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2024-05-09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共11篇)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1

一、引言

当今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大多还是沿袭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仍然实施的是无特殊目的教育(English for no Specific-Purpose)。中专学校因所设专业种类较多,与其相适应的专业英语也分类较细,如幼师英语、餐旅接待英语、导游英语、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如何能让这些英语真正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热情,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那就必须对课堂英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研究转变。笔者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中专学生的英语教学必须摒弃传统,适应学生英语薄弱的自身条件,摆脱周边教学环境的束缚,采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来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通过教学组织及技能训练的多样化、教学外在形式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突破,来增加英语知识学习的多方来源,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也是上好英语课的关键。另外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外语课堂上,不仅仅接受具体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本身,了解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而且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冶人文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如何使语言学习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为职业需求服务,把英语学习真正落脚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为当前中专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所著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他认为,智力是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更具体是指孩子们会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或表现。正常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视觉智能(spatit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intra-personal 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一理论还强调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发展的,并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确认。智力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个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智力。这八种智能综合起来进行探讨和借鉴,都会对中专英语学习和教学起到敦促提升的功效。

三、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 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多元化着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

(1)音乐歌曲和原声影片的课堂插入能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提高学生领悟、鉴赏语言的能力。

人们对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感知并行于对语言的感知。加德纳的有关音乐智能的描述,证实了音乐在教学中的魅力。教师在课前的导入,某一语言项目的操练,以及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都可以把英语歌曲适时插入。如在介绍有关友谊的话题时,歌曲“你是我的阳光”(You are my sunshine)是导入话题较好的选择。在有关《美国西部拓荒者》的文字阅读中,歌曲“五百里路”(Five-hundred miles)的学习会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在讲解有关美丽大自然之类的文章时,教师可挑选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情境中,目前所流行的瑜珈冥想音乐非常适合作为记忆的背景音乐。西方的经典影片,如励志影片《阿甘正传》、智慧型的影片《骄阳似我》等很适合中专学生观看欣赏,影片的英文对白和美妙音乐会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产生学好英语的发自内心的驱动力。

(2)英语成语典故的讲解能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希腊罗马的古代神话传说是学生最爱聆听的。如潘多拉的宝盒(Pandora Box)、丘比特之剑(Cupid’s Bow)、斯芬克斯之谜(The mystery of Sphinx)、潘神的自由(A freedom of Pan)、阿喀琉斯的脚肿(Achilles’heel)。这些故事经过历史的演变,都具有了深刻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西方人经常会把这些成语典故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自《伊索寓言》中的“Cry wolf”(喊“狼来了”)的成语典故现常用来比喻“散布不实的消息”,Cat’s paw(猫爪子)喻指“被人利用的人”。源于圣经故事中的Olive branch(橄榄枝)被喻为“和平与吉祥的象征”,A garden of Eden(伊甸园)常用来喻指“纯洁无邪的极乐之地”等。源于文化作品的Uncle Tom(汤姆叔叔)常用来喻指“逆来顺受的人”,Cinderella(灰姑娘)现常用来比喻“一举成名的人”,《鲁滨逊漂流记》中野人的名字Friday(星期五)用来指“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这些成语典故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于了解英国文化,开拓英语学习的视野,提高语言使用的广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利用诗歌的空间视觉智能用来帮助进行课堂欣赏教学。

诗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点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自信。比如,学生们熟悉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的英文翻译既文字简洁又朗朗上口,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第一段,When I was a child/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Here am I/and there my mother。另外像莎士比亚的名作“Shall I compare you to the summer’s day”读起来清新明了,易于背诵。教师可挑选类似的诗歌进行课堂讲解和欣赏,课下布置熟练背诵。

2. 从教学形式的组织的多样性着手,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1)拓展人际关系智能,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

课堂内容的选择,主题的讨论,成绩的自评、互评、总评,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

(2)发展身体运动智能,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英语中的名篇,如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赞美诗》在学完后,都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复述故事梗概的形式表现出来。餐旅接待英语的学习,如接电话、做预约、点菜上菜等更是要以角色扮演为基础的情景对话、小品表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另外,学习一些有关动作、感觉的新单词时,可让学生用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充分模仿表演。

3. 从教学辅助工具的多种化着手,拓宽学生语言获取的渠道。

从录音机到网络多媒体、录音笔等,教师选择适合教学内容、语言话题的辅助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网络信息的丰富化和彼此沟通的便利化以及展示事物的直观生动化都会对语言输入有较好的作用。比如,以元认知为导向,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以任务为目标,利用网络布置任务,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等;以实践为助手,利用网络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等。

四、结论

要鼓励中专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首先需要教师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再次,教师既要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又不能教条化,生拉硬套。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形式组织的多样性、教学辅助工具的多种化着手, 通过具体的操作模式, 把智能理论的要义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2]Gardner H.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 1993.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许建辉, 夏钦.从多元智能理论看音乐歌曲对综合英语教学的影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

[5]刘莉, 张凌.试论利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发展多元智能.高等农业教育, 2008, (3) .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南宁十九中 陈前繁

【摘 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肯普模式,构建一个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自己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智能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33-0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多样的人类智能理论,除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外,还包括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力等。这九种智能代表每个人都具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并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喜欢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它提倡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而这两“发展”都须顾及且缺一不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又增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甚至掌握在其他学科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期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优带劣的更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参照肯普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因此它比肯普模式多了信息化教学环境这一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变化 (进行学习者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开展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更新发展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借鉴肯普模式的优点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如图1)。

(二) 教学模式特点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包含八个要素,要素之间安排没有起点和终点之分,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弹性。学习者周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四个要素以弧线连接起来,表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们之间的设计与安排是紧密相关的。

