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

2024-08-14

阵发性心动过速(精选11篇)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与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均可以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WCT) , 但两者的危害性和治疗用药大相径庭, 不适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 及时和正确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掌握常规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是临床医师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患者的基本技能[1]。本文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鉴别, 现报告如下。

1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2]

心电图表现为: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通常突发突止, 心室率常为100~250次/min, 心律基本规则;③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 形成房室分离;④可有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后者的存在是确诊室速的重要依据, 如图1。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RT) ;③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④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⑤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其中, AVNRT和AVRT两类心动过速占全部室上速病例的90%以上, 本文主要讨论这两类心动过速。

2.1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 也可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或双相, 在V1导联中直立, 并紧随QRS波群之后, 但往往埋没于QRS波群之内。室上速常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 诱发的心搏P’-R间期显著延长。心率约140~180次/min, 心律规则。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P’-R间期短, R-P’间期长 (P’-R<R-P’) 。因此, P’波位于QRS波之前, 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或双相, 在V1导联中直立。QRS波群形态多正常。诱发室上速的期前收缩无P’-R间期延长现象。心率100~150次/min, 节律规则。

2.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90%, 心室率多超过180次/min, 节律绝对整齐, QRS波呈室上性, 心电图上可见到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后, R-P’<P’-R。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绝对规则, 心率可达150~240次/min, QRS波宽大畸形, 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

3讨论

临床上通过体表心电图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时, 应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是WCT频率不能太快, 以免分辨不清QRS波的起止点和形态;其次是心电图记录应有完整的12导联 (至少3个导联同时描记) , 且持续较长时间。由于WCT中室性心动过速所占的比例大, 因此心电图的鉴别指标均是为了诊断是否为室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诊断指标, 二是提示指标。

诊断指标包括房室分离及心室融合波或心室夺获。提示指标包括QRS波时限、QRS电轴、胸前导联QRS波同向性、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形态时V1 和V6导联的QRS波形, 此外, 束支阻滞形态与QRS电轴相结合, 也是鉴别WCT的一个参考指标。在此, 重点探讨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指标。房室分离是鉴别VT与SVT的最重要条件, 表现为WCT的心室率快于心房 (即P波与QRS波的比例<1) 。较大系列WCT文献报道, 20%~50%的VT存在完全性房室分离, WCT时P波和QRS波的周长各自恒定, 两者无固定关系。15%~20%的VT呈室房文氏传导 (既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 P波周长存在周期性变化, 但QRS波周长恒定,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或呈固定关系 (2:1或3:1传导) 。无论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都是诊断VT的重要依据, 许多学者认为其诊断VT的特异性为100%。尽管从统计数字上, 60%~70%的VT存在着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但从心电图上能识别出的比例却低于20%。这是因为受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医生的经验、WCT的频率和心电图描记的质量。尤其是心室率较快的VT, 因P波振幅低, 常与QRS波或T波重叠而难以辨别。因此, 对于一份心室率>200次/min的WCT心电图, 如果不能识别出房室分离, 绝不轻易地排除VT的可能。 WCT时通常在I导联和V1, 导联易发现与QRS波分离的P波。

另一种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的表现是WCT时心房率>心室率。例如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 心电图的心房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心室融合波或心室夺获是诊断VT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见于有房室分离和频率较慢的VT (<170次/min) 。单凭心电图上的心室融合波并不能完全排除SVT, 因为SVT伴束支阻滞的WCT, 如果出现束支阻滞一侧的室性早搏, 就可以因两侧心室同时除极, 使QRS波变窄, 表现为心室融合波。或者, SVT伴功能性束支阻滞形成WCT, 有时因房室传导突然延长而使功能性束支阻滞消失, 出现一个窄QRS波, 类似于心室夺获[1]。总之, 正确使用各项心电图诊断标准, 将近90%的WCT可以被确诊, 为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澎, 黄从新, 黄德嘉.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专科医师培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26-338.

[2]邹萍, 魏武.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4-153.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2

1.体表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第一文库网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2.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特点

(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的窦性P波频率:逐渐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逐渐减慢至原有水平。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的形态相同。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的P波总数应>14.4万次。

(3)窦性心动过速时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到的其他伴随情况:

①P波振幅变尖或增高:提示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头部。

②P-R段下移:此系受心房复极波的影响所致。

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ST-T改变:或原有ST-T改变,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恢复正常。

④Q-T间期缩短。

⑤出现快心率依赖型阻滞、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症状明显时可给β受体阻滞剂或镇静剂等药对症处理,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与焦虑。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3

