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通用8篇)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1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多元智能,培养途径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这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感知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这七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智能多元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智能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践性大大增强,给学生阅读带来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⑴ 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中以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⑵ 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从学生心理上讲既有外在的压力(教师的指令),又有内在的动力(解难析疑的求知欲)。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⑶ 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对学生不能准确表达的问题,要适时加以点拨。在学生内心已明白问题,急于想表达出来,却又不知用何语言准确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讲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向全班学生指出该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对于那些上课懒于开口的学生,我采取了一半引导,一半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尽管这些学生有时问题回答得并不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目前高考,出现了类似于政治、历史中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时,我就给高三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都觉得这好像是作文题,不是地理作业。我提示学生:要完成这个作业,思路要开阔,不必长篇大论,只要把道理将清楚即可。从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假如WT0后中国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空间感知智能的培养
空间感知智能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1、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而去主动观察的。教学中,可因时、因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强调观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不仅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课外、校外也会主动去观察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2、指明方向,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自然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上,形成较清晰的知觉。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所观察到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所谓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在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个土壤层次的主要特点上,着力观察每个层次的色泽、粘度、组成物质。
3、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即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部分,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时,一面观察一面思考,使思维活动参与观察活动,这样才能抓住本质特征,加深理解,将形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才能对观察的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时,就应让学生抓住各个星座的大致形状、相对位置等特点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然后准确地找到各个星座的位置以及各个具体的恒星。经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和归纳获得的知识,比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听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交际智能的培养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社会实践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有2人~3人,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甚至是无声的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种为着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智能,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由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有“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小组中从事共同的学习活动。小组各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交际智能。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大致包括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过程,其中实施研究过程就是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许多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资料,要从图书馆、亲戚、朋友处借阅,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地理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地理学中许多疑难问题渗透了数学知识,地理教学中引用数学思维,有些重、难点就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坐标图像,化抽象为具体
坐标图像是表达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的数学形式,是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和深化。恰当地运用坐标图像,既能将所授的凌乱抽象的知识进行梳理,又能体现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之鲜明、具体,使学生透过诸多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较快地突破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解下列问题时,就可用坐标图像:
图中1、2地的气温可能为:
学生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规律来解决问题,学会研究探索地理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运用反证法,变迷惑为清晰
有些题目按常规思维,分析推理,迷惑不得其解。但换一角度,变换思路,用反证法即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化难为易,知识在逆向思维推理中得到强化,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辨证性。运用反证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追索,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数学概念,使难涩成简明
数目繁多的地理学概念,有些十分相似,容易混淆;有些相互交叉,难定其范畴。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概念模糊,难以区别。但借用数学上一些概念来辨析,异中求同,同中辨异,学生的思维更加精深。例如,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是同一概念系统里3个相近概念,它们系隶属关系。用集合知识可表示为A>B>C,A、B、C分别为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五、内省智能的培养
学生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的培养,主要落实在对问题的反思、结论的推出及学习活动的自我小结上。在地理研究性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开始是怎么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这些钉子?有什么经验可以汲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佳?自己在一些思考的中途能否做某些调整?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整?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过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等。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其具有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这一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此外,还有音乐智能和肢体运作智能,限于篇幅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之,充分发挥地理学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地理学教学的效益,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2
一、“对症下药”, 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与多元智能的渗透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学生之间只有差异, 没有差生。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 只要为他们创造可发展的条件, 每位孩子均可将某一项优势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在我的物理教学中, 我始终注意到一点,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绝对不歧视任何一个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 绝对不放弃一个厌学物理的学生, 尽最大可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物理 (自己喜欢的物理知识) 。有的学生喜欢声现象、有的学生喜欢光现象、有的学生喜欢热现象、有的学生喜欢电现象、有的喜欢力现象, 我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用好帮差的办法在班上进行帮扶, 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尊重个体, 实现差异教学。
二、营造情景, 树立“为多元智能而教”的课堂理念
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各种智能和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 也是我们展开教学实践的“主战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定位, 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面貌和效果。“为智能而教”, 既是向传统的以知识为惟一目标的教学挑战, 也是向教师已形成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告别。“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教学理念, 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 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 都有各自解读世界的视角和语言。敢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视角看事物,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事物, 是教师发掘孩子自信的前提。教育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在探索和发现中不断的成长,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三、激活思维, 倡导“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1. 教学目标—多维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外, 更注重发挥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教学中, 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习惯,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 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 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 以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探索中, 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帮助学生计划并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并关注、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总之, 我们应该从多层面上体现三维目标, 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多种智能。
