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2024-05-16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1

摘要:合作学习可有效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应做到合理分组,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明确任务, 选取合适的内容, 掌控和监督过程, 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评价学习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学习,分组,学习任务,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依其任务类型或者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性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时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 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激发学习动机, 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形成更高水平的推理策略、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 以及从他人角度审视情景的能力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推理能力、解决冲突的技能, 改善合作小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适时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 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法。那么, 作为教师, 我们要做的有哪些呢?

1. 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方面认真分析, 在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助互学、取长补短, 而且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 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1) 异质分组追求互动合作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 很少利用学生之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而合作学习需要的就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项合作性互动, 为课堂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现学生互动就需要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不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若操作不当, 则学生在小组内要么乱嚷一通, 要么开小差、说闲话, 势必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效率低下。

(2) 合理分配体现责任合作

要是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个人责任, 并互相合作。如若不然, 就会使合作学习的责任扩散, 小组学习会成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小组学习会成为学生的避风港。

(3) 训练交往能力和培养合作社交能力

合作学习中必然涉及成员之间的交往, 因为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 是个性形成和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学校, 师生间、同学间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尤其同学间的交往更是必不可少。同学之间相互提供的经验容易被接受;同学间的交往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 有效地培养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推进合作精神;同学间的交往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归属感、认同感,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众多的当前社会, 更有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 合作、利他的社交品质, 以及众多社交技能。

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改变“老师指挥一切, 大包大揽”的教法。

从合作学习的意义出发, 学生显然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老师则是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很多情况下,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向导”, 更应该是他们学习的“伙伴”。

将学习的舞台留给学生, 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全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时都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 为他们提供指导。教师还要对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了然于心, 对合作的成功与否作出判断并反馈给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与他人成功合作的重要性, 也要了解谁需要支持、鼓励和帮助。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得学会合作学习, 并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合作的技能和技巧, 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3. 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具有方向感、责任感, 才会积极地互动、互助, 才能避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任务, 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 才会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4. 选取合适的内容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 这些内容必须是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并有助于学生全体参与, 能够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实现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5. 把握环节, 掌控过程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正确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不仅要把握其一般活动环节, 正确理解环节之间的关系, 明确其各个活动环节的应达目标, 还必须掌控过程。掌控过程中不要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 而是以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上有所收获与进步为目的;不要刻意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而是要正确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 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意外转化为教学中的一次精彩, 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收获”。

6. 加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中易出现学生不愿意合作、不知道合作的现象, 因此,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养成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 以及对合作学习的反思。

7. 监督学习过程, 注重评估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在能听得到的范围内观察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展情况, 对出现的情况不必立刻指出, 可以做详细的记录, 在小组学习结束后做点评, 以免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出现。对于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 教师应参与小组学习的组织和协调, 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 小组合作学习, 简言之, 就是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 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造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 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更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2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生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

一、方式分组要灵活多样,确保组内人人担责

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个人责任不明确,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或者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贡献常会被人忽视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而要尽量设计有联系、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也可将学生按照层次分为“基本组”、“专家组”等,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我们还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为了解决小组活动的效率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一对一的小组活动形式,将课堂中80%甚至更多的问题,交给二人小组完成。如二人互相批改作业、解决疑问;只有遇到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交由三对三的六人小组来解决。这时就要做好分工,设辅导员、检查员、记录员、提问者、材料管理员、总结者等,但这些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隔一定时间,小组角色要互换,而且倡导组内互助。同时,为让同学们有责任感,要定期评价小组的业绩,让小组变成一个单位,让每个成员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责任心?D?D从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从其他小组成员那里学到好的方法。通过这些策略激励学生,大大提高了效率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并不是弱化或边缘化老师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W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地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师生之间要有适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是一门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习题讲解都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只管订正答案,只管记笔记,导致部分学生一直处于原地踏步,没有掌握的知识依旧得不到巩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在小组学习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探究形式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引入新课、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后,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交流设计出可行性方案,在全班加以展示,老师则引导学生分析方案在原理上是否成立,有无知识性错误,仪器的装配上是否简单实用,操作上是否安全,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药品来源、经济上是否可行;最后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是探究性实验的主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选择的是小组自主实验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从“收集塑料瓶、吸管、试管、锥形瓶、广口瓶、铜丝、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等实验器材中挑选本节课所用的器材,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最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即石灰石和稀盐酸。接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药品再一次进行实验,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92

