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共9篇)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1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是在活动中实现。从本质上看,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起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最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
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创意独具匠心,其美观性独具特色,但以前的环境创设更多注重的是装饰和美观,切环境的内涵狭窄。随着对《规程》的深入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在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内涵,更加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而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将教育的影响范围加以延伸和扩展,真正将《规程》精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以“健康、童趣、和谐、发展”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的依椐
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互乡作用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逐步形成起来的。
2、主体——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告诉我们:“儿童有本能的好动倾向,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那末,幼儿园的教学就是以幼儿社会活动为中心,把幼儿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毒则。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学习、积累经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新的教育“完全以儿童的自动为主”,“以儿童的需要为转移“。儿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提出好的教育“从生活中学习”,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他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我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提出就是借鉴“儿童中心论”,在实施上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进行的实践研究。
3、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并且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这本书是一本“活的”书,因为它具有感染儿童心灵的力量。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则合理的借鉴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我们主动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教育价值、有意义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三、研究与实践
(一)深刻理解环境内涵,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教育。
广义环境观指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思考、实施、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精神。时代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范围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应当以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为前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
1、注重环境立美
几年来,我园一直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与幼儿发展方向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创设优美的文化环境氛围放在首位,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还亲自动手,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用废易拉罐、快餐盒制成风铃,设计出美观、富有童话色彩的大型玩具,供幼儿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幼儿捉供了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每一位幼。儿用快餐盒制成的过山车,点缀在幼儿园的上空,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车并体验做为幼儿园小主人的快乐。
让环境成为孩子发现学习的天地。美化外部大环境,注重了孩子兴趣需要,让孩子去观察参与对环境的评价并想办法。例如:冬季来临,花坛内的花己枯萎,教师们带领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很不美,有的孩子提出要装饰美化它,大班孩子写了倡议书,全园小朋友动手折了干余件纸工,并组织了放飞“我的理想”系列活动,孩子们将写满“我的理想”的纸工作品布置在花坛上,并命名为“心愿天地”现已成为孩子们倍加关注的活动环境。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呈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2、坚持目标定向准则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必须遵循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特别是教师在布置活动室中的墙饰或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衡量某些重要的目标和理念,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部达成,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或完成教育目标。我们的第一次环境创设都是在与幼儿共同的商讨中,确定方案,将设计、搜集、准备、布置、整理等工作,作为幼儿参与的重要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如:大一班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幼儿常用的纸来布置“动物王国”幼儿将搜集的纸放在一起,他们发现纸有不同的特性。在存放过程中,教师鼓励幼√L想办法将各种纸摆放整齐,孩子们说开个商店卖纸,于是在“纸张专卖店”里孩子们将纸按大小、颜色、名称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天后,“纸张专卖店”贴上了用这些纸制成的各种作品,并在存放醉纸屑中无意放入带水的瓶子里,瓶壁粘上了纸屑,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惊奇了,他们又发现新的存放和装饰方法,于是,醉纸屑也成了专卖店的畅销品。马上就有孩子尝试粘一粘,这时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商店”里。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3、提供富于变化的环境
变化性原则则更深刻地体现在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上。活动区活动做为落实教育目标,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丰富、有效的玩具、材料为基本保障的。区
域的开设及材料的投放都需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刺激儿童积极探索。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幼儿进区频率、对材料的操作程度,及时的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更换与调整,使这些材料因为体现、物化了教育目标,又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
1、内容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要把幼儿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依据耳童的生活环境。他指出“不要依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我们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幼儿代入自然,融入社会,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对环境材料的熟悉,其兴趣性、,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因而他们不会面对生疏的材料、环境而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会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材料游戏,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美国幼教专家络,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中谈至d:“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空间。如大三班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乙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而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有种子,幼儿认真地在操场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的种子、鸡冠花、一串红、草茉莉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的对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时空观。因为幼儿最终要面对生活,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逐渐使幼儿学会生存与合作。所以,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把工作的着眼点从注重知识的传受转向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要求教育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寻找、选择与孩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时时处处渗透教育。
