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2024-10-19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通用6篇)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亢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4名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甲状腺相关激素:观察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旁素(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观察组白介素-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降钙素(CT)、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观察组钙离子(Ca2+)、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ⅠCTP)及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均高于对照组高,骨密度(BM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亢患者可表现出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明显变化,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此方面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骨代谢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在临床上主要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表现为机体代谢紊乱,同时血清中存在的抗甲状腺激素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1]。另外,甲亢患者机体除表现出甲状腺的症状体征及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外,较多其他因子也可随之波动,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为甲亢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1,2]。以往较多研究认为,甲状腺激素与骨成熟、发育有关[3,4,5]。本文笔者就甲亢患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亢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14~57岁,平均(38.4±10.1)岁;病程15 d~28年,平均(12.0±1.4)年;其中,轻度18例,中度25例,重度2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2例;年龄14~60岁,平均、(40.3±1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未有肝、肾功能障碍,骨骼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史,同时无近期应用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的激素类、维生素D及钙剂等药物的情况。

1.2 方法

检测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在采集血液前12 h禁食,次日晨起空腹采静脉血4 mL。甲状腺激素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旁素(PTH)及促甲状腺激素(TSH);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采用上海彩佑实业有限公司的相应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降钙素(CT)、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骨代谢指标包括钙离子(Ca2+)、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ⅠCT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及骨密度(BMD),其中,Ca2+、AK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GP、ⅠCTP、PⅠNP采用上海彩佑实业有限公司的试剂盒进行检测,而BMD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仪进行检测,检测部位为L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FT4、FT3、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患者FT4、FT3、PTH水平均高于中、轻度患者,TSH水平低于中、轻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患者比较,&P<0.05;与中度患者比较,#P<0.05

2.2 两组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TNF、IGF-Ⅱ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CT、TNF、IGF-Ⅱ水平明显低于中、轻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Ca2+、AKP、BGP、ⅠCTP及PⅠ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M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患者Ca2+、AKP、BGP、ⅠCTP及PⅠNP水平均高于中、轻度患者,BMD水平低于中、轻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本身或甲状腺以外的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增多,患者普遍表现出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5]。除此之外,机体血清中的多项代谢指标也可随之发生变化,其中,临床研究认为,此类患者多存在明显的代谢异常,主要与甲状腺激素对骨生长过程的影响有关,其可有效促进骨骼的发育[6,7],但是当其量较大甚至超量时可起到相反的作用,即通过对骨骼的直接作用,使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加强,并且主要以骨吸收最为突出,导致骨质疏松情况的发生[8,9],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予此方面的重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患者比较,&P<0.05;与中度患者比较,#P<0.05

临床中较多研究认为,IL-6具有促进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10],在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可导致骨吸收加快,而大量的IL-6又可抑制TNF的分泌,同时TNF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较短,故在甲亢患者中可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另外研究肯定了甲亢患者CT水平的降低,其主要与血液中Ca2+的异常有关。IGF-Ⅱ被认为是影响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可参与骨重建等,故可以作为监测骨代谢的相关因子之一。

骨代谢的过程中Ca2+、AKP、BGP均是临床中具有较高价值的代谢反应指标。ⅠCTP是反应骨吸收的最佳指标之一,在骨代谢的过程中被释放入血,故其为有效的骨代谢指标。PⅠNP是反应新骨形成的价值较高的指标,可有效反应骨代谢过程中骨转换的活化程度,因此临床较多应用其监测骨代谢情况。

本文笔者就甲亢患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对,研究显示,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波动与以往较多研究基本一致,而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中也以IL-6的升高和CT、TNF、IGF-Ⅱ水平的降低为主要表现,同时通过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甲亢患者骨代谢异常情况的存在,表现出血液中Ca2+、AKP、BGP、ⅠCTP及PⅠNP的升高和BMD的降低,说明了甲亢患者骨代谢,尤其是骨吸收更为活跃的状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甲亢患者可表现出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明显变化,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此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患者比较,&P<0.05;与中度患者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李杨亮,陈烽,刘柳.Graves甲亢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清TPOAb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960-962.

[2]李政芳,明庆华,涂汝昌,等.甲状腺疾病与骨钙素[J].中华骨质疏松杂志,2008,6(2):26-27.

[3]Rotteveel J,Schoute E,Delemarre-van HA.Serum procollagenⅠ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ⅠCP)levels through puberty:relation to height velocity and serum hormone levels[J].Acta Paediatr,2004,86(2):143-147.

[4]姜海红,刁迎斌,赵宏,等.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7):480-482.

[5]仇颖,邹艾贵,刘艳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骨代谢变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9(12):1296.

[6]袁园,卫红艳,刘萍,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对骨代谢影响[J].临床荟萃,2012,27(3):206-208.