2.学习者分析位于该模式的核心位置,表明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脱离学生行为而进行。它与其他几个要素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表明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其智能优势与劣势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带动开发其劣势智能,在智能的强弱项之间搭桥。

3.多元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通过评价,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应该有更新发展,以便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要侧重于学生智能的表现,在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坚持积极的学生观,多给学生以自信和正向的评判,因此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4.信息化教学环境处在模式的最外围,强调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是用虚线框起,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

(三)教学模式要素

1. 学习者分析。教师通过对学习者年龄、心理、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和技能等进行分析,了解每名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及其智能发展程度,尤其是了解其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以及不同智能领域中的相对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以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求学生必须学会某种技能,但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调控和指导作用。它是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将多元智能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智能的教学,只有首先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劣,分别制定合适的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主题和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次教学,这样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3. 教学情境创设。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中,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活动、资源处于同一维度,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其他几个要素同等重要。就目前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并非中高考科目,不像语数英等其他学科顶着升学压力,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少几分严肃,多一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下多做自主探究实践,教师此时应多加以引导和辅助学生,让学生不仅发展智能优势,而且劣势智能也得到一定提高,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是一种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种特殊智能相关的能力的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出包含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每个活动专题应包括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几个活动同时关注一项智能,也可以一项活动着眼于多种智能。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使信息技术课堂里尽可能地包含体现多种智能、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活动。例如对于逻辑/数理智能可以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引进有关数字、计算、逻辑、分类或批判性思维的活动。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所有要素,包括硬件资源 (如教材、教学设施等)和软件资源 (如信息、人员、技术等)。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活动等的需要对教学资源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6.多元评价方法及更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去评价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评价与学习、结果与过程融为一体,运用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优劣势智能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智能的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智能,努力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最终实现优带劣智能的发展。

更新发展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中和评价后所做的一系列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调整,即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模式中欠缺的部分及需要完善的部分进行修改更新。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是从教学内容着手,调动其智能优带劣进行训练。教师在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注意尝试从两个方面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以学科为取向设计能够发展各项智能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以智能为取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教学,并且教学活动设计要求丰富化、情境化、多元化。

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结构情况,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条件,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有机会让学生调动其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进行训练,这样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的学生全面发展,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二是创设轻松活跃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以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人的各项智能都有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堂只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并利于智能发展的多元化情境,那么学生的智能发展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每名学生的智能情况为基准,创设丰富的、多元化的情境,同时,尽量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软硬件平台,以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

三是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各项智能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促进其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探究实践活动往往可以跨越学科而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调动某一方面的智能,还要根据探究实践活动的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劣势智能,从而激发各项智能协调发展。

总之,要熟练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意识与技能,能创设鼓励学生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的信息化环境,从而真正促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前繁,女,壮族,南宁市第十九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利用多元智能 提高课堂实效 篇3

一、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

小学生生性比较活泼好动,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四十分钟,是一门学问。这就需要老师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不同的智能结合在一起,利用肢体智能,调动学生情绪;利用音乐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身体—运动智能巩固课堂教学。

在新授课教授单词时,一味的让学生跟老师读,自己读,学生往往会觉得厌烦,学习效果不一定是最佳的。这时如果利用肢体智能,调动学生情绪,将脑部学和肢体做结合起来,效果反而会更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一教学策略往往更为重要。在集体跟读新单词时,可以结合手势边拼边读,这样不仅加强记忆,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在巩固操练环节,利用“做动作猜猜看”这一游戏活动。如在教授monkey,tiger,lion,bear等动物类单词时,可以让个别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其余学生猜这一游戏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达到以练展学的目的。

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利用肢体智能将结合到教学与课文表演,这样既能学以致用,练习口语,发展言语智能,又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单元A部分语篇时,往往需要他们进行复述,单纯机械式的背诵课文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而且在背诵这一环节,许多学生往往会觉得很吃力,既费精力又费时间,效果还不佳。这时如果将复述课堂与学生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表演中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后交往中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能力,学生的言语智能,肢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得到了统一的发展。

二、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教学环境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环节的创设者,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心理生理特点,综合英语的实践性,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将课堂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实物化,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项智能,尽可能创造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教学环境。

小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主题,他们能想象出各种有创意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又营造出了一种愉快的英语会话交流氛围,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各项智能。比如在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中,在巩固操练环节,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结合今天课上所学的内容结合以前的知识,小组展开对话并上台表演。在实际操作时,我发现一堂课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这一环节,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小组练习时,他们参与度极高,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开发了他们的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使他们在无形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设师生共同学习,生生交流的机会

为了实现师生共同学生,我课后辅导时,我首先进行全班辅导,然后留出部分时间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某些共性问题,再进行全班探讨,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进行相应的探讨,基础差的同学往往不敢像老师直接提问,通过这种像班上基础好的同学进行提问,既使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碰撞会促使他们对于某些问题了解的更为透彻,激发了他们创造性,主动性获取知识的欲望,又同时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智能,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通过多元评价来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智能

