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共7篇)
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 篇1
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
一、引言
射箭运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国家。在距今28000多年的山西峙峪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最早的石镞,即石质的箭头。原始人类就是把这种石箭头绑在木质或者竹质的棍子上使用的。根据人类发展史的过程推测,在此之前应该还出现过竹质和木质的箭头,只是考古工作未能发现这类实物。射箭运动的出现不仅对于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是人类从徒手捕捉猎物,抛掷器物打击猎物,利用树枝的弹性制作成弹弓打猎,到后来发明了单体弓直至复合弓并与箭合二为一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征服、利用、改造自然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升,体现了身体活动形式的多样以及娱乐活动的丰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到先秦时期,中国的弓箭制作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周朝时,“射”作为“六艺”之一,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射箭还是冷兵器时代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军事战斗中发挥的作用不亚于现在的导弹。随着射箭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射箭逐渐成为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休闲娱乐项目,普及程度相当高。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射箭运动在当时也达到了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
二、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
狩猎作为唐代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是一种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振奋精神的综合性运动。
射箭运动具有竞赛性与娱乐性,常常成为文人墨客们的一项文娱活动。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是射箭高手。李白曾经自诩为“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驾”,堪称一位运动天才和体育健将。这种对射箭运动的喜爱在他们的诗文中也多有体现,如“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唐王朝皇室由于具有鲜卑血统,男女都有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爱好,且都能参与。在唐代,女子将骑马射箭作为一项休闲娱乐运动,出现了许多善于骑马射箭的女射手。到武则天时期,妇女射箭活动非常盛行,杜甫的《哀江头》里的“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正是对唐代女子射箭高超技艺的形象描述。王建的《宫词》中有“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韩偓的《从猎三首》中有“猎犬谙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小镫狭鞦鞘,鞍轻妓细腰。有时齐走马,也学唱交交。蹀躞巴陵骏,毰毸碧野鸡。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这些诗句描写的都是宫女们戎装打猎的情景。
随着射箭运动的不断推广,其形式也不断多样化。人们根据娱乐等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射箭形式。由于弯弓射箭需要较大的臂力,女性参加这项运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们深爱这项活动,创造出“射鸭”和“射粉团”等射箭游戏。
所谓“射鸭”是指将木制的.鸭子漂浮在水面上,人们轮流用箭射之,射中者获胜。王建的《宫词》中写到了“射鸭”,“新教内人惟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唐代诗人孟郊在《送淡公》中也有“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的诗句。因此,“射鸭”在当时属于一种水上休闲娱乐活动。后人还常常以“桃弓射鸭”比喻休闲安逸的生活。
“射粉”就是“射粉团”,源于宫廷并传入民间,逐渐成为端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大致的做法是,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将其切成小块放置在漆盘中,随后让客人们用特制的小弓箭射这些粉团,射中的人就可以吃。记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的《开元天宝遗事·射团》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开元天宝遗事·射飞毛》记载,“羽林将刘洪,喜骑射,常对御,使人于风中掷鹅毛,洪连箭射之,无有不中。帝赏叹厚赐焉”。这种射法是让人在风中抛掷鹅毛,然后连续放箭射鹅毛。这样的射技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射兔也是唐代一种射箭活动,并且得到皇帝的喜爱。《新唐书》记载:“天子适射兔苑中,跨鞍若飞,敢异议者斩。”所谓“射兔”,其实跟“射鸭”相似。在这个活动中,人们用木头雕刻成兔子,然后骑马比赛,谁先射中兔子即为获胜,输的一方要下马跪着向获胜的一方敬酒,获胜方则骑在马上十分得意地将酒一饮而尽。
由于唐代统治者对射箭运动的重视,还出现了专门的射箭技术理论著作。《新唐书·艺文三》就收录了王琚的《射经》、张守忠的《射记》、任权的《弓箭论》。这些著作除了王琚的《射经》,其余两本著作都已亡佚。《射经》又被称为《教射经》,属于兵书,《通典·兵典》将其收录其中。它主要讲射箭的规矩礼仪、技术动作要领、训练方法、易犯错误、注意事项等,描写十分细致。
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 篇2
随着射箭的形式不断发展, 竞争也越来越强烈, 在训练中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总结, 才能不断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现代的运动训练都是讲求科学化发展的, 通过科学手段来证实一切, 目前在国内很多的优秀运动项目中设立了专门的科研团队, 这些科研者们通过仪器采集的数据和实际技术动作要求相结合, 观察其中变化差距, 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这种方法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本文采用的仪器对运动员训练比赛进行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并对撒放阶段采集到的数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分析, 为解决运动员在撒放阶段的稳定和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 实验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镇江市少体校射箭运动员7人 (男4名和女3名) 。受试者基本情况如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搜索, 并查阅大量资料, 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2.2.2 实验法
2.2.2.1 实验设备
足底压力测量设备:zebris是德国足底压力测量系统, 采用电容式力传感器, 按矩阵方式排列, 传感器多达17024个, 该测量平台能够测量站立或行走状态下足底的动态与静态压力分布。
心率监控设备:芬兰MEGA心率变异性测试仪。
2.2.2.2 测试指标
足底压力指标:通过zebris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定足底压力的移动面积, 从而受试者在不同环境下姿势稳定性。
心率变异性指标:本研究采用MEGA心电监控系统测得心率数据, 通过随仪器配备的分析软件进行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从而反映受试者自主神经活动情况。
2.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本研究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变化如下 (如表2) :
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训练和模拟比赛环境下:运动员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全天安静值, 表明射箭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心率高于安静状态;运动员SDNN指标显著低于全天安静值, 表明射箭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心率变异性降低, 自主神经活动低于安静状态;运动员FNN50指标显著低于全天安静值, 表明射箭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低于安静状态;运动员应激指数显著高于全天安静值, 表明射箭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运动员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安静状态。
