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2024-10-10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通用11篇)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1

多元化教学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开始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笔者简述了构建多元化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方法,期望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形式,把教材中的抽象性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回放功能,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唤起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原电池原理”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单纯的实验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借助导线、电解槽和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电能转化的原理。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电子到底是如何转化成电流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特效,直观全面地向学生展现微观世界,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电子是如何从原电池的负极转移到正极的。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上,有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问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趣味点,讲究问题的科学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再通过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并有效结合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引导,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和化学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真正明白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如在教学“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问:“家里烧鱼的时候,一般往锅里添加酒或者醋,就会使鱼肉清香,一点腥味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家里长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引导,学生就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效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能够简单明了地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更加直观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化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延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2]刘春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2

一构建高中多元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的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 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 培养人文精神, 完善人格。从微观上为我们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由于长期以来受高中升学教育的影响, 升学考试是一切的核心, 美术课程仍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视、实际上忽视, 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许多学生不愿意上美术课, 对美术课程越来越疏远。同时, 许多教师也因此缺少教研动力, 更多的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将学生当成了单向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者, 忽视了美术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长期性的影响。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审美潜质的开发, 培养全面发展、善于运用多项智能的高中生, 如果没有美术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开放性, 便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美术素质培养, 才能在弥漫着高考硝烟的紧张氛围中开拓出一片艺术的蓝天。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 而是由彼此相互独立的、以多元形式存在的智能构成的。这种多元智能观打破了单一的智能观,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也从另一侧面论证了构建高中多元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二构建高中多元美术课堂的策略

要构建高中多元美术课堂, 教师要摆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重功效, 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 充当好多元智能的开发者。

1. 通过细致的观察, 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 提高教学针对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开展高中美术多元智能教学, 充分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此, 加德纳教授提倡创设一种自然、丰富的环境, 并在其中观察学生的行为特点, 明晰学生是如何运用不同智能做事或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就高中美术所涉及的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电脑美术、书法、篆刻等内容进行摸底测试, 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智能特长。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 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 采用多元智能观察表进行分析总结, 全面掌握每个学生关于美术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 以便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2. 巧妙设计多元活动, 拓展教学渠道, 开发学生多项智能

在观察、了解学生美术智能特点的基础上, 教师要遵循新课程的精神, 研究、设计相应的多元教学策略, 使美术教学活动涵盖多项智能的运用, 实现美术学习过程多途径和个性化。在讲授新课之前,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简笔画练习、画作欣赏、画家故事介绍等课堂热身活动, 实施兴趣激发。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 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于“美术与眼睛”, 我们围绕《蒙娜丽莎》这一作品, 通过讲述、比较、讨论等方法展开欣赏, 让学生意识到作品所传达的多方面信息, 学会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而对于“从传统到现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将美术史实转换成其他智能的语言, 通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向学生展现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教学渠道的多元化, 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美术素质的多元途径, 有效开发了学生的多项智能。

3. 实施多元化评价, 增强激励功能,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因此, 教师要更新评价观念: (1) 以单向评价和互动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组合等形式,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2) 丰富评价内容, 既要有知识性的, 也要体现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评价内容全面化, 涉及多项智能。 (3) 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 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语言, 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使学生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 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元化、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引领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平衡发展。

构建一个灵动的多元美术课堂, 是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我们应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 更新观念, 改进教学形式,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以高中多元美术课堂推动学生美术智能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J].新校园 (理论版) , 2010 (6)

[2]蔡群.建构美术课堂的多元体验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11)

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高中化学课堂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元化教学 多媒体 提问

一、恰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将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还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近距离去观察一些实验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结果,而且还能够发现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此外,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的思维能力,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唤起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弊端。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为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组织学习探究“原电池原理”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单纯地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给学生看,比如,用导线、电解槽和电极、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过程,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且形成电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电极不纯的话,实验现象也不会很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学受实验材料的限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只能从宏观上入手,学生也很难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效果进行演示的话,就能够将微观世界宏观化,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怎样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的要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教学情景,还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注意力,促使其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硝酸的性质”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玻尔获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相关视频,根据视频再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待教师讲解完之后,再指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浓厚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堂提问

化学课堂上,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也要讲究问题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化学的王国里遨游。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生活性。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化学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也会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作用。例如,在教学“酯化反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很多家庭在烧鱼的时候都喜欢加一些酒和醋去腥提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能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2.层层递进设置疑问,便于及时调控教学进度。学习化学知识时,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质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化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布疑,巧妙质疑,还可以采用问题推进式的质疑法,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把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可能遗漏的知识点或者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然后再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答问评价,从中获取有关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

高中化学学科以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构建出了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来的要求,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努力地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辩论”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新课程标准下的多元化化学教学策略要取得进一步的成熟与完善,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和学识素养,深入钻研化学教材,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还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走入美妙的化学世界当中,让学生在化学的王国里继续遨游!

