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2024-10-01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共12篇)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1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可以从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中体现出来。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 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 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要具有吸引力, 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 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听课的最佳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比如,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 先让向学生展示一段资料:一伙举着火把、牵着一只狗到山洞内游玩的人, 走了一段时间后, 到达山洞深处狗突然倒地而死, 又走了一段时间, 几个人有窒息感, 不一会儿火把也熄灭了。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狗为何先死亡?人为何有窒息感?火把为何熄灭?“连续几个提问, 唤起学生注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猛然高涨, 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的需要, 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

二、有效提问要针对关键问题, 突出重难点知识

每一单元内容都有重难点, 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 在此处进行设问, 启发学生思考,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 透彻, 从而达到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有很多, 有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究或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手段等加以解决。而有的重难点可以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 学生思考, 加上教师点拔和师生共同讨论来突破。

三、有效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 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实施后, 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而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 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然后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获取事实与证据, 最后作出解释和判断。如玻尔原子模型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看氢原子光谱实验的录像, 由此学生发现卢瑟福原子模型不能解释的问题———不连续的线状氢原子光谱, 然后提出“原子轨道”的假设,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论, 学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即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的价值。那么, 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的价值呢?一是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条件, 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 且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学习了钠的性质之后, 探讨钠的保存时, 我们提供了如下数据: (1) 钠:密度0.97g·cm-3; (2) 煤油:沸点180℃-310℃, 组成C11-C16, 密度0.8g·cm-3; (3) 汽油:沸点220℃以下, 组成C5-C11, 密度0.7g·cm-3-0.8g·cm-3; (4) CCl4:沸点76.5℃, 密度1.594g·cm-3。并通过下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 (1)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2) 钠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中? (3) 钠能否保存在水或CCl4中? (4) 如何寻找替代品, 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 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从中能愉快地理解各个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

四、有效提问应注意问题的递进性, 体现学生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 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 把问题设计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以降低问题难度。这不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步递进, 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 不断拓新境界。

五、有效提问必须注重情感交流, 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具备提问的方法技巧固然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真正相信和尊重学生,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 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 教师再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 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增进师生间感情。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高效的课堂是一件艺术品, 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 而有效的提问则能成就精品, 锦上添花。希望通过有效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2

摘 要:面对新课程的新教材,教师要跟进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思 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激发学生谁知内驱,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和反馈过程,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自由地探索,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

学生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和储存教师所提供的零散的知识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而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过程诸因素的联系和合理组合,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制订的实施方案。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情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的原则: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突出问题为中心

卤族元素的引课:我们在初中语文中学过《白毛女》,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迫喝卤水自杀。在旧社会她的父亲杨白劳喝盐卤自杀了。盐卤的卤究竟是什么?我想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会了解。首先了解卤素的组成„„乙醇的引课:古诗有云,琵琶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很多古诗与酒有关,也有传言李白斗酒诗百篇,酒究竟有何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乙醇、醇类。问题是思维的开端。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一池秋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

(三)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提高演示实验有效性。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方式,他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学到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为了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其中,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好、利用好演示实验。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   课堂教育   有效性

1 引言

当前,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平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高中化学课堂应以高中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师生积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 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2.1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开放性地讨论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自由地开放性讨论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开展小组讨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总结和正面回答。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高中化学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播和讲授过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教学课堂应充满着开放性和动态性,要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能够增加课外知识,使得教学案例充实和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思考,并将头脑风暴产生的思想火花构成教学方案内容。例如:实验“在空气中加热铝箔”,铝箔用砂纸打磨也未发生任何剧烈反应。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答案:铝能燃烧的条件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者提高温度。

2.3 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应增加学生的課堂参与程度,在化学课堂上师生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交流和探究,并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去印证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化学知识,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本质,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协调能力。为未来进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才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且在创新的环境下,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做原电池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蔬菜水果制作原电池的实验,并且寻找到蔬菜水果原电池中谁的电流或电压最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了探索的能力。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化学课堂有效性的课外延展

3.1 高中化学课外延展的生活实际意义

将高中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互联系,有利于高中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给予化学知识的解释,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增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首先,运用化学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识产品的真假性能。例如,可以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色的化学特性,来验证市场上的美容药品等。其次,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对于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可以查阅资料以证实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微溶于水,据此设计检测方法。再次,运用高中的化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例如:Fe2+ 与Fe3+ 的相互转化解释/苹果汁变色: 榨汁机榨出的苹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后变成黄色。通过生活,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开拓知识视野。高中生可以根据化学知识来识别日常用品,了解最新的化学技术,不断增强对外界世界的认识程度。