【关键词】复律时间;急诊;胺碘酮;普罗帕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64-01

PSVT作为心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一般以心悸、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阵发性为主要特点。究其病理,主要是钠通道、钾通道与L型钙通道出现异常,使患者心律出现快速规则异位,诱发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脏骤停等症状。该病症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发病后应尽快给予抢救。本文试探讨急诊科对于PSVT的具体急诊用药,观察并对比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进行PSVT治疗的50例患者,按照用药的不同来分组:25例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5例使用普罗帕酮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4岁,平均(72.32±12.18)岁;心率为161~221次/分钟,平均(188.31±7.12)次/分钟;发病持续时间为86秒~3.5小时,平均(0.51±0.19)小时。研究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3岁,平均(72.41±12.36)岁;心率为163~219次/分钟,平均(189.42±7.33)次/分钟;发病持续时间为90秒~3.5小时,平均(0.53±0.21)小时。两组患者就年龄、性别、心率、发病持续时间等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产自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的普罗帕酮,取35mg-70mg剂量的普罗帕酮放入25mL的氯化钠液(0.9%)中,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为患者给药。给药后对患者的心律进行监测,若心律无逆转,则以10分钟的间隔为患者反复用药,每次推注剂量均与首次相同。待患者复律成功后停药。

为研究组患者使用杭州赛诺菲务德的胺碘酮注射液,取150mg的胺碘酮,将其融入20ml的葡萄糖液(5%)中,向患者静脉中进行缓慢推注。10分钟之后,继续为患者用药,将300mg的胺碘酮融入250mL的葡萄糖液(5%)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给药。待患者复律成功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有三个,其一是治疗效果(复律成功率),其二是不良反应率,其三是复律时间。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有效:治疗后,心率≤100次/分钟、转复成窦性心律、心率降低幅度在基础心率的20%以上,此三条满足其中一条即为有效;②无效:治疗后,心率≥100次/分钟、没有转复成窦性心律、心率降低幅度在基础心率的20%以下,此三条满足其中一条即为无效[1]。※总有效率即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 ±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见表1,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仅有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达到28%,对照组远远高于研究组,统计学有差异(X2=4.36,P=0.02<0.05)。

2.2 心律转复结果(疗效)

见表2,研究组的转复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转复总有效率为76%,研究组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PSVT多继发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具有鲜明的折返性,若以心电图进行监测,可发现患者的心率普遍介于160~220次/分钟之间,其qrs波完全与正常窦性心律相同,仅在ST-T段有轻微的改变。在急诊科看来,PSVT本质上是心律失常中的一种,因此急诊救治可以由此入手进行救治。

本文所选择的药物为胺碘酮、普罗帕酮,前者可以阻断α受体、β受体、钠通道、钾通道与L型钙通道,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显著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可以对细胞膜直接产生作用,使心室心房因神经兴奋而形成有效的传导,从而发挥出一定的复律效果[2]。两者在PSVT急救上均有显著效果,但是,普罗帕酮在不良反应上较为明显,尽管本研究中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但张永发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极少数患者有可能被诱发出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样的状况对其急救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3]。

从研究结果可知,胺碘酮疗效可高达96%,不良反应率仅有4%,但复律时间略长;而普罗帕酮疗效仅76%,不良反应率为28%,但复律时间较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具体表现来选择最适宜的药物。

结语:

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可选择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进行救治。前者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后者复律迅速,临床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病情具体选择。

参考文献:

[1]黄丽,刘艳堂,马莉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5):138-139.

[2]张俊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报道[J].中外医疗,2016,1(01):146-14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药物疗法 篇4

王医生对小勇的父母说:根据小勇以往身体健康和这次心电图检查正常,初步判断小勇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良好的,不犯病时跟正常人一样,如若犯病就要看急诊。因为阵发性心动过速若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会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王医生还特别给他们介绍了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再犯病时不妨一试。

一、刺激咽喉法

犯病时用筷子或小勺或手指伸向咽喉部,反复刺激,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样发作,多数患者可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低头或弯头试验

在家人的协助下,让患者的头部尽量向后伸弯,或者向下弯腰,头部尽量弯至最低位置,有时可终止心动过速。

三、冷水试验

用一盆冷水或冰水,让患者屏住气后,把颜面浸入冷水中,或浸入-4℃的冰水中。通过患者的颜面温度感受器,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抑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侧转颈运动

犯病时坐在椅子上,先将头向左侧偏转5次,然后再左侧偏转5次。侧转时尽量转向侧后方,反复进行数次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转颈时不能太快,速度要匀称,一般每分钟转动15~20次。侧转颈运动时最好双手握着一个牢固的物体,保持身体稳定,防止眩晕摔倒。

五、按压颈动脉窦试验

让患者平卧,然后用左手垫在患者颈部,让患者头向后仰并歪向左侧,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右侧下颌关节角下,当触到颈动脉明显搏动时,在此部位用力向颈椎方向按压,每次按压不超过15秒,无效时暂停1~2分钟后再按压。通常,先按压右侧,无效时,再按左侧,但绝不能同时按压两侧,以免有阻断脑血流的危险。70岁以上的人,有脑血管病或颈动脉阻塞者,不宜采用此法,否则有弄巧反掘之忧。

