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方法

2024-05-28

去除方法(精选10篇)

去除方法 篇1

0绪论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机气体。在室温时极易挥发, 随着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在室内装修中, 甲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污染物, 广泛地存在室内空气中。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妇娠综合症, 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 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 刺激眼结膜、呼吸道粘膜而产生流泪、流涕, 引发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1]。因此,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 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净化甲醛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通风、种植观赏性植物、活性炭吸附。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 并且提出室内净化甲醛的建议。

1 实验

1.1 实验对象

在衡阳市某精装修小区内, 随机选择三户面积相当、交通状况基本相同的住房。其室外甲醛的浓度均在0.1 mg/m3以内, 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 。

1.2 方法

采样点的选择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 ;甲醛浓度测定按照《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6-2000)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对每个房间的甲醛浓度进行检测, 同时测定室内温度和大气压。客厅面积是65m2左右, 设置4个监测点;卧室面积是20 m2左右, 设置2个检测点;均采用对角线布点, 取其平均值。每次采样20 min, 流速为0.5 L/min。检测点的相对高度是距地面0.8-1.5 m之间, 距墙面距离大于0.5 m, 避开通风处。检测前关闭门窗12小时后进行检测, 检测时关闭门窗。

2012年12月份对三户住房进行装修后的第一次甲醛检测。户A在随后一年内一直打开窗户通风。户B养殖吊兰但是门窗紧闭;客厅放四盆, 卧室放两盆;及时浇水, 若有死亡现象, 就换一盆。户C在随后一年内窗户紧闭, 在某网站按照商铺的建议买了四公斤活性炭, 并把活性炭随机放置在卧室和客厅。2013年12月对三户住房再次进行甲醛检测, 比较不同方法的去除率。

1.3 仪器与试剂

TH-110B携带交直流大气采样器 (武汉天虹) ;723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科) ;气泡吸收管;10 ml具塞比色管

酚试剂;硫酸铁铵;碘化钾;碘;氢氧化钠;硫酸;硫代硫酸钠;淀粉;甲醛等。本法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所用的水均为蒸馏水。

2 结果与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是简单的精装修, 但是甲醛含量都超标 (>0.1 mg/m3) , 其中卧室和书房超标两倍多。主要原因是刨花板、中高密度纤维板、细工木板、胶合板等人造板的广泛使用, 例如护墙板、天花板、房门、嵌入式家具等等。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 同时可加强板材的硬度和防虫、防腐能力, 广泛地应用于人造板的制造。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 这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客卧和书房面积小且有嵌入式家具, 因此甲醛超标更为严重。

接下来一年里, 使用了常用的三种方法净化甲醛。户A通风、户B养吊兰、户C使用活性炭。2013年12月测得每户的甲醛含量, 如表2。可以看出, 不同的甲醛净化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客卧和书房还是超标很多。因此, 为了达到更高的净化效率, 建议三种方法共同使用。

比较它们的去除效率, 如图1。很明显地, 每个类型的房间, 户A的甲醛去除率都是最高, 养殖植物的户B去除率次之, 而活性炭的平均去除效率仅18.2%, 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知, 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与流通, 促进甲醛得到空气的稀释而不断挥发;而且经过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季, 装修材料大量地释放甲醛, 在通风的条件下, 室内甲醛大量排放出去。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 养殖吊兰也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 但是植物养殖比较麻烦和困难, 冬天的吊兰生长状态非常不好。在实验室模拟中, 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效率很高[2], 但是实际上, 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 活性炭的去除效率却比较低。这主要是活性炭是物理吸附, 在密闭的环境下, 活性炭吸附和脱附会达到一个平衡, 不利于甲醛的吸附。

3 结论

本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三种甲醛净化方法进行对比, 可以知道通风的净化效率是最好的, 养殖植物次之, 而活性炭吸附效率是最差的, 因此建议多种净化方法同时进行。在通风的情况下, 放置活性炭, 种植植物, 并且活性炭必须定时更换或者再生, 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净化甲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昱坤, 黄华存.室内甲醛污染与控制[J].环境技术, 2006 (1) :29-33.

[2]胡刘平, 莫开林, 杨凌, 等.活性炭对甲醛吸附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28 (4) :52-54.

去除方法 篇2

摘要:对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介绍了各类方法的技术内容、去毒机理、去毒效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饲料;去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S816.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5.008

Study on Removal Method of Aflatoxin in the Animal Feeds

LI Shu-hua1, DU Ye-liang2,ZHANG Feng3,NIU Zhi-he3, LI Ying-mei2, XIAO Yong-xia2

(1.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Contro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2.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 China; 3.Corporation of Kang Dien of Qingdao, Qingdao,Shandong 266000, China; 4.Central St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Abstract:The removal method of the contaminant of aflatoxin includephysical method,chemical method and biometric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tent of methods, elimin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flatoxin were also introduced.

Key words: aflatoxin; feed; removal method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1]。黄曲霉毒素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分别为B1, B2,G1,G2、M1, M2等。凡是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 B1 毒性最强,M1、G1 次之,B2、G2 较弱[2]。黄曲霉毒素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只需要有一点碳与氮就能生长、繁殖、产毒[3]。在 6~47 ℃的环境中,都能生长,极易在玉米、花生、棉子及其饼粕等动物性饲料中生长。因AFT毒性极强、不易破坏,并且对畜禽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4],使疫苗接种失败等原因,所以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有的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1物理方法

1.1吸附

许多吸附剂能够结合黄曲霉毒素进而将其去除。主要有活性炭、硅铝酸盐类和葡甘聚糖等,以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应用最为广泛。由美国FDA批准的最强霉菌毒素吸附剂脱霉素就是一种硅酸盐矿物衍生物,它的表面积是酵母细胞壁提取的甘露寡糖的42倍,与霉菌毒素一旦结合后,在动物体内不易分离。坡缕石是一种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夏枚生等使用提纯的酸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的体外去毒试验[5],当AFB1浓度≥3 mg/L时,酸改性坡缕石对AFB1的吸附量和吸附率显著优于坡缕石,这主要是由于酸化后造成坡缕石微空隙增多、表面积增大,导致吸附性能增强。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试验也表明,其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好的脱毒作用,但由葡甘聚糖和铝硅酸类矿物混合而成的复合脱毒剂,较单独使用葡甘聚糖的脱毒效果更好[6]。蒙脱石也是一种铝硅酸盐类霉菌毒素粘合剂,有研究通过对蒙脱石进行复合改性,构建新型纳米吸附材料AAN,对黄曲霉毒素进行体外吸附试验,表明其具有吸附作用强、吸附速度快、解吸率低等优点[2]。因此,可以考虑将新型纳米吸附剂作为非营养性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防止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危害。

1.2辐射法

紫外线或γ-射线可有效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对霉菌和霉菌毒素都有较大的杀伤力。紫外线照射不但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还可以破坏黄曲霉毒素。AFB1在362 nm处为最大特征吸收峰,可产生12种以上的光降解产物。AFB1、AFG1在365 nm紫外光下照射1 h会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将黄曲霉污染上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7]。但这种方法常占用较大的面积,难于大批量实行,同时也会对营养成分有部分破坏。

此外还有烘烤法、挑除法、暴晒法水洗法、液体抽提法等,因为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量太大,难以规模化进行,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2化学方法

2.1碱处理

实际生产中通常用碱性物质处理污染的饲料,黄曲霉毒素结构中的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被打破而形成香豆素钠盐,从而破坏毒素,达到去除的目的。氨处理消除黄曲霉毒素是实践中最常用、较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欧美最常用的去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将霉变饲料密封在熏蒸罐或塑料薄膜袋中,使其含水量超过18 %,氨气熏蒸10 h,能够使霉变饲料中AFB1的含量减少90%~95%[8];对于0.2 mg/kg以下含毒量的饲料采用0.2%~0.4%的氨剂量,对于0.2~0.5 mg/kg含毒量的饲料采用0.5%~0.7%氨剂量,对于0.6 mg/kg以上高含毒量的饲料常用0.7%~1.0%的氨剂量,如果密闭时间延长,剂量可相应降低[9]。NaOH也有去除黄曲霉毒素的作用,1%NaOH水溶液处理含有AFT的花生饼1 d,也可使毒素由84.9 μg/kg降至27.6 μg/kg[10];尽管NaOH可以有效地降低花生饼中的黄曲霉毒素水平,但也有研究认为,如果遇到酸化作用将可能使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重新出现,而酸化作用在消化道中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动物体内的验证。

2.2氧化剂法

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还原性,可以迅速降解饲料中的AFB1,并可杀灭许多微生物,同时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还原成氧气,对环境几乎不造成危害。罗建伟等通过试验证实,用浓度为20×10-6~50 ×10-6的臭氧连续或间断处理低水分(15%以下)粮食9 h,粮食中污染的AFB1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不同的粮食去毒效果有差异,对稻谷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11]。臭氧熏蒸处理法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去除饲料中AFB1的有效方法。

次氯酸钠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脱毒机理可能是次氯酸钠中氧原子的诱导作用。研究表明,次氯酸钠不仅能有效地使花生饼中毒素总量降低,而且对AFB1的消除效果最佳[12]。但次氯酸钠处理使花生饼变成黑褐色,出现结块现象,处理时又会产生大量的热,会影响饲料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赖氨酸的利用效率。

