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024-10-16

(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通用13篇)

(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篇1

高 中 化 学 “五 阶 段 学习法”

咸阳育才中学王 文 绪(712000)

关键词: 化学学习方法

摘要: “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整理”、“完成作业”、“复习巩固”是高中化学学习五个阶段。本文论述了五个阶段教师和学生具体的做法。

高中化学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学习应有”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整理”、”完成作业”、”复习巩固”五个阶段。

一、课前预习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就是课前预读,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归纳要义。

“划”,就是阅读时划出重点、要点和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以便带着不明白的、不理解的问题去有针对性地听课。

“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反复几遍,记在脑子里。

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预习有无实效,方法很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预习中能在课本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而且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质疑同伴不合理的解释。

二、课堂听课

1、听课的三要素: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听课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启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做题时会点拨思路,纠正错误,解答疑难,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边听、边记、边想。做到专心听讲,认真笔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听课时既要注意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注意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注意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

(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过程,说理、论证的过程,实验操作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

(3)记忆:思维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时将重点、疑点、关键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再加以整理,复习时反复阅读并增加理解,就会将知识学活,将方法用熟,将规律搞透。

记忆要讲究方法。理解记忆、歌诀记忆、规律记忆、谐音记忆等都可采用。

2、听课的好方法: 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也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眼、耳、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四到”各有其特点。眼到---对老师上课时的眼神、动作、表情、板书应明察秋毫,心领神会;对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的操作、现象不仅看得全面,而且能分清主次,能捕捉一瞬即逝的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耳到---听清老师所讲的关键字词。手到---包括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和及时记好笔记。记笔记时可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

三、课后整理

上完课后,要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形成系统。可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更加完善、丰富、充实。可将课堂所学内容画成线条,编成网络;可思考老师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方法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可回忆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有那些创新之处。同样一节课,整理得好,可使学习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四、完成作业:

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对关键之处是否理解?对相关规律和方法是否会用?只有通过作业才能检验。也只有通过作业,老师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有“作业本作业,课后整理作业,课外做实验、搞调查、查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科技创新、撰写科技论文”等形式。就完成作业本作业而言,应该做到: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做题三步曲:一审二谋三动笔,审即审清题意,弄明因果,明确已知和求解。;谋即谋求解法;动即动笔书写。三步曲中审是第一步,最关键,也最重要。审题一般有如下步骤:

①读:默读题干与问题2—3遍。

②画:找题眼画记号。

③联:联系题目主干信息之间、题干与问题之间、题目与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缺什么桥梁

④挖: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要回答的问题。往往对理解题有启示作用。例如数据:有用的数据,干扰的数据,多余的数据,隐含的数据„在审题时都要弄明白。

⑤悟:悟性是人的“灵感”,有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和沉淀,在遇到新问题时才会产生灵感,才能悟出方法,悟出技巧。所以悟性是积累的升华。没有知识不行,仅有知识不够。知识、方法、悟性三者的有机统一才可形成能力。

22、回忆知识,确定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设计最优化的解题途径,制订出科学的解题方案。

3、规范书写,完美表达。按照化学科目解题要求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规范、完整的表达出来。

4、仔细检查,杜绝失误。解题结束时,要反复检查,看审题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规范,是否漏解,是否有笔误等。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5、反思总结,寻找规律。一道题目做完后,要前后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思考自己的解法完美吗?还有更好的解法吗?从中能悟出什么规律?什么技巧?什么共性的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就会做一题,学一法,举一反三;知一理,明一片,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巩固复习;

复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程序。有研究证明:对某一知识只有反复复习5—7遍,才能记忆牢固,应用时手到拈来。复习的种类:复习可分为个人复习和在老师引导下复习。在老师引导下复习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与新课内容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以旧导新。从已知引出未知,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可采用课前提问,课中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单元复习就是把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每章复习上完一章内容后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可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也可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将所学知识、方法窜线结网,迎接期末考试检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3)总复习。它是在上完高中阶段所有化学课程后进行的,可不受教材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由老师依据课标将所学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通过总复习,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三个阶段。2 复习的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个人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

3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因此,在复习时对每一个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以及实验过程的细微末节,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复习的操作: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巩固、深化、提高、迁移和掌握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

(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

(3)联想法:联想法是化学复习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方法进行相同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如复习SO2的制法、性质时,可联想到CO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

(4)归纳法:归纳是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等都可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5)联系实际法: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环保、科技新成就等实际,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学以致用,才能学得灵活。

