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2024-10-07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共8篇)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1

1 引言

自1979年复旦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管理科学本科专业以来,管理科学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0多所高校开设管理科学本科专业,其中有不少为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就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管理素质、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结构,能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企业和事业等管理决策的需要[1]。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院校不断加强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目前,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的专业的实践课程一样,实践课程基本由生产劳动、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但由于本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该专业在财经类院校发展的境遇与其它的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使得该专业现有的实践课程相对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一个合力。在这里我们将分析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协同化实践教学体系。

2 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发布以后,各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教学得到不断加强,各学校均将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用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编制包括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实践项目指导书、实践报告文本等在内的教学文件,配备实践教学师资,建立较完善的教学实践室,使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改善。但在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并不像金融、会计等其它的专业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它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知识融合;第二,基础学科与领域的拓展性;第三,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第四,突出管理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及分析的哲学)与研究工具性,并给出了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2]。而现今不少大学课程基本是“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体系[3],使得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宽口径”,实践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1)人才培养上过于强调“宽口径”,实践课程设置目的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财经类院校开设的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法律等大类,在专业设置上又几乎囊括这几大类所涵盖的所有专业,使得专业过于相近,再加上学校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在综合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到了财经类院校要分成若干个学院,各自管控下属的专业,专业间又多了不少人为的界限,管理科学专业在夹缝中生存,难以依据本校的特点进行明确定位,进而影响到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性。

(2)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全面,实践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管理科学专业不像会计、金融等专业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在社会上有具体的职位与之对应,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分散,为的是能让学生适应各种管理工作,培养规格面面俱到,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课程未能有效整合,缺乏综合性跨专业、跨学科的实践平台。由于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各专业的实践技能,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能将各种专业的实践技能加以综合运用。这就需要在现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建设跨专业的实践平台,既能让学生掌握各专业的实践技能,又能在平台运用这些技能,方能达到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要求。

2.2 实践课程设置与其它专业趋同,实践课程未能更好地体现管理科学专业的特点

(1)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突出。由于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过于集中,院系划分过细,现有的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的管理权限相对较弱,一些缺陷也反映到培养方案上,从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在培养方案的编制上,具体的专业在一些主干的核心课程有所不同外,其余课程基本趋同,从课程设置中难以看出对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突出。

(2)管理科学的实践环节与其他专业趋同,实践环节不适应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财经类院校中的各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本都包括了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而对于实践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主要课程课内实践(实验)却少有涉及。

(3)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共用相同的实践平台,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不少财经类院校统一规划实验室的建设,通常是多个专业共用相同的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通用性强但相对较粗略,管理科学专业的相关实验课往往就置身其中,只是针对管理科学专业增加一些教学软件而已,于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课内实践就缺乏有效设计。

2.3 实践课程过多依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块相对较为独立,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

(1)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实践课程分散缺乏关联性。理论课程的讲授重在要求学生对其中知识点的掌握,各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不同课程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去检验这些知识点的成立与否,使各实践课程就较为独立,相互间缺乏关联,甚至出现交错。

(2)按统一要求安排实践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管理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更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突出其特点,其实践课程不能按统一的要求去安排。否则,就是为了实践课程而安排实践课程,结果是无心理会这些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和学生修完后应达到怎样的效果,不能建立起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方法、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不少院校的实践课程大多在共同的校内的实验室完成,不同的专业有时只是在一些软件使用上的不同,多为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综合型、应用型、设计型、探索型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不高。认知实践安排随意,目的性不强,甚至变成参观游览;毕业实习分散,计划不够周密,甚至让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

3 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的构建

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实践教学作为管理科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加强同理论教学的结合,与培养学生的规格要求匹配,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我们的调查可知,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较为分散,应聘到物流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岗位。无论学生从事哪一个岗位的工作,其今后的发展都要经过寻找工作,再到适应工作,再到运用知识,再到改进工作的几个阶段。在培养管理科学专业时,就需要根据他们在职场上的这些阶段,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能让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顺利地能到较为分散的岗位上就业,就应培养学生使之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技能,需开设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并让他们协同发挥效用,使之形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课程体系。