2. 教学手段—多样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特有的智能类型、目标和兴趣,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并且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让生活走进物理, 让物理走进社会”。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应用于教学,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 发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电磁炊具、新型通讯工具、游乐场中的过山车、电梯等, 增加学生的亲切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物理学科的实践探究, 如进行小水电站的调查, 了解能量转化、发电及配电设备、电能输送等物理知识, 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3. 教学评价—多元
物理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内容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等多方面进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专题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列为评价范围、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在科学探索与学习中, 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
一、多元智能的基本内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智能理论的理解就是人们的认知是单一的,智能方面也是单一的。但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对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有一定的创造性的。将这种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充分进行阐释和理解,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也能够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重视学生之间不同的个体差异,从而能够得到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类所有的智能大致分为了八个范围:语言智能、逻辑性的数理化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素养智能、思想智能、探索自然奥秘的智能以及存在的智能。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
(一)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理念中,在教师的眼里,所有的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忽视了他们本身是一个个体的事实。这样,教师看到的也只是整体学生的表现,进而把这种表现当作是所有学生的表现。实际上,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自身身体和智力上的差异,他们对每一门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
例如,在教学《基本营养物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恩尼斯曾经提出过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模式,他认为与传统的单科教学相比,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课后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学生思维问卷。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向他们灌输的知识。被动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从而导致很差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就能够更好地发现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到每一名学生不同的表现,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改善和提高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一)重视对学生多元智能能力的开发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教学目标,这也是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所必须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中学化学教师要十分重视这一点,将多元智能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制定出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中学化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成教学的首要任务,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习观念和意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应用到所学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来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课程和其他的课程不同之处就在于化学课程有着丰富多彩的实验课程,这些化学实验是对基础知识理论的总结,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下,中学化学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化学实验正是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传统的化学教学一般都是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一些化学现象,活跃自身思维,从而了解到化学课程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火力发电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对火力发电的原理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进行分析,是否可以掌握火力发电中能量转换过程。虽然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进行分析还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路,引导学生将火力发电原理图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运煤,煤燃烧;第二部分为产生蒸汽,推动涡轮机运行;第三部分为发电机发电,输送电。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对火力发电原理图有个重新认识,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后续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化学课程和其他课程还有一点重要的不同,就是不能够用语言来进行很好的解释,化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解释,而且有些专业术语、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也比较复杂。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简单来说,学生要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逻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智能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知识关联性的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逻辑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具备对化学元素进行换算、计算的能力,能够理解一些較难的题目等。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中学化学教师就要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建立模型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为中学化学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掌握和应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也应该对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进行宣传,促进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明确多元智能理论的正确性,进而进行教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 与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篇4
【摘 要】本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了各种智能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化学教学的新理念。同时,文章结合作者具体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重点介绍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策略。【关键词】矛盾 多元智能 教学策略 自主性 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必然存在着各种智能差异。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化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理念从智能结构看,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那么,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哪些智能呢?(一)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化学概念、原理、符号、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核外电子、离子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与还原、酯化与水解、质量守恒定律;萃取、分液、鉴别、量筒、烧杯、酒精灯、催化剂等等。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1.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2.熟练掌握;3.准确、恰当的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那么,如何设计教学以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复杂的化学符号、概念和原理呢?这就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例如:初三化学关于“化学式”的教学,就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和化合价知识的基础上,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分子H2O入手,在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之后,进行引导:为什么水分子不是H3O 或HO,而是H2O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与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有关。再问: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几价?暗示学生关注化学式的书写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可以多写几个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如:CO2、NaCl、MnO2等进行逐个分析,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为零。然后按照这一结论,让学生写几个化学式,其中穿插书写正误的判断,这一段学生活动结束以后,再提出令学生深思的问题:一个化学式能表示什么意义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辨析,每组将他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都记下来,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发言、讨论,师生一起对每组的结论进行逐一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补充,充分挖掘化学式所能表达的六种涵义。至此,关于化学式概念的教学并没有结束。学生是否真正深刻理解了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①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②实验测得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占70%,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③多少克KMnO4与12.25克KCl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等等。通过上述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明确了化学式符号所表示的丰富的化学意义,又能够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定量计算,既教给了学生辨析、计算的策略,同时又培养了思维能力。