3.2 训练和模拟比赛环境下射箭运动员足底压力的比较
如表3所示, 运动员在训练和模拟比赛环境下进行射箭撒放动作期间, 反映身体姿态平衡的足底压力各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模拟比赛期间撒放动作时, 身体控制能力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注:*p<0.05, 运动状态vs全天安静;**p<0.01, 运动状态vs全天安静
注:*p<0.05, 训练vs模拟比赛;**p<0.01, 训练vs模拟比赛
4 分析与结论
4.1 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差异
心率变异性反应机体自主神经活动情况, 机体的应激状态影响自主神经活动, 而训练和比赛环境下射箭过程中产生的应激是不同的, 因此理论上心率变异性是可以反映不同环境下射箭过程中 (撒放阶段) 的应激情况。有学者对日本射箭运动员进行不同环境下心率和应激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 比赛比训练更能增加射箭运动员心率和焦虑。本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 本研究中模拟比赛期间心率和应激指数比训练时显著性增高。比较赛前和赛中心率变化的诸多研究中, 也出现赛中心率显著高于赛前心率的情况。有学者认为应激开始于赛前, 到比赛开始时达到高峰。其原因可能为肌肉活动和心理调节两个方面。通常认为肌肉活动期间心率增加是由迷走神经活动下降, 同时交感神经活动持续升高引起的[1]。有学者对不同强度运动后心率和血去甲肾上腺素同步性进行研究后发现, 当运动强度为30%最大强度时,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未上升, 表明心率增加只由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导致, 而与交感神经活动无关[2]。当强度增加至中高强度时, 则可观察到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伴随心率同步显著性升高。在中高强度运动中这种同步变化表明交感神经活动作为额外的作用机制, 结合迷走神经活动下降机制共同导致心率升高。而本研究训练与模拟测试环境相比, LF指标未有显著性变化, 部分支持上述观点中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在射箭运动导致心率升高中作用并不显著。同时可能由于射箭撒放阶段肌肉活动强度较小, 不足以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干预心率变化。但模拟比赛与全天、测试对比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有增高趋势, 同时模拟比赛LF/HF比值也高于训练和全天, 提示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虽然交感神经对心率作用不显著, 但是呈现交感神经活动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射箭运动员在何种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显著作用于心率控制, 则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SDNN、RMSSD、Pnn50、总功率、HF、LF指标在训练和模拟比赛期间与全天安静值相比都有下降趋势, 其中SDNN、Pnn50呈显著下降。而模拟比赛和训练期间相比的研究结果也有相同结果。产生上述研究结果原因可能由于运动期间代谢增加会伴随着HRV频域分析指标总功率和时域分析指标SDNN下降, HRV频域分析各指标绝对功率都降低, 而在时域分析中表现为Pnn50指标出现显著性下降, 因此最终导致运动中迷走神经活动下降[3]。有研究表明25-30%最大强度运动期间心率调节迷走神经起到主要作用, 而总功率下降程度最多 (超过60%) [4]。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同时该学者还指出LF和HF所占百分比可以作为评价运动强度的指标。当运动强度在最大强度30%以内时, LF百分比基本不变;但当大于30%时, LF会出现显著下降。本研究中LF在运动状态下 (训练和模拟比赛) 与全体安静状态相比出现了一定下降趋势, 而且模拟比赛和训练相比也出现了轻微下降, 但是下降不显著也符合射箭运动强度特点。提示可以将该指标有可能作为射箭运动员强度监控指标, 辅助生化监控指标充实既有监控体系。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LF和HF能够反映一定的变化趋势, 但是与其相对应的时域分析指标SDNN、Pnn50对不同强度射箭运动评价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 射箭运动员随着比赛压力增加。自主神经系统表现为迷走神经活动下降, 而交感神经活动逐渐增加, 但交感神经对于心率自主控制机制不产生主要作用, 而是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对心率自主控制其决定性作用。HRV时域分析相关指标在运动时与安静状态相比呈显著下降。HRV相关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趋势。而时域分析指标更为敏感, 而其有实时、无创的特性也更为运动员所接受, 因此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射箭运动员常用机能监控指标体系。
4.2 训练和模拟比赛环境下射箭运动员足底压力比较的分析
训练环境与模拟测试环境下撒放阶段足底压力的95%置信椭圆面积和质心移动总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模拟测试环境相比, 训练环境下撒放阶段置信质心移动总长有增加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当比赛难度增加时, 身体姿态控制难度随之增加, 身体摆动幅度因而增加。有研究表明射箭运动员冠状面与箭靶平行, 其身体姿势上下摆动通常不大, 而处于射箭运动员水平面与箭靶垂直的方向, 其身体姿势水平面摆动通常较冠状轴摆动更大。而射箭运动员水平面方向的摆动分为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国外学者[5]认为当射箭难度增加时, 身体姿势左右摆动减少, 但是前后摆动增加, 并且在身体优势侧摆动幅度更大。其原因可能为当身体姿态摆动在一个方向受到限制, 则会在其他未受限制的方向代偿性的增加。该研究结论或许可以解释本研究结果中为了应对瞄准箭靶的要求, 限制了和箭靶平行的射箭运动员冠状面的摆动, 而代偿性的增加了与箭靶垂直的水平面各方向的摆动。之所以产生质心垂直移动小于质心水平移动, 有研究认为髋部内收肌肉和外展肌肉控制质心在升降, 从而产生加诸于双脚的垂直反应力。而进行瞄准这种精细动作时, 髋部内收肌群和外展肌群活动必然降低。而针对水平面的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两方面的因素, 对维持身体姿态和瞄准动作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认为当射箭难度增加时有学者认为前后摆动相比瞄准而言, 对维持身体姿势的意义更大[6]。简单的维持直立身体姿势需要身体各部分通过不同方向摆动 (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进行协调。
综上所述, 在足底压力评价训练和模拟比赛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站立姿态的稳定性方面, 足底压力相关指标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敏感性以反映两个环境下运动员身体姿态稳定性的差异。当射箭难度增加, 导致射箭运动员身体姿势水平面摆动较冠状面摆动增加的趋势。可以进一步通过足底压力探讨不同环境下射箭运动员身体姿态水平面 (左右摆动和前后) 摆动差异, 为射箭运动员训练手段的丰富提供理论基础。
5 结论
射箭运动员运动时心率变异性下降, 表明自主神经活动对心脏控制下降;运动员应激状态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共同下降。其中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对成绩影响较交感神经活动更大;射箭运动员应激指数越低, 则越倾向于取得更好的成绩。反映自主神经活动对心率控制能力增强, 相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迷走神经活动上升影响更大, 从而心率增加相对更少;射箭运动员身体姿势越稳定, 晃动越小, 则越易于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射箭运动员在进行射箭动作过程中的身体姿态稳定是一种动态微调的稳定。
摘要:本研究应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以镇江市体校7名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 使用德国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心率监控系统对受试者在训练和模拟比赛期间的撒放动作进行足底压力以及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射箭,心率变异性,足底压力
参考文献
[1]Krstacic A, Krstacic G, Gamberger D.Control of heart rate by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Acta Clin Croat.2013.52 (4) :430-5.
