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共12篇)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1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评估的方式, 是以试卷成绩的评估为主导, 它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试卷, 由卷面显示的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其它的评估方式所占的评估比例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评估方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更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认知。学生觉得学习历史就是要会背历史书, 只要自己把历史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都背得滚瓜烂熟就代表自己学好了历史, 他们忽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更不愿意主动思考课本以外的历史问题。这种评估方式已经不合乎新改革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要评估方式上进行改革, 形成一个新的学业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必须是多元化的, 学生在学习成绩反馈后能够自主的思考, 自己要怎样学习才能算学好了历史知识。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说明多元化学业评估体系构建的几个关键指标的建立:
一、理论成绩的评估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 教师将历史试卷的成绩当作评估学习成果的主要指标, 它能占指标比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所以学生才会觉得学习好历史=会做历史试卷。高中历史教师在构建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前, 必须意识到, 高中历史试卷只能反应出学生理论成绩学习的成果, 它不宜占评价体系太多的比例。要让学生理解到学习历史不等于会做历史试卷, 教师就要将理论成绩的评估降低到40%的比例。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该课为例, 教师可以用卷面评估的方式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关键的历史知识点。比如抗日战争发起、结束的时间;航日战争发起的历史背景, 双方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开启这场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对抗日战争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教师可以以卷面评估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引导学生以后自主的弥补他们掌握得不够的理论知识。
二、课堂表现的评估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 教师站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却没有给学生太多展现的机会。教师要意识到, 课堂表现是评估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 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积极思考, 他们就能在课堂中吸收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可将课堂评估的指标调节到25%左右, 让学生意识到要得到好的历史成绩, 就需要自己在课堂中积极表现。
比如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该课为例,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课堂表现的时间, 随机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明在他们心中,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什么。学生必须把自己的观点说明得层次分明、词句生动、观点深入, 才能得到好成绩。在其它的课上, 教师可以给学生另一些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学生每一次的课堂表现都会计入到学业评估中, 这种评估方式会让学生开始反思到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光会要做试卷, 还要能够自主的思考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三、实践能力的评估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 教师比较关心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历史知识, 却不关心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以后有没有灵活的应用历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学生仅仅只了解历史知识, 而不能把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那么代表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缺陷。教师可以将实践能力列入评估考核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可将实践能力的评估比例调至25%。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该课为例, 有些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写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谁才是历史的主角》的文章, 他说明目前人们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观点有偏差, 人们经常会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史上为抗战的主角, 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的态度, 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太多贡献。这名学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抗日先烈的后代、观察历史战争的遣迹, 说明在抗日战争史中, 国民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仅仅只起到辅助的作用。这名学生的文章列出的数据详尽, 逻辑理论清晰、给出的历史资料真实。学生能交出这样一份实践作业, 教师就要在实践评估中给学生好评, 然而对于没有积极参与历史实践, 或历史实践能与得不够的学生, 则教师不能予以好评。
四、其它能力的评估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估里, 教师会将其它的历史评估列到学业评估中, 给予一定的评估比例, 在新的评估体系里, 历史教师同样要重视其它能力的评估, 它可占指标比例的10%。这种评估虽然不能占学习评估的主导, 然而它能间接的鼓励学生抓住参与历史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能与历史活动为例, 部分学生参加过与历史相关的演讲比寒、作文比赛、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等, 如果他们在与参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就可以提高学生其它能力评估的分数;如果学生仅仅只是积极的参与, 却没有获得好成绩, 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分数鼓励学生下次再积极参与历史活动;如果学生从来不关心这类活动, 那么教师就不能给予学生好评价, 继而让学生反思为什么在这项评估中自己没有好成绩。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使用多元化学业评估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反馈让学生自主的思考, 自己还有哪些环节做得不够, 自己需要向哪些方面努力等。使用这种评估系体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使用这种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业成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元化学业评估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骆彭雪.论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论证讨论模式[J].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10期
[2]韦海敏.浅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2010年11期
[3]唐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2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通过适度拓展,让学生形成多元化艺术感知能力;通过鉴赏分类教学,让学生形成专业化艺术能力;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全面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最终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性,让高中生都成为有艺术品位的新人。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多元化开展策略,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拓展;多元化;鉴赏
美术鉴赏顾名思义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底蕴从自己的视觉去感知和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直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通过常规化模式开展的教学形式,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却无法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学生似乎对学习丧失了应有的兴趣,这无形当中让本来就不被受重视的高中美术教学开展起来更加举步维艰。
一、适度拓展――形成多元化艺术感知
