旁观与欣赏者,时刻感受来自幼儿园的“绿色”气息

(1)让家长完全置身于一个到处都充满绿色环保气息的环境中。用花盆、蛋糕盒、筐等种植一些花草摆放在窗台上、自然角上;有的地方采取了吊、挂等方式进行绿化,开辟了一些种植园地;教师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有针对性地挂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另外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设计了宣传窗、画报,宣传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教室里经常摆放一些师生共同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再生作品”。(2)定期进行环保讲座,用家园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进程。(3)通过家长开放日、环境纪念日、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进程。家长除了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与发展水平外,也是一种实地学习,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为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环境教育。

二、让家长配合并实施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与配合者

当家长逐步了解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质后,可在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中根据需要对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在开展废物利用这一主题时,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小物品”赠送给家长;在“种子的秘密”主题中,要求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资料查找的工作,和孩子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与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在“垃圾的分类”与“宝贵的水”的主题中,要求家长不仅自己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同时还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到相互监督,最后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还制作了“家庭环保行为卡”,指导家长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与行为,这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三、努力营造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家长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

让家长参与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决策与教育过程,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吸取来自家长的意见。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地方”开展过程中,家长所提供的对比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手段: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公园,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林间的幽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悦耳、花草的缤纷、湖水的碧波。通过这样的实地对比,孩子初步懂得了该做什么来保护环境。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同乐环保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园这一媒介把家长与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互动与表达,也使环境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四、建立展示家长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聪明才智与教育功能

在家长助教日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是环保工作者,就让他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讲现在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一些有趣的“魔术”,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酸雨”的形成、“水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等。有的家长本身就有渊博的环保知识,又通过一系列的幼儿园指导教育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请他们向大家宣传科学的环保知识、育儿经验。另外,还开辟了家长经验交流园地,让家长将好的育儿经验通过这块园地进行传播、交流,经过横向比较、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寻求对自己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五、结束语

从成人与幼儿的对比中观察到:成人比幼儿有深厚的环境知识积累,但成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往往不如幼儿。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活动,让家长们的环境认知在慢慢地转化为环境行为,他们的教育观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孩子和家长越积极配合,环境活动内容就会不断地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性、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钱愿秋,李姗泽.家园合作中的家长参与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2(07).

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

一.家庭教育

所谓父母教育就是指社会和学校对父母进行教育,主体是社会和学校,受教育者是家庭的父母双方,目的在于培养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指导父母正确的教育子女,扮演好新时代父母角色。

家长教育,是指家长提供给未成年人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和既能,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教育的观念,使其了解自身职能,并且存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亲职教育,首先亲职教育多适用于台湾地区,包含了对父母的教育和父母对自己教育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指对家长自身素养的培养,与家长教育的内涵相似。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1.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2.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3.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1.指导内容全面化。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看,幼儿的身高、体重、神经以及运动技巧等方面是在幼儿阶段获得长进的关键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语言方面能够迅速增加词汇量,对语言的认知达到一个上升的阶段;其个性方面也开始对喜怒哀乐等有所表现,并且开始有选择性的跟喜欢的同伴一起玩耍。

从社会角度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问题,社会对性别的不同期待也有所不同。男孩,通常被认为是要有大量的体力消耗的角色,而女孩则相反,需要的做的是一些较为安静、细致的工作。往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潜移默化的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子女。社会方面的因素也就导致了本来差异很小的区别被扩大化。

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让家长考虑到男女幼儿的不同差别与社会赋予的不同职责,准确把握差异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知道的关键所在。

2.指导形式多样化。家庭教育知道主要分为幼儿园统一指导和幼儿教师个别知道两种形式,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进行同意的授课指导。在接受家长的意见之后,幼儿园方面从指导的频次上,可以将传统的每个月的一次集体指导改变成每一周或两周的集体指导。或者根据幼儿园的规模以及当地的固有因素,幼儿园要适当考虑调整集体指导的频次。针对部分家长需要的个别指导,幼儿园应该将个别指导的形式变的灵活多样,传统的电话沟通、短信通知以及家庭联络手册都是属于间接性的指导方式,因此,幼儿园应该尽量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