六、乏萨氏、苗氏试验

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将声门紧闭憋着气,直至不能坚持为止,然后再用力作呼气动作,将吸入的气体全部呼净,此称之为“乏萨氏(VaIsaIa’a)试验”。无效时,让患者深呼一口气,将声门紧闭憋气,直至不能坚持时为止,然后,再用力作吸气动作,此称之为“苗氏(Muller’a)试验。”

七、压迫眼球法

让患者平卧位,用拇指及食指慢慢压迫眼球上部,以产生疼痛为止。如无效,可同时慢慢压迫双侧眼球,每次压迫时间可持续10~15秒。如果反复压迫无效,可改换其他方法。此方法有引起视网膜剥离的危险,尽量少用。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5

[关键词] 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52-0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可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胸痛等,严重者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维拉帕米是终止PSVT的常用的药物,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PSVT患者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11月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6~71岁,平均(45.3±19.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1±1.2)年;就诊时间为1~10 h,平均(4.5±2.3)h,心室率为153~248次/min。排除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患者;排除严重的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以及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采用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特别是PSVT复律情况。实验组:给予维拉帕米注射用针剂(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H31021343)5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0 mL混合后静脉推注,5 min内推完;用药后10 min内无效者重复上述负荷量1次。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用针剂(济南东方制药有限公司,H37020128)7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0 mL混合后静脉推注,5 min内推注完; 10 min内无效重复上述负荷量1次,30 min仍然无效者改用其他转复方法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有效:用药后即刻开始30 min内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可视为有效;无效:用药后内未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复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胸闷、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2例胸闷,2例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均可以坚持治疗,对症处理后恢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大部分PSVT患者由于激动折返机制所致,仅有少部分患者为触发激动或者冲动起源变化所致[2]。PSVT持续发作诱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其起病急骤,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救治则可导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衰、心绞痛、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PSVT的根治办法是射频消融,消除异常节律点[3],但是静脉推注抗心律药物仍是主要方法。

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维拉帕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可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并减慢冲动的传导以及减慢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阻断激动折返机制,转复PSVT[4-5]。普罗帕酮是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对心脏希-浦系统作用,可快速抑制钠离子内流,减慢动作电位除极化速度,延长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减慢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有效地阻滞房室结逆向以及通过旁道的传导冲动,从而终止PSVT[6-7]。

本研究对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复律时间分别为(12.3±4.1)min和(17.2±4.5)min,实验组复律时间为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转复有效率为95.0%和83.3%,实验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影响继续治疗。总之,维拉帕米对于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成功率高,转复时间短,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 邵清.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PSVT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31):147-148.

[2] 焦增富.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2):148.

[3] 游俊廷,刘捷安.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96-97.

[4] 徐庭凯.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维拉帕米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18.

[5] 殷宏华.23例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45-146.

[6] 孙铁.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37-138.

[7] 冯升.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47.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9例, 女11例;年龄16~76岁。病史45分钟~30年, 首发3例, 复发27例。发作持续时间45分钟~14天。

1.2 临床表现

心悸、气促30例, 呼吸困难15例, 低血压 (<90/60 mm Hg) 6例, 血压测不到4例, 心率160~220次/min。宽QRS波型3例, 窄QRS波型27例。合并有冠心病6例, 病毒性心肌炎1例, 先天性心脏病2例。

1.3 治疗方法及转归

入院后吸氧, 输液, 立即做16导联心电图一套, 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低血压者静滴阿拉明。首次应用三磷酸腺苷二钠 (ATP) 10~20mg静脉注射5例, 成功转复4例。异搏定5mg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8例, 成功转复5例。食道调搏转复3例。电复律3例, 成功3例。西地兰0.4mg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复律8例。静滴阿拉明后复律5例。自动复律1例。按压颈动脉窦复律1例。

2 讨论

2.1 诊断与鉴别诊断

PSVT起病突然、反复发作,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本组无器质性心脏病21例 (70%) , 与以往报道相一致[1]。临床上主要与窦性心动过速及宽的QRS波的室速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绝对整齐, 心率少于150次/min, 心电图有明显规则的P波可鉴别。QRS波宽的PSVT, 有时可误诊为室速。对于后者, 一般室律多不规则, 偶有室上性激动下传到心室发生所谓心室夺获, 此一心搏QRS间期较窄, 畸形不明显并提前出现, 胸导联QRS波形表现为V1呈QR或R而V6呈RS、QS或R或者V1、V6皆呈QS, 而且室速多见于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这些为我们诊断提供参考[2,3]。如果诊断仍困难, 有条件单位做食道心电图, 食道心电图可看到明显的P波及P波与QRS波之间关系, 如果P波与QRS相关, 则可诊断为PSVT, 否则为室速。同时可以用食道调搏超速抑制给与复律, 可谓一举两得[4,5]。对一时难鉴别起源部位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也可选用对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的药物如心律平、乙胺碘呋酮。也可以先试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试复律。虽然利多卡因对PSVT几乎无作用, 但对于室速来说往往有效, 而且在宽QRS快速心律失常来说90%为室性心律失常[6]。