(二)化学学科中的空间智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智能的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的内容,还包括在化学实验中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等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这一潜能的论述中,突出的是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想象。例如,在有机化学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教学,当我们在黑板上写出甲烷分子的电子式以后,许多学生就会将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想象为一个平面正方形。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于甲烷分子空间构型的正确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找甲烷分子的键长、键角和键能等参数,经过计算和想象,从而得出甲烷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的正确结论。这时,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立体几何的知识绘出甲烷的分子形状,或者利用计算机软件,动画模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那就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依据这一结论,学生就不难理解像甲苯分子中最多可能共平面的原子个数是多少这类的问题了。同样的道理,在有关化学实验问题的考试中,学生在不可能做实验的情况下,就要凭借平时学习中自己对实验方面智能的积累,进行想象和推理。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不仅有利于他们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三)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方式就是计算和逻辑推理,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任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一项智能是学生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当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智能。需要说明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并不只是简单的依靠习题训练和测试就能够真正做到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四)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不仅指的是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还包括对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抽象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空间构型的观察与理解。我们知道,学习者对研究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即使是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先充分观察,再设问,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评价中达成共识,获得知识。(五)化学学科中的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模仿能力。比如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首先就是一个模仿过程,其次才是思维过程。从模仿的对象来看,可以是模仿教师,也可以是模仿周围的同学;从模仿的内容来看,可以是对化学概念、符号、术语、原理等的读、说、写、练;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动作和技术的模仿;等等。开始的模仿是为了以后不再模仿;模仿也是为了形成习惯性的、规范的动作。总之,模仿是为了深刻的理解。(六)化学学科中的音乐/节奏智能化学学科中音乐/节奏智能的核心是指对声音的敏感力。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中,一会发出“咝咝”的响声,一会发出爆鸣声,同时伴随着着火燃烧的现象。这个实验,之所以让做过这一实验的人都难以忘怀,其原因就在于它给实验者以强烈的感官上的刺激,其中就有声音、节奏的贡献。其实,化学教学中不乏体现节奏的例证: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列的周期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聚合物中结构单元重复出现的现象、晶体结构中最小结构单元(晶胞)的重显、化学实验中的声、光、电(能量)现象、仪器组装的顺序、取用药品的先后、滴加试剂的顺序以及课堂上老师、同学说话的语气和节奏,等等。这一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在于能够将化学的知识和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感受,以音乐、诗歌、谜语、歇后语、身体游戏等等方式表达出来。(七)化学学科中的人际关系智能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与同伴或者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内容方面,可以就化学概念、原理理解方面的讨论;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辩论等。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八)化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其核心就是留心、反思与重建。化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学习化学的状态,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化学的潜能(或者自己将来是否能够胜任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方法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偏差,并激励学生欣然改进;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如一题多解等;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失误;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表扬和恰当的修改意见等等。我们在上面逐个分析了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在化学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指出了每一种智能的核心能力。在分析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教学的每一个具体内容,都蕴涵着培养这八种智能的素材,只不过不同的内容在培养八种智能时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所从事的化学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理念方面给我们以新的启迪:▲任何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至少有八种智能可以得到开发,而不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以便于教师充分地把握每一个学生在八种智能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不再简单地用考试成绩这一维度去衡量学生;▲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而教。
二、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策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目前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我们以为,应该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一)设疑的策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起点,设疑是激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设疑之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设疑时机的把握和所提问题的质量。设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是说,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方法设疑,都必须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核心来进行。那么,在什么时候设疑,针对什么设疑?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但也有一般遵循的原则:1.依据设疑的内容来看,有: ▲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 ▲针对知识间的联系设疑2.依据设疑的手段来看,有: ▲化学实验设疑 ▲热点话题设疑 ▲社会、生活问题设疑 ▲知识应用型设疑3.依据问题的提出者看,有: ▲学生设疑 ▲教师设疑4.依据设疑的时机来看,有:▲在上课开始时设疑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设疑 ▲在下课时设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疑的归纳,往往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着交替使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一点从下面的例子中也可以体会到。例如,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固液加热制取有毒气体的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制气装置,可设计如下问题:(1)请问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都学过哪些制气装置?(2)选择气体制备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3)实验室使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能不能用上述装置?为什么?(4)制氯气时应该如何连接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如何依次加入药品?(5)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氯气?如何检验氯气是否集满了?(6)怎样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7)多余的氯气应该怎样处理?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回忆,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总结出制备气体的四个环节: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化学实验在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着多元智能的所有方面;▲化学实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全面的素材;▲化学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容易吸引学生,有利于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化学实验活动过程中,师生最容易共同创设公平、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以为,以下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课题研究就是将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或设计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动手实验,同时可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实验课题,继续探索,直至得出科学的答案或解释。例如,在实验室做“乙醛性质的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根据氧化性强弱的推理,做了乙醛与溴水的反应。以下就是他的思维发展过程的报告:根据学习我们知道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根据醛基的特点,可有两种断键方式:Br2水在研究原来许多不饱和的物质时,经常充当“加成剂”,而溴水又是一个较强的氧化剂,所以,我想验证乙醛与溴水的反应体现了醛基的以上两条中哪条性质。我第一次把溴水加入乙醛中,振荡后褪色。由于受以前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影响,我开始以为是碳氧双键发生了加成,但也没有什么具体证据。第二次我再把Br2水滴入乙醛中,想证明乙醛生成了CH3COOH ,乙酸有一定酸性,我想用石蕊证明其有一定酸性,后用PH试纸,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我想,原因可能是乙酸酸性本身就很弱,再由于产物浓度较低,所以,很难验出PH值的变化。我的实验陷入了困境。这时,我想到了硝酸银溶液。猜想:如果为加成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基本无溴离子,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溴化银的量应较少。如果发生了氧化反应,则会发生反应CH3CHO + Br2 + H2O === CH3COOH +2HBr就会有溴化氢生成,滴入硝酸银溶液,则会生成大量黄色沉淀。于是,我往有乙醛和溴水反应的试管中滴入了硝酸银溶液,又取了另一试管装有反应所用的溴水做对比实验。结果装有乙醛与溴水的试管所产生沉淀量明显多于单纯装有溴水试管的沉淀量。由此得出结论:乙醛与溴水反应发生了氧化而不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但是,氧化的机理是什么?还需要查资料或问老师来弄明白了。很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唤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实验意识,提高了实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化学实验能力构成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教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迈上这一台阶并非十分困难。