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数据

2024-10-19

多元数据(精选9篇)

多元数据 篇1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尝试给出了一种具体的数据筛选方法和实例。一方面从统计学和实用的观点来看待数据挖掘提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发展概念化的规范, 以便由统计学者把数据挖掘引导到一个分析框架中。

1. 基本思想与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中有许多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前者将多个相关变量转换为少数综合变量, 反映原变量的信息, 而这些综合变量之间并不相关, 主成分导出可借助样本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求得。彼此间关联较为密切的变量分属同一类, 不同类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小越好, 一类变量代表一个本质因子。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这种类型的模型或结构。

2. 具体实例

2.1 直观示意图的应用实例

主成分分析是应用于实际的数学方法。当计算结果不能解释原始数据时需要进一步分析, 例如:增加、减少某些原始数据;分析特异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等。

例1:这里有100个大学生的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 概率论, 书法技能, 演讲技能, 教材教法的成绩如下表。

把一、二主成分的载荷点绘制出二维图, 便于直观地显示并解释原来的变量, 用载荷图表示如下。

由上图看出, 第一主成分充分解释了专业课素质, 也充分解释了教师技能, 但其符号相反。也是由于两类科目的性质不同。因此, 同第一主成分可以识别出偏于专业课素质或偏于教师技能的学生。

由于主成分分析仅仅是因子分析的特例, 所以下面再用因子分析来验证上述结论, 并进行更精密清晰地解释。

从SPSS的输出:

可以给第一个因子起名为“教师技能因子”, 而第二个因子起名为“专业课因子”。可以直观看出每个因子代表了一类学科, 经渭分明。

2.2 分组主成分分析实例

主成分的确定问题, 实质上就是权数的确定问题。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给各指标赋予适当权数。如果第一个主成分分量的方差所占比例 (贡献率) 小于85% 时, 应该将多个主成分分量结合考虑, 采取的处理方法有因子分析、作旋转或进行加权处理。

因子旋转 : 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变换 (旋转) 。最理想的结构是每个变量只在一个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 而其余因子载荷较小。各因子中具有较大载荷的变量作为一组, 所有的变量都分别归于某一组中, 每一个变量仅归于一个因子, 各组间的变量线性无关。

(2) 分组主成分分析 : 对各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由于各组内的变量极其相关, 故只取第一主成分也是综合主成分即可代表, 那么, 各组第一主成分的得分为C (j=1, 2, …k) 。

这种分组主成分分析法优势明显, 它充分利用了第一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的综合作用, 综合凭借模型的解释;同时, 借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对变量进行分组, 构建成评价体系结构。

结语

在数据挖掘过程中, 统计分析为其提供了许多合理的、有效的分析方法。比如在选择数据, 准备数据, 审计数据, 构造模型, 验证调查结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数据挖掘为统计学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 给统计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并推动着统计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尝试给出了一种具体的数据筛选方法和实例, 以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 同时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从而挖掘数据背后的知识。

关键词:数据挖掘,多元统计,数据筛选

参考文献

[1]塞英.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方向研究与应用.管理科学学报, 1999.2 (9) .

[2]邵峰晶, 于忠清.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3]Margaret H.Dunham, 郭崇慧等译.数据挖掘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多元数据 篇2

摘要:采用多元化网络数据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便捷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习惯,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 网络数据 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

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

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

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数据条件下出版社的多元化发展 篇3

早在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便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自2009年开始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其概念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大数据的应用正在重塑多个行业,包括图书出版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及科研模式。

大数据条件下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向

1.大数据条件下,精准营销逐渐受到重视

社交网络的流行及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对个人和群体的实时观察,这为预测个人和群体偏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如果能对大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就能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服务和新产品,从而实现标准化广告的推送。

近年来,一些出版社仅仅将书籍的内容作为核心价值,并没有挖掘书籍的数据价值,没有看到数据化需求,也没认识到数据化的潜力。在这方面处于行业领先的是谷歌,它的“词频统计器”是建立在Google Books(全球图书)庞大数据库基础之上的一种应用。这个数据库包括了全球1500万册藏书内的词汇,网友最多输入5个不同的词语,就可以通过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全球书籍词频统计器)显示的图表观察这些词汇在不同年代数据里的出现频率。大数据时代颠覆了小数据时代利用少量数据获得更多信息的思维模式,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视角更仔细地观察和研究数据的各个方面。总之,利用大数据,出版社可以进行更精准的营销。

2.大数据条件下,个性化的图书内容订制逐渐重要

大数据时代,消费时间“碎片化”和阅读内容“碎片化”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在消费者看来,这是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必然要求;在出版社看来,这是未来图书设计品牌定位的主要依据。为顺应趋势,图书的内容、信息提供、服务都将趋于“订制”,也就是,消费者只对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订制内容买单。但是,怎样精准把握读者需求成为了出版社的难题。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营销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对此,出版社可以通过大数据明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极大提升出版效率。可见,个性化的图书内容订制将是连接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3.大数据条件下,出版社需要搭建自己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

大数据时代,出版社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定位,搭建适合自己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出版社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及方法,形成主动出版的观念,借助传统出版的品牌优势,选择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图书出版行业的战略资源及核心竞争力,出版社需要重视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应更加注重对既有信息的挖掘和“增值”,而不是单纯追求信息的增量及规模上的扩张。

4.大数据条件下,出版社需要打破数据与行业壁垒

大数据时代,出版社应实行跨行业的深入的战略合作,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能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传统出版为我们提供内容源泉,而数字出版则可以为我们增添发行渠道,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图书出版行业应积极与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等合作,借助数字媒体快速传播的优势,实现图书出版跨行业、跨产业的合作。

对整个图书出版行业来说,大数据将带动整个产业的革新。首先,在图书选题方面,选题的确定应基于对图书市场客观数据的分析,大数据能够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其次,从发行角度来看,每个区域发行的数量应详细考察各地读者的阅读情况及购买趋势等,大数据同样能够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再次,从图书购买者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大数据提取核心数据,并根据出版社、责任编辑、作者等的综合评分为采购提供相应指导。此外,出版社还应该努力搭建国家行业层面的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平台。因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出版行业应打破数据和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图书出版信息数据的共享,从而为图书产品在线交易提供有效途径。

大数据条件下出版社如何多元化发展

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条件下,图书出版行业应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开展多元化发展战略。

1.继续大力发展传统图书出版产业,同时加强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给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丰富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形态的同时,也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在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必然走向之一。

