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2024-06-29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共12篇)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1

面对新课改和社会变革对教育的挑战, 今天的学生必须学会与具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合作, 携手步入问题解决的历程。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 应通过给学生们提供各种机会, 使他们有意识地进入合作学习中去。因此,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合作学习而言, 需制订两类教学目标。一类是学术目标。学术目标的制订要依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可通过摸底测验或调查访谈, 了解学生在该学科领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据此来确定在即将展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如:学生必须在掌握Cl2性质的基础上, 才能学习Cl2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除杂、尾气处理等知识。另一类是合作技巧目标。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 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过程, 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创造使用合作技能的情境与机会, 并向学生及时反馈训练情况, 以便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

二、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 教师是知识的霸权, 教师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而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 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讨论, 自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因此, 教师的讲授主要集中在向学生解释学习任务, 使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任务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问题, 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呈现内容的方式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可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如:学生已学过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但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却无金属铜析出, 实验现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愤悱”状态。还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提出问题。如:在学习CO2性质时, 可先让学生考虑舞台上腾云驾雾的仙境是如何产生的, 人在进入地窖前为什么要手持炭火进行检验。如果教师能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 则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准备得更加充分, 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也会有所提高。

三、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师可采用切块拼接法, 即:教师先让全体学生了解学习的总任务, 然后将总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 每个学生解决一个子任务。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 每个人都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一环, 必须尽心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才能保证总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 在学习S02污染和防治时, 本人先将四个问题及其相关资料分发给小组不同成员, 让他们分头行动、各司其职, 这四个问题是: (1) 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 (2)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3) 空气中的S02主要来源于什么? (4) 如何防治酸雨?成员们怕拖小组的后腿, 都在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在每个人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之后, 就到了组内交流阶段。每位成员都必须拿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 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 发言机会肯定多于集体教学。

四、改进评价方式, 让小组间交流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 在每位成员对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组间交流, 让学生在发表自己探究成果的同时, 能够倾听他人探究经验, 拓展视野, 通过客观的比较和鉴别, 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使个体对任务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例如, 在高一化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中, 教材简单概括了古代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论点。本人课前将学生分组, 每组分配一个问题, 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完成问题, 制成课件, 每组一人上台演讲, 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完善、提高, 让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成就, 对有创意的小组进行奖励。

总之, 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但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还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合作学习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4]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1) .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2

(一)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1.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学设计从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与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和教学结构与策略。

2.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模式

第一部分:化学教学模式。根据我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组成绩分工法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策略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科各课型的课堂教学。该策略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主要可分为五步:

1、教师讲授。讲授活动包括出示学习目标,并对所授内容进行高效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这是学生初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起始环节。引入新课。可通过故事引入、趣味实验引入、现实生活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以一朵用石蕊染成的小花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展开过程。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精讲知识重点,运用归纳、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上所述教师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熄灭的反应实验观察和小组交流,分析实验结论及原因,从而准确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小组互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合作学习策略,融合作学习要素于合作活动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在小组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 能的 教授与指导。教师必须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组织起有效的合作,纠正偏离合作学习任务的行为,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技术、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

第三部分:交流展示。各组根据讨论的情况,由组员汇报本组学习和研究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呈现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检测等。教师要认真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反馈评价作准备。

第四部分: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观察,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合设计练习进行学习情况检测,对各组的认知、学习态度和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及时矫正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存在暴露出来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合作技能的提高,必要时进入新一轮循环。合作学习流程的五个部分不是凝固机械的,往往随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而有所变化,各部分间形成新的组合,但基本要素是不变的。

化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根据我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组成绩分工法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策略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科各课型的课堂教学。该策略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主要可分为五步:

1、教师讲授。讲授活动包括出示学习目标,并对所授内容进行高效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这是学生初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起始环节。引入新课。可通过故事引入、趣味实验引入、现实生活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以一朵用石蕊染成的小花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展开过程。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精讲知识重点,运用归纳、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上所述教师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熄灭的反应实验观察和小组交流,分析实验结论及原因,从而准确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小组互助,强化目标。在新授课之后,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份复习巩固作业单,学生依据作业进行复习,一般每个小组发给两份作业单,1号(优等生)、4号(差生)做一份,2号(中游生)、3号(中游生)做一份,目的是实现组员之间知识互补,找出未能掌握所学内容的学生。

