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024-10-10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精选8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1

第二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语言教育服从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大系统,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由于它又着力于促进绅儿的语言发展,因此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节 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受其心理年龄特征制约。

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语言

幼儿对环境中的语言刺激十分敏感,并有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且以模仿的形式出现。模仿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的成人语言,也可以是同伴的语言,还可以是电影、电视、广播中人物的语言,甚至是广告语。模仿语最多的还是最接近的成人语言,如父母和老师的语言。但是幼儿只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对象进行模

据专家研究,幼儿的语言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一)即时的、完全的模仿

如在幼儿交谈中,常听到某一幼儿说了“鸡肉是肉”,另一幼儿马上说“牛肉也是肉”,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幼儿初期。

(二)即时的、不完全的模仿 如老师说:“这个玩具小兔子是软软的。”幼儿模仿说:“小兔子是软软的。”这种情况也常发生在幼儿初期。(三)延迟模仿

幼儿从各种途径自然而然地接受语言,不立即模仿说出,只是隔一段时间后,或在类似情境出现时,才模仿说出相类似的语言。如幼儿在家模仿老师上课说话就是一例典型。当然,这种模仿经常不是原汁原味,已被幼儿无意识地增加或遗漏了一些。

(四)创造性模仿

幼儿模仿他人句子的句型或词语,根据需要更换谈话内容,这既有模仿因素,又有创造的因素。创造性模仿是整个幼儿期模仿说话的主要形式。

二、在具体运用中学习语言

研究表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听说经验,使其语言得以较快地发展。

(一)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

心理知识表明幼儿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总是不断地在向成人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成人或者直接用语言予以回答,或者引导幼儿积极地观察,组织幼儿开展讨论、交流,寻求结论。这样,使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词语、句子,学习了语言。

(二)在主动交往中完善语言的表达

幼儿和成人和同伴在一起,说话的内容除请求外,多是为告知,而告知的内容又常常是其自身感知过或思考过、有直接经验的事物或现象。在这类交往中,幼儿的语言会得到成人或同伴及时、不断的补充和修正,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更趋完善。

三、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其愉快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自主选择项目,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的武器和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游戏进程。所以,游戏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初期的孩子常凭借出声的自言自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思考游戏的过程,这正是语言社会化的基础。

与同伴共同游戏,更是幼儿语言实践的好时机。在游戏中,角色分配,内容确定,规则遵守,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统一玩法。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得到了实际练习。另外,在游戏中,幼儿随角色而有语言对答、协调等,又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有研究表明,在集体面前说话不多或有口语缺陷的幼儿,通过游戏疗法,可以极大地改变原有的状态,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二节 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因素

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因素有内外两方面。内部因素,指幼儿本身的发展水平和状态;外部因素,指幼儿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的大脑和健全的听音、发音器官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

研究表明,大脑语言中枢受伤或病变的人可引起失语症。天生的聋人不能学会口头语言。所以,健康的大脑和健全的听音、发音器官是幼儿学习口语的物质保证。

二、认知发展的水平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认知能力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幼儿对语音的正确掌握、词汇的丰富和正确运用。概括能力的发展,使幼儿自然从成人的语言中总结出语法规则,并进一步类推,从而使其语言符合成人语法。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幼儿能主动接受、贮存信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概念,根据需要提取出来进行交流表达。总之,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浯言信息的吸收、加工、储存和输出的状况。

三、学习语言的内驱力

兴趣和需要是人的行动的内驱力。当幼儿对学习语言发生兴趣或感到十分需要时,就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并获得良好效果。如文学作品或广告语中令幼儿感兴趣的词语、句子,幼儿生活中会主动学习、练习,效果很好。

四、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的交谈环境(氛围),为幼儿提供说话练习的机会。在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同伴间的不断交往中,可以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幼儿的发音、用词和句型、语法,帮助幼儿正确表达思想,叙述事件,从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其二,是指幼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幼儿教师和父母应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无论是语音、语词、说话态度、倾听习惯,还是口语表达等,都应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五、丰富的生活内容

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幼儿说话的源泉。因为它不仅可给予幼儿多种刺激和信息,还可以有机会交流,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始终处于说话的积极状态。所以,带领幼儿多进行参观、游览、散步、访友、谈心、看图书、看电视、看电影,以及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等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六、有指导的学习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虽然依靠其健全的生理机能和自身的自然习得。但是,如果在自然习得的基础上,加深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指导工作,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成人要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学习语言的特点,正确把握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就是有指导的幼儿学习语言的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类别和方法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类别

根据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有关幼儿语言习得和学习语言的理论,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6类。(一)学说普通话

指在幼儿能用本民族语言或方言进行日常交际的基础上,要求幼儿学说普通话;在幼儿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说普通话,为幼儿提供多种内容、多样活动,使他们的普通话能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1.愿意说,喜欢说,坚持说;

2.发音清楚、准确,努力学会普通话语音;

3.辨别方言与普通话中同词的不同发音和不同声调,努力从方言转向普通话; 4.注意普通话与方言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述,学会规范的普通话。(二)谈话

包括个别交谈和集体交谈。谈话在培养语言交际意识、情感、能力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语言交际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交谈双方是否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所谈的问题。谈话中互为听者和说者,要倾听对方,作出应答,说清意思,注意反馈等,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谈话也是讲述的基础。讲述的效果不但决定于表述是否清楚、连贯,还需要考虑听者已知什么,需要听什么,怎样说别人才懂。重视培养谈话能力,可以降低讲述的困难程度。因此,要为幼儿选择丰富多样的谈话内容,使他们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1.个别交谈

(1)注意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并作出积极应答(以表情、声音、手势、体态、词、句等不同方式);

(2)懂得听说轮换;

(3)主动发起与成人或同伴进行个别交谈;(4)注意倾听对方说的话,并听懂意思;

(5)针对对方说的话来表述自己的意见,并使对方听懂;(6)耐心地把对话延续下去,集中注意询问和答话。2.集体交谈

(1)积极参与多人、小组或全班的交谈;

(2)注意倾听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提问,并作相应回答;

(3)注意倾听同伴在集体中的发言,根据谈话主题陈述自己的意见;(4)针对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评价性意见。(三)讲述

