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观后感

2024-06-17

包公祠观后感(精选13篇)

包公祠观后感 篇1

4月份时候,去了一次开封,有幸到包公祠游览。小时候看过《三侠五义》对这个黑面月牙胎记的大胡子一直很敬仰。

现在包公祠是为了发展经济重修的,一进去就是浓重的石膏和漆味,估计除了地皮是原来老包家的,其他都是新建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来这里是看个文化,听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一下历史,感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清官的人文情怀。前后三进房,第一进是包公的坐像,五柳长须,面如黑炭,长眉如鬓,正气凛然。第二进,陈列是包公的一些文献典籍,还有包公墓出土的瓷器、木碗等。

包公平生只写过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茂盛直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包公主张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来保持廉洁,这和诸葛亮主张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相似之处,但从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人毕竟是社会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名公务人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多少牵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就要把这个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就面对很多的人情关、情感关、金钱关、美色关等等。当这个社会把这个潜规则都默认以后,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以诚相待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心术》讲述医患矛盾,当主人公谷超华的手术引发患者隐性心脏病,导致病人死亡。死者家属就说:“为什么手术失败,就是因为医生没上心,为什么不上心,因为没送红包。”

一个潜规则被整个社会都默认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看到很多落马的贪官都说:“人情往来,不收就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人与人交往隔着一层。”以这个借口做开脱却也是不对的。用权谋私,权钱交易,却是这个社会腐的根源,诚如朱镕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廉洁自然生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我想到作为一个公职人员首先做到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即使无力改变社会风气至少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做贪官也很辛苦的。

送来礼物,则必须替人办事,毕竟拿人手短。要送礼的事情,毕竟有难度,极有可能违法违规,办这种事情存在极高风险,事情办好了,时时刻刻提防着东窗事发,担心受怕,甚至寝食难安,万一被揭发则名声扫地,更有受牢狱之灾。所以这样一想贪官这个行业,也是属于高危行业,心理素质、体魄稍差者不敢当,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改用股市一句话:“贪官有风险,想当需决绝”。与其如此辛苦,不如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心宽体胖,一觉睡到天亮。

步入偏殿,是蜡像馆,再现了京剧《斩美案》的情景。记得,包公执法常说一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若天子真的犯法,包拯真会拿着龙头铡去砍天子,那岂不是造反。在封建社会,想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是痴人说梦。

想到这里我想起明朝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方面的事情,老朱家以前是贫下中农,没少受贪官污吏的欺负,朱元璋登基后,以铁腕手段处置贪官,发明一招“剥皮实草”的`酷刑。在明朝从府到州至县都设有的“皮场庙”,把贪官拉皮场庙,完整的割下人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缝合完整,若人形,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后面,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可以想象想继任官员座椅背后一个人皮偶,是多么战战兢兢,即使是这样,朱元璋在晚年还是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即使这样酷刑之下,明朝仍有顶风作案者,可见酷刑不能根本治愈腐之顽症,我觉得应该完善规章制度,弥补体制漏洞,使腐分子无机可乘,想腐也不能腐。要加强各种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的注视下运行。

包拯据今已有1000多年,但其为官清廉、为民请命的精神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包公祠观后感 篇2

《包公戏研究》的突出特点, 是试图运用多种方法, 从多个角度, 对包公戏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诗文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系统性与科学性。在这方面,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早就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在《宋元戏曲考》中, 王国维从宋元戏曲发展的线索、元杂剧的渊源、时地、存亡、结构、文章等多个方面, 对元杂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读完《宋元戏曲考》后, 关于元杂剧, 我们得到的印象是多维的、立体的、全面的, 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狭隘的。正是在科学性与系统性方面, 陈涛的《包公戏研究》做了很大的努力。本书从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文化切入, 从历史上的包公其人谈起, 依次对包公戏剧目、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包公戏的结构特点、包公戏的语言特点、包公戏与包公评书话本的关系、包公戏的文化意蕴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显然, 作者的目标, 是对包公戏作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作者使用的方法, 不是所谓“焦点透视”, 而是“散点透视”。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作者试图对包公戏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通观”, 将包公戏内涵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诠释出来。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思路。

