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2024-10-05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共12篇)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1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创新人才需求为牵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国家大学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素质人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传统培养模式亟需打破

目前,我国医药类院校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分化细,而专业设置口多,因此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培养模式。学生们自身也有一定的认识,对传统满堂灌式的填鸭教育早有微词。传统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对人才的需求,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合理地设置各种课程体系,高质量的培养药学人才,以满足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需求[1]。

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在药学教育上多方积极探索,总结了很多先进经验。与国内教育模式不同,国外的高等药学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各种实践课程,聘任专职领域人才增强师资力量。在教育模式方面,欧美及日本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领域,这是我国药学教育所不及的。

2 多元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多年来,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认识到传统模式的禁锢与不足之处,正在努力探索全新的药学实践教育模式[2]。我院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性多元化药学学生培养实践平台,以提高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宗旨,大力发展药学教育。目前,我院已经构建了由实验教学平台、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科技平台、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本科生毕业实习基地等多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通过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汲取国外先进药学专业办学特色、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经验,我院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临床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产、学、研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与措施,见图1。

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更多更好的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创新型多元化药学专业方人才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助于为我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各大中型医院、社会药房和社区医院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2.1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开展基础创新活动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和手段[3]。通过药学实验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及提高,并在解决实验难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沟通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4]。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宗旨,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5]。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实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6]。因此,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改革与整合、教师队伍的筛选与构建。

2.1.1 整合教学资源,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

我院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和分析后,统一规划课程,删减简单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由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取而代之[7]。一个大的综合设计实验,可以涵盖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学生可以从这样的实验实践中复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并加以整合、梳理、拓展及延伸,充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及处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带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适当在教学内容里扩充一些前沿性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层次、立体式,目的是鼓励学生接触高水平科学技术,参与科研并大胆创新,这对开拓学生思维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1.2 充分发挥实验带教教师的作用

实验带教教师应知识渊博、熟悉多学科领域、善于沟通交流并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建实验教师队伍时,要充分考虑专家教授的学术特点,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投入科研。带教老师生动的教学方式及严谨的科研作风会影响学生,而参与科研任务也会逐步建立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医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8]。

2.2 积极建设开放性实验中心平台,培养全新思维药学人才

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是指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任务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科研环境及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9,10]。目前,我院的平台建设已经完成。该平台的建设以我院及肿瘤创新团队科研中心共享平台为中心,以我院实验室为基础。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科研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及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等,拥有多项精密实验器材及设备,能满足多人实验需要。

利用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可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对象三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这是一种全新观念及全新管理新思路的实验室教学形式,是课程以外的实验技能训练场所。对于对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该平台可以给提供给本科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及更多的学习机会。国内外各大高校公认,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平台,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11]。

2.2.1 积极建设科研实验室

为了保证多人次实验需要,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实验仪器及设备,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4000 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近800件,总价值达1000万元,还有两个细胞培养间正在建设中,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2.2.2 鼓励各学科带头人开放实验室

在药学本科生的教育模式转变中,各学科带头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及教授们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因此开放他们所属的实验室可提供给药学专业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实践平台。在积极建设新实验室的同时,鼓励各学科带头人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学生更早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并有机会进入到高水平实验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知识水平,这对于培养新型药学人才非常有益。因此,需要向国外的大学看齐,不能闭关自守,不敢交流,而是要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本科生导师制溯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12],通过导师因材施教,帮助和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并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学生从查阅文献开始,进一步学会选题、设计分析、摸索实验条件、书写实验记录、处理数据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等。学习文献的方法可采用自主学习与导师指导的方式,也可适当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快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学生根据参与的科研方向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导师负责对学生科研参与表现及综述完成质量进行考评,并推荐优秀论文投稿发表。学术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此过程的完成,会使学生在查阅外文文献、整理科研思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3.1 举行学术科研讲座,鼓励学生了解感兴趣的学术方向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让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药学科研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专家讲坛”“科研论坛”“课题汇报”等学术讲座及科研报告活动,让学生接触科研并有初步了解,进一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研究。

2.3.2 学生与导师“双选”,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导师与学生进行“双选”是保证科研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明确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导师,并进一步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了解。导师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及开放式实验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从导师亲自带,到研究生带,到学生自己独立实验,逐步建立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及科研实践能力[13]。

2.3.3 开展实践教育,学生独立完成课题

导师可以确定初步的实验方向,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计划,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自主书写论文或报告,由导师进行指导修改。

2.3.4及时沟通与交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药学学生的基础学习公共课程多,压力很大,在跟随导师做科研任务的时候,也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因此,为保证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学习任务,导师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业上及生活上的困难,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迎接挑战。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态度投入药学事业。

2.4 构建毕业实习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

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专业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14]。毕业实践环节对于扩展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更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开展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毕业实践环节,努力创造良好的毕业实习条件及建设毕业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毕业实习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除了我院实践基地外,还可与国内外药科大学或公司共建毕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2.4.1 动员和培训,促进学生了解实习单位

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要安排一系列的动员及培训工作,就相关的专业知识、实验要求及标准、实验室情况、实验操作规范等内容向学生做全面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实习单位并做到心中有数[15]。特别必要的是,需要请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学生的毕业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2.4.2 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确定实习课题,完成毕业论文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指导老师确定研究课题。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找和阅读,了解实验设计背景。接下来,老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在实验过程中,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调整实验方案及优化实验设计,最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完成毕业论文。

2.4.3 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动脑创新,多学多练,实现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实习环节一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又从实践中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本科生也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实现从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实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现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2.5 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条件

产学研是一种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建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的全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它建立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基础上,经过生产、实习、科研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支持与相互融合,将生产实践的知识用在短时间内,以最好的方式、最佳的途径传授给学生,达到最合理的运用及最理想的效果。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的条件,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5.1 逐步加强与制药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的沟通

目前,我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市药品与食品检验所等多家科研院所与制药企业达成联盟,建立了学院和外单位之间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本着“双赢”原则,在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其他科研院所与制药企业输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5.2 建立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

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是营造同科研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激发创新氛围的一种好形式[16]。我院积极配合校级、市级、省级各项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目前学院已组建了“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大赛”等一系列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发明创造,优秀作品给予经费支持和表彰,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形成一种人人奋发向上、争创科技创的新局面[17]。2.5.3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专家进入学校成为客座教授,尽早使学生熟悉生产实践大一、大二期间,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药厂、药店进行见习和观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药学生尽早熟悉就业平台和职业特点,尽早进入职业角色[18]。大三期间导入企业课程,邀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进入校园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及宣讲活动,缩减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以“零适应”状态进入生产实践[19]。

培养高素质药学应用型人才,是适应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需要,是各医药院校的共同追求[20]。为此,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毕业实习平台与产学研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顺利实现学生从学校步入到社会的接轨,努力培养与时俱进、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2

五角场商圈,位于中国上海东北部的一个商业中心,它作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其发展潜力一度被人认为将超过徐家汇。它是集商业、金融、办公、文体、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商贸圈。

五角场商圈地处杨浦区五角场环岛,沿淞沪公路两侧向北与新江湾城相接,规划用地约

3.11平方公里。其中心五角场一般是指由国定路、政立路、国和路围成的约3平方公里多的环形地区,以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的主干道在这里交会而得名。

而五角场商圈又分为为南部、中部和北部:南部为上海十大市级商业中心之

一、科教商务区;中部为知识创新中央社区,由4个主要功能区组成,分别为创智天地、工作生活区、科技园区和江湾体育公园;北部为高端知识创新基地,有大量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入驻其中。

五角场商圈:交通枢纽

五角场是上海市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环岛交通四通八达四平路直通外滩,黄兴路连接内环线,杨浦大桥通往浦东,邯郸路毗邻大柏树,翔殷路通向军工路黄浦江虬江码头,凇沪路与新江湾城及宝山区相连。经过的市内公交线路和始发站点有32条,长途汽车线路18条。发达的交通使得附近的写字楼如同济晶度、万达广场也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办公领地。

五角场商圈:五条呈散发型的特色商业街

五角场环岛周围商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翔殷路、黄兴路、四平路、邯郸路至政通路区段,依功能定位划分为四平路文化餐饮街、淞沪路休闲健身街、邯郸路科技文化街、黄兴路购物休闲街和翔殷路休闲街,形成一个人群相对比较集中的商业综合区。