3生物法

3.1微生物菌体制剂

有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都能去除或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13]。微生物吸附黄曲霉毒素是通过非共价方式形成菌体-黄曲霉毒素复合体,当微生物形成复合体后,自身的吸附能力下降,较易与黄曲霉毒素一起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毒素的危害[14],而且无论是活菌体还是死菌体都有较强的吸附效果。其中,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等具有较强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李志刚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结合AFB1的强度在4%~55%之间,其中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GMCC1.539吸附AFB1能力最强[15]。通过液体培养60 h后的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也能降解掉89%、88%和81% AFB1[16],枯草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也是其降解AFB1的最适温度和pH,同时添加钙或镁离子可以促进枯草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去除作用。张建梅等在肉鸡饲料中添加AFB1,使用以活性嗜酸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脱霉剂进行脱毒,认为在霉变饲料中添加0.1%的生物脱霉剂,AFB1随粪便的排出率为50.44%,添加0.2%的生物脱霉剂,AFB1的排出率为72.30 %[17]。

另外,甾体羟化真菌对黄曲霉素有明显的脱毒作用,体外试验表明,酵母细胞能结合90%的黄曲霉毒素,向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中添加啤酒酵母培养物可明显提高肉鸡体重。经筛选认为,除酵母菌外,用无根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等进行发酵处理,对去除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均可收到较好效果。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来去除霉菌毒素,这种生物转化过程往往存在缓慢及不完全的缺点,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完全用于饲料脱毒的实践中。

3.2酶制剂

酶制剂是自然界中微生物所产生的活性物质。某些酶可以分解毒素分子的功能性基团,把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化合物。酶法解毒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解毒方法,对产品无污染,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法优化黏细菌产解毒酶活力的条件,可使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达到78.2%[18]。吴肖等利用一种酶将花生粕深度水解后,使微溶于水的黄曲霉毒素从结合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上充分游离,然后采用过滤法,截留住大部分黄曲霉毒素,从而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下降[19]。但实际应用中,由于酶不耐热,在饲料的制作过程,尤其在颗粒饲料压制的高温过程中易于失活,限制了酶的作用发挥。Liu等研究分离出一种胞内酶,命名为AFT脱毒酶,通过该酶的处理AFB1的毒性大大降低。真菌酶-2的提取液可使AFB1转化或使其发光基因发生改变,而降低毒性[20]。

4结语

虽然现在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且报道的效果很好,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很多的方法是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目前还无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其次,有的方法容易使营养成分氧化、分解而失去其营养价值等,造成畜禽的适口性差等缺点。还有的方法成本太高,无法投入商品化的生产。

对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消除,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筛选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提高消除率。可以考虑将这几种吸附毒素效果较好的吸附物质结合起来使用,或者几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运用等。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储存和加工措施,加强对饲料的检测等,从而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Kurtzman C P, Horn B W, Hesseltine C W. Aspergillus nomius, a new aflatoxin producing species related to Aspergillus flavus and Aspergillus tamari[J].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87, 53: 147- 158.

[2] 史莹华,许梓荣,冯建蕾,等.新型吸附剂 AAN 对黄曲霉毒素B1, B2, G1,G2的体外吸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1 069-1 072.

[3] 孟颖.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预防对策[J].河北化工,2009, 32(4):72-73.

[4] Denis M.Food-borne disease: Aflatoxin B1 can suppress the immune system[J].Drugweek,2003(8):152.

[5] 夏枚生,许梓荣,胡彩虹,等.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毒作用及机理[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21-27.

[6] 张妮娅,姜梦付,齐德生.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J].养殖与饲料,2007(4):56-59.

[7] 王建华.霉变饲料的霉菌毒素与防霉去毒技术[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5,12(1):5-7.

[8] 闫超.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害及解毒措施[J].饲料研究,2005(7):31-32.

[9] 张国辉,何瑞国,齐德生.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4(16):36-38,40.

[10] 杨丰利,汤蕾妍,何宝祥.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6,22(5):233-235.

[11] 罗建伟,李荣涛,陈兰,等.臭氧去除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研究[J].粮食储藏,2003,32(4):29-33.

[12] 冯定远.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化学脱毒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7,12(2):21-25.

[13] Hao Y, Bracke1t R E.Removal of aflatoxin B1 from peanut milk inoculated with Flavobacterium aurantiacum[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98, 53: 1384-1386.

[14] Lee Y K,EI-Nezami H, Hanskard C A, et al. Kinetics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aflatoxin B1 by viable and nonviable bacteria[J].J Food Prot,2003,66(3):426-430.

[15] 李志刚,杨宝兰,姚景会,等.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3):212-215.

[16] 朱新贵,林捷.几种食品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10):65-68.

[17] 张建梅,李国军,谷巍.生物脱霉剂对黄曲霉毒素 B1 的作用研究[J].中国饲料,2009,(5):21-23.

[18] 王宁,马秋刚,计成,等.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产酶条件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2):27-31.

[19] 吴肖,刘通讯,等.花生粕酶水解液中黄曲霉毒素脱毒定性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1):32-33.

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方法 篇3

腐殖酸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无论是泥炭、风化煤、褐煤还是土壤、江河湖海沉积物中都大量存在, 是土壤和水体中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腐殖酸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体的遗骸在自然环境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以及一系列复杂漫长的化学变化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类化学物质。腐殖酸没有单一的结构式, 其结构复杂。一般情况下腐殖酸被认为是由脂肪基芳香烃为单元及连接在上面的羧基、羟基、醌基等官能团组成, 不同结构单元间又连接以桥、键结构。其分子量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相对分子量较低的部分含有较多芳香结构而分子量较高的部分则含有更多的脂肪结构, 这可能是由于相同或不同腐殖酸母体处于不同腐殖化阶段造成的。

2 水中腐殖酸的副作用

在天然水体中广泛存在腐殖酸, 其腐殖酸分子具有螯合、吸附、胶溶、离子吸附等作用, 对水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如果水中的腐殖酸含量过高, 同样会出现副作用, 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腐殖酸含量高, 是水体带有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气味, 同时也使得细菌微生物等易于滋生; (2) 腐殖酸含量过高, 由于络合作用将使得水中的重金属的浓度增加, 并且增强了其在水中的迁移效果; (3) 腐殖酸含量高, 将使得堤分子量污染物的吸附率和吸附平衡容量降低; (4) 腐殖酸能够与水处理过程中的氯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含氯化合物。氯一直以来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在此过程中氯与水中腐殖酸分子上的官能团如羧基、羰基、羟基等发生反应, 生成众多的有机氯代物, 其中包括具有挥发性的三氯甲烷, 非挥发性的氯乙醛、氯乙酮、氯乙酸、氯乙腈、氯代苯等。有研究表明上述氯代物即便实在极低的浓度下, 依然会对人头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3 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方法

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膜技术、臭氧氧化、强化混凝、辐射法、光电化学法、光化学催化氧化、吸附法等。

3.1 膜技术去除水中腐殖酸

当前去除水中腐殖酸使用较多的是超滤膜和纳滤膜技术。膜技术目前在处理轻微污染水源的研究方面成为热点并且效果明显。通过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等手段, 经过膜技术处理的水能够有效去除其中的气味、颜色、消毒产物前驱体和细菌微生物等。

超滤膜技术是依据膜的孔径大小来进行筛分过滤的。其驱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压力差, 在此压力差的作用下, 以超滤膜作为过滤介质, 只有水、无机物、有机小分子能够通过膜, 而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微生物等大分子将被阻止不能透过膜。有研究表明使用混凝-超滤方法将有效提高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效率, 其DOC的去除率从28%提高到53%, UV254的去除率从40%提高到78%。纳滤膜技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之间, 其可以有效去除各种天然与合成有机物, 对异味、色度、硬度均有有效的去除能力。

3.2 臭氧氧化去除水中腐殖酸

臭氧自身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氧化还原电位在水中只比氟略低。臭氧对腐殖酸的去除作用主要臭氧与腐殖酸上的官能团发生反应, 使得腐殖酸结构中双键和芳香环遭到破坏, 从而降低腐殖酸的分子量, 使小分子的比重增加。有可能的反应包括:臭氧同腐殖酸中的C=C双键反应, 先是生成过氧化物中间体, 再分解产生羰基产物和H2O2;腐殖酸中的芳香基团与羟基自由基发生反应, 生成羟基化合物之后再同臭氧反应等。

3.3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

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 加入过量的混凝剂, 提高被处理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 就是所谓的强化混凝法。通常使用的混凝剂有金属盐类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金属盐类混凝剂包括铝盐和铁盐两大类。研究表明:当低用量投放铝盐时, 形成的是腐殖酸和铝/铁的络合物, 高用量投放时, 腐殖酸则吸附于铝/铁氢氧化物的沉淀上;Lind等对强化混凝剂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 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混凝剂中硫酸铝的效果最好, 对于铝盐混凝剂其最理想的PH值范围在5.5-6.0之间;氯化铁混凝剂使用时PH值在6.0时, 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效果最佳, 能达到65%以上同时混凝剂的用量减少。高分子混凝剂在去除浊度和一部分天然有机物上效果明显, 一般情况下去除溶解性的天然有机物效果较差。