2.2 ATP应用

射频消融是治疗PSVT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有效率达到98%以上, 已得到医学界公认[7]。但对于基层医院来说, 应用药物及电复律治疗PSVT是大多数医院常用方法。而ATP能够有效复律, 而且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可重复使用, 已得同行公认[8]。但为了提高转复率, 提高安全性, 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从小剂量开始, 一般先用5~10mg, 未能复律时再用到20mg。本组病例用量一般为10mg, 4例均于用药后1~2分钟复律;1例用到20mg, 连用两次, 后未能复律而放弃, 改用异搏定5mg用生理盐水20ml稀释缓慢静注而复律。 (2) 因ATP在体内6秒钟内即分解失效, 所以静推的速度要快, 一般不用稀释而直接静注, 最好用上肢的静脉, 静注完毕, 必须快速输液, 以利于ATP迅速到达心脏而发挥作用。这是ATP转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休克、有冠心病的患者填用。

2.3 复律方法的选择

PSVT复律方法, 主要有: (1) 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如刺激咽喉、压迫颈动脉窦等; (2) 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3) 药物复律如用ATP、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阿拉明升压药等; (4) 食道调搏复律等。具体采用何种方法, 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患者为首发、年轻、一般情况好, 可先试行兴奋迷走神经复律。如未能复律, 可以立即静注ATP或异搏定进行复律。只要方法得当, 往往都能复律, 而且副作用较少, 安全的效, 尤其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的复律治疗[9]。本组资料中, 应用兴奋迷走神经复律方法5例, 4例复律成功。如果患者年龄大, 持续时间长, 或合并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器质性疾病, 此时多属危重, 往往有低血压、心力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等, 药物复律往往难以奏效, 此时应给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建议用电复律, 电量用50~100焦耳即可[10]。本组有3例进行电复律, 均一次成功。其中有1例发作时间已14天, 入院时血压低, 出现全心衰竭, 用100焦耳直流电同步复律成功, 患者病情迅速好转, 择期行射频消融术而治愈, 至今无复发。入院时休克患者, 可以给予静滴阿拉明升血压, 同时静脉注射西地兰0.4~0.8mg, 进行复律, 如无效也应首选采用电复律。如果患者在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时伴有严重临床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 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 应首选紧急同步直流电复律。对于长时间发作且用药物不能纠正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也应作为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指征。

参考文献

[1] 吴垣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门诊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1;27 (13) :1936~1936

[2] 张洪燕, 晏雄伟.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avR四步诊断法[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6) :1082

[3] 林兆英.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鉴别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 (3) :97

[4] 陈志萍, 傅一明.危重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治疗[J].新医学, 1999;30 (9) :545~546

[5] 景秀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4例食道调搏电生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 (22) :170~171

[6] 石毓澍, 陈新, 周金台.心脏电生理学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64~168

[7] 黄朝亮, 曹佑德, 陈光瑞, 等.经导管消融治疗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07) :1190~1191

[8] 高建平.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19 (5) :786

[9] 首云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体会[J].求医问药, 2012;10 (3) :215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医院门急诊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纳入标准: (1) 门急诊收治; (2) 12导联检查确诊; (3) 未合并房颤, 未出现休克、严重心功能不全, 无需抢救室电复律治疗; (4) 无手术治疗需求; (5) 知情同意。入选对象114例, 据病例号, 随机对照分组, A组、B组各入选对象57例。A组, 其中男27例、女30例, 年龄18~75岁、平均 (46.7±12.1) 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0例, 其中左侧游离壁旁路 (LL) 11例、左侧间隔旁路 (LS) 5例, 右侧游离壁旁路 (RL) 3例、右侧间隔旁路 (RS) 1例。有心脏器质性疾病10例。有发病史18例。急性期病程 (34.7±11.5) min。复发者病程 (5.6±1.2) 个月。合并其他基础疾病35例。有明确诱因42例。B组, 其中男28例、女29例, 年龄18~78岁、平均 (47.8±11.3) 岁。AVNRT41例, AVRT16例, 其中LL10例、LS 5例, RL1例。有心脏器质性疾病11例。有发病史16例。急性期病程 (35.6±11.5) min。复发者病程 (6.0±1.9) 个月。合并其他基础疾病36例。有明确诱因41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种、急性期病程、发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入院后, 急诊急救,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低流量吸氧, 控制出入量, 心理支持, 安抚患者。A组:给予胺碘酮 (可达龙, 国药准字H19993254) , 入院后, 立即用药, 3~5 mg/kg胺碘酮+5%葡萄糖20 m L, 静脉推注, 心电监护, 10 min内心电图无好转, 则追加150 mg, 同时采用静脉泵用药, 速率0.50~1.00 mg/min, 严密监护, 据表现改善情况调整剂量, 若10~15 min好转, 则持续静脉应用30 min, 总剂量控制在750 mg之内, 若出现房颤, 需立即进行抢救, 电复律纠正, 住院治疗, 对于出现心功能不全者, 可安排口服胺碘酮, 3次/d, 200 mg/次, 而后视疗效、不良反应考虑是否追加或减量, 反应较好者, 减量治疗, 最小剂量50 mg/d, 持续3周。B组:给予普罗帕酮 (国药准字H31020492) , 5~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 L, 微量泵给药, 10 min左右输注完毕, 若无好转追加, 若好转, 立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复率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0 min心率下降次数。

