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综合(通用12篇)
多元综合 篇1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改造和建设商业综合体的时期,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 部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过分关注商业价值, 缺少对其他多元化价值的考量, 比如忽略了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价值、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公共价值, 以及对交通的疏导、整合价值等。在商业综合体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应如何体现其多元价值, 并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未来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的重要议题。
为此《城市建筑》召开以“商业综合体的多元价值”为主题的学术沙龙, 邀请多位商业综合体设计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 针对国内商业综合体如何实现多元价值进行互动式交流。
时间:2014年5月9日
地点:上海市四平路1758号, CCDI悉地国际总部6F暇园茶室
主办:《城市建筑》杂志社
协办:CCDI悉地国际
我们无法否认商业综合体追求盈利的内在属性, 但同时也观察到, 往往是那些在租售空间以外特别下功夫的商业建筑,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想首先解释一下今年和去年的研讨主题的脉承关系。综合体发展到今天, 我们已无须再多讨论“综合体”的定义和重要性, 特别是在中国, 很多项目是由经验丰富的国际著名事务所主持设计, 在商业动线、零售空间、业态组合等方方面面的技术点, 应该说有很多成熟的“国际范式”可以参考。但是越成熟的套路也越容易陷入固有的模式, 导致差异化的缺失。于是, 去年《城市建筑》以“商业综合体直接盈利与非直接盈利空间的思辨”为主题, 热烈讨论了那些虽不可直接租售但对整体建筑空间有突出价值的设计, 是基于“内聚视角”的话题。到了今年, 话题向“外部”拓展, 谈一谈综合体在纯粹商业以外, 还有哪些不同的价值驱动, 特别是对于城市、社会、文化、交通的复合意义, 所以形成本次沙龙“多元价值”的主题。总的来说, 我们期望这两方面的思考对于求大求快的中国城市化, 能起到一定前瞻和预警启示。我们无法否认商业综合体追求盈利的内在属性, 但同时也观察到, 往往是那些在租售空间以外特别下功夫的商业建筑,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建筑师是一个有理想气质的群体, 有时候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处境:当建筑师在说“设计成就感”, 客户却在谈“投资回报率”;当建筑师追求“空间的品质”, 客户却期待“物业的增值”;当建筑师醉心于“人文的场所”, 客户却着迷于“消费的趋势”;当建筑师谈论“技术的高度”, 客户却关心“技术的成本”……但是我们也看到, 这些矛盾的堆集其实也有积极意义, 它们会促进城市开发行为在更多层面的考量, 也能够为“开发-租售-盈利-再开发”的商业机器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综合体多元价值的实现, 一方面是社会价值的提供, 另一方面是商业价值的挖掘、满足和所谓的最大化。只有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前期把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 才能实现所谓的多元价值。
我今天想谈谈综合体与地铁系统接驳的问题, 我们作为设计师, 实际上承担了在开发商、顾客和政府之间协调的重要作用, 力求达到三赢的目标。我们去伦敦、香港、东京旅游购物的时候会对综合体与地铁交通的无缝衔接印象深刻, 从规划到设计, 再到建造和后期运营的全过程中三方所进行的高度充分的利益协调是其综合体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所以我认为综合体多元价值的实现, 一方面是社会价值的提供, 另一方面是商业价值的挖掘、满足和所谓的最大化。但只有如上述城市, 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前期把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 才能实现所谓的多元价值。所以凯里森建筑事务所一般在综合体项目的前期规划阶段都会做相关的协调工作, 我结合案例重点讲讲与地铁系统连接的问题。
深圳中心—天元是一个街区型的商业项目, 凯里森建筑事务所在这个项目中实际上扮演了商业总体规划的角色。项目总面积约90万m2, 商业约30万m2, 地下约20万m2, 地下空间的动线相当复杂。与地铁连接的动线设计要与整个项目的商业策划相配合, 一般会认为与地铁的连接越多越好, 但是其中有很多复杂的问题, 比如需要设计24小时开敞的通道, 考虑连接口的位置怎样与购物中心形成较高的关联度, 在购物中心的运营时间内连接口如何关闭以便管理等。所以说, 综合体与地铁系统的具体连接方式、楼层、位置的设计的确在我们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厦门万象城在离厦门火车站以北的两个街区, 地铁1号线从北面和基地相连。凯里森建筑事务所在早期的规划中通过地下商业动线的组织将地铁物业连接至火车站地下物业, 以期把厦门万象城打造成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标项目。为了实现地铁在北面与商业接驳, 在无数次论证之后建筑师决定把人流从两个出站口下行汇集到地下二层的一个通高中庭后顺畅自然地从地铁物业进入购物中心。
武汉的人信汇项目则面临在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与地铁连接的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师都了解地铁站停层的地坪一般在相邻建筑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之间, 所以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方式就有很多选择, 目前很多人认为从站停层下到地下二层进入购物中心比较好一点, 能够补充该层的人流量, 人流上达地面也能带动上部楼层人气。我们为该项目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 实际上连接了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地铁里的人进入购物中心之前还可以选择不进入。这实际上也是地铁方的要求, 所以这个项目在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分别提供了让地铁人流直接出达地面的选择。
综合体与地铁的衔接设计是很多成熟的业主都非常重视的内容。因为现在地铁作为最便捷、快速、环保的一种交通系统, 已经在大中城市得到大力建设, 而这也是一种最快速的、把最多人流引入购物中心的方式, 所以其与商业的融合和衔接至关重要。
每个地点都是有历史的, 哪怕现在全部被拆平了, 也是有历史的。对于这个地点历史的“垄断”, 实际上也就成为综合体不可复制的一点。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综合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但是我今天还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出发, 谈谈综合体的其他价值如何给商业价值带来提升。
从商业基本逻辑来讲, 商业的根本价值就是效率, 特别是零售, 基本上都是靠运营效率赚钱。但是地产的基本逻辑是垄断。它的垄断实际上是对于一个几何位置所拥有的交通、配套等综合价值的垄断。所以如果单纯看这两点, 实际上是矛盾的。商业效率的提高会促进地产本身的形式发生变化。当垄断有利于现有效率的时候, 地产就成立了;当垄断不利于现有效率的时候, 地产的垄断就要发生转化。我认为在电子商务的时代, 不是“买什么”而是“在哪买”比较重要, 因为顾客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现有的商业空间逻辑遵循的是视线和距离, 是基于便利性的原则。我们相信消费者会在我们对动线的设计引导下到我们需要他走到的地方去, 因为这符合消费的便利性—这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而有的一种观点。但是现在客户的逻辑是对时间的逻辑, 是消费时间和到达时间相对比的一种逻辑。因为现在的信息变得对称了, 它的原则不再是便利性的原则, 而是口碑的原则。口碑原则基于的动作就是分享。我认为口碑是由产品和故事两部分构成的。仅有很好的产品, 人们不一定和朋友分享, 因为没有人会写广告词给朋友, 但是如果有一个故事, 人们就有了素材去进行分享。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做得好的体验店的品牌, 往往是两者为一体的。把故事拔高一点, 可以称之为文化, 它需要时间来产生和沉淀。现在对于综合体空间价值的研究很多, 但是对其时间价值的研究并不多。每个地点都是有历史的, 哪怕现在全部被拆平了, 也是有历史的。对于这个地点历史的“垄断”, 实际上也就成为综合体不可复制的一点。
我们为华侨城在上海苏河湾设计的一个项目中, 把老建筑和新的城市综合体完全融为一体。整个基地实际上完全新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其余全部是老的建筑。我们没有把这些老的建筑全部拆掉, 而是通过和结构工程师的密切配合, 把老建筑内部的空间整合, 然后对立面重新进行整修, 如此构建了一条东西向的内部商业廊道, 将商业布点于各个历史建筑当中, 形成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购物环境。联创国际的一个优势在于多元业务的整合, 上述两个案例都有我们的商业院与都市再生工作室的合作。我们认为在一些涉及历史保护的商业地产项目中, 从前期策划一直做到后期设计, 包括对于整个历史街区的主题包装、场景营造, 以及景观、小品、城市家具、标识等的设计, 才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效果。
成功的商业综合体设计需要谋合建筑空间、多层流线、趣味体验、室内精装、及商业运营和业态这六因素的完美协调。建筑师的创意必须融合业主的商业价值。
我想向各位介绍在2013年刚刚开业的环贸iapm商场项目, 大家可能对iapm比较熟悉, 所以我就重点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介绍。
项目所在地为老襄阳服装城旧址, 建筑规模22万m2, 其中商场面积12.4万m2。项目坐落于淮海路零售商业街的中心, 包括两栋写字楼和一栋住宅楼。项目开发伊始, 我们所面临的就是一条建筑林立的街道, 基地非常紧凑, 而项目设计任务书又要求兴建一组双塔写字楼、一栋住宅大厦和一座6层高的购物裙楼, 这对设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绿化率成为了设计的首要挑战。我们在设计时, 将绿色空间纳入到设计方案中, 因而才有了现在建筑后方绿树成荫的空间。我们试图以此来影响基地环境, 运用设计的手段将绿色带入到项目当中。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建筑前部的淮海路。淮海路作为交通节点和游客下车地点等有自身的限制条件, 所以从规划的角度来讲, 不应在淮海路一侧设置任何车辆入口。解决淮海路一侧问题的关键策略之一就是将交通流上移到二层, 即在建筑边缘起坡至二层, 待建筑竣工时这条路也会与街道连通。为了尊重淮海路沿线建筑立面的整体城市结构, 我们布置了两层甚至3层层高的精品零售店, 构成了沿街的正面零售店。同时我们将建筑的露台后缩, 这样一来就能提高最终的建筑层数, 在基地如此紧凑的情况下满足需求。商场最终为6+1层, 另外还设有连接屋顶平台和屋顶花园的屋顶餐饮园。建筑东侧用于和地铁对接, 目前地铁10号线和1号线途经此地, 还有即将建设的12号线, 可见该地点是地铁主要换乘站之一。所以建筑整体对地铁站而言, 形成了一个绝佳的小型地标。
商场的一、二层设置国际品牌的旗舰店, 三、四层是其他国际品牌店铺, 五、六两层为餐饮区。因为4层几乎是商场高度的上限, 因为消费者一般不愿意为购物走到四层以上, 但是这座商场的高度超过了我们一般所推荐的4层高度。为了能达到要求的设计量额, 我们将餐饮区设置在顶层, 从而将人流引向建筑的高层, 创造更多价值。建筑六层设置了电影院, 利用核心办公区周围的空间设置瑜伽馆等对空间位置要求并不严格的商户。全部餐饮设置在建筑临淮海路一侧, 顾客在其中能够一览熙攘的街景。建筑七层为屋顶层, 多数情况下, 墩座楼的屋顶都会布满各种机械设备, 而委托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利用设计手段将凌乱和不美观的各项设施移至写字楼的屋顶层。
iapm并没有一般意义上建筑屋顶的轮廓线, 我们为了更好地利用屋面, 没有采用玻璃屋顶, 而是设计了垂直的玻璃幕墙, 不仅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环境, 而在夜间能将室内的活动呈献给室外, 我们试图以此为空间加入更多趣味性的元素。
建筑后部南昌路沿线仍然以商铺为主, 南昌路有很多小型专卖店, 为了尊重南昌路的城市尺度, 建筑该侧高度较低, 与淮海路将店铺规模和城市文脉定位得更高不同。而南昌路一侧绿色空间也随着道路从地面徐徐起坡至二层, 行人能一路走上来, 进入写字楼空间。
我们原本规划建设一个类似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场, 但方案有违当地有关部门不准安装大面积LED显示屏的相关规定,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将其改造成一个极富设计感的街角广场, 突出了入口。夜间, 当整个建筑点亮之时, 景色十分迷人。
顾客进入商场后能够明确自己的方位, 这得益于我们对扶梯的布置和对商场的设计。在商场一端可以轻松看见另一端, 但沿着商场内的弧形路线行走, 仍然不乏惊喜。这就是我们试图在商场中营造趣味性的原因, 而且这也是建筑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正确地进行室内布局是建筑师在商场空间设计时必须做到的, 之后室内设计师才能一展身手。
商业中庭空间用于举行公共活动和大型典礼, 委托方会在周末或大型发布会时推介主要商铺, 顾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俯瞰这一中央空间, 这个空间也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舞台, 各层的顾客都能轻松了解到其中发生的一切活动。中央空间的布局为游客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视野, 几乎能够看到所有的品牌商铺, 如果站在建筑二层, 至少能看到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始终试图贯彻的要素。
商业建筑更似一个消费活动的容器, 不是纯粹的建筑展示物, 怎样把这个容器做得好, 让人能到这个容器里面来, 并在其中长时间驻留, 是商业建筑的目的。
我想通过回顾几个RTKL在中国的商业项目, 和大家分享我近年来对于商业建筑设计的感悟。
第一个案例是深圳万象城。万象城在2004年底甫一开业即成为中国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标杆, 也是深圳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很多人都在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有人说是入口做得比较好, 有人说材料用得比较好, 有人说中庭、动线设计得比较好……但我认为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这个项目成功的主因, 而是当时中国商业地产的爆发性增长刚刚开端, 万象城的设计引进了一种消费模式, 成为华南地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中心。这个项目的概念是完全创造一种新的场所, 在当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消费体验, 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商场后面的现代化车库, 每层都可以进到商业综合体里面, 形成了非常便捷的立体化交通形式;还有一线国际品牌店的集中展示以及室内标准溜冰场, 都是当时在国内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个项目建成以后非常成功, 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其单店年销售额为52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内地能排到第三位, 仅次于北京的新光天地和杭州大厦。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的大宁中心广场。这个项目是在2004年设计、2006年开业的。万象城是一个高端的商业综合体, 以室内的商业街为主。与之相比, 大宁中心广场围绕生活体验中心 (lifestyle center) 的概念, 面对的是中端市场。生活体验中心正是RTKL在美国做了很多年、有很多经验和心得的方向。生活体验中心要把周围的人群研究得很透, 必须能够准确地抓住周围消费群体的需求。商业建筑是一种对象性的设计, 形式是一个次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面对消费人群做出准确的回馈。最终的产品一定会有一种非常有针对性的消费业态, 而且要符合当时发展的趋势。大宁中心广场开业以后人气非常火爆, 到目前为止都是闸北区重要的消费中心。