讲述用的是比较连贯的独白语言,要求语言内容比较丰富,语句结构完整。幼儿进行讲述通常需要图片、情景表演、教玩具等来提示讲述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帮助构思语句。讲述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情,则应培养他们不用辅助材料,进行回忆和构思,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因此,要选择多种讲述内容和形式,使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会用几句话描述事物;

2.描述图片上的物体或人们的动作及心理活动; 3.讲述自己的经验(亲身经历的过程); 4.讲述图片所表现的事情(重点在事物间的关系上);

5.讲述图片内容所发生事情的过程(并利用想像补充完整情节); 6.能理解多幅图片间的联系及表现出的情节,并会进行连贯讲述。(四)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关系的重要经验。可以由教师先用口语对图书中的物体及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进行命名、描述,逐渐地讲述图书中的情节,再向朗读文学发展,让幼儿边听边参与说,最终使幼儿达到对熟悉的图书能独立地边看边自言自语地说内容或不出声地默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翻阅图书、辨认物体、理解情节以及懂得口说的和书上写的字之间的关系。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具有丰富内容的各类图书,使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能注意看画面,听成人讲; 2.根据画面内容回答成人的提问; 3.注意倾听成人讲述画面的情节;

4.看着画面会自言自语讲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5.能集中注意力倾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的文字; 6.爱看书,会按顺序翻书面,爱护图书。(五)欣赏文学作品

包括聆听和朗诵、表演两大方面。可先由教师朗诵儿歌,逐渐养成幼儿爱听文学作品(成人直接朗读或放录音)的习惯,从而提高积极主动吸收成熟语言信息的能力。因此,要为幼儿创造欣赏内容、形式不一的文学作品的条件,使幼儿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聆听文学作品

(1)能注意听成人朗诵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2)通过反复聆听,养成对文学语言的爱好;

(3)能在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成熟语言;(4)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想像力。2.朗诵、表演文学作品

(1)跟随成人朗诵作品中的对话;(2)参与成人朗诵作品中的对话;

(3)用动作、表情等参与朗诵,表现情节;(4)会分角色用道具来表演文学作品。(六)学习英语

是指幼儿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启蒙幼儿初步学习第二语言。教师可以听说训练为主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初步形成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使幼儿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产生听说英语的兴趣;

2.会说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句(词); 3.有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和积极性;

4.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对英语的敏感性。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指教师为发展幼儿语言创设条件和

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对人、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由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来示范。示范模仿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教师的规范语言应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并且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都能运用规范语言,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典范。

2.语言教育中幼儿不易掌握的新的学习内容,教师重点示范。如难发的音,新词句的朗诵,要求幼儿学会的故事对话,连贯的讲述等,要多示范,使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提高语言能力。

3.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语言表现,要善于发现语言发展好或语言能力提高快的幼儿,让他们做示范者,为同伴提供模仿学习的样板。

4.要妥善运用强化原则,随时鼓励幼儿正确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给以强化;要及时指正其错误。严格避免误用不正确的语言或一味挑剔错误的两种极端做法。(二)视听讲结合法

这是以观察法结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方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录像、图片、图书、情景表演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领会;“讲”是指幼儿自己讲述。这三方面要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视、听”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是幼儿学习讲述、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的有效方法。视、听、讲结合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教师提供的讲述对象,应该是幼儿经历的、熟悉的、符合幼小认识特点的。2.教会幼儿观察讲述对象的方法,给幼儿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

3.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能启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构思,有利于幼儿组织语言,进行连贯讲述。

4.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水平,提出独立讲述或创造性讲述的要求,但讲述内容要紧扣主题,想像要合乎情理。(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正确发音和丰富幼儿词汇、学习句式的方法。众多的幼儿语言游戏,正是运用游戏法的具体体现。游戏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和编制游戏。目标要明确,规划要具体,便于幼儿理解,达到训练语言能力的目的。

2.在运用游戏法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教具或学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减少直观材料。

3.对于个别发音不清的幼儿,可运用游戏进行重点帮助,使他们在有兴趣的活动中,轻松地进行强化训练。(四)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学习表演文学作品,以提高口头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方法。表演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教师必须在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能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声调、韵律、节奏、速度等进行诗歌朗诵表演。

2.教师必须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对话及体会角色心理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正确地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有的故事的叙述部分也可由教师讲述)。3.鼓励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创新内容和增加对话。4.要为全体幼儿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

此外,还有提问法、练习法、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补充,综合运用,才能共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第四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要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设计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选择能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要选择考虑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等。因此,可以说,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就是将一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

设计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重幼儿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基本设计的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已经获得的经验。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情境谈话“做客”,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这个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时所用的礼貌语言等。

2.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再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新的经验内容,这些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应当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如当幼儿参与情境谈话“做客”这个活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语言运用方式,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对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实,有一定的挑战意味。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将这部分的经验内容再次吸收转化为已经获得的经验。

(二)教师与幼儿互相作用的原则 尽管在教育活动中,活动的主体和活动的对象相互作用构成活动的主要关系,由于幼儿认识和经验的不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因而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对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主要起到促进幼儿学习活动的目的。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必须明确这样一点:教师参与活动必须以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具体化问题。当然,幼儿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会根据具体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而发生变化。当需要的时候,教师在活动中参与主导作用发挥得多一些;不需要时,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发生适度的影响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一个幼儿(包括个别幼儿的特点在内)的发展水平。由此,教师决定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组织成份的多少。

2.找出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技能、新的语言要求。由此,教师策划自己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3.了解每一个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操作工具的熟练状况。由此,教师决定自己参与指导的时间分配。

(三)活动内容与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式相适应的问题。

1.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考虑决定采取适当的活动方式。如学习童话《金色的房子》,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帮助4~5岁幼儿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若是一首短小的儿歌或学习某个讲述内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进行了。

2.按活动内容选择一定活动方式时,教师要注意这一方式对教育对象是否适用。如有的故事内容很适宜进行表演,但表演对参加活动的某个年龄班幼儿有较大难度,这时教师应考虑改用其他活动方式来进行。

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若能抓住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两个关键点,就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幼儿组织适合他们特点的适合教育要求的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

(四)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如活动中除了有语言,还可能有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并存。

作为语言活动的设计,应坚持从语言角度来设计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活动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应从语言角度进行思考,为幼儿提供适宜其语言发展需要的学习机会。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具有辅助意义什么时候要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而定,取决于要从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来定。

