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2024-10-03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精选12篇)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篇1

初三化学教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课讲授;第二阶段为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 以系统的知识点复习为主, 通常是以《中考说明》和《中考复习指导》为参考查漏补缺;第三阶段为中考前的第二轮复习, 通常采用专题复习和模拟练习。总的看来, 在新课讲授阶段学生通常比较感兴趣, 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身心俱疲, 学生在面对教师无休止的重复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能够较好的在这个阶段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帮助他们较为轻松地度过中考前的冲刺期。

一、概念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概念课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合作交流法, 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性概念的理解。例如对化合价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抛开传统的“化合价口诀”的教授方法, 整节课以六种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应用为中心,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用竞赛形式, 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 层次递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力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化合价的初步应用。创设探究情境, 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课本,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实践表明, 使用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和直接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内容的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智力活动之中的讲授活动呢?需要在讲授之前和讲授之后有集中的讨论。使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使任务和指令明确而准确, 二是需要小组产生一个具体的成果 (如一份书面的答案或结论) 。笔者以《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课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教学案例

1. 课前准备

布置研究课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查找资料并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前期准备:教师将研究课题进行任务性切割, 按学生选择的任务将全班分为7个研究小组, 组内分配角色, 分工合作、协同研究。教师在学生设计活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监控并介入小组活动, 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2. 课堂教学

教师板书:

小组实验: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都能支持红磷 (硫) 燃烧。

3. 课后反思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在失败中不断前进, 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优秀的科学品质, 这些都显示了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协作学习他们懂得了分享, 懂得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有益的锻炼, 对于贯穿整个实验和设计过程的环保理念也让人印象深刻。

二、科学探究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科学探究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先导, 一切科学探究都是围绕问题而开展的。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 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 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新知”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2.重视实证性资料的搜集。实证性资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3.强调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方式、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因而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加上科学探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探究的途径和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必要通过讨论交流, 扩大视野, 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使探究的成果共享。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 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对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奇异现象知之甚少, 但我们应该做到保护学生思考的能力, 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 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主动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同学习、探索、进步、成长, 并给学生必要的支撑和指导。

总之, 在新课教学及课外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是很高的, 但在中考复习中学生参与合作型学习的兴趣偏低, 尤其是成绩优异生。如何在中考复习阶段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学习, 缓解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进一步提升能力。如何打破合作学习在中考复习阶段低效益这一瓶颈现象, 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在初三化学课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 从而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本文从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课学习两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三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

[2].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也不例外。“火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质能燃烧,有些不能”,“煤和石油为什么能变成塑料”,“为什么铁矿石能炼成铁”,带着诸如此类的很多疑惑和好奇入门,从此跟随着教师的引导,通过实验、调查、探究等多种方式,乐此不疲地去深入,去追寻,在每一次的学习中茅塞顿开,就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多次从现象到实质的追源中,在反复从原因到结果的递推中,你会慢慢自觉懂得从关注现象到关注原因的转变的重要性,将解释原因必须依赖的相应理论、概念、定义等原本不太有吸引力的但又不可或缺的要素转变成一种间接的兴趣,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贯穿在学习化学的始终,使有趣上升到乐趣,而且这样较持久地乐学会让你更清楚地感受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你真实地感觉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化学看成你的责任,看成你将来投入社会的必需,看成自己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理想——从乐趣变成了志趣,这样从“有趣——乐趣——志趣”逐步发展,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二是“严”字

首先是严谨的学习、探究态度。就拿许多同学最喜欢的实验课而言,就不能仅停在好“玩”上,要从中有所得、有所获。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考虑完善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尤其是刚开始的实验基本操作,只要有机会就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严谨准确地记录。严谨有效的实验不仅可以将老师、书本讲的那些知识点在你的实践中加以体会、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今后单纯题目中更复杂的综合实验,即便不亲自动手实验,也能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入一个模拟的实验室中,眼前像放电影一样推进着自己一步步的思维,题目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就好解决得多;相反,将实验学习当儿戏,不仅达不到做实验本身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些臆测的、违背客观事实的结论。

