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角

2024-07-29

多元智能视角(通用12篇)

多元智能视角 篇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语言学习的研究更倾向于研究学习者本身,他们的个性化差异越来越成为研究对象。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包括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和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认知模式等)(文秋芳,王立非,2004:28)。艺术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对象群体。在艺术院校录取考生的时候,相对于音乐、美术等专业科目要求,对艺术生文化课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就笔者所任教的班级而言,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难以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作为一名面向艺术生的英语教师,了解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之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认为是影响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多元智能认为人类至少拥有9种不同的智能,包括自然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文字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视觉空间智能和存在智能(Gardner,1983&1993)。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的学习成果的评定体系都是标准化的,而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视为为可发展变化的,多元的,无法量化的一种能力。其摒弃了根据学生的智能区分其优劣的观点,积极探索人的能力以及学生能够成功的各种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从提出以来,一直被大量教育工作者所运用以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其个人发展。在外语教学领域,针对把英语作为二外的学习者,Berman(1998)在他写的《外语学习课堂上的多元理论》首次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系统相结合,对应每种智能设置了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为英语教师开发学生智能提供了有用的建议。(裴正薇,2008)作为一名外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在这个层面上,多元智能理论为艺术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学提供了帮助。

1.2 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影响外语学习有多种因素,除了了解学生的智能倾向,如何在实际教学当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改进教学手段,是教育研究者需要注意的。而另一方面,学习风格理论也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心理学概念是Reid最早引入外语教学领域的,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感官偏爱,把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体验型、合作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具有其独特性,它指的是每个人处理和储存信息的时候所偏爱的学习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受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影响(Kinsella,199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的偏好,它是先天生理和后天发展的混合结果(秋芳,王立非,2004:28)。而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是有彼此的相似之处的。比如说两者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都以尊重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但是两者关注内容是不一样的。学习风格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不十分注重学习内容,而多元智能理论则着重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与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Silver,Strong和Perini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基础,以简便可行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学(Silver,Strong&Perini,2007)。之前进行过的研究证明,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但每种学习风格和每种智能之间的具体关系可能会因为学习者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能从各个方面更详细地了解学习者的特点,以及各项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英语教学领域尝试整合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让这两种模式取长补短,并且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作为一个在英语教学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针对艺术生的多元智能研究并不多见。而了解艺术生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学习效果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建设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2 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为了探求更好的发展学习者智能的方法以及了解他们的多样性并且整合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这两种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习者,本次实证研究主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艺术类学生的首选学习风格是什么?

2)何种智能是艺术类学生所倾向展示的?

3)艺术类学生的智能倾向和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大一的本科生,其中包括美术史,家具设计,视觉传达,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总共六个专业205名学生。共发出两种问卷各205份,收回各203份。

2.3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定量研究方法。所采用的共有两份问卷,一份是Reid的学习风格量表(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1984),一共六组30个问题,另外一份是Walter Mc Kenzie的多元智能量表英文版(MI Inventory)(Mc Kenzie,1999),一共9组问题分别对应9种智能,每组10个问题。问卷结果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具体有三个步骤,第一步由SPSS得出六种学习风格偏好的算数平均值,表示艺术生学习上的总体偏好;第二步由SPSS得出9种智能的算数平均值,显示艺术生总体倾向展示的智能;第三步,通过SPSS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出智能倾向和学习风格偏好的相关性。

3 研究结果和讨论

3.1 首先对203名被试的学习风格偏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分析,得到表1数据

从表1数据来看,被试倾向的学习风格呈多样化的趋势。被试的动手型学习风格均值为41.783,显示所有被试比较偏好于动手型学习风格。其次是体验型学习风格(M=38.700),听觉型(M=36.207),视觉型(M=34.266),个人型(M=33.773)以及小组型(M=33.438)。虽然被试的小组型风格和个人型风格内部差异较大,但总的看来,除了最偏好的动手型学习风格(M=41.783),以及最不偏好的小组型学习风格(M=33.438,)其他类型的学习风格的平均值差异不大。这一结果和某些相关研究是吻合的。在1988年王初明的研究中(王初明,1992),以及在1990年Melton对中国学生做的研究中,动手型学习风格都是中国学生在二语习得里比较偏好的学习风格。而另一方面,很明显,小组型学习风格则是被试不太喜欢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一直是最不被中国学生喜欢的(胡晓琼,1997:34)早在1987年Reid的研究中,也证明发现受孔子文化影响的中国留学生最不偏好的就是小组型学习风格(Nelson,2006:15)。

虽然个人型学习风格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的口语和交流能力得不到训练(Nelson,2006:16)。对于被试最不偏好的小组型学习风格,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风格上有所突破,取得更多进步。

3.2 对203名被试的智能倾向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分析,得到表2数据

从表2的数据来看,被试最倾向展示的是自我认识智能(M=74.88),其次是视觉空间智能(M=66.31),然后是自然智能(M=63.50),存在智能(M=60.84),肢体运动智能(M=59.66),人际智能(M=55.07),逻辑智能(M=54.04)。而擅长音乐智能(M=49.70)和语言智能(M=43.35)在艺术生中所占比例较少,并不常见。

由于被试是学美术的学生,其展示的智能倾向是基本符合美术专业特点的。自我认识智能占优势的人注重内在感受,了解自己的感觉,具较强自我认识()Silver,Strong&Perini,2007:5。美术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如线条、色彩、形状、对象和形式等,艺术家也必有通过这些符号媒介表达自我感受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强烈愿望。另外,正如Gardner所说:“书画艺术的必要条件,存在于空间领域之中”。无论绘画或雕塑都要求艺术家必须对视觉和空间世界很敏感,有发达的视觉/空间智能,如米开朗基罗就拥有精确的视觉记忆,能毫不费力地在头脑里重现见过的所有场景(Gardner,2008:234)。所占比例最少的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也恰恰说明这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和语言这两种智能上并不擅长,因为与普通的语言交流不同,艺术家擅长的是另一种表达意义和情感的方式。了解学习者智能倾向特点,有助于英语教师在教学当中更尊重学习者之间差异,设定出更人性化的教学内容。

