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

2024-05-23

多元(精选12篇)

多元 篇1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参与了近年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 在参与教研活动和参阅教学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教学研究都注意到了课程标准的多维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但对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甚少,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气质学生进行的评价尝试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第一章 气质 气质类型

1.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影响。它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一贯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点。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体心理特性, 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更多的受到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 具有先天性。

1.2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提出, (1) 胆汁质 (2) 多血质 (3) 粘液质 (4) 抑郁质

1.3气质类型的特征 (见表3-1)

1.3.1多血质:

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 表情丰富, 易与人接近, 情绪不稳定, 多变, 不持久, 体验不深, 注意力不够稳定。

主要特点:灵活性高, 比较容易适应变化的条件。

1.3.2 胆汁质:

直率, 热情, 易冲动, 精力旺盛, 情绪表露于外, 急燥, 反应迅速, 持续时间短。

主要特点:兴奋性高, 行为表现不均衡。

1.3.3 粘液质:

安静稳重, 沉默寡言, 善于克制自己, 注意稳定, 崐反应缓慢, 动作缓慢, 情绪不外露, 虽然注意稳定, 但难于转移。

主要特点:安静、均衡。

1.3.4抑郁质:

感受性高, 敏感, 观察事物细致, 体验深刻, 情绪不外露, 行为孤僻。主要特点:细致, 不灵活。

1.4 气质与学习高中物理的关系

气质区别于智商, 学习物理的能力应与气质无关;但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与气质类型相关极为显著, 在多血质和多血质-粘液质的高中生中, 物理学习成绩优等生明显多于物理学习成绩潜能生;而在抑郁质气质的学生中, 物理学习成绩潜能生明显多于物理学习成绩优等生。这说明, 多血质和多血质-粘液质的高中生, 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气质优势”, 而抑郁质的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气质劣势”。综合相关研究结果可知, 多血质和多血质-粘液质在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 是有利于学习的气质类型。这是指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这些气质类型的高中生, 在物理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不是说, 气质可以预先决定一个人的物理学习成绩。事实上, 各种气质类型学生都有得有优异的物理成绩的潜能。

第二章 情绪和需要

2.1什么是情绪和需要

2.1.1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事实本身.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 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1.2情绪与需要的关系

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 它是一种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并不能全都引发人的情绪, 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 才能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通常, 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对象, 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 (如满意、愉快、喜悦等) , 反之, 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 (如, 不满意, 痛苦, 恐惧, 愤怒等) 。

2.2 情绪对学习的作用

2.2.1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地动机

情绪能够驱策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在最广泛地领域里为人类地各种活动提供动机:情绪地这一动机功能既体现在生理活动中, 也体现在人地认识活动中。生理内驱力是激活机体行为地动力。而情绪地作用则在于能够放大内驱力地信号。从而更强力地激发行动。情绪反应却比内驱力更为灵活, 它但能根据主客观地需要及时地发生反应, 而且可以脱离内驱力而独立地起动机作用。

2.2.2情绪是心理活动地组织者

情绪是独立地心理过程, 自己地发生机制和操作规律。作为脑内地一个监测系统, 情绪对别的心理活动具组织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情绪地组织作用包括对活动地促进或瓦解两方面, 正性情绪起协调、组织作用, 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作用。研究证明,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地效果, 影响效应取决于情绪地性质和强度。

2.2.3情绪对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

情绪对物理学习有很大影响, 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学习效率。老师, 家长应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消除不良的情绪, 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第三章 激励性评价

3.1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激励是所有人, 尤其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激励能使懦弱变的坚强, 能使自卑变为自尊、自信、自强, 能使消沉变为激昂向上, 能使落伍变为进步, 能使失败变为成功。”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情感等恰当的教学方式, 适时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乃至受到尊重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3.2 如何实施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激励教育

3.2.1胆汁质 耐心激励

精力旺盛, 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主要特征, 整个心理活动充满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 极不平衡。《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属于这种气质类型。

对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教育时, 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进行教育时, 要坦诚交流教师, 讲明道理, 然后耐心说服, 态度要平静、安详、严格, 努力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是他的朋友, 尽力扮好朋友的角色;使其多干细致的事, 并用时间来约束, 以便磨练和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多进行检查和鼓励。一旦这样的学生认老师为友, 接下来的交流将事半功倍。

3.2.2多血质 激励为主 批评与激励同在

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一点就透, 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 思维灵活;但是注意力易转移, 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易适应环境, 喜欢交往, 做事马虎, 表情丰富、性格外向, 易动感情体验不深, 往往不求甚解, 华而不实, 粗枝大叶为特征。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 要加强在刻苦钻研、有始有终、严格要求, 耐心细致等方面的心理修养, 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刻苦精神, 使他们养成踏实、认真细心、有始有终的习惯, 克服轻率、浮躁、华而不实的行为。激励要适度, 承认该生的智商, 但也要点破其缺点, 激励的同时, 纠正该生的缺点, 最后不要忘记展望该生美好的未来。

案例:古文奇才王云飞, 非常聪明, 灵活多变, 上课反应很快, 可是最初的几次测试得分就像正弦函数图象一样, 上下起伏。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我请他到办公室交流, 他认为自己每道题都会解, 就是粗心导致大量的失误。我先给他展望美好的未来:如果他能克服自己的缺点, 细心点, 凭他的聪明才智, 完全可以在物理学习上出类拔萃, 前途无量。该生听后非常兴奋, 我话锋一转, 但是如何克服你的缺点呢, 我们俩就一点一点的讨论下去, 最终我要求该生把自己如何克服粗心的这个缺点的做法整理了几条贴到桌角上, 时时都能提醒自己;我还经常看着这个学生当场解题, 发现失误当场替他点出, 他自己立刻就能纠正, 后来我逐步减少提醒的频率, 该生的仔细的习惯初步得到养成, 失误率不断降低。

3.2.3粘液质 方法激励

这类学生以稳重但灵活不足, 踏实但有些死板, 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主要特征。

这种气质就象这种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 但也可能发展为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 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 鼓励并诱导他们接受新事物, 主动探索,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注意培养其敏锐的反应、办事果断的作风及集体合作的能力。

案例:学生仲眺, 物生班女生;物理成绩一直不好, 反应较慢, 但很用功, 每天晚上能自习到11点多, 我找她谈话时, 发现她学习方法不对, 只专注于解题, 不知总结, 学习很累, 对物理没什么兴趣。发现后我让她每天多做总结, 多看参考书, 尤其是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尽可能上课时和老师达到共振的状态;同时提醒她注意休息, 不要太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成绩居然在南通一模考试中达到A级, 她获得这次成功的情绪体验后, 依然每天坚持学习到11点, 但学习物理再也不象从前那么累了, 因为她的效率提高了。