3.1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顺应教育部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校和自身的特点,改革本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建立以“打基础,拓专业,强实践,突出创新,注意综合”为指导思想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创建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重视与书本知识的结合,打造与理论课程相应的基础实践课程;二要使相关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打造跨专业、跨学科的实践课程平台;三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综合型、应用型、设计型、探索型的实践课程;四要使这些实践课程协同形成一个合力,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又造就学生坚实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科学素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变革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2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进行设置,再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经本科院校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数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进行定量与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寻求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将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预测方法与决策理论等课程作为一个模块,以培训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MatLab、SAS、SPSS、E-views等软件课程作为一个模块,以训练学生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以现代物流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为另一模块,使学生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等等。并加强这些课程的实践课程建设,使之形成基本层次的实践实验课程,在教学中还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相关课程要求上机实验,丰富基础层面的实践实验课程,同时要使它们相互融合,使之能成为更高层次的实践的支撑。

3.3 对实验室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和实训平台

在基础层次实践实验课的基础上,将“物流实验室”、“项目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等实验室进行整合,重新规划了实验室的架构和功能,增加新的软件和实验内容,可使之形成专业实验级、跨专业综合级的实验平台。在此之上,进一步可利用目前社会上的企业仿真软件组建一个综合的实训平台,仿真宏观环境与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完整地将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企业融资投资、生产、产品的市场交换、产品消费与经济分析等)与现代企业管理基本职能,在这样的平台上以团队的方式参加实践,队员担任虚拟企业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岗位。输入一定的市场环境等相关数据,让团队分析讨论,完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决策。

3.4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企业实践平台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践课程体系、建构实践教学模块、设计实验实训环节、制定实训实习方案、编写实训课程教材、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形成一套规划科学、高效务实的实践教学体系,让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从而形成企业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常参观认识、参与体验、顶岗操作的实践教学,进一步使学生们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技能对问题加以解决,为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 问题与建议

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较会计与金融等专业只能算是新兴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增强,管理科学专业不但要从自身的状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在财经类院校中,专业设置相对集中,院系划分过细,课程和实验室的整合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大了整合和实践课程设置的难度,这就需要管理科学专业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同时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投入,现有的一些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摘要:依据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科特征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着实践课程设置目的性不强、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基础性实践平台、跨专业跨学科实践平台、企业实践平台,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协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苗敬毅,李婷,李娟.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6):3-5.

[3]吴林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101-104.

[4]王学通,庞永师,禹奇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7-79.

[5]牛庆玮,胡伟,刘臻,于猛,王志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73.

[6]李四聪,何宜军.管理科学专业“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13-117.

[7]王满四,郭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1-113.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协同教学理论;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进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类面临全新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有效地结合,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新模式提出我的浅见。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协同教学模式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有些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如讲授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知识的传播,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又如提问式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使是情景式或交际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认识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际,采用句型操练、对话等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但仍然受现有教学环境的限制,多是在教师口头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训练,学生极少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进行自然的交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使英语教学可以对以上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协同合作为依据的,协同合作是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协同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合作学习的方式而获得。

这种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以巨大的英语知识库为后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在知识库中进行自主的探究,并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对话,以及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英语知识库,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知识平台

这个知识库包括背景资料、情景会话、语言知识、语法体系、写作知识和范例,以及自我评价体系、题库等专项,这些项目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又能分解于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从知识库中寻获所需的信息,还可通过知识库所提供的网址,在校外网络上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知识库中设置的自我评价体系和题库可及时给学生反馈,便于他们进行验证以及课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学生要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自己可通过导航指引在知识库中获得有关定语从句的多角度信息,显示定语从句在初中课文中出现过的次数以及在哪篇文章中出现,并显示原句,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的知识库,图、声、文三位一体地演示两个单句如何变成一个含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反之则能明白复合句又是如何分解成两个简单句。学生可通过网络反复地观看以上的现象,在感观上得到多重的刺激,对定语从句的构成产生深刻的理解。最后,学生可通过知识库中设置的自我评价练习,测试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根据自我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在题库中对薄弱环节作补充学习和练习。

2.利用网络系统优化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

利用网络进入知识库,大大缩短了学生寻求知识所需的时间,通过网络,众多学生可同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教师还可监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在网络上进行集体的研讨。所以,利用网络,可大大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度,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計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能发挥更为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使学生享受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的有利条件。

3.采用协同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群体达到对当今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的观点在一个平等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必然纠正个人原有的偏见或错误认识,相互补充原来理解上的缺憾。学生间进行讨论与学生和教师间的讨论相比,前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在一种平等的心理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广大师生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的网络环境,超越时空和地域地进行合作学习,扩大“合作学习”概念的外延。

