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衔接

2024-09-25

单位衔接(精选7篇)

单位衔接 篇1

近一段时间,财务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新的修订,并规定了推行时间, 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会大大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但是推行过程不是能够一次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本文先从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说起。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

(一)事业单位旧的会计制度在使用时主要有以下几项局限性

首先事业单位在使用旧的会计制度时满足不了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核算。 由于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事业单位目前已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公卡消费已逐渐代替了现金公务消费模式,这是新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已代替了原有的库存现金,但是在新政实施后, 旧的会计制度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善来适应新型国库集中支付方式。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只含有账面原值,没有包含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使用必然会造成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因此就会使得账面原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合。 而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无权进行处置,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才能进行处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了,但是由于审批程序未走完,在账面上就会依然显示固定资产的原值,反映不了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样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真实的核算,旧的会计制度也不包含提减值准备,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旧的会计制度第三个局限性表现在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规定, 会计报表仅仅包含了资产负债表以及收入支出明细表等,在附注部分没有做出太多的规定,旧的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中规定了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部分,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一年只有一次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而且从结构上来看,与我国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二)财务部新制定的会计制度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点表现在资产方面,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做了更多的更加明确的规定, 明确地提出了固定资产必须进行计提折旧,而无形资产则是明确要求进行摊销,还规定了摊销以及计提折旧等都要进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冲减处理, 这些从会计核算着手的新的规定更加能够真实地反映预算与财务状况, 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得账目资产更加符合实物资产。

新的会计制度第二个变化的地方表现在数据上的变化, 在事业单位建设项目中,基础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在旧的会计制度实行中,基建数据全部是进行单独处理和单独结算,反应不了收支的真实情况,保证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则规定会计大帐引入基建数据,实现统一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降低风险。

新的会计制度第三个变化的地方是投入的变化。 在新规定的会计制度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财政投入与非财政投入的会计处理, 对于财政投入需要进行收支双线处理,支出则是进行单独运算,收入方面要进行专门的处理,这些措施更加的具有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保证财政资金得到最大的发挥,规定非财政投入进行专门的设置与处理,划分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界限,提高了专项款的管理力度,大大的提高资金使用率。

二、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

不可否认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 应该认识到新的会计制度实行需要一个过程, 必须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行新旧会计制度链接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点便是在思想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加强宣传与培训。 在上文提到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很多的不同, 因此一定要做好单位人员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宣传,对于提出问题的,也要注意引导和疑难解答,保证事业单位人员能够明白新会计制度的优点, 支持新会计制度的执行。 第二在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很多会计人员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因此一定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新旧会计制度能够进行很好的链接。

第二是领导人员应当要加强管理, 升级财务会计管理软件及信息管理设备等。到目前为止。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模式已变的日益成熟, 在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管理软件及信息管理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为更好的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的执行,就要对现使用的一些软件设备等进行升级,才能更好地满足新的会计制度的需要,保证新旧会计制度链接时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三在新旧会计制度链接时要做好资产清算工作, 在前文提到新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因此就需要事业单位对单位的资产等进行全面的核算,同时还要加强资产的调查、分类以及核查情况,尤其要重视资产租赁项目等的清算工作,在以往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资产核算工作都有些弊端,因此在资产核算时一定要加大力度。 具体而言加强有形固定资产的分类工作,细化分类,同样无形资产也要进行性质用途等的分类。 其次在加强基建项目的核算工作时,设置基建工程的明细项目,提高新的会计制度执行的完整性。 在财政补助以及非财政补助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领导部门也要进行一些调整,分开核算收入和支出,各类拨款的核算工作纳入财政收入科目中,在财政支出方面设置核算科目,增强事业单位对收支的控制力度。 对于非财政补助而言,也要核算非财政补贴的拨款结余,并设置专门的科目来进行核算。 如固定资产的核算,对于不符合新制度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当转入到新账的“存货”中,已被领用出库的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并在新账中贷记存货科目。

第四方面是在新旧制度链接时落实好相关的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新的会计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 国家财务部也制定了新旧制度链接的处理规范, 为链接问题做出了指导, 因此事业单位要以此作为行动准则,调整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很好的链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特点与区别, 又讲述了新旧会计制度链接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管理的难度在不断的增加,会计制度也会被不断的进行修订,在连接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更多地管理人员去解决。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务部也对会计制度不断的进行了修订和改善,新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本文主要讨论在实行期间的一些心理体会,具体讲述了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并讲解了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链接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为管理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链接,新旧区别

参考文献

[1]吴红川.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探讨[N].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2(6):52-53.

[2]叶苏华.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28-29.

[3]杜娟.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衔接处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25.

[4].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J].财会月刊,2013,05:126-128.

[5]吴红川.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探讨[N].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06:52-53.

[6]丘晓文.浅谈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35-36.