3.2.4抑郁质 情感上多激励 生活上多关照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敏锐, 聪明而富于想象, 情感体验深刻、少流露, 胆小、孤僻, 不善交往, 生活比较单调, 多愁善感, 内向, 谨慎小心, 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特别敏感, 性格多内向。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 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这种人容易形成自制力强, 体验深刻、善解人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但也容易形成伤感、沮丧、忧郁、悲观绝望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特别注意, 具有这种气质的学生, 平时敏感而多心, 注意不要轻易在公开场合批评他 (她) 们, 且批评不可过于严厉, 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对待他们应采取耐心启发的方法, 对他们的要求要逐渐提高, 不可操之过急, 使他们认识自己也是有优点的。更要多加关心和鼓励, 培养其自信心。

案例:韩家振, 男, 抑郁质;不但物理基础较差, 而且对老师有敌对心理, 当我了解情况后, 课后多次主动找他谈话, 放大其优点, 并结合其家庭情况激发其责任心, 课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 渐渐地我们成为了朋友, 他也真正溶于了这个班集体, 物理成绩也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

第四章 总结

4.1激励性教育的误区

激励性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鼓舞、激发学生再接再厉、积极进取,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无疑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部分教师为了与学生打好关系, 对激励性教育的运用有滥用的倾向, 万事过犹不及。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 一味地只知表扬学生的优点而忽视他们的缺点, 这样不利于老师在学生中威信的形成, 容易让学生形成自私的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朝健康方向发展。

4.2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教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没有批评的过度赏识是片面的, 也是虚伪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激励、赏识应以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为原则, 因人、因事、因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不应只有赏识表扬, 还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其他灵活的激励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 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 巧妙地运用评价, 让学生在激励性教育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的物理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灿烂的生命活力。

多元 篇2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证券、股票、知识产权、商标和企业声誉等。

多元化战略,若是充分考虑到各业务单元所处产业的演变情况,就能带来三大利益。第一,企业可以在制定总体战略决策时,眼界更开阔、思考更全面、决策更正确。第二,极大地改善现有资源的配置。

但同时,笔者了解到相关的统计数据,大部分多元化企业在西方市场应该说并不是很成功,而专业化的企业则更容易成功。不过,同样的研究放在亚洲经济环境中却很不同。亚洲有很多企业都是多元化企业,比如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或是长实,业务涉及电信、基础设施、房地产等。

这种现象背后的一个主因,在于亚洲的资本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高效的、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从产业竞争角度来说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竞争。谁拥有信息,拥有资源,或拥有关键的人脉关系,就会有竞争优势。因此,对信息、资源和人脉关系占有的优势,成为超越专注产业所带来的运营效率的优势,进而变为企业发展的成功要素。

说起多元化,还是国内企业表演的最为卖力。经典的多元化战略,追求核心能力的关联性,而国内企业的多元化则像是嗜血的鲨鱼,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投资。GE的产业尽管战线很长,可他们起码遵循着“数一数二”法则,多元化的盘子里,盛的都是珍珠。纵观联想、海尔等国内多元化的先锋企业,新进军的产业基本上籍籍无名,处于净亏损的状态。

在中国企业里,浙商在过去几年走向了多元化,尤其是像原来做西装的、打火机、五金等企业都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非常辛苦;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有时候发展还很快,比如有些企业做财务投资,有些做风险投资,有些做跟房地产相关的领域。

多元 篇3

When youth-serving organizations rely on just one source of funding, they can find themselves at risk during tough economic times. "An organization must diversify its funding stream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thrive," says Ann McCaw, principal consultant at One Bright Bird Consulting, which advi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n fund raising. "No donor will be around forever."

In addition, McCaw says, donors, whether foundation, government or individual, often put restrictions on how an organization spends its money. "The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donors you have, the more flexibility you have in how you spend those precious dollars," she says. "If one donor won't support advocacy or infrastructure, another kind of donor will."

Seeking multiple sources of funding is a long-term strategy—not a quick fix in a difficult economy. "Relationships take time to build and tremendous energy to sustain," McCaw says. "By carefully thinking through the most fruitful kinds of relationships for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you will be growing the organization—maybe not in six months, but definitely over a year or two years or three."

To get our readers started on the road to diversification, NCFY has put together a few tips:

Government funding is a start—not an end—to meeting your program's needs. Triangulate funding from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sources to stave off the effects of budget cuts. Most state budgets set aside funding specifically for programs serving youth outside of school including mentoring programs and those for runaway and homeless youth. Numerous cities, towns and counties do the same.

Private funding includes donations from individuals and grants from foundations and corporations. Building stro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is key to raising money from private sources. In addition, when thinking of how donors can help you, don't think merely of their pocket books, McCaw says. Consider, as well, the ways they might help you build your programs and your fund-raising strategy. "If you're providing job training skills to at-risk youth, is there a kind of business where you would like to place them?" she says. "Then work with those businesses on building program and on fundraising activities." Some foundations offer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training to their grantees; individual donors can be powerful spokespeople and volunteers for an organization.

What you can do:

Determine your current funding mix from all sources.

Consider the restrictions placed on each stream of funding.

Consider how long each funding stream might last.

Forecast where a gap might exist in the future.

浅谈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主义 篇4

关键词: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协商

一提到“多元”,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世界是由无数的个人、群体、组织、社会、国家组成的,每个人的思想各异,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一种东西是普世间都赞同的,出现多元化也就可想而知。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有的国家就是一元文化,但能肯定,它们只是表面上的一元,本质上都是多元的。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多元文化是不同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前者是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的描述,而后者是一种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它不但要承认不同文化的存在,而且还要承认它们和谐共存,承认差异并平等的对待它们。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表现

多元文化主义在一些具有较长的移民历史的国家比较普遍,譬如美国,它应该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的国家。美国存在着三个体型面貌不同,而且几乎可以说相互敌对的种族。教育、法律、血统、甚至外貌特征,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命运虽把他们集合在同一块土地上,但未能把他们混合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他们各自按照本身的条件向前发展。虽然说美国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的社会,但是在美国的少数民族以及其他亚文化群体从来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被白人的主流文化承认过。