3.4 辐射法去除水中腐殖酸

张继彪等研究了γ-辐照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γ-辐照对水中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腐殖酸初始浓度为10mg/l时, 在1.0k Gy的辐照剂量下, 总有机碳减少62.8%, 腐殖酸去除率为88.6%, 色度去除率为76%。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 初始浓度低的腐殖酸去除率高。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氧化还原电位先增大后减小, 而电导率则相反。碳酸盐对辐照去除腐殖酸具有抑制作用, 中性条件有利于γ-辐照对腐殖酸的去除。

3.5 光电化学法去除水中腐殖酸

将电极和光激发产生的自由基结合使用, 以便增强效果。使用Fe、Ti、UV及三维电极产生电解场。反应过程中, 腐殖酸的变化由产生芳香自由基→耦合→聚合及凝聚→沉降, 并不是直接发生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加光 (I=0.2A) 通电1小时的情况下, 总有机碳去除率为90%, 色度去除率95%。

3.6 光化学催化氧化去除水中腐殖酸

光催化氧化是通过羟基自由基实现对腐殖酸的氧化去除, 其氧化性强但没有选择性。光催化氧化腐殖酸的历程包括首先腐殖酸与羟基自由基发生复杂的自由基链反应, 最终腐殖酸分子变为小分子以致CO2/H2O2/H2O。研究显示:使用, 当Ti O2用量为2.5g/L时去除效果最好, 180min可达85%;采用纤维状Ti O2为催化剂对腐殖酸进行光催化氧化, 在O3/Ti O2/UV体系中反应, 腐殖酸的去除率为97%。

3.7 吸附法去除水中腐殖酸

使用活性炭去除水中腐殖酸主要依靠的是吸附作用, 但是单独使用活性炭去除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它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研究使用硫酸铝和粉末活性炭联合处理水中腐殖酸, 在硫酸铝用量为50mg/L、PH为7时, 水中腐殖酸去除率达到99%;另外采用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溶解的腐殖酸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腐殖酸作为天然水体组成的一部分, 对饮用水水质必然产生影响, 因此控制其在水中的形态及反应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上述方法在合适的条件下均能去除水中的腐殖酸, 达到一定的处理要求。但每种处理方法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对于水中腐殖酸的处理应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发挥不同方法的优势与特点,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去除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振中, 等.水源水中腐植酸的危害及去除方法[J].江西科学, 2006, 24 (4) :247~252.[1]刘振中, 等.水源水中腐植酸的危害及去除方法[J].江西科学, 2006, 24 (4) :247~252.

[2]侯彬等.饮用水中腐植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去除方法[J].腐植酸, 2007, (4) :11~15.[2]侯彬等.饮用水中腐植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去除方法[J].腐植酸, 2007, (4) :11~15.

去除方法 篇4

关键词:应用文  口语化  去除规律

一、应用文语言讲究书面性的理据性原因

(一)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口语是未经加工的口头语言,是口头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形式,其特点是句式简短,用词形象、生动,语法方面省略成分、杂揉现象、语序倒置现象广泛存在,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连贯,多用书面语词汇、复杂结构、少重复与省略,两者语言风格特点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应用文特点的要求: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处理事务、传递信息时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体。通常包括公务文书(通知、函、会议纪要等《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计划、简报为例),经济、司法、科技、外交领域的文书,如合同、司法公文、项目申报书、外交公文等,也指广义的书信、请假条、启事等日常应用文。应用文写作中一般具有主送机关等行文对象,但缺乏口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应用文特别是公文,多数起着传达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作用,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广泛的实用性、明确的时效性特点,这对应用文语言文字功底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加强儒雅、庄重的书面化水平。

(三)应用文事务性语体的属性要求。一般而言,同为口语语言的书面语加工形式,事务性书面语与文学性书面语又有不同,文学性讲究积极修辞,运用多种修辞格,形象、生动,事务性书面语讲究消极修辞,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应用文语言属于事务性语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草拟公文应该做到“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文字精练”,“篇幅力求简短”。语言简明是应用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四)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口语化现象是制约公文写作者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从某种程度上说,书面语表达水平,尤其是构造长难句是应用文写作者语言能力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初学应用文写作者而言,加强长难句构造能力与修养是提高其应用文语言组织技能的入口。

综上,在以事务性书面语为目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去除口语化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应用文写作中将口语加工为书面语的规律展开讨论。

二、应用文中增强书面语能力的语言学路径与方法

(一)词汇选择与使用方面客观化、精确化、简洁化

1.词汇选择去除主观性增强客观性:应用文特别是公文,其法定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其客观性。而口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地域性或者感情因素,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在写作中应该去除。

1)口语词和表示“细小、亲切”之义的“小、子、儿、头、们”等语素应该去除。

生活中的很多词语,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如“玉米”的方言词“苞谷”),本身带有局域性和全民共用性,这类现象在应用文中应该去除。而以“小子儿头们”等语素为词缀的词语,因为这些词缀的使用让词语本身带上了口语化和感情义,这类现象也应当去除。如:

(1)张翼副书记诚挚地感谢了上一届学生干部们敬业的态度以及勤恳地付出,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勉励同学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工作关系、得与失的关系。

一般涉及阶层、职务种类的复数不必加“们”,而口语中加“们”,仅为满足口语表达现场感、亲切义的需要。

同样的词汇还有:

花儿——鲜花(如:要求会场布置鲜花,不用“花儿”)

栗子——板栗(如:协助代销板栗,不用“栗子”)

甜头——红利(如:让人民分享发展红利,不用“甜头”)

2)尽可能使用行业内的专有名词和专业用语。使用行业专业用语和专有名词是精确化表达的一种方法,动词方面,政策、法律行业领域内的动词,使用“宣读”“逮捕”等代替“念”“抓”等口语语词,同样的词汇还有:

答应——批准   发给——颁发  夸奖——表彰   打发——委派  合伙——共同

而政策领域专有名词的使用以该领域的专业用语和专业称谓为主。

(2)为响应两会和上级号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定新一批党员发展对象,发展合格优秀的党员,做好学院推优入党的各项工作,我院开展了“金种子”培育工作。

句中的“上级”改为“学校党委组织部”。

3)职务称呼语、亲属称谓应代之以人名全称

口语表达交际场合有很强的现场感,交际双方往往是信息与思想感情的综合性交流,而书面语尤其是应用文不必掺杂感情也不能掺杂感情。词汇使用应保持词义中的理性核心意义,忽略其关系意义和附加意义。

(3)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主要有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某某某,学生工作相关老师、学院全体学生干部以及部分同学代表。

词汇“同学”代替“学生”的理性意义、关系意义。因为作为身份义使用时,用“学生”而不用“同学”,作为关系义使用时,不论口语与书面语都用“同学”,如“同学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中的 “同学”取其关系义。例如,在“同学,请帮个忙!”中作为称呼语,显然同学是个口语用词。

政策性语汇使用“原装的”更符合书面语的规范性要求。

(4)王书记强调——王某某书记强调

“李老师”“王书记”“赵经理”诸如此类,在正式的应用文行文中应替换为“人名全称+职务名称”。假如前文有对王某某的身份交代,后边直接以人名全称行文即可。

表亲属关系的词语是极易表露主观性的一种,在应用文中使用时,应有严格的规范。重要的一方面,不管是入党申请书、各类申报材料、合同还是档案填表格等场合,对亲属关系的书面语使用规范应该是:爸爸妈妈——父母   老爸儿子——父子   爷孙俩——祖孙二代   老公老婆——夫妻   夫妻的对方——配偶

2.表达尽可能简洁、不重复,尽量使用缩略语:“词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①语言以把意思说清为标准,不以写字多少为标准。拟写应用文追求的是言简意赅,选用文字简约而信息量大,为此,尽可能使用缩略语等。

老师、同学们——师生      桌子 、椅子——桌椅

口语使用时出于强调的目的或者含蓄、隐晦的表达需要,多有表义重复现象,具体表现为概念表达缺乏准确性和词汇间的概念界限不明。如:

(5)会上张翼副书记通报了近期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从交通食品安全、防水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谈了如何进行防范,并强调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现场讲话中可以用“近期学校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这在口语讲话中完全成立,但在书面语中则属于概念所指范围不清,可以改为“安全隐患和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就界限清楚、明晰了。

(二)语法方面使用完整、纯粹的长难句

1.掌握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的字短语、介词短语、联合短语等构筑应用文长难句的主要元素。

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诸如理论学习、教工考核、专业培训、精神文明建设等受事宾语前置)在具体语言结构中通常具有延展性,前一成分不断地构成后一成分的受事宾语,依次套叠构成长难句的内嵌组件。在应用文语言中加强对该结构成分的套叠使用可以增强句子的语法严密性及书面语加工力度。

(6)第十条 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新区、旧城改造、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村镇等规划以及在组织机场、车站、铁路等公共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建设方案审查时,应当征求通信管理部门的意见,并根据城乡规划和国家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同步设计并预留通信管线及配套设施位置。

以上复句中用了6个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有效地构建了公文长难句。

此类结构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需要注意语序问题。如:

(7)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中西部地区提升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从2012年起开展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

句子最后应为“综合实力提升工作”。

另外,的字短语、介词短语、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也是构筑长难句的方法。

(8)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通信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9)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破坏、盗窃电信设施,不得阻碍依法进行的电信设施建设和维护活动。

划线部分联合作谓语。

(10)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中西部地区提升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从2012年起开展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

