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促进(精选10篇)
协同促进 篇1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 是一个小集体, 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家长资源, 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意义深远。
一、家校协同班级管理的意义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分离的现象, 教育部门已把加强家校合作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 积极提倡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就学校教育目标现实而言, 同样需要家长的协同, 校方应该主动接纳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 建立起“教育伙伴”关系, 达到家校教育合力。
另外,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 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 更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出发, 所以, 激发家长们内在的教育动力很重要。要教育学生, 首先要教育家长;想培养出好学生, 首先要培养出负责任的家长。
二、家校协同班级管理的策略
1. 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 他们的学历与见识各异。教师要先跟家长们沟通教育观念并产生共识, 将家长的教育观念像穿珍珠似地穿起来, 形成统一力量。教育观念, 简单的说就是对教育的看法。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不切实际, 家长就对老师不屑一顾, 这对班级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让自己的教育观念能吸引家长, 第一学年侧重点是介绍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 以及对班级一到六年级的教学规划;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则在家长会上对中国经济趋势与教育发展发表看法。这种方式对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 明确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消除分歧, 增进感情
家校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事故, 二是学习成绩。部分家长认为老师应该担负起一切责任, 这个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对学校和老师期望过高。
笔者的做法是, 真诚相待、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把家长当作朋友, 从不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的孩子, 同时向他们明确老师与家长的责任范围、界限和区别。
3. 家委会的组建
与家长形成教育共识之后, 就开始着手寻找支持自己教育观念的家长, 并从中精心挑选适合的人组建家委会。和选学生班干部一样, 家委会成员的选择和职责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首先, 人数的选择:5个, 和选举投票的道理一样, 单数有利于顺利达成共识;其次, 性别的选择:我班家委会1男4女, 把男性的干练、主观和女性的细心和耐心相结合;再次, 区域选择:根据学生所住区域分布, 选出每个区域的代表做家委, 利于活动的通知和讨论;最后, 人选的性格:要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能干、善于沟通、亲和力强, 并且能凝聚班里大部分家长。
三、家校协同班级管理的途径
1. 家委会以活动形式主持班级工作
学生活动能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 有利于家委会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对老师的不理解甚至是家长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当有家长认为老师对他的孩子冷淡、有偏见, 家委会成员和其他家长会与他进行沟通, 做思想工作, 最后让他认识到老师之所以没有随时随地去关注每个孩子, 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力, 并不代表对孩子是冷淡的。
2. 组织家长们参与班级课程开发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 在暑假期间和家长们讨论开发了《科技大讲堂》课程, 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 播下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的梦想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科技大讲堂》课程主要内容为:医学、生物工程、生命科学、海洋、物理、新材料、新能源等。
许多家长从本职工作领域出发, 将本专业的知识和对孩子的期望相结合,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3. 组织家长编辑本班学习资料
来自教育发达省份的家长们则给本班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料和先进的学习理念。为让学生学得更好, 家长们都很乐意根据班级情况编辑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料, 他们不仅是教学成果的检查者, 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总之,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学校教育的过程, 是符合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的, 有利教师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互动沟通, 能产生“1+1>2”的聚合效应。
协同促进 篇2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协同办公软件
采购项目招标需求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协同办公软件(以下简称办公软件)采购项目。
(二)工期要求:合同签订后一年内完成软件安装、平台搭建、二次开发系统调试及上线试运行。
(三)项目预算:人民币40万元(上限)。
二、项目背景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受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主要承担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服务、建设科技推广等业务。近年,促进中心又相继承担了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建设科技创新园筹建、建筑废弃物管理等工作,业务量大大增加。此外,住房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加挂到促进中心,中心员工和业务量大大增加。业务数据繁多,中间环节复杂,管理和业务上常常面临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等困难。因此,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协同办公系统,1 有效解决中心内部各种业务流程间的关联交叉,实现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建设目标
根据本中心业务需求,构建起一个弹性、灵活、高效、安全的信息化协同平台。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无纸化办公;提高本单位各部门及员工的办公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业务协同和数据整合的效率,为中心的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建立一个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易于集成的大型组织办公协同平台。
建立一个多平台、多终端、适应性强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管理、业务一体化。
建设内容
根据协同办公业务的需求,协同办公系统应包括: 协同工作平台
办公门户:实现门户信息共同展示,支持门户分类,支持个性化配置;门户空间可按业务、职能等进行标准实现及自定义设定,支持换肤;提供车辆管理、通讯录、工作代办、个人事务等业务协同。
信息门户
2(1)信息门户可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门户引擎,提供有针对性的虚拟门户,为系统提供可配置的多级门户,具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定义门户布局、样式和显示内容。
(2)可建立不同层级的门户,如职能部门门户、主题门户(如规章制度专栏、安全生产专栏、政策法规专栏)等。门户集中发布最新的公告通知、规范制度、工作动态、人事任命、会议日程等动态信息。让所有员工都快速了解到中心动态。
(3)在具体的门户上,具有权限的用户,能够选择门户样式、布局并能够可视化配置不同的门户模块和布局。门户需要支持层次结构,分级授权,以满足集中部署的要求。
(4)通过元素的设置将系统内的协同工作、流程、计划、公文等信息都通过信息门户的方式发布到信息门户中,每一个信息的元素可以对应到不同的文档目录中。
(5)个人桌面:用户可以按照个人的工作习惯,自定义个人的业务系统模块、常用的应用系统的入口图标、个人门户的布局及皮肤,形成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台。
(6)系统应自动把员工日常工作内容推送到个人门户平台,进行汇总、跟踪、查询,包括有自动把上级或其他同事所提出的申请请求推送到办公桌面上、有最新的知识提醒阅读、外部的门户信息,每天安排的计划日程、所需查看的邮件等等。工作流
(1)用户可以发起建立工作流程。
(2)流程环节在处理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多改变,增加、减少节点;提供支持退回上一节点、流程转发、节点汇合签署意见等功能。
(3)流程意见支持流程环节内所有人员的回复、消息直连和流程处理即时讨论、留档、同时触发提醒。
(4)提供流程监督、管理功能,流程中各节点处理状态和收阅情况一目了然。
(5)可提供流程与其他流程之间的关联。
(6)系统提供高效的电子表格工作流程审批机制,同时要求表格制作及流程绑定维护简单、灵活,支持辅助表格编辑软件的集成应用。
(7)支持提供流程内容的在线编辑,修改,并支持上传附件、以及关联其他的流程。
业务管理
(1)可自定义业务的单据、表格,单据的权限控制到数据字段。
(2)搭建业务工作流程,如绿色建筑设计、运营标识评价,建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认证,装配式建筑项目技术认定等。
4(3)支持业务数据的统计查询,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相应统计图表,如某一业务月度、季度、统计数据表。
(4)能够支持业务模块的菜单生成,无需进行代码开发。
(5)自动生成业务展示桌面型,实现业务的信息展示、统计图表和图形展现。
日程计划
(1)建立日程计划功能模块,建立以工作计划和日程管理为核心的工作任务模式,实现计划、执行、结果一体化。
(2)建立周日程汇总模板,可汇总单个员工、项目的周/月/年工作计划表。
(3)具备生成、打印周日程安排的功能。
(4)提供日程短信或即时消息提醒功能,支持提醒规则设置,如日程提醒可关闭、可设定重复提醒、可设定提醒日期、时间等。
合同管理
(1)建立合同管理模块,实现合同的签订、合同款支付、验收、结算全过程管理。
(2)提供合同的签订流程,包括申请、审批、签订、备案存档等流程。重点项目合同可自动生成项目库基础数据。(3)提供合同款支付流程,包括支付申请、审批、付款、登记备案等流程,可跟进和统计合同款项的支付进度。
(4)提供合同验收流程,包括验收资料的上传、审核、验收结果、归档等。
(5)支持合同的分类管理和统计,并可生成统计相应图表。
项目库管理
(1)建立项目库管理模块,实现中心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归档全过程管理。
(2)可实现项目进度查询、跟踪管理。(3)可实现项目收支明细管理。请休假管理
(1)建立请休假管理模块,可实现员工请假单、休假单的填报、申请、审批,请休假的撤销和确认,并可关联到个人日程表单中。
(2)建立请休假汇总模板,可生成部门及全单位的月/季度/年请休假汇总表。
用品管理
(1)建立用品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单位办公用品需求计划上报、计划汇总、购买入库、领用申请、发放、库存情况等全过程管理。