三是“会”字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初探 篇3

1、激发兴趣,重视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学生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同时化学实验也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心听讲,注重复习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这里的听讲,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比如在听课时学生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对学生来说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另外复习也是必要的,因为化学科中的很多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这种概念,即使有,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一定要每天课后要进行复习,把当天学过的知识点当天记清楚;每周要进行一次周复习,把本周学过的概念、理论、实验方法和要求、现象、注意事项等做总结性的整理复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让这些概念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3、灵活记忆,巧用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而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上则要用化学的方法来记忆,也就用名称来记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记忆碳酸氢铵(NH4HCO3),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按化学方法来记忆就不难了。从后入前读,从前往后写:铵根(+1价)氢(+1价)碳酸根(-2价),判断正负化学价代数和为0,这样,只要记住了元素符号、原子团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根据物质的名称就能写出它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是这样,在化学式的基础上,要理解反应的特点,掌握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样根据物质的名称,写出后再进行配平。如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只要记住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然后根据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最后进行配平,就容易多了。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4、加强计算,学会运用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因此,化学计算题得高分主要是在于审题、格式(表达方式)和计算的准确性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最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

5、学会归纳,总结方法

初三学生化学入门学习策略 篇4

一、采用多途径教学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对于新的科目, 新的老师, 初三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 也很想了解看起来神秘的化学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的兴趣的关键就在开始的几节课上。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 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课程, 利用这个先天优势, 利用实验来开始初中学生的化学之旅是最佳选择。最开始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一定要复杂, 一定要“神奇, 醒目, 精彩好看”, 例如用酸碱和酚酞做“烧酒变葡萄酒, 葡萄酒变烧酒”的实验;用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做“清水变牛奶, 牛奶变清水”的实验。不需要讲解任何的实验原理, 也不必告诉学生任何化学药剂的名称, 学生一定会被这些迅速变化的现象吸引, 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 学生产生的兴趣是毕竟是短暂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才是最重要的。起始阶段的一个基本功就是对化学元素的记忆。要是死记硬背的话, 一是效果不好, 二是学生很快觉得枯燥乏味, 会产生厌倦情绪。可以利用口诀, 歌谣的形式把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元素记忆的接力赛、小组赛等等, 活跃学习气氛, 提高效率。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一门有趣、有意义而且实用的课程, 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帮助学生尽快转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对于初三刚学的科目, 教会学生化学学习的步骤、程序很重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如何观察演示实验, 如何进行分组实验, 甚至如何进出化学实验室都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的。例如教师在开始的几堂课, 每次演示实验前都讲解一下学习程序, 在演示的过程中暂停, 告诉学生各个阶段要注意什么, 要重点观察现象中的颜色, 状态变化等等, 要学会规范描述, 要学会如何在现象中总结规律、印证规律等等。

学生的分组实验很重要, 要规范行为,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 例如对酸碱腐蚀性的过度反应, 不敢使用酒精灯等等。教师在课程中, 需要强调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但是也不能夸大, 要把学生引向正面的效果, 即按规定操作就能获得成功。放慢速度, 告诉学生正确的流程, 并且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这些流程也进行强化复习, 让其逐渐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开始阶段, 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就是学生自由讲话, 不能控制, 就会影响的下面的课堂秩序。所以教师也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例如, 在化学课堂上, 很多时候是观察好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归纳, 教师可以从第一课开始就训练学生看懂特定的手势, 听懂特定的语言, 如同古代战场上的“鸣金收兵”, 通过复习强化, 让学生能迅速转移注意力, 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

对于课后的书面练习, 刚开始学生的许多回答往往不规范, 口语化, 甚至包括化学符号的书写也存在问题,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并且多进行示范性答题, 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

三、运用多元的评价体系, 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

经过了初中两年的学习, 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相互间都拉开了一段距离。刚接触班级学生的化学老师任务很重,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迅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特点、心理状态等等。并且在课堂内外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让化学成为学生喜欢的科目, 让化学课的时间成为学生想要好好度过的四十五分钟。

对于其它科目优秀、学习习惯好的同学, 精彩的讲课会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教师准备好开始的课程, 让学生信服很重要。在课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倾听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看法, 帮助他们树立各个阶段的目标、方向,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 才能走好化学学习的最初一段路, 并且迅速领先。