P<0.05

3.3 为了了解各项学习风格偏好和9种智能之间的相关性,笔者用SPSS进行了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学习风格和智能类型里许多因素是有相关关系的。结果显示动手型学习风格和体验型学习风格与除自然探索智能以外的8项智能全部呈正相关,具体相关关系有:

1)动手型学习风格和肢体运动智能呈中度相关(r=0.365,p=0<0.05),表明两者联系比较紧密。和逻辑智能(r=0.27,p=0<0.05)、视觉/智能(r=0.232,p=0.001<0.05)以及语言智能(r=0.208,p=0.003<0.05)均呈弱相关。

2)体验型学习风格也和肢体运动智能呈中度相关(r=0.36,p=0<0.05),这和动手型学习风格和肢体运动智能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相似。而体验型学习风格和音乐智能(r=0.285,p=0<0.05)与语言智能(r=0.214,p=0.002<0.05)均呈弱相关。

除此以外,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是和四种学习风格有相关关系的三项智能。语言智能与动手型,个人型和体验型学习风格呈正的弱相关,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都和除听觉型和视觉型之外的其他四项学习风格呈相关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人际智能和个人型学习风格之间(r=-0.176,p=0.012<0.05),以及自我认识智能和小组型学习风格之间(r=-0.16,p=0.023<0.05),都呈负的相关关系。

上述相关关系说明,学习风格和9种智能种类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每个学习者都有首选的学习风格和所擅长的智能种类。Hall Haley(2004)和Bellamy&Baker(2005)都有针对每种智能提出在实际教学当中所能做的具体活动,而Reid(1984)也根据每种学习风格的类型提供了课堂实践中的建议,整合两种理论,可以给外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例如,对自我认识智能强但又偏好采取动手型,体验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来说,独自学习和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会比参与引起其焦虑的课堂小组讨论要更容易。考虑到美术专业学生的特性,可以适当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其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某个议题的作品。而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占优势、偏好动手型和体验型的学生来说,电影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是较好的施教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他们参与相关的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表5中的范例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中的Unit 7个议题的作品。而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占优势、偏好动手型和体验型的学生来说,电影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是较好的施教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他们参与相关的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表5中的范例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中的Unit 7L这earning about English,是篇介绍英语发展史的文章,为了更好地让语言智能较薄弱的艺术生形象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纷繁复杂的历史,笔者尝试利用网络资源,使用网易公开课在线播放的,由英国公开大学制作的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这个短片是由10分钟英语史》来格鲁10段1分钟左右的视频构成,展现了从盎·撒克逊使其到现时网络语言中的英文单词和短语的词源,以及英语在英21世纪的发展和未来,将这长达式呈现给大家。这个活动列1表60既0年的语史以轻松娱乐的方考虑了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又兼顾了艺术生所偏爱的动手型,体验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在此项研究中动手型和体验型这两种风格和除自然探索智能外的其余八种智能密切相关,可以看出偏好这两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所擅长的智能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和所擅长的智能种类组合。如Gardner所说,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而大多数人仅擅长某一两种智能,但每种智能应有其发展机会。然而,传统上,我们的课堂注重的是培养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这对于擅长其他智能的学生来说,适应这种培养特定智能的教育方式,学习就会有些困难。外语教学如果只孤立发展语言智能,就会剥夺学生用新的方式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是尊重学习者差异的表现,也是创造多样型课堂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更好手段。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索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广州美术学院20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经SPSS分析,发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学习风格多为动手型,而所擅长的智能类型多为自我认识型和视觉/空间型,其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中多项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希望能通过对这些美术专业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加深对他们特性的了解,从而得到外语教学上的启发,并应用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艺术生,学习风格,多元智能,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相关关系

多元智能视角 篇2

神奈川县的舞岗高级中学是临近日本东京的其中一个大城市横滨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于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在那里任教。这里的学生们看起来对英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我在这里执教过三年,教过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11年级的阅读和口语、听力和语法。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体验。这些体验充满着多元智能观的教育反思。

1.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

学生们通常能领会一篇课文中的故事,但是很难用英语或日语来表达出来。因此,我便让学生们为一篇故事画8篇连环漫画。这些连环漫画展示出他们对故事理解的程度。例如,在一篇故事中,作者写道:此时,我们有一个黄黑色的气球。有些学生画了两个气球,其他学生画了一个黄黑条纹相间的气球。那些具有空间智能的学生用真实手法画了一些漫画。他们的图画比课文中的描述还要生动。还有一些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问我他们能否在漫画中的气球下面再写上几行话。英语较好学生尽力用英语来写,其他同学则用日语,认真描写着人物特征和故事背景。经过反复阅读故事之后,他们便着手画漫画,并且在不能顺利理解原文意思时互相讨论,或者问我他们的翻译意思是否正确。课堂气氛便从以教师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自豪感。在第二节课上,我请每位同学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同时展示他或她的漫画。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两个主要智能: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

2.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

如今,学科整合不仅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得不同学科同时呈现在同一节教学活动的做法,已经被纳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通过数学问题进行英语教学非常有利于那些数学智能显著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有两个例子:例1如左图所示,四个相等的圆,每个圆的直径为一英尺,构成四个切点。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2如右图所示,一辆货运火车离开2小时后,一辆客运火车以平均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驶向同一方向。4小时后,客车超过了火车。问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数学智能强的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地参加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可是平时如果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那么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沉默。然而,这次他们特别渴望知道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一旦他们能通过运用英语理解这些数学问题的意思,他们就会着手解答这些问题。

这些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表现得非常积极地教其他同学进行解题。他们愉快地解答用英语描述的数学问题,并自豪地教其他同学。由于他们对同学们十分友好,并且知道同学们的问题难点所在,所以,他们发挥的作用决不逊色于任何教师,甚至更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组织这样的数学式英语教学活动。如果阅读材料是有关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的,那么,这类活动很适合。教师们不能仅仅追求课堂的有趣性,而要注意适合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要求。

1.302.403.584.605.120

例1例2

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至少培养学生的以下三种智能数学一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3.情景表演式英语教学

最令人激动的尝试是戏剧表演。口语课本介绍了许多场景对话,包括一些有用的英语短语。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短语后,他们把这些短语按每组3~4个排放在不同位置制作不同的图案。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制作的图案。然后,他们通过使用评价表格图rubrics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表格图的其中一项是问他们在图案的位置上能否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短语。学生们几乎都做出肯定的答复。重复几次这些活动后,教室里仿佛培训出了一些演员。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并指导其他小组的表演活动。