3.指导者专业化。与国外相比,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中占有极小的比例。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者主要是幼儿教师。因此,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保证幼儿教师与家长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幼儿园也应该为家园合作培养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还较低,很多家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法指定有效教育方案,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主动的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协助做好学前幼儿的教育工作。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4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丑小鸭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的指导情况和评价

丑小鸭幼儿园认识到: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丑小鸭幼儿园把属于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丑小鸭幼儿园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家庭教育指导是丑小鸭幼儿园开放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丑小鸭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分为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两种方式。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家教研讨活动、设置家园联系栏(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以及印发有关家教学习资料等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将集体方式与个别方式有机的结合交替进行,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丑小鸭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情况怎么样?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1、新生家长会

新生家长会一般由园长或各班老师发言,重点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设施、办学理念、办园特色、家长配合工作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内容、作息、家长工作等,从而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增进对幼儿园的可信度,也让家长初步明确幼儿入园后的学习生活情况,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为幼儿入园做好充分的准备。

2、班级家长会

召开班级家长会,一方面使得家长和老师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了共识,在今后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班级工作,另一面也加强了家长对班级老师的信任。

3、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来幼儿园观摩班级老师组织的半日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使家长从中更具体地了

解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内容、方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知道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班级老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4、家园联系栏、园宣传窗

幼儿园各班门口都设有家园联系栏,一般是向班级家长介绍有关家教的新观念、好经验;卫生保健知识;本周的主题及教育目标、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等。园宣传窗是面向全园家长的,一般是设在幼儿园门口家长接送孩子的必经之处,刊登一些幼儿园活动动态、家庭教育的文章、保健小常识、季节流行病的预防、幼儿用餐食谱等信息,而且会定期更换。

5、家访、电访

家访和电访是家园联系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的两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一些工作忙碌,不常来幼儿园的家长非常必要。老师通过家访或电访可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并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老师还应及时汇报幼儿在园的表现、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和幼儿园的密切合作。

6、家委会

丑小鸭幼儿园每年会从各班级中选出几个家委会成员,组成一个家长学校,并定期举行家委会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挑选一些有效的家教知识进行普及,复印成册,作为家长学校的学习手册发放到班级每位家长的手中。通过家委会的召开,我们可以了解家长的困惑和幼儿园的不足,并及时解决和改正,也向家长提供了较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家园共同进步。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5

一、美术

(一)什么是美术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张、布、绢、颜料、泥、石、木、金属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及具体事物的认识、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以供人们欣赏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基本涵义。

1.美术活动的开展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即进行美术活动,不仅需要运用人体的某些部分,如眼、手、脑等,还需要借助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如绘画所用的纸、墨、笔、颜料、布等,雕塑所用的泥、木、石、铜、刀等。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线条、形体和色彩,展示其独特的艺术语言。

3.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可视的。即作者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及其具体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情感。

4.人们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欣赏,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美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与体验。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通过塑造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客观生活和作者的直观感受,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它又表现出与其他艺术的不同之处,即自身的独特性。

其一,它所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运用发声器官或乐器(声乐用发声器官、器乐用乐器),舞蹈运用形体,摄影运用照相机,电影运用摄影机等,美术用的是纸、笔、颜料、刀、泥、墨等。

其二,运用的艺术语言符号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运用的是旋律和节奏,舞蹈运用的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而美术运用的是线条、形状、色彩,通过造型、构图、设色来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二)美术的基本特征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它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征。1.造型性和视觉性

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都体现为具体可视的占有一定空间形式的实体。美术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某种造型。这种造型应当是外形与内涵的统一体,即通过可视的外形表达蕴藏于深层的神韵与情感。同时,这种造型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产生审美感受。

2.瞬间性和永固性

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的过程,也只能截取某个瞬间。但这个瞬间一旦被作者创造成可视的艺术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

美术作品中理想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凝炼,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它在艺术王国里独树一帜,赢得永恒的魅力。

二、幼儿美术

(一)什么是幼儿美术

幼儿美术指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

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

1.幼儿绘画是幼儿运用简单的物质材料(如蜡笔、彩色水笔、毛笔、颜料等),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表现形式,在纸上塑造可视的形象的美术活动,以表达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1)幼儿绘画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上区分,可分为彩笔画、毛笔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画、拓印画、蜡笔水彩画、吹画、滚画、喷洒画等。