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大忌, 是把印象式的鉴赏、评论, 混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研究。清代的读书人喜欢读《红楼梦》, 很多人读完后便写一些读后感, 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妄加品评, 甲说林黛玉最可爱, 乙说薛宝钗最可爱, 丙说史湘云才是第一流人物, 聚讼纷纭, 争论不休。这样一些感想评论, 只能算是印象式的鉴赏, 谈不上研究。鉴赏是主观的、褊狭的, 基于一己之好恶。而研究是客观的、中立的, 基于严肃之分析比较。鉴赏的结果见仁见智, 难分高下, 而研究的结果却可以用客观的标准进行评判。读完某一部作品后, 便率尔操觚, 大放厥词, 是鉴赏、评论。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其联系与区别, 这才是研究。《包公戏研究》的一个成功之处, 是彻底超越了鉴赏、评论, 真正进入到了研究层次。本书的主体部分, 是对历代包公戏中包公形象的研究。作者运用文化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在时代文化变迁和地域文化变迁的文化语境中, 深入考察包公形象演变的具体状貌, 总结其演变规律, 分析其文化背景, 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这些看法, 是作者在综合比较、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严谨结论, 而不是即兴的鉴赏与评论。比如, 作者指出, 在元代杂剧中, 包公形象是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诙谐多变的, 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体现了下层的民间趣味。而明传奇中的包公形象, 除了渗透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外, 也渗透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如浓厚的忠君卫道思想, 这与明代戏曲作家社会地位的上升有关系。清代包公戏中, 包公逐渐成为忠臣贤相的代表, 包公审理的案件, 范围扩大至宫廷, 涉及皇帝及其宫妃, 包公一身维系着整个朝廷的安危, 这种变化与明朝末年以来宫廷斗争的日趋复杂与激烈密切相关。另外, 清代包公戏中, 包公对犯人频频使用酷刑, 意欲使其无法忍受, 不得不认罪招供,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司法状况。时代差异之外, 作者还注意到包公形象的地域差异, 比如北方包公戏多选用包公与豪强对抗的题材, 南方包公戏则以讲述民间纷争为主, 北方包公戏中包公角色重要性高, 南方包公戏则主要以铺陈情节为主, 等等。凡此种种, 皆鞭辟入里, 发人深省。

在本书的研究中, 作者力图贯彻的一个原则是, 本着客观、忠实的态度, 将包公戏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尽量展示出来, 而不是相反, 把原本丰富、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教条化。比如, 在论述包公形象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 作者指出:一方面, 包公形象是下层民众逆来顺受奴性思想的反映——既然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自信, 奴化驯服思想难以摆脱, 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于是只好把希望和理想寄托在清官廉吏身上, 寄托在圣君贤相身上, 盼望他们带来和平安宁;另一方面, 包公形象又凝聚着普通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向往与理解, 它告诉我们, 要建构一个司法公正的社会, 需要克服那些困难, 所有的包公戏都告诉我们, 一个清官, 要维护司法的公正, 他要克服的阻力不仅仅是权力、特权、金钱, 而且还包括人人都有的亲情, 清官难做, 但非如此就无从彰显清官的道德价值。作者还指出, 像包公这样的清官形象, 一方面凝聚了封建时代下层民众的情感、想象、愿望, 另一方面也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理想期待。包公始终不渝与之斗争的皇亲国戚、权豪势要, 其享有的优厚的封建特权, 本来是封建制度所容许的, 但是无限扩大自己的特权, 任意剥夺他人的财产甚至生命, 又超出了封建制度本身所容许的范围, 危及到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为封建社会正统的道德观念所不容, 因此像包公这样的清官同腐朽透顶的不法之徒的斗争, 实际上是维护封建秩序与破坏封建秩序的斗争, 这就是包公以至于所有清官的历史作用的实质, 也是包公以至于整个清官群体之所以既受到人民的热情赞扬, 又受到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根本原因。因此, 像包公这样一个清官形象, 实际是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合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它既不简单是下层民众的麻醉剂, 也不简单是上层统治者的安全阀。诸如此类的观点, 都非常辩证、全面, 富有启发性。

摘要: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包公与评书、演义、戏曲中的包公有何差异, 包公形象为何深入人心, 包公题材为何长盛不衰, 总共有多少种以包公为题材或涉及包公的戏曲、小说, 包公戏与包公小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陈涛博士的新著《包公戏研究》给予全方位的解读。

《千年包公》观后感 篇3

一身正气留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包公,一个家喻户晓、世代传颂的名字。包公不仅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包公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包公手里,都会真相大白。在老百姓的心中,包公就是公平与正义化身的“神”,被尊称为“包青天”,深受万民所景仰。

近日,将包公的事迹历史再现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盛大开播。《千年包公》分为《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三集,讲述了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一生,其中“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那个年代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着实让人钦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今天,反腐倡廉依然是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包公精神对于加强自身清正廉洁、转变为民服务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领悟,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因此自我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领悟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领悟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领悟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我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我,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联,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决定、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作为党员,务必用心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我,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我,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党组织的教育是党员干部思想进步的重要途径,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在党组织的教育中,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个人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包公观后感精选 篇4

包拯清廉不私令人起敬,但更让我佩服的.还有他的不党。历朝历代的大臣常有党争,朝臣常因一党之私不顾天下之利,北宋当时是因范仲淹变法引起的新旧之争。包拯是守旧派大臣举荐进京的,不但在范仲淹当政时敢于弹劾其新政的弊端,还能在其失势后推荐其负责科举考试。用恩格斯纪念马克思的话来说包拯也很合适, “他一生有过无数敌人,但没有一个是私敌”。