3.2 高中化学实施生活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的教学能够体现出生活化和人文关怀的特征,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探讨,更好地促进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生活化。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拓展教学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探讨,例如:用盐水浸泡新衣服不易褪色,撒盐作为街道融雪剂。教师要增加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高中化学教学要使教学资源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媒体资源、报刊及音像资料;生活素材的运用等等。再次,高中化学教学要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要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例如: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借助活动和实验创设;借助案例和问题创设。最后,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应该赋予生活化。教师可以增加环保化学、能源化学等。教师在教材内容上面进行引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建构学生知识结构。例如:自来水中放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4 结论

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得出了高中化学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将遵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化学教学的自身规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此外,高中化学的教学还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避免安全问题。教师也要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潘利清. 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4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二引入“氨气”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上课时第一个问题是“同学在哪些地方闻见过氨气?”学生回答答案多,有同学说放屁,笔者抓住这个学生的回答说了这样一段话“屁是个毒气,在肚里面滚来滚去,一不小心,滚了出去,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同学们一阵暴笑,老师又接着讲“放屁者洋洋得意因为自己的体内气压保持了平衡,闻屁者垂头丧气就是因为氨气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氨气物理性质’。”同学们整堂课学习效率很高,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在初中化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必须要注意实验的操作顺序,否则的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危险。顺序通常为:检查氢气的纯度后,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还要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在解释原因后学生当然能理解并记忆。我在教学中用了一个拟人的方法:酒精灯它不是一个好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它“迟到早退”。这样解释不仅学生能够清晰的记忆,同时还认识到,作为一个学生,迟到早退肯定是不好的。酸碱盐的教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教学的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学时我介绍了一种谐音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钾(嫁)钙(给)钠(那)镁(美)铝(女),锌(新)铁(铁)锡(衣)铅(嫌)氢(轻),铜(统)汞(共)银(一)铂(百))金(斤)。解释词义后再连在一起读:“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了。在“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这节课中,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笔者编了这样一幅对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二、精心设计课程导入、课程知识和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

1. 运用于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幽默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把幽默运用于课程导入上,特别是下午的课,可以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使之愉悦起来,学习的兴趣自然激发出来。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容易开展下去了。例如:在进行高一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的课程设计上,许多老师喜欢用酸雨来导入。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在雨天,可能有不少同学喜欢冒雨奔驰的那种刺激和淋雨漫步的浪漫,但,在重庆,同学最好别去享受这种刺激和浪漫,因为重庆下的是酸雨,也就是说这里的雨水是一种酸,如果谁喜欢淋雨漫步的话,就等于在用酸洗澡。那酸雨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什么危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都活跃了,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幽默素材,把幽默图片导入法,幽默化学故事导入法等恰当的运用于课程导入上。

2. 运用于课程知识上

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特别是化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化学虽属于理科学科,却带有文科学科的特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眼一板的讲课的话,特别是理论性很强,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无疑是在给学生唱催眠曲。但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对知识进行加工,使之变得幽默风趣,再配上幽默的体态或幽默的言语,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的新鲜感,趣味性,巧妙性会让学生眼前豁然一亮,有了学习的兴趣和驱动力,原本看似死气沉沉的知识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学生在快乐声中获得了知识,这也达到了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大部份知识一开始学生是不能够理解记忆的,需要靠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就应该开动脑筋,搜索资料,认真思考,尽量使部分知识幽默化,一方面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说,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与其族序数的奇偶性的关系的教学上,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在旧社会啊,对于女孩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在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之间也流行这句话‘价奇序奇,价偶序偶’(可记其谐音:嫁(价)鸡(奇)随(序)鸡,嫁狗(价偶)随狗(序偶)。)”学生笑声过后,自然能领会其中的意思,便很容易记住了这条规律。再比如说,在初中化学中对地壳中排位前10的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的记忆上,许多老师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风趣幽默的记忆口诀:“养闺女贴锅盖,哪家没青菜?”教师们只是变换了一种语言,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的:“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寻找幽默,创造幽默,运用幽默,同样也是教学幽默,同样发挥了教学幽默的功能。除了在记忆性的知识上寻找幽默口诀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一些化学知识通过巧妙转化,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连接,注入幽默的元素。如讲“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一般用石墨和金刚石来举例,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但二者性质、用途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石,也就是钻石是用来求婚的,可你们见过用石墨求婚的吗?学生笑着说:“没有”。如此的幽默看似多余,其实不然,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 运用于演示实验中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有效管理初探 篇5