最后一个案例是2013年10月在东莞开业的万科生活广场。万科找到RTKL做这个商业项目有很强的目的性, 是为自己开发的住宅做一个配套商业。过去的住宅配套商业都是做住宅的底商, 这种做法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 档次比较低;第二, 人气得不到聚集。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与业主共同探讨关于商业的想法和趋势, 最后我们的应对策略类似大宁中心广场的生活体验中心的业态形式, 同时又有其特性。大宁中心广场是区域性的商业业态, 万科生活广场则是社区型的, 其规模和业态组成充分回应了社区的要求。万科生活广场约3万m2, 包括一个1万m2的品牌酒店和一个电影院, 其余主要以餐饮为主。虽然这个项目规模比较小, 但业主非常重视, 对于这种模式也非常认可。对于这种三线、四线城市的商业形态, 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回应。
RTKL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主要的城市做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业项目, 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设计经验。而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创作能力和市场的反应能力, 这与RTKL愿意去改变、愿意去抓住时代的转折点有关系。我们不断地去探寻, 与甲方配合, 帮他们发现市场的商业趋势, 之后以我们的专业能力协助甲方对此作出一些积极、正确的应对。商业建筑更似一个消费活动的容器, 不是纯粹的建筑展示物, 怎样把这个容器做得好, 让人能到这个容器里面来, 并在其中长时间驻留, 是商业建筑的目的。
商业建筑是群体消费的承载物, 与使用者紧密相关。使用者包括了消费者、商店租户和开发商:开发商是使用者, 他们通过项目创造利润;商店租户也是使用者, 他们期待有效的商业展示面和便捷的后勤支持系统;而日常的消费者, 他们真正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交的需求,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总是要有一个场所供大家进行社会参与的活动。商业建筑必须紧紧抓住使用者的需求, 创造一个消费活动的容器, 我个人认为这是设计商业建筑的关键点。
在当下城市综合体设计当中不太被重视的非盈利型功能, 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一方面可以为城市综合体吸引更多的人,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城市综合体内部的空间创造更多价值。
我个人非常关注城市综合体当中盈利和非盈利型功能的价值研究。今天我想就城市综合体的垂直空间体系做一些深入的介绍。
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划分, 传统的看法可能是办公、商业、居住、娱乐、酒店、餐饮等,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它看得再宏观一点, 是可以分为一类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盈利型功能”, 那还有一类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非盈利型功能”。Todd先生曾工作过的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在关于零售功能的专著中把零售业定义为城市中的黏合剂,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但是实际上在当下, 尤其在电商的冲击下, 零售业已经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城市综合体应该是混合使用思想和建筑综合体的产物, 判断一个建筑是城市综合体还是普通商业建筑, 可以看它是不是通过非盈利型功能与城市公共空间衔接。从城市的角度来看, 非盈利型功能作为支撑城市综合体运转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对整体而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真正起到衔接城市作用的可能是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或者公共交通等空间。
目前中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经济价值的过分关注, 而对于空间效益一系列价值 (包括城市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认识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单一模式的开发,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我们未来要面对城市空间变化的新局面, 应对网络时代的变化, “体验性”至关重要。而对于非盈利型功能的重视也将是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新趋势。我想通过我在上海做的一个研究, 分析城市综合体和城市空间如何组织才能为整体创造更大的价值, 尤其是在城市综合体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垂直立体开发背景下。
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A City Is Not A Tree”这篇论文中, 用数学理论解释了城市不应该是一棵树的事实, 这里的树是指城市结构。他认为现代主义的城市实际上是把传统城市的半网络型结构破坏了, 城市的结构过于简单使得人和人的关系相对薄弱。基于这个视角, 我们可以将城市综合体的垂直空间体系做一个类比:一些城市综合体垂直空间体系就像一棵树一样, 有很多尽端空间, 彼此之间的联系薄弱, 典型的案例就是五角场的万达广场;还有一类的垂直向尽端空间存在联系, 建筑整体性较强, 但是由于只在底层和地下与城市相连, 这种联系相对来说比较单向。这一类的结构虽然可被称为网络结构, 但它是比较封闭的, 五角场的百联又一城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虹口足球场附近建成不久的虹口龙之梦代表了另一种结构类型, 它的空间结构与普通的综合体比较接近, 只是在空中三层和四层与地铁3号线以及对面的虹口足球场有步行通道连接, 使得它的结构相对比较开放, 我们称之为开放的网络体系。
上述三个案例都属于面向区域群体的区域型城市综合体, 同时它们都与地铁和城市的空间有一定的联系, 而且建筑面积、规模和业态等方面也比较接近。我们把这三个建筑的垂直空间体系进行抽象提炼, 通过空间句法软件 (J-graph) 对空间体系进行描述, 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三个相似规模和层数的城市综合体, 分别代表树型、封闭型的网络型和开放型的网络型结构, 它们的空间深度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空间深度简单来说就是从城市空间到达建筑最远端的空间所需要经过的转换次数。通过空间句法软件的结构图我们可以得到, 虹口龙之梦所需要的转换次数是最少的, 将计算结果同建筑的轴测图结合,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虹口龙之梦的空间整合度是非常好的, 而万达广场的这些尽端空间的整合度是非常低的。
有了软件的定性分析之后, 我们做了一些定量的实地观测, 其中包括建筑内部各层主要公共空间内人流量的测试。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虹口龙之梦每层的人流量变化相对较小, 而万达广场和百联又一城的人流量变化比较大。如果再深入观察, 我们会发现在虹口龙之梦工作日晚上和节假日下午的这些人流最多的时段, 曲线形式几乎是相似的, 而万达广场和百联又一城的曲线则有明显区别。
这说明一方面可能有一些餐饮娱乐功能在当中起到了作用, 另一方面其实可以看到开放型的网络结构更好地融入了周围的城市结构, 有更多的人愿意在不同的时间进入这样的空间并来使用它。
我们下一步又把实测人流量作为常量, 把每层的不同特性作为变量, 输入SPSS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软件。经过分析可以看到, 是否跟外界有直接联系的出口是该层人流量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是与出入口的距离和建筑整体出入口的数量, 我们传统思维中的自动扶梯的数量以及楼面的功能组成, 实际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
在进一步研究中, 我们又做了一系列问卷调查。一个问题是“你在项目当中消费的时候最高会逛到商场的几层?”在龙之梦里面, 大多数的人会逛到三层以上的空间, 而在万达广场, 虽然大家都知道它的商业街的人流量非常巨大, 但是真正能够到上层的人是非常少的。第二个问题是“你通常会从地面层到达二层以上的楼层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只有在虹口龙之梦当中, 有很多人是无目的性地逛上去的。第三个问题是“你会被以下哪种功能吸引, 从而走到上面的楼层 (可以多选) ?”在统计了200名顾客的回答之后, 我们发现餐饮功能和娱乐功能相对来说垂直吸引力是比较大的, 这个实际上跟我们一般的商业开发的内容是有对应的。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自动扶梯对于吸引访客垂直向移动的决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这个和我们之前几位专家、学者说到的动线的设计和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关联度。
我想通过这么一个比较研究说明以下问题。第一, 开放网络型结构的垂直空间体系能够为城市建设综合体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 在当下城市综合体设计当中不太被重视的非盈利型功能, 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一方面可以为城市综合体吸引更多的人,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城市综合体内部的空间创造更多价值。我们在研究虹口龙之梦时还发现, 其建筑内部还包括了地铁3号线和8号线的换乘空间, 在地铁运营阶段平均每分钟能有一百人左右, 但这一部分人流现在是被商场排除在外的。若地铁和商场每天有12个小时的共同运营时间, 则每天会增加约7.2万人经过这个建筑。所以如果我们把这部分人通过建筑内部空间流线合理组织的话, 那么它所能够促发的整体价值提升是相当可观的。
景观是建筑次级空间的营造, 商业综合体的差异化战略不应忽视景观所蕴含的绿色生态价值, 如何把自然环境价值转变为商业价值的驱动力, 是在前期规划和景观营造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商业综合体的差异化战略不应忽视景观所蕴含的绿色生态价值, 尤其在开发高密度商业时, 要考虑其生态的承受力和恢复性。商业综合体的营造, 要结合中国师法自然的传统, 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把自然环境价值转变为商业价值的驱动力, 是在前期规划和景观营造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景观是对建筑次级空间的营造。建筑与城市的融合要用景观化的语言去强化, 因为景观相对来讲是一个近人尺度的概念。如果商业都是高大全的东西, 没有关注近人尺度的问题, 就只能营造出冰冷的、没有人性关怀的商业氛围。
第二是进行路线的引导和定位。在前期规划阶段, 景观设计的工作就是做场地设计。在充分理解自己的专业和开发商核心价值的诉求基础上, 我们能够优化这种动态空间的边界, 比如车行与人行的关系。这样, 我们在景观的人行控制上, 就更容易去建立一些鲜明的导向性或趣味性的路线引导。
第三是强化节点。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阶段节点已经形成, 景观设计需要通过技术性、艺术性以及尺度化等多种手段对节点意象进一步予以强化。建筑设计中的通风、采光、空调、冷却塔等设施设备, 对于场地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需要在景观设计阶段再作弥补性处理。其实不能一味将景观设计作为修补的“创可贴”, 而应该在前期就对这些设施设备有充分的美化考虑和造型功能上的平衡。我们在设计苏州的圆融星座时, 在里面建了一套滴灌系统, 在覆土和悬挂植物方面, 我们关注植栽和后期养护, 植物是景观中唯一有生命力的元素,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具有历史的沉淀感, 会使建筑与自然逐渐融合为一处有故事的场所。
多元价值在轨交综合体这样一种多功能、高密度、复合化的垂直都市综合体里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其将公共服务和金融工具完美结合后产生的相乘效应, 可能是商业综合体应具备的多元价值之一。
“商业综合体的多元价值”涵盖的话题范畴很大, 我想集中在城市新引力—轨交 (轨道交通) 综合体开发这方面来谈。多元价值在轨交综合体这样一种多功能、高密度、复合化的垂直都市综合体里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其将公共服务和金融工具完美结合后产生的相乘效应, 可能是商业综合体应具备的多元价值之一。
TID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 即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被认为是TOD的引申与聚焦。其字母I也许还可以引申为information或internet, 也就是将公交与信息或互联网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城市综合体的概念。TOD/TID的策略将会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下一个热点。究其概念, 轨交综合体是将依托轨交带来的商业客流与交通、城市结合为一体, 并带动上盖物业形成高效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之核。所谓的双赢或者三赢就是既拉动了客流, 又带动了商业服务, 同时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是基于解决城市问题的良好目标。
中国当下轨交综合体建设的问题明显。城市化浪潮十年以来, 人口大量涌入都市造成道路交通拥挤, 资源浪费增大, 城市尺度的过大与社区感的缺失造就了一个个大型孤岛般的综合体。这些综合体自身功能多样, 但彼此之间以及与城市的开放关系始终存在问题。另外, 电商的强制介入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冲击, 但并不是说电商的出现一定导致传统商业衰败, 我认为电商的导入带来了传统商业模式无法产生的新盈利点, 这也是从商者们应该认真考虑的。
导致目前轨交综合体市场上述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 关于轨交综合体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明显滞后, 目前我们多是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TOD或TID理念设计项目, 但如果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 这种借鉴就会显得很盲目;第二, 轨交规划和建设相脱节, 与综合体之间没有产生有机联合的相乘效应, 而是各自为政;第三, 上述问题目前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 缺乏有效的机制来化解规划建设与开发物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四位一体团队—政府在上, 市民在下, 一边是地铁公司, 一边是开发商—显然是较为合适的, 至少地铁公司与开发商需要紧密结合。而轨交沿线物业开发应形成一种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的联合开发模式。开发商提供好的物业服务得到经营收益, 地铁公司提供优质服务以及良好的交通运营, 带来的人流又可带动沿线开发,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开发机制。地铁公司主要应负责轻轨、地铁建设, 而开发商拥有专业化的开发优势和人才架构, 政府在政策法规下进行协调, 市民媒体进行监督, 这其中设计公司能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 更需要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尽管我们相信TID能够带动共赢, 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目前在中国城市, 其具体推进过程并不容易, 主要因为:第一, 各方对于这种综合体的复杂性缺乏系统认识;第二, 轨交规划具有相对独立性, 与物业开发是完全平行的, 导致所谓的综合性价值很难出现, 但港铁和深圳有一些好的案例操作可以参考;第三, 责任事权体系不健全, 有些时候责任主体是谁并不明晰, 导致审批互相推诿, 项目不易推行。