包拯虽对官吏严苛,但对百姓忠恕,人们也并不觉得高高在上,民间虽尊其为“包青天”,但也常亲切的叫他“老包”。一些地方农村的包公祠就名为“老包殿”。

看包拯的资料,有一幕让我印象尤深:包拯六次弹劾“国丈”张尧佐,他是仁宗宠妃的伯父,虽为人平庸,但大权独揽,屡居高位,包拯直言其为“盛世垃圾,白昼魔鬼”。有一次包拯说到激动之时,一下没收住,溅了仁宗一脸吐沫星子,仁宗一气之下,拂袖而去。回到宫中对张贵妃发火,“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使乎!”真是对可爱的君臣。百姓皆知包拯的清廉敢谏,但少有人感念仁宗的博大胸怀。包拯敢打“大老虎”,原因即在此。

包公观后感600字 篇5

这也是包拯流转下来的唯一一首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这首诗是写在包拯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郡守府第的墙壁上的,据《宋史》记载,端州因出产“端砚”而闻名天下,常要向宫中进贡。包拯就任以前的郡守,都借此机会额外索取,以赠权贵,数量有时超过进贡的数十倍。包拯到任后,便命工匠严格按进贡数制作,自己不持一砚归。包拯死后,宋仁宗亲自到包拯家中参加祭奠,看到包拯“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饭食,虽贵,如初宦时”,更是感慨不已。当时朝廷对他的评价是“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吴奎在包拯《墓志铭》中称其“峻节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白始及终,言行必一。”北宋名臣欧阳修尽管与他政见有所不合,但对他的品格操行依然敬服赞佩,称其“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包拯不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亲属要求也是非常严厉的,他在晚年时立家规:“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家风》中就说到:“龙图懿范九州颂,孝肃家风万世传。”而对于自己亲属作奸犯科的,包拯也绝不轻饶。包拯是庐州人,他在任庐州知府时,包氏家族的一些亲朋故旧以为可以仗势为所欲为, 结果被包拯不留情面地申饬一番。包拯的堂舅犯了法,他亲自审讯,重重地处罚了堂舅。京剧有一出传统戏《铡包勉》, 就是依据包拯处罚亲友的史实所编。

包公镇现代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6

1 发展现状

包公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东部, 与巢湖市、滁州市毗邻, 属合肥地区最大的林业乡镇,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 地形东北至西南走向, 低山、丘陵、平原相间, 山水相依, 交通便捷, 风景秀丽。截至2008年底, 全镇已实施国家公益林1 267hm2, 退耕还林1 400hm2, 商品林267hm2, 道路绿化67hm2, 村庄绿化200hm2, 农田林网333hm2。截至目前, 全镇有林地面积3 533hm2, 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5.6%。全镇林业工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林业在包公镇生态环境建设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镇域经济中也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2 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产业化基础较弱

目前与“产业化”结合较为紧密的主要为用于木材加工, 林、浆、纸一体化的速生丰产林, 其他经济 (果) 林建设、苗木花卉的种植和森林旅游业等, 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 没有形成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 缺乏知名品牌。

2.2 对林业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不足

例如, 在招商引资中, 主要的招商项目基本集中在消耗资源的工矿业, 而对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资源的生态旅游业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开发建设速度较慢。

2.3 政府对林业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森林生态旅游前期的建设投资大, 回报周期长, 缺乏吸引外资的“短、平、快”优势, 建设资金筹集困难重重, 导致森林生态资源是属于“政府花钱买生态”的项目。综观国际上林业发达国家, 无一不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其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 森林生态资源未与包公文化旅游、三国古战场、宋街古色旅游有机结合

森林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森林生态资源和包公文化开发上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加之宣传力度不够, 除少数慕名而来的包姓后裔和大客商外, 普通老百姓知之甚少, 只知开封、肇庆之包公, 不知庐州是包公的出生地, 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境地。

2.5 森林资源的挖掘程度不高

随着国家林业宏观政策的逐步调整, 林业发展已进入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历史时期, 林业经济也由原来单一的依赖木材生产转向依靠林地开发、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态势。目前, 包公镇森林生态资源的利用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木材采伐上, 而不是综合利用, 缺乏参与性的娱乐旅游项目, 如农家饭庄、度假村、生态园等项目, 没有体现资源的多功能价值。

3 发展对策

针对包公镇林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理清思路, 编制生态林业总体规划, 积极推广林业产业化进程,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最终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达到现代林业所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1 建设包公镇生态林业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为了把握好包公镇生态林业建设“该如何走”的问题, 首先应从宏观上理清思路, 明确发展方向。根据林业发展的规律以及生态建设的要求, 将发展生态林业的目标定为“建设生态林业强镇, 促进森林旅游兴镇”, 即“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 以林业经济建设为重要内容, 以林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兴林为动力, 严格保护, 合理利用, 高效开发, 最终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达到现代林业所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真正把包公镇建设成山更青、树更大、水更绿、民更富的生态林业强镇。

3.2 立足生态建设, 科学编制和实施生态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做好林业规划, 不仅是森林资源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 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在编制生态林业总体规划时需要把握3个原则和3个层次。

3.2.1 3个层次。

(1) 编制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根据“生态立镇”发展思路,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符合包公镇实际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以东部山区、沿巢湖边界线为骨架的森林绿色生态线, 以丘陵、岗地和坡耕地的防护林、商品用材林为主, 辅以苗木花卉、绿色长廊林带、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 间以培育珍贵用材林, 大力支持依托于林业的种植 (养殖) 业, 科学编制全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正确引导全镇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最终全面完善和提升生态包公镇建设的品位和质量。 (2) 编制近期发展规划。即每年度的造林规划和年度作业设计, 以确保在扎实有效地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 还能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 (3) 把握镇内部各部门之间和林业系统从上到下的子规划, 以实现生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政策的一贯性。