实验设计的题目有时是教师有意的安排,有的则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例如,对于Na2O2的性质教学,师生先从O2的实用性角度引入,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O2?学生会有许多种方案,教师要善于抓住共性和个性――共性:物理方法;个性:Na2O2与H2O的反应可作为获得O2的来源,提出“实验探索Na2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的问题,活动过程如下:思考:学生要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对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并设计实验方法。探索: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并解释现象,如下表:再探索:教师提出新问题――预测漂白性物质为何物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活动:学生先做理性分析,再设计实验。在实验方案中,教师会发现他们很多思维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分析说,“对于化合物的研究,除了关注其氧化还原性,还应该注意到其物质分类角度的性质,这一漂白性物质是否就是它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结果呢?如果是,则产物是H2O2,H2O2是具有漂白性的,符合上述现象。”在实验设计中,教师会更惊讶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严谨性和独创性。下面是两组学生的实验设计:反思: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的。所不同的是学生的反思更感性化一些,而教师要在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之理性化。这一过程不但能够理清脉络,而且使学生将来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使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一过程,并非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但这种学习活动并不是具体的,而是一个个学习目标,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并不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教师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注重“通过一个或
[1][2]下一页
几个研究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觉地去探索新的未知”。研究表明: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会学得更好。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制造挑战机会的人,营造和维持一个积极的心理氛围。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5
指导上的异同
【摘 要】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我们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起着指导作用。各个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教育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但不同的理论及其内容在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而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因此,异同分析主要围绕三者的真实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异同点
一、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
(一)建主义教学
建构主义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知识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意义和建构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在社会和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其要点可以归纳为:1.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2.对大多数人来说,把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是可能的。3.它们只能以复杂的方式协同工作;4.每个功能范畴都有多种表现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对于如今教育和课程标准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当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就要注意每个学生只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的情报,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赶上其他方面的进步,不让学生受到惩罚为此。
(三)脑科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展迅猛,人们对脑的活动机制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脑科学是在教学中的设计是根据脑发育以及其活动规律进行教育,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脑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自我意识等高级功能的前提下建立适应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策略和评价方式。
二、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相同点
从三个教学理论的总体出发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三者都主要集中与情景的创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同时三者围绕各自理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设计当中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也都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注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不同点
(一)教学设计上
1.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自上而下的进行教学,在自上而下的加工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完整,复杂而真实的。这一原则应用到课堂中,经常表现为课题,模拟,社区中的探究活动和用于交流的真实写作等。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注重真实,如建构主义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范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真实或相似的情境中探索事件,解决问题,独立理解事件,建构意义。换言之,其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和真实性。
2.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它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课堂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当时不同的人质,在教学内容的特点,提供了最有利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浪荡子。因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是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而建构起来的。换言之,其教学设计重在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情境性。
3.脑科学所指导的教学当中注重大脑的可塑性和个体性,以及尊重大脑的活动规律。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是为大脑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的过程。同时,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在其教学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
1.以抛锚式教学为例,它的组成部分是创造情境、锚定、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在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两块教学内容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循序渐进的特点。
2.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主要包括了问题式学习,案例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服务学习,操作性学习。可以看到相比与建构主义教学所指导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来看,多元智能理论更加注重学生多元的发展趋向。例如在主题学习中,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主动探索。同时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还包含了多元智能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班评价,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
3.脑科学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新颖和具有指导性的体现。其主要包括营造课堂氛围,有效运用新颖性,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重视回顾作用,有指导性的进行独立练习等。同时,脑科学所指导的教学理论更注重鼓励高层次思维,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对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展现给学生。这也是脑科学教学理论研究中的要点之一。
四、总结
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的新进展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也势必影响到教学理论的发展走向和教学实践的改进。在对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在教学中的设计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异同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三种教学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魅力和不同的指导意义。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完善下,各种教学理论和各种教学经验能为我们有效的教学和有效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6
大家好,我是老师,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年多的时间,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积累了很多的教育经验,今天我在这里,和在座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讨论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共同来引导孩子的进步!
我非常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份爱,使我坚持做这份教育的工作!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请问,仅仅是爱孩子这就足够吗?请各位假想这样一副场景:假如你今天去医院看病,当你被推进手术室时,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对你说:“亲爱的病人,不好意思,我不是医生!不过,你不要怕哦,我爸爸妈妈是医生,兄弟姐妹也都是医生,而且我很爱我的病人!请问,你敢让他做手术吗?一定是不敢的!因为仅仅有爱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同样,对于我们的孩子,除了给予他足够的爱,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分地了解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他!这就是今天我们和各位家长交流的原因。今天要谈的主题是:如何了解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
一、认识多元智能及大脑潜能。
二、了解孩子的重要性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三、应用高科技进皮纹科学教育好孩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哪个孩子最聪明?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种表现,他才是最聪明的孩子?(与家长互动,就8项内容中的每项请家长选择)我们会发现每位父母对孩子的聪明的认同各不相同,其实这8项体现的就是现在的教育主流八大多元智能。这些就是8大多元智能强的表现!
如果八大智能弱,它的表现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这就是八大多元智能,有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语文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智能就是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它强,体现在受人欢迎,而弱就是内向沉默,不善交际;(按照上面的方式逐个解释其它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差的孩子,比较倾向虐待动物,比如看到蚂蚁,会用手把它捏死!