3、合作矫正。此环节是学生在其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当堂改正错误的一次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为确保组内所有成员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1号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职能,同时教师也要巡回检查指导,通过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帮助和指导,让其掌握所学内容,让“差生”得到帮助,让优生也在帮助中提高自己的理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进而实现全员达标。为保证矫正的结果,教师可任意抽取一小组成员说明答案理由。

4、测试提高。合作矫正完毕,教师对学生进行测验。该测验每人一份,独立完成,不允许有互助。测试可由小组交换批阅,也可由教师批阅。批阅后对遇到的疑难和差错可回到小组内矫正,也可由教师收集信息后共同矫正,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5、小组奖励。测试完毕,计算出测验分数、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计算方法见附表),对那些达标程度高的小组采用口头表扬、板报、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奖励。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能使每个学生都去关心小组的荣誉,这样不仅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形成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且使优等生成绩越来越好,后进生也有了很大进步,也获得了与优等生同样的奖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该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导向,以小组学习为主体,将小组内的互助活动与组际竞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将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改善了课堂情感氛围,并且对师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规模的确定。通常规模较小的小组,由于组员共有的知识范围较小,其效力也较小;而规模较大,效力也较大。但如果小组太大,又会产生诸如个人在讨论中更易受到压抑,喜欢说话的组员可能独占小组活动时间等新的制约因素。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便于操作,我们基本上采用4—5人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与传统教学的学习小组按能力、兴趣或学业成绩同质分组不同,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组内,组员尽可能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各组之间尽可能均衡考虑。

(3)小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安排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和报告员等基本角色,每个组员承担各自的责任,角色每1一2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4)小组的时空结构。为变革传统课堂结构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流通,学生参与度不高,消极性静态听讲的特征,合作学习将合作性人际交往结构引入课堂,建立一个立体、多边、全通道的课堂交往结构,常用的做法是将传统课堂中多采用秧田型座位布置变为会晤型(前后桌成小组,前排学生只要转过身子就可与后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U字型、马蹄型、内外圈型等座位安排,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和相互搭配运用。

(5)小组长培养。由于小组长在小组活动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加工、处理可资参考信息的能力,承担小组内必须的多种功能,通过小组活动的理由等做法来帮助组员理解小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能够紧密围绕主题,防止小组仓促得出不可靠结论。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骨干、桥梁作用,既是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小组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小组长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轮换担任。小组长的领导也不是大包大揽的统管一切小组事务,而是在个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来做引导、促进和协调工作。这又是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小组显著区别之一,体现更为民主的倾向。

(6)动态编组。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应对类似现实生活,也为了避免形成小团体,又兼顾小组的相对稳定,小组每6一8周进行一次重新组合。

4.合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作技能内容繁多,我们选取一些最常用诸如“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等基本内容,由教师示范,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后进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应作巡回观察,及时地为学习小组演示合作技能或给予纠正和指导,促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逐步使学生达到合作技能自动化水平。

5.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种类繁多,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并综合运用。

指导型策略:指导型策略,强调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常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尤其适用于学生刚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

过程型策略:过程型策略强调的重心在于小组过程和技能的发展,适用于化学课的各类课型。通过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成员们被指定扮演特定的角色,培养合作技能,形成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共同促进小组进步。

探究型策略:探究型策略侧重的是在解决较为复杂问题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冲突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力量。

6.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取代了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同伴合作性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有别于其他课堂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对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教师以一名特殊的班级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其管理重心在于监督、促进学生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增进学生间的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协调小组与班级活动的关系。还有关注与表扬。对表现出预期行为的小组给予关注和认可,促使各小组纷纷效仿,从而实现课堂管理目的。小组表扬有助于建立课堂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称赞,表现出何种行为可以受到奖励。对于合作学习中教师所不期望的行为,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不予关注理睬。若对这些不期望的行为,如擅自离座、交头接耳等予以关注,那么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增加,即使教师严厉地批评了擅自离座的学生,其他学生照样还会去模仿这种受到了批评的行为。