6(2)提供需求计划上报审批流程,办公用品使用部门在系统内填报需求计划并审核,综合部门对各部门审核过的需求计划进行汇总,经批准后进行采购。
(3)提供办公用品领用审批流程,办公室根据申请进行发放处理,对发放情况进行记录,支持根据需求计划自动创建领用申请。
(4)提供多种维度的查询统计功能,能汇总统计单位、部门的办公用品费用发生情况,提供相应报表打印功能。
工作协同
(1)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一些临时性、没有固定流程的工作和任务,通过内部协同功能临时建立一个工作处理流程,通过临时设置工作流程步骤,选择相关处理人去办理。根据协同业务需要,设定具体流程,使各种协同事宜在系统中流转完成,真正实现无纸办公。
(2)协同工作流程既能够在同一单位内进行,也能够在上下级单位之间进行。各事项能够按需进行文件表单的定制、流程的定制,定制简单灵活、易于使用、易于修改。协同工作支持简捷的文字编辑、信息流转、回复、意见加载,以及附件加载。
会议管理
7(1)对会议室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会议室地点、时间、会议状态等信息的设置,会议申请者受控选择会议举办的地点,进行图形化显示会议资源。
(2)系统消息、邮件、短信等形式通知参会人员,并对参会人员对通知信息的查看、反馈进行跟踪。
即时通讯
(1)具有即时沟通功能模块,可实现点对点的即时沟通,实现建立多人群组会议,可上传附件、断点续传、聊天记录查询。
(2)即时通讯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需要与协同平台组织架构和人员完全一致。
移动办公
(1)系统平台应具备独立的客户端应用特性,应充分尊重手持终端的硬件特性
(2)需具备会议管理、微信整合、公文管理功能。(3)具备来电识别功能和智能保存提示功能。新闻公告
(1)可提供发布各种信息的功能,如各种通知、通告、新闻等信息。
(2)按照发布的内容自行设置不同栏目,员工按职责分别赋予查看、发布和管理的权限。
知识文档管理(1)知识文档管理机模块实现文档在中心范围内的共享和传递。“层次化”管理各种文档,将各种文档分门别类进行层次化的目录管理,以及使用关键字或全文搜索,方便员工检索和查阅文档。实现对文档处理周期的管理,包括文档的撰写、审阅、批准、发布、存档等各个环节。
(2)建立统一的知识文档库,提供知识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知识及流程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分类、知识热点、知识发布、知识积分等。
(3)知识文档来源包括用户主动提交、专题征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流程信息、会议材料、规章制度、经验总结、项目文档。
(4)知识管理需要提供丰富的在线查询功能,包括按目录索引查询、按类型查询、按关键字查询、全文搜索等。
(5)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文档维护、为新文档创建主分类、类和子分类、创建新文档类型格式、使用主分类-类-子分类和文档类型格式创建新文档、文档首页按分类/类型进行分组显示、文档版本控制、选择和删除/存档/起草所有文档、移动文档、文档归档档案、文档预览、文档打印、文档进行权限设计。
设计原则
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以及以往安全工作的实施和实践,提出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安全性
该协同办公系统应从应用场景、技术方案、产品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系统性分析安全风险,基于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最小授权原则,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可靠性
针对系统设计、项目实施、运维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技术管理,从端、管、云的整体视角,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3)可扩展性
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整个网络或终端架构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特别是对新的应用场景、终端和业务系统的扩充等要求具有良好的支持。(4)开放兼容性
该系统必须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平台化架构,适配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和异构的后台业务系统,提供可集成的安全接口,可以与第三方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集成,实现用户使用体验的一致性。(5)可管理性 该系统基于端、管、设计完整的可管理方案,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在线式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模式,并进行丰富的呈现。
(6)可追溯性
系统的需求设计及平台的操作都遵循可追溯性原则: 确认该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份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针对用户在系统平台的关键操作进行记录,存留操作日志,以便后续满足日志审计要求。(7)易用易维护性
该系统应易学易用,界面简洁美观,便于操作,易维护管理。
三、部署要求
本系统的开发用户数暂定为100个,投标人应针对本项目建设和运行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给出合理可行的配置建议方案。
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系统需支持市面上主流软件。
四、总体要求
支持二次开发新的功能模块,以扩充系统功能 系统应用和管理都完全采用B/S结构,无需安装客户端或下载插件,遵循通用WEB浏览器规范实现,支持HTML、DHTML等通用的浏览器标准。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完成查询、填写、审核、报送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操作
系统应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和应用服务接口,应采用XML作为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
所提供产品应具有可复用性和扩展性,能适应用户业务需求变化,通过配置满足新的需求 满足用户对系统的性能、界面等要求 满足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
总体架构设计应有强有力的成熟技术与产品做支撑,不能流于形式
系统所需的虚拟化部署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给出详细的建议方案
五、其他要求
(一)项目实施进度要求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方便项目管理和监控,项目承建方必须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跟踪和改进。
其整体项目试运行周期为1个月,试运行通过后1个月内完成项目整体验收工作。
(二)项目服务要求
1.中标人提供1年免费维护服务,自项目验收之日起开始计算。
2.在免费维护服务期内,中标人应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支持与服务:
a.提供7*24小时热线电话支持。b.提供5*8邮件等远程支持。
c.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中标人在接到用户反映后1小时内做出技术支持反应,4小时赶到现场,重大问题2小时内赶到现场。
d.提供系统免费升级服务。
(三)培训要求
中标人必须提供相关的培训服务。
中标人必须提供高水平的现场培训,培训内容列入投标文件。
中标人应根据系统运行、维护、升级的要求,对培训内容、效果、时间、地点、人数提出详细培训计划。
(四)付款方式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要求,本项目具体付款方式如下: 1.合同签订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30%作为预付款;
2.完成所有功能开发和上线投入正式使用后15工作日,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30%的款项;
3.完成项目整体验收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30%的款项;
4.维护期满一年后支付合同总价10%的款项。
(五)服务人员要求
1.投标人必须成立独立的项目组。要求技术团队至少4人,至少一名专职的项目经理。2.项目组需设专职的测试人员。
3.投标人中标后,从项目开始实施到项目验收通过为止,如无甲方许可投标人不得更换投标文件中约定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
4.项目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在甲方驻场完成运维管理平台项目的功能开发及上线工作。
(六)知识产权及保密要求
投标人拥有该项目知识产权,采购人拥有项目软件的使用权。
投标和采购双方应遵守国家的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对方提供的资料,保守对方的各项秘密,并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
开放的国际环境促进协同创新 篇3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科技合作愈来愈紧密,这肯定是大趋势。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我国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科技合作的氛围也与过去不同。不过,事在人为,即使现在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国际科技关系不处于“蜜月”阶段,但只要善于经营,相对平淡的关系中也能透出精彩。下面简单谈谈我在“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这个题目下的几点认识。
首先,协同创新,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次上。大家已经讨论的国家科技计划之间的协同、地区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国际间的协同,都是宏观或中观层次上的。其实,在微观层次上也发生协同创新。
如何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良好的国际合作一定以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友谊为基础。不管项目规模有多大,项目层次有多高,如果缺乏领衔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友谊,则科技合作不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就要考虑,目前的管理制度,目前的一些习惯做法,是有利于各国科学家之间加强友谊和信任,还是相反?有的时候,不是有本事的人不想回国,不愿意合作,是我们死板、可怕的规定打击了人家的合作积极性。
另外一点,不同文化、不同体制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国际合作中,除了领衔科学家自身的努力、领衔科学家所在单位给以充分支持与配合外,我们还特别需要有一批专职的国际合作项目协调员。这样的协调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功底,需要对相关学科前沿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还需要具备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服务精神,等等,是很难得的特殊人才。
政府为深化国际合作提供支持
不能“张三发烧,让李四吃药”。确实存在着个别人借出国机会公费旅游的现象。但是,为了杜绝这种行为,就来个一刀切的规定:“每人每年出国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就会对国际合作事业带来很大损害。不改变这样的死板规定,我们的国际合作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政府官员要改变认识,要意识到:争取话语权要比争取国际项目经费重要得多。我觉得,我们关于国际科技合作的指导思想与合作意图应该与过去不一样,具体说来要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在经费上,由索取型变为捐赠型。过去,我们主要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获得经费支持等各种实惠,这并没有错。但是在新形势下,这不应是主要的任务。如何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与我们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相称的声音,在重要领域能参与议事日程的制定,能有话语权,则更为重要。