介词短语增强了句子字符长度。

(11)校团委和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之间必须要着眼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水平这一全局,及时进行工作的沟通交流。校团委要做到该给的政策要给、该拨的经费要拨,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联合会最大的支持。

划线部分应改为“从政策与资金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其中,“政策与资金”是联合短语。

2.增强语法结构完整性。指代或借代不能完全代替其上位类属概念,必要时要补足。

(12)最后,李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集体自由联想,帮助同学们舒缓了压力,释放了内心的抑郁。

忘记中心词“心理体操”,有领格没有属格。同位语的出现必须是完整形式。

(13)学院副院长就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进行了强调,从如何做学问、如何做好自我的发展规划给同学们作了精辟的讲解,鼓励同学们要不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武装自己的头脑。

“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后应加“问题”。

3.保持语法结构的纯粹性,去除冗长成分。

(14)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主要有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相关老师、学院全体学生干部以及部分同学代表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前后两处划线部分属于语法上的杂揉现象,取其一表达即可。语法上不能有冗余成分,应保持结构纯粹性。

4.保持语法结构的有序性:语序整洁是书面语表达准确的重要保证。

(15)2014年6月19日12点30分,教育学院团委学生会换届大会在文科楼408教室隆重举办。张惠老师宣读了新一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和各部部长竞聘结果,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交接由此开始。

“换届工作交接”应为“换届工作之中的交接工作”而不是对“换届工作”这一工作的交接。表意不清源于语序不当,正确表达应为“换届交接工作”。

(三)语用方面去除口语化技巧

1.句式选择方面直陈性改为转述性,去除现场感。

(16)她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大赛这一平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为提高我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继续努力,更为自己以后成为教坛新秀奠定基础。

将现实情景转述。

析句:将“希望”改为“勉励”。

2.口语交际现场感带来冗余成分应该去除。

(17)在第一个环节中,选手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

句中两个“自己的”属于冗余成分,在口语交际现场,为避免过于生硬,有听众情绪关照,突出随时随地对听众的沟通与关照的成分,而书面语中属于冗余成分,应该去除。

三、结语

综上,对应用文中书面语言的加工包括词汇、语法、语用诸方面。当然,提倡长结构的书面语句子还有更多的方法,比如对公文程式化用语的临摹等皆有助于应用文语言书面语组织能力的提高。本文所做的探讨未免有所疏漏,敬请广大语言文字专家学者雅正。

(本文为宁夏大学校内社科项目“应用文语言中口语化现象去除规律与方法研究”[编号:sk127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清·顾炎武:《日知录·文章简繁》

参考文献:

[1]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袁晖.试谈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象化——论公文语言发展

的一个新走向[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3]郝全梅.公文语言中的误区[J].档案学通讯,2003,(2).

[4]赵玉苏.略论公文语言中口语词的使用原则[J].徐州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5]贾君芳.公文中的语用原则体现[J].写作,2008,(7).

[6]郑立新.试析口语词汇在公文写作中的使用[J].莆田学院学

报,2011:(6).

[7]赵世芳.公文语言中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分析[J].现代

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3.

[8]赵世芳.口语行政用语中常见兼语句及其变式句浅析[J].现代

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12).

[9]刘池请,潘桂枝.应用文写作[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探析 篇5

“十一五”期间,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产业的快速发展, 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污泥的产量迅速增加。截止2010年底,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达10262万m3, 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6.9%, 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3.4%和1.6%, 全年脱水污泥的产量为2200万t。据有关调研显示, 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中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其含水率一般为80%, 而且污泥中还含有大量有机物、有害成分, 如果简单的倾倒、填埋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据统计, 2009年全国有300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去向不明, 约80%污泥采用简易填埋的办法处理, 二次污染严重。在资金缺乏、运行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下, 探讨污泥重金属去除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2 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

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 若采用农用污泥质量标准 (GB4284-1984) 加以衡量, 此部分污泥中将有一种或一种以上重金属含量超标[1]。这些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 去除或降低污泥中的超标重金属元素就成为有效处置和利用污泥的重点。

2.1 生物淋滤法

生物淋滤或生物沥滤 (bioleaching) 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或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络合等作用, 将固相中的重金属、硫及其他金属的不溶性成分分离浸提出去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设备简便, 操作简单, 投资少。其前期主要应用于工业废弃物如粉煤中重金属脱毒与钛、铝、钴等重金属回收以及煤、石油中硫的脱除等等, 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到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处理阶段。

生物淋滤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对污泥中铁和硫的氧化作用, 使污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 降低p H值, 从而达到重金属溶解目的, 再通过固液分离达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目的。通过微生物方法能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 除了Cr、Pb等少数重金属的去除率低于50%以外, 其他如Cu、Zn、Cd、Ni等重金属的去除率一般都在70%-90%, 在一定条件下甚至高达90%以上[2]。但由于生物淋滤技术受到菌种稳定性及所吸附重金属浓度范围较小影响, 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 这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泥浓度和种类、温度与起始PH值、基质种类与用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影响因素与重金属去除效率间的关系[3], 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2.2 化学方法

化学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其效率普遍较高。早在1982年Wozniak等就曾用V (HC1) :V (H2SO4) =1:1的溶液对污泥进行处理。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污泥的氧化还原电位 (Eh) 和降低其酸度 (p H值) 来将污泥中的重金属由不可溶态的化合物向可溶态的离子转化, 溶解后再进行淋滤去除。氯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酸化作用、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络合作用, 均可使难溶态的金属化合物形成可溶解的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物。

化学方法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关键是要选择好化学试剂, 目前用来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学试剂一般是无机强酸和一些有螯合作用的有机酸或螯合剂如:HCL、H2SO4、EDTA和柠檬酸等等, 也有用表面活性剂与EDTA联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4]。此外, 化学法中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也有不同效果, 把浓硫酸加到干污泥中再加水进行稀释可以使污泥p H值下降的更低[5], 这种方式比把酸稀释后再加到干污泥中的效果好。此外, 振荡比淋滤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效果好[6]。

2.3 植物修复法

植物修复法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主要作用机理就是利用耐重金属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提取、固定、蒸发, 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三个方面。以植物提取为例, 该法是利用专性植物的根系超量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 特别是有毒重金属, 并将其转移到植物茎叶, 然后收割茎叶, 异地处理的一种方法[7]。

植物修复法研究开发时间较短, 目前已经发现有700多种超积累重金属植物 (hyperaccumulator) , 这些植物可在高浓度重金属条件下正常发育, 并在体内累积大量重金属, 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1%以上。但由于超积累重金属植物不可能会积累全部重金属, 此外, 由于植物生长缓慢, 只能限于一些小规模的种植等等因素的制约, 下一步应注重对重金属超常环境中的植物、土壤、微生物、重金属之间关系研究;寻找更多的野生超积累植物, 进行超积累植物资源调查、建立更多的应用植物修复处理技术的示范基地;培养吸收量高、生长速度快的植物, 加强基因及转基因技术研究, 加强和相关专业技术合作, 培养吸收量高、生长速度快的植物[8], 此外也要注重对植物体内重金属回收利用或者后续处理问题研究。

2.4 固化-稳定化法

污泥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泥和稳定化惰性材料掺合在一起, 依靠惰性材料的吸附、固化等作用使重金属转变成低溶解性及低迁移性的稳定状态而不易被浸出, 以此达到消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9]。根据固化基材及固化过程, 目前常用的固化技术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熔融固化 (玻璃固化) 和陶瓷固化。常用的固化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有p H值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技术、沉淀与共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等等。

实践证明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固定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但是固化体中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和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等不足使得这项技术在城市污泥重金属处理中渐渐失去其优势。

2.5 电动力修复法

电动力修复法是近年来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泥重金属去除法, 其主要原理就是在固体-液相系统中插入电极, 通过施加微弱直流电形成电场, 利用直流电场产生的各种电动力学效应, 使污染物发生迁移并富集于阴极地区, 从而将污染物去除[10]。

目前, 电动力修复法工艺主要有Lasagna、Electro-Klean TM电离技术、电化学自然氧化、阳离子选择性膜法、CEHIXM、电化学离子交换技术以及电吸附技术等等。研究表明, 污泥经酸化后通过电动力修复法去除重金属效果更佳, 该技术具有使用化学试剂少、能耗低、修复效果好、可以回收重金属等特点, 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绿色修复技术”, 但电动力修复法对那些去除渗透性高、传导性差的污泥、土壤中的重金属效果差。

3 研究与应用展望

随着我国污泥产量的日益增长, 污泥的处置逐渐受到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化害为利将污泥回收再利用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 但污泥回用必须要解决好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生物淋滤法、植物修复法和电动力修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植物修复法研究重点主要为有效富集重金属植物的发现以及吸附重金属后植物的去向等;电动力修复在近年来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这一“绿色修复技术”也是以后理论和实务界探讨的重点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Couillard D, Zhu SC.Bacterial leaching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992, 63:67-80

[2]莫测辉.蔡全英, 吴启堂.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7 (5) :511-515

[3]池星云.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 2009 (6) :82-83

[4]陈玉成, 郭颖, 魏沙平.螯合剂与表面活性剂复合去除城市污泥中Cd、Cr.[J]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4 (1) :100-104

[5]Jenkins RL, Scheybeler BJ, Smith ML.Metals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municipal sludge.J WPCF, 1981, 53 (1) :25-32