我们孩子八大智能有这些弱的表现,各位觉得这严重吗?其实忽视这些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我们来听听这两个故事(语调放低):这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他说:他很庆幸自己以前做过精神病科的医生!所以他希望有机会和所有的父母分享这些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他从事精神科医生的亲身经历。故事
一、他曾碰到这样一位精神病人,这位病人是某重点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医生从他身上发现了两个秘密:一个是从小学到高中没考过第二名!这孩子非常厉害吧!在座的家长有从小学到高中没考过第二名请举手!(没有)所以今天各位能坐在这里听讲座。另一个秘密是:如果我学音乐,我现在会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家!请大家想想,他本应该在医院为其他患者治病,可事实上却在医院接受精神病的治疗!我们来看看故事二:故事的主人翁求学过程很辛苦也很顺利,因为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而他呢,也很努力,考上托福,出国留学了,在他拿到毕业学位的当天,写了封信寄给了妈妈,之后便跳河自杀了。在信中有句话非常刺痛人心,他写到“妈妈,你的梦,我帮你圆了,请你放我一马。”妈妈看完信之后受不了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这两个故事都是触目惊心!其实相同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断的重演!有一个叫徐力的孩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 1
没有?这故事发生在2000年,报纸称这一事件为“徐力弑母”!其实17岁的高中生徐力是一个蛮听话,又很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可妈妈对他管教非常严厉!
课后时间经常强调好好做功课,不准他做其它的事情,特别不允许看电视,可事实上,上中学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像徐力的同学经常就在一起讨论一些韩剧、日剧中的演员,还有一些娱乐新闻,可他一点都不知道,这样他就觉得与同学都谈不上话!有一天,徐力在房间里温习功课,觉得有些累了,就打开房门,看见妈妈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电视,他也被电视中的节目吸引了,就偷偷的躲藏门后看了一会,这是妈妈突然回过头,看见他正在偷看电视,妈妈恼火了,指着他说:叫你好好看书,不要看电视,你还偷偷看,你看你,成绩就是进不了班上前10名,你看看隔壁的玲玲,每次都是前三名,一顿臭骂…..,徐力越听越委屈,越听越生气,心想;我又不是故意要偷看电视的!所以冲进房间拿起书包,准备离开家了!在走到门口的时候,徐力看见门口有把斧头,这时他实在是气不过,拿起斧头转到妈妈身后,对准脑稍砍了2下,然后冲出了家门!徐力在外面瞎跑了2个小时后,在奔跑的过程中,他脑中一直在想 “我怎么会砍了我妈妈?我要回去救妈妈!”,可等他跑回家,妈妈已经倒在血泊中死了。后来在看守所里徐力对记者说“其实现在我才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可等他明白过来了,妈妈已经离他而去了!其实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父母却过分强调语文、数学的传统智能,这是父母自己“已之所欲,强加于人”的结果。而这样的悲剧不断的在我们周围上演!这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今天,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庆幸,因为有了多元智能的提出!它的提出者是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主流,也是中国国家教育部在推动的!
多元智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多元智能它所强调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多元智能的重点:念PPT的内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来发现孩子的特长及潜能,并对其实施相适应的教育,如果我们没有了差生的概念,那你孩子就是潜在的天才!曾有位医生,他是个黑人,因为医术非常高明,所以很受人尊敬!当有人问起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时,他回答到:我要感谢我的母亲!这个回答一点都不让人惊讶!但他后面的一句话却让所有的人深思!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感谢我文盲的母亲!为什么文盲母亲让他成功呢?我想在座的也会很惊讶!原来从小这位医生完成作业,母亲总是拿起他的作业本,用充满佩服和赞扬的眼色注视着他,说的都是这种话:孩子,你真的很棒呀,你看,妈妈都不会说这句话(写这个字),你教妈妈好不好呀?正是因为妈妈的不断鼓励,让他觉得自己非常自信,一步一步取得了成功!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只是我们有没有找到发光的那一面,不然他可能永远只是块石头,永远见不了其亮点!所以我们要多鼓励我们的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因为鼓励对孩子来说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而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那我们就来充分认识大脑的潜能,并了解大脑的聪明元素。你觉得你了解自己孩子请举手!其实事实上我们只是熟悉孩子!我们也并不清楚,孩子聪明的元素在哪里?我们来看一看大脑的结构,大脑是由脑细胞构成,这就是脑细胞图,中心是细胞核,周围是树突,细胞与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靠细胞与细胞的链接来传递讯息,当连接形成网络,才能有能力的产生。如果外界给予孩子环境,就会使脑细胞产生突触。来看看其他细胞连接(点超链接)这是一颗单一神经细胞,这些是没有受刺激神经细胞,那我们来看看受过刺激的神经细胞,同样的数量,都是9颗,但由于外界环境给予的刺激不一样,突触的生长也不一样,突触与突触的充分连接,使信息能有效的传递,能力就产生了!所以孩子聪不聪明,细胞网络连接才是关键!
我们来看一看不同时期孩子的脑细胞连接的状况,初生儿,脑细胞连接很少,表现的稀稀落落,三个月大的幼儿由于外界环境不断有给予他刺激,脑细胞有发展了!再来看一看十五月大的幼儿,发展更密集,请问:我们孩子大概什么时候会说话的?我们孩子大概什么时候会走路的?都是1岁多,也大概就是15个月大!请问一下:今天我们来这里听讲座,怎么过来的呀?很多都是走过来的!请问你能不能飞过来呀?不能,所以像最难的说话及最难的走路都是在一岁多产生的!所以越早了解,越早教育,就意味着越早获得成功!早期学习=早期成功!