我认为日本的轨交综合体是紧凑城市高密复合的产物, 其本质目标是创造一个生活便利与诞生幸福感的公共客厅,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综合体最本质的作用是让市民在其中能生活得非常舒服, 轨交综合体是一种“生活方式枢纽” (lifestyle–HUB) 的概念, 是新生活方式综合体。
另外我想再谈谈日本的商业综合体是如何抵抗电商冲击的。在日本电商很发达, 但并没有说百货业态就消亡了。例如大阪大前线 (Grand Front Osaka) 里面有个“知识之都” (Knowledge Capital) 的创新业态群, 并不是传统购物中心或百货店的概念, 而是一个品牌集合店, 在裙房高层区集合有266座商店和餐厅。一般在较高层的建筑中经营餐饮是很难的, 除了服务内容的差异化, 位于八层的餐饮区会将营业时间特意延长至凌晨, 满足新型办公人群餐饮配套的需求, 针对塔楼、周围的酒店、高端公寓的用户, 提供在凌晨之前可以休闲的场所, 而这部分餐饮的电梯、疏散与底层商业是完全脱开的。这个概念现在在日本大城市的CBD中在逐渐增多。
最后, 关于轨交综合体的研究、设计建设的推进, 我有一些建议。第一, 加强轨交综合体开发的研究与传播, 多一些平台, 多一些交流;第二, 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的整合优化, 打破目前存在的壁垒;第三, 完善轨交投、融资, 充分利用市场化力量, 目前民营资本已经进入城市交通建设的环节中, 民营设计公司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介入;第四, 完善规划评定方法和标准规范, 例如目前民用建筑的消防规范与地铁消防规范是不同体系, 导致一些挑空或过渡空间很难实现;最后, 降低和消除规划设计咨询的壁垒, 充分发挥咨询单位在设计中的引领作用。
当技术不再是一种制约, 谁对地域文化了解更深、原创思路更有价值才更有竞争力, 所有这些终将回归到建筑学的本质, 即对场所感的追求、对设计能否取得共识的追求。
尽管我们对商业地产的前景十分看好, 但UA国际并没有停止对现状的思考和反思。中国商业地产已经面临转型, 从目前发展水平来看, 有饱和的趋势, 甚至出现了泡沫化、同质化、边缘化的趋势。总量上增长过快, 千店一面, 同时由于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改变,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又越来越威胁到传统商业地产的生存。
作为中国一线的商业地产设计者, 我们认为中国商业地产用短短15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150年的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的商业地产经历过多次转型, 我们出现同样的问题实属正常。成功的商业地产是经过严谨的市场环境和盈利模式分析而得出的产品组合, 没有哪个项目可以完全复制后用于他处。只有依据市场研究, 找到具有市场支撑并且有良好财务表现的产品组合, 以及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需求, 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既然转型已成共识, 那么方向就很重要。例如针对细分客户市场的差异化产品, 就依据新的客户需求进行量身打造, 仍然能在成熟市场上分一杯羹。例如社区商业肯定是新的增长点, 目前已经有数家国内一线的房企在布局社区商业地产, 试图打造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类似万达模式的社区商业模式。
另一个方面就是,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被电子商务“24小时购物中心”吸引的时候, 传统商业拿什么来留住客户?我们认为, 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 他们其实是具有明确清晰的生活特征的, 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情感需求, 他们在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环境中成长, 对商业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满足购物需求的基本层面上, 而是倾向于情感消费和时尚追求。面对这种消费喜好的改变, 购物中心应该强调个性, 从大而全的模式向更具有特色的主题模式转变。例如上海淮海路K11以及北京的芳草地一新一老两个案例, 就是打造文化艺术主题购物中心的成功范例。它们代表了一种将文化主题引入商业地产的趋势。UA国际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比如绿地南昌玫瑰城项目, 就将独特的“爱情文化”主题引入商业地产, 这也是“玫瑰城”名字的由来。商业中心的这种文化倾向, 关键还在于对内涵的打造, 以文化为主题, 将文化艺术与购物中心相连, 通过不同的交流活动、展览和文化设施, 提供文化场所与公众交流的空间, 这需要形神一体的塑造, 文化必须与商业体的调性吻合, 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浮光掠影。文化主题与商业的结合, 更需要长久经营和积累。
不管趋势和方向选择是否存在多样性, 最终商业地产的转型, 还是要落实到建筑规划设计和具体经营。而前者正是建筑师的职责所在。UA国际认为每一个商业项目都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商业设计更应加强对人的研究, 通过对目标顾客行为模式的分析, 塑造吸引人的场所, 满足顾客除了基本需求以外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例如增强与顾客的互动、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商业设计手法将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商业设计中去。
中国的商业地产之前更多的是在满足基本需求, 随着商业地产领域发展的深入, 以及客户群体消费习惯的改变, 商业地产对目标客户定位的精准度、商业空间的文化品位、设计的精细化程度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水准要求。UA国际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越来越坚信:当技术不再是一种制约, 谁对地域文化了解更深、原创思路更有价值才更有竞争力, 所有这些终将回归到建筑学的本质, 即对场所感的追求、对设计能否取得共识的追求。商业地产抑或是建筑未来的趋势, 最终将落脚到建筑师的想象力上。这与我们倡导的核心设计理念“想象力+精细化”正相契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都在非一线城市, 城市本身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不是那么好, 建造体量如此巨大的综合体, 其中不同的业态之间一定要形成无缝的连接。
我主要想探讨群聚的消费现象, 不同的消费体验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个群聚, 群聚集合在一起的时候, 会带来多元价值的融合。面对综合体项目时, 首先要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就像刚才徐栋先生说到的故事线, 找到城市积淀的精髓, 把它串联起故事线, 才是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过程。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的可持续, 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只有保持各方面之间的平衡, 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元的价值。我们都知道怎么去造房子, 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了解的是我们要造什么样的房子才能使其存在于这个地方的时间更长、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刚才沈箭先生提到的TOD, 是以交通枢纽为主导的一种模式, 是从规划的角度探索和理解项目本身的连接、机会和限制。对我们来说, 如果利用基础设施条件 (如既有的交通枢纽) 来做项目是没有风险的, 但是在我们面对的很多项目中, 可能没有那么好的交通条件, 我们要更多地了解业主对项目的商业策略及价值导向。所以这就回到综合体与城市连接的问题, 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都在非一线城市, 城市本身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不是那么好, 建造体量如此巨大的综合体, 其中不同的业态之间一定要形成无缝的连接。
现在综合体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包括品牌设置都逐渐趋同, 所以竞争的是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景观的差异化。对于很多业主来说, 这部分都需要设计师来做二次设计。
商业综合体设计很少有考虑剧院这个元素, 实际上在很多一线城市已经有这种市场需求。我们下辖某广场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当年在这个项目的9楼设计了一个3 000 m2的厅, 当时是预留给一个综艺节目的, 后来该综艺没进来, 但这个厅被留下来作一些小型演唱会和歌迷见面会的功能空间使用, 效果非常好。我们目前有计划在未来几年尝试将其改造成像小型歌舞剧、话剧或各种秀的举办场所, 作为一个多功能剧场来使用。从单个项目的角度, 举办小型歌舞剧、明星见面会的时段会拉动人流和消费;从购物中心的角度, 通过这个空间可以吸引年轻人这个消费群体。
陈伟栋先生介绍iapm项目时提到一些细节, 比如顶层没有用玻璃覆盖, 而用了其他一些处理方式。刚才我跟张岩先生讨论过, 如果顶层用玻璃的话, 首先是会产生光污染, 其次在购物中心的运营中, 空调系统远比照明耗电, 如果用玻璃反而产生较高的电费耗量。目前在很多购物中心就存在个问题, 顶层完全透光, 但夏天空调又打不上去, 室内非常热, 会影响顶层店铺的租金和人流。
再比如iapm的公共空间, 做了一个竞技场效果的中庭。从业主角度, 这是非常好的, 因为我们都希望商业综合体有很好的视觉空间, 在中庭中举行商业活动的时候, 顾客从各个楼层都能俯视, 这不仅有利于集聚人气, 而且会带动整个综合体的人流, 同时中庭本身的商业价值会非常高。
沈箭先生探讨了如何把地铁较好地引进到商业综合体里面, 这个动向是业主非常关注的, 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在做购物中心而非百货业态, 它本质上是收租金、加上扣点, 所以租金是最重要的。如果地铁能被较好地引进商业综合体, 铺位的租金就会非常高, 这对业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Todd先生提到的容积率, 现在在中国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 业主越来越认识到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所以我认为今后业主方和设计方在这点上的沟通可能会越来越容易。目前购物中心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 而特色化的公共空间可以把人流吸引进来。
饶进先生提到的大宁国际是一个开放式建筑的商业综合体, 在这一点上我有些小教训, 可以分享给大家。大宁国际本身它的体量还算大, 在上海做一个开放式建筑的购物中心, 但如果只有5万~10万m2的体量, 就要对于做成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形式慎重。因为上海的冬季和夏季较长, 春、秋两季很短, 反而气温较高和较低的时段比较长, 这时在公共空间是无法做活动的, 但对于一些5万~10万m2的商业综合体, 设计得再好也要通过做活动来拉动人气, 夏、冬两季室外场地就浪费了, 会给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对于王桢栋先生探讨的综合体出入口的重要性, 我非常关注。现在某些商业综合体特意要做一个很大的斜坡, 把停车场引导到屋顶, 希望人的动线是从上往下分流下去, 无非就是想把顶层的租金提上去。
我也非常赞同张岩先生提到的的天人合一概念。现在综合体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包括品牌设置都逐渐趋同, 所以竞争的是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景观的差异化。对于很多业主来说, 这部分都需要设计师来做二次设计。
多元综合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活动在我校开展已三年多,班主任们对它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在这里,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做法和想法,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我将倍感荣幸;如果有说的不当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
(一)对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的初步认识
在新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接到“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此项工作的通知时,满脑子就一个字“烦”,就想抱怨,就想逃避,不想去做,总认为搞这样的评价就是走形式,做无用功,不会有啥作用的。但之后知道这项工作每个学期必须要开展以后,我就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三级多元评价活动的目的和操作程序,准备试着开展一次,想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应和变化,来发现此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三级多元评价活动的开展
1、活动的筹备(1)、制作表格
为了使活动开展有针对性,我将学校统一发的“成长的轨迹”这张表格进行了重新整合。初一的学生重在习惯培养,所以我将表格进行了细化,主要以纪律、劳动、学习、责任心、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主进行评价。
(2)、分配评价小组
根据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将全班同学均匀的分成8个小组,每组6—8人,千万不要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小组,这样成绩差的学生和家长会有被歧视的感觉。
(3)、宣传培训
发放通知,在通知中写清楚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具体要求、会议流程、后续工作安排等事项。我认为活动的目的是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通过自己、家长、同学、老师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制定一定的计划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更加自信。同时,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就是每个学生的希望点,并确定其中几点作为发展的目标,即找到发展点,通过短期、长期的规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以评价促发展。在各流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和家长要提出具体要求,并分别进行培训,举例说明,如何说同学的优缺点,如何提建议最有效,家长如何在同学面前说孩子的缺点,既能让孩子接受,又不失孩子的面子。避免孩子和家长在会场上发生冲突!
