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去除术

2024-07-23

白细胞去除术(共7篇)

白细胞去除术 篇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双腔股静脉置管与一次性内瘘针在白细胞去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18例, 对照组17例。实验组使用双腔股静脉置管, 对照组使用16G内瘘针。[结果]两组去除白细胞计数均达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腔股静脉置管应用在白细胞去除术中穿刺成功率高, 采集顺利, 并能增加供者舒适度。

关键词:双腔股静脉置管,内瘘针,白细胞去除术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疾病, 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二者均会出现高白细胞状态, 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可高达100×109/L~300×109/L, 此类病人白细胞过高, 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淤滞, 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短期内可迅速死亡[1]。而此时也不能马上化疗, 因化疗后大量白细胞代谢产物易导致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用白细胞去除术可迅速减少循环血中的白血病细胞, 改善白细胞淤滞的危急状态, 降低病死率。建立有效、安全的静脉通路是保证白细胞去除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有效血流速度, 缩短去除时间, 减少去除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感是白细胞去除效果的有力保证, 并能增强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就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3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病人采取两种不同静脉通路行白细胞去除术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病人分成实验组18例, 对照组17例, 实验组男9例, 女9例;年龄18岁~58岁, 平均38岁;对照组男11例, 女6例;年龄21岁~45岁, 平均33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0×109/L~300.0×109/L, 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 两组病人年龄、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采集前准备

1.2.1 机器准备

使用Baxter公司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使用前检查机器功能是否良好, 安装好配套的白细胞去除材料, 用无菌生理盐水、抗凝剂等使机器试运行。

1.2.2 环境及药品准备

采集室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每天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60 min, 在单采前照射30 min。备好各种急救药品, 如呼三联、心三联、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 准备氧气、心电监护仪等。

1.2.3 病人准备

向病人讲解白细胞去除术治疗作用、注意事项, 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采集时间需2.5 h~3.5 h, 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防止采集过程中过度活动影响血流速度;采集时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方法

1.3.1 材料选择

实验组选用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型号 (3.8 mm×16 cm) , 对照组使用相同公司生产的16 G内瘘针。

1.3.2 置管方法

1.3.2.1 实验组

行双腔股静脉置管, 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置管的重要性, 争取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同意后签字。一般选择右侧股静脉,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 触及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作为穿刺点, 穿刺侧下肢稍外展外旋, 术者在无菌操作下, 左手食指、中指触及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 以确定股静脉位置及走行 (平行食指、中指连线) , 进针角度为35°~45°, 试穿成功后, 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 边进针边抽吸, 见暗红色血液即达到股静脉, 然后置管, 通畅后外接肝素帽, 用无菌敷贴保护穿刺处。

1.3.2.2 对照组

协助病人取平卧位,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 按常规消毒后用16G针头行两侧肘静脉或一侧肘静脉和一侧大隐静脉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 局部给予无菌纱布保护。

1.3.3 采集方法

采集用收集夹SVCC、分离夹GRANU-LO, 根据病人的血常规结果, 选择粒细胞或淋巴细胞的采集程序, ACD-A抗凝剂流速与全血流速比例为1∶10~1∶12, 全血流速40 mL/min~60 mL/min, 离心机转速为1 600 r/min。整个采集过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防止在采集过程中因抗凝剂枸橼酸钠过量而致低钙反应, 终点循环量为7 000 mL~10 000 mL。

1.3.4 疗效评价标准[3]

①穿刺成功率:实验组1条股静脉通道穿刺1次为一次成功, 穿刺2次为2次成功, 穿刺3次以上为穿刺失败;对照组2条静脉通道穿刺2次为1次成功, 每根静脉穿刺2次以上为2次成功, 更换置管方式为失败。②穿刺肢体舒适度:根据采集完毕肢体恢复正常状态所需时间, 将舒适度划分为舒适 (无不适感) 、轻度不舒适 (5 min内恢复) 、中度不舒适 (5 min~10 min恢复) 、重度不舒适 (10 min以上恢复) 。③采集顺利程度:采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机器报警≤2次视为采集顺利, 报警次数3次~5次为较顺利, ≥6次为不顺利。④采集效率:采集完毕, 抽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评估采集效果。