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活动,能够寻求到其他效益。另外,国际显示度的提高还会带来其他机会。例如,由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通过参与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及其他国际科技合作活动,国际显示度较高,欧盟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曾多次主动邀请我所与他们共同申请欧盟的项目,有些申请也获得了成功。
其次,在立场上,由响应型变为主导型。以我本人经常参加的UNESCO会议为例。过去,大到UNESCO大会,小到像全民信息计划(IFAP)会议这样的UNESCO下属组织的会议,其议事日程和有关文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人确定或起草的。等我们发现某些提法不合适,再与之交涉,往往为时已晚。
过去,我们曾鄙夷地称一些印度人为“会议油子”。现在看来,中国的“会议油子”实在太少,否则不会这么被动。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善于在国际组织舞台上为中国谋利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利益的专业人才。他们要努力参与会议的议事日程的制定和文件的起草,也就是说,将工作重心前移,逐渐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国家要加强投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协调员一样,他们是很稀缺的人才;另一方面,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的绩效考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这些专家在国际上的杰出表现,并不一定能为中国、为本单位带来更多资金支持和眼前的实惠,而在目前的考评体系中,不能带来实惠的工作基本上就不值钱,不算数。
第三,在做法上,由随机应变型变为有备无患型。在国内很多单位,国际会议和国际计划的有关活动并不是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参与国际活动的专家如果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是,这样做的风险较大,仓促决策或表态也许会危及国家利益。理想的情况是,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应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事先充分研究各类议案,设想在国际舞台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立场,拟定中国拟采取的上中下三策,并为每一种立场准备好可信的论据。要想做到这一点,各单位必须留有单独且充分的国际合作经费。到目前为止,财政部似乎还没有设立“国际科技合作”的专门科目,这势必造成基层单位对国际合作的经费支持也不太可能到位。而没有经费保障,由随机应变向有备无患的转变是难以实现的。
利用“明星”效应
政府对科技合作活动的支持,除了针对项目的传统支持方式外,还应该考虑针对“国际合作明星”个人的支持。要想使我们的国际科技合作更加有声有色,就可以遴选、物色一些国际科技合作明星,根据其提出的具体需求来花钱,也许是资助其出国开会,也许是资助其先期启动一个合作项目,也许是资助其从海外吸引一些合作项目所急需的关键人才,等等。敢于尝试—下这样花钱,我们的国际科技合作就有望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政府要针对协同创新的难点做文章。在各类协同创新中,我个人觉得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最重要,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可是,我国无论是产学研结合,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包括协同创新),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不针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去想办法,而只是忙着搞省部合作、院地合作等,可能最终都是瞎忙活。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班级博客促进家校协同教育 篇4
要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作用, 在博客创建时就应全方位考虑, 所设栏目既要齐全又要具备针对性和教育性。常见栏目包括:“班级首页”“班级概况”“班级日志”“师生交流”“家校沟通”“班级论坛”。班级首页可以下设:“班级通知”“新鲜事”“最新上传”“友情链接”等子栏目。在“班级概况”栏目里, 可上传班级各方面的介绍以及班级管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便于浏览者从各个方面了解班级情况与班级管理的制度、措施及其他基本情况。可以下设:“班级简介”“教师简介”“学生干部”“资料收集”“表格汇总”等子栏目。“班级日志”是班级上传内容的主要版块, 主要上传每天班级内的各方面情况。可以下设:“班级动态”“文章乐园”“学法指导”“心情驿站”等子栏目。“师生交流”栏目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另一阵地, 学生可在此就心理、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 交流的形式可以公开, 也可以隐秘。另外, 此栏目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下载服务。“家校沟通”栏目是家长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场所, 家长可在此就子女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 从而加强家校联系, 提高协同教育效果。同样, 交流形式可以公开, 也可以隐秘。“班级论坛”栏目提供了一个网络形式的主题活动平台, 在这里, 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围绕大家关心的班级重大事情、社会时事热点、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学科的典型问题等展开自由讨论。在自由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了开拓, 班级建设得以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的水平得以提升。
班级博客所搭建起来的沟通与交流平台, 不但能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 提升协同教育的水平, 还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上网观。在师生、家长的参与和互动中, 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一、班级博客让家长与先进的教育理念面对面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是塑造人灵魂的第一环节。当前正是信息膨胀的时代, 社会文化更是呈多元化格局。各种各样的信息诱惑着学生,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复杂,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只有发挥家庭教育的本质作用, 才成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才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 真正实现家校协同和社会和谐。显然, 当前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 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 家长以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后就是教师的事了, 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主体。针对这一普遍现象, 提供具有先进理念和实效性的家庭教育资料, 帮助家长自觉学习这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应当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首要事务。
利用班级博客可以向家长宣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 介绍身边家庭教育的榜样,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利用班级博客,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使家长逐步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班级博客“家校沟通”栏目中推荐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类电子刊物, 也可以将“中小学图书馆之友”之类网站中的“家庭教育文摘”专栏转贴到班级博客中, 还可以为家长推荐一本好书等。通过博客中的一篇篇文章, 家长可以汲取到真正的科学教育的营养。也就是说, 班级博客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引路人, 它引导着家长改变观念, 引领着家长共同成长。借助班级博客, 家长还可以通过回帖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育子经验, 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二、班级博客让学生的个性学习更具主动性
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教育不能细致地照顾到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是都有机会展示出来。班级博客这一教育平台的出现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例如可以在班级博客中开设“班级动态”“心情驿站”“文章乐园”等栏目。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栏目中写自己的心情日记,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学习日志, 还可以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上传。这样的博客可以吸引学生踊跃参与, 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将代表学生进步的作品展示出来, 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参与点评。好的作品大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对不足的地方则可以提出修改建议。通过班级博客, 教师、家长、学生三方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增强自信心, 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在相互比较和评价中分享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 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欲望, 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班级博客让家校沟通的渠道更畅通
