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

2024-07-07

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通用8篇)

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 篇1

我和幼儿一起成长

【摘要】幼师是最不被人们看得起的职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的干着;没有身为人师的的骄傲与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这方神圣殿堂因为有你,有大家而精彩纷呈,而充满活力。

【关键词】幼儿 幼师 一起成长

我从事幼儿教育已经两年多了,可已经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是一名小学转岗教师,来到幼儿园,一点都不适应:一是年龄偏大,和幼儿有代钩;二是在小学待久了,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刚开园时,面对哇哇大哭、逮着机会就逃跑的孩子,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一天工作下来,累的我要酸背痛,真后悔当初的决定,为什么要到幼儿园去。

后来,我多次参加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国培”。通过研修、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后,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习、讨论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对幼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热爱,使我体会很深、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幼儿园是干什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促使自己不断反思。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我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学会了很多,我觉得心里甜甜的,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在我心里跳来跳去。我知道这只是开头的,困难一直等着我。每次都会准备好教具,打算给幼儿好好的上堂好课,但是发现幼儿适应环境之后,就不肯听我的上课了,偶尔特别吸引他们的课,他们才能停下来好好的听,其余的时间都是很活跃的。这使我非常的苦恼。思考了很久,我想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经过与同事们的探讨、学习,我明白了幼儿喜欢自己回答,不需要老师总是插嘴说话。通过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园本教研后,使我学会了很多上课的方法。

虽说我是一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也是一名教龄不足三年的幼儿园的孩子。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了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路。走了许久,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两年多默默地守望,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幼教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幼儿园,我静候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群天真、可爱、勇敢、热情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陪同下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早上好!小朋友!”“老师,早上好!”他们用那稚嫩而洪亮的话语回答着。“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赵心怡?u”奶奶的声音真好听。妈妈正在一旁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孩子,好似在说“宝贝真棒!”。当宝宝离开母亲的那一刻时,我心酸了,孩子们的哭声布满了活动室。在老师的呵护下,孩子们在音乐、歌声的伴随中,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孩子们几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他们跟随着音乐唱着、跳着、模仿着。唱的是那样的生动,跳的是那样的欢快,模仿的是那样的惟妙惟肖。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卷,是天底下最动人的乐章,使我感受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与安慰。

俗话说:“人过半百不学艺”,而如今的我在短短的两年里不但学会了弹琴、唱歌、跳舞,还学会了画画、泥艺、手工制作。虽说幼师辛苦,被人们看不起。其实停下脚步,来看看身边的人,才发现真正的老师,真正的好老师不是遥不可及;也才发现,真正的圣贤也不是在古书里,不是在电视屏幕里。它就在我们身边,精彩就就在我们的幼师队伍里。他们都有着独特的的魅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甜甜的问候,一曲优美歌声,一个精彩的游戏„„都体现着老师的风采和内蕴。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的干着;没有身为人师的的骄傲与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这方神圣殿堂因为有你,有大家而精彩纷呈,而充满活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共进,共同演绎幼师的风采,共同创造自己生边的精彩!

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 篇2

1950年, 我初中毕业时, 被保送上本校的高中, 同时还被另一所市立高中录取。正在我选择去哪一所高中时, 我校从北京市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北师) 调来一位新教导主任。她多次找初三的同学谈话说:新中国刚刚成立, 急需一大批人民教师, 希望你们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去报考北师, 毕业后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我响应了教导主任的号召, 毅然报考了北师, 被幼师科录取。

在北师学习期间, 有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一是北师的文化课很强, 课本与高中完全相同, 且教师都是一流的。二是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从一年级开始每周有半天去不同的幼儿园见习。这个见习可以说是活的教育理论课。新中国成立初期, 政府教育部门办的公立园少, 私立园多, 幼儿园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模式。我们见到了“单元教学”“分科教学”“实验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等多元化的课程。三是受到教育理论中要注意政治倾向的启蒙。由于北师的专业课教师曾留学美国, 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西方教育流派, 让我们开阔眼界。但时间不长, 在苏联专家来校参观时, 翻译拿着同学的笔记本向专家介绍教育学科的内容, 专家听到课程内容中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时, 勃然大怒说:“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中, 介绍帝国主义教育家是犯罪。”事后, 担任此门课的教师辞职。我们有两年时间只学习一些音乐和美术的技能技巧, 直到临毕业的那一学期, 学校才请来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和讲师, 给我们简要地讲授了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1953年幼师毕业后, 我被留在北师附属幼儿园任教, 正式开始了我的幼儿教育生涯, 至2013年, 我整整60年没有离开过幼儿教育领域的工作。

在幼儿园工作期间, 我教过中班和大班。这所幼儿园经常要给师范学校的学生做示范教学, 任务重, 要求高, 压力大, 但也促使了个人的进步。这一年国家在“全盘苏化”方针指导下,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各个战线陆续请来了大批苏联专家指导工作, 幼儿教育也不例外。教育部在1950年~1956年期间, 先后请了两位苏联的幼教专家来华, 用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培训高等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教育部和各省市的幼教干部。我园在北京有示范性质, 教师有机会去听周末在教育部举办的苏联专家讲座, 还要带头直接依据苏联《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进行教养工作。这样就自然废除了我园长期采用的“单元教学”。随着私立幼儿园逐渐被政府接管, 幼儿园已不允许自主选择课程模式, 全国均以“学科课程” (分科教学) 作为幼儿园的唯一课程模式。从此分科教学在我国幼儿园延续使用几十年, 老一代的幼教工作者对其特点、方法都极为熟悉。

1955年秋, 我被调到北京市教育局刚刚成立的幼儿教育科工作, 任视导员 (现称督学) 。1956年, 国家各方面的建设, 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幼儿园的数量发展很快。我负责几个区的幼教视导工作, 工作压力很大。这时, 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要大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的规模, 当年要扩招至16万人, 可高中毕业生只有5万人。因此, 国务院发出通知:号召国家干部、革命军人和各行业的人员报考大学, 各单位不得以工作需要为名, 阻拦在职人员考学。我20岁即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工作, 视导的对象都是经验丰富、资深的园长和教师。他们对我虽然很尊重, 但难免把我视为“小年轻”, 与我交谈时经常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 称我为“小祝”。另外, 我的先天不足——缺乏理论知识, 也使我力不从心。国务院的通知使我极为兴奋, 立即决定报考大学深造。在报考志愿时, 有人建议我借此机会离开幼教, 报考外语系或中文系。但我的专业思想很坚定, 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北师给我打下了很好的高中文化基础和自学能力, 我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1956年~1960年在校学习期间, 赶上不少政治运动, 有机会上山下乡, 其中与专业有关的是1958年师生一起到农村去办幼儿班和培训幼儿教师, 我被分配到河北省徐水县实践半年。我们在那里的八位师生创办了一所农村幼儿师范学校, 编写了一本《农村幼儿师范教材》 (1960年正式出版) 。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和锻炼, 给我的启发是:作为一名中国幼教工作者, 心中必须装着广大农村的儿童, 应该思考如何让70%生活在农村的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

1960年大学毕业, 我被留在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工作, 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31岁, 结束时我41岁。在我一生最宝贵的10年中, 虽然在上山下乡时为农村的幼儿班做过一点工作, 在校内教过两届工农兵学员, 但大部分时间被白白地浪费了。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后, 我唯一的想法, 就是要把丢掉的10年找回来。1978年北师大学前专业恢复招生后, 我一直担任两门课程的教学, 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的幼儿园、幼师实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5年我担任教研室的副主任、主任, 除给本科生授课, 负责教研室的组织领导工作外, 还带研究生, 兼授夜大、函授大学、专业证书班和各种短训班的课程。有十几年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寒暑假我都要到外地函授站上课。在学前教材建设方面, 我著有《儿童文学》 (两本) 、《幼儿园语言教学法》 (两本)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两本) 等专业书籍。同时, 我担任了《教育大辞典——幼儿教育卷》和《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主编, 并与南京师大唐淑教授合作主编了《幼儿教育百科辞典》。此外, 在科研方面, 我也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多个重点科研课题 (含子课题) 的工作。