[7]陈少珍,黄沛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PICP、ⅠCTP和BGP等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06-1308.

[8]李启欣,李玮煊,陈斌鸿,等.不同化学发光检测系统FT3,FT4,TSH结果的可比性和偏倚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8):790-791.

[9]费成英.血清TT3,FT3,TT4,FT4联检评价甲状腺功能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21-123.

[10]梁玉环,高鑫,乔静.鲑鱼降钙素对肾性骨病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作用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4):938-941.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骨代谢指标,骨钙素,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血清钙,甲状旁腺素

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形成生化指标、骨吸收生化指标、骨营养指标和其他代谢指标[1]。本研究通过检测新生儿骨形成生化指标骨钙素 (osteocalcin, OC) 、骨吸收生化指标β胶原分解片段 (betacrossLaps, β-CTx) , 骨营养指标血清钙 (serum calcium, Ca2+) 和25-羟胆骨化醇 (25-hydroxycholecalciferol, 25 (OH) D3) 以及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水平, 并对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12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除外代谢性疾病、严重缺氧及感染、母亲代谢性骨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入选者在入院第2天早晨取静脉血5mL和2mL各一管, 不抗凝。

1.2.2 检测方法:

应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 瑞士) 检测血清OC、β-CTx和PTH (检测试剂盒购自云南天丞泰贸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血清Ca2+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检测 (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仪, 日本) 。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入选90例, 其中男42例, 女48例;日龄 (9.7±7.7) d;胎龄 (37.30±3.37) 周;体质量 (2803±772.71) g;身长 (47.83±3.85) cm;头围 (33.08±2.53) cm。

2.2 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

OC (54.52±24.32) ng/mL;β-CTx (1.05±0.36) ng/mL;Ca2+ (2.13±0.27) mmol/L;PTH (71.40±57.34) pg/mL。

2.3 血清OC、β-CTx、Ca2+和PT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血清OC水平与β-CTx、Ca2+正相关, 与PTH负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PTH正相关, 与Ca2+负相关;血清Ca2+水平与PTH正相关。见表1。

3 讨论

3.1 血清OC与β-CTx:

OC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构成骨基质的特异性非胶原蛋白, 是目前常用反应骨形成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2]。β-CTx是一种Ⅰ型胶原C-末端肽的降解片段, 是评价骨吸收特异而敏感的指标[3,4]。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OC与β-CTx显著正相关, 表明新生儿骨代谢是骨形成与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 以利于新生儿的快速生长[5]。

3.2 血清OC、β-CTx与Ca2+:

钙是骨组织的主要矿物质, 其作用是维持骨量和保持骨的硬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OC与Ca2+正相关, 血清β-CTx与Ca2+显著负相关, 表明新生儿血清OC和β-CTx水平受Ca2+水平的影响。新生儿期补充钙, 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和减少骨吸收, 降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

3.3 血清OC、β-CTx与25 (OH) D3:

血清25 (OH) D3是目前公认的维生素D (Vitamin D, VitD) 生物学标志物[7]。VitD可以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既可促进骨骼生长与矿化, 又可促进骨吸收, 以维持正常的血钙和血磷浓度。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可以作为评价Vit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OC与25 (OH) D3显著正相关, 血清β-CTx与25 (OH) D3显著负相关, 表明新生儿血清OC和β-CTx水平受25 (OH) D3的影响。新生儿期补充VitD和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 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和减少骨吸收, 降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

3.4 血清OC、β-CTx与PTH:

PTH通过对骨和肾受体的作用, 调节全身钙磷平衡, 是体内维持血钙稳定的主要因素, 其总的效应是升高血钙 (促进钙吸收、增强骨溶解、减少尿钙排泄) 、降低血磷[9]。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OC与PTH负相关, 血清β-CTx与PTH正相关, 表明新生儿骨代谢受血清PTH水平的影响[10]。

3.5 血清Ca2+与25 (OH) D3、PTH:

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Ca2+与25 (OH) D3正相关, 表明新生儿期补充VitD和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 有利于增加血清Ca2+水平, 从而增加体内矿物质含量。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 血清Ca2+与PTH显著正相关, 表明新生儿血清Ca2+水平除受25 (OH) D3水平影响外, 还受PTH水平的影响。

总之, 新生儿的快速生长以活跃的骨代谢为基础, 出生后应注意补充钙、Vit D和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 以降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康敏.我国儿童骨健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 (4) :297-298.

[2]张会丰, 王卫平.儿童、青少年骨健康:骨纵向生长、骨塑造和骨再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 (4) :299-300.

[3]林岚, 张春玲, 张小玲, 等.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J].广东医学, 2006, 27 (10) :1525-1527.