英语新课标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传统的评价往往目标单一化,内容片面化,方法简单化,过程模式化。评价应为多元评价,教师应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强调学生是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人士和专家等共同参与。标准化的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是学生身上许多重要的智能得不到开发和确认,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走上社会却不会独立处理实际问题,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去归纳所学的知识。如学完本课,我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本课重难点,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在听说读写方面上的熟练度,语音语调以及本堂课上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效率,有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主人翁的快乐。在期末评价时,我们不单凭学生的最后期末成绩来评定该生这学期的表现,知识的掌握度,而是通过各项累加之后得到的,如平时表现(20%),口语(15%),听力(15%),笔试(50%),并且我们不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而是更为关注自身一个阶段的表现,相比较比上个阶段的学习,有没有进步,然后通过多元评价来给出学生一个鼓励性的评价。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专英语,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 主要是根据加德纳的理论, 从而提出学校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比较突出的智能培养, 同时当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时, 要善于诱导, 不能采取责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以及其他智能, 在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 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挖掘特长生、优等生, 从而促进他们茁壮成长。同时, 多元智能理论还可以帮助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 有利于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启发中专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够提高对英语语感的感知, 充分发挥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魅力, 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介绍有关梦想的话题时, 歌曲《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是导入英语话题的最佳选择。在介绍与大自然有关的主题时, 可以通过插入布列瑟农的歌曲, 即“雨中的旋律”, 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情境中,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 产生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2. 运用成语典故辅助教学, 启发中专学生的语言智能

成语典故作为历史文化智慧的凝聚, 其中丰富的词汇以及词组能开启学生的视野。在中专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英语故事。如在学习“snake”这个单词时, 可以穿插故事“画蛇添足”, 加深学生对英语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开拓英语学习的视野, 提高语言使用的广度。

3. 运用图片、诗歌辅助教学, 启发中专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图片、诗歌具有丰富的视觉感染力, 在中专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把诗歌和英语语言相结合, 能最大程度地启发中专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如泰戈尔的诗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这首诗的英文翻译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1.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启发中专学生人际交往智能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开展活动, 强化小组学习, 在教学评价形式下,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评。如在讲解任务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去查阅相关的人物生平概况。如Rabindranath Tagore, Indian poet, philosopher, representative of“Gitanjali”“birds collection”The Gardener, “The Last of the Psalms”and so on.通过分组汇报成果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丰富教学组织模式, 启发中专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西方餐饮文化知识时, 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用餐场景, 通过运用相关的教学道具,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角色中, 注意Menu、Music、Mood、Meeting以及Manner,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评级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提高学习的认识能力

在中专英语教学中, 要完善教学设计, 通过开展自我评价机制, 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正确认识以及评价自身的学习状况。首先在教学设计中, 要求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 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注意力、主动性以及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反思,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及时发现自身在英语学习上的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 提高了学生的自省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积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首先, 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积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鼓励中专生参与语言学习。其次,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 从而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再次, 积极运用多媒体、成语典故、图片、诗歌,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丰富教学组织模式, 完善自我评价机制, 从而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 2009 (4)

[2]王兆兰.渗透多元智能理论,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海峡科学, 2009 (7)

[3]周斌.职业学校综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方式研究[J].新校园 (中旬版) , 2011 (4)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英语教学;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118-02

传统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关注的对象总是那些具有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而在其它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则得不到赏识与肯定,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成为边缘人,这些学生也因此成为英语课堂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教学观、学生观及评价观为各具智能特点的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英语和谐课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构建英语和谐课堂的启示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一直为这样一个现象所困扰:同一个班级里,授课内容、方法、手段等客观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成绩斐然;而有些学生虽然也很努力,但进步较小,有的学生则渐渐掉队,甚至最后发展到讨厌学习英语,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对授课教师甚至其他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产生对立情绪。传统智能观认为智能主要体现为数理逻辑推理及语言能力方面,其它方面的能力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因而在数理逻辑及语言方面具有优势的学生被公认为聪明学生。也是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而在这两种智能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则被贴上“笨学生”的标签,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侮心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挫伤。英语课堂也不例外,通常是语言智能占优势的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绝对主角、老师的宠儿。这种情况下,那些所谓的“笨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心理,对授课教师及那些“好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也就不足为怪了。

传统的智力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一反这一传统而认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因为智力的基本结构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除传统的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外,还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等五种其它的智力,新近他又提出自然智力和生存智力。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人的差异主要在于这些智力组合的方式及程度不同,同时,即便是同一种智力,也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因此,加德纳坚决反对传统的智商测试和传统教育,主张采用多种方式、手段进行教学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多元智能理论对改革英语教学、促进英语课堂的和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学应该以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促进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中体会到学习及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这对融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英语课堂的和谐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英语和谐课堂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保障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讨厌某位任课教师而厌恶相关课程甚至放弃该课程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也是英语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授每个学生,最后再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出好生和差生。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差异,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其余学生因为得不到适合其优势智能的教学而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滑向教学的边缘地带,沦为学习的奴隶,失去展示其智能优势的机会,并因此丧失自信,继而产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甚至授课教师的厌恶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要改变这种状况,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以适应多元智能教育的需要。首先,英语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智能观和学生观,认识到全体学生都是各具智能特点的人才,智能无优劣之分,更无贵贱之别。在教学过程中,应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尽力给每个学生创造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机会。其次,英语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努力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英语教学模式,根据多元智能课堂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观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精心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知识含量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并利用幻灯、投影、网络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总之,英语教师应尽一切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来自老师的肯定、欣赏与学习中体验到的自信也必定促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英语,更愿意亲近老师。因而,便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构建和谐同学关系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评价只定位于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低。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差学生。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也较单一,往往只体现于教师所实施的纸笔测验。这种传统的评价导致的结果是:少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成了英语教师的宠儿、课堂的主宰者,课堂好像是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展示其语言智能的舞台,其他学生则成了那些“好学生”的陪衬者,那些得不到赏识的“差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挫败感、绝望感,对那些“好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多元化的评价观为打破这种不和谐局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征和智能优势,因此,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应有一定的弹性,只要学生在某一智能领域表现突出,就可以认为他是优秀的;其次是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评价观主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能机械地以标准化纸笔测试作为唯一的手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口头评价、课堂观察、实地评价、过程作品集、档案袋评价等定性评价方式作为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的补充,使英语教育成为一种赏识教育。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智能。再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教学中,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其他人也无权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观则主张教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学生家长等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学生学习及成长的过程和水平。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为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智能优势的平台,必然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使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同学融洽相处,从而会形成更为和谐友好的课堂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构建英语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英语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多种智能,才能适应多元智能教学的需要,担负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与构建和谐英语课堂的重任。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6