2、材料适宜性
活动区活动由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以及合作的伙伴等,幼儿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活动区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而活动区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则通过环境、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以环境、材料为载体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理解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活动兴趣高,情绪已投入,因此在活动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扮演角色的快乐,提高独立做事的能力,培养社会交往技巧。例如:小班建构“家"的游戏活动,通过到小朋友的家中去做客、到家居参观居室等一系列的经验准备,共同商讨家的布局,与此同时为孩子提供了可供操作、创造的大型纸箱、纸盒等,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将纸盒作为了供休息的卧室,戴上报纸折成的小帽,当起了小小粉刷匠,实现了做“家”的主人的愿望,那种自豪和满足挂在了他们的脸上,中班幼儿仍然存在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我们尝试通过表演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由角色身份迁移到自身,而帮助其树立自好的道德意识。打扮幼儿则更多地以探索活动、创造性游戏为主,使她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在其个性品质萌芽期埋下自信的种子。于是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如:在“有趣的盒子”活动中,以“变魔术”游戏来提高幼儿目测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要求幼儿将十几个大小各异的盒子变得越少越好,孩子们尝试操作,努力地将差异不是很大的盒子套装在一起,将若干小盒子装入大盒子,当十几个盒子变成只剩三四个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不胜言表;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中有效地落实;了教育目标。
(二)扩大环境内涵,增强环境教育功能
我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陟时玖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应当扩大 幼儿对周围和更广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视野,把社会作为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是我们环境教育的又一特点。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挖掘家庭环境本身的教育资源,以教师本身的专业化优势,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社区则作为一个生产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的气息。我们将幼儿带入社会,直接利用社区环境的教育资源,多次带幼儿参观奶牛场、飞机场、超市等,这些活动,宽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参观后,孩子们会带回很多的收获与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孩子们利用倡议书、求助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得到家长与社区的大力支持,使园内教育活动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在促进幼儿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利用园所的教育资源,发挥园所对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如: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环保意思逐渐增强,我市开展了“拒绝白色垃圾”的活动。塑料袋的禁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精美的纸袋、提兜发放给路人,并用自制的展牌,向人们传递着“热爱环保、保护环境”的心声。他们的行动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L主动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 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思、,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创造性的认知特征以及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精神环境。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形成教师和谐人格,以教师良好的个性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同时开展了教师每日一体、一操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形象大讨论,提高教师的自身形象。
2、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演、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
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以自身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为其树立良好榜样,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注重发挥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互相尊重,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的意识。例如;我园每周五为幼儿开设了全园性开放活动区域,在活动中我们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鼓励孩子们自由结伴游戏。每一次他们都会结交新的伙伴,加上“大带小”的影响,大班幼儿体验着做哥哥、姐姐的快乐,小班弟弟、妹妹则感受被呵护的温暖。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同时扩大了幼儿交范围,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收获与体会
1、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撰写出一批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极大改善,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学会了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差异,从而更加相信幼儿,在这种尊重与信任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全方位的环境创设已日益出成效,幼儿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发展,教师的技能得到了磨练,幼儿园自身获得了发展,已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以废旧材料为特色的环境创设图片己搜集成册即将出版。
我们的“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模式已初步建构,这其中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吸取其他模式之优势,使其在不断完善中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本文《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2
绿色, 原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颜色, 代表健康、和谐、宁静、自然、环保、生命、成长、生机、青春、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 绿色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当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绿色发展。