而在五角场中心圈里比较有特色的是,由瑞安集团负责招商运营的大学路商业街,因其附近高校的年轻人居多,而被定位为针对年轻创业人群及大学生的特色商业街;万达广场也将引入品牌店,提升业态档次;百联又一城后面的国际路将被打造成夜市特色商业街。

除了推进商圈支马路的“后街经济”,五角场商圈一批新的商业项目也即将“浮出水面”。在五角场商圈南部环岛地块的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将打造成集五星级酒店、高端购物中心、高科技影城、多主题真冰溜冰场等于一身的高端商业广场,其广场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4.4万平方米。

五角场商圈:高端知识创新基地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在北部设立了知识创新基地,占地1.29平方公里,复旦、同济、财大等多所著名学府和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环绕其中。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铁狮门房地产公司已拿下地块,在这里建造中国首个绿色商务社区——“世浦领世”(THESPRINGS)知识商务广场,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可容纳8-10万居民和商务人士,成为世界总部经济集聚区。

开拓创新支撑展馆多元化发展 篇3

展览活动 比翼双飞

近年来,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采用多元化经营思路全方位出击,展览及活动项目数量逐年攀升,场馆使用率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刷新纪录。苏峰告诉记者,2015年,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全年共举办展会活动127场,其中展会56场,其他活动71场,展出面积125万平方米,双双创下历史最高业绩。苏峰向记者介绍,56场展会中,比较大型的有中东欧特色商品展、中国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专业展领域比较知名的有宁波服装节,颇具特色的专业贸易展有文具博览会、LED展等,消费类展会中发展较好的有宁波汽车展,展会面积达到近6万平方米。

据苏峰介绍,在办展主体方面,宁波政府、本土展览公司和外来办展主体三分天下。政府是其中重要的办展力量,今年4月份,市委宣传部牵头,文广集团创办的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就是政府办展的典型,其面积将近4万平方米,展会面向全国,设置了国际展区,并围绕“一带一路”文化做了创意性展示。另一方面,宁波市场化办展主体非常活跃。苏峰告诉记者,宁波大概有30家展览主办企业,具备有办展经验的有20多家。“本地的民营办展企业是宁波会展中心展会的主要办展单位之一。除了政府办展和本地企业办展之外,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外地主办机构来宁波办展,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对来宁波办展的企业进行扶持和奖励。”苏峰说。

除了展会板块,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活动板块近年来增长十分迅速,活动的数量和面积增长很快。苏峰告诉记者,在展览业务增幅放缓的情况下,公司把引进活动作为提升场馆出租业务的突破口,瞄准了宁波服装产业比较发达,每年会有大量的服装订货会、新品发布会的商机,进行针对性营销,提供量身定做的配套服务和活动优惠措施,使活动成为场馆出租业务新的增长点,作为提高场馆出租率的有效补充。此外,会展中心还会承接赛事、团购、考试、汽车发布等社会活动。总之,公司依托宁波优势产业,把宁波会展中心打造成服装订货、体育竞赛及家装建材团购三大活动中心。

合作办展 探索前行

展馆经营自办展是国内很多会展中心都在探索实践的,但是真正拥有成熟并可持续项目的很少。为此,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自2013年重新启动了开发自办展项目,着手开发合作办展业务,探索合作办展模式,已初见成效。

苏峰介绍,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主要通过承接政府项目、与本地企业共同孵化展会以及与外来办展主体合作开发项目等三个方面开展自办展业务。苏峰说,现在政府大力推行展会市场化,很多政府项目逐渐交给企业运作,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政府项目,与政府合作,发展自办展。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起,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经连续三年承办了宁波市商务委的春节年货展销会。“展览会经过我们的策划与参与,在招展和宣传上均有了新突破。”苏峰介绍,一方面,公司主动出击,专业化招展,瞄准“直销、品牌、生态”等重点商品,提升参展商品品质;另一方面,公司在宣传上大做文章,做好传统媒体投入,确保中老年消费群体,大胆尝试新媒体,精准定位中青年消费群体,提升了展会的实际效果。

在与企业合作层面,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与浙江环保产业协会、宁波东博展览公司合作策划举办了节能环保展,实现三方合作三方共赢。此外,会展中心还与福建《动漫杂志》合作,共同创办了“异次元动漫嘉年华”,探索了“品牌利益分享,经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接下来,我们还将尝试自主策划展览题材,开发培育自主产权的自办展,探索项目股份制的合作模式。”苏峰说。在与外来办展主体合作方面,会展中心一方面协助外来主体立足本土,在宁波培育分展览或分会议,另一方面深度参与展会招商,探讨共同办展的可行性。

据记者了解,宁波国际会展中心2015年已经与中国兽医协会宠物诊疗分会、中国气雾剂专业分会、高盛展览公司等6家办展机构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为下一步合作做准备。

延伸业务 初见成效

为加快推进业务版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实施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思路,以场馆出租业务为龙头,工程搭建延伸业务和自办展业务为两翼,全面拓展展览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工程搭建延伸业务对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全年的业绩完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苏峰告诉记者,工程搭建延伸业务作为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加快拓展的业务板块,发展空间广阔,在继续做好主场搭建、礼仪、租赁等业务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对广告业务、特装业务的拓展力度。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与有实力策划设计公司合作等办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在承接标准设计方案的简特装工程业务、中高档次绿色环保类的特装业务上下功夫,并努力承揽区域外的工程业务。2015年全年,中心共完成了55个展览会、45个活动的搭建广告及礼仪服务,收入1300万,增长20%,全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在保障搭建工程安全方面,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在做好示范和表率的同时,要求主办方投入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保险之外,还聘请了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现场监管、巡视,保证搭建工程施工安全。另外,在展台搭建工作方面,苏峰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展台设计水平仍需提升;二是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和推广仍需加大力度。

在经济大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去年业绩能够实现逆势增长,苏峰在总结分析后表示,主要是方向明确、思路对头、措施有力。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将外来办展主体引入,本地办展主体培育以及自身软件服务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力量,积极引进外来办展主体,这两年来公司将引展的目标逐步投向于办展主体的引入上。二是扶持本地办展主体做大做强,培育孵化中小办展主体。为此我们出台了对新题材展会扶持的优惠政策。三是注重展馆服务细节的提升,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并树立了全员的服务意识,逐步把客户对会展中心的期待从价格优惠转到服务提升上。

作为宁波最主要的会展专业场地,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发展是国内二线会展城市发展的缩影,有理由相信,随着会展业产业地位的提升和政府的重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将伴随着当地会展业一道,迎来发展的高峰!

创新共赢,大集模式多元化 篇4

(一)“集超对接”推动大集商品进入超市

长期以来,超市系统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受困于实力单薄、渠道不畅,很难进入超市营销渠道。而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推行的“集超对接”活动,为各地参加大集的优质产品打开了超市之门。自2011年起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在北京家乐福、华堂及顺义仁和石园大卖场、城乡贸易中心共举办10个省份19场次的“集超对接”活动,超市采购人员在大集上选择热销产品到“己方”门店内试销,并减免相关进场费用,让各地企业真正了解了自身产品在超市内的经营状况,从而调整各自的产品定位。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超市、参展商、经销商、消费者、主办方的认可,再一次实现了五方共赢的目标,丰富了首都市场。

(二)“各地精品大集”延长大集举办时间

为巩固大集成果,协助参加“各地商品大集”的企业进入首都市场,为企业打通市场流通环节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北京市消费者购买大集热销商品提供便利,自2011年起,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在新奥购物中心、城乡超市、顺义新世界百货、百联清城购物中心等商场、超市共举办了11个省份19期28场次“各地精品大集”活动。活动在大集结束后举办,延长了大集热销商品的销售时间,在不同区域同时举办,方便了北京各地区市民参与其中,选购大集热销商品。参展企业普遍增强了进入北京商超系统的信心。