1.3.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白细胞去除术可快速去除血液中大量白血病细胞, 迅速降低血液黏滞度, 改善微循环, 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危险, 缓解了白细胞淤滞的危急状态, 减少病死率发生, 为病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避免了药物所致的细胞溶解综合征。Kolelinkav等[4]报告白细胞单采术能激活静止期的细胞, 促进其增殖和代谢, 使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 从而提高对化疗的敏感性, 以改善预后。因此, 白细胞去除术为当前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紧急处理的有效措施。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有效的静脉通道是采集成功的关键。 传统方法采用浅表静脉 (如肘静脉) 穿刺, 广泛使用的穿刺针为一次性内瘘针, 存在以下缺点:①针尖锋利, 针管粗, 易刺穿血管, 因此对穿刺技术要求高;②一次采集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多次穿刺血管, 造成血管条件的改变, 使病人对采集过程产生恐惧心理, 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对下次穿刺极为不利;③拔针后如按压时间不足或手法不正确, 极易形成血肿而影响第2次的穿刺;④不能保留, 每次采集均需重新穿刺;采集过程中由于病人穿刺部位关节需要保持伸直体位, 大部分病人感觉极为不适, 可能影响采集效果甚至使采集中断;⑤还有部分病人由于周围静脉较细无法达到细胞采集所需的流速, 造成机器频繁报警, 采集时间延长, 还可能导致采集被迫中断甚至采集失败。采用双腔股静脉置管具有以下优点:①不易刺穿血管, 对血管刺激性小, 相对安全;②股静脉易定位, 穿刺成功率高, 可保留, 再次采集无需重新穿刺, 避免了因反复动静脉穿刺给供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③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能增加病人的活动度, 减少病人因为体位无法改变引起的不适感;④股静脉较肘静脉管径粗, 血流量大, 容易达到采集所需的血流速, 保证采集顺利完成, 不会导致因血管原因中断去除过程。⑤股静脉周围无重要的组织, 且穿刺置管的安全系数高[5];置管后不影响病人的肢体活动和翻身, 也可用于下一阶段的治疗。

总之, 双腔股静脉置管用于高白细胞白血病病人白细胞去除术中不但能达到采集效果, 而且穿刺成功率、病人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保证采集顺利进行, 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温柏平, 杨跃煌.血细胞分离机-原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8.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68.

[3]李健, 曹雪.建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血管通路的方法及采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34 (5) :35-36.

[4]Kolelinkav VM, Kasatkina VV, Dultsina SM, et al.Effects of cytaphe esis on cell cycle dist ibution of pe iphe al blood and bone maow cells in som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Leuk Res, 1987, 11 (4) :

[5]蒙金兰, 韦玉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技巧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5) :1552.

白细胞去除术 篇2

关键词:白细胞单采去除术,高白细胞白血病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体内白细胞数量>100×109/L的白血病患者, 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致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血液系统增殖性疾病[1]。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6例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分为两组, 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探讨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在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线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3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去除术进行治疗, 其中男21例, 女22例, 年龄16~45岁, 平均 (26.7±2.6) 岁, 病程为2~5个月, 平均 (2.8±1.2) 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男22例, 女21例, 年龄18~47岁, 平均 (27.2±3.7) 岁, 病程1~4个月, 平均 (2.4±1.5)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化疗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化疗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

选用美国CS3000白细胞分离机, 安装好白细胞专用无菌管道, 连接生理盐水和抗凝剂, 并使患者保持平卧状态, 在需要穿刺的肘部进行消毒, 穿刺, 回血后固定[2]。全血流速为55 ml/min, 循环血量5000~8000 ml[3]。在采中和采后口服10%葡萄糖酸钙共30 ml, 全程持续时间3 h左右。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1.2.2 联合化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进行必要的化疗, 在化疗同时进行水化、碱化、护肝及护胃治疗[4]。化疗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 治疗效果, 去除时间以及去除量进行详细观察, 并进行记录。

1.4 疗效评价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白血病疗效完全缓解率 (CR) 、部分缓解率 (PR) 及早期病死率的评价[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数据总体要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去除时间和去除量对比

观察组去除时间为 (127±12)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去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7.44%,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早期患者病死率为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见表3。

例 (%)

3 讨论

当人体外周血中的WBC含量超过100×109/L时, 就属于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范畴。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较差, 且多伴有多种并发症, 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特别是晚期患者, 传统的化疗治疗方式意义不大, 因此需要重点探究如何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同时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且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常见白血病细胞浸润, 大大增加循环血液粘滞度, 因此细胞变形发生率较高, 易发生微血栓, 造成患者组织器官缺氧, 对患者的体内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例如:肺、脑等。严重时, 患者会出现脑出血、脑血栓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化疗过程中, 患者极易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 且多伴有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导致患者的快速死亡。因此需尽快将患者体内的过多的白血病细胞去除,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以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白细胞的极度增生, 会导致机体肿瘤细胞的负荷加大, 血液黏滞度增高, 很容易造成微循环障碍以及相关组织器官的浸润, 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且早期病死率也相对较高[6]。此时利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 虽然白血病细胞被大量杀死, 但是会引起相应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 很有可能会加速患者的死亡[7]。而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可以在迅速去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减少白血病细胞的负荷, 降低血液黏滞度,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同时,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还能清除大量繁殖期的细胞, 使静止期的细胞进入繁殖期, 化疗药物杀死繁殖期的病毒细胞, 提高化疗效果[8]。因此, 白细胞去除术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高白细胞性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较为严重,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粒细胞, 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而患者化疗前的肿瘤负荷的下降, 能够有效降低白细胞溶解综合征的并发率[9]。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了对于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在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线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的探究力度, 因而我国有关于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在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线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 且高白细胞性慢性线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多, 提高了满意度。有文献资料指出,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能够激活处在静止期的细胞, 为细胞的代谢与增殖提供有利条件, 因而提高细胞在化疗期间的敏感性, 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血常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白细胞去除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从治疗效果上来看, 观察组患者的CR、PR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说明, 将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应用到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 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治疗,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与梁梅梅等[10]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在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而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冯贵平.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 28 (3) :245-246.