1.4 疗效判定

显效:30 min内复律, 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好转;有效:31~60 min内复律, 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好转;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

1.5 统计方法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描述统计, 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 (KolmogorovSminmov) 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 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描述统计,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复律时间 (18.3±10.2) min, 高于B组 (15.3±6.3) min, A组30 min心率下降 (97.3±17.2) 次/min, 高于B组 (83.5±20.8) 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出现低血压2例、头晕/恶心1例, 发生率5.26%, B组出现低血压5例、头晕/恶心4例、新发心律失常3例、QT离散度扩大1例, 合计13例, 发生率22.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常见病,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 小儿、重体力劳动、少锻炼者、老年人较多见, 相当一部分无病史, 当然该病也与原发器质性心脏病关系密切。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脱水、缺氧等都可能诱发该病, 吸烟、饮酒也可能与该病有关[2]。该次研究中有明确诱因83例。急诊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诱因, 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考虑到患者常伴有气促等症状表现, 并发低氧血症, 还需吸氧治疗, 以缓解呼吸道症状, 减轻缺氧损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还可能并发休克、房颤, 需抗休克、复律治疗, 恶性房颤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该次研究排除此类患者[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存在多种类型,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心电图可指导用药,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心率过速为主要表现, 积极降低心率非常必要, 需注意的是心率高并不表示心律失常。心率控制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若持续发作超过1 h, 心力衰竭、休克风险成倍增加, 若能在30 min~1 h内复律, 患者预后较好、复发率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末梢、静脉推注用药、口服药物、直流电电复律等, 其中静脉用药适应证广, 起效速度更快, 迷走神经末梢电刺激适合青年人群, 也存在一定非风险, 电复律适用于休克、心脏骤停者。该次研究显示, 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均较好, 60 min内复律效果在80%以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其他学者研究基本相同。尹延伟等[5]一项Meta分析显示, 中国人群使用胺碘酮、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0.84 (0.40~1.78) 与不良反应1.17 (0.76~1.7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另一项研究Meta研究显示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近, 但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6]。从复律时间来看, 胺碘酮效率不如普罗帕酮, 但降心率效果更好, 这可能与药物作用机制差异有关, 胺碘酮主要通过延长心房与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 (APD) 与有效不应期 (ERP) 起效, 适应证广, 疗程持续作用好, 使用灵活, 随着心率的增加, 抗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增强, 价格低廉, 可携带出院, 更受欢迎[7]。

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 不同学者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 该次研究显示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 不良反应发生绿与剂量有关。胺碘酮使用过程中, 通过监护、规范用药, 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普罗帕酮剂量控制难度大[8]。

综上所述, 易搏定、可达龙治疗普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均较好, 多数患者可快速复律, 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治疗期间需做好监护, 随时准备抢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2015[R].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6:1-4.

[2]郭雪娅, 张小卫, 白锋.酷似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一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 29 (3) :239-240.

[3]周承操, 冼树标, 何建文.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5) :76-77.

[4]黄岸佳, 韩群英.胺碘酮治疗急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 (增刊1) :122-124.

[4]王红英.射频消融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生误诊的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5) :178-179.

[5]尹延伟, 许瑞佳, 胡爱民, 等.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 2013, 13 (3) :152-156.

[6]王少波, 梁锦军, 黄从新.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3, 12 (1) :2-5.

[7]叶赞凯, 马坚, 张澍, 等.83例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13, 28 (1) :33-36.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历来源于辽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儿共16例, 男9例, 女7例, 男∶女=1.3∶1, 年龄3个月~12岁, 年龄最小的65d, 最大的12岁;初次发作的12例, 反复发作的4例。射频消融治疗后反复发作的1例。并发心肌炎的1例。

1.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诊断标准

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3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心率180~260次/分, R-R间隔绝对匀齐。QRS波群形态正常。约有半数可见逆行P波。

1.4 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刺激迷走神经法均无法终止其发作, 首先给予普罗帕酮 (心律平) 1~1.5mg/次, 加入5%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 转率后停药。个别不能转率的2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一次, 大部分可以转率。仍不能转率的,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首次剂量37.5µg kg, 以后每次增加37.5µg/kg, 直至有效 (最大剂量250µg/kg) , 于1~3s内静脉注射, 如无效, 间隔5min可重复应用。