7.合作学习的评价

(l)评价内容。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的合作技能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行为、合作过程作细致的观察来实施。评价者可以是授课教师、合作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合作交往开展的情况。通过评议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评价。这方面评价主要是根据访谈来进行。三是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对达成学术性目标所作的形成性评价。一般地,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测试或进行提问等方式来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调整和修正,并给予必要的补救措施和辅导。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间的互评互查和自查环节,这是合作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同伴间交往的人力资源,使每个学生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详细、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2)评价方法与策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的策略,使小组成员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合作的主动性,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满足各类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发展需要。老师尤其是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启示,能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化学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的学业成绩,较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合作学习同伴对相互之间的突出表现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都充分发挥了以激励为主的教育功能,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整个班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体现。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对老师的设疑和同学的疑问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究兴趣。有些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并提出看法。对问题的思考开始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协作意识开始慢慢养成。

另外,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时,由最初胆怯、语言不连贯,表达能力较差到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逐步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一天天进步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学习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老师们和课题一起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很多已成为校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带动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稳步推进,使校本教研工作更加繁荣昌盛。“科研型”化学教学骨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化学教育有特色正在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六、问题与思考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虽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研究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仍存在不少缺憾和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课题是在初三年级逐步推进,全面进行的,由于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去实施。这给我们提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对于处于学习压力特别大,竞争性非常强的毕业班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合作学习研究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情景复杂的工作,在班额大的情形之下,1一2个实验教师很难顾及全班同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还有待改善。

3.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学科、几个实验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各个学科协同,课内课外结合,尤其要从基础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希望通过化学学科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对合作学习在学校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

2.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上海教育,2001(7)。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96年10月第一版。

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篇3

1.高中生物应用合作学习的优势

1.1树立合作意识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国际教育倡导合作学习,特别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日渐复杂,凭一己之力早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大对于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受我国国情特殊性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缺乏树立合作意识的成长环境,应用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1.2培养交际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为学生间沟通及交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互相教学、交流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间互相帮助、沟通情感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促使学生间互相监督,形成课堂制约力,进一步约束自身学习行为,做到“张弛有度”。

1.3开发创新思维

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尤其是针对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學过程是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法采取异质分组的方法,其实质为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宽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开展一系列课堂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为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

1.4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参与”转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设立情境问题组织一系列小组讨论,多思考多表达,得出合作讨论结论,完成思考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把握适当时机,准确“点拨”,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加深教学印象。

1.5形成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高中生,从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进程来看,是形成竞争意识的初始阶段,学校必须加大对于形成竞争意识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成长为上进心强并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将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间形成“角逐”态势,促使学生间形成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高中生物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2.1知识实践化

生物作为一门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内含有大量的实验项目,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讲解完成教学过程。同时,受生物实验特殊性的限制,生物实验反应无法完整呈现于每一位学生眼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系列课堂实验,鼓励小组自主分工完成实验过程,得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生物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记录机会。

例如:以高一《生物》为例,光学显微镜的调试步骤复杂,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讲解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选择真实的光学显微镜完成调试,但是光学显微镜的造价高昂,少部分学校的教学基础薄弱,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可利用合作学习法,以5人为一学习小组,借助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及摄像机等设备,轮流上台演示调试光学显微镜,放大调试过程及调试结果,便于及时记录调试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以“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为例,教师可回顾已学知识“细胞的概念”,讲解“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的区别,以5人为一学习小组,组织观察实验“大肠杆菌及酵母菌”,鼓励学生判断“哪个是真核细胞?”。

2.2知识动态化

作为合作学习分组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模型的分组方式包括特长分组、情感分组及兴趣分组,完成分组后,教师可大致讲解教学内容,组织讨论教学内容,拟定各分组的讨论命题,由各小组自主选择,进一步细化命题,分为若干个“分支问题”分配给小组各学生,自主研究,自主解决,自行得出讨论报告,便于汇总,形成完整的讨论报告,便于各小组间分享学习心得,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报告内错误观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紧扣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书本知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通过调查模型合作学习的方法,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

