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控制

2024-05-12

多元控制(共10篇)

多元控制 篇1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经过多元化扩张才发展成为企业巨人的, 并且企业的历史越长, 经营规模越庞大, 所涉足的领域就越广泛。

一一、多元化的动机

一是规避经营风险。中国有句俗话“西边不亮东边亮”, 当行业需求不确定, 顾客忠诚度不高,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前途未卜之时, 为了分散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同时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社会的原因使本行业成为衰退行业, 为了转移风险, 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经营。二是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企业在原有行业内增长处于呆滞状态, 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眼光放开, 在新的行业内寻找机会, 往往会比“吊在一棵树上”好,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于现有经营领域资源有了剩余, 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去扩大自己的规模, 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 获得满意利润的目的。在有经营资源剩余的情况下, 企业往往选择多元化经营。实践证明, 多元化并不是一片光明, 往往是回报和风险同在, 馅饼与陷阱共存。成功的关键是, 通过有效的策略选择规避风险, 跳过陷阱吃馅饼。

二二、多元化的风险

多元化战略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是企业扩张过程中有效的战略方式。但是, 多元化是有条件的, 是企业内部发展要求和外部市场机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绝不是企业决策者主观想象的产物。实践证明, 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多元化, 企业推行多元化要充分考虑其利害关系, 在最大限度追求多元化的优势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和规避多元化风险: (1) 资源分散风险。多元化导致企业产品组合宽度有余, 而深度不足, 使企业总体规模庞大, 但局部产品领域的规模效益不明显。资源的分散不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扩大, 将削弱企业原有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 (2) 决策风险。多元化使企业同时面对若干个不同的市场领域, 各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将给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带来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同时进入的市场领域越多, 管理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3) 财务风险。多元化战略同时对若干个市场领域进行投资, 将导致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在投资和筹资两方面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跨行业投资在市场需求把握、技术开发和管理模式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 外部交易成本的增加和新技术开发难度大使企业投资的有效性降低。同时, 大量筹资使企业负债比率增加, 偿债能力降低, 风险加大。 (4) 效率风险。由于企业多元化所进入的不同市场领域的获利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 甚至某些领域会出现亏损现象, 在多元化企业整体盈利的情况下, 这些亏损领域不会像专业化经营的单一企业那样被竞争所淘汰, 而是从其他盈利领域中抽调资金进行补贴和挽救。因此, 多元化内部可能存在跨领域补贴和大锅饭现象, 将降低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三三、多元化的风险规避

1. 做好决策分析。

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城应知道需要哪些战略资源, 自主拥有哪些资源, 应创造或购买哪些资源, 并以此为基础将它们重新组合, 形成一个共生的组合体。因此, 在战略实施之前要做好目标行业的综合分析。 (1) 相关性分析。目标行业的选择, 相关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分有形相关和无形相关两种, 有形关联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场、营销渠道、生产、技术、采购、信用、人才等方面, 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无形关联则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当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建立在有形关联上时, 其多元化成功的机会较大些。有形关联之所以能容易成功, 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 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 在新行业容易站稳脚跟。有的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企业选择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不合理。企业决策要以自身优势为基础, 多元化经营也应以新的行业或产品能否使自己充分发挥并增强优势为标准, 判断自身现有优势能否延伸到目标行业或产品中去。 (2) 互补性分析。互补性可分为资源互补和战略互补。资源互补可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能更好地为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战略互补是着眼于长远利益, 它要求我们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利用整体性思维去思考, 来处理企业的战略互补性问题。 (3) 综合性分析。企业的目的不同, 选择行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如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侧重点往往放在互补上, 而规避风险的企业的侧重点却是放在相关性上, 所以通过分析企业与行业的互补性和相关性, 结合企业的目的进一步筛选行业, 最后目标行业的确定, 还要经过三重检验:一是行业吸引力检验, 二是进入成本检验, 三是潜在能力检验。通过三重检验, 选择最优的目标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2. 多元化要立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多元化战略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两类。有些学者把企业多元化的失败归罪于不相关多元化。然而, 笔者认为, 是否选择相关多元化道路不是区分多元化战略成功的标准。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关键, 在于企业在多元发展中是否基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偏离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即使是同一行业的相关多元化扩张, 也可能遭遇失败。比如国内诸如海尔、TCL等家电企业涉足家用电脑, 本来家用电脑也可以归于家电产业, 但由于家用电脑的营销模式和产品特点与传统家电有很大不同, 因此即使普通家电成功的经验也不能带来其在家用电脑领域的成功。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 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依赖区别其对手的竞争优势, 要么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或服务, 要么可以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特殊产品或服务, 即麦克·波特所说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取得是依赖于企业所特有的能力, 即我们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可以是由于企业拥有独特的资源或是其专注于某一产业经过长期积累与学习而形成的。因此, 企业的核心能力一定是其它企业不具备的, 而且是难以模仿的。当企业把核心竞争力应用于多元化时, 就可以在短期具备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并凭借竞争优势取得市场成功。企业在多元化领域的选择上, 要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在新的领域得以应用。企业多元化扩张的速度也不宜过快, 要在做强本产业后再进入新的产业。多元化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 如果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超越了企业能力, 企业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 最终拖垮整个企业。合理的多元化战略, 应当是在企业做强本产业后, 基于原有核心竞争力进入新的产业, 在新的领域站稳脚跟, 并逐步取得行业的领先地位, 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 再基于新的核心竞争力步入其它新的领域, 形成良性循环的扩张模式。

3. 战略实施中要循序渐进, 发挥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业务组合的绩效大于各部分的简单的加总。比如, 销售上的协同, 产品使用共同的销售渠道或仓库等;运作协同效应, 即企业内分摊间接费用, 分享共同的经验曲线;管理协同作用, 即在一个经营单位里, 运用利用另一个单位的管理经验与专门技能。商界有一条很重要的法则, 那就是“不熟不做”, 只有最熟悉的事情做起来风险最小。多元化战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企业多元化过程中, 为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随企业多元化的推进而不断得到提升, 就必须保证新进入的业务领域与原有产品和市场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而协同效应的产生又需要新旧产品 (市场) 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因此, 企业推行多元化战略首先要在相关多元化领域做大做强之后再进入非相关领域, 这也是保证多元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责任编辑/张守纪

多元控制 篇2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 财务风险 类型 原因 控制策略

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经营效果不确定性引起的,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控制策略,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类型