2、活动的开展
1、家庭会议(7月4日)利用半小时时间全家人(最好是父母)坐在一起,本着真诚的态度,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查找孩子的不足,制定长短期计划和措施。让孩子在帮助中成长,在评价中促发展,最终做到最好的自己!
2、同学互评(7月4日下午4:30、7月5日班会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要本着真诚的态度,公平公正的评价同学,不留私心。
3、家校评价整合
(1)、每组内选定一个主持评议活动的组长,由学生担任,该学生的家长担任记录员,将所有发言记录下来(统一稿纸),最后进行小结。其余人记录好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填写到表格中。
(2)、所有人评价自己或他人时,主要围绕表格中涉及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
(3)、发言程序:①A同学自述;②A同学家长评价其在家及学校以外的情况;③其他同学轮流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真诚地提出A同学的优点,帮他找出自身可提高改进之处;④B同学、C同学„„依次按上述程序进行;⑤每个同学整理罗列自评、他评结果,整理写在发下的表格中。在家长的帮助下,确定自己的发展点及保持优势和改进不足的计划、措施;⑥每个同学按顺序在小组内汇报。
4、制定目标(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
针对自己的发展点,制定出自己将要改进的缺点的具体目标,张贴到我班建立的专栏 “我努力 我快乐 无悔的初中生活”这个宣传版面上,以便于同学时时明确目标,也便于老师、同学更好地帮助和督促,发扬优点让他更自信,改进发展点让他更进步。
5、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留一定的时间,给家长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
(三)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活动效果
家校评价整合会开完以后,我在班里开展了“多元评价心得交流”主题班会,每个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收获,让他们在思想上再一次进行火花碰撞。家长们也在班级QQ群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反思。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和家长参加完此次活动后的感想吧!学生感想:
小红感想:在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我们与王老师、家长、各科老师共同探讨、沟通了许多。我们还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相互评价。我们从多维度评价了自己与他人。使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全面地通过同学、家长的眼光里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发现自己在责任心与听课方面有不足,没有尽到一个班干部应尽的职责、义务,没有做到一个好学生所应做的表率。这次联系会使我有了一个发现自己不足、自我反省、改正的机会。应在以后改正自己的缺点,保持、加强自己的优点,变得更加优秀。这次还明确了自己在期末考试中的目标。在学期末这段冲刺的日子中,按照计划复习,更加刻苦,向年级中的 对手看齐。决心要取得好名次,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待、付出,不愧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小军感想:我认为“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之前我并不是很全面了解自身的缺点,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评价中,各科老师也来到了会场,和各位家长交流我们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帮助我们更好提高成绩。通过周三的家长会,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我的优点,我要保持下去,对于我的不足,我则要想方设法地去解决。
为了完成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在期末考试日渐迫近这几天中冲刺。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初二上册的“最后一战”中胜利而归。
小刚的感想::通过本学期的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让我知道了同学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客观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让我可以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自己,同时,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并重新认识了他们,同时增进了我们的友谊。今后我要对于缺点——改正;优点——加强,并且在学习上会更加用心,在期末考试中能更近一步,即使做不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程度,但正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会在学习的高山上一步步的攀登,直到我爬到巅峰。从此我也不会再浮躁做事,敷衍了事。并会在寒假里充实自己,让自己结识一个不一样的杨国伟
家长感想:
小军爸爸心得:开完家长会后,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感想颇多。很感谢学校每学期一次的三级多元评价会议。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在三观的培养中,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还不够,也就是说,还不能够完全正确的了解自己。做为家长有时发现了说教,但是孩子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所以,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能让孩子正确认知自己,优点发扬,缺点改正。做为孩子的爸爸,看到别家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那么多的心血,心中感觉甚愧。常年累月的不在家,回一次家孩子长高一大截,回一次家孩子懂事很多,在工作有所进展的同时,忽然发觉自己错过很多。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即使是无声的,而我能给予她的最简单的爱的表达都这样少,所以,今后,一定要尽可能的把时间精力往孩子身上花费一些,毕竟能在身边呆的时间算算不是很多了,如果四年半后考学到外地,工作又在外地,一年能见几次面都很不错了,所以从现在开始珍惜啊。
刘雨佳妈妈:期末考试前的三级多元评价会,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更加健康的成长。作为家长,欣喜孩子们的纯真,善良,真实,这是一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很好的途径,感谢州一中,感谢丽梅老师给家长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各位家长言无不尽地相互交流育儿心得。提供这样的方式,很有感触,对自己的孩子有 了更多的更全面了解,借鉴其他家长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反省自己做的欠妥的地方,坚持和孩子做好朋友,做到无障碍沟通,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关心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她的优秀表现,不再苛责孩子尽善尽美,给她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这次家长会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希望这样的会每次都能放在考前,一是敲响警钟,二是家长孩子有的放矢地备考。家长们,虽然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却是检验一学期辛勤付出成果的有效途径,所以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五班所有的家长孩子们共同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的优异的成绩,回报丽梅老师的辛勤培育,回报家长孩子自己的努力付出。
小彤妈妈:参加完三级多元评价会,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尤其是听到孩子们彼此之间那些理解,关心,和鼓励的话语。让我觉得很感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太多的时候被作为家长的我们所忽视。扪心自问,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在衣食住行上的嘘寒问暖,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成绩。而究竟原因却是暴露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否做到了专心,认真。是否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努力。而要做到这些,是要求我们家长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去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爱是什么?爱就是陪伴。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的孩子来讲。这种陪伴更多的是一种沟通。交流。是一种肯定和赞许。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比较。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哪怕是那么微不足道的进步。我想做这样的家长。我也希望在这陪伴的日子里使自己成为自己希望的那样一个合格的家长。我要努力,因为我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有这样一位一直在努力的班主任。有这样一群团结友爱的同学。很幸运。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
小琪妈妈:参加完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家长会,听到孩子们的自评和互评,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当然也有缺点。可是我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而是盯着她的缺点让她改。在学习上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知影响分数的因素很多,如家庭因素。我扪心自问,这方面做的太少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晚上回家一般都十点多了,只是在作业上签字了事。做为家长的我没有做到最好,怎么能苛求孩子做的更好呢。
听到同学们对李雅琦的评价:“热情大方、口语表达能力强、酷爱读书、喜欢绘画„„”,当有同学评到她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时,她觉得自己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方面做的不好,她头低下对我说:“惭愧,惭愧!我脸都烧了。”相信通过三元多级评价,让她能够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前进的动力。
在互评中我看到孩子们的真诚,自评中看到了孩子们扬在脸上的自信和心底的善良。听了赵私语爸爸对自己女儿的评价,让我认识到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从现在开始,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去发现,去鼓励,从而让孩子做的更好。
小曦的妈妈:默默陪伴 静等花期
我们组的八组成员到齐后,家长会正式开始,也就是所谓的三级多元评价。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没有半分忸怩,半分羞怯,个个滔滔不绝地谈论各自对自身 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是那么的坦诚,那么的理所当然,这里没有朋友之间的你吹我捧,有的是真诚的直言,不因他是哥们而有所保留,也不因她是闺蜜而只谈优点不提缺点。看到这个场景,我突然很感动,很欣慰。这难道不是我们离开校园后一直追随的纯净吗?说心里话,那日我们小组的八个孩子我不知道他们谁是学霸,谁是学渣,我只知道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担当,敢于面对自己的强者。这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孩子们长大啦。不知何时,他们已经不需要我们牵着他们走过春夏秋冬;不知何时,他们对我们的仰视已经成为平视;不知何时,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对身边人身边事给出不同的判定,他们的羽翼逐渐丰满,理想信念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已经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我是否能够做到对她的决定和判断给予绝对的尊重,我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凡是从她的角度出发。原来我不是,小时候,我总希望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因为这样就会引来无数的目光,我很自豪;小学时,我总是给他安排各类的学习班,每当和他人说起时,别人投来艳羡的目光,我很自豪;初中时,孩子的成绩,不尽人意,上补习班,请家教等等的逛轰乱炸,效果甚微。我才发现,原来我错了,其实如果没有当初的强逼,又哪来的今日的逆反,如果没有当时的急功近利,又哪来的今日责任缺失。所以当孩子不愿再听说教时,当孩子不愿再和我们亲近时,我们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温暖和感化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只是我们还没有等到发芽的日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丁香花,只是我们还没有等到花儿绽放的日子。虽然等待很煎熬,但是如果我们抱着把铁杵磨成针的信念,我们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花香满园。
初二五班65个孩子、65个妈妈、65个爸爸还有任课的老师们,我们一路走来,虽然多为素未谋面,但是我们却在不同的角落,为着同一个目标默默的努力着。每当夜深人静,微信里一个轻轻的问候,一个我还在坚守,才让我们熬过了那一个个不眠之夜。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依然需要默默陪伴,静等花期!
汪子淇妈妈:此次三级多元评价会,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和互评这3个环节,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作为每个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但是面对孩子的缺点有时急躁、有时抱怨,却没有制定一个、长远的、合理的、适用的计划和办法去鞭策孩子,警醒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反省。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后天的家庭教育影响他们的一生,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出了问题那首先要修改原件—父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肩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和楷模,我们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静下心来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的感受:听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想后,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会对三级多元评价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成功开展一次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家校联系会,远 比传统家长会效果好的多,已经消除了最初的抱怨和逃避的心理。它不仅给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平台,更让家长与家长、孩子、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活动,对学生而言,用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家长和同学对他提出的建议,正视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对家长而言,一可以全面了解孩子,二可以与优秀的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受益匪浅,相当于参加了一次家庭教育培训。它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家校联系会,我总共开展了三次,总体感觉比较好,自认为此项活动还需改进方面有:
1、时间安排需改进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将会影响会议的效果,建议不要安排在期末考试后,如果放在期末考试后,一是学生的心思就不在这里,二是你想了很多办法,花费了很多精力,把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感到热血沸腾,很想下定决心,奋发图强的时候,放假了!一个假放的啥都忘光了,你的功夫白费了,一点作用也没起到!所以建议这样的活动安排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间较为合适。
2、每个环节具体化,三个环节(家庭会议、同学互评、家校评价整合)分三个时段进行,缺一不可,不能合三为一,一定要落实到位。
3,年龄不同,评价的角度也应该不同。
初一主要以行为习惯方面为主,如以纪律、劳动、学习、责任心、做人做事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初二主要以为人处事方面为主,如责任心、感恩、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早恋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4、家校联系会之后应该进行跟踪反馈,在思想上要有提升,并建立宣传栏进行优点宣传,发展点的监督。
二、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表
(一)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表的使用
中考总分中有40分是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分,为了毕业时综合素质分打的公平公正,所以每个学期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必须公平公正!
