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2024-06-01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1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 化学课堂上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的机会显得更多一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它能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科学运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呢?笔者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要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合作学习要求合作的所有学生要对老师负责, 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负责, 小组中的所有学生应该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 共同活动。这就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互动, 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真正符合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二、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必须要追求教学价值。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开放性,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问题, 如果硬要去合作, 就是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选择有利于争论、并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让学生共同探讨, 合作完成, 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 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

三、要科学地将学生分组

要注意小组内的学生智力搭配, 注意小组间的智力均衡, 这样有利于各个小组间展开竞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尽力做好这一点, 学生合作起来才能很自然, 课堂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 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四、活动过后要有合理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和最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包括对每个小组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这些合理的评价,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

下面,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案例设计, 来说明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

……

【新课导入】学生观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录像。

【自我问答】看到上面的录像, 你有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看来CO2对自然界的生命和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CO2的性质。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呢?

【引导讨论】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图。实验室制取CO2过程中, 哪些操作能体现CO2的性质?体现了CO2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 你能总结出已经学过或知道的CO2的哪些性质?

(通过回顾实验室制取CO2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来推测CO2的某些性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入讨论】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13页和114页, 对于上面我们得到的CO2的有关性质, 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更深层次的观点?

学生:分小组实验, 讨论, 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略) 。

【演示实验】用试管取刚才变瘪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 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教师设疑: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你有哪些猜想呢?

学生猜想: (1) 是CO2; (2) 是水; (3) 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

【质疑探究】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 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 (分组) :

A组:用稀盐酸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上喷洒。

B组: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C组: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D组:将紫色小花喷水后再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各组交流实验结果, 汇总:

(1) 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 CO2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CO2和水结合之后生成了碳酸,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教师: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为“碳酸饮料”。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 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探究意识的培养。)

师生共同小结CO2的性质。

……

以上的教学设计, 笔者充分注意到了学生在情感智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刻意给出一些相对较大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学生的兴趣被一个个的问题所激发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同时, 教师听到了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感受到他们迸发出的创造的火花, 真正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得以展现。

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切实帮助的。当然,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 在化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可能会遇到些问题和困惑, 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加以研究、尝试和反思。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2

小组合作学习是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对化学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处于极高而兴奋的状态中。当然,我们必须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机的,它是在个体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法上存在分歧时才适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分2人组、4人组或6人组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难易程度来确定小组学习的人数,灵活安排。一般初中课堂一节课安排动静转换2~3次为宜,也就是说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不宜过多。

二、合理安排小组、团队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最基本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同桌组合、前后座位同学组合或相邻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要求教师在分组前要了解好各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班主任,在调整学生座位时更应该要合理安排,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好,通过合理分配能够起到以好带中或以好帮差的目的。不能像以前那样都把能力较差的学生全部放最后或者都放在前面,如是这样,他们就无法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我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三、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一个良好的合作小组,必须要做到各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特别是4人以上小组,要求组建学习小组后,必须明确好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只有分好工,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小组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的合作小组学习才有效,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由于单元组是机动灵活的,我们应根据课堂小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分工。团队是相对稳定的,团队里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并根据目标确定好各个角色。

四、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进行有效的约定

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明确好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而不是在课堂中随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根据燃烧的条件和提供的器材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汇总在中卡上;(2)“我是安全小勇士”:如果我们身边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由于我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一直都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中,课堂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师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和目的必须要明确。当然,小组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两人间问一问、说一说,交换学习成果看一看、查一查、补一补,或者同一个问题、不同问题间的交流与讨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小组学习的开始和结束都要靠特定的约定来调控,约定可以是声音的语言,也可以是肢体的语言。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的约定,我们一般采用有节奏地击掌或用倒数数的方法或者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特有的约定方法。通过有效的约定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处理教材不当,本来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也拿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没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挑战性。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并设计好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过滥。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教师先前准备好的,而不是课堂随意编造的。

3.小组合作学习后必须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有效地学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中如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个性张扬 学习方式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作者简介:薛宝,男,97年毕业于呼伦贝尔学院生化系,2003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生物系,在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晋升中教一级。

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自主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纵观当前课堂的教学,合作学习的运用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采用别人的做法,不在具体操作上做文章,那么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教育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交流,化学这门学科合作学习能够体现得更多,下面就合作学习实施中的一些细微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课堂学习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切实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能盲目、随意、放任自流,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应当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注重对合作学习的监督,确切地说,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合作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一个学生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