单位衔接 篇2

现金收入业务中常见的漏洞主要包括()正确答案:A,B,C 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的特征包括()正确答案:A,B,C,D,E,F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哪几个方面的风险()正确答案:A,B,C,D,E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正确答案:A,B,C,D,E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正确答案:A,B,C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列有关建设项目招标控制说法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正确答案:A,B,C,D 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中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正确答案:A,B,C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正确答案:A,C 竣工决算应重点审查下列哪些内容()正确答案:A,B,C,D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哪些内容()正确答案:A,B,C,D,E,F 建设项目控制的基本目标()正确答案:A,B,C,D 有关预算执行控制的说法: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关键应做好以下哪些方面的工作()正确答案:A,B,C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有()正确答案:A,B,C,D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主要包括()正确答案:A,B

“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正确答案:正确

按照新制度规定,无形资产需要摊销的,自2013年1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2013年1月1日以前相关科目金额需要追溯调整()。正确答案:错误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内部监督方式包括持续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正确答案: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正确答案: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正确答案: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正确答案:正确

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正确答案: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方法编制年度预算。()正确答案:正确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正确答案:正确

单位衔接 篇3

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不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管理。早在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省部级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会上就指出,我国必须建立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此拉开了推进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的序幕。2001年,财政部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定为我国“十五”期间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支付方式,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为保障的现代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截至2013年,中央164个部门以及所属15000多个预算单位、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54万多个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我国绝大部分县域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是大部分乡镇依然是改革的盲区,依然采用传统拨付方式,但其改革的进程势在必行。可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二、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涵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账户构成与特征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主要由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和财政专户构成。国库单一账户是财政部门在中央人民银行开设的唯一性账户,是该区域财政进行资金收支管理的主要账户,主要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零余额账户是由财政部门为本部门及其业务部门、预算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主要用于预算单位与国库部门之间的清算,日终、月终和年终余额都为零。余额账户不直接储存资金,只是进行预算单位的资金往来管理。财政专户是财政部门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定的业务流程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的账户,用于管理和核算特定财政资金。财政专户往往与资金的专项管理有关。具体而言,国库集中支付具有以下特征:

1. 两种支付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对于财政直接支付,财政部门需要开通支付令,由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支付部门直接支付到指定账户;对于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自身具有一定的支付权限,能够支付权限范围内的资金。

2. 支付需要经过统一的财政支付系统。

当一个区域的政府系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那么该政府管辖的相关单位都是被管理对象,并且都通过该区域的财政部门进行支付,而支付的平台则为统一的、唯一的财政支付系统。该系统一般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进行相关售后服务,包括预算下达、支付申请、支付审核、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这就像是一个网络平台,平台主管即财政部门,其他各个部门为会员,具有自身的使用权限。

3. 详细的数据记录。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所有操作和行为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因此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预算单位,其支付、审核等操作流程都被国库支付平台记录,从而形成详细的资金记录。这有利于针对财政部门资金以及预算单位资金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督,相比人工审核和监督具有更高的效率。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优势

1. 提高资源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支付方式往往是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立一个基本账户,财政部门将单位预算拨至各个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各个单位通过基本账户自主决定开支。这种支付方式导致各类基本账户都有大量余额沉淀,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调度能力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弥补了这一缺点,资金被集中到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统一协调,财政部门对资金的整体调度能力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各项重大支出的保障能力和财政理财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各个时期财政收入的变化规律合理调配资金,充分利用资金,防止资金被沉淀。此外,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相比过去层级拨付的方式,缩短了资金转拨的时间,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2. 提高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传统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被拨付到各个预算单位,而预算单位众多,资金监管难度大,容易滋生挪用或私吞公款的腐败行为。以县域为例,一般的县城涉及预算单位约200个,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很难对所有预算单位进行常态化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金被集中到财政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只需要对财政专户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监督即可,不需要涉及过多的部门。对于预算单位,其账户为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具有使用资金的权利但是没用直接获取现金和存款的权利。预算单位获得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指标,这个指标只是一个数字,并且指标由当年预算决定。这种管钱和用钱相互分离的方式解决了传统支付方式下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从而显著提高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

3. 实现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的链接和反馈。

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资金、分配资金指标,并通过支付平台与预算单位衔接。预算单位确定需要支付的资金后向财政部门申请指标,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下达指标。当指标确定后,预算单位提出资金使用项目,经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再支付。因此,指标的下达、审核、使用都由财政部门负责,预算单位必须与财政部门衔接才能完成资金的支付。同时,当资金支付遇到问题,或者某笔资金被大量使用、超额使用时,财政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可以从支付平台获得数据信息并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反馈。

4. 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

传统支付制度下,资金由财政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各预算单位需要针对本单位账户资金进行管理,因此,资金管理权限被分散,层级性非常明显。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各预算单位只安排资金的具体使用,并不直接对资金进行管理。资金不直接分配到预算单位账户,而是以指标的形式分配到各个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往往需要考虑区域财政的收支情况确定指标的下达时间,因此财政部门需要协调收支平衡,以充分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5. 实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分离。