(三)“畅想品牌展”及“行业大集”提升大集丰富性

创新教法_让拼音教学多元高效 篇5

仪陇县永乐镇小学 吴欣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将对学生识字,阅读,背诵以及写作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刚跨入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其年龄特征,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活泼、好动、贪玩,面对内容单调、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读写拼,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而汉语拼音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拼音没学好,会给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带来障碍。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让拼音教学多元高效。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拼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拼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上汉语拼音的第一节课时,我带了好几本学生爱看的童话书、故事书到课堂上,并从中挑选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孩子们,故事好听吗?”“好听!”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想读更多的故事吗?”我又问。“想!”学生高声回答。“那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拼音,学会了拼音我们就可以自己读书看故事了,就不用缠着爸爸、妈妈帮我们讲故事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想学拼音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上课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爱学拼音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创设环境,给学生一个学习拼音的氛围,让学生想学拼音。为此,我把教师布置成“拼音的王国”,比如在墙壁的四周张贴学生喜爱的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物图,熟悉的卡通相,并附上相应的拼音符号名称,让学生置身于拼音的世界里,目睹拼音的魅力,兴趣盎然地学习拼音知识。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学拼音

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情景,让学生愿学拼音。比如在教学整体认读yi、wu、yu时,考虑到这三个整体认读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愿学拼音,如:有一天,i u ü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 u ü)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将y卡片放在i前面)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一块儿唱歌(读yi yi yi),就成了音节yi。(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yi的读音,练读yi)。大w带着小u也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一块儿唱歌(读wu wu wu),又成了音节wu。(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wu的读音,练读wu)。小ü见大y、大w领着小i、小u出去,还那么高兴的唱着歌儿,再看看自己孤零零的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ü说“小ü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 掉,高兴点儿”小ü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着大y走(将y卡片放在ü前面,把ü上两点擦掉),也快了得唱起了歌(读yu yu yu),这就成了音节yu(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yu的读音,练读yu)。就这样,他们经常一起玩,一起唱歌,他们成了三个整体,我们称他们为整体认读音节。

学生在听听、学学、唱唱、练练的过程中掌握了yi、wu、yu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的能力。

三、创编儿歌 让学生善学拼音

喜爱儿歌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帮助学生区分b和d 这两个字形非常容易混淆的字母。教学时,我把b和d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由学生得出b的半圆在右下方,d的半圆在左下方,然后告诉学生b和d是两个好朋友,它们面对面坐着,想想它们会做些什么呢?(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然后我顺势教给学生一段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bd对坐笑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这样,学生既巩固了b、d的读音,又区别了b、d的字形。

j、q、x与ü相拼,这可是拼音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一边引导学生明确j、q、x不但不能与u相拼,并且与ü相拼写时ü要去掉头上的两点,一边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增强理解。学生都非常熟悉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把帽摘掉。”儿歌背得滚瓜烂熟,轻松有趣地突破了 j、q、x与ü相拼的难关。

四、喜做游戏 让学生乐学拼音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拼音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编儿歌(根据字母发音的口型或字母的形状,读音等变成儿歌),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开火车(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去掉或增加一笔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五、利用插图,助学生学习拼音

插图具有启发性、提示性的特点,有的内含了字母的读音,有的图画包含了字母的形状因素,学生看见图画内容,根据图上的事物,就能“据物发声”“据形书形”。在教学“i u ü”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图画中蕴含的“声音”和“象形”因素,引导学生认读字母,形象记忆字母。在上课时我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看书上插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在晾衣服。”“衣服衣服,i i i。”我顺势引出“ i ”的读音,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在教学大“y”的书写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乌鸦的窝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后回答:“在树叉上。” “对,在树叉上,今天我们学的y是不是就像一个树叉呀?”“是。”学生欢快地回答。我顺势引出“y”的字形,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六、小组合作,让学生会学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 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七、联系实际,让学生巩固拼音 在学完了全部声韵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我每天还送学生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还鼓励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还让学生练习用拼音写出父母、兄弟姐妹或同学的名字,学生饶有兴趣的写,既自然达到了练习巩固拼音的目的,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创新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出版集团行业集聚多元化经营模式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6—0039—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一批出版集团纷纷问世,目前已形成3l家出版业集团。据最新数据,201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复制业实现总产出12698.1亿元,较2009年增长19.0%:实现增加值3503.4亿元,增长13.0%;我国正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转变,出版集团将是这一战略转变的主力军。

1. 我国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现状分析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2011年25家出版集团母公司中所有子公司、控股公司以及参股公司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出版集团旗下控股或参股子公司的行业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

1.1数量分布统计与分析

根据表1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从公司总数上看出,出版主业板块(书报刊声光电)占公司总数的57%。新业态板块(以数字出版为主)公司数量占公司总数的4%。包含发行、印刷、物流、广告在内的行业集聚公司数量占公司总数的20%,其中发行公司数量占公司总数的9%。包括酒店、物业及房地产业等热门行业的公司数量占公司总数的5%。包含金融行业的公司数量占公司总数的3%。包含其他零散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总公司数量的11%。

由此可以看出,出版业务毋庸置疑是出版集团的主营业务,集团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此。在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出版集团当中,从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数量上看,行业集聚多元化之路的公司数量最多,走新业态多元化的公司数量次之,走资本运作多元化的公司数量最少。

在25家公司里,下属公司有出版社公司的母公司有25家,占比100%;下属公司有数字化出版公司的母公司有16家,占比64%:下属公司有发行公司的母公司有20家,占比80%:下属公司有印刷广告物流公司的母公司有21家,占比84%;形成行业集聚及同时拥有发行公司和印刷物流广告三项中任意一项公司的母公司有20家,占比80%:下属公司有酒店或物业管理公司的母公司有7家,占比28%;下属公司有地产公司的母公司有9家,占比36%;下属公司有金融公司的母公司有8家,占比32%:因为酒店、物业、地产等与金融同属于资产运作,所以下属公司有资产运作的母公司有13家,占比52%。

由图2可得出,在我国目前出版集团多元化发展进程当中,走形成行业集聚完成多元化发展的出版集团数量最多,走新业态多元化模式的集团数量次之,走资本运作模式的集团数量最末;其中在资本运作模式里,投资地产进行资本运作的出版集团数量多于投资金融。

1.2出版集团上市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在所有出版集团中,共有9家出版集团已经上市,占比不超过出版集团总数的36%。未来两年,准备上市的出版集团将超过10家。出版集团的融资需求通过上市得到满足后,将会进一步参与资本市场和进行多元化发展。因此在未来两年,出版集团之间以及出版集团内部将会出现更多兼并和重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打破藩篱以形成多元化发展。

1.3出版集团多元化发展速度分析

在以上出版集团中,同时包含行业集群多元化、新业态多元化、资本运作多元化三种导向子公司的出版集团共有9家,占比36%;同时包含其中任意两项的出版集团共有9家,占比36%:只包含其中任意一项的出版集团共有5家,占比20%;一项都不包含的出版集团共有2家,占比8%。

在表1中,把25个集团的471个子公司分成7个具体类别,其中下属子公司具备全部7个类别的出版集团有4个,占比16%:具有5—6个类别的共有5个,占比20%:具有3—4个类别的集团有10个,占比40%:具有l—2个类别的集团共有6个,占比24%,具体见表2。

根据各个出版集团多元化发展状况不同,笔者将这25家出版集团分为“较快、中速、较慢”三个等级。假定集团中具有5个及5个以上类别的子公司,我们就称之为多元化发展较快的出版集团,此类出版集团共有9个,占比36%;集团有3个或4个类别的子公司,我们就称之为多元化发展中速的出版集团,此类集团共有10个,占40%:集团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类别的子公司,我们就称之为多元化发展较慢的出版集团,此类集团共有6个,占比24%。

由此可见,我国出版集团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各个出版集团间的实力参差不齐,发展有快有慢。有的出版集团内部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完整,利润增长点多元;有的出版集团内部产业结构单一,仅仅依靠出版主业获得发展,在市场竞争中风险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弱。

2、国内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创新模式建构及分析

2.1行业集聚形态下的产业链多元化

产业簇群是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价值链、同业交往等关系,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企业集合。内在的关系交流、竞争合作、相同的价值取向、准共同体联合是产业簇群的本质”。。不难看出,这种产业簇群与我国出版集团正在形成的行业集聚有着类似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出版产业内的行业集聚,是基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和产业内容的相关性,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之下,聚集于同一出版集团名下,以完整产业链条、共享资源、互利互惠、获得发展为目的的聚合体。通过分工、竞争和协作,行业集聚能够具有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能起到盘活存量资产、减低成本和交易费用、激励企业创新、功能互补和构造社会网络等作用。