针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问题,欧洲出现过许多可怕的溅血事件。挪威首都奥斯陆,伤痛仍在撕裂一个崇尚和平、安宁的民族,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难,76人罹难,爆炸声、枪声和着血色,在一个夏天明媚的阳光下,将这个北欧国家推入情感与信仰的寒极。民族冲突是近年来欧洲多元文化困境最明显的体现。一方面少数族裔认为受到政治和社会歧视,不断制造极端事件和街头政治事端,另一方面主流族群认为外来人口太多,对国家本色和社会经济造成威胁。奥斯陆的暴力屠杀事件,以极端的方式成为射向多元文化主义的一颗凶残的子弹而它应和的,是近年来不断抬头的极右思潮。

二、中国的多元文化主义

社会政治权威与文化权威的一体化是自古以来的特点,在古代是圣王一体,是皇统与儒教的一体,在当代则是出现了伟大的领袖,这种一体化就使权威绝对化。但是这种政治权威、道德权威、文化权威的一体化在战乱时期或在拨乱反正时期有它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它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把这种一体化的权威变成一种固定的长期的制度,那么社会将会失去自身活动的空间和生长组织的能力,这样权威的错误也将无休止的蔓延下去,这将会对国家的未来造成很大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这里一定不要把多元文化主义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混淆。我认为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各民族的文化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

三、正确看待多元文化主义

我们应该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并尽量与他们和平共处,但是要我们使文化之间平等的互相对待,自认为是不现实的。每个国家的已存在的不同文化都是追根溯源的,是不可涂抹更改的,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灌输了自己族群的一种文化观念,即使在以后成长的日子中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文化的短处,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会坚守自己最初的意念。好像不同文化之间天生就是处于对抗状态,每种文化都想得到别的文化的赞同。这种力量是大的可怕的。这种力量就好比人们所信仰的宗教一样,这让我想到了印度的各个宗教之间的残忍的对决,想到了人们对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残忍暴行,让他们喝汽油,然后再活活把他们烧死,小孩子更是不放过。就好像印度人对牛的尊崇,如果你试图尝试在他们面前亵渎在他们看来的圣牛,那你的下场将是惨不忍睹的,你的命在他们眼里跟牛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们还可以从好多例子中看到文化信仰的力量,如果你想让印度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和平共处,互相平等友好地对待,我想那种场景是不会出现的,但他们确实同时存在着。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反映了现代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其中,它必然要继续维护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必须照顾到少数人族群的地位和权利。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同时,也会看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依赖。也就是说,差异所表现的既是异质性,也是相互依赖。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文化的共存使得人们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会使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会促进一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能通过和谐的交流与发展解决许多国家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同民族长期一起生活会使不同文化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拉近,自然会在内心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它们已经粘合到一起了,即使是相互对立也要永远生活在一片土地上,涵化是各民族间的趋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间的趋同。多元文化主义者希望通过民主政治的舞台,使不同民族的成员实现讨论协商和相互理解。但不同民族之间的协商不仅仅是“话语政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益的问题。而一谈到自己文化的利益,不同文化之间就变得自私了,根本不会为了与其他文化融合而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说,多元文化主义提到的承认不同族群地位上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实质上,由于经济利益上的悬殊以及文化和政治影响上的悬殊,不可能不导致那些弱小族群的不满、甚至是反抗。

所有的国家都不能妄想去建立某种文化的独尊地位,这一定是非常危险的。就好像世界上存在的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一样,我们如果想要去使他们之间相互融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信奉三种文化的人民都是虔诚的信徒,他们信仰的文化已经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磐石。但我们也更不能准备在三种文化中搏斗,最终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完全可以转换一下思维,从三种不同的文化中吸收精神资源,找到一个合适的包涵点,使得三种文化和平共生。

四、结语

多元文化并不只是一种观念,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更多地把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了抵制、甚至是批判的对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多元文化敞开自己的胸襟,如果缺少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情怀,那注定是要吃不少苦头的。在实行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它们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中存在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想法,有值得借鉴之处,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决定了各个国家在采取具体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的整合上也应当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尽量让各国的多元文化都绽放出应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J].吉林大学,2015.

[2]周少青.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J].民族研究,2012,01.

[3]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0.02.

[4]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J].史林,2006,05.

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篇5

一、整体化的评价理念:让评价更全面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要关注人的整体发展,除了要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传统的课程评价的功能注重甄别和选拔,新课程评价的功能更加注重发展,即评价不仅要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己发生改变,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身心品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评价观注重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即如何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班级教育中的评价要把开设的所有课程都纳入评价范畴。如英语课的口语会话、情景表演;微机课的电脑操作和技能比赛;音乐课的舞蹈训练和电子琴的风采展示;体育课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表演;美术课的现场作画、沙画展示等。

要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融入评价中,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评价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按照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通过评价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任何活动都应该从表现单一的认知评价扩展到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评价三者的有机整合,由此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到苗圃基地进行除草浇水活动,到户外举行“绿色教育主题中队会”,在校内开展特色班级学生特长展示活动等。

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更准确

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如智力水平、学习自觉性、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学生片面发展,大量的学生被淘汰。例如传统的学业成绩评定,只注重学生写在试卷上的答案,学生思维的推理过程、形成假设、论证论点、运用论据等却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而这些对学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传统的学业成绩评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最终被格式化在唯一数据和标准答案上,既不能体验到智慧火花和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愉悦,也不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创新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确定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新课程评价承认学生发展维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注重用个性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的实际发展,允许学生在目己的兴趣和特长上有发挥的空间,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涉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不管它是隐性的、难以客观测评的内容,还是显性的、可客观测评的内容。

一个班级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感、意志等每一方面的评价都应分设不同层次,力求使所有的评价都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达到最优的发展水平,认为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还有更高的标准在前方召唤他们,激励他们向下一个目标奋进。具体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也是这样,都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体验到各自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发展。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时,有老师把它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能够按照课程表独立整理课本,准备学习用具;二是能按时、规范、独立地完成作业,不需他人督促;三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能做到敢于和善于提问;四是主动查找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五是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三、动态化的评价过程:让评价更合理

新课程的评价观把评价看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倾向于采用一些自我参照的评价方式,即通过对比评价结果与学生先前的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这种评价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试图为学生在群体中确定一个位置,因此,评价的重心应该从结果转向过程。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应该在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作出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的活动、课堂笔记、家庭作业、个性设计等第一手的资料,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同时结合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来做好形成性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

教育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注重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例如,有的班级,教师设置了夺星比赛,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别: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学生可以拿到黄星,专心听讲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红星,团结协作的学生可以获得一颗绿星,作业工整的学生可以得到蓝星,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步就奖给一颗金星,得满十颗星就能够换一面枫叶。目的是使学生热心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更人性