传统支付制度下,各预算单位设立基本账户并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这样容易滋生挪用或私吞公款的腐败行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分配,而预算单位确定资金的具体使用。财政部门只是将指标下达给预算单位,不掌控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内容,而预算单位根据指标使用资金,但并不实际掌控资金。预算单位使用资金需要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并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虽然赋予预算单位一定权限,但其只能通过银行付款,不能直接付款,因此依然不能掌控具体资金。实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分离相当于对权利进行制约和分离,有利于实现资金的有效监督。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衔接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比传统支付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我国从传统支付制度改革转型变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进行重大转变,这是因为二者的区别很大。在改革转型过程中会发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很多问题,如权限问题、审核问题、衔接问题。其中衔接问题是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效率、质量、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具体问题如下:

(一)财政部门内部的衔接问题

由图1可知,国库集中支付主要由财政部门内部共同完成,分别包括四类部门:业务部门、预算部门、国库部门和支付部门。财政部门包含众多业务部门,如农财部门、社保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基建部门等。业务部门往往负责专项资金的审核,不同的业务部门分管不同专项资金的审核。以农财部门为例,主要审核农业、农技、水利、畜牧等涉农资金。预算部门负责预算单位指标的下达,这里的指标包括预算经费指标、专项资金指标和预算外指标。国库部门往往负责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分析和掌握国库财政状况。支付部门负责最终资金的支付。这四类部门在权利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具体工作流程上相互补充、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链条之间的衔接性与业务办理手续的复杂程度有关,不仅影响资金的高效使用,同时也影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衔接问题已成为国库集中支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分析,财政部门内部的衔接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权问题。

由图1可知,整个支付流程涉及财政部门内部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分工,分工的作用不只是让权力分散,实现各个部门的权利制约,同时也是通过将工作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实现工作流程的有序化。这意味着分权的科学性问题对国库集中支付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部门之间的衔接具有很大影响。以专项资金为例,当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资金后,一般会将资金的使用文件下达到业务部门,而业务部门需要提出申请,由业务部门的分管领导审核专项资金后,再由预算部门和支付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下达专项资金的指标。当指标下达后,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过业务部门审核后再由支付部门审核并支付。上述每个部门实际上都具有审核功能,多重审核不仅严重影响效率,而且会导致权责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与当前我国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的政府管理理念是不符的。此外,从表面上看,各个部门主体功能不同,但实际上,分权之后权力依然交叉,无法达到责任牵制与相互监督的作用,反而由于手续繁琐而使支付效率降低。

2. 部门内工作链接问题。

无论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国库部门、预算部门、支付部门,其工作的衔接性并不高,各审核人员的工作相互分离。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权力集中。同时,基层审核人员的权利较小,一般按照业务部门领导的意见进行审核。这意味着资金的具体使用是由部门领导决定的,业务人员本身只是执行领导的决定。很多业务人员对相关业务完全不了解,只是听从领导意见进行审核,部门内的工作完全没有衔接,无法实现部门内的权力制约。这样形式上的分工,即使程序和环节很多、很合理,也只会降低审核和支付效率,并不能真正提升支付效果。

3. 部门监督问题。

国库资金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财政管理内容,容易滋生违法违规行为,因此监督成为部门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部门分权实现权力制约,同时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成为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很多基层区域虽然进行部门分权,但并没有对部门衔接进行监督。以县域财政部门为例,国库部门、预算部门、支付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资金支付,但在协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工作分工和监督关系不明确导致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

专项资金一般是由业务部门审核的,其他部门只是辅助完成指标的下达和支付,而整个过程缺乏对业务部门审核的监督。业务部门往往需要预算部门、国库部门配合完成指标下达,对此,业务部门一般需要主动与预算部门、国库部门沟通,从同级变成隐形的上下级,但业务部门不能对预算部门、国库部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监督,而支付部门与业务部门具有同等审核功能,只是审核的重点存在区别。预算部门和国库部门主要是对资金下达进行审核,这对于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针对专项资金的审核属于多重审核,并不能直接对资金的使用时限进行监督,因此预算部门与国库部门的审核会降低支付效率。

(二)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衔接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是针对众多预算单位进行资金的管理和支付,因此必然要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做好衔接工作。从二者的衔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衔接的效率问题。

在我国,预算单位一般会主动与财政部门联系,这是因为财政部门作为资金管理和审核部门,拥有更多的权力。就某种程度而言,预算单位对财政部门是有所求的。因此,预算单位不得不把财政部门当作上级对待,而财政部门的人员也自然会感觉到这种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这就导致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形成严重的身份差距,即管理和被管理的差距、监督和被监督的差距。这样的关系必然要求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保持良好关系。但是,由于地位不对等,很多地方的财政部门并不能有效地处理预算单位求办的事项,从而导致支付效率降低。以预算外资金指标申请为例,由图1可知,预算外资金会进入国库部门账户,因此预算单位需要编制一份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计划,并由国库部门签字确认,同时需要财政部门一把手签字。但实际上,要财政部门一把手签字往往非常难,找人难,签字也难。为此,预算单位往往将资金使用计划交于经常与一把手打交道的预算部门。事实上,使用计划交于预算单位后一般会被集中在一起处理,这导致签字可能延期一个星期甚至更久。