1、贴绿卡要慎重
每周能得绿卡的人数不能太多,如果太多,不能调动学生想获取绿卡的积极性。所以我是严格按照政教处下发的《昌吉州第一中学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试行方案》中的评选办法评选。
为了操作方便,我们组的班主任们在年级组长孙清云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设计了《班级日志》和《周情况汇总表》,这里面涵盖了不能得绿卡的所有情况,凡是在《班级日志》中出现名字的,本周不能获得绿卡。
2、红花兑换绿卡 自律性稍差一点的同学,可能一个月都拿不上一张绿卡,为了让这部分同学也能拿上绿卡,只能让他们在其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所以我班制定了《红花兑换绿卡制度》,这样可以让每个人让都有机会得到绿卡,让他们感受到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3、特殊红花绿卡的发放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多为班级做贡献,增强班级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我班又制定了《特殊红绿卡奖励制度》。
4、评价小组成员安排
有了以上制度做铺垫,此项工作就可以完全由班干部来完成。
五位班长轮流值班,一人一天主要负责《班级日志》中的所有事项记录及处理;
红花专干主要负责红花统计和张贴;
红绿卡专干主要负责红绿卡张贴及红花兑换绿卡的记录及张贴。
5、督查力度要跟上
学生都会有惰性,班干部也不例外,所以在班里一定要设立专人督查此项工作。设立两名观察员,一要观察学生上课表现,二要督查当天值周班长在《班级日志》中记录是否全面,是否有放水情况;设立一名红花绿卡督察员,主要督促红花专干和红绿卡专干是否及时张贴。
6、“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二级奖励卡的产生
学期末将红花、红卡、兑换成绿卡后,数出每位同学的绿卡总数,从高往低排序,取前20%的同学即为“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二级奖励卡的获得者。
(二)使用“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1、学生不重视绿卡,所以说每周获得绿卡的人数不益过多,建议一定严格按照政教处下发的《昌吉州第一中学综合素质三级多元评价试行方案》中的评选办法评选。让同学们感受到赢得红绿卡的不易。
2、及时汇总评定,建议两周或一月一次,能发放班级奖励卡(比如说具有班级特色的小卡片),班级卡累计最多的前20%的同学兑换年级奖励卡。
3、没有发挥出所有任课老师的鼓励作用。
建议及时给各科老师发放带有学科标志的红绿卡,让任课老师去鼓励那些上课表现突出、作业优秀、考试进步较大的学生。
以上是我在三级多元评价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仅供大家参考,有说的不当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昌吉州第一中学
小明
浅谈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 篇3
一、认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发现、生活、发展、创造等能力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普及,反对筛选,强调发展、反对淘汰,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反对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就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作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化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科学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研究确定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每一名学生都基本能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貌、高尚文明、彬彬有礼;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2项体育和1项艺术技能或特长;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两种现代交际应用工具。这一目标成为我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的目标依据与基本导向。
据此,我们建立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表现四个方面,这是对全校学生统一的基本要求。二级指标主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具体设定评价项目,突出了区域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三级指标主要是指评价细则及关键表现,这是对二级指标中评价项目的细化和分解。整个体系分为“好”、“较好”、“一般”、“不足”四个等级。
二、认识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创建“三多一开放”的立体网络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此素质教育必然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一)评价原则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我们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坚持四个原则:
l、多样性原则,即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把“指标一量化”模式和“观察-理解”模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一量化”的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采用描述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代替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有机结合,做到定量与定性的辩证统一。
2、多元化原则,即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反映学生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诸多评价方式中,我们将学生自评作为重点环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全信息原则,即评价必须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信息,全面、全员、全过程采集有关评价信息,全信息评价从操作层而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操作中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性评价情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学生素质发展的培养空间都是信息的来源。
4、发展性原则,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体现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轉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操作模式
我们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中,大胆尝试并不断创新评价操作模式,初步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互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评价过程中,建立成长记录袋,综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设立快乐展示台,让学生的素质优势得以充分展示。
我们还以网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电子档案包括:
①学生的基本信息。
②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有各年级学生评价维度、评价要素、关键表现以及评定等级标准,记录着学生对照评定等级标准所做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情况。
③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记录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成绩。
④学生的爱好特长。
⑤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电子档案呈现多元资料,清晰、全面地体现了学生个体学习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记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
三、把握关键环节,完善机制建设,形成促进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落在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上,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发展点和基础工程。为确保将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把握关键环节,从组织领导、督导评估、信息技术、专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宣传,营造整体氛围
在学生综合索质多元评价改革研究实施中,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人员、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形成合力,努力为评价改革创设宽松的氛刮。同时夕加强社会宣传,建立了面向社会的宣传制度。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各种新闻媒体和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宣传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开展督导评估,提升评价实效
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我们还采取分段测评和综合汇报的方式,测试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反馈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过程和实效。
(三)注重专题研究,强化科研引领
近年来,我们确立了主导性课题“发展型教育"中教育评价子课题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实性评价研究”、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评价,研究等6项专题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引领,专题培训的强化,校本教研的实施,将科研、教研、培训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学行为的全面改善。教师由以往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多元评价策略的应用,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化探究 篇4
一、多元化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
1. 言语智能训练法
言语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它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演讲
教师每周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社会热点问题、班级近期情况等制定话题 (制定时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及建议) , 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然后在班内组织讨论, 依照情况可以再组织学生演讲。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累资料、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勤于思考问题, 善于观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仿写、续写、扩写与改写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精讲, 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仿造、改造或创造一句话或一段话、一篇文章, 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如学习《智子疑邻》这篇寓言后, 教师可以以《邻里交往》为题, 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 学生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给课文编剧本
学生普遍对表演戏剧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戏剧来辅助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在讲完一篇课文后,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一个小小的剧本。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后,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编写剧本, 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 让学生根据剧本的设计表演剧本片断,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2. 音乐--节奏智能教学法
音乐--节奏智能主要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法是完成这些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背景音乐
语文教材中的背景音乐是指与教材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或歌曲。它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 调节学生情绪,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对课堂教学有着辅助的功能。例如, 教师教授《春》这篇文章时, 可以选择《早春曲》为背景音乐, 让学生伴随美妙的音乐, 说说自己听这首曲子时眼前所展现的画面,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配乐朗诵、配乐背诵
要想切实做到这点, 首先要加强朗读教学。给全体学生自由朗读时间, 有时学生兴趣又不是很大。如果给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朗读, 利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诵读时, 可以给学生配上恰当的音乐, 学生一边听音乐, 一边轻声跟读、背诵。这样学生可以更快地熟读成诵, 也可以更好地体验、品味、欣赏, 从而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 发展智能。
3. 视觉--空间智能。语文教学中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画面的利用上
画面想象
古诗教学最适合此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中的画面想象出来, 或者给学生出示画面, 引导学生利用画面想象诗的意境, 借画释意。图文互补, 想象画面,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学生读诗看画, 看画想诗, 很快就可以理解诗意。有一些现代诗歌以及散文的教学也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
利用好文章插图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 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进行教学。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图文对照结合,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加深对课文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4. 身体--动觉智能教学法
身体--动觉智能主要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进行教学。
角色模仿或扮演
戏剧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可使课内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是开发语言智能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 它们适合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模仿或扮演。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模仿小说中人物的语气念课文中的对话, 表演安东尼奥、夏洛克和鲍西亚的动作和表情, 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
编写课本剧并表演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 排练课本剧, 进行表演, 这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首先, 学生们要自己寻找合作伙伴, 组建创作小组;其次, 他们要集体智慧将课文语言改编成剧本语言, 设计好场景, 准备好道具;然后他们要分配好角色, 进行一次次地排练;最后分组进行表演,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经受锻炼, 并提高综合素质。
二、多元智能下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实践调查
为了检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对文园中学 (原珠海第二中学) 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习目标到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做文章, 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调查显示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看, 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很高。将近80%的学生喜欢上综合性学习课, 不喜欢的仅占1%;76.9%的教师认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后,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 15.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兴趣有一些提高, 认为没有变化的仅占7.7%。学生对语文课程兴趣的变化, 必将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经过三年的多元智能的语文学习, 多种智能有所提高。经过语文教学活动, 学生的多种智能都充分显示出来, 他们的强势智能也突显出来了,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证明, 学生在进行多元智能教育之后, 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中考相关题目 (语言综合运用试题) 得分率明显提高。在没有结合多元智能进行语文综合活动之前, 学生解答这一类题目存在理解错误, 答题思路紊乱等问题, 之前学生的得分率很低, 平均在35.71﹪至45﹪左右, 在实践多元智能结合的语文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经验, 在2007年的中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007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的第6题到第8题, 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 在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采访有关人士, 本大题满分7分, 珠海二中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分数统计数据为平均分5.56分, 得分率为79.4%, 具体数据如下:
三、对多元智能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思考
多元综合 篇5
论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旨在让学生对周围环境积极体验以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谋求个性的发展的新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恰好为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学生观、评价观和课程设计实施的思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子包括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实施和评价过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好的实施.