尽管受网络阅读的冲击,纸质书的发展势头被遏制,但500多家出版社的主营业务至今仍以纸质书为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我国图书较2012年增加3.0万种,增长7.4%;总印数增加3.9亿册(张),增长4.9%;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增加47.3亿元,增长6.5%;利润总额增加3.4亿元,增长2.9%。这些数据表明传统出版依然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喜人,传统图书出版还是大多数出版社主要的收入来源。

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出版社必须在吸取数字出版优点的基础上,狠抓传统图书出版业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在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出版社即使要开发数字出版,也不要破坏传统图书出版的运营体系,可以另建一支团队和系统,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律来从事数字出版工作。

2.向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具有成长性和前瞻性的产业,很多文化产业的规模大于图书出版市场,但是与图书出版业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出版社在坚守传统图书出版业务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等。

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网络游戏兴起,收藏业和拍卖业也得到高速发展。以网络游戏为例,近年来,客户端游戏营业收入稳中有升,网页游戏营业收入增长强劲,移动游戏异军突起,游戏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831.7亿元,较2012年增长38%。

图书出版与文化产业本来都是软实力,它们有着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特点,因此出版社不应该固守在某一方面,而是应该在关联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激发自己的潜能。笔者这里以日本的动漫产业为例进行说明。日本产业者往往先是在杂志上编故事作为铺垫,然后再引向成套的图书出版,接下来开始拍摄连续剧,最后卖模型、卖道具,这样前后衔接,做得有声有色。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只有运用好资源,才能有利于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3.向实体业发展

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发展主业,即出版社通过图书出版的盈利发展出版业;另一种是以多业发展,依靠多元化发展反哺出版主业。后一种方式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其他行业发展越好,出版主业也就发展越好。

成功的大型出版集团大多走多元经营发展道路,它们通过核心出版业体现集团的形象与价值追求,但是这并不表示核心出版业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就高,甚至有的大型出版集团的大部分收入却来自于非出版业。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采取高度市场化运作,走广泛合作道路。该出版社地处偏远,在突出主业的同时,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使得出版社自身从当地并不起眼的出版社成为跨地域、跨地界的集团化出版社。该社现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印刷厂、大学书店、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等下属企业和控股公司共22个法人实体,业务范围涉及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等多个领域。该出版社的多元化经营非常成功。

向实业发展包括房地产业,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反对者或出于文化责任,担心影响出版主业的健康发展。其实,检验多元化是否成功,重要的是看出版是否比以前做得更好、更有发展和更有影响力,而不是出版比重的强弱。如,安徽出版集团,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及网络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资供应与经营等业务于一体,兼营房地产开发、商品进出口、内贸、医药等业务,又拥有数码传播、数字出版、信息服务等新兴出版业务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该集团在做好图书出版的同时,把实业、商业也做大了,挣了钱,反哺出版,其集团内部设立的出版基金居然超过上海全部,可见他们的经验是成功的、有效的。

多元数据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湖南,多元利益群体,媒介表达

一、背景

大数据指规模大、非结构化、无关的数据集, 数据需要快速分析, 并且其分析需要新兴的技术和人才。大数据具有规模性 (volume) 、多样性 (variety) 、高速性 (velocity) 和有价值 (value) 等特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视域下湖南多元利益群体的媒介表达研究正在改变。以前, 话语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能够展现出民众的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和社会诉求。现在借助大数据, 人们能够利用微信、微博互动, 传播信息, 传递舆论观点, 传播第一时间的社会热点, 表达出个人诉求, 还可以找出事件背后的不实信息源头。媒体视角正朝更加多元化发展, 具体表现为社会话语权的把握、社会关系呈现、社会热点追踪、社会诉求预测等多方面。

二、湖南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媒介表达诉求现状

根据我国2012年电视观众调查显示, 电视在我国的媒体渗透率以99%排第一, 排第二至第四的分别为报纸、互联网和杂志, 手机的渗透率为44%, 广播排在最后。大部分观众第一信息选择仍然是电视, 第二是互联网。在大数据的影响下, 湖南的本土媒体格局正在巧然发生变化。报纸、期刊纷纷与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 针对“低头族”也研发了信息发布平台, 同时加大了对新闻图片和受众互动的平台开发和利用, 培养新媒体滴经营管理团队, 传统媒体正在逐渐向全媒体转型。

借助多种平台, 湖南媒体让新闻报道以人民性和公共性为本体, 让普通民众成为媒介表达的主体。例如湖南都市频道的收视较高的新闻节目《都市1时间》的新闻理念是以“民生视角、本色表达”, 定位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与观众互动。节目有反映城市变化的“城市动态”、有表达观众诉求的“百姓说话”、有第一现场解决问题的“小李飞到”和“都市直播”、还有表达人文关怀的“请原谅”等五个版块, 通过民生新闻和电视评论开展多元利益群体的媒介表达。长沙政法频道的《政法报道》栏目从民生视角关注时政要事、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语言犀利透彻, 发人深省。这些栏目同时还通过创办手机等客户终端, 实现跨媒介的全媒体运营。可以看出, 湖南电视媒体仍是群众利益表达的重要选择。

此外, 成立于2001年, 以“打造以湖南新闻门户网为旗帜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为目标的湖南红网, 加强新闻自采和整合湖南媒体新闻资源, 曾成功策划《献计献策》、《解放思想大讨论》、《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评选》等活动, 增加了群众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纸媒方面, 大型综合类城市日报《潇湘晨报》是湖南本土的一份受众反映较好地报纸, 国内外社会的热点剖析, 关于普通大众的生活, 甚至是明星的八卦事件, 构建丰富多彩的群众新闻镜像。在新闻传播的深度, 新闻调查的广度和传播的迅捷程度方面, 《潇湘晨报》正逐渐成为湖南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度的纸质媒体, 汇聚潇湘晨报所有关于突发新闻和即时新闻都能通过手机终端和多媒体平台收看到。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增加了公众利益表达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宏观:大数据背景下, 数字化引起的“蝴蝶效应”和碎片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 新媒体传播呈现出了明显的“蝴蝶效应”, 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成为信息消费中的常态。在公共汽车上看手机微信平台, 在工作之余访问网站, 在论坛上发表评论。从一条消息的直播经由各渠道传播, 多侧面、多角度剖析, 其影响通过民众一传十, 十传百这样的传播开来。尤其,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间, 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实的言论或是事实真相被掩盖的信息, 而民众在经过惯性思维或是有些信息碎片化, 加大了对信息准确度的判断, 将失实信息尽一步传播开来。形成的就是新闻价值减弱或是民众在众多海量信息中间无法取舍, 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