彩笔画包括用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等工具在纸上绘画。

毛笔画包括水彩画、水粉画和水墨画,它们是用毛笔和不同的颜料进行绘画。

印章画是用橡皮、土豆、萝卜等的切面,以及用积木、笔帽、牙膏盖或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盖印在纸上。

手指画是幼儿用手指蘸上颜料在纸上作画。

拓印画是将硬币、钥匙、树叶等放在图画纸下面,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来回涂,拓印出纸下的物体形象,或将物体涂色后印在纸上。

吹画是先将颜料滴在纸上,然后吹出不同的形状。

滚画是先准备浅盒子(不要盖,大小与图画纸相同)、各种颜料、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蘸着颜料放人纸盒中来回滚动,让带有各种颜色的线条不规则地留在纸上。

喷洒画是在图画纸上摆放不同形状的纸片或窗花等,然后用牙刷蘸上颜料,用小竹片往自己的身体方向轻轻地拔牙刷,让颜料均匀

地喷洒在图画纸上;当颜料覆盖纸面后,轻轻拿开纸片、窗花等,纸上就出现物体形象的覆印。

泡泡画是在吹泡泡的肥皂水里调入不同的颜料,然后用吸管蘸上肥皂水吹,将吹出来的泡泡轻轻地碰在图画纸的适当位置,泡泡破了,就在纸上留下了图形。(2)幼儿绘画从教师是否命题上区分,可分为命题画和意愿画。

命题画是指教师确定绘画的主题,明确要完成的某种技巧任务和教育要求,幼儿按指定的主题绘画的方式。

意愿画是指幼儿自己确定绘画的主题,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自在地表达创作的绘画方式。(3)幼儿绘画从内容上区分,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

物体画是指以单一物体为描绘对象,培养幼儿的造型能力。

情节画是以一件事情为主要描绘对象,反映一定的主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的构图能力及处理物体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图案画是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形上进行和谐的有规律的美化和装饰。2.幼儿手工是指幼儿运用一些物质材料,如纸、泥等,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撕、折、剪、贴、捏等手段,制作成平面的或立体的物体形象的艺术形式,表达幼儿的审美感受。幼儿手工对于发展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动觉之间的配合,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形成立体概念有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泥工、纸工和自制玩具。

3.幼儿欣赏是指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观赏,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精神上的愉快的活动。它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美术的性质

1.幼儿美术是幼儿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当年幼的儿童尚不能自如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我需要,无法实现与成人的交流时,他们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系统来达到满足自我的目的,如代表某种含义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等。美术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当幼儿随手拿起一根小树枝或一支笔涂涂画画时,地上或纸上立刻产生了某种形象(当然这种形象有可能是几根乱线条或几个小圈圈),幼儿会感到满足,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能力。倘若成人发现了他的作品并给予夸赞,定会激起他更多更流畅的创作欲望。因此,幼儿美术在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它比语言文字更早地被幼儿用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像和创造自己的世界。2.幼儿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幼儿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想像、幻想、直觉、灵感、猜测”等方法。其特点是“非逻辑的,无固定秩序和固定操作步骤的”。幼儿的这种把握世界的感性方式表现出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幼儿美术作品中,这些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如一位中班孩子画了一幅画:老虎想吃小白兔但没吃到,老虎生气发火了,于是在老虎的头上方用红色水笔画了几根酷似燃烧的火苗的符号。这里所表现的就是孩子感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在这个孩子的眼里,老虎没有吃到小白兔,自然要发火。老虎发火,头顶要冒出火苗,且是鲜艳的红色,反映了他对世界的一种感性的认识和理解,非常具体而又生动。正是这种感性的表达方式,使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魅力。3.幼儿美术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不同的生理遗传特质和不同环境的作用,使得幼儿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这种不同的个性特点,又使得每个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外部世界,这便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幼儿美术是幼儿身心活动的反映,它能体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我们从幼儿美术作品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题材的选择,以及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同伴相处的态度、活动的进行方法、注意集中的程度,均可观察到幼儿个性的表现。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曾声言:“在一位怯弱且敏感的儿童所画的人的象征符号中,我能够在圆的、未封闭的、不确定的线条中发掘出他的焦虑,正如我能在另一位儿童的长方形人体中发现他果断的特征,这两种人都代表儿童整个人体组织的特征。”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里德(H.Read)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对儿童的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心理分析学家荣格有关心理机能的论述,把儿童的美术创作分为八种类型,即外向、内向思考型,外向、内向感情型,外向、内向感觉型,外向、内向直觉型。