参考文献:

[1]王悦,彭蜀晋,周媛,张丹,游晓莉.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2011(5).

[2]张红媛.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8).

[3]马晓青.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探究性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0(09).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4

2017年5月,学校研究课题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我和我的学科组同事, 按照学校课题组的统一要求, 开 展子课题“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题研究工作, 取得了成效。现将在 这一年的时间里, 我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做如下的总结, 以便以后更好地开展课 题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努力改进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初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提高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我个人在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提升我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3)让我的学生在我的学科课堂上想学习学科,会学习学科,激发学生内在对学科课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学科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4)减轻学生在学习学科过程中的学习负担,降低我们学科教师的工作强度,使学科课堂 教学得到良性发展,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研究, 用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特点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 和有效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要求和《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基于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和近年来实施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经验, 我和我的学科组成员统一采取的是 “学 案导学,五步三查”模式的研究方法,以达成“以学定教” ,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促进 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及成功的经验 1.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本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课前学 生合作自主预习, 教师批阅学生预习案。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我思考, 分组讨论, 积极竞争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与答疑。及时总结、反思。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练习及合作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 5个步骤 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步,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编写导学案, 明确提出课前预习的目标(任 务)、预习的内容(根据目标驱动,对于有些难以自主学习的内容或实验部分,则制作相应 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预习达成检测题、预习中存在的困惑, 由学科组审核后在下节 上课的前一天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 度、效果。(课前完成)。第二步,学生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提交相应的学习问题单(课前完成)。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 “展示”学习成果,初步解决组内部分同学在课前 预习中的困惑问题,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课中完成)。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先由学生将学习中 存在的困惑说出来, 由班级学生进行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考题进行精读解读, 或进行个 性化的指导或进行实验探究、总结, 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内化, 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课中完成)。

第五步,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当堂检测进行“三查” 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集体或个别辅导与讲解(课中完成)。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或拓展性问题(课后完成)。

2.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验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 我体会到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 对所学习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科学思想的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因此, 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 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前师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方法上的经验, 确定导学案【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料(课本或其他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学习达标检测(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和有挑战性的方面)】。其次,教师指导学 生在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预习案内容, 学生小组可通过表格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探究问题。最后, 教师要做好收集信息, 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困惑在学生之间互学的初 步解决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或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课堂师生的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立足师生有效平等对话, 积极创设和谐氛围,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高效调动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包括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和学习过程体验,促进知识和方 法生成,通过点拨、反问、追问适时拓展形成思想和能力,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 标。其中, 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第三, 适度的当堂检测 学生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对学科学科的学习自信心的养成和激发学生对初中学科的学习兴趣, 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最后,课堂注重课标三维提炼和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通过教学, 体现个人、小组内或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设过程;体现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特点,注重新课程课堂语言锤炼,体现对学生积极性评价和充满人文情怀。

(3)课后的师生巩固: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给学生布置适量的、用于强学科生对学习的 课后巩固练习, 以及进行周测试题循环评估反馈,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拓展延伸。同时, 教师 每节课后,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促进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 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理性成果

通过在“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的实践过程中,我的欣喜地看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学科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了。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 和学习的特点自己主动构建所学习的学科知识的单元体系, 敢于问一些有挑战性的学科实际 问题。如九(3)班的陈月同学和、九(4)班的都英伟同学;还有些学生还能够积 极预习后面的内容,反映了对学科学科学习与探究的强烈欲望,正是通过课题的研究, 使我认识到师生关系比往届更融洽了, 这归功于我在教学中要摆正教 师的角色位置, 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服务者。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讨论、探究, 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科问题,提高学 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四、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觉得还 不够成熟。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中对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材料没有。通过学习一些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的 教学经验介绍来看, 3~5分钟的视频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 认识、理解是有帮助的, 但这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和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帮助学生, 使课 前自主预习的效率打了折扣。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对“学案导学”落实不够,预习真实效果较差,也直接导致这 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上不够高效。因此, 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根据导学案进行很 高效的自主预习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出办法予以解决。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篇5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李继红