2、微观:人肉搜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人的隐私权

我国的网民目前还属于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他们对待国家大事或社会热点信息要么是漠不关心, 要么就是反应平平, 有些关心时事大事的网民很可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 难以取舍正确精准的信息, 表现出参与行为的非理性化和情绪化。另外, 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肉引擎”也在形成不良的社会现象。个人隐私权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 但在中国, 由于个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 很多时候在社会热点出现时, 网民热衷于搜索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 甚至是其相关的亲属朋友, 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网民这种不恰当的利益表达方式, 严重的甚至能引发“被人肉者”的极端行为, 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3、湖南本土问题:部分参与行为非理性和情绪化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农民、工人等弱势利益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缺乏表达利益的代言人, 企业家、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等掌握着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和知识技能优势的强势利益群体, 往往在媒介表达上占先;弱势利益群体大多比较松散, 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在媒介表达的过程中, 强势与弱势利益群体的表达处于失衡状态。强势群体发声具极大表达空间, 而弱势利益群体诉求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得不到合理的释放与实现, 往往有的时候缺乏理性通过极端事件来表达。因为公民利益表达权利或渠道的不平等而形成的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缺失, 或是形成社会阶层的差距加大, 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

四、解决办法

1、辨清真伪

利用大数据进行预判。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 在对市场进行调研或数据分析的时候, 可以对整群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模式的识别和机器学习这类人工智能技术, 对舆情实现预警, 对未来舆情发展的态势进行判断, 并力求精准化去测。

当然,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在在数据收集方面, 要对来自互联网和其它信息渠道的信息加以甄别, 做到去伪存真, 尽量搜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信息, 必要时可以借鉴历史时期的数据, 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全面的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 应当采用从民众中来的和服务社会的数据, 同时又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2、有效表达

自媒体增加了人们表达意见的途径和方式, 但要在法律准则之内来进行媒介表达。目前微博微信上常有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有一些群众很有可能受其影响, 未辨清是非真相, 就盲目的发表言论, 或是跟着在网络上“人肉”。中国网民中有近60%的网民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网民们以青年人居多, 而青年人往往精力旺盛, 热情, 容易产生不成熟、非系统性的利益表达。因而, 作为一个公民, 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辨明是非, 维护权利, 否则, 难以进行科学、有效的媒介表达。此外, 从参政议政的角度出发, 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更有效的参与政事, 因此, 应当提高公民的自我素养, 提升文化水平, 从而增强民众利益表达的准确性和积极性。民众要理性的参政议政, 理性对待社会热点, 不围观, 不漠视, 合法、理性、真实的表达个人的利益诉求, 同时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3、畅通渠道

一方面, 政府需要借助大数据多层面多渠道的了解各利益群体负面情绪的成因、过程。随着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湖南社会成员就业渠道的多元化, 以及临近广东形成的社会成员流动性大, 新的有效的宣传工作的载体还没建立起来, 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化解的社会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在“制衡原则”下,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另一方面, 为了畅通民众利益表达的渠道,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开通参政议政的网络平台, 可不断建设完善网络系统, 多提供这种让民众方便快捷的个人利益表达渠道。民众能够自由的在公共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平台也同时可以让民众对社会事件献计献策, 让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观点, 让民众有话语权。目前, 湖南各级政府部分开通了网络平台后, 收到了热心网民的大量的建议和意见。政府需要对民众培养理性表达诉求的同时, 培育良性社会心态。

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个人诉求的表达越来越容易。智能手机已经普及, 手机随处可以传播信息, 社交媒体上随处可以传播表达诉求, 记者可以是每一个公民, 社会热点不断通过网络的在传递信息, 再经过网民们的选择取舍后, 形成热点新闻。

在大数据时代, 随着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对话语权的渴望与日俱增。话语权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个人媒介表达也不再像几年前一样受到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的限制, 大数据时代, 民众的参与程度日益提高, 还原真实的能力在增强。有意义的媒介表达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并将促进社会利益均衡, 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传播学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新范式》, 《新闻记者》2013.6

[2]郭彩霞, 《转型期大众媒介的利益表达功能研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4

[3]唐弦, 《转型期群众利益表达的电视实现路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3

[4]陈娜, 《转型中国多元利益主体的媒介表达》《南京社会科学》2013.6

[5]陈挚, 《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语境》, 《新闻世界》, 2014.5

[6]李琦, 《浅论大数据时代电视传媒的应对策略》, 2014.5

多元数据 篇5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成立于2005年, 分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从招收第一届学生到这批学生毕业, 教师们普遍感觉到农林院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较差, 在做毕业实习设计时, 不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建立抽象数学模型, 不能够利用所学编程工具来开发实际应用问题。总结分析其原因, 一是农林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上机实习实验内容与课堂理论内容不匹配,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三是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林院校学生多来自于乡村, 家境一般, 接触电脑时间较短, 但学习能吃苦、劲头较高。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中, 一般采用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较少采用师生的互动过程, 使得学生缺乏对数据结构课程理论问题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不能针对具体问题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 不能胜任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程序开发。

《数据结构》课程因其内容抽象、难于理解, 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 同时, 需要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上机操作编程实现, 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对较高。所以多数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该课程。而在传统教学中, 却没有抓住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特点, 没有针对农林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弱, 学习时间短等因素。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特点, 充分利用课堂、上机实验、课下交流等过程, 因材施教, 可以改观此现状。

2 基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结合数据结构课程特点及农林院校学员具体情况,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探索以课堂基础理论教学、上机案例结合、课下网络学习互动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 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多元化教学方式, 并辅以小组分组学习交流, 针对课程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进行课堂教学、上机实习、网络互动等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课程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考点和难点, 侧重于数据结构的特点和算法的基本思想上,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理解相应的逻辑结构、算法原理、存储结构等内容。在上机实习时, 学生需面向课堂教学中的内容, 有针对的上机练习,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上机所布置的任务, 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技巧, 提高学生程序调试能力。在网络互动环节, 充分借助网络论坛、微博、博客、邮件、网络视频等方式在网上发布辅导信息、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用好各种媒体资源, 课程辅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学、助学和促学的作用。课程辅导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分组, 每个小组少于8人组成固定的学习协作小组, 组长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课程相关讨论, 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存在的问题, 小组内部先充分讨论疑问点, 并做好小组学习记录, 最后将还未解决的带有共性和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 提交课程辅导教师解决或共同讨论。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 教师通过了解学员的学习讨论情况, 在辅导课上, 通过网络在线、上机实验课、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分阶段总结相关章节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实验内容。还可以充分借助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辅导;另外, 任课教师或相关实习辅导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典型问题、疑问及相应的解答、回复等内容通过网上发布、邮件发送、课堂解说等不同形式转发其他学生, 同时做好问题与解答的收集和存储工作, 为以后的教学和学员学习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等。