3.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从语言角度出发,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最后仍应回到语言上。既不要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也不要忘记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不能喧宾夺主。(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活动时,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使设计的活动既面向全体儿童,又重视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幼儿,是指教师要了解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教师要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使活动设计能照顾到面。如组织谈话活动,教师应注意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和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水平。如让本班幼儿谈论去商店买东西,将主题定在“买玩具”、“买果冻”上,就比较适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较好地引发儿童的兴趣和运用他们自身的经验。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对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动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都要予以帮助,既要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发挥他的能力的机会,又要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或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订得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如前所述,教育活动目标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活动目标处于最具体的层次,也是最贴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活动目标的制定,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其二是目标的制定应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也就是要落实到幼儿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与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而终期目标和阶段目标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幼儿身上。因此,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幼儿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3.目标的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如要幼儿掌握多少词汇、句式,以及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上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2)情感态度的学习,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如形成幼儿耐心而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产生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和图片内容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3)能力的学习,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能根据不同的听者和不同的情境,恰当地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表述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是谈话目标还是讲述目标或是阅读目标;二是要用特;定的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来表述。如能理解和运用表示物体相对位;置的词语:“在XXX上”,“在XXX下”,“在XXXX里”等;能用完整的句子回答"XX在哪儿”;能在老师给出的10个句子中找出三个错句;能正确使用描述物体的形容词;等等。

(二)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组织开展的主要依据。因而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教师要根据目标、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已有语言经验,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此外,在具体选择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活动内容中的语言点,避免语言教育活动成为社会或其他领域的活动。

(2)根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特点选择活动内容。如谈话活动的特点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学习和练习说话,教师在选择这一类活动的内容时,就要寻找有利于幼儿自由交谈的话题,诸如汽车、风筝、玩具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3)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包括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只有掌握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选择到有针对性的,并能产生新经验的活动内容。(三)策划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的策划,应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步骤;二是各个步骤的活动方式。1.活动步骤的安排

由于语言教育内容种类的不同,所以其组织步骤也存在特殊性。例如,看图讲述的第一步是出示图片,第二步是组织观察,第三步是启发提问,然后是讲述图片,最后是为图片命名(中、大班);而欣赏故事类的讲述的第一步是出现故事名字,第二步是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第三步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和学习新词、句式,第四步是明确故事主题。就其一般性而言,语言教育的活动步骤为:

(1)活动开始。这是引导幼儿准备参与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要让幼儿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初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基本活动。是完成活动目标的主要部分。除用少量时间展示学习内容外,主要是教育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学习和练习。

(3)活动结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地结束活动。

(4)活动延伸。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对学习内容的继续练习、巩固和运用。

在步骤之间的环节过渡上,教师的安排要自然,促进幼儿从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发展,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

2.各步骤中活动方式的采用

活动方式是指活动环境和条件、活动方法、活动形式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综合体现。采用的活动方式,既要适应教育内容类型的特点,又要起起幼儿对学习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幼儿参加语言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和条件。是指幼儿活动的空间和教具、学具、教学设备的提供,要考虑提供的内容、形式、数量、出示时间和出示方法等。

(2)活动方式。如前所述的示范法、游戏法、表演法、提问法等,都可根据各个活动步骤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通常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以发挥其综合作用。(3)活动组织形式。语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或大组的集体活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比较松散的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如集体活动中分组进行故事表演和个别的自由练习等。应根据各活动步骤、教育内容和要求,考虑比较合适的组织形式。因此,以上两种活动形式往往可以交替进行。另外,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正常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既可作为有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延伸,又可作为积累幼儿语言的经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

活动设计的结果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而活动的组织实施,则由于幼儿的参与,成了一系列动态发展的进程。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不少问题,如教师如何全面实施计划,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如何使全体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语言的发展和提高等等,对待和处理好这一系列问题,是一种高水平教育艺术的体现。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灵活掌握,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态度和情感,以发挥最大的组织作用。

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面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1.直接指导

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讲解、评价等手段,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语言经验及语言水平的实际状况,一般对小班幼儿或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或教育内容难度较大的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较多地运用直接指导方式。2.间接引导

教师通过自身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的提示、眼神或手势的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这种间接引导方式,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宜于多用。

3.环境条件的利用

从本质上讲,利用环境条件也是一种间接引导。教师利用语言活动设备、教具和学具,如幻灯、图片、木绵等的教具,电视、录像、VCD等,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活动过程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指导手段,使幼儿始终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达到目标,圆满结束活动。

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即语音是否准确,吐词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简洁有条理,语调是否生动、有感染力等等,都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但不

是惟一的手段。为全面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十分重视对

幼儿日常生活中语言的指导,以全面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2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而这“五大领域”的整合与灵活生成内容即《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应教学也应适应现行学前教育体系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

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的选择陈旧

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多以一本教材为蓝本, 而教材多半为纯理论知识讲解, 部分教材含有案例分析, 但案例是相当老式没有创新性的案例, 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且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原理, 而且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是利用这些方法和原理组织实践活动。因此, 现行教材难以让师生达到这门课程所需达到的学习目的。

2.教学方法手段老式

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教师习惯整堂课灌输式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导致师生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只能进行高谈阔论的演讲, 一旦进入幼儿园就力不从心, 所学的设计与指导方法缺乏实践性、针对性, 更缺乏有效性, 导致“学”与“用”脱节。另外, 多数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缺乏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甚至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师资力量薄弱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几大模块:幼儿园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美术、音乐、生活、区角游戏, 可以看出这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多元化课程, 但是对教师而言, 要求教师对本门课程所有的技能都完全精通是完全不可能的。据调查, 现行本门课程教师的配备每班仅一名教师, 而且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出来进入高校的, 根本没有下园实践的经验, 为本门课程的高标准开展造成不便。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据调查, 某些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度的考核多为简单地进行卷面考核, 根本无法考查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进行设计和指导的应用能力, 导致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 只是学会基本理论知识, 对活动和方法一知半解, 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埋下隐患。

三、对今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改革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对《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教材改革

鼓励教师自编或与品牌幼儿园合作, 编著《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材, 这样才能以幼儿园一线资料为基础, 引进更多有用的、学生今后会在工作岗位上经常遇到的最新案例与问题, 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适合幼儿成长与学习的新的游戏及特点, 为其以后走上岗位设计与指导新的活动提供灵感, 并提高其学习兴趣, 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传统老式教学手段, 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使用教学课件, 并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新式教学方法, 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 采用播放一些有关视频和社会新闻等方式,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撰写总结报告,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 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将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操作, 培养职业能力。