对于缺乏信心, 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就如同兴奋剂。初三的升学压力, 繁重的学习任务, 并不突出的各科成绩, 都是阻碍这部分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在刚开始的提问和作业的批改中,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部分要“放大”, 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方面, 让学生感到“我能做到”, 老师对我的回答、作业很欣赏, 进而增强学好化学的动力。

初三是初中的冲刺阶段, 而对于化学又是起始阶段, 合理分配好这短暂的一年时间, 做好化学入门阶段的教学工作, 重点放在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上。不用担心开始放慢速度、降低难度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恰恰相反, “磨刀不误砍柴工”, 开始阶段细致的工作才能够为今后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途径教学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运用多元的评价体系, 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

初三学习化学方法总结 篇5

一、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习化学,了解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后,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学习化学,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例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例如,用石油作原料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等。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促进人体健康等。学习化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总之,学习化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作为初三开设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中考中考核的主科,化学的学习是很关键的,如何学好化学也是每一位即将面临化学学习的同学所关心的。在此,结合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地介绍:

n 首先应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一些概念的正确,深入理解可以有效指导今后的学习。当然有些概念的理解也有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可通过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加以理解,也可根据相关概念间的比较,结合加深认识。

n 其次应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作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有其专门的一些表达符号与用语,如同数学中的代数式、方程、物理中的符号,公式一样,化学学科中“专用语言”也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记忆掌握的。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就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既要重点记忆,也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应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加深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n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大家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初三化学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几乎贯穿始终,灵活掌握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无异于掌握了初三化学的精髓,而熟练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是以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前提的。为了学好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学习中应注重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实物及老师演示的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在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物质间性质、制法、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n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要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大家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因此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应注意观察实验,并及时分析联想,“多看、多思”才能将知识具体化、系统化。

三、学好初中化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1.预习指导:在课前,先浏览课本内容,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使听课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2.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很多现象看似思通见惯,而其中的很多道理却是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的,因此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上学会。

3.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课后重新阅读课本,记忆笔记重点,可以帮助你回忆、重现课堂内容,加深理解,同时可有效地节省作业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作业:是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环节。在复习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应多完成些适应教材的同步练习,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有利于思路的开阔。

抓住以上四个环节的同时,疑置也是初学化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刚刚开始学习,面对一门不熟悉的学科和很多陌生的知识,存在疑难问题是难免的,出现疑难不要着急,也不必产生对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随时询问老师,也可查阅课本或相关书籍。具备知难不退的决心,持之以恒,很多难题就会随着你所掌握的知识的增多而逐渐迎刃而解了。总之,学好化学对于一个勤奋、认真的学生来说,是不会成为一件难事的,相反,在叩开化学的大门,沿途采撷知识的过程中,其间无穷的奥秘,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感受无限的乐趣。

四、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学会观察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呢?

从三方面观察:

变化前观察:

(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2)每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变化中观察:

(1)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点燃、催化剂等)

(2)反应中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沉淀生成;有没有放热、发光的现象发生等。

变化后观察: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每种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篇6

一、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进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

方法: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对于我校的初三学生来说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的百分比大概是28%(高中扩招),那么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升入重点高中,只能就读普高、中专或职高,或是走向社会。普高的分数线很低,中专或职高一般不限定分数,所以很多学生得过且过,自欺欺人地度过初三的黄金时光。那么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远大的理想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力。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我在实验班以座谈会的形式和学生畅谈理想,憧憬美好未来;以一帮一的形式形成友谊联盟,带动更多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班级理想,从而带动班集体的每个成员。