语言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即使讲解得十分清楚、正确、明白,其效果也只能体现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了解和理解层次,至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则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参与的精神,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3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精妙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如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各种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等,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比如,我在教授《鸿门宴》时,我采用了诗词导入法: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在屏幕上展示项羽和刘邦的诗歌:《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让学生默读理解后全班齐读。我在侧面提示学生理解两人不同的心境,从而引导楚汉争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看似简单的诗词导入,却创造了一种朦胧未知的意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因此,教师能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中,我选择的是《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考虑到如果单纯地讲解诗句,只会破坏整首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显得支离破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之前,先播放与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的《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给课堂渲染古诗特有的气息,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轻声朗读诗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乐曲的流转,学生的情绪也被逐渐感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课堂氛围宁静而又和谐。不少学生课后说,在听到古筝乐曲的时候,眼前就仿佛已经出现了辽阔的海面、皎洁的明月,不用老师多作讲解,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优美情景,好像作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由此可见,良好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鉴于这样的成功尝试,我在后来的《再别康桥》、《荷塘月色》、《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现代和古典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或播放钢琴曲,或插入古筝独奏等,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当中,真正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三、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量文学珍品,其作者的生活背景、文化阅历、文学修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之上,甚至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展现的时代,培养想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创设画面来刺激学生感官,使他们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和意蕴。

比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给学生展示一幅幅骏马奋蹄图,配上豪迈奔放的音乐,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寥廓万里、生机勃发的意境,又能体会到一代伟人面对苍茫大地所抒发的壮志豪情,更能产生对青年毛泽东的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时,选择了一棵苍老而蓊郁的榕树和一个古老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现在幻灯片中,榕树以它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渲染了夏天的悠然自得,小村庄则在夕阳下显得静谧温馨,再配上《童年》这首歌的音乐,画面轻快活泼而又略带忧伤。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再去感悟整篇文章中作者所寄寓的那种对故乡和故乡的榕树所特有的思恋情怀,就和作者的情感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我给学生展示一幅幅雨景图,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主人公在雨巷孤独前行时的彷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设置适宜的画面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自然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思之中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4

【关键词】师生协同发展 大学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自从2004年国家颁布大学英语新课标以来,建立师生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之举。

一、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阶段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阶段的教育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有效的合作关系,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然而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要建立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关系,在教师的不断帮助下,学生渐渐地掌握与人交际的能力,对以后学生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师生协同发展不仅对学生有所帮助,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不仅能够改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关系,还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不断地与学生沟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以后的教学发展。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不断沟通的同时,还能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有所了解,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这样的协同发展正是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发展,不断地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互相帮助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学生最坚实的依靠。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教师不断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在这样的协同发展关系下,能够使学生更加依赖教师,建立更加牢固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更加了解学生的习惯与学习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不断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二、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观察,找到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掌握学习技巧,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更加高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Listening and reading 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在听过课文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会让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课前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互相帮助,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堂教学实施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备课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中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组内进行学习或讨论时,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向学习优秀的同学学习,这样能够有效节省教师教学时间。在上课时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单词与短句,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更加形象地记忆单词及短句,采用不同的图解或者是抽象记录方式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认知。比如“Seeing the girl looking around helplessly on the platform, the young porter asked politely if she needed any help”.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看到女孩在站台上无助地四处张望,年轻的波特问她是否需要任何帮助的话。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插一个小漫画,以便让学生更形象地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教师通过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三)实施改革与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式与技巧,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建立一种互助体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素质有所提高;不断地为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法,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还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发展的师生关系。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对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不断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任庆梅.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J].外语界,2014(03):20-28.

[2]郝鸿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5

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是相比较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 从多角度和多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 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一)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自2001 年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逐渐的多样化,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当代教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进步的有效手段。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单一而枯燥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基本需求。因为,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思维的活跃性使得他们更加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 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前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改变传统学生单向思维的模式, 变单向思维为多元思维, 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 笔者分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 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 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基础, 不断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 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基础。

(二)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的教学, 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二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这两大模块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教育和渗透,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制定,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根据教学的内容, 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设施, 站在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不断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亦可通过情境教学法,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多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实施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建立在信息技术手段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因此,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 立足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 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建国.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 2010 (12) .