我国目前着力建设的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所形成的行业集聚,大部分是以大型的新闻出版集团为轴心依托,在新闻出版产业链、价值链的辐射范围内进行集聚,催生新闻出版集团形成一种行业集聚形态下的产业链多元化模式。到2011年国家已建成或在建数字出版园区10余个,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江苏、浙江、重庆、广州等。行业集群形态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集团的发展成本,使集团本身的资源得到优势重组,扩大了集团的产业规模,增强了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带活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集群内的各个子公司在出版主业的带动下,一边服务于主业,一边依托主业获得发展,同时为集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根据目前出版集团的多元化现状及方向,绘制出行业集聚形态下的产业链多元化模型图(见图3)。这种多元化逻辑下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纸业、印务等基础设施的提供与运行:中游的出版主业,包括书籍、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下游的销售商、渠道提供商,包括发行、广告、物流等产业。出版集团以中游的出版主业为支点

和中心,沿产业链向上游及下游同时进行延伸,逐渐形成一种具备行业集聚形态的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模式。

2.2资本运作多元化

随着出版集团的不断壮大,其未来必然面临现金流减少的问题。一方面,是多元化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增多;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出版集团必须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让渡部分利润。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重视资本运作,以资产换资产,或以资产换现金,无疑会降低现金流枯竭的风险。

2.2.1资本投入高回报率产业

某些出版集团涉足目前市场上的热门产业,如酒店、房地产、物业等。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为例,该集团涉足温泉酒店、物业管理、置业发展等。集团将资本投入其他市场,分散了主营业务的经营风险,也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经济支撑点,使集团规模更加枝繁叶茂。

从表1得知,此类集团分布在江苏、湖南、江西、湖北、云南、安徽、广东、青岛、四川、河北等省市,集团选择进入风险较小的行业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求。具有此类融资偏好的集团一般具有现金流充足、地方性强、融资过程较短的特点。

2.2.2直接进入金融行业

金融类公司属于喜欢风险大收益多的集团投资偏好,投资额较大,成长性较高。一些集团通过成立投资公司,参股证券公司、银行等方式,直接涉足金融行业,进行资本运作。

从表l得知,投资于金融行业的集团分布在江苏、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青岛、上海等传媒基础较好的省市,这一类出版集团一般通过资产注入、资本重组等方式进入金融行业,参与资本市场,一般具有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发展成熟等特点。

2.2.3上市融资

集团通过入股、并购、借壳等投资方式直接上市参与资本市场,可以使集团获得更多的资金,满足集团自身发展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和主营业务发展多元化的资金需求。目前,在所有出版集团中,共有9家出版集团已经上市,占比不超过出版集团总数的36%。未来两年,准备上市的出版集团将超过10家。

上市融资为最直接长期的、最根本的融资过程,是集团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行为。集团通过融资后,可实现集团的规模效应,一方面集团拥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集团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抵押、股权置换来获得更多融资,满足集团自身多元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集团在上市后股东将会发生变化,因此集团将不仅仅需要满足自身多元化发展,也要在发展中保障股东权益。此类融资虽然最直接、最有效,但也将受到各方面利益的制约。

总的来说,资本运作多元化经营模式可分为三种方式,将其再进一步细化,即可得出我国新闻出版集团资本运作多元化的模型图(见图4)。一是将资本投入市场高资本回报率的热门行业,具体包括酒店、物业、外贸、旅游、房地产等;二是直接进入金融行业,具体有控股参股银行、典当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三是上市融资,具体方式包括并购、借壳、入股、整体上市等。这种多元化经营模式除了可以满足集团对于资本的需求外,对于分散经营风险,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及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整体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新业态拓展多元化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历经十余年的模式演进与技术升级,显著改变了人们的媒体接触方式和阅读视听习惯,挟3亿受众资源嬗变为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权重板块与核心引擎。它既对出版业产生了较大的产业替代效应和媒体竞争压力,又为其业态升级与业绩增长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市场版图。新传播格局的多媒体、数字化的趋向特征日益突显。出版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紧随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在巩固主业的同时,积极而理性地拓展各类新业态,而现今的市场和技术状况下,新业态市场主要以数字化出版为主。

学界和业界通常将数字出版划分为两条线:过程数字化和成果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就是在出版过程中加人数字技术,成果数字化即是通过数字技术传播出版成果。目前,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每一个出版集团都希望抢占的领域。在本文统计的25家出版集团中,15家出版集团旗下包含数字传媒公司、数字出版公司、数媒科技公司、动漫公司等数字化产业内容,比例达到60%。

2010年,数字出版实现总产出1051.8亿元,较2009年增长3l.6%:增加值290.2亿元,增长23 7%:营业收人1051.8亿元,增长31.6%;利润总额891亿元,增长39.5%。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提高营业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出版集团将“从单一的信息提供者发展成为新闻出版业综合信息开发商、服务商和运营商”。在数字传媒与传统媒体融合共赢的新态势下,必须要搭建新平台、强化新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占领竞争制高点。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7

1 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状况

目前,我国质量控制体系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外观鉴别、性状检查、定性鉴别、检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在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模仿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选定一两个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1],这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发挥药效时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性不甚吻合,不能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这也是中药与化学合成药品质量标准的根本区别[2]。如人参(主根)中人参总皂苷一般为2%,人参须为5%,而人参叶却可达10%,以此模式评价人参质量,难免让人认为人参叶优于人参须和人参根。此外,这种质控模式也不能反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以绿原酸作为忍冬藤、山银花及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不能充分体现三者的临床功效特点。

中药质量既包括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也包括了中药的药效作用。中药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在保证其安全的基础上做到有效,但是目前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的“唯成分论”模式只能保证药材或者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远远不能达到中医临床的要求和目的。

2 中药质量控制发展要求及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正逐步从“点”到“面”,从“分解”向“综合”,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发展,沿用化学药品质控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性逐渐凸显,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药质控的发展方向。

中药指纹图谱[3]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这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和中药作用机理的模糊性是相对应的。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英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德国药用植物学会、加拿大药用植物学会均接受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方法,这表明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成药、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综合运用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将有助于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

2.1 可控性评价

目前中药药材及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多采用控制其内所含化学成分以达到可控性评价。化学指纹图谱通过药材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来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通过相似度的比较来评价中药材或制剂质量的优劣。以现代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为依托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是一种可行的质量控制模式,它不要求全部的成分都搞清楚,而是从指纹图谱的整体综合特征来鉴别真伪,保证指纹图谱的专属性、可重复性与实用性。中药指纹图谱特有的专属性,不仅包括了已知成分,还包括了未知成分[4]。不仅包括了对已知成分的分析,还包括了对已知成分与各未知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分析。因此,中药指纹图谱真正体现了对中药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或不需要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实现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可控性。

2.2 有效性评价

目前,传统的药物有效性评价通常采用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加以体现,但是此种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将化学指纹图谱所体现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信息建立相关性的谱效关系研究是传统药效学评价的有效补充。中药谱效关系[5]研究弥补了目前以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质量时与药效脱钩的不足,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但是中药谱效关系研究需要制备足够量的样品开展药理实验,因此不适合中药复杂体系效应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与确证。为此,生物指纹图谱技术[6]的出现为中药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另一思路和方法。由于能与生物体系发生相互作用是化学成分发挥药效的前提,生物色谱法是通过形成一种能够模拟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因此可借此从复杂的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潜在的效应成分(组);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在体内真正起效的成分可能是原型化合物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代谢指纹图谱反映的是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整体反应性特点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观念相吻合。

2.3 安全性评价

中药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并不代表着中药无毒副作用,药物安全性评价即预测药物的毒性,用于提供药物对人体危害程度的科学依据。代谢组学[7]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毒性破坏正常细胞的结构功能,改变代谢网络的平衡并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改变靶组织或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成分。利用各种分析技术测得包含了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信息的图谱,揭示各种代谢途径对化合物毒性的生物学效应。代谢组学可以通过比较生理及药理条件下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来确定药物毒性的大小及其靶器官,推出其作用机制,并寻找出生物标记物[8]。