[2]Orizio C, Perini R, Comande A, Castellano M, Beschi M, Veicsteinas A.Plasma catecholamines and heart rate at the beginning of muscular exercise in man[J].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1988.57 (5) :644-51.
[3]Arai Y, Saul JP, Albrecht P, et al.Modul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activity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J].Am J Physiol.1989.256 (1 Pt 2) :H132-41.
[4]Perini R, Orizio C, Baselli G, Cerutti S, Veicsteinas A.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intensity on the power spectrum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J].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1990.61 (1-2) :143-8.
[5]Balasubramaniam R, Riley MA, Turvey MT.Specificity of postural sway to the demands of a precision task[J].Gait Posture.2000.11 (1) :12-24.
古代的射箭运动 篇3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在我国许多文学和传说中,弓箭的技能也在被一再渲染,如远古的羿射九日,春秋时代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即使是教育家孔子,也能“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焉”。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能骑胡马、挟长弓去原野游猎。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这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王建的宫词有“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卢纶《宫中乐》也有“行遣才人斗射飞”,都是描述巾帼不让须眉的宫女才人的射术。
唐宋时期,射箭运动也在民间广为开展,庙会、社火等集会时多有射箭比赛和表演,这种比赛或表演多分为步射和骑射,有固定箭靶也有流动箭靶,甚至在马上以各种不同的动作完成射箭并准确中靶,赢得围观者的欢呼喝彩。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箭镞一类的武器逐渐在战争中降低了它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的基本训练,射箭却一直在历朝的宫廷、军旅乃至民间经久流传。清朝中叶以前,帝王每年秋季都要在木兰围场射猎,名为木兰秋狝。这实际上也是皇帝检阅军队、联络各方面关系并兼娱乐的一种形式。清中叶以后,火器已经较为发达,弓箭作为冷兵器的意义已经不大,但在秋狝之中仍然作为骑射竞赛或表演的重要项目,弯弓射箭已经成了习武的象征。
神箭帝王康熙对清射箭运动的推广 篇4
关键词:康熙,技术高超,影响促进,射箭运动,开展普及
一、满族射箭运动史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满族的前身为东北女真部落, 世代居住东北, 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其民族特色以骑射见长。满族人从小就接受骑射训练, 部落之间经常开展骑射活动。7 岁左右的儿童都能以木制弓箭涉猎鸟雀。这种全民骑射的民族特性, 整体提升了满族实力, 在不断对外进行的兼并、侵占战争中, 满族部落也以国家形式建立女真国。1646 年, 清兵入关, 开始了中国二百多年的外族统治阶段。满族的骑射习俗也随着清兵的进入而传到中国各地[1]。
弓箭作为冷兵器时期战场上的主要攻击武器, 在战场上功效极大, 杀伤力强。满族也是因为人人掌握骑射功夫, 才能在战场上攻城略地、长驱直入。在清兵阵营中, 不但所有士兵都能放下刀枪开弓射箭, 其军队首领也都具有高超的射箭能力。满族的爱新觉罗家族因领导才能出众, 骑射功夫一流而成为满族部落的世袭首领, 并以此登基坐殿, 成为统领一国的国君。清朝皇帝, 从小都要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 以保持其传统习俗。在清朝的皇帝之中, 康熙大帝的箭术远远超越了其他王者, 就是当时的军中将领, 也很少能够在箭术上达到康熙的射箭水平。
二、康熙与射箭运动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 小时候就十分聪明好学, 这种性情在顺治的皇子中十分突出, 备受顺治皇帝的喜爱。玄烨对各种体育项目都很有兴趣, 特别喜爱骑马射箭, 有时兴起, 在晚间也要练习箭术。8岁时, 顺治帝病故, 玄烨因有顺治遗诏手谕, 被立为皇太子, 接替父皇之位, 成为第四任清国国君, 帝号康熙。康熙帝年幼, 朝中大权被军中猛将“顾命大臣”鳌拜所把持。鳌拜手握实权掌握重兵, 面对幼主, 逐渐显露出自己的野心。他对皇帝不再恭敬, 经常在众大臣面前言语嘲讽皇帝的无能, 不把皇帝权威放在眼里。康熙年纪虽小, 但心智极高, 为防止鳌拜对自己突然下手, 他一面表现出软弱、无知, 麻痹鳌拜, 一面暗中加紧习武、组织人手, 准备对鳌拜的反击。经过8年精心准备, 1668 年, 康熙决定实施自己的计划, 在一天散朝之后, 康熙以讨论国事为由, 将目中无人的鳌拜骗至书房, 与埋伏在此高手一起, 将鳌拜擒拿。康熙此次擒鳌拜成功, 扭转了长期国家大事被鳌拜挟持的局面, 开始了自己亲政的时代。在这次宫廷事件中, 康熙多年习武所练就的身手和经验得到施展, 让康熙深知勤练功夫的重要性。在其重掌朝权之后, 康熙对武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使他能经常地进行功夫训练, 骑马射猎。重掌大权之后的康熙, 一边处理朝政, 一边每日勤习练武, 康熙对射箭特别青睐, 经常在皇宫练武场进行骑射练习, 为早日成为一名射箭高手, 他在当时八旗军中挑选了数名射箭高手, 陪同他骑射, 这些人将各自的骑射经验传授给康熙。使年轻的康熙皇帝箭术大长, 每次射猎都能猎获不少野兽, 此时的康熙正值风华正茂年龄, 武功的精进让康熙心胸更加开阔, 充满了壮志雄心, 也增添了康熙将骑射进行到底的信心。康熙对射箭的喜爱, 改变的不单单是自身身体素质, 同时也影响了其政治走向。康熙在其执政期间, 对内积极改善民生, 恢复汉族等民族习俗, 使民众矛盾得以缓解。平定三藩叛乱, 维护了国家统一。对外面对俄罗斯的不断东扩进行坚决反击, 康熙为此亲征, 率领大军将盘踞雅克萨城的俄军击溃, 完成了对外来势力的反击, 提高和维护了国家尊严[2]。