绿色教育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环保教育, 而是一种尊重人、促进人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是一种更加先进、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理念。
2 提出绿色教育
我园有五十年的办园历史,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占地面积6 040平方米, 其中塑胶场地2 000余平方米, 绿化面积3 000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茏、鲜花争艳、鸟儿欢唱、空气清新, 处处散发着“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以及“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意。这种公园式的办园环境、生机勃勃的基调, 使我园具备了很好的亲近自然、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田野课程的条件。为此, 我园提出了特色办园理念——“为生命添一抹绿”, 就是要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绿色的种子, 让每个孩子心中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形成一片森林, 绿化整个地球, 绿化所有的人心。要实现这样的绿色教育, 就要给孩子创造生动活泼、自然和谐、营养丰富的成长空间, 不断增强孩子的绿色生命力与智慧, 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独立自主、阳光自信、率真自然的绿色小精灵。
3 实施绿色教育
3.1 架构绿色课程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儿童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也启发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儿童从学习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开始。
重庆市大足区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好地方, 这里有名扬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有传承千年的龙水小五金, 还有青青龙岗山、长长濑溪河、黄花岗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故居、反洋教英雄余栋臣的故事……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犹如一口泉眼, 为我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汩汩奔涌的源头活水。原双桥区实验幼儿园,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前身为四川汽车制造厂幼儿园, 是一个因红岩汽车厂的建立而创办的幼儿园, 浓厚的红岩重型汽车文化激励了几代人。幼儿园内部绿地面积超过3 000平方米, 小树林四季绿树成荫、鲜花不断, 具有公园式的办园环境。在众多本土资源中, 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选择了离幼儿园最近的“巴岳山、龙水湖、红岩汽车、幼儿园小树林”作为绿色课程资源开发对象, 一方面丰富五大领域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
巴岳山的山形、地貌、山丘、沟壑、泥土、岩石、山洞、煤矿、树枝、树叶、兰竹、枯藤、木桩、小草, 以及花漾龙水湖的青青湖水、花鸟虫鱼……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品牌的红岩汽车远销海内外, 在很多大型建筑工地都有它的身影, 为中国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历史沿革、生产流程、汽车构造以及红岩汽车人的精神都值得研究和宣传。为了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还依托得天独厚的小树林, 喂养了鸡、鸭、鹅、鸽子等小动物, 开辟了娃娃菜园, 四季交替种植了四季豆、豌豆、胡豆、花生、土豆、地瓜、番茄、葫芦等各种蔬菜以及水稻、麦子, 幼儿园成了小小的生态园, 小树林成了天然的教室。
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只有适合幼儿的、适合本园的才是最好的。因此, 我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兴趣指向, 本园师资水平、设备条件, 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 便于操作的内容, 采用瑞吉欧方案教学和美国项目教学法, 通过一日生活、集中教育、游戏活动等途径, 通过让幼儿现场体验、亲身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在“红岩汽车文化、动植物种养殖、幼儿身边的食物、运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开展了“我爱红岩汽车”“幼儿园的鸽子”“青蛙变形记”“种子变身”“金灿灿的稻谷”“麦动”“葫芦娃”“神奇的树叶”“树叶标本制作”“好吃的叶子”“茶乡情”“花花世界”“好吃的蔬菜”“香香的野菜”“四月槐花香”“清明粑儿香又甜”“树桩大变身”“五彩木块”“坛子艺术”“我给酒瓶穿新衣”“鹅卵石涂鸦”“竹片创意美术”“悠悠青花瓷、浓浓中国情”等30余个主题活动, 形成了主题活动网络图和实施方案以及项目教学记录。通过实践, 初步形成了“红岩汽车、动物养殖、植物种植、花仙子、树叶探究、食育、绿色创意美术”等七部分课程内容, 架构起了富有特色的绿色教育课程。
3.2 开发野趣游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室外场地开阔的优势, 将游戏开展的重点从室内转移到户外, 大力开展野趣游戏活动, 培养孩子的野性。投放了长短跳板、大木箱、长木梯、人字梯、汽油桶、汽车轮胎、防腐木建构玩具、竹竿、竹筒、PVC水管等材料。小树林增加了大量拓展玩具, 如攀爬架、滑滑梯、吊环、爬网、爬梯、钻洞、转转乐、梅花桩、荡桥等玩具。在活动中, 老师们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小树林开展了很多游戏, 如有的老师利用幼儿园的大树, 在树与树之间结绳开展走钢丝游戏;有的在两排灌木丛中间牵起密密麻麻的细线, 开展匍匐前进过电网游戏;有的班级将绳索做成的软梯套在Y形树丫上开展攀爬活动;有的班级把小树林设计成野外阵地, 开展炸碉堡、打仗等游戏;有的教师以生动活泼、曲折有趣的童话, 如七个小矮人、营救奥普拉公主等故事为线索组织游戏, 教师给孩子化了妆, 把小树林当成森林, 按照故事情节设计了主题场景, 在游戏中, 幼儿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看懂路线图、选择正确线路, 还要完成翻越千山万水解救小动物等一系列任务, 由于孩子成为了故事中的角色, 因此玩得非常投入, 十分开心。这样的游戏不但充分运用了幼儿园的场地和设备, 也把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渗透了进去, 对孩子的情感、动作、智能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形成绿色格局
在绿色教育实践过程中, 形成了六项机制。一是开好三会, 每期通过新生家长会以及学期初、期末家长会沟通幼儿园工作。二是加强宣传, 通过橱窗、家园联系栏、QQ群、微家园、网页等平台, 及时公布绿色教育工作动态, 实现幼儿园工作透明化。三是组织亲子活动, 利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以及传统节日, 邀请家长到园包清明粑、做槐花饺、锯木块、玩泥巴, 增进亲子感情, 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四是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专题讲座、家长沙龙, 帮助家长解决困惑, 建构科学育儿知识。五是引入家长助教, 如聘请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挖红薯, 教孩子们打稻谷、晒稻谷, 上山采茶、制茶。六是挖掘社会资源, 如请交警组织“交通文明行”活动, 请环保局长组织“世界地球日”活动, 聘请园林专家和小朋友走进巴岳山认识植物, 和蛋糕店老板一起联合制作并且售卖蛋糕等等。充分运用家长资源, 弥补教师专业不足, 形成了家园共育、社会参与的绿色教育格局。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3
关键词:学校为纽带;专题讲座;亲子共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59-02
多年来,我园努力办“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改变过去孤军奋战、单一封闭的办园模式,面向社会,成为没有围墙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新格局。
一、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形成家园互助的良好态势
家园一致的教育是幼儿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家长学校工作管理体系,家园密切配合,同步教育,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合作伙伴。
1、完善组织,构建家长学校教育平台
高度重视,建章立制。成立了由园长负总责、保教主任具体分管及教师代表和优秀家长参加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在园行为规范》《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等,使家长学校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设立了专门的家长学校活动室,配备了音响设施、手提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打字复印机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为家长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便利。每学期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对幼儿园的评价和建设性建议,将其作为制订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2、与时俱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园在原有家长会、开放日、家教橱窗等渠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幼儿园的特点,利用家长学校创新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教指导活动,使家长每年至少得到四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指导,受指导率达到100%,使家长学校真正起到了改进家教方法、增强幼儿园活力的效果。