所以,建立适宜中药整体观的高通量在线生物活性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的一体化研究方法,配合体外一体内实验,发现化学指纹—药效指纹—药代指纹的关系,探讨中药复杂体系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将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领域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3 中药质量控制创新模式的提出

指纹图谱中所表达的化学成分在体内疾病治疗中是否有效,或对某些代谢网络系统是否有害,各成分间有何种量的关系,所有成分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仅用指纹图谱本身还不能解决。以代谢组学为核心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从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在的蛋白及代谢物的变化状态,能够获得生物体整体性和动态性的信息,为中药安全性[9]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与药效学、代谢组学相结合控制中药质量,既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也能更好地实现中药“可控、有效、安全”。

4 结语与展望

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认识到真正控制中药的质量还需要将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与药效、毒性研究相结合[10],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应在原有的质控基础上,直奔“可控、安全、有效”主题,中药成分组、相应药效和毒性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成为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主要手段和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在中药血清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方面研究还不够,因此要实现中药质量的多元化控制还需要在中药“谱—效”关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有效组分—有效成分—药效作用—毒性研究”的多元化创新体系,将更加科学控制中药质量,适应中药“多层次,多成分,整体协同作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富同义,顾琳娜.浅谈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局限性与构建要素[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2):51.

[2]谢培山.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2(5):87.

[3]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3):18.

[4]晏援,许重远,刘世霆.中药及其制剂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的研究[J].医药导报,2005,24(12):1160-1162.

[5]肖小河,金城,赵中振,等.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377.

[6]张恩户,侯建平,赵子剑,等.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生物检定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6):551.

[7]蔡爽,孙博,李发美.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7(4):445.

[8]SH0CKCOR JP,HOLMES E.Metabonomic applications in toxicity screening and d isease diagnosis[J].CurrTop Med Chem,2002,2(1):35-51.

[9]彭双清,廖艳,颜贤忠.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5,19(3):175-176.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8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MOOCs)在2012年获得井喷式的爆发,经历了热捧、置疑等阶段后逐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几年来国内外的MOOCs平台发展迅速,很多高校纷纷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进行MOOCs教学尝试。国外著名的MOOCs平台有Coursera、ed X和Udacity等。从2012年发展至今,我国的MOOCs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从高校、企业单独创建MOOCs平台,到地区联盟、校企合作的MOOCs平台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有近百个与MOOCs有关的平台,例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教育部与网易联合开发的中国大学MOOC、果壳MOOC学院、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优课联盟等学习平台,服务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等各类教育和各阶段人群。这些MOOCs平台在秉承了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性等特点的同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探索。

MOOCs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受教育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与显著优势。在MOOCs模式下,一门课程的学习规模可能高达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这是传统课堂学习无法比拟的。麻省理工学院MOOCs平台(MITx)上的“电子电路学”课程,仅2012年就吸引了来自160个国家的15.5万学生注册学习;在ed X平台上,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主讲的“思辨的艺术”这门课则有58万人注册学习。MOOCs的教学模式,使全世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扩大了学习的机会。从理论的角度来看,MOOCs很好地融合了“网络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在线课程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MOOCs平台的多元化与本土化创新发展

在典型MOOCs平台加速研发的同时,各个国家的高校和办学机构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MOOCs平台,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加速推出MOOCs版,呈现出多元化、本土化的创新发展。

MOOCs学习平台经过十多年的深度研发,平台的功能迅速发展。借助多年的研发经验,主流教学平台的研发者迅速推出MOOCs版。由于新技术的驱动,MOOCs平台拓展原有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大规模”是MOOCs的特点之一,学习群体规模庞大,为了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MOOCs平台不仅需要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还需要设计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例如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交网站来支持学习者在线互动,利用平台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将平台功能与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交互性强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MOOCs学习平台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在MOOCs热潮的冲击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也做出了本土化MOOCs的诸多努力。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EWUCC)于2013年4月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重庆大学组织发起,主要期望通过搭建东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视频公开课的平台,有助于解决各高校校内选课不足的问题,促进东西部高校密切合作,提供更多的优质视频课程。目前加入该联盟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50多所著名高校。该联盟的高校组成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学团队,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方案,课程内容建设等,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智慧树的课程推出了“超级大课程”、“混合式课程”、“在线课程”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是由上海教委发起建设的一个大型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其目的是充分整合上海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为上海各高校学生提供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等学习支持,实现跨校课程资源共享。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提出了泛在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系统(U-MOOCS),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汇聚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仅面向高等教育,还面向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涵盖了多种教学模式,支持泛在学习(U-Learning)。以学习社区、学习空间、wiki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互支持,进行线上线下考核结合、多样化的课程设计。

三、MOOCs的创新发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

名校、名师、名课是MOOCs的一个显著特点,MOOCs的发展使得课程学习可以跨学校、跨地区、跨国界,欧美高等教育强国的著名大学由于其本身的优势,会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选择学习,这些著名大学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不具备优势的大学将面临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在美国,由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流名校组成的常春藤联盟大学,明显比其他二、三线高校更具有优势,常春藤联盟大学中的著名教授开设的MOOCs比地方高校的教授开设的MOOCs更有吸引力。MOOCs的发展有助于顶尖高校扩大受众范围,可以增加他们的影响力和获得更大的信誉。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普及应用,使得知识经济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我们不得不思考:MOOCs所引发的真正的挑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和需求。MOOCs正迈入到务实创新阶段,全球MOOCs平台的多元化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积极地针对本国国情促进MOOCs的本土化创新发展,必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以MOOCs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

MOOCs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学习资源,更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改革思路。MOOCs提供了一种组织松散、又赋予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知识传播方式,将开放教育资源与传统课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MOOCs不可能替代面对面的传统教学,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方式。MOOCs正在改变学习,也在改变大学,促使传统教学的改革和质量提升。如乔治亚理工学院院长Gorge·P·Peterson所说:“MOOC预示着教育领域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可能性。它不会取代大学校园教育,但确实向那些每年收5万美元学费的大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你提供什么才值这5万美元?”

互联网时代下学校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MOOCs带给教师的影响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迫使教师们重新反思教学的模式和意义。MOOCs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教学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在MOOCs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引导者、服务者,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

教学不再是原来死板的传授渠道,而是多元的渠道,需要更多的教学创新。例如以平台为媒介,高校间寻求战略合作,学分互认等。教师不仅是一名辅助者,更是一名积极的推进者。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应当作为一名积极的推进者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研究表明,即时的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持久性。教师也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学习,主张建立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强调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教师作为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可以从学生的视角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持续使用数字化工具,在学生面临学习挑战时能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并及时予以鼓励,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应该掌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教学方法与新技术实行新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促使新的学习技术获得持续发展。

(二)开拓混合式教学,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

三大主流机构Coursera、ed X和Udacity在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探索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这类MOOCs平台模式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需要。随着MOOCs的纵深发展,人们意识到单纯的学生在线学习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同样存在很多的不足,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引发了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例如,一些大学利用ed X中的视频来辅助课堂教学,Coursera将其一些课程用于一些小班讨论课并配置辅导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学生能与教师直接接触,面对面的交流,教学更容易创设情景,学习氛围浓,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面授教学统一学习步调地实施班级教学,甚至满堂灌,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在线学习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表明,在单纯的在线学习中,学生独自面对终端设备学习,往往由于缺乏监管而难以坚持。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面授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MOOCs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将会支持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主讲教师采用网络集中视频授课的在线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视频(多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除了在线学习,还能获得本地教师的线下辅导。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平台应支持教师建设个性化在线课程,自主控制教学的进程。MOOCs汇聚优质的课程资源,大大减轻教师重复开发的工作量。

(三)促进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

在当今终身教育体系下,在线教育的发展备受关注,“互联网+”为MOOCs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虽然MOOCs仍然属于E-Learning的网络课程范畴,离真正的在线教育还有很大差距,但是x MOOCs借助于互联网引入商业模式,吸引品牌大学的介入,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机会,对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现在可以很方便地注册学习他们的在线课程,领略名校的课程资源和名师的风采。原来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远程学习,轻松地学习在线大学课程。