一、引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教师过于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合作学习的形式照搬到课堂教学中,而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实质、应用条件等很少去顾及。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1. 合作学习能弥补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此法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由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的是小组活动的机制,这种小组活动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它恰好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成果等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发展和深化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包括对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性等的理解。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然它更注重为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尝试错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总结他们的发现以及学习有关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等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

2. 合作学习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化学合作学习能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展示自我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学习,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补,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潜能,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宽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才能。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

3.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在我们现有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探索发现型的新授课,还是知识梳理型的复习课,以及问题解决型的综合习题课等,它们之中都包含有许多种既充满趣味和魅力,又富有挑战思想和方法的化学问题。如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信息的统计与处理等。而这些问题中的每一道具体的问题,几乎又都有着能被人们清晰的阐述出解题途径的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探求,一般不适宜个别学生的智慧,而往往需要群体的智慧,因此它们比较适合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

通过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反思自己的看法,并向他人解释阐述自己的见解,必要时还可以与他人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在观点分享与协商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精神和多种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开展小组活动促进活动,营造和谐小组环境

在一个初次接触合作学习或同学间不熟悉的班级里,小组分好后,组员不可能马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因为彼此间有隔膜,还是习惯了一个人的学习模式,不知道与别人如何合作。这时,开展小组活动可以让组员尽快相互熟悉,对自己的新团队产生共识与认同,使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例如为小组取名字,小组需要一个积极向上、响亮有号召力的名字。名字会让组员心中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和其他组员同心协力的手足情意。它不仅是一个语言代号,更是每个小组成员的精神指引。教师不应过多的干涉,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保证积极互赖的策略

以小组整体为奖励依据,保证奖励互赖。奖励互赖是小组每个成员获得奖励和评价的情况会相互影响。小组中每个人都达到标准,小组才能获得奖励;任何一个成员不达标,小组都不能获得奖励。例如,在小组实验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完成规定的步骤,小组展示时,只有每一个同学都能完成,那么成绩才能达到或超过80,如果有一人未完成,那么成绩只会低于80,无论其中有的组员完成的多么完美。只有这样组员是因为共同的学习兴趣而进行合作时,学生渴望被关注、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人产生影响等爱与归属的需要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满足。学生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投入到学任务中,尽情地、认真地钻研,求知的需要得以满足。

3. 转变教育信念,适应教师新角色

教师对一种理论理解深入与否,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又会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目前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己经有些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理解还大都停留在表而上,处在一种经验水平上,这与合作学习的应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基本含义、基本方法、应用条件和基本的操作程序。这种理解不是在思想或者理论上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移植,也不是对国外合作学习进行单纯的科隆,而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造性应用这个过程应该是教师积极主动吸取的过程,只有经过教师积极深入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精髓才能为教师所掌握。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讨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策略。高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功的学习理论,是非常值得我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的。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4

一、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合作学习要想实施成功, 其内容选定尤其重要。从学习的职能来说, 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这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 对一些简单的、学生对答案都很明了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就会失去合作的兴趣;如果合作的问题太难, 学生就是通过合作这种形式, 也难以回答, 学生也不会产生合作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说, 合作问题应属于跳一跳摘桃子的那种。就是说学生个体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加强这种合作方式的运用, 互相启迪, 共同讨论, 使问题答案不断得到修正, 才会产生合作成效。化学问题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要与现实生活、生产、科技有密切联系, 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设计的激情, 以发挥共同体的创造性。

例如, 在学习到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时, 笔者就分组进行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趣味实验的演示, 包括西红柿电池、橘子电池、苹果电池、土豆电池展示, 并让个别学生上来观察这些电池是否有电流的产生。此外, 还提供必要的试剂和药品供分组学习学生选择, 既有课本安排实验的进行, 又有自己设计实验、自我探究的过程。这样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同时,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既要立足于教材, 又要高于教材。立足于教材, 是因为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直接作用的对象, 为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校教育中, 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多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习就是记忆和理解这些定论, 这时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主要就是听讲、记忆、做习题, 很少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和实践参与。加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 长此以往, 学生就形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上出现了新的特色。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 不会使用于任何情况。首先, 那些开放性的问题就适合用合作问题形式来开展。开放性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时,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 如果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就会容易多角度解决问题。其次, 在学生发生争论的情形下进行合作。在争论的过程中进行合作, 有利于形成好的教研氛围。再次, 在学生认识上存在模糊, 需要澄清模糊认识时开展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对高中化学学习中产生的认知偏差合作讨论,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纠正学生化学中的错误认识。