我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在其《怎样了解幼儿的画》一书中认为,通过儿童画画面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

(1)画面上又短又直的线多而曲线少、锐利的角度多,则是攻击性儿童。

(2)从选用色彩的种类、明暗中,可以了解儿童作画时的情绪。例如,心甘情愿情愉快、活泼时用色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黄、红、粉红、黄绿等色调;而在忧郁、烦闷、不安时,用色较少,且倾向于黑、紫、暗绿等色调。

(3)色彩变化的幅度和无彩色(黑、白、灰)的使用,也可看出儿童的性。例如,积极、活泼者用色多,消极、拘束者用色少或只爱用无彩色。

(4)描画很仔细的,大多是内向型儿童;而画得生动、粗壮、有力的,则是外向型儿童。(5)画面出现特殊形体,注意远近法,只用黑色去描画的,则有分裂性格的倾向。

以上两位学者描述的是绘画与儿童个性之间的关系,对观察、了解幼儿个性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

了解幼儿美术的发展阶段是我们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础,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给予合理的评价。

这里描述的只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大致阶段。因为幼儿美术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不是孤立的、绝对的,年龄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发展的状况。决定其发展特征的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由社会和教育所给予幼儿的美术影响,以及幼儿自身的美术实践活动等因素。如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有的幼儿1岁半以前就出现了涂鸦现象;而缺乏教育和涂鸦实践的幼儿,可能会延迟到5~6岁尚未脱离涂鸦期。1.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学者对幼儿绘画的发展情况做过大量的研究。如法国心理学家吕凯在其著作《儿童的研究》、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从一个儿童的图画发展看儿童心理之发展》中都有过描述,这里将幼儿绘画的发展综合归纳为三个阶段,且突出其3-6岁左右的年龄特征,对其他年龄阶段不作描述。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3)图式期(5—6岁左右)图式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有研究表明,5岁幼儿能选择与对象相似的颜色来表现客体;6岁幼儿则在表现出对象固有色的基础上,添加上对比色或类似色,画面色彩丰富多样,且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如暖色表现热闹和快乐,冷色表现伤心和神秘等。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

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虽然还不能自发地表现物体的空间遮挡关系,但已有想表现的趋势。从整个画面上看,出现了基底线的画法,即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逐渐地,这种并列式构图发展为散点式构图,即把画面上原来并列的物像分解离散开来,分布在画面的下面2/3部分,使得画面看上去立体化了。这一阶段的后期,少数儿童能画出多层并列式构图和遮挡式的构图,使画面看上去有深度感。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手工的发展阶段

幼儿手工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对它的研究远不如对幼儿绘画的研究来得广泛和深入。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幼儿手工创作的发展也经历了与绘画发展大致相同的过程,且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

(1)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形象。在泥塑活动中,他们只是手握油泥或拍打油泥,时而掰开,时而揉成一团,享受油泥或粘土的触觉感以及形态的变化感。这一阶段的后期能制作出代表一切固体物体(人、动物、房子等都可)的圆球。这与涂鸦期幼儿在图形涂鸦阶段用大大小小的圆来代表一切事物是完全一致的。

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开始不知道剪刀的用途,看到剪刀拿起来就玩。逐渐地在成人指导下,会用手拿剪刀,但不能正确使用,纸和剪刀不能配合,纸张常常被铰在剪刀里或从剪刀里滑出。慢慢地开始会剪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纸片,而不是如意的纸形。在粘贴活动中,幼儿还不清楚浆糊的作用,不会使用它。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明确表现的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2)基本形状期(4—5岁)这个时期相当于绘画中的象征期。幼儿已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常常在制作开始时就宣称他将要做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制作。