除这种层次关系导致效率低下外,审核的多重性也会导致支付延期。以预算单位的预算内经费使用为例,当预算单位完成本单位的一系列签字盖章后,交到支付部门审核,支付部门审核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确认和检查票据的合规性;第二个环节是审核支付申请单;第三个环节是最终支付。对于额度较大的资金还需要支付部门分管领导甚至一把手的签字。这其中任何人缺失,都容易导致支付无法当天完成。实际上,资金支付往往有时间限制,比如部分地区的财政部门规定上午10点30之前审核当天支付申请,之后的只能延期到第二天处理。

2. 衔接的顺畅性问题。

作为管理和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审核和被审核的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除因为管理、监督和审核的多重性而导致效率低下外,衔接的顺畅性往往也会影响资金支付效率。顺畅性主要是指支付过程的顺畅性以及人员合作的顺畅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指标下达的顺畅性。资金指标是否下达、是否及时下达都反映单位衔接的顺畅性。对于专项资金而言,一般由上级拨款到国库部门的特定账户。资金对应的业务部门往往需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时间和财政资金情况适度申请资金指标,国库部门也会根据国库资源的整体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因此下达时间、下达额度以及具体下达的单位可能与上级制定的计划存在差别。这导致预算单位实际接收到的资金额度和时间与计划存在差别。对于预算外资金,国库部门审核非常严格,一般只批准特定用途的资金申请,因此预算单位要提出满足国库相关管理要求的申请。但是国库部门往往对具体业务不清楚,容易存在理解误差,从而造成审核困难。这种专业差异导致的审核困难非常普遍,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很难全面掌握林业、农业、交通等各行各业的情况,因此对指标的下达会感到困难。

二是资金使用的顺畅性。资金使用需要经过业务部门或支付部门的审核。一般而言,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预算单位的具体工作及消费情况非常了解,并且参与了工作完成验收的监督过程,但业务部门人员对预算单位的具体花费往往产生怀疑。比如一笔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物资补助,但在实际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实践考察、打印材料或制作宣传牌等,这在业务部门看来是违规支出,从而导致支付出现问题。为了全面地管理资金的使用过程,业务部门往往要求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前编制一份详细的使用计划,但方案过于细化可能导致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会导致支付问题。

3. 利益分配问题。

实际上,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本身存在博弈,在博弈中都试图争取更大的利益,但在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存在利益争夺。争夺的过程中便产生利益分配结果。利益分配是否均衡成为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重要的衔接问题。就预算单位而言,其希望掌控资金的具体使用,但资金审核和资金支付全由财政部门掌控,预算单位利益并不能得到保障,资金具体使用往往需要经过财政业务部门的同意。以专项资金为例,财政业务部门往往要求预算单位制定资金使用的实施方案,并且该方案需要满足其要求。但实际上,预算单位往往希望资金使用更为自由,方案不能过于具体,因此二者就会存在分歧和矛盾。

此外,财政部门虽然具有审核权,但任何人或任何部门都不想承担责任,因此总是要求预算单位提供各种证明,以保障其合法性,这也影响预算单位的执行和利益。比如一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验收材料中,往往有很多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由包含预算单位和财政业务部门等在内的多个部门共同得出的,但预算单位提交验收材料时,财政业务部门依然要求预算单位盖章并证明其真实性(如项目实施人员的真实性)。再如一些项目的物资补助,项目已经验收,补助对象身份信息已经确认,按理可以直接将资金打到补助对象的银行卡上,但财政部门为了不承担责任依然要求预算单位开具补助证明并提供相关人员具体信息。

四、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衔接模型构建

为了彻底解决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以及财政部门内部的衔接问题,本文构建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模型,如图2所示:

对于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下达到特定账户后,支付部门应该在当天通知业务部门和国库部门以及对应的预算单位。国库部门查询资金到位情况后反馈给业务部门和预算单位。在无特殊情况下,国库部门应该在两个工作日内下达资金指标到预算部门,而预算部门在两个工作日内下达指标到相关单位,并通知业务部门和预算单位。对于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下达单位下达资金后应该通知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国库部门查实资金到位情况后通知预算单位和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在两个工作日内下指标并告知预算单位。对于预算内资金,预算部门应该按照分批定量下达指标的要求下达指标,下达时间和下达指标应该全部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预算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支付,预算单位每月定期实行两到三次的集中支付,将汇总的票据和支付申请单在本单位做好签字、输入处理后送到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完成审核,二者的交接应该有评有据。业务部门审核后交由支付部门审核支付,两个单位的交接也应该有票据存档。支付部门支付后通知预算单位拿回票据,如果票据有问题则由审核部门反馈到预算单位进行处理。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只要交由支付部门审核即可。具体而言,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1.明确分工。