二、合作学习的分组

高中化学中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合作小组的构成是否科学决定了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化学教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时, 如何科学地组织合作小组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实践, 认为合作学习的分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组方法的多样化及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分组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在确定合作小组的成员时, 可以依据各种标准进行分组, 如学生的兴趣、出生的年月等, 也可以完全随机地进行分组, 如抽签决定。我们在采用各种分组方法时, 要注意的问题是: (1) 通常在确定合作学习小组时, 必须最大限度地将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2) 教师还应合作一定时期后变换合作小组中的成员。这种变换既包括合作小组中人员的重新组合, 也包括小组成员数量的变化。进行这种改变不仅可以增加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 扩大学生交往的对象, 使学生得到更大的锻炼;也使学生在每一次合作学习进行时, 有更多的新鲜感和好奇感, 保证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兴趣。

2.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合作小组持续时间长短

当然, 高中化学中合作小组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合作小组持续时间的长短。例如一些临时性的任务可通过非正式小组来快速解决, 这样简单易行, 节约时间。一些需要学生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任务, 教师可考虑采用正式小组, 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一些以发展学生之间信任、友谊等情感目标为任务的活动, 则可用基础小组来达到, 基础小组能够满足情感形成的要求, 即需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同时, 合作小组可以通过制订小组章程和小组角色要求来规范合作活动, 从而保证合作的实效性。

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摘要:加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就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关键词:化学,课堂,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7 (3) :44-47.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5

摘要: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合作;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课堂有效性低”“老师少引导”“学生少思考”等问题的。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学生从初三才开始接触,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又关系到以后的化学水平。因此,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我们先来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参与面不等。通过观察会发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时积极活跃的总是个别学生,其他只是当个旁观者,偶尔“嗯”“额”两声。而且积极活跃的通常是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上课为了提高速度,也经常抽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这使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低,参与面不均衡。在讨论时,就容易造成学习好的学生“一言独断”,变成优生主宰小组。久而久之,学习一般或困难的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这样的话,小组学习的实质就变了。

2.师生互动少。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的课堂,课堂效率应该由师生共同提上去。目前,课堂上师生互动少,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询问,在老师面前讨论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老师有时为了加快课堂效率,也减少了提问的次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言空间。老师在学生心中还是严师的角色,师生不能融入到一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小组学习只是名义上的,不利于课堂有效率地进行。

3.小组学习只是限于形式。有时学校组织听课,老师会为了应付领导,提前进行演练,提前把答案和小组中要发言的同学安排好,到时候在课堂上按照排练的内容直接进行。学生们装作进行热烈的讨论,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而实际上,由于只是走个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仔细一听会发现,许多学生讨论的都是题外话。讨论只是限于形式,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这样,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老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以强带弱,尽量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分配最少一个学习成绩差不多,积极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带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老师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选择那些活跃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正确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应该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去讨论。因此,这要求老师必须熟知课本内容,知道课程的主旨重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要是依据教材,根据课程目标的,这样才会有重点性。另外,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值得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扩散思维。由于学生只处于初学化学阶段,因此老师应提出适合这个阶段学生思考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比如,在关于如何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药品(双氧水,高锰酸钾的选择以及原因)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和这样做的原因,这些问题需不需要都让学生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

3.师生之间有适当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柏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期

[2]刘亚伟.如何让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J].福建教育.08期

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运用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学生往往面对在大量的需要背诵的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这种学习方式,那我们不光需要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背诵这些知识,而且有时还事倍功半。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必须加强合作交流,在学习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学会接纳别的同学的意见,也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意见和学习方法,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一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优点

在高中化学中同学们相互之间合作学习可以极大的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极大的改善和增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还可以跳动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同学们和合作已是和化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2 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习能极大的提高同学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同学们的学习态度。

3 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习能普遍提高同学们的化学成绩,特别是对化学成绩暂时不是很好的帮助尤其较大。