量化评价重视客观公正性,减少了主观随意性,相对于过去的主观评定是一种进步。但是量化评价把复杂多样的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组组统计数据,使得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淹没于数据之中,也丢失了教育中最根本、最有意义的内容。新的评价观更多地采取质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质性评价是当前教育评价领域关注的焦点,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范式。它倡导的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情景测验、课堂行为记录、学习日记、成长档案袋等等评价方式,已开始被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付诸实施,这将有助于人们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真实而完整的表现。

质性评价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遗弃和全盘否定,教育评价要 实现问卷调查、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测量、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的恰当地整合,有效地发挥两种评价方法各自的优势,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更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班级中没有差生的观念,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表彰和鼓励。在实施多元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激励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坚持多一把尺子量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我快乐”;真诚关爱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和雨露”„„如采用小组评价法、活动评价法、鼓励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模糊评价法、无级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反馈评价法等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象化为主导,形象评价法比较生动、活泼、具体,学生较易接受,印象深刻,所产生的效果能持续很长时间。

例如,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一朵小红花、一个笑眯眯的太阳、一朵会下雨的云彩、一个小动物、一颗小植物、一个儿童卡通人物形象等奖品,学生从这些图形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又如,当学生取得某一项成绩时,被允许在教室的某一面墙纸上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粉,按上一个手印,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渐渐地,教室的墙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色彩斑斓的小手印,每一个手印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记录。

五、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评价更公正

传统评价由外部评价者来实施,并且各种外部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互不沟通,被评价者通常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事实证明,无论什么评价如果没有被评者的主动参与,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家长、学生、教师、校长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模式,特别注重评价对象对评价过程的积极参与。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吸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我。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使用就把教育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伙伴、教师、家长四方面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有的老师设置了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档案袋,其中有学生的自我介绍和每月的夺星记录,有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成长足迹的电子相册,在每一阶段都穿插老师、家长、伙伴、自己以赠言的方式所做的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多角度(包括学生所接触到的每一方面的人)、全方位(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个性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和发展,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展。

多元 篇6

加拿大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分散在北部的因纽特人的一支土著民族即爱斯基摩人,其祖先最早居住在亚洲大陆。现存的加拿大因纽特人分布在马更些河口三角洲、西北地区沿海、北极岛屿、哈得逊湾等广大地区,以渔猎为生。“因纽特”意即“唯一的人”。印第安人的得名来源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初时的误解。学者一般认为,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的祖先都是亚洲的蒙古人种,同属美洲大陆的迁入民。印第安人现主要居住在加拿大境内的2200个保留地,也有一部分进入各个城市,散居各处。

从17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入加拿大。英国人打败法国人后,取得统治权,但允许法国人居住的地区(主要在魁北克)保留法国的民族文化、语言及宗教(天主教)。今天的魁北克仍保留着浓郁的法兰西风韵。英法冲突的历史及政治稳定的要求使得加拿大成为英语、法语并重的国家,甚至在魁北克省,法语基本上成为了唯一的官方语言。早期加拿大的居民约有40%为英人后裔,约27%为法人后裔,1%为印第安人,剩下约32%的人口是来自其他各国的移民。近年来亚洲移民大量涌入加拿大,其中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的华人达100万左右,集中居住在安大略省的多伦多(40万人),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15万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25万人)。随着大批华裔移民涌向加拿大,唐人街的舞狮、端午节的龙舟也成为了加拿大的民族风景之一。

加拿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移民占全国人口的99%。各地移民为加拿大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各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特征相互影响,带动了加拿大文化事业的兴旺蓬勃。与美利坚文化不同,加拿大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并存互行、“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繁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社区、团体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而举办的活动,不仅会受到社会的尊敬,而且还会得到政府的支持。例如华人区的中文补习班,便可得到政府文化基金的补贴。

加拿大民族、种族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不同民族、种族、文化和睦共处的多元化特色成为了加拿大与其他移民国家最显著的区别性标志。

舞美设计多元化的多元因素 篇7

一、舞美设计的概念

所谓舞美设计,也叫舞台美术设计,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是其最主要的特性。除此之外,舞美设计还具有很强的从属性以及技术性要求。舞美设计对于表演艺术具有很重要的功能:一是营造剧情氛围;二是通过塑造人物和其他形象从整体上塑造人物形象;三是通过真实的表演形象来揭示导演的剧本思想和剧本中人物的主要心理活动。

二、舞美设计多元化的多元因素

(一)舞美要素的多元化

舞台美术由布景、道具、灯光、化妆、服装、音效等多种要素构成,它既包含工艺美术,也包含各种摄影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在这些要素中,根据某些标准又能进一步细分。如绘画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丙烯画、版画、水粉画等,同时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人物画、 动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历史画等。

(二)舞台美术的多元化

舞台美术本身即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它包括舞台上表演的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魔术等等。

舞台艺术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布景设计、舞台服装设计、化妆设计、灯光设计和音响设计)以及现代化的舞美设计。

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指舞台演出所使用的天幕背景和舞台软景。它是根据导演剧本的构思要求,借助景片和幕布等物,运用绘画和布景构造艺术,来更好地生动再现舞台上表演者的人物形象。舞台布景也被称为“舞台的心理形象”。

舞台服装:服装包括话剧服装、戏曲服装、歌舞服装等。 这些服装又包括衣、帽、裤、袜、靴等。在演出时演员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穿用不同的服装,演员表演相同的角色则穿着同样的服饰,来完善表演的整体视觉效果。根据剧情的需要,会通过不同的服饰来表现角色的性别、民族特色、年龄、 国家等的不同。舞台服装也被称为“演员的第二皮肤”。

化妆:化妆是借助化妆品和工具,根据人的五官、形象、 脸部特征的不同而对人的面部和其他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渲染、描绘。化妆是舞台表演中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它根据扮演者所扮演的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 性格等,使用不同的化妆技术,来塑造不同的外部形象。

舞台灯光:舞台灯光也是增强舞美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舞台演出中,根据导演的要求以及剧情的需要,通过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和相关技术手段,可渲染舞台气氛,增强舞台表演效果,突出人物形象。舞台灯光也被称为“演员的太阳”。

舞台音响效果:音响效果也是舞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效果是指在舞台演出时通过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手法,来模拟或再现各种物体和动物的响声,如流水声、雨声、 风声、雷声、车鸣声、枪声、动物叫声、马蹄声等等来营造舞台环境的生动性和真实感,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增强舞台演出的艺术性。