[2]吴华新, 冯贵平, 梁效功, 等.白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03, 24 (2) :152-153.

[3]邹礼衡, 罗泽宇, 文锋.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 40 (3) :322-324.

[4]黎民君, 郭丽堃, 陈利媚, 等.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10 (16) :68-69.

[5]罗自勉, 周新伏, 李佳元, 等.改良法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 9 (5) :635-636, 641.

[6]陈丽萍.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92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3 (6) :7-8.

[7]张瑞丽, 刘捷, 杨惠云, 等.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7) :1401-1402.

[8]陈耀秀, 谷小燕.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11) :1696-1697.

[9]孙黎飞, 马旭辉, 许刚, 等.白细胞单采联合化学药物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5 (9) :1059.

白细胞去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未去白细胞组:在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输血二次或二次以上住院患者, 年龄在1~81岁之间, 共计1264例, 其中男性患者752例, 女性患者512例。去白细胞组:在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输血二次或二次以上住院患者, 年龄在1~79岁之间, 共计846例, 其中男性患者523例, 女性患者323例, 随机抽取60例病人所输的血液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标本包括去除白细胞前的血液和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

1.2 方法

采用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 严格无菌操作, 将白细胞过滤器上端插入血袋, 排除滤器上端管内空气, 血液过滤器后, 封口处热合, 贴标签用于临床输血。调查我院2128名患者的输血反应由医生和护士记录并报告给本中心。

1.3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3]有下列症状之一:体温升高1℃, 明显畏寒, 肉眼可见皮疹, 血压下降, 胸闷和呼吸困难、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则认为输血反应。

1.4 血液检测

为研究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情况及60份血液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变化, 取过滤前后的血袋内的血样2ml做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进行计数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

2 结果

输血反应情况见表1。

3 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我院发生的输血反应, 以白细胞抗体所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未经滤过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制品, 在贮存一段时间后大量的白细胞丧失了生物学活性, 产生了许多"副产品", 输血后这些"副产品"可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抗体, 当再次输血时, 白细胞抗原不合引起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反应, 造成白细胞凝聚并在单核细胞系统内破坏,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从而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4]。受血次数越多, 产生白细胞抗体的机会就越多,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就越高。

笔者对60份血液过滤前后进行检测, 结果从表1显示白细胞滤除率为99.26%~99.41%, 红细胞回收率为90.97%~92.32%, 说明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和回收红细胞;普遍认为, 血红蛋白回收率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白细胞过滤器回收效果的重要标志, 本实验中血红蛋白回收率为99.62%~99.84%, 已达到白细胞过滤器本身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去白细胞组与未去白细胞组比较P<0.01。结果证明采用过滤方法输血明显优于直接输注, 降低输血风险, 提高输血安全性;

笔者实验过程中调查的输血反应情况很难找到非常准确的数据。因为, 首先医院对患者发生的许多较为轻度的输血反应没有重视也没有记录、统计和报告。其次, 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性药物预防输血反应, 影响输血反应的统计。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在辽宁省各城市各级医院应该增加投入使用白细胞过滤器, 可以大大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所引起的副作用, 尤其是适用于长期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或器官移植的受血者, 从而达到临床输血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对全血或SAGM (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 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去除, 比较白细胞去除前后血液的质量及临床应用现状, 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将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 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在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去除率>99% (99.26%~99.41%) , 红细胞回收率>90% (90.97%~92.32%) , 血红蛋白回收率>99% (99.62%~99.84%) ''血小板去除率>38% (38.11%~39.89%)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35%, 较未去白细胞组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4.1%明显降低,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由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 真正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要。

关键词:去除白细胞,输血,辽宁省肿瘤医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参考文献

[1]聂慧芳, 周克礼, 张鹏, 等。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2) :130--132

[2]徐文皓, 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5) :368-370.