(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一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它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有效课堂的建设已成为必须考虑和讨论的问题。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效;高中课堂;数学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及原因

教学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应积极配合,所以说课堂效率的高低是与教师和学生都有关系的。

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死搬硬套,不与学生互动,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更有甚者,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的努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成果没那么显著。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底子差点的`学习就会相对被动些,还有的学生自制力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巩固,知识点很快就忘了。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能认真学习,缺乏竞争意识。

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途径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这个信息化十足的现代化社会,对各项数据的要求都是十分精确的,工业化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是严苛,而目前工业化大多采用了电子化设施,所以说对于数学的思考正考验着每一个人。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当然,中国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美国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微积分,所以尼克松在与中国建交谈判中取得了成功,则都得益于微积分的逻辑思维。新课标中也规定学生要熟练掌握一些技能尤其是数学,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无用的,相反,它有存在的必要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习就不是什么难事。虽然数学可能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抽象一点,但其实用性却是学生所没看到的。只告诉学生数学的实用性是无用的,必须要教师激发学生对知识和主动学习能力的渴望,并逐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地从事数学学习。

3.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反思

学生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并没有亲身经历,只有将这些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是有用的。要将前辈们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经验就要经过实践、反思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用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真真切切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表现,享受课堂,打造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彭超,文怀。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5)。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6

关键词:多元化的教学课堂,高职院校,学前双语文化,教学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 我国的英语教学对词汇、语法等陈述性知识的积累比较重视, 而对于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等程序性的知识并不重视, 最终导致教学课堂的模式比较单一, 课堂的教学气氛也逐渐变得沉闷枯燥,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够灵活的应用英语知识, 这样低的教学效率最终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外语素质不高的情况出现。所以现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双语文化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我省学前双语文化人才。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在开展之前要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而教师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 所以为了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紧密,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关的机构曾经对几个高职学校进行过问卷调查, 在调查结果当中, 80%的学生会希望教师的素质能力符合与时俱进的特点;60%的学生对教师的职称高低不是很重视, 而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非常的重视;70%的学生会希望授课教师拥有比较高的学历。这些调查问卷的结果都显示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向学生展现授课热情。教师在备课之前,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 摸清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情况, 这样才能够在备课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要向学生展现对学生的热爱, 在课堂之上不能够带着不良情绪上课, 更不能责骂学生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鼓励, 学习中所犯的语言错误, 在不影响实际交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责备, 尽量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 利用商讨的形式进行委婉的纠正。当然,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怕得罪学生的思想, 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学习, 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不指正学生的错误。

2.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观念一直是教师必须秉承的, 在这一理念的强调下, 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旁辅助, 进一步加速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工作时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的研究,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辅助以自身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迎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 教师还要时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对教学方法及时的改正, 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构建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从宏观上进行, 既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在内, 还要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 这样才能够设置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般在选择教材时, 教师首先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形势发展, 根据教材设置标准。但是每本书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总会有一些相对滞后的东西,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踏出教材的禁锢圈, 从其他各种媒体资料上选取适当的补充材料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工作。例如, 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 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日报》、《疯狂英语》等读物。

三、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有一定的方法, 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方法, 教师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在选取教学手段时, 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等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的, 最后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进行, 尽量避免出现教师只是拿一本书一支笔进入课堂的现象。

教学中, 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语言学习的评价机制一般都是由语言的学习规律以及特点决定的, 开放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所以评价机制一定要显现开放性。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 教师应该用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后, 应该选取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批改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这之后教师还要选取一篇作文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讲评, 最后要求学生自行修改各自的作文, 最后再交给教师进行批改。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 最终发现将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后,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往过于重视结果的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们开始重视学习的过程, 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双语文化素质。

结语: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 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成长,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经历。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成为了众多教师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改革中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提高双语文化素质, 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7

【关键词】构建;多元化;提高;素质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是应试教育却越演越烈,导致许多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授课单一、资源单一、教学目的单一的现象,学生数学课枯燥无味。这是影响数学课堂改革向前推进的最大阻力。因此,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多元化数学课堂势在必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1.利用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对于一部分教师确实存在困惑,对于以逻辑思维为向导的数学课,让德育教育渗透其中确实需要数学教师的一些艺术的教法和语言的挑拨。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集体的力量最大,我们要热爱集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爱数学爱科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种植一颗科学思想的种子。