1.1 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而筹资风险则是企业在负债筹资到期时不能及时偿还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负债规模和筹资结构。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所支出的利息就会越多,而承担的筹资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由此可见,企业想要多元化经营就必须有效控制筹资规模,从而降低企业所承担的筹资风险,避免资金流通出现问题。

在筹资结构的组成中,企业自身资本和债务资本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两者所占的比例不当,也会使企业承担的筹资风险不断增大,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小、资产负债率就越小,债务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就会越小,从而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使筹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所以,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减少债务筹资比例,避免企业因筹资带来财务风险。

1.2 企业投资风险

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不断投资,但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着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有可能造成收益过少、本金折损等,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项目的盲目性产生的,资金有效使用效果不佳和投资速度过快、投资质量不高等,都会增大企业投资风险。

因此,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要正确分配资金,选择最合适的投资策略,避免资金链断裂情况出现,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2 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企业资金流通和管理人员决策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企业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呈现杂乱无章的情况。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没有建立明确的项目,使得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得不到落实,找不到资金项目开销的负责人。企业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决策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和监控,致使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出现各种财务漏洞和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企业资金流通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决策不恰当,使企业产生财务

风险,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多元化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发展进行了多次财务改革,对财务的预算和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财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素质修养都没能快速的得到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教育不够,没有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财务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的差距很大,给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造成极大影响。

2.3 企业多元化经营所处的环境影响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增长迅速,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多元化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变化。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没有对目前的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领域,从而造成新业务投资回报不高,给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极大财务风险。

3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3.1 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财务控制管理机制

想要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完善财务控制管理机制,制定专门的资金流动负责人,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企业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投资项目,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回报率,使企业资金可以顺畅流通,最终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2 注重现金流预测投资,慎重选择新的发展业务

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要对现金流预测给以高度重视,同时慎重选择新的发展业务,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负债率,从而提高现金的有效利用率,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增长。在进行现金流量的预算时,企业必须将产品的数量、销售额等进行汇总,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规划,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预算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合理的鼓励政策、良好的负债偿还期限和积极的新业务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为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可靠保障。

3.3 加强企业业务资源整合,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加强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企业必须注重各种业务资源的整合,以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例如:实行集权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预算的实施有效性,使各种业务的采购渠道、生产环节和销售途径得到有效整合,从而降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本,使企业资产得到最高效利用。

4 结束语

现代化建设中,企业对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闫丹丹.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7:165-166.

[2]朱海军.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20:80-81.

[3]任跃攀.基于风险控制的我国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D].三峡大学,2012.

[4]魏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多元控制 篇3

1 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状况

目前,我国质量控制体系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外观鉴别、性状检查、定性鉴别、检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在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模仿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选定一两个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1],这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发挥药效时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性不甚吻合,不能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这也是中药与化学合成药品质量标准的根本区别[2]。如人参(主根)中人参总皂苷一般为2%,人参须为5%,而人参叶却可达10%,以此模式评价人参质量,难免让人认为人参叶优于人参须和人参根。此外,这种质控模式也不能反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以绿原酸作为忍冬藤、山银花及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不能充分体现三者的临床功效特点。

中药质量既包括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也包括了中药的药效作用。中药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在保证其安全的基础上做到有效,但是目前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的“唯成分论”模式只能保证药材或者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远远不能达到中医临床的要求和目的。

2 中药质量控制发展要求及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正逐步从“点”到“面”,从“分解”向“综合”,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发展,沿用化学药品质控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性逐渐凸显,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药质控的发展方向。

中药指纹图谱[3]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这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和中药作用机理的模糊性是相对应的。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英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德国药用植物学会、加拿大药用植物学会均接受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方法,这表明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成药、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综合运用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将有助于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

2.1 可控性评价

目前中药药材及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多采用控制其内所含化学成分以达到可控性评价。化学指纹图谱通过药材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来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通过相似度的比较来评价中药材或制剂质量的优劣。以现代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为依托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是一种可行的质量控制模式,它不要求全部的成分都搞清楚,而是从指纹图谱的整体综合特征来鉴别真伪,保证指纹图谱的专属性、可重复性与实用性。中药指纹图谱特有的专属性,不仅包括了已知成分,还包括了未知成分[4]。不仅包括了对已知成分的分析,还包括了对已知成分与各未知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分析。因此,中药指纹图谱真正体现了对中药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或不需要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实现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可控性。

2.2 有效性评价

目前,传统的药物有效性评价通常采用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加以体现,但是此种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将化学指纹图谱所体现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信息建立相关性的谱效关系研究是传统药效学评价的有效补充。中药谱效关系[5]研究弥补了目前以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质量时与药效脱钩的不足,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但是中药谱效关系研究需要制备足够量的样品开展药理实验,因此不适合中药复杂体系效应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与确证。为此,生物指纹图谱技术[6]的出现为中药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另一思路和方法。由于能与生物体系发生相互作用是化学成分发挥药效的前提,生物色谱法是通过形成一种能够模拟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因此可借此从复杂的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潜在的效应成分(组);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在体内真正起效的成分可能是原型化合物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代谢指纹图谱反映的是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整体反应性特点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观念相吻合。

2.3 安全性评价

中药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并不代表着中药无毒副作用,药物安全性评价即预测药物的毒性,用于提供药物对人体危害程度的科学依据。代谢组学[7]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毒性破坏正常细胞的结构功能,改变代谢网络的平衡并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改变靶组织或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成分。利用各种分析技术测得包含了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信息的图谱,揭示各种代谢途径对化合物毒性的生物学效应。代谢组学可以通过比较生理及药理条件下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来确定药物毒性的大小及其靶器官,推出其作用机制,并寻找出生物标记物[8]。

所以,建立适宜中药整体观的高通量在线生物活性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的一体化研究方法,配合体外一体内实验,发现化学指纹—药效指纹—药代指纹的关系,探讨中药复杂体系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将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领域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3 中药质量控制创新模式的提出

指纹图谱中所表达的化学成分在体内疾病治疗中是否有效,或对某些代谢网络系统是否有害,各成分间有何种量的关系,所有成分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仅用指纹图谱本身还不能解决。以代谢组学为核心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从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在的蛋白及代谢物的变化状态,能够获得生物体整体性和动态性的信息,为中药安全性[9]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与药效学、代谢组学相结合控制中药质量,既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也能更好地实现中药“可控、有效、安全”。

4 结语与展望

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认识到真正控制中药的质量还需要将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与药效、毒性研究相结合[10],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应在原有的质控基础上,直奔“可控、安全、有效”主题,中药成分组、相应药效和毒性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成为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主要手段和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在中药血清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方面研究还不够,因此要实现中药质量的多元化控制还需要在中药“谱—效”关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有效组分—有效成分—药效作用—毒性研究”的多元化创新体系,将更加科学控制中药质量,适应中药“多层次,多成分,整体协同作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富同义,顾琳娜.浅谈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局限性与构建要素[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2):51.

