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衔接

2024-10-05

化学衔接(精选12篇)

化学衔接 篇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我市初高中已经全面使用课改实验教材。课改实验教材执行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打破了按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制, 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 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高中化学则立足于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提高新世纪公民素质, 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现在, 面对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的不对接, 高一新生在化学学习中严重的“水土不服”, 如何顺利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 也是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一、初中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全新审视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知识为载体, 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编排注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课程目标设置突出体现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要求。具体体现如下:

1.课程目标设置突出开放性

课程目标设置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初中课改实验教材虽然也有知识的系统性介绍, 但课程目标的设置并不追求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的系统性, 更多的是追求知识面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仅停留在了解、见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目标上。例如:氢气的制备实验在以往初中教材中都进行了系统介绍,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应用、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要领掌握的十分到位, 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对此淡化处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对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是以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给出, 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索研究, 体现了能力素质导向, 也体现出了目标的开放性, 淡化课程评价的改革思路, 这与高中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要求 (如:优化选择与目标评价) 同少异多, 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气体制备实验教学的不适应性;初中老教材通过金属铁的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了金属的常见性质, 而初中课改实验教材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进行更为宽泛的介绍;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历来是初中和高一的教学重点, 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与初中老教材相比, 其系统性与目标性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相对于老教材, 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削弱了不少。其他情况很多, 不在此一一列举。

2.课程目标设置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

对很多高中教师认为至关重要的知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通过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学习或是仅以资料介绍的形式给出, 笔者的认识是正好体现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目标设置的普及性原则。同样是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学习, 可以使学生更深入认识到实验原理应用、仪器选择组装与操作规范的基本原则, 至于结果评价与优化选择, 应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 理应留到更高一层次的学习中去探索。即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目标设置是让应届初中毕业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以及更为广泛的兴趣和更为广阔的思维, 过早、过高的目标设置会让更多的人停止求知探索的步伐。体现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目标设置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3.课程目标设置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与考试形式的改革, 更主要的是通过教材的改革与考试形式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思想与理念及教学手段与形式的改革, 使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时代的需求相适应。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内容丰富, 几乎涵盖了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用到的基础化学知识, 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常识性与普及性。在教材的具体编排形式上, 既有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介绍, 又有突出学生自主性与参与性的活动探究课题, 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性课题和资料介绍, 还有突出实际应用的家庭小实验。更具特色的是在每一节内容之后都给出了章节目标, 体现了教育的目标性。课改实验教材的这种形式是以往初中教材所不具备的, 也是其鲜明特征和优势所在, 迎合了初中生在不具备相关思维分析能力下的求知需求。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这种多元设计就促使广大初高中教师不得不加强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手段的学习和初高中学校教学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二、高一化学教学情况调查反馈

初中全面使用课改实验教材后的高一新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思维严密性、有序性削弱, 缺乏优化意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和讨论等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积极性与灵活性, 并使这一目标内化成为一种素质与习惯, 在高一新生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以往有问无答、消极等待和被动学习的情况大为好转。同时困扰师生的是老师认为学生的回答往往不着边际、文不对题, 丝毫没有套路, 而学生认为高中老师的要求与目标怎么这样苛刻而难以把握。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与原因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等, 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

2.缺乏对化学原理与思想的认识与常识性记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使学生见识与了解到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在高中相关内容的教学中, 学生对相关知识都知道一些, 但也仅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而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和为什么, 与高中教师认为的在初中课程目标下应达到的水平层次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反, 还由于这种一知半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学习掉以轻心, 不懂装懂等现象。

3.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足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述、计算、整合、模仿、迁移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能力方面。如化学计算中未知数的设定、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二元混合物的组成计算、老师给出解题思路学生整理解题过程、化学实验中铁架台的正确使用 (稳定性与方便性原则) , 试剂怎样合理取用等, 往往是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而很多学生仍然似懂非懂, 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4.学习习惯与规范性的培养任重道远