利用班级博客, 教师可以将学校、班级的最新动态写在班级博客上, 让家长及时了解, 家长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对学校、班级甚至教师的授课提出合理建议, 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模式。利用班级博客,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博客里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教学案例。通过一篇篇博客, 学生的典型行为、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育思考都展现在家长和学生面前。家长还可以进入班级博客, 或跟帖讨论或提出质疑, 或讲述家事, 或寻求帮助, 在全面细致掌握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同时, 也能就教育孩子的问题进行多方交流。利用班级博客, 家长还可以将自己的个人博客与班级博客进行链接, 这样也有利于教师了解课堂外的学生, 从而因材施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经常性的交流、反馈。可以说有了沟通才有了理解, 有了理解才有了真正的教育。利用班级博客, 可以达到一种家校多向性的交流, 拉近教师、家长和学生间的距离, 让交流更畅通, 让谅解更多、误会更少, 让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传统的家校协同教育往往采用家长会、家访或电访等形式进行, 这些传统方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以科学、方便、快捷为特点的班级博客的使用, 有效解决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问题, 创新了班级管理与教育的形式, 提升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性。成功的班级博客既丰富了家校协同教育的内涵, 又增强了家校协同的互动性和实时性。班级博客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协同教育方式, 必将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李运林.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电化教育, 2007 (9) 5-7, 27.
[3]梁云真.基于“校讯通”平台的家校沟通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
协同促进 篇5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学风建设;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51-2
0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时代。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知识以及时代赋予的责任,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要从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出发,来做好大学生学风建设这一重大工程。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是各大学基层党组织的关注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大学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学风建设上存在着号召力不足、形式单一、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能力差、学风建设影响不够深刻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长效、高效、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大学基层党组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 理想信念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转型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大学生有自己的追求和努力方向,但一般比较功利和现实,表现为集体观念淡漠、纪律涣散等,思想觉悟不高,缺乏为国家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1.1.2 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性不强
在大学生中常常出现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状况。课堂纪律中表现迟到、早退、旷课等恶劣现象。学生通常把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玩麻将、谈恋爱。
1.1.3 专业思想淡薄,存在厌学情绪
部分学生在对专业知识方面,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专业涵盖社会价值领域都不是很了解,导致他们不知道目前学了什么,不知道未来该往哪儿走,不知道坚持之后能够换来什么。而也就是这些原因磨灭了他们学习深造的热情。
1.2 党建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2.1 学生入党的动机存在功利因素
目前,受到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以入党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为出发点,很多学生更多的是想在找工作时有党员作为条件所以才比较迫切需要入党。
1.2.2 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缺乏规范性
党员发展工作由学生党支部自行负责,而学生支部书记缺乏上岗业务培训,导致发展程序,发展质量普遍有落差,发展工作不规范时有发生。
1.2.3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
支部党员管理方面重视发展轻视党员后续的培养,导致很多党员成为党员后没有组织纪律,缺乏党员必需的素质。
1.2.4 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
班级是大学的细胞,同学们对班委认可度比支部认可度高,并且党支部不重视发挥其及党员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2.5 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的程度不够
工作和高校学风建设没有紧密联合起来,没有通过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也很少通过党建带动高校学风建设。
2 促进学风建设的协同机制
2.1 促进学风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
根据控制反馈的概念,结合党支部促进学风建设协同机制原理构造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系统。以辅导员作为中心,党员教师—党建专业训练营作为专业学科支点,学生党建工作室作为管理制度支点,党支部作为校园文化支点,构建基层党组织“一个中心,三个支点”促进学风建设的协同机制结构。
①辅导员要起到统筹规划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监督检查中心的作用。一方面,由辅导员领头构建协同机制,规划安排好全员职责与工作。并且要根据时代发展,制定出更多可行的学风建设具体方案,积极调动广大师生投身校园学风建设的行列中去。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及时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动态,通过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对学风建设的方向进行调整。特别是可以建立以微博为主体的线上网络信息互动平台——辅导员通过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线上引导大学生进行未来的生活规划,将大学生引导到学习活动中去。
②党员教师—党建专业训练营是辅导员联系的党员教师队伍和就读对应专业的优秀学生党员对经过筛选的学生群体进行课外的专业知识讲授以及专业兴趣培养的有反馈机制。不同学年的学生在专业的认识上都有不同的影响学习热情的认识误区,这就要求要有优秀的党员老师要对他们深入贯彻全面、持续、多层次的专业教育。通过这么一个平台让学生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有一个概括了解,优秀党员教师介绍未来几年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介绍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增强对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甚至提供实践平台。
③学生党建工作室是由党务助理以及一部分优秀积极的党员组成的负责各项管理的系统中枢。良好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基础。经辅导员的统筹安排后,工作室可依照安排统一有序的管理党内党员党籍,制订并量化党内学生党员日常行为规范、不合格党员认定并再教育机制、大学生入党规章制度和优秀个人或团体激励机制,指导党内外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④党支部按精简原则,内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学生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的任务应当是建设校园基层文化,多开展积极健康并符合当前大学生需求的学风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学风建设活动的号召力。首先,要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对于学风建设要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的工作新模式,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有计划性地进行参观以及讲座等活动。活动中树立起精品意识,积极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与组织方法,充分体现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2.2 促进学风建设协同机制的分时期运行
由于学风建设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协同机制也应进行分时期运行,在每学期中主要分为前、中、末三个时间节点。
每学期刚开学前两周,是该学期学风建设的基础阶段。此时的主要目的是在党内打造优良的学习氛围。由学生党建办公室整合前一学期收集的资料,评选出优秀学生党员、进步学生党员以及不及格学生党员,将名单上交至辅导员处。辅导员组织全学院党员开会,对名单上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批评,并通过交谈了解不合格党员的情况,对症下药。党建专业训练营向积极优良学生党员开放,强化知识优势,也可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党员进行专业兴趣引导。党支部进行思想动员。
每学期期中的两周,是该学期学风建设策略调整的关键节点。党支部配合学生党建办公室开展其中学风调研行动,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党内学生以及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辅导员发起“内优带动外优,先优带动后优”方案。
每学期期末考试月前的前两周,是该学期学风建设成果验收的重要时刻。首先针对考试月的考试纪律进行教育大会,提醒并强调文明考试的重要性。其次公示各学院每学期将对学生干部进行的考核机制,说明对成绩不达标的同学给予职位的调整或免职处理。基层党组织各要素也要开展这学期学风建设的总结会议,以便对下一学期学风建设进行指导。
3 协同机制对于学风建设的优势与缺点
3.1 协同机制的优势
①通过分支点、分目标、分时期等措施简化基层党组织各支点工作范畴,使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节省人力物力,抓住主要矛盾,增强学风建设效果。
②通过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师生动态,使得学风建设更具客观性。
③通过该机制,不仅能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联系,还能加大基层党组织在校园的影响力、号召力,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3.2 协同机制的缺点
该机制只是起到大学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协同作用,而实际上,也可以以校内其他部门、组织和社团作为对象,构建更大型的协同机制,形成“多位一体”的全方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格局。
参 考 文 献
[1] 宋伟.以“五个三”的工作思路做好大学生学风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4.8:51-52.