那如果我们不注重环境,不重视早期的教育,会有什么结果产生?大家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吗?在印度南部的森林发现两个狼女,姐姐7岁,妹妹2岁。她们是趴着睡觉,走路呢?也是手脚并用的!但由于长时间与野狼生活在一起,整个环境使大脑狼化了!他们无法站立,喜爱夜间行动。因为他们的大脑网络都是狼的经验!这是环境造就的结果!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生长在美国,你想他现在在用什么语言?当然是英语了,所以他生长在中国,说的就是普通话了!环境造就能力!
所以孩子的能力是如何来的呢?大家都知道跳蚤吧!你知道跳蚤能跳自己身高多少倍吗?350倍!看看我们能跳多少?所以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实验!把跳蚤关在10公分高的玻璃器,一段时间后,你猜跳蚤能跳多高?大概10公分!刚开始跳蚤跳的时候都会碰疼头部,所以之后它就记住,调整跳了的高度!每次都跳10公分高!所以只能跳10公分高!后来将跳蚤关在5公分的玻璃器中,结果大家猜猜能跳多高?5公分了!最后科学家把跳蚤关在特意为他量身定做的和他身高一般高的玻璃器中,从此,这只跳蚤不在叫跳蚤了,改名叫爬蚤!能力是潜能加上环境,350倍就是潜能,而玻璃器就是环境,要孩子有能力产生,就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而环境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
那您知道要给予孩子怎么样的环境吗?请问最贵最好的补品是什么?像燕窝呀!如果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们也给他喂燕窝?不可以,对婴儿来说,最适合的是母乳,所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而每位孩子都是独特的,那到底什么环境是合适的,正确的呢?你做对了吗?教育孩子之前,需要先了解孩子!我们来看看原因在哪里?教育心理学家一致提出:父母是否了解孩子?决定是否否教好孩子!所以了解孩子是重要的关键!
如果不了解孩子,问题就产生了!所以我们来看一下父母经常碰到孩子哪些教育问题孩子呢?①是不是常与你闹脾气,这是因为孩子有4种不同的个性……,你总觉得孩子的学习速度太慢,这是因为孩子本身就存在沉稳与敏感两种类型……,孩子学习吸收就不良,这是因为孩子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种学习管道做学习……,孩子总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孩子思考模式有以精神功能为主和以思维功能为主,那孩子需要的学习动力也不同……,而你对孩子的未来不知所措,因为孩子有8大多元智能,强弱也不相同……,孩子的成绩单每科落差很大,因为孩子可能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学习……,所以集合以上的种种问题,在教育上你就迷路了
当你迷路了会怎么办?买一份当地的地图!我们可以找到目标物,找到去目的地的最便捷的路!大家都有买家用电器的经历!如果我们买了一个电冰箱,一定有一本使用说明书,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电冰箱!那我们孩子出生的时候,医生有没有送一本孩子的使用说明书呀?没有,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经常迷茫!今天,我要很高兴的告诉大家,阶梯公司带你来一起寻找答案!来掌握孩子大脑的地图。
其实手就是外部的大脑,手就是脑中的镜子·请仔细看手上的指纹,请问认为指纹会变的请举手?指纹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最近上海有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你猜它的速度有多快,每小时470公里,非常快,所以从虹桥机场到市区做出租车要花半小时的时间,它7分钟就够了!所以要善用工具!你认为孩子与老师磨合并相互适应需要多长时间?(三个月)又花时间又花钱…….,如何能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我们如何将3个月快速的缩短为10分钟。那我们真要庆幸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可以应用最先进的皮纹科学技术快速了解孩子!并将此运用到教育上,就是“多元智能强化学习方案”,这且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提升孩子的多元智能
所以我们来对多元智能教育培养分析报告书来做进一步的认识,多元智能教育培养分析报告书是建立在皮纹学、遗传学、胚胎学、大脑神经科学、儿童心理学五大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进入超链接),早在1880年,在Nature期刊上,Faulds和Herschel两位教授就推荐使用指纹鉴定法作为人类独特的判断方式。所以就会有按手印来代替签名,也有采集指纹来破案等方面的运用,在1926年(PPT上是写1962年,请改正),皮纹学形成了一门专业学问;来看看遗传学,早在1893年,Francis Galton教授发表研究指出:指纹与兄弟姐妹及世代间的遗传关系,这表明,指纹犹如血型一样,能世代遗传;这是母体内的胚胎,Cimmins教授在1926年研究发现,当胚胎在母体的13周时,皮纹开始发育,直至24周,纹路发育完成,至此终身不变;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指,大家都见过(吃过)的猪脑吧?其实人脑也像猪脑,是凹凹凸凸挤压在大脑中的,现在借用一下大家的手指,看看我们的手指,有没有发现什么?我们的指纹也是挤呀在手指!请问各位家长,你还记得孩子在医院出生的时候,医生为他做了什么?给孩子盖手掌印和脚掌印!那你知道医生为什么要给孩子盖手印和脚印呀?(互动)一是辨别身份,以防抱错孩子!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想多可怕呀!所以通过指纹可以鉴别孩子和自己的身份;二是检测大脑是否正常!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现以证明:许多染色体及脑部异常患者,皆有异常的皮肤文理现象!运用指纹来判断大脑异常,准确率高达70%以上。大家一定知道关于周周这个人,他是音乐指挥家,他是先天智能不足的唐氏症患者,医院检测他的指纹和父母不雷同,但却跟他一样患有唐氏症的指纹却是雷同的,所以医学更是从这发现了大脑皮纹间的奥秘!所以我们的指纹是和大脑一起同步成长,并且大脑的发育都刻画在指纹上!从此更能确信指纹是我们的外在大脑!是脑的镜子!(回原主画面)现在教育的主流八大多元智能,八大多元智能具体包括内省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因此能完善的体现皮纹在教育上的功能!