白细胞去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58例, 女42例,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62.5岁。在所有的患者中, 直肠癌患者11例, 宫颈癌患者10例, 胃癌患者27例, 肺癌患者22例, 卵巢癌患者11例, 结肠癌患者13例, 食道癌患者6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分别由50例恶性肿瘤患者组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没有去除白细胞输血, 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去除了白细胞输血,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无论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 还是在术后感染以及转移复发等方面, 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 非溶血性反应2例, 术后感染5例, 而转移复发为12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 输血、尤其是输全血, 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以及化疗的耐受力和临床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这种治疗方式助于促进肿瘤的转移, 极大的提高了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4,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可能与临床中的输血具有明显的关系。Burrows[6]的相关报道证实了这一点, 即在结肠癌以及直肠癌手术之后接受输血的患者中, 其生存率明显低于未进行输血的同等疾病患者。在此之后, 相关的报道陆续出现, 认为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输血, 能够明显增加肿瘤手术之后的复发率, 并降低恶性肿瘤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也显示, 接受患有同种白细胞的全血动物[7,8], 发生肺癌转移的几率明显大于去除白细胞输血的动物。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常常呈现出恶病质, 而有些人则试图运用输血的方式来为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其实, 全血或者是血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均无明显的营养补给作用[9]。其原因很简单, 对恶性肿瘤患者输入的异体蛋白质, 只有完全分解为氨基酸之后, 才能够参与患者机体组织蛋白的合成过程, 然而, 研究证实, 血浆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 d, 其所含有的氨基酸释放极为缓慢, 其氨基酸之中的亮氨酸以及色氨酸的含量较低, 基于此,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 这种异体蛋白质对于合成患者机体蛋白质的价值并不大。正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输血的特殊性, 在临床中, 如果医生要对患者进行输血, 便应该在输血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防止患者肿瘤术后复发与感染的相关措施, 并尽量避免没有必要的输血。此外, 医生一定要坚持输以去白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血, 最好运用白细胞过滤器等医疗设备, 将血清、全血、红细胞以及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有效的去除, 以有效的防止同种免疫与亲白细胞病毒的传播[10]。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输血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 并减少术后复发以及感染的可能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 治疗组的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未去除白细胞输血, 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白细胞输血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 还是在术后感染以及转移复发等方面,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 有效的去除白细胞输液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更加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与复发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恶性肿瘤,白细胞输血,临床效果,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德钧, 付涌水, 田兆嵩.输血与免疫抑制[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2) :75-77.

[2]郝一文, 丁伟.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3 (5) :89-90.

[3]徐庆波, 刘志芳, 丁旭, 等.去白细胞输血对术后感染的影响[J].中国厂矿医学, 2005 (5) :82-83.

[4]张友良.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13) :85.

[5]张艳华.去白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更安全[J].医学动物防制, 2007 (2) :76-77.

[6]贺润年, 庞静.去除白细胞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8 (1) :27-28.

[7]杨建国.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J].中外医疗, 2011, 30 (12) :96.

[8]赵珍, 赵树铭.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3 (1) :136-137.

[9]李澜.去除白细胞在该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信息, 2010 (4) :307-308.

白细胞去除术 篇5

1 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

诊断功血前, 必须要排除全身疾病和子宫病变, 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症减少, 子宫病变比如内膜息肉, 内膜炎症、子宫肌瘤和子宫的恶性病变等。治疗功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可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生育需求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来选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1 内科治疗

1.1.1 口服的短效避孕药

其主要用于经期严重无规律和出血严重者。比如妈富隆, 特别是青春期功血者有一定的疗效[1]。

1.1.2 强效孕激素拮抗剂

其作用机理为抑制卵巢功能。比如米非司酮, 是目前保守治疗功血较为理想药物[2]。

1.1.3 放置左炔诺孕酮

其作用机理为左旋甲基炔诺酮的释放, 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 达到减少出血和避孕双重目的。以曼月乐为代表, 主要适用于月经过多且无生育要求的已婚妇女[3]且需要长期治疗者以L N G-I U S放置效果最好[4], 其减少月经量治疗效果相当于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效果[5]。

1.1.4 孕激素

又称药物刮宫原理内膜脱落而止血。适用于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 (不适用严重贫血者) [6]。

1.1.5 雌激素

即内膜生长止血法。适用出血时间长、中重度贫血者[6]。

1.2 外科治疗

对不适用药物治疗或疗效不佳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等的功血患者, 则倾向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 (e n d o m e tr ia l a b lat i o n, E A) 等。

1.2.1 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在短期内仍然正常, 但研究结果显示, 绝经前女性行全子宫切除术可导致抗苗勒管激素A M H水平 (一种更早、更准确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标志物) 的下降, 影响卵巢储备功能, 提示全子宫切除患者发生早绝经的风险明显增加[7], 卵巢功能下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雌激素下降加剧骨质的流失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基于身体的变化部分患者心里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比如易产生心里压抑感和忧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1.2.2 子宫内膜去除术

此类手术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子宫内膜和部分子宫肌层, 以阻止子宫内膜正常生长, 从而达到人工绝经或者减少月经量的一种微创手术。第一代子宫内膜去除术即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剥脱术, 因其操作复杂和费用高且易发生水中毒等严重并发症不被广泛应用。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又名整体子宫内膜去除术, 以其安全和高效和可控性强被许多患者和医生接受[8]。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 又名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 属于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 在国外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它的优点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