高中美术鉴赏活动要通过适度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高中生形成多元化的艺术感知,进而将美术欣赏的活动融入自己真实的生活空间之中,循序渐进地形成长期的艺术感知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古代玉石艺术”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介绍玉石的种类、形态和特征,以及让学生只是通过欣赏这些具备优秀品质的玉石工艺品,而是要指导学生让其感知到玉石文化背后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能够对中国的玉石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还使得学生有效地结合文学知识进行综合艺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如:玉分为哪几种?玉器制作又有哪几种审美上的追求呢?为什么古话说得好“君子比德于玉”?在新石器的时代,我们又有哪些玉器文化?学生当中有谁能够举例说明或者整理出一些与玉相关的古诗文呢?那么耳熟能详的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之中的玉文化又表现在了哪些方面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将美术与文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一方面激发了高中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让玉石艺术的感知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学生在课后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方面的美术知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适度的拓展就是要形成这种自主探究的艺术感知氛围,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让高中生真正地走入艺术的殿堂,让高中生真正地学到美术知识,对于美术鉴赏水平的学习和认识也更为全面,最终形成以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方方面面都得到综合性发展的真实过程,而教师的这个教学程序设计就是为这个终极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美术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仔细地琢磨、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索,要尽可能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设计出多元化的适合高中生感知的教学环节,这才是教师在当代的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进行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鉴赏分类――形成专业化艺术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专业化的艺术审视能力,拓展艺术眼界,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能力。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施鉴赏分类教学,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艺术理论分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最终形成良好的专业审视眼光。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名画《最后的晚餐》鉴赏时,我们不难发现,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得知,很多高中生对这幅画已经很是熟悉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可以将画面的分析时间适当的减少,然后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分析美术构图的分类:(1)画透视焦点要居中,呈现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2)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例如,丁托莱托的《最后的晚餐》。然后,教师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构图的理论,并利用几何图形的分析方式简单介绍构图理论,让学生有专业化分析的基本能力。又如,在进行古希腊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对古希腊的建筑艺术进行合理分类,古希腊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古希腊建筑中的经典在雅典卫城,那里有胜利女神庙、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古罗马建筑的经典有加尔桥、罗马万神庙、罗马大角斗场、君士坦丁凯旋门。最后,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的过程中,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三、合理选择――激发出艺术兴趣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中可欣赏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很多欣赏作品学生不是已经很熟悉了,就是已经没有兴趣了,为了保持学生的艺术兴趣,教师要对欣赏作品进行合理的选择。当前,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能够让学生对画面展现的故事、画面后的背景故事等都十分的感兴趣,待故事讲解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再深入地了解画面的艺术优势,这样让学生能够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忆牢固,兴趣浓厚。另外,选择好作品之后,要保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都保持身心能够自由表现和舒展开来,自由地评论作品,说出自己对画面处理不理解的地方,畅所欲言才是真正艺术欣赏的开始,教师要平等有耐心地认真对待每一种欣赏角度,在全班中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通过适度的拓展,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能够形成多元化的艺术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鉴赏分类教学能够形成专业化艺术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全面激发学生具备的艺术兴趣,最终达到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性,让每一位高中生都能成为有艺术品位的新人。
参考文献: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多元史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高中学段历史学科在教学内容中,在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理念上,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由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编写的角度不同,在历史问题的表述上,各版本教材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按历史时序编写的思路,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这种课程体系导致高中历史学科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给习惯于按时序教授和学习的教师,学生带来一定困难。纵观近年来新课程及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多元史观的渗透与应用越来越明显,多元史观的指导与引领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及考试的灵魂。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应该适时从侧重知识传授向侧重理论指导、重视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转变。
一、 新课程下的“多元史观”
历史观即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看法,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使史学研究观念(观点)或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走向现代。目前,高中历史学科比较盛行的史学观点包括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
1、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所以又称为整体史观。它是从宏观的角度、世界的范围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强调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相互影响与联系;突出的是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间的相互碰撞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积极作用。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内涵看,人类文明史包括“两大方面,四个角度”。“两大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四个角度”即经济文明史角度、政治(制度)文明史角度、思想文化文明史角度、科技文明史角度。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从范围上看,又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
3、近现代化史观。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而我们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以人民版为例)的三个必修模块及25个专题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方面的诠释。
4、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我国而言,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
二、“多元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
如前所述,现行高中历史学科实行的是“一标多本”。各种版本时序、结构、名称、观点等都有差异。作为一线教师,按照“老教材”之“老传统”、“老套路”、“老观念”、“老方法”、“老模式”去教学,肯定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如果不与时俱进,如果不改革创新,贻误的不仅是教育事业,还有我们下一代的人生前程。所以,面对高中新课程,面对新课程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线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理念和模式,使历史“死”的知识“活”起来,不仅形式上要“活”,内容上也要“活”。那么,如何“活”?怎样“活”?