化学学科不同内容有不同特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学习过程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既应遵循一般方法,又要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应将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用之得法,才是良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篇2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行, 课前预习就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学习习惯。一些学生没有做课前预习, 上课时往往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步伐, 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敦促学生做课前预习, 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 在头天晚上预习一遍, 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化学知识烦琐且不易理解, 这时, 预习就起到关键作用。预习就是预先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时应整体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本节知识点有哪些?通过预习我可以直接自主学到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理解的?这样在课堂上就会有重点地听讲。预习时遇到疑难点, 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的, 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下来, 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另外, 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参考学习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经过预习这一步, 学生对本节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 在课堂上, 听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课堂上, 教师的讲解很重要, 学生要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听讲。但是, 这不等于学生可以不动脑筋, 不去思考。课堂还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应该足够重视课堂听讲。同时, 要把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多动脑子, 多去思考, 力争达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 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若学生觉得自己不是那种能一堂课听到底的人, 就要着重抓自己在预习时不会的地方, 去听教师是如何分析这一知识点的。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劳逸结合”, 还可做适度的停留。所谓“停留”, 是指听到课堂重要之处, 可以稍微停下来思考, 细细咀嚼这个问题, 可以把课听“活”。

上课45分钟, 学生只能记住75%, 如果48小时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但是记课堂笔记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点不足, 能使听课效率大幅提升。古人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 课堂笔记不仅要记下课堂上老师讲课的要点, 还要在课后对本节课做整体回顾, 记下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有些学生就不会记课堂笔记, 他不明白要记什么, 只是一味地抄录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来的内容。还有些学生是完全“不动笔墨”, 仿佛自己是置身于课堂之外的游客。这些做法都是要不得的。为什么强调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记录呢?这是为了便于课后复习、消化、思考。

根据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这一特点, 所以课后复习一定要安排得当。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知识化为己有, 从而大大提高智力素质水平。每学完一个章节, 就要对此章节进行及时复习。因为每一章都是相互联系、有迹可循的。所以若是没有牢固地抓好前一章内容, 对后一章的学习也是有影响的。在学习中, 只有善于复习, 善于总结, 才能走得更远、更久。要学会总结规律有一个过程。首先, 我们要善于思考, 善于联系, 把知识碎片织成网, 由点连线, 由线成面, 从而组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知识网络墙。然后, 教师在进行复习总结时, 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讲, 融会贯通, 把老师的复习课与自己总结归纳的进行比较, 进而修正自己不对的地方。

在复习时,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还没有掌握, 对于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应该反复研究, 直到记牢为止。只有这样, 才能有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常有些学生反映, “越学越多, 越多越乱”, 常常记住了这点, 又忘记了那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及时复习, 不善于及时总结, 不能有效地合并和归纳知识, 不善于在复习时去粗取精、提取精华。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预习 听课 复习

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课前预习;( 2 )听课;( 3 )复习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

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听好课的三要素

( 1 )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 2 )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 3 )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 听讲的方法

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上各阶段复习,按课本的顺序进行为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

(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3.复习的操作方法: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13 篇4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

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5

高中化学在理综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大师很多高中生的成绩一直不好,主要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噪声的,下面郑州捷登教育的老师为大家讲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熟记基本的知识内容

应熟记的.内容包括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常识,部分方程式,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林世伟说,这些内容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比如看书,或做练习遇到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关注它,久而久之就会记住了。另外,还有一些内容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或关键词记忆,如:化学反应平衡有4个关键字(等、定、动、变)。

第二,熟悉重要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流程

在书本中的实验、流程,都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工业制硫酸,制备乙酸乙酯……因此,林世伟建议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实验的整个过程,还要知道各个化学仪器的作用和除杂、干燥、尾气处理的方法,

在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实验后,对于以后遇到的实验题、流程题,才能进行类比迁移。

第三,适当练习补缺补漏

林世伟说自己经常通过做练习找出存在的不足,补缺补漏。和很多人一样,他也建议可以做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做错的,有价值的题目,记录下来,写明错因和正解,时时翻阅,理解透彻。在练习中,逐步了解、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如:对于推断题,马上联想到相关知识点;对于工业流程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物构题,则注重理论分析和类比推理等等。

第四,建立自己的知识网

在每学习一个阶段后,最好自己梳理相应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网,而不要依赖现成的知识网,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在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时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避免留下知识缺漏。

(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篇6

1、背诵化学

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有很多公式还有实验操作以及概念时需要我们记住的,这些都是化学最基础的内容,很多也都是容易造成记忆混乱的,所以要会背诵,化学方程式里面一两个数字错误或者反应过程错误就会造成另一个结果,所以公式的背诵是刻不容缓的。考试也不怕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2、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其实大多数差生都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造成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事没有什么效率可言的,上课一走神我们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漏掉的内容就有很多,课后如果要补回来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了,被动的学习不大可能能提高成绩,我们学习要积极的参与进去,特别是上课的时候。