2.利用数学课启蒙学生辩证思维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生活数学”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数学课中认识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通过生活探究数学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同一件事物,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就各不相同,图形与位置有关。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教学中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知识只有服务于生活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被认为知识的意义存在。数学客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一个班级学生的人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体操运动时教师给学生按照人数的分组,书包里装着的多少本书,几支笔,母亲给了多少零花钱。报名的学费。等等一切无不与数学挂钩。只有教育学生认识了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利用所拥有的数学知识主动探究数学存在的的奥妙。数学才能向前发展,只有探究学习数学,学生才能体味数学中存在的快乐。

4.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对数字之间的联系表达要清楚具体,逻辑思维要严密。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篇8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陈迪友 胡稳山

摘要: 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 初中化学 高效 课堂教学 主动 乐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丰厚收获,有非常提高,有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现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使教师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 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高效教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以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追求。二是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学生观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有“学生为主体”意识,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潜水艇”、“白纸显红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年在随州举行的优质课竞赛中,鹤峰县太平中学的张丽华老师,在分子和原子的授课中那个情景创设得很有新意。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如:金刚石可以做玻璃刀;醋可以让头发变得更柔顺等,无形中把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科学的崇尚之情。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发挥

1、课前,学生一定要准备好下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用具、资料、书籍等。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在学化学肥料这一课题时,课前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化肥和农药的品种、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到做了全面的调查,在上课时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点拨,一节课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完美地结束。教师在课前要做的就更多了,(1)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标不能过高、过多、空洞、抽象。如:空气这一课题的主要目标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的污染危害与防治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通过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初步学会把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等。这样重点突出,操作性和检测性都好把握。(2)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案。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要便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翻阅查看,教案要实用,除了要清楚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外,重点要放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指导以及媒体和器材的有效使用等。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是比较平常的,但能否充分发挥课件的效能,那就得看课件与各个教学环节能否紧扣。如:网上分子和原子的课件资源很多,但能够直接使用的没有,在使用前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设计进行大量的修改,最常见的就是视频的穿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还有,就是对课件画面的衔接语要精心设计,否则就会有两张皮的感觉,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总之,要使教学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最高效能的发挥,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四、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课堂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初中化学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的设计很多,还有很多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每一个这样的机会,而且还要适时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学主动地加入。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的实验,有多种原料可选,当学生选到使用过氧化氢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是把过氧化氢加到试管、塞上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之后再来收集气体的时候就没有多少氧气了,总是得不到所需要的氧气的量。经师生的共同分析,找到问题之所在:就是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那么如何改决这个问题呢?问题一产生,学生马上积极的讨论开来,最后交流得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方案:如改变发生装置中加过氧化氢的仪器,有用长颈漏斗的,也有用分液漏斗的,还有用注射器的,还有用胶头滴管的。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优的实验方案是:分别在几个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盖上玻璃片,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过氧化氢溶液。最终是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还节约了药品。达到了实验的最佳效果。

2、精讲精练,给学生时间,还学生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授课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一讲学生提出的有学习意义的问题;二讲学生自学、研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三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在没有实施学生互帮互学之前不讲。“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3、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和具有启发性。尤其是课堂提问,一个恰当的提问象一盏导航灯一样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所以要注意每个问题所带来的效率。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提问与思维要有技巧,比如,“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从而增加学生的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等等提问方式的语言极具启发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浩瀚的工程,如:教态、板书、情绪等细节都不容忽视。

五、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庆綦江古南中学 李世权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

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论文 篇9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使教学实践得与失并存,教学成效不高。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调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今仍然被一些老教师沿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迫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质差,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二)只重模仿形式,忽略内容

近几年来,多地在小学及初高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次派遣教师到课改示范校进行观摩学习。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多年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真正的改革过程中,外出学习这部分教师,仅是学到了示范校新的教学模式,而对内涵理念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回到所在学校后只是将新型教学模式传播给其他教师。多数教师也只是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但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反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让学生们手足无措,他们无从下手,只能是应付了事。教师们从课堂中被解放了出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样的教学成效反而更低了。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对高中生应该有的阅读量和相关的知识积累,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高考应试的问题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成绩,学生手中更多的是备考资料,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背诵一些文言篇目和示例文章。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每天徜徉在题海中,他们只能在问题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真正的文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掌握的并不多,高考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积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要想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抛弃传统的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就好比旅游景点的导游,风景美不美要游客自己来发现和体会,导游讲的再多,也只是片面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和辅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本身要对课改新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借鉴,在内容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有梯度的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对问题的解答和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起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我。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对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朗诵才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本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对我们的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提高。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