1、如何“活”。我认为,作为施教者:首先,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这个“思想和观念”不是一般层次和水平上的,应该是最高层面上的,即上升到“指导思想”高度。而这个“指导思想”就是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是帮助学生成功的指导者。其次,用前沿学术理论武装头脑。这个“前沿学术理论”就是新课程下的“多元史观”,即在“多元史观”指导、引领下,解读、优化、整合、构建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和体系。
2、怎样“活”。我认为,作为施教者:首先,在教学形式上,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贯彻和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探索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质疑、探究、生成、总结、反思的过程,从中享受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在“多元史观”引领、指导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把现行教材当成供教师教学、供学生学习、探究的文本素材资料的一部分,根据“课程标准”大胆取舍、删减、拆分、整合教学素材内容,通过多种相对独立的途径,自主、合作查找有价值信息和素材,重建知识体系与框架,化“有形”为“无形”,最终成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用知识。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元历史观,高考命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命题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教材的知识、表述甚至知识体系, 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 多元历史观的运用。多元历史观则是运用一种新的方法, 从新的角度去解释历史事件, 以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历史。体现出新课程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也要有开阔的视野, 关注学术的进展, 注重史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新历史观展开教学, 解读教材。
现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三个模块的编写也突出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新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必修一的内容是政治文明, “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人民版·前言) 。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必修二的内容是经济文明, “把握某一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 但追求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 “人类要想在经济活动中不迷失方向和道德追求, 还必须高度关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 从而使人类的活动不仅充满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动机, 还具有崇高的文化追求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必修二·前言) , 应明白其核心是“社会公平、政体效率、持续发展”。必修三的内容是精神文明, 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碰撞, 彼此交融, 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应明白其核心是“宽容、尊重、欣赏、开放”。
在教学中, 如何运用多元历史观?教材又如何体现史学动态呢?
例如, 对《辛亥革命》 (必修一·人民版) 的分析:比如其结局, 传统的革命史观的角度, 认为“它失败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而课标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专题下的规定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立意应该在于:它是中国反侵略, 追求民主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政治文明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意义重在分析推动中国政治文明走向近代化。“欲求文明之幸福, 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 (孙中山)
例1:文明史观的运用
(2010山东27)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问题一:必然与偶然
有人认为, 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 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 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 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 5、1 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
布发现美洲”的提法, “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 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为“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 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相会”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 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这一题很好地考查了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的运用。文明史观具有巨大的包容量, 既贯串古今, 又联系着中外历史, 同时又吸纳了现代化史观和整体史观的内容, 注重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例2:全球史观的运用
必修二的内容是经济文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古代希腊的商品经济的独立发展到1500年以来的各地隔绝的文明被打破, 彼此的交融, 到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与吸收。
(江苏2008年23)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 不同的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 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 实现经济转型, 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 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 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 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其表现是什么?