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何元夫

221421

【摘要】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作者结合多年化学实验室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功能拓展、信息化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提高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中学实验室 科学管理 功能拓展 水平与效率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了解科学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感性认识角度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直观的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为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了场所。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并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学校领导没有把实验室管理放在应有的地位,认为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只要能拿到分数就是好学生,对实验室人员缺乏应有的尊重,把他们列入工勤人员管理,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学校实验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学校只是将不能教学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分配到化学实验室,至于专业是否对口,还是有无实验室管理经验,则不再考虑之列,这样势必影响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水平,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化学实验室功能单一,只满足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没有将化学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4)没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来,这与当前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很不相称。如何解决好以上问题,结合理论学习及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我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实验室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配备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实验教师。同时要形成校长主管,教务处主抓,总务处、教研组共同配合的管理网络。要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会研究的范围,定期召开各处室的协调会议,切实解决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关心实验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关心实验教师的生活待遇、劳动待遇、工作量核定、年度考核、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要鼓励实验教师写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校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实验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促进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增强实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鞭策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规范管理,科学合理

1、设施设备管理

中学化学实验室的设备主要包括仪器橱柜、实验桌凳、水电设施及其它通用设备。管理好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投资效益,有利于营造洁净、整齐的科学实验氛围,有利于提供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

2、仪器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品种繁多、规格各异、使用频繁,要管好实验室各种仪器,就应从编制仪添置计划、采购、到货验收、建档、建账、分类存放到保管、维修等各个环节都要缜密处理,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才能繁而不乱、忙而不疏、有条不紊,才能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

3、化学药品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也称化学试剂,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气体都是临用时制备的。化学试剂各有特性,有些试剂容易潮解,有些易风化,有些受光照后容易变质,所以必须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强 1 烈的阳光照射。还要注意取用方便,分门别类依一定的顺序排列。

由于化学药品具有价格贵、消耗量大、易变质的特点,为节省开支我们采取如下办法:(1)降低等级:许多实验都不必用高纯度的药品。购买普通药品代替,降低实验成本。

(2)控制浓度:在化学反应中,无特殊浓度要求的溶液,一般控制在3%—5%左右就可以,有些反应现象很明显的物质,浓度可降到1%—2%。浓度太大不但浪费药品,而且有些反应反而不明显或太剧烈或造成事故,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3)控制用量:学生做实验时用量普遍超过要求,误认为用量越多现象越明显。再就是基本操作能力差,无法准确控制倾倒量。对此加强学生的科学性教育,强化训练学生取用药液的基本操作,同时要研究和开展微型实验,以减少药品的消耗。

(4)回收药品:实验后许多剩余的或生成的物品,如铝、银、氧化铜、氢氧化钠、二氧化锰等应回收利用,这样既环保又节约。

4、档案资料管理(1)常规资料分类存放

我把学校关于实验教学的相关文件及教务处、教研组有关实验计划、总结等相关文件分类存放,把教师的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学生实验记录、借还仪器药品记录、损坏赔偿记录分类入档。仪器药品登记统一入册,使账目和各项记录规范化,新进的仪器药品及时入账、损坏消耗的及时记录。每学期末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进行盘查、摸底、记录。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实验资料的存放

自制教具及改进的实验装置入柜存放,将改进的实验方法、实验成功经验收集资料存档,方便教师取用,并给以后的实验教学与研究留下宝贵资料。

三、功能拓展,提高效率

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功能单一,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实验室除了给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药品外,还应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安排时间,选择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结果。

开放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学生复习常规实验提供方便,另一种是为学生创新实验提供服务。常规实验复习主要集中在学期结束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是将本学期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器材全部陈列在实验桌上,每桌一个实验,并提供该实验的相关思考题,由学生选择实验进行复习。创新实验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了某种目的或设想而自行设计的实验。这种实验不一定能够成功,有些甚至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必须对其实验设计进行审阅,审阅的重点是该实验设计有没有危险性,而不是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合理性问题应由学生自己在实验中自我发现、修正。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四、信息化管理,与时俱进

中学化学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中学化学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它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建成实验课件和积件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3)在网络上发布实验指导材料,如挂图、文字材料,为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方便。

总之,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严谨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师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是使化学实验室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改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的落后面貌。

参考文献: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导课;探究活动;检测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学

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通过多年来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课题的研究,对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有了新认识。

一、情境创设导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将抽象深奥的化学教学内容融入一种假

设的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化学教学常常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新闻资料、生活常识、实验、科研成果等作为导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从实验着手创设情境导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运