1.有效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有效备课需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三是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移,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是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的难度、坡度、角度,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

(1)问题要有预设性。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内容和学习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增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

(2)问题要简洁明了。要实现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若出现学生可能在回答该问题时所需的生僻词汇、术语时,教师应提前给出解释,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查找相关的内容和资料。

(3)问题应具启发性。要想使语文课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文本,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并组织答案。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花哨的问题,因为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

(四)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篇10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多元评价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功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新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化为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评价的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end Gandner)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理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交往智力;⑦自我反省智力;⑧自然观察者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人都具有这八种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人体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导致人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智力理论与当前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把承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应侧重于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境中观察,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建立多元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多元评价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行为、态度情感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的课堂行为调控应遵循的原则:(一)积极与平等原则;(二)尊重与宽容原则;(三)有效与适度原则。

三、多元化评价内容的选择

学生的能力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表现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各不一样。在科学课中,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科学规律的认识能力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作为评价的内容。①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能够引发调查的问题;②进行猜想与假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力;⑤观察实验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投入的态度、情感、意志、毅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等。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语言智力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应该使用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教师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还能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要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骑车或坐公交时感觉突然刹车以及起动时人的感受和路旁树木的移动方向,写成笔记,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上网写论文……这样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其书面表达能力。

4.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一幅画抵得过一千个字。”我们也经常说“眼见为实”。在很多方面,视觉——空间智力是大脑的第一语言。大脑用表象进行思考,然后才与语言相联系。人的大脑不可能不视觉化,就像人不能不吸进氧气一样。科学课堂中视觉——空间智能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关于“评价方式”

理解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它主要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1分之差可以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学生往往为分数而学,最终成了分数的奴隶。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许多个性特征具有模糊性,只呈现为一种状态,不能确定为数量,因此,定量评价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现代教育评价方式已逐渐采用定性评价方式,以评语、等第形式较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了分数衡量标准,落后学生的自卑感消除了,先进学生的等第范围宽泛了,学生的进取性提高了。评价引入定性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理想。虽然定量评价也有其优点,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较能克服定性评价难以克服的主观性,准确度较高,但从科学学科特点特别是实验活动成果本身就较难准确评定,无法以1分之差衡量优劣。因此,笔者主张摒弃以百分制的定量评价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等次、级别、符号、评语、奖励(精神与物质奖励)等均是学生学习活动评价中较为常见的评价方式。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综合运用。如:物质奖励特别适用于低学段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课堂的辩论赛评比最佳辩手等精神鼓励,也是不同学段学生都欣然接受的评价方式。我们无论选择何种评价方式,都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五、关于“评价途径”

评价途径是指一切获取评价信息的办法。观察、谈话、记录、分析、学习档案、教育案例等都是学科获取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记录”的方式主要是笔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摄像机和计算机帮助记录。“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品进行,也可以分析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过程,以至对阶段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学习档案”与“教育案例”是现代教育观下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与学习心理的方法,值得我们重视。

“多元智能改变了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信念,每一件事都着眼于怎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们现在是在‘教人’而不仅仅是‘教书’。”多元智能为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对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我们预测他们能发现许多方法,以高质量的工作去运用他们的知识。学生们更深入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孝玲编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教基[2002]156号)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桢中学)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篇11

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是相比较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 从多角度和多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 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一)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自2001 年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逐渐的多样化,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当代教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进步的有效手段。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单一而枯燥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基本需求。因为,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思维的活跃性使得他们更加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 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前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改变传统学生单向思维的模式, 变单向思维为多元思维, 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 笔者分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 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 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基础, 不断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 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基础。

(二)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的教学, 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二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这两大模块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教育和渗透,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制定,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根据教学的内容, 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设施, 站在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不断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亦可通过情境教学法,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多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实施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建立在信息技术手段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因此,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 立足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 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建国.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 2010 (12) .

[2]卢永亮.浅议初中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 2010 (12) .

上一篇:《秋念起,唯愿明媚初心》散文诗下一篇:音体美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