3 结论与分析

小组分组学习、讨论和网络、电话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是可以看做数据结构教学方面探索和革新, 在开始,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个挑战, 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习惯。在此过程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首先根据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的学生做好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习不能表现在形式上, 要切实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使得学员能按自身基础、兴趣及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 真正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作业与实验的量及其难度应适度, 过多过难的作业对成人业余学习是不合适的, 不利于学员学习自信心的加强。同时, 对于学生来说, 要想学好该门课程, 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通过课堂、网络互动、上机实验, 做好个人学习总结和学习小组的讨论记录, 提高真正实力, 。小组学习讨论必须有充足的论题可以展开, 避免形式主义而影响讨论效果。

多元数据 篇6

可靠高效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是建立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前提,常规方式是通过布设在道路上的固定检测器(环型感应线圈、微波、红外线、视频检测器等)采集交通信息。随着GPS、GI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安装了GPS和无线通信设备的浮动车数据FCD(Floating car data)采集交通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采集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相继开展了针对浮动车的研究和应用[1]。2006年,深圳市重点项目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采用FCD作为原始数据的重要来源[2];董敬欣和吴建平等[3]利用浮动车对北京市道路网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张存保和杨晓光等[4,5]对浮动车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模拟地面道路交通信息时,将地图上的道路按路口划分为路段,当出租车在某条路段上行驶时,可利用车载GPS接收到的定位数据1计算出车辆在此路段上的行使时间,以此计算出该路段车辆平均车速。但在模拟隧道交通信息时,存在以下特殊情况:①某些隧道可能对出租车限时开放,造成隧道信息出现时段性空白;②车载GPS接收机不能在地下接收信号,并且出租车进出隧道口时GPS接收可能存在时间延迟,无法精确确定车子在隧道中的行驶时间,所以利用地面模拟方法估算隧道车速是不合理的。康盛和沈毅等[6]设计了应用于隧道的虚拟交通流仿真系统。邸义和田中旭等[7]研究了三维图形软件包Open Inventor在隧道交通仿真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没有针对实测的野外流动车数据,因此在进行实时路况的计算时仍有一定难度。

本文提出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隧道实时车速,根据隧道进出口的几条主要连通道路的通行速度,推估隧道中的通行速度。文中给出了隧道通行速度的多元线性模型,并以上海市大连路隧道为例进行模拟,将实测速度和模拟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1 FCD数据

FCD流动车数据是离散的一系列定位数据。如果采用GPS来定位,获得的离散定位数据格式与常用的GPS接收机数据格式相似,FCD的数据格式相对比较灵活,一般情况下,位置数据是必须的,本文所使用的FCD数据格式如表1所列。

注:数据中的经纬度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速度为车辆瞬时速度。

采用出租车进行流动车数据采集,出租车上GPS接收装置以2 s的采样间隔记录数据,信息中心设置接收信息的时间间隔为30 s。经系统处理后,每隔5 min对外发布一次城市道路车辆通行速度,不同道路等级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畅通、拥挤、拥堵,分别以绿色、黄色、红色对应,白色为当前时刻没有数据。结合地图方式表现,可获得带有交通信息的城市地图。

图1是上海中心城区和大连路隧道附近区域3 000 辆出租车1 d的FCD展图。由图1可以看出,FCD数据能较好地表现城市的路网信息。但是,黄浦江上除了几座跨江大桥有数据之外,隧道没有任何FCD数据信息。所以为了能够完整地表达上海城市的交通路况,必须拟合出隧道内的交通信息,以扫除盲区。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仿真模拟

隧道通行速度与隧道进出口的连通路段通行速度相关,而这些地面相关路段的通行速度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计算得出,因此将进出口的连通路段通行速度作为自变量,隧道中的通行速度作为因变量,根据隧道实际跟车路测的速度以及相应时段的连通路段通行速度,可以得出隧道通行速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1 多元线性回归仿真模拟

如图2所示,假设隧道一个方向的通行速度yk条隧道进出口连通路段通行速度x1,x2,…,xk的影响,其第i(i=1,2,…,n)组观测值为yi,xli,x2i,…,xki,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构形式为

yi=β0+β1xli+β2x2i++βkxki+ξi(1)

式中:β0、β1、…、βk为待定参数,即每条连通路段的对应权重;ξi为随机变量。

如果b0、b1、…、bk分别为β0、β1、…、βk的拟合值,则回归方程为

y^i=b0+b1xli+b2x2i++bkxki(2)

式中:b0为常数;b1、b2、…、bk为偏回归系数。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βi的估计值bi应使

Q=i=1n(yi-y^i)2min(3)

根据取极值的必要条件,得到方程组:

{nb0+(i=1nxli)b1+(i=1nx2i)b2++(i=1nxki)bk=i=1nyi(i=1nxli)b0+(i=1nxli2)b1+(i=1nxlix2i)b2++(i=1nxlixki)bk=i=1nxliyi(i=1nxki)b0+(i=1nxlixki)b1+(i=1nx2ixki)b2++(i=1nxki2)bk=i=1nxkiyi(4)

进一步写成矩阵形式:Ab=B

式中:A=XTX B=XTY b=[b1,b2,…,bn]T (5)

X=[1x11x12xk11x12x22xk21x1nx2nxkn]Y=[y1y2yn]Τ

解方程组可得:b=A-1B=(XTX)-1XTY (6)

2.2 隧道通行速度模拟实例

以上海市的大连路隧道数据为例,计算出模拟多项式。隧道分为正反两向,即浦西到浦东为0,浦东到浦西为1。每个方向都各自选取隧道进出口连通的重要道路路段,如表2所示。

笔者取1 d的数据为例,数据时间段尽量平均分布,共25组。隧道通行速度的估计值由实际路测得出,对应时段的连通路段速度可在FCD系统中查出。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列出等式,得到大连路隧道浦西至浦东方向的车速模拟公式模型参数,如式7所示。

VW-E=-22.259-0.260×V3488+0.465×V3498+0.098×V3495+1.013×V695+3.403×V1996+0.502×V2017-0.874×V1492-0.410×V1469+0.104×V3847+0.288×V1471(7)