最大规模的一次表演活动是选自迪斯尼电影的阿拉丁。我和学生们一起反复观看这部录像,记下其中的诗句,领会主要意思,练习其发音,以及分析每个人物性格。他们讨论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和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些小组的学生自己制作了道具和服装,其他组同学争先恐后地为电影主题曲伴唱。大家都非常喜欢扮演阿拉丁、茉莉和珍尼三个角色。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音乐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 音乐 教学

音乐对人类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霍华德·加德纳认为,言语智能、观察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是构成人的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人在不同智能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因此,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既有个体内部之间的差异,也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好坏的差别。加德纳的这些理论对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启迪作用,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对孩子潜能的开发,促进孩子独特优势的发挥。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要想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仅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科特点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音乐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融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新教法,根据学生智能强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促进学生智能弱项领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现的与音乐相关的事物,通过联想和构思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寻求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音乐素养提升,培养他们的音乐智能的目的。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在圣诞节前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圣诞节的由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欣赏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还结合了音乐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内涵。又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预留每节音乐课的最后一部分时间开展“艺术舞台”活动,讓学生尽情地表演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形式,如唱歌、音乐剧等。通过这种能够展现自我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聆听音乐到系统性的欣赏音乐,在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教师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教学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正能量,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日渐被人们重视,音乐形式也呈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为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PPT、视频、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前播放相关音乐。在课堂中可以根据音乐授课内容选择视听感强的音乐视频,如歌舞剧等,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双重影响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入。

(五)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在不断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过程中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积极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并重视他人评价和建议,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来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只以学习结果评价学生优劣的方式。评价应贯穿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水平差异以及智能差异,充分地认知和肯定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语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对目前我国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音乐教育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水平差异,达到实现多元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探求。为学生营造立体化、多元化、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

参考又献:

[1]王艺红.多元智能理论与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2006,(04).

[2]梁爽.论多元智能的发展与当代音乐教育的关系[J].聊城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作者简介:

[1]卢亮,江西新余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多元智能视角 篇4

学生成绩是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而成绩评价的形式是非常多的, 既包括学生成绩过程性的评价, 也包含了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价。除此之外, 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元的。整体老师和学校都会站在正确的角度来评定。但是, 现阶段的体育成绩评价体育并不完善, 存在很多问题, 这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存在着质疑。本文将在多元智能视角这个角度出发, 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要求, 为构建多远智能视角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现阶段体育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过于注重期末考试结果, 没有将学生日常体育课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 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学校体育教育研究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到个体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上, 学校和老师在很多时候都会忽略学生在日常体育课上的具体表现, 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表现就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定。这对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 很多学生也许在期末考试事过于紧张, 没有发挥出平时水平。学生期末考试不是专业的体育比赛, 没有必要就注重最后一次考试成果。学校体育教育是连续的, 按学期学年计算的, 学校和老师在具体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这个问题上, 应该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日常表现上考虑, 结合学生在期末考试的表现, 给予综合考量, 最后进行评定评价。

2、评价主体局限于老师, 过于单一,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学校的体育课, 基本上都是一位体育老师带好几十个学生这样的模式。这也说明了在最后的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上, 拥有决定权的只有老师。老师是作为绝对的评价主体存在。这也是现阶段学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主体局限于老师, 过于单一,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老师虽然对体育的基本知识很了解, 对基本的体育技能也十分熟悉, 但这也需要学生感兴趣, 肯参与才行。事实上, 体育老师在对全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时, 因为只有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意见, 而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在进行相应的成绩评价时, 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一时印象作为主要依据, 在进行体育成绩评价时, 就不那么客观了。

三、如何构建多元智能视角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1、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特性, 从体育评价的特点的出发

现阶段的体育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学生对学校如何构建多远智能的体育成绩评价可谓是翘首以盼。多元化, 多智能, 能充分体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在教育事业上的专业。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 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也不一样。在构建多元智能的体育成绩评价时, 应该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特性, 多从体育评价的特点出发。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习成果, 应该站在全局的视角下,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多元化智能视角的体育成绩评价, 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推进, 也能让学生不会只关注成绩, 而忽略了体育本身的乐趣。体育给人的感觉都是热情, 活力四射, 代表着青春和希望。体育成绩的分数单, 体现不出上述体育的寓意, 也体现不出体育精神和体育魅力。体育课一向都是在校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外最喜欢最愿意上的课程。

2、做好学生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丰富体育评价

现阶段的体育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分数单为主。这样的展示形式延续了十分久。分数单这样的展示形式一目了然, 成绩一看就知, 很简便, 这是分数单的优点所在。但是每年如果都以分数单这样的展示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体育成绩, 未免也太单调了。分数成绩单虽然便捷, 但总给人太呆板, 不怎么灵活的感觉。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做好学生的工作, 让学生对体育活动还有热情, 能在相应的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内涵。社会在高速发展, 学校教育也应该尽量跟上时代的脚步。学生都十分喜欢数码产品。事实上, 老师在进行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时, 也可以运用相机和电脑这些数码产品, 为学生更好的服务。老师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制作成各种形式, 最直观的就是DV和学生的表现都能一览无余。这样的形式, 不仅新颖新鲜, 让学生喜欢, 也可以见解的展现学生成长学习的过程。

四、总结

在学生成绩的考量上, 既会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进行测验, 也会根据学生的现实操作能力来斟酌。相对于数学, 语文等学生的主要科目, 体育成绩的评定也十分复杂, 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 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主体, 即老师, 更加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来进行评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成绩的评定时, 其实是可以用其他的展示方式来展现学生的体育成绩的, 可以五花八门, 可以有各种创意, 充分体现出体育的活力。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特性, 从体育评价的特点的出发和做好学生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丰富体育评价, 能更好的构建多元智能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摘要:学生一向注重老师对自己成绩的评价。不同的学校拥有不一样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 这些不同的学业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学生在校要学很多门课程, 学校对不同的科目采用的成绩评价方式也会不同, 要因老师而异。体育课一直都不被划分进主要科目内, 体育成绩的评价也存在特殊之处。社会在不断发展, 学校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变化,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评价体系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体育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 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要求, 为构建多远智能视角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元化,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于万清.阳光体育背景下学生体育成绩量化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体育成绩评定[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4) :82-83.