三、清朝时期的社会体育活动
清兵入关后, 开始了对中原残酷统治。因满、汉两族习俗迥异, 差别巨大,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 被野蛮小族侵占, 致使民族矛盾激化, 清朝初期为稳定社会秩序, 采取血腥屠杀、镇压政策, 这更激发了汉族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大量的中原百姓被杀戮, 中华文明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 这其中有许多文化传统都被破坏和禁止, 比如传统武术门派, 和一些宗教习俗就禁止大量人员进行参与, 这样的禁令一是统治者为防止人员大量聚集而进行反政府活动, 二是为将自己的思想进行传播而准备。清政府这样的措施, 使一些小的武术门派和一些遭受禁止的文化活动处境艰难, 不少功夫都因官府禁止习武传播, 使人才凋零, 泯灭于尘世。满族统治者为巩固其长久对中原的统治目的, 强迫当地人更改习俗, 都要蓄发留辫, 穿旗人服饰, 以满族风俗生活。这样的措施同样遭到社会的强烈抵制。清政府同样采取“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政策, 在砍杀了无数关内百姓之后, 满族的一些习俗, 才在社会上渐渐普及, 满族的长辫, 服饰, 习俗这些外族项目, 再一次改变了中国民族特性, 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再一次发生了改变。这种生活变化就包括各种体育活动[3]。
满族是典型的游牧狩猎民族, 他的起源和发展壮大都与骑射特点联系紧密。骑马射箭是他们吞并中原、统治中国的制胜手段。清兵的骑射功夫相当了得, 这与他们从小就进行长期训练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点上, 中原的农耕民族就无法与之相比。这也造成在冷兵器时代, 两股势力在战场上不相匹配。从而使明朝失去江山, 任由外族侵占。清朝前期统治残酷严厉, 具有僵化性质, 中原百姓虽然逐渐执行政府要求的生活习俗, 但多数是因惧怕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来应对。当康熙执政之后, 实行宽松平和的政策, 这就大大缓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使政令得到畅通, 民心得以凝聚。
四、康熙的箭术和在军中的推动
康熙的箭术能够达到如此高度, 成为神箭帝王, 是他平时勤学苦练的结果。一方面是民族特性所决定, 要保持传统。另一方面, 也是为展现其帝王神勇而为。康熙的箭术是以骑射为主, 这与固定靶射箭相比, 难度更大, 威力更强更具有挑战性。每次射猎, 康熙都能猎获很多飞禽走兽。康熙在箭术提高的同时, 他已经不满足于狭小的区域活动, 他的狩猎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如今河北易县境内的“三箭山”就因康熙射箭而得名, 当时康熙射猎经过此山时, 一时兴致所致, 举弓而射, 连发三箭, 三支箭矢都飞跃山顶。当时部下和随行人员都被康熙神力和高超箭术所折服。从此, 这座山就根据康熙的这次经历而更名为三箭山。
康熙以身作则, 在自身勤练射箭技术的同时, 也积极推动箭术在军队中的训练使用。康熙时期, 军队中火器武器已经出现, 火枪营已经建立, 康熙多次亲自参与的战争, 如雅克萨之战, 就是以火炮“神威无敌大将军”为战争的主要武器, 使现代兵器成为战场上成败的关键。弓箭的战争地位受到挑战, 但其在战场上的作用还不容小觑。弓箭在军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存在, 在军队中, 弓射分为骑兵弓射和步兵弓射, 是每个清兵所必须掌握的本领。
康熙不但自己骑马弓射, 他对自己的子女和宗室子弟的教育也很严厉。康熙为防止家族因追求享乐而败落, 对所有族人子弟都严加约束, 为检验他们的骑射效果, 康熙派费杨古、伊桑阿每年都要对宗室弟子进行骑射等传统技艺测试, 对不达标之人进行警告, 限期达标, 对再次不合格之人, 将下放到军中进行彻底改造, 使他们能够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掌握骑射技术。经过康熙的严格整顿, 八旗子弟绝大多数都能将骑射功夫学会, 完成了满族对世袭技艺的传承[4]。
五、康熙对民间弓射运动的影响
康熙的骑射对清朝射箭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康熙大刀阔斧的政令推行下, 清朝社会经济在康熙年间呈现出蓬勃发展阶段, 社会也因此稳定。民间体育活动再次得到广泛开展。满族的风俗在此时已经对内地习俗活动产生了影响。康熙的骑射, 对社会体育发展是一个促动。民间对武术功夫和箭术活动在各地逐渐开展普及。此时, 清政府已经放宽了民众习武健身的管理。各地武馆相继招募人才, 一些包括少数民族的骑射得到广泛开展, 骑射运动得到大众的欢迎。此时的骑射活动已经减弱了军事要求, 更多的是娱乐健身。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 康熙年间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赛马、骑射比赛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与, 不但满族人积极介入, 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民众也乐在其中, 使骑射运动得到广泛开展。
六、康熙对射箭运动推广的意义
康熙的身体素质极佳, 力大过人, 箭术精湛, 在其一生狩猎过程中, 仅老虎就曾猎杀153 只, 国君能有如此高超的功夫, 不但在中国, 就是放眼世界也绝无仅有, 由此可见康熙射箭技术的高超和影响。康熙对射箭的理解, 已经超越了箭中靶心的要求, 而是一种培育心性和君子风度的至高境界, 他将在射箭体育活动中的感悟, 运用到平时对朝政的决策和治理上, 使他的统治更加睿智, 更能体恤民众的疾苦和要求。正是他的这种治国方略, 才造就了康熙盛世的出现。同时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对他们文武知识的全方位督促, 也为他的继任者影响巨大。当年清兵入主中原之时, 冷兵器还是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随着现代文明发展和以火药为主的热兵器的广泛使用, 传统弓箭武器已经逐渐被枪炮所代替。这些冷兵器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从主要用于战争转变为以射猎为主的健身辅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刘诺, 高勇.清朝宫廷体育[J].北京档案, 2008 (8) .