在我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 与同事们一起积极进行了学科改革。一方面是开设了计算机算法语言、教育应用数学、学前心理与教育实验方法、学前儿童游戏、学前课程论、幼儿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比较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新课;另一方面是开设了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儿童文学、优生学、婴幼儿家庭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选介、特殊儿童教育学、专业外语、音乐、钢琴、美术等20多门选修课。在逐渐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 我还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 每年都有不同重点内容。研究生的论文大部分是实验性质的课题, 导师对论文这样引导的目的, 在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力求填补幼教科研方面的空白课题。

1979年11月~2000年11月, 我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1992年前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 副秘书长、秘书长兼副理事长、OMEP中国委员会主席, 为我国群众性的幼儿教育科研的开展和国际交流, 协助理事长做了大量的工作。鉴于我多年工作的辛苦和成绩, 各级组织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我曾被评为北师大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两次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我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 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室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北京市模范集体。我1999年退休后, 一直在国内外从事合作研究、师资培训、咨询和编写教材的工作。2011年我重新修订、出版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995年版) 。2012年, 我出版了新著《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还为2013年即将面世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幼儿教育部分组稿、审稿和撰写条目。鉴于我退休后所做的工作, 中国老教授协会给我颁发了“老教授事业贡献奖”。

20世纪80年代, 我国各方面的事业都在蓬勃发展, 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两个单位欲调我去担任领导岗位的工作。当时我还是一名讲师, 去新的岗位可以升几级, 但我没有多考虑调动会给我带来的“好处”, 拒绝了两个单位的好意, 理由有二:一是不愿离开工作了30来年的幼教岗位;二是我喜欢并自认为适合做教师的工作。这是我最后一个可以离开幼教工作的机会。我的决定曾使一些人不理解, 但我毫不犹疑地放弃了。

回顾60年的幼教生涯, 想到我在幼儿园教过的孩子, 都是1947或1948年出生的, 现在都已过64岁。我与这些孩子虽然大部分失去了联系, 只知道少部分的“孩子”中, 有的是中小学教师, 有的是大学教授, 有的是国家干部等。想到我文革前后教过的大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科研或教研的骨干, 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他们当中不少人著书立说, 成为我国幼教战线的后起之秀, 看到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我感到极大的欣慰。

和幼儿一起在区域活动中成长 篇3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们对于孩子的宠爱,给予孩子们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幼儿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父母长辈们都进行了包办代替,这样就讓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使得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下降,对家人的依赖心理也越来越强,一定会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他们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的目标不是对幼儿进行教授传统的知识,主要的是注重对幼儿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我们小班年级组制定了《区域活动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的教研专题计划,以下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优质环境,设置区域活动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通过创设区域环境的时候,要考虑到氛围的宽松、形式要多样,幼儿可以区域中自由选择,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选择喜欢的材料,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活动获得知识、体验成功,通过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自主、自由地进行探索、积极地进行尝试,以便使得每个孩子在他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区域活动的区域设置应该是灵活的,是根据主题教学计划、孩子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设置的。

二、选择丰富材料,合理分层投放

区域活动是要在主题教学活动的指引下,教师有目的地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教师在材料投放的时候一定要有目标,要根据当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和幼儿活动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做到投放的材料有针对性。在我们提供的材料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不但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要促进孩子们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还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果投放时只投放了同一个层次的,只考虑到大部分幼儿的水平,那么就会使得另外一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发展得到限制,另外还要为幼儿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同的材料。

例如:在 “我喜欢”主题活动中,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玩具、糖果、小熊等的轮廓,引导幼儿选择各种材料通过涂色、撕贴等方式进行装饰;在“图形宝宝”的主题活动中,用牛奶盒在生活区为幼儿做了一些大嘴巴的娃娃,准备了一些皱纹纸和泡沫纸的图形食物,引导幼儿用勺子给娃娃喂食物;正在进行的“冬天到”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提供了一些围巾的轮廓和弹珠,引导幼儿利用弹珠和颜料,在围巾的轮廓中进行滚画,一条条漂亮的小围巾幼儿很是喜欢,在生活区我们通过让幼儿带来自己小时候不穿的毛衣、袜子等来给娃娃穿冬天的服装,练习扣纽扣和叠衣服等,我们的区域活动跟随着主题的进行而不断地进行材料的添置、调整,在丰富的材料中,幼儿不会感到枯燥,在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中锻炼了孩子们动手的能力。

三、建立活动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想孩子们对于规则的掌握,按照建立的规则进行活动也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提高,在区域环境创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引导孩子们一起参与区域活动规则的简单制定,在材料的投放时也考虑到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同一种材料的数量我们投放了很多,在孩子们结束活动后,为了便于幼儿对材料的整理,我们在玩具柜上贴上了玩具的图片标记,让幼儿根据图片标记进行整理放好,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个别孩子对于摆放玩具还是有些困难,在以后的活动中对于这些孩子还要加强指导。

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一些玩具筐上打印了和玩具一样的实物标记,这也是孩子们最能认识的,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根据图片送回他们自己的家,这样就降低了孩子们在整理材料时的难度,使他们能够自己完成,虽然是一张小小的图片标记,但是孩子们在收放玩具的时候都能根据图片标记进行摆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教师正面引导,幼儿获得成长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手指还不能进行协调的动作,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面向全班的幼儿,更要注重有困难的幼儿,对于困难的幼儿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全体幼儿都能有所提高,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生活中,幼儿给娃娃穿衣时,和和小朋友花了好长时间给娃娃穿袜子,但是有一只袜子就是穿不好,她就请我去帮助她,我走过去后跟她说“你肯定行的,再试一试。”于是和和又研究了一会,尝试了一会,果然穿好了,那时的她真的很兴奋。因此,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幼儿只要稍微努力一下,遇到的困难就能够很快地解决,活动中幼儿的求助,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一点肯定和指点,就是对幼儿最好的帮助和启迪。

总之,区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动手的快乐,也促进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活动中还培养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环境和幼儿一起成长 篇4

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十五年前,刚走出校门的我,带着五彩斑斓的梦,走进这圣洁的港湾。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老教师们一声声温暖亲切的教导,很快的,我便全身心地融入到他们中间。十五个春夏秋冬转瞬即逝,岁月带走了当初的稚嫩与娇弱,留下的是成长后的自信与成熟。

回想起走过的路,有沮丧、有彷徨、有惊喜、有欣慰……记得刚上班时,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孩子们中间轻盈地飞来飞去,带他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按照教育计划一丝不苟地给他们上课,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当时的我认为这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以及在园领导带领下一次次的业务学习和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这是远远不够的。“爱孩子是教育的起点,教给孩子去爱才是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幼儿的潜质和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因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需要通过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这些教育箴言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步履蹒跚到毕业时的神采飞扬,点滴的进步都满载着老师的心血与付出。同样,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脚步,我也在一天天努力着,收获着,感悟着,成长着......我深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自从做了妈妈后,那份柔柔的母爱不由地迁移到工作中来。“假如这是我的孩子会怎样?”我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于是对班里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份关注、一份疼爱,总想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大家都知道,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哭闹现象严重,非常不容易管理。为了尽快熟悉幼儿,便于精心了解和照顾他们,我们创造性地使用了名卡。就是为每个新来园的小朋友身上贴一个不干胶剪成的圆形,上面有幼儿的学号和名字,这样我们就可以看着名卡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彤彤不哭,老师抱抱。”“佳佳过来喝水。”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吃饭、睡觉等情况直接在名卡上面做记号,这样,家长接时就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一天中的情况了。比如“五个圆圈代表喝了五杯水,一个螺旋状图形代表大便了一次。”这个办法得到了家长的称赞也被许多同事借鉴。还有,饮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我们为每个小朋友折叠了一个小纸杯贴在墙上,并提醒他们每喝一杯水,就往自己的纸杯里放一个小纸条。上午是浅蓝色的,下午是深蓝色的,这样,谁喝了几杯水,我们就会一目了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些实用的“奇思妙想”会时常跃出脑海。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栏目中有