1、多元智能课堂模式简要概述

所谓的多元智能课堂模式,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所有的教学方式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进行,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辅助。

在多元智能课堂模式中,一方面,要考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争取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让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对于其他知识还能够有效把握。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在教学的阶段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其思维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极为重要的一步。在多元智能课堂模式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就是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方便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职体育的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课堂模式,是教学模式中一个成功的跨越,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2、中职体育教学中对于多元智能课堂模式的具体应用

2.1、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来讲述,学生很难对于体育项目等内容得以真正掌握。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许多中职学校内开展了多媒体教学,这样既可以想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实际画面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项目的魅力。把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学习和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2.2、拼接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拼接式教学就是把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体育项目或者其中一部分集中起来,运用拼接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充分掌握,对于体育的学习就会更加感兴趣。

在中职学校,学生通常会把体育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动作或者技术的衔接掌握不好,学起来很吃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特殊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这就使得拼接式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2.3、以学生兴趣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的项目会产生不同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得每一位学生对于自己所选项目学的更为专业、透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全面地考虑,因材施教,在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提高学习体育项目的进度,使体育教学效果更出色。

3、多元智能课堂模式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师生之间加强交流

沟通交流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课堂模式,要不断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学习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体育知识,促进其他能力的提高与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间的竞争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在不断的竞争中,找到学习体育知识的动力,把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准确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整个体育教学的进步与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课堂模式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使得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蜂.浅析多元智能课堂模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周刊,2010.(08).

[2]曾立东,方俊强.多元智能课堂模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商报.2011,(02).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7

多元智能理论 (Multiple Intelligences) 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每个人都至少具备七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和自知-自省智能 (self-questioning i nt el l ige n c e) 。后来, 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观察智能 (n at u r a l i s t intelligence) 和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1]。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 强调多元性; (2) 强调差异性; (3) 强调创造性; (4) 强调开发性。每个人都具有以上9种智能, 只不过会有不同的擅长智能或优势智能组合。如果人能学会运用内在智能组合,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形成了多元成才观, 对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2 国内高校多元成才理念与实践研究

根据多元成才观,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并突出发展学生的特长智能, 带动弱项智能的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外语教育正在由“片面注重语言智能”, 转向“兼顾多种智能的开发和发展”。

文秋芳 (2014) 依据一项安徽省毕业生就业调查, 指出不同层次高校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类别趋同, 只是不同类别的比例有差异。因此, 不同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往届学生就业去向决定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 但课程设置中依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余盛明 (2014) 认为英语专业多元人才观具有现实的理据和基础。体现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第二课堂等的多元化”[4]。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 在2008年大胆提出“大专业、小方向”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即试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了“一年级打基础, 即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专业, 即学习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国际旅游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练技能, 即学习岗位初始技能训练及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教学进程[5]。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笃行“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 打造了“市级教学团队和市级精品课程”, 逐步开创并推进了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相信人人皆可成才, 逐步帮助教师形成“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 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成才观”。

3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教学进程

应用英语专业坚持以“德育为首、知识为基、能力为主、文化为髓”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教学进程采用了“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即一年级“分级”, 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水平实施“分级教学、分类指导”;二年级“分向”, 开设多个“方向、模块”, 满足学生差异性的职业需求;三年级“分道”,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就业、升学或出国) , 为学生开通不同成才渠道。

近年来, 该专业每年约招收全国各地考生500名左右, 并且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生源出生地、语言基础、学习能力等的个人差异,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分级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些许不足, 因为分级分班的依据仅参考了容易测量的语言智能, 而忽视了较难量化的其他智能。但是, 基于多元智能观的“分级教学”, 不是简单地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不同等级, 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不同学生的发展。针对外籍专家给学生听说能力的个性化诊断分析, 以及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们的全面反馈 (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个人特长等课堂表现) , 团队教师共同商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高起点的班级, 在语言的总体要求, 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语言技能竞赛, 已经取得不错成绩。对于起点较低的同学, 则发动教师为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开设语法专题讲座、加强班等, 组织一些针对性较强、夯实语言基本功的教学。教学团队注重在教学目标、教材、教法、考核等方面都注重学生的多项智能开发与锻炼, 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有差异性地成才发展。

二年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院统一提供的十多个专业模块 (国际贸易、跟单员、物流员、会展等) , 并学习相关课程;同时, 应用英语专业也专门开设了“涉外文秘、涉外旅游、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四个方向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就业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成才”为宗旨, 以外语应用为特色,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发挥“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在“语言平台”与“职业模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课程中融入学习兴趣培养、职场知识与技能训练, 突出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 同时, 又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多元职业模块、开通了不同的成才成长渠道。

三年级学生则主要学习旨在提高职场竞争力的相应课程, 并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 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当然, 部分学生也可以选择专升本或者出国留学。近年来, 为满足学生的国外实践、深造需求, 应用英语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2014年暑假, 21名学生 (占江浙沪参与选拔院校的10%) 经过层层选拔入选美国某知名企业的实习项目, 并得到相关企业的好评;从2013年开始, 学生获得上海市政府的资助, 经系部选拔后, 可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游学三个月;此外, 学院正在积极与各英语国家高校开展“3+1”或“3+2”专升本教育方面的合作。