例如:以高一《生物》为例,在学习“叶绿素”的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法,以调查模型为依托完成班级分组,大致讲解叶绿素提取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及基础概念,组织课堂讨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拟定各小组的讨论命题“哪一种色素扩散最快?”、“哪一种色素含量最多?”、“哪一种色素含量最少”,由各小组自主选择,进一步细化命题,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操作及记录,尤其是叶绿素属于虚拟概念,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合作学习促使叶绿素“活”了起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加深教学印象,激发学习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合作学习分组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编号模型适用于复习教学,尤其是问题明确的论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编号模型为依托完成分组,即将全班学生分为5人小组,按1-5完成编号。教师提出问题后,各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报小组编号请学生作答。

3.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4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对恰当的学习方式加以选择,切勿一成不变。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为主,切勿喧宾夺主。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身心特征,来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确保因材施教及因人制宜。

2. 竞争与合作探究原则

合作学习是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探究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便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就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且有效地展开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3. 整体性原则

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当促进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切勿放弃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 迁移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在温故知新上,同时也体现在知识应用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可以成为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引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

每堂历史课程均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应当将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目标至少应当包括四大方面,也就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在明确历史合作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涉及个人目标,还应当纳入共同目标。

2. 加强分组合作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为异质小组的分组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纪律、家庭背景等,将学生从高至低划分成六级,再任意从每一级中抽取其中的一名学生,将该学生分配到一组中,每半个学期抑或是半年调整一次小组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角色明确。

3. 重视教师导学

合作学习充分展现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且灵活反复地根据教学环境的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思想,还应当给予学生方法与能力的指导、理论知识的指导,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4. 确保讨论的效果

众所周知,思维往往始于疑问,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便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讨论或者组内讨论,往往最终均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其次,要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小组研讨的民主性;最后,要将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

5. 及时解惑释疑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在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全班的范围内予以讨论、交流、分析,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如果仍然有学生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解答,抑或是提供必要的指导给个别小组。在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让学生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逐步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合作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5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四、课题结构

五、实验任务

六、实验内容

七、实验对象

八、实验程序

九、实验结果报告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任务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的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学习是一门科学,而任何科学离不开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极端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方法和技能便成了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很难自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指导便成了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所在。

2、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本身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教法源于学法,学法又依赖于教法,教与学都是辩证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是主体,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学是内因,学是根本,有学才有教。学习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教不仅是教会,还要会教,只有教得有方,学的才会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其特有的长处。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乐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首先是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脑力劳动,是由“移置”到“裂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从现代教育技术角度上讲,它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寓教于乐,感染力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特点的基础上,开通了学生与现代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信息具体化,能启迪思维,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能力,并开拓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中现代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勤奋学习,广泛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过程中,在加大学习内躯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现代教育技

1术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4、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共同参与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制约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其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理解和智能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诱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教育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大量练习或简单机械重复的落后教学模式。因此,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逐步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我们选择“学会学习”作为整个实验的突破口,拟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目标。

四、课题结构

根据本课题目标体系,构建子课题和具体课题。

五、实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得知识与发展智能,能动地实现与教育目的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采用下列七种方法进实验。

1、实验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2、调查法;设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题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3、观察法:对实验学生采取个别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变化情况。

4、对比法: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效果。

5、测试法;每学期期末采用统一试题,通过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

6、分析法:即作品分析法,对每学年进行一次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业、考卷、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实验教师的典型课例、教案、CAI课件、教研论文等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情况并评价其成果。

7、文献法: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内容

1、教师教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四步完成的。

(1)学习。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普及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先进理论,如《教师实用心理学》、《现代教师指导》等。从多理论角度探讨学法指导,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模糊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等。第二,指导研究学习。我们特别组织了教学骨干深入学习学法指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有关资料。第三,结合课题学习。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学科课题,认真学习了相应的一些专门理论。

(2)研究。在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上采取了四个“两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校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我们和县电教馆建立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指导。第二,科研和教研相结合。我们既组成“学法指导”课题组进行科研,又发动教研组搞专题教研,并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把学生纳入研究活动,发动他们写总结,与他们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四,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教师以教法带学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示范;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3)实验。实验的具体形式有开设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科教育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向纵深发展;在班组工作中开展学法指导等。

(4)总结。学校定期总结,分析情况,进行调整;教研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备课、评课、考试等形式进行总结,对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把教会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到新的层次。