一、引导合作方向,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1)合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诱发合作意向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诱发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教学活动如果能引发学生好奇,貼近学生经验,学生学习的意愿就能被唤醒,合作的需要就会被激发,合作行为也就随之产生,因此教学中要求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开展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合作行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行为

合作学习的开展也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和合作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用化学语言解释一些问题和现象,学生往往词不达意,学生往往不习惯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再在言语上进行讽刺,很难保证以后课堂上他会积极参与,更谈不上合作,为合作行为的开展创造条件,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悉心培养。

(3)合作学习要“有的放矢”

小组之间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在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不会讨论,面对讨论的问题无从下口,即使一次偶尔的尝试,也只是漫无边际乱说一通,并没有真正的围绕目标进行讨论。

(4)合作学习要有一定目的性,不要过多。

在一节课中,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且讨论的内容不讲层次,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

二、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所起的作用

(1)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化学课严肃、枯燥的课堂氛围,在一个充满着友谊和温暖的环境氛围中,学生会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勇于实践自己的主张,同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也极易受到他人的启发而得以充分展示,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同时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2)通过合作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我们随时与生活在地球任意区域的人取得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校期间就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合作学习可以挖掘学生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合作学习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经验,挖掘学生的资源,讨论交流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相同的看法,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教师的素质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指导、协调能力。教师不仅是授业者,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者,与学生合作的交流的专家,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能力还是有限的。

(2)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其一,学生参与不主动,很多程度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乐于活动,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参与活动过程中来,使自己成为旁观者,特别是化学实验中表现更为突出,其二,讲公开课时老师用,往往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取小组讨论,平时教学就放置一边。

(3)课堂组织和管理问题:良好的课堂纪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建立合作学习,对于班级人数过多,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学生对该学习方式不能很好的把握,整节课显得乱糟糟,学生七嘴八舌,课堂秩序混乱,因此教师的指导、协调、组织就要到位,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风筝飞千尺,自有绳在手”应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

谈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篇4

一、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

我认为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 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 太难的问题, 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 有挑战性的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 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例如, 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 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 比如对Na和H2O的反应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 对Na与Cu (OH) 2溶液, Na与不同的酸溶液 (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硫酸) 反应时, 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 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 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考虑到教学重点与难点, 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 最后我在课堂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 探究其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 对Na和S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评价, 以及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3个教学活动中。这3个问题难度适中, 其中Na和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师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 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 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 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 金属钠一节中, 对Na和S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 4人小组, 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 一个人设计方案, 一个人最后陈述, 一个人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 充当信使。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三、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

小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 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 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与最终的结果。在化学课堂中, 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 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 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 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 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在互动的过程中, 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 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使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最多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有优势, 相对他们就出现了课堂中弱势群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能可以多种的, 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 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 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 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 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例如, 在学生们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小组实验时, 你可以观察到他们自然的分工, 肢体运动型的学生愿意动手实验, 逻辑思维型的愿意解释推理等等;

五、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途径1】通过对课堂实验过程中一些异常现象的探究, 引发研究性学习。例如, “乙烯”一节中, 在制备乙烯的中会产生出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而乙烯本身是无色接近无味的气体, 如果抓住这一问题探究下去, 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因, 并设计出除去杂质并验证乙烯存在的实验方案, 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便在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的学习。

【途径2】对课本中的个别内容或习题答案大胆质疑。例如, 上海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图明显存在问题, 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让起在思路上可以拓展。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范围有限、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情况下来进行合作性学习试验, 这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尝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化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实施关键及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合作学习下的化学教育论文 篇5

1分工合作学习的概述

1.1定义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分工合作性程序促进学生之间在小组中的共同学习,从而还能利用其合作性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的形成。

1.2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对于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下面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学习主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明确一件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上,不应该是教师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其次,教学课程:教师在备教案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新颖、深动、有趣,进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以便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付诸于行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也能从教学中领悟出学习的合作精神。第三,共同体: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做到积极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培养出交往的技巧。

1.3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能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不足,从而真正的实现每位学生的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将沟通、交流技能在学习中融为一体。合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与人相处的品质,探究式的合作与对话使学生主体获得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健康、理性的成长。

2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2.1教会学生倾听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倾听教师或者是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认真的倾听的习惯,注意听别人讲述重点,学会收集、思考、分析、综合、整理信息的要点,进而对其评价,完善自己的思维。