3.2 多维度的教学创新

教学团队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智能的锻炼和提高, 还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潜力和开发, 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教学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设置“模块化、职场化、网络化”;教学评价“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实践实习“层次化、多样化、系统化”。同时, 拓展了旨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课后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开设并不断完善“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的桥梁课程《英语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并不断完善“TSI (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 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 ”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

3.2.1 教学设计与管理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并灵活地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 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英语教学, 设计“个性化、多元化、情景化”的教学。市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沟通》采用“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模式 (Collaborative Task-based Model) ”, 通过把相关教材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 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或真实的情景中, 鼓励学生创建“模拟公司”, 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以及交往智能。其他课程活用“情景体验式”和“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考虑充分利用学院建设的外语情景实训中心, 学生通过结合有创意的场景感受“情景体验式教学”, 在各种情景中主动参与体验, 完成诸如职场面试、商务会议、投诉、谈判等任务的模拟训练, 逐步扩展深化语言智能, 锻炼身体-动觉智能、交流智能等, 为以后的深造与就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

教师通过“教学目标任务化, 教学方法综合化, 教学设计优选化, 教学活动多智能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思路多角度化, 教学信息多层次化, 教学评价多元化”,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 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模拟任务和团队项目, 体验职场情境和商务活动, 培养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职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成才, 系领导注重“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团队管理, 坚持“传帮带”以及“中教外教配合”, 锻炼培养了一支教学能力与效果俱佳的教学团队。外籍教师曾被视为“编外人员”, 他们如散兵游勇, 教学质量多半不理想。但是, 新领导班子将外教组成一个团队, 指定一名组长, 并专门配备一名中方骨干教师任外事秘书, 协调他们的工作, 定期召开外教座谈会, 安排组织外教参与系部教科研活动, 提高外教的“归属感”,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为学生开设的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受益。比如, 能说会唱的美国外教的英语角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一展歌喉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增强了自信。

3.2.2 课程设置创新

通过“模块化、职场化和网络化”的课程改革, 注重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从而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学有所获。 (1) 将语言课程按照“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 职业模块课程按照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设置, 根据课程性质, 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于教学实践中; (2) 将三年级学生的课程改为更注重提升学生能力的“职场实用口译”、“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汉英翻译”等课程; (3) 一年级新生开设“学习技巧”课, 教师共享课程资源, 教授学生全面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4) 更好地发挥“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桥梁作用; (5) 开展专业资源库、“微课”等的建设, 邀请学生团队参与微课制作, 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网络化、碎片化的语法教学, 利用QQ群进行师生互动, 课外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6) 进行了将“两张皮”合为“一张皮”, 旨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模块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落实以“涉外旅游、涉外文秘、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为主线的多元模块课程菜单, 满足学生的不同职业发展需求。

3.2.3 教学评价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逐步建立了“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的评价系统, 制定了校内课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毕业实践报告专项评价表等, 实现了教学评价、企业评价、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系统。

通过“多员化、多维化、多样化、多重化”的教学考核, 兼顾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整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要求, 实现评价主体多员化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自己、团队等) , 评价内容多维化 (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平时作业、竞赛活动等纳入评价指标) , 评价形式多样化 (采用分数、教师评语、自我鉴定等多种形式) , 评价标准多重化 (从语言、技能、情感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 [6]。多元评价方案有助于综合发展学生的九大智能,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基本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3.2.4 实践实习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积极贯彻高职英语“听说领先、注重应用”的理念, 构建了“TSI (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 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 ”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一年级学生以朗读、演唱、配音等活动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创建模拟公司、职场辩论、校外实训等活动为主;三年级学生以求职、应聘、实习等活动为主。

TSI实践体系实现了由“学术型”向“岗位型”以及“岗位+任务型”的过渡。在大一的基础阶段, 语言实践侧重语言模仿和语言输入;从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侧重英语的应用能力, 发掘学生的职业创造潜能。一年级主要采用英语朗读、影视配音、短剧表演、歌曲演唱、演讲等模块, 侧重学生的语言模仿和输入, 二年级依据课程性质, 选取典型商务情境或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或者补充, 让学生按将来的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三年级定岗实习是指定期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 如上海皇冠酒店、上海携程旅行公司、上海锦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

同时, 开设“层次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现“以赛促学”、“以趣促学”和“以训促学”。已形成了以语言应用为主线的“竞赛系列”, 如朗诵赛、趣味英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综合能力及商务英语沟通课程的汇报演出等。同时, 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尤其是设计课外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听说技能。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实训汇报演出”,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通过举办各类外语技能竞赛, 如“傅雷大学生翻译奖比赛”等, 形成竞赛机制, 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成功意识, 选拔和激励优秀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各类语言技能比赛。

3.2.5 学习途径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还拓宽了“以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新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将多种学习途径融会贯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项目或任务在课堂、实训和自学中既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相互关联。

课后注重向学生推荐英语在线学习、模拟试题、英语听力、专业英语相关阅读辅助材料、多媒体语音文件、案例学习、术语词汇、电子课件、图片资料、电子教材、视频资料、教学录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共建的丰富资源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 深度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将“多元成才”的育人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 齐抓共管学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自学, 并按照多元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 邀请图书馆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并统一安排学生到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并制定了各班级自主学习时间表。图书馆领导和教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 反馈学生们的到馆率平均达到90%以上, 学习积极性也不错, 并建议将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向学院其他系部推广。