注:V为速度,等式右边V下标为对应路段编号。

由图3可看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出来的通行速度与实际路测的速度大致相同。

2.3 模型检验

回归模型建立以后,需对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以鉴定模型的质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借助检验来完成[8]。

因变量y的观测值y1,y2,…,yn 之间的波动或差异,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由于自变量x1,x2,…,xk的取值不同,二是受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为了从y的总变差中把它们区分出来,需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即将y的总的离差平方和S总分解成2个部分,即

S=Lyy=U+Q(7)

式中:U=i=1n(y^i-y¯)2=i=1kbiLiy,为误差平方和或剩余平方和;

Q=i=1n(yi-y^i)2=Lyy-U,为回归平方和。

由式(7)可以看出,当ULyy的贡献越大时, Q的影响就越小,回归模型的效果就越好。

F统计量为:

F=U/ΚQ/(n-k-1)~F(kn-k-1)(8)

在显著水平α下,若F>Fα(k,n-k-1),则认为回归方程效果在此水平下显著。

在上述大连路隧道模拟中,F=U/kQ/(n-k-1)=2388.18/11542.012/13=5.029~F(1113)

在显著水平α=0.005下 ,F>F0.005(11,13)=4.72,回归方程效果在此水平下显著。

3 模拟数据现场验证

模型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实际路测验证,将模型模拟值与真实的隧道通行速度进行比较。表3为2007年8月29日大连路隧道浦西至浦东方向实际路测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路测的数据与模型数据误差很小,足以满足实际运用的精度要求,由此可以说明获得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4 结 论

实时路况仿真系统由于无法通过GPS接收机收集数据计算隧道通行速度,使得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在隧道信息表达上出现盲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模拟。文中以大连路隧道为例,利用隧道实测速度以及相应时段相关路段的FCD数据,模拟出了大连路隧道浦西至浦东方向的线性模型。通过模型的分布检验以及实际路测验证,线性回归效果显著,模拟出的隧道通行速度与实际隧道路测速度接近,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有效地反映隧道内的实际情况。

虽然,利用此方法得出的结果精度达到了实际应用的要求,但是由于FCD系统数据本身的复杂性,想要得到理想的模型系数推算条件,需要大量的实际路测数据以及隧道连通路段的FCD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城市的FCD车辆数据覆盖面并不是100%,有可能找不到对应实测时段的FCD数据,所以需要对动态交通数据做修复处理,确保数据完整。此外,如果隧道中发生了诸如车祸之类的突发性事件,那么回归模型一定会出现偏差,为了得到更为全面有效的隧道实时信息,可以与已有的固定检测设备结合使用,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展开。

摘要:给出了Floating Car Data(FCD)技术在实时路况仿真模拟中的应用模式,采用GPS技术获得的流动车数据可用以确定车辆在某一时段内所属的路段、通行距离、时间间隔,计算平均车速。并通过多个车辆的平均车速模拟出地面道路实时通行速度。由于车辆在隧道中接收不到GPS信号,故无法采用地面道路的算法模拟隧道中的通行速度,进而提出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隧道通行速度的方法,利用与隧道进出口连通的相关路段已知通行速度,推估隧道内的通行速度。此外,车辆路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能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可以合理、有效地模拟隧道内的实时路况。

关键词:实时路况,流动车数据,多元线性回归

参考文献

[1]张存保,杨晓光,严新平.浮动车采样周期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3):100-104

[2]关志超,林群,文锦添,等.深圳城市交通仿真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2):178-183

[3]董敬欣,吴建平,郭继孚.基于GPS/GIS的路网层次划分研究[J].城市规划,2005,29(10):70-74

[4]张存保,杨晓光,严新平.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31-34

[5]张存保.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理论及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6]康盛,沈毅,葛晓茵,等.隧道交通流虚拟仿真系统[J].电器自动化,2006,28(5):52-54

[7]邸义,田中旭,马雷.Open Inventor在隧道交通仿真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8(2):1-3

多元数据 篇7

一、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虽然中国以前也经历数次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但是在历次的通货膨胀中, 从来没有对通货膨胀的原因达成过一致的意见。

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理论。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 “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始终而普遍地是由于货币数量的扩大更快于总产量增大而产生的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学派是从总量关系入手, 从总需求及其相联系货币扩张角度解释通货膨胀成因, 认为流动性过剩是主要原因。理论上来说, 流动性过剩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邓大为指出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危害在于它将带来系统性风险, 使经济面临着过热和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杨长富认为我国过剩的流动性一部分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注入了实体经济, 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将导致经济过热以及产能对外释放后顺差的进一步扩大。易宪容教授指出,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 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杨存亮认为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具有协整关系。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该观点认为, 上游投入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 从经济指标的具体表现来看, 就是PPI和CPI同时上涨, 当然二者的上涨存在一定的时滞。郭雪超、陶忠元认为成本的增加也在恶化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课题认为土地使用成本逐步加大:2004-2007年, 土地交易价格持续攀升, 2008年1-6月,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3.7%。此外,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从2007年7月开始上涨速度逐月加快, 2008年7月份达到15.4%, 为1995年6月以来涨幅最高的月份。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该观点认为, 是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普遍而持续的显著上涨。郭雪超、陶忠元认为总需求的膨胀可从消费膨胀和投资膨胀两个方而来说明: (1) 消费膨胀, 随着人均GDP的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由于我国利率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居民的储蓄倾向下降, 消费倾向上升, 推动了消费膨胀。 (2) 投资膨胀,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上涨导致了钢材等生产资料的明显持续上涨, 最终从生产资料领域传导到消费品领域。牛利民、赵士德通过零售商品总额与CPI之间的因果检验认为我国的物价上涨更多是由于投资需求引起的。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该观点认为, 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了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往往通过CPI增长构成来寻求通货膨胀根源, “核心通货膨胀不高”是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相联系的常见说法。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课题组通过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 消费升级换代, 工农产品的比价效应的分析认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存在。牛利民、赵士德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结构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二、影响CPI指数的变量选择

根据相关理论, 我们考虑如下因素:需求性因素 (消费, 投资, 进出口, 政府支出等) 、货币性因素 (货币供给量) 、结构性因素 (房地产价格, 农产品价格等) 以及其他因素 (如预期因素等)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最终选择以下变量作为分析研究对CPI的影响。

X1房地产业价格。近几年, 我国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 已经影响到居民购房的基本能力, 同时也引起相关行业价格的波动。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资会引起银行信贷资金的扩张, 增加货币投放量, 引发通货膨胀。X3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 尤其出口增加迅速时, 外汇资金迅速增加, 引导投资扩大, 也会造成物价波动。X4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一直都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X5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该指标是体现社会总需求的基本数据, 反映需求变化对物价的影响, 当该指标迅速上升, 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引起价格变化。