由于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淡化了对记忆和规范性的要求, 使学生对很多化学常识性知识和要求不能准确的表达。他们往往“能说会道”、“一提就知”、“一点就通”, 但独立运用时要么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要么过程杂乱无章、漏洞百出。如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分析、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化学计算的基本格式、物质的基本性质等几乎不能满足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需求, 导致高中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进行强化补习之中。

5.缺乏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心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性、基础性和能力的发展性;“过程与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偏重兴趣和激励, 高中化学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正确面对与理智处理人生挫折。高中化学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远远超出了初中化学, 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学习的难度,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稍遇挫折之后就变得悲观失望, 裹足不前。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题目只要稍为复杂一些或是计算过程略为烦琐一些就全面放弃。学习品质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当然, 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责无旁贷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信心激励。

三、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的几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设置与教材编排体系存在的客观差异, 造成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显著脱节, 已经引起了学校、社会、学生与家长的密切关注,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弥补差异, 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呢?作为初三老师的笔者有以下观点供同行讨论。

1.教育理念的更新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的应该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能力, 但施展能力一定要有必要的知识作基础。试想: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理科考生中有多少人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学生现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即便是有所应用, 又需要多少专业知识, 又何需花四年精力来学习?因此, 笔者认为化学教学更应着眼于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可持续性发展, 以化学知识为载体, 以教学为途径, 培养学生通过其他学科无法或很难培养起来的能力素质。如:守恒思想不仅适用于自然学科, 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学科;化学中实践操作与观察分析、推理演算与总结归纳、探究设计与优化选择等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化学独特方法, 学生若能深刻领悟相关思想, 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必有广泛用途。

2.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面临的客观现实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面前有太多的无奈, 尤其是中考的导向作用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使众多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不得不渗透着浓重的应试色彩。如何调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目标不可能改变, 转变的只能是教学思想。我们不妨充分研读初中和高一课改实验教材和课程目标, 结合初中教学实际情况, 调研高一新生现状, 在充分了解初三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合乎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主动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做课程知识探究的引导者和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参加者, 改变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以探究、活动、讨论、启发等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使学生明白能力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这一途径才能得以实现。教师若不改变教学思想, 始终以知识学习为目标, 则很难避开传授式的教学思路, 必将使更多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与信心, 化学教学从何谈起。

3.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已有众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 各种探讨研究也层出不穷, 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的一线具体教学中有多少应用?应该怎样结合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进行灵活选择与应用。一种教学方法从理论设想到普及推广尚有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双边沟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情感需要。在新一轮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中探索出来的改变学习方式, 重视和强调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课改实验教材、课程标准, 结合每个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研究探索, 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资源的配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早已出台,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思路、目标和内容标准与形式都承袭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学科的理念与模式。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初中课改教材已逐步推广,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的全面推行已将开始。适应新教学形式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 高中的化学教学改革, 与初中化学的教改相比略为滞后,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势在必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应依据初高中新课程标准, 把握初高中教材异同, 立足教育理念与教法衔接, 实现知识衔接, 突出能力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化学的教学由知识传授和服务中考、高考转变为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摘要: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 从初高中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异同论述了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设置,课改实验教材,化学衔接教学

化学衔接 篇2

摘 要:认清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差距,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科兴趣,才能做到合理衔接。

关键词:透彻理解;贯穿知识;兴趣

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我总会和在黑板上写下“Impossible”这个单词,学生总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它的含义。这个时候,我就会悄悄地在单词I和m中间画上一撇,学生恍然大悟。是的,任何事情只要加上我们的一点汗水,一点努力,就可以变成“我行,我可以”。

教师们都深知高中化学和九年级化学有很大的区别。安徽中考化学的难度不高,目标是让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越来越注重学科的探究实验。然而高中化学,特别是高一化学会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既没有那么多鲜明的实验可以动手完成,又提升了很多难度。即使中考考满分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化学很容易学。这个时候,有的学生甚至有放弃的念想。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一如既往地热爱这门学科,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不过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轻松地度过这个难关。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提高