3.加强师资力量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 对教师综合技能和实践的要求较高, 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 必须增强师资力量, 主要应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应对本门课程配备不只授课教师, 应选择精通各个模块的多个教师, 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有强硬的师资力量作保障;二是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 应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或者请本地品牌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进入课堂;三是学院应提供教师下园实践的机会, 让相关教师从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 提高自身技能, 并为课堂引进一些新的实际案例和问题供学生探讨。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形式, 对学生进行分模块、多元化的考核, 并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讨论、角色模拟情况、活动组织情况与笔试结果等进行考核, 旨在考核其综合技能与实际组织与设计活动的能力,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碧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 2014 (1) .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主要问题;课程定位

一、课程定位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与桥梁,它上承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三门专业理论课,下启“说、弹、唱、画、跳”及“教育见习实习”专业实践课。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主要研究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设计等问题,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应用课程。

二、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量不够,教学质量偏低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时量不够的问题。由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需建立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三门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学生深入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后,才具备开设此课程的成熟条件,因此,很多院校往往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才匆忙开课,造成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甚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应用的学习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刻板,大多属于空洞的说教

无论是中等学校还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着直观教学资料有限,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凭空想象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理念上的错误。例如,许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雪花插片、手偶等许多幼儿园必备的结构或形象游戏材料,在设计幼儿园游戏活动时,基本上是在主观臆想。

(三)对幼儿教育特点的了解不足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在学生还没有幼儿园教育直观经验的情况下,就开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课,学生只有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思考,这样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虽然学生能够把理论基础知识背得很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无从下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现象。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中一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其职责是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需要他们按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配合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扮演“幼儿”学生分析和评价扮演“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

自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推崇,它能很好地弥补当前幼师生文化基础和相关教育理论相对薄弱,同时又缺乏幼儿园实践机会的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很好地整合与利用组内成员的资源,充分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使《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学生完成活动设计任务的难度大大降低。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要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以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基础,它的职业定向就是让学生知道今后在工作实践中应该“怎样干”“怎样才能干得更好”。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为他们走向社会铺平道路。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使用案例教学法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五)观摩学习法

学校可出面与有关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例如,建立见习与实习基地,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到幼儿园观摩相应的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可用来观摩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幼儿园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能手范教”“老带新”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观摩的机会,争取到现场观摩。

(六)实践训练法

实践训练法包括设计活动方案(教案)、说课与模拟教学三个方面。设计方案指结合相应的内容或领域,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活动设计;说课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幼儿”和“幼儿教师”提高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实践训练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南姣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某学院为例[J].创新教育,2014(34).

[3]周文华.以行动导向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J].科技信息,2014.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篇4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幼儿园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

整合是指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是他们成为一个整体。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多个领域,多种层级整合而成的目标结构体系。

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体现出整合的特点1是同一活动领域内的整合,即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容有关数的,空间形体的,计算的,时间和空间方位的等等。

2是不同活动领域间的整合,即指突破领域相对划分的界限,实现跨领域的内容整合。三是整体性也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2.生活性

内容

途径与环境场所方面 3.趣味性

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上

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彩上 4.动态性

活动过程的动态 活动环境的动态

活动设计的意义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儿童发展 2.可以引发教室思考,选择行为策略 3.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必须准学的把握儿童原有基础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具体说明p13 主体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认知派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

皮亚杰关于知识的分类 1.社会知识 2.数理逻辑知识 3.物理知识

主张

1.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

2.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鼓励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

维果斯基

强调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个人活动

强调知识是由个体建构的,但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情景

1.社会交往对于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5

罗江县幼儿园

王飞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教育活动,并科学的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好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按不同的组织形式又可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教育活动或有组织的/无组织的,还有户外的/室内的等;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素是:主要领域的核心概念、目标、结构、材料。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在本领域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及实际发展水平来预设活动目标,或根据需要随机设定目标,即生成新的课程。

为了促进和发展幼儿的自身素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而快乐的成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目标要求,除了要有选择地进行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活动形式以外,同时还要做到胸中时常有目标,心中处处有孩子,将教育目标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并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活动过程,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要注意目标的制订。

目标的制定,第一,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倒置,先有活动,再写目标),第二,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

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结合教育实践:教师如何回应幼儿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的发展,只有恰当的回应才能保证幼儿主动而自由地探索。以下就教师的回应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对话,欣赏中回应幼儿

幼儿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影响的个体,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主体,他们通过自主的探索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去倾听幼儿的诉说,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长处,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安全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建构自己的发现,真正做到“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

二、在支持,帮助中回应幼儿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发出回应信号,并给予适时的指导,满足幼儿对援助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求助信号,并立即作出积极的回应,促进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和愿望,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在交流,分享中回应幼儿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6

教案篇《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故事诙谐有趣,通过两只老鼠的不同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孩子对城市很熟悉,对乡村也并不陌生。大班的幼儿语言发展已经进入高峰期,幼儿敢说、想说、乐意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乐于讨论甚至辩论。本次活动教师用图片、谈话引导、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可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简单的辩论中得到提升,学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地倾听。由辩论再蔓延到故事情节中,在诙谐有趣的故事中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意义,了解故事的内容。

1、欣赏故事、感受诙谐故事的趣味。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尊重别人的观点。

3、能与教师一起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

1、城市与乡村的图片,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只;

2、故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动画《乡村老鼠进城》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什么呢?(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什么呢?(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吧!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提问:你觉得城市的生活好,还是乡村的生活好?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说城市,喜欢乡村的小朋友说乡村,分别陈述自己的理由)

(三)欣赏动画,并拓展讲述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2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过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欣赏动画——老鼠进城提示语:乡村老鼠来到城市,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它能习惯城市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吧!

3、拓展讲述提问预设:请你们猜一猜,城市老鼠到乡村后,又会怎么样呢?它又能习惯那儿的生活吗?

(四)欣赏故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提问交流: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能够跟大家说说吗?

1、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的、住的都不习惯)

2、乡村老鼠喜欢城市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繁华美丽、舒适好玩、但太危险了)

3、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

(五)再次欣赏故事,鼓励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讲述。

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就象我们小朋友从一生下来就住在城市,可能会觉得(什么地方好啊)城市好。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你们说对吗?