2.2教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发现的事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不同的探讨,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在不同的程度上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肯定或者是表扬。同时小组中的组长人员要不断的更换,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充满信心。

3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以往的教学总是流于形式,那么现在的合作学习如何能避免学习流于形式现象的发生呢?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呢?下面将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做为例子进行相关的讲解。

3.1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创新之处就主要是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合理核心,并且还赋予了崭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班级中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分成的小组之间水平要相当,小组内的成员各有差别,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以便与他们之间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坚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良心竞争。通常每个小组以4~6为宜,组长一名。

3.2教会学生会疑问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先给小组制定学习目标及任务,接着学生会产生相关的疑问。例如,对初中化学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教学。学生对二氧化碳是比较熟悉的,清楚的知道二氧化碳不仅能消灭火种,还能制作成汽水;不仅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在夜晚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而且知道使用石灰水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此时学生会懊恼:为什么CO2会有这么多的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待这些懊恼出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回忆,对其物理性质(色、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等)进行小结。然后再将一瓶灌满了CO2的瓶子取出,让学生对CO2的其他性质进行猜想并实验。

3.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指导

对CO2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导、实验的流程而得出结论。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先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协商、讨论,并查阅课本上的知识找出解决的办法。若是某些小组不能自行的解决,那么就可以请教老师给予帮助。当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操作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该及时的对小组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能力较薄弱的小组更加要多点关心,适度的给予一些暗示,帮助该小组更好的进行学习。

3.4注重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步入化学教学,面对教课书上实验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现象激发了学生了对学习的化学的兴趣,当然也勾起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向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4]。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好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的演示,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实验的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之前明白其中的实验方法,最好是能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方案(不能脱离该实验的本质),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但是,因为实验器材、课堂的时间等的局限性,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就是最佳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升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意义。例如: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有的小组实验成功,有的小组却实验失败。请问:为什么做同样的实验,却会出现失败呢?请问这是否与倾倒二氧化碳时瓶口所对的地方有关系?接着分组让学生操作实验并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更加清楚的知道:顺着火焰上方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入烧杯中,这样的蜡烛是不会熄灭的,沿着烧杯壁缓慢的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就会成功的,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首先,各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完成二氧化碳的的溶解实验,并详细的观察做好记录;其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并要观察其变化;学生通过实验之后,教师问道:通过你们的操作,请问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哪些用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有多少种方法?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在小组的交流中进行探讨、交流。

3.5将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通常采用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勤动手,还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的能力。如设置“怎么样去证明人的呼吸作用确实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设计的方案,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的对比。一般学生设计好的方案有:a、先将空气用较软的塑料管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再使用吸管在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最后再对石灰水变浑浊之后的程度进行比较。b、在一个装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的气瓶使用一个上面带有两根玻璃管的双孔胶塞将其塞紧,然后在不同的导管中吹入和吸入气体,最后对石灰水的浑浊度程度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的探究之后,使他们在探究与对比中学习和了进而化学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小组交流与问题的小结

小组在进行了交流学习之后,各个小组要派一名代表对其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的现象、CO2的性质进行汇报。报告完毕之后,再阅读化学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对CO2的性质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7对实验效果的合理评价

小组经过合作学习、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本组的实验进行作答并对该次实验效果进行复述。同时还要让各个小组对本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效果进行评判,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由化学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或者是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等,教师的评价的同时尤其是注意多褒奖、少贬义;多激励、少打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教学模式,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又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组建取长补短、互帮互补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己自动手操作获取化学知识的原理、结论的实验,既提升学生在学习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探究的意识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6

摘 要:合作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合作学习法在实施中的一些建议和做法,旨在借此推动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开展学习,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互动和评价反馈,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法提升化学课堂效率呢?