要想透彻地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就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我们刚接触高中化学就好比盲人摸象,你摸到了耳朵,我摸到了大腿,但都模模糊糊。但不要着急,一步步踏踏实实,随着课程的跟进,就会对整个课程有个清晰的认识。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学会重新整合信息,能在自己脑子中形成知识网,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再接再厉。学生看自己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自己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二、学习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及时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书。另外,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建议每个学生都要准备1――2本课外的辅导书,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有针对地加以训练,同时思想也不能放松。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物质的量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计算的始终,卤素是第一个系统学习的元素化学内容,学好物质的量和卤素对整个高中化学都很重要,放松不得。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Os At Ni”(锇 砹 镍),我爱你,爱上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学好化学。高一化学我们要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量的关系,学会简单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及使用,能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学会简单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书写。学生要掌握的能力有学习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学习收集信息、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学习质疑、预测、反思、验证及科学概括、推理、类比、归纳、演绎等。所以,初中需要掌握化合价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物质的变化等知识。化学知识记忆部分较多,但要理解记忆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不能掌握精髓。教师需要在巧妙记忆上下功夫。比如,口诀、形象记忆等。例如,钠与水反应,就可以形象地认为是“水上珍珠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理解为一场电子争夺战等,提高学生的兴趣,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还可以学以致用。

化学衔接 篇3

一、以课程标准为突破口,认清课程标准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初中仅要求学生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高中则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技能,体验化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化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实验实践为例,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知识衔接为突破口,加强教学要素的整体衔接

高中化学较之初中化学,在知识内容、结构、深广度诸方面具有更高的层次,追求逻辑的严密和系统的完整。初高中相联系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初中介绍,高中深化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高中阶段实施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初中知识作为新课的引人,做好铺垫,再深入探讨,以达到高中的教学要求。

①氧化还原反应:初中课标只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观点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中阶段的教学至少还要用两个循环才能达到要求。由于职高《化学》中降低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要求,对学生不了解的较复杂的反应(如变价元素超过两种)不要求判断产物及配平,故不宜做过深的拓展。

②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初中课标修订为“只要求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及结构示意图的涵义”,高中要求用结构示意图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规律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初中不要求判断、不写电子式,共价化合物基本没介绍。高中要求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学习化学键时应有针对性地讲授。

④电解质的电离:初中对电离过程虽有讲述但不作要求;高中在离子反应及强、弱电解质方面,实际上是初中教学内容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⑤酸:初中介绍酸的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和酸性,高中深化酸的强氧化性;盐酸在初中只是做了解其具有酸的通性和个性,高中将继续学习还原性及氯化氢的制法。

⑥复分解反应:是初中教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高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内深化和拓展。

⑦氧化物:初中只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而在高中教学中要知道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及分别和碱或酸的反应,且增加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⑧燃烧。初中教材中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在高中教材中,利用C12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介绍了Na、cu、H2、P在C12里燃烧的反应,得出燃烧新概念: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这将大大地扩大了燃烧的范围和燃烧的条件,从而也给灭火原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初中教材狭隘的“燃烧”概念得到了升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

2.初中不学,高中要用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多为选学,部分生源较差的学校一般将其列为不学内容或选学内容,需把这部分知识补上。例:①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变在初中化学中作了简单介绍,高中需掌握并理解Na2CO,和NaHCO,相互转变的知识。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高中教材反应热的必备基础。在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中除按(a)基本类型(b)氧的得失(化合价的升降)划分外,还应重视从能最变化角度划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1)联想思维方法。由联想出发,运用思维从相关、相似、相反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外推、内联、发散等的思维方法。联想的方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重要的、也是最具科学特点的思维方法。借助联想思维方法,能使纷繁无序的知识变得有序,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既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联想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关系联想也称为纵向联想,是通过知识内在联系及相互依存关系,增加知识系统化的联想。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通过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逐一联想思维。类比联想:例如由NaCI+AgNO=AgCl+NaNO联想到KCl与AgNO,的反应;从CaCO受热分解类比到MgCO的受热分解等。对立联想:例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溶解与结晶等概念的学习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对立联想,使学生能看到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特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立统一、辩证唯物的世界观。从属联想:例如纯净物、化合物和单质,电解质与酸、碱、盐。