4. 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 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解析论文 篇5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展现美术课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文阐述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应用
美术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缓解其学习压力。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效率,为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
一、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应用可以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感受美,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通过思维能力的不断扩展,丰富想象力,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对美的感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品德
将德育同美术教学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品德。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个性,为后期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应用
1.教学角色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为此,美术教师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在授课之前,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接受学生的建议,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的并不是指导者,而是引路的朋友。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增加学生的信任,以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朋友的立场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一门课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内容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被动教学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以往的美术教学比较注重鉴赏,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加上高中学习较为关键,部分学校逐渐取消了美术课程,使得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断降低,最终拖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程。基于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多元化教学的应用效率,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美术内容同非艺术知识连接,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同生活紧密连接,从而降低学生美术学习的困难程度,使原本较为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逐渐爱上美术。
3.教学流程的多元化
以往的美术教学更关注学生最后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养成了以学习成绩评价一切的思想,导致其主观能动性较低。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将原有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变为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且在教学期间,也加强了对学生感受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欣赏《父亲》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会在讲解过程中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利用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绘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在多元化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外,还可以利用合作为主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欣赏美的习惯,让其深入地了解艺术,激发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境的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和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美术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环境。教师如果一味将教学环境放置在课堂,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其能力的发展。以往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死板,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现今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摆脱书本中刻板内容的限制,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民间艺术,让经典文化传承下去。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拓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6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渗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明显,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已经成为人类共识,多元文化教育也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历史首要任务是:“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换言之,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为世界进步与发展服务。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这既体现了高中历史的时代性,也是实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历,从两方面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渗透情感教育的看法。
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渗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以影视资料、史料再现、实地考察、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为突破口,营造浓郁的情感教育氛围,使学生自觉接受历史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已然成为高中历史不可回避的现实。单纯通过教材的教育,学生很难接受说教式的情感教育与情感渗透。这不仅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更用心去备课,还要把自己对历史情感的体验通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多媒体信息技术无疑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史料再现、影视播放、实地考察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营造适于学生情感渗透的历史氛围,不仅让学生容易接受历史知识的传播,更有利于学生自觉接受历史情感渗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师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有深远的影响,从一定程度来说,教师的历史情感态度决定了学生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如何来教学,直接关系到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以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国民族的奋起》为例,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外国侵略战争历史资料通过影视重现出来,展现中华民族近代耻辱史与抗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把中国历史资料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网络把英国、日本等国家相关的历史资料对比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屈辱百年的认识,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的情感很容易传递出去,使学生自觉接受历史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
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情感教育要把中外历史、乡土历史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把历史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情感教育渗透的目标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世界各民族文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各文明交流与融合中,多元文化影响着各学科的发展,高中历史也不例外。要实现历史情感教育的渗透,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学生在现实世界文明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方式,因此把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必须“土洋”结合,把外国历史与乡土历史结合起来,开阔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使之更理性地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我们不仅要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乡土历史,看到湘军与外国军队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作为湖南地区的学生,他们对湘军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印象,湘军的崛起历史与太平天国运动息息相关,因此其情感教育渗透更容易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时候,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看到湘军在近现代史上的贡献,包括湘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表现,也要站在更高的历史层次分析其局限性,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根植于学生的乡土情结,以乡土情感为纽带,摸清学生的情感体验方式,是开展历史情感教育的较好途径,也是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由此不难看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历史、外国历史可以成为学生历史情感教育的切入点,使之更易于接受历史情感熏陶,从而实现情感教育渗透的目标。
总之,高中历史要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要把高中历史生活化,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亲近历史的情感倾向;另一方面,又要把情感教育放在更宏大的历史长河中,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高中历史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孙龙飞.新课程历史高考中的情感教育研究(2007-2012)[D].扬州大学,2013.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7