[2]谢培山.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2(5):87.

[3]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3):18.

[4]晏援,许重远,刘世霆.中药及其制剂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的研究[J].医药导报,2005,24(12):1160-1162.

[5]肖小河,金城,赵中振,等.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377.

[6]张恩户,侯建平,赵子剑,等.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生物检定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6):551.

[7]蔡爽,孙博,李发美.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7(4):445.

[8]SH0CKCOR JP,HOLMES E.Metabonomic applications in toxicity screening and d isease diagnosis[J].CurrTop Med Chem,2002,2(1):35-51.

[9]彭双清,廖艳,颜贤忠.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5,19(3):175-176.

多元控制 篇4

一、理清思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

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应确定按市场需求决定产品销售价格的观念。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利润是预定的经济目标相对固定的,成本加预定利润目标等于产品最低销售价格。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运行,市场经济杠杆供需关系的调节,成本已不能够在市场产品销售定价过程中作为常理去决定市场价格。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力越强,获利空间就相对越大。因此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应该是企业经营者乃至生产过程中每位劳动者必须认知和确立的观念。

其次,要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决定成本的成本管理理念。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经营者应抛弃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成本负担予商品购买者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的做法。任何一个企业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运行模式下没有企业能够实现绝对的垄断和定位商品销售价格。经营者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产品多元化的同时只有深挖成本才能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才能够综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煤炭集团公司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有效控制非生产性费用。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直接生产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直接生产单位物资消耗、人工成本在完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管理活动中引发的非生产性费用在成本比重中不断上升。如生产技术学术交流、各类业务洽谈、各种接待、会务费等经营活动中以及办公设施费用、高档消费品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在市场经济、信息共享的时代中,对非生产性费用的有效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2.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因煤炭行业及产成品的特殊性决定生产资料不构成产品实质,那么生产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显得格外重要。

3.对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实施全方位控制。对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控制,而不局限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将作用生产成本与其他诸多费用预测管理有机结合,以求对完全成本实施有效控制,特别应注重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的耗费对产成品销售价格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建立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库存原材料结构和数量,确保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

4.重视对生产过程中一切自然资源的利用。如水、瓦斯、煤矸石可以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让煤炭投入过程中投入的每一分钱多带来经济利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闲置和浪费。如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瓦斯可以用来做饭、发电;煤矸石可以用来制砖、发电;同时矸石发电后的粉煤灰又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砖。这样做即可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又综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实施税务筹划降低企业税费支出。综合降低了销售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5.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劳动力耗费在煤炭成本中比重较大,一般占原煤成本30%左右。合理配备人员结构,减少人员耗费,提高劳动效率,减少闲置劳动力。可以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充分提高企业获利空间。

6.企业安全成本管理。地下自然物质水、瓦斯、煤尘容易形成安全事故,有效控制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潜在安全成本尤为重要。没有安全的生产环境就谈不上生产经营,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1.突出成本目标管理,抓好预算、控制和考核。根据市场产品价格制定成本目标,按物资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全过程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制定。一旦制定严格考核,体现奖罚分明。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知度,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成本账。如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的开展,通过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交易,让每个生产工人、管理人员都有一本账,收入减成本等于工资。这样不但减少了生产资料的非正常消耗,同时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租赁设备租赁费,并且间接杜绝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废旧物资处理中的腐败现象滋生。

2.实行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集中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材料统一由物资供应部门统一采购、供应,控制采购价格,实行集中招标比价采购办法,达到采购物资质优价廉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对企业内部下属各单位进行定期查库盘点,盘活物资存量,调剂闲置物资,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

产品集中销售,缩小销售单元,提高市场销售占有量,扩大企业市场竞争中定价权,避免集团公司内部恶性竞价销售,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3.加快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要从生产领域的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延伸到技术改造领域。如洗煤厂洗选工艺创新,提高煤炭块煤产出率,减少排污,不但能够提高产品综合销售单价而且能够减少环保罚款支出。再如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投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赋成本。

4.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集团税收筹划降低企业应税成本,发展集团公司内部循环经济,综合降低集团公司产品成本。如利用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税赋,而且可以拓展企业经济收入源泉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且可以实现集团公司内各公司间内部资金循环,如煤炭伴生资源瓦斯、矸石发电即为煤炭生产提供了电力保障又降低了煤炭生产中电力成本同时又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税赋。

5.申请办理各项资质,减少集团公司外部用工劳务,从而减少降低外部用工劳务成本。如2002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文件后相继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规范了电力市场相关行业运行经营规定后,集团公司内部供电工程单位无承装、承试、承修三项资质,将不能从事集团公司内外部关于电力运行设施的安装工程、电力设备校验、修缮维护工程。例如企业内部供电系统如若不办理承装、承试、承修三项资质无法承揽内部电力工程,那么集团公司每年将有数千万电力设施按装、修、试资金外流,增加了企业劳务成本。

6.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用人多、效率低是企业以往通病,同时也使用工成本增加、效益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需优化劳动组合、人员结构。生产经营运行中先定岗再定人后定效。

7.借助工具实施成本管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生产经营变得更加系统化,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例如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网络化,总公司可以适时掌握各分子公司经营状况;财务软件的存货模块可以适时分析物资消耗成本;内部市场软件存货管理模块可以按分级库存进行成本分析,达到物资消耗成本精细化管理。

8.以人为本推行企业成本管理。人是社会主体,任何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人。也就是说企业成本管理是人对于成本的管理。无论是关于成本管理的认知度问题、理念问题,还是管理过程中方式方法运行模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努力实践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就要重视成本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只有通过提高职工素质、思想认识、职工薪酬待遇,促生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执行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总之通过对集团公司内部实施多元化的集约式成本管理,发挥集团内部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做强主业、做精辅业,依主业带动辅业、辅业促动主业。从而实现内动力的良性循环,驱动企业外部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炳旭.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国煤炭工业,2010(02).

[2]夏鑫,曲玲.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近30年回顾与展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6).

[3]王云晋.煤业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9).