MOOCs的快速发展展现了在线教育大规模运营的前景,同时也推动了在线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在2012年12月正式运营MOOCs平台(Future Learn),并得到了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等富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机构的支持,与二十多所英国大学合作,为全世界学生免费提供课程。英国开放大学借助MOOCs平台的运营巩固了它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地位。

MOOCs学习平台为教学的创新提供场所,MOOCs以课程为单元进行运作的特点使得其学习平台更加适合在线培训的应用。在线课程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使他们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自定步调、自主学习,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经过一定的定制研发,将会出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学习人群、不同学习周期、不同学习终端的专门MOOCs平台,从而大大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MOOCs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将会有效支撑高校混合教学改革,推动远程开放教育进一步发展,更好地满足本土教育的需要。

摘要:MOOCs汇聚名校名师名课的优质资源,为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提供了新的思路。进入互联网时代,学校的传统教学受到冲击与挑战,MOOCs作为应对这种挑战所进行的教学创新及其多元化发展,对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规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促使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促进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MOOCs,教学创新,多元化,本土化

参考文献

[1]曲宏毅,韩锡斌,张明,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2]姚媛,韩锡斌,刘英群,等.MOOCs与远程教育的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3]中国教育网.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EB/OL].[2013-05-07]http://www.edu-gov.cn/Topics_show.asp?newsid=6640.

[4]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5]Kim,J.Open Online Education and the Canvas Network[EB/OL].[2013-09-09].http://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technology-and-learning/open-online-educa tion-and-canvas-network.

[6]程璐楠,韩锡斌,程建钢.MOOC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及其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7]郑雅君,陆坊.M00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

[8]徐辉富,魏志慧,顾凤佳.直面变革:中国式MOOCs的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6).

[9]王旅,陈亦兵.深入认识MOOCs的特点及教学变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3).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9

关键词:环保企业,投资多元化,模式创新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环保企业越来越成为新时期下的朝阳产生。我国现行环保企业大都致力于拓展融资渠道、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公开发行股票三个方面实现自身投融资多元化模式创新。

一、依据政府政策性融资拓展环保企业融资渠道

二十一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发展和壮大环保产业市场规模, 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纷纷致力于环保产业, 因此, 环保产业便成为政府政策性融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政府正常性融资资金主要体现在社会资金上, 即PE、VC以及信托资金, 将这些社会资金投入环保产业中, 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环保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其发展与壮大。与此同时, 我国现行环保企业应把握中央和地方环保产业政策, 在环保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将其扶持资金投入更多扶持类项目中, 一方面, 环保企业尽可能的争取政府给予的无偿补贴、科技专项基金以及贷款贴息等诸多扶持资金, 不断增强我国现行环保企业的有效资金;另一方面, 环保企业可在政府部门的担保下, 向银行申请贷款,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私募股权基金

对于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成长型环保企业而言, 私募股权融资无疑成为环保企业满足资金需求, 发展融资渠道的最有效途径。同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给成长型环保企业带来了诸多有优势,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与公募股权融资不同的是, 私募不必承担注册登记费用、注册会计师和律师服务费用, 大大的降低了募集费用;二是私募不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 而且还不必偿还利息, 并且, 融资方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 有效的解决了了成长型环保企业现金流短缺、抵押品和担保短缺等问题;三是私募股权融资享受信息披露保密的权利, 有助于维护募集人的商业机密;四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缓解了成长型环保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给予环保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方面, 有助于环保企业引进复合型人才、拓展业务。

基于以上四点优势, 现行绝大多数的成长型环保企业均采取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同时, 该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成长型环保企业规模的壮大与发展。如:早年, 我国不断加强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为此, 早期私募股权基金倾向于投资污水处理行业;近期,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突飞猛进发展, 为此, 私募股权基金又转向于固废处理行业。

通常情况下, 环保企业从两个方面上考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选择:一方面是查看私募机构的规模和资金实力;另一方面是查看私募机构的项目经验和行业经验。现以嘉博文为例, 嘉博文发展前期, 将具有品牌优势的高盛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嘉博文发展中期, 其瞄准了具有丰厚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经验的青云创投, 将其作为战略投资者。嘉博文发展期间, 均选择具有丰富行业投资经验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 以此, 有助于保障嘉博文资金的安全性和充足性。现阶段, 我国具有实力且经验丰富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机构主要包括青云创投、高盛集团、北极光创投等。

三、公开发行股票

公开发行股票是环保企业壮大不可或缺的一项业务, 公开发行股票对环保企业所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增强筹资金额, 保障环保企业资金流动性;二是树立了环保企业良好的形象与声誉;三是促进了环保企业构建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有益于环保企业募集资金, 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当环保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势必将走上市道路。对于上市前的环保企业, 其股东财富价值以净资产计算;环保企业上市后, 其股东财富价值将以二级市场价值计算, 即上市将给大大增加了企业股东的收益。

环保企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朝阳产业, 倍受广大企业家的青睐和关注。伴随着环保企业的发展, 我国将迎来社会环境的又一春, 同时, 环保企业的增多, 将进一步加剧其市场竞争力, 资金短缺问题将日益显著, 为此, 实现环保企业投融资多元化模式创新已是迫在眉睫。

总而言之, 针对于我国环保企业选择融资渠道问题可着力于以下两个渠道:第一, 依据国家环保政策进行合理性融资, 其国家环保政策主要包括无偿补助、政策性贷款、专项扶持基金、财政贴息以及政策性担保等;第二, 优先考虑股权融资渠道。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环保企业而言, 可实现公开股权选择上市, 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壮大自身资金储备, 推进自身更好的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环保企业融资策略:另辟蹊径破解资金难题[J].水工业市场, 2012, (02)

[2]王金南, 李烔源, 梁占彬.创新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体系[J].中国科技投资, 2010, (04)

[3]陈军平.环保企业融资分析[J].节能与环保, 2003, (06)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10

目前,江苏电网实现了从传统大范围、粗放式有序用电管理方式向精益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有序用电管理与电力需求响应相结合方式的转变[2,3,4]。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向电网的高比例渗透,以及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智能互动水平等对电网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江苏积极探索“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创新发展之路[5,6]。在清洁能源消纳方面,目前,江苏风电和光伏发电接近双4000 MW,预计“十三·五”将达到双10 000 MW。千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主要在配网薄弱地区上网,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将逐渐落后于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的鼓励政策和电池、快充技术的发展,江苏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在未来若干年内增长10余倍。电动汽车充电若不加以引导,将对城市电网的承载能力带来严峻考验[7,8,9]。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新型电力供需的背景,开展电网与用户多元化友好互动体系研究。文中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新型电力供需结构内涵及特征,研究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及海量柔性微负荷互动价值评估,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友好互动体系功能层级,探讨了电网运行与用户用电行为间的协同优化策略。

1 新型电力供需结构特征分析

1.1 大规模清洁能源的高比例渗透

风能和太阳能都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于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江苏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如图1所示),风电开发潜力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盐城与南通地区的风电场较为集中,风电出力分别占全省风电总容量的46.32%和36.61%。众所周知,风电的快速发展能对能源、环境安全产生显著的效益,但是也给电网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风电的重要特征表现为它的不确定性[11]:

(1)风速的不确定性。影响风力发电的关键因素是风速,由于海拔、地形、气压、设备等多重因素,在风能的方向、平均速度与脉动风速等方面的时空多维分布上都表现出不确定性;

(2)风能-电能转变中的不确定性。包括:(1)机组退网、状态检修、缺陷事故、风速超限造成的退出及投运;(2)工况特性的改变;(3)最大风力发电跟踪与实时调整等运行状态间的改变。

(3)外部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突发事件、负荷及机组出力变化的不可预知性。

由表1可见,江苏集中式(统调)为1000 MW,另外,省内分布式(非统调)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约为2600MW,其中,全省各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并网容量大多为100 MW左右,出力较大,占地集中。而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在13个市分布不均,而且各并网容量不等,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分散格局。

光伏发电能够替代常规发电方式,是继风力发电之后被广泛寄予厚望的一类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然而,光伏出力易受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影响,其发电性质与常规发电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大规模光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构成了具有不确定性的不可控源。因此,降低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可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12]。