在泥塑活动中,幼儿进入用泥团圆、搓长的阶段,出现的是与绘画中的直线形式相对应的棒状形式,其意义仅限于表示事物的方向和长度。到了本阶段的后期,棒状出现了粗细、长短的变化,能塑造出具备所要制作的物体的基本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接,但只是形体的机械相加,整体感不强。有时会添加一些辅助物,使形象更加逼真。此时的幼儿由于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

(3)样式化期(5~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的欲望很旺盛,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泥塑活动中,幼儿能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并用棒状物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相交成三度式样;他们还能塑造出立方体和圆柱体,并会用棒状物组合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在连接方法上,能用较为流畅的方法连接,使制作的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时幼儿已会借助于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

在剪纸活动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不仅能连续剪直线,而且能双手配合着剪曲线。由于能顺利地剪直线和曲线,此时基本上能剪出自己所希望的形状,如窗花等。

在利用纸盒进行的立体造型中,幼儿不仅能通过剪、挖、接合、粘贴等技巧进行构造,还能对作品进行细节的装饰,如给作品着色等,力求更完美地表现。3.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

3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其美术欣赏的发展不仅与生理机能有关,而且受到其社会认识的制约。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而只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到的是作品的内容,很少有意识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且这种对作品的感知理解仅仅是浅表层次上的,还不能深入地感知作品内容所蕴含的深刻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2)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某些形式的审美特征。此阶段的幼儿对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及作品的情感表现与风格的感知与理解已有所表现。在线条与形状的感知方面,此时的幼儿总是喜欢把它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对色彩的认识,此时的幼儿首先发展的是辨认颜色、正确配对,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在空间构图感知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在发展。

在作品的风格感知方面,有研究表明,幼儿表现出对作品风格感知的困难,易受作品内容的控制。通过训练,6岁幼儿慢慢能够感知作品风格。

(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意义的美术作品及色彩明快的作品。作品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丰富、鲜艳,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最主要的标准。

幼儿喜欢的是再现性的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的非再现作品。有研究结果表明,6岁的幼儿对什么样的画是美的还没有一致的标准。绝大多数幼儿认为,画有花、动物、家庭摆设、小鸟等幼儿经验中熟悉的、美好的、使人愉快的事物的作品是美的,而画有残骸、人的脑壳、人形怪物等东西的作品是丑的。

另外,幼儿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偏爱原因的理解也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和技巧方面,如涂得好不好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6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題2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从()起试行。

A、1996年7月

B、1998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纲要》是根据()制定的。

A、幼儿园管理条件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工作规程》 D、党的教育方针

3、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奠基阶段。

A、学校教育

B、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

D、小学教育

4、幼儿园应与()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学校

B、家庭

C、家庭、社区

D、社区

5、幼儿教育应以()为基础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游戏

B、教学

C、上课

D、写字

6、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性的。A、彻底

B、启蒙

C、理解

D、可塑 7、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服务的。A、健康成长

B、学习

C、生活

D、游戏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地开展工作的过程。A、创造性

B、主动

C、生动

D、人为 9、教育活动目标要以()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A、《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 D、《幼儿园管理条例》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A、学习特点

B、认识规律

C、年龄特点

D、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

13、幼儿教育的每一领域包括()三部分。

14、教育内容和要求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5、“内容”与“要求”部分则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

16、“指导要点”主要的功能有:一是点明该领域的()特点;二是点明该应该注意的有()的问题。

17、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有()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18、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因()、因()、()灵活地运用。

19、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者、()者、()者。

20、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教育以及()教育相互衔接。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在遵照《纲要》第三部分有关条款进行时,还同时要体现在哪些原则?