(六)自然结束活动。附: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有只乡村老鼠住在靠近谷仓的地方,日子过得十分安逸。

这天,乡村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城市老鼠,就写信请他来乡下玩。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村。

城市老鼠受到了乡村老鼠的热情接待。乡村老鼠领着城市老鼠来到野外,得意地说:“老兄,你看这儿的风景多好,空气也很新鲜,多住几日吧!”回到家,乡村老鼠又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请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坐在坚硬的板凳上,很不当回事地说:老兄,这儿尽管吃东西不愁,可也太乏味了!”城市老鼠说:“你还是到我家去玩吧!我请你吃从没吃过的好东西!让你看看我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听了这番话,乡村老鼠突然非常向往都市生活了,3他欣然接受了城市老鼠的邀请。于是,他们立刻上路了。

来到城市,看见城市繁华的景色,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乡村老鼠吓得全身颤抖,过马路时紧紧拽着城市老鼠的手臂吓得哇哇乱叫,他们来到城市老鼠的家,看到整洁的房间、漂亮的家具和各种好吃的东西,不由惊呆了,“你天天都这样过吗?”乡村老鼠问。“是啊!来客人时吃得更好呢!”城市老鼠神气活现地回答。乳酪、蜂蜜、苹果、无花果、奶油蛋糕、面包�6�7�6�7乡村老鼠以前连见也没见过。“你真幸福啊!吃得好,过得好。而我一年四季只在农田里干活!”乡村老鼠感到很悲哀。

他们聊了一会,就爬上餐桌吃起来。乡村老鼠正要把苹果放进嘴里,“砰”的一声,一位仆人走了进来。城市老鼠见了,飞快地躲进墙角的洞里,乡村老鼠吓了一大跳,也躲了进去。

仆人把一些食品放在餐桌上,又出去了。“好了,这下安全了。”城市老鼠得意地坐在餐桌上,继续吃东西。乡村老鼠四下张望了一下,才跟着吃那可口的肉。它们才咬了一口,“砰”的一声,门又打开了。一个女佣走了进来。两只老鼠吓了一大跳,又急急忙忙躲进墙角的洞里。

“老兄,你觉得那肉的味道怎么样?”城市老鼠得意地问。可乡村老鼠却吓得什么都忘了。乡村老鼠静静地想了一会儿后,把帽子戴起来,说:“老兄,我要回家了。”城市老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哎,这儿不是很好吗?”乡村老鼠说:“乡村平静的生活很适合我。这儿虽好,但随时都得担心被人伤害。我还不如回去。”说完,乡村老鼠头也不回地走了。

点评:

该故事生动有趣,孩子很喜欢。因为孩子喜欢老鼠的形象,所以他们乐于讨论。活动中,教师能紧紧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愿意表达并且有话可说。动画《老鼠进城》特别有趣,能深深的吸引孩子,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吆喝是商贩们对自己商品的一种宣传,通过吆喝来把自己的商品出售给人们。它贴近生活,平凡得几乎随处可以听见。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并且善于模仿。老师便以此为契机,4加以提炼和归纳,让幼儿体验到吆喝的好玩和有趣。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和老师共同总结出吆喝的特点、形式、内容,引导幼儿加以创造想象创编各种吆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1、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体会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在活动中能友好地与同伴分工合作,并大胆地与人交往。

3、善于捕捉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大胆地表现。

4、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吆喝的特点,并能自己创编吆喝。

1、知识准备:带幼儿到市场中观察商贩买卖物品。

2、物品准备:冰糖葫芦、各种水果、羊肉串、臭豆腐、凉粉、玉米、烧饼等。

3、情景创设:美食街。

一、引导探索.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吆喝为什么要吆喝?

1、老师出示冰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老师示范简单的吆喝,让幼儿进行判断这样的吆喝好听吗?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吆喝,并进行个别表演。

3、幼儿自由结伴向客人老师吆喝冰糖葫芦。

4、请幼儿说自己吆喝冰糖葫芦的过程,让客人老师给出评价。由一名客人老师到幼儿面前根据刚才幼儿吆喝的情况,总结幼儿吆喝的缺点,比如声音要大一点,语言要更生动,语言应更丰富,将你的东西说得更好,让别人一听就想买。

5、老师小结:吆喝是生意人在出售商品时,对自己的商品的一种宣传,目的是把自己的商品说得棒棒的,让自己的商品卖出去。

二、回忆观察比较,探询吆喝的形式与特点

1、提问: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吆喝?

2、幼儿回忆模仿各种形式的吆喝。

3、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在吆喝的形式上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归纳出吆喝的特点。

(在这一层次里,先让幼儿说说生活中听到过的吆喝,然后教师向幼儿展现三种吆喝:普通话的,方言的,唱的。让幼儿比较觉得哪一种更有趣,然后以鞋子为例让幼儿选择三种方式的一种自由吆喝,最后选择三个幼儿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上台吆喝,幼儿评价你听了以后想买谁的鞋子。)

5三、创编展示: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编吆喝。

1、给幼儿一个想像中的物品,引导幼儿从物品的特点入手,邀请同伴进行讨论、创编。

2、老师引导幼儿对比,让幼儿发现哪种吆喝更有趣,更有创意。

3、展示创编结果,评价小结。

(在这一层次里,主要让幼儿感受一个人吆喝和结伴吆喝的不同。可设计这样的游戏:同样卖一种东西比如玉米,一个幼儿在一边独自吆喝,另几个幼儿结伴吆喝,其它幼儿当顾客。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觉)注意:教师在各个环节中都要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去表达。同时要注意买和卖的使用。

四、自由表现

1、介绍美食街。

2、请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摊位,分工讨论怎样吆喝。

3、美食街开张,吸引顾客,吆喝美食。

4、小结、结束。点评: 孩子们在繁华的商业街上随处可以听到吆喝。吆喝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却需要勇气、胆量和语言艺术。该活动以吆喝为内容,旨在锻炼幼儿在公众场合大胆地说话,大声地说话的能力,并能尝试如何说得更好更有吸引力。该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以幼儿的讨论、模仿、创编为主,并能尝试让幼儿评价。组织方式生动有趣,游戏性强,孩子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表达。