作 者:胡红梅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系,重庆,400020刊 名:重庆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17(4)分类号:B848.5关键词:多元智能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试析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 篇6
一、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需求分析
1.教师需求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可能都有过类似的苦恼:重复教过多次的知识点,学生应试的时候还是不会。我常常想:是学生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分数低点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它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危害是可想而知的,这也许和“蝴蝶效应”是同样的。所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要“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另一种表述。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但是并不都体现在课堂上,怎样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相信广大的教师朋友都在苦苦的探索,教师方面有迫切的需求。
2.学生需求
夏天的午后,走进教室,总有一个画面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一张张无精打采的脸,一个个想逃离教室的痛苦表情。这是很常见的一幅画面,学生课堂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甚至睡觉。其实教师也知道,下午确实没精神。但是反过来想想,一个音乐细胞极强的学生让他上音乐课,一个艺术天赋很高的学生让他上美术课,一个文学积极性非常高的学生让他上语文课,还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么?或许满教室都是精神抖擞,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当然不可能同时上那么多的课,但是,对于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怎样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所以说,学生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
3.家长需求
除了学生外,对家长的负担或许更大。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的学习遇到困难,成长遇到挫折,家长怎能不忧虑?学生在学校轻松、高效的汲取知识的养分,是家长最喜欢看到的,谁也不想开门回家就面对一张愁眉苦脸的脸。所以,家长们也希望有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或传授知识的方式出现,它们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教师和学生更加急切。
二、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具体实践
1.师生互动
语文作为大家语言表达和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明显的言语智能,要想不断发挥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上的积极意义,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描述性语句,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进行分析和讨论,谈一谈这一个句子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该描写有什么样的渲染效果等。鼓励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探索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老师们必须要科学构建多元智能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书本中主人公做过的事。
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由于本文描述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象和生活,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是很难感受到书中描写的生活氛围和气息的,学生对书中主人公“偷豆吃”这一行为并不理解,也无法体会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班上的学生到乡村地区感受一下农村生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中关于乡村童年趣事的描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家庭参与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出了校门就该好好玩。其实如果我们算一笔时间账的话,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其实课外或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比学校少。如果把这大把的时间浪费掉了,其实是很可惜的。“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里边的“课堂”,我想应该也包括课外这个大课堂。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写的是词人因贬斥外地,孤独寂寞时寻找好友张怀民的一段特殊经历。如果学生仅仅把中心思想、字、词和句子意思简单记下,或许很难理解词人当时真实的心境。那么,怎样弥补?课外这个“大课堂”就发挥作用了,很简单,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学生也可以站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天空那一轮明月,想想亲人和朋友。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理解作者当时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像这样的课外实践,可以有老师布置,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
三、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实践准备
1.完善硬件设施
完备的课堂教学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教学环境是实现语文课堂多元化智能综合性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对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给予充分利用,尽量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的讲授需要硬件设施的辅助才能顺利完成,课堂内容的规划设计通过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展现。以《人与自然》一课为例,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开展一次有意义的视听活动,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学硬件的投资力度。
2.提高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教学课堂的关键。因为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不断增添和更新自身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强化业务能力,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校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把教师的科研及教学能力作为竞争内容,对优异者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间接性地起到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
3.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教师也只是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被忽略。根据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将单一的评价途径和评价目的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浪潮迎面袭来的时刻,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材优势与多元智能综合性教学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多元综合 篇7
一、基于学生成长经历充实评价内容
我们认为, 对学生评价内容的确定不应该是评价者出于教师自身角度想当然式的闭门造车, 而应当是基于学生经历的量身定制。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等方式形成的在学科学习、人际交往、才能表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思想感悟、道德成长、知识体系完善等应该作为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中心内容。
海二外的学生们在学校里体验着各种成长的快乐。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的英语节、体育节、书画节、艺术节、数学节等节日文化活动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潜能与特长;趣味横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家长课堂、生动实用的生活常识讲座等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面向社区的图书捐赠、帮助兄弟学校患病学子的捐款活动等公益行动不断为学生们创造感受爱与付出爱的机会。为了在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时更全面地体现学生的成长, 学校专门为他们汇总了《学生大事记》。
学生们在种种经历中体验着自己的成长, 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 感受身处的这个世界。学生在种种经历中形成的带动他们后续发展的学习力即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需要肯定与引导, 基于学生经历的恰当评价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二、打开多元视角构建学科评价体系
以立足多元发展, 关注能力形成为基本理念, 我校为学生构建了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学科综合评价体系。
在形成性评价方面, 我们以一个学期为周期, 教师从学科特色出发, 确定评价载体。如:语文老师采用“喜洋洋”图卡, 英语老师采用“Excellent Card”, 艺术学科老师采用个性彩贴, 等等。教师在学期初与学生商定评价公约, 通过特色载体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及时评价, 重点指向习惯、态度、能力三个方面。
在日常性积累的前提下, 教师从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周期性地采用“Happy Experience (幸福体验) ”“礼品兑换”“English Star (英语星级能手评定) ”等形式对学生发展进行阶段性反馈, 以及时指导他们的后续行为。
在终结性评价方面, 我们采用“活动型评估”与“集中型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活动型评估”指的是期末阶段教师根据学期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如我校本学期的二年级语文综合能力活动型评估方案以“听、说、读、写”为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包括:口语——介绍我最喜欢的××;倾听——听短文反馈信息;书写——抄写古诗佳句一篇;朗读——即兴朗读《花的学校》一文。二年级英语综合能力活动型评估方案以“口语水平评估”为主要项目, 评估内容包括“话题演说”与“短剧表演”, 其中“话题演说”以个别评估形式进行, “短剧表演”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低年级数学综合能力活动型评估重在对学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方面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 一年级通过“巧拼七巧板”和“数学剪贴画”两项活动进行;二年级通过“数独练习”和“奇趣24 点”两项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集中型评估”指的是在期末阶段教师根据学期目标设计以听记、读写、创作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方式, 通常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如美术学科的主题画创作、语数英等学科的卷面综合评估等。
三、《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解析
鉴于综上两点所述, 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长的经验, 一方面在学校学科评价体系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那么如何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中记录他们的多元成长, 对他们的多元能力进行评估, 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指引呢?我校尝试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的设计中体现“四个引导”的理念, 即:引导孩子珍藏生命中的精彩、引导孩子感知周围的世界与人、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学习反思、引导包括教师家长社会在内的教育因子们走近孩子的世界。
《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成长中的我”、“品行素质评定”和“学科发展素质报告”。
1.成长中的我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并学习反思, 我们设计了两个彩页。第一页中要求学生贴上自己在本学期最喜欢的照片, 并写上自己的中文姓名、英文名字、我的爱好、我的老师们和我的愿望。Z做这样的设计, 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留住珍贵的瞬间, 见证自己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志愿, 以及身边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 学生们选择的照片很少有艺术照或者大头贴, 大多选用的是自己在参加各类节日活动时精彩的画面。有的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老师, 在记录“我的老师们”一栏中对老师们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第二页中包括“我参加过的文体活动”“我参加过的公益活动”“我的收获”“我需要努力的目标”“我感到最快乐的事”五项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设定适当的发展目标。同时为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提供平台, 促进亲子沟通与师生交流。
2.品行素质评定
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结合《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一日常规》,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设定了学生品行素质评估12 条。并通过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三种评价主体的切换对学生的品行素质作客观评估。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 学生自评标准和同学间互评标准高于教师的评价要求。有的学生某一项内容自评为“B”, 同学评却为“A”;或者有些内容同学评为“B”, 教师评却为“A”。在这种三结合的评价方式中, 同伴关系得到适时调和, 同时教给学生用积极宽容的心态待人处世。
品行素质评定一页还包括家长寄语、班主任寄语、学期奖励情况、出勤四栏。我们把原来素质单中“班主任评语”改为“班主任寄语”, 一字之差意在提醒教师着眼于对学生未来行为的引导, 以乐观希冀的方式鼓励学生。增设“家长寄语”意在于鼓励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评价中来, 以家长的“用心”感染孩子。
3.学科发展素质报告
学科发展素质报告由语、数、英、音、体、美等学科报告组成。除音美学科合为一页, 其他学科各设A4 尺寸一页, 采用活页形式, 由各学科教师负责填写打印后交给班主任汇总装订。各学科页中包括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科名称、学期目标、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第、期末分项评定与总评、综合评定、教师寄语等项。各教研组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制定本学科学期目标。各年级各学科的学期目标不同, 目标要求按年级递进。因以电子稿的形式填写, 故便于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与学生情况及时改进、不断完善。评估采用等第结合评语的方式, 等第分A、B、C、D四档, 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教师寄语由各学科教师分别填写, 体现多维客观的理念。
四、在变革中反思
《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的研究在海曙区区域评价变革的大环境中进行, 在研究方向把握、专业层面推进上得到了上级部门与有关领导的诸多支持, 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研究中, 我们发现我校“素质报告册”的变革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 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发展天赋, 做到了评价促学、以学定教;二是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研究的推进促使老师养成观察与反思的教学习惯, 善于团队合作、提炼升华, 同时对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通过评价这一有效方式进一步落实了学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
多元综合 篇8
一、关注流程与注重创新
选题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很重要, 这是构建选题课的骨架。选题课的常规流程是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主动探究, 生成问题;归纳提升, 确定小课题;合作分组, 制定课题计划。一般选题课都是从创设问题域情境开始,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 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提出其感兴趣的各类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课题, 表述课题,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如从挂图、插图、声像等素材中发现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发现问题, 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从自身体验中发现问题等。
不管怎样, 教学流程只是一种范式, 不能死守不变, 不然只能是邯郸学步。
二、关注预设与注重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如一位老师在指导《探秘空气凤梨》一课的小课题生成环节, 老师原先预设的小课题是关于“叶”“花”“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养护”“装饰搭配”等研究小课题。但课堂上学生对“空气凤梨的装饰搭配”并没兴趣, 而是对凤梨叶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植物的本原探究, 研究空气凤梨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不能让学生进入课前预设的研究子课题, 不要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套”里引, 或是不停地“抛绣球”让学生接, 老师也不应用对话“掏”出学生课题内容, 不然就与课程主旨大相径庭。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达的言语中、撰写的问题中、参与的行动中、展示的结果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将它燃烧起熊熊大火, 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出教师的睿智, 凸现出教学的机智, 呈现出师生的才智。
三、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 老师更要学会静听花开的声音, 最怕急于求成, 把提炼出几个适合学情的小课题作为最终结果。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在请一些同学向朋友推荐家乡的小吃并且认识一些小吃后, 老师说:你还想了解这些小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小吃是否卫生?小吃是怎么做成的?小吃有没有营养?小吃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小吃的由来?羊肉串是怎么制作的?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北京烤鸭怎么做?日本寿司怎么做?……这里问题众多, 有的重复, 有的提法不太科学, 教师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整合、归类, 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天下小吃”等几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这个过程,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 帮助学生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应从问题入手, 对同一个主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 删除重复的或暂时不可能开展研究的, 合并那些同一指向的问题, 使研究大主题得以成功分解, 为学生的分组研究奠定基础。选题指导课要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四、关注方法与尊重问题
选题指导课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一味将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具有价值作为标签, 对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判断, 轻易否定。
其实,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 至少代表着他思考的轨迹、困惑和疑问。在活动起始阶段, 学生研究那些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未尝不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推进, 再引导学生研究那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或蜻蜓点水, 用现成的粘贴代替分析的必要;或唯我独尊, 用课件的冲击代替学生的质疑……这样的指导省事了, 省心了, 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探究的足迹, 判断的意义。
五、关注规范与关心现状
研究性学习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名称需要规范、简洁的语言去表述。开展课题研究得有计划、有步骤。课题计划表得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要素。但对小学生来说, 完成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铺设一些台阶, 给予一些范式指导, 如提供范式“关于______的研究”来填写课题名称。列好计划表的一些项目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 便于操作。
其实, 方法是为活动服务的, 而不是简单地外加。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晰。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方法, 就是一种思考, 也是一种研究。没有研究, 就来规范, 是削足适履。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孩子的现状出发, 贴近学生的实际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多元综合 篇9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部上市公司近2.4%, 在资本市场中属于弱小板块。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家提出用农业产业化来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产业一体化, 要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此,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而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代表, 依靠资本市场, 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从这点上来说, 农业上市公司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农业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市场纽带作用。
但是, 当前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比较效益低、亏损比例较高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农业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资本效率, 进行了与农业产业化关系不大的多元化投资经营, 将资金转投到了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如化工、房地产、生物制药、餐饮、贸易、金融证券、创业投资、电子通讯等, 抽取了农业产业化的血脉——资金, 严重地影响了农业上市公司主业的健康成长, 应引起重视。
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是否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绩水平?弄清这些问题对正确引导农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提升上市公司对农业产业化的拉动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综合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二、多元化经营和绩效关系的理论简述
多元化经营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有关多元化经营的研究文献较多,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多元化经营有利也有弊, 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取决于收益与成本的综合比较 (Chen和Ho, 2000) 。
1. 国外对于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比较多, 其主要有三种观点:多元化经营溢价说、多元化经营折价说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无关说。
Rumelt (1974) 最早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将多元化经营类型分为了九种, 并且将多元化经营范围锁定在企业核心能力范围之内, 结果表明, 主导集约型和相关集约型的利润率和成长性都显著优于其他类型, 垂直一体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绩效最差。此后, Capon等 (1988) 、Hubbard和Palia (1999) 、Hadlock等 (2001) , 运用不同国家的数据论证了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绩效以及缓解信息不对称、合约执行不力及市场监管不当的问题。