3、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30分)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7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侧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学过程以“讲”“练”为主, 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发挥;教学评价侧重知识的掌握, 没有对学习过程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职业要求的。因此, 对这门课程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在哪儿教?用什么教?带着这些问题, 学校专业组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从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方面入手, 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角色游戏指导》为例, 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 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以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为依据制定的, 主要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以及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都可以设计数量、规模不等的学习情境, 由于“角色游戏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内容, 所以设计了综合化程度较高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解决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的职业能力。

(一) 制定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学会工作,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能够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 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成果, 完成任务需要经历结构完整、步骤齐全的工作过程。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工作与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角色游戏活动的方案设计。

学习任务2:角色游戏活动的材料准备与环境布置。

学习任务3:角色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学习任务4:角色游戏的推进与反思。

此案中的学习任务是典型职业情境中的案例性工作任务, 每一个任务都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角色游戏时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二) 确定可观察到的行为目标

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目标。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本文重点阐述学习任务2) :

学习任务:角色游戏的材料准备与环境布置。

学习目标:

1. 能够选择或制作本组角色游戏方案中要使用的游戏材料, 明确说明使用方式。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本组游戏方案实施的环境。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阐述本组准备的材料和环境对所设计的角色游戏方案实施的支持程度。

4.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 对自己及其他学习组的游戏环境创设进行评价, 并提出调整意见。

此案中的学习目标基本都是行为目标, 是可以观察到或者测量到的行为, 从其表述可以看到与传统的目标表述不一样, 基本没有用到“了解”“认识”“掌握”“学会”这些没有具体标准的模糊方式, 而是使用了一些可以测量的动词, 如“说明”“制定”“阐述”“评价”“对比”等。在教育目标的陈述主体上, 也与传统的不一样, 没有用到“使学生”等体现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词语, 而是直接站在学生的角度陈述, 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三) 整合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学习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工作”, 确定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将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协调, 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 既要有知识的成分, 还要有能力的成分。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学习内容:

此案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是对应关系, 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支撑, 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与实际的幼儿园工作过程相联系的。如, 针对“能够选择或制作本组角色游戏方案中要使用的游戏材料”这个学习目标, 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角色游戏材料的种类”“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要求”“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 这些学习内容是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时幼儿老师必须掌握或者操作的工作内容。本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思维”这一目标, 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有机整合, 补充了“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与环境布置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阐述本组准备的材料和环境对所设计的角色游戏方案实施的支持程度, 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四) 提出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的学业评价建议

学习情境设计中的学业评价应当为每个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评价建议:

此案的学业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工作过程表现和产品 (此案中的产品主要是学生创设的游戏环境和制作的游戏材料) ;评价的内容包括创设游戏环境、选择和制作游戏材料需要的专业能力。这种评价建议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 关注的是学习行为的考查, 而不仅仅是认知过程, 所以, 这种评价建议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从职业工作实践中找出来的, 它的任务、目标、内容、评价都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 能够帮助学生经历相对比较完整的幼儿园工作过程并完成工作任务。

二、以行动为导向, 开展有效教学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中, 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要重点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显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 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行动为导向的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是学生的专业对话伙伴, 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工作页, 以学习组的形式主动全面学习,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能力。

(一) 提供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工作页

在行为导向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 通过“学材”及其他辅助手段, 来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学习工作页这种特殊的学材, 帮助学生学会工作。学习工作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 通过一系列源于幼儿园角色游戏实际工作的问题做引导, 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工作页中设置的学习任务, 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相对完整的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师工作过程, 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学习, 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二) 选择以学生行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 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过程。在“角色游戏指导”教学中, 教师尝试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实现有效教学。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教师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设计出训练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引导下, 学生先行后知, 提升职业能力, 并养成职业素养。

在“角色游戏指导”教学中, 使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教师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 设置一项常见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大班角色游戏—小吃店”作为项目, 将游戏方案设计、材料环境准备以及游戏活动组织、推进、评价几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将总项目进行拆分, 形成四个子项目, 再逐一探索, 操作完成, 使他们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与当幼儿园教师的乐趣。

2. 小组合作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 也要善于和家长、配班老师保育员进行沟通及协作, 所以团队协作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 并且, 通过团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为线索, 令学生6~8人组成一个团队, 分别模拟幼儿园的不同班级, 教师在项目设计上安排一些团队作业和案例讨论,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请每组轮流选派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小组辩论、小组纠错等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承担的任务不是固定的, 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轮流。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提升, 也有助于项目的完成,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自主探究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在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根据学习工作页准备的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并设计角色游戏方案, 在操作实践中总结关键经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能力是学生自己“练”会的, 教学过程也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另外, 教师还采用了翻转课堂、微课、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 建立促进学生行为变化的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一体化强调学习过程即是工作过程, 教学评价的重点要放在是否能在“工作”中使用新学到的东西。