《懒惰虫和勤快人》这首儿歌结构简单,语句简短、诙谐幽默,念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打破了传统儿歌活动中quot教师朗诵,幼儿欣赏和学习quot的模式,力求在自然的、有趣的情境中,通过与幼儿共同感受和体验,逐步引出和丰富儿歌。在活动中,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支持、吸引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并鼓励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勤快人的道理。

61、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地进行表演。

3、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的道理。

1、小鸡、小鸭的布偶各一个。

2、幼儿扮演懒惰虫。

1、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出示小鸡、小鸭的布偶。指导语:你是小小鸡、你是小小鸡,你唱歌叽叽叽。你是小小鸭、你是小小鸭,你唱歌嘎嘎嘎。还有一只小动物在睡懒觉,你们猜猜是谁呀?(幼儿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熟悉了解。(1)一名幼儿表演懒惰虫,教师与幼儿一起叫懒惰虫起床。表演:

老师: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全身都在痛。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讨论:为什么懒惰虫的全身都在痛?(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

(4)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你是懒惰虫”的游戏教师随意的指着某一个幼儿,念儿歌“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孩子要迅速的反应,站起来大声说“我不是懒惰虫”

3、引出儿歌的后半部,熟悉了解。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都不是懒惰虫,平时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

4、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儿歌quot懒惰虫与勤快人quot。

75、游戏:寻找懒惰虫和勤快人在教室里挂几幅图片,有懒惰虫和勤快人,当你看到懒惰虫就用儿歌表扬它,当你看到勤快人就用儿歌批评它。

附儿歌:

懒惰虫和勤快人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呆着不想动。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的全身都在痛。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不痛。我的手不痛,我的脚不痛,我天天在劳动。点评:

该儿歌节奏感很强,琅琅上口,很有趣,孩子很喜欢。导入的时候引入小鸡小鸭玩偶是为了感受儿歌的节奏,老师和孩子一起叫懒惰虫起床时幼儿积极主动。分段欣赏和朗诵符合该儿歌的结构,幼儿很容易接受。活动中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表达、快乐地游戏。整个活动中,孩子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比较多。

《国王生病了》是一个诙谐有趣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教师在讲述故事中应重点突出国王的滑稽可笑。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观察讨论周一至周六国王做运动的幻灯片,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幼儿理解国王是怎样做运动的,理解故事中国王的滑稽可笑,让幼儿尝试想像故事情节和续编故事结尾。

1、体验故事的诙谐有趣,能积极地参与文学活动。

2、尝试想象故事情节和续编故事结尾。

3、理解故事内容,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并大胆讲述。课件《国王生病了》。

81、出示幻灯片,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指导语:有一个国王生病了,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医生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幼儿已知道什么是处方)。请你们猜猜看,这张处方上面写了什么?

2、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幻灯片,猜猜里面说了什么指导语:请你们看一看,国王在星期

一、星期二�6�7�6�7都在做什么?(引导幼儿充分表达对图片的理解)他是照医生开的“药方”去做的吗?你猜猜国王的病好了没有?为什么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指导语:为什么国王的病没有好,而其他的人却病倒了?

4、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表格(国王运动记录表),判断国王每天是在做运动还是坐在轿子里,然后根据画面内容打“√”。

5、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结尾,并完整地阅读欣赏故事。(1)讨论:你觉得国王的病后来治好了吗?是怎么治好的?(2)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感知故事的诙谐和幽默。点评:

该活动的选材很好。大班的幼儿不仅能理解故事中滑稽可笑的情节,也能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观察讨论国王做运动的幻灯片,猜测其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理解;“国王运动记录表”设计得挺好的,幼儿通过判断能进一步理解国王是在做运动还是坐在轿子里;分段欣赏和续编的形式比较适合该故事的特点。

《捉迷藏》这首儿歌很优美,也很有童趣。在生活中,孩子喜欢捉迷藏,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教师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通过捉迷藏的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并通过仿编句子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表达,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1、能体验诗歌的情趣并在活动中大胆地用语言表达。92、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能仿编儿歌的句子。

3、学习用好听的声音朗诵诗歌,丰富词汇“静悄悄”。

1、背景图一幅,以及与之相关的可操作性图片。

2、颜色小精灵、太阳卡片,布置颜色小精灵的‘家’。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感受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欣赏诗歌的中间部分

1、指导语:提问:“今天呀太阳和颜色宝宝它们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请哪些颜色宝宝来玩游戏?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呆会儿我们要看一看他们会躲在哪里”

2、幼儿寻找教师在背景图上贴的颜色宝宝。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说出来:绿色躲在大树里,黄色躲在菊花里。。。

三、幼儿完整欣赏诗歌(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说)

1、欣赏后提问:

(1)诗歌里谁和谁在玩捉迷藏?(2)颜色宝宝们是怎么躲起来的(学习词:静悄悄)?幼儿模仿。(3)颜色宝宝都躲到哪里去了?”

四、教师小结并带领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指导语:“这首诗歌可真好听,把颜色宝宝和太阳说成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我们小朋友也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朗诵这首诗歌吧。”

五、游戏“颜色宝宝找家”。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颜色小精灵,请幼儿说说都有哪些颜色宝宝。

2、玩法:幼儿每人一个颜色小精灵,教师当“太阳”,与幼儿一起边朗诵诗歌边玩找‘家’的游戏。

鼓励幼儿边说诗歌边游戏,并能用诗歌中的话来回答问题。

六、幼儿仿编

1、出示变化了的背景图,让幼儿找一找颜色宝宝躲在哪里,并用“谁躲在什么地方”说一句话。

2、幼儿拿着颜色小精灵,以游戏的方式轮流仿编句子。

七、延伸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其它的颜色宝宝。

10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用“××躲在××里”的句式学习仿编诗歌。

附诗歌:

捉迷藏云朵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住,颜色宝宝们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了起来,绿色躲在大树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白色躲在棉花里,蓝色躲在池塘里,红色躲在蘑菇里,手帕解开了,太阳睁开眼,一个一个找出来了�6�7�6�7点评: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不管是在导入时与幼儿玩的捉迷藏游戏,还是儿歌中间部分颜色宝宝的出现,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捉迷藏”的形式。“捉迷藏”让幼儿觉得好玩有趣。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地把握机会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通过“寻找颜色宝宝”“颜色宝宝找家”“仿编句子”等,让幼儿学会用“谁躲在什么里”的句式表达。整个活动设计比较游戏化,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上床睡觉》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它主要讲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的故事。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容易接受。开始部分以展示动物图片的形式来观察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图片的内容,不断地抛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的情节之中,积极地去猜测,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11积极性,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表达出来,让幼儿在猜测、读图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1、能体会图书情节的趣味,积极地、快乐地阅读。