1.2 电动汽车快速增长

当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诸如电动汽车的新型负荷大量地接入电网,使得现代电力系统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随机因素也不断增多,对电能供给的影响也愈加突出[13]。2015年江苏电动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增速显著,主要表现为:加快省内充电设施建设;开展高速服务区快充网络运营;部署国网统一车联网平台;配建新建小区交流充电桩。

电动汽车充放电是影响电网运行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分为3类典型方式:(1)单向无序充电方式(即插即用型),主要特征是电动汽车在连接充电电源后即开始充电;(2)单向有序充电方式,主要特征是仅允许电动汽车在特定时间充电,并且仅作为负荷使用;(3)双向有序充放电方式,主要特征是电动汽车可与电网开展电能双向交互。电动汽车由于自身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与间歇性,将对电网运行带来不可忽略的随机扰动影响。鉴于此,供电企业可采取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激励措施,系统性地改变用户采取的充电方式,改善电动汽车负荷对电网的影响。

1.3 海量柔性微负荷

柔性微负荷为用户的温控负荷设备等通过改造可在电网侧调节参数的设备用电,即可柔性降载的用电负荷[14]。目前,随着智能表计的普及、智能用电互动平台的建立,居民家庭与电力公司之间的双向互动愈加深化,在满足居民用户多元化、互动化的用电服务需求的同时,江苏电网提升居民侧用电管理水平与家庭能源利用率,主要表现为:

(1)推广智能用电设备。在全省13个地市开展智能小区建设,建成10余个智能小区样板房,试点应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智能用电终端等智能化设备,用户可手机远程操控家中电器,提升用户用电满意度。

(2)建立居民能效优化管理平台。完成居民能效优化管理平台的软件开发及上线运行,推出用户“智电生活”手机APP,实现居民智能化设备管理,为用户手机提供家用电器用电信息实时查询功能,引导居民改善用电习惯,优化家庭用电方式。

2 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效益评估

电网与用户间的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需综合考虑各方的成本效益,所构建的友好互动效益评估原则不仅应当符合电网发展和建设需满足多元化需求侧的要求,而且应重视电网、用户与各类外部因素的交互性。

如图2所示,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效益评估受到包括新型电力需求、电源情况、电网分析、技术提升及成本指标等5个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电网与用户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电力改革及市场机制环境下,供给侧与需求侧都形成了各具利益需求和决策权的独立个体。由于双方的聚焦重点不同,影响了各自效益评估的关注方面,并形成了具有博弈关系的存在体系。在针对多元化双方友好互动效益评估的相互作用中,能够合理地引导电力供给侧的科学投资,并利用电力系统将环保及能源政策等信息输送给负荷侧,通过对供需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双方协调发展。

总体上,在多元化双向互动效益评估中,供给侧(电网及电源)关注重点为各类一二次电力设备的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以及新增电量销售形成的增收效益;需求侧(负荷)关注重点为基础电费、生产生活用电设备投资与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新增电力设备投入后带来用电成本降低的效益。多元化双向互动效益评估以各方收益最大化为依据,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点。

2.1 电源互动效益评估

电源方作为需求侧供给的中心市场,其效益决策导向是利用合理的新增机组容量满足最大化收益需求,可表示为:

式中:ρk为第k个节点的电价;为相应的新增机组容量;Pg,k为实际运行中机组出力;Cinvg,Copg分别为新增机组成本的投资及运行价格系数。作为电源方的效益评估模型,式(1)在对机组出力建立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电厂收益目标函数中已新增机组容量及出力状况Pg,k作为核心影响因素。

2.2 电网互动效益评估

电力设备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及输电线路,以负荷需求为目标,电网方通过新增变电容量及输电走廊,获取需求侧市场,从而形成最大化收益,可表示为:

式(2)为现有足够变电容量下,不额外新增输电线路的收益模型,式(3)为在不额外新增输电线路下,新增变电容量收益模型,式(4)为额外新增输电线路的收益模型。其中:N为节点维度;ρi,ρj分别为相应节点i,j节点电价;Fij,F'ij分别为是否额外新增输电线路情况下i至j的间线路潮流;Fmn为线路Lmn的传输容量;为新增传输容量;Tk为新增变电容量;Cinvl,Copl分别为投资及运行价格系数;Cl为新增传输容量价格系数;Cinvt,Copt分别为新增变电容量投资及运行价格系数。

2.3 负荷互动效益评估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电力需求侧不仅强调电力用户的增产增收,更加注重用户负荷通过智能有序用电降低成本,进而提高整体收益,可表示为:

式中:ρk为节点电价;Dk为新增负荷容量;Cs,Copd,Cinv分别为Dk的产值、运行、投资价格系数。

作为需求侧负荷的效益评估模型,式(5)在构建负荷约束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形成新增变电容量、负荷容量及负荷传输容量三者间的制约关系,并最终构成需求侧收益表达式。

3 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体系功能架构

针对高渗透率的清洁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在确保电力系统可靠性、潮流电压不越限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友好互动机制,开展大电网运行与海量柔性微负荷、电动汽车、分布式可再生电源间的友好互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全额友好接入、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与居民家庭智能用电的需求。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体系功能架构主要分为状态感知、数据处理、状态可见、协同优化4个方面,如图3所示。

3.1 状态感知

(1)区域电网运行状态感知。利用高级量测体系和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当前区域电网状况的直观全面感知;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区域电网实时状态评估、风险评估、态势计算及预测和可视化展示。

(2)用户用电态势感知。利用典型用电场景分类及影响用户用电模式特征因素的分析结果,构建用户用电模式影响机理,通过行为特征、职业习惯等用户行为因素,电价、政策等外部因素,气象等用电环境,电网稳定性及经济性等,实现用户用电态势全景实时感知。

3.2 数据处理

(1)统一信息模型。完善公共信息模型架构,覆盖各类分布式清洁能源系统、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各类智能负荷终端等在信息模型中的应用。与统一通信规约共同构成电网设备即插即用、设备状态即时可见的基础。

(2)统一数据交互。包括:电网信息模型和实时数据模型的接口规范,主要用于非实时或准实时的数据访问;实时数据的接口规范,主要用于对实时数据的访问;历史数据的接口规范,主要用于对历史数据的访问;通用消息的接口规范,主要用于事件和报警的传输。

(3)数据服务平台。基于统一数据模型,整合、优化数据服务组件,融合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组件和运维管理系统,提高数据平台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通过量测设备从配网采集,经过混合网络传输后至大数据平台,并经过数据整合、数据存储、数据处理3个处理步骤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完善平台功能,提高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

3.3 状态可见

(1)资源可见。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的实时信息采集,获取其可用、可调节度,实现可调度资源的在线可见;实时给出分布式电源的定容定址优化,使得分布式电源在电网的接入点和接入容量资源可见;利用新型智能负控终端,实现用户负荷的分路采集和用户可调控资源的实时可见。

(2)运行状态可见。通过高级量测布点,实现机组并网、解列、发电出力以及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等运行状态的可见,实现对虚拟电厂、可控负荷的运行状态可见;通过动态建模,实时计算复合目标下的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实现与大电网故障应急处置的精确匹配,有效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3.4 协同优化

区域能源友好互动平台作为上级电网的支撑,与上级电网的重要互动可实现纵向的交互,为调峰、调频以及紧急故障提供备用;区域能源友好互动平台内具有新能源利用率、网损率、负载率等多个运行优化指标,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需要协调好区内源网荷的运行方式及水平,以友好互动的形式,提升供电品质;通过友好互动平台的协调控制,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能源与海量柔性微负荷的友好互动和消纳,提高电网弹性。

4 江苏电网开展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实践

江苏实践电网与用户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体系,聚合用户负荷、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资源,为主网和区域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4.1 规范采集标准实施终端升级改造

组织调研营销业务所涉及的新型负控终端、采集终端、智能开关、能效监测终端等采集种类,建立统一完善采集设备的技术规范,制定健全的设备监测与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各类采集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采集设备运维管理水平。明确具体整改计划,提高负荷控制面。研发及安装智能网荷互动终端设备,采取双光纤通道、GPRS、无线专网等方式,满足用电数据采集和负荷控制要求。