(三)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也决定了舞美设计的多元化。当代舞美艺术风格呈现出复杂性、融合性、动态性和多变性的特征。 艺术风格既有写实风格(如话剧舞美),又包括写意风格(如戏曲舞美)。“写实风格”与“写意风格”逐渐融合,以更好地阐释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当代戏曲舞美的“写意风格”吸收了话剧舞美的“写实风格”,而话剧舞美的“写实风格”又吸收了戏曲舞美的“写意风格”。艺术风格还包括现代派的印象画派和抽象画派等各种艺术风格,形成了多元的舞美,也呈现了多元的舞美作品。

三、结语

在现代舞台演出中,舞美设计关系到整个舞台艺术表演的成败,也关系着整个舞台艺术表演的价值实现。因此,准确把握和应用舞美设计的多元化,并研究当今舞美设计的特点与要求,不仅对于提高舞美设计本身的艺术水准,而且对于提高整个舞台艺术的艺术质量,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摘要:多元化是舞美最重要的特征,理解舞美设计的多元化的多元因素,已成为舞美设计的关键。本文从舞美要素的多元化、舞台艺术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多元化这三大层面来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舞美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审美特征,以期能对当代舞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元 篇8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以生命为话题展开的,本文通过对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安静动人的画面,展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本文是大家公认的哲理散文,尤其是其中几个含义深刻的词句,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阅历,确实有些难以理解,教学起来难度大。教学时,我进行五个方面的解读,做实课前研究,然后制定教学策略,课堂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质疑文题,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教学的成败,与解读文题关系重大。因此,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后,我采用启发学生“质疑文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由解读文题《触摸春天》,启发学生展开质疑,谁触摸春天?为什么触摸春天?用什么触摸春天?触摸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们还能如何触摸春天?用什么方式展示我们触摸到的春天?这样的展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质疑文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他们情绪高涨,急于读书。

二、品词析句,体悟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对作者遣词造句的智慧,学生也必须从中深深地领悟。教学《触摸春天》,品析“飞翔、述说、神奇的灵性、张望”等词,和“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含义深刻的语句,孩子们的解读是多元的,他们品悟到了盲童女孩安静地用“手”拢住美丽的花蝴蝶,用“嗅觉”触摸浓郁的花香,用“美好的心灵”感悟春天,用“神奇的灵性”捕捉美好,张开手指张望飞起的蝴蝶。在读悟触摸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儿的这一深度时,我随机点拨,“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句中,安静拢住的只是一只蝴蝶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体悟到了“安静拢住的是美丽的春天,是明媚的春光,是无限的希望,是美好的梦想,是神奇的灵性,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宝贵的生命,是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一内涵。

三、以读为本,激活想象

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依靠最朴素的语文学习方式“读和悟”。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表达感悟的有效载体。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本,激活想象”的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放声自由读、默读、速读等方式,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激活学生想象的思维,学生想象到安静拢住蝴蝶后,感受到蝴蝶是什么样子的,盲童安静无法用眼睛观察美丽的蝴蝶,但她用心灵感受到了飞翔的概念,感受到她放走了蝴蝶,放飞的是希望,放飞的是美好的飞翔的梦想。由丰富的想象最后切入到生命的主题———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盲童女孩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以及她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感人至深。可见,“读”“悟”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语言最好的接触,读得多了、悟得透了,就能为“我”所用。

四、激情引领,展开对话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清香袅袅,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的早晨,我很有激情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触摸春天》一文,和作者吴玉楼以及文中的主人公———8岁盲童小女孩安静,展开了近距离的对话,体验了多元解读文本的美妙,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展示课上,学生议论纷纷,书声琅琅,精彩迭出,妙语连珠,思维拔节声不断。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性与灵性的激荡,调动五官的神奇,以美好撞击美好,让人心生感动,让文学的美好流淌,真情真实流露。老师即兴引导,我们怎样把触摸到的春天展示出来?孩子们谈性更高,大致是作一首小诗、画一幅美图、写一篇美文、拍照、摄像、录音,甚至有同学要用放生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突破了“热爱生活”“关爱生命”这一单元训练重点。

五、读写结合,强化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感悟—积累—运用”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阅读课中的“读写结合”也渐渐从起初的“读中学写”发展到“读中有写”和“边读边写”。阅读课上的读写结合,既是为了“读”,也是为了“写”。在学生体悟到了“安静拢住的是美丽的春天,是明媚的春光,是无限的希望,是美好的梦想,是神奇的灵性,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宝贵的生命,是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一文本内涵之后,我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从孩子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多元解读的显著效果。

一堂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学生的思考无处不在,表现为对词语的理解,对画面的想象,对语言的品味,对内涵的体悟,对表达思路和方法的领悟等。这样的解读引领,学生的读书感悟才有真实的意义,有了持久的动力和张力。

参考文献

多元 篇9

一、思维导图法

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外化为图,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使数学概念和知识系统化,实现个性化的高效记忆. 如理解不同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正负时可以借助“才”字决. ( 如图)

( 备注: 正弦: 上正下负 中间零;

余弦: 左负右正中间零;

正切: 一三正来二四负,

x轴无存x轴零)

思维导图有利于迅速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给学生予视觉冲击,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给充满枯燥数字和公式的数学课多增添一些光彩,也可以让一些空间智能稍强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会把知识、学习材料和概念图像化,用另一种方式建构数学知识. 我相信,如果可以经常运用这种思维导图,即增进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图像表征的能力,又提高了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

二、组织“做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的活动

高中生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某些模块,教师可以结合做实验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真正能应用的数学. 例如: 《几何概型》这一课时完全可以利用随机摸地球仪的实验证明海洋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必修二中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则必须要经常借助现有的场景,如墙角、书本和纸笔等进行观察; 对于“等底等高的锥柱体积为一比三”的结论,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应的学习道具,进行试验再得到; 所有的函数图像均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作出,那也是很好的数学实验. 组织“做数学模型”和 “数学实验”的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身体 - 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视觉 - 空间智能等智能的发展,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三、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博客或QQ群交流心得

如今,国内沿海的学生很幸福,基本上可以用手机上网,这让他们实现网上交流学习心得成为可能. 利用微信、 QQ日志和QQ群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解答,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改进的意见. 网上心得交流可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数学定义、解答方法和推理过程的掌握程度的反馈; 二是对教师的临场发挥和教学过程进行简单评价及褒扬, 包含对交流活动、作业布置和测试等流程发表意见; 三是无主题漫谈,可自由表达自己的经验、困惑或者寻求帮助等; 四是建立一个属于个人特色的错题备忘录,用最简单的文字备份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较差的知识点. 通过网上交流心得和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日志,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不断反思,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学习方法,解析自己且鞭策他人,增强自我认知智能,提升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各种逻辑—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音乐智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