[4]Okabe R, Nakatsuka K, Inaba M, 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lecsys beta-CrossLaps serum assay, a new assay for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typeⅠcollagen C-tlopeptides[J].Clin Chem, 2001, 47 (8) :1410-1414.

[5]庄帝钱, 张惠玲, 罗荣, 等.新生儿佝偻病骨代谢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16) :1267-1269.

[6]徐亚萍, 俞惠民.早产儿骨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实验室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1, 4 (3) :182-184.

[7]Millen AE, Bodnar LM, Vitamin D.Assessment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a review of the issues[J].Am J Clin Nutr, 2008, 87 (4) :1102S-1105S.

[8]周建烈, 魏珉.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健康新概念[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9, 24 (3) :140-142.

[9]姚荣英, 左颖, 陶芳标.早产儿的骨发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1) :62-64.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3

随着对脂肪组织认识的进步, 发现其不仅是体内的燃料储存库和组织器官间的保护垫, 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 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具有多种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脂肪组织通过分泌瘦素、脂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脂联素 (ADP) 、抵抗素、白细胞介素 (IL) -6和内脏脂肪素 (visfatin) 等脂肪细胞因子, 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脉管系统、肝脏、骨骼肌等组织进行“对话” (cross-talk) , 整合内分泌、代谢和炎症信号, 调控机体的能量稳态。研究证实, 单纯性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出现了瘦素的升高和ADP降低, 导致脂代谢紊乱, 形成高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血症, 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IR) , 并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下引发慢性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的显著升高。由于脂肪因子与肥胖、脂代谢紊乱、IR和慢性炎症均显著相关, 可考虑作为预测青少年由于体重增加发生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更为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指标。

近年来炎症学说在肥胖、IR和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是目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肥胖炎症学说认为, 肥胖个体在肥胖早期出现代谢综合征之前存在炎症调节失衡, 这些前炎症因子的升高参与了IR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关系密切[1]。肥胖机体的脂肪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多, 脂肪组织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8等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2]。

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可引起炎症反应, 肥胖引起慢性炎症反应的主要起始部位在脂肪组织中, 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在产生和调节炎症反应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肥大的脂肪细胞或前脂肪细胞能产生化学趋化因子, 引起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浸润, 导致并维持肥胖介导的炎症反应[3]。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作为巨噬细胞的特异性趋化因子, 在IR个体的脂肪、骨骼肌和肾脏等靶组织中高表达, 除了可刺激机体发生适当的免疫反应, 还介导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 因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肥胖及I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R是一个慢性亚临床炎症过程, 肥胖是IR的主要原因。

参与肥胖性代谢紊乱的炎症因子主要包括: (l) 免疫炎症反应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及其亚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 (2) 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 (CRP) ; (3) 细胞因子:TNF-α、IL系列, 主要为IL-6、IL-1β、瘦素、ADP和抵抗素; (4)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PAI-1等; (5) 血脂成分:如FFA、TG、脂质氧化应激中间产物 (如oxLDC) ; (6) 其他:唾液酸、血清类勃蛋白、γ-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及内皮黏附分子 (ICAM-1, SV-1) 等。以上这些炎症因子均可统称炎性标志物。近年来趋化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引起人们关注, 其中以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 研究最多。

1 MCP-1在肥胖中的作用

MCP-1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C-C亚族, 由76个氨基酸组成, 可由体内多种细胞产生, 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膜细胞和脂肪细胞等。

1.1 影响脂肪组织的分泌功能

MCP-1可以降低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对糖的摄取。用低浓度的MCP-1 (1 ng/mL) 孵育3T3-L1脂肪细胞, 发现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被显著抑制 (约达到30 %) 。MCP-1还可以通过改变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影响脂肪组织对糖的摄取, 导致脂肪组织的IR。

1.2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浸润导致脂肪炎

目前国内外对MCP-1基因表达调节的了解还很少, 但MCP-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核因子 (NF) -κB的激活有关, 因为NF-κB的激活增加了TNF-α的表达, 而TNF-α又使MCP-1的表达上调, 从而导致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促进了炎症过程的发生、发展[4]。

1.3 MCP-1受体影响脂肪细胞的发育

高脂喂养CCR2基因敲除的小鼠与高脂喂养的正常基因的小鼠相比, 基因剔除组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数目减少, 但是剔除MCP-1基因后脂肪细胞却没有上述变化, 这可能与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之间相互的作用有关。