多元控制 篇5

1 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模式现状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是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也是我国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中药本身具有复杂性, 我国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中药研究思路不全面, 因此现用的中药质控模式很难有效地保证中药的质量, 因而使其出现许多问题。

1.1 中药注射剂频出问题

中药注射剂研发成功后, 一直被看作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延伸, 但现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却让人质疑。而且近年来不断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 一次又一次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剂事件, 导致北京、武汉两地6人死亡。2012年,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 其中严重报告就有5 500多例。媒体、公众越来越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1.2 中药材市场伪劣泛滥

在中药材市场中, 药材频频出现掺伪行为。比如:30元/kg和130元/kg的黄芪在同一个市场上销售, 人参也在120~1 300元/kg的市场价格销售, 相差这么大的价格, 也让人看出现在中药材的假冒伪劣现象泛滥。此外, 中药材也面临着品质退化现象, 例如:在几十年前, 在某种中药材原产地收购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可以达到3%, 但是现在, 这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达到0.8%就可以算是品质优秀的药材。目前, 中药材的用量越来越大, 全球的中药材市场达到了8 000亿元, 其中70%~80%的原料来自中国, 单靠以前采集野生中药材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采用人工种植法, 但是目前中药材常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 这也让很多人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同时加大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难度。

1.3 照搬国外质控方法

现在我国运用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 大多数都是以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原型建立起来的[1], 主要是依靠对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 鉴定化学药品的化学定性和成分, 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也是通过对中药中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但是在中医指导下的中药大多数都是复方制剂, 只是检测个别成分不能等同于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也不能等同于临床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2 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新模式的应用对策

中药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中药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因为中药在依据其土壤、种植环境、储存以及制剂的条件不同时, 也会产生不同的药效。而且中药大多数都是复方制剂, 所以中药质量控制要对中药制剂全面进行检测,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1 生物检测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药注射试剂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 但是目前中药注射试剂的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针对中药注射剂的问题, 可运用生物检测的方法来解决。生物检测是指通过比较标准品和试样品对生物体或者离体器官产生的生物效应。例如:在研究出某种中药注射剂后, 并不能肯定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副作用或者伤害, 这时就需要在人体的离体器官注射中药试剂, 并模拟人体内环境, 看该器官有何反应。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就对洋地黄叶和水蛭采用了生物检测来测量它们的质量和毒性。

2.2 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药标准物质是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新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中药质量的重要方法。而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应用是中医药学的具体表现, 在1998年出版的《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中就有500多种药材制作规范, 各省市的制药规范也相差很大, 这些都导致质控标准很难达到一致。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新模式上的应用主要是对中药饮片中的药材进行鉴别, 采用对照药材就可以鉴别中药饮片九十多种, 比如:麦芽、苍耳子、狼毒等;也可以对中药饮片中的含量进行鉴定, 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就应用320种中药对照品对中药饮片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饮片含量测定的成分和药材不同的有7种;饮片的标准成分含量低于药材的有55种之多;饮片的标准成分含量比药材高的仅3种, 为商陆、板蓝根、半夏。因此根据这些情况, 针对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规范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使中药材达到GAP标准;提高中药材炮制技术,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 增强饮片的稳定性。

2.3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我国从1953年开始使用UA法对中药材进行分析;到1985年利用薄层色谱 (TLC) 对六味地黄丸进行定量分析;现在广泛运用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是薄层液相色谱 (GC) 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2]。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主要是用来测定药材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或者峰高比值来判断药材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药材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也能检测出药材的内在质量。例如: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对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并对大黄中的14个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对照品, 也可以节省测定时间。

3 完善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模式

我国天然药材记载有12 807种, 但是药材作用需要在多种化学成分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发挥疗效。比如麻黄有发汗作用, 对治疗哮喘有明显作用, 但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麻黄中的麻黄素提取出来, 治疗哮喘却没有麻黄好;人参皂甙舒缓疲劳和强健身体的作用也没有人参好;因此需要对中药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方法。

3.1 安全性评价

中药材的安全质量受到多种外源性影响, 例如:农药残留物对中药材的药效产生影响;土壤中的有害金属污染严重, 也影响中药材的种植;朱砂、雄黄制作的试剂中Hg和As含量偏高, 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因此需要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对药材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加强对药材中农药残留物的检测、辐射残留物检测等。

3.2 有效性评价

中药药材多而复杂, 因此对药材的有效性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采用生物效价检测, 可通过药物在生物体内或者在离体器官中产生的生物效应, 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做出一定的评价[3]。

4 结语

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新模式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 不仅对中药材进行源头上的检测, 也要对中药制剂过程进行检测;检测时采用化学检测方法, 如:指纹图谱技术;利用显微鉴别等物理方法对药材进行形性检测;生物检测对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将这些检测方法相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新模式, 真正做到“关联药效, 量准而精, 可控可评”。

参考文献

[1]刘占京.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1) :127-128.

[2]刘亚明, 李晓刚, 彭青.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概括[J].实用中医杂志, 2013, 29 (4) :312-314.

多元化经营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篇6

一、企业经营范围与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经营策略。多元化经营范围是指企业多元化经营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的目标行业数量, 企业多元化经营范围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目标进入行业与原有行业的相关性;三是企业的剩余资源和实力与目标行业的经营成本之间的权衡。企业多经营范围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水平, 即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果选择进入一个与原有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 则其盈利水平应高于进入非相关产业。

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多元化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筹资和投资风险, 重视生产销售流程的控制, 而缺少对整个流通体系的协调, 重视对局部关键环节的控制, 而忽视整个内部控制结构的合理性的关注等等问题。长此以往, 企业会出现信息失真、投资决策失误、财务收支失衡等情况, 因而, 有必要针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加强风险控制, 构建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

二、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置

(一) 组织结构控制

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 要严格遵循我国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会计报告内容和会计信息披露等具体要求和程序, 将内控制度落实到每一个会计人员, 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系统控制体系。依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职能,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在企业内部各项经营业务活动中, 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员工相互协调完成一项经济业务, 在业务流程上就存在着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牵连。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 需要明确各部门在各环节中的内部控制职能职责, 明晰责任义务, 确定保管固定资产与会计核算职务相分离, 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等。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规范各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 监督和管理本部门的财务活动。

(二) 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性质, 建立起相应的薪酬绩效奖励与违规惩处机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时, 将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因素, 强调内部控制对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规范。通过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可以使得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 从而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相关培训、待遇及晋升等政策的合理性, 逐步形成会计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自身贡献率与其收益回报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 对各部门的员工为目标实现所进行的工作绩效的贡献情况, 通过量化衡量指标, 加强效果确认, 评价实施战略后的效果和效率, 最终实现员工工作绩效提高, 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改进优化。