大多数人认为: 数理逻辑思维主要用左半脑,而音乐思维则属形象思维,当然要用右半脑. 因此,音乐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无关. 但是事实说明这个观点是有错的. 古往今来,有很多科学家都是颇具音乐修养的人,例如: 爱因斯坦既会弹钢琴,也会演奏小提琴; 居里夫人的爱好是欣赏音乐; 李四光善于拉小提琴; 华罗庚谙熟音律,特别是他对琵琶弦上的音色最佳点颇有研究; 钱学森喜欢弹钢琴……. 同样的道理,在高中数学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入音乐或者有节奏、韵律的片段. 当学生因为某事而兴奋时,不妨用爱尔兰风笛曲《漫步神秘园》帮助学生平静心情; 当学生经历狂轰滥炸的复习课后昏昏欲睡,在课间不妨播放莫扎特的《嬉游曲》,帮助学生解除疲倦. 音乐或韵律除了可以帮助学生适当缓解疲劳和改善心境外,有时也可以用于帮助记忆,高中数学的很多公式可以用韵律感强的口诀来形容. 例如: 完美诠释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口诀: “奇变偶不变,正负看象限”; 在应用均值不等式时,可用“一正二定三相等”阐述其注意事项.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探究,我认为教师们应该以教学目标和实际的学情为参考依据,探求最适合的教学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并促进滞后智能的改善. 在实际教学中,还要特别关注那些在传统教学中不受认可,学习成绩暂时差的学生,让他们发挥其智能强项,树立自信心,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目标.

摘要: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由老师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组成的体系.国内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发现法、自我辅导法等.近几年来,有的老师根据各地学情的不同创新了新的教学法,有“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MM”教学法等.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尽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各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形式,针对不同智能倾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赋予不同的学法指导.

多元 篇10

多元智能理论 (Multiple Intelligences) 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每个人都至少具备七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和自知-自省智能 (self-questioning i nt el l ige n c e) 。后来, 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观察智能 (n at u r a l i s t intelligence) 和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1]。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 强调多元性; (2) 强调差异性; (3) 强调创造性; (4) 强调开发性。每个人都具有以上9种智能, 只不过会有不同的擅长智能或优势智能组合。如果人能学会运用内在智能组合,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形成了多元成才观, 对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2 国内高校多元成才理念与实践研究

根据多元成才观,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并突出发展学生的特长智能, 带动弱项智能的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外语教育正在由“片面注重语言智能”, 转向“兼顾多种智能的开发和发展”。

文秋芳 (2014) 依据一项安徽省毕业生就业调查, 指出不同层次高校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类别趋同, 只是不同类别的比例有差异。因此, 不同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往届学生就业去向决定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 但课程设置中依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余盛明 (2014) 认为英语专业多元人才观具有现实的理据和基础。体现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第二课堂等的多元化”[4]。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 在2008年大胆提出“大专业、小方向”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即试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了“一年级打基础, 即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专业, 即学习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国际旅游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练技能, 即学习岗位初始技能训练及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教学进程[5]。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笃行“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 打造了“市级教学团队和市级精品课程”, 逐步开创并推进了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相信人人皆可成才, 逐步帮助教师形成“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 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成才观”。

3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教学进程

应用英语专业坚持以“德育为首、知识为基、能力为主、文化为髓”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教学进程采用了“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即一年级“分级”, 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水平实施“分级教学、分类指导”;二年级“分向”, 开设多个“方向、模块”, 满足学生差异性的职业需求;三年级“分道”,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就业、升学或出国) , 为学生开通不同成才渠道。

近年来, 该专业每年约招收全国各地考生500名左右, 并且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生源出生地、语言基础、学习能力等的个人差异,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分级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些许不足, 因为分级分班的依据仅参考了容易测量的语言智能, 而忽视了较难量化的其他智能。但是, 基于多元智能观的“分级教学”, 不是简单地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不同等级, 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不同学生的发展。针对外籍专家给学生听说能力的个性化诊断分析, 以及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们的全面反馈 (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个人特长等课堂表现) , 团队教师共同商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高起点的班级, 在语言的总体要求, 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语言技能竞赛, 已经取得不错成绩。对于起点较低的同学, 则发动教师为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开设语法专题讲座、加强班等, 组织一些针对性较强、夯实语言基本功的教学。教学团队注重在教学目标、教材、教法、考核等方面都注重学生的多项智能开发与锻炼, 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有差异性地成才发展。

二年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院统一提供的十多个专业模块 (国际贸易、跟单员、物流员、会展等) , 并学习相关课程;同时, 应用英语专业也专门开设了“涉外文秘、涉外旅游、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四个方向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就业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成才”为宗旨, 以外语应用为特色,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发挥“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在“语言平台”与“职业模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课程中融入学习兴趣培养、职场知识与技能训练, 突出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 同时, 又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多元职业模块、开通了不同的成才成长渠道。

三年级学生则主要学习旨在提高职场竞争力的相应课程, 并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 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当然, 部分学生也可以选择专升本或者出国留学。近年来, 为满足学生的国外实践、深造需求, 应用英语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2014年暑假, 21名学生 (占江浙沪参与选拔院校的10%) 经过层层选拔入选美国某知名企业的实习项目, 并得到相关企业的好评;从2013年开始, 学生获得上海市政府的资助, 经系部选拔后, 可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游学三个月;此外, 学院正在积极与各英语国家高校开展“3+1”或“3+2”专升本教育方面的合作。

3.2 多维度的教学创新

教学团队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智能的锻炼和提高, 还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潜力和开发, 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教学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设置“模块化、职场化、网络化”;教学评价“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实践实习“层次化、多样化、系统化”。同时, 拓展了旨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课后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开设并不断完善“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的桥梁课程《英语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并不断完善“TSI (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 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 ”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

3.2.1 教学设计与管理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并灵活地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 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英语教学, 设计“个性化、多元化、情景化”的教学。市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沟通》采用“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模式 (Collaborative Task-based Model) ”, 通过把相关教材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 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或真实的情景中, 鼓励学生创建“模拟公司”, 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以及交往智能。其他课程活用“情景体验式”和“任务引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考虑充分利用学院建设的外语情景实训中心, 学生通过结合有创意的场景感受“情景体验式教学”, 在各种情景中主动参与体验, 完成诸如职场面试、商务会议、投诉、谈判等任务的模拟训练, 逐步扩展深化语言智能, 锻炼身体-动觉智能、交流智能等, 为以后的深造与就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