[2]卢永亮.浅议初中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 2010 (12) .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6

一、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 (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 , 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 巩固和发展社区情感为主要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 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 在一些省市由大企业牵头, 周围企业参与组成了地区体协。这种组织较为松散, 组织的稳定性较差。如天津的天拖南地区体协等。到了70年代初, 城市公园、空地出现了零散的中老年晨练活动, 后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晨、晚练体育活动点。80年代中期, 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以街道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街道社区体协, 大单位牵头组织的一条街体协, 打破了待业隶属关系, 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这成为社区体育兴起的标志。进入90年代, 随着居民小区的大批兴建, 出现了住宅体协。1995年6月, 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号召全民锻炼身体。1997年4月, 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五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进入21世纪, 全国各个城市社区体育开展得更加轰轰烈烈, 社区体育活动进入高潮。

目前,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处于转型期和转轨期, 主要组织形式包括街道社区体协、社区俱乐部、晨晚练体育活动等, 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区体育成为居民主要的生活方式, 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满足居民体育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以其融洽的地域亲情、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有效的健身效果和便捷的练习方法, 迅速发展起来。参与社区体育文化活动, 已经成为社区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是国家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

社区体育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城市居民认识不足,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经费不足, 体育辅导站、固定活动场地、体育中心等活动点较少, 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 满意程度非常低, 培训教师正规化程度较低, 缺少专业人才等。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尚处于起步的不成熟阶段, 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不够。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内在联系

学校体育要树立社会大体育的意识, 不但要搞好校内的体育工作, 还应为社区体育出谋献策, 积极参与, 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均属于社会体育范畴,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 可以看作是群众体育的前奏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运动技能技巧的学习, 初步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 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为今后能更好地发展群众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从两者的概念和功能上来看,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能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共同推进社会体育水平的良性发展。

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体育理应树立社会体育的观念, 积极投身其中, 帮助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 以满足社区群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

三、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的优势分析

1. 场地设施

学校体育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器材与场地设施, 2008年, 黑龙江省30所高校拥有129个体育场馆。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可以看出, 22%分布在体育系统, 29.2%对外开放, 而65.6%集中在教育系统。这些场馆除满足教学、训练使用之外, 仍有潜力可供开发。

2. 体育人才

学校体育能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人才资源。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10年) 》数据, 到2010年,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在48万人以上, 加上高校体育教师, 师资有近百万人。学生们有充沛的体力与精力, 教师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和知识。

3. 技术方法

学校体育, 尤其是高校体育, 拥有丰富的体育项目、一流的运动技术、完善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科研成果, 具备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社区服务的能力。学校体育在指导健身锻炼的技术、方法方面具有服务社区体育的优势。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 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

要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 必须以政府为主体, 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加大投入力度。同时,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的制度、组织建设。由政府出面, 处于不同管理体系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二者方能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载体之一, 只有结合学校体育协同发展, 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学校体育要进一步发展, 也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立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体育资源要对社区开放, 应该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建立管理体系, 才能实现共赢。

第一, 学校的体育硬件资源相对丰富, 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在满足了本校的教学与训练任务后, 有很多时间还处于闲置状态,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因此, 学校应该让这些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共享体育健身场馆器材。让社区居民走进学校, 进行体育消费, 不但缓解了社区体育资源紧张的社会现实, 而且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 还推动了全民健身向前发展。

第二, 让学校相对丰富的体育人才走进社区。学校的体育管理部门应鼓励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学生来到社区组织、参加体育活动, 将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带到社区, 带动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推动社区体育发展。反之, 也可以将社区开展较好的民俗体育等项目由体育教师带进学校体育课堂。

2. 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和社会需求接轨

社会的实际体育需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学校的体育内容要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 与时俱进,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及时更新社会实际需求相关的内容, 紧密联系社会体育的发展实际。另外, 学校可以结合社区机构, 为学生建立体育服务的社区实践基地, 搭建参与社会体育的实践平台, 积极培养爱好和兴趣, 有意识地加强其对社区体育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 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基础。还可以与学校的体育俱乐部联系起来, 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形式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五、结论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走“双向参与”之路, 有一举两得之效。现代社区体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体育社会一体化的体育活动, 强调的是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 二者如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融于一体, 相辅而行。摆脱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改变自我封闭的思维, 克服影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的各种障碍, 进一步密切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 做到资源共享, 全面协作互动, 对进一步深化社区体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 不重视学校体育, 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 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阶段的事, 那么体育教育就成了插曲。”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走共同发展的双向参与之路, 可达到一举两得之效。