一、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

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确保每个小组内由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组成,从而使合作学习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在学习小组成功组建后,应通过设定有效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并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溶液一节时,结合本堂课的重点,我提出问题:怎样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然后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索,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溶液的配制。可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选择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正式开展之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学有所得。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及时转变角色,多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学习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予以指导,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溶液的配制这一实验中,让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和不同分工,自己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这一过程中,从化学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内容和结果的记录到实验结果的分析,完全由学习小组的成员自主进行,教师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小组实验完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和氯化钠的体积。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理解了溶液的含义,掌握了溶液配制的方法,并初步掌握了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三、展示学习成果,开展师生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需要在班级内公开展示,这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更能在师生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因此,在小组单独活动结束并取得一定成果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开展有效的互动学习,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至少选取一个小组为代表,然后组织学生对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教师本身也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展示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等。例如,在溶液一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实验结果后,我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公布本小组的记录结果,然后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实验过程,如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要注意些什么?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什么?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样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

四、进行评价反馈,加深学生的知识体验

对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更是保证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在评价反馈环节,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充分鼓励、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又要指出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使合作学习小组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局面,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不应忽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感。尤其是对于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注意发现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最后,教师要注重在评价反馈环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或者在课外练习中逐个突破,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保障合作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

总之,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化学教师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认真筛选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充分的合作和交流,才能保障合作学习效果的实现,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丛伟.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刘全敏.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3]韦湘.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7

化学学科的逻辑性要相对弱一些, 许多学生认为化学“繁”, 而这“繁”中隐藏着知识点间的混淆、真概念与伪概念的较量, 区分这些“混淆”、“真伪”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论或讨论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更积极主动在各种思维的交锋中很容易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学生内心的收获感油然而生。同时, 在讨论中, “不服输”促使学生对自己同伴的观点进行反复琢磨、反复辩证。通过自我反思与“对质”, 对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作用。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想象、理解、记忆、思维等活动, 为了理解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 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让他们在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有意义, 且时有冲突的环境中主动体验探究过程, 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谨慎、联系实际的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而将合作学习引入化学教学, 既符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又符合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宗旨。

学生若通过课堂锻炼养成了合作意识与技能, 则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自然会将这种意识延伸到课后, 自主解决仅仅利用上课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必然会增强教学效果。

2.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2.1指导型策略

指导, 即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指导功能。不仅要对学生在概念、理论理解上存在的偏差进行引导、分析, 还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与意识进行指导与纠正。

2.2过程型策略

此策略注重给小组的发展提供帮助, 如每位同学学会承担各种角色的责任, 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发挥积极的、面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 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学生应该从中获得不同收获。

如习题课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一类知识点如何运用, 还要从化学方法与化学思想角度提升对知识、题型的认识, 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真正运用知识的目的, 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死搬硬套。在活动课上则要鼓励同学敢于展示自己, 树立学习不仅有竞争, 还有合作, 更有无穷快乐的思想意识。你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快乐, 就是对小组的贡献, 就是小组得以更快发展、进步的一个因素。

2.3探究型策略

探究型策略注重对学生解决较复杂问题时的集体探究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探究及竞赛辅导等过程实施的指导策略。

3.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具体策略

3.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前提

一个班级的建设必须要树立核心人物, 一个班级学习气氛的建立需要一股核心力量。因此, 组建学习小组对于合作学习法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根据组队要求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适当考虑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爱好等因素) 进行自由组合。查阅其他文献发现分组办法较多, 总体来说还是倾向于异质分组。即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男生和女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混搭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形成小组成员间的一种互补。通常情况下, 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应该以4~6人为宜。

3.2科 学 把握 合作学 习 时机 是关 键

3.2.1学习任务比较多的时候

高中阶段, 化学课程有时布置的任务非常多, 如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是非常有困难的。这时,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办法完成这个任务。如在高考复习阶段, 有如下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套SO2的制备装置, 并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其具有还原氧化性、漂白性。这个任务的难度大, 工作量多让学生单独完成是非常不现实的。如果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把全班同学按4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 要求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内的角色分工:一名同学设计实验方案;一名同学负责装置图;一名同学负责最后的讲解;一名同学负责控制合作学习时间。这样, 不仅完成了任务, 还达到了学习效果。

3.2.2需要突破重难点的时候

高中化学有些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 对于这些重难点知识的学习理解, 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组织学生利用实验证明氯水的主要成分时, 可以给学生这样一系列提示:氯气与水发生的是“溶解”还是“反应”或者是二者兼有;判断物质与水反应后可能得到的产物;一般检查所得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通过合作和老师提示, 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个重点、难点知识。

3.3科 学 合理 地 对 合作学 习 进 行 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一定要及时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光评价合作的整体学习效果, 还评价小组内每个人的表现, 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这是对合作学习成效的一种升华。

4.结 语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份系统工作,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运用, 以上只是做初步探讨, 希望后来者进行更细致的探讨学习, 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经江红.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3, 12:157-158.