[2]胡富松.关于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思考[J].琼州学院学报, 2007, 14 (4) .

多元智能理论 篇5

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创新育人。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发展;教育是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并且为人民所接纳;而创新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也悄然涌进我国,给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化学校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修饰,不能单单靠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添置,而是需要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和积淀,产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领。有专家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注重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汇各种先进文明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弘扬学校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平

公正,意味着教育民主,意味着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

我认为: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健全人格,乃是教育公平公正的精髓。而教育的最大民主莫过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才是落实教育公平公正、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有“法”才有序,有“德”才有信,“法”“德”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在民主、自由而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激励人,最后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视角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84-0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再次在“德育途径”中强调,学校“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江苏省、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动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组织了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的活动,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省和市优秀学生社团。

据对全省20所五年制高职学校进行问卷和访谈,各校普遍认识到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受访的学生普遍反映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重视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着社团经费紧张、活动场地不足、指导教师缺乏、干部培养不够等实际困难。

笔者认为,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审视学生社团建设,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学生社团建设的认识,优化学生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首次提出智能的多元化理论,指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的多元智能中相对自身而言各智能间有优势智能和相对弱势的智能之分,每个人的行为都由一项或几项智能共同完成,即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人的每项智能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职业学校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立足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是一样的,大多数学生的智能都处于中间水平,有些智能有了较好发展,也有未得到发展的智能;再者,学生的智能都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只要我们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拥有将各智能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学生智能的全面提升,势必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每个人的行为都由一项或几项智能共同完成,我们强调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提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职业教育需要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移位多元智能理论的视点,学生社团则不仅是加强德育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引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不仅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在学生智能提升方面是一般教育、教学手段难以比及的。

首先,学生社团是以会员的意愿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愿为前提,学生的状态是积极的、主动的。

第二,多样的社团及社团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也为学生智能训练和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第三,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团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前提的,学生社团在这些活动与工作中,就是在解决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大大小小的具体问题、难题,这对学生智能训练更为生动、更为直接、更为全面。

第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智能要求是不一样的,专业教学和实训难免会受到课时数、场地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理性地选择社团,可以健全学生智能方面营养,既可以优先强化职业所必须的智能,又可以为终身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

第五,学生社团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对学生闲暇时间的指导力和影响力,学生可以在兴趣和爱好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甚至是全天候地投入智能训练中。

第六,学生社团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舞台,让学生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中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掌声,鼓励,是智能培养的重要手段。

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社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社团是与教育、教学平列作用的第三种力,该力的方向,可以与职业学校的目标完全同向,与教育、教学形成异曲同工的向心力。学生社团可以融教育、教学于一体,无论在学生多元智能提升还是品质素养、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其作用,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社团建设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加深对新学生观的理解,有助于强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元智能意识,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去审视、去探索、去反思,终将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立足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在学生社团建设具体工作中,学校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整体布局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社团或是在老师指导下组建,或是学生自发组建,或是学校号召、启发下组建,普遍是“望天收”状态,整体布局上,缺乏科学的规划。这样的状态,存在的问题是可以想象的,应该从学生职业能力及终身发展考虑,梳理不同社团对八种智能培养、提高的功效,为学生提供营养齐全的选择菜单。学生社团整体布局的规划,既要面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就业群,又要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要加强学生对社团理性选择的引导和指导;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又要注意挖掘学生、家长、校友、行业、用人单位、社区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既要重视新建社团的建设,又要重视原有社团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第二,应将社团建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滚动修订时,要渗透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要将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形式统筹规划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有些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建立和技能的巩固,采用社团方式进行组织推进,效果将比传统的课堂里、实训室里更好。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尝试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探索,根据不同社团的情况,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使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选修课、实训课一样可取得学分,实行德育学分的学校,也可以将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德育学分考核之中,以增强社团的吸引力,提高社团育人的实效。

第三,为学生社团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立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学校各种活动及工作,凡是学生可以胜任的,或者是在老师带领、指导下可以完成的,可以由具体社团承办。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学会谋划、策划,学会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学会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技之长完成相应的工作,不仅能收获更好的活动效果,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学校不少活动安排周期性很强,特别是一些准备时间比较充裕的活动,可以更早地启动筹备工作,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从策划、设计到具体落实,在竞争和比较中促进做好、做优、做特,多一些有利于学生智能提升的设计。

第四,强化对学生参加社团的引导和指导。要尽量避免学生盲目跟风,要对学生智能状况有一定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查看学生的学校记录、访谈家长和任课教师、询问学生本人以及设计有针对性的特别活动来观察等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的智能状况,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智能提高的引导和指导建议。要尽量避免学生选择性困难,一方面社团命名时要注意归类,有的同质社团可以直接用“分社”形式;另一方面,要适当限制学生参加社团的数量和“跳槽”的频率。

第五,细化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教育力、培养力。社团运行得是否正常、效果优与劣,都与管理和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从入学时16岁到毕业时21岁,年龄跨度较大,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许多方面整体差异也较大。大而化、笼而统的管理与指导,不利于社团全体成员的成长与进步,不利于低年级学生智能的快速提升。有必要对普及性较高的社团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指导,由校级社团将“支社”下设到系部(或者班级),系部(或者班级)协助管理,校级社团以其比较成熟的经验对系部(或者班级)“支社”加以指导和引导,组织和安排高年级的社员以老带新,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直接面对一些问题(或难题),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或难题),也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与低年级比较或竞争的平台上崭露头角,得到认可,找到自信,为更多的社团社员获得锻炼与提高提供空间,从而在更多层面上为学生培养提高自己的多元智能创造条件。

第六,优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过程,把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作为社团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有针对性,尤其是五年制高职这样一个长学制的培养过程,要对不同年级的成员设立不同的成长目标,成员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发展规划,把阶段性目标当做解决一个问题来实现。要项目化地制定学年、学期计划和策划具体活动方案,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力争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社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注意发现“骨干成员”,注重培养“骨干成员”“骨干成员”不仅是社团组织、引领、辅导的核心力量,而且是社团传承的种子,他们将是智能重点的被培养者,对于一般成员,他们又是近身的指导者。活动策划时,要讲究成员与成员、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善于打组合拳,要善于利用志愿服务以及学校主题活动等机会,发挥社团自身优势或“看家”本领,组织和策划既形式多样又深受年轻学生欢迎的活动,力争一箭多雕、一举多得。不仅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动起来,还要创造条件让成员们多动起来,动出实现多元智能提升的实效来。

(责任编辑:曹鸿骅)

Abstract: Inspecting the student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optimize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introduce the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into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lan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strengthen and provide refinement guidance, optimize management and create more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 to help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abilities.