而另外一些学者如Lang和Stulz (1994) 采用托宾Q值作为业绩衡量指标, 研究表明, 公司业务的集中度与托宾Q值正相关, 与专业化公司相比, 多元化经营公司的折价平均在0.23~1.48之间;Servaes (1996) 、Rajah等 (2000) 、Berger和Ofek (1995) 、Denis等 (1997) 、Lins和Servaes (1999;2002) 等的实证结论也证明多元化经营存在折价, 折价的原因一是由于较高的代理成本, 二是多元化经营带来了高风险。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与绩效无关, Gort (1962) 是最早得出此结论的学者, 他以SIC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 对美国111家大型制造业企业1947~1957年多元化经营发展进行数量分析, 发现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Lubatkin、Neill (1988) 也认为, 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在收益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2. 我国学者对于多元化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而结论不一致。张翼 (2005) 等利用沪深两市2002年的1 032家非金融公司作为样本, 选择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研究发现, 多元化经营程度与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而与托宾Q值呈正相关关系。许陈生等 (2006) 运用2004年23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发现多元化经营公司与绩效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魏锋 (2007) 基于1999~2004年的数据研究表明,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朱江 (1999) 以1997年公布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效信息的14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采用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毛利率以及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和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上述研究都表明, 公司多元化经营同绩效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问题也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并不多。王莹 (2006) 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所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而且衡量多元化经营的指标也是单一的。熊风华等 (2009) 采用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 对多元化经营和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选取2006~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按以下原则选取: (1) 剔除同时发行B股的中鲁B公司; (2) 剔除2006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3) 剔除其他变量数据无法查找确认和数据异常的公司; (4) 剔除已经转型或者拟转型、不再属于农业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取4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研究数据全部取自上市公司在巨潮资讯网所公布的年度报告。有关多元化经营指标方面的数据由作者查找并计算得出。其他一般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中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2. 变量的选取。
(1) 多元化经营变量。一是行业数目法 (N) 。即农业上市公司跨行业经营的数目, 所跨行业数目越多, 多元化经营规模越大。行业划分的依据是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本文根据农业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行业收入占总收入5%以上的作为一个行业数, 不足5%的划入其他行业。
二是平均信息量指数 (entropy index) 。其公式为:
式中Pi为第i类业务分部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该值越大代表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
为了避免年份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本文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采用2006~2011年的均值。
(2) 公司绩效变量。为了得到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准确、全面地把握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整体状况, 本文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做出综合的评价, 采用2006~2011年的绩效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来考察综合绩效与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关系。
在经营绩效指标的选择上, 本文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特别是我国学者的研究方法, 选取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余现金保障能力、成长能力等五个指标作为决策相关性的表征变量, 如表1所示:
为了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我们运用KMO和Bartlett’s Test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为KMO=0.702, 说明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 Bartlett检验值=808.157, 且P值小于0.000 1, 说明财务指标平均值不是一个单位矩阵, 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即可得到综合指标F。
(3) 控制变量。我们将农业上市公司其他影响绩效的指标选作控制变量, 这些指标是公司的规模用总资产 (ASSET) 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已有研究表明, 由于存在规模效应, 因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 公司业绩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我们加入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控制变量。
负债比率 (DEBT) 。公司负债比率对公司的绩效有影响。一方面, 随着负债率的提高, 将带来更多的税盾优惠, 另一方面, 负债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公司的破产风险。因此, 模型中加入公司负债比率控制变量。
上市年限 (AGE) 。我国上市公司IPO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 上市后随着应计项目已提前结转收入而减少公司业绩。股市上流传着“一年绩优, 两年绩平, 三年亏损, 四年重组”的俗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卢文彬和朱红军 (2001) 的研究也证明, 上市公司IPO当年及其后3年的经营业绩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因此模型中加入上市年限这一控制变量。
同时, 以往研究也表明, 股权制衡 (SHARE) 和高管激励 (SALARY) 都对上市公司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模型中引入股权制衡和高管激励这一控制变量。
3. 回归模型。
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得分F作为被解释变量, 将多元化经营指标涉及的行业数目 (N) 和平均信息量指数 (EDI) 作为被解释变量,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模型中各个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如表2所示: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农业上市公司涉及非主业的行业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有5家上市公司涉及的非主业行业只有1个, 即这些公司进行的是专业化经营;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最多涉及的行业数量是5个, 均值为2.236, 中位数是2。从2006~2011年间的数据来看, 这些农业上市公司涉及主业外4个行业的有9家, 占上市公司总数近20%, 涉及主业外3个以上行业的有23家, 占全部样本数量的一半, 还有1家农业上市公司涉及主业外5个以上行业。可见,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平均信息量指数EDI的均值分别是0.601, 平均信息量指数EDI与多元化经营呈正向变动关系, 指标的标准差都不大, 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总体差距不大。公司的综合绩效F最大值为1.548, 最小值为-0.942, 标准差为0.452, 绩效总体差距不大。
2.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采用的软件是Stata8.0, 方差膨胀因子 (VIF) 为4.01, 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适合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统计检验结果看, 调整后的R2为62.35%, 表明模型总体解释力较好。回归结果的F值为18.29, 说明模型回归结果显著, 回归方程具有解释意义。两个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N和EDI的回归P值分别是0.025和0.049, 说明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公司年龄、负债比率和股权制衡及高管激励等控制变量对绩效的影响之后, N与EDI与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F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于其综合绩效的影响是负面的, 再一次印证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多元化经营折价的现象。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 负债比率和高管激励与公司的综合绩效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但是它们对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 负债比率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负相关, 即较高的负债比率会降低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 这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没有享受到税盾带来的好处, 而是受到破产风险和债务契约的约束, 降低了企业的绩效。高管激励则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正相关, 说明进行高管激励有助于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司年龄同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 上市公司的业绩反而越来越差, 这可能与我国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三年业绩进行了盈余管理有关, 即经营业绩已被透支。其他两个控制变量即股权制衡和企业规模分别与企业的综合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和正相关关系, 但是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其影响不大。
五、结论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很多学者运用不同时期的数据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大体相近的结论, 即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业绩总体不怎么好。本文采用更为稳健的绩效衡量方法, 即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并通过KMO和Bartlett’s Test检验, 证明该方法有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数的多元化经营无益于其综合业绩的提高, 有些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甚至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负面效应。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 样本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并没有获得理想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竞争能力。究其原因, 可能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本身规模相对较小、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习惯单打独斗以及单纯追求高利润、回报快产业的特点有关。
上述研究结论也表明, 现阶段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还不适合开展多元化经营。如果为了短期收益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而偏离其主营业务, 那么势必会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应当谨慎选择, 需要充分考虑外部条件及自身的发展状况, 首先要立足主业, 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稳固了主业, 具备了拓展新项目的能力和资源, 然后在主业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化经营, 将企业做大做强, 为农业主业输送更多的资金,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多元化经营与综合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水平与综合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即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绩效, 不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企业业绩,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Chen S.S., K.W.Ho.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The Singapore evide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00;9
[2] .Gort M..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 dust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1962
[3] .Lang L., R.M.Stulz, R.A..Walkling.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Journal of Fi nancial Economics, 1991;44
[4] .熊风华, 彭珏.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 2009;27
[5] .夏显力等.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财会月刊, 2011;21
[6] .许陈生, 尹继东, 郭烨.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经济问题探讨, 2006;11
[7] .纪茂利.农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实证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多元综合 篇10
一、多元智能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从产生到现在几十年, 经过在世界范围内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成功的教学实践, 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德纳主张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 (迄今为止, 第九种智能还有待验证) :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 1999) 。以上这些智能不是恒定不变的, 在一定有利社会条件下是可以得到发展, 相互促进的;而同时各个个体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方式, 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处理事情及解决问题方式的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还是低, 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教师要承认和满足人的智能差异性, 因人而异,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他们展示自我优势智能同时提高弱势智能的课堂环境。
二、综合英语课后作业特征
英语课后作业是教师规定学生必须执行的一种带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一种既定的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 如何评判、检验便需要课后作业积极、准确地将学习者情况反馈与教师, 以便教师能够查漏补缺改进教学。这也是连接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教师对自己教学成效的验收与评判。
第二、帮助学生挑战新知识, 进行语言输入的途径。传统的课堂时间集中且简短, 要想在仅有的两堂课上完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 学生在课后需要自我拓展, 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缺。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地布置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预习, 以便在后继课堂上, 通过适当的讲解, 减轻教学任务, 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主动感。
第三、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途径。这不仅仅为学生在传统的“书本学习”分数体现, 更多的还应该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商的发展。在我国历来,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大部分倾向于巩固旧知识、输入新知识, 较少关注在课堂外我们能够帮助学生什么。所谓高分低能, 除了埋头啃书本, 学生的个人价值提升, 我们对个体的成就关注可以说还处于被忽略的阴影状态。课后作业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促进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作为成人的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 已经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途径, 他们渴望在校园集体中崭露头角。因此, 在设置课后作业的同时, 教师需要谨记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 而且每项智能均需得到充足发展, 在发展强势智能的同时, 不能忽略弱势智能的提高 (Patterson, 2002) ;例如:如果学生学完一音乐的篇章的学习, 要想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 便可设置以下作业供选择:让语言智能强势的学生写读后感/填词、音乐智能强项的学生作曲、运动智能强势的学生舞蹈, 空间智能强势的学生作画等等, 一起个性化地完成对该篇章的理解与智能延伸, 这样便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大部分学生的智能组合差异。
2. 主体性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是积极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由于智能组合差异,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现才能的教学情景, 坚持以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参与作业设计, 学生自行设计作业自己做, 也可以和同学交换做。另外, 脱离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之后, 大学生有更多供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 如此以来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有内在动力的鼓励, 将会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趣味性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既然注重个体差异性, 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之时, 就应该尽量拓宽思维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后任务,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 学生才更乐意认真对待。如果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Harmer, 2000) 。例如:在教授英语学科时, 单元话题为Food and Health的课后作业的设置可以涉及食物的营养常识、辩论/写作、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海报宣传/绘画、健康歌曲、舞蹈等等。学生可任选1-2项, 一方面课后作业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充满趣味、真实性;另一方面又巩固/延伸了课堂所学知识。
教师一方面应该布置一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 以巩固知识, 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也应该布置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小组类作业, 让这些在中小学只知道自己埋头学习的学生学会与如何与人合作、沟通。只有鼓励学生多参加群体活动, 互相交流思想才能鼓励新颖设计的出现, 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的社会个体。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撰写考察报告、新闻报道;走近大自然集体活动等等。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 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多元智能导向下综合英语作业设计途径
教师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设计课后作业供选择, 开发智能, 自主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综合英语课后作业以听、说、读、写、译为思路设计的题型大概有:听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语法知识和写作以及翻译、文化理解几个大部分。上述方方面面均可以使用多元智能活动展开。这样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处理过程当中, 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兴趣点选取学习方式, 同时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这是传统单一作业处理课堂中欠缺的一部分活力。
1. 语言智能类活动。
语言智能型的学习者能够自如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针对该类型学生, 教师应发挥他们的优势, 可以相应设置如下课后作业:朗诵/读诗篇;讲/复述课文、故事;角色扮演;脱口秀, 辩论赛、口头/书面作文等。
2. 数理逻辑智能类活动。
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习者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和进行逻辑推理。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活动, 如正误题;猜谜语;续编故事;排序;探究发音规律等。
3. 音乐智能类活动。
该类学生擅长于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适合他们的课后作业可涉及学唱表演英文歌曲、绕口令、诗篇;为篇章的发展选恰当背景音乐/歌曲;给予课文作曲、填词;阅读音乐类得英语篇章;等。
4. 视觉空间智能类活动。
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 喜欢想象、设计, 具有美术天分。教师可鼓励该类学生用他们的意向及图像的方式表达出课后作业, 如为故事插图;用单句连环图画完成连贯故事;设计海报, 对文章的理解用图像绘画出来;观看英语学习视频等等。
5. 肢体运动智能类活动。
该类型学生善于运用整个身体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如涉及记忆单词课后作业, 教师可鼓励该类学生用动作记忆、表达单词;参与课堂教具的制作等。
6. 人际智能类活动。
人际智能发展较强的学生能够很细微地察觉并辨别他人的情绪、意向, 喜爱与人交际。课后作业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调查、访谈;角色扮演;英语学习经验交流等。
7. 内省智能类活动。
该类型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反省自身, 检测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否规范。教师可鼓励他们写作英语周记;作学习记录;设计个人目标;自主学习;自评;为自己和集体提供书面建议等。
8. 自然观察者智能类活动。
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学生好分析并归纳大自然规律, 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适合他们的课后作业可是包括自然科技文章的学习;段落篇章的联系;翻译或是语音的发音规律;观察/报告自然/动植物习性等。
由上可看出, 八种智能既独立又共同起作用, 但在解决问题上是相互作用的, 常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件事上共同发挥作用;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 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 (加德纳, 1983) 。因此, 教师设计课后作业过程中, 千万不能鼓励地单独发展学生的强项职能, 相反, 应鼓励他们要均衡发展, 尝试用其它的理解方式来学习英语, 促进语言智能的提高, 而同时有发展了稍弱的智能。
五、结束语
教师在作业布置与作业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 多种形式, 多元设计;让大学生在自由选择完成多种形式作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发自己的潜能,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更好地帮助他们自信地、有准备地进入社会实践。多元智能引领下的作业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丰富的作业形式、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开放的作业空间、灵活的作业时间以及对作业的自主权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学习、同时进行自己的人生探索。而今, 中国教育业已进入改革与创新的时代, 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综合作业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摘要:由于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性, “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需要, 不利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中, 笔者试提出在综合英语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注重个体智能差异, 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的独特性,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综合英语,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Gardner, H.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Basic Books, 1999a.