2、学生学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抓了教育、指导、总结、激励四个环节。

(1)教育。第一,通过校会、年级会、校刊以及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科学化的重要性。第二,班级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学习指导的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名人谈学习等,把学习教育作为班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把学法、学风教育和优秀生表彰会、学习总结会结合起来,激励学生锤炼自己的优良学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指导。我校经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指导有如下方式;第一,课堂渗透法:通过教法渗透学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地传授学习方法,把“指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课程传授法:在各教学班,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上学习指导课。第三,举办讲座法:分年级开设指导讲座。通过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养成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认真完成作业;改进复习方法;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应试技能;学会检索方法;丰富见习内容;掌握实习要领及分科学习方法指导等。第四,随时指导法: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练习等随时加以指导。第五,相互交流法: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方法和自学经验,选择获得成功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作典型带动。充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第六,积极参与法;着重于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第七,及时调整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对教与学的方法及计划做及时的调整。第八,择优选择法:选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学会选择,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第九,分组分类法;在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组分类指导或通过专门训练达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第十,群体“共生”法:通过建立一个积极、主动、乐学、向上的小群体或班集体,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习惯学生的转化。第十一,谈心了解法:针对各类型心理素质的学生,通过谈心,加强个别指导。第十二,经验推广法;把成功的经验向校内外推广,促进各种教学的发展。

(3)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积累在学会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总结。

(4)激励。建立学法总结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学法指导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七、实验对象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参加实验的有三个班(共120余人),其余的一个班为比对班。参加实验的学生均按上学期考分对等编班,同时还考虑到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的比例基本对等,未加任何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相等。

八、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基础发展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主要任务培训实验执教老师,为全面开展实验作准备工作,同时边调查边充实完善方案边实验,实验一开始我们就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知两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积累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2、深化发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的情况和实验目的、实施方案,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3、分析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任务是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编辑《实验单项研究成果汇编》

九、实验结果报告

(一)学生各科成绩稳定的显著提高

实验班(组)学生各科成绩明显高于全级(对照班)学生各科成绩。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

由此可见,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原则、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艺术、学习的卫生、学习效率、学习环境,以及特殊学法、记忆方法、科学用脑等诸方面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实验班(组)学生各成绩稳定,均优于全校同年级学生。

(二)围绕课题研究,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不少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构建了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三)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学生中由于开展“学习指导”,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被动学习局面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局面。

(四)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组教师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六)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高中物理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6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互助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组织。

一、互助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互助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小组或者同伴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小组的构成要充分考虑到“质”和“量”两个因素。“质”就是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而“量”是学生的人数。小组在组成过程中应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组间评价和参照。

二、分组的步骤与要求

1.将全班所有学生按学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并划分成A、B、C三个层次

2.汇总、填写所有学生的概况表,包括性别、兴趣、组织能力等

3.确定小组成员人数,每组4-6人为宜

4.合理分组

为使各小组之间“同质”,应该随机做到:(1)每个小组都应包含学业成绩在各层次的学生。(2)尽可能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3)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三、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分工

对各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并进行适当分工。在实践中至少要有一名组长和一名学科代表,其他成员都要为互助合作学习承担自己的一部分责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小组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做好团结组员与互帮互助工作。学科代表的职责是协助组长开展好自己优势学科的互助合作学习,对本组基础弱的同学进行耐心帮助,在学科问题的讨论中可作为中心发言人。

四、小组成员座位排列方式

小组成员座位排列应当以方便学生交流合作为原则,以4~6人为宜,组内间距尽可能小一些。在组间排列上,需要结合教室的空间布局,尽可能拉大组间间距,方便学生活动和教师的巡视指导。

五、互助合作内容的分配形式

合作内容的分配可根据合作内容的多少、合作内容的性质、合作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统一式和分散式。

1.统一式

如果一堂课只有一个探究方案或以少数不同层次的思考题作为合作主题,就可以采取统一式,如《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内容,就可以采取统一式的内容分配形式,也就是所有小组均合作探究一个主题。

2.分散式

如果一堂课有多个探究方案或以多个同层次的思考题作为合作学习主题,就可以采取分散式。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等内容,在学生根据资料或经验提出定性的结论后,就可以不同小组合作设计不同因素的探究方案,为达到合作的深入与取得实效,这样的分配形式要求不同的合作主题之间是同性质的,合作同一主题的小组至少2~3个。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更为重要的是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互助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2)互助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3)互助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4)互助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聊大教育硕士)