二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方法

1 分组交流学习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应在班上划分学习小组,但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分组交流学习中,我们应将班上化学成绩比较优秀,中等和成绩暂时比较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在同一组中, 这样同学们在平时交流学习时能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2) 在分组交流学习中,我们应将班上的男女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由于在高中,大部分男同学都擅长理性思维思考问题,而大部分女生则擅长感性思维思考问题,让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在同一小组, 能使我们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区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增长彼此的视野。

(3) 在分组交流学习中,我们应将班上家庭环境不同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 这样能使我们在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彼此的差异,尊重彼此的差异,在差异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 在分组交流学习中,我们也应考虑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在平时对我们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我们每个同学的优缺点都比较了解,由教师安排的小组能将不同类型和性格比较好相处的同学安排在一个小组,利用我们平时对化学的学习和讨论,所以由老师安排的小组时比较好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小组。

最不主张的小组划分方式使同学们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往往是一些平时都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组合在一起,打着学习的旗号讨论一些和学习往往不沾边的事,如:在小组讨论时间老师让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发生反应的条件时,别的小组都在火热的讨论中,而自由组合的小组却在讨论着游戏或者篮球类的,这种合作交流方式,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进步。

2 与同座互相监督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同座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同座往往能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快乐的时候同座陪我们一起笑,悲伤的时候安慰着彼此,同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座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平时化学的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同座互相抽背化学方程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或者在平时的考试中自己有错误的地方,可以让同座监督,如果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就惩罚帮同座买饭等等。

3 积极与老师合作交流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更是无比重要,在上课中我们遇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如:对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不清楚,或者对某个反应物的化学特征熟悉,我们可以先记录在笔记本上,等到了课余时间,再去想老师提问,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认真和老师交流,在和老师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结语: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积极的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听取和吸收别的同学在化学学习中好的方法,改掉自己学习上的坏习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化学,学好化学,考出好的成績。

[参考文献]

[1] 陈一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07(04)

[2] 张中原.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7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7

一、合作学习方式构建的基础准备

在未来社会中,集体主义思想、团队精神、尊重他人劳动的观念都将成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易位思考,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一)强化学生的分工意识

合作往往需要分工,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各种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分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

1. 让学生了解分工的意义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认同担任的角色

在现实社会中个体要担任各种社会角色,并按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行事。在一些实验或讨论中,小组成员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在自己担任某一角色的时候,必须认真完成任务,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同学和整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在不同的比赛中,小组内的角色在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能使学生的努力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二)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学生能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办法。

1. 让学生学会表达

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能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善于表达,发言总是只言片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理清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学生对每一名发言者都报以掌声,对表达的内容多作正面评价。

2. 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别人的发言基础上,对讨论中的各种意见作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后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1. 让“独揽者”学会谦让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独揽所有的操作任务,不让同学插手。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安排一些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使他们想到去寻求帮助。也可以把组内分工的任务交给他,督促他分工后,遵守合作的规则,不抢别人的操作任务,但允许他“指导”别的学生动手操作。

2. 让“旁观者”学会参与

我们也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小组实验中,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发生依赖心理:反正不用动手动脑也会有成绩,乐得休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在布置动手任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坡度,为每个学生提供由其自主选择合适台阶的阶梯。对总是充当“旁观者”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实验步骤或独立回答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参与的快乐。

3. 让人人学会互相帮助

教师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同伴的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除非组员都获得成功,否则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

二、合作学习方式构建中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必须在一个轻松、宽容、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助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

合作学习强调教师要当个好“导演”,学生要当个好“演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同伴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的工作进行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运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升小组的表现,从而使教师真正成学生学习过程幕后的设计者与促进者。

同时教师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顾问”、“参考者”“助学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而应该是合作者,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他就不会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会视学生为工作的对象,从而脱离合作学习的内涵。总而言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要逐渐演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成功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以助学者的身份出现,不能游离在合作学习之外。

三、合作学习方式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从教学模式流程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用以下的课堂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化学史实、前沿科技,以及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一些实际事实,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产生真实任务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到问题的本质,发现、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从而产生真实的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任务后,应自觉地紧紧围绕任务进行独立思考,焦点问题小组充分讨论辨析,组间相互交流。学生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助协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共享,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获得问题的解决。

(四)反思与评价

某一任务完成后,小组及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及时了解自己所学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尊,产生更强的内在动机,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有效合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对各学习小组的进步、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评价、赏识,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澄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探究,为下一任务的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五)任务回顾与总结