4.2 聚合用户资源实现负荷分类管理

全面开展用户智能互动负荷分类调研,掌握典型用电行业负荷特性和灵活互动能力分析,构建用户侧负荷控制资源库。一是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工业用户可中断负荷;二是具备及时响应能力的空调温控和电动汽车等海量柔性负荷;三是具备有效响应能力的需求响应负荷,在未来3至5年内具备约电网尖峰负荷5%的响应能力;四是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储能负荷,试点实现具备大规模储能能力的储能虚拟电厂。

4.3 智能网荷控制支撑电网应急处置

建立大规模多元化双向友好互动系统,将实时控制部分功能部署在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对接,在电网与用户间进行控制指令和运行信息的实时交互,提升负荷控制的精确性。利用先进的信息化、通讯及控制技术,实现多层级、分批次的协调和精准控制,满足新型电力供需结构的各种类型灵活互动、应急处置及事故恢复要求。

4.4 基于“互联网+”打造友好互动平台

基于“互联网+”全面提升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能源供给及服务新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建立完善需求响应机制,通过虚拟电厂技术聚合各类负荷响应资源,实现用户与区域电网/主网间的互动,有效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实现分布式新能源与储能的互动,有效提升分布式新能源的消纳水平。

5 结束语

针对江苏电网新型供需结构的时代背景,着重阐述了当前电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显著特征,建立了电源、电网、负荷三方积极参与的友好互动效益评估模型,在各方共赢的整体收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供需的多元化友好互动体系,研究了应用体系实践的主要功能架构,为江苏电网开展多元化友好互动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服务于江苏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新型负荷接入、海量柔性微负荷灵活互动的需求,江苏电网大力开展弹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新模式,为适应新型电力供需结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为承接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落地江苏、落实“两个替代战略、提升电网品质提供全面支撑。

摘要:针对未来电网发展趋势下电力供给侧与需求侧间形成的新型供需关系,分析了江苏电网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比例渗透、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和海量柔性微负荷在内的电力供需结构特征,建立了电源、电网、负荷间友好互动效益综合评估模型,基于各参与方整体收益分析,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供需的多元化友好互动体系,研究了友好互动体系功能架构,包括状态感知、数据处理、状态可见和协同优化。最后,介绍了江苏电网开展多元化友好互动实施模式、策略及应用体系研究和实践,为提升电网与用户间互动水平、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和充电负荷的弹性互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了能源供需联动应用下的各方互动共赢。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员参与 全程化 竞赛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为达到这个目的,建立与职业素养培育相匹配的全员全程化竞赛体系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1 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化竞赛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1)顺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领域,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职业教育面临着空前的大好机遇,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找准技能竞赛的定位、探索新的技能竞赛管理体制。(2)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2 高职院校多元化竞赛创新体系建设

2.1 进行多元化技能竞赛体制功能的定位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这需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2 全员全程多元化技能竞赛体系结构设计

竞赛体系需要根据具体的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图1所示,实施平台、与课程教学结合、学分机制、评价方式和保障机制。

2.3 竞赛系统化

主要包括竞赛平台化、师资保障化、网络公开化。

(1)竞赛平台化是指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课程教学平台,为竞赛提供场地、课程和培训内容,同时满足远程化需求。(2)师资保障化是指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全员参与到竞赛指导和课程考核实施竞赛化的研究实践中。并为这些教师提供培训、科研以及精神方面的保障和奖励,让教师主动参与到这项世纪工程中来。(3)网络公开化是指竞赛过程全程化直播,在课程实施过程使用竞赛的实践研究成果通过网络公布,并建立公开交流平台,作为竞赛相关内容的讨论和教学研究的有效平台。

2.4 竞赛培训课程化

在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中,以开始课程的方式进行培训。为课程设置一定的学分,课程结束后的竞赛设置素质学分,来提升学生学习和竞赛积极性,并为高级别竞赛做好梯队保障。

2.5 竞赛过程项目化

竞赛过程项目化主要包括培训项目化、研发项目化和管理项目化。

(1)培训项目化。通过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战性,并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验项目教学的成果。(2)研发项目化。是指通过与各级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获得案例、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资料,这些资料科研很好的用于教学和竞赛辅导,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管理项目化。指在竞赛的管理过程中,采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在申报阶段,制定统一的项目申报书,指导教师团队组织申报,各相关专业初评并向学校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报学校审批立项。所有竞赛项目,由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拨给专项经费,入专业素质拓展管理系统,采取合约化管理。

2.6 竞赛训练学分化

将技能竞赛的日程训练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并设置相应的竞赛课程,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为这些课程配置一定的学分,一般是分配两个学分一门课程。竞赛培训类课程横跨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为所有学生参与的能力提升课程。课程结束后选拔出相应的队伍参加校内预赛。根据竞赛成绩给予2~6个不等的素质学分。预赛成绩好的队伍参加第二个学期的强化训练,这些学生的学分与相关选修和实践课程互认,在这个阶段每个老师都参与指导,一般一个队伍安排两个老师,这样实现全员全程化参与的目的。

2.7 竞赛保障体系化

在校内成立以学校为总部各学院为分部的组织架构,并设立竞赛计划和根据竞赛内容设置规章制度,竞赛完成后设立各级奖学金或荣誉与之配套。

3 总结

多元化创新型论文 篇12

1 就业视角下的职校毕业生就业难背景分析

1.1 职业教育的“滑坡”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职业学校平均录取分数降至280分左右,很多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从而降低了生源质量。

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职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低

过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定向性,培养技能型、技艺型人才,而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低。

1.3 教学模式陈旧

学历化的办学倾向、固定而不灵活的长学制、严重落后的教学设施,以及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1.4 专兼结合、一专多能教师缺乏

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培训渠道不畅,“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激励政策和措施都不够明确。“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小,“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师学术梯队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1.5“人才过剩”

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盲目上规模、上档次,不少专业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设并大量招生,不仅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造成某些专业人才大量过剩,这为职校毕业生就业埋下隐患。

1.6 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期望值过高,决定了选择面较窄,大多数毕业生都不考虑基层、西部等地区,希望在大城市就业,而大城市岗位又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就业难成为必然。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职校毕业生就业难,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困境。

2 就业视角下的新生命力———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

2.1 教学观念的就业意识化[1]

教育工作者要从就业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要敢于超越“一蹴而就”的教育,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重视少数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又要加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实现职业创新教育的“根基”。

2.2 教学的多元化

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电化教学,学生网上选课、网上考试,教师网上备课和网上辅导,使教学过程具有多媒体显示信息、友好的交互界面、非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等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效果。学生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驱动外因力”。

2.3 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化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对其进行在职培训;公开、公平、择优吸纳社会优秀人才。注重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争取做到树立一个好形象,练就一流基本功,精通一科教材大纲,掌握一套教育理论,具备一项特长,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出一流的好成绩,总结一套好经验,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获得一流的教改成果。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核心工程”。

2.4 课程观的后现代化[2]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紧贴当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职业学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现新、宽、精;课程模式体现综合性和能力本位,如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加拿大的CBE课程、德国的“双元制”课程。这是职业创新教育需突破的“瓶颈”。

2.5 课程体系的素质化[3]

构建素质化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实行“多元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模块化、动态化。综合化克服了课程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结构,模块化、动态化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柔性化,使课程体系多功能、高效、更灵活地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灵魂”。

2.6 职业策略的开放化[4]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注重与国际教育接轨。如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等向国际标准靠拢,采取双语教学,重视国际交流。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驱动内因力”。

2.7 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化[5]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使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基本建设、教学设备购置、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均邀请合作企业参与。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实现学分或成绩互认;联合召开大规模招聘会;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招生、培训、就业等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化。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立足点”。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和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从就业角度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才能赋予职业教育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丰.创新就业意识改革教学方法[J].实践 (思想理论版) , 2008, 18 (8) :54~55.

[2]胡冬群, 周勇.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9 (8) :94~96.

[3]吕立华, 周效思, 吕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27 (3) :88~90.

[4]白雪, 陈广山.高职IT类专业建设的职业化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25 (4) :43.

上一篇:化学衔接下一篇:硅酸盐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