(2)比较与归纳的思维方法。许多概念、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相似或相关,在学习中容易混淆,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能使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如

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比较与归纳。

(3)演绎与类推思维法。演绎法就是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事例中的推理方法。这种表述的方式容易掌握,而且一经掌握,学习的思维就更具有逻辑性,同时所学规律性知识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例如,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越稳定,Si、P、S、C1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SiH、PH、H2S、HC的稳定性逐渐增强。类推法主要应用于同类或相关类的物质中,由一种物质的性质或制法等知识,推及相似或同类的物质之中。如,由CL的性质可推及Br、I的性质,由Na的性质可推测K、Rb的性质。除以上思维方法外,还有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也应加强培养。

2.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1)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即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联想归纳。例如,Cl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对Cl进行观察和描述后,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个性概括,要求学生概括的字数越少越好。最后精炼为Cl黄绿、刺激性、有毒、微溶。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作用意义,并进行联想:利用黄绿色识别氯气,联想到气体的鉴别;从氯气的毒性联想到气体的收集和尾气处理的重要性,并联想到其它有毒气体等。

(2)学习化学性质的方法: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以钠与水反应为例。实验探索: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归纳性质:钠具有强还原性。作用意义:应用于金属钠的保存、鉴别。联想归纳:联想到其它活泼金属,如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钾、钙等。

(3)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如同位素的概念。分析:同一相同,位一位置,素元素,即指在周期表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元素。内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外延:原子。作用意义:主要在于应用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计算。联想: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从同位素的外延联想到原子的概念,从形式特征联想到同素异形体等。联想比较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学习化学实验的方法: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侧重,性质实验侧重于方法、现象、结论;而制备实验则侧重于原理、装置、操作等。在这些学习的环节中,都可以进行联想学习,由这个实验或实验的某个方面联想到相关、相似的实验或实验的某个方面。

四、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顺序过程,既不可跨越必要的阶段,更不能停滞不前。同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是一个顺序过程,教师要根据课标对学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的水平进行全面、正确的考核,更应该考虑到其阶段性、有效性以及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纸笔测验评价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评价方法,必须要注重题目难度及测试要求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感到一些学生虽“储备”了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化学知识,但在需要时却难以及时准确地“提取”。学生的能力并不仅仅是解题能力,更不是将一些常见习题用若干遍重复的形式来熟练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应该包括阅读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

除此传统的评价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以优化学习品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学习档案,指导学生自我测评。同时还应强调学生的阶段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品质综合定位表”,指导学生从“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发展的消极影响。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保证了学习的持续进步。通过自我测评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

初高中化学如何衔接 篇4

可见, 高中化学不论是在学习方向, 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化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对刚跨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做好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大显身手。为了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摸准学生实际, 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我们应该在了解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掌握化学知识的真实水平后, 联系学生实际,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1. 认真了解学情, 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摸底测验, 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 对中考中与高中进一步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 以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 灵活选择方法, “集中”“穿插”并举。

对初中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和部分缺失内容进行“集中”复习, 如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进行系统复习。其他内容“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补充, 使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 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 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作全面的了解, 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 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 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 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 等等, 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 完善知识的衔接, 这项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因此, 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对抓好高中化学教学十分重要。现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罗列如下。

1. 初中教材中出现但不作要求, 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

(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同素异形体; (3)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 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2. 需在高一时继续加深和完善的知识:

(1) 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 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高一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中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 高一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 高一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化学更为完善、更为严密, 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 化学计算部分:

(1)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 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 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 “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 初中阶段则不要求学生掌握, 在高一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通过连续逐步掌握。

4.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 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 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 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初中教材现以实验直观教学为基础, 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而原理少, 高中教材则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 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 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 由于知识面的拓宽, 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 以及知识的总结归纳。

四、根据初、高中化学课程的不同特点,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有效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与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 是为学生课外学会更多知识所做的铺垫。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应结合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对学生各种知识的学习给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生如何学习, 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也才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五、关注学生心理衔接, 使其进行健康平稳过渡。

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 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 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 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 增强学生自信心, 使其尽快进角色。

总之,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 而且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与能力培养的衔接, 它们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重视其内在联系, 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 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摘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对刚跨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做好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大显身手。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衔接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篇5

09化教096607501046郑家栋

摘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本文主要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这一论题进行讨论分析。关键词 初中 高中 化学教学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我在高要实习的时候,就听到很多来听课的化学老师说:现在的高一的化学不好教,很多明明初三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学生就是不会。到现在就是高三的化学老师怨高二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二的化学老师就怨高一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一的就怨初三的化学老师没教好,初三化学底下没了,没得怨。其实,学生不好教固然有基础太差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在初高中化学的差异这一问题上。据对上海某区高一化学老师的调查显示:学生中87.6%认为高一化学比初三化学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进度快;35.7%感到学习中常有听得懂、记不住的情况;与高一其他学科相比,认为化学“很难学”的约占12.1%、“较难学”的约占21.0%、“容易学”的约占17.9%。教师中几乎100%认为,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例如物质的性质)习惯了依赖记忆背诵,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太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化学的差异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原因调整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来改善学生这一状况就显得很重要了。那如何调整呢?下面我们便针对这一原因来进行分析:

二、分析与思考

仔细研究高、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部分不同类型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上述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引起的必然结果。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差异较大

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起始年段,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化学教学处于启蒙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怀着对化学的喜爱步入新的科学殿堂。因此,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内容大多形象、生动。学生从模仿、记忆开始渐渐入门,较易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年段的化学进入了系统学习,学习内容涉足化学学科的核心领域,凸显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特征,理论性增强,综合性提高。从高一开始,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容量就大为增加,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学生不仅需要有对化学科学持续的兴趣,而且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逐步把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就必然会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知识靠逐步积累,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提升。如果高、初中年段化学教学没有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做合理的调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学与教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

2.初中阶段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依赖过大的现象

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1﹞

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等。有不少理解型知识点,也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来理解掌握的。如:燃料、材料、食盐、金属的活动顺序等知识点。初三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课程编排中,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在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跨了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后不久,就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据观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2)高中阶段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3)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3.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应有的学习能力不强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进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化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形形色色的实验现象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奥秘,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本应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可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我们看到,现在有太多的学生把化学仅仅看做是一门“必须学”的课程,把学习化学作为是应付升中考试。这除了与我国当前整个教育现状有关,也与当前化学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初三学生虽然初学化学,但是学习不满10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师生双方心理压力大,无形的弦绷得很紧,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情绪,以致教学中急功近利倾向比较严重。于是新授课时间被大大压缩,本就不多的学生实验更为减少,不少演示实验被课件所替代,复习课时数大大增加,仔细讲、反复练成了实际存在的主要教学模式。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成了忙碌的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久而久之,十分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不强。

4.高一教师往往容易拔高教学要求,忽视初、高中的衔接

刚踏入高中大门的高一学生,学习压力不大,虽然思想活跃,但是比较松懈,原有学习习惯的惯性很大。高一任课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送完高三学生的教师,从工作心理来看,他们需要“喘口气”;从工作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高三密度大、节奏快的课堂教学,习惯了面对知识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高三学生,最熟悉的是应试能力的培养。高考的内容和要求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很容易带入高一的教学活动中,自然拔高教学要求。如果疏忽了对自己教学对象的研究,就容易形成教与学之间的反差。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高一的教学无疑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的创新乃是关键的关键。我们采取研究领先、实践为本,强化交流,促进反思等手段,以用好高一化学新教材为抓手,采取四项对策,架好高、初中化学学习的桥梁。