体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使体育的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 是我们全体体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协同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篇7

高中的体育教学在高中的整个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起着辅助型的作用, 和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贯彻和履行。体育课堂以及健康的课堂中包含了很多功利性的因素, 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竞技的成绩非常看重, 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并没有特别关注, 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并没有很好的去培养以及锻炼。从某一方面来看, 因为我国的很多高中学校主要实行把奖励和惩罚当做是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 这就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意志,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看重, 因为学生的成绩关系着教师是否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 建立对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很重要, 若是只是把学生的体育成绩当做评价的标准队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显得过于单调, 未能得到准确的评价, 也会加重教师教学的负担, 对体育教学产生不良的效果。如果不把当前利用的评价体系进行修补, 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教师就会继续把学生的体育成绩当做主要的教学目的, 过分的追求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忽视了教学的效果, 为体育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高中体育课堂多元化教学体系的理论分析

构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审题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继而根据实际的情况利用不同的措施,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多元化的一些评价体系属于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 是教育的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学生可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 首先强调了对评价主体本身具有的多元化, 看重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进行考察和评价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一评价的体系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主体, 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以及课堂中的自我反思能力,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对自己的短处充分的了解, 和同学进行比较, 对教师进行请教, 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健康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而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学习的潜能充分的得到发挥。虽然很多高中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吗, 没有很多经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把教师的评价当做最主要的评价, 把学生的评价当做辅助性的评价, 不仅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还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对于学生的定位更加准确, 有利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创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措施

3.1、使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的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具有科学性

对于高中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 首先把教师以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 继而让高中的学生对自身的体育学习情况充分的了解, 对于教学的目标着重的进行把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得到细化和发展。此外, 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还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弥补,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评价,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使具体的问题得到具体的分析,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2、构造多元化体育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因为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评价, 利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例如, 对于高中生的体能以及技能上可以利用一些小的测验方法或者是成长记录的方法, 对高中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主要是利用观察、展示以及技能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定量评价以及定性的评价两者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的过程给予重视, 利用评价主体具有的相对性进行评价, 体育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评价主体具有的多元性进行评价, 主要有上文提到的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主要是对学生体能、技能以及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对学生的速度、力量以及耐力、柔韧性等多个方面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但是这个方法特别的简单, 内容也非常的少, 难于把学生科学方面的反映准确的进行评价, 使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充分的显示出来。对于学生的技能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对学生的经济性进行避免。最后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心理素质和学生的体能素质有着很大的不同, 有着独立性以及特殊性等方面的特征, 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要先完成对一些资料的积累, 然后再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评价。

3.3、对体育教学的多元化进行评价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体育教学的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提出了需要对高中的教育进行改革,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予重视, 还需要对学生的体能进行培养, 促进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使高中的体育教学课堂变得多元化, 把课程教学的目标作为评价的最主要依据,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本身主要的目标是促进高中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文化方面的修养得到提高。使高中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使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 把多元化课程以及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 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客观的进行评价, 使学生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队伍教学的效果应该强调教师的职业素质,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

4、结语

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很多教学的成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体能得不到锻炼, 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使其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进步, 人们的素质也在逐步的提高,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非常看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学生是否学到新的知识, 身体是否得到锻炼, 是否提高了身体素质都不是特别关心,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竞技性过分的追求, 使得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本身的价值不断缺失。通过建立比较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 能够利用积极的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继而使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使高中生的素质也得到提升, 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中生体育课堂的多元性问题进行分析, 就这一问题深入的进行研究, 在这一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有效地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多元化,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熊仕华.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实施策略———贵阳市第九中学实施体育模块教学经验交流[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5, 01.

[2]吴红权, 尹志华, 郭强.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摘登) [J].体育教学, 2014, 08.

[3]李斌.基于“顶层设计”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03.

[4]蒋新国, 李竹青.论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 2014, 06.