2 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的临床应用。

2.1 原理

它以高频脉冲控制设备输出能量 (能量水平根据宫腔的长度和宽度准确计算) , 射频能量将组织的水分蒸发, 引起细胞破裂, 然后将其汽化, 并通过湿气传输系统把细胞残余物排出体外。同时利用组织阻抗原理, 调节阻抗至5 0Ω, 控制切除深度超过浅肌层[9]。

2.2 该术式的优点

(1) 采用倒三角形的网状电极可根据宫腔宽度和深度最大限度接触子宫内膜, 可使子宫内特别是子宫角处内膜的残留少。 (2) 充分考虑到子宫的解剖学特点, 采用独特的双极电极设计, 控制切除深度。 (3) 使用C O2完成子宫完整性的自动检测, 协助医师及时发现子宫穿孔和子宫穿孔时出现并发症, 减少和控制子宫壁的穿孔和宫外电极损伤的并发症。 (4) 运用组织电阻自动掌控切除的内膜深度。

2.3 该术式的缺点

(1) 该术式太过依靠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设备, 设备一旦出现问题, 导致手术无法开展。因此既影响患者治疗又因无法达到患者预期效果增加医患矛盾。 (2) 对于患者来说, 该手术属于自费手术, 费用较高。对于术者来说, 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设备损坏因其价格昂贵, 无法更换, 影响术者操作。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患者

进行手术相关知识教育, 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应激水平与术后身心康复密切相关。对于患者来说, 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对于手术, 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急促, 心率增快或血压升高或肠鸣音增强术等表现。其中很多患者表现为焦虑反应.焦虑程度过高, 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延缓伤口的愈合。所以术前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很必要。所以心理干预能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焦虑,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0]。因此, 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原理的过程, 也是减轻患者焦虑状态的过程, 让患者通过了解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子宫出血是一先进的技术, 现已作为美国无生育需求女性治疗月经过多的首选[11]。且手术治疗时间短, 进而使患者进一步减轻焦虑, 减少患者情绪波动, 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及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各种准备。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顾虑[12], 解除患者心中疑惑,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补齐患者各项信息, 同时为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奠定基础。

3.1.2 术前患者准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做好血常规, 心电图, 胸片, 盆腔超声等;做好术前合血, 备皮等术前准备。进手术室前, 患者取下头发上饰品、义齿和身体配戴的饰品。患者避免化妆, 涂抹甲油等注意事项并且把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

3.2 术中配合

3.2.1 环境、物品和患者准备

(1) 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 温度22~25℃, 湿度40%~60%。 (2) 物品:宫腔镜检查镜和宫腔镜器械一套。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仪器。膨宫机。摄像系统, 冷光源。 (3) 患者准备:进手术间前核对患者信息, 确认患者身体无金属物品和再次确认有无手术史, 消毒液药品有无过敏史。

3.2.2手术配合

协助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 建立静脉通道。取膀胱截石位, 固定好腿架, 注意患者舒适度。注意保暖。常规冲洗外阴, 碘伏消毒阴道, 铺置无菌单, 放置窥器, 扩张宫颈。连接摄像, 冷光源和检查镜, 连接膨宫管, 配合术者行宫腔镜检查, 了解宫腔形态和大小以及内膜的厚度。选取合适位置拍摄宫腔内照片, 一般取两侧宮角, 输卵管开口位置和病变处。用金属探针测量宫腔深度和宫颈管的长度, 把双极消融器送入宫腔内, 测量宫腔的宽度。然后把宫腔的长度和宽度输入控制器。机器自动检测子宫完整性, 测试通过后进行子宫内膜去除手术。再次行宫腔镜检查, 拍摄术后宫腔情况, 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和拍摄宫颈照片。

术中配合需要注意 (1) 膀胱截石位, 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自然弯曲下垂为准, 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度[13], 腘窝部衬软垫使患者腿部舒适, 防止腓总神经受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平卧位时, 先放一侧下肢, 等3 min后再放另外一侧肢体, 如果两腿同时放平, 血液快速流向四肢, 易造成心肌缺血, 导致心律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14]。上肢外展≤90°, 防止臂丛神经麻痹发生。特别是乳腺癌术后的患者注意保护患侧上肢, 在健侧上肢输液测量血压。 (2) 膨宫液压力宜保持在80~100 mm Hg或压力小于等于患者平均动脉压, 应尽量减少膨宫液的吸收, 预防水中毒的关键[15]。后者和经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syndrome, TURP) 类似, 可造成血容量增加甚至引起左心衰和肺水肿, 血钠降低影响细胞功能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等症状。预防水中毒, 除了控制膨宫液的压力外还需尽量控制手术时间, 最好宜保持在1h内记录膨宫液的入量。 (3) 操作前务必排空膨宫导管中的气体, 预防空气栓塞。术中严禁取头低臀高位, 且使用“Y”形膨宫连接管, 更换膨宫液时既无气体进入也不会影响手术进程。 (4) 术者缓慢扩张宫, 减少出血, 以防空气经损伤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16]。安置截石位时尽量减少手术患者的暴露, 注意保暖, 做好人文关怀。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包括: (1) 术后每4 h测体温, 观察体温变化, 防止感染。 (2) 术后加强宣教, 指导患者术后6 h解小便, 排空膀胱, 防止尿储留。 (3) 术后巡视病房, 观察询问患者疼痛情况, 可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以缓解疼痛。如果腹痛强烈, 应给以重视防止子宫穿孔, 肠损伤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7]。 (4) 术后给予患者去枕平卧6 h, 防止麻药后出现头痛反应。如有恶心呕吐, 可把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若出现严重呕吐, 通知医生, 遵嘱给予止吐等对症治疗。 (5) 阴道排液。其原因为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中仅能通过网状电极汽化时吸附部分内膜组织, 大部分组织被汽化后仍残留在宫腔等待术后排出。初期几天分泌物为血样, 之后分泌物颜色逐渐变浅[18]。有研究报道, 349例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术后患者阴道排液中位时间为14 d[19]。 (6) 术后异常出血, 原因可为子宫内膜残留或者再生, 宫腔粘连, 宫腔积血, 子宫内膜病理性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等[20]。