一个挑战项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那是一个卖鱼的人,他的绝活是随手掂一条鱼,就能准确地说出它的重量,误差不会超过一两,有时会丝毫不差。感动我的不是他娴熟的技艺,而是他那种不甘于寂寞的精神。一个以卖鱼为生的普通劳动者,如果随遇而安,日日重复着“收鱼、捞鱼、称鱼、装鱼”的简单动作,可能就会在平淡里终其一生,也许还会哀叹命运的不公。而这位挑战者却在平凡甚至无聊的劳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他的成功只是比别人多增加了一份思考,多注入了一份热情。我们的工作也是平凡的,但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了,平凡中也同样会孕育出伟大。

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儿童都应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教师之所以不同于母亲,是因为她不但要具备呵护孩子成长的那份母爱,更要肩负起教育和引导幼儿发展的那份责任。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因为上学时,音乐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从合唱队伍中揪出来,然后大声呵斥到:“唱歌跑调,这么难听居然还唱得这么大声。”一句话,让她从此再也不能开口唱歌,而且这种心理障碍伴随着她直到现在。少了歌声,生命的色彩会暗淡许多。那位老师不知道,孩子的心灵就象娇嫩的花蕾,也许不经意地碰触就会影响花儿的怒放,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地去呵护。

我的教育工作也曾差点步入误区,即使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叫翔翔,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能吃能睡。我们常说:翔翔午睡时刚挨上枕头便打起了幸福的小呼噜,可是他在数学方面能力极差。作为老师,我们不但在数学活动中不厌其烦地去引导他,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重点对他进行提问和启发,并多次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对孩子多进行数学方面的辅导和练习。但适得其反,翔翔变得越来越沉默了,而且提问他时会闭口不答,表现出抵触心理,家长也反应孩子最近有点不爱来幼儿园了。我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园长,她把一本关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书籍递到我的手中。经过学习和反思,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翔翔对有关动物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引导他给大家讲动物知识,并利用动物来不露痕迹地引导他去进行加减运算,这样,翔翔的计算能力逐渐有了很大提高。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应该由衷地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笨孩子”,应该引导他们以强项去带动弱项的发展。

有人说“咖啡的味道又苦又甜,幼儿教育也是这样,因创新而苦,因创新而甜。”的确,“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灵魂,因循守旧、毫无创意只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孩子”。我认为创新型教师需要有一份责任感,需要有一颗“童心”,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幼儿的“慧眼”,需要有不必精但一定要广的知识面。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智慧放射出光芒。

2003年,我参与了幼儿园两个国家级十五立项课题的研究。在这期间,我认真研读相关理论书籍,在不断寻找新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科学探索

活动《运小球》,是我组织的一节观摩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艰辛,也许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轮流在大中小班试课,寻找这一内容更适合哪个年龄班,然后根据试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遍遍研讨,一遍遍修改,再一遍遍的尝试。材料投放的最佳时机、数量多少、先后顺序,每个环节都暗含着教育的玄机。为了使每一句引导语更科学、准确,我字斟句酌,反复练习,家里人都曾是我忠实的听众。夜深了,儿子传出均匀的呼吸声。灯光下,我和爱人被一堆废旧的瓶瓶罐罐包围着,为了制作一个活动中需要的教具而苦苦思索、反复实验。终于,一个简单而奇妙的魔术盒“研制”成功了!它既能激发幼儿操作兴趣、又能减少材料投放的数量。我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边试用边在爱人疑惑注视下,傻傻地笑着,成功的喜悦冲淡了多日的疲惫。

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是我园《开发中华历史文化》这一课题里的教育活动内容。作为研讨小组的成员,我与大家一起献计献策,经过多次实验、反复研究,采用了新的教学形式——借助立体、活动教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我们还别具匠心地为每名幼儿准备了一个小老鼠的胡子——黑黑的鼻头、翘翘的胡须,下边还有两颗可爱的、夸张的大牙齿,来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在观摩课上,孩子们装扮成小老鼠,主动、大胆地去为客人老师表演儿歌,那天真、俏皮的样子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活动得到专家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创新与反思中结出的一枚硕果。

幼儿园工作是繁琐的,忙碌的,但我们在其中却体会到了快乐,这就是我们二幼人经常说的“忙碌着,并快乐着”。这种快乐,来自于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来自于一个个新颖独特的创意,来自于和同事一次次默契的配合。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好的传统,无论谁代表幼儿园执教观摩活动,背后都会有一个群体在默默地支持她。去年年底,我上观摩课时也得到了大家无私的帮助。园领导废寝忘食地一遍遍商议活动内容,冒着大雪到集贸市场购买所需物品;许多老师自发地帮我搜集、整理、修补活动材料和教具,池老师为了清洗活动中需要的几十个托盘,双手被热水烫得通红;任老师为了配好课不顾带病的身体一次次加班和我熟悉各

活动环节;同班的小张老师为了让我安心去试课,值了早班又盯下午班;保育员大张老师,把班里搞卫生的活都揽在自己身上,因过度劳累嗓子发炎,连续几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工作中结伴而行,在助人中体味成功的甘甜,在被助中感受提高的喜悦,在团结互助中,我们一起充实。

和班级一起成长 篇5

——轻松做好班主任

本主题讲座适宜一个半小时,对象班主任。

大家好,虽然我到我们学校才短短两年,但我从刚才大家的掌声中听出来了,大家已经认可我,接纳我。而我也从心底地溶入了我们学校,我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一份子,和大家一起战斗在同一道战壕里。借用战争时期流行的一句话,能在同一道战壕浴血奋战的,那是一种缘分,是存在浓浓的兄弟情的。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校的一份子,大家也都了解我。如果真要说有点点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大家都有一种好的心态,“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储备一桶水。”而我虽然只是个半桶水,但我敢坦诚布公。因为我知道,再差的言论,在智者耳中也一定能听出闪光点。所以我相信今天虽然我所说的都不是什么很高明的理论,但大家看在兄弟的面子好好领会的话,那我这么一些不成熟的理念加上你脑子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将一定会在你内心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

在座的每个人随便一个站上来,就班主任这话题都可以讲上几个小时的宝贵经验。就如刚才所分析,今天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放松点听,先把我的观点听进去,再和你原有的经验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工作理念。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来聊一聊大家一定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做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每个班级都有四五十位同学。我们每位班主任都希望每位同学天天都在快速成长。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大家头脑要有这么一个理念。

我们班级的同学成长了,那是我们的功劳,是我们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我们理应享受这种成就感。而如果有同学变坏了、后退了,记住那不是你的错。你想想每位孩子背后那可都有六个以上直系血缘的亲人啊,他的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这六个人都是围着这孩子转,他们的心血一定都花在了这孩子身上,这六个人每个人都比你和这孩子更亲、更爱、更愿意投入精力。你想,他们六个人十几年都教不好这一个孩子,凭什么要你一定三年内教育好四五十个孩子。所以作为班主任能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变好,那是你水平高,你投入心血。教育不好呢?那不是你的错,你并没有因此犯下滔天大罪,你没必要强烈自责,没必要因此而生气。你班级有个孩子变坏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时候是家庭、社会原因,最多也只能证明之前你对这孩子的教育办法已经不可行了,接下来你必须想出更适合这孩子的教育办法。绝对不要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借用高中部班主任最常听到家长的一句话“我孩子就是没好好读,才会读到你们学校来。”,就这句话就班主任的角度,你完全可以这么解读,“这孩子已经在六个最亲的、最爱他的家长教了十几年没教好,一定很难教育。我作为班主任,我的责任是就我专业角度来想办法尽力教好他。教不好是正常的,教好了,那说明我投入了很大工作量,说明我水平高,我教育办法可行。”所以在座的兄弟姐妹们,大家要理顺这么一点,面对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想办法让同学进步、成长是我们的工作。想办法并执行是我们的责任。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正常现象,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你并没有因此犯下滔天大罪,你的工作就是继续想