多元智能视角 篇7

由于课堂管理本身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不同学者来说, 他们所认为的课堂管理理念是不同的, 相应的研究范围, 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这就导致了目前对课堂管理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学者的观点也是相对集中的, 他们认为课堂管理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种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控制取向, 这主要是抱着使得学生能遵守纪律和规的目的, 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第二种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叫做促进取向, 这主要抱着激励鼓励学生的目的, 强调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引导、激励, 使得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这主要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这个概念而被提出来的。他认为, 多种强弱不同的智能都蕴含在每个人身上, 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都体现着这些智能。他还强调说, 可以通过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智能要素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内省智能。他认为, 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 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能, 他呼吁这七种智能能给予相等的关注。 (1)

2 课堂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师生间关系从客观上来说是不平等的。存在这种师生关系不平等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可能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大多数教师看来, 课堂管理主要在于课堂秩序的控制, 还有教师权威的维护。教师认为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 用强制性的手段维持课堂纪律的安静和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 学生能够安静地上课, 万事都服从教师的指挥, 教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这就是教师最喜欢的课堂。从许多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出, 多数教师仍然依赖于自身职业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威性, 采用强制性的权威手段来管理学生和班级。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让学生严格服从自己的命令, 专制型的师生关系。

(2) 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结果都是单向性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以前, 我国基本上是统一采用一套标准课程, 基础性和通用性是最为被重视的, 运行模式也是“自上而下”的, 这就使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完全掌握了主动性, 教师只是使用填鸭式的方法使劲给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只是。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完全都是单向性的。

(3) 课堂管理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一个课堂教学进行中, 所有的过程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这样的过程学生根本不能发挥主动性, 住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 因此很难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 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的僵硬化的管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 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 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而是多种智能的整体提升, 生成新型完整的人格。 (2)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 不少教师单调地, 用成绩高低、课堂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用简单的, 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 非常容易导致不良结果, 比如学生对课堂生活表现出及其不满意的态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这就是不良后果之一。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 忽视了生命个体之间有机的交流, 教育的效果最终不佳。

(5) 学校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不当的情况。学生作为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 具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也具有着高于成年人的创造性, 这些都是学生的一些根本的特征。因此, 对于现行的教育管理, 学生凭借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独特的创造性, 他们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 学生更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主动权去吸取知识, 并希望学校的管理机制能够更加宽松一点, 能符合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同时, 大多数学生也都希望教师能重视自己强烈的个体意识以及创造力。因此, 在这种僵化的管理制度之下, 学生的个人发展很难实现,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非常难实现,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的。

3 建设多元智能培养的课堂策略

3.1 人文性策略。这种策略强调沟通交流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十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的课堂管理, 也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教学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策略, 引导学生发展其自制、合作、探究的品质, 减少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 (3)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他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仅仅考虑到课堂的纪律、教学进度、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会是, 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这样也达不到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目的。

因此, 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教师不应该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懂得欣赏自己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的美, 并对他们取得的成长发出由衷的赞叹, 真诚地鼓励学生, 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理解他们, 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

3.2 制定适宜的课堂规则

规则约定是和谐的师生间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不应该以处罚为主, 单纯的处罚只能让学生觉得课堂更加单调乏味, 更加缺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课堂规约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 做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最有利的, 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笔者认为在实际课堂管理中, 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四点: (1) 课堂规则在设定以后, 执行起来是否能够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 (2) 课堂规则应该通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充分讨论, 共同制定。 (3) 课堂规则在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少, 也应该尽量精炼。并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和老师的温暖。 (4) 课堂规则应当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及时制定, 并且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下面是制定课堂规则的十七个步骤:“ (1) 澄清学生的主要特质与需求, 估计和确定满足学生和教师需求的行为限度; (2) 从“预防性”、“支持性”与“纠正性”三大原则出发, 列出一个暂时的清单; (3) 在上课的第一天就与学生共同讨论; (4) 与学生共同列出能够得到确认与支持的课堂公约; (5) 列出一个修正后的完整的清单; (6) 设想建立一个既能有助于学生自我控制又能允许个性发挥的正向的课堂气氛; (7) 建立包括校长、其他教师和家长在内的良好的支持系统; (8) 将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课堂规则付诸实施; (9) 在实施第一周后, 对实施有的效程度进行评估; (10) 与学生共同讨论评估的内容, 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 (11) 必要时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对规则进行修改; (12) 设计有趣而且得心应手的课程, 让课程生气勃勃; (13) 让课程的进行如行云流水, 不要有停滞或混乱; (14)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为学生做好示范; (15)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困难, 而且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 (16) 学生出现与规则不相符的现象, 了解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 并寻求可以帮助的径; (17) 无论遇到什么情形, 永不放弃, 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机会。” (4)

摘要:由于课堂管理本身是非常复杂的, 不同学者所持有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 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目前对课堂管理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教学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潜在优势, 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

[1]余武.教育技术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8 (2) .

[2]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1) .http://www.scrtvu.net/thesis/files/lwk/lw1614.html.

[3]征鸿天地 (吴江高级中学) .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征鸿》教科通讯, 2005-01-18.