3.3.2 出院指导

(1) 注意清洗外阴, 勤换卫生巾, 防止逆行感染。 (2) 嘱患者淋浴并且禁止合房至少一个月。 (3) 嘱患者射频阻抗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并非绝育手术, 所以术后仍需避孕。 (4) 嘱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还应指导患者此手术虽然不会增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但手术后还是会有这类疾病的可能, 有异常症状及时就诊。

白细胞去除术 篇6

关键词:阻抗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异常子宫出血,EA,疗效

异常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疾病, 经过药物治疗治愈率较低 (不到33%) , 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1]。以往多使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但手术创伤大, 常常影响盆底结构及卵巢功能。近年来, 临床上使用阻抗控制系统用于EA, 以简单、快捷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本文通过温控法和阻抗法分别治疗异常子宫内膜出血,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6例。患者均确诊存在异常子宫出血, 宫腔大小正常, 并且患者保守治疗无效, 无生育要求又想保留子宫。排除子宫内膜癌、其他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均已婚;观察组年龄45~53岁, 平均年龄 (48.21±2.10) 岁;对照组年龄46~54岁, 平均年龄 (48.71±2.6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做好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使用仪器为德国生产的宫腔镜。观察组使用诺舒阻抗控制系统 (美国豪洛捷) ;对照组使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 (中国迈德士) 。

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 妇科检查时, 首先明确子宫所处位置与大小。随后常规消毒, 将窥阴器放入阴道内, 行宫腔镜检查 (宫颈用宫颈钳夹住) , 记录宫腔的基本情况 (大小、形态、内膜) 。并进行刮宫内膜薄化后, 将双极消融器送入宫腔内, 测宫腔厚度, 控制器内输入测量好的子宫宽度及长度, 进行子宫完整性检测, 待子宫测试通过, 行EA。宫腔镜检查显示宫颈内口以上为黄褐色或焦黄色, 手术完毕。

对照组在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体位方面和观察组相同。所有患者均在刮宫术后或月经过后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将TB型治疗仪球囊先预热 (温度176℃为宜) , 然后放入宫腔内, 电脑运作2.13 min, 自动停止, 球囊取出, 宫腔镜检查显示黄褐色子宫内膜止。有受热不均, 再进行补充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 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 患者出现闭经、点滴出血、少量出血、和正常的月经量相当;无效:月经量大于术前月经量。观察组从消融器放入宫腔后开始计算手术时间;对照组从TB型治疗仪 (预热好) 球囊进入宫腔后开始计算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闭经58例 (67.44%) , 对照组闭经34例 (39.5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手术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3±0.12) min,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24.53±3.62)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401, P=0.000) 。

3 讨论

1981年Singh S[2]在宫腔镜下进行EA获得成功, 至此以来, EA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 主要原理是将子宫内膜全层和下方的浅基层组织 (部分) 切除或破坏, 使子宫内膜无法再生, 控制子宫过度出血。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盆底的解剖结构不受破坏, 保留子宫, 使卵巢功能不受影响。第一代子宫内膜去除术 (SEA) 操作难度大, 因需要灌流介质、压力来膨胀宫腔, 技术性强, 因此常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 (GEA) 为程序化操作, 不需要过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 方法快捷和安全, 目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的有5种方法[3], 其中温控法和阻抗法均是疗效确切、应用较广泛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

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操作相比较, 有和宫腔形态更贴合的三角形的探头 (三维双极作用) , 还具有CO2自测系统, 手术时间使用更短, 操作简便, 内膜去除更彻底, 明显增加闭经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闭经58例 (67.44%) , 对照组闭经34例 (39.5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3±0.12) min, 对照组为 (24.53±3.62)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阻抗控制系统的治疗优势。刘玉兰等[4]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将阻抗控制系统用于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患者闭经率显著增高,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并且手术可以在经期进行, 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蒲才秀.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重庆医学, 2011, 40 (6) :606-608.