[2]李宏伟, 李志方.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4:64-65.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8

一、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教师更好地教, 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 我们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 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处于极高而兴奋的状态中。当然, 我们必须知道,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机的, 它是在个体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法上存在分歧时才适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分2人组、4人组或6人组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难易程度来确定小组学习的人数, 灵活安排。一般初中课堂一节课安排动静转换2~3次为宜, 也就是说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不宜过多。

二、合理安排小组、团队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最基本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般情况下,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同桌组合、前后座位同学组合或相邻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 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 要求教师在分组前要了解好各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班主任, 在调整学生座位时更应该要合理安排,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好, 通过合理分配能够起到以好带中或以好帮差的目的。不能像以前那样都把能力较差的学生全部放最后或者都放在前面, 如是这样, 他们就无法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我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共同进步。

三、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 职责明确

一个良好的合作小组, 必须要做到各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 职责明确。特别是4人以上小组, 要求组建学习小组后, 必须明确好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只有分好工, 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小组里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这样的合作小组学习才有效, 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 由于单元组是机动灵活的, 我们应根据课堂小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分工。团队是相对稳定的, 团队里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并根据目标确定好各个角色。

四、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进行有效的约定

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必须明确好学习任务, 如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效果, 而不是在课堂中随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例如, 在教学“燃烧与灭火”时, 我设计了以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1) 根据燃烧的条件和提供的器材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汇总在中卡上; (2) “我是安全小勇士”:如果我们身边发生火灾, 如何逃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由于我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一直都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师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和目的必须要明确。当然, 小组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两人间问一问、说一说, 交换学习成果看一看、查一查、补一补, 或者同一个问题、不同问题间的交流与讨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 小组学习的开始和结束都要靠特定的约定来调控, 约定可以是声音的语言, 也可以是肢体的语言。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的约定, 我们一般采用有节奏地击掌或用倒数数的方法或者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特有的约定方法。通过有效的约定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秩序,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些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 处理教材不当, 本来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很简单, 学生自己就能解决, 也拿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 这不仅浪费时间, 也没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挑战性。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并设计好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过滥。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教师先前准备好的, 而不是 课堂随意编造的。

3.小组合作学习后必须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呈现小 组的学习成果, 取长补短, 张扬个性。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9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教材、教师、学生。

一、教材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以教材为载体, 以课标为准绳。人教版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化学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突破, 在新教材中, “节”这一层次下的内容除文本内容外, 还设置了如“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的新栏目, 并在“章”这一层次设置了“整理与归纳”等栏目。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科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 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 创设学习情境, 呈现探究过程, 体现知识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 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 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 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 引发学生思维, 并鼓励同组或不同组别的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沟通和交流。利用【学与问】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践活动】中有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 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 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 “合作学习对许多教学任务都非常适用。当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时, 学习任务复杂或抽象时, 问题有待解决时, 要想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时, 期望学生有高质量的学习成绩时, 需要高水平的推理策略和批判性思维时, 希望学生能记牢所学知识时,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时, 都应该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新教材, 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 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 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 不要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不宜盲目拔高, 增加难度, 挫伤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而是要界定适宜的范围,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能有所收获。当然, 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之外, 还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并积极地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 从而决定哪些课程资源可以进入课堂, 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外部支持。

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多重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没有教师的协作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 教师要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作为组织者, 应首先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宣讲合作学习的规则, 传授小组合作的策略。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初期, 教师应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构建小组合作策略, 使之得以强化和完善。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 鼓励学生“注意倾听”, 实行“发言人”制度;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中组员分工和落实责任, 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尊重每个人的观点, 允许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给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十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作为教学领导者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 查找资料的途径、范围和方法, 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 要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只有个别“演员”, 多数“看客”的局面,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鼓励小组提出的独特见解, 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 形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还必须充当合作者。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 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如果教师站在一边“袖手旁观”, 不加入学生合作小组中去, 不进行相机诱导, 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没有教师本人的份, 那么像这样忽视教师参与的合作学习, 其合作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所以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地位上, 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 创造合作的情境,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当然教师充当合作者这一角色, 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还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实践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对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十分重要。目前, 我国教师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前的合作设计, 合作备课以及课后的合作评议等方面。