[6]赵一德, 张鹏, 吴志超.生物浸沥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J】环境工程, 2002, 20 (1) :47-51

[7]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M】.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312-313

[8]韩汝佳.沙明卓.污泥重金属去除技术研究现状【J】辽宁化工.2009, 38 (12) :907-908

[9]王白雪.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513-515

一种去除眉间皱纹的手术新方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 全部为女性, 年龄28~67岁, 平均48岁。手术设计划线:嘱病人用力皱眉, 可见到皱眉肌在眉上、眉内及眉头间的止点的皮肤凹陷点, 反复确定止点, 标出止点及范围。

1.2 手术方法

眉头眉内横向, 顺着眉毛生长方向切开长约0.5cm, 或在做“切眉术”时同时完成。深度达到眼轮匝肌表面, 然后, 用眼科直剪在眼轮匝肌浅面在标定范围内, 间断皱眉肌在皮肤的标记点。检查离断充分后。压迫止血。三号丝线缝合, 轻度加压包扎。注意事项: (1) 皱眉肌附近有内眦动、静脉, 滑车上动、静脉, 滑车上、下神经, 眶上神经及动、静脉等, 故手术时应避免损伤; (2) 额面部血运丰富容易出血, 应注意压迫止血。

2 结果

术后三个月及一年随访87例, 眉间纹全部消失65例, 12例部分减轻, 有效率, 没有眉毛脱落及瘢痕, 刀口不显。通过眉内小切口, 切断皱眉肌止点, 可以更简单安全的切断皱眉肌, 确切的去除眉间“川”字纹。

3讨论

皱眉肌属于表情肌, 为皮肌, 在额下端的两侧眉弓间, 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及额肌的深面, 左右各一块, 起自额骨鼻部, 肌纤维斜向外上, 横过眶上神经和血管的浅面, 止于眉内侧半皮肤处, 其收缩受面神经颞支支配, 起皱眉作用。收缩时牵眉向下。以往去除眉间皱纹主要都是通过部分或全部切除皱眉肌, 有两种经典的手术入路, 一种是额部发际内和眉头内, 但都是在皱眉肌的起始端来操作。皱眉肌起始部绕过滑车上动脉神经血管束。在此切断皱眉肌操作复杂并且容易损伤滑车上动脉和神经。手术要在眼轮匝肌眶部和额肌的深面来完成, 如果选额部切口, 由于位置较远, 不借助内窥镜几乎不可能用很小的切口来精确处理皱眉肌。如果选择眉部切口, 必须要分开眼轮匝肌, 并且切口过小很难完成, 因为皱眉肌的起点在额骨鼻部, 又要分开眼轮匝肌, 所以精确操作难度很大。本方法, 在眼轮匝肌表面来完成, 处理皱眉肌的止点, 避开了滑车上动脉神经血管束, 手术更安全。皱眉肌止点大多位于眉毛内1/3段, 少数接近眉毛中部, 止点除了止于眉内侧的眉毛所在处外, 多分布在眉毛的内1/3段上方, 部分分布在眉头内侧的皮肤处。标记用力皱眉形成的皮肤凹陷点, 确定剥离范围。注射麻药时, 注射在眼轮匝肌浅面, 没侧0.5~1mL。尽可能保持皱眉肌的收缩功能, 以便术中观察离断效果, 以便进一步处理。术后包扎要确实, 因为手术没有损伤知名血管, 出血基本可以通过压迫来完成, 但由于切断皱眉肌止点是在盲视下进行,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慎重, 避免在经期手术, 术后视情况应用止血药物。术前停用抗凝血累药物。本组病例仅有不到1/10的病例, 术后有淤青。多数10d到两周内消退。

去除眉间皱纹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大多是在额部除皱术时同时完成, 即便如此也存在损伤血管神经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 切除皱眉肌时受到限制。临床上还有一种眉间纹直接切除术, 尽管操作方便, 但明显的切口很难被患者接受, 进来微整形的发展, 是很多注射技术用来去除眉间皱纹, 但都有时限性。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很适合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水中藻类污染物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篇7

1.1 藻类污染物分类

淡水藻类是一大群简单古老的低等植物, 是具有叶绿素、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性生物。淡水藻类通常以蓝藻、绿藻、硅藻、甲藻、隐藻、裸藻、金藻、黄藻等8个门为主。蓝藻门是已知的产生毒素最多的门类, 这些毒素主要以微囊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为代表。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简写 (MCYST) , 是蓝藻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的某些种和品系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1]。这种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肝毒素, 主要包括七肽微囊藻毒素、五肽节球藻毒素和motpurin等, 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2];另一类是神经毒素, 主要是钠通道阻断蛤蚌毒素及类似物、后突触神经类毒素和高类毒素、有机磷胆碱酯酶抑制毒素等, 以鱼腥藻毒素为代表。

1.2 藻类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藻类及其分泌物质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1) 部分藻细胞易穿透絮凝体, 破坏絮凝过程, 导致出水有藻类污染物; (2) 干扰过滤, 藻细胞能在滤床中生长而产生堵塞, 从而缩短过滤运行周期, 导致反洗水用量增加, 反洗频率加大, 实际用水产量下降; (3) 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易产生三卤甲烷的前驱物质, 三卤甲烷是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致癌性物质, 同时水中藻细胞数量的增大也增加了氯的使用量; (4) 部分藻类在代谢过程或死亡后释放藻毒素, 对生物体造成毒性和危害,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毒素中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肝毒素难于去除; (5) 藻类所分泌的嗅味物质导致饮用水出现异味, 当水处理中氧化剂使用量较低时, 不仅无法消除臭味的影响, 有时还会和一些臭味有机物反应生成新的致嗅物质; (6) 藻类所产生的有机物质, 易造成微生物在水供给系统中重新生长, 形成生物膜而造成堵塞。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 饮用水处理中要重视藻类污染物的影响[3]。

我国的巢湖、太湖、滇池、淀山湖、黄浦江等饮用水水源及各种湖泊在夏秋季节藻类水华严重, 每年长达七八个月, 而天然水体蓝藻水华80%是产毒的。从加拿大、日本、芬兰、美国等地对湖水、河水、水库水、井水及自来水等水样的检测结果看, 有的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出率高达60%~87%, 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从0.13×10-3g/L-2.9×10-3g/L不等[4]。

2 藻类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藻类的去除可以根据原水水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膜处理法和组合工艺法。

2.1 物理法

常用的物理除藻方法有微滤机法、气浮法、直接过滤法、微电解法、活性炭吸附法和紫外光照射法等。

2.1.1 微滤机过滤除藻

微滤是一种简单的物理过滤方法, 它采用滤网去除水中直径大于或等于滤网孔径的浮游生物和藻类, 其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 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 但微滤机对浊度、色度、CODMn的去除率都很低, 远不及混凝沉淀[5]。微滤机除藻适用于低浊度高藻度的湖泊水的处理。

2.1.2 气浮除藻

采用气浮法可以克服藻类密度较小、絮凝体不易沉淀这一不利因素。利用气浮使絮凝体浮升至水面去除的速度要比沉淀去除快很多。此法对于高藻水的除藻效果显著。武汉的东湖团山水厂从东湖取水, 藻密度在高峰时达5×108个/L, 经气浮池后藻的去除率可达90%[6]。同时, 气浮也有其弊端:气浮的浮渣难以处理, 气浮池周围通常会散发恶臭, 操作的环境差。为了保证气浮的效果, 在气浮前需要预加氯, 但这会危及饮用水的安全性。

2.1.3 直接过滤除藻

在湖泊水的浊度比较低时, 可以用直接过滤的方法除藻。由于高藻水的浊度易于穿透滤床, 所以滤前需投加灭藻剂或者助滤剂以改善絮凝体表面性能, 从而提高直接去除效率。我国中南设计院进行了直接过滤除藻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除藻效率只有31.5%。余国忠等进行的以丙纶丝为滤料的直接过滤试验, 其除藻率达92%[7]。该法比较适合于高藻低浊度的湖泊水的处理。

2.1.4 微电解杀藻

同济大学的周群英等人进行了“微电解杀藻研究”。研究表明:用SC杀藻器进行微电解杀灭湖泊中藻类, 当进水流量为1 m3/h, 电流密度为5.92m A/cm2~8.88 m A/cm2时, 杀藻效果极好, 明显破坏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 使藻类完全丧失光合作用的能力, 即使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 呼吸作用远大于光合作用, 溶解氧急剧下降, 其下降率均可达到92%。白天和夜晚的溶解氧接近, 达到了杀藻效果[8]。

2.1.5 活性炭吸附

通过活性炭吸附可以取得很好的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果[9]。如果按100 mg/L投加活性炭时, 可以将水中的藻毒素降到很低, 几乎位于检测水平以下。但是如果投加小剂量的活性炭, 由于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所以去除效果不佳。而且活性炭的脱吸附会变得很困难, 使得利用活性炭除藻的处理成本很高。

2.1.6 紫外光照射除藻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对含藻水实施照射, 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水中藻类生长的目的。无论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小试还是在自来水厂进行的中试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除藻效果。尤其是对于高藻低浊度的湖泊水除藻效果显著。