2 TNF-α在肥胖中的作用

肥胖模型鼠 (如Leprdb/db小鼠、Zucker大鼠) 的血浆TNF-α浓度升高, Katsuki等[5]报道了肥胖的2型DM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非肥胖的2型DM患者脂肪组织中也广泛存在着TNF-α升高, 因此认为TNF-α是与肥胖症发生相关的重要蛋白质。脂肪组织是能量储存和能量动员的主要机体组织, 而TNF-α对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有内源性调节作用, TNF-α可直接通过抑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表达, 抑制一系列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对脂肪细胞分化起负性调节作用。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可以调节脂平衡, 介导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在肥胖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6]。TNF-a分布并表达于体内脂肪组织, 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并且是许多消耗性疾病体内脂肪损失的重要介导因子。肥胖可以促进脂肪细胞表达及释放TNF-α, 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途径, 控制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3 IL一6在肥胖中的作用

IL-6可以由脂肪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 是体内炎症反应及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IL-6的作用与浓度有关, 浓度低时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浓度高时易引起病理损伤, 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IL-6是另一个与肥胖和IR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血浆中有约1/3的IL-6来源于脂肪组织。IL-6可以增加肝脏的糖异生, 使血糖升高;可能通过升高游离脂肪酸 (FFA) 促进脂质氧化、抑制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从而导致IR。在有IR的肥胖症患者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IL-6在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血循环浓度均增加, 揭示IL-6在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8]。IL-6可加重肥胖者2型糖尿病IR, 也可导致高脂血症, 其机制可能为: (1) 加速脂肪分解, 导致患者体内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 (2) 降低脂蛋白酶的活性及血浆中脂蛋白酶单体水平, 而脂蛋白酶有促进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高表达IL-6, IL-6使脂肪降解减少, 导致高脂血症; (3) 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降低胰岛素的作用; (4) IL-6导致的血脂异常与16基因-174G/C多态性有关[9];Femandez-Real等研究发现, 当-174位碱基为G时, 游离脂肪酸、三酞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而游离脂肪酸可以抑制胰岛素在肝脏消除, 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5) 抑制ADP基因的表达和蛋白分泌, 而ADP能抑制脂质和炎性因子的形成, 促进糖代谢, 改善IR。

IL-6在炎性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泌的IL-6作用于血管壁, 引起血管壁损伤,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循环的和局部的IL-6的产生将导致前血栓形成的状态, 可诱导血小板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表达, 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 而这将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风险[10]。

4 C反应蛋白在肥胖中的作用

C反应蛋白 (CRP) 是一种时相蛋白, 在机体受到损伤或受到炎症刺激时由肝脏产生, 受脂肪细胞分泌的IL-6及TNF-α的调节。CRP是反映炎症的最主要指标, 在正常人体含量甚微, 当人体处于感染、外伤、炎症病变时, CRP急剧上升, 是反映炎症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 其与IR、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1]。CRP的致炎作用包括激活补体、刺激细胞因子分泌、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的水平与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及单核细胞化学趋化性、上调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的表达等。CRP与肥胖关系密切, 而且脂肪细胞也可分泌CRP。在对高危和低危人群进行的研究均表明, 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增加的预测因子, 它还是代谢综合征的指示物之一, 与IR的发生有关。

5 ADP在肥胖中的作用

ADP与脂联素受体1 (AdpR1) 和脂联素受体2 (AdpR2) 结合发挥调节糖代谢、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作用。肥胖患者的血浆ADP浓度低于正常人, 且与体指数质量 (BMI) 、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 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一项通过吸脂手术使肥胖女性减重的研究证实, 手术后6个月, ADP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 并且手术吸脂量和ADP的变化量相关, 同时IR水平下降, CRP水平下降, HDL-C的水平升高, 提示吸脂能够改善血中ADP水平, 改善IR, 因此ADP可能是降低肥胖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12]。

肥胖是影响ADP分泌的主要因素之一, 肥胖者ADP水平低于消瘦者, BMI与ADP水平负相关[13]。肥胖者降低体质量后ADP水平升高, 推测可能存在反馈调节。与糖尿病人和糖耐量异常者比较, 糖耐量正常者体重减轻后其ADP水平升高更明显。在脂肪组织中ADP具有自分泌因子的作用, 促进细胞增殖和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 并增加脂肪细胞的脂质含量和葡萄糖转换系统对胰岛素的反应性[14]。

6 瘦素在肥胖中的作用

瘦素与位于下丘脑部位的瘦素受体 (Obese Gene Receptor, OB-R) 结合后, 发挥其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脂肪贮存等功能, 并参与生殖与造血。

6.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 瘦素可通过与类胰高血糖素肽-1神经元上的OB-R结合以摄食和体重; (2) OB-R在下丘脑几个核团上的表达说明多个神经元的亚型为瘦素作用的靶器官。内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 (pro-opiomelancortin, POMC) 基因的产物被认为对进食行为有影响, 而下丘脑的POMC神经元和POMC基因的产物为瘦素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中的一部分。