3.2.2 3个原则。

(1) 在编制本地区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前, 要全面开展森林资源普查、评价工作, 摸清家底, 拓宽资源观, 搞清楚林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各种物质资源指标, 为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2) 规划要体现高起点、高标准、科学性、法定性及持续性。项目规划要按“合理布局、重点开发、适度有序”的原则进行, 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 就地取材, 依景就势, 体现自然之美。 (3) 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科学地融合本地历史、人文、山水资源, 由点到面地将本地区散布的各类资源串连起来, 并力求各类资源的协调、合理布局, 形成有机整体。总之, 林业资源开发要依规划执行, 规划的实施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业潜在的三大效益, 把可能发生的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限度。

3.3 以山为本, 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如前所述,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化的物质基础, 林业产业化则可促使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林业在整个社会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功能解读,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林业生态系统。

3.3.1 借助林业生态系统,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绿色不能只是养眼的风景, 更应变成巨大的财富。包公镇森林资源丰富, 历史文化厚重, 旅游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包公镇的实际情况和林业发展的规律表明:发展森林旅游业是包公镇现代林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森林旅游业广义上是指一切与林业有关的旅游。一言以概之,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 以自然景观为主体, 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 是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 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 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 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森林生态旅游的核心是环境保护, 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只能有选择地满足游客需要, 其发展应与自然和谐, 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 并且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 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森林生态旅游的受益者除游客和经营者外, 还有本地的居民、当前的经济、未来居民、未来经济, 其效果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 以经济效益为依据, 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力求达到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森林资源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公镇发展森林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1) 地理位置优越, 森林资源丰富。包公镇地处合巢滁3市交界, 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并已形成了景观各异的林业生态空间, 自东北至西南走向依次有依托高亮林场的高亮良种猪繁殖场、山徐特种林场、孟陶私有林场、塔山生态园、岘山休闲旅游观光园等, 像一条缀满珍珠的绿色走廊, 使得包公镇发展森林旅游业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2) 人文基础条件好, 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公镇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出生地, 也是三国时期古战场;保存完好的景点有包公宗祠、张劲夫故居、曹操练兵时的旱水马槽、太子山、棋盘石等;民间文化遗产有大邵洋蛇、石狮狮子舞、阚集折子戏等。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为森林旅游业增强了吸引力。 (3) 森林旅游业投入少、收益高。森林旅游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 建设费用相对较小, 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 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 森林旅游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 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 包括林业收入和旅游收入, 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林业。目前包公镇可从事森林旅游业开发的主要场所有山徐特种林场、孟陶私有林场、塔山生态园、岘山休闲旅游观光园及包公文化生态观光园等。可参与开发的项目有登山野 (营) 餐、游览、避暑、观光、散步、骑马、狩猎、绘画、摄影、采集标本、钓鱼、游泳、休息疗养、考察和教育等, 这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都是其他大众旅游所不能替代的。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定位: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生活为主的生态旅游度假。客源主要为合肥、南京周边城市居民;中期瞄准京、沪等大中城市客源, 适当加大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 使潜在的客源变成现实的游客;远期还应将目标市场扩大至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台湾地区, 并延伸到东亚、东南亚等地。森林旅游开发时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 低收费原则。森林生态旅游近郊出游率高, 重游率大, 出游人数多 (多以家庭、单位职工群体为单位) , 故各种收费不宜过高, 有些高档项目还可实行优惠的会员制。 (2) 保持自然性原则。景区建设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人造建筑原则要少, 并与环境相融洽、协调, 相得益彰。 (3) 多层次性原则。现代城市居民收入相差很大, 为满足不同层次旅游度假要求, 设施档次可拉开, 但结构要合理。此外, 各级政府要在森林旅游中发挥作用。一是国家要加强对森林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 用于森林旅游的对外促销、总体形象树立、基本建设;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 发展森林旅游业, 地方是最大的受益者, 也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三是森林旅游单位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在进行资产评估的前提下, 通过有限度的经营权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

3.3.2 推进林权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完善, 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也是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应按照“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要求, 以“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根本, 不栽无主树, 所有林地、林木应及时确权发证, 群众栽植的树木成材后, 允许更新采伐, 并实行县、镇财政以奖代补和民办公助的办法, 对通道绿化进行奖励。让林权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快绿化进程。还应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实行个体承包作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鼓励多成分、多形式、多元化开发, 让“谁造谁有, 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家喻户晓, 深入民心, 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以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兴办林场、建生态园。