无论是预算单位将资料交由财政部门审核,还是财政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审核,都应该由相应的责任部门负责,而不能由财政部门中某个工作人员负责。比如预算单位只需将需要支付的资金交给相应的负责部门审核,并且限定完成时间即可。这样预算单位不用到处找人审核,尤其不用到处找很多人审核。专项资金应该直接由国库部门直接拨付,而不应该由业务部门申请、审核再拨付,多重审核毫无意义。

2.明确监督。

在财政部门内部,业务部门可以对国库部门的专项资金的下达情况、预算部门的指标下达情况和支付部门的支付效率情况进行审核,而支付部门的再次审核可以对业务部门的审核情况进行监督。国库部门只对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监督关系。财政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对预算单位的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而预算单位对财政部门的办事效率、质量进行监督。

3.明确责任和权力。

国库部门只对资金的收支负责,预算部门只对资金指标的下达负责,业务部门对预算单位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负责,预算单位需要对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负责。这意味着国库部门和预算部门只是服务部门、统筹部门,不能直接对预算单位进行管理。业务部门对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具有审核监督权,但不能直接干预预算单位的业务和资金具体使用过程,因此其只对预算单位的使用结果进行监督。一定的权力代表的一定的义务,国库部门必须按时拨付资金,预算部门必须按时下达指标,业务部门必须按时完成资金审核,支付部门必须按时支付资金。责任和权力明确后,所有的责任都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并接受考核,从而形成部门的绩效评估。

4.简化流程。

这意味着一笔资金的使用不需要经过过多的审核、复核、支付就能完成。如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国库部门告知预算单位资金到位后,预算单位只要提交一份资金使用计划,其他手续由国库部门衔接处理。预算单位提出资金申请后,转到业务部门衔接处理,并且一环扣一环。此外,还应该简化人员审核。在部门内部,小额资金可由一人审核,大额资金增加分管领导审核,巨额资金还应增加财政部门负责人审核,取消一笔几十元、几百元的资金都经过五六人审核的复杂流程。对于支付过程的审核流程也应该控制在两人左右,小额资金由两人负责,大额资金增加分管领导审核,巨额资金增加更高级别的领导审核。对于专项资金,由于业务部门已经审核,支付部门应该减少审核次数。

五、促进单位衔接的政策建议

1.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建立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

要想实现相互监督、责任明确的衔接必然要有完善的评估体系,以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各工作人员高效完成本单位、本部门、本人的工作。绩效评估应该是双向的,对工作衔接的评估应该包含具体的评估内容,并且衔接的双方都需对对方的工作内容进行评估,同时相互评估的内容应该存在差别。绩效评估还应该是具体的,从具体工作和具体内容出发,给出明确的标准(指标),用分值定成绩。

2.制定各项工作的流程并不断优化。

国库集中支付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都很多,为了使工作有序化、规范化,应该对每一项具体工作制定特定的流程,并在实施过程中细化、完善。以预算单位的票据支付为例,当票据交由业务部门审核,应该限定其完成审核的时间,并自主提交到支付部门。具体多少人审核、审核标准是什么、各个审核人员的责任是什么都应该非常明确。

3.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评估体系和流程管理的日趋完善都离不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当义务和权利模糊时,绩效评估和流程管理都将无法实施。因此必须使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目标明确化,与绩效评估和流程管理相辅相成,实现完美的配合。无论是审核权还是监督权、管理权,都应该注重分工,防止责任和权力交叉。

4.根据部门职责制定主动式的工作管理制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部门知晓某事项的进程时,应该主动通知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而不应等到其他部门或单位过来咨询后才说。当一个部门接受某项任务时,应该主动完成而不是拖沓,或要相应部门过来催促。以国库部门为例,当收到资金时应该通知预算单位,并直接下达资金指标,而不用预算单位催促。主动式工作是国库集中支付解决单位衔接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5.强化部门的服务性。

制定主动式的工作管理制度是强化部门服务性的重要内容,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由于部门与单位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审核和被审核的关系,这容易导致形成隐形的上下级关系。但财政部门作为服务部门,不应该成为领导部门,也不应该与预算单位成为上下级关系,因此应该强化财政工作的服务性。

参考文献

吴欣.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蒋蓉.我国基层政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D].南京:南京大学,2014.