2、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睡觉”,能声音响亮地说出来。

3、能仔细观察图画中呈现的细节,推测相关情节,学习如何利用图画线索读图。

小蛇、狮子、斑马、河马、大象的图片及文字、大书、小书。

一、导入:出示吊床和图书中五个主要角色,引导观察和描述引导语:动物们累了,它们要去睡觉了,你们想想看它们会去什么地方睡觉?这个床就是它们睡觉的床,和平常我们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样?用两根绳子吊起来的床叫吊床(出示实物)教师逐个出示小蛇、狮子、斑马、河马、大象的图片,并配以文字,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大书封面阅读提问:吊床上还有什么?谁第一个上床去睡觉?我们来学学小蛇上床去睡觉的样子。

三、大书图画阅读教师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第一页:与封面相同,所以不重点观察。

第二页:又有谁上床去谁觉?它怀里还抱了什么?你们觉得狮子应该睡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学学狮子上床睡觉的样子。猜一猜接下来谁会上床去睡觉? 第三页:斑马上床去睡觉了,小蛇和狮子看到斑马上床来睡觉,它们是什么表情呢?为什么?你们来扮演小蛇和狮子,老师扮斑马,我们来表演它们之间的对话。

第四页:谁又来睡觉了?河马这么重,上床睡觉后吊床会变的怎么样呢?还有谁没有上床睡觉呢?你们猜猜它会来睡觉吗? 第五页:大象也来睡觉了,动物们欢迎它来吗?为什么?老师扮大象,你们扮其他的动物,我们来学学它们之间的对话吧。如果大象也睡到了床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第六页: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砰,吊床�6�7�6�7它们都�6�7�6�7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动物摔下来害怕的样子。动物们摔下来以后会怎样呢? 第七页(遮住鳄鱼):动物全都住院了,会有医生给它们看病。你们猜会是什么医生呢? 12如果是鳄鱼医生给你们看病你们会不会害怕? 书看完了,你们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

四、朗读阅读内容

1、图画阅读之后,教师指读,幼儿倾听。

2、教师领读,幼儿跟读。或个别幼儿领读,其余幼儿跟读。

五、操作游戏每个幼儿一套操作教具(一个塑料筐和五个动物的小图片)。让幼儿将塑料筐当吊床,手臂当楼梯,一边操作教具一边朗读。

六、幼儿阅读小书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小书,提醒幼儿按照页码的顺序看书。

点评:

《上床睡觉》是一本很有趣的图画书,里面有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好玩的故事情节,因此,幼儿对阅读这本图书充满了兴趣。导入时吊床的运用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片内容,五个动物图片的感知能让幼儿体会到它们一个比一个大的特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很仔细,关注了细节和背景;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和猜测。操作教具运用得很好,孩子们一边操作小图片一边朗读,兴趣盎然。

我班幼儿对动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在书上、动画片里或故事中都听过很多有关动物的故事,积累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因此,我选择了讲述动物的这一主题。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听录音,辨别不同动物的叫声,产生谈论动物的愿望,谈论森林里的动物;然后通过有重点地倾听和教师有层次地提问,引导幼儿集中地比较深入地用一段话讲述某一种动物,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大胆地、清楚连贯地讲述能力的目的。

1、仔细听辨出录音中各种动物的叫声,想象发出不同叫声的动物形象。

2、能大胆地、生动形象地描述动物的叫声、形象及动态。

3、在集体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131、录有森林里动物叫声的磁带一盒。制带的方法可以是:从口技表演录音中选择或从电视片中录取,甚至可到动物园实录。注意动物的叫声不必太多,可选择几种性情温和的小动物,如小鸟、松鼠、小鹿、小马等,再选择几种凶猛的野兽,如老虎、狮子、熊、狼等,应注意所选的动物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2、录音机一台。

1、幼儿听录音。

在放录音之前,要求幼儿仔细辨别这些声音是哪些动物发出的,确认这些动物的名称。听完一遍录音之后,让幼儿说说录音里面有哪些动物的叫声。遇有争议的,可让幼儿再次听录音进行分辩,做出正确判断。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7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侧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学过程以“讲”“练”为主, 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发挥;教学评价侧重知识的掌握, 没有对学习过程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职业要求的。因此, 对这门课程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在哪儿教?用什么教?带着这些问题, 学校专业组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从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方面入手, 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角色游戏指导》为例, 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 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以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为依据制定的, 主要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以及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都可以设计数量、规模不等的学习情境, 由于“角色游戏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内容, 所以设计了综合化程度较高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解决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的职业能力。

(一) 制定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学会工作,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能够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 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成果, 完成任务需要经历结构完整、步骤齐全的工作过程。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工作与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角色游戏活动的方案设计。

学习任务2:角色游戏活动的材料准备与环境布置。

学习任务3:角色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学习任务4:角色游戏的推进与反思。

此案中的学习任务是典型职业情境中的案例性工作任务, 每一个任务都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角色游戏时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二) 确定可观察到的行为目标

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目标。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本文重点阐述学习任务2) :

学习任务:角色游戏的材料准备与环境布置。

学习目标:

1. 能够选择或制作本组角色游戏方案中要使用的游戏材料, 明确说明使用方式。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本组游戏方案实施的环境。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阐述本组准备的材料和环境对所设计的角色游戏方案实施的支持程度。

4.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 对自己及其他学习组的游戏环境创设进行评价, 并提出调整意见。

此案中的学习目标基本都是行为目标, 是可以观察到或者测量到的行为, 从其表述可以看到与传统的目标表述不一样, 基本没有用到“了解”“认识”“掌握”“学会”这些没有具体标准的模糊方式, 而是使用了一些可以测量的动词, 如“说明”“制定”“阐述”“评价”“对比”等。在教育目标的陈述主体上, 也与传统的不一样, 没有用到“使学生”等体现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词语, 而是直接站在学生的角度陈述, 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三) 整合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学习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工作”, 确定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将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协调, 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 既要有知识的成分, 还要有能力的成分。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学习内容:

此案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是对应关系, 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支撑, 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与实际的幼儿园工作过程相联系的。如, 针对“能够选择或制作本组角色游戏方案中要使用的游戏材料”这个学习目标, 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角色游戏材料的种类”“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要求”“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 这些学习内容是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时幼儿老师必须掌握或者操作的工作内容。本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思维”这一目标, 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有机整合, 补充了“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与环境布置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阐述本组准备的材料和环境对所设计的角色游戏方案实施的支持程度, 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四) 提出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的学业评价建议

学习情境设计中的学业评价应当为每个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

在“角色游戏指导”中, 制定了如下的评价建议:

此案的学业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工作过程表现和产品 (此案中的产品主要是学生创设的游戏环境和制作的游戏材料) ;评价的内容包括创设游戏环境、选择和制作游戏材料需要的专业能力。这种评价建议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 关注的是学习行为的考查, 而不仅仅是认知过程, 所以, 这种评价建议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从职业工作实践中找出来的, 它的任务、目标、内容、评价都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 能够帮助学生经历相对比较完整的幼儿园工作过程并完成工作任务。

二、以行动为导向, 开展有效教学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中, 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要重点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显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 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行动为导向的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是学生的专业对话伙伴, 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工作页, 以学习组的形式主动全面学习,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能力。

(一) 提供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工作页

在行为导向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 通过“学材”及其他辅助手段, 来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学习工作页这种特殊的学材, 帮助学生学会工作。学习工作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 通过一系列源于幼儿园角色游戏实际工作的问题做引导, 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工作页中设置的学习任务, 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相对完整的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师工作过程, 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学习, 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二) 选择以学生行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 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过程。在“角色游戏指导”教学中, 教师尝试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实现有效教学。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教师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设计出训练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引导下, 学生先行后知, 提升职业能力, 并养成职业素养。

在“角色游戏指导”教学中, 使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教师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 设置一项常见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大班角色游戏—小吃店”作为项目, 将游戏方案设计、材料环境准备以及游戏活动组织、推进、评价几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将总项目进行拆分, 形成四个子项目, 再逐一探索, 操作完成, 使他们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与当幼儿园教师的乐趣。

2. 小组合作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 也要善于和家长、配班老师保育员进行沟通及协作, 所以团队协作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 并且, 通过团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为线索, 令学生6~8人组成一个团队, 分别模拟幼儿园的不同班级, 教师在项目设计上安排一些团队作业和案例讨论,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请每组轮流选派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小组辩论、小组纠错等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承担的任务不是固定的, 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轮流。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提升, 也有助于项目的完成,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自主探究

在“角色游戏指导”的教学中, 在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根据学习工作页准备的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并设计角色游戏方案, 在操作实践中总结关键经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能力是学生自己“练”会的, 教学过程也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另外, 教师还采用了翻转课堂、微课、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 建立促进学生行为变化的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一体化强调学习过程即是工作过程, 教学评价的重点要放在是否能在“工作”中使用新学到的东西。

建立多角度教学评价机制, 从教学过程、评价主体、教学内容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评。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 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幼儿教师工作流程, 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评价, 真实反映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主体多元化, 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的评价体系。教学内容评价多元化, 包括知识、技能、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学习与工作方法、团体合作情况、潜在发展能力等。还要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团队活动、情境调研等方式进行。

在这个评价标准中, 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的”评价, 诸如对资料收集、参与小组学习、合作、问题解释、模拟操作、工作页总结等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评价, 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促进学生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职业认识得到扩充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 摆脱了以往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探究、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法, 以工作过程的完成为线索, 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其学习自主性也会逐渐上升, 对学习活动 (工作过程) 的不断参与、探讨、操作、实践, 认识就会得到扩充。

(二)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得到提升

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工作过程”的实际操作,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 制定并书写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通过“工作过程”的仿真练习, 在分角色模拟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应变灵活性都得到了提高。从幼儿园教育实习反馈上显示,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独立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技能。

(三) 体会学习成就, 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教师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中设置项目模块, 学生以学习组为单位模拟幼儿园教师工作, 在老师引导下全组学生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当一份设计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方案写就;当一个逼真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成功;当一个环节清晰、效果明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完成, 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也为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协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情境。

综上所述,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以工作为主线, 紧紧围绕完成任务, 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 培养了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效进行小组沟通和协作、积极参与竞争、不断学习进步等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立龙.基于工作过程的《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15.

[3]马卫强.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工作页的内涵[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10) :15.

[4]张旭, 张莹.“行为导向”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 2010 (12) :15.

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思路与指导策略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思路策略

Children in art activities and guidance strategy of design ideas

Yi Linlin

【Abstract】Ar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ldren from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s, ask questions, guide discussions, encourage creativity and show judge, and this is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stimulate creativity for the purpose. Children learn skills from their content generated by, attracted by the strong desire to self-expression.

【Key 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rt teaching; Thinking Strategies

1 如何设计一次活动

1.1 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得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

1.2 选择内容:

我认为幼儿学习技能来自他们在内容的吸引下产生的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在教幼儿学画人物头部转动的动态时,我选择了“观测流星雨”这个热点话题,以“观测小组记录每一颗流星”为内容,启发幼儿尝试表现每一个“观测者”的动作。于是,围绕这一有趣的情景画出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头部动作,就很自然地成了孩子们得主观愿望和需要。

1.3 调整教学过程:

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提出问题指的是围绕内容与方法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思路;引导讨论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那些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鼓励独创指的是鼓励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展示判断指的是给幼儿展示同伴作品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来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2 如何指导幼儿绘画

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经过长期教学时间,我认为把握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美术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1 不断提出疑问:

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当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其他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当幼儿用彩条画太阳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怎樣的彩条才更像阳光呢?”

2.2 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

我认为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如画鸟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自己喜爱的鸟,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的都能变。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变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3 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教师应是幼儿懂得完成作业和对待工作一样,应该是完整的,不能半途而废或因不满意而气馁,应鼓起勇气,设法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幼儿,常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或坐着发呆直至换一张纸为止,这是极不好的习惯,对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不利。针对这一现象,我有意识地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如“印绳”、“打翻了墨水”、“圆圆找朋友”等,引导幼儿画“错”的时候,我就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式进行弥补。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想象,争取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作品。

上一篇:药店见习总结下一篇:那年,我十七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