建立多角度教学评价机制, 从教学过程、评价主体、教学内容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评。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 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幼儿教师工作流程, 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评价, 真实反映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主体多元化, 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的评价体系。教学内容评价多元化, 包括知识、技能、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学习与工作方法、团体合作情况、潜在发展能力等。还要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团队活动、情境调研等方式进行。

在这个评价标准中, 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的”评价, 诸如对资料收集、参与小组学习、合作、问题解释、模拟操作、工作页总结等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评价, 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促进学生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职业认识得到扩充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 摆脱了以往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探究、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法, 以工作过程的完成为线索, 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其学习自主性也会逐渐上升, 对学习活动 (工作过程) 的不断参与、探讨、操作、实践, 认识就会得到扩充。

(二)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得到提升

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工作过程”的实际操作,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 制定并书写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通过“工作过程”的仿真练习, 在分角色模拟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应变灵活性都得到了提高。从幼儿园教育实习反馈上显示,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独立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技能。

(三) 体会学习成就, 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教师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中设置项目模块, 学生以学习组为单位模拟幼儿园教师工作, 在老师引导下全组学生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当一份设计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方案写就;当一个逼真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成功;当一个环节清晰、效果明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完成, 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也为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协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情境。

综上所述,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以工作为主线, 紧紧围绕完成任务, 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 培养了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效进行小组沟通和协作、积极参与竞争、不断学习进步等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立龙.基于工作过程的《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15.

[3]马卫强.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工作页的内涵[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10) :15.

[4]张旭, 张莹.“行为导向”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 2010 (12) :15.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 篇8

中班幼兒手指肌肉群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表现捏、搓、拉和拓等动作,会适当地控制手部的力度,喜欢用手去探索和操作。实践证明,在中班开展绳画教育符合幼兒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要。下面结合实践谈谈中班幼兒开展绳画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绳画创作的材料提供

(一)绳子的种类由少至多

幼兒开始学习绳画初期,所提供的绳子种类不宜过多、尽量少一点,以避免对幼兒作画产生干扰、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另外绳子的粗细和材质也要有所考虑,尽量选择容易吸附颜料和便于幼兒拿取的绳子。且不应过细、过软或过长。可提供如:麻绳、鞋带等。

当幼兒能够较好地拿捏绳子的时候,可适当地增加更多种类和不同粗细、材质的绳子,以满足幼兒探索绳画创作的需要。可增加如:各类毛线、粗细不同的麻绳、棉布条等。

(二)颜料的色彩由多至少

幼兒绳画所用颜料多为广告颜料、水粉颜料或国画颜料等。幼兒开始学习绳画初期,所提供的颜料的色彩可以丰富一些,以满足幼兒个性选色的需要、激发幼兒参与绳画的愿望、提升绳画色彩丰富的效果,使幼兒获得成功的感受。可提供如: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黑色等。

当幼兒对颜色混合产生兴趣的时候,可适当减少颜料的色彩,以鼓励幼兒探索发现混色的秘密,自主调制喜欢的颜色,提高色彩表现力。可逐渐减少到提供如: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

(三)纸张的种类丰富多样

幼兒绳画的效果和所用的纸张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幼兒开始学习绳画初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质较厚实且大一些的纸,防止幼兒运用颜料过湿而将纸破坏影响其绘画心情和表现力。另外纸张要容易吸附颜料,可提供如:铅画纸等。

当幼兒能够较好地控制绳子的移动和颜料的用量时,教师可以尽量提供多种材质、大小和颜色的纸张供幼兒探索使用,以鼓励幼兒发现在不同纸张上作画时手部控制力量的不同以及所表现的不同效果。可增加如:宣纸等。

二、绳画所需的手部动作

幼兒创作绳画需要一些手部的动作配合,常用的动作有捏、搓、拉和拓等。这些手部动作中班幼兒基本均已掌握,但是在创作绳画的过程中可能显得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兒进行指导,巧练幼兒绳画所需的手部动作。