马玲玲.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单位衔接 篇4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要点

(一) 进行会计制度衔接的准备

在会计制度衔接前, 需要对单位的基本财务数据进行清查并确认, 主要包括了对资产进行清查, 对折旧进行计提准备, 并进行科目余额表的编制。 (1) 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 对负债状况进行分析, 并确定单位的净资产水平。通过摸清家底, 来夯实单位的净资产状况, 防止会计制度衔接后形成新的潜亏因素。 (2) 要对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为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也提供了新制度所要求的追述调整。 (3) 进行相关科目余额表的编制, 作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执行的新的起点数据。

(二) 建立新账的主要内容

建立新的会计账面是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核心内容, 也就是按照新的会计科目的要求, 将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 并进行新的会计科目的使用。财政部对于科目调整。财政部在制定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建立新账进行较为详实的规定, 在进行结转时, 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进行结转, 包括了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项目, 并按照顺序进行相应的结转, 确保资产负债表的相应数据准确, 报表编制平衡。由于利润表是年度结转类报表, 没有期初数据, 因此不存在年初结转的问题。而现金流量表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才进行规定的编制报表, 也不存在期初数的问题。同时, 要对原有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并账处理,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了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 将原来事业单位进行基建核算的会计内容并账到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进行核算, 并在新的会计科目中设置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 用来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进行核算, 规范了核算的内容, 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三) 进行相应的会计追述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要确保原有的会计核算内容不因为新的会计制度执行而改变, 这样就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信息内容进行会计的追述调整。这种追述调整也可以认为是将原有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转换为新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核算质量水平。事业单位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 并于进行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记“累计折旧”, 按月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追述调整与固定资产相似, 都需要考虑到折旧因素以及折旧期的因素问题。

(四) 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启用

新会计科目的衔接在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启用后就基本完成, 这个环节既是对以上几个环节的总结性工作, 也是新会计制度的起点性工作, 将以上进行相应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后, 进行具体项目的填制。新会计制度执行后, 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将发生一定的改变, 企业需要认真的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掌握, 并准确的进行新会计制度的使用。

二、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一) 原有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影响

由于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时间较长,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制度执行长存在着执行惯性问题, 旧的会计制度下, 事业单位不核算单位的盈亏, 而只是核算单位的经费结余情况。因此, 单位对预算工作往往是一种应付性的工作, 编制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不强, 预算所涵盖的会计信息内容不全面和不真实, 而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 单位的预算工作往往是决定单位经营目标执行情况的关键因素, 因此, 需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预算工作执行的刚性, 加强预算工作的编制水平, 进而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预算工作效果。同时, 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也是受会计部门的影响的, 由于会计报表格式的变革与报表项目的增加, 会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改革的优势也由此显现出来, 报表项目的完善, 会计工作的优化, 都会使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更加顺利, 会计制度改革更加彻底。

(二) “消化不良”的情况

在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改革衔接之际,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可能要面临着挑战, 而存在一些“措手不及”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要保持冷静, 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和培训, 认真领会制度执行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进而增强驾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得以全面执行。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次彻底的变革, 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经营的市场性和效益性原则。文章针对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对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参考文献

单位衔接 篇5

一、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难点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制度也处在不断地革新之中, 会计管理制度要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改进。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因其涵盖范围小、信息不完整等缺点已被行政事业单位所淘汰。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二者在衔接上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以及两种会计制度的衔接难度进行分析。

(一) 会计科目的变化

相比于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了很多的改变, 会计科目的变化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体现。会计科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会计科目的删减,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累计摊销”等新的内容添加进来, 删除了“拨出经费”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会计科目;第二, 会计科目的调整, 例如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材料”变为“存货”。会计科目的变化使得新的会计制度完善了旧的会计制度涵盖范围小、信息少的弱点, 使会计制度更加完整、丰富。但我们要正视的是: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要摒弃旧的会计制度, 接受新制度的各种变化, 会使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衔接上出现困难

(二) 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 而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突破了这一限制, 把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使得会计工作进一步完善, 但是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完成这一转变也是一大难题和挑战。

(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的财务处理方式

相比于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的计提摊销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这两种会计科目, 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对无形资产进行计提摊销处理能更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资产状况, 从而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谋取私利。

(四) 事业单位新会计旧制度下会计科目使用的具体转换及部分科目年末结转处理状况分析

收入科目转换为结入科目, 其中的财政补助收入变为财政补助结转, 相应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变换为基本支出转结和项目支出转结;事业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和非专项资金收入相应地变换为非财政补助结转和事业结余;上级补助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和费专项资金收入转换了非财政补助结转和事业结余。

(五) 新旧事业单位制度下部分会计科目年末结转情况

转账前会计科目中的财政补助转接和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资金, 在转入会计科目中变为财政应返还额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变换为事业基金;经营结余转变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二、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处理办法

(一) 加强对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

相比于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基础工作等做出了很多改变,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能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有效地开展工作, 就必须注重对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使其能掌握扎实的财会知识、提高处理财会问题的能力, 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根据新旧会计制度内容的变化, 不断地完善自身, 使自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 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相关规定, 完善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在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背景下, 国家专门制定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以此来保证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相关条例, 开展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工作, 以此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杭州市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就比较突出。《杭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市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一规定的实施, 能够有效地实现杭州市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目标。

(三) 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它关系到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只有对资产进行有效利用, 才能节约资源, 真正实现建设节约型事业单位的伟大目标。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 一定要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对本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从而有效制约本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处理活动。

(四) 及时升级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

科技的不断进步, 使得会计软件也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会计软件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 软件的性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就目前来看, 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采用的是金蝶和用友这两种财务软件, 会计软件的使用不仅能及时、规范地将相应的财务数据展现出来, 也能极大地精简财务人员繁重的财务计算、管理工作。

(五) 编报科目余额并设置新账

编报科目余额并设置新账是实现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美衔接的重点工程, 按照《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如实编报本单位的科目余额表, 对本单位的财政状现进行如实展现。然后根据本单位的科目余额状况, 进行新账的设置, 使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现完美衔接。

三、结语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符合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代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一个过程, 做好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也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充分总结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 在遵守《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 做好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定会在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咏梅.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衔接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22) .