可见, 应用英语专业在教学设计、团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实践实习、学习途径等方面, 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 所有课内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就是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不同智能组合见长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自信。通过“语言能力与职业模块相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职业发展与升学深造相结合、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相配合”, 帮助学生多元成才。

4 多维度创新的成效

教学团队成员务实进取, 教书育人, 取得多项市级以上奖励:2012年获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三人获上海市“育才奖”, 多次荣获市级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和“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二等奖;主持和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项目, 均按时按质结题。年轻教师积极申报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和“晨光项目”, 有的已经顺利结题, 有的正在积极研究中。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上海市高职高专各类英语技能大赛, 硕果累累:2015年4月, 两名14级学生包揽了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专业口语项目的两个一等奖;其中一名学生随后又荣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特等奖;同年11月, 7名学生分获上海市第四届高职高专英语读报大赛专业组一、二、三等奖, 占全市获奖总人数23名约三分之一;2013年6月, 12级一名学生获得“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比赛中英语专业组第一名, 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并获得二等奖;另一名学生荣获“第九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上海赛区比赛英语专业组第一名, 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总决赛, 并获得二等奖等;限于篇幅, 不能一一例举。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左右, 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部分同学到诸如腾讯公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和睦家医院 (外资) 、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上海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艾西益外币兑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

总而言之,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勇于改革和创新, 注重提升学生的多项智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应用成效, 也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同和肯定。鉴于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 以及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突出表现, 团队教师还应邀与其他同类院校分享院系的人才培养经验, 均受到与会代表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可见, 应用英语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活用“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 实施“分级、分向、分道”三段制教学进程, 并进行了“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 逐步构建及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教师形成了“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 学生形成了“多元成才观”, 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成效。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应用英语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美) 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01) .

[3]余盛明.试论英语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的现实基础——广东省英语专业基本情况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4]刘小芬, 蒋伟平.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5 (01) .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高职体育,实验探究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已经在近一段时间陆续走进了课堂之中,成为了一个十分有成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于高职院校,例如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典型的学校而言,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已经颇具实力,那么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上就要进一步开展。多元智能就是基于多元素综合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长期的范围内都处于劣势的地位,既然要综合培养学生,那么体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提高相应的比例。在该文中,笔者从多元智能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特点,将这种模式运用其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介绍,印证可行性。

1 多元智能模式在普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 1 多元智能模式的源起

早在19世纪晚期,针对于课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就已经提出了多元智能化的概念。早期主要运用在一些理论的课程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体系中提出了学科交叉的概念,对于培育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模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因材施教为基础的,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擅长的领域不同,作为教师而言应该发掘学生作为突出的领域,而后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一个综合的、具有独特优势的人才。

1 . 2 多元智能模式的应用

上述就多元智能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背景做出了介绍,在国际教学过程中,多元智能模式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过程,比如专业的划分过程就是基于这个模式,一般的专业在刚刚入学的时候都是没有细分的,只有在对一个大的方向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学生才会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就像在就读研究生过程中也是导师按照学生的擅长方向来确定课题的,也是基于多元模式。但是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就要求在自身优势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一定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层面,诸如体、美、劳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学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定需要给予重视。但是大部分人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处于一种敷衍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学习兴趣的倦怠,主要还是现代的体育教学总是进行很泛的教学模式,术业有专攻这句话运用在体育教学是最好不过了,每一个项目总是有人擅长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虽然现代的教学模式中对于体育也是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但是还是需要像一些基础文化课程一样,针对于学生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会取得很显著的效果。

2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特点

2 . 1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现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针对于体育教学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改革是落后于其他的课程改革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其专业操作课程中很早就开始采用多元智能模式进行教学了,其教学的成果也十分显著。体育的教学中的传统的教学过程,还是采用老师的技术动作的教学为主,学生是基本上没有发言权的,还是采用了机械式的强迫性接受的方式。老师教给学生什么样的体育知识,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学习,课后也不会花时间进行学习,所以也就不存在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设性的意见了。体育课程自小学开始就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从小开始在国内的教学模式中就一直都是传统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根本就无法谈及兴趣,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了。所以现今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就是时间上还是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在进行安排,但是针对于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

2 .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由上述的教育教学现状,可以很明显看出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主要是以下的几点:(1)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时间上达到了学分建设的要求,但是学生们对于自己要重点学习什么课程没有很好的概念;(2)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们就算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也有可能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无法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3)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随着对于综合素质人才要求的提高,学校相关的老师的培养也需要进一步跟进,这样才能满足多元智能模式运用的基础支撑。

3 多元智能模式运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3 . 1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设计

多元中涉及的元素包括了语言、逻辑、空间、运动、节奏、人际交往、自我感知和自然等8个方面。这就很自然地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相契合了。这8个元素组成了8个参数库,像进行模型构建一样进行程序的编辑。在针对不同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哪一个元素需要占据的比例的多少,这些都是需要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的。以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校的学生基本上每一个年级都需要修体育课程,那么就可以针对于每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在学期开始和学期末的时候进行问卷普查的方式,统计在开始课程的时候学生认为应该在上述的8个教学影响元素中选择一些运用本堂课之中,在学期的末的时候再将信息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就可以针对每一个项目都有了具体的分配,也就是建立起了一个模板。这些数据储存成库,然后通过这样的手段调取库中的参数建模。多元依赖于元素而智能就依靠基础的数据库进行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