新的办法,创造新的教育机会,虽然教育好他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你要做的不是自责,不是生气,而是期待遥遥无期的可能的成功。假如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了,教育好了,这是功德无量啊,这说明你厉害,你理应享受那种成就感。

反观现状,我们学校现在每个班级都是那么的优秀,就如刚才分析,这足以证明我们学校中学的每位班主任都是敬业的,都具有很强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回想那沤心沥血的一幕幕,牺牲了节假日时间去家访,牺牲休息时间去教育孩子„„,终于换来了现在的成就,这真是功德无量啊!但如果我们反思一下,班主任工作一定要这么累吗?班主任工作能不能做得更轻松一些呢?

分析一下我们和学生家长的区别,就亲密、了解层度、爱的层度等方面,我们一定比不上家长。而与家长不同的是我们拥有团队,就是我们的班级。如果我们班主任认识到这一点,那你一定就知道轻松当班主任的突破口在哪了。那就是借力,借班级的力量帮我们教育好学生。学生即是班级的成员,也是受教育者。班主任工作更多的应是在班级文化建设,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好班级舆论。而不是花大精力和一个个后进生在那一对一的“单挑”,“单挑”的办法他家长已经比你更动情地用了十几年了,没用。我这里说的“单挑”是指较大幅度提高分贝地对学生嚷嚷,在座的班主任们偶尔也会这样。这种方式只能是教育后进生万不得已的辅助办法,而不是教育好后进生的最好办法。你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大多数同学都能受益的班级建设上。那如何建设好班级这一团队呢?原则是班级无法做的事,你来做示

范。班级能做一部分的事情,你来做主导。班级能做的事情,放手让班级做。

我去年接了高二五班,是**老师的班级,这个班级我接班之前就很优秀。我接班之后,并不见得就变得更优秀。但有一点可以保证,这个班级是全年段最少让班主任费心,最少让班主任生气的班级。平时学校有什么任务,我只需要将任务传达到班委会,基本就不要我再操心了。比如说每次的主题班会课,我的任务是将班会主题、时间、任务目标等告诉班委会,他们就会去按排好。什么资料收集、课件制作、主持人、节目排练等等,他们都会安排,我的任务就是等时间到了,坐在那儿欣赏。每次主题班会课完后,我经常是笑哈哈地走进年段室,学生的创造力往往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就如上次参加区里建国六十周年主题班会创新大赛。我将任务交给班委后,班委专门多次开会,可能水平有限怎么也设计不出理想方案,于是求助于我。我就带了几个班委到同安一中看了一堂这一主题的班会课。一下子思路就打开了,一回来,班委们就开始着手策划,一直到参加完比赛,他们一直没有再求助于我。方案策划,主题班会教案,班会实录,课件制作,班徽设计,班歌创作训练,班旗制作,摄影安排,各节目安排,班级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我记得第二天就要参加比赛了,主任要求我要在班会课上讲几句话,以展示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我的回答可能让大家很惊讶,我说可以,但我到现在还不知道班会的主要环节,我要了解一下再决定哪个地方讲什么内容。整个过程就是最后他们把教案手写好了,然后我打字并拿到校长那里打字,因为班委要求我要打印彩色的,为了省点班费我就拿到校长那里打印。其它的工作基本都学生完成,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仅得了区第二名,但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厉害了。当班主任当到这份上,那就轻松了。就比赛成绩而言,如果是班主任亲自策划,安排更多的作秀,一定将会更好。但就教育效果而言,个人觉得让学生主体参与、班主任主导会更好些。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到这样轻松呢?就是班级无法做的事,你来做示范。班级能做一部分的事情,你来做主导。班级能做的事情,放手让班级做。简单讲就是放手,问题是放手了,学生肯给你做吗?怎样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参与呢?这就需要班主任与班级的有效沟通。如何沟通?

我曾经做过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我还在原工作单位时,我班上一位学生找到我说他父母天天吵架,他非常烦,再这样下去他都想离家出走了。叫我能不能帮帮他。于是我就和他一起去了他家,去了之后,通过专业辅导,他父母都答案为了孩子,以后再也不吵了。他父母真的说到做到,从那以后确实没有再吵了。可是半年后,这位学生找到我说,他父母要离婚了。实在是让我惊讶,为什么以前吵架都没有离婚,现在不吵了就想离婚。后来一了解,原来自从没吵架后,因为相互还生着气,所以也没有说话。半年多都是基本没有说话。这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夫妻俩之间这半年多没有信息交流,那将产生多少的不便,产生多少的误会。以前天天吵架,表面上是吵架,真的生气,但在生气的同时也有存在着信息交流。虽然天天有产生不满,但通过吵架形式的信息交流之后,他俩之间就将不满的地方让对方明

白,对方也因此有所改变。

我举这一例子,想说明的是其实生气、发脾气、提高分贝地嚷嚷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平时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烦心的事,有时学生也真的很气人,这时怎么办,实在忍不住了,那就发脾气吧。现在一些班主任也有时会用责骂方式教育学生。每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既然部分班主任偶尔在教育学生时会采取责骂形式,那就有那存在的价值。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至少有三方面的价值。第一,可以让其它学生知道,类似这种事以后不能做,不然班主任会生气。也就是“骂”这学生,可以教育到其他学生。所谓的杀鸡警猴。第二,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式就是天天打骂,而这学生就形成了习惯,属于别人跟他轻声细语交流的信息,在他认为一定都是不重要的。而只有被训斥的时候接收到的信息才会引起他注意,他才会去做,所以有些学生就是必须用骂的,他才会改,教育才会取到一点点的效果。第三,每个班主任都知道,我跟学生嚷嚷是没多大用处的,但我跟学生讲完你该如何如何做之后,班主任可以得到的心理感受至少是一种安慰感。我已跟他说了,让他要做好来的,是他自己不改,问题是在他身上的喔。还有一些学生一到我们面前,我们就很自然地产生无名火,真的气啊。提高分贝地对学生嚷嚷,也有助于班主任自身把这怒气发泄出去。也就是这个嚷嚷的行为是我们班主任需要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需要我们嚷嚷的内容。由此可见,严厉批评学生有它存在的价值。另外,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提到“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这也进一步证明对问题

学生该批评就批评,该发脾气就发脾气。

偶尔对学生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是最好的方式吗?不用我讲大家都知道,就教育价值而言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我们暂且不讲,单单讲生气对你自身造成的伤害。就生物学角度而言,一个人生气时会促使体内分泌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三类激素的作用也有三,一是让人肌肉蹦紧,二心跳加快,三血管收缩。让人感觉难受的程度可以超过天然蛇毒的十倍。别以为气死人不可能,气死人是真实可能发生的事。你知道吗?这些激素要多久才能被消化完,什么时候你身体的生理状态才能恢复正常呢?要72小时,整整三天的时间。所以如果不注意的话,极有可能你在学校里受了学生的气后,因为生气时产生的激素还在体内存在,所以到了家还继续心情不好,甚至可能迁怒,不仅你受到了伤害,你家里人还继续受到伤害。迁怒,我们心理学有这么一个例子,说一天一个老板,我们猜可能在家被他老婆骂了,到了公司将一个员工骂了一通,这员工回到家就打了他老婆一巴掌,他老婆就也打了孩子一顿,这孩子看到小花猫在那,就走过去踢了小花猫一脚,那小花猫滚了好几滚都还不知道为什么小主人踢他,感到太委屈了。你看这条链上,所有人都受了委屈,都没法解释自己这委屈,这个怒就这样一直迁到了小花猫身上,造成了一连串的不良情绪反应。听完这个例子,你就应该明白无论是谁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迁怒,因为迁怒实际上是没办法将你的不良情绪真正消除。要想真正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就一定要找到情绪产生的源头,对这件事要有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能弄明白事情真像最好,不能的