[2]Singh S, Best C, Dunn S, et 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J].Obstet Gynaecol Can, 2013, 35 (5) :473-479.

[3]Campbell P, Monaghan C, Parker M.Nova Sure endometrial ablation:a review of 400 cases[J].Gynecological Surgery, 2012, 9 (1) :73-76.

白细胞去除术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温控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患者90例 (温控组) ,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诺舒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患者90例 (阻抗组) 。阻抗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内膜因素43例, 排卵障碍11例, 子宫肌瘤14例 (肌壁间外凸) , 子宫内膜息肉16例, 子宫腺肌病6例;合并贫血32例 (轻度4例, 中度21例, 重度7例) ;合并内科疾病有:高血压23例, 糖尿病5例, 陈旧性脑梗塞1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温控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内膜因素42例, 排卵障碍11例, 子宫肌瘤9例 (壁间外突4例, 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 , 子宫内膜息肉25例, 子宫腺肌病3例;合并贫血30例 (轻度4例, 中度20例, 重度6例) ;合并内科疾病有:糖尿病4例, 高血压25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脑动脉瘤术后1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两组患者45~55岁, 均已婚, 年龄、病程、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存在异常子宫出血, 并同时符合以下标准:①保守治疗无效, 不愿切除子宫或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子宫切除手术;②无生育要求;③患者入组前均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全面诊刮, 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④已排除其他生殖器官恶性肿瘤;⑤宫腔大小正常 (宫腔深度为4~10 cm) , 宫腔内病灶直径﹤2 cm。患者均知情同意, 自愿接受手术。病例排除标准:①已妊娠或有生育要求;②已证实或可疑有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③任何可能破坏子宫肌层的解剖学状况, 如古典式剖宫产、透壁式子宫肌瘤剔除术;④急性生殖系统或泌尿系统炎症;⑤子宫内放置宫内节育器;⑥宫腔深度<4 cm或>10 cm。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均常规术前准备, 包括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盆腔超声检查等, 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1.2.2 器械

两组均采用德国TORZE公司生产的宫腔镜。阻抗组采用美国豪洛捷公司生产的诺舒阻抗控制系统;温控组采用迈德士 (中国) 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的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及一次性使用药筒。

1.2.3 手术方法

1.2.3. 1 阻抗组

静脉麻醉后,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和位置。常规外阴阴道消毒, 放置窥阴器, 钳夹宫颈 (必要时扩张宫颈) , 行宫腔镜检查, 了解宫腔形态、大小、内膜厚度、测量宫腔的深度。机械性刮宫薄化内膜后将一次性双极消融器送入宫腔, 测量宫腔的宽度。将子宫的长度和宽度输入控制器。自动检测子宫的完整性, 测试通过后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术后再次宫腔镜检查, 自宫颈内口以上宫腔呈焦黄色或黄褐色。

1.2.3. 2 温控组

麻醉、体位及宫腔镜检查同阻抗组。手术应在月经干净后或刮宫术后进行。将已预热至176℃的TB型治疗仪球囊放入宫腔, 按电脑设计程序运作2.13分钟, 自动停止, 取出球囊, 再次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呈黄褐色, 如受热不均匀, 即刻补充治疗。

1.2.4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处理相同。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 若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用止痛剂;注意会阴清洁。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闭经:治疗后未再有月经来潮;②点滴出血:每个月有少许出血, 小于或者等于术前月经量1/3;③少量出血:大于1/3术前月经量且小于或者等于1/2术前月经量;④正常经量:与术前月经量相似;⑤月经过多:大于术前月经量。①~④为治疗有效, ⑤为治疗无效。有效率= (①+②+③+④)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宫腔深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阻抗组手术时间从一次性消融器送入宫腔后开始计算。温控组手术时间从预热的TB型治疗仪球囊放入宫腔后开始计算。②随访:术后l、3、6、12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不均匀子宫烧灼、穿孔、破裂, 无邻近组织的热损伤、血尿、肠穿孔等并发症, 未发生器械故障。所有伴严重内科合并症者, 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阻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温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宫腔深度、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阻抗组术后11例 (12.2%) 腹痛, 其中5例需肛门上双氯芬酸钠栓缓解, 余79例 (87.8%) 无不适;温控组术后18例 (20.0%) 腹痛, 其中8例需肛门上双氯芬酸钠栓缓解, 余72例 (80.0%) 无不适。两组术后腹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随访

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3、6、12个月随访, 见表2。阻抗组无宫腔积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例术前痛经严重, 长期服用止痛剂, 术后随访6个月, 2例偶服止痛剂, 2例未再服用止痛剂。温控组4例出现周期性下腹痛, 考虑为宫腔粘连, 经扩宫治疗后好转;5例诉月经仍多, 其中1例因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痛经症状无明显改善而切除子宫, 4例药物治疗后好转。阻抗组术后12个月有效率为100% (90/90) , 温控组为94.4% (85/90) , 两组术后12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10, P=0.476) 。两组术后1、3、6个月的有效率比较,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阻抗组术后闭经率明显高于温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优势