3 . 2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具体结构

上述已经论述了怎样进行结构的设计,其基础数据应该来源于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课程项目中的实际考查数据。具体的结构应该涉及以下的几个方面:(1)多元智能化的导入,这一个阶段也就是建模的基础步骤了,对于前期建立好的基础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学科,比如网球课,哪一个元素占据的份额较大,都应该有一个前期的统筹,依据这样的比例进行教师人选的确定;(2)优势激发过程,优势就是指学生自身的优势。上述的一个元素在教学过程占据的份额应该和学生们的比例相对应,有些学生本来就比较擅长于理论的研究,有些本来就是技术型的人才,而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很好,教师就可以依靠这样的依据分配角色,人人发挥所长,这样的团队才会是出色的;(3)学生的评价系统,一贯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这样确实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可以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建议,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加入进来,成为一个主人翁,这样有助于教育者对这样的教育过程进行反思;(4)提炼教学的内容,针对于不同的体育教学,其实有一些的教学内容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多元智能模式还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提炼,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的知识也就多起来了,这样效果也就出现了。上述的四个版块,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各自交叉,渗透到各个层面之中,使得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多元智能化模式运用具有很显著的成效。

3 . 3 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分析

如果将这样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运用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之中,那么处于实验研究过程的成果需要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共组提供数据。一般需要设计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上述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组还是依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那么最终的评价指标就是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后,学习的成绩有没有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有没有提升,进行方差和均值比较,系统综合地评价这样的方式的采取是否具有显著的效果。还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成果的评估,分析得出的一些直观的数据,就可以容易获取其优势所在了。

4 结语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9

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基于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他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关于人类智能的理论, 之后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该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以多元方式共存。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方向和程度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加德纳提出的人类普遍存在、可以科学界定的八种智能类型如下:1. 语言/言语智能(个体掌握及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2. 逻辑数学智能(个体理解逻辑结构关系、推理及思维表达的能力);3. 视觉空间智能(个体准确感受和表达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能力);4. 肢体运动智能(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及用肢体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5. 音乐节奏智能(个体感觉、识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6. 人际交往智能(个体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的敏感程度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 自我内省智能(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 自然观察智能(个体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形态及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分类和鉴别的能力)。

1.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1)整体性。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应被给予同等的关注。

2)差异性。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但以不同方式、 不同程度组合的八种智能,这使得个体的智能发展方向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3)实践性。智能是个体发现新知识,开发、制造有效的社会需求产品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发性。个体多元智能的开发和训练程度决定了其发展水平。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1发展语言/言语智能

语言/言语智能指个体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语言/言语智能的发展。在听力方面,设计形式多样的听力任务,帮助学生提高从自然语流中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口语方面,任务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开口、活用语言和启发思维,可利用视频对话供学生跟读、模仿,编排与主题相关的合作口语活动,为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语言输入和多角度的思维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实际交流能力。在阅读方面,教师应提供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素材,通过文体多样的选篇和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积累词汇,提高阅读技能。在写作方面,除了课堂布置的写作任务,还可通过英文日记、英文海报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英文实际运用能力。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语言/言语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2.2开发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指个体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数学计算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倾向于抽象思维,进行假设、推理、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活动。在真实语境中,许多语句表达的是功能意义,信息不一定是直接表达的,因此听力理解常常需要推论,需要利用上下文和语境推论出说话人没有明确表达的隐含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采访对话、广播节目、小型讲座等视听材料,设计判断推理问题,给予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机会,充分发挥其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预期”练习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在阅读和视听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专有名词、背景知识和少量生词“预期”材料中可能讲到的内容,使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开发。

2.3激发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个体通过感受、识别、记忆内在和外在的图像,利用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表达个体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个体对颜色、形状、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度, 以及将对视觉和空间的理解具体呈现在大脑中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如挂图、图解、图表、实物等形象化教学工具;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原版视频片段或flash动画,将平面素材转化为视频教学,让学生在视觉空间上感受生动鲜活的语言环境。多元、立体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将教学内容视觉具体化,激发学生视觉空间智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4调动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使用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及用双手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对于肢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内容和多感官体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须利用教材组织话题、提供真实的语境、编排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动态任务或活动,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配以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进一步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如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又加强了语言学习的效果。

2.5培养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指个体感觉、识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赋予语言节奏、韵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穿插播放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英文经典歌曲,分析歌词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加强节奏感、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学生亦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填写歌曲中的部分单词或短语,将英语学习与娱乐融为一体,音乐节奏智能得到了运用与发展,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词汇、语音、语法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6发挥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个体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语言的本质特点是其交际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人际交往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视听语言材料,通过内容新颖、语言地道的多媒体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不同样式、原汁原味的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流利程度,培养他们清晰、灵活、自信地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

2.7建构自我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思自身的能力。自我内省意识强的学生擅长通过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据此有效修正其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助学生设定总体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计划执行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调整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在自省和反思, 建构并发挥其自我内省智能。

2.8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个体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形态及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分类和鉴别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与自然现象和动植物有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自然现象和动植物,并鼓励学生收集、查阅相关的英文词汇。学生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观察,获得亲身体验,既培养了对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观察能力,又学会了用英语表达所观察到的东西,在探索式学习中促进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一个多元的动态体系,关注个体智能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合理开发学生多项智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对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首次提出关于人类智能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系统,每种智能相互独立但又彼此关联,都应得到尊重、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所推崇的教学个性化、多元化在理念上相吻合。本文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合理开发学生多项智能,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康悦.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7(7):181-182.

[3]梁爱民,周莉莉.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80-83.

[4]沈彩芬,程东元.多元智能理论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39-43.