[2]张世忠.雅克萨之战[J].黑龙江史志, 2005 (1) .
[3]聂树锋.清朝盛世的民生问题[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 .
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 篇5
【摘 要】随着射箭运动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段提高,我们在针对专项教学训练的同时,却忽略了信号片这样的小件在训练中的重要性,本文就信号片在射箭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射箭运动;信号片;训练
【中图分类号】 G88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1-01
一、前言
信号片的主要作用就是撒放时机的捕捉。一般使用信号片,人为地设置了一个自我监测的装置,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运动员在拉弓时能确定间的拉距,使发射的箭受弓的弹力相等从而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射箭运动员在射箭初期会按照个人的技术特点确定信号片位置,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按照此动作规范技术规格。有的运动员把信号片视为弓上的附件,而对它的作用却了解慎微,也从未正视信号片的作用,经过我多年的训练经验,就信号片在训练比赛中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谈点己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选手何影、胡金海等选手的有关技术环节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信号片与动作的关系,分析比较不同水平选手对使用信号片的过程中,心理定相与信号片关系,信号片与制动时机,制动时机与撒放时机,使用信号片与动作中有关环节的技术特点,寻求形成和高技术动作与发射信号时机以提高环值的必要条件。
三、分析、讨论
1.定向与信号片的分析
正确理解信号片的功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错误理解信号片的使用,就会对运动员起到消极的影响,使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从心理和技术上受其限制,对信号的作用了解少,会使运动员心理平衡受其干扰,造成自信心丧失,技术动作不能正常发挥,受影响严重的运动员箭也射不出去。容易受信号片影响的运动员,一般是因为对信号片的作用认识不清造成的,最常见的是把信号片当作撒放动作的信号,有这种错误的运动员射箭时注意力不集中在技术上,而是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到信号制动上,听到信号就发射控制不住技术,从而被动。由于受被动控制所以在射箭时制动不了信号或动作没做好信号提前制动等类似,这些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情绪,使运动员容易产生急躁情绪,造成技术整体感觉不协调,出现失误,同时身体和大脑产生疲劳,严重地影响了技术正常发挥和心理的稳定。因此,一名优秀的射手在训练和比赛中从思想上能清楚地意识到射箭技术是发射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环值的高低,其技术心理表现为:心理稳定,情绪受到良好的控制,对信号制动果断、自然。所以,射手在发射过程中信号片的启动时根据技术发挥来完成的,是在技术与心理默契配合所完成的一种结果。
2.信号片与制动时机的分析
从技术动作整体看,受信号片影响主要是继续用力和撒放动作这一环节。由于等待信号,又怕动作不好信号制动过早,经瞄准后,注意力分散到信号制动上,继续用力时动作就会出现停顿,这时动作出现变形,直线用力遭到破坏,出现前推后松或后拉前缩的现象;由于整个动作用力已被破坏,射出去的箭质量就不高。我们常说:“撒放如画龙点睛。”可见撒放在整个射箭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运动员在动作最佳时作撒放动作将箭射出去,肯定会获得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到信号片上,继续用力动作受到影响,使动作出现变形,就会使运动员失掉许多良好的撒放时机,提高不了自己的成绩。所以,信号与制动时机在射箭过程中,兑换值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
3.制动时机与撒放时机的分析
最常见的是运动员动作感觉很好,瞄准又稳定时,却因等待信号而延误撒放时机;再有一种是拉靠时间过长,运动员会说:“体力消耗过多,而制动不了信号片。”这种说法肯定不正确,信号启动不是体力问题,而是取决于心理,由于注意力分散,没能集中在技术的直线用力上是启动不了信号片的主要原因。用力不协调,盼片响,又担心信号启动过早抓不住发射时机,这种矛盾思想使心理压力加大,动作感觉迟缓造成一致性差,这种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对信号片作用没有确立正确的认知所造成的,把信号片限定拉距的作用,混为撒放信号,从而加大了心理负担,破坏了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是技术动作出现一系列不规范问题,而把制动时机单一的作为一种技术性问题,那就会把现代射箭原理造成质的改变。而优秀射手,他从动作本身的感觉上能体会出动作的整体运作,延伸到瞄准,心理定位和信号制动时机都很协调,特别是对信号片的制动时机,在这个阶段中肌肉收缩持续平稳动作沿箭线前后伸展,箭头表现为不明显的匀速后移,瞄准过程短而准确,瞄准区域小而稳定,所以在制动信号时,整体动作协调自然其命中率就高。
信号片的响声是提醒箭已拉到某一设定的长度,启动片响就必须撤放与撒放本身联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运动员听到信号就作撒放动作,是建立在技术、心理从实践中合理运用时的表现,而现在国内射手的情况与世界选手相比在这一环节上有很大差距。假如把信号片和撒放动作分开来考虑,思想重于技术就会有所发挥,就像做短距离撒放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体会动作用力上,对信号片的注意越少,信号片对心理的影响就越小,这样的动作用力流畅,节奏好,撒放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因此,这样做才能发挥出运动员所掌握的技能。
四、结论
信号片的设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使运动成绩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但如果信号片的真正作用对运动员的影响认识不到位,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障碍。设置信号片就是为了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将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技术中来,如果过多的去分散注意力,被动使用信号作为撒放动作的技术过程,那就破坏了射箭理论性知识。信号片的影响是存在的,运动员如何减少受信号片的影响是今后提高训练水平的一个突破口。信号片的设置,为射箭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科学的解决好信号片对运动员的影响,会更好、更快的提高运动成绩,为提高队伍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射箭[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射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汉代川蜀射箭运动项目探微 篇6
一、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的重要性和形式