再来看看最新的皮纹科学科技,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皮纹与选材》,书中重点论述的是通过皮纹来选拔适合的运动选手,参考消息上的一则关于“通过指纹选拔冠军”的报道,这里有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阿布拉莫娃说:我们不能断定,具有某种指纹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拳击手或赛跑运动员。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建议运动员从事某种其易于达到顶峰的体育项目,而不至于在并不适合自己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同样,我们也是通过孩子的指纹,更清楚孩子,让各位家长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
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多元智能教育培养分析报告表可以带来什么:
了解孩子的个性;学习速度;优势学习管道;思考模式;多元智能的优劣顺序
教育的重点不是孩子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让他更聪明?没有不能成才的孩子,只有不能发现孩子成才方向的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知道如何因材施教的老师!
最后我这边来做一个总结,多元智能强化学习方案,是让孩子在最好最合适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在因材施教的用心里受教育,拥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未来的社会的环境。这里我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大家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是谁赢了?乌龟赢,那兔子不服气了,之后它给乌龟下战帖,要和乌龟再比赛一次!你认为乌龟还会赢的请举手?支持兔子的请举手,兔子看大家对他都很支持,充满信心!比赛的时候,兔子摆出很好的姿势,这时你猜乌龟再做什么?他在启动摩托车的发动机,准备出发,你认为谁会赢?当然是乌龟!因为他善用工具!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能善用工具,通过科学检测更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优势来教好孩子!而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心爱的孩子,希望我们一起来共同努
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智能 篇7
这里所说的“点”, 意即所学源文本中的一个中心“意象”, “面”意即以此“意象”或因物叙事, 或借物抒情, 或托物言志的一篇篇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将这些作品调遣起来, 恰当地贯穿于课堂运行轨迹“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回归整合——拓展积累”这些支点上, 引导学生将它们与课堂教学源文本或对比, 或类比, 体悟它们各自相同或相异的写景特点、心路流程方式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上所形成的审美心理, 评议在作品中显示出的人生观、价值观, 或者比较相同或相似的写景特点。以此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由一个中心点呈散射状展开, 又在评评议议中、比较分析领悟中回到原点, 从而形成批判意识, 扩大多元文化审美视野, 训练多元 (立体) 审美智能, 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获得审美愉悦, 从而去粗取精, 自主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现以雪莱《西风颂》作教学源文本为例说明。
一、开启发散思维, 引起多元审美评判意识。
上新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开展咏“秋”、评议接龙比赛。参与者:全体学生及任课老师;主持人:任课老师及语文科代表;评委:任课老师及学生推举的每组的一位代表;竞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 实行加减分制 (如有一时接不上的则进行扣分制:以此方式促进学生积极而踊跃地将课外积累展示出来评评议议) ;要求每一位学生或咏或唱自己所熟悉的诗、词、曲或歌, 只需吟出这首诗、词、曲或歌的精华句后, 点评作者抒写了怎样的人生况味, 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氛围。但必须说出所咏诗、词、曲、歌的作者或演唱者以及诗题、时代、国籍, 并在竞赛结束后写在纸条上与全班同学交流, 以方便查阅。
其过程结构顺序为:在学生竞赛前,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并配音乐朗诵顺带评析。 (目的:奠定情境基调、起范例作用。毛泽东的这首词, 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 一扫衰颓萧瑟之气, 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 唤起了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种诗情与教学源文本的思想底色有相似之处。) 紧接着科代表走上讲台组织全班学生接龙竞赛,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以“为什么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以‘秋’为话题的作品呈现出的意境、抒写的情绪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为什么你们不少人在评论同一作品时其认识都会不一样呢?下面让我们在欣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后寻找答案”实现过渡于新课。这样的新课导入, 让学生在还未进入新课的赏析之前就围绕教学源文本的主题曲调于咏唱评议中体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关于秋声、秋色、秋味、秋的意境、秋的心态所呈现的千姿百态, 无论是学生展示的作品还是学生凭借既有经验的评价都具有开放性、丰富性, 真可谓“百化齐放, 百家争鸣”, 为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结构做了铺垫, 这样的新课导入局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兴趣, 更实现了让学生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开启了他们发散思维的大门, 这是形成学生多元审美智能的前奏。
二、深化多元审美意识, 建设多元思维信息公路。
在新课进行中, 对原文本的赏析采用读读议议评评的方法, 并在适当的赏析环节调集以咏“秋”为话题, 而抒情心路流程、写景方式相同或相异的作品, 组织学生通过对比或类比感悟意境、情绪结构流程, 以此方式, 形成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 建设多元思维信息公路。目的:形成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如在组织学生赏析《西风颂》第1——3节诗文时, 引导学生将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甫《登高》两篇诗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对比赏析它们的写景特色,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并评议后, 由老师归纳要点为:《西风颂》的前三节, 作者诉诸于多种感官抒写的是西风的残暴、迅疾、无所谓惧, 赞美的是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枝败叶, 把大海唤醒, 掀起汹涌的海浪, 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在雪来的笔下, 西风是破坏者, 她横扫的荡涤的是腐朽残余、落后保守, 她保护的是生命的种子并将其处处播种, 催生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的春的到来。这跟人类社会的变革之风极为相似, 所以, 诗人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受到深深的震撼, 他看到的是希望和光明。