教师通过“教学目标任务化, 教学方法综合化, 教学设计优选化, 教学活动多智能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思路多角度化, 教学信息多层次化, 教学评价多元化”,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 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模拟任务和团队项目, 体验职场情境和商务活动, 培养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职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成才, 系领导注重“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团队管理, 坚持“传帮带”以及“中教外教配合”, 锻炼培养了一支教学能力与效果俱佳的教学团队。外籍教师曾被视为“编外人员”, 他们如散兵游勇, 教学质量多半不理想。但是, 新领导班子将外教组成一个团队, 指定一名组长, 并专门配备一名中方骨干教师任外事秘书, 协调他们的工作, 定期召开外教座谈会, 安排组织外教参与系部教科研活动, 提高外教的“归属感”,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为学生开设的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受益。比如, 能说会唱的美国外教的英语角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一展歌喉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增强了自信。

3.2.2 课程设置创新

通过“模块化、职场化和网络化”的课程改革, 注重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从而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学有所获。 (1) 将语言课程按照“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 职业模块课程按照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设置, 根据课程性质, 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于教学实践中; (2) 将三年级学生的课程改为更注重提升学生能力的“职场实用口译”、“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汉英翻译”等课程; (3) 一年级新生开设“学习技巧”课, 教师共享课程资源, 教授学生全面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4) 更好地发挥“英语应用平台+职业技能模块”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内“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桥梁作用; (5) 开展专业资源库、“微课”等的建设, 邀请学生团队参与微课制作, 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网络化、碎片化的语法教学, 利用QQ群进行师生互动, 课外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6) 进行了将“两张皮”合为“一张皮”, 旨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模块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落实以“涉外旅游、涉外文秘、涉外服务、少儿英语教育”为主线的多元模块课程菜单, 满足学生的不同职业发展需求。

3.2.3 教学评价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逐步建立了“分级化、分阶化、多元化”的评价系统, 制定了校内课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分表、毕业实践报告专项评价表等, 实现了教学评价、企业评价、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系统。

通过“多员化、多维化、多样化、多重化”的教学考核, 兼顾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整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要求, 实现评价主体多员化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自己、团队等) , 评价内容多维化 (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平时作业、竞赛活动等纳入评价指标) , 评价形式多样化 (采用分数、教师评语、自我鉴定等多种形式) , 评价标准多重化 (从语言、技能、情感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 [6]。多元评价方案有助于综合发展学生的九大智能,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基本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3.2.4 实践实习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积极贯彻高职英语“听说领先、注重应用”的理念, 构建了“TSI (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 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 ”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开设了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一年级学生以朗读、演唱、配音等活动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创建模拟公司、职场辩论、校外实训等活动为主;三年级学生以求职、应聘、实习等活动为主。

TSI实践体系实现了由“学术型”向“岗位型”以及“岗位+任务型”的过渡。在大一的基础阶段, 语言实践侧重语言模仿和语言输入;从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侧重英语的应用能力, 发掘学生的职业创造潜能。一年级主要采用英语朗读、影视配音、短剧表演、歌曲演唱、演讲等模块, 侧重学生的语言模仿和输入, 二年级依据课程性质, 选取典型商务情境或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或者补充, 让学生按将来的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三年级定岗实习是指定期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 如上海皇冠酒店、上海携程旅行公司、上海锦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

同时, 开设“层次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现“以赛促学”、“以趣促学”和“以训促学”。已形成了以语言应用为主线的“竞赛系列”, 如朗诵赛、趣味英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综合能力及商务英语沟通课程的汇报演出等。同时, 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尤其是设计课外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听说技能。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实训汇报演出”,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通过举办各类外语技能竞赛, 如“傅雷大学生翻译奖比赛”等, 形成竞赛机制, 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成功意识, 选拔和激励优秀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各类语言技能比赛。

3.2.5 学习途径创新

应用英语专业还拓宽了“以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学习途径。新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将多种学习途径融会贯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项目或任务在课堂、实训和自学中既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相互关联。

课后注重向学生推荐英语在线学习、模拟试题、英语听力、专业英语相关阅读辅助材料、多媒体语音文件、案例学习、术语词汇、电子课件、图片资料、电子教材、视频资料、教学录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共建的丰富资源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 深度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将“多元成才”的育人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 齐抓共管学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自学, 并按照多元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 邀请图书馆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并统一安排学生到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并制定了各班级自主学习时间表。图书馆领导和教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 反馈学生们的到馆率平均达到90%以上, 学习积极性也不错, 并建议将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向学院其他系部推广。

可见, 应用英语专业在教学设计、团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实践实习、学习途径等方面, 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 所有课内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就是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不同智能组合见长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自信。通过“语言能力与职业模块相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职业发展与升学深造相结合、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相配合”, 帮助学生多元成才。

4 多维度创新的成效

教学团队成员务实进取, 教书育人, 取得多项市级以上奖励:2012年获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三人获上海市“育才奖”, 多次荣获市级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和“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二等奖;主持和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项目, 均按时按质结题。年轻教师积极申报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和“晨光项目”, 有的已经顺利结题, 有的正在积极研究中。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上海市高职高专各类英语技能大赛, 硕果累累:2015年4月, 两名14级学生包揽了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专业口语项目的两个一等奖;其中一名学生随后又荣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特等奖;同年11月, 7名学生分获上海市第四届高职高专英语读报大赛专业组一、二、三等奖, 占全市获奖总人数23名约三分之一;2013年6月, 12级一名学生获得“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比赛中英语专业组第一名, 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并获得二等奖;另一名学生荣获“第九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上海赛区比赛英语专业组第一名, 代表上海赛区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总决赛, 并获得二等奖等;限于篇幅, 不能一一例举。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左右, 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部分同学到诸如腾讯公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和睦家医院 (外资) 、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上海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艾西益外币兑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

总而言之,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勇于改革和创新, 注重提升学生的多项智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应用成效, 也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同和肯定。鉴于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 以及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突出表现, 团队教师还应邀与其他同类院校分享院系的人才培养经验, 均受到与会代表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可见, 应用英语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活用“因材施教、依智而育”的育人理念, 实施“分级、分向、分道”三段制教学进程, 并进行了“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践实习”等多维度的创新, 逐步构建及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教师形成了“多元育人观和评价观”, 学生形成了“多元成才观”, 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成效。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应用英语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美) 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01) .