当各项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本节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简单回顾,复习巩固所发现的结果,总结过去、现在的研究与将来的研究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为新问题的提出和探究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8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教材、教师、学生。

一、教材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以教材为载体, 以课标为准绳。人教版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化学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突破, 在新教材中, “节”这一层次下的内容除文本内容外, 还设置了如“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的新栏目, 并在“章”这一层次设置了“整理与归纳”等栏目。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科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 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 创设学习情境, 呈现探究过程, 体现知识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 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 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 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 引发学生思维, 并鼓励同组或不同组别的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沟通和交流。利用【学与问】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践活动】中有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 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 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 “合作学习对许多教学任务都非常适用。当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时, 学习任务复杂或抽象时, 问题有待解决时, 要想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时, 期望学生有高质量的学习成绩时, 需要高水平的推理策略和批判性思维时, 希望学生能记牢所学知识时,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时, 都应该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新教材, 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 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 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 不要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不宜盲目拔高, 增加难度, 挫伤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而是要界定适宜的范围,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能有所收获。当然, 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之外, 还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并积极地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 从而决定哪些课程资源可以进入课堂, 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外部支持。

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多重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没有教师的协作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 教师要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作为组织者, 应首先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宣讲合作学习的规则, 传授小组合作的策略。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初期, 教师应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构建小组合作策略, 使之得以强化和完善。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 鼓励学生“注意倾听”, 实行“发言人”制度;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中组员分工和落实责任, 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尊重每个人的观点, 允许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给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十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作为教学领导者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 查找资料的途径、范围和方法, 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 要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只有个别“演员”, 多数“看客”的局面,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鼓励小组提出的独特见解, 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 形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还必须充当合作者。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 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如果教师站在一边“袖手旁观”, 不加入学生合作小组中去, 不进行相机诱导, 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没有教师本人的份, 那么像这样忽视教师参与的合作学习, 其合作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所以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地位上, 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 创造合作的情境,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当然教师充当合作者这一角色, 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还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实践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对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十分重要。目前, 我国教师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前的合作设计, 合作备课以及课后的合作评议等方面。

三、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只是师生双方的合作, 但是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却将教学中的合作观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们认为那种“把教与学的过程只看成是成人———儿童的双边活动的观点, 实在是过于简单化”。合作学习一改以往的这种单一的互动合作观, 明确提出, “教育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协同努力, 人际交互的过程。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交往过程, 只有通过实际发生或隐含的人际交互才能产生教育影响”。可见合作学习中, 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关键。

首先学生要端正对待合作学习的认识, 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更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培养不可或缺的实际能力。在传统教育观的指导下, 每位青少年一直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这使他们很容易滋生起扭曲的竞争意识, 而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养成。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 面对考试成绩排行榜, 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坐在他身边的同学。而对于合作学习, 同伴不是竞争对手, 同伴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 又是学习的目的。一方面, 通过合作促进学习, 另一方面, 通过合作学会合作, 合作本身成为学习的内容。竞争是客观存在的, 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实践证明, 只有竞争而缺少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将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扮演好小组中的角色。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和责任, 一般有组长、资料员、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等。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独特的情境, 学生得以探究并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活动能提高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依存、互相理解和角色采择能力, 小组成员能熟练地分析团体动力, 学习创造出能培养合作性和集体责任感的氛围。学生扮演好了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 除了能使小组活动顺利地进行, 还能使他们体验到个人自身的价值。

最后要处理好弱势生和优生之间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 优生的学习能力强, 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更多, 相应的发言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而弱势生则刚好相反, 他们在小组中易被忽视, 在小组内他们往往只是听众和看客, 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成了空话。每个小组面对的课题不可能都依靠个人的力量独自完成。小组中的各种角色弱势生都可以担任, 他们也有各自的优势, 可以在活动中学习, 活动中成长。通过优生的帮助, 可以达到提高弱势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古人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生生合作与交流, 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 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 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总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必须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营造适合不同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积极引导, 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教材、教师、学生。其中教材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教师要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教材,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念龙、姜妹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第6期

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9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包括准备工作) 的一种合作方式。

2、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3、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目前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 别人的“拿来就用”

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 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不研究“同质”或“异质”, 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 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 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 缺乏创新, 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 它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走向灭亡。

2、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

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 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 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

3、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

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 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 有老师听课时, 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 讨论时不说不行, 说又没东西可说。