一、历史短剧教学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正常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2], 但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该理论重视个体智能差异, 提出相应的多元评估;该理论主张“智能展示”评估方法, 允许学生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展示所长;该理论强调“学生过程档案”, 关注个体成长历程;强调情景化评估,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采用评价内容开放性和选择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提供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观的东西, 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 让他们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现代建构主义在学生评价方面上强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社会性建构主义特别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构想, 他们提出了合作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操作任务来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
情景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在具体情景中进行, 学习效果在情景中评估。提倡多元化的方法。
基于以上理论, 历史短剧教学的学业评价应多元化, 尤其是评价主体的多元,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二、历史短剧教学的多元化学业评价
初中学生年龄在12~15岁左右。这是由童年向青年过渡, 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既保留着好动、爱讲话、表现欲强的特点, 又开始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因此融合了口头、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活动是既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 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3]在历史短剧教学前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这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短剧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既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提高了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整个历史短剧表演过程既是重组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 又是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既是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又是合作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 又是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笔者在进行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时运用历史短剧教学, 组织学生编演《鸿门宴》短剧。从编演历史剧改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角度看, 编演历史剧是体验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中, “编演历史剧”成为编者提倡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的重要一种。笔者在《鸿门宴》的短剧教学程中尝试运用了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法。笔者依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承担的任务, 借鉴了其他一些评价标准, 设计了历史短剧教学过程评价表, 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 (见下表) 。最后从学生中选出5名评委, 评委要求知识面广, 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 评分公正。
三、历史短剧教学的多元化学业评价分析
传统的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采取单纯由教师出题闭卷考试, 成绩“一锤定音”[4]的办法, 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 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 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比较单调, 过于重视纸笔测验, 强调量化成绩, 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学生在评价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 历史教学的评价要努力摆脱传统评价的单一方式, 创造出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简单说来,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智能, 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则在于让学生在行动中学, 对行动中的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创造出多种新的评价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历史短剧。历史短剧是国外很流行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这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从评价的角度看, 这种短剧的表演主要是依靠教师和小组成员从旁观察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才能等。这样, 使短剧小组成员学习更积极向上, 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历史短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面举的案例的形式比较正统, 也体现了两个特点: (1) 与传统的知识学习相比, 它更强调一种情感的体验; (2) 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与活动相关的学习内容。在该课堂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1)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在课后活动 (如查找资料、编写剧本等) 的表现。其本质都是强调一种更活泼、更全面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方美玲.历史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 (当代中小学教师研修教材)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45.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8
一、模拟情境教学,触动学生身心感受
模拟情境教学,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感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生动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自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课堂的魅力。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在情境教学下,教师可以通过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解读,让学生们在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精深内涵,从而使得教学气氛自在和谐,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在各种模拟的情境下,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进行思考,而且在积极思考中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都得到快速提高。例如,在教学“汉字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创设成浏览文字博物馆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我国各种文字的产生和形成历史以及表现形式,让学生以浏览者的角度去观察各种文字的书写和特征。像这样通过情境模拟,学生有时候需要布置场景,有时候需要扮演角色,有时候还需要进行语言对话的设计,打破了历史课教学原有的各项条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还让课程教学的效率也明显提升。
二、历史故事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往往来源于一些历史故事和对历史人物的演绎,未能触及历史真相。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有时学生也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在教学这类历史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内容,从而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历史故事能够将学生的目光有效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以快乐的态度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历史课导入部分,教师可以以充满悬念而又精彩的历史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篇。讲到“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于商鞅的政绩和生活时代背景基本上不太了解,但商鞅被酷刑五马分尸的故事则会让许多学生感到震惊,同时对商鞅产生了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之后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商鞅是因为变法失败才被杀吗?他的变法如果失败了,为什么还能让秦国变得强大?如果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他为什么还会被杀呢?这一系列的疑问,会让学生感到非常好奇,而好奇心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历史影视资源教学,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都是以往发生的,它不可能再现给学生,让其对历史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而利用历史影视资源进行教学,正好在直观性这一方面弥补了传统讲述教学的不足。影视资源的作用等同于历史故事的讲解,而且影视资源的声音以及画面可以为学生自然地营造出一定的学习情境。因此,可以说影视资源教学结合情境教学与历史故事教学的双重优势。此外,部分历史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历史影视资源,除了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即使有所出入和艺术加工,这些资源有时也可为学生展现一个个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让学生能够更接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身,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小组合作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不论是哪一个科目,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是目前教师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同学之间的平等性和自由性,让同学们更加勇于和主动地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态度,一方面还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关注历史的热情。例如,讲授“‘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搜集目前我们国家实施“一国两制”的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查询,对该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对政策的实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就更加记忆扎实,而且理解深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模拟情境教学、历史故事教学、影视资源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之外,教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总之,只要是与教材内容符合,对教学效果有帮助的方式,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手段,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核心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志杰.历史课堂教学应有的品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8(03).
[2]张海东.巧用多种教学形式打造有效历史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4(13).