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通过喷泉实验进行“氨气”学习的导课,能使学生学习氨的性质记忆深刻,难于忘却。所以化学课堂教学要尽量开发实验的

功能,把知识教活,把学生教活,让学生喜欢化学,从而提高教學

效果。

2.新闻资料导课

大气污染的学习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导课。如,中新网西安2013年2月10日电:从除夕到大年初一,西安及周边城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PM2.5数值频频“爆表”,截至10日中午,部分区域已突破雾霾红色预警值。通过身边事实导课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并拓展知识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探究活动开展与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如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生合作探究或师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形式包括实验探究、问题交流讨论、阅读自学等。

科学探究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是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理科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反思交流等活动,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铁与水反应的探究:结合钠、镁与水反应的条件,提出假设(1)铁与冷水反应;(2)铁与热水反应;(3)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并提供给学生足够用的各种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或日常生活经验得出铁与冷水、热水都不反应,并开始设计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是否反应的探究。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民主和谐为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铁与水蒸气反应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获得水蒸气,铁和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如何验证产物等。科学探究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已不是老师单方设疑,更多的问题情境是由学生自己创设并解决时,如选择什么仪器,药品用多少,实验操作顺序如何设计,怎样保证实验安全等,实验设计具有开放性。老师则更多地指导学生分析对比各种实验设计,肯定设计的突出优点,指出设计的不足,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取众人之长,设计出更合理、更完美的实验。多肯定、少批评,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的课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不断从问题的提出、解决、再提出、再解决中获得结果,教学效果良好。

三、建立课堂检测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虽然只有45分钟时间,但课堂检测是很必要的。课堂检测内容要典型、适度、适量,要低起点,有梯度,适合于全体学生,检测时间约5~10分钟,检测题量要小,易于批改。通过课堂检测的完成过程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2)批改首先做完学生的答案,及时反馈信

息,存在问题当堂纠正;(3)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达到“当堂知识当堂清”的教学效果,同时将所学知识通过检测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5)既利于优生的培养,又能关注到学困生,并对学困生课下适时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检测常见的方式包括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课前检测能清楚地反映学生前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和课后的复习巩固成果,为当堂教学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教学提供依据。课后检测则能了解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地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提供当堂课弥补的机会。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做到自始至终由教师有效整合教学

资源,合理地搭建教学平台,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魏凊.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3.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7

一、通过实验巧设疑问,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贵有疑, 有疑才会有思, 有思才会有长进。因此教师呈现给学生的课题要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产生欲答不能, 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心态。教师可通过实验巧设疑问, 拈弓搭箭, 引而不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惊疑, 急切地去进行探索。

如在学习“常见的碱”时, 我在课上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一定量酚酞试液, 让学生观察其颜色,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两者都无色”。然后问道, “如果把无色酚酞滴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你们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吗?”大家默然注视着现象的发生, 我随即将酚酞试液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结果溶液变得鲜红鲜红, 同学们很惊奇, 仿佛看魔术似的。我接着说:“这不是变魔术, 而是化学实验——碱溶液遇指示剂 (酚酞) 的变色反应。”接着同学们纷纷发问:谍战片中, 白纸放在“水”中或者用药水一涂就显出了一行行文字;有些魔术师在表演魔术时, 口中含水喷在白色的条幅上就能出现一条醒目的标语等等都是这样的变色反应吗?我先让同学们相互讨论, 然后再针对性解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教师引领学生在分析实验装置, 化学药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问题, 让学生思考并解决: (1) 实验室没有长颈漏斗怎么办? (2) 实验室没有稀盐酸怎么办? (3) 实验室没有大理石怎么办? (4)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怎么办?同学们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索, 不仅掌握了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 而且还找到了其它药品、器材的替代方法。

用实验来引出问题, 当学生迷惑不解时, 老师相机诱导、启发、点拨, 促其思索, 帮其解疑, 这种通过实验创设疑问的双边活动, 既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又降低了教学难度, 从而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质疑实验现象,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新知识后, 主动思考, 大胆质疑, 充分体现出渴求知识的愿望, 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来推进教学, 引发进一步思考, 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获得意外发现的满足。

如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 同学们发现铜片表面有一层黑乎乎的物质, 这个在教材中是没有提到的。马上有学生提出了疑问, 铜为什么会变黑呢?我让同学们提出猜想, 然后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同学们讨论异常热烈, 而且马上就有学生说可能是铜被氧化成铜的氧化物了。我让先提出这个观点的同学上讲台用实验证明他的猜想, 他取出表面变黑的铜片置于一试管中, 滴入少量的盐酸, 结果发现溶液变蓝, 他异常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成果。这个意外发现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通过这个探究过程, 同学们搞明白了浓硫酸可以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应而浓盐酸不能与之反应的真正原因了。