多元智能视角 篇8

在MI理论中, 加德纳打破了传统概念中以“智商为核心”的智力结构理论, 他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界定智力结构, 并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 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人有以下八种基本智力: (1) 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即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 (2)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即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 (3)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 (4)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即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 (5)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即感知、欣赏、甚至创作音乐的能力; (6) 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 (7) 自我认识智能 (又称内省智力或自知智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即自省的能力; (8) 自然观察者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即洞察自然界的才能。

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多种智力的组合,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主要是由于智力之间的组合不同造成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某些智力很发达, 某些智力很一般, 其余的较不发达。所以, 加德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各种智力都得到提升, 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突出优势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平衡发展。本文拟从该理论出发, 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教师是教与学的引导者、促进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智力的人, 每个人的智能表现不同, 每位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都是独特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学生各种智能, 促进强势智能充分展现。因此, 教师不只是“一桶水”, 而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不是授之以“鱼”, 而是授之以“渔”。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一种和谐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师道尊严”, 要求“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求什么, 学生就该做什么”。加德纳认为教师在教学的特殊交往模式中, 要从神圣的讲台走下来, 到学生中间, 把“知识权威”转入到“平等对话”的情境之中, 要努力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给学生决策权和选择机会,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积极与学生对话、交流、合作, 促进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的发展, 培养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能力。师生在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基础上, 进行情感体验的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教学过程的中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是建构性和情景性的过程, 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反对“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 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主动探究性。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 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就是多元智能教学观所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二、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1. 活动类型的“多元化”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可概括为两类: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 (To teach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 ”;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而教 (To teach by Multiple Intelligence) ”。前者把“多元智能”看作教学目的, 后者则侧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课堂设计。最理想化的是两者的综合, 即:“为多元智能而教, 教在多元智能中 (To teach for and by Multiple Intelligence) ”。然而, 大多数人都只是某些智力发达, 我们称之为“优势智力”。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智力, 来开发培养他们的英语言语-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同时注意他们其他智能的平衡发展。

课堂活动类型的“多元化”并非“泛化”或“滥化”。这里是指要改进传统教学中整齐划一的讲授模式, 让课堂教学在“活动化 (activity-based) ”、“任务化 (taskbased) ”和“内容化 (content-based) ”之外, 还要“趣味化 (interest-oriented) ”和“个性化 (personalityoriented) ”。从学生的语言-言语智能来看, 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学生听、说、读、写的某单项能力突出, 而其他能力较弱, 这说明教师要注意这些单项智力的平衡发展, 在设计活动时也要“多元化”;从人际交往智能来看, 有的学生性格外向, 参加活动争先恐后, 善于与他人合作,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 不愿意参与活动;从音乐-节奏和身体-运动智能来看, 有的学生热衷于歌唱和表演, 有的学生却不愿“张口”, 不愿“动手”。

针对以上情况, 在课堂活动设计时, 强调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如:让肢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多做一些快速反应游戏;让空间智能有欠缺的学生多做些“导游”型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多参加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 侧重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智能等等。

应该注意的是:课堂活动类型的“多元化”不是“无主体”、“无侧重”、“无边际”的, 相反, 应结合语言教学的特点, 要有阶段性的侧重。启蒙英语教育时期的听说类活动设计要多, 而中高级学习者侧重读、写、演的活动。

2. 交际语言的“英语化”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我们要始终把握“用英语做事”这条原则, 而不是去为完成活动而设计活动任务。也就是说, 在教学任务或活动的执行过程中, 作为目的语的英语应是整个过程的主要工作语言。

David Nunan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应为学生设置与生活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类事情, 例如填表格、买报纸、问路、写信等。语言教学正是引用了“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性, 并从语言学方面赋予新的定义, “任务”是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或反应, 它以交流为目的, 并通过语言的交际来掌握语言。例如:边听磁带边绘地图, 续写文章结尾, 完成流程图, 对有关信息进行再处理等。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开发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下才能完成, 语言习得更是如此。要使习得高效化, 必须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社会的大环境, 又包括学校和家庭等的小环境。当然, 最重要的是课堂这一环节, “在活动中学”和“从做事中明白”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求。

3. 学生分组的“多元化”

由于学生在智能结构上存在差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分班或分组是必要的。人的智力差异首先体现在男女生方面, 科学研究表明: (1) 女孩的语言-言语能力比男孩强, 平均成绩相差0.2个标准差; (2) 10岁以后, 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平均高出0.2个标准差; (3) 10岁以后, 男孩逐渐显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 比同龄女孩高出0.4个标准差;等等。由此可见, 男生和女生在教育和引导的方法上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活动分组时应遵循男女生兼顾的原则。

另外, 学生在学习效率上存在差异, 既有“优等生”, 又有“差生”。按照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的“差生”不是智力上有障碍, 只是他们的智能特长没有表现在所被测试的范围或领域而已。教师的任务是在探测出学生的优势智能后, 通过合理的分组, 让学生的各种智能获得优化发展。

学生的智能结构和优势智能不是静态的, 而是处于变化的发展之中。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分组时要避免单调的固定模式, 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新合理的编排分组。一来固定的分组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厌倦心理, 二来不利于有效地组织教学。因此, 分组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 即分组的标准应及时更新和变化。“及时”不是过分频繁, 应根据具体情况或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分组原则, 在成员组合上应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做到分组多元化, 必须考虑常见的几个变量:性别、年龄、优势智能、智能结构、性格、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等。

由于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优势智能, 促进其他智能充分开发和智能结构不断优化。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获得启示,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应遵循活动类型多元化, 活动语言英语化和分组多元化等原则。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1982.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沈致隆泽.北京:新华出版杜, 1999.

多元智能视角 篇9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向普适性的传统智能观提出了挑战。传统教育一直以来只强调学生在语文和数理逻辑 (主要是读和写) 两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是人类的智能千差万别, 呈现多元状态,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强势智能组合。所以如果用同一杆尺度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 势必会扼杀个体的特殊才能, 滑进教育不公的危险泥潭。加德纳认为, 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据此, 加德纳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 (1) 语言智能:即语言思维能力, 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此项智能集中表现在作家、编辑、撰稿人、广告人、演说家、记者、新闻播音员等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身上。 (2) 数理逻辑智能:即洞察事物之间的关系, 进行科学分析、推理运算及逻辑思维能力。此项智能集中表现在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身上。 (3) 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 并把所知觉到的恰当表现出来的能力。突出表现在建筑师、摄影师、艺术家、测绘员、雕塑家等身上。 (4)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突出地表现在运动员、戏剧表演家、舞蹈家及演员等身上。 (5) 音乐-节奏智能:对节奏和旋律有很好的感受性, 具有良好的欣赏和创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乐师等身上。 (6) 人际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此类人群能与人融洽相处, 有体察人情的本领, 对微妙的情绪、脾气、心意、愿望等反应灵敏。集中表现在宗教和政治领袖、公司行政主管、心理咨询专家和教师等人身上。 (7) 内省智能:对自我内在情感的理解能力。突出地表现在小说家、哲学家、神职人员、思想家以及那些对自己内心世界有深刻了解的人身上。 (8) 自然探索智能:能够辨认一种团体或是物种的成员, 区分同一物种成员的差别, 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存在, 还能正式或非正式地把有机物种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的能力。如博物学家。 (9) 存在智能:以一种敬畏姿态, 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定位自己的能力, 在寻找生命的重要性, 死亡的意义, 生理和心理世界的命运, 以及在深刻的经验中定位自己的能力。