[2]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3]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Patterson, C.Understanding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pproach to Learning (2002) .Retrieved March, 2007, from http://www.ucalgary.ca/distance/cll_institute/connie_patterson.pdf.
多元综合 篇11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主体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22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师生从中受益良多。
一、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开展综合实践课,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获得体验。如笔者结合学校的文艺演出,组织了“戏曲大舞台”综合课,在准备过程中组织学生了解戏曲常识,欣赏有关唱段,并且亲手绘制脸谱服装,排练节目。整个过程参与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生都有自己的观察、思考,也有互相的合作、彼此的配合,课堂开放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钱学森曾把人类的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学习中反映得是最全面的。如七年级下册“黄河,母亲河”这一次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先对黄河进行观察,也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审美对象,这样就达到形象思维训练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调查搜集有关水土流失,黄河断流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抽象思维训练的目的。引导学生看事物表象的同时,深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看待问题,力求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固执己见,善于反省自己。
三、挖掘学生的自主感悟
这一想法的初衷就是以课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感悟人性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亲密接触,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类似的活动很多,典型的就有“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师生融洽地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转变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样以实施情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中,最让学生乐于参与的要数“我爱我家”这一次活动。学生用照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和父母交流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很多学生都不自觉地用语言、文字记录封存于内心的温馨的亲情,表达对家人的情感。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更热爱生活,也易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张扬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指导学生的资源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平衡状态,有些学校地处偏远山村或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落后,相对而言,这些地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我认为这些地方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如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在郊区和农村似乎有更多的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有更多的新鲜活泼的用语现象,更有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歇后语、俗语、农谚等。让学生展开调查,收集这些语言现象并做成调查报告,把它作为指导学生了解语文资源和认识运用语文的机会。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素质体现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学习课上先指导学生确定本人或本组的活动内容,制订相应的计划,在课外完成搜集和调查活动,并且学会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梳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则加以指导,要求学生表达准确、简明、流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是每次综合课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如开展“漫画探险”活动,在了解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可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充满了教师的挚爱、同学的友情、不懈的追求、少年的乐趣,每个积极上进的学生会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好学生心情舒畅,如鱼得水,成长得更快更好,品德较差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向好的方向转化。
多元综合 篇12
1.历史上的商业建筑与空间
1.1古代商业建筑
商业综合体作为商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商业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来说,商业活动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以羡补不足”的交换活动,而交易场所的集聚逐步导致了商业建筑的产生。以反映了北宋商业繁荣景象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为例,商业建筑大都有挑廊,建筑内外界面模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酒楼设有腰檐及平座,楼下为散座布置,楼上分隔为称为“阁子”的小室。
而在西方,古罗马时期的人们因开始追求世俗性的城市生活,促使多功能大型公共设施的出现。例如,比较大的公共浴场包括商店、酒吧和咖啡座,甚至图书馆以及剧院等内容,是早期多功能商业设施的实例。
1.2近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社会性质的改变反映在商业建筑活动上,导致了由传统市场发展而来的新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在中国的产生。例如始建于1905年前后的老北京劝业场,是北京第一栋综合性商业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它外观四层,另有地下一层;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砖墙和钢屋架结构技术,以希腊爱奥尼柱式、花瓶栏杆阳台以及圆拱形山花等西式古典元素装饰立面,属折衷式。在空间处理上,内部纵深方向设有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环绕,屋顶设有巨大的玻璃天窗为营业厅采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具有单一零售功能的大型百货商场。1955开业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经营鞋帽、首饰、服装、电器等物品,营业厅柜台均匀布置,内部大空间匀质,缺少公共活动空间。
而西方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随着小汽车普及、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中产阶级迁往城市郊区,促进了郊区购物中心的发展。这种建筑类型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层数以两到三层为主,采用最大化水平舒展的方式,为商铺提供尽可能大的临街面,文化、餐饮、购物等设施齐全。后来在欧美一系列的城市复兴运动中,单一性大型商业建筑建设减少,代之以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例如在内部空间引入各种步行街道,建筑风格与环境协调,提供自由购物的环境等,对我国后来商业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
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商业日渐繁荣,这时的商业建筑和商业步行街开始出现一些简单功能的复合,如包含有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随着人的消费行为模式的进一步改变,同时受西方商业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体验式消费”应运而生,让人们购物的同时满足感官需求,可以休息、娱乐等。因而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类型即商业综合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外部空间环境多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形成大型的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而西方商业综合体逐渐向建筑集群化发展,形成城市综合性商业中心。
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2.1综合化和巨型化
商业综合体所包含的功能内容越来越广泛。以商业作为基本功能,娱乐、居住、文体、交通、办公、餐饮等不同功能互为补充,相互激发。这种复合型概念不仅体现着高效,也对经济性和空间活力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另外,由于商业建筑内容的综合化,商业综合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扩展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其庞大的体量形态对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处于北京长安街地带的西单大悦城(图1),“以心态年轻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特征为核心”1,形成新颖的经营模式和经营内容,集购物、娱乐、餐饮、办公等于一体,包括由连廊连接的两幢商业楼、一幢写字楼、一幢酒店式公寓,建筑长150米左右,宽110米左右,总建筑面积近20.5万平方米,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
2.2建筑形态多样化
通过采用单体式或组群式的处理方式,商业综合体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单体式如南京大观天地Mall(图2)采取独立单体式,周围三面为城市街道,内部自成一体。这是我国大多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的形态。而组群式是以线性内街式(即以步行街串联各商业空间)、点式内广场式(即以院落或广场串联各商业空间)或复合式等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形式。
以北京三里屯VILLAGE为例,它是由多幢建筑高度、风格各异的建筑组合而成,很多街巷、院落、小径纵横环绕交错,形成开放街区,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和视觉冲击力。
2.3动线空间设计人性化
当前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不仅表现为功能上的人性化,也表现在动线空间设计上的人性化,即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而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把人的需要纳入设计中来,合理进行动线设计,关注人的移动过程,保证动线路径或节点空间的趣味性、明确的方向性和可识别性。除了包括休息功能如健身、棋牌、娱乐等,很多商业综合体在动线的路径和节点处结合水池、雕塑等设置了不少开放休憩或交流区域等公共活动空间,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感受。
例如深圳COCO PARK(图3)近1/4的面积被划为内部休闲功能空间;柏林索尼中心(图4)的中庭在大规模餐饮休息空间的中央区域设置大面积的水池;南京水游城(图5)则是以流动的水系作为主线来进行场所布局,水游城的所有建筑将被一条宽8米、长280米的地下人工河流环绕,给购物的人们营造了欢快闲适的气氛。
3.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与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消费体验时代,对于商业综合体设计,在设置合理的功能流线的前提下,注重营造公共空间,同时注重创造宜人的室内外购物环境、延续城市文脉、追求个性魅力等,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1从建筑走向城市
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建筑与城市机能的有机结合成为城市建设的明显趋势。基于中国地少人多且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商业综合体需要站在城市的角度,构造“垂直城市单元”,实现功能集约化、立体化开发,创造出高效率的商业、娱乐休闲等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增强城市活力,优化城市空间。另外,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与城市的过渡空间如广场空间和庭院空间与城市的联系。同时,商业综合体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建立宏观视角,注意与市政交通系统的连接。例如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结合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和天桥等,构成区域的步行系统。以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位于大阪市浪速区的难波公园(图6)为例,它作为一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及住宿于一身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结合地铁等交通功能与办公、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成为日本商业综合体成功开发的代表项目。
3.2注重建筑的文化表达
不少商业综合体往往过分注重其时代性、商业性的表达,而忽视了地域文脉的传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强调区域历史与环境,追求建筑的文化表达成为必然的趋势。对地域性的表达不仅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处理上,也包括室内外空间的处理上。例如对传统建筑空间原型、历史元素和符号等的现代演绎,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空间”。
非洲津巴布韦西门购物中心立足与当地的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氛围,塑造了宜人的购物环境。上海新天地利用石库门文化主题,“旧瓶装新酒”的现代化空间,成为高品位商业休闲的代表。上海豫园商业区是一组集购物、餐饮、旅游、民俗等一体的明清风格特色的建筑群。该地段的“福佑门商厦”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的文脉精神,从传统建筑空间及图案色彩提取设计元素,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突出了建筑的个性与地域性。
3.3个性造型、空间丰富
许多商业综合体建筑顺应当代建筑潮流,在简洁的形体内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其造型以基本几何体块进行组合、结合立面表皮化处理,使得整体生动有趣,增强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例如北京西单大悦城全玻璃幕墙立面的怪异处理,显得时尚而前卫。北京嘉茂西直门购物中心的三个“玉米”式的造型塑造出其新颖的建筑形象。也有商业综合体通过对步行内街、中庭、步行广场,连廊等室内空间的组合和变化,给人带来独特的购物空间体验,使现代建筑中流动空间、共享空间、透明性等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如深圳COCO PARK(图3)作为“内街”式典型的购物中心,通过设置纵横交错的12条折叠式内街,100米空中天桥,5个自然中庭体现富于个性的设计特点,使得内部空间充满了变幻的趣味。
3.4公众参与化
这里的公众参与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在我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尚未完全落到实处的公众参与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公众参与是在公众需求多样化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措施。以往建筑师往往进行主观控制,公众市民参与未得到真正的贯彻,或只是象征性或实验性的参与。目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公众座谈会、公示设计成果等公众参与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实行。另一方面,随着网上购物的逐渐普及,商业综合体作为功能性购物场所受到挤压,因而对购物场所的娱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公众参与的另一方面指公众参与的内部空间娱乐体验化,即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他们自身成为创造体验的主体。
日本的喜庆门(图7)将全长750米的高速滑行机轨道与建筑空间巧妙结合,成为一体,塑造了独特的室内外空间娱乐体验。上海七宝万科53号项目(图8)作为万科首次参与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成果,在其概念设计中,其以开放的城市广场、流畅的通廊促进人们的交流,在空中家庭乐园周围布置餐饮、影院等娱乐设施,创造家庭活动的空间环境,东部公园融入错落的绿化平台,让“老”、“少”、“青”三代人获得愉悦的消费体验,形成体现人性化的活力空间,打造出“家庭娱乐”的个性主题。2
3.5发展低碳建筑
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打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降低能耗,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节能建筑体系势在必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也不例外。发展商业综合体本身就是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上,可以加强对自然通风采光的利用代替封闭的人工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也可通过技术手段如注重节水节能设计,引进自然绿化,大量使用屋顶绿化减少城市绿岛效应等,来处理好人、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拉进人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人的购物舒适度,也有益于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目前我国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正进入新的多元化发展时期,鉴于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涵盖的因素甚广,策划和推介等各个过程紧密相扣,碍于篇幅和题旨,本文重点关注建筑及其空间特征。尽管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与空间形态变化万千,但坚持营造凝聚人气的多样化的购物体验已成为共同的追求。在推崇这种建筑类型的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未适度控制建筑体量巨型化,却盲目追求建设超大规模;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动线组织方式;忽视周边人群定位和消费状况等带来资源的浪费;忽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丧失自己在商业文化上的地域特色等,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当前我国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等情况,我们应在吸收国内外商业综合体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经济实力及交通特点、地区周围的环境及其文脉、消费人群特点等具体情况,建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1].顾馥保主编.商业建筑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洪晖.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5.
[3].韩冬青.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新潮社,2003.
[6].北京万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顶级商业广场.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7].张国全,郭雁,叶松青.理想空间(44):城市综合体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8].唐玉恩.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的多样化趋势.建筑学报,2011(1):110-113.
[9].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0.
【多元综合】推荐阅读:
多元化综合训练07-26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论文09-28
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发布 推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06-17
多元环境07-14
多元体制10-16
立体多元10-18
多元数据10-19
多元系统10-19
多元控制05-12
多元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