1.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的重要性。川蜀地区是汉代文明发展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汉代射箭运动发展的先驱地区之一。川蜀地区代表着汉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射箭运动在川蜀地区亦是有较高水平的发展。射箭运动不仅是汉代川蜀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开发的重要工具,也标志着汉代川蜀地区文明的发展。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说“:天水位于四川西面,那里的山林木众多。那里的百姓多以木板作为房屋。而安定、北地、上郡和西河等地离塞外戎狄很近。那里的百姓都修习武艺、强身健体来抵御外敌。而这些武艺和运动中, 最先修习的就是射猎。”川蜀地区地形复杂,且毗邻塞外戎狄,内有窃匪盗贼,外有敌军侵扰,亟须发展武力来保卫家园。而且川蜀地区百姓多以狩猎为生,射箭活动既能满足其战争需要,也能满足其生存需求。由此可见汉代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的发展强大,以及射箭运动对汉代川蜀地区的重要性。
2.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的形式。汉代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射箭用具的形式分为弓射和弩射两种。而按照射箭的姿势又将弓射分为步射和骑射两种,其中步射包括立射、弋射和跪射等,而将弩射分为坐张、臂张等。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项目基本包含了上述所有形式,但由于地形限制,川蜀地区不适宜车行和马行,因此骑射与北方相比并没有那么普遍。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主要的汉代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项目形式[1]72。
首先是弓射。弓射顾名思义就是以弓箭为工具的射箭运动。自汉代以来,随着铁器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青铜箭簇已经逐渐被铁箭簇所取代。而弓射运动也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提高。仅仅是在《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了八种六十九篇弓射方法,包括汉朝大将李广的射法。
立射是弓射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站立身体的一种射箭方式。 这在川蜀地区是一种常见的射箭运动形式。在《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中有记载,在川蜀江津崖墓中有一幅石画,画面上有一个人脚步岔开,前后呈现弓步,然后双手拉开弓箭,瞄准猎物。这种射箭运动形式简单,而且灵活,射箭的方向可以随意变动。应用在狩猎中,可以随猎物移动迅速定位,准确射杀。在四川汉画像石中亦有一幅石画,画中树木交错,弯曲蔓延,其间有两只凤鸟和十二只鸟分别立于枝头,下面有一个身穿长袍的人立于地面,弯弓拉箭射杀鸟儿[2]28,显示了立射这种射箭形式在川蜀地区的发展流行,也表现了川蜀地区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立射技术在军事斗争中也广泛应用。
弋射,就是指用绳索系着弓箭射发。西南的川蜀地区在汉代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商贾就把弋射作为娱乐项目,用来强身健体。弋射对用于狩猎天空中的鸟类,虽然也是以弓为发射工具,但与传统弓射不同的是,所发射的不是箭,而是短矢。汉代川蜀地区有户姓卓的,他们的祖先原本是赵国人,因为冶铁而发家致富。到了汉代,卓氏在川蜀地区大力的发展弋射狩猎项目,而在成都市郊至今还有一幅“弋射图”[3]51,反映了汉代弋射的盛况。不过在汉代之后,弋射项目就慢慢被人们所淡忘,到了晋代以后无论是石画还是历史书籍中都不见弋射运动的记载了。
跪射,是另一种常见的弓射形式。就是着跪于地面,一腿竖直, , 一腿着地,两手拉开弓箭。在重庆的合川汉墓中有一幅石画讲述的是“荆轲刺秦”的故事,画面中就有一个川蜀人一膝跪地,一膝直立, , 弯弓射白虎[3]52。跪射能够使人的身体重心降低,在行军作战或者捕猎食物时,能够很容易地隐匿自己,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稳定,不容易射偏,提高命中率。跪射能够增大人体的张弛幅度,更加便于发力, , 是汉代川蜀地区较为常用的一种射箭运动形式,不仅在军事作战中应用广泛,而且在民间也较为盛行,多见于娱乐竞技当中。
由于川蜀地区独特的地理形式,山地众多,骑射对于汉代川蜀地区来说,并不是很常见。骑射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背上射箭。在川蜀地区的自贡市有一幅石画,上面刻画了一个人骑着骏马飞奔,一手持弓箭,一手拉弓瞄准猎物,姿态优美,英姿勃发[3]52。
按照川蜀地区的射箭工具划分,除了弓射外,还有一种就是弩射。弩是汉代捕猎食物和进行军事斗争中常用的一种武器。常说的 “剑拔弩张”中的“弩”就是说的“弩射”。弩的结构与弓相比较为复杂,由弩弦、弩弓、弩臂、扳机、望山和矢组成。弩的拉锯比较大,因此力量较大,比较适合远距离射击。四川地势起伏,山地众多,很适合弩的发展,能够在高山上居高临下,对敌军和猎物进行远距离射杀, , 而不必近身肉搏。在汉代的西南川蜀地区弩射主要形式包括坐张、 立张和臂张三种。坐张就是指坐在地上射弩,射弩者需精神高度集中,双眼盯住望山瞄准,两脚抵住弩身。双手拉动弩弦,射杀目标。而立张则是站立地面上,双脚踏在弩弓上,双手拉弦然后瞄准发射。所谓臂张就是用手拉弓,用臂力进行弩射的一种射箭形式。一般弩射的弩弓都很大,因此对武士的要求也很高。而川蜀地区的人多勇武, 手足肥大,精神饱满,因此弓弩在汉代的川蜀地区特别发达。
二、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发展的优势
汉代的川蜀地区射箭运动发展迅速,形式多种多样,这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分不开,而且川蜀地区内有山贼窃盗,外有外敌入侵,战争因素也促进那里的百姓发展射箭运动保卫家园。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起源甚早,川蜀人自古便好武善射。这些都构成了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发展的优势。
首先,川蜀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汉代的晁错曾经说过地理环境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兵器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在山谷众多,平原较少,有高山可以居高临下的地方,特别适合弓弩等作战武器的使用[4]235。在西南的川蜀地区地形复杂, 高低起伏,而且林木众多,特别适合弓弩和步兵配合的作战方式, 因此汉代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的发展水平非常高。川蜀地区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铁的冶炼技术也非常高超。不仅如此诸葛亮也曾经说过弓弩多盛产于山涧附近,树林茂密的深谷中,而川蜀地区山地众多,且竹子等林木也很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造就了川蜀地区弓弩的发展。
其次是内有山贼窃盗,外有外敌入侵,战争因素促进射箭运动的发展。汉代,尤其是西南的川蜀地区尚武好斗之风浓厚。川蜀之地又处在边境之地,对外为了预防外敌入侵,对内为了防止山贼窃盗,川蜀的各个郡县都会配备一些武装力量,而射箭运动就成了武装力量的首选。
最后就是射箭运动起源甚早,川蜀人自古就好武善射。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起源很早。早在商朝时期就有记载“川蜀地区百姓善射”。而且川蜀地区的先人崇尚武力,喜欢用射箭等活动来决定谁的本领较为高强,谁应该作为部族领袖。由于川蜀人好武善射,因此在汉代时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才发展繁盛,形式多样。
三、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的发展趋势
汉代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发展水平很高,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平民化、应用化、多样化等趋势。
首先,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越来越平民化。自古以来,射就是儒教礼仪中的一种,是“六艺”之一。而到了汉代,尤其是川蜀地区, 由于地处边境,经常受到外敌侵扰,而且多以狩猎为生,所以有很强的射箭技艺。射箭运动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平民化。