这个例子说明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讨论异常激烈, 而这样的讨论对解决疑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敷衍搪塞, 甚至充耳不闻, 把课堂的进程强行拖入自己预定的程序中, 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即刻消逝。

三、通过实验的失误找寻动态课堂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产生失误是化学教师非常忌讳的“事故”, 被很多老师看作是“最失面子”的事情, 但人无完人, 可能所有的化学老师都遇到过这种“失面子”的事, 但出现错误后, 我们只要冷静下来, 常常可借助自己的灵感, 随机应变, 使这种“失面子”的失误, 摇身一变成为让我们“风光”的课堂资源。

如有一次我在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时, 先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圆底烧瓶中, 再打开止水夹, 结果只有少量的水通过导管进入圆底烧瓶中, 没有看到我们预期的美丽的喷泉, 水也没充满整个圆底烧瓶。我知道这个实验要成功的注意事项之一, 是不能让装置漏气, 但演示操作时竟然疏忽了这一点!没把塞子塞紧。正当非常懊恼, 想重新再做一次时突然灵机一动, 改变了想法, 一脸茫然地“求”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能帮老师找找原因吗?”学生对弥补老师“失误”的工作非常感兴趣, 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提出了很多猜想:可能是瓶内氨气不纯;可能是装置漏气;可能是导管被堵住了;可能是烧瓶中有水……然后我让同学们一一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不仅明白了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原因, 而且也弄清了要使这个实验成功的几个注意点。在这个例子中, 本来是老师因自己疏忽大意出现的失误, 但经过将错就错地处理, 竟然使气氛活跃起来, 成了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 谁都不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 关键是出现失误后如何应变, 如何补救, 如果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 借助自己的失误或者有意设置“失误”,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使课堂顺利进行, 那么失误也就不称其为失误了。

四、通过实验素材生活化,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课标指出:对化学实验的具体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 从学生所喜爱的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事例出发”。从日常生活中引出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现实、亲切、自然和有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上“正确使用药物”这节课时, 我发现某同学在打瞌睡, 此时不知从哪来了灵感, 问道:“同学们, 班上有个同学在打瞌睡, 谁能就此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吗?”话音刚落, 课堂就热闹起来, 他们异常兴奋, 议论纷纷。有的说, 他可能吃了某种食品?有的说, 他可能生病了……我趁势又问:“如果这个同学病了, 我们该怎么办?”有学生说:“送他去医院”;有学生说:“这点小病, 买点药吃就行了”, 有学生接着说:“不行不行, 我们不能乱用药物, 有病一定要看医生”……同学们讨论异常热烈,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 让大家明白了生病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 从而引出我们的新课——正确使用药物。

又如, 在上《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时, 我走进教室准备上新课, 发现许许多多同学无精打彩的, 原来他们刚上完体育课, 上体育课时跑了一千五百米, 感觉挺累的, 我灵机一动, 从兜里摸出事先准备的一把糖果 (因为今天上“糖类”) , 发给几位感觉很累的同学, 让他们放在嘴里慢慢品味, 而后问他们:“你们有什么感觉?”有同学说:“精神好多了”。我便因势利导提出相关问题:吃了糖为什么精神会好些了呢?从而引出了新课, 学生们的疲倦感也烟消云散了。

实验素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将化学知识置于实际背景中, 能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体验化学, 并获得经验, 同时, 通过此类化学实验活动的组织, 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来源于生活, 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五、通过课外实验,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青少年有自己的特点, 要让其生动、活泼的发展, 要多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家庭小实验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家庭小实验的优点是学生可以亲手做, 实验中的每一个细微现象的清晰度能达到最高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些课外实验, 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力量和无穷魅力, 如学习完《羧酸》后, 让学生用厨房里的用品把自己家里热水瓶中的胆垢除掉, 同学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很有成就感;学习完《烷烃》, 让学生观察家里液化气燃烧火焰的颜色;学习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铁器生锈情况, 并用家里的材料设计几种环境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然后得到防止金属被腐蚀的有效方法。这样利用身边器物, 配合教学内容, 学中做, 做中学, 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点燃他们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思想火花。