2 结果

4例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1次转率, 2例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2次转率, 2例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2次未转率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1次转率, 6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1次转率, 3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2次转率, 1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3次转率。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律失常[2],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预激综合征易发生本病。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如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等) 及洋地黄中毒。感染为常见诱因, 但也可由疲劳、精神紧张而诱发。小儿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烦躁、气促、汗多、苍白。肢体发冷、拒食、发绀, 年长儿诉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 可突然终止。发作持续24h以上, 常并发心力衰竭, 尤其多见于心率超过200次/min以上的婴儿。因此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很主要。本组患儿有4例反复发作, 后坚持口服心律平半年, 3例偶再发作, 经休息及加大口服剂量可终止发作。1例发作频繁, 每次发作时间长, 于外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后仍有反复发作, 拟再行射频消融治疗。

PSVT的复律药物颇多, 但如何选择转复率高, 转复时间短, 疗效持久及安全的药物治疗PSVT, 是临床医师常面临的难题。普罗帕酮是国内最常用的Ⅰc类抗心律失常针剂[3], 能延长房室结 (AVN) 快慢径路及旁道的逆向ERP对AVN慢径路、旁道前向ERP有轻度延长作用, 从而可有效终止PSVT。ATP主要抑制钙通道[4], 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的优点。维拉帕米对AVN有显著抑制作用, 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及顺向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疗效好, 对旁道无作用, 不适用于逆向型AVRT。

目前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ST) 、房性心动过速 (AT) 、心房扑动 (AF) 、心房颤动 (A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房室间反复性心动过速 (AVRT) 及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JT) 。临床表现为突发骤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从体表心电图上难以区分异位激动的起源与折返途径, 而电生理检查可区分AVNRT、AV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NRT)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 及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AAT) 。AVNRT是最常见的一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约占心动过速的60%~70%。按其折返环路前后向的不同分为“慢-快型” (S-F型) 和“快-慢型” (F-S型) 。AVRT是由房室旁道和正常传导系统共同参加的折返性快速心律。约占SVT的20%。主要见于W-P-W综合征或隐匿性预激综合征。IART约占SVT的4%~5%。其产生的基础为心房内组织传导性与不应期不均一。其折返环可位于心房内任何部位。SNRT产生的基础为窦房结周围复极不均一, 形成单向阻滞。长期以来人们对本型心动过速认识不够, 因为其临床表现不突出, 发作时间短促。AAT是由于心房的异位自律性增强所引起的心动过速。异常自律性增高引起的SVT还包括JT。

房室折返 (AVRT) 是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5], 90%以上婴儿SVT与房室旁道有关, 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发生在胎儿期和婴儿期。60%~90%婴儿SVT于1岁自然消失, 但婴儿期自然消失的SVT约30%将在以后复发, 主要复发年龄段为4~6岁。与婴幼儿STV相反, 如5岁以后初次发作或伴有心脏结构异常, 78%的SVT将持续存在, 自然消失的概率很小。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JT) 是小儿无休止性SVT的最常见类型, 好发于3~4岁, 为顺传型房室折返伴RP间期>PR间期, 较少自然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通常不佳, 而射频消融疗效肯定, 消融成功率在90%以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在婴儿期极为罕见, 仅占婴儿SVT的4%, 多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能自然消失而需射频消融根治。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AT) 在儿童STV中较为少见, 3岁以下异位房性心动过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大多有效, 3岁以上异位房性心动过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通常无效, 且很少自然消失, 因此应早期给予射频消融治疗。

总之对于反复发作,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SVT患儿, 可行电生理检查, 以明确折返部位, 行射频消融治疗。

摘要:目的 对婴幼儿及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进行临床探讨, 以便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婴幼儿及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 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多数可自行恢复, 药物治疗可大部分控制发作。结论 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防止反复发作。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反复发作,治疗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66.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89-1493.

[3]伍子琳, 顾复生, 沈潞华, 等.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电生理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0, 28 (3) :162.

[4]马慧卿, 马立芳, 何国祥.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0, 6 (6) :24.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7例, 其中男69例, 女58例, 年龄9~81岁;平均年龄35±7岁。其中, 预激综合症81例, 房室结双径路44例, 预激综合症伴房颤2例。

1.2 临床表现

127例中, 有95例 (约75%) HR<200/min, 持续时间≤2h,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焦虑、恐惧、多尿, 突发突止, 心率快 (150-250/min) , 心律齐, 有典型心电图表现, 即QRS波为室上性图形, 心律绝对均齐, 心率160-220次/分, 突发突止;有32例 (约25%) 不典型, HR≥200/min, 或持续时间>2h, 或有器质性心脏病, 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乏力、头昏、黑蒙、心绞痛、血压低、休克、心衰、阿斯综合症、猝死等, 心电图HR≥200/min, 有QRS增宽, 有较明显的ST-T异常, 或兼传导阻滞, 或类室性心动过速样图形。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卧位、吸氧、静脉通道, 并在心电监护条件下进行治疗, 复律后及时做心电图记录;