3、与老师交流

浅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篇7

一、课前预习是基础

高中化学每课时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在课前做适当的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听课有疏有密,有轻有重。那么,究竟该如何预习呢?第一,精读课本,了解本节讲了哪些内容。第二,勤做标记,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来,必要时可准备预习本作记录。第三,试做课后试题,课后试题一般都较为基础,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第四,条件允许时,可自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带着疑问、难点去听课,这会大大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

二、巧妙听课是关键

目前,大部分地方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学生就要遵循教师的思路去听课。当然,这里的听课不是机械地听教师讲的每一句话。第一,听课要抓住重点难点,要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不耽误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包括重难点以及自己的疑点,必要时可只写关键词,课后再做整理。第三,对于课堂中教师给出的习题,一定先听分析讲解,后记录解题方法,切不可盲目抄录解题全过程。

三、及时巩固是重点

课后巩固复习基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一节课结束时,不要急于玩耍,要静坐几分钟将本堂课内容梳理一遍。第二,整理课堂上没来得及详写的笔记,再读课本、笔记中的内容。第三,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强化理解、加深记忆,同时发现问题,这样才可使知识融会贯通。每个学生都要备有专门的练习本及草稿本,但习题在精不在多,万万不可陷入题海战术。这里要阐述一下做题方法,做题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即仔细审题、分析考点、认真解答。审题,要做到逐字逐句,准确标出关键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将已标出的关键语言转化为化学概念及原理,寻找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特别注意是否有隐含信息,往往这样的信息正是解题的突破口;解答,化学作为理科,答题时要求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若遇到需要计算的试题,如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某反应的ΔH值,一定要细心,因为这样的计算题一般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及简单计算的能力。

四、积累错题,总结反思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学生做题之后往往不懂得反思总结,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去深究,遇到错题只是套标准答案,不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命题者有什么意图,考了哪些知识点,有何规律等。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则很必要。有了错题本,学生可及时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加以整理并写出明确的解析及易错点。同时,再找一两道同类的题目作为巩固练习,以真正掌握此类型题。之后要经常翻阅复习,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提高学习效率。

五、及时复习,加强记忆

复习可有多种方法,如翻阅课堂笔记、已做习题及错题集体等,可有多个复习时间,如课后复习、周后复习、月后复习,也可根据内容采取单元复习、章节复习,但这种复习一般会在教师的设定下完成。高中化学课本中要求记忆的内容特别多,如一些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化学中的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等,当然这些内容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也要有巧妙的记忆方法。化学中较有效的记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归类法。把知识系统化,按模块记忆,这种方法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体现较为突出。(2)比较法。如金属单质钠、镁、铝之间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又有什么不同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比较记忆,相信学生既能准确掌握各金属的性质,又不会相互混淆。(3)口诀法。很多化学知识可以编成顺口溜或歌诀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氧硅铝铁,可读谐音“养闺女贴”,这样更便于记忆且不易忘记。

总之,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各有异同,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出符合自己个性特点且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加之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摘要: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预习、听课、巩固、反思、复习等方面入手,争取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浅议 篇8

一、做好课前预习和上课认真听讲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1.做好课前预习

化学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预习,而有的同学不注重这一环节。我们需要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无论是难易程度,还是知识容量,都需要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帮助我们熟悉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会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预习不充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对于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认真听讲

在新课预习的基础上,上课过程中必须认真听讲,弄清所讲的知识并掌握其根本含义。对于疑难之处要做好标记,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做到概念条理清晰,基本理论透彻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适当的作业,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在灵活应用上挥洒自如。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些同学这样想:“上课时注意听课了,就忘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我们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最根本的,记笔记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二、化学知识繁杂,需要用归纳的方法来系统理解和记忆

第一,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把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例如,要正确理解“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必须总结出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12克碳所含的碳原子数量之间的联系。

第二,根据一些典型的题目归纳解题方法。如守恒法、极值法、估算法、变形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等。

第三,每类物质都有其规律特征,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如Na2O2、S、AgBr、AgP、Ag3PO4等。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记忆化学知识

1.理解记忆

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记得快、记得牢。例如,对于醛类物质,先要理解官能团醛基,官能团可以体现醛基的主要性质,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是醛类的主要特点。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化学元素周期律,各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详细位置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就比较方便记忆了。