(1)利用专题讲座进行家教引领
每年我们都有针对性地举办家长讲座,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引领家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组织编印了《园长教你养孩子》家庭教育读本,先后给全园家长举办《幼小衔接》《吃苦教育—孩子的必修课》《坚持正确的办园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和家长谈早期阅读》等讲座,为家长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家教指导,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还积极与县疾控中心联系,根据季节特点,针对幼儿易发的传染病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如:春季《流感的症状与预防》讲座,春夏季《手足口病的发生与预防》讲座,秋季《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讲座。
(2)开设家教指导专栏加强家教交流
在大门口的宣传橱窗和各个班级门口设立家教指导专栏,通过“育儿宝典”“家园直通车”“请您关注”等栏目,从不同层面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引领家长科学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3)利用家教论文评选推广家教经验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为使他们的宝贵经验能有效地推广,我园每学年开展一次家教论文评选活动,并把获奖论文在网站、论坛上发布,让幼儿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家教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4)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为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我们请吕剧团的家长教唱地方戏;请司机家长到班里讲交通安全;请医生家长到班里讲卫生保健;请擅长绘画的家长指导“鞋子涂鸦”;请蛋糕房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亲情蛋糕”……“爸爸”“妈妈”走进我们的课堂,将专长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
(5)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为真实记录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童真童趣,我园对幼儿成长档案进行了科学性、创新性的设计与整理,设计出了“我的小档案”“健康宝宝”“成长点滴”“精彩瞬间”等新颖独特、富有童趣的八个栏目,由教师、家长和幼儿三方共同参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档案内容集文字、照片、作品、表格于一体,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成长历程,为家长、教师相互了解幼儿情况提供了便利。
由于我园的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深入、指导到位,2009年5月,利津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揭牌仪式在我园举行,2008年12月,赵兰会园长被东营市妇联聘为“家庭教育志愿辅导员”,2009年4月又被山东省妇联授予“山东省家庭教育骨干”称号;2009年5月,高翠萍主任被利津县妇联聘为“家庭教育志愿者”。
3、亲子共育,凸显家长学校教育实效
在多年的家长学校工作中,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的特点,我园在亲子共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遵循自愿性、参与性、适当性与快乐性的“亲子活动原则”,深入探索“多元化亲子活动”,走出了一条提高家长育子水平、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创新之路。
(1)家庭型亲子活动 (2)全园型亲子活动 (3)班级型亲子活动 (4)公益型亲子活动
每周末,我园对未入园的幼儿家庭实行“半日开放”,为他们提供户外游戏场地,孩子可以尽情地攀爬、嬉戏,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巡演团”定期到社区展演,传授亲子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形式上的指导,向他们发放亲子游戏素材。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社区家长享受与在园家长同等的待遇,可以随时进入“家园互动区”交流探讨育儿经验和亲子活动方式。我们还利用周日办起了亲子园,以满足1~3岁社区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使亲子效应由幼儿园外延到社会。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园注重通过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利用环境进行教育已成为我园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
一、注重室外环境的多样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在看看、摸摸、说说、做做中受教育。
我们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每一处地方,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外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环境的扩张力。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室外环境,将幼儿园整体划分为花园式、乐园式、公园式三个绿化区域。
走入幼儿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公园式绿化区,除了大片的草坪、盛开的鲜花、挺拔的树木外,还有形象可鞠的的小动物、形态各异的奇石等饰物,深受孩子们喜爱;幼儿第一娱乐活动区内设有十余种大型户外组合玩具,以及充分利用空间开辟出的玩沙、玩水区、钻爬区、攀登区等众多活动区域,每一种游乐设施下面铺有软细沙、草坪,显示出对孩子们的关爱顾护之情。幼儿第二户外活动区域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铺有方砖地,为幼儿进行户外操表演、体育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地。
2、充分利用环境,发挥区域环境的教育、娱乐作用。
园内的每一部分环境,我们都合理利用,让幼儿通过同伴或老师的帮助,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功能,使之应景而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如: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各自的种植园地里种植了芹菜、白菜、萝卜、番茄、丝瓜等,孩子们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收获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耕作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而且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土地、青草、绿树、鲜花、翠竹为主的自然风景活动区,让孩子充分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设有攀援区、转桥、晃桥等设施的身体锻炼活动区,不仅使幼儿游戏富有挑战性,而且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作和幼儿互助能力。
二、注重室内环境的科学化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我们注重精心设计墙饰文化,美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1、墙饰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状况不同,他们在理解能力、观赏接受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室墙饰设计时,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墙饰的作用。如:我园小班教师在活动室布置了我喜欢的秋天的水果的墙饰,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经常会进行区分颜色、为水果排队、数数等游戏。这样,墙饰内容不仅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而且孩子们兴趣性高,发挥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2、墙饰内容应与本班当前的重点教育目标相结合。
例如:中班当前的教育目标是认识春天,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天气的变化、对孩子讲秋天的故事,同时,老师还在活动室墙上布置孩子们嬉戏、庆祝秋天的丰收等情景的画面。这样布置的墙饰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力,还使孩子们受到美的教育和感染。
3、把墙面装饰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幼儿体验到参与装饰过程的快乐,是保证墙饰发挥作大教育功能的关键。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我们尽量组织幼儿参与墙饰内容的选择和制作。让幼儿在选择、制作装饰的过程中,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同时在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5