1.4 治疗分五组

按适应症随机选用

A组:刺激迷走神经组:作深呼吸、按压颈动脉窦、压迫眼球、作瓦氏动作等。

B组:ATP组:20mg+阿托品0.5mg弹丸式静推;

C组:异搏定组:异搏定5mg+10%GS20ml IV. (5-10min) ;

D组:心律平组:心律平70mg+10%GS20ml IV. (5-10min) ;

E组:西地兰组:西地兰0.4mg+10%GS20ml IV. (5-10min) 。

2 治疗结果

见下表。

*ATP组有一例用药后出现长达4.1sec的窦性停搏;共计17例无效病例, 收治于病房进一步诊治。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速是一常见急症心律失常。常见病因为折返激动 (房室结双径路、Kent束、窦房结及其周不应期差异) 和自律性增强 (心房病变或房压增加) 。常见发病诱因为情绪激动、体位突然改变、饱餐、发热等。我们认为:非药物治疗虽为首选, 但转复律很低, 尤其一些反复发作的病人, 已在院外采取诸如恶心反射等办法, 主要仍赖以药物转复心律。对于有心功能障碍而无预激综合征者首选"西地兰"效佳;缺点是见效慢, 历时久。对于年轻、无明确心脏功能障碍者, 可选择"心律平、异搏定、ATP治疗。"ATP"适于年轻、血压低、无哮喘病史、无窦房结及传道系统病变、以前用异搏定等疗效差者, 其转复律高, 但要警惕复律后的长时间心脏停搏;"异搏定"在传统经典的资料中往往列为首选, 临床疗效亦佳, 但对于年龄大、血压低、心肌病变重、心功能差、发病前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应慎用, 尤在有逆传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禁用。"心律平"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 对阵发性室上速有较高的转复率 (80%以上) , 国内已将其列为急诊转复的一线用药;它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用药, 对房室结和旁道均有抑制作用, 虽文献记载有因其负肌力、传导所致严重副作用, 但在临床中观察:只要把握好适应症、禁忌症 (禁严重的心衰、慢阻肺, 哮喘、病窦、心源性休克) , 通常能较好的为患者所耐受;更为重要的是:当出现宽QRS波的快速心律失常时, 难以鉴别为逆传的PSVT、室速、或是预激综合症伴房颤, 用之, 均有效, 常能使频死的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等.内科学第[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4.

[2]戚文航, 赵铁力.危重症临床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45-46.

[3]陈国伟, 柳俊.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原则及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 19 (9) 518-519.

[4]阮永富.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 4 (3) ∶220.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10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治疗;维拉帕米;三磷腺苷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为室上速。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各导联可见一系列快速、匀齐之QRS-T波群,P波不清楚或者无p波,QRS呈室上性,频率为150-250次,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對象,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四版)中PVST诊断标准确诊[2],通过体格检查、胸片、心电图以及结合病史排除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急性袭击梗死缓则,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年龄57.2±9.4岁,病程1h-28年,平均15.2±6.7年。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和心悸,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胸闷、头昏、无力、呼吸困难、恶心、昏厥等。80例患者中首次发病28例,多次发病5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2例,合并冠心病1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知情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心电图特征及诊断临床上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其主要的特征为:心率150-250次/min且节律整齐;QRS波的时限、形态均正常,患者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者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的时限和形态可出现异常;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内或者终末部;常由室性早搏触发突然发作且可下传的PR间期明显延长[3]。

1.3治疗方法A、B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护、钾镁合剂以及活血化瘀要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ATP),快速静脉注射,首次剂量为8-10mg,将其加入到适量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在5s内推注完,首次治疗无效患者增加剂量12-15mg行静脉推注,若治疗依旧无效则给予其2.5mg维拉帕米静脉注射。A组给予5mg维拉帕米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室上速缓解情况。给予患者0.125-0.25mg/d地高辛、60-120mg/d长效地尔硫卓(分2次服用)、100-200mg/d普罗帕酮(分3次服用)治疗预防复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心绞痛、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药物治疗无效时给予患者直流电复律治疗,必要时可行导管消融术。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α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室上速缓解率100%,B组室上速缓解率为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维拉帕米静脉推注至一半时,34例患者室上速完全缓解,心率逐渐下降,无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三磷酸腺苷首次治疗14例无效,其中8例患者在经过2-3次增加剂量后室上速缓解,心率突然下降,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不适即在最初5-10s感觉到一过性头痛、胸闷、恶心,6例多次增加剂量治疗无效后给予2.5mg维拉帕米静脉推注后缓解。

3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机制为折返,分为心房折返性、窦房折返性、房室结折返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主要表现为房室结折返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为90%。该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患者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且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致。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以及其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4]。