多元智能课堂模式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有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测智能。这些智能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它为我们认识和开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国教育界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广泛开展了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视总结我国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在坚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有力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是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单一的技能学习,更应该重视它的益智性和美育性。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更注重陶冶和激发,从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长期注重音乐理解力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更好地明辨是非、辨别美丑,灵魂得到净化,他们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和完善,使音乐艺术以独特方式渗透干人的健全发展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和启迪,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音乐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学评价,其本质是一种测量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过程。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1.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用“自评”与“反思”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通过“自评”查找问题所在,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经过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与音乐课程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发展教师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建立“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模式,关注个体的差异和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关注教师行为表现转化为关注学生在学习音乐中的行为表现,由关注“教”转向更加关注“学”,教是为了促进学,让“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构建促进教师与课程管理者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管理部门與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教师与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课程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在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下管理课程。

三、音乐教学方式的优化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认为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的认知特征又显示出其独特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变化。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大胆想象、创造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轻松和快乐。

2.让学生参与备课,由教师讲授向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自己设计学习方法,通过交流欣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积极,把体裁不同音乐作品进行组合教学,让学生逐一听辨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音乐学习方法的改进

1.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也是邀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学生能否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到音乐老师的影响颇深,通过创造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作用进行教育,把美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情趣、熏陶学生的性格。因此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德教育等美育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

2.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口味也发生变化。针对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特点,我有重点地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学生年龄的歌曲来教学。如学唱《烛光里的妈妈》,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孝敬父母、把爱的情感献给父母;演唱《我的祖国妈妈》,娓娓道出了一个满头银发,久别家乡的海外老人对祖国妈妈的深切思念之情,和海外赤子那种殷切的报国之情……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热爱祖国,并对社会建立一种新的认识,处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英语课堂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之途径 篇1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潜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交往智能

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1983年在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 智能不是一种能力, 而是一组能力, 并且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同时他认为智力的发展源于人类进化的过程中, 智力的发展又与个人特定的活动密切相关。只要这些活动适当,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智力因素, 同时辅之恰当的教育环境, 那么学生可利用他们某个方面较发达的智力, 激发其他各项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使老师看到了学生们的多种潜能, 改变了学生在教师眼中的形象,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那么, 怎样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呢?

一、运用节奏韵律开发音乐潜能

柏拉图说过:“节奏和和声蕴藏于灵魂深处, 并在那里掌握着最强有力的支配权, 滋润身心。”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音乐智能放在第二位进行分析, 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 都有久远的发展史, 而且他们可能源于同一种表达媒介———声响的表达。按照加德纳的观点, 我认为音乐应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 有必要将音乐蕴涵的音调和节奏融入语言教学之中。

在课堂上, 教师可把要强调的讲课重点、中心思想、观念主题编成诗歌、快板等形式来教, 也可在讲课时播放有节奏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用音乐曲调或节拍作为表达概念、规律或纲要的工具, 为学生创造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表达的机会。

我尝试在每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学唱英语歌曲, 或听优美的钢琴曲, 学生们每节课都兴趣盎然, 尤其是落后生从从不开口到大声歌唱, 半个学期下来, 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口语水平也有所提高。

二、多种交流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智能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对学生而言, 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各种活动, 如演戏、动手操作、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1. 利用角色游戏、表演等活动, 使学生在交际中完善口语。

新教材为学生安排了许多教育实践活动, 如角色扮演、记者采访、游戏等, 有两人一组的, 也有多人一组的表演。这些活动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旦学生进入角色, 就不得不用英语进行思维, 快速表达自己的思想, 以便互相传送和交流信息。在表演过程中, 模拟语境交际法和学生角色活动交际不是孤立的, 而是统一的, 知识侧重点不同。

2. 模拟生活,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交流英语。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语言的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运用所学语言。教学内容要具体, 不要太抽象, 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或对话,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又能熟悉外国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这些内容可包括饮食起居、节假日、舞会、晚会、做客、信件、电影、电视、求医、求学、购物、旅游等。除此以外, 学生还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俗语、惯用语, 最好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课堂教学活动要简便易行, 灵活多变。 (1) 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 搭档长期固定不变, 难免觉得不新鲜。教师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 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 (2) 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 听得见, 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着说, 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面对面地说。 (3) 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 如朗读对话和讨论问题。 (4) 朗读对话。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 教师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 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 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 每个组员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通过这样的过程, 教师帮助学生排除母语干扰, 养成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智能。

三、多样的活动开发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即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牛津教材为学生安排了许多动手做的“Project”活动, 如在8Bunit 3中学生可以学到“How to make an information folder”“helping others”, 学生们学完课文后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表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肢体语言、课堂剧场、动作意识、动手思维等方式, 表达学生的观念,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动手操作和表演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学生们“在做中学, 动中学”, 身体运动智能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四、个人交往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

个人交往智能即理解别人的感情, 并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正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的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活动, 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教材还设计了大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活动, 如学生们画下自己家的家谱图, 然后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又通过同学的家谱来知道对方的家庭情况, 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在有趣真实的小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 这样也弥补了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与同学, 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克服他们“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五、联系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自省智能

个人自省智能即有自知之明的能力, 包括知道自身的长处、动机、目标等。《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 要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 培养个人自省智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自我或相互的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的自我评价体系, 促进了学生个人自省智能的提升,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帮助他们及时地反省自己, 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反思自省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反应时间, 在讲课、讨论活动期间, 学生应该有内省或深思的“暂停”时间, 反应时间可以是一分钟, 要提供给学生对刚讲新知识进行消化或联系自己实际的机会。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 教师可以把学生个人的感觉、生活经历编织到教学中, 使所讲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或把旧的知识点再次回顾, 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上一篇:中国公证的历史演进下一篇:毕业论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