4、缺乏群体意识

合作时热热闹闹, 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 要么没有形成共识, 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5、忽视了“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

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回避的,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表现欲强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而另一些学生,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是被动、消极的, 没有信心, 也并未参与合作, 课堂成了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辩论场。我曾经在听一堂公开课时就发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一名学生发言的次数多达七次, 在他最后一次起立发言的时候, 全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长此以往, 就会与“尊重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合作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 就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合作教学的实施

1、发扬民主, 营造氛围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 敢说, 敢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轻松感, 并能畅所欲言, 无所顾忌, 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成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适时介入, 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放任自流, 必须来回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障碍发生冷场或偏离学习目标时, 教师要适时介入, 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 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再思再议, 直到合作成功, 甚至可以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消灭.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维护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有时也可根据各组的合作情况, 将最先取得成功的小组成员分派到其他小组做“指导员”, 或将难以完成目标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小组中去“进修”, 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性.例如, 在复习铁的性质时, 学生合作讨论如下开放性练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鉴别两片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铁片和铝片?”学生合作交流时, 往往东拼西凑没有条理, 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分别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单质、金属离子考虑—将金属转化为离子检验、从氢氧化物考虑—将金属转化为氢氧化物检验考虑, 使学生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 提高了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组间交流, 科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要及时组织组间交流, 派合作成功的小组推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 同时鼓励下面的同学对他质疑, 由该小组成员给予解答, 这常常使汇报会变成了辩论会,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教师最后做出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小组给予肯定鼓励.通过交流评价, 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善思善辩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 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 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4、归纳小结, 提升方法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要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 升华, 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使“双基”进一步得到落实, 化学思想方法得到提升。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 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且真正地使学生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 也是我们教师期待和努力的最高境界。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教改的侧重点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依照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取最佳的教学策略, 促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篇10

一、如何把合作学习落实到高中化学课堂中

(一) 合作学习是把班内同学恰当地分为几个学习互助小组, 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互帮互助, 提高学习效率。 既然是恰当分配就必须使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各尽所能。 如有的学生擅长无机化学;有的学生对解化学计算题有独特的方法; 有的学生对元素推断题有巧妙的方法。 小组内的同学可以各尽其能,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化学。 在这样的小组内, 学生没有被忽视的感觉, 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 做题技巧;没有老师给的压力, 可以在课堂中以主人翁的身份自由交流探讨。

(二) 小组是一个整体, 要想共同进步就必须团结。 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要无私地为小组的进步出力, 不能抱有私心。 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找到的是一种存在感, 一种自由、放松的学习状态, 而非被迫留在自己不喜欢的小组内。 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 老师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不能任由学生自由组建, 否则学生会借此机会组队玩乐, 无法达到分组学习的真正目的。 如老师可以调查统计学生的学习状况, 将课本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 从而确定合适的学习小组个数及每个小组内的人数。 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恰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三) 分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成绩。 在以交流互助为目的的前提下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成果展示, 并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通过成果展示、自我点评, 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失败的挫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小组间的竞争力, 又可以提高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后的喜悦是前行的动力, 而失败后的挫折更能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使小组内部的合作更加紧密,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合作学习看似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技巧共享, 生怕别人夺走他们高分的秘籍;小组学习中老师往往是好坏搭配, 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好地提高, 但正因为这样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观点会更具有“权威性”, 导致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没有存在感, 成了合作学习中的“背景板”;有些学生会趁着合作学习时间忙里偷闲, 以玩乐为主, 坐到一起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 综上这些问题, 我觉得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对此往往是 “三分钟热度”, 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他的一些事例向学生说明合作的重要性。 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影响, 让在合作学习中受益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 从而带领那些不积极的学生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 虽然合作学习确实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但老师“引路人”的角色还是要发挥作用, 不能任由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中老师属于间接参与, 但其作用一点没有降低, 反而大大增加。 老师要在课前充分、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更好地在课堂中分配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此外, 老师还要时刻关注、了解学生的合作进展, 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并协调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高中是为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我们应该探索出更高效、更实用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提升,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注重实际落实, 不能只做表面工作。 让学生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正确规范地解题, 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摘要:新课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计算和探究能力, 从而为今后的化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在大部分老师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要地位, 一些高中老师依旧采用“满堂灌”的形式, 以此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点, 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欠缺。高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 这时候老师可以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此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萃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5) .