三、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只是师生双方的合作, 但是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却将教学中的合作观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们认为那种“把教与学的过程只看成是成人———儿童的双边活动的观点, 实在是过于简单化”。合作学习一改以往的这种单一的互动合作观, 明确提出, “教育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协同努力, 人际交互的过程。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交往过程, 只有通过实际发生或隐含的人际交互才能产生教育影响”。可见合作学习中, 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关键。

首先学生要端正对待合作学习的认识, 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更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培养不可或缺的实际能力。在传统教育观的指导下, 每位青少年一直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这使他们很容易滋生起扭曲的竞争意识, 而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养成。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 面对考试成绩排行榜, 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坐在他身边的同学。而对于合作学习, 同伴不是竞争对手, 同伴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 又是学习的目的。一方面, 通过合作促进学习, 另一方面, 通过合作学会合作, 合作本身成为学习的内容。竞争是客观存在的, 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实践证明, 只有竞争而缺少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将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扮演好小组中的角色。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和责任, 一般有组长、资料员、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等。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独特的情境, 学生得以探究并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活动能提高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依存、互相理解和角色采择能力, 小组成员能熟练地分析团体动力, 学习创造出能培养合作性和集体责任感的氛围。学生扮演好了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 除了能使小组活动顺利地进行, 还能使他们体验到个人自身的价值。

最后要处理好弱势生和优生之间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 优生的学习能力强, 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更多, 相应的发言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而弱势生则刚好相反, 他们在小组中易被忽视, 在小组内他们往往只是听众和看客, 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成了空话。每个小组面对的课题不可能都依靠个人的力量独自完成。小组中的各种角色弱势生都可以担任, 他们也有各自的优势, 可以在活动中学习, 活动中成长。通过优生的帮助, 可以达到提高弱势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古人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生生合作与交流, 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 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 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总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必须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营造适合不同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积极引导, 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教材、教师、学生。其中教材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教师要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教材,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念龙、姜妹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第6期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10

一、概念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概念课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合作交流法, 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性概念的理解。例如对化合价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抛开传统的“化合价口诀”的教授方法, 整节课以六种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应用为中心,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用竞赛形式, 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 层次递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力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化合价的初步应用。创设探究情境, 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课本,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实践表明, 使用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和直接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内容的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智力活动之中的讲授活动呢?需要在讲授之前和讲授之后有集中的讨论。使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使任务和指令明确而准确, 二是需要小组产生一个具体的成果 (如一份书面的答案或结论) 。笔者以《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课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教学案例

1. 课前准备

布置研究课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查找资料并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前期准备:教师将研究课题进行任务性切割, 按学生选择的任务将全班分为7个研究小组, 组内分配角色, 分工合作、协同研究。教师在学生设计活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监控并介入小组活动, 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2. 课堂教学

教师板书:

小组实验: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都能支持红磷 (硫) 燃烧。

3. 课后反思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在失败中不断前进, 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优秀的科学品质, 这些都显示了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协作学习他们懂得了分享, 懂得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有益的锻炼, 对于贯穿整个实验和设计过程的环保理念也让人印象深刻。

二、科学探究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科学探究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先导, 一切科学探究都是围绕问题而开展的。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 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 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新知”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2.重视实证性资料的搜集。实证性资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3.强调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方式、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因而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加上科学探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探究的途径和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必要通过讨论交流, 扩大视野, 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使探究的成果共享。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 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对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奇异现象知之甚少, 但我们应该做到保护学生思考的能力, 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 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主动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同学习、探索、进步、成长, 并给学生必要的支撑和指导。

总之, 在新课教学及课外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是很高的, 但在中考复习中学生参与合作型学习的兴趣偏低, 尤其是成绩优异生。如何在中考复习阶段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学习, 缓解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进一步提升能力。如何打破合作学习在中考复习阶段低效益这一瓶颈现象, 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在初三化学课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 从而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本文从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课学习两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三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师;小组合作学习;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期望通过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学习方式,学校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实践,已经顺利完成了在学生团队合作方面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需要找出自己的合理定位,以此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合作学习释义

合作学习概念起源于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他是一家著名基金的主席,认为在学习活动当中,只有合作学习才能够促使学生进步。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的成绩足以获得教学奖励。美国的约翰逊兄弟也是支持合作学习的重要人物,他们觉得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达到学习他人的目的。在合作学习当中,人们需要遵循几项基本的要素,其中一个是需要小组之间拥有可以依赖的学习目标,另一个是在小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公平地对待合作学习中的个体以及小组成绩。除此之外,在小组学习当中,整个小组中的资源相互共享,成员之间不仅要享受共同的支援,也需要积极地完成小组学习的任务,以此来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定位合理的意义