前言:
社会越发达,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就越来越高。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通过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由于幼儿教育是“人才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为适应社会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幼儿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调整观念,改变管理模式,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途径。众所周知,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下,我国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在性格特征上大都存在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弊端,幼儿园应该怎样开展弥补独生子女“教育条件缺乏”的教育活动呢?举凡所有的幼儿园都曾开设一些打破班级界限的自由活动或以月以周为单位的联谊活动。我们认为所有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独生子女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帮助;但还有没有更理想的活动形式呢?基于此,在2000年9月,我园大胆打破以往按同龄编班模式开设了两个混龄教育班级。
混龄的概述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我们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我国以前也曾经出现过混龄班,但那大都是因经济发展落后,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缺乏等等才开设的。当时的混龄班,往往是一个课室有几十人之多,但老师却身兼多职,保育教育由一人担当,迫于无奈,当时的老师就更象保姆,只须让他们能吃饱睡好,偶尔组织玩一下丢手绢的游戏就不错了。如何还谈的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面临21世纪教育重大改革的今天,基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让孩子称为21 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新理念支配下开设的混龄班,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都进行了特殊处理。
一、环境创设上的优化配置。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创设上当然会有许多与其他班不同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为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所有的桌椅大小高低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为满足各年龄段孩子需要,提供的玩具有适合低龄的布娃娃、娃娃家餐具等,也有难度较大的益智玩具。
(3)为让生活在一起的每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生活的喜好和空间,我们充分因地制宜的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
(4)为让孩子们都能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的观察发现区的植物架都是高低不同的。
(5)在班上适当的地方摆上观赏性强的阴生植物,墙壁上挂些艺术性强的装饰画,厕所里的小马桶小巧而有别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混龄班级到处能体现出简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
二、师资方面的优化配置。
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混龄班级里,这种差异性就更突出了。为保证在孩子活动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孩子发展情况,做到随机指导评价和正面指导幼儿,落实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我们是配备了三教一保的人员,同时,幼儿人数相对于其他同龄班也会相应的少一些。
三、科学地提供教学具。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强调“手是孩子主要的老师”,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专心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的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用双手操作的工作上,然后尽量运用全身所有的器官去研究周遭有趣的环境而获得的讯息将是个自然而愉快的活动。基于此,我们在混龄班级里提供了蒙台梭利设计的适合2﹒5~6岁幼儿操作的教育作为教具,除此之外,我们再根据本土文化及孩子们兴趣爱好,针对蒙氏教具的不足,重新补充了各种动手动脑、有趣好玩的操作材料,孩子收益非浅。
四、优化课程活动安排。混龄班级中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大多数教育必须个体化,才方便教师能多角度地观察每个孩子。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混龄班与传统班在组织形式上有几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种:不分年龄,按幼儿的兴趣相同来进行组织活动。第二种:按幼儿的年龄分组组织活动。第三种:按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分组。第四组:根据某种特殊需要,全班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外出参观等)。不管是任何形式活动,在我们混龄班级教师充足的情况下,由于面对的孩子少了,老师对每一孩子的关注自然就会多很多;而这正是便于老师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优势所在。
混龄与幼儿的发展
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验证明,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并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你会发现混龄班级中的孩子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的精神。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孩子们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但是如果仅仅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壮的身体,愉悦的情绪,那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好象小树一样,只有在阳光、水分、土壤缺一不可的情况下才能枝繁叶茂。混龄教学在让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方面有其优越性已是不可争的事实。那么,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混龄班的孩子认知能力如何呢?孩子年龄差距导致认知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小的幼儿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大一些的幼儿则对有一定逻辑推理的事物感兴趣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一起学习,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么?他们的认知水平会不如同年龄班级么?实践证明,混龄教学在促进幼儿认知方面已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一)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中感知能力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由于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于直接经验,因此对幼儿来说要调动,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则意味着要通过整个身体来学习,即摸、看、闻、尝、听、抓、举、仍、捏、切等手段。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的探究。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很好的利用了孩子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蒙氏教育工作时孩子们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水平高低来挑选工作材料,凯凯是个性格活泼开朗且比较毛糙的小男孩,因此在进行蒙氏工作的时候总显得兴趣不大,学习一种材料的时间也不长,总是一会玩玩这、一会玩玩那的;有一次当他正准备将工作了没三分钟的数学题放回去的时候,刚入学才不到一年的小奇奇好奇地问他,“凯凯哥哥,你这是在做什么题目呀?这么多数字一定很难吧?”凯凯一愣,马上神气地说:“这是加法,一点也不难。我来教你吧。于是,凯凯像一名小老师一样,用半小时的时间,带着妹妹完成了两道千以内的加法。在这以后,奇奇经常在工作中请教他。这促使凯凯对蒙氏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不断增加。看着凯凯的转变,作为老师不得不佩服混龄教育中孩子互动的力量。