(三)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明确分工,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资金的收入和分配、速动资产的保管和监督, 以及资金筹集和投放工作, 而会计部门主要负责依据会计准则真实记录企业的经营业务往来、提供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 并通过财务报告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 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关于财务会计的相关规章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安全。加强会计、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对会计机构、会计业务流程设置控制点, 严格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披露, 规范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 建立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审核记录档案,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力度。

(四) 加强技术支持, 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依赖于领导者的重视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而, 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加强领导者的管理培训, 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同时, 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培训, 有助于员工内控意识的深入, 由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各员工的内控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另一方面, 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适当给予技术支持, 特别是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在许多大型集团企业中的成功运用, 多元化经营企业的领导者也应尝试将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企业ERP系统中, 实现高效准确的网络化内部控制, 降低人力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 形成网络化的内部控制流程, 减轻企业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源的限制。

(五)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入内部监督, 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切实执行, 检查内控实施效果, 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需要由企业设置相应职能部门, 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控制评价要实现对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 确保员工了解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结果对其的影响;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或改进, 做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 科学合理, 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同时, 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的内控制度, 授权审批是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 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加以执行, 并逐步形成授权审批标准程序, 授权审批过程要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经办人员必须在其授权范围内给予批示。

三、加强多元化经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 加强对新业务所在行业的市场分析

企业在制定新产业开发决策时, 需要对新业务及所在行业领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首先, 要详细了解新业务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投资回报周期, 确保在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下, 企业能够处于投资发展时期, 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在做正确的决策。其次, 是充分了解新业务领域中的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市场占有情况, 包括新产业领域中的市场壁垒等市场环境。再次, 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自身实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选择产业优势明显的行业作为主要开辟方向。最后, 经过市场调查全面评估后选择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度高的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 保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控制市场风险。

(二) 强化主业并处理好主业与多元化的关系

企业必须首先做大做强核心业务, 提高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积累企业在原始产品所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够有实力去发展其他产品市场, 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扩张。企业主营业务效益好才能够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高稳定的财力支持, 因此, 多元化经营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其主营业务为主, 充分发展, 适应技术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及时调整战略布局, 优先发展更具规模效益的新产业, 以稳定企业持久发展的根基。

(三)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多元化产业目标控制

企业建立基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多元化产业目标控制, 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在多元化经营企业中执行。企业在实施经营过程中, 可按照不同产业领域的战略发展目标来分别制定内部控制子目标, 使得内部控制更加适合于产业发展的经营特点。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流程, 特别是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决策制定的监督和控制, 以确保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目标实施的积极作用, 注重市场环境的风险识别和规避, 并采取适应的应对措施, 形成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促进内部控制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协调发展

为适应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特点, 企业应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平台, 并通过信息平台更好地将内部控制文化传递到各个部门, 协同部门间合作互助、监督制约, 及时纠正非预期的行为发生;同时, 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 可以更好地监督各部门职能职责, 确保每一位员工都了解自身的职能职责, 对其工作职责认真负责。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促使企业各部门员工能够更好的衔接工作, 部门间有效进行业务沟通, 推动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 同时, 培养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内控责任, 不断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效率。

四、结束语

多元控制 篇7

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且发展迅速。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按照其上市方式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 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一般是企业团体或者家族通过多年的努力和资本积累, 经历了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最终符合了我国上市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要求下, 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严格审核后公开发行上市, 即是直接IPO。间接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国企改制, 或者通过收购、兼并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 并且使得其控制权发生转移, 成为民营上市公司, 即是通过借壳或者MBO的公司。现实中, 民营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偏好于金字塔的控制类型, 实施多元化经营方式, 以应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已有研究表明, 民营公司上市方式, 多元的程度影响公司的业绩 (王力军、童盼, 2008;孟丁, 2012) 。既然间接上市民营公司与直接上市民营公司的上市动机的不同, 并且代理问题的程度不同, 那么审计师审计时有没有关注民企上市方式、多元化程度?直接上市方式公司股权清晰, 代理问题较弱, 这能使得审计师易于出具标准意见吗?审计师在审计间接上市公司时, 易于出具非标意见吗?本文采用2005年至2011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年度样本数据, 从民营企业上市方式的角度研究多元化经营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以期深化对审计师决策行为的理解, 为审计师在实务中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公司财务特征与审计意见类型

审计作为一种解决代理问题的机制, 一直以来都被作为有效降低代理问题的手段 (Chow, 1982) 。同时, 审计师在选择客户要考虑客户特征, 客户的治理状况可以为审计师考虑风险时提供重要依据,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 审计师往往对于风险较大的公司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更大。这一观点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企业前一年被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 则持续经营与破产申请显著正相关 (Chen and Church, 1992) 。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的研究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朱小平, 余谦 (2003) 研究结果表明,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率等因素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概率负相关, 资产规模等因素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很多学者研究了公司的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率、损益、总资产等) 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公司财务状况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显著负相关 (Louwers, 1998;Bao and Chen, 1998;Clive Lennox, 2002等)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 客户的相对规模与审计意见存在密切的关系, 规模较大的客户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较小, 而较小的客户被出具的“非标“意见的概率相对较大 (朱小平、余谦, 2003;蔡映雪等, 2009;鲁桂华等, 2007) 。原红旗、李海波 (2003) 研究发现, 公司的财务特征比事务所的规模更能对审计意见作出解释。众多学术研究表明, 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抑制公司盈余管理, 因此, 良好的治理结构会向审计师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 即是治理机制越好, 公司风险越小, 审计风险也越小。因此, 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与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在多元化动机上也会给审计师传递一种信号, 即是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风险较小, 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风险较大。