高中政治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篇7

一、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第一, 生动风趣,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上好高中政治课的情绪。如果一堂政治课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 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枯燥乏味, 叫学生怎能不看别的书、不做别的作业、不打瞌睡呢?语言生动风趣, 并不是故作斯文, 卖弄辞藻, 华而不实, 搞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而是要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歇后语等, 还要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语言穿插使用, 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第二, 语言要有启发性。语言在教学中或引而不发, 或一语道破, 或举一反三, 或发人深思, 这一切, 都是语言的艺术。

第三, 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音色声调上应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应有节奏感, 要抑扬顿挫, 分轻重缓急。切忌平铺直叙, 一堂课从头至尾用一个频率发声。此外, 还应以必要的动作和姿势辅助语言, 以增强其效果。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 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 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 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 限制其教学思路, 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在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建议

选取合适内容, 敏锐捕捉合作时机。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内容均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学科, 不同章节的差异也很大。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合作性, 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等特点。而且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合作的时机, 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愿望, 不痛不痒地为了合作而合作。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较重, 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这时的分组合作才有效益, 也才能调动小群体的智慧, 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和支持, 让学生真正感受合作的意义, 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师生双方存在“逆反心理”

教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 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 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 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 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枯燥的教材内容感到乏味, 对社会上的一些轻视政治科目学习现象的认同, 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感到厌倦, 对教师简单古板的教学方感到失落, 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 等等。

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 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 政治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 消除不正确的观念, 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 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 “轻装”教学;另一方面, 政治教师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 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 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 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 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不顺心的心理状态, 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发展。

四、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民主、平等、和谐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的问题, 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地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 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 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 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 学生感到压抑, 教师也十分疲倦, 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向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 放下架子, 改进教法, 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 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项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 大胆创新。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互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总之,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值得人们去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克服这些问题, 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摘要:语言的科学性要确切、明白、实事求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问题不能有半点含糊和虚假, 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彻底杜绝一切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做到每一句教学语言都是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 都经得起客观实践的检验。这不仅关系到政治教师本人的威望, 而且关系到高中政治课堂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所谓合作学习, 是指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整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近年来, 这一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实践证明, 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性、积极性,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有比较清晰的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教育中, 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是学校最该重视的问题。单从化学这一门课程来说, 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获得进步。不同的学生, 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上, 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相互合作, 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 相互探讨, 相互启发, 可以将双方的思维引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并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 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探索、质疑、思考、研究, 发展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互助互爱, 增强集体凝聚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成功的信心。

二、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 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挑战性。化学作为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科之一, 适合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 解决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就不能草草了事, 而是应该精心设计有一定争论性、趣味性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 但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过多, 否则就会打击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耐心, 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学生合作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格外重视。通过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 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将会明显提高。

(2) 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应该为每个学习小组设定符合小组特征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 并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例如, “物质的量”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难点, 它是一个分界线, 初中化学重学生的宏观认识, 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 就跟长度、温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捧着一杯温水, 感受“温度”“质量”, 杯子的高矮大小即“长度”, 水很烫则体会到“时间”漫长, 那么, 这一杯水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这样的质疑, 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概念, 又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通过质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出正确答案, 学会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探讨, 并且在探讨中合作学习。

(3) 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 实验课堂中的大部分化学现象十分神奇, 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跃跃欲试。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每一个实验环节精心设计, 同时增加其他不同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神奇反应的同时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在学生分组做实验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化学反应出现的现象仔细观察, 并详细记录。因为课堂时间、实验器材等限制, 通常不能让每位学生亲身操作和体验化学实验。所以, 最佳的选择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任务, 还能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模式中体会到探究、讨论、成功的意义与乐趣。比如, “氨气性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滤纸 (剪成蝴蝶形状, 在上面涂上酚酞试液并晾干) 发给学生, 请学生打开氨水试剂瓶, 将蝴蝶放在瓶口。这时, 学生发现蝴蝶变成红色。接着, 教师提出问题:蝴蝶为何会变红?体现出氨水什么性质?这样的引课方式, 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相互讨论,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 这样的方式也为整堂实验课定下“探究”基调, 让学生在观察化学现象的同时,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 也是教学策略的变革, 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 能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平等意识、培养承受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苗深花.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及合作意识、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 2006 (08) .