在实验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化学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好教材,教育学生向化学家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讲一些化学史实和现代化学成就,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光辉的历史成就。比如,讲相对原子质量时,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的卓越贡献,对学生深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很有帮助;再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讲燃烧时,可以讲“钻木取火”的故事,介绍我国周口店北京人生活遗迹中曾发现厚达两米的木材燃烧之后形成的炭灰层。这说明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从燃烧木材来获取能量。从中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感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从而坚定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与热情。讲化学的发展,与学生谈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理想,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景,不仅是指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背景和心理困境,而且也指学生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具体形态和气氛,例如问题的解答、对解答的形象解释等。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直接融入学习的活动中,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气氛、体验学习情趣、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强化学习的结果、促进师生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精心创设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良好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的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会很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内容时,在实验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三、采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教学可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改进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在化学学科中倡导科学探究,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理科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活动,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来激发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才能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秘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让他们做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的探究主题,一般来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仅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利用实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的这一特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或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探究的目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仪器、药品,使学生拥有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实验环境。我们学校为我们老师统一购买了有关新课程的一些相关资料,其中王小明主编的《化学教学实施指南》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的一些案例我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效果很好。

四、结论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这是人的本能。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内心渴望被爱,渴望被关心,特别是老师和父母的关心与疼爱。我们也都走过学生时代,那我想我们都会有过共同的体验,就是哪位老师对我好,我就愿意学哪一科。我们的学生也如此,只要你真正用爱心去关注他们,他们就会跟你交心,成为朋友,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你的教育才会成为可能,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知识感兴趣。化学老师从学生的心理特點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思想动态,从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化学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关系非常密切。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篇7

关键词:初三化学,自学能力,学习型社会

在自然科学中, 化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训练意义重大。对初三学生来说, 面对升学压力, 其身心都面临着较大的考验。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化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打下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 是教师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一、自主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新课改实施了多年, 自主学习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化学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 更是为了帮助他们以善学的姿态丰富学习经验, 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初三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是他们从被动学习向积极学习过渡的转折。随着中考的临近, 初三学生可能更想急于求成地学好知识, 但是这种功利性的想法却是错误的。他们必须要会学、善学、乐学, 即通过自主学习将教师的教与自己的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制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将知识内化于心, 从而达到学而知之的效果。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做好中考准备, 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培养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使其学会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善于预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 要让他们大致略读知识点, 并对相关的概念、要点进行勾画;再以精读的方式抓重点, 学生将新知识中的难点做上记号, 提出一些疑问。例如, 有的溶液成分里既有某些酸性物质, 又有某些碱性物质, 而另一些成分中的酸性或者碱性物质是什么?通过有深度的预习对化学新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 预习的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化学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知识, 为他们设计预习提纲, 便于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事先理解新知识。比如, 在对物质溶解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中, 教师针对教材的拓展视野让学生先进行通读, 并将一些主要的理论知识勾画出来, 比较那些类似的概念, 再对物质溶于水的案例进行收集, 接着可以大致对物质溶解流程进行描述, 最后试着做课后练习。另外, 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思考新课知识主要阐述了什么重要问题, 并记录下相关的疑问。教会学生养成整理预习笔记的习惯, 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批阅, 督促他们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 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评价, 如果笔记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举例多、抓住了重难点, 就打星, 预习的好坏以星的多少为依据, 在课堂上表扬预习做得好的学生, 这能不断激励他们自觉地积极学习、独立思考。

(二) 引导学生以笔记形式自主总结

记笔记是学生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之一。记笔记是学生消化重难点知识的好方法, 尤其是初三学生, 面对众多的化学知识, 通过记笔记梳理知识体系, 复习时才能一目了然。有些学生因为惰性而疏于记笔记,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性地检查。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知识小结是很多学生的现状, 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自觉学会总结。在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时, 要点拨他们找出知识中的重点, 据此梳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层次分明地归纳知识, 或者整理成表格, 用学生自己看得懂的语言阐述重点知识。如此一来, 学生不但能够很好地回忆学过的重要知识点, 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是, 对学生的课堂总结教师只能引导, 而不能代替学生总结,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发言, 积极参与课堂总结。以学生自主总结为主, 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这种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能够让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同时对中考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帮助学生以科学的复习方式自主学习