话用阿Q也好,总之给自己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管理好情绪,才能做到不迁怒。而如果你采取迁怒的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那源头的事情还是没有得到合理解释,虽然暂时好像没事,但心里其实还是存在阴影,总有一天,你的情绪会暴发出来,也就是暴怒,到时后果就严重了。

另一种心智模式也会让你生气。就是老觉得自己太不幸了,碰上了一个不好的学生太不幸了,然后不能接受的是这学生怎么是这样的呢?他应该是那样的,这学生应该做到什么什么,必须做到什么什么他现在没有做到什么状态。他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状态,所以这个班主任的情绪就特别坏。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在脾气情绪特别坏特别的失望之余,他发现失望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作用。最后就转向内疚和自责,就是自己做错了,学生的一切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应该承担这个结果。而有的时候有一些学生有不良的行为或者问题行为,当班主任采取特别内疚和自责的态度的时候,公开表达内疚和自责,而不是自我批评的态度,自我批评是比较理性和中肯的,内疚和自责就倾向于把学生的一切问题又都放到自己身上,这时候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善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助长作用,反正是你们闹的,我就这么做,跟我也没关系,也不是我的责任,所以要注意班主任不要觉得自己特别不幸。对学生不良行为不要太为强烈的反应,当然也不能因此忽略学生不良行为,应做出恰当的反应。尽量不要过多的给予关注。因为有的学生经常闹的目标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让你烦,而让你在什么地方给他让步。

所有的班主任都特别希望自己的班级每个同学能够成长成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成功的孩子,所以我们班主任对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通常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告诉我们的学生,那么怎样和我们的学生沟通会更有效呢?在现实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班主任是满腔的热情,对孩子是一片的关爱,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的学生最好的想法给学生,但是沟通的结果是,孩子不能够领会班主任的这份爱心和他们沟通的有效信息,反过来呢?学生倒是坚决的拒绝班主任给他们的这些信息,所以很多班主任很困惑,怎么我们对学生那样的投注爱那样的关心爱护学生怎么惹来学生激烈的反抗呢?所以我想有好多学生的问题可能恰恰表现了,他们跟班主任沟通当中的问题。

大家要先明确的一点,不管怎么样,我们和学生的沟通是一个主导方,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其实当我们和学生有沟通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沟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抓到了我们的手里。如果我们牢牢的抓住我们的主导权不放的话,学生就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好的沟通,往往是两个平等的信息沟通者完全顺畅、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的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跟对方进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讨论,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班主任有时会存在着一个误区,我们是什么都懂的人,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班主任给予的信息,才是好学生,所以这样一来,班主任就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变成了学生们的批评者,教育者、训导者。这时就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反抗。而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喜欢自己,接纳自己。

二、能够用言语情绪在内的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

三、能够

和别人正常交往。

四、能够适应规则和适应环境。如果我们经常批评一个学生,不愿听他辩解。这样可能会引起对自己不自信,不能接纳自己,不懂表达自己,极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希望大家意识到发脾气、批评学生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模式。从心态意识层面上认识到班主任工作不是痛苦的,是可以做得更轻松些的。

我很少做成年人的咨询个案,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案就是成年人的。有一个男教师,我们南方人,在厦门私立学校教书,已经二十多岁了,已经结婚了。通过朋友关系找到我,平时我是绝对不做成年人的咨询个案,碍于朋友的面子就接了这个咨询。事情是这样的,这人的老婆是东北人,叫他不叫老公,就喜欢叫“妈妈”,还得让他答应,而且要求他要像妈妈一样抱她。很明显这是他老婆存在着现实生活中的适应不良。一听完朋友给我的介绍后,我就意识到要想帮上这位女士就得帮她找到她妈妈。她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一定要管老公叫妈妈?我就分析了,管老公叫妈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她妈妈和她没有好的关系,她老公替代了妈妈的位置。那老公为什么能替代呢?就是她觉得老公很爱她,爱她的程度超过了妈妈。在她内心里,很渴望有个妈妈,就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个人替代妈妈的位置,所以她就管她老公叫妈妈。这就让我们在成人世界里,觉得很奇怪了。后来就去了他们家,通过我们的交谈,就发现了这位女士始终说她的妈妈不爱自己。那是什么让这女士有这种感受呢?于是我就继续往下问。她说她母亲曾经说过,她母亲怀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看来极有可能是这女士的妈妈在怀上她时,不是正想要孩子的时候,也可能有诸多的

原因,阴差阳错觉得不能生养这个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不爱这孩子,但这个母亲在跟孩子幼年时期交往的时候,就没有恰当的表达。根据交谈可以猜测出这女士幼年时她妈妈就这样对她说,我当初怀着你的时候,就不想要我就都去做人工流产了,只不过就是做人工流产那地方只有一个男大夫,没有女大夫所以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一想那男大夫给我做太难为情了,我干脆今天不做,哪天再说吧。结果那天不做,以以再阴差阳错的拖延,最后就不能再做了,于是不得已生下了你。妈妈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妈妈是那样的不想要你,这个孩子以后就会去留心发现妈妈对自己忽略,所以你看,母亲一个不恰当的信息交流,会给孩子留下将来家长跟孩子交流的障碍。既然揪出源头,要想帮助这个女士当然就要从源头入手了,我们通过手机连线了她母亲,手机就按了免提,就是声音在场的都听得到。我就问她母亲,说您是不是当时说的不是心里话,实际上您挺喜欢这个女儿,只不过当时您因为其他原因,要做人工流产。她说是啊。那要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您应该怎么来表述您跟您孩子的这关系呢?这妈妈特别有趣,就说“哎呀孩子其实你是挺好的孩子,不过当时我是真不想要你来着。”这样一来,这女士当时表情又特别难看,而且特别痛苦,后来我就引导她,我说“这是您说的心里话吗?时至今日您还这么想吗?而且您这个女儿怎么样?”她说“我这女儿好,挺好啊。”我说“您能具体的说说您这女儿的好处吗?”这妈妈就说出来这女儿好多的优点。怎么怎么善良,怎么聪明怎么心疼家长怎么为家里边干家务帮助家里人分担责任。爱长辈,照顾弟弟都挺好。我说“那

现在您准确的表达,您对您女儿的感情,尤其是那一次您去医院做人工流产您现在应该怎么说呢?”这母亲说“唉呀,那天就是因为碰上了个男大夫要不也就做了。”这女士脸还是特别紧张,还是特别痛苦,我说“您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她说“我换什么,这就是事实啊。”我说“能不能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您说的那样,但是后来您一直特别庆幸的是,那次您去那碰上的是男大夫,要碰上的是女大夫,这么好的一个宝贝女儿您就失去了,所以我后来一直庆幸,那天幸亏碰上的是男大夫。”“对对对,你这说到我心里去了。”我说“那你现在把这番话,讲给你女儿听。”然后她母亲就跟那女儿说“哎呀闺女啊,当初那天幸亏碰上的是男大夫,我没好意思做,所以我才留下了这么个宝贝女儿,你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啊。”这女士哇就哭了。那当然这以后,我们再继续做的工作,就变得很容易了。到最后,我们再让这女士管这个先生叫妈妈,这女士说我叫不出来了,因为妈妈又回到了她心里,因为爱她的妈妈就在她娘家里。她就没必要再管一个男人叫妈妈了。