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篇9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初中历史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也开展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对于提升我国初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育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1. 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水平较弱
历史课程是典型的文科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难度较大,提升教学能力需要较多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然而,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都与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2. 教学理论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实践
历史教学理论是一直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指导理论中缺乏有效地研究成果,不能带动历史教学的全面发展。同时,历史教学创新实践较少,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较少,这就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学生自助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历史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然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初中教学仅限于课程是我国教学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初中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要求,提出创新模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 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其他课程应用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地教学指导。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 第一,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定创建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情景教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增长; 第二,探索式教学方法应用。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定制定探索式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第三,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核课堂外都能够进行历史学习,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和教师地位的平衡性,而在课堂外能够以学生主体,提供学生自我指导模式; 第四,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借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在小组结合的模式下提升历史认识,并且在合作中交流历史学习经验。
2. 多元化教学辅助工具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也就是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包括: 第一,教材应用分析,将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能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历史地图的应用分析,历史地图中包含丰富内容,通过历史地图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历史地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 第三,板图应用分析,板图是教师总结历史知识和框架所得出的图画,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上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 第四,多媒体应用分析,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形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3.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框架指导,为历史教学规划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案。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教师的教学意识的多元化,初中历史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丰富个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学观念; 第二,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习,将历史学习作为能力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获得历史知识的增长,而是要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 第三,考核的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多元化的考核,不能仅仅以学生考试时间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主观认识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反馈指导。
四、总结
初中历史多元化的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优质历史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初中教育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初中历史教育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育为初中生提供了世界人类以及我国历史知识,能够让初中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初中历史教育较为理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10
一、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由于教师长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难迅速转变“教学目标—巩固旧知识—讲授本堂新内容—总结性话语—作业布置”这一传统教学观念, 还是以教师讲授和结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就很难进入课堂, 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书本知识。而学生则以记笔记、顺着老师单一的思路单一地接受书本知识, 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的余地, 更没有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 那么学生的参与能力与思考能力就渐渐地被老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抹杀掉了。正因如此, 整堂课都充斥着死气沉沉、枯燥、学生打瞌睡、老师很疲惫的气氛, 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产生共鸣, 从而就会养成“你讲你的, 我做我的事”的恶习, 进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低下, 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1. 要从整体结构把握, 在把握过程中发现问题
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联系在一起, 那么知识只是在记忆的生命中占据极少的一部分, 如果要让知识占据记忆生命的大部分就得以知识框架结构作为学习指南, 在这一指南下去发现、探究问题, 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 就会形成动脑筋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整体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作用的教学模式, 主要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协调, 学生则是以“学”为主, 而“学”的主动权是在学生的手里, 教师则是以“教”为辅, 而“教”只是为了让学生的“学”更为积极主动, 起着辅助“学”的作用。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但一不小心则会使两者对立起来,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3. 利用教科书有限的资源, 结合无限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思考是问题的导火线, 先引入一个问题然后再引入另一个问题循环往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基础知识, 还能够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陶冶自身的情操, 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己。
三、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俗话说:“师父引进门, 修行靠个人。”学生在修行之前需要老师做最初的引导, 那么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不能够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引领学生前进, 所以老师必修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库。例如, 可以让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是进修培训等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对象是我们的学生, 而学生学的动力则是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的兴趣应该都是从自己真实的体验中激发出来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 自己给自己提问, 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是班级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体系, 进而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
3. 全方位的互动
在教学中多方面地互动能使学生从互动中找到自信。 (1)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充分调动学习氛围; (2)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效率; (3) 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信息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网,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信,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单一地从历史角度出发, 老师必须以历史作为引导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式思维方法, 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摘要:在教育界不断发展更新的情况下,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多元化是必然的, 要让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模式多元化以及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多元化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效率,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蔡航空.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的几种意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 (02) .