要加深知识的印象, 离不开持续的复习, 记忆速度的加快以及记忆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此。初三学生需要记忆很多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往往又有一些难度, 故而运用口诀、规律、简化等记忆法可以帮助初三学生解决化学复习中的一些难题, 使之更好地进行独立复习。例如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记忆, 以“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的方式记忆, 句式整齐而带有押韵的感觉, 非常适合学生快速记忆。又如, 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教学环节中, 由于实验步骤比较多, 教师可将这些环节总结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总结语又与“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 方便学生在复习时记忆。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层复习, 即在不同的复习时间段运用不同的系统方法归纳知识内容。一般来说, 清晨和下午六点到八点是学生复习记忆的最佳时机, 这两个时间段可让学生复习白天所学内容, 深化记忆力。晚上睡前一小时, 复习知识难点,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 教师也要提醒学生, 多用他们擅长的记忆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四) 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源于问题, 问题启发思维, 当学生的认知有了冲突, 那么他们的求知欲就不再被动, 而是主动的状态, 进而让他们产生自主探讨的热情。问题情境的构建是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 他们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还能形成较强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比如在对酸与碱的教学中, 教师应打破常规,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具体来说, 教师要以学生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准, 包括学过的生物、物理、金属化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将硫酸的“浓”与“稀”作为问题引子, 研究浓硫酸性质, 以此引入对其他常见的酸的性质的探索。提问学生浓硫酸的区分方法, 引导他们以科学知识来解答;以浓硫酸创设实验情境,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独立解答浓硫酸的腐蚀性, 检验酸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最后, 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知识, 并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进行自主总结, 找出规律。这种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既行之有效, 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对他们今后化学学科的学习与深造大有裨益。

三、结语

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构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课堂实践来调整教学策略, 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彻底扭转他们被动的学习心态。只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意识, 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持续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 并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加以改变, 以师生共同合作唤醒学生积极学习意识, 才能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通过长期的探索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篇8

(1) 思维方法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模型。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 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 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并能举一反三。

(2) 学习行为从依赖被动过渡到独立主动。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 背记的东西多, 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理解后再记忆, 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 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 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 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在衔接的教学中, 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高中的知识点的构成与初中的不同之处。 (1) 概念的描述更准确。以我们初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初中的概念是直接从字面上加以定义的:得到氧和失去氧。高中则是从得电子和失电子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而且配平反应方程式的方法也从观察法 (最小公倍数法) 逐步过渡成得失电子平衡法 (化合价升降法) 。再如初三化学中定义的燃烧, 就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到了高中, 很多的燃烧与氧气没有关系, 像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随着学习的深入, 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概念。 (2) 物质的性质更全面。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到了高中, 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学习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但是学习的内容会更全面。例如初中学习过金属的性质, 讲到铝时只是讲能与酸反应, 到了高中, 铝就是两性金属, 既可以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 且都生成氢气。而酸由初中只学习稀溶液的性质加深为浓溶液的性质, 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3) 学习方法变为个体———家族———个体。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很短,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我们周围的常见的物质, 相互间没有太多的联系, 所以学习的容量较小。到了高中就有了较大的变化, 学习的容量大了, 就不能一个一个孤军作战了, 主要依托家族的优势, 学习家族的共性和每个家族成员的个性, 其中较典型的有:卤素家族、碱金属家族、有机物中的醇家族、醛家族、酸家族等等。 (4) 计算方法由质量关系变为摩尔关系。计算能力是高考重要考察的一个方面, 初三的质量关系计算比较直接, 也好理解, 但摩尔关系则比较抽象, 变化较多, 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 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点, 所以老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谈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9

一、要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合作学习要求合作的所有学生要对老师负责, 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负责, 小组中的所有学生应该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 共同活动。这就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互动, 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真正符合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二、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必须要追求教学价值。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开放性,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问题, 如果硬要去合作, 就是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选择有利于争论、并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让学生共同探讨, 合作完成, 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 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

三、要科学地将学生分组

要注意小组内的学生智力搭配, 注意小组间的智力均衡, 这样有利于各个小组间展开竞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尽力做好这一点, 学生合作起来才能很自然, 课堂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 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四、活动过后要有合理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和最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包括对每个小组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这些合理的评价,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

下面,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案例设计, 来说明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

……

【新课导入】学生观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录像。

【自我问答】看到上面的录像, 你有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看来CO2对自然界的生命和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CO2的性质。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呢?

【引导讨论】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图。实验室制取CO2过程中, 哪些操作能体现CO2的性质?体现了CO2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 你能总结出已经学过或知道的CO2的哪些性质?