2.联想记忆

把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纳、联想,可以增强趣味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归纳容易液化的一些气体包括NH3、SO2、HF、CL2、CO2等;通入过量CO2气体仍然有浑浊现象的有C6H5ONa、NaAlO2溶液等。可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的归纳方法,如按照课本上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纳记忆,按照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主族进行归纳记忆等。

3.比较记忆

对一些容易相互干扰、易混淆的化学知识,通过系统比较,可分清差异,防止干扰。对化学的同位素、同构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些概念,可以系统列表,总结细微差异,通过对比来记忆。

4.口诀记忆

对于一些缺乏规律的化学知识,可以总结成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诀,如过滤实验操作可以归纳成“一贴、二低、三靠”这六个字,整个操作过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都体现出来了。把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配平的步骤编成歌诀,“标好价、找变化、求倍数、配其他”;把分液漏斗的操作概括为“下流上倒”;把洗气瓶的操作概括为“长进短出”,把电解池中阳极的变化编为“活性原子进、惰性离子出”等。

四、系统复习,多做练习,巩固提高

复习时我们可以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然后,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另外,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复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作业。不要认为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没有必要搞化学题海战术,但是课后的练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做练习之前,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在做练习题时,分析运用哪些知识要点,练习后还要想一想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应用到。即使做作业之后也要经常性进行总结回顾,以便于把学过的知识点灵活运用,牢固掌握。

高中化学基本学习方法总结 篇9

(1)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2)预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包括知识性教材的预习和实验教材的预习。教师要指导和组织学生预习,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知识性教材的预习,要大体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及自己感到疑难之处,标出不懂部分,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作好准备。对实验教材,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并写出实验操作提纲或画好图表,列出带记录的空白表格等。

(3)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果。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4)做实验

做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常性的重要实践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显着特征。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认真预习,做好准备;实验中操作规范、认真、精确、细致,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数据),并做到实验、观察、思考相结合,坚决废除“照方抓药”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及时写好实验报告。此外,还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节约水、电、气及实验易耗品的习惯,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的习惯,重视实验安全的习惯等。

(5)复习

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复习方法,重视对学生复习的管理。要求做到:复习要及时;复习要有重点;复习时先回忆课的内容,再阅读听课笔记和教材;有疑难问题要及时弄清;注意把经常复习与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6)作业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主要包括调控和检查指导两个方面。对学生作业的调控主要是:对学生每天、每周的家庭作业总量实行宏观控制;变革家庭作业完成方式,不断优化家庭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精心选择、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劣质、机械重复的作业。目前,学生的家庭作业无统一规定,使得各科教师布置作业缺乏协调,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指导主要包括: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前要认真审题,做后要仔细检查验证;字迹要清楚、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等。

(7)小结

在学习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后要进行系统小结,以便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小结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小结。应做到:小结要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实质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小结应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而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比如,物质的性质、结构、特点等比较表,概念系统图,知识结构图,反应关系图,物质转化(衔变)关系图等等。

高中化学学习环节问题

1、预习与不预习的差别

预习的同学永远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预习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已经把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了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这样做至少有两个突出的好处,首先能提高下一环节听课的效率,预习时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课听讲时不但轻松,又相当于在复习了,而预习时的难点则是听课的重点,这样把只要注意力集中在难点上,有的放矢,突破了难点。而没有预习的同学总是比较陌生,不知道重难点,效果与前者相比差距很大。其次也可以提高上课记笔记的质量,听课是百分九十听百分十记,预习后只须记方法技巧以及规律难点,而不是抄板书。这样把大部分的时间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2、听课效率高低的差别

要向课堂要效率,听课效率高的同学大量节省了课后的复习作业时间,又一次促进了学习的良性循环。

3、复习没复习的差别

老师上课再精彩,也是在燃烧自己,却不一定能照亮你,没复习没记忆的同学就象是一块荒地,什么也长不出,钢笔肚里无墨如何能吐出水来?没有知识的沉淀积累,怎么可能会做题,怎么可能举一反三?你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越多,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越丰富,进而对这个领域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记忆效率也越高。肥田沃土比荒地易于种植,同样道理,在过去已经形成并巩固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是较为容易的。那么你计划什么时候成为沃土呢?无论如何请记住:沃土才能长成一片绿洲!