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中学化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51-01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合作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让所有的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应用的范围、要求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难以解决,而依靠集体(小组)力量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合作时机,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切忌内容过于简单,以致失去合作的意义。合作学习一般选择实践性比较强、解决方法存在分歧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或者选择难度较大,学生独立探索存在较大困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全可能解决的问题。选择答案相对宽泛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水平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需要学生完成大量操作性活动(或者需要观察、描述大量实物并总结)的情况下,或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观察、思考、判断的时候,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能源》、《水的污染》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撰写小论文。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学生自设组长,指定每位同学的具体分工。分头到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中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实地考察或到有关单位调查,有的撰写论文,负责打印。最后,全班同学分组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和认识。在这些课内外的师生、生生合作活动中,发挥了每位同学的特长,使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参与,并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发挥和促进合作交流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分组交流,而是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②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科学的合作学习不是纯粹的自然小组学习,而是根据学生的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异质性内容进行科学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效果比较好。对小组的选定要借助班主任的力量,保持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③小组学习不应该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学习任务,责任到人。不要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④合作学习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合作学习应加强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组内评价、师生互评。

二、运用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五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积极互赖、面对面地相互性促进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自评。因此,合作学习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明确任务——小组计划——协作研究——成果汇总——最终评价。其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同一协作小组内各个成员或不同协作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这种合作学习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不同特长和优势的成员在团体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发挥团体精神和集体智慧,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在交往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金属材料》的学习。

课前准备阶段:

1.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明确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机械性能和用途。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正确选用金属材料,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协作研究。在本章的开始,布置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就有关合金的种类、性质、用途以及优缺点进行调查。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等等。

课堂教学阶段:

3.成果汇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后,让各合作小组作合金知识的报告。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做一定的补充和介绍,如人民币硬币的成分。

4.学生自学。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回答学案上的问题。(什么是合金?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应用广泛?铜合金分几类?)

5.小组合作讨论。钢的含碳量不同,用途不同,你能总结出含碳量与钢性质之间的关系吗?

6.小组汇报,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性。

7.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假如你家要装修新房,准备安装窗户,可供使用的材料有:木材、钢铁、铝合金、塑钢,你会考虑选用哪种材料呢?能否简单叙述你的理由?

8.小组汇报发言,教师点评。只要学生从材料的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且能言之有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9.学生分角色扮演。大家经过调查已经知道,铝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被大量用做饮料罐。但是铝如果在人体内大量地积累,可能会成为导致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健康隐患。你认为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假如你是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质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的老板、售货员、消费者、环保局官员、回收公司人员……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如何?

10.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11.教师小结,作最终评价。

参考文献

1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 王 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3 肖志亮.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素质教育论坛》,1994~2008

化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一、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最为推崇的学习方式。但是,笔者在与很多同行交流中发现,大多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内容不符,时机不当,生搬滥用。2.小组分工不明确,目标不明确,教师指导不得力,学习机会不均等。3.合作学习时间仓促,中途草草收场。4.教师评价缺乏,忽略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化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助、交流互补、建构新知、增强体验,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关键的细节,往往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得以发展的教学策略。

1.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综合水平均衡,组内成员各有差异、各有特点。小组人员分配一般以4到6人为宜,每组设一名组长。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尽量均衡,小组之间在公平的前提下竞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发现问题并深入地思考,形成自己新的想法;通过思考、讨论和探究,把各人的意见和想法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达成共识,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达,把各组的意见进行交流,最终达成知识互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耐心仔细地倾听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思路和结论做出判断,实现合作互补。

3.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最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优化组合,责任到人,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担任的角色,各尽其职,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角色不能固定,要轮流,如组长、数据员、报告员、操作员、记录员,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每个学生的角色平等,心中都充满自信。

4.教师的及时指导

师生合作关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及时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指导地位。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上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分工时,难免会出现不同意见和分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协调和指导分工,促成小组内部和谐,共同沟通,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及时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有时由于某个角色的知识经验不足出现了误差,或者整个小组由于思路不清导致出错,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引,指出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

5.科学合理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每一位学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希望获得成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应该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教师要对整个小组分工是否精细、合作是否友好、整体参与是否积极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本小组成员间可以互评,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中表现最突出或进步最大的同学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其次,老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充分地肯定和赞赏,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最后,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动、互补、互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一篇:电子文本下一篇:怎样赌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