(二) 公司其他特征与审计意见类型

杨德明等 (2009) 研究发现, 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与清洁的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 即是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审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王震、彭敬芳 (2007) 研究表明, 公司的流动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显著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Chen、Chen和Su (2001) 研究表明, 公司为了达到管理当局规定的指标而实施盈余管理时, 更易使得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章永奎、刘峰 (2002) 研究表明, 公司操纵性应计水平显著影响审计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多元化经营是公司战略中的重大问题, 有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多元化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等。张俊生, 曾亚敏 (2010) 对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多元化促使公司的会计业绩与市场业绩出现了背离, 从而进一步得出了, 公司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提高又促使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大 (Chen等, 2001) 。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力量薄弱, 国家扶持力度相对较少, 往往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出于提高融资水平, 提高企业的声誉等各方面的考虑, 民营公司有强烈的多元化经营的欲望和冲动, 以便于整合内外部资源, 弥补自身的不足, 多领域经营。此时, 多元化就可能提高了公司的代理成本, 这种多元化的经营使得信息透明度降低, 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为代理人实施“隧道挖掘“行为带来了便利, 严重的代理行为会增大公司的经营风险, 提高审计师的审计风险。相对于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 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的终极控制权人大多是团队或家族企业经过艰苦奋斗, 激烈的市场角逐, 经过大量的资本积累, 投入浓厚的个人情感, 付出了大量的时间, 最后通过审核得以上市, 对于公司的资本运作非常重视, 对于公司的各项决策和发展方向都能做出较好的抉择。这类企业往往是利用资本市场, 使得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李新春等, 2006) 。他们往往为了解决融资问题, 而实施“隧道挖掘“行为的可能性较小。即是, 在这类企业中, 代理问题不会太突出。并且由于家族对于企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终极控制权人的控制权比例一般较大 (王力军、童盼, 2008) 。间接上市的民企多元化经营自身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目的与直接上市的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实施多元化的行为时, 往往是盲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如果缺乏资金时, 这类公司就会通过借壳或者MBO, 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就会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给公司带来风险, 使得经营风险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增大, 同时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基于以上的分析, 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间接上市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正相关

假设2:直接上市公司的多元经营程度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负相关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p<0.1, **p<0.05, ***;p<0.01

根据CCER数据库对于民营公司的定义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选取2005年至2011年的所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终极控制权人是自然人或者家族, 控股方式是金字塔型控制方式, 并且从事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控制一个公司, 控制权比例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按照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标准, 控制权比例达到10%或者20%, 这一比例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控制权标准 (如La port et al., 1999;Clasessen et al., 2000、2002a) , 并且在国内众多学者也采用10%的标准作为有效的控制标准 (王鹏、周黎安, 2006) , 基于上的考虑, 本文也采用10%的控制权比例作为民企的有效控制权标准。并且选取2005年—2011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 并且限定于终极控制权是家族或者自然人, 公司还同时从事多元化经营 (以SIC代码为基础的行业分类作为研究多元化的基础) 。样本公司选择具体限定于以下条件: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 这是因为这类公司的特殊性所致;剔除终极控制权比例未达到10%有效标准的公司;样本公司控制权为金字塔控制方式;在确定样本公司时, 剔除了样本公司中ST、PT以及退市的公司;在确定研究对象时, 剔除数据不全或不清楚的公司。基于以上条件的筛选, 得到2005年—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公司2028个公司年度研究样本观测值。此外, 论文对异常值进行了处理, 即对所有小于1%分位数 (大于99%分位数) 的变量, 令其值等于1%分位数 (99%分位数) 。本文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中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公司的发布的年报等。

(三) 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如下实证模型:OPINION

根据实证模型, OPINION为公司当年的审计意见类型, 若审计意见为非标准类型的, OPINION=1, 否则OPINION=0;在我国非标准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带有说明段的、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解释变量即是多元化程度的衡量指标,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 本文采用SIC代码为基础的行业分类作为研究多元化的基础, Num为行业个数, 即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所涉及的行业个数;EN为熵指数, 使用各分行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与比例的自然对数值的乘积之和的相反数来衡量。本文使用的控制变量有:SIZE为公司规模, 使用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LQ为流动比率, 使用公司年末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衡量。LEV为公司的财务杠杆, 使用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年末总资产之比表示;GRO为销售增长率, 使用 (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 /上年销售收入衡量;CH为存货资产比, 使用公司本年存货余额与期末总资产之比衡量;ROA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 使用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表示;FC为公司的现金流, 使用当年的现金净流量与公司年末资产总额之比表示;LOSS为公司上年度是否亏损的虚拟变量, 如果公司上年的ROA<0, 则LOSS=1, 否则LOSS=0。具体见表 (1) 。

*p<0.1, **p<0.05, ***p<0.01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具体如表 (2) 。从全样本看, OPINION均值为0.051, 表示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为上市公司的5.01%, 多元化值Num均值3.696,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2和9, 表明不同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差异比较大。另外, 从直接上市民营公司和间接上市民营公司的子样本描述性统计来看, 直接上市民企和间接上市民企的财务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二) 回归分析

从表 (3) 的回归结果来看, 直接上市民企的回归结果显示, 多元化的两个变量与OPINION回归均显著负相关, 因此可以得出很稳健的结论, 即是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概率显著负相关。但是, 从表 (4) 的回归结果来看, 间接上市民企的回归显示, 两个多元化变量与OPINION系数为负值, 但均不显著, 说明了间接上市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负相关。从以上分析来看, 可以得出非常稳健的结论, 即是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没有正面的影响, 虽然间接上市民企的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无明显负相关,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 多元化经营不能促进审计师出具标准意见, 主要是在间接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代理问题, 公司的控制股东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没有良好的规划和长远的考虑。对于直接上市民营公司, 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显著负相关, 即是在直接上市民营公司中, 公司的终极控制权人对于公司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对于公司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明确, 这就使得多元化经营能降低企业的风险, 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风险, 因而, 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显著负相关。

五、结论

本文以2005年至2011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民营公司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了上市方式下多元化经营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在直接上市民营企业中, 多云化经营程度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显著负相关, 即是多元化程度越高, 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间接上市民营公司中, 多云化程度与审计师出具标准审计师意见的概率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直接上市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降低公司的风险, 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 使得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降低。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多元化经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证实了审计的代理假说, 同时也为审计实务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所分析的审计意见所包含企业多元换经营的动机和目的, 可以为投资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也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监管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力军、童盼:《民营上市公司控制类型、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5期。

[2]鲁桂华、余为政、张晶:《客户相对规模、非诉讼成本和审计意见决策》, 《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3期。

[3]原红旗、李海波:《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 《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4]杨德明、王春丽、王兵:《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5]幸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年第4期。

[6]李新春、苏琦、董文卓:《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7]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

[8]ChowC.W..The Demand forExternalAuditing:Size, Debtand Ownership Influences.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

[9]Kevin C.W.Chen and Bryan K.Church.Going Concern Opinions and the Market&apos;s Reaction to Bankruptcy Filings.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10]Chen C.Chen S.and Su X..Profitability regul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modified audit opinions:Evidence from China, Auditing:A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 2001.