三、对策与实践

1、要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

理念的更新离不开学习和研究,解决来自课堂实践真问题的研究始终对广大教师充满着吸引力,为此,我们把研究的起点放在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上。要做好初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初高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与初高中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

全体高一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读高一教材,明确高一学段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细读初中教材,对比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学特点、教材特色的区别和联系,寻找高一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2﹞的瓶颈所在。在对文本进行研读的同时,采用座谈会、谈心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知识技能储备、学习化学的情感以及学习困难所在等等。以教研组或区域小组的形式定期研读,定期交流。区化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作为核心成员,分组及时对研读成果进行归纳、梳理,提出教学建议。

2、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教师要在通览初中教材的过程中,研究新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在讲授新课以前应该复习并加深的知识点,甚至找不同层次的高一新生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制定自己具体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3、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高中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

因此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讲授和衔接等,找到必修一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生长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跟学生对比初高中概念的区别,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4]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5]。

例如关于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一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才是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

4.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高中化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高和拓展,这些学习方法已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和创新的要求,所以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①坚持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如: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②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将各专题内、各专题间的各个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久而久之,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5.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运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在学生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下如何紧密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是中学化学教师就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新教材的特点,也尽量研讨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从初中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佩玉.架起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桥梁新教材的关联分析.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2000

[2] 施寅和.初、高中化学相关知识点教学衔接的初探.北京:理大附中

[3] 王心琦,王晶,李文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7.P30-32.[4] 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如何衔接初、高中化学 篇6

一、初、高中化学的脱节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并非是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其内容编排遵循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教材用语比较简练有趣,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总体而言,知识内容少,层次要求低,是初中化学的特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學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由于课时紧,学习容量相对较大,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起点高,容量多,叙述简明扼要,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化学新课程已开始注重整体设计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和内容,但初中毕业生要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的不适应

1.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方面,高中教师一旦在难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

三、应对策略

1.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

在起始阶段召开研讨会,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1)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课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会尽可能地上好实验探究课。当然,实验探究课上老师应给学生明确的目标,适时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2)精心备好起始课,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

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认为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整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升华,要坚决杜绝教师单纯传授知识,那样只能使课堂枯燥无味。

2.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衔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从高中化学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把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1)立足课堂教学,抓好学法渗透。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传授思维的方法,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将知识探究和学法探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优化学习品质。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科学的成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学习的消极影响,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持续进步,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

3.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篇7

一、现行初高中教材知识体系分析

现行初高中教材知识体系分为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五大板块。下面就这几板块谈谈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

1.基本概念。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初中主要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和构成的部分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物质性质部分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高中教材主要体现在增加了物质组成知识的配位化合物;物质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用语中的电子式和结构式、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变化的电极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勒沙特列原理等。

2.基本理论。化学的基本理论在初中教学中只涉及物质结构部分的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化合价化学反应部分的催化剂。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提到了周期和族的特点, 初步涉及了电解的知识点。它只是介绍性的内容, 仅为高中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高中教材在基本理论部分中增加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晶体以及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高二出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电离平衡、盐的水解、金属腐蚀、电解和电镀等, 不仅内容增加, 难度也增大了。

3.元素和化合物。初中部分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涉及单质有氧气、氢气、碳、铁;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混合物有空气、煤、石油、天然气等。涉及到物质分类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同时涉及到物质的变化, 如物理变化、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等, 其中还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这种特殊反应类型。总体来说, 它主要涉及到了一些基本反应和一些常见的物质, 这些是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高中在这部分中增加了卤素、碱金属、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类物质, 逐步形成了知识的网络, 这些也是为了综合学习理论部分的元素周期律而准备的。对于物质部分, 高二教材中仅仅出现了氮族元素和常见金属两个部分的无机物知识, 开始大量出现有机物知识, 包括烃类和烃的衍生物以及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和合成材料等内容。