六、巧设趣味实验,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些学生, 自我学习意识不是很强, 多挖掘教学实验中的趣味因素, 对提高学生体验的有效性帮助很大。案例一,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了一个“烧不着的手帕”魔术, 还用实验室的仪器自制一个灭火装置, 现场演示扑灭打翻的酒精灯燃起的大火, 同学们瞪着圆圆的眼睛看得十分出神。然后我让同学们讨论, 根据看到的现象对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同学们七嘴八舌, 几下就得出了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而且印象深刻, 难以忘怀;案例二, 《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滴水生火点棉球”魔术, 通过“违背”常理的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让同学们把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牢牢的记在心中……这些奇特的趣味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 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或参与者, 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得到发展,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通过实验方式活动化,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成学生随堂实验, 把教师的讲解变成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

如讲《化学电源》一节时, 我让每个学生带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 一节铜线、一把小刀, 上课时先让学生把电池、灯泡、铜线连在一起, 看谁先让灯泡变亮。然后让学生将废电池解剖, 观察电池的结构, 并对电解质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 学生对化学电源——锌锰干电池的知识就牢固掌握了。

又如, 在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前, 就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同学们把家里的金属用具带一些来, 上课时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并分析材料的成分, 说出其用途。将平时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的内容, 让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得到的知识往往比老师讲解演示的效果好得多。

通过探索实验, 同学之间相互启发, 在学习的同时, 也体验了成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会成为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有效诱因,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中学《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综合课程, 学习对象又是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学生,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还有助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化学教师应该关注实验的有效性, 挖掘和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在设计和安排实验时, 教师应考虑实验的趣味性、综合性和成败性, 努力提升实验的探究意识、实验的效率和效益, 为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8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没有得到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与“学”能有效进行。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能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动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这样有助于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的教学设备和现代的教学媒体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看的让他们看,能做的让他们做,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他们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讲酸和碱的性质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了解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如此,学生不仅能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实现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口、动手、动脑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

备课包括备教案、备学生、备教具、备板书及实验器材等。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就会减少课堂的“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教师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不外乎包含三个部分: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教学新的章节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如采用笔头练习、测试、提问等复习方法;利用实验、借助讲解、动手操作等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随时根据情况转变教学方法,保证所教的内容学生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互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小组合作目标,并且主要以合作目标达成的效果作为奖励和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1. 话题讨论。

在课堂上的话题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的精髓,选择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以便于学生能在讨论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小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整理后,由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2. 动手实验。

化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师花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更多。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更多的是教师做,学生看。而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试验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快、更牢靠地记住所学知识。这真正做到了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素质教育。

五、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主体参与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1. 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也重视了其“教”的功能。

2. 评判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

3.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

4. 重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

5. 让教师更了解学情,促使教师的问题应对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提高。

6. 促进了教学的其它环节的有效性,如解决了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笔记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等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大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深信不疑,觉得以前的方法是相对“安全”和“可靠”的,因为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所做的事情是教师可以“预知”的,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根据社会情况的真实性特点,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在交流活动中能否获得经验。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 并探讨了化学有效教学的前提、途径、关键和意义。

如何建立有效化学课堂 篇9

一、课前

教师应做好科学充分的课前准备, 认真备好课。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 做到知己知彼, 战术得当。教师应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 将局部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下来研究, 多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中的重难点。备学生就是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即将所学知识的可能掌握情况。教师可编写学案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 从而让学生方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在设计学案时, 教师要思考以下问题:其一:如何将零乱的知识条理化, 微观知识形象化, 深奥知识浅显化, 抽象知识具体化。其二:思考课前反馈信息, 分析知识的障碍点和拐弯处, 估计学生可能犯的错误, 准备弥补措施。其三: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知识基础,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措施。

二、课中

(一)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用心去学, 用心去学就能学好化学。教师可以利用魔术、诗歌、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讲绪言课, 教师可以精选几个有趣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清水变牛奶”“茶水变墨水”“无中生有”“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 让学生在第一节化学中就感受到化学课的魅力, 从而热爱并喜欢上化学这一科。

(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 还必须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 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 讲金刚石和石墨时, 教师可联系我们平常使用的铅笔。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黏土制成的, 当掺入黏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 反之石墨的比例增大, 黑色增强。H代表铅笔的坚硬程度, H值愈大, 铅笔愈坚硬;而B则代表黑色的深度, B值愈大, 则铅笔愈深色又如, 讲酸碱盐时教师可让学生明白蒸馒头时为何放纯碱、明白治疗胃酸药“斯达舒”的主要成分是AL (OH) 3。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白色污染等是怎么回事及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观念, 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 如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因为含磷的洗涤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形成赤潮;最好少使用塑料袋或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