经典化学学习方法技巧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10

新课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疑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2)找疑难点:对不理解的知识做上标记,课堂上重点解决问题。

(3)温习基础:通过基础练习温习基础,同时回顾已学习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对于课前的基础练习,可参考下图:

第二段:课内学习,讲究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及时提问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主动地学习。一节课的精髓一般在于课前五分钟的导入过程和“课后”的五分钟小结。课中把握课程主干线;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老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并思考为什么。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或者在书的空白处或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提炼的知识主线。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

(3)及时提问: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及时解决。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应及时做上标记,及时提问,及时解决。若课堂上无法解决,课后找可以老师继续请教探讨。

第三段: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常常会发现,有同学说:课内基本上都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就开始抓瞎了。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也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那么,课后该如何复习呢?课后复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先梳理:上完新课,可花几分钟再次阅读教材,重新梳理下笔记和课程脉络,做到能够“温故而知新”,自我提升。

(2)“后”作业:梳理教材和笔记之后,再做作业方能事半功倍。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干线,在练习中,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和笔记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多思考:对知识的重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定期加以复习。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培养;学习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95-01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不仅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高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科学的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首先教给他们几种读书的方式。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也就是经常说的“眼读书”,“笔读书”,“脑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记录在卡片上,就可以在复习时有的放矢。笔者让学生把记录的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回来,在讲课时有老师统一解决,这样课时也节省了,重点也突出,学生反映也好。其次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上课时,一般都会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前,笔者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课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积极性。若长期坚持,学生不仅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还能提高读书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在学习高中化学实验时,许多同学往往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也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例如:讲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等到化学性质钠与非金属反应的现象,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实验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类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教学生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到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同性。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所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示符号,排除与题目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运用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是刺激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组织化学课外书刊阅读、化学讲座、参观了解古代化学成就,如黑火药;煤、石油、天然气的发现;钢铁的冶炼等。了解我国当前的煤、钢铁、氮肥、化纤等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学习这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篇12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时期, 学生在此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能力, 但自学能力较弱, 往往缺乏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化学学科, 是在学生学习较为紧张的初三年级开设的, 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因此,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 除了要做好“传道授业”、“授人以鱼”外, 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 即“授人以渔”, 真正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 受益终身。下面我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科学预习, 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很多老师在平时一直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但课前预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有些预习的要求完全形同虚设。即使是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他们虽然也具有预习的意识, 但由于预习能力较差, 仅仅认为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 因而不能抓住重点, 也不能发现问题, 从而导致课堂上“漫无目的”, 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使预习效果最优化, 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实际, 更要研究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此, 我在新课教学前, 一般会花5~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 指导学生列出本节课中预习的提纲, 提出预习的要求。这样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不仅使他们学有目的, 而且提高预习效率, 从而感受预习带来的学习上的轻松与快乐,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关于“碳的单质”的知识时, 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以下几个预习提纲:1.什么是单质?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单质吗?请你举例。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异同点?3.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都由同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由同种元素组成, 却有那么大的差异?结合这些问题, 学生在上课前对新知进行了预习, 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更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对那些未能解决的问题, 则在课堂上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加以领会, 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 在课前精心预习, 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可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二、培养观察能力, 掌握自学本领

化学现象是奇妙的, 但是化学现象表象后面的原理却是晦涩难懂的。部分初中学生对化学现象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 觉得化学好玩, 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 对现象的本质却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尤其是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中, 他们不去留意实验的细节, 不去主动学习利用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获取知识, 导致化学学习走进了死胡同。为此, 我在教学中, 以实验教学为契机, 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微笑的变化, 透过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洞察化学的本质。如:在“氧气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 我边演示边教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现象, 从物理性质———气味、颜色、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对此, 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 从对现象的观察与对比中可以发现什么;在“氢气的性质”的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演示, 让学生每观察好一个实验就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 我与学生共同实验, 边做边让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引导, 不仅增强了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性, 避免了以往部分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化学的弊端, 更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给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记忆能力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记忆方法的训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此, 我常教给学生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 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 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进行列表比较, 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 从而轻松识记知识;学完溶液的知识后, 我让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进行列表对比。通过对比, 学生深化了对概念深度、广度的理解, 把握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记忆起来不仅轻松, 而且更持久, 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把握知识形成的过程, 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 这样, 学生的识记才会真正轻松自如。

四、指导解题方法, 培养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 还是对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现实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学会审题, 审题时要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要求解的问题通过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或符号表示出来, 排除那些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干扰信息。另外, 解题时要仔细斟酌, 反复推敲, 要善于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个途径进行分析, 找准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公式和规律。最后, 学会验证结果, 反思解题过程, 多问几次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 是否正确, 能否经得住检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采用一题多解并比较优劣, 从而让学生学会辨别, 学会分析。

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 篇13

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实际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相关知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

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 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浓)=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 (Fe+2AgC1=FeC12+2A 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 (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上一篇:环卫设施设备管理方案下一篇:《头饰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