除了以上除藻方法外还有大梯度磁滤器法、遮蔽阳光法等处理技术。

2.2 化学法

2.2.1 化学药剂法

化学药剂除藻是在不改变现有水厂的工作流程, 不需增加大型设备和构筑物, 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除藻方法。常用的除藻药剂有氯、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氯是一种传统的除藻剂, 但氯氧化不能消除由藻类产生的臭味, 这时应加过量的氯, 使之产生游离态的余氯, 随后再根据水质要求进行脱氯。但是氯还可能与原水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 (THMs) 。THMs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并且有致癌性, 因而其应用逐渐受到限制。

二氧化氯具有很好的除藻效果, 不易产生卤代烃等消毒副产物。其除藻机理是藻类叶绿素中的吡咯环与苯环非常类似, 二氧化氯对苯环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能使苯环发生变化而无臭无味。二氧化氯也同样能作用于吡咯环, 氧化叶绿素, 致使藻类因新陈代谢终止且合成蛋白质中断而死亡。二氧化氯与藻类的反应速度极快, 能够有效地控制霉味和鱼腥味等, 但其成本高, 生产条件要求高[10]。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杀藻效果理想, 而且具有氧化去除部分有机物的能力, 不产生二次污染, 操作也简单可行。同时臭氧可以起到脱色、除味、消毒、助凝等多种作用;臭氧也可以改变藻类分泌物的性质, 使藻类胞外分泌物的分子量变小, 经臭氧处理后的水所需混凝剂用量降低。从技术上讲, 臭氧是最佳的杀藻剂, 但是该法会产生有机副产物溴酸盐, 而且臭氧生产费用较高, 使这种高效氧化技术受到限制。

20世纪80年代发现, 投加高锰酸钾能去除受污染水源水中的藻类、臭味、色度和有机污染物等。李思敏[11]等针对邯郸市滏阳河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对富含藻源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除藻率高达95%。但是如果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投量过多, 可能会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 出现“黑水”现象, 而且出水的含锰量增加, 有可能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近年来, 我国还进行了高锰酸盐和高铁酸盐的复合药剂除藻研究, 结果表明两者均能显著提高除藻效果, 而且见效快、无残留毒性、不造成二次污染[12]。

化学药剂法应用较为灵活, 使用成本较低, 但使水中增加了新的对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因此使用时应针对不同水源水质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

2.2.2 强化混凝法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类 (聚硅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和铁盐类 (聚硅硫酸铁、聚硅氯化铁等) 。由于藻类细胞分泌可溶性有机物, 胞外有机物主要由含氮物质和戊糖胶类物质组成, 由藻类分泌的糖酸和糖醛酸能和混凝剂中的铁盐和铝盐形成络合物而不利于脱稳。因此常规的混凝沉淀法除藻效率低, 需对其加以强化, 以提高除藻效率。强化混凝不但可以使除藻率提高到90%以上, 同时也可去除水中各类有机物。但也有人认为, 强化混凝沉淀法只能有效提高藻类在滤池中的去除率, 并不能有效提高其在沉淀池中的去除率[13]。

2.3 生物膜处理法

生物膜处理法对藻类的去除, 主要原理是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生物膜使水中的藻类被吸附、分解氧化, 有些藻类还会被生物膜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吞噬, 而且该法对藻毒素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这种处理技术于1971年始于日本, 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处理工艺, 兼顾了两者的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比较常用的生物处理法, 日本研究的管式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60%~80%。余冉等[14]用该法处理富营养化太湖原水的研究表明, 对藻类 (主要是蓝藻) 的去除效果可高达90%。

填料是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目前, 常用的填料主要有天然石料加工的陶粒, 人工合成的蜂窝填料、弹性立体填料等, 而各种填料对不同藻类的去除效果不同。综合各种填料的试验结果表明, 蜂窝填料的在65%~90%;弹性立体填料的去除率为60%~70%;生物陶粒的去除率为70%~85%。胡文容等[15]研究的以海绵和木屑为载体, 由活性污泥驯化得到的生物系统对藻类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2.4 组合工艺法

2.4.1 臭氧-气浮联用工艺

臭氧-气浮联用工艺是使用臭氧化空气代替空气在特殊构造的气浮池中对含藻水进行气浮处理。此方法将臭氧化的化学现象和气浮净水技术的物理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而提高含藻水的处理效果, 适合于对低浊、低色、低有机质的水源水。法国奥顿水厂和Joinville水厂利用该法进行了半生产性试验, 结果表明[16], 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在奥顿水厂可以去除98%的鞭毛裸藻类或40%的丝状硅藻, 在Joinville水厂可以去除93%的藻类, 效果明显。

2.4.2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预臭氧化可以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藻类和96%的藻毒素, 而对于残余藻类不能有效去除。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能通过各种机理再去除其中的70%, 并且活性炭可有效吸附微囊藻毒素。试验证明, 该组合工艺可以使藻毒素的去除率达100%。因而, 臭氧-活性炭联用是解决藻毒素污染的理想方法[17]。

2.4.3 生物膜处理与其他处理工艺联用除藻

臭氧可使有机物分子量变小, 可生化性提高, 有利于生物处理, 因而臭氧与生物处理联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各自对藻类等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清华大学研究发现, 臭氧-生物陶粒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比单独的生物陶粒提高了25%左右。

活性炭对有机物、由藻类产生的嗅味和氧化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突出。研究发现, 生物陶粒+活性炭吸附对叶绿素α的去除率比单独使用生物陶粒处理提高了20%左右, 而且该组合工艺在保证出水的生物稳定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预臭氧化、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联用, 这种联用工艺与常规净水工艺组合是更完善、有效的净水途径。此组合工艺对叶绿素α的去除率可达100%, 对色度、浊度、氨氮、有机物的去除率也均优于上面介绍的两种组合工艺。

3 除藻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去除方法 篇8

叠前资料的高信噪比、高保真度是叠前道集多属性提取的基础, 也是众多叠前去噪软件的努力方向。为此, 地球物理学家根据信号和噪声的各种特征差异, 开发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去噪软件, 也普遍应用于资料处理中, 在保真度不降低的前提下, 极大地提高了叠前资料的信噪比。尽管如此, 有些特殊噪声的干扰波, 还没有一种有效方法去除。无需回避, 在实际施工中会常常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规则静态环境噪声, 如:抽油机、大型发电机的振动, 车动等一系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外部环境噪声, 特别是测线穿过工业区时尤为严重, 如图1所示。目前, 对这类有一定规律的、能量较强、频带较宽的静态环境噪声, 常规采用分频高能压制的方法, 但效果太差, 在资料处理中一般采取切除作为死道处理。如果这类干扰在整条 (束) 测线上分布较多、较广时, 显然不能作为死道处理。针对这类噪声, 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去噪方法。应用效果表明, 该方法能较好地去除这类噪声, 相对拓宽了频带, 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2 噪声分析

有外部环境噪声的典型单炮记录和对应的初至前噪声频谱是对应记录的时频谱。可见, 在时间域, 从记录开始到结束, 外部环境噪声能量分布基本均匀、稳定, 是静态的、能量和频宽基本不随时间的增大而变化, 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噪声频谱可以看出, 有较宽的频带, 和有效反射波大部分频带重叠, 且能量强;在空间域有比较固定的噪声干扰位置。认为这是一种规则、静态、来自于外界震源引起的环境噪声, 明显有别于随机干扰和各类规则干扰 (线性干扰) , 无论是在时间域、频率域, 还是空间域等, 常规去噪方法很难有效压制。

3 方法原理

根据上述分析认为, 该类噪声在时间域有一定的稳定性、持续性, 是静态的、时不变的, 在频率域有相对稳定的频宽和振幅。利用原始记录的频谱和初至前噪声的频谱差, 在不改变原始相位的情况下, 就可达到去噪的目的。设x (t) 为地震道、s (t) 为信号、n (t) 为静态噪声在时问域, 我们很难知道和估算静态噪声n (t) , 因此, 也不可能去除该类噪声。然而, 在频率域, 由于噪声频谱的相对稳定性, 可以假定初至前噪声的频谱在信号区基本没有变化, 从而估算出信号区噪声频谱n (co) , 然后利用式 (1) 计算出信号的频谱s (∞) , 反变换到时间域, 达到去噪的目的。可以看出, 上述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自适应零相位振幅滤波方法。下面从理论合成记录进行分析和验证。图2a是理论记录与频谱, 图2b是含实际噪声的理论记录与频谱, 图2c是去噪后的理论记录与频谱, 图2d是初至前噪声的频谱。从相对振幅大小可以看出, 加噪声后的振幅基本等于信号和噪声的振幅之和, 之所以不完全相等, 是因为利用初至前噪声的频谱估算信号区噪声的频谱误差造成的, 就是说不能完全彻底地去除噪声。从去噪后的记录与频谱可见, 去噪效果明显, 去噪后频谱与原始信号频谱基本相同, 有效信号衰减很少。因此,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该类噪声应该是静态的、时不变的、基本稳定的;

b.只能去除绝大部分噪声;

c.少部分有效波能量有所衰减;

d.去噪前不能做任何时变振幅处理;

e.与静校正无关。

4 应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方法正确性和对实际资料的去噪效果, 选取了某工区穿过工业区的一条测线, 宽了频带, 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为后续反褶积、速度谱、剩余静等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后叠加剖面的对比, 信噪比和分辨率两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尤其是薄层、弱信号改善更为明显。图3a、3b分别是去噪前后叠加剖面对应的频谱, 从能量上对比分析, 可以看到30Hz以下低频段噪声能量受到了不同程度地衰减, 高频段弱信号能量相对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了拓宽频带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噪声特征的详细分析, 以及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 该方法对一些穿过工业区引起的各种环境静态噪声, 去噪效果明显, 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叠前去噪方法, 既不引起假频, 也不破坏有效信号的保真度, 虽然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去噪手段是可行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可作为众多叠前去噪方法中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黄绪德, 袁明得.地震数据处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2]张军华, 吕宁, 田连玉, 等.地震资料去噪方法综合评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 (增刊) :121-127.