(一)捏一捏

“捏一捏”是指幼兒用右手食指与拇指捏住并移动绳子蘸颜料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流动的线条等。“捏一捏”是幼兒创作绳画初期常用的动作、也是创作绳画最主要的动作,教师要鼓励幼兒将绳子捏牢,防止绳子在绘画中途从手中掉落。教师可以运用兒歌鼓励幼兒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食指、拇指捏捏紧,做只小鸡叽叽叽。小鸡吃虫咬得紧,跑来跑去真开心。”

(二)搓一搓

“搓一搓”是指幼兒两手掌心相对、贴紧,前后交错移动使绳子转动起来蘸颜料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跳跃、旋转的图案。幼兒在“搓一搓”的过程中,由于搓的速度不同所表现的画面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鼓励幼兒适当控制搓的速度,以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以运用兒歌鼓励幼兒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两只小手拍一拍,魔法棒兒中间来。想刮大风用力搓,想刮小风轻轻挪。”

(三)拉一拉

“拉一拉”是指幼兒两手各捏绳子两端,将绳子拉长后蘸颜料进行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长短不同的直线条。幼兒在“拉一拉”的过程中,拉的力气对所表现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幼兒适当控制拉的力度,以更好地表现直线条。教师可以运用兒歌鼓励幼兒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小手捏牢做放两边、一根竹竿架中间;拉紧竹竿路变长,放松竹竿路变短。”

(四)拓一拓

“拓一拓”是指幼兒先将绳子揉搓成一定的造型后蘸颜料进行拓印的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团簇状和块状的图案。幼兒在“拓一拓”的过程中,揉搓绳子的造型及所蘸颜料干湿的程度对所表现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幼兒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关系,以更好地表现团簇状和块状的图案。教师可以运用兒歌鼓励幼兒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绳子揉成团,小手捏上面;团大图案大,团小图案小;色湿像石头,色于像花朵。”

三、绳画表现的特殊形式

绳画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使得它有自己表现的特殊形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复制画”、“混色画”和“多绳画”,教师可适当创设情景鼓励幼兒进行相关表现。

(一)复制画

“复制画”是指利用颜料的可拓印性将绘制好的单一绳画画面经过几次的重复拓印,从而形成复制效果的多幅画面。这种形式既保持着绳画特有的质感,又可以减短幼兒绘制同一内容的时间,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使幼兒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混色画

“混色画”是指利用不同绳子蘸不同颜料所绘制的线条交接点颜料混色后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产生更多颜色的画面效果。这种形式可以让幼兒感受到绳画色彩的变换无穷,激发幼兒探索和想象的欲望。

(三)多绳画

“多绳画”除了指一幅画面中使用了多种绳子进行表现外,更显特殊的是在一次绘画动作中使用多根或多种绳子进行表现,从而产生多层次性明显的画面效果。这种形式既可以满足幼兒喜欢用多种材料的情感需要,又易于让幼兒发现不同绳子表现效果的不同,有利于幼兒绳画表现力的提高。

四、绳画愿望的激发方法

(一)“画与想”的结合

即边画边想,一边观察想象一边继续作画,过程中既体现了幼兒有目的地表达表现,也赋予了幼兒想象创造的空间。

(二)“画与说”的结合

即幼兒为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同伴互相猜测作品的含义。这样不但有利于锻炼幼兒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幼兒表达自己思想、介绍自己创意、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增加幼兒绘画表现的自信心。

(三)“画与做”的结合

即鼓励幼兒借助其它辅助材料将绳画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制作成生活中的各种小饰品或物件,这样不但可以起到美化教室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幼兒多角度的创作思维,使幼兒更加乐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总之,幼兒园根据中班幼兒的特点开展适宜的绳画教育活动很有益处,有利于幼兒审美能力的培养、手指灵活性的锻炼、想象力的拓展、创造思维的养成和增加热爱生活的情趣等等。当然在开展绳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幼兒的表现和需要,及时调整材料和指导策略,才能保证幼兒绳画活动的持久性。

上一篇:学生演讲稿800字下一篇:包公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