6.2 对肾上腺素的作用

肾上腺素通过不同的机制有潜在的导致厌食作用, 引起体重下降, 瘦素可通过肾上腺髓质上的OB-R直接作用于分泌肾上腺素的细胞, 介导肾上腺素减轻体重的作用。

脂肪组织量是调节血浆瘦素水平的一个因素, 大多数肥胖者存在着瘦素抵抗[15], 导致瘦素信号级联放大系统的受损。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WD患者45例, 男24例, 女21例;年龄6岁~37岁 (18.1岁±5.42岁) ;病程1个月至6年 (20.2个月±11.3个月) 。在检测前均未接受治疗, 无合并其他影响代谢疾病及服用相关药物史。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13名, 女12名, 年龄 (20.2±2.2) 岁。

1.2 WD的诊断标准

肝大或/及肝功能异常等肝损害症候;伴或不伴肌僵直、流涎、动作笨拙等典型锥体外系病征;裂隙灯证实典型K-F氏色素环;血清铜氧化酶<0.12活力单位或铜蓝蛋白<200 mg/pL;尿铜>100 μg/24 h。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按WD中医证型标准[1], 根据WD患者舌苔、脉象及证候分为以下4型。脾肾阳虚型:皮肤黄染如烟熏, 肝脾肿大, 腹痞如鼓, 或时而张翼摇摆, 难以持物;神倦怯寒, 面色苍黄或恍白, 肢冷或下肢水肿, 舌淡苔薄白, 脉濡细无力。痰湿中阻型:手足不自主抖动, 言语含糊, 甚则肢强挛缩, 腹下积块明显, 舌体胖, 苔腻, 脉滑或濡。肝肾阴虚型:躯体僵硬无力, 伴不自主震颤, 步态不稳, 筋脉拘急, 舌质红或绛, 少苔或苔白, 脉弦细或细弱。痰瘀互结型:肢体震颤, 或手足扭动无序, 可见胁下积块, 舌质紫暗, 舌苔厚腻, 脉弦滑。

45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第2天经两位以上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分为肝肾阴虚组 (14例) 、痰湿中阻组 (12例) 、痰瘀互结组 (9例) 、脾肾阳虚组 (10例) 。

1.4 方法

45例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6 mL, 经低速冷冻离心后取血清保存, ELISA法检测骨钙素 (BGP) 、骨碱性磷酸酶 (BAP) 、Ⅰ型胶原末端肽 (NTX) 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WD组与对照组BGP、BAP、NTX水平比较 (见表1)

2.2 WD患者各中医证型组BGP、BAP、NTX水平比较

与对照比较, 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 痰湿中阻组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脾肾阳虚组比较, 肝肾阴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痰瘀互结组、痰湿中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与对照组比较, 中医证型各组BA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与脾肾阳虚比较, 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痰湿中阻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NTX水平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痰湿中阻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医证型各组间相比较,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 论

WD的骨关节损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最常侵犯手、腕、膝关节。常见表现有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脊柱弯曲、病理性骨折等[2]。在骨损害发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间偶联的失衡, 以及骨转换加剧起了决定性作用[3]。BG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 为骨形成的敏感指标[4]。BAP是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酶活性的膜蛋白, 血钙下降可刺激成骨细胞合成大量的BAP释放[5]。NTX是Ⅰ型胶原降解时产生的交联物的一部分, 骨吸收时释放入血, 能直接反映骨胶原的降解情况[6]。本研究结果表明W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BGP、BAP、NTX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WD患者存在着骨代谢的异常, 骨组织中成骨与破骨细胞活动没有保持相对平衡, 造成骨质结构破坏。推测WD患者骨关节病变可能与内分泌及铜中毒造成的骨代谢紊乱有关。此外肝脏长期慢性受损可发生肝性骨病[7]。同时WD患者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肾小管功能紊乱, 肾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肾性骨病[8];长期的驱铜治疗造成体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也可能造成骨骼损害;铜沉积造成基底节变性、肌张力变化也可能是引起WD骨关节症状的原因。

WD的骨关节损害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骨痹”“骨痿”范畴。研究发现WD患者中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的BGP、BAP水平与其他证型组间有明显差异。WD属于先天遗传性疾病,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作为广义的综合功能意义上的“肾”, 还具有“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等功能, 即包括了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乃至神经系统的功能。上述两个方面功能均与骨代谢的调节有关。中医认为WD属先天肾精不足, 复加铜毒侵袭, 损伤肝、脾, 肝阴不足而致肾阴亏虚, 精血之间化生失常;脾阳受损, 久则损及肾阳, 后天先天之间失于相互资助、促进;终致肝、脾、肾俱虚而致本病的骨关节症状表现[9,10]。补肾健脾类中药通过类激素样作用, 升高内水平, 直接促进骨细胞增殖, 抑制破骨细胞;增加黏膜的吸收作用, 调节体内环境微量元素的平衡, 使骨的结构力学特征得以加强, 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功能。在目前对WD治疗有确切疗效中药疗法基础上, 结合滋补肝肾、健脾之剂, 可能对WD患者骨关节症状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为中医药在WD治疗方向的拓展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 (WD) 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WD患者行骨钙素 (BGP) 、骨碱性磷酸酶 (BAP) 、Ⅰ型胶原末端肽 (NTX) 检测。并和25名健康对照者比较, 进行中医证型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痰湿中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痰瘀互结组、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中医证型各组BA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NTX水平中医证型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存在明显差异。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可以作为指导WD中医治疗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中医分型,骨代谢