由于我国每月公布的CPI数据是按同比来计算的, 故在数据选择的时候, 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变换。其中每期流量数据, 经变换后表示的是每期CPI所表现的价格变动时间内所产生的流量。对于某些存量数据, 选择的是当月的存量数据。

三、多远回归模型的建立

1、相关指标的数据 (见表1)

2、CPI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用EVIEWS5.1软件的最小二乘法, 得到最终结果如下:

从表2可得估计方程为:

方程的R=0.982428说明方程对因变量拟合的较好, 拟合程度很高。F检验值比较大, 说明该方程的解释程度也比较显著。各个参数的T检验的值均较大, 相伴概率均小于0.1, 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各参数均能通过检验。AIC与SC的值都比较小, 说明变量选择及其形式基本合理, 总的来说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3、相关结论

(1) 从模型的回归系数和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大小, 可以得出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对CPI的影响最为重要。由系数的符号可以看出当期的CPI会对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抑制作用;同时滞后项会对当期CPI上涨起到推动作用。

(2) CPI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增长, 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817表明货币供应量对CPI上涨的贡献较大。我国为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采取了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 产生了大量外汇, 导致了需求的扩张。但这样的货币供给具有被动性, 不能为货币当局所主动控制, 从而为保持外部均衡, 以失去内部均衡为代价, 这一次的CPI高速上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内外部均衡的矛盾。

(3) 房地产价格近年来一路高升, 对整个物价的上涨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居民在实际生活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用于日益高涨的房价之中, 房价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主要开支和负担。

四、政策建议

首先, 经济发展要注意经济的平衡发展。这一次物价上涨, 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不无关联, 虽然由于数据问题, 农产品价格在模型中没有表现出来。而我国经注的发展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中心, 忽视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与工业相比长期处于落后, 造成了农产品供求失衡。

其次, 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内外部和谐。这次通货膨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而造成流动性过剩。造成货币发行量过多的主要原因就我国长期采取的出口促经济增长战略, 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增大, 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只能被动购汇, 从而导致了货币发行量过多, 引发需求过剩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目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很难对外汇市场产生足够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货币政策的运用, 保持经济内外均衡。

最后要注意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房地产市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调控, 稳定房价, 打击房地产投机, 同是实行有弹性的廉租房制度, 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合理调节人们对商品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永定. 理解流动性过剩 [J]. 国际经济评论, 2007.04

[2]、杨长富. 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J].经济理论研究, 2008.14

[3]、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走势分析 [J]. 统计研究, 2008.10

多元数据 篇8

智能型运输系统 (ITS) 与节能减碳关联之分析如图1所示, 可从目标、使用之策略、诱因及方法变成1种商业用途之智能型运输系统应用服务[1,2,3,4,5]。笔者在于交通信息对于运输效能提升探讨节能减碳发展现况与趋势。而在台湾相关推动工作计划如下:高速公路电子收费 (ETC)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云) 、公交车号志紧急优先应用 (台中BRT) 、智能交控云计划、无缝公共运输计划 (含:聪明公交车) 、DRTS需求反应式运输服务、车队管理 (含:卫星出租车等) 及车载资通讯服务 (telematics) 等计划。其目标及预期效益在:流畅交通服务;提升台湾号志路口的车流运转效能, 减少平均车辆延滞达5%及无缝运输服务;建构复合运输整合服务及实时信息, 达成公共运输计划降低能源消耗目标。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导航路径基本定义:何谓“最短路径”:就是行车旅程距离最短的路径 (不考虑道路速限与道路等级) 。何谓“最佳路径”:就是行车旅程时间最短的路径, 即所谓的最快路径 (根据道路速限估计) 。何谓“最低成本路径”:就是行车旅程之油资与ETC过路费等成本最少之路径。何谓“最节能减碳路径”:就是行车旅程根据节能减碳KPI计算的最佳绩效路径。

本研究拟以用路人常见的上下班起迄点间多条可选择OD起迄点多条可选择路径 (如图2) 为模拟情境, 依照出发前之交通信息进行节能导航路径规划, 选择节能减排效果最佳之路径。上路后因实际路况变化导致行程中车速改变, 沿途以资通讯工具搜集所产生的油耗及排放, 透过后端平台进行差异以及适用性分析研究。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Boriboonsomsin[1]经由此关系式进行路径规划出EOPS最低的行程, 经实际路测实验后, 约可减少12%的排放量, 节能减碳路径 (EcoRoute) 与一般路径规划之油耗比较如图3所示。

1 交通信息于节能减碳应用研究

在相同的起讫点下, 不同的旅行路径规划方式对油耗及产生的CO2排放量会有很大的差异。根据瑞典的Ericsson (2006) [2]等研究指出, 有46%的路径规划不是以最省油的方式进行规划, 1套省油的路径规划系统平均每趟旅程可以节省8%的油耗量。由于行车时速和油耗量并非为线性关系, 因此最短路径并非一定为最省油路径。

有许多不同的因素会影响车辆的油耗量, 例如车型、道路的特性、行车时速…等都对油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通常需使用1套能源评估模型来评估车辆的污染程度。国外在能耗与排放模式方面已发展多年, 并已建立出多套评估模型, 例如由美国环保署制订的Mobile模式、国际能源署制定的MARKEL模型等。在国内则有如Mobile-Taiwan、TDM2008等模型[6,7]。[4]-[5]讨论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之计算方法与利用时空特性和RBF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2 ITS与节能减碳关联分析

多元交通讯息路况云整体架构图如图4所示。此服务系为达成提升实时路况信息涵盖范围、更新频率、准确率、以及推广交通信息加值应用服务等目标。接收的交通数据源来自GPS数据 (GVP) 、公部門交通資訊 (VD) 及手機網路訊號資料 (CVP) 等多元交通資料源, 再透過多元交通信息探侦技术、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路段信息弥补技术达成实时交通信息的演算处理。提供之信息包括实时路况信息 (时速、旅行时间、道路绩效) 与路况预估信息。

2.1 确立示范计划实施程序与规模

ITS节能减碳评估方法, 交通运具之耗油与CO2排放量计算模式如下: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行前路径节能减碳KPI预估:以路径总CO2排放量C (单位为g) 及路径总油耗X (单位为mL) 预估公式:

行后实测节能路径节能减碳KPI:以路径总碳排放量C (g) 及路径总油耗量X (mL) 公式计算。

ITS对交通活动量之影响层面有如下之重要因素:交通量改变 (车公里、车小时) 、车速改变 (提速效果对应不同的耗油率) 、运具型态改变 (私人运具移转到大众运具) 及路线改变 (替代道路造成不同等级路网间之车流移转) 。

2.1.1 示范测试计划架构

节能减碳示范测试架构如图5所示, 在旅次需求发生之前, 在有无实时路况信息之区别:有完整信息、部分信息及无信息之3种状况会发生, 这时即进入如图5所示之虚线范畴内的测试逻辑, 由可行路径 (实验路径) 开始, 进入节能路径评估, 等评估完成后, 会产生路径成本比, 这时用路人可依推荐节能路径及个人需求进入 (行中) 节能路径实测。这时实际实时路况信息透过无线网络进入智能型手机APP引导用路驾驶人进入节能路径实测, 藉由中华电信节能运输云KPI计算, 获得节能效益之路径评估比较, 产生建议驾驶路线。透过油耗/排放参数表 (表1及表2) 计算成本KPI的值。因为之表1及表2之公式利用, 可排除驾驶行为、车种及车况之限制, 仅在不同路况、尖离峰时段及长例假日及不同天后状况之情况做比较。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2.1.2 节能减碳评估方法

耗油率有以下计算方式:

1) 全国平均值。在“交通部”运研所“运输部门能源与温室气体资料之构建与盘查机制之建立”系列研究中, 搜集全国歷年車辆數、車辆使用率、年平均行驶里程等资料, 进而推估“平均耗油率”, 在同一个统计基础下, TIID的能源局最新公告平均油耗km/h审验值展开的能耗系数表, 但无法进一步探讨不同速率下之耗油率值。

油耗系数表与碳排放系数表之关系如下图6所示。

2.2 实施程序

本研究设计节能减碳示范计划之情境设计, 如图7所示。设定之路径进行实际测试, 各路径派遣车辆依定义之路径由起点行驶至目地的, 途中以行动装置 (手机、平板) 上的应用程序记录行驶轨迹信息回送至“实验车辆节能减碳KPI计算系统”进行实际油耗及碳排计算, 与理论预估值进行节能省碳的效果比对。而为避免驾驶因对径径不熟悉或是其他临时路况造成的变因, 同样的测验重复进行, 取得七次的实验数据。

ITS节能减碳数据库油耗模式分析检验评估流程同时记录并分析车辆OBDII数据以利后续评估强化。ITS节能减碳数据库所需数据字段, 实验场域的选择上, 本研究拟选择板桥高铁站 (25.012 723, 121.464 827) 做为起点, 桃园机场航空科学馆大门口 (25.073 066, 121.223 128) 为起点, 四大路径规划以主要道路如图8及反应交通事故之影响。

1) 交通信息占比与旅行时间预估误差的关系会随状况不同而改变。一般而言, 交通信息占比越高, 旅行时间预估误差越低, 无突发路况发生时, 即使当下的交通信息占比低, 尚可用历史数据推估, 有突发路况发生时, 因目前旅行时间是于路测前、以当下的交通信息预估, 未以实时交通信息修正, 故会造成旅行时间预估失准、影响极大。

2) 油耗预估误差与旅行时间预估误差有明显相关:省道与市区道路车辆行驶时速易受号志影响, 交通信息可能误差较大, 旅行时间预估难度较高, 因此油耗估算也较易产生较大误差。

数据源:以2014TIID的能源局公告平均油耗16km/h审验值展开的能耗系数表

3) 最低成本&节能减碳预估:

(1) 路径3 (国3+国2) 于12次实测中有11次都最省油且碳排放量低, 为最低成本路径 (除第1趟去程外) 。

(2) 实验数据显示最佳路径即为最低成本&节能减碳路径;因此最低成本&节能减碳路径预估正确性亦为92%, 与最佳路径预估结果相同。

4) 从路测统计结果可得知, 交通信息是影响行车速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若路径内所含之路段交通信息越丰富完整, 本计划之评估模型就可越正确。此外, 示范系统之实验数据显示车辆之油耗及碳排放量与旅行时间有正向关系, 旅行时间越短油耗越低, 证明交通信息确实有助于用路人达到节能减碳效益。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3 实时交通信息占比与油耗预估误差率关系

旅行时间预估虽有其限制, 但仍旧能够预估出合理误差范围内结果。前述道路测试数据显示平均误差约在7min, 平均误差比例约为13%, 若排除第2与第4条因为超速影响的数据, 平均误差可降至约5 min, 而平均误差比例能够降至约10%。若比较同1趟次不同路径之相对旅行时间排名, 其最快路径预估之正确性更达92%, 此结果对于后续分析最节能减碳之路径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如图9所示。

数据源:本研究整理。

4 结束语

1) 最佳 (最快) 路径预估。路径3 (国3+国2) 于12次实测中有11次都是最快路径 (除第1趟去程外) 。

2) 实验系统约预估出最快路径之正确性达92%, 差异分析如下:

第1趟去程预估路径3最快、实测路径4最快:路径4相对于路径3之旅行时间优势并不显着 (相差约5min, 总路程约50min) 、旅行时间孰低会受当下个人驾驶行为影响, 且两路径之预估旅行时间误差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故此预估结果应可接受。

参考文献

[1]Boriboonsomsin K, Barth M, Zhu W, et al.ECOrouting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source historical and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C]∥IEEE ITSC2010 Workshop on Emergent Cooperative Technologi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deira Island, portugal:IEEE, 2006.

[2]Ericsson E, Larsson H, Brundell-Freij K.Optimizing route choice for lowest fuel consumptionpoten-tial effects of a new driver support tool[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6 (14) :369-383.

[3]Faouzi N E, Lesort J B.Travel time estimation on urban networks from traffic data and on-board trip characteristics”[C]∥Japan, Yokohama: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TS, 1995:88-93.

[4]高为, 陆百川, 贠天鹂, 等.基于时空特性和RBF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 29 (1) :16-19, 24.Gao Wei, Lu Baichuan, Yun Tianli, et al.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flow and RBF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 2011, 29 (1) :16-19, 24. (in Chinese)

[5]余凯, 张存保, 石永辉.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 29 (1) :4-7, 15.Yu Kai, Zhang Cunbao, Shi Yonghui.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riable speed limits on freeway[J].Journal of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Safety, 2011, 29 (1) :4-7, 15.