这位女士的妈妈说的虽然是事实,但却给这女士造成了现实生活适应不良。而换另一种说法后,不仅仅讲明了事实,而且还传递了妈妈对女儿的爱。所以作为教育者跟学生交流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事实的描述和你自己观点的直接表达。我们要做到是要将我们要表达的信息真正送达信息的接受者,而且在信息接受者身上产生作用。所以要清楚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一定要带着接纳这学生关爱这学生的态度。比如我跟学生交代任务,我常是这么一个过程,“某某同学,我

发现你在什么方面还不错,所以现在有一项任务要交代给你。”“就这一项任务,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展,有没有困难需要同学或老师帮助。”他表达完观点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比如可以这么说,“对于你刚才的策划你有没有觉得哪一点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而如果怎么做,可能效果会更好,你认为是不是呢?”基本步骤就是

一、表扬讲明原因,二、倾听,三、合理建议,四、讨论。而如果这位同学在做这件事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你的帮助,交流过程也是差不多的,一、倾听,二、合理建议,三、讨论。

当后进生出问题需要教育时,我常是这么一个过程,“对于这件事,你有你做得合理的地方,也有你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我很想听听你对整件事的分析。”“对于做得合理的地方我给你肯定。但每一个负责任的人,对于自己的过错都会努力承担应有的责任。你的交际能力也不错,能不能聊一聊你对这件事准备的处理方法。”他谈完之后,可以提出合理建议。“你刚才谈到的你有没有觉得哪一点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而如果怎么做,可能效果会更好,你认为是不是呢?”如果他自己无法提出解决方案,则可以给予AB两种方案供选择。也就是基本步骤是

一、倾听,二、合理建议,三、讨论。我觉得在以上几种交流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倾听。沟通需要双方平等和尊重的状态,因为说穿了,我们跟学生沟通,到底是个什么活动,实际上是辅导学生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班主任能代替学生成长,代替学生生存,就不用沟通了,我们就替他做就行了。现在好多问题学生为什么我们觉得他做得不好,他们的问题往往就是有些事自己不能做,那

沟通的任务更明确的,就是让学生能做事,对学生不能做的事情,通过我们沟通学生能做,这才是沟通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沟通我们代替学生作主。而有效的沟通往往是从倾听开始。

而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是因为孩子需要这些信息,而不是我们需要这样的表达。有时看到有班主任可以要那跟学生交流一两个小时,最后还发现学生根本没听进去,实在气不过来,就开始变成指责,“窝囊废,没出息、笨蛋、蠢猪。我真闹不清楚你脑子里头到底装的是人脑子,还是装的是水。”细分析这些表达其实是班主任自己在表达愤怒,倒是挺痛快。但是对学生来说,受到极大的贬损,那学生感受到的是我跟班主任交流和沟通只能得到班主任对自己否定和批判指责的信息,只是班主任的出气筒,班主任有什么不高兴,班主任就对我嚷嚷,他高兴了就算完事了。而我们俩的沟通就是我的一种灾难,是对我的一种精神折磨。

当然也不能滔滔不绝、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跟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大家当然知道这样的表达,实际上是班主任的焦虑的表达,就是我现在太为你着急了,实际上班主任说那么久就是这么几个字同学啊,我太为你着急了。急死我了,就这么几个字。学生能听到的也就这么点。没有去思考我怎样表达才真正能够让学生理解接受转化成学生的行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学生沟通应注意的五大问题:

1、是否有因为生气而忘了与学生沟通的情况。

2、是否超越权限,把学生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

3、是否经常对学生使用鼓励。

4、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沟通方法。

5、是否把自己的问题与怨气发泄在

学生身上。

有时候有的班主任就跟我说,我以为你讲的一定很厉害,一定有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每次听你讲座,听你和学生交流也不见得言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啊,你讲的我们平时也一直在讲啊,为什么学生就听你的,怎么就不听我们的呢。就如前几天我在跟高三年的同学讲学习方法时,讲了一些观点,我把这些观点和英语老师一交流,这英语老师就说,这些就是我们天天在课堂上跟学生讲的观点啊,为什么学生听你的,而我们讲就没用。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组数据,7%、38%、55%。这是一组什么数据呢,就是人在交流过程中,语言所用的那词,只能代我们传递7%的信息,而声音的语调,能帮我们传递38%的信息,也就是不看我这人,你只听声音,你只能明白我所表达意思的45%。还有55%的信息是通过表情、动作、神态、姿势来传递出来的。比如溪水流到了一片碎石那里,就会出现淅沥哗啦的声响而不是汩汩流淌的声音,语速不顺畅,这带着可能表达者内心的情绪,内心的心结。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我现在口渴了,我这里讲座又走不开,所以我就让主任帮我倒杯水,就倒了一杯水拿了过来,说了三个字,“你喝吧。”主任可能现在想着,“哎呀,你辛苦了。”所以他说的时候就面带微笑和关爱。“你喝吧。”我们再作个不可能的假设,假设主任心里想着,“哎,我是主任呢,是领导呢?要喝水你刚才不会自己从年段室带来,还要我现在给你倒。”所以他说的时候可能就这样说了。“你喝吧。”就是在喝和吧之间拉了一个长声,就我而言,表面上我接收到的信息是要我喝这杯水,而实际潜意识听到的声

音是,“你喝什么喝,你要喝水还让我给你倒,你摆什么谱,你摆什么臭架子,给你这水让你也喝着不痛快。”也就是非言语信息是不想让你痛痛快快的喝。再假设,上次主任借给我一百万,我还没还他,他现在心里正气头上,那他倒水放在这里,还是说“你喝吧。”怎么说呢?“你喝吧。”这三个字是那样急促,每字之间停顿是那样的短暂,说话的声强是那样的强。杯子放到桌子上时,还有特别生硬的碰撞。这样的话,作为我,我很难再喝这杯水,现在潜意识里听到的就不是你喝吧,而是说,“喝下去吧,喝下去呛死你,喝下去就让你吐出来。”所以如果你明白之前我们分析的理念,期待着自己能轻松点做班主任,不再生气、发脾气。期待着学生能听你的,期待着你和学生的沟通是有效的,那请你一定要做到发自内心去表扬和赞赏孩子,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使你的语言是如何的华丽严密,学生很容易地可以听出你讨厌他。因为语言所用的词只传递了7%的信息,而你内心的信息38%将通过语调传出,55%的信息将通过表情、动作、神态、姿势来传递出来的。你的爱不是发自内心,你的情不是发自心底,那一切都是没用的。

小结一下,要想让学生听你的,你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要规范、清楚、简洁。

二、要有心平气和的态度。

三、给学生有限度的选择。

五、在与学生沟通的信息里要给学生留有机会。如果你能遵循这几条原则,加上之前介绍的沟通语言技术和非语言沟通技术,那和学生的沟通应该就会更有效,这样要想让学生听你的话就会更容易些了。学生听你话了,你的班主任工作就等于有班级这个

团队做后盾了,班主任工作自然就会更轻松了。

我们再来小结一下今天所讲的三句话。今天实际上我想表达给大家的信息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心态放轻松。学生教得不好不是我们的错,教得好是我们的功劳。我们的工作任务是依据我们教育的专业角度想办法创造机会去教育好学生。讲得更通俗一点的话,学生变坏多数是因为家庭、社会引起的,不是我们的错。如果我们死死地盯着学生的错不放,然后来发脾气、来生气,这是相当于拿别人的错来让自己生气,何必呢。所以看着孩子的缺点而生气这种事不是我们工作任务。我们的任务是针对这些缺点想出适合的教育办法。这就是第一句话,心态放轻松。

第一句话,发脾气、生气的工作模式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它的教育价值,但一旦成为你班主任工作主要工作方式,那将是灾难的,不仅是你痛苦,你的学生也将会不愿意和你交流,极有可能让你的工作越做越难。