图文音影,构建多元作文课堂 篇8

在《写出心中爱的小诗》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机地链接、激活,能够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兴趣讲、大家思、集中练、相互评等形式,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欢笑的课堂中,让学生在“说说笑笑”中,学会科学地细化作文的信息处理流程,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的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把精力集中于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这句话中的“精力集中于一点”就是指在人们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兴趣。这股力量如此强大,可见,兴趣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在学习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就会失去来自主体最有力的动力。在《写出心中爱的小诗》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出示图片成语,要求学生在赏析中思考,从展示的几幅图中看出其蕴含的成语。这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积级参与到课堂中来。

接着进入数字对话环节:

0对8说:胖就胖呗,还系腰带呢!

7对2说:再跪我也不原谅你!

6对9说:酷就酷呗,还玩倒立!

3对1说:瘦成这样,真不容易啊!

这里再度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告诉学生每一则笑话都是创作者发散性思维的表现,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之后再进入兴趣导入之文字遐想环节, 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字之间会产生怎样有趣的对话呢?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以动画、配音以及解说的方式也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处三度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构思,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比对北说:你们背靠背,闹矛盾了吧?(配音:哼,懒得理你。)

兵对丘说:战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配音:爆炸音效。)

寸对过说:呵,老爷子真休闲,买躺椅了?(配音:真舒服啊!)

占对点说:哟,生活富裕了,买小轿车了?(配音:行车音效。)

古今中外有许多运用这种独特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高斯运用等差数列计算1加至100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在作文中,有些同学总报怨无事可写,勉强拿起笔来只好东拼西凑,最后成文不是前后不连贯就是中心不突出,根本不可能表情达意,其中的根本问题就是思路不开阔。所以,作文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这样才能使思路更加开阔。

二、展开联想,链接信息

在以趣导入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此刻教师以“阶段性、景物性、对比性”这三类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从“儿童——少年”这组词语中还能联想到青年、中年、老年等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与此相似的还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等;从“阳光——彩虹”这组词语中,还能联想雨露、蓝天、白云等景物性词语;从“关爱——漠视”这组词语中,还能联想到温暖与寒冷、谦虚与骄傲、庸俗与高尚、文明与野蛮等对比性词语,从而告诉学生:要使思路开阔,需要我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展开联想,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接着,教师播放动画“Family”。

在视频赏析中,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视频中的摇篮、小伞、拐杖等等都是爱在家庭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说出自己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爱的表达方式,同时要求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仿造句式,写下心中“爱”的感悟,促使学生让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得到激活,有机地链接起来,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在句式仿写中,教师再联系刚才词语想象与联想的训练,提示学生:从阳光、小雨中想到什么?阳光能使人感到温暖,而饥寒交迫的人正需要温暖。白云、小伞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而怎样的人最需要阴凉?泉水能给人带来什么?而怎样的人最需要解渴?以此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爱的表达方式。

三、创作小诗,交流体会

在上面的句式仿写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词语联想结合到创作之中,接下来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告诉学生,爱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姐妹、同桌相处中,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这一举一动都是爱的表示,接下来让学生观看视频“爱的表达式”。

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以讨论组的形式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创作,根据提供的格式,把“爱”的小诗写在课前发好的心形卡纸上:第一板块用比喻的形式写出爱的感悟,第二板块写出生活中爱的具体体现,最后补上几句自己对爱的宣言。这样,一则让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机地链接、激活,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二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途径来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再从中选择最恰当有效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通过投影展示、诵读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以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爱的宣言”都源自于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所以,作文创作时还需要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够让思维飞扬,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章。

四、展示作品,升华中心

作品点评结束后,教师在黑板上手绘一个爱心的图案,告诉学生,这个“爱心”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起点,每一段弧都是一个波折,只有连接这一点点,一段段爱的小事,才能构成一颗完整的“心”。同时要求每一小组派一位同学为代表,把大家描绘爱的宣言,贴到心形线条的边缘,构建大家心中的“大爱”。在学生上台张贴“爱的宣言”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爱的奉献》,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黑板上的这个图案,既是一颗由小爱心汇聚成的一颗大爱心,又像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果实。学生张贴完卡纸后,教师可建议他们课后有时间可以登陆相关的诗歌网页,大家一起打造这“爱的网络”,共建这“爱的家园”。之后点击到《爱无止境》诗歌,请全体同学起立,右手放到胸前,师生一起来深情诵读这一首“爱”的小诗。

上一篇:无组织传播下一篇:美国民族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