4.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途径, 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内容。初中化学作为整个中学化学的起始阶段, 其基础作用毋庸置疑。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各种药品的取用、常用仪器的使用、简单装置的组装、常规实验的操作。现行初中化学教材顺应时代变化, 教材体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增加了探究实验;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家庭实验;与当前科技发展相关的科技实验等。其中探究实验已成为各种考试必然涉及的考试题型。

高中化学实验部分是在初中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前提下对学生的精确度要求更高, 出现了一些新的仪器和一些新颖的操作方法。如:容量瓶、酸碱式滴定管、分液漏斗等重要仪器, 还增加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酸碱滴定、萃取等新方法。尤其是在学习有机物过程中, 其相对应的实验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

5.化学计算。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其中必然涉及到具体的数量关系, 也就必定会有计算的存在。初中的化学计算主要集中在对单一化学式和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两者的基础都是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 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计算, 方法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作为考试也没有作为重点内容。

在高一阶段, 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知识点, 它能将涉及宏观和微观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因此, 计算难度和方法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能力要求上提高了一个档次。总体而言, 高一教材中秉承承前启后的教学特点, 在教材深度上没有过多的加深, 在综合能力的要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能力的要求在高二阶段又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结合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有关有机物的知识的原因。

二、学习建议

在老师的帮助下, 完成对初高中教材的进一步分析, 特别是对初中的教材进一步温习, 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同时, 要注意对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认真几分析, 其实很多阅读材料和拓展性课题的知识都是我们高中的必学内容。所以, 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三、方法衔接

(一) 正确对待初、高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性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 除受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外, 还受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素的影响。

(二) 对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了解

如何处理好中学化学衔接 篇8

通过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要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启和衔接

1.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 高一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以及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如,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 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2)“最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讲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一起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和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张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制定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焦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绿、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 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等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常。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年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评价上的衔接

初中时基本上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他自己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和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启发、赏识、激励和反思。

初高中化学衔接之“师说” 篇9

朋友的女儿在初中是佼佼者, 但到了高中, 第一次考试化学竟然只考了46分, 让她及她父母很难接受, 于是找到了我。在对她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 我发现她对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而她的化学老师在这方面也没有进行指导, 诸多因素导致了这样一个让人很难接受的结果。

二问题的综合分析

1. 教材的脱节

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存在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 且高中化学教材在难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更大的要求, 初中的那些知识、尤其是小字部分, 在初中是不作要求的, 但到了高中就是学生应该把握的, 这使学生感觉无所适从, 从而从情感上加大了对化学的畏惧。

2. 初高中教师的脱节

第一, 初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一般都是在四十岁以上, 而高中教师一般都是年轻的, 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 在教学上,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中考, 让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记住就行, 不需要在能力上有太多的要求, 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就能提高成绩, 但到了高中,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仅靠做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学生难以适应。

3. 学生的脱节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 在高一, 很多学生已忘记了书本上的内容, 再加上很多学生的一种心理:我辛苦了一个初三, 到高一了, 离高考还很远, 可以先休息一下。于是他们在迷迷糊糊中忽然发现, 高中化学是那么难学, 再想努力追赶, 难度很大, 从而在心理上加大对化学的畏惧。

三问题的解决

结合学生目前所面对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师所能解决的具体问题, 特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尽快让学生完成对高中化学的再认识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 教材也是这么安排的。可是, 初中刚接触化学就要面临中考, 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化学, 只是机械地学习, 于是, 经过一年的学习, 他们掌握了固定的规律和性质、固定的化学模型、固定的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固定的常考题型。在机械的记忆中失去了学习化学、建立化学思维的最佳机会, 反而使他们形成了化学就是记记背背的学科的错误认识。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 不管是教材、教学要求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 就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及时转变对化学的认识, 不要停留在初中的、浅显的认识上。