[3]陈仲委, 尧得中.自适应顺序统计滤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 (3) :271-274.

[4]蔡希玲.声波和强能量干扰的分频自适应检测与压制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9, 34 (4) :373380.

怎样去除口臭?等 篇9

张大夫:

我是一位产品推销员,近来发现自己患有口臭的毛病,与人交谈时常喷出一种令人讨厌的气味,影响业务的开展。为此我感到十分苦恼。请问,口臭是怎样引起的呢?怎样才能去除口臭?

河南 陈建强

陈读者:

口臭对于像你这样一位产品推销员来说,确实是一件容易“砸招牌”的事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口臭分为真性口臭和假性口臭。真性口臭最常见的是由存留在牙缝之间的食物堆积、牙龈发生感染和口腔不良卫生状况,以及由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控制唾液分泌的迷走神经被抑制,唾液分泌减少,大大降低口腔的自洁功能而引起的。假性口臭是由口腔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只保证口腔卫生不能去除这些气味。如食用洋葱、大蒜等食物,因这些食物含有挥发性油类,可经血液进入肺脏,然后再呼出以致形成口臭;某些疾病也能产生口臭——肝脏衰竭呼出鼠臭味;肾衰竭产生尿臭味;严重而未控制的糖尿病可呼出烂苹果味;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可呼出脓臭味。

预防和消除口臭的原则是,患者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工作情绪和口腔清洁卫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早晚仔细刷牙,饭后漱口就可以减轻或消除口臭。漱口水最好用茶水,也可使用淡盐水,必要时可用3%双氧水清洁口腔,或使用各种抗生素并加有香精的漱口液。

当吃过葱蒜、臭豆腐等食品后,应及时刷牙以消除口内的食物残渣,这样可使口腔异味减轻,最好再咀嚼茶叶或用浓茶水漱口,可以明显减轻口腔异味。对于糖尿病、肝炎、肺结核、尿毒症等引起的口臭,应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

你不妨对照上述的情况,找出自己口臭的原因,然后积极地标本兼治。

张大夫

熟睡中起床活动是怎么回事?

张大夫:

我女儿21岁,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晚上大概凌晨2点~5点,就起床在室内活动,时间在10~30分钟。第二天问她是怎么回事,她却说不清楚。近段时间,她晚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请问用什么方法可治好她的病?

湖北珍妮

珍妮读者:

你信中谈到的问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医学上把这种病症称为睡行症(过去叫梦游症)。这种病态表现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患者家属应带病人去神经内科或精神科找门诊医生诊治。有这样一位病人,门诊医生询问了他的好几位家属之后,才确诊了他的病因是癫痫病,病人服用抗癫痫药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由此可见,详细的病史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多么重要。根据你来信中讲到的情况,你女儿很可能患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睡行症,但由于对病因不明,难以下定论。建议你陪着女儿去神经科或精神科门诊,做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

张大夫

膝关节酸痛难忍是何因?

张大夫:

我今年46岁,自2000年起右膝关节外侧酸痛,局部无压痛和红肿现象。2003年以前,一般发病时间在每年的2~8月份,而今已无季节性、规律性,特别是晚上11时至凌晨3时之间痛得厉害,以致无法入睡。在当地医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无效,请问我患的是什么病?

福建刘志群

刘读者:

据你来信所述的症状,考虑有两种可能:一、局部病变,该部位由浅及深主要解剖结构为股二头肌腱、腓肠肌外侧头、腘肌、关节囊、外侧半月后角。用力伸展膝关节时疼痛,并且部位比较固定,可能因为病变部位较深不易触及痛点。一般此部位软组织损伤可能有:股二头肌肌腱炎;腘肌炎;腓肠肌外侧损伤或外侧半月板损伤。可以先行超声检查,对较浅的肌肉肌腱损伤可以发现,对于关节囊或半月板损伤则做磁共振检查比较可靠。

二、腰椎管内神经病变。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应做腰椎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腰椎管内神经病变的可能。

因未能直接检查你的各项体征,故只能提供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张大夫

尿道口阻塞是怎么回事?

张大夫:

我今年20岁,去年发现阴部发育不正常:小阴唇外露,呈红黑色;而且尿的排泄位置也不正常,尿液是从靠近阴道的一个肉瘤里流出来的,而不是从前面流出来,就像电路中发生短路,走了近道,所以前面这一部分尿道就阻塞,形成肿块,连同小阴唇露在大阴唇外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和几个小孩经常比赛看谁尿得远,于是我们便两手揪着大阴唇往外尿,这可能是发生“短路”的原因。再就是后来又染上手淫。不知能不能做手术治疗,不然我在同事面前总觉得自卑,抬不起头来。

山东杨志兰

杨读者:

你所谈的是一种叫尿道肉阜的病。正常妇女外阴部尿道口处平滑规整,若女性尿道口一侧或者周围长出淡紫红色肉赘样的肿块,就称为尿道肉阜,又称为尿道肉芽肿或者血管性息肉。尿道肉阜一般在1cm之内,是一种没有包膜、质地柔软、实质性的良性息肉组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中间为结缔组织、血管和炎症细胞,表面由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覆盖。

尿道肉阜的病因与外阴部的慢性炎症有关,如同房的刺激,卫生纸的擦拭刺激、妊娠导致尿道粘膜下静脉曲张、中老年妇女阴道萎缩使尿道粘膜外露。严重时可引起排尿时疼痛或局部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如果肉阜体积较大,症状严重时可以采取激光、电灼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疗效良好。

你的犯病原因与小时候经常用手对局部的刺激并无关系,只要及时治疗就会痊愈,完全不必为此事而自责。

张大夫

很长时间不射精,如何是好?

张大夫:

我32岁,结婚4年,有1男孩,婚前偶有自慰,但绝不频繁,最多时1月2次。结婚后一段时间性生活较为频繁,每晚都有,孩子出世,大约半年没有性生活,从那时开始出现不射精情况。孩子2岁后,恢复每日一次正常生活,但状况未改善,很长时间不射精,现已影响到夫妻关系,最长时间有时1小时以上,如何是好?

广西李强

李读者:

怕怀孕、工作及家务劳累、夫妻因孩子原因长期压抑性生活,均可能导致功能性不射精。射精是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器等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生理反射过程,某一环节功能障碍就会使性兴奋的刺激不足以产生射精反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可采取电振动和电刺激疗法,以及药物治疗。

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可能是因为生孩子前性生活过于频繁,造成性刺激阈值升高,一般的刺激已经无法令你达到射精所需要的阈值。加上夫妻性生活模式单调,不懂得性技巧的调整,就更难射精。除了夫妻双方多学习、多交流以探索改善性生活的办法外,还应该减少性生活频率。既然已经难以射精、没有多少性快感了,为什么还勉强自己一天一次呢?性生活可不是“做作业”,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来随时调整。频繁性交令性神经疲劳,适当休息或许可以恢复。

张大夫

哪些“痣”该早除掉?

张大夫:

我身上长了几个痣,大得如黑豆粒,有的还痒痛,经常出血。请问该不该手术切掉?

上海 王欣

王读者:

大多数人对“痣”都不在意,只对那些有碍美容的痣才设法去掉。其实,痣的最大危害是癌变,所以,凡具下列特征的痣,应早除掉:长在易磨擦部位的痣可能有较高几率转为恶性;阳光或紫外线更可能增加痣发生变化的机会,因而长在明显暴露部位的痣最好要去除;脚底的痣是黑色素瘤多发部位,医学统计显示四肢末端的痣多是恶性的,像手指或指甲下面的痣要特别注意,通常应建议病人做预防性切除;有些痣有下述的变化,如痣突然长得太快、发炎、溃烂、容易出血、颜色不均匀、范围越来越大,或是触摸痣附近区域可发现局部肿块等,就应赶快就诊。

你的痣如果有以上特点,起码应去看医生。

目前去痣的方式通常包括化学腐蚀法、电灼、激光、美容手术等,效果较好,无痛苦,很少留疤痕。切下来的痣最好送去做病理检查,确定有没有恶性变化。

去除方法 篇10

甲醛,化学式为HCHO,在室温下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醇和醚等有机溶剂,是近代化学工业上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1]。甲醛是生产树脂、塑料、橡胶、人造纤维、炸药、涂料、染料和药品等的生产原料,鞣制皮革时常用甲醛作为防腐剂和脱臭剂,造纸、纺织工业用作漂白剂等。