第三句话,赏识教育、影子教育是现在较流行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比如你可以经常跟学生讲讲你是如何听领导的话,配合学校工作,学生就能得到的影子信息,潜意识就能形成一个理念。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就应和老师一样,服从团队的需要。这就是影子教育。而不管是赏识教育还是影子教育,我们都要清楚的是一切行为应发自内心,你的爱,你的情都一定要发自心底。只有这样,赏识教育和影子教育才能会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模式。真心希望在座的班主任们,眼睛不要在死盯着学生的缺点,主动去赏识学生的优点,积极寻找班主任工作中的

我们和女儿一起成长 篇6

草莓班葛怡杉

闲暇时,打开电脑,浏览女儿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视频,时间飞逝, 感觉晶晶出生的日子还是昨天, 蓦然回首, 居然已有五年三个月的时光了, 晶晶也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从刚进幼儿园时的怯嫩的眼神到能够和你有来有去的辩驳,还有童言无忌,语不惊人不罢休,真是人小鬼大。。从歪歪扭扭的数字到工工整整的拼音也记录着晶晶在幼儿园的成长。

晶晶入园之前,我们常常记下晶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叫《晶晶的成长日记》记录着晶晶的成长,等到晶晶识字长大时,作为一个很棒的礼物礼物送给她,回顾培养孩子的点点滴滴,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首先是思想与品格培养。

《三字经》里谈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小孩从小的品格培养相当重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和处事开始。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都把家里这颗苗视为皇帝公主,于是容易形成自私、霸道、娇气的性格并且挫折教育缺失,使得我们的孩子不会与人相处、自理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都阻碍了我们孩子的成长,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增加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信心。例如我们让晶晶在幼儿园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过生日,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分享的快乐。还可以经常邀请她熟悉的孩子来家里一起玩,分享玩具等。关于孩子的自信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愿面对挫折,更何况一个幼儿,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要保护孩子做事的勇气。晶晶特喜欢做她擅长的事情和活动,例如拼图,找不同等,对于不擅长的就表现出天然的排斥,那就要抓住做好擅长的事情去多鼓励孩子做好不太擅长的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孩子超强的自信心。晶晶的观察能力较强,我们就送给她一些找不同的书籍,拼图卡片去加强她这种能力。

女孩天生就具备很多优点,如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能很容易地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的晶晶更是如此,但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种思维方式也给女孩带来了很多烦恼:为了取悦他人,她常常会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了不破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往往不会说“不”;对于这些内心还不是很坚强的小女孩来说,这也正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要女孩的父母故意去违背女孩的思维规律,去打破她们的思维方式。要知道,父母对女孩的提醒和教育,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她遭遇伤害的可能,或是避免伤害的发生。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但要学会爱自己。

其次是智力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

现在的家长趋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因素考虑,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让孩子学习,家长们纷纷以两三岁的孩子就能背多少唐诗、认多少汉字为荣,殊不知

孩子创造力就是这样被残忍得扼杀了,“0”在中国孩子眼里永远只是阿拉伯数字

“0”,而不可以是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个大饼„„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早

期教育,不要盲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兴趣,探索让孩子轻松愉快获得好成绩的方法;积极鼓励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的能力。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远比教

会孩子知识来得更重要,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不能让孩子认为

学习是一件比较苦闷的事情,家长应该正面的去引导孩子的思想,告诉孩子获得

知识的过程是快乐的,可以学到丰富的有趣的知识,还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明

白许多事情,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能交到好多的朋友,这样

孩子才能有兴趣去学习。要让她感觉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动力。例如她特别喜欢

听我们读故事,我们当然要给我们的宝宝读啦,但也要告述她,学会识字就可以

自己去看了。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因为爱学习的孩子都喜欢看书,她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认真看书的情景,也会

模仿,久而久之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质。所以环境很重要,当我们陪孩子在家

时,不妨关掉电视,电脑,手机陪孩子一起看点书。既丰富了自己,又熏陶了孩

子。

第三,关于习惯的培养。我们常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性。

有句古话:三岁看老。意思就是说,小孩在三岁之前的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小孩从小的习惯养成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往往很多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了直接影响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方面,我觉得应该养成孩子闹中求静的学习习惯、养成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解决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比如

我们出门之前常常假装让孩子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什么。生活习惯上更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女孩子。让她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啊,玩具啊等等。要把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灌输给孩子。当然,你让她帮你时她也会蹦出“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让你哭笑不得。

另外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家长总是耳提面命地告诫孩

子:“学习是需要刻苦才能获得回报的,所以你要多多努力。”于是,孩子从小就

被灌输“学习是件苦差事”的理念,会使孩子认为既然那么苦又干嘛要学。家长应

该正面的去引导孩子的思想,告诉孩子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快乐的,可以学到丰富的有趣的知识,还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明白许多事情,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校

园生活丰富多彩,能交到好多的朋友,这样孩子才能有兴趣去学习。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女孩更多的爱,让她时刻感觉到爱

就在身边、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样,她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乐观的优秀

女性。需要提醒的是,太多的非理性之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女

孩的父母,我们如何才能让女儿在自己的爱中健康成长呢?——答案只有一个,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这包括:疼爱但不包办。如,家长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但在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给予她足够的指导和关注。

宠爱但不娇纵。如,宠爱她,但她犯了错误也要必须进行批评。当然,在批

评之后,父母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一定要让她知道,父母还是那样深深地爱着她。

给女儿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尤其是稳定的家庭环境,一定要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孩子都不喜欢大嗓门的爸爸妈妈。最后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妈妈】做好女儿的榜样

不管妈妈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大多数的女儿都会把自己的母亲当作模仿对

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妈妈决定着女孩将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请记

住:想让女儿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妈妈的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

1.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学会停止唠叨和抱怨,以一颗乐观的心对待一

切。

2.给女儿一个明智女人的形象,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压力转嫁给女儿。

3.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女儿,好的品德是父母送给女儿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爸爸】留给女儿的财富

爸爸们常常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但是如果女孩有一位关注她,并善于表达

自己情感的父亲,在父亲的关注和鼓励下,就会变得自信、乐观,做任何事情都

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要把对女儿的爱勇敢的表达出来。

此外,或许女孩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们洗手的姿势、哈哈大笑的样子更像

爸爸,甚至在她们的内心也一直在向着父亲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每位父亲对女儿

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影响着女孩的性格、影响着女孩的气质。所以有女儿的爸爸们要:

1.尽可能多地陪在女儿身边,和女儿在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并给女儿带

来安全感。

2.寻找一些“情感词汇”来拉近与女儿之间的感情,如:“你真棒!”“爸爸为你

感到骄傲!”

3.爸爸的支持会让女儿更加自信和骄傲,来自于爸爸的肯定会让她重新为自

和互助培训网一起成长 篇7

一、研修活动情况介绍

围绕“口算教学与口算能力训练指导”的主题,一年来数学学科进行了五次互助研修活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在“数的运算”新授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探索运算的算理;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口算小册子复习算法、优化算法;能在口算训练的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使口算训练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能减轻学生运算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会思考的能力。

围绕主题进行了5次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活动,其中4次是低年级,一次是高年级。目的是使低年级的研究和高年级的研究都形成序列,彻底把口算教学和口算能力训练方法研究透彻,真正使互助校的老师们都重视口算教学,都会合理、有效地进行口算训练。

这5次活动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第一次:

主题:一年级口算教学研究。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一年级“数的运算”新授课怎样引导学生把算理弄清楚。

活动程序:

1.主持人简介实验小学口算教学做法。

2.现场观摩“数的运算”新授课片段:“有几瓶牛奶”(15分钟)。目的是看新授课上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把算理弄明白。

3.参会的所有一年级老师互动研讨。

4.主持人总结,安排下次活动主题:交流自己口算教学的做法、体会。

这次互助培训网研修,老师们达成的共识:

研究口算教学,我们首先就进行了“数的运算”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数的运算”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口算(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算法——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巩固练习、强化算法——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其中,列出算式、尝试算法这一环节要坚持在独立思考、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明确算理、掌握方法这一环节在汇报交流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第二次:

主题:二年级口算教学经验交流。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数的运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弄清算理。

活动程序:

1.二年级口算教学经验交流。

2.主持人介绍实验小学口算小册子。

3.活动总结。

4.布置下次研修活动主题:二年级口算训练指导与优化的有效做法。

本次研修收获:

目前,实验小学的口算小册子被区域学校好几家使用并且在口算训练中不断修改、完善。

第三次:

主题:高年级口算训练指导与优化的有效做法。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会在口算指导中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并进行有效优化;会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

活动程序:

1.观摩口算训练两个片段:观摩口算训练指导片段(15分钟),观摩口算优化训练片段(15分钟)。

2.老师互动研讨。

3.主持人总结口算训练指导与优化的有效做法。

4.布置下次研修主题:高年级口算教学做法与体会。

本次研修达成共识:①口算训练以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口算训练组织形式上可以用全班练、小组练、同桌练、个别练等;练习形式上可以用视算(卡片、黑板大屏幕等)、听算、开火车、找朋友、借助扑克牌、计时竞赛、智力闯关等;激励手段上可以评“口算大王”、评“优秀搭档”、评“优胜小队”、夺“智慧星”、打“擂台”等。除平日经常变换练习方式以外,根据每天口算比赛情况,班级还要定期评出“口算周冠军”、“口算月冠军”,最后每学期还要评出“口算大王”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口算大王比赛”。口算训练以兴趣为前提,不急于求成,以鼓励评价为主,允许在口算中有差异性,不做一刀切,不增加学生负担。②提高教师口算指导与训练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口算指导与训练水平,可以不定期地举行口算训练与口算方法交流会。也可以每学期举行口算成果交流——“口算班班展活动”。这样,老师们不仅可以听取别人的方法,也实实在在地看了别人的做法,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③口算训练要做到持之以恒。在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有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

第四次:

主题:一年级新教材的有效使用。

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合理利用一年级新教材,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探索数的运算的算理。

活动程序:

1.互动研讨:教材有什么变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动,怎样有效使用。

2.讲座《要教会学生学习》。

3.观摩一年级“数的运算”的新授课“小鸡吃食”片段。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用多种方法探索算理。

4.布置下次研修主题。

本次研修达成共识:

“数的运算”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探索算理、培养学生会思考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次:

主题:二年级口算训练指导与优化的有效做法。

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二年级口算训练的有效做法。

活动程序:

1.观摩二年级口算训练指导片段。

2.区域学校的老师、领导互动研讨。

本次活动达成共识:

1.训练学生口算要会进行有效指导。新授课要弄清算理,教会学生怎么想;指导课要复习算理、优化算法;展示课要会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口算兴趣、提高准确率和速度。

2.激发学生口算兴趣的方法要多样,练的形式多样,评价以鼓励为主。

3.在口算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在口算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转化、优化等。其中抽象、推理、模型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5.给口算有困难的学生有效帮助。激发口算兴趣,延迟评价。

二、研修收获

促进了区域学校老师的专业成长。四名老师获市口算教学优秀课;五名老师的口算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获庄河市优秀成果奖,一名老师的优秀成果在教科研总结大会上做公开交流。编印互助培训网研修《口算教学优秀成果集》《口算教学反思集》,16节口算教学课在校级和校级以上进行公开展示,编印了学生口算训练成果文集《我口算,我快乐》,编印了最新版本的《口算训练小册子》。

和儿子一起成长 篇8

棉质白衬衫、头发简单地束起、素面朝天,采自宁波的漂亮妈妈范婷就这样清清爽爽地出现在我面前。这个80年代出生的新妈妈,举手投足间还带着小女生的活泼与稚气,讲起她的育儿经,范婷轻轻一笑,说,其实我是一个挺随性的人,不喜欢用太过有计划性的条条框框来约束我的生活,当然,对待宝宝也是一样。一定要说育儿的方法嘛,我想应该是“随意”吧!

我们的聊天也就围绕着“随意”二字展开了。

范婷从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当妈妈,她爱玩爱闹,喜欢唱歌、跳舞、上网、打游戏,是朋友圈中的活跃分子。结婚一年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无意中“闯”入自己生活的小家伙让年轻的范婷慌乱过、迷茫过,她感觉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子呢。不过,“这个宝宝的到来一定是给我带来好运的”,范婷这样想,“就让我和他(她)一同成长吧!”

幸运的是,肚子里的小宝宝乖巧懂事得很,没让妈妈受到半点折磨,范婷和怀孕前—样,吃得好睡得香,—样的逛街、听歌唱歌,只不过她担心KN的空气不好,把唱歌的场所改到了家里。范婷没有刻意做太多的胎教,她认为顺其自然最好,爱唱歌的她倒是每天哼哼唱唱,在给肚子里的宝宝做音乐上的启蒙熏陶。整个孕期,范婷的肚子也没有变得很大,脚也没有肿,走起路来依然“健步如飞”。就这样,她和肚子宝宝度过了一个轻松自在的孕期。

说起生宝宝的过程,范婷常开玩笑说:“我儿子聪明,自个就钻出来了。”是呀,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她的小宝宝就顺利地降生了!

怀胎十月,范婷始终没有要当妈妈的感觉,只有在儿子出生后睡在她身边的那一刻,她才真正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妈妈

放手,让儿子自在成长

宝宝刚出生那段时间,初为人母的范婷感到激动又惶恐,完全没有了怀孕前的自在和怀孕时的从容,在给小家伙穿衣服时,她的手都会抖个不停。和很多新妈妈一样,范婷总是去各育儿网站学习别人的育儿经验,手足无措时,她还会翻开一本本育儿书寻找答案。一度,她还严格地按照书本上写的,每隔多少时间喂一次呀,一天要喂几次呀,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呀,可是后来她发现这样根本不行,儿子好像从来都没有吃饱过,体重和身高都比标准指标少。

慢慢地,范婷明白了,宝宝和自己是一种性格的人,不喜欢受限制。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她不再限制儿子的活动或想法,想吃的时候就让他吃,他喜欢出去就多带他去屋外走走。一段时间下来,范婷发现,儿子非常适应这种“随意”的养育方式,贫血情况也没了,脸色好了很多,也不会跟以前一样老生病了。而且,他的性格也变得随和了很多,不粘人也不认生。说起不认生,范婷说,他们有一天吃饭时见到一个老外,他来抱儿子,儿子不哭不闹,乐呵呵地让他抱,范婷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在平时的生活中,范婷也从不对儿子过分地呵护,在她看来,男孩子要实行粗线条的教育。事实证明,粗线条有粗线条的好处,儿子睡觉时从来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粘着大人非得抱着才肯睡,这个才一周岁的小家伙只要困了,就用手指点一下小床,把他放到小床上,他就乖乖地睡着了,如果你想抱着他睡他还不愿意呢,一定要爬下来然后再到自己的小床上睡。

最让范婷感到高兴的是,自己在怀孕期间无心插柳的音乐胎教真的发生了作用,现在,只要她一唱歌或者打开音响,儿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随意而有计划地生活着

如今的范婷仍然享受着她的随意生活,在带孩子的同时还是忙里偷闲上网聊聊天、打打游戏,有的时候还会和朋友去歌厅K歌。以前的同学5年没见,都说她根本不像一个有了宝宝的人,一点儿也没变。但范婷自己认为,其实,有了宝宝之后她真的长大了好多,变得有责任感了,也坚强独立很多,现在她一心想做个好妈妈,范婷说:“总不能还是跟孩子一样地疯吧!”

上一篇:教师元旦祝词下一篇:没离开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