[2] 王洪贤,杨越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9-12.
协同促进 篇6
三维目标的设定让我校教师更清醒地意识到学科教学还有其独特的价值,那就是育人价值——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我校正凭借着协同教学的研究,将这三类育人的价值融合在三类课程中,以共同实现学科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基础型课程为学生提供理论资源
基础型课程是学校三类课程中最基本的课程,其目标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校在实施基础型课程时,严格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保障基础型课程的实施效益,并严格按规定组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基础型学科的知识具有逻辑力量、独特美感、成长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学科知识的传递需要师生与生生间的倾听、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和反思。为了更好地实施基础型课程,我校在基础型课程中开展了全学科覆盖的协同教学研究项目,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更快乐、更轻松地获得学科知识。
在协同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校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以教学资源为协同点,将有共同教学资源的科目进行整合,协同实施教学。这几年来,我校的协同课堂深入人心,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在参与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理论资源,为以后的发展做着充足的准备。
二、探究型课程为学生提供思维策略
探究型课程旨在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探究型课程中,我们将各种探究资源,如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实施、交流与表达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形成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拓展型课程为学生提供经历和体验
拓展型课程旨在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需求。拓展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问题开展拓展研究,并通过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体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开设了以传统兴趣活动和特色兴趣活动相互补充的两大类拓展型课程。
1~2年级学生采用教师走班形式,每周参加传统兴趣活动,开设“语言文学”“艺术修养”“科学技术”“体育健身”四个类别共14个兴趣课程;而3~5年级学生则采用学生走班形式,双周开设“语言文学”“科学技术”“艺术修养”“综合素养”4个类别共20个兴趣课程开展活动。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以适应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
协同促进 篇7
一、当前宁波“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的现状
(一) 积极建设各类形态对接协同创业基地
宁波大力建设各类形态创业创新基地, 建立起以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各类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为主要形态的载体空间。截止2014年底, 宁波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86家, 总面积超1732万平方米。其中, 80%以上的创业创新载体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运营, 或由社会资本主导投资建设运营;在盈利模式上, 除传统的物业收入、初级服务收入及服务补贴收入外, 投资收益、微股份、服务期权等新型盈利模式成为重要的赢利点, 标志着创业创新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行业。
(二) 初步建立互联互通、协同对接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全市集成化的“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由创业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构成的“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公共服务体系。2014年底, 全市累计认定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9家, 在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大宗商品交易、航运、进口服务等领域形成了10余家具有行业特色及示范意义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建成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累计投入10884万元资金, 建立了以“8718 (帮企一把) ”市级服务平台为核心枢纽, 与11个县 (市) 区综合性窗口服务平台和宁波模具、塑料、汽车等13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平台网络, 为全市中小企业“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提供融资、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检验检测、政策咨询等八大类服务。
(三) 积极引导金融资本与创业创新资本融合发展
一是促进财政引导基金与各类社会资金相结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引导基金。截止2014年底,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已设立15支子基金, 撬动社会资金21.2亿元, 投资杠杆近5倍;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共投资58家创新型初创企业, 引导基金共投资5235.5万元, 直接撬动天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1.95亿元, 直接和间接放大系数达到10.7倍。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引入及发展。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保险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组织建设, 加强对“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金融服务。目前泰隆银行、台州银行等多家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有特色的省内外银行已集中入驻宁波。截止2014年底, 各类对接协同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或平台达361个。
二、当前宁波“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存在的问题
(一) “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共建平台少
宁波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如宁波市当前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4个, 而深圳共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2个。宁波市产学研创新平台、宁波市8718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的建设对促进技术卖卖双方对接、科技型企业融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缺少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平台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用户活跃度不高。相对于宁波市几十亿元的融资需求, 融资平台提供的资金量杯水车薪。
(二) 促进“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引导政策不够完善
一是在智本引进、服务尤其是后续产业化扶持政策方面与先进城市存在差距, 政策缺乏优势。比如, 引进世界一流团队方面, 宁波最高资助金额为2000万元, 而深圳最高为8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宁波最高资助金额为400万元, 而深圳最高资助金额为1000万元。二是政策缺乏系统性、可持续性、便利性。目前宁波扶持政策“政出多门”碎片化严重,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造成政策之间缺乏配合。虽然许多部门都制定了一些政策, 但是存在着角色错位、观点不一、标准多元、协同度弱等问题。扶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肃性、强制性不够, 市场化程度不够。
(三) “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存在融资障碍
一是在直接融资方式上, 可选择的途径少, 并且各种制约因素多。目前我市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企业上市、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而公司上市的门槛是非常高的, 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需要花费高额的代价。二是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在间接融资渠道方面, 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少中介, 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不通畅。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虽然宁波已经有第三方担保机构60余家, 但是这些担保机构存在着资金规模小、代偿机制不健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能力不强、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等问题。这造成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有限, 很难为智本的市场化提供足够的资金。
(四) “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信息交流渠道不畅
目前宁波科技中介机构撮合能力差, 职业技术经纪人制度尚尚在探索中, 各级技术市场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信息沟通、技术扩散、交易撮合、合约履行等服务职能。这使得投资企业不了解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成果管理与运行机制、科技开发能力与条件, 而科研单位等技术持有单位也不知道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哪里。最终造成资本市场与智本市场的融合不够。
三、打造四大平台, 提高智本与资本协同对接
(一) 建立“智本与资本”对接区域平台
突出宁波国家高新区 (新材料科技城) 在新业态创业、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 强化各县 (市) 区、功能区创业创新基地联动发展, 全面形成“一核多园”众创发展格局。一是在宁波国家高新区 (新材料科技城) 率先建设新型众创空间, 建立健全创客支撑、创业孵化、展示交易、科技服务、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六大服务功能, 发挥激活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载体活力, 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空间。二是依托宁波国家高新区 (新材料科技城) “一区 (城) 多园”的联动机制, 着力推动在宁波国家高新区专业园、新材料科技城的延伸区、全市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园建设一批特色化、专业化“智本与资本”对接协同新平台, 全面建成“一核多园多平台 (节点) ”众创发展新格局, 突出以科技创业、互联网+创业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创业。