[3]余盛明.试论英语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的现实基础——广东省英语专业基本情况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4]刘小芬, 蒋伟平.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5 (01) .

多元 篇11

实践研究期间,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了试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群众性实践研究活动。他们执著务实的精神与探索创新的勇气,使这一成果无论在理论性、应用性,还是在广泛性、深远性上都让人心生感佩。它表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已经从原来的认识、介绍阶段发展到今天的试验、探究、应用阶段,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应用的跨越。

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并且好好读,好好用。这本书值得我们这么去做!

陶西平同志在序言中说道:“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的总结整理发表,我想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伟大进程中的一项可喜的成果。”

这确实是一项可喜的成果!

可喜之一,它实现了对教育改革的系统梳理与把握。教育改革虽然已进行多年,但很多教师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无数个“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层面,缺乏系统认识与深刻把握。但多元智能理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让我们将零碎的教改认识梳理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鲜明的系统。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不是一个个零碎的个体,而是新智能观引发的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

可喜之二,它解决了西方理论与中国语境的对接问题。课题研究的定位之一是“借鉴”,即要以“借鉴”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理论,不是移植,也不是本土化。因此,研究中的绝大多数成果都是“借鉴”之后再创造的产物,如利用多元智能开发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综合实践课虽然与西方的核心知识主题课,存在很大差别,但相对于核心知识主题课却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语境。

可喜之三,它注重了理论的实践应用功能。全书正文共6章,除了第一章就理论本身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之外,其它5章全部是理论的实践运用。第二章,“少就是多”的课程设置原则,是理论在课程设置领域的应用;第三章,以德启智,塑造健全人格,是理论在德育领域的应用;第四章,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及第五章,“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是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运用;第六章,借鉴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实践探索,是理论在评价领域的运用。另外,全书还从试验区、试验学校选取了大量个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行动。□

其他推荐:

《加德纳论多元智能》(齐建芳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作为《多元与和谐》的补充材料来使用。如果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仍心存困惑,渴望获得更多的原著支持,这本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它以语录体的形式辑录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粹,使你能够以简便的形式直面原著核心,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思想的精华。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郭瞻予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教师的职业生涯,让你觉得倦怠;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让你觉得繁重;如果教师的职业价值,让你觉得黯淡,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多元 篇12

一、构建基于“多元教育”的理念文化

基于学校“爱智崇德”的校训,“尊重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儿童成长奠基为儿童生命添彩”的办学宗旨,“教师精彩学生出彩校园多姿多彩”的办学愿景,结合蚕丝文化的地域特色,学校精心设计了以“茧子”为意象的LOGO。图案外形如直立的蚕茧,表达了震泽实小人对生息相依的震泽蚕丝文化的眷恋和景仰。上下两片“桑叶”和“蚕丝”构筑了一幅生动雅致的“蚕茧图”。

二、营造彰显“多元教育”的环境文化

震泽实小地处江南古镇,受着“蚕丝文化”的熏陶。无论是学校的理念树立,还是学校的校标设计,我们都围绕着蚕丝的元素和多元的意象,学校的环境建设亦如此。本部,以“多元·出彩”为重点,通过校史、德育展厅、四节(阅读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文化墙面和桃李芬芳走道,展示着多姿多彩的震小人,凸显学校“多元教育”特色文化。东校区,以“蚕丝文化进校园”为重点,通过一廊———丝路风情廊,一园———陌上青桑园,一厅———卧享丝柔厅,一堂———湖丝细语堂,展示蚕丝文化,让每一处风景都透着自然的气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蚕丝的魅力与文化。

三、建设保障“多元教育”的制度文化

“多元教育”特色文化建设与推进的根基,是教师素养的发展。据此,近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成长,成就教师的精彩。

1.教师共同体建设制度。学校针对校本教科研活动主体缺乏主动性、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向缺乏规划性等诸多问题,于2014年初制定了《基于项目研究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在方案的指引下,各学科成立了研究共同体,成员中既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也有刚上岗的青年志愿者。我们确立了相应的研究项目:语文学科确立了“指向运用的阅读教学内容研制与实施策略”;数学学科确立了“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英语学科是“小学生英语同步拓展阅读的行动策略”研究;艺体组、科信组把“基于学生特长培养的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的方向。

2.教工社团建设制度。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学校在广泛听取教职工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能力,开设出了六个教工社团:摄影、书法、国画、烹饪、瑜伽、太极拳。社团活动深受教职员工的喜爱,每天下午三点半开始,轮到社团活动的老师,都会提前来到上课的地点,等待辅导老师前来上课。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认真聆听、虚心求教,学习氛围严肃且融洽。教工社团,给教师单调的教书生活增添了亮色,提升了教职员工的职业幸福指数,让教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到轻松,获得满足。

3.魅力教师评选制度。2015年,我校开启了由“太湖雪”冠名的“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魅力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具有“微笑、儒雅、阳光、爱心、智慧”等方面素养的教师。以此,引领全体教师努力修炼超专业素养,努力成为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让孩子们佩服的老师。经学校年级组、条线推荐,25位大众评委对照评选条件进行投票评选,党政工联席会议商讨,最后确定了十名教师为震泽实验小学首届“魅力教师”。颁奖时,一个个镜头、一段段颁奖词、一句句获奖感言,展现了获奖教师平凡岗位上的感人事迹,展示了震小教师的美丽形象与人格魅力。

四、架构推进“多元教育”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它直接指向培养什么人的核心目标;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决定课程价值的实现程度,即育人目标的达成度。近两年,我校在学校主课题“基于儿童个性化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指引下,建设多元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出彩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多元地发展。

1.加强国家课程的拓展性实施。仅仅完成教材的教与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拓展性实施。在教师实践的基础上,学校逐渐形成了语文类的校本课程《诗韵童声》,英语阅读类的校本课程《英语悦读》,科学类的校本课程《故事与启示》《调查与研究》《技法与展示》等。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域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与亮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校基于古镇震泽丰厚的地域资源,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基地,有效地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并逐步形成了《禹迹魂》、《太湖蚕》、《慈云被》、《探寻诗意水乡———震泽》等校本课程。

3.加强社团活动课程建设。一个好的社团就是一门好的课程。只要我们把社团活动当作课程来做,就会逐渐形成文本教材,最终形成特色课程。目前,学校的乒乓、手工、Logo程序设计等三十多个社团,已初步形成了社团类校本课程。

上一篇:家长会下一篇:电力线路作业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