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 为什么洋葱被称为厨房里的催泪弹?苹果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嚼口香糖可以防止蛀牙?防晒霜瓶子上的符号SPF、PA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乱扔废电池?又如, 讲CO时, 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避免煤气中毒。再如, 讲到蛋白质时, 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洗血渍为什么不能用热水。

(三) 课堂实验与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巩固化学知识, 获得化学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 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 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自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 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于健康有害的实验,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 图文并茂, 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实验资料表明:视觉记忆效果的为70%, 听觉记忆的效果为60%, 而视听觉结合记忆的效果可达83%。多媒体能将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 无声变有声, 抽象变具体, 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 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教学法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所以将多种教学法如探索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质疑答疑法等相互配合、相互穿插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学法、对比法、表格法、网络法、歌诀法、系统法、联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每一章节进行归纳小结,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网络化。

三、课后

(一) 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1. 教师首先要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有无重点知识的遗漏?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以后自己还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地改进?

2.

反思整节课中的亮点及不足, 不成功之处要充分挖掘失败的原因, 下次上课时得到完美的改善,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二) 学生要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

每节课后, 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同时和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 学生不但要进行课后总结还要章节小结, 从而能对每一章节所学内容了然于胸。教师还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 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有效化学课堂的探究 篇10

一、有效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前置性活动, 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有效课堂的涵义, 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最大化.即用最少的时间解决学生最困难的问题, 而不是所有问题, 凡是学生或学生间能解决的问题, 老师课上要尽量回避.

大家都知道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即先学后教, 是教学的前置活动.江苏省的杨思中学、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在新形势下只有迅速转变师生教学的模式, 才能尽快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次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 创造性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 (也称现有发展区) , 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 (也称最近发展区) , 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这些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这种学习的前置性, 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这一理性的升华.

比如, 物质的量这一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物理量, 往往成为高一新生的难点, 以往要讲5到6课时, 新政背景下也只允许2到3课时, 此时前置性学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教师根据经验设置几个阶梯性预习问题:

(1) 为什么要建立“摩尔”这个物质的量的单位?怎样建立?

(2) 如何使用“摩尔”这一单位?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大体上知道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这就解决了现有发展区问题, 同时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习动机, 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课堂上老师根据预习情况, 进行点拨式教学.当然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 这就迫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也就解决了最近发展区问题.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 足以鼓动学习的兴趣增进学习的效果, 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也就可以说, “有效的预习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有效预习学案编制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 有不少老师十分强调预习, 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他们嘴上喊预习, 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如何进行预习的检查反馈, 并没有仔细琢磨, 更没有一定的监督反馈机制.如何落实教学的前置性活动——预习, 显得十分的关键.

如何落实有效预习, 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我校化学备课组实施预习学案制, 落实有效预习问题.我们的预习学案充分体现学习的几大性质.

1. 预习的计划性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 按课程标准, 根据教学进度, 在前一周合理制订下一周周预习计划、日预习计划.

2.知识的基础性

尽可能多的解决好学生的现有发展区问题.要充分发挥预习学案的引领作用.学案的编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务必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 务必要侧重基础性的内容, 务必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预习检测要典型又要有概括性, 不易过难, 题目不易过多, 一定要让学生做完后有成功感、喜悦感.

3 方法的指导性

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预习学案中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重点思考哪些问题?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如何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教师质疑?在预习学案上, 留一空栏让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预习学案传递给老师, 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 为有效课堂做好准备.

4.完成的可行性

各学科不要挤占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 无论是走读还是住宿生, 晚上时间应该全部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 如果时间不够, 白天也可以拿出一到两节课给学生, 要考虑到学生完成的可能性.下一周的预习学案一般在周五提前发放下去.

总之, 有效预习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还有益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了“导”的效果.为我们新政背景下实现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提供了途径.

参考文献

[1]汪明微.化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6) :12.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有效性

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活动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而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活动的有效性则取决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教师如何采用有效教学才能保证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如何确保在课堂上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当中拥有了更多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活动真正深入下去,要切实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倾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自学等活动。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是否能在获得清晰的指令的时候很好地完成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考虑如何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认真考虑相关因素: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流程、活动组织、活动成果以及活动反馈。

1.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相关因素

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所创设的不同活动方案。教材是学生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挑选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活动流程中不断出现的相关教学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引导,将教学预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要明确活动任务的设计。活动任务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制作模型就需要学生采取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扎实有效学到相关知识,提高化学学习以及运用能力,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活动流程。对于多个学生活动,教师要精心安排活动顺序,同时需要学生事先预习的部分要让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活动最优化。