(通过回顾实验室制取CO2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来推测CO2的某些性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入讨论】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13页和114页, 对于上面我们得到的CO2的有关性质, 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更深层次的观点?

学生:分小组实验, 讨论, 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略) 。

【演示实验】用试管取刚才变瘪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 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教师设疑: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你有哪些猜想呢?

学生猜想: (1) 是CO2; (2) 是水; (3) 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

【质疑探究】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 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 (分组) :

A组:用稀盐酸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上喷洒。

B组: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C组: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D组:将紫色小花喷水后再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各组交流实验结果, 汇总:

(1) 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 CO2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CO2和水结合之后生成了碳酸,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教师: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为“碳酸饮料”。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 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探究意识的培养。)

师生共同小结CO2的性质。

……

以上的教学设计, 笔者充分注意到了学生在情感智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刻意给出一些相对较大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学生的兴趣被一个个的问题所激发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同时, 教师听到了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感受到他们迸发出的创造的火花, 真正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得以展现。

初三合作学习化学 篇10

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学生本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 学习方法不当.

初三刚接触化学时, 奇妙的化学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但部分学生只注重看热闹而不注重知识的思考和记忆.他们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 也不重视事实、原理、概念的理解记忆, 头脑中的化学知识是零碎的、零乱的, 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 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厌学.

2. 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

部分“学困生”化学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 缺乏踏踏实实学习化学的决心和毅力, 学习全凭一时热情, 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 就灰心丧气, 情绪烦躁, 觉得自己缺乏学习化学的才能, 产生放弃学习化学的念头, 变成“学困生”.

3. 缺少自信, 活动参与度不够.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不善于观察, 学习的原动力始终不足, 总觉得自己笨手笨脚, 害怕参与学习活动, 上课不敢主动发言, 生怕说错.学习上遇到困难, 不敢向学生、教师请教, 有了疑问、异议也不敢提出, 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学习困难.

4. 缺少自制力.

现在信息网络发达, 手机、电脑普遍存在家庭中, 有些学生上课无心上学, 课后或者回到家里, 就玩手机、电脑游戏、QQ聊天.根本不当学习一回事.

5. 缺乏竞争意识.

自从九年制义务实行免费教育以后, 学生对读书更加没有竞争意识, 家里有钱的小部分的学生, 就觉得读书无用.

(二) 化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1. 化学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研究了解

教师不注意研究和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教师应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的”困”处.

2. 化学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状况, 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分层教学, 作业也没有进行分层布置, 课堂上还是以讲解为主体.以学生机械记忆理解为主, 造成学生的学习稀里糊涂, 学习的厌学的情绪加大.

总的来说, 初中化学教师长期任教初三毕业班, 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快节奏的教学模式.比如, 上学期中拼命赶新课, 不但要上完上册内容, 还上下册的内容.他们不能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 一味加大课堂的容量, 不顾学生的感受, 肆意拔高, 一步到位, 提高所谓的“课堂学习效率”, 其实教与学发生了严重脱钩, 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学年下来, 中考成绩公榜, 高分率不高, 低分率很高.

二、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 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要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运用观察、谈话的方法, 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 研究“学困生”之所误

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信息, 研究、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 洞察其心理, 巧妙而准确的帮助其纠正错误, 并督促其订正.

2. 研究“学困生”之所疑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 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 善于发现和排除学生思维的“疙瘩”, 体察他们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 精心设置教学过程, 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 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疑难.

(二)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培养和保持“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其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课堂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 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 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 从激发兴趣着眼, 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生活用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学.

1. 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 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 尽量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比如, 我在讲水的净化时, 我就叫一个“学困生”上来演示过滤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 他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 我及时纠正.后来在实验分组时, 他做的很好, 我及时表扬, 他感到了成功感, 他的成绩从那天开始一天天进步, 脱离了低分的范围.

2. 与“学困生”心与心的沟通, 作业的布置要合理.