(二) 提升“智本与资本”对接功能平台
一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依托高校院所、科技企业集团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 搭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创业大厦、创意广场、留创园、国际孵化器以及海外孵化器, 提供“专业服务+创业孵化+天使投资”服务, 落实国家各类政策扶持、加大地方支持强度。二是引进高端机构、大专名校, 提升宁波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211工程”大学、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领先的科研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研发机构。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在甬高校、大院名校合作共建财务核算相对独立的企业研究院。
(三) 完善“智本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
一是提升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改造和提升网上技术市场, 增强网上技术市场成果推介、技术交易服务功能。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企业等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兼职从事技术经纪工作, 加快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二是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金融创新, 打造贯穿企业初创至上市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推出各类产业基金投资、小额贷款、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一批智本融资服务产品, 推进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智本金融专营机构建设。
(四) 打造“智本与智本”对接载体平台
一是加快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载体平台, 通过组织举办各种资本相亲、创业沙龙、“创客大赛”、创意设计大赛、创业咖啡训练营、技术项目对接会、创业辅导培训、专题论坛讲座等各类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向资本流动。二是加快建立精品创业平台。实施“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孵化器提升计划”鼓励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到来宁波创新创业, 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 并且构建以“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为服务模式的新型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积极推进海创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宁波发展蓝皮书 (2014) , 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
协同促进 篇8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为产学研合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机遇。协同创新强调创新主体协同配合, 对各类创新要素系统化高效组织和有机融合, 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 是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和创新理论研究的焦点。
四结合谋划, 突出创新引领
(一)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坚持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突出“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在建设机制上, 采取“共同投入”模式, 政府主要投入引导资金、提供研发用房, 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 企业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做到对等投入、优势互补。在管理机制上, 推行“理事会治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 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 政府回归公共服务本位, 让高校和企业按照市场化规则对接, 逐渐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以及其他创新要素配置的主导作用。
(二) 协同创新拓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条。以满足模具产业升级需求、能够与企业有效进行技术对接为基本前提, 有选择性地引进高校的优势科技资源, 同步整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创意咨询、产权交易、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要素资源, 建立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平台体系, 涵盖模具制造装备、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应用、检测与生产等产业链环的技术研发环节, 协同为产业链升级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
(三) 以协同创新促进产城融合。适时推出“产城联动”战略, 有意识把实施协同创新、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的过程, 拓展为促进城镇空间整合、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过程, 面向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 主动调整、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和产业基础设施布局, 引领土地资源整合、“三旧”改造实施和城镇面貌提升, 实现产城统筹发展、统筹联动。
(四) 以协同创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 在协同创新中心集成各类创业服务资源, 提供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新创业辅导体系, 以及技术与资本支撑等要素, 以满足创业者不同的需求。
四层面联动, 强化组织协同
(一) 发挥政府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政府在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和运营中, 始终发挥着牵头引领和服务保障的作用。一是在理念上率先突破, 主动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 为引入高校创新资源、实施协同创新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在资金上侧重扶持, 投入2.05 亿元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镇财政每年又安排1000 万元配套资金,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三是在资源上优先配置, 选取了镇内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区域, 整合3100 平方米办公楼无偿提供给协同创新中心使用。目前正抓紧将面积2.5万平方米的镇文化大楼改建为“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大楼”, 并预留了60 亩建设用地用于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未来扩张。
(二) 发挥高校的研发核心作用。通过每季度举办一期的“校企合作”推介会及上门推介等方式, 引导扶持高校与企业紧密对接,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服务, 积极发挥高校的研发核心作用。以前企业有技术难题, 只能自己找专家解决, 对接效果差。如今由政府出面将高校资源集中整合, 与企业需求对接, 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起了一条直通连廊, 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 发挥协会桥梁纽带的作用。引进东莞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落户协同创新中心, 首批会员企业近30 家;成立了东莞市机械模具协会, 会员企业100 多家;引入了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协会, 发展会员企业200多家;支持上海交大成立“横沥模具工程师俱乐部”, 截至目前已发展会员700 人。几年来, 在各个协会组织安排下, 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了多次交流活动, 动员企业300 多家, 参加的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多达2000 余人次, 成为了促进企业交流的纽带、协同创新的纽带、产业协作的纽带。
(四) 发挥了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近年来, 共有500 多家模具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科研支持或咨询服务, 达成合作项目35 项。依托协同创新中心, 企业真正成为了科研成果项目决策、项目投入和组织实施的主体, 也成为了直接受益者。
四要素融合, 激发创新活力
(一) 加快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
组织开展“专利提升”和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 2012 年以来, 协助企业建立了2 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 家, 总数达到36 家。2014 年全镇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9 项, 比2011 年增长46%, 专利授权量386 项, 比2011 年增长88%。
(二) 加快推进产业、科技与金融融合
与多家银行共建“金融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 针对模具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 协调银信机构推出订单贷、设备抵押贷、链式快贷、联保贷款、产业集群贷等具有行业特色的“模具专业贷”, 2013 年以来累计协助340 多家企业融资, 融资总金额超过10 亿元。去年底, 开展专业镇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由政府、银行、协会、企业四方联动共建小微融资平台, 建立首期规模各1000 万元的两个“风险资金池”, 配套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用评级系统, 构建多维度的融资增信体系,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扶持企业上市融资, 中泰模具和台一盈拓上市资料获证监会受理, 正在等待IPO审批;引导和支持4家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上市, 其中顺林模型已完成股份制改革, 预计今年底挂牌。
(三) 加快科技与创新人才融合
2012 年以来横沥镇经协同创新中心引进的科研团队达到25 个, 其中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的热压成型装备科研团队, 重庆汽车研究院的汽车轻量化装备科研团队, 上海交大的材料成型科研团队, 武汉纺织大学的高分子材料科研团队等。
(四) 加快推进产业与应用人才融合
依托落户横沥的东莞职教城, 筹办了“模具技术培训学院”, 实施按需定制教学, 计划每年培训2500 名学员。与东莞职教城、上海二工大合作, 共建“东莞职业教育人才培训 (引进) 中心”, 以解决模具产业应用性人才短缺问题, 促进产业与技能人才融合。
四平台支撑, 保障创新发展