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 篇11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综艺”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中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动”起来是我们判断一节课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讲授、枯燥无味的背诵、形式化的讨论都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综艺”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下例同)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针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史实,我们可以设置记者采访的环节,将五四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口号、斗争主力等学习要点通过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也让学生知道了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为一些将来有志于从事记者行业的学生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再如,我们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废除奴隶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以设置一个“奴隶拍卖会”的情境表演,让学生更好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总之,我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利用记者采访、百家讲坛、即兴表演、导游解说、辩论等“综艺”活动形式来进行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其心理状态也渐渐向自信、宽容、合作等良性方向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在一些地方搭建起来。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形象客观地展现相关历史事件与历史情境,即使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材料,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其生动性与趣味性也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由于学生都生活在幸福无比的和平年代里,对过去人们的衣食住行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听大人说”的层次,对当时的真实生活是没有直观感受的,于是,笔者通过大量工作,搜索到一段《三十年变化》的视频。虽然视频长度仅有2分46秒,但它将过去人们衣食住行的情景以一段小故事的形式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学生观看视频后很难忘记过去人们的灰色土布衣服、漏雨的小矮屋、难啃的窝窝头、宝贵的自行车,一与现在的情况相比,改革开放政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高大起来。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更加直观形象、轻松愉快地认识历史。
三、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明确提出,要从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生生活接轨也是目前我国各地进行中考历史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其导向不言自明: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有关宋代节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出我们现在的重要节日,以及我们现在的春节习俗,然后与宋代人们的春节习俗作对比,寻找异同点,以便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由来的认识。又如我们在进行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比如家门口的肯德基、麦当劳,离不开身的苹果手机或电脑,随处可见的丰田、宝马、福特等品牌汽车,服装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外贸服装等等,生活情境里的这些事例让学生很快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创新无极限,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还有很多,如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背景音乐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此外,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史实的呈现与记忆,也包括对历史的思考,包括教训的汲取与经验的借鉴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深入探索,理解本质,指导未来。因此,在历史遗址、历史老人、历史纪念馆、历史物品等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寻历史真相,开展历史反思,也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一种常规手段。当然,这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条件来进行。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努力寻找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有提高。
对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的思考 篇12
一、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的运用方式
( 一) 利用多媒体设置教学
高中数学的教科书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课题, 学生只是听老师单一的讲解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 这种情况下, 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通过图形、动画、演示等方式, 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例如, 在“基本初等函数”教学中, 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画图分析, 建立坐标, 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 通过图形的动画效果进行三种函数对比, 让学生边看边画, 最后分析出三种函数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学习如何画函数图像, 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扎实, 理解更透彻, 也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
( 二) 利用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 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 从生活出发延伸到理论知识, 寻找一些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提供给学生,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的能力. 例如,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章中, 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墙壁、黑板、桌椅来分析, 通过对学生提问“教室中哪几面墙属于面面平行?”学生就会通过观察分析, 来寻找问题答案, 老师也可以准备圆柱体教具, 请同学回顾相关的知识, 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从圆柱体的基本知识, 延伸到圆柱体上下底面面平行等知识点. 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散学生思维.
( 三) 利用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模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课堂上老师提出局限性问题, 学生却很难回答出来. 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方式, “死”题“活”问, 配合情景教学来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在“概率”一章中, 老师可以开玩笑的问大家“这节数学课变成体育课, 属于什么事件?”学生们就会直接反应出属于“不可能事件”, 老师叫一名同学起来擦黑板, 然后设置问题“这名同学被叫起来擦黑板属于什么事件?”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们活跃起来, 对新知识不会产生过多的压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的效果
( 一) 提升学生自主性
多元化教学的进行, 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开了传统封闭式教育, 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下, 不仅对教科书有了新的兴趣, 而且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 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鲜感. 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 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 丰富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
( 二) 激发老师积极性
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老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师生情也发生了变化,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求知欲也能够激发老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在备课过程中, 老师也会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准备课件, 生活之余也会观察身边与数学相关的内容, 为课堂增添色彩.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率、减压力的学习环境, 多元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提高教学效果.
( 三) 明确教学重要性
在多元化教学任务中, 教师在为每名学生分配任务时, 也需要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针对每名学生的能力分配合理的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这样分配也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任务的明确性, 不再“满堂灌”知识点, 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去剖析问题.
三、建立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多元化教学进行中, 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及时评价,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评价包括: 周考、期中、期末的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成果的重要时刻, 作为老师评价也需要多元性, 老师可以设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 让学生在评价中有所参与, 提高自信. 老师在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 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进步给予肯定. 高中生处于一个积极备战高考的状态, 所以老师的评价和肯定, 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而且高中数学又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学科, 所以针对高中数学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需要老师重视, 通过合理的评价, 维护学生的信心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意义深远, 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需要调节教学任务. 学习高中数学, 更需要老师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让学生的思维不停地碰撞, 充分发挥出对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 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 才会跟上社会的脚步, 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摘要: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 改变学生乏味枯燥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 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挑战, 要求教育方法必须灵活多变, 实施多元化教育手段, 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中数学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 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发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 2014, 88 (4) :73-73.
[2]樊川.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4, 74 (9) :4-4.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的多元化教学07-09
高中合唱教学多元化08-27
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论文10-10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08-10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07-17
初中语文的多元化教学05-09
多元化的英语字母教学05-19
多元化教学的小学体育12-11
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