由此可见,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动的学习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学前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入学,进入社会后的水平高低。而孩子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关键在于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注意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峰峰小朋友是本学期才入园的新生,刚来的时候家里人很担心,因为他不仅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听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孩子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观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智力的发展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记得有一天,大组的孩子上了一个仿编儿歌《摇篮》的语言活动。活动结束后,这些哥哥、姐姐们马上把自己的杰作念给弟弟、妹妹听。“唐思奇,我念首儿歌给你欣赏吧!厕所是摇篮,摇着屎宝宝,小朋友轻轻拉,屎宝宝睡着了。”哈!哈!哈!顿时,班上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小组和中组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在嬉笑中在朗朗上口,还有更好听的,你们听听,“电脑是摇篮,摇着键盘宝宝,手指轻轻敲,电脑宝宝睡着了。”黄成凯看着班上的电脑摇头晃脑地把自己的杰作读出来。还有,还有……霎时间,班上到处都是书声朗朗,大组孩子们都成了一个个出口成章的小诗人。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冒了出来,“老师,我也会编儿歌。”老师循声看去。噢!原来是刚刚入园才2个月的小吴彤。老师心想:这么小的孩子能编出什么样的儿歌呢?“是吗?请你把你编的儿歌读出来让大家听听。”老师微笑地说。“马路是摇篮,摇着车宝宝,爸爸慢慢开,车宝宝睡着了。”“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有,有……这是,小组和中组的孩子的情绪完全给感染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开动小脑瓜,有的自己静静地苦思冥想,有的三五个一群,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吃的、用的、玩的。不同的“摇篮”就诞生在混龄班里。不仅如此,当彼此的认识有冲突时,年龄大的孩子还有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知识。在这的过程里,促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牢固掌握技能技巧。因此,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混龄教育有效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相对于其它学习来说较为困难。首先,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不易于幼儿学习和吸收。其次,传统的数学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因为传统的数学教育只重视了数字的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需要冷静思考和较长时间的思维集中,稍有分神便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并且孩子的这种枯燥厌烦的情绪将会影响今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呢?在这一点上,我们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大胆采用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操作材料,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有一套完整的
知识构建和出色的幼儿操作材料。幼儿从三岁左右开始进入数学教育,先从最简单的数量认识一直到千以内数量的进退位关系,最后到千以内加减乘除、平方、立方、时间、分数等等。并且它的重点不是在学习简单的运算,而是对数学内涵的理解。
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混龄班的孩子并不讨厌数学,反而,他们特别喜爱数学。常常在操作数学材料上学习数与量、分类、排序、空间、时间等知识并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开心和满足,特别是大组的孩子。由于他们已产生了追求成功的迫切感,因此,当他们在进行各种运算时,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请求帮助,而是能独立的反复思考,努力探索、操作,直到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才罢。当他们为能完成了一道道有难度的数学题而表现出愉快和自豪的神情,他们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强烈的上进心。而成就感和上进心强的幼儿,他们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认真、专注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对他们以后进入学校能否很好学习的必要心理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新一代提出的素质要求之一。
(五)混龄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及根据两年来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因此,总的来说,混龄教育确实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虽然混龄有优势,但并不表明这一方法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我们发现混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由于年龄差距大,低龄幼儿分辨能力低,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极易在班上传播,因此,这就要求混龄班老师必须且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探讨更多适合混龄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从而发扬优势,引导孩子朝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为推广混龄教育的研究作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陈帼眉主编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始终把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了“对口支援、轮岗支教、名师送教、进城挂职和远程资源共享”等形式和途径,加大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今年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了“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计划”“名师送教下乡计划”“乡村教师进名校对口帮教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支持计划”等五个系统子工程,再构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的支持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行对口支援和轮岗支教制度,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建立并推行以强区带弱县(市)的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对口支援的任务、责任及要求,通过“包、帮、扶、带”等措施,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同时,还实施了轮岗支教制度,即每年将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派往农村学校任教一年,或将城市部分骨干教师派到贫困地区学校轮换任教。两项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教师结构紧缺的矛盾,盘活 了教育内部的人力资源,打破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固定模式,形成了城镇教师向农村流动的态势,加速了城乡教师合理、有序地流动,实现了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积极实行名师送教下乡计划,先后组织特级教师报告团和师德教育演讲团,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及时送到农村教师手中,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今年,组织的到最边远的通河县进行送教下乡,遴选出5位名优骨干教师,选派6位教研员分别作了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得到了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日报、农村报等媒体记者的关注与支持,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作了相关报道。我们还将各类培训与名师送教紧密结合,全市新评选的二十位名师亲自送教上门,使教师不出远门就享受了优质的服务,有效地减轻了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初步形成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以中青年骨干培养培训为着力点,实施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