自1981年Goldrath等报道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去除术 (endometrial ablation, EA) 获得成功以来, EA逐渐用于临床[3]。EA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部分的浅肌层组织, 防止子宫内膜再生, 从而控制子宫的过度出血[4]。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 EA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保留子宫, 不破坏盆底的正常解剖, 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标准的子宫内膜去除术 (standard endometrial ablation, SEA) 又称第一代子宫内膜去除技术, 是在宫腔镜直视下通过高频电或激光去除子宫内膜, 达到治愈出血的目的。SEA操作难度较大, 对施术人员要求高, 手术需要压力及灌流介质膨胀宫腔, 由此可能引起相关手术并发症等问题。整体子宫内膜去除术 (global endometrial ablation, GEA) 又称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 这类手术操作均为程序化设计, 不需要膨宫压力和灌流介质 (除外热盐水循环) , 不需要过高地要求施术者的技能和经验, 更为安全、简单、快捷[5]。目前已有五类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技术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认证, 分别是温控子宫内膜去除术、冷冻子宫内膜去除术、热盐水循环子宫内膜去除术、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和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6]。其中阻抗法与温控法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应用最广泛。本院自2006年先后引进温控系统及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技术以来,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门诊宫腔镜手术室即可实施手术, 有一定经验的主治医师即可操作, 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阻抗控制系统的优势

与温控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相比, 阻抗控制系统具有最贴合宫腔形态的三角形三维双极作用探头和CO2的自我检测系统, 其先进的设计使得操作更简便, 手术时间更短, 去除内膜更彻底, 尤其是宫角内膜去除得均匀。由于每位患者宫腔长度与宽度不同, 故射频能量及治疗时间也因人而异。所以, 阻抗控制系统可以确保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子宫内膜去除手术, 其独特的双极电极设计确保在子宫角和子宫下段被去除的子宫内膜较浅, 在子宫底和子宫体被去除的子宫内膜较深, 使得闭经率明显提高。

本研究显示, 阻抗组术后12个月的闭经率81.1%, 明显高于温控组的5 5.6% (P<0.05) , 而手术时间 (1.31±0.15分钟) 明显低于温控组 (26.75±3.57分钟) (P<0.05) 。有学者研究报道, 温控组手术最好选择在月经后, 因此时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早期, 子宫内膜较薄且厚度均匀, 有利于温控发挥治疗作用, 而内膜厚薄不均, 可能影响温控的疗效[7]。而阻抗组则没有月经周期或者子宫异常流血的手术时机限制, 也不需要术前内膜的预处理, 治疗期间不需要人为移动消融器, 术者不需要长时间的特殊培训即可学会使用, 与温控子宫内膜去除术比较显得更加快捷、简便。其独有的宫腔完整性检测系统和湿气传输系统可自动检测有无子宫穿孔, 当治疗深度超过浅肌层时, 设备自动停止操作, 可保证手术的安全。至今, 尚无子宫穿孔、热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

本研究结果表明, 阻抗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为100%, 温控组为94.4%, 两组术后12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疗效相当。但是阻抗组闭经率大于温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故认为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有效率及闭经率更稳定。国外研究资料表明, 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阴道流血有效率为95%~100%, 1年闭经率为43%~69%, 5年以上闭经率高达97.1%[8~10]。

本组中合并重度贫血、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大多数因不能耐受其他手术而采用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 获得满意疗效。因此, 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不仅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良性原因引起月经过多的妇女, 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内科合并症的患者。

综上所述, 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手术时间更短, 闭经率更高, 且手术时间选择不受经期影响, 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对于其远期疗效将有待于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Singh S, Best C, Dunn S, et 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J].Obstet Gynaecol Can.2013, 35 (5) :473-479.

[2]Wheeler TL, Murphy M, Rogers RG,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hysterectomy versus alternative therap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2, 19 (1) :81-88.

[3]蒲才秀.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重庆医学, 2011, 40 (6) :606-608.

[4]段华.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现状与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6) :163-167.

[5]Biscette S, Shepherd J, Pasic RP.Global endometrial ablation[J].Surg Technol Int, 2010, 20 (3) :208-213.

[6]Bongers M Y.Second-generation endometrial ablation treatment:Novasure[J].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Gynaecology, 2007, 21 (6) :989-994.

[7]Onoglu A, Taskin O, Inal M, et al.Comparison of the long-term histopathologic and morphologic changes after endometrial rollerball ablation and resec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07, 14 (1) :39-42.

[8]Kleijn J H, Engels R, Bourdrez P, et al.Five-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NovaSure and ThermaChoice endometrial ablation[J].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aecology, 2008, 115 (2) :193-198.

[9]Fulop T, Rákóczi I, Barna I.NovaSure impedance controlled endometrial ablation: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J].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07, 14 (1) :85-90.

上一篇:红外线热疗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格构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