[2]任跃红, 李鹏鸽.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1 (06) .

[3]叶方猛.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2) .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9

一、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性作用,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自主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全局性影响. 教师不仅要扮演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而且要充当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 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及时予以方法传授和策略指导,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如, 在进行“空气”教学时, 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空气化学成分的发现史, 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教材自我阅读, 并明确了知识重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我感知和体悟. 随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这时学生有的会问为什么要用红磷燃烧的实验验证氧气含量? 为何在红磷燃烧之后, 水会流进集气瓶? 为什么用蜡烛燃烧来验证实验的可行性? 在此过程中, 笔者首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加以探究. 通过各种小组合作的方式,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优势,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 和众人之力顺利解决面临的问题. 笔者对学生及时予以指导, 以便他们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在“空气”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全面认识和充分理解了学生在自我阅读之后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有利于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二、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刚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而言, 化学实验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对教材实验加以全面演示, 而且还要拓展实验内容, 加强学生实验环节, 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自我设计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严谨性思维. 但是若是让每个学生都单独完成多个化学实验, 无疑是不现实的, 此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开展小组合作, 不仅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提高教学有效性, 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重要. 比如, 在进行“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教学时, 学生的实验成功效果各不相同. 这时笔者提出“为何有人实验成功了, 而有人却实验失败了? 导致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加以实验探究, 并由此让学生知晓二氧化碳的倒入方式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 若是从烧杯上方倒入, 蜡烛不会熄灭, 而若是沿烧杯壁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蜡烛就会熄灭. 随后笔者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首先, 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并做好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 其次,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并密切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所有这些都完成后, 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在经过上述实验探究后, 二氧化碳都具有什么性质?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几种?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请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最后, 笔者让学生就实验探究所产生的心得体会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全面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堂情况加以灵活处理, 重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教学优势,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 笔者设计了一个“如何验证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的小实验,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 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 然后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 让学生对课下小组讨论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验证. 在学生所呈现的各种实验方案中, 不乏创新十足, 可行性较高的优秀方案. 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合作设计、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了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有效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总之, 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的教学改革, 教师必须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应用, 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系, 打造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摘要: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是初中教学的一大目标, 是初中化学教师的永恒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全面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体系, 就可打造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参考文献

[1]任跃红, 李鹏鸽.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1 (18) .

[2]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5) .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10

长久以来,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被忽略的盲区。 很多学生对教师存在惧怕、敬畏等心理。 另外,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长期存在, 来自升学和家庭的各方面影响, 造成学生将个人成绩与名次等放在第一位, 合作意识淡薄, 因此, 在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刻不容缓。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及其实践

2.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准备

传授知识需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策略。 教学策略的建立要从基础开始, 而后是依据策略规划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与知识相关材料的选择及师生互动程序的规划。 这样开展合作学习, 效果更好, 成果更充实。

2.1.1合作学习准备阶段

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 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 合作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都十分关键。 教师作为主导者, 要分析之前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差异, 知己知彼, 才能将知识点更好地精炼升华, 进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应该掌握知识, 根据合作学习需要, 教师还要理清合作目标, 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重点讨论和研究的知识点, 包括相应的合作技能。

2.1.1.1构建和选择合作学习策略

教学内容较之于不同学生个体, 反馈是不同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领会能力、教学进度进行有序调整, 从教材、学生两个方面选择策略。

2.1.1.2小组的建立

小组, 这种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合作学习。 但必须制定小组行为准则, 如低声讨论、小组完整性、意见数量等, 这其中包括能引导小组中的同学主动发问, 学会听他人观点及记录讨论内容等。

2.1.1.3学生准备细节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积极性, 做好思想工作, 让学生进入学习和思考状态。

2.1.1.4树立教师地位

指导而不干预, 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把握的原则。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与合作目标后, 敦促和帮助学生建立小组, 下发学习任务并明确目标。 在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 合理地评估学习效果, 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明晰, 适时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鼓励和评判, 帮助学生总结合作情况。