参考文献

[1]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2.

[2]韩丽雅, 陈卫东.肝豆状核变性的骨关节损害[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 (1) :26-27.

[3]胡宜, 李军.骨代谢标志物和骨质疏松症[J].日本医学介绍, 2003, 24 (3) :84-85.

[4]朱汉民.骨代谢实验室诊断进展[J].上海检验医学, 2000, 15 (3) :277-278.

[5]于丽, 苏秀兰, 毕力夫.骨代谢指标和骨质疏松[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6, 12 (3) :307-308.

[6]刘石平, 伍贤平, 廖二元, 等.女性骨生化指标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7, 18 (1) :5-6.

[7]Menerey KA Eider W, Brewer GJet al.The arthropathy of Wil-son's diseas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J].J Rheumatol, 1988, 15 (2) :331-337.

[8]薛纯良.默克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

[9]王殿华, 陈金亮.肝豆状核变性从毒邪论治探讨[J].中医杂志, 2006, 47 (6) :461-463.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别于2011年7月15—18日和2013年7月16—2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抽取朝鲜族小学校2所和汉族小学校3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被选学校内8~12岁朝鲜族和汉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纳入资料完整的学生5 747名(朝鲜族2 011名,汉族3 736名),其中朝鲜族8~12岁各年龄组学生分别为325,430,419,455,382名,汉族学生分别为624,796,744,876,696名。调查前对全体被选学生和家长详细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具体内容,并要求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体格测量,由经过培训并认证合格的体检人员使用统一仪器来完成。(1)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严格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6]要求的标准技术方法进行。(2)测量腰围(WC)时,取立位,两侧取肋弓下缘与髂骨嵴之中点水平,腹侧取剑突与脐之中点水平,用皮尺测量周径。(3)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确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FBG),其中TG和FBG采用氧化酶法,HDL-C采用直接法,试剂分别由上海长征、北京中生及浙江伊利康公司提供。(4)由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A-FABP和胰岛素(Insulin,INS),均采用ELISA法,其测定质控检验合格,批内与批间变异度均小于5%。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估测IR水平,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FBG×FINS/22.5。按照不同性别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Ⅰ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P25;Ⅱ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为P25~P50;Ⅲ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为P50~P75;Ⅳ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P7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民族学生代谢相关指标和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水平重要细胞因子学生代谢指标分布特征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关联程度,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民族学生脂肪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朝鲜族学生脂联素、瘦素和A-FABP平均水平与汉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朝鲜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FBG和HOMA-IR平均水平均高于汉族学生,而HDL-C平均水平则低于汉族学生(P值均<0.01)。见表1。

2.2 不同水平重要细胞因子学生各代谢指标分布特征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脂联素水平朝鲜族学生BMI,WC,SBP,DBP,HDL-C,FBG,HOMA-IR分布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483,49.425,16.826,10.220,10.241,38.723,31.309,P值均<0.01),不同脂联素水平汉族学生BMI,WC,DBP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47,26.596,15.859,P值均<0.01);不同瘦素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各代谢指标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朝鲜族BMI,WC,SBP,DBP,TG,HDL,HOMA-IR F值分别为630.115,644.500,59.382,71.126,108.483,37.165,150.136,汉族BMI,WC,SBP,DBP,TG,HDL,FBG,HOMA-IR F值分别为677.874,307.193,108.314,30.358,36.296,41.009,18.476,52.277,P值均<0.01);不同A-FABP水平朝鲜族学生BMI,WC,SBP,DBP,TG,HDL和HO-MA-IR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442,227.918,41.067,49.243,86.709,12.948,108.427,P值均<0.01),不同A-FABP水平汉族学生BMI,WC,SBP,DBP和HDL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833,17.434,26.324,8.705,7.384,P值均<0.01)。