(一) 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技能培训平台。横沥镇财政每年拨出150 万元作为培训经费, 选取30 多家企业作为模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成功开办了8 期“百名模具师傅”培训班, 培养本地模具技术人才近千名。已有十多名学员开办了模具企业。二是创业服务平台。在协同创新中心设立模具设计、模具检测、电子商务等多个工作室, 开展创业辅导服务, 提供创业政策的知识培训、融资、法律等方面协助。
(二) 空间承载平台
科学合理布局, 规划建设了模具科技产业园、汇英国际模具城、模具创新设计园、模具产业配套服务园、模具产业总部大楼、创业产业园、模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大批产业载体。
(三) 市场拓展平台
着重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壮大“模具城”。着力提升汇英 (国际) 模具城集交易展示、技术交流、物流仓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功能, 改善营商软硬环境, 打造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机械模具商贸交易平台, 目前模具城每年的营业额近20 亿元。二是提升“模具展”。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模具展, 去年就吸引参展企业1300 多家次, 入场观众近21.3 万人次, 现场成交额累计2 亿元, 意向成交额累计9.2 亿元。三是建设“模具网”电子商务平台。与镇电子商务协会联姻, 在协同创新中心网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完善的商家企业站、供求信息、产品销售信息、资讯发布和管理等功能的“模具网”电子商务平台。四是积极打造“横沥模具”品牌。不断加大集群品牌的宣传力度, 着力提高“横沥模具”品牌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 政府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委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的“模具强镇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横沥建设模具强镇发展规划》, 明确目标和方向, 出台系列的模具产业扶持政策, 引导和扶持模具产业有序发展。三是加强行政服务。实施“4 个50”重点优质企业培育计划, 按照“一个企业, 一位领导挂点, 一个团队服务”的要求, 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优质企业工作制度, 成立19 个挂点小组, 配套建立“问题认领、工作例会、工作督办、问题销号、走访报告、检查考核”等六个制度, 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 不断打造产业生态圈。
实践的启示
(一) 传统制造业通过协同创新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淘汰传统产业, 转而发展新兴产业;不仅仅是一哄而上追逐新兴产业, 固然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产业转型升级, 是产业结构高级化, 在保持稳增长的同时, 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调整结构。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进步, 同之前纯引进先进技术再消化吸收不同, 整合国内高校资源和优势学科资源, 与企业一起加以研究、改进、创新、消化, 让高新技术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协同创新发展, 建立起属于产业、行业、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金融体系。
( 二) 专业镇作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奋发有为
立足和聚焦专业镇主导优势产业, 政府牵头行政法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 奋发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集群创新、要素资源集约配置创新, 在产业层面推进高校、协会、风险投资机构的高度市场化合作, 在企业层面推进人才、技术、金融的深度商业化融合, 共同打造和运营政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成果、市场的快速孵化成长机制, 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 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传统模具产业集群实施协同创新的新路子。
( 三) 打破机构和体制壁垒积极作为
协同促进 篇9
一、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现场围绕特定的社会事务特定的社会实体之间协同的过程, 它旨在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社会实体, 社会事务, 社会现场及其相互的协同作用, 可以构建出一个基本的社会管理概念模型, 而模型中的社会实体又可细分为团体、主体、客体、受体和辅体, 它们在参与社会事务中理应发挥各自的协同作用。
上述可知,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 就是指在就业现场中, 不同的就业实体之间针对就业问题进行就业管理与服务的协同过程。在社会管理创新协同视角下, 为了推动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为例, 社会实体中包括了就业团体政府, 它应对大学生就业起到牵动作用, 就业主体学生应发挥能动性作用, 就业客体高校应起到推动作用, 就业受体企业应起到拉动作用, 就业辅体媒体应发挥助动作用。可以看出, 这五者作用各异, 关系密切。
而就业协同力, 则是用来评价协同模型中关键的五要素 (政府、学生、高校、企业和媒体) 的就业协同能力, 反映它们各自在就业体系中的协同效应。以此类推, 就业拉动力的概念则是用来评价企业的就业协同能力, 反映企业在就业中发挥的拉动力的水平。
二、企业协同作用
作为以从事生产, 流通, 服务等经济活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盈利性的经营组织, 企业用工需求量大, 用工缺口也在持续加大。另外, 据统计表明, 相对于党政机关, 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因此, 企业作为吸收就业人口的重要渠道, 在大学生就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需要获取最大化利润获得生存, 还应该积极承担经济责任, 文化责任, 教育责任, 环境责任等社会责任与引进人才的职能。因此, 当把作为企业招聘主要来源之一的高校毕业生放置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时, 如何优化大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就成了企业应当重视的社会责任之一。以下就是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所体现的协同作用。
1. 保障员工权益, 改善就业环境。
企业应该足额发放工资, 酌情提高工资,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完善职工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 企业应当改善劳动条件, 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积极预防各类职业病, 保障员工的切身权益。
2. 创新用工制度, 优化人力资源。
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的工作时间长, 工资也相对比较高, 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减时减薪, 转岗分流的方式来提高公司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同时也可以留出更多就业机会,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构建出和谐的劳资关系。
3. 培育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应该热心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培育企业文化, 凝聚人心,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企业形象,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并凭借企业自身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更多的就业群体。
4. 密切校企联系, 优化课程设置。
由于高校课程模式的限制, 无法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当介入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辅助的培训, 使得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也使得课程设置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顺利的对接。
5. 提供实习机会, 健全培训机制。
针对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工作能力和实战经验的现状, 企业应当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使得高校毕业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对于内部员工, 企业应当主动开展各类培训, 提高个人职业技能。
6. 履行经济职能, 增加就业机会。
企业应该通过进一步优化自身资本结构,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自主创新, 在发展良好的状态下扩大生产、销售、经营规模, 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 也为毕业生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7. 响应国家号召, 分担政府压力。
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举措, 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更好地为政府及社会分担就业压力, 缓解就业难问题,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企业也要起好带头作用, 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就业活动。
8. 传达就业信息, 拓宽信息渠道。
除了传统媒体, 如今还有各种如互联网, 微博, 论坛, 门户网站等网络新媒体能够加速对信息的传播。企业可以将媒体与就业信息结合起来, 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 使大学生多途径地了解就业政策与信息。
三、协同路径分析
根据上面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协同理念, 大学生就业实体共有五大类:政府、学生、高校、企业和媒体, 它们都为促进就业活动发挥了一定的就业协同作用。因此, 构建大学生就业协同模型, 简称GUSEM模型, 如图1所示。相比较大学生就业运作GUSE模型, 该模型更强调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正因为如此, GUSEM模型指明了大学生就业协同路径。
根据GUSEM模型, 企业助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路径可以从实体间协同的维度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和五维协同路径, 可用不同实体 (G、U、S、E、M) 的字母作辅助来研究不同维度下点线面的就业协同路径。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不同协同的路径下各自促进就业的方向。
1. 一维协同路径。
一维协同, 也称为点协同或是自协同, 在本文中指的是企业 (E) 与企业 (E) 间的内部协同。因此, 企业内部的点协同路径, 由E2E来表示。E2E协同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助推大学生就业的责任与方式, 在大学生就业的环境下, 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理解为个人, 企业, 社会三者科学、全面、系统的结合。具体层面上, 主要表现在对政府的责任, 对社会的责任, 对环境的责任等。而为社会提供多少就业机会, 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企业拉动就业的方式, 就是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 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和人力资源制度。
2. 二维协同路径。