2.1.2合作学习的实施

教师要发挥在合作学习实施阶段的指导作用, 这关系着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知识。

2.1.2.1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学是综合性活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交互式学习法, 一定要遵循知识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 不能盲目开展, 要有针对性, 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身心反应。

合作学习次数不宜过频, 学生精力不是无限的, 过犹不及, 过多的操作合作学习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影响知识领会的深度和广度, 合作学习的效果也难以保证。

2.1.2.2讨论问题要创新

学习小组要创建讨论问题, 进而分析和深入挖掘知识点, 但同样要有的放矢, 提出的讨论问题要有新意, 要能结合生活实际, 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 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前应口头或者书面征求学生意见, 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教学实例:学习过氧化钠性质, 合作学习中, 教师可将实验演示部分分解,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首先进行讨论:教师创设问题:水能灭火是常识, 但水能否生火呢? 学生各执己见, 激烈讨论。 这时, 学生情绪到达高点,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并演示:将石棉网放置铁架台上, 在石棉网上放适量棉花, 把0.2g过氧化钠撒在棉花上, 在过氧化钠上部滴水, 棉花随即猛烈燃烧。教师演示完后, 让学生在小组内实操, 并分析过氧化钠成分和反应原理, 要求学生体会并理解其遇水燃烧的特性是因其本身具备强氧化性。 结果:过氧化钠的化学特性被直观地展示出来, 学生牢记此知识。

2.1.2.3合作技能的培养

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重要的环节。 合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和团队的价值, 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学习的力量, 降低解决复杂问题的难度, 树立学习信心。 合作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元素,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

2.1.2.4监控与评价

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时时监控进展,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包括情绪、发言、成就感、知识掌握程度等。教师要监督学生开启小组中的交流评价, 不能因为已经解决问题就忽略此环境。 对讨论比较充分的小组, 要给予表扬并允许其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带动其他小组主动发言, 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2.2合作学习的总结

2.2.1让小组充分展示合作成果

全面的成果展示, 包括学习结果和过程、合作方法、情绪及情感体验、经验等, 要突出重点和亮点, 重点介绍小组学习中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内容和关键点。 要让学生参与到总结和评价中, 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 进行自我评价。 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述, 突出对方法、技巧的评价, 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

2.2.2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 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指导评价等多种方法可交替使用, 这样既可消除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挫败感, 又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让学生更喜欢合作学习这种方式, 更能发挥个体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要改变学生对枯燥元素和符号的厌倦心理, 合作学习的应用切实可行,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观念,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凝聚力, 更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2]张云松.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3-14.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中化学    实践

新课改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中注重教学中的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多维互动统一,并且其注重突出教学情意功能,注重技能、情意、认知以及人际目标上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在师生角色上,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整个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 学生小组的组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是组建良好的学生小组,其中包含了确定小组规模、小组成员的构成以及小组中角色的搭配几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1)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性与有效性,一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4到6个小组成员组成。(2)在小组成员的构成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同质构成,在这种分组方式中,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自愿组合,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的探究问题相同,这对于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发与相互补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各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另一种小组构成方法是异质构成,也就是将能力水平与知识程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这更有利于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3)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角色搭配,将合作者、引导者、实施者、活跃分子、协调员等进行合理地搭配,各个小组成员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

2. 学生合作意識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讲解合作的重要性,以便于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一种主体参与意识,以及良好的扬长补短意识与亲和他人意识,这也是合作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在班级中建立起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以便于为学生建立起多维的互动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团体技能的培养,鼓励小组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思想交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3. 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

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实施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制定出具有开放性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以便于对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想高标准的持续提升。在此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进步、参与评价的空间,这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4. 相关案例

利用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实例来对合作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予以简单分析。例如,在有关氧族元素的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开展这部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依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班级中的65个学生划分成为13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有5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具体的研究内容由小组成员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进行自主选择,最终所确立的小组研究课题分别为: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某电厂废弃排放情况调查与改进意见分析、酸雨的成因分析、经济落后地区是要环保还是要发展、浓H2SO4与Cu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浓H2SO4与Cu反应中的黑色物质的成分研究等。