如果布置全班的作业, 对于“学困生”他们肯定完成不了, 如果他有作业交给你, 也是抄的.如果这样, 作业还是分层布置.及时和他们心与心的沟通, 让学生天天有知识可记, 天天有任务去完成, 久而久之, 他们的成绩就慢慢的提高了, 厌学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这种学习方法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对小组的整体成绩进行评价和奖励,使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多位立体互动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中,本文就其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教学理念需更新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实践之所以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因为其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也要平等,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的。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初步学习的应用

所谓初步教学就是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对思考的方向和目标也要做到明确,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让小组同学自我总结口诀来记忆元素周期表,老师再结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通过提问和总结,使学生获得最易于记忆的方法。而对抽象和复杂的内容,教师则一定要精讲再精讲,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教师一定要手把手地把电子的具体流向的算法给学生一步步地列出来计算,这样难易有度,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才会更加牢固。

2.辅助手段的应用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合作,学生、老师和一些辅助手段也是可以互相合作的,比如,电教设备是教师完全可以选择的手段。

例如,在学习营养平衡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或者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营养物质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遇到这一部分内容的题目时,学生在第一时间会想到当时视频中播放的图片或者视频,这种记忆一个片段、图片、视频的方式和单纯的记忆文字的方式相比,更利于学生牢牢记住。

3.交流学习的应用

交流学习是合作学习的精髓,合作学习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各抒己见,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法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交流学习的时间。

例如,在进行习题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一些错题,小组内部消化解决。这样同学可以实现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碰撞,错的同学便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且印象更为深刻,下次遇到这种题型时不会一错再错;而讲解的同学,可以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对已会的知识进行巩固。同学讨论过后,教师可以让同学把小组内部没有弄懂的题目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加深理解,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开展教学。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有时学生未必会去讨论题,溜号、聊天等现象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充分掌握分组的技巧。

4.反馈学习的应用

反馈学习也是合作学习的收尾工作,教师应该第一时间掌握小组互动和学习的状态以及结果,从而在整体上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准确的判定。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交流过程中的贡献度都是教师需要了解的,对效率较低的小组,教师可以选择打乱重分,这种反馈的学习可以有效地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

当前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下教师应该首要做到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培养学生個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做到善于应用合作学习法,这样对高中化学成绩的提高是有著促进作用的。

漫谈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12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小组的形式, 让彼此能够在一个小组中互相合作、互相借鉴, 积极地发挥群体功能, 在群体力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让学生改变过去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 而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这样,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保证实效, 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进行合理分组

艾丽斯和威琳曾经说过:“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两个共同的本质特征, 一是积极地相互依赖,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地进行分工协作, 个体的学习成功依赖于小组的学习成功;二是个体的可依赖性, 学习小组的成员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由此可以看出, 衡量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好与坏, 关键看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状况,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就要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学生的能力、个人性格、学习特点、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 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但是无论如何, 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的时候都要遵循一个原则, 那就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这样才能够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形成互补, 加强学习小组的能力。

二、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 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打破成员之间的认知冲突, 从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师选择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 就会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从而降低他们探究的兴趣。因此, 在选择合作探究的课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 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课题,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 我在上到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时, 由于学生对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比较熟悉的, 知道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处, 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灭火、做碳酸饮料等都能够用到二氧化碳, 这样, 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 学习的重点就不再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本身了, 而是它的性质, 以及它的多种用途的理论依据, 因此, 它更适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小组合作学习。又比如, 像“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铁的生锈”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合作探究的方案, 让学生在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中理解探究的重要性, 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还给了学生, 这样, 学生在自主地合作学习中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看来, 是不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比以前轻松了很多呢?当然不是。其实严格来说, 在合作学习中, 对于教师的要求反而会更高。在以往讲授式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要依据教案来开展教学工作就可以了, 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相当比较容易控制,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而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 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更加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 以保证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向学习目标挺进。

四、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善后工作

在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学生一定要养成总结学习活动的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成果总结、汇报、答辩、互相交流等形式来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善后工作, 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对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巩固和完善。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下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模式, 它具有传统学习方式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 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中,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 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不断地总结经验, 不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以便使得这种学习模式不断地完善, 从而发挥更加明显的优势, 为化学教学的素质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彭安全.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1期.

[2]余柏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20期.

上一篇:市政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