3.3.3 科技兴林。

在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中, 必须要发挥科技的作用, 真正走科技兴林之路。在基地建设中, 要尊重科学, 按技术要求办事,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 要鼓励技术改造, 提高技术含量, 增加林业产品附加值, 提高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此,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开展与各林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 让包公镇成为这些拥有强大科技力量的试验、技术应用基地, 缩小与发达地区在林业科技上的距离。 (2) 让科技培训“进现场”。将培训地点从原来的乡镇讲授移到村里、山上培训, 现场指导, 使理论知识变为实用技术, 按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培训, 注重时效性。针对其不同的生长时期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 按时节进行技术培训。 (3) 实行科技示范、科技推广, 形成科技推广体系。以专家讲解为主, 乡镇林业技术骨干推广为辅, 村一级要形成若干个技术示范户, 通过示范带动林业科技全面普及。

3.3.4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也是林业产业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林政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 (1) 制订目标管理方案, 强化目标管理制度。应把林政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森林资源管理日常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制度中来, 真正发挥林业部门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以奖为主, 赏罚分明的目标管理来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形成既合理分工, 又相互配合、良好互动的工作局面。 (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力度, 林政、森林公安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严厉打击盗砍滥伐林木和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保护造林成果, 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力度, 强化木材运输管理。 (3) 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 研究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的新措施新办法, 切实加强火源管理、火情处置和督促检查工作, 成立森林防火专业队, 提高防扑火能力, 防“火”于未然。

摘要:针对包公镇林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发展现代林业应采取的对策, 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发展现代林业的思路。此外, 首次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的设想, 对包公镇林业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安徽肥东,包公镇

参考文献

[1]邓金阳, 陈德东.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5, 11 (5) :216-219, 233.

包公观后感精选600字 篇7

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人,首先要修身养性。

包公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饱读诗书,宁静致远,持续的“清心”。影片中有一场景:包公在庐州读书时,有一富人请包公和李姓同学赴宴,李姓同学欣然应允,然包公却未答应。包公曰: “今若赴宴,日后为官,怕凡事不能公义。”,虽寥寥数语,却反映出包公从青年时代便不结交权贵,不高攀富人。作为一名公务员,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一定要严于律已,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考验,懂得明荣知耻与修身。

二、是人就要孝敬父母。

影片中包公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可能现在我们好多人不理解,然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对老百姓好呢?作为我们普通的现代人,虽不要求像包公那样的举动,然而,如今社会进入了老龄化不说,平时常回家看看,平常能给父母多打个电话,能陪陪父母聊聊天,这样的些许小事,我们总该还会做到的吧!

三、要营造家风。

包拯家训中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意是: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再进家门;死了,不能葬入包家的祖坟。在封建社会制度时,不被族人认同,不得衣锦还乡,不能葬入祖坟大茔,是最严厉的惩罚。可见包公治家之威严,训子之严厉。严厉的家训、家道、家风也是一个家庭灵魂的延续,是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犹如无形的财富,支撑一个家庭栉风沐雨、走向辉煌。影片中在搬迁包公墓时,程如峰专家及在场的人们满怀期待的以为作为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一定会有很多值钱的宝贝吧?然而,却令现场人员及大家大失所望,包公,他的儿子包绶,孙子包永年的墓中陪葬的东西连平民都不如,也就是几十件日常用品而已,由此可见包家三代的清正廉明啊。这又让我想到了家风家训的定义,要进一步诠释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和作用,并向孩子们宣讲《孟母断织教子》、《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等这些优秀家教故事,引导广大民众从优秀家风家训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

包公观后感精选650字 篇8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包公,中华民族的清正廉洁的表率,他的为官之道,铁面无私,为民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流芳千古,经久不衰,垂青史册。

包公祠观后感 篇9

有一次, 包拯负责去陈州灾区放粮, 灾民纷纷来告包勉的状。原来, 包勉做沙县知县时, 侵吞救灾粮款, 逼死人命。虽然因此罢了官, 但百姓仍不服, 又把状纸递到了包拯手里。包拯大怒, 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 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 让包拯饶他一回。并表示, 今后决不再欺压百姓, 胡作非为。

包勉提出 “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包拯出生后, 因皮肤太黑, 他的父亲把他当怪物抛弃了, 是他大哥把他捡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 同时带两个孩子, 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 而且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 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 抚养包拯到7 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 “嫂娘”。包勉以为提 “看到母亲面上”, 包拯就会心软。可包拯思量: 嫂娘一贯教育自己为官要清正, 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 这不符合她的初衷。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 嫂娘是不会怪罪的。没想到, 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治罪, 一时想不开, 痛苦不已。她找到包拯, 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嫂娘, 侄子有罪, 应当与民同治。如若治了罪, 这是出于公心; 如若不治罪, 就是徇私包庇。嫂娘一向正直, 并且一再告诫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 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 觉得包拯的话在理, 擦了擦泪说:“人家都称你为 ‘包青天’, 这是咱家的光荣, 你就按法律处置吧! ”于是, 包拯依律治罪, 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所谓公正司法, 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 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 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 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 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 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 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当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比如 “案子一进门, 两头都托人”, 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 “吃了原告吃被吃” 等屡禁不止, 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 有的越权管辖、插手经济纠纷, 有的刑讯逼供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这些现象就像一个 “毒瘤”, 吞噬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损害了法律权威和法治公信, 戕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已迫在眉睫。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 就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人权是人依法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 就像鸟儿拥有天空、鱼儿拥有水一样。司法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法槌, 是保障人权的坚强后盾。通过司法活, 守好保障人权的屏障,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核心所在。司法活动承担着定分止争和权利救济的社会功能, 人们的健康、安全、财产、生命等各项基本权益保障都与司法活动息息相关。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 就要阳光司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 或有选择地见阳光, 公信力就会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 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只有让司法权力运行从 “暗室”进入 “玻璃房”, 才能防止暗箱操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徇私舞弊的空间。要加大力度拓宽司法公开的范围, 构建便民、透明、动态、开放的阳光司法机制, 推进狱务、警务、检务、审判公开, 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及生效的法律文书。要创新思路拓展司法公开形式, 可以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纳入到公开的载体中来。要扩大参审范围,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在涉诉信访、司法听证、司法调解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 就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对检察院、法院的设置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调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重要举措。同时, 《决定》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 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 推行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 探索实行检察院、法院和检察权、审判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相分离,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