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定位的合理能够带给小组巨大的学习意义。在化学课堂当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而化学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验,小组之间的实验使学生分工明确。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锻炼其创新思想和实践技巧。化学教师的合理角色定位使教学实践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分配到学习任务以后,需要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在适应教学环境的同时,还能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化学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使学生的思想有了发挥的空间,使其在教师所制订的计划中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

三、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定位

1.组织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化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分组工作,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而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化学教师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持合作学习小组的灵活应变能力。在制订学习目标以后,小组能够根据环境以及现实情况的改变,找出应对措施,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印象。

化学教师是整个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在不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自由分组的形式,学生之间总有相互熟悉和相互了解的成员,其在兴趣和爱好方面都能够达成一致。该种形式既发扬了民族思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促使合作分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分组,化学教师作为组织者,还需要提出合作学习的相关形式以及评分标准,以此确保小组学习的公平公正。

2.小组学习的评价者

在小组学习中,化学教师不仅仅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更要做好评价者的工作。教师应制订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小组学习成员的公平和公正,制订合理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化学教师根据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绩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的程度,评定该小组所得到的奖励以及惩罚。该种行为使化学教师处于合作学习之外,却又始终参与其中,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尽管部分教师只是依赖于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而无法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但经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化学教师定能从实践中明确自身定位,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从而完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段兵兵.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13,4(4):61-63.

[2]郭学锐.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现象的审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9(3):19-22.

[3]徐小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J].科技信息,2012,3(16):455-456.

[4]姜玉莲,刘莉.新学习模式构建: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12):5-16.

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12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

化学是一门对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它和语文、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不同,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而,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让一些在化学方面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一些化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激发其他同学在动手做实验时的创造思维潜力,不仅能发挥一些同学的专长,还能提高其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另外,化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间学员间的相互配合而更易于完成实验操作,也便于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感受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能更好的体验到团队的相互协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

另外,如果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成绩,忽略学习过程,把学习竞争放在第一位,只重视学习尖子生,对大多数成绩平平,甚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的话,不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得一些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加快合作学习实施措施的一个必要原因。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的具体的应用就是以人文本,因材施教,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把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作为工作重点,营造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很多学生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倾听,也不懂如何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就容易给整个团队造成影响,导致团队的学习效率低,团队成员之间无法默契配合。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方向,进行总结和完善。学会倾听是提高团队合作学习效率的第一步,做到这一点之后,学生还要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因为每个人的思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只有集思广益,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相互启发,整合资源,找出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积极发言会使同学们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一种参与感,也是体现自我价值感的一个机会,在得到其他人肯定的同时,也使参与者获得了成就感和更大的自信心。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策略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老师要先判断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各个学习合作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每个小组内部的学习成员却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可以先根据考试来摸清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通过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弄清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家庭情况等等。在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之后,老师可以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内,从而起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钠与水的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分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先让各小组学生对钠与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假设,并写下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分工各不相同,组内学生自主分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利用合作精神共同参与实验。小组内实验器材分配均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结束后让其总结化学反应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2. 采用多元化学习形式,调动小组合作兴趣

在课堂上采取竞赛的方式,是调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学习化学要经常做实验,不像其他文科类的学科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所以化学本身就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展示。另一方面,竞赛的方式又能够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既增强了自身参与团队中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硅与碳有什么不同、硅单质有哪些性质等之类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让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共同参与学习,勇敢质疑

高中化学的学习阶段需要结合科学的质疑精神,不仅仅注重自身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结合假设性的设计应用,注重教材的有效性探究和分析,实现教材的创新应用。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教学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质疑。此外,基于科学探究的应用,小组合作中也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全面培养,不仅仅对学生科学学习精神树立,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同时也要结合化学学科的一种有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过程。

例如,在“几个重要的钠的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掌握的不够熟练,可以找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让学生鉴别,各小组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后,将两者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总结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沟通,由教师引导并指导学生走出质疑,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引导学生对其的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的学习印象。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知识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讲解,也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进一步理解。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也能在学生相互学习和配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化学课堂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的应用能力不高。鉴于此,新课改指出,教学活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主,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是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探讨和分析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李志方.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6):64-65.

[2]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程昌燕.高中化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及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11.

上一篇:自卑学生案例下一篇:业务外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