2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英语教学

2.1 融合多元智能理念, 寻找教学切入点

明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指导意义, 对实际教学来说, 多元智能理念在操作层面的体现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为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 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教学模式与制定相关教学计划, 可以说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切入的最佳基点。

(1) 研制多元教学模式。中学教材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与开发多元智能的理念一致, 因此可以把某个智能作为科目的单位, 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例如在“视觉-空间智能”中, 可以与“there be”句型结构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画简单的图画。教师口述在某处有某物, 如There is a house in the center of the paper.然后以此为中心, 添加其它的存在物, 例如, There is a car near the house, and there is a cow behind the car;there are some chickens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still, there are also some children behind the house.这样, 学生需要将听到的场景如实描摹出来, 一方面视觉空间能力得到了强化, 另一方面在听的过程中, 需要辨别老师提到的car-cow, chickens-children等近音词, 言语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 启用丰富多彩的检查评价模式。教师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一经使用, 就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 如果只更新教学理念而检查评价体系滞后, 收效会不尽人意。所以进行多元智能检查评价, 会在实际操作层面巩固多元智能教学理念, 事半功倍。为落实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放开评价模式, 将培养各种智能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为记住某些片段, 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讲演、演出。以“come and meet my family”认识家庭成员为例。喜欢交流的学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 绘声绘色讨论各位家庭成员;有言语语言优势的学生可以极尽情感表达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口才;那些有音乐节奏感的学生可以给片段谱曲, 怡然自得地唱吟一番;那些内省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各位家庭成员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动作, 扩大词汇运用能力。所以要不拘一格, 鼓励学生突出自己的强势智能, 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性循环。

2.2 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1) 认清认知策略, 强化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虽然会存在着个体差异, 但因此项智能的普遍性, 所以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所以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实际上也就是更深地挖掘并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这不仅对于学习英语本身来说至关重要, 而且对刺激母语能力, 培养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来说也同样必不可少。

(2) 语言智能优先, 促进各项智能发展。作为英语教学实践, 培养语言能力是理所当然的基础。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是语言智能训练的必由通道。通过阅读训练的不同策略, 例如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续写、续说以及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以此作为引子, 充分发挥喜欢电子游戏的学生的特长, 让他们重复游戏的步骤和指令, 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利用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 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视角 篇10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差异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终于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观点。并且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 论证阐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 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点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心。这种狭隘的认识, 使评估智力高低的标准也仅仅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能力为评判标准。然而, 在多元智能理论体系中, 个体身上相对普遍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实际上共有八种智力。除了上文提到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之外, 加德纳教授认为我们每个人还拥有其他六种主要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他还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论, 即对学生进行“情景化”评估, 用以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出现的问题, 改进之前固有的教育评估功能和方法。

加德纳认为, 八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是占有同等重要的。虽然不同的个体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下, 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尽管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差异, 不应该让学生的差异性成为教育的负担。反之, 应当成为另外一种宝贵的资源优势。我们可以根据加德纳的理论, 在发展学生各项智能的同时, 还应注意到每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赶上教学进度时, 亦不应让学生为此受到批评指责。面对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首要考虑到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让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取代老旧的教育评估的方法, 才能公正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指导教学, 可以让教师重新发现学生、了解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发掘资优学生, 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机会, 使他们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 差异教学理论概述

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为差异教学做出了定义。广义上来讲,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事实上, 差异教学理论的提出与上文所阐述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不可分割的。在差异教学理论的影响下, 我们能够重新对每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有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方式组织管理课堂教学, 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 以赞许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在《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中, 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曾写道, 实施差异教学, 教师以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的方式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可是, 差异教学不可等同于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旨在要求教师用评估来引导教学决定。我国的孔子也曾提出类似“因材施教”这一与之相似的教学观点。在私塾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下, 孔子提出的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顺应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 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然而, 面对而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将古人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就会发现其教育方法的弊端。换言之, 个别化教学或者因材施教, 与差异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差异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楚的认识。然而, 目前各个班级的学生众多, 教师课程任务重, 很难顾全到每个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发展。在学生公平受教的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差异教学难免有点“纸上谈兵”的效果了。抛开差异教学的弊端, 再来看差异教学评估。差异教学的评估也是极其重要的, 它是差异教学的重要因素。换言之, 良好的差异教学评估是成功的差异教学的契机。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英语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优化

(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中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学生在各个学习成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法, 即灌输式教学和死记硬背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枯燥的语法知识, 学习阅读“天书”般的课文, 机械的记下老师讲到的重点字词句, 在结束了令人昏昏欲睡的英语课后又要埋头于题海中应付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今的初中还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 不少学生因为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容易产生畏惧的情绪, 而大部分学生则表现出厌倦课文阅读的现象, 倘若教师只一味的进行枯燥讲解, 那么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所在,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 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差异的了解。而了解学生差异是教学准备阶段的首要工作。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 比如对学生英语底子的了解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把控。还有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 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课前准备以及课堂教学时应考虑到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否超出了没有语言智能优势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经过上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应当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用差异教学来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于常见的班级授课形式, 教师要注意到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做出响应性反映。同时, 教师还可以发掘学生优势智能来辅导在英语学习上出现困难的学生, 引导学生用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英语学科的学习。