2.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

课堂预设总是由课堂生成来完成的。相同的课堂预设往往出现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人人参与,并能够在这种参与中有效思维,积极寻找活动中不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将活动成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活动的标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认识以及课堂收获进行相关总结和反思。同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思维,并学会自评和互评。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自信,发展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题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要注重搜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活动成果

每次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活动成果:既可以通过口头描述,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视频软件,如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可以让1~2个学生上台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检测。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做好活动记录。在学生进行活动中,教师也可制作或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开发课堂观察量表,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按照教师安排课堂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只有在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形成有效互动,获得情感体验,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提高化学能力。

三、教师要有效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来安排学生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板块,教师有效利用,才会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1.教师要有效利用“拓展视野”板块抓好学生活动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将拓展视野作为课题引入素材,巧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有效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视野”板块中很多内容展示了化学以及其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这些探究资源中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拓展视野,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对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采用活动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教版中的高中化学教材有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认真参与。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学生在其中受益。

四、教学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

教师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在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主导,还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参与,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泼、生动。同时教师要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总之,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有效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大学.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方向[J].化学教学.

[2]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城北中学)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 篇12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验证性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目前,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专家研究认为, 主要问题有: (1) 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 或者看实验、听实验、背实验。 (2) 实验照方抓药, 缺少趣味性, 缺少能动性。 (3) 实验的成功率不高, 结果的随机性强。 (4) 实验与生活脱节, 很难体现学习的价值。 (5) 多媒体演示代替动手实验, 缺乏体验。

调查发现, 导致上述问题的早期原因主要是学校普遍存在基础建设薄弱、硬件设施差、实验条件不具备等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全国中学办学条件的大幅改善, 现存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课程压力带来的传统思维惯性, 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主观意识与理念问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既是一种教学理念, 又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行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来讲,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 可有效解决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 且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 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是既促进学生发展, 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

实验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效益的指标, 有效性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扎实的化学知识、良好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持续的创新精神。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是指通过化学实验,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在技能上,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组织, 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内容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教学效率上注意高效地利用时间和全面地达到教学目标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终身发展目的的统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有限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的教师将所有的实验进行分类, 把难度较大的、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 如银镜反应的实验等。较易完成的、现象明显的而且没有危险的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完成, 如酸碱滴定实验和大部分的探究实验。对于那些难于完成、可见度很低的实验, 则采取观看实验视频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按教学活动的进程, 教学策略可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与评价策略。而根据中学化学实验的类型, 实验教学又可分为演示实验教学、学生验证性实验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因此,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应分别在三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从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维度去分析, 其中实施环节策略是核心。

在中学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实施环节, 可通过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如规范操作、培养能力、体验等) 、改善实验教学的环境 (如将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等策略来实现。下面笔者依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三种类型, 对其有效性策略做一浅析。

1. 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中, 演示实验有效性的评价要求是:成功率高、可见度高。此外,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还要重视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过程的分析、实验方法的培养。

教学策略具体来讲有:加强和补充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装置,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下放”演示实验, 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演示实验, 突破重点和难点;改变演示实验的实施者, 锻炼学生的自信与胆量等。

2. 学生验证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学化学学生验证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是: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验, 即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科学合理地建立实验小组, 让每个学生在实验中都有事可做,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最终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教学策略具体来讲有: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重视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让学生真正实验, 即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分析结果;实验中注重实验过程, 注重学生的操作,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结论, 感受实验, 体验过程;鼓励学生对实验及结果的独特视角与个性化理解;把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将实验习题实验化等。

3. 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学化学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是:实验教学的程序应该是一个科学结果的获得过程, 对化学实验科学的体验是真切、客观的, 学科素质的落实是扎实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的设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活动能够充分地自主支配、自我调控, 并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争论和意见综合等, 形成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 养成探究未知、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教学策略具体来讲分为探究实验的组织策略和实施策略, 组织策略主要是利用课堂、课外探究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 以问题或专题研究为主线开展活动。实施策略主要是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明确活动指向、明确组内分工、设置探究层次、掌握开放度、把握探究时机、提高探究实效、强化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与指导、延伸探究时空等。

总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设计是前提, 教学过程是核心, 评价反馈是关键, 教学管理是保证, 学会学习是根本。在实施过程中, 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能动性、师生利用好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多做体现生活化的实验等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海燕.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2 (2) :10-12.

[2]孟庆红.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7:214-215.

上一篇:演播室系统下一篇:创伤性湿肺的X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