2.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和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

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初高中化学学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化学的学习是记忆式的, 内容简单, 也就是说, 你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就不行了, 因为高中化学具有概念抽象、内容内涵深、联系广、教师上课快等特点。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耐心细致地引导, 教会学生比较学习, 发现相似, 寻找规律, 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 不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通过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 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 加以具体指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 精心备课, 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 教学中要灵活应用教法, 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 提高能力。

第二,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中学化学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探究课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 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上好实验探究课。现代中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较强烈, 探究实验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思维的空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工作, 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吃透初、高中教材, 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 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 更不能开快车。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 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做全面的了解, 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 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 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等等, 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 完善知识的衔接, 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 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普遍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1) 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 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2) 一些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如“量差”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的应用, 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 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那么在高中教学时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 强化训练, 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3) 有些选学内容。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体素质, 同时兼顾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 既不讲解也未指导阅读。此外, 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 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

二、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 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一) 把初中简单的直观教学法继续应用到高中较深、较难的化学原理教学中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高中化学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这样看来, 如何把化学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好, 就是化学教师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有些知识较抽象, 看不见摸不着, 这就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引领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假设—分析问题或现象—解决或解释问题, 有效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利用多媒体动画加强课堂趣味性,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 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 要让学生把握好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的衔接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 其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他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 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童时代的痕迹, 有着天真贪玩等习惯, 再加上初中阶段化学课节奏比较慢, 复习时间比较充裕, 在他们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来”的惯性。进入高中后, 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 知识密度加大, 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 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 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 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三) 了解学生的实际, 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内容少, 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 就事论事, 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 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 相信老的习惯, 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 死记硬背, 结果造成顾此失彼, 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 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 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 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 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新生普遍表现的当“收音机”、“抄写员”的惰性, 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 再精作笔记。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习效率稳步提高。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观察发现, 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 因此, 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3、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每天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对每次测试试卷进行评析, 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

三、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 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变上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篇11

关键词:过渡复习;理解能力;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104-02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中考化学分数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就开始对新课的学习。还有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仍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这些做法都对过渡复习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

1过渡复习的必要性

1.1教材内容的需要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既要记住是什么现象,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言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

1.2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1.3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

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新生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课外活动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师生间尽快消除“陌生”而带来的“不适”。

2要保证顺利过渡,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

2.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予以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實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如在《宁夏高中毕业会考纲要》化学分册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为中心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习总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2.3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3个方面急需弥补:

2.3.1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

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2.3.2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

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2.3.3有些选学内容

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既不讲解也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则很好地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2.4保证专题质量,“分散”贯穿始终

在保证质量、扎实有效几课时过渡复习的基础上,还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过渡复习分专题划块复习和分散渗透复习两种形式,专题划块复习完成后,至于分散渗透复习则应贯穿在高中教学的始终,要坚持不懈。此外,在新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旧知识,引起新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认识规律,而且一举两得。

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绿色化学和工业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1998(6)

Hou to connect the knowledge of chemistry in junior

midolle school to it in senior high school well

Chen Liang

Abstract: To finish the transition from chemis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chemistry in seneor high school smoothly, we have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become interested in chenistry. We manage the new students in Carade. One to review the knowledge of chenistry in junoir middle school and realeze the goal of laying a fundation developing their ability and getting rid of the feelings that are not fit for them.

化学衔接 篇12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同素异形体。

3.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 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 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 (得失或偏移) 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 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 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 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 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关键词:化学,知识,衔接,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佩德, 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 (3) .

[2]何健.浅谈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教学与管理.2003, (9) .

上一篇:静摩擦力下一篇:多元化创新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