2.3 脂肪细胞因子与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体质量指数、腰围和HOMA-IR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WC,SBP,DBP,TG,HDL-C和HOMA-IR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A-FABP与民族,BMI,WC,TG和HOMA-IR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显示[2,3],肥胖导致的脂肪细胞因子谱分泌异常是慢性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状态,以及多种代谢异常及其在个体内聚集现象(MS)的基础。瘦素是肥胖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且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糖、脂代谢紊乱[7]。瘦素与血压密切相关[8],其可能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加及血管平滑肌增生等机制导致血压升高[9]。研究显示,瘦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均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脂肪细胞分泌的大多数脂肪细胞因子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MS的发生[10]。脂联素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对血管的抗炎作用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且其还可改变血管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信号系统,发挥对人类血管和心肌的间接抗氧化作用[11]。但是,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继而发生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12,13,14,15]。血清A-FABP能结合大量影响全身炎症反应的疏水的脂质配体[16],且其是全身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器[17]。研究发现[18],血清A-FABP与肥胖、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和HOMA-IR均密切相关,提示其为肥胖者MS的预警剂。本研究结果显示,延边地区学生脂联素与BMI、WC和HOMA-IR密切相关,瘦素与BMI,WC,SBP,DBP,TG,HDL-C和HOMA-IR密切相关,A-FABP与BMI、WC、TG和HOMA-IR密切相关,与上述研究所推断的结论基本相符。提示炎症反应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诸多代谢指标的关联可能在人类生命早期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脂肪细胞因子与诸多代谢指标的关联与否及其关联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民族差异,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标本选取

选取临床上怀疑骨肉瘤且未经化疗的病例, 行穿刺活检术。分别取瘤体组织和癌旁组织。取出标本一部分放入冻存管立即置于液氮中保存, 一部分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行病理检查。选用病理结果诊断为骨肉瘤的标本4例进行实验。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Protease inhibitor (上海世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Proteome ProfilerTM ANTIBODY AR-RAYS kit (美国R&D Systems公司) , 摇床 (WD-9405A型,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沃德生物医学仪器公司) , 离心机 (Thermo BR4i, 美国) , 蛋白质浓度测定仪 (DUR800, BECKMAN COULTER, 美国) , Aprotinin (Sigma, Catalog#A6279) Leupeptin (Sigma, Catalog#L8511) , Pepstatin (Sigma, Catalog#P4265) , X-ray film (Kodak BioMax ML, Catalog#1788207) , ImageJ1.42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1.2 方法

1.2.1 提取蛋白

a) 配制核蛋白-40裂解缓冲液 (10mm Hepes, pH7.5;142.5mM KCl;5mM MgCl2;1mM EDTA;1%NP-40) ,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 (1mg/mL Aprotinin;1mg/mL Pepstatin;1mg/mL Leupeptin;1mm PMSF) 和磷酸酶抑制剂 (2mm sodium orthovanadate;5mm sodium fluoride) 置冰上备用。b) 分别取未经化疗的病理组织活检确定的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约80mg, 放到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研磨成微细均匀的粉末即可。加入上述混合液, 充分溶解后移入EP管中。4℃, 重悬、轻柔旋转30 min。14 000g, 离心5min, 取上清液移入EP管中。c) 蛋白质浓度测定。取400μg总蛋白上样。

1.2.2 人类细胞凋亡芯片检测

人类细胞凋亡芯片是一种快速、灵敏、经济的工具, 可以同时筛选35种凋亡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而不用进行大量的免疫沉淀反应和Western Blots操作。每个捕获抗体用已知靶蛋白的细胞株的细胞提取物进行精心的筛选。

按照说明书操作, 简要介绍如下:a) 用2.0mL的缓冲液1 (在Proteome ProfilerTM ANTIBODY ARRAYS kit中) 在摇床上孵育1h, 在250μg稀释的裂解缓冲液中摇床上2~8℃孵育过夜。b) 加入Detection Antibody Cocktail (在Proteome ProfilerTM ANTIBODY ARRAYS kit中) 在摇床上孵育1h, 蒸馏水反复冲洗3遍, 每一遍10min。c) 加入稀释的Streptavidin-HRP (在Proteome ProfilerTM ANTIBODY ARRAYS kit中) 在摇床上孵育30 min, 蒸馏水反复冲洗3遍, 每一遍10min。X-ray胶片显影, 扫描胶片。

1.2.3 图像处理

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剪切, 应用ImageJ1.42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每个点的灰度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同种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结果临床怀疑骨肉瘤的患者行穿刺手术取活体组织标本, 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诊断 (见图1) 。

2.2 蛋白芯片分析结果, 见图2~6。

2.3 不同蛋白表达数据分析结果, 见图7。

3 讨论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用于样本蛋白分析的生物芯片技术。因具有高通量、髙灵敏度、高特异性、应用广泛等特点[3], 备受医学领域关注。目前用于肿瘤标记物的筛选, 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但是在骨肉瘤中应用较少。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来看,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凋亡机制受到抑制, 肿瘤细胞减少受阻所致[4]。骨肉瘤属于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本研究证实抑制凋亡蛋白Bcl-2、cIAP、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目前研究抑制细胞凋亡通过两个途径:a) 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受体结合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b) 与各种参与凋亡的因子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结合。