其次,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越来越应用化。汉代尚武,尤其是川蜀地区,山地众多,造成山贼窃匪也很多,而且还要抵御外敌。因此其射箭运动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化。能够利用川蜀的地形优势,加强对射箭技术的训练,拥有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射箭运动的发展也越来越应用化。
最后,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越来越多样化。在川蜀地区由于百姓都尚武好斗,射箭运动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活动和捕猎食物中,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强身健体、增强力量和竞技比赛的运动形式。比如说在川蜀民间就有射箭比赛的记载,负者喝酒以示惩罚等, 多了很多娱乐性质。射箭运动的发展在形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5]73。
汉代川蜀人身强体壮,孔武有力,而且射箭技艺精湛,英伟勇武。 因此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发展迅猛,形式多样。弓射和弩射在汉代的川蜀都很流行。汉代川蜀地区发展射箭运动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而且外敌入侵和内有盗贼也促进了当地郡县发展射箭运动来保卫家园。川蜀地区的射箭运动来源很早,早在商朝就有关于川蜀人民尚武善射的记载。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平民化、应用化和样式多样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传承已有的技术和开发新的功能两个方面,大力发展川蜀射箭活动项目。
摘要:汉代,射箭运动在军事斗争和体育运动方面的作用日渐成熟,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尤以川蜀地区最为突出。本文研究了汉代川蜀地区射箭运动项目的形式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川蜀地区发展射箭运动的优势。
关键词:汉代,川蜀,射箭运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朴.汉画像石中的体育活动探究[M].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
[3]高文.四川汉代画像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4]崔志峰.汉代射艺及其体育思想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4).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分析 篇7
关键词:唐代,女子运动,体育活动,宫廷,多元化
唐代是我国华夏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对于我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唐代国势强盛, 文化繁荣, 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国家经济的繁荣, 文化交流的频繁,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文化包容氛围使唐朝文化与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相融合,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 唐代军事和武举制度为民间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1]。蹴鞠、马球等多种体育运动风行一时, 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 女性也能够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之中, 因而造成当时女子运动这一大特点。
一、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多元化的背景及原因
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巨大动力,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发展也可谓是“盛况空前”, 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 唐代文化盛极一时, 为女性提供了广泛的精神愉悦空间, 女子体育运动在一个层面上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但这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需要。开放的女子运动空间与唐朝、世界频繁的文化交流, 具有紧密的联系, 同时也促进了唐朝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2]。唐朝女子以肥为美, 如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捣练图》中宫女的体态特征丰腴, 反映出当时社会富裕的物质条件, 而宫女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她们对当时的“时尚”的看法, 是追求体格的强健与力量之美, 同时也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在宫廷娱乐中的审美需求, 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宫廷体育活动。社会审美观的变革促进了女子体育活动的逐渐兴盛。唐代政治开明, 文化繁荣, 是女子体育活动能够从宫廷到民间普及的一项重要保障。由于前朝胡汉杂居, 隋代的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礼教对于女子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从唐太宗即位一直到唐朝末期, 执政的君主都能够虚心接受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全民体育活动的发展不断普及和繁荣;再加唐初战乱, 各民族与各地军阀混战, 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吸收, 对周边的突厥、高丽、龟兹、天竺等国家文化都有广泛的吸收, 使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种类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些政治、文化条件的促进和推动下,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才能够不断向多元化普及发展, 成为我国女子体育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二、唐代女子马球诗赋化描写
打马球, 亦称击鞠, 也称“打球”、“击球”, 这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球类项目。宫廷所用马球是用质轻韧性好的木料制成的, 空心或实以柔物, 球大若拳, 外涂红漆, 彩绘花纹, 亦称“彩球”、“画球”、“七宝球”、“香球”、“珠球”等。球杖为木质, 长数尺, 杖头一端呈月牙形, 亦绘有彩色花纹, 类似今之冰球棍。如蔡孚《打球篇》记载:“德阳宫北苑东头, 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 宝杖雕文七宝球。窦融一家三尚主, 梁冀频封万户侯。容色由来荷恩顾, 意气平生事侠游。共道用兵如断蔗, 俱能走马入长揪。红鬣锦鬃风骡骥, 黄络青丝电紫骝。奔星乱下花场里, 初月飞来画杖头。自有长呜须决胜, 能驰迅走满先筹。薄暮汉宫愉乐罢, 还归尧室晓垂旒。”
引文中写到了球和球杖的外形。至于游戏规则, 则是在马上持鞠杖击球, 往来驰逐, “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 因此打马球不仅要练球技, 还要习马术。