二维协同, 亦也称为线协同, 是指企业 (E) 分别与政府 (E) 、高校 (E) 、学生 (E) 、媒体 (E) 两者之间的就业协同。以此类推, 线协同路径一共有4条:E2G、E2U、E2S和E2M。E2G路径中, 企业不仅要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 接受国家机构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还要及时反馈企业的人才需求。E2U路径中, 企业不仅要加强校企联合, 协助建立就业指导体系, 还应配合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质量跟踪反馈。E2S路径中, 企业不仅需要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机会, 还应当统筹学生个性化定制, 加强职业教育, 做好正确引导。E2M路径, 企业不仅要通过媒体向社会传达企业动向和人才需求, 还要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
3. 协同路径。
多维协同又称面协同, 其中包含了三维、四维和五维协同, 含义是指媒体分别与两个及以上就业实体间的就业协同过程。根据GUSEM模型图所示, 三维协同路径有6条, 分别是:E2G2S, E2G2U, E2G2M, E2S2U, E2S2M, G2U2M, 四维协同路径有四条:E2S2U2M, E2M2U2G, E2M2G2S和E2U2G2S。同理, 五维协同路径只有一条:E2M2G2U2S。
三维协同路径中, E2G2S、E2G2U、E2G2M、E2S2U、E2S2M、E2U2M要求企业在“形势解读与政策落实”, “教育投入与产学研开发”, “产业扶持与媒体追踪”, “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 “就业信息与舆论评价”, “校企联合与媒体宣传”这六个关键环节起到协同拉动作用。E2U2G2S, E2M2G2S, E2M2U2G和E2S2U2M四条四维协同路径要求企业分别从“官产学一体化, 社会经济发展, 宏观战略布局, 校企合作教育”的视角协同就业活动。而五维协同路径E2M2G2U2S要求企业能够统筹兼顾, 把握全局, 站在更深层次的角度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协同促进 篇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近年来, 田村小学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教师成长为本,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将培训家长与培训教师并重, 举办“家长学校”, 邀请家长和社区参与教育管理, 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网络,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真正实现了家校一体化教育, 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一、家校培训, 提升理念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非全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品格、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学校教育是针对众多孩子共同点的“普遍教育”, 而孩子却是千差万别的, 因而, 家长对孩子的一对一教育是孩子个性成长的切实需要, 为了教育好学生, 必须首先教育好家长。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转变意识, 统一观念, 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两次专题课程, 让教师通过案例分析, 正确认识教师在家校协同中承担的重要作用, 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引导家长参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肯定家长付出的艰辛与进步, 从而充分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理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变化带动了家长的提升,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变得灵活、融洽了。
1. 新家长课程
每年9月份开学前, 学校都会聘请专家和优秀家长, 为一年级新生家长举办“家长学校”, 开设以“家校牵手, 走进理想教育”为主题的新家长课程。课程共10课时, 其5个专题分别是:“孩子入学, 你准备好了吗”“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中教给孩子学习数学”“培养良好习惯, 奠定一生幸福”。培训中, 专家推心置腹、旁征博引, 家长倾心聆听、深切感悟、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 有的家长颇有感触地说:“原以为孩子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事儿, 想不到做一个合格的爸妈还这么不容易……”有家长庆幸地说:“多亏来听了课, 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孩子上学了该怎么管……”实践证明, 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期明显缩短。
2. 家长常规课程
学校将“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怎样爱孩子——学会与孩子相处”“呵护生命, 关注生活”“学会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等主题, 纳入家长培训的常规课程,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家长进行交流, 增强了实效性、应用性。
3. 家庭教育研讨会
学校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 组织各年级家长代表就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讨论分析, 通过各种活动和各种途径, 积极为家长提供帮助, 如在校园网上开辟“家庭教育”专栏, 向学生家长开放学校阅览室等。“一聘请、二辅导、三开放、四活动”的工作方式, 使家长们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每次家长到课率均达到95%以上。
二、共同参与, 真情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
“校园网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月”“家书月月通”及“亲子活动”, 共同构建了学校“一网四平台”的家校沟通网络, 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1.“家书月月通”
为了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工作, 学校开辟了家校沟通的日常交流平台——“家书月月通”, 将学校每月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月工作计划及时告知家长,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书月月通”还开设了教师评价、家长留言等互动版块, 其中教师留言部分, 鼓励教师根据孩子情况进行个性化使用, 使家校沟通更具针对性。五年级二班的孙建秋老师还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学生自我评价版块, 实现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方式。
2.“家长开放月”活动
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外, 学校把每年4月份定为“家长开放月”, 4月份的每个工作日家长都可以走进教室, 走入课堂、课间, 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活动中, 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更身临其境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不易, 每次活动结束, 家长们总会在反馈表中留下真情感言。
3.“亲子活动”
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不但培育了亲情, 更促进了家校共建。亲子读书活动中, 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共写读书体会, 营造了家庭书香氛围;亲子越野赛上, 500多个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互相鼓励, 你追我赶, 在精彩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展现了父母的榜样力量;“快乐嘉年华”亲子活动是教师、家长、孩子们永远难忘的回忆;响应威海市创办森林城市的号召, 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共创森林城市”的活动, 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社区环保, 家长们以身作则, 不怕脏、不怕苦的表现对孩子们的成长无疑是无声的教诲。
4.“校园网家校互动平台”
家长们在互动平台上可随时提出问题, 由校长亲自给予答复。这种互动与交流, 使家校合作的意义更加彰显, 家校双方在交流中探讨, 在探讨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从而使家校协同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家校共管, 实现融合
1.“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
“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家校协同教育网络的组织支撑, 分别由校委会代表、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代表共同组成, 全面、全程地参与学校的工作。学校相关制度的制订、重大建设项目等都要由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研究。不同角度的思考, 不同视野的分析, 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和完善, 同时, 也真正实现了开放办学。
2.“家长爱心团队”
“家长爱心团队”是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创新。2008年下半年, 家长委员会发出倡议, 组建“田村小学家长爱心团队”, 倡导家长们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 与教师、学校合作,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一倡议得到了家长的一致拥护, 157名家长踊跃报名。根据学校工作实际, “家长爱心团队”分成图书、路队、分餐、环保四个职能小组,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不仅为学校减轻了工作负担, 更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 真正实现了家校融合。
2009年, 家长委员会根据工作实际又提出了“家长团队自制”的管理模式, 即选举出爱心团队团长、秘书长, 由家长委员会管理家长团队的各项工作, 使家长爱心团队真正成为一支义务服务于学校的志愿者队伍。4月, 学校图书室向社区开放, 家长团队积极地担负起管理工作;5月, 家长参与卫生监督、路队护送;5月16日的亲子嘉年华活动中, 家长团队协助教师安排规程、参与服务。各项活动使家长们增进了对孩子、对学校的了解, 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拉近了家长和教师、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 促进家长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 形成了强大的家校合力。
家长委员会还充分利用家长团队这块阵地, 充分发挥家长力量, 和社区、企业建立联系, 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 开展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 将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生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09年3月, 五年级一班王玺义的妈妈联系慈善团体为学校捐书一千余册;三年级一班学生家长张玲发动家长团队和孩子到威海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四年级四班学生家长邹明艳帮助学校联系到威高集团参观;五年级四班家长帮助学校联系到高炮团进行社会实践、军民联欢……
家校协同教育实践, 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启了一扇智慧的窗口, 在群策群力、互促共赢的友好氛围中, 学校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佳绩, 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