图7癌旁组织和骨肉瘤组织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蛋白的表达 (P<0.05)

Bcl-2是Bcl家族中主要的抑制凋亡基因之一。线粒体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Bcl-2蛋白位于线粒体膜上、核膜和粗面内质网, 不促进细胞增殖, 而是延长细胞寿命, 是一个明确的生存信号, 但当有其他癌基因如C-myc被激活, 细胞就会不断增殖[5]。主要的机制如下:a) Bcl-2能改变线粒体巯基的氧化还原状态来控制其膜电位, 从而调控细胞凋亡。b)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 caspase可使线粒体PT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通道打开, 导致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中, Bcl-2蛋白可能是线粒体PT孔道的组成成分, 它在较高PH条件下能形成离子通道, 一般情况下它能封闭孔道的活性, 使一些小分子不能自由通透, 从而保护细胞免于凋亡。c) Bcl-2能将凋亡蛋白前体Apaf-1等定位至线粒体膜上, 使其不能发挥凋亡作用[6]。Zhao等[7]通过慢病毒诱导Bcl-2的表达下调, 提高阿霉素对骨肉瘤细胞的敏感性, 证实Bcl-2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凋亡作用。Liu等[8]证实在骨肉瘤细胞中, 紫杉醇和吡柔比星可以在G2/M或G0/G1期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而这个过程依赖Bcl-2/Bax。王大平等[9]发现Bcl-2蛋白在骨肉瘤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良性肿瘤, 认为Bcl-2蛋白高度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发现Bcl-2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刘金洋等证实Bcl-2可能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来引起骨肉瘤的发生[10]。高天等[11]证实Bcl-2、凋亡指数 (AI) 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cIAP-2和Survivin属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一方面它们可以抑制Caspase的作用来抑制凋亡, cIAP-2可以直接抑制Caspase的作用, 而有研究报道survivin并不能直接抑制caspase, 而是通过与凋亡抑制剂 (Smac) 相互作用抑制其发挥促进凋亡功能[12]。另一方面cIAP-2、Survivin和Clusterin可以通过TNF受体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 导致细胞增殖分化, 发挥抗凋亡作用[13]。劳克诚等[14]研究证实Survivin基因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刘国辉等[15]研究证实Survivin mRNA在骨肉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 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阻断Survivin mRNA的表达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高嵩等[16]研究证实survivin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骨肉瘤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并为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进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研究表明Survivin mRNA高表达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17]。Survivin蛋白被阻断后明显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分化和入侵[18]。在骨肉瘤细胞中, 通过小干扰RNA使clusterin基因沉默表达从而诱导自然凋亡、降低生长能力、降低细胞对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的敏感性, 说明clusterin蛋白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9]。

HSP27为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 在多种肿瘤表达增高, 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但在不同肿瘤, 其意义有所不同。可能的机制如下:a) 抑制热休克过程中蛋白的合成, 使真核细胞中未折叠的蛋白的量减少, 从而减弱对细胞的破坏作用。b) HSP 27可以防止热休克后肌动蛋白 (Actin) 的破坏, 维护细胞骨架的稳定, 增加对热的耐受性[20]。c) 在热休克后刺激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协助细胞在死亡之前修复热休克造成的损伤, 使细胞尽快恢复正常生理功能[21]。d) 维持谷胱甘肽水平, 可以减少细胞间的活性氧 (ROS) , 维持线粒体膜电势稳定, 阻止细胞色素c的释放, 从而阻止细胞色素c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22]。HSP-27可以和与Caspase-3结合, 抑制其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23]。

本实验选取的标本是未经化疗的骨肉瘤组织和癌旁组织, 与处理过的组织相比更能说明疾病的发生状态。结果显示抑制凋亡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上调, 并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调节通路, 说明它们可能在骨肉瘤发病机制中同时发挥作用。本实验存在的不足:a) 样本例数较少;b) 人类细胞凋亡芯片虽然具有髙灵敏度、高特异性特点, 但同时也是高通量的, 需要相关的实验方法如免疫组化、PCR、细胞培养等进行证实。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会对其它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探讨。

摘要:目的 通过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中表达异常的凋亡相关蛋白, 为近一步深入功能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人类细胞凋亡芯片, 筛选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凋亡相关蛋白。应用ImageJ1.42图片处理软件求出每个孔的灰度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凋亡相关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 且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大于癌旁组织 (P<0.05) 。结论 凋亡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上调, 可能参与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上一篇:三七文化的历史地位下一篇:SD卡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