唐代皇帝多好竞争激烈的马球, 故唐代宫廷大内中马球之风尤甚。据史书记载, 宫廷内马球场有多处, 一般长120米, 宽50米, 且质量考究, “平望若砥, 下看如镜”, 因此可看出击鞠在唐代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唐诗文句对此也多有描述, 如张籍《寒食内宴二首》:朝光瑞气满宫楼, 彩纛鱼龙四面稠。廓下御厨分冷食, 殿前香骑逐飞球。花蕊夫人《宫词》之二十二:自教宫娥学打球, 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 遍遍长赢第一筹。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十四:新调白马怕鞭声, 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 隔门催进打球名。
三、唐朝女子的体育活动多元化表现
1. 彩球戏。
彩球戏在唐代又被称为“踏球”或者“抛球”, 是唐代女子中特别盛行的体育活动。彩球戏的几名女子互相抛、传彩球, 这是对“抛球”定义的具体表现, 另一种表演方法是女子踩踏在大木球上表演各种杂技以及舞蹈动作, 这需要相当高超的技术才能办到。李白在《宫中行乐词八首》中写道:“素女吹佩球, 天人弄彩球。”[3]表现出女子彩球戏活动的高超技艺。
2. 步打球。
步打球在唐代与“驴鞠”或者马球的形式很相似, 只是步打球是不适用坐骑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 其规则与马球一致,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更像曲棍球运动, 参赛者的身体接相对较少, 因此安全系数很高, 因此在唐代女子中, 对于步打球的喜好超过了“驴鞠”。步打球的竞技效果更突显出娱乐模式, 《宫词》中就有对步打球的场景描绘:“殿前铺设两边楼, 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 上棚先谢得头筹。”
3. 百戏。
所谓百戏, 在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常见的杂技表演, 唐代百戏中的活动包括杂技幻术 (如吞刀、吐火、扛鼎德不孤) 、乐舞表演、动物模仿等活动, 杂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 在表演高超技艺的同时还能融合部分戏剧表演艺术, 表演形式多样, 成为宫廷和民间节日中的重要娱乐活动[4]。唐代女子在百戏中大多表演歌舞艺乐, 以音乐伴舞, 以歌舞配乐, 称为百戏。
4. 剑器舞。
所谓剑器舞就是“以剑术起舞”, 唐代盛行武举制度, 因此剑器舞的表演在唐代十分盛行, 表演者手持长剑, 根据乐曲的旋律将剑术的技艺与舞蹈技巧巧妙地融合起来, 大多宫女乐师都会剑器舞表演, 这也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娱乐审美的特殊需要[5]。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对剑器舞的表演技艺进行全篇描述, 盛赞技艺之高超, 舞技之脱俗。
5. 乐舞。
唐代女子的乐舞又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种主要形式, “软舞”的节奏舒缓, 乐曲缓慢, 动作柔婉, 注重情感的表达;“健舞”则采用刚健明快的节奏类型, 动作轻快有力[6]。这类舞蹈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 其中以“健舞”为代表, 结合了龟兹艺术和波斯舞蹈的精华所在, 尤其是当时盛行的“胡旋舞”中的技巧对于“健舞”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6. 拔河。
拔河运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拔河是一项民间性体育活动, 既有充分的趣味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因此不论是在宫廷还是军队、民间, 拔河活动总是能够获得最广泛的参与。唐代女子也广泛参与到拔河项目中, 最初是在宫廷中的“百戏”里有拔河的出现, 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项趣味性活动, 唐中宗就曾有“幸玄武门, 与近臣观宫女拔河”。
7. 踏青。
踏青是唐代特有的户外休闲活动, 如果放在今天, 就像是我们通常出门的户外散步游玩一般简单。只是唐代儒雅之风盛行, 使踏青也变得诗意化存在了。在唐代文献中, 对于长安曲江池的踏青描写居多, 女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与家人朋友共同出行游赏。杜甫的《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8. 秋千。
唐代踏青游玩的项目中, 荡秋千成为社会的“时尚”之风, 上到王氏宗亲, 下到平民百姓, 对于荡秋千这项活动都十分喜爱, 民间女子对于秋千极其热衷, 曾有唐玄宗与妃嫔在宫廷内荡秋千玩乐的场景, 并有史料以“半仙之戏”对场景进行记载。
9. 骑射。
唐代是骑射运动的发展阶段, 自宋代达到了骑射运动发展的巅峰。由于唐代胡汉杂居, 在军事上一直向突厥以及吐蕃等民族学习和借鉴, 因此把骑射活动当做是生活运动的必要环节。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唐三彩女子骑射俑, 就把当时女子骑射的情境进行再塑造。骑射可以是用弓箭设靶,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就是骑术表演与移动射击的综合。
四、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多元化的特点分析
由于唐代政治文化处于高度开放的时期, 对儒、释、道能够兼容并蓄, 因此在思想意识上减轻了对女性的束缚, 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 妇女能够摒弃传统观念在公众场合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尤其像马球、蹴鞠这类集体项目。因此, 唐代女性体育活动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充分的集体参与度来。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大多是宫廷表演项目, 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心理而专门组织进行的, 如乐舞、剑器舞、马球等, 这些体育活动中具有的娱乐成分较多, 并不是专门的竞技项目, 是一种享受体育活动与表演艺术乐趣的综合性活动。因此,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在不同阶级层面, 不同的地域特征下都有着广泛的发展, 体育活动的多元化是唐代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同时, 女子体育活动表现出唐代高度开放的文化气息, 对各种陈旧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束缚进行了解脱。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珍贵文化遗产, 同时也是华夏文化兼容并蓄的优秀体现, 为我国后期体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历史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琳.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探析[J].兰台世界, 2011 (28)
[2]程秋娟.我国唐代女子体育发展探究[D].广州师范大学, 2008.
[3]蔡志霞.唐代女子体育活动兴盛的社会学分析[J].陕西教育, 2011 (6)
[4]李金梅, 薛廷利.论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及开发唐代女子体育资源之现实意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 (3) .
[5]蔡志霞.唐代宫廷女子体育娱乐活动的分类研究[J].陕西教育, 2011 (1) .
【唐代射箭运动的多元化论文】推荐阅读:
射箭运动06-21
射击射箭运动11-12
《后羿射箭》读书笔记09-13
射箭首枚金牌作文11-14
寓言故事:射箭和倒油09-05
射箭小学《期冀》教师投稿文章(4月)05-27
唐代工笔人物画论文09-26
唐代的体育文化07-15
描写春天唐代的古诗07-04
唐代重阳节的诗句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