甲醛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其毒性不容忽视。甲醛是公认的变态反应原,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2,3]。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甲醛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浓度较高时,甲醛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凝固,从而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细胞核基因突变、DNA蛋白质交联和DNA与单键交联及抵制DNA损伤的修复等。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我国皮革资源量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许多国家对皮革产品中的甲醛限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为了避免皮革制品中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和进出口时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我们需严格控制皮革制品中的甲醛含量。本文主要对皮革和毛皮中甲醛的来源及其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皮革甲醛捕获剂的发展趋势。

1皮革中甲醛的主要来源

由于甲醛的多功能性以及优良的性价比, 使其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在皮革中,甲醛是一种有效的交联剂,其作用是其它醛类物质所不及的,甲醛作为皮革化学品合成的一种主要原材料,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被代替。在毛皮中,除了毛皮专用化学品的合成之外,由于甲醛价格低廉,且得到的毛皮质量较高,其至今还有时作为鞣剂使用。这也导致了某些毛皮制品中甲醛含量较高。

1.1预处理

鞣制以前所使用的防腐剂和杀菌剂中都可能含有甲醛,这是蓝湿革中检测出甲醛的原因; 蓝湿革预鞣材料,通常含有游离甲醛或因时间关系而释放出游离甲醛,比如噁唑烷、膦盐鞣剂等,使皮革中甲醛含量增加。

1.2鞣制与复鞣

含醛鞣剂的使用是鞣制与复鞣工序中甲醛的主要来源之一,如醛鞣剂、氨基树脂类鞣剂和芳香族合成鞣剂。甲醛鞣剂、改性戊二醛鞣剂、 噁唑烷鞣剂和有机膦鞣剂属于醛鞣剂或醛的衍生物鞣剂。在氨基树脂类鞣剂和芳香族鞣剂的合成过程中,甲醛常作为缩合剂,是这类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醛鞣工艺主要是基于胶原分子上的氨基或亚氨基与甲醛分子上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达到交联作用。然而此化学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重新释放出甲醛。王学川等[5]探究了几种典型复鞣剂对皮革中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鞣剂用量的增加,皮革中甲醛含量不断上升。所用氨基树脂复鞣剂用量为2%时,皮革中甲醛含量已超出我国规定的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皮革制品中甲醛残留的标准;所用的醛类复鞣剂和芳香族鞣剂用量低于4%时,符合该标准规定。

在毛皮鞣制中,甲醛作为一种常用的鞣剂, 目前还有一定的应用。甲醛鞣后的毛皮,毛被洁白、皮板柔软,同时具有耐碱、耐氧化剂的作用, 成本较低。由于鞣制中甲醛的加入,鞣制后毛皮中的甲醛含量已远远超出欧盟标准和我国生态皮革要求。此外,甲醛—铝结合鞣、甲醛—油结合鞣、甲醛—合成鞣剂结合鞣的使用也是产生甲醛的主要原因。

鞣制时所使用的合成单宁,游离甲醛含量较高。甲醛是制备合成单宁的一种原材料,它是一种反应活性很高的物质,如果它与其他组分未完全发生反应,那么在最终产品中就会有游离甲醛[6]。

除了鞣剂与复鞣剂会对皮革中甲醛含量产生影响之外,含醛加脂剂、改性蛋白填料等化工材料在储藏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温度、p H、水分的影响发生结构降解而缓慢释放出游离的甲醛,增加皮革中甲醛含量。

1.3涂饰

涂饰剂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其成膜剂、 着色剂、助剂中也可能产生游离甲醛。绝大多数丙烯酸和蛋白涂饰剂以及大部分聚氨酯涂饰剂也可能采用甲醛交联。但是甲醛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毒性也较大,在涂饰操作中会对操作人员及环境造成损害和污染,而且甲醛与R1—NH—R2形成交联后又会以极慢的速度释放出甲醛。由于各国对皮革中甲醛的限制,涂饰过程中甲醛受到极强的限制。

1.4羊剪绒毛皮的烫毛、直毛

羊剪绒直毛的目的是使弯曲的毛向同一方向伸长和变直,使毛被获得良好的丝光感。直毛过程中产生的角蛋白的 β—折叠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在失去外力以后,角蛋白自发恢复到 α—螺旋结构。所以当通过熨伸使毛伸直以后,还需将伸直状态的毛固定下来,使之不再变形。最常用的也是目前固定效果最好的固定剂是甲醛。甲醛能在断裂的双硫键以及自由氨基间生成新的交联键,使毛伸直状态得以固定。而甲醛在高温下可挥发,挥发气体有强烈的刺激味,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低醛或无醛固定才是发展的方向。

2皮革和毛皮中甲醛的去除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制鞋、 服装及家具制造商,纷纷对皮革中甲醛的限量提出了要求,这同样也是我国生态皮革的要求。 甲醛由于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在皮革和毛皮生产过程中不可能被完全摒弃,因此减少甚至清除游离甲醛是皮革和毛皮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1机械操作

从原料皮到成革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条件,这些工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刘显奎[7]提出:调整机械操作如水洗、干燥操作;加强机械操作,例如强烈的水洗、高的干燥温度、增加转鼓容量或者增加旋转速度等,均可减少皮革中的甲醛含量。

周文科[8]利用在极端条件下,模拟水对毛皮的作用。研究得出,水分子的运动以及高温环境均会促使毛皮中与胶原蛋白结合的甲醛因化学键断裂而被释放出来。毛皮在空气中自然放置甲醛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而经过水浸泡之后,甲醛释放量大幅提升。因此水洗及高温操作均可以减少甲醛含量。

2.2甲醛捕获剂

使用甲醛捕获剂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研究最多的去除皮革和毛皮中甲醛的方法。甲醛捕获剂能与甲醛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生成另外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减少皮革和毛皮中的甲醛含量。甲醛捕获剂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氨或氨基衍生物、强氧化性物质、含 α-氢的化合物、 多孔无机填料及单宁、淀粉、酪素或其他天然物质等[9,10]。

2003年,Fumihide[11]发明了一种改进的光催化反应器,10 min内可以使低浓度甲醛降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要求的标准以下,在90 min内可以使甲醛浓度降为零。Rita Kakkar等[12]对甲醛在纳米氧化镁上的吸收进行了研究。Lam[13]等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Cr离子掺杂到Ti O2薄膜上, 也实现了在可见光下对甲醛的氧化脱除,当可见光强度为3 m W/cm2时,甲醛降解率为18%。

周永香等[14]通过将含酰胺基单体和乙烯基类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共聚合,合成一种多氨基两亲性共聚物,用该共聚物处理甲醛鞣毛皮,使其长期固定在毛皮产品中,捕获在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甲醛。该捕获剂对游离甲醛捕获率约为30%,优于传统工艺中的捕获效果,对毛被无副作用,使皮板丰满性略有提高。周永香等[15]还发现将小分子游离甲醛清除剂与大分子捕获剂按科学方法复配,用于毛皮产品的后处理效果更好。

强西怀等[9]以二乙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PAMAM,并将其作为一种游离甲醛捕获剂用于皮革及生产工艺中,当该甲醛捕获剂加入量为6%时,可将革样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减少50%以上。2011年王亚平[16]以二乙烯三胺和丁二酸酐为单体,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一种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皮革游离甲醛捕获剂,当其加入量为皮质量的4%时,最终能将皮革中的甲醛含量由约560 mg/kg降低至280 mg/kg,且对皮革具有良好的助染效果。

以有机膦鞣革屑为原料,采用碱-酶两步法提取胶原蛋白,制备胶原蛋白类除醛剂[17]。当所提取的胶原多肽溶液的用量为80 m L/m3时,甲醛去除率可达81%。随后任龙芳[18]等人以膦鞣革屑中提取的胶原蛋白(CPPL)为原料,乙二胺为氨基供给体,水溶性碳二亚胺为脱水剂,合成了氨基化胶原蛋白(EAC)。除此之外采用二乙烯三胺对胶原蛋白的羧基进行改性,分别采用溶剂法与真空法合成改性氨基化胶原蛋白(DAC)。将CPPL及其改性产物EAC和DAC用于皮革的甲醛去除实验中,发现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除醛作用。当CPPL用量为5%,作用时间为2 h时,甲醛去除率可达到40%;而经改性后, EAC和DAC的用量仅为3%,作用时间为1.5 h时,其甲醛去除率从40%增加到55%,而且对皮革具有一定的增厚效应,改性产物中氨基含量的多少与除醛效果正相关。

2.3其他方法

降低皮革和毛皮中甲醛含量除了调整、加强机械操作,使用甲醛捕获剂,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改变释放甲醛的产品,特别是树脂鞣剂和游离甲醛的固定剂。从原材料上控制甲醛含量,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更加环保、无污染的化工材料作为替代品;(2)加入植物鞣剂。缩合和水解类栲胶对甲醛有捕捉作用, 如落叶松、坚木、杨梅等缩合类栲胶的捕捉效果较好,水解类栲胶中的栗木也有一定的捕捉作用。植物鞣剂可清除甲醛,但其清除效果仍然不足,将其配合甲醛捕获剂使用效果更佳;(3)添加合成鞣剂。在毛皮鞣制中用带有醛基的合成鞣剂来代替甲醛也可减少甲醛的用量,从而降低毛皮中甲醛含量。某些合成鞣剂在合成的过程中用甲醛作为原材料进行合成,利用甲醛的高反应活性与其他组分发生较完全的反应,从而使得合成出来的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低而又可达到与甲醛相似的鞣制效果。

3展望

上一篇:锁定方法下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