马克思说: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 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手握生杀予夺、定分止争的权力, 只有依法独立行使裁判,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才能做到 “法不阿贵, 绳不绕曲。” “凡法事者, 操持不可以不正。”在改革 “快步跑”的今天, 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本文从铁面包公依法判案中得出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并从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 就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就要阳光司法;就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方面阐释了筑牢公正司法防线的途径。旨在让公民从内心信仰遵从法律,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公正司法,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影响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因素及其对策》龙宗智当代法学2015 (05)

[2]《浅析司法公正的价值与实现策略》赵英俊法制博览2015 (16)

[3]《网络舆论与公正司法的实现》王海英法学论坛2013 (03)

[4]《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选择》王晨中国法学2013 (6)

包公案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的是《包公审石头》,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包公正在赶路,看到路边有个小孩坐在地上哭,关切包公的上去问孩子为什么哭呢?孩子说:“我是卖油条的,累了就靠在石头上睡着了,可是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我的铜钱都不见了。”这时候包公不慌不忙的说:“一定是石头偷了孩子的钱,”所以开始审问石头,“石头是不是你刚才趁孩子睡觉了,偷了这个孩子的钱?”石头不说话,包公就开始命令人打石头,围观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说:“包公可真傻,石头怎么会偷钱呢?”包公一听大怒,生气的说,你们竟然骂本官,罚你们每人一个铜板放在盆儿里。围观的人只好排着队,一个个把铜钱放进水盆儿里,包工不动声色地看着每一个人往盆里放铜钱。突然他抓到一个人说:“他就是小偷。”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候包公解释说:“因为他丢的铜钱在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花。钱一定是偷小孩儿的。”小偷一听也无法抵赖了,只好拿出那些铜钱,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我觉得包公真是太聪明了。

包青天——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绝顶,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官。您的智慧正确的用在了处理案件上,您的铁面无私,我要向您学习,我也一定把我的智慧用在正确的前涂上,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包公案读后感二

放寒假时,我用了好几天时间看了《包公案》一书,深有感触。

这一本中国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包公凭借着他为人的清廉正直和他的神机妙算,侦破了当时发生在各地许多不同种类的案子。有的案子十分复杂,被包公以巧妙手段并依靠神灵帮助得以侦破;有的案子牵连的人十分重要,也很多,包公也个个依法处置,铁面无私;还有的人想贿赂包公,为他人或者自己减轻罚刑,包公也一一拒收那些不义之财,依旧依法处置。包公为人清廉正直、不受贿赂、不结冤案、铲除恶官等高尚行为让百姓赞叹不已。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敬佩的并且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包公为人的清廉正直了。他十分清廉,家中用具十分朴素。我也学着包公那样。在家中,父母有些稍微用旧了的东西,也被我拿来继续使用,直到用到不能用了为止。我现在还在使用的一个铁皮铅笔盒,早已是划痕累累,表面凹凸不平,有人劝我扔掉,可是我还在坚持继续使用。每次母亲烧饭做菜之前,我就会叮嘱母亲不要做太多饭菜,避免浪费。

包公做人也十分正直,不收受任何人的贿赂,将有罪的人严格地依法处置。我也学着包公那样。有些同学在我创建的QQ群中肆无忌惮或大言不惭,甚至尽发不良消息和脏话,我毫不求饶,先是警告,后是把他们一一赶了出去。学校里,有的同学给我一点小恩小惠,让我做一些对他人不宜的事情,我既不受恩惠,也不做不利的事。因为我的清廉正直,所以我在家中和学校里得到了一些认可表扬。

其实,生活就像大海,大海中也有陆地,而我们每个人就像坐在一叶小舟上,在海上漂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为人清廉正直,这叶小舟才不会翻倒,继续漂流,一直到踏上安全又踏实的陆地。

包公案读后感三

在寒假里,我读了几本书,其中就有《包公案》。《包公案》里有19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乌龟破案》了。