[6]邓陈兴, 张琼文, 朱佩芸, 等.多元交通信息于车速数据融合系统之节能减碳应用研究[C]∥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 中国, 无锡:武汉理工大学ITS2014-33, 2014:33.Tenqchen Xing, Zhang Qiongwen, Chu Peiyun, et al.Multiple traffic information messages for vehicle speed data fusion system study with carbon reduction and energy saving[C]∥14th Cross-Strait ITS Conference, China, Wusi: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33.

多元数据 篇9

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众多, 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避免以偏盖全, 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体考虑, 得出各因素影响货币供应的回归方程, 而由于各因素之间又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故应对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 以反映各个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综合影响情况。

一、影响天津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一) 全市生产总值

全市生产总值反映了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理论表明, 当一个地区GDP持续、快速增长, 即总产出增加时, 必然会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增加, 从而扩大了对银行现金的需求, 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天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也是直接带动现金支出的另一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对于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从最初的采购机器设备及建筑材料到工程完毕付给农民工工资, 整个过程都会与现金产生联系, 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增加了对现金的需求, 从而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三) 全市现金收入

现金支出与现金收入的变动是相辅相成的, 现金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带动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强, 现金收入随之增加, 而现金收入增多也会拉动地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四) 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贷款数量有密切关系。目前与银行贷款有关的现金支出包括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等, 这几项支出在现金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小, 所以银行贷款直接带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五) 常住人口

人口对现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天津市的开发开放, 外来人口逐渐增多, 截至2013年底, 天津市常住人口达1 472.21万人, 比1999年增长53.44%。人口的逐年增多对天津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显著的。

(六) 居民消费水平

天津市人均消费水平从1999年的5 520元提高到了2013年的21 850元, 增长了近3倍。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快捷, 现金仍是居民消费交易的首选结算方式, 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必然带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 促进了家庭设备用品、文化教育、娱乐用品等的消费增长, 随之带动货币供应量逐年增长。

在对现金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货币供应量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若对某一因素进行单独分析, 可能会造成比较片面的认识, 为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考虑以上7个变量整体对天津市货币供应情况的影响, 并希望得到各个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

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概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在线性相关条件下, 两个和两个以上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 最终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以确定各个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的影响。

若因变量Y受到P个自变量X1、X2、……、XP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归结为线性关系:

其中, ε是随机扰动项, β1、β2、……、βP是总体回归参数。βj叫做偏回归参数, 表示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自变量Xj变动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Y平均变动的单位数。

三、天津市货币供应量随经济指标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 数据采集

根据前文所述影响天津市货币供应量Y (亿元) 的主要因素选取以下指标:全市生产总值X1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X2 (亿元) ;现金收入X3 (亿元) ;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X4 (亿元) ;常住人口X5 (万人) ;居民消费水平X6 (元/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 (元) 。

表1描述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出, 各自变量与因变量Y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说明所选变量可以代表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大部分因素。

(二) 利用SPSS建立回归模型

利用SPSS中提供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表3的方差分析中sig.=0<0.05, 可以判定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下页表4系数分析表中给出了常数项β0和回归系数β1、β2、……、β7的估计, 可以得到Y关于X1、X2、…、X7的回归方程为:

由系数分析表中t检验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的尾概率可以看到,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回归模型中的变量除X3以外对Y的影响均是不显著的, 同时最后一列中各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的值均大于10, t检验及VIF值均反映出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由此可知以上所建立方程的回归效果并不好, 回归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优化

逐步回归是一种常用的消除多重共线性、选取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其做法是逐个引入自变量, 引入的条件是该自变量经F检验是显著的, 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后, 对已选入的变量进行逐个检验, 如果原来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再显著, 那么就将其剔除。引入一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 为逐步回归的一步, 每一步都要进行F检验, 以确保每次引入新变量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的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 直到既没有不显著的自变量选入回归方程, 也没有显著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为止。

将所选择的7个变量在SPSS中进行逐步回归, 最终得到如下结果:

表6的模型汇总表给出了逐步回归分析每步的复相关系数 (R) 、判定系数 (R2) 及调整的判定系数, 表下的附注显示每步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入选变量情况。整个逐步回归分两步完成, 调整的判定系数均为1, 可见整体上回归效果显著。

上页表7的方差分析表给出了每步的方差分析结果, 这里尾概率sig.均为0, 小于0.05, 显示每步回归方程均是显著的。

表8的系数分析表给出了每步回归方程中的参数估计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注意到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尾概率均非常小, 入选变量X1、X3均是显著的, 同时回归方程也通过了整体的显著性检验, 说明这个最终模型是适当的, 模型优化效果明显, 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从模型 (1) 到模型 (2) , 我们利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了解释变量X2、X4、X5、X6、X7, 得到两个对天津市货币供应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全市生产总值和现金收入。从模型可看出: (1) 全市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 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0.051亿元。 (2) 现金收入每增加1亿元, 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1亿元, 可见现金收入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这主要是因为现金收入增多必然带动货币的流通速度, 进而对现金支出造成影响。为进一步检验模型效果, 根据各年度现金支出实际值与回归方程 (2) 的现金支出预测值作出下面的折线图:

由图1可以看出两条曲线总体上拟合的很好, 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的货币供应量。

四、相关结论

在考虑到各自变量之间存在较高共线性问题而导致参数估计产生误差的情况下, 利用逐步回归法来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逐步回归法能够很好的消除共线性影响。

我们根据模型 (2) 得出结论:第一, 现金收入的变动对于天津市货币供应量影响最大且有多少现金收入就会带动相同金额的货币供应量。第二, 全市生产总值对天津市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仅次于现金收入, 但这并不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常住人口、居民消费水平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货币供应量没有影响,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上述因素与全市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常住人口、居民消费水平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会带动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第三, 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根据天津市全市生产总值及现金收入量的增长速度, 可利用模型 (2) 估算出下一年天津市的货币供应量, 由此对工作实际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杨小平.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文璋.回归分析与SPSS应用[Z].

[3]岳朝龙, 曹金飞.主成分回归在区域现金净投放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4]董振宁, 张良.回归分析预测认识中的一个误区[J].知识丛林, 2007, (5) .

[5]赵广华, 刘炜.多元回归模型在区域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 2009, (13) .

【多元数据】推荐阅读:

多元环境07-14

多元体制10-16

立体多元10-18

多元系统10-19

多元控制05-12

多元05-23

多元空间05-26

多元因素06-08

多元供给06-08

多元挑战06-10

上一篇:皮革表面的填充下一篇:恢复时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