[11]LaPortaR etc.Investorprotection and corporation valuation.JournalofFinance, 2002.

多元控制 篇8

一、理清思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 应确定按市场需求决定产品销售价格的观念。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利润是预定的经济目标相对固定的, 成本加预定利润目标等于产品最低销售价格。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运行, 市场经济杠杆供需关系的调节, 成本已不能够在市场产品销售定价过程中作为常理去决定市场价格。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力越强, 获利空间就相对越大。因此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应该是企业经营者乃至生产过程中每位劳动者必须认知和确立的观念。

其次, 要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决定成本的成本管理理念。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经营者应抛弃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转嫁成本负担予商品购买者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的做法。任何一个企业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运行模式下没有企业能够实现绝对的垄断和定位商品销售价格。经营者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产品多元化的同时只有深挖成本才能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才能够综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煤炭集团公司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 有效控制非生产性费用。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直接生产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直接生产单位物资消耗、人工成本在完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管理活动中引发的非生产性费用在成本比重中不断上升。如生产技术学术交流、各类业务洽谈、各种接待、会务费等经营活动中以及办公设施费用、高档消费品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在市场经济、信息共享的时代中, 对非生产性费用的有效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2. 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

因煤炭行业及产成品的特殊性决定生产资料不构成产品实质, 那么生产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显得格外重要。

3. 对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实施全方位控制。

对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控制, 而不局限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将作用生产成本与其他诸多费用预测管理有机结合, 以求对完全成本实施有效控制, 特别应注重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的耗费对产成品销售价格的影响, 并在此过程中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建立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库存原材料结构和数量, 确保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

4. 重视对生产过程中一切自然资源的利用。

如水、瓦斯、煤矸石可以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 让煤炭投入过程中投入的每一分钱多带来经济利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减少闲置和浪费。如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瓦斯可以用来做饭、发电;煤矸石可以用来制砖、发电;同时矸石发电后的粉煤灰又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砖。这样做即可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 又综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实施税务筹划降低企业税费支出。综合降低了销售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5.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劳动力耗费在煤炭成本中比重较大, 一般占原煤成本30%左右。合理配备人员结构, 减少人员耗费, 提高劳动效率, 减少闲置劳动力。可以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充分提高企业获利空间。

6. 企业安全成本管理。

地下自然物质水、瓦斯、煤尘容易形成安全事故, 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避免和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潜在安全成本尤为重要。没有安全的生产环境就谈不上生产经营, 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1. 突出成本目标管理, 抓好预算、控制和考核。

根据市场产品价格制定成本目标, 按物资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全过程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制定。一旦制定严格考核, 体现奖罚分明。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知度, 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成本账。如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的开展, 通过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交易, 让每个生产工人、管理人员都有一本账, 收入减成本等于工资。这样不但减少了生产资料的非正常消耗, 同时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而且减少了租赁设备租赁费, 并且间接杜绝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废旧物资处理中的腐败现象滋生。

2. 实行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集中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材料统一由物资供应部门统一采购、供应, 控制采购价格, 实行集中招标比价采购办法, 达到采购物资质优价廉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 对企业内部下属各单位进行定期查库盘点, 盘活物资存量, 调剂闲置物资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

产品集中销售, 缩小销售单元, 提高市场销售占有量, 扩大企业市场竞争中定价权, 避免集团公司内部恶性竞价销售, 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3. 加快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要从生产领域的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延伸到技术改造领域。如洗煤厂洗选工艺创新, 提高煤炭块煤产出率, 减少排污, 不但能够提高产品综合销售单价而且能够减少环保罚款支出。再如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投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赋成本。

4. 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集团税收筹划降低企业应税成本, 发展集团公司内部循环经济, 综合降低集团公司产品成本。

如利用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税赋, 而且可以拓展企业经济收入源泉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且可以实现集团公司内各公司间内部资金循环, 如煤炭伴生资源瓦斯、矸石发电即为煤炭生产提供了电力保障又降低了煤炭生产中电力成本同时又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税赋。

5. 申请办理各项资质, 减少集团公司外部用工劳务, 从而减少降低外部用工劳务成本。

如2002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2]5号) 文件后相继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规范了电力市场相关行业运行经营规定后, 集团公司内部供电工程单位无承装、承试、承修三项资质, 将不能从事集团公司内外部关于电力运行设施的安装工程、电力设备校验、修缮维护工程。例如企业内部供电系统如若不办理承装、承试、承修三项资质无法承揽内部电力工程, 那么集团公司每年将有数千万电力设施按装、修、试资金外流, 增加了企业劳务成本。

6. 加强劳动组织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用人多、效率低是企业以往通病, 同时也使用工成本增加、效益差的原因之一。因此, 必需优化劳动组合、人员结构。生产经营运行中先定岗再定人后定效。

7. 借助工具实施成本管理。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 生产经营变得更加系统化, 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例如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网络化, 总公司可以适时掌握各分子公司经营状况;财务软件的存货模块可以适时分析物资消耗成本;内部市场软件存货管理模块可以按分级库存进行成本分析, 达到物资消耗成本精细化管理。

8. 以人为本推行企业成本管理。

人是社会主体, 任何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人。也就是说企业成本管理是人对于成本的管理。无论是关于成本管理的认知度问题、理念问题, 还是管理过程中方式方法运行模式问题, 都是人的问题。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 努力实践发展依靠职工, 发展为了职工, 就要重视成本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只有通过提高职工素质、思想认识、职工薪酬待遇, 促生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执行力, 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总之通过对集团公司内部实施多元化的集约式成本管理, 发挥集团内部各行业的资源优势, 做强主业、做精辅业, 依主业带动辅业、辅业促动主业。从而实现内动力的良性循环, 驱动企业外部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炳旭.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国煤炭工业, 2010 (02) .

[2]夏鑫, 曲玲.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近30年回顾与展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 (06) .

多元控制 篇9

When youth-serving organizations rely on just one source of funding, they can find themselves at risk during tough economic times. "An organization must diversify its funding stream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thrive," says Ann McCaw, principal consultant at One Bright Bird Consulting, which advi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n fund raising. "No donor will be around forever."

In addition, McCaw says, donors, whether foundation, government or individual, often put restrictions on how an organization spends its money. "The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donors you have, the more flexibility you have in how you spend those precious dollars," she says. "If one donor won't support advocacy or infrastructure, another kind of donor will."