这故事讲了包公到南方巡察,途中在驿站歇脚时,突然有一只乌龟爬到他的脚边,用头碰了碰他的脚,把包公带到一口水井边。于是包公发现了井中有一具尸体,从尸身上搜查出的凭证获知此受害人叫葛洪,从而揭开了葛洪是被自己结盟的好兄弟陶兴谋财所害之真相。陶兴被绳之以法,乌龟是为了报答葛洪的放生之恩而做出这个举动的。

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观后感 篇11

包拯一贯服从朝廷的调遣,当年被视为蛮荒之地的端州,他也甘愿赴任,并做出了出色的政绩。除长子病故,要求回乡任职以便就近照顾家庭外,他从未向朝廷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

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宋史·包拯传》中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最典型的例子是,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载,他知庐州后,“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希仁戳之,自是亲旧皆屏息”.横行霸道的官员为之收敛,堂舅犯法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发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训,叮咛子孙务必将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几十年间,除朝廷给予的俸禄外,包拯没有多吃多占过一分一厘。

广东端州出产一种紫云般的石头,当地府百姓用此制作质地优良的宝砚进贡皇上和权贵。包公前任均借进贡之机,贪多达数十倍于贡品之数的端砚据为私有,除个人享用之外还馈送权贵,大搞不正之风。包拯却一改前规,下令制砚数量不得超过进贡之数,榆次同时,他还要求属下,不允许他们索要一方宝砚,同时上奏皇帝宋仁宗,减少宝砚的进贡数量,减轻了百姓负担。当包公调离此地时,当地百姓悄悄将一方宝砚放入他的箱里,只有其下属包兴看到,包公发现之后,竟然取出端砚,随手丢落江中。

包公祠观后感 篇12

这种神化形象的出现或许与《宋史》本传所记:“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3]有关。把管幽冥地狱的阎罗王与包拯相提并论, 由于两者皆执审判权柄, 故后世作家在创作时也就将两者二合为一, 付与包拯审鬼之能力, 也满足了人民的主观愿望。而包拯拥有这种超自然能力, 无疑令杂剧作家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因此现存十一种包公杂剧中, 有不少都直接或间接涉及鬼魂等灵界事物。

除此以外, 包公杂剧中亦有不少梦兆先知的情节。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情节除了带有宣扬果报讯息外, 在杂剧结构及情节发展上亦起一定的作用。

现即从关汉卿《蝴蝶梦》及武汉臣《生金阁》两出包公戏, 分析剧中的神怪异象, 并论述其在剧中所起之作用。

首先, 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述说了包公审理的一宗命案。王老汉被权豪郭彪打死于街市, 三个儿子为父报仇竟打死了醉郭彪。案子交到包公处, 包公有见王母的贤德, 乃将她本来要判死偿命的儿子王三与马贼赵顽驴调包, 以赵命换王三一命, 最后大团圆结局。故事主旨在于歌颂包公之公正与宣扬传统慈孝之美德, 而其中又有梦兆的情节。戏剧第二节包公上场审结赵顽驴偷马案后稍息, 在梦中竟见蝶入蛛网之事:

“兀那花丛里一个撮角亭子, 亭子上结下个蜘蛛罗网, 花间飞将一个蝴蝶儿来, 正打在网中。”[4]又“飞将一个大蝴蝶来, 救出这蝴蝶去了……又飞了一个小蝴蝶, 打在网中, 那大蝴蝶必定来救他。”[5]但奇怪的是“那大蝴蝶两次三番只在花丛上飞, 不救那小蝴蝶, 佯常飞去了。”[6]包公就基于“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的仁义心肠, 说“你不救, 等我救”, 之后一觉醒来便刚好接到葛彪的命案。梦蝶之兆好像要向包公预示某些事情, 果然到审问王母之后, 包公便突然想起此梦, 说:

“适间老夫昼寐, 梦见一个蝴蝶, 坠在蛛网中, 一个大蝴蝶来救出;次者亦然;后来一小蝴蝶亦坠网中, 大蝴蝶虽见不救, 飞腾而去。老夫心存恻隐, 救这小蝴蝶出离罗网。天使老夫预知先兆之事, 救这小的之命。”[7]包公本已怜恤王母之苦情, 梦兆此时便成了包公采取行动的催化剂, 带起后来调包的情节。先知之事似注定包公要受理此案, 一切尽皆“天”使然。因此这梦便有如“天”指命包公要行此大义, 也就是要把包公所做的“义举”合理化。其实就事理而言, 包公以赵顽驴为王三替死, 固然是大仁大义之举, 更可彰显包公施法不外人情的侠义心肠, 但于法理却甚为牵强。而“蝶梦”此时则巧妙地发挥了“正名”的作用, 把“救这小的之命”的“不法”举动, 变成一个合于“天命”的举动, 以天理凌驾法理, 淡化调包事件与法理的冲突, 令观众觉得一切皆名正言顺, 亦使王氏母子的慈孝形象更为突出。因此梦兆于此剧不单在结构上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更在宣扬果报思想之余有更深层的天理意义。