而在中国传统诗人欧阳修、杜甫笔下:西风乍起, 其声悚然、凄切, 其色惨谈, 其气凛冽, 其意萧条, 意境氛围只不过是烘托抒情主人公心灵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组织学生就《西风颂》的最后两节与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甫《登高》两篇诗文中关于抒情主人公出场后所流露出的情感流程的文段描写对比阅读, 通过读读议议评评, 老师归纳总结:《西风颂》的诗人面对西风所到之处让大自然所产生的变化, 受到的是鼓舞启示, 产生的是行动。诗人企求西风:“哦, 快把我飏起”, 并庄严宣告:“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而且被“岁月的重负压制着”, 企求西风“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把我的话语传遍万户千家”, 诗人从自然变化中更多的获得是非常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激发的是勇于投身战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仅如此, 在文末“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深刻领悟到的必然规律, 这不仅支持着他产生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使他从黑暗中看到光明, 从腐朽中看到生机, 对人类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更鼓舞了千秋万代的人们在逆境中奋发, 为实现光明的理想而奋斗前行。而欧阳修、杜甫从西风所到之处的自然景象的变化中所悟到的仅仅是无边际的悲凉、伤感与凄清, 给后代人们留下的除了艺术上的审美外, 思想上始终是沉郁苍凉和对现实的无可逆转的绝望无奈。当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三位诗人会有如此不同的审美体验呢?最后就让学生将在课前预习中查到的有关欧阳修、杜甫、雪莱的个人生平事迹、所处社会境况一一展示出来, 组织全班共同探讨后总结:这三位诗人他们虽然都遭受过挫折, 也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曾有报国之志, 却面对相同“秋味”所产生的那种不同情绪, 是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 所接受的地域文化教育的背景不同。同时老师在此马上引导学生与新课导入时的情境联系起来, 实现同理可证。
三、建构人生理念, 形成多元审美智能。
新课在引导学生体悟作品的写景抒情的心路历程中结束, 在热烈的辩论中结束, 接着引导学生整合源文本的抒情结构, 总结西风的象征意义, 总结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也同时总结被引来对比的所有文本的抒情结构及蕴涵于诗文内的思想感情。目的是将学生已呈散状的思维整合集中, 回归到源文本上。
接着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要求学生将其与源文本写景状物抒情的心路历程、文本蕴涵的中心思想进行比较, 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古今中外的文人:传统文人笔下, 作为一个革命的浪漫主义诗人笔下, 作为一个革命的现实主义诗人笔下, 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比较中择取积极上进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构建自己的人生坐标。同时通过比较赏析, 使学生多元的审美技能形成。
四、拓展积累, 熟练多元文化审美技巧。
(一)
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汉代刘彻《秋风辞》、晋代陶渊明《和郭主薄二首》、汉代关汉卿《碧玉箫》、杨朔《香山红叶》以及英国著名作家乔冶·吉辛《秋》, 让学生于课后反复朗读体悟这些不同国籍、不同风格、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作品。
(二)
让学生带着在新课导入五分钟时所获得的有关咏“秋”为中心话题而展示出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和歌曲去课外寻找并吟唱, 并以一篇文章作为支点, 按照在课堂上学到的赏析方法分析比较写出赏析文章, 在下次新课前交流。这样的方式教学使学生既丰富了积累, 又熟练了多元文化审美技巧。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篇8
一、在多元只能教学中倡导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我们说,学具操作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是手脑结合并用、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过程。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数学具有抽象性,概念及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时理解不深刻,也不会完全灵活运用。
二、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激发语言表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有表达才有交流。进而得知他们哪些地方概念模糊,哪些地方遇到思维障碍,哪些地方具有独特见解,让他们一起讨论和学习,形成一个同思考共投入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数学课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话的情景,集思广益,让情趣和智慧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闪光。通过互相探讨,以求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在多元智能教学法中,引导创造性操作,培养求新意识
创造性操作即学生能针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自己通过思考或与同学讨论,能创造性地设计操作过程来得出某一结论,获取有关知识,造性操作是操作中的较高层次,它是学生在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操作技能基础上,獨立并富有创造性地探索数学知识的一条途径。
四、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法,强化实践活动,提高学以致用
实践性是体验活动的重要特性。在实践活动中,人是主体,实践是客体,人的体验是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习到闲时需躬行。”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要达到理解数学基础只是和发展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并且从生活中区体会一种数学思想,让学生去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多为他们开辟放飞想象的空间,进而主动去动脑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中也有着极为管饭的应用。给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了解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平台,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社会;用数学知识去服务社会。从书本的字里行间里,数字、图形的感性认识中走出来,到社会中去,到充满着已知和未知的广阔空间里去体验区实践去论证。把所学知识立体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逐步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07-08
[中学地理论文]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06-15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6-02
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06-18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9-07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10-08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7-22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