对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免费培训,已经持续5个年头。我们的做法是,每年暑期都从贫困地区选拔一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免费集中学习。今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仍克服困难,培训了1500多名农村教师,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开展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的同时,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又组织全市10个县(市)120名农村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这些教师的差旅费全部由市里统一划拨。120名农村教师分别进入哈尔滨市区内的七所名优学校,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特色建设观摩等活动。具体围绕以班主任专业化为主线的教育实践研修、以新课程理念向实践转化为重点的教学实践研修、以课程开发资源利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研修和以“校本”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实践研修等四大板块展开。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内容的学习,老师们实实在在地有了收获,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就需要这种紧贴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式培训”。我市农村教师的免费培训工作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黑龙江日报等都先后予以报道。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加强了教师教育远程学习资源建设,建成了教师继续教育信息资源的“三级五库”。“三级”是市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区、县(市)教育信息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网站,中小学校网站三个等级;“五库”是指应用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远程培训资源库、学科教学资源库和校园教育教 学资源库。在横向上,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四位一体的优势,按照“工作课题化,成果课程化”的思路,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在纵向上,我们牢牢抓住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这条主线,以区、县(市)教师培训网页、专题学习网站、教师个人资源包建设为重点,强化和完善各级网络资源中心。同时,组织区、县(市)和中小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网络资源的展评活动,加快了本土化、原创化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速度。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网上培训和网上教研为基本途径,把农村教师的自主研修、合作研修和探究性研修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为了保证教师自主研修的顺利进行,我市明确规定,教师“网上学习,不少于各类培训的30%学时”,由此进行政策性引导。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学校“校型小、教师少、研修难”的问题,今年我们又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了“校本研修支持计划”,借助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目前有三个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和12所农村中小学登录研修平台,全市教师一起共建“哈尔滨研修社区”,在研修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网络社区将农村教师紧紧地“网”在一起,拓展和延伸了农村教师的视野。
四、以团队为载体,校本研修的重心进一步下移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是一 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以校为本,实行重心下移”成为我市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思路。我们先后下发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实施意见》《哈尔滨市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评估标准(学习型团队建设部分)》等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学年组、教研组、相关学科组成的综合组以及问题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合作式的团队学习。总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尽快提高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想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做法,使我市农村教师 培训步入了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师德、师风明显改善,广大农村教师忠于职守,不畏清贫,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教师和师德标兵,为我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广大农村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注重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和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不断生成,“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追求。
三农村教师培训基地。市、区县(市)、乡、校四级培训基地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7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幼儿期开展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们今天所做的或许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精英人士, 但我们能保证孩子在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获得他人尊重。
2. 最具显效性———家长认可、满意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而良好的礼仪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 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 因此得到了家长认可。
3. 让教师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使团队拥有成就感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 好品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幼儿期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 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使命,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如此, 我们才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才更能感觉到实现个人的价值。
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方法
幼儿礼仪教育包括幼儿园礼仪、交往礼仪、社会礼仪、基本礼仪等4方面。开展礼仪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第一, 以礼仪为主题设计教育内容;第二, 以礼仪为主题创设教育环境, 体现教育内容;第三, 以观察、记录的方式, 有效评价幼儿礼仪教育效果, 校证教育内容;第四, 规定研究的时间和课程的安排, 保证教育内容的落实。
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
1.申报立项课题
2007年幼儿园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子课题:“3-6岁幼儿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 并在中央教科所进行了立项。2011年申报了天津市学前教育学会“十二五”研究课题“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并立项。
2.加强领导, 构建组织网络
建立“园长-教学副园长-教研组长-班长”为骨干的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全员礼仪教育网络。齐抓共管, 狠抓落实, 让礼仪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
3.丰富活动、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一是将启蒙式的礼仪教育游戏化、生活化, 融入幼儿日常的教育、生活之中, 让幼儿从小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 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在礼仪教育中快乐成长。二是以双常规培养为契机, 从规范幼儿各环节要求入手强化各环节的礼仪要求, 将礼仪渗透在各环节培养中,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园所环境, 努力让园所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 使每一面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为幼儿园实践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