而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一剧, 则兼有先知及鬼魂的情节。话说郭成因要求功名及避灾, 乃辞别父母, 带了妻子和家传之宝生金阁上京。后来大雪投栈遇上“有权有势”的庞衙内。本来郭成想以生金阁向庞氏换取一官半职, 怎知庞衙内答应后, 更想强娶郭氏妻子李幼奴为妻。其后, 庞氏私囚郭成, 欲叫老嬷嬷游说李幼奴就范。嬷嬷得知庞氏恶行, 乃欲告之官府, 却被衙内浸死井中。而郭成更被庞衙内用铜锄锄断头颅。奇怪的是, 后来郭成竟然提头而去, 成了无头鬼大闹于市, 惊动刚从西延赏军回来的包公。最终包公夜衙审鬼, 智取庞氏金生阁, 最终审结奇案。

全剧一开始楔子便写郭成发了个恶梦, 去找“开口灵”问挂, 结果挂象说他“有一百日血光之灾, 只除千里之外, 可以躲避”。郭成为了“一来进取功名, 二来躲灾避难”, 才辞了父母去京城, 怎知道还是难逃一劫。本来用来求功名的宝贝生金阁竟间接成了催命符, 可谓始料不及。这里的梦兆无疑具有浓厚的宿命色彩, 郭成半途冻病, 又有大雪阻道, 似早已为其不幸埋下伏笔, 注定他难至“千里之外”避难, 也就是天命难违。这里委实是有宣扬迷信果报之意, 但亦为后来更不可思议的剧情开了个先声, 使观众预先觉得此剧发展将非比寻常, 更易接受之后光怪陆离的情节。

而包公夜审无头鬼的情节, 则可谓把上天能赏善罚恶的传统观念表露无遗。首先, 郭成能提头而去的奇怪情节, 便好像是上天有意与他一个申冤机会。一场风雪, 固然令郭成巧遇庞衙内送命, 但亦使包公偶悉此案, 为郭氏伸冤, 似是天命使然。而最能体现这种天命观的, 莫过于郭氏的诉词, 云:“你 (包公) 本上天一座杀人星;除了日间剖断阳间事, 到得晚间还要断阴灵。”[8]

把包公说成是“上天一座杀人星”, 无疑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 除了操大宋律例, 还持天地公义, 可谓代天审案, 行天地之大义。这种天理法理二合为一的意象形态, 就以在这一类审鬼戏中最能突出, 也就最符合人民的期望。因为元代法令皆操持于权贵手中, 某程度上成了这些豪强的社会工具, 所以才会在不少元杂剧中出现对天理彰显的热切期盼。

因此包公戏中的神鬼、梦兆成分虽确实有不少迷信色彩, 但并未至于如徐朔方所言皆为缺点[9]。反之, 这些神怪异象有力地把包公的公正形象与民间信仰中天理匡正锄奸的传统信念二合为一, 无论在戏剧结构或内容上皆有着其功能, 在深化主题的当儿又能增添戏味, 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

摘要:元代有多种以包公定案为题材的杂剧, 其中部分杂剧的内容牵涉如神鬼、梦兆等超自然异象。这些异象的出现, 背后与包公传统以来能「日判阳间夜判阴」的民间形象不无关系。而包公戏中亦常以这些神怪异象去昭示天理之伸张。故今文即以《蝴蝶梦》及《生金阁》两出包公戏为例, 浅论戏剧中出现的神怪异象与天理意象之间的关系, 以及这些神怪异象于剧中所起之作用。

关键词:元杂剧,包公戏,神怪异象,天理意象

参考文献

[1]王洲明、武润婷主编:《杂剧与传奇》,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

[2]李春祥着:《元代包公戏曲选注》, 河南:中州书画出版社, 1983年

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心得体会 篇13

北宋庞大的官僚机构,冗官成灾,包拯认为必须加以整顿和革新。他不但主张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议提拔“奋不顾身,孜孜于国”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弹劾“苛政暴敛”的转运使王逵,而且不畏风险,力主将皇帝的亲戚,“凡庸之人”张尧佐免去要职。在包拯看来, “在政府无所建明”的平庸之辈,不论其官职有多大,都必须下台。他曾建议改革选人、用人制度。他主张官员年到七十岁必须离职。他揭露不愿离职的官僚,是不知廉驻,“贪冒相尚,但顾子孙之计”。他主张不能任意封官许愿,即使是恩赐即由父亲的功劳而录用的子孙,也要通过考试。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冗官问题。包拯其实并不反对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许多官员受到处分,包拯全力为这些敢作敢为的官员呜不平,主张起用他们。

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能苛剥平民。当时有一种政策,由政府向城镇百姓强行购买国家需要的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就成了剥削民众的一种手段。包拯坚决反对这种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蔼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办法。包拯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该“置场收买”,以公平的价格,自由收购。这一建议,无论对减轻百姓负担,还是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运城解盐问题,也是由于包拯极力支持改革,使解盐的生产与销售,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这一改革,不仅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沈括称赞这种“通商法”,“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此外,包拯还曾主张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他还曾鼓励民间采矿炼铁等等。可见,包拯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改革,目的在于“宽国利民”。

【包公祠观后感】推荐阅读:

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包公观后感07-15

上一篇: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下一篇:《硅谷传奇》观后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