[2]李怡.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 , 2013, (6) .

单位衔接 篇6

一、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足

(一) 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缺陷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体系是这样规定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包括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三个部分, 但是对会计报表附注的有关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某些重要信息的遗失, 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若事业单位的专项出现结余, 那么这些结余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这也是不合理的。

(二) 容易虚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我们都知道,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但是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在会计报表中仍然以资产原值列报, 这样会导致账面原值远远高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使得事业单位虚增资产, 严重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决策。

(三)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不相适应

为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修订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新规则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之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着业务实效性差、会计报表内容存在滞后性等各种问题, 国家必然要重新修订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分析

(一) 总说明的不同

1. 会计基本规定发生了改变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会计核算的事项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需要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由此可见, 新制度更加重视《会计法》的作用, 更加凸显《会计法》的地位, 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

2. 新制度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更加科学全面。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 而事业单位关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不需要遵循这个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处理和报告必须符合新制度, 除此之外, 还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单独核算。新制度涵盖了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 有利于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二) 会计科目设置的改变

1. 取消的会计科目

新事业会计制度取消了旧事业会计制度中的某些会计科目, 被取消的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合并到新的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借入款项”、“结余分配”、“拨入专款项”、“专款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被取消。

2. 增加的会计科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一些新的科目。为了准确核算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捐赠等处置活动, 增加了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为了对固定资产的计提累计折旧进行准确核算, 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 这样能够使得实际账面价值更加接近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除此之外, 新制度还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文物资产”、“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这些新增加的科目不仅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 而且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 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3. 规范化调整的会计科目

新制度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调整了某些会计科目的名称, 如“现金”变为“库存现金”、“材料”和“产成品”变为存货”, “应交税金”变为“应缴税费”, “附属单位缴款”变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三) 会计要素的改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新定义了部分会计科目, 使得事业单位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更加合理, 具体来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了资产的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 对于那些逾期三年及以上确定无法收回的账款, 要按照新制度予以核对销毁, 从而加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对于盘盈的存货, 新制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要求按照同期市场中同类或者类似存货的市场价确定存货的价值。

2. 强化了负债的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根据流动性把财务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根据时间的长短, 把“借入款项”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另外, 用“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应该付给职工的薪酬。

3. 强化了对收入支出要素的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收入要素, 新制度将利息收入纳入了其他收入的范畴并且取消了专项拨款;对于使用单位的支出要素,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支出分成了财政性支出和非财政性支出两部分, 分别进行核算并且将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支出、资产处置损益等纳入其他支出。

(四) 会计报表的改变

新制度在会计报表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报表的体系和结构上。关于会计报表体系, 新制度规定会计报表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等报表并且将附表更加具体化, 新加入的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能够明确的说明财政补助的收入支出情况, 因此, 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全面了;关于会计报表结构, 新制度完善了各项财务报表的结构、排列方式、项目等要素。设计收入支出表时依据多步式结构, 取消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三、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处理的方法

(一) 认真核查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我们必须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 事业单位要认真盘查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确定它们的使用年限和账面原值, 并且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等进行制度上的约束, 加强监督工作, 防止相关人员从中谋取私利, 必要时可以引进外部监督机制。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作出了较大的改动, 那些不能满足新会计制度确认要求的固定资产, 对应的账户余额要转到新账目的存货科目中, 要注意重新核实固定资产。

(二)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了解新制度出台的原因, 明确新旧制度的不同之处和实施新制度的现实意义, 对于新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且提前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 制定科目余额表, 编报新账

首先, 各个事业单位应当重新调整2012年12月31日原账科目的余额, 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下一年的科目余额表;其次, 各个事业单位应当遵循新的会计制度设置本单位的新账;另外, 结转旧账的新旧会计科目, 调账基建账, 从而制定合理的新账科目余额表。

工作人员要特别关注旧账的固定资产与新账的固定资产以及存货之间的区别, 旧账的事业基金与事业结余之间的问题等。

(四) 重视会计软件系统升级工作

我国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国库集中核算系统, 这个系统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这个模块, 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 就要及时更新会计核算系统, 加入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在更新软件之前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防止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

四、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环境已经与以往的环境不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颁布需要事业单位不断改进会计管理工作以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财务管理水平, 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 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为了适应这种改革趋势, 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处理。本文主要分析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 探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差异,衔接处理

参考文献

[1]岳俊茹.试论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衔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19) .