临床治疗可以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面部浸水、刺激咽喉部迷走神经反射等方法,药物治疗首选维拉帕米和腺苷,其次为硫酸镁、普罗帕酮、洋地黄等。其上治疗主要是暂时性缓解症状,预防复发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最终的治愈方法为射频消融。

维拉帕米为第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Ca2+内流抑制剂,减低动作电位0相后期以及2相复极速度,通过抑制房室结和窦房结Ca2+内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房室结传导速度变缓,ERP延长,中指经房室结折返的心动过速,减慢心室率。三磷酸腺苷在进入人体之后立即经过酶解反应生成腺苷,减慢房室结传导,阻断房室折返,半衰期极端,迅速被红细胞摄取,由此,其作用时间短[5]。

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维拉帕米疗效优于三磷酸腺苷,剂量小且无不良反应,经济、便宜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在辅以直流电复律或者导管消融术能有效的缓解病情。

参考文献

[1]张志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治疗措施[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633.

[2]刘玉平.浅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

[3]熊大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35-136.

[4]朱明辉,黎靖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99-101.

阵发性心动过速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纳入标准: (1) 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均符合PSVT诊断标准; (2) 年龄19~65岁。排除标准: (1) 病窦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 (2) 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 近3d应用洋地黄、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 (4) 支气管哮喘患者; (5) 既往对三磷酸腺苷过敏者; (6)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7) 合并心绞痛。

1.2 分组及试验方法

1.2.1 分组

符合上述标准的81例患者入选, 随机分为3组, ATP组27例, 普罗帕酮组27例, 维拉帕米组27例, 临床一般资料见表1。

1.2.2 试验方法

ATP为江苏康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普罗帕酮为广州明星药业公司生产, 维拉帕米为上海禾丰制药生产。ATP组用ATP10~15mg直接快速静注 (1~2s完成) , 然后以生理盐水快速冲洗, 3~5min内无反应再次静注15mg, 总量不超过45mg;普罗帕酮组以普罗帕酮70mg经0.9%生理盐水20m L稀释后缓慢静注 (5~10min完成) , 如无反应, 10~20min后无效重复静注70mg, 总量不超过280mg;维拉帕米组以维拉帕米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 L缓慢静脉注射 (时间约5~10min) , 如无效, 15~20min后重复静注5~10mg。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发作时和发作终止后记录心电图, 静脉注入时需心电图监测;给药过程中记录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及演变过程;给药前后及室上速终止后各测心率、血压1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3组均以用药后30min内转为窦性心律为有效, 否则为无效。

1.5 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 PSVT转复情况ATP组有效23例, 普罗帕酮组有效22例, 维拉帕米组有效24例, 有效率分别为85.2%、81.5%和88.9%, 维拉帕米组转复率略高。但从用药到室上速终止的时间, 最快的是ATP仅 (52±17) s, 其次维拉帕米 (9±3) min, 最慢普罗帕酮 (12±4) min。

(2) 不良反应ATP组、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9%、22.2%和22.2%, P>0.05, 普罗帕酮组有1例发生心功能不全, 经处理后缓解, 其余均未作处理, 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见表2。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现根据发生机制分为:折返性SVT、自律性增高性SVT、触发激动性SVT。大部分PSVT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ATP是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 因起效迅速、半衰期短, 所以心力衰竭、低血压和新生儿的PSVT均可应用, 在欧美应用比较普遍, 其终止PSVT的疗效得到认可。普罗帕酮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为:抑制细胞膜的钠通道, 阻止钠离子内流, 使动作电位的0相最大除极速度和幅度降低, 电生理显示其对起搏和传导系统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 对房室旁路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从而用于PSVT。本实验中发现6例预激症候群合并PSVT, QRS>0.12s, 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全部显效, 优于其他2组。作者认为:如果PSVT时QRS>0.12s, 应首选普罗帕酮治疗。维拉帕米系通过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 (负性传导作用) , 使其减慢而打断激动折返, 文献报道转复室上速的有效率达90%以上本组有效率88.9%, 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 其中6例为预激症候群合并PSVT, QRS>0.12s, 有4例无效, 说明对经旁路下传的PSVT维拉帕米治疗效果较差。对房室传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避免使用维拉帕米, 因该药会导致房室结不应期延长和旁道不应期缩短, 可使发展为房扑、房颤而易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ATP治疗预激症候群合并PSVT的疗效介于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之间。姜文兵等比较ATP和普罗帕酮对PSVT的终止作用, 结果显示疗效相仿但ATP起效快,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S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ATP起效明显快于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ATP、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在转复室上速时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一过性窦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本研究显示AT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其他2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ATP所致恶性心律失常及致死者多见于剂量≥20mg时, 应用小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引起严重并发症未见报道。综上所述, ATP、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均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张文武, 蒋龙元.急诊内科学·室上性心动过速[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87~1098.

[2]陈灏珠, 主译.心脏病学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理、电学和外科技术[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55~556.

[3]宋有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刊, 2001, 36 (6) :10~11.

上一篇:会议终端下一篇: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