4. 形成共识,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会、家长问卷、开放活动、教育成果展示、家园小天地专栏、e校通、班级博客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形成共识, 努力营造家园联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开展礼仪教育的成果
运用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发展 篇8
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育内容,进行环境创设
首先根据课程的教育目标,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教学内容,然后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环境创设,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采用以探究、互动、探索的方式进行墙面设计,同时注意一个重要环节:不能为了“美”而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内容。
1.以教育目标作为支架,环境创设作为支点,形成一个新的教育体系
通过环境创设这种无声教育引导幼儿学会与环境进行交流与对话。
以“阅读区”为例,一方面提高幼儿的阅读、交流能力,同时增加一些生活环节的隐性教育,我把修补图书做为一个教育内容,在墙面上运用废旧纸盒做成一列小火车,车厢里装有:小剪刀、胶棒、一些掉下来的单张图片,旁边是一个修补图书的范例,通过这种无声交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无形中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护图书。在实践中,使我感受到,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探究,逐渐丢下“老师”这根拐杖,慢慢学会独立“走路”。 通过由低结构逐渐向高结构发展的过度,这种环境创设无声地激发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环境创设要分层次,从单个到系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活动。在益智区中,孩子们基本掌握内容后,再按照《纲要》的精神,学习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实践中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因为有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学习单、双数时,掌握得不好,我想借此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便于幼儿同步发展,同时还添加了一些操作材料,便于幼儿灵活掌握,为了增强幼儿的自尊心,我提议与几名幼儿一起到益智区玩,大家特别高兴。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材料玩起来,将我准备的单、双数游戏卡抛在一边,为了不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作为参与者也“玩起来”,这时,顽皮的胡茂森在玩具柜中发现有新玩具,大声喊:快来,这有更好玩的!大家放下手中的活动材料,“一拥而上”,结果新材料被抢购一空,一会儿,大家陷入沉默中,我看看大家的表情,采用介入法引导幼儿走出困惑。首先我与孩子们一起回忆那天
活动的情景,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最简单的认识数字到后来的“找空椅子”游戏,孩子们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在这时,薛赫又哭了,原来她把“椅子的位置”找错了,于是我和她一同检查,结果她终于发现了,原来空椅子上的数字应该是3、5、6、8,这下可高兴了,大声说:“我终于对了。”边说边擦眼泪,最后大家送给她一片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种环境创设,孩子们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都在一种互动、交流中“说话”。
只有在挫折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质,因此不能忽略每一个教育环节,同时应因材施教,挖掘幼儿的能力,针对能力较差的个别群体,要因势利导,为他们营造充分发展的空间,树立自信心,从失败中总结差距,不断敢于挑战,学会自我欣赏。
二、抓住幼儿精彩的镜头,为环境创设搭建更高的舞台
我们的教育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作为观察者就要随时捕捉教育契机。
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给我很大的启迪。那是我们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表演区发生这样一件事:我们班的小明星“李怡如,一边照镜子一边有节奏的梳头,嘴里哼唱着“我不是黄蓉,啦啦啦啦啦……”自我陶醉的边唱边扭屁股,我和小伙伴们被她的精彩表演都惊呆了,大家的眼光全部投向这个小明星,“老师,老师,我们也想和李怡茹一起跳,我还想到有洗脸的动作、洗澡的动作、刷牙的动作、敲门的动作、刷墙的动作、拖地的动作、搅鸡蛋的动作、切菜的动作……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滔滔不绝,有的竟急得手舞足蹈,大家的思维立刻激活起来,有的孩子说:可是我们不会唱刚才的歌呀!怎么办?有的孩子提议: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歌曲试一下,就这样整个活动室成为孩子们的“天下”,我也成为参与者和他们的观众了。
通过这种相互外界的感染,孩子们也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可以尽情发挥,不被老师所束缚,在这里尝试活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这就是环境带来的巨大魅力,只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那么这里又是一道风景线,使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三、运用生活元素为环境创设制定隐性规则
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意识性,在活动中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入活动中,但是缺乏自觉性,因此在制定规则时,我采用以隐性的方法引导幼儿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图示法、箭头法、隔断法帮助幼儿规范自己的活动场地,活动规则,运用这种环境创设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1.潜移默化,逐渐学会自控
这种潜移默化不是言传身教,而是幼儿之间的相互感染,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相互约束相互提示,逐渐对规则不“感冒”,而且遵守的很好,通过观察和引导,我发现孩子们对活动区越来越感兴趣,容易接受老师的劝告,不再发生你争我夺的现象了,这种无声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也是环境创设带来的隐性教育意义。
2.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惑
教师的指导策略尤为重要,要体现两个字“自主”,因为活动区是体现解放幼儿的观念,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活动环境,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惑,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将环境创设运用的灵活、恰当。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9
蒙台梭利博士将纪律的主导因素正确地归结为儿童的自发行为上,这一点完全摈弃了我们传统教育中认为的幼儿纪律是幼教工作者制定的幼儿必须遵守约条条框框.蒙台梭利提出的这一观点,给予我们传统的幼儿自律教育观念以很大的启示.本文一是从幼儿本身出发,观察并发现幼儿不能自律的原因,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二是教师必须认识到真正能让幼儿达到自律的`是幼儿本身;三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自律行为形成有重大影响;四是幼儿自律行为的培养责在坚持.
作 者:高欣 王红梅 作者单位:高欣(辽宁省商业厅幼儿园,辽宁,沈阳,110002)
王红梅(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幼儿园,辽宁,沈阳,110035)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推荐阅读:
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12-18
2018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11-25
修山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05-15
开展作风整顿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10-24
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01-04
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工作实施方案[文化广播]09-02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7-05
国土局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施方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