长期以来, 教育学与心理学是密不可分的。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以上述两种理论最为指导思想, 还应当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列入研究范围。例如, 学生渴望在课堂环节表现自己, 那么无论该学生所说答案的正确与否, 教师都应当给出“excellent!”或者“perfect!”积极正面的评价。面对不敢发言或者没有答题思路的学生, 教师应当避免用“sit down”或者“next one”来予以否定。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智能, 不同智能组合可表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倘若教师不顾学生语言智能的优势劣势以及学生的英语基础, 仅仅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法让各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单纯的对语言进行学习, 而不注重其他七种智能在初中阶段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则必然会致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为了让其他智能占优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备课时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教学工具, 在教学设计上有针对的设计安排有利于各项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死记硬背的被动灌输模式已经不利于现今初中课堂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在确定了差异化教学目标之后, 对整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差异化改变。

(二) 实行差异评估, 进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成功的差异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差异教学评估作为准绳。传统意义上对教学评估的唯一方法是考试。然而, 考试仅仅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反馈。差异评估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评估, 差异评估可以将反馈回来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甚至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传达给教师。教师可以将反馈回来的信息作为根据,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准确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予以把控。

对于课堂教学, 迎合初中学生的兴趣所在, 进行广泛又多样化的教学。众所周知, 英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 即能力的感知、沟通、传授与综合运用。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教学,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即语言智能的训练。上文提到, 教师在课堂提问后的反馈应当是以正面的、积极的鼓励为主。那么, 在课堂提问环节上也应当注重技巧的运用。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展开的课堂提问, 不仅为了吸引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注意, 还赋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综上几点, 并将其付诸实践应用, 则可将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同时也作为一门学科, 无论是在日常应用还是平常学习中, 这个过程都应该是积极的并且快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对英语科目学习的端正态度, 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听力、阅读或写作等方面表现出的天赋。针对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倦怠或者抵触的消极情绪,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差异教学就显得尤为有效了。本文基于对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以及优势智能的发掘, 援引了加德纳教授与华国栋教授的理论观点, 对改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施行课堂差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以期望实现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 达到初中课堂的高效教学。

摘要:作为小学与高中这两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衔接,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当在新时期新环境的时代背景下适时引入与时俱进且适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将多元智能理论思想合理恰当地引用, 以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固有的教学模式, 而后佐以差异教学理论辅之。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能分布和优势智能,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 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差异。同时, 培养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 使之对英语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在多元智能理论中, 合理利用优势智能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为了研究在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简要分析探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趋利避害,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改革,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差异教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浅谈差异教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

[3]姜智, 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邹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 (4) .

多元智能视角 篇1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地理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中学教学应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教育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使学生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校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霍华德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这种观点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谋而合。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新教学方式,实行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课程内容要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因此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需要,发挥地理学科特色,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智能,通过分析新闻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例如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互助合作分析地震的成因,探究地震后可以采取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地理教学内容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显性教学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的教学素材。教师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创新包括“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是教学目的,“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是教学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创设语境,加强学科融合,培养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

地理课堂可以挖掘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可以利用物理方面的气压数值的变化解释热力环流中的气流流向;或者利用数学知识,根据直射点的纬度推断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等。

2.实践体验,培养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在“做中学”。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摩认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深”。通过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音乐或者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

如《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韩红的《天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藏铁路建设时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谷歌地球、MapChina等地图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开展合作,引导思考,培养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教学中利用角色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家”、“规划局局长”、“环保局局长”,在互助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人际交往智能。同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元认知水平和自省智能。

四、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分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科学地分组,依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课程标准,设计由低到高、由简到难、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设计层次化,使各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达成相应的目标。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中学地理教学的良性循环。

多元智能视角 篇12

一、财务会计学教学现状

目前, 我国大学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以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为主要课程体系。从教材上看, 初级财务会计着重对会计循环、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中级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高级财务会计则是以互相独立的会计特殊事项为体系, 各章节之间互相孤立, 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 教材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从教学观念上看, 普遍存在着“重规则轻原则, 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现象, 迫于各种考试和就业压力, 教师以教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和规则制度为己任, 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 被动接受,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 教学形式陈旧, 讲课依照是呆板的教学模式, 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在这种从教材到考试均侧重规则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 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很难适应会计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最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则从20世纪末开始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 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定义为:在个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中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创造产品的能力, 并将智能归纳为九种。加德纳教授认为, 个体的智能状况是不同类别的智能因素组合的结果, 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为智能类别的组合差异和强势类别的表现差异, 因而单个个体往往能突出各异的一两种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往往不在于高低的差别, 而一般在于其特长表现在不同方面, 因此不能以单一的模式来评判个性化的智能状况。

适当教育方式的要义在于, 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个体的智能, 彰显强势智能, 提高弱势智能, 使被教育者的智能发挥至最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蕴含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 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 培养学生个体的强势智能类别, 使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然而, 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方面, 我们却很少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基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思想比较混乱的现状, 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石来构建我国的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设想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 财务会计学教学蕴含着多维的智能发展契机。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 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不但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 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多维智能发展需求, 而且提升了弱项智能、强化了优势智能, 促进学习者智能的综合提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 教学工具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是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为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诱导其无意注意, 培养其有意注意, 而且往往意味着多渠道的信息源, 符合会计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高、技术运用关联度广的特征, 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 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

(2) 课堂教学的互动化。

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 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经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中, 学习者不但可以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就感, 产生愉悦的学习经验, 而且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 可以在各种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 明确并修正其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教学氛围下, 更易于会计专业逻辑思维智能的综合提高。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教材选择的首要标准应满足学习者智能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生源各不相同, 智能层次和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起点较低的班级, 如果盲目地追求使用难度较大的教材, 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 应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测试评估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 有的辅以一定的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 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解题能力, 存在智能评估范围狭窄的缺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体现在课程测试当中, 因此测试评估的多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众多的财务会计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种方式显然淡化了会计教学综合智能的培养特色, 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能发展状况的检测, 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取向简单化, 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部分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 严重损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测试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 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课程测试当中, 可以采用笔试与论文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测验互补、客观试题与主观命题并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估测试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可集中以笔试的客观题测试为主要测试项目, 其他还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项目则由学生进行选测, 做到客观、公平地对待各种具有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生, 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摘要: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 着眼于智能融合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程测试评估三个方面, 在对我国目前会计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目前我国会计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财务会计教学,现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魏庆安, 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周竹梅.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上一篇: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下一篇:出口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