[2]李亚青.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及衔接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4) .

单位衔接 篇7

近年来,由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并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在事业单位全面施行。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相比,不管是在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还是在财务报表的格式与编制上都有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事业单位从2013年1月1日起按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时,必然会遇到新旧账户转换及报表编制衔接的问题。为了确保新制度顺利实施,财政部在正式颁布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后,紧跟着又在2013年元月中旬发布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事业单位新账簿建立以及新报表编制的参考依据。规定中虽然对具体科目的变更做了较为详细的衔接说明,但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综合性较强,因此在操作中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以某事业单位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为例,以例解的方式来演示新旧制度转换时,2013年资产负债表与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相承接的有关问题,以期对事业单位能够顺利按照新制度转换资产负债表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假设某事业单位2012年度收支结转后的资产负债表如下页表1所示(由于2013年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只与2012年度的年末数相关,因此表中省略了年初数)。

事业单位新旧资产负债表衔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把按旧制度编制的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调整为按新制度编制的2013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由于新的报表格式及填列内容和旧报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按照2012的年末数填列2013年的年初数,还必须对2012年度报表中的年末数在结合账户等其他会计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分析。

假设分析发现该事业单位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相关的项目有以下几项:

1. 对外投资中有20 000元投资期限在1年以内,剩余的投资期限均在1年以上。

2.固定资产中有总额为300 000元的资产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下,该批产已被领用。

3.借入款项中有10 000元将于1年内到期,其余的偿还期在1年以后。

4.应付账款中有2 000元需在3个月内偿还,其余的还款期均在1年以上。

5“其他应付款”全部属于应支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

6.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中有20 000元属于和无形资产相对应的基金,还有200 000元属于因财政补助结转形成。

(二)

在调整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期末数之前,应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先编制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调整分录并入账。根据本文案例所给的资料,调整事项的分析过程及调整分录如下:

1.新制度取消了“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科目,这三项内容通过新设置的“存货”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核算。因此作以下分录:

2. 新制度将对外投资细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项,

其中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属于短期投资,其余的属于长期投资。与之相应,取消“对外投资”科目,新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核算对外投资。

编制单位:略单位:元

3. 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从原来的单位价值500元提高到了1 000元 (其中专用设备从1 000元提高到了1 500元) 。由于价值标准提高, 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部分实物资产, 在新要求下应该转为存货核算, 同时与该部分实物资产相对应的固定基金应转入事业基金。

4. 用“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

取代“借入款项”科目;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属于长期负债(还款期在1年以上的为长期负债,还款期在1年以内的为短期负债)的部分在新增科目“长期应付款”中单独核算。

5. 新制度取消了“应付工资(离退

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新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该科目核算内容除了涵盖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内容外,还包括原来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的应付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

6. 新制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下不

再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其核算范围也较旧制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变化,原一般基金中所包含的属于无形资产形成的基金转入新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中;原一般基金中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转入新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剩余的一般基金在“事业基金”中核算。原投资基金核算的内容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7.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将和固定资产相对应的基金转入新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由于本例中有300 000元的固定资产转入了存货,相应的固定基金转入了事业基金,所以固定基金转入“非流动资金基金———固定资产”的金额为5 500 000元。

根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案例中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及调整科目,该事业单位2013年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如表2所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表2中资产总额比2012年度末的资产总额少了300 000元,这是因为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有300 000元固定资产转入了存货,且该资产已被领用,其应该列示在支出项目中。但是因为新的资产负债表中删去了支出和收入项目,故这300 000元资产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同时净资产中与固定资产相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也减少了300 000元,所以负债和净资产的总计金额与资产总计金额仍然平衡。

(三)

对比事业单位新旧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内容可知,两者的不同主要有:

第一,新制度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第二,新报表中有些项目由旧报表中的几项直接合并而来。如本文案例中2013年的“货币资金”项目,包含了2012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两项。

第三,旧报表中有些项目被拆分成新报表中的两项或多项。如案例中2013年资产负债表期初的20 000元“短期投资”和30 000元“长期投资”就是由2012年年末的50 000元“对外投资”拆分而来。

编制单位: (略) 单位:元

第四,新旧报表中一些名称相同的项目核算内容不再一致。如本文案例中的“其他应付款”,其2013年所核算的内容就不再包括应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

本文案例涉及了大多数有关新旧资产负债表衔接的调整事项,但由于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存在差异,各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调整2013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确保新旧会计制度能够顺利地衔接,使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

摘要: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表中项目的编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资产负债表前后年度的关联度非常强, 事业单位在启用新制度编制报表时, 必然会面临新旧制度衔接的问题。本文以某事业单位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为例, 结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分析了如何让新旧资产负债表顺利衔接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号, 2013-01-10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 1997-07-17

上一篇:工艺变量下一篇:吴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