Seeking multiple sources of funding is a long-term strategy—not a quick fix in a difficult economy. "Relationships take time to build and tremendous energy to sustain," McCaw says. "By carefully thinking through the most fruitful kinds of relationships for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you will be growing the organization—maybe not in six months, but definitely over a year or two years or three."

To get our readers started on the road to diversification, NCFY has put together a few tips:

Government funding is a start—not an end—to meeting your program's needs. Triangulate funding from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sources to stave off the effects of budget cuts. Most state budgets set aside funding specifically for programs serving youth outside of school including mentoring programs and those for runaway and homeless youth. Numerous cities, towns and counties do the same.

Private funding includes donations from individuals and grants from foundations and corporations. Building stro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is key to raising money from private sources. In addition, when thinking of how donors can help you, don't think merely of their pocket books, McCaw says. Consider, as well, the ways they might help you build your programs and your fund-raising strategy. "If you're providing job training skills to at-risk youth, is there a kind of business where you would like to place them?" she says. "Then work with those businesses on building program and on fundraising activities." Some foundations offer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training to their grantees; individual donors can be powerful spokespeople and volunteers for an organization.

What you can do:

Determine your current funding mix from all sources.

Consider the restrictions placed on each stream of funding.

Consider how long each funding stream might last.

Forecast where a gap might exist in the future.

多元控制 篇10

目前中国企业多元化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多样化, 关于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美国学者安索夫 (H.I.Ansoff) 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后来的学者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多元化经营概念, 如R.P.Rumelt (1974) 、梁国豪 (1985) 等认为多元化经营即跨行业的综合经营;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初衷是利润的增长, 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分散了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 顾客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并不明确,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上升。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 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为了提高经营效率, 防止企业经营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调节和制约企业经营的计划、程序和方法。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认为, 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还能预防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

因此, 多元化经营是否能提高企业绩效, 内部控制又是否能提高多元化企业的绩效?本文以2010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建立回归模型, 验证多元化经营、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影响作用。

2 理论分析与假设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虽然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潮流, 但多元化经营却存在各种负面效应, 综合现有研究结论, 发现多元化经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王菁苋, 2008) , 多元化经营还会导致企业面临过度投资的风险 (王成, 2006) ;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绩效, Scharfstein (1998) 总结了多元化经营研究的主要结论:“学者、咨询人员和投资银行家都一致认为多元化经营会损害企业价值。”Nawaf Al-Maskati (2015) 也在研究中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证实了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多元化折价这一现象。辛曌 (2003) 、廖淑贞 (2014) 、艾健明、柯大钢 (2005) 等也通过研究得出了多元化折价的结论。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1: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内部控制, 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 多数文献都在试图证明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Krishnan (2005) 、李豫湘, 李阳阳 (2013) 、叶梓 (2011) 等学者都在研究中指出,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公司绩效也越优。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2: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策略来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 分散企业的业务范围, 拓宽企业的市场, 但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同样使得企业面临着代理成本、经营混乱以及过度投资等风险。为了控制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手段。丁友刚等 (2007) 指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可能会由于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而内部控制正是通过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以降低企业损失。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3: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数据的完整性, 本文选取了2010年~2014年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 剔除以下公司: (1) 金融类上市公司; (2) 财务数据存在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 (3) 多元化经营程度小于零的上市公司。筛选后数据样本为2955个。

3.2 指标设计

(1) 因变量:企业绩效——净资产收益率 (ROE) 。

(2) 自变量:多元化经营程度——收入Herfindahl指数 (HI) ;内部控制质量——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 (ICI) 。

(3) 控制变量:企业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 (LEV) , 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 (SIZE) , 运营效率——总资产报酬率 (ROA) , 市场风险——贝塔系数 (β) , 资产结构—— (固定资产+存货) /总资产 (AS) 。

3.3 模型设计

根据以上设定的指标, 为检验相关假设, 可以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 ICI*HI为检验变量, 用于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作用。

4 数据统计与实证检验

为了有效分析检验面板数据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EViews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1 平稳性检验

为了确定样本数据在时间序列上具备平稳性,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受篇幅限制, 本文不具体列举检验结果, 但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得知, 所有变量的P值都小于0.05, 可以认为所有变量表现为平稳。因此, 本文选取的变量数据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平稳性, 不再需要后续的协整检验。

4.2 Hausman检验与分析

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模型类型, 根据前文假设, 拟建立三个回归模型, 回归一不考虑内部控制质量与交乘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回归二在回归一的基础上加入内部控制质量作为自变量;回归三在回归二的基础上加入交乘项作为自变量。

三个回归模型的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 三个模型的P值都显著小于0.05, 拒绝原假设的随机效应模型, 应当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4.3 回归分析

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模型进行了三次回归分析, 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为t检验, 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表2的结果表明, 三个回归结果的R方均在0.8以上, 说明模型和样本之间的拟合度高, 且从Durbin-Watson stat (DW值) 均接近于2, 样本数据不存在自相关性, P值小于0.05, 表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 模型的显著性良好。同时, 根据回归结果的相关系数与P值, 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根据回归一的估计结果, Herfindahl指数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0703, P值为0.0022, 表明多元化经营程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 控制变量β系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显著, 说明企业的市场风险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上升, 导致企业绩效降低, 假设1成立。

(2) 根据回归二的估计结果, 内部控制指数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0013, P值为0.00, 说明内部控制质量对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使得企业利润率上升, 因此,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的企业绩效水平就越高,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2成立。

(3) 根据回归三的估计结果, 很显然, Herfindahl指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关系数为-0.0703, 而Herfindahl指数与内部控制指数交乘项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关系数为0.000474, 相关系数从-0.0703提高到0.000474, 符号由负变正, 说明内部控制指数能显著影响Herfindahl指数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3成立。

5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多元化经营,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进一步探讨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关系的缓解作用, 利用我国2010年~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 本文研究发现, 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 企业绩效反而会降低;而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企业绩效则越好, 进一步检验发现,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还可以缓解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本文的启示在于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对多元化经营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 1997 (3) .

[2]Matsusaka J.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value maxim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1 (21) .

[3]Villalonga B.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r premium?New evidence from BITS establishment level data[J].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 .

[4]辛曌.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折价——企业多元化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2) .

[5]廖淑贞.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4 (12) .

【多元控制】推荐阅读:

多元环境07-14

多元05-23

多元空间05-26

多元因素06-08

多元供给06-08

多元挑战06-10

多元综合06-21

多元有效07-01

多元本位07-03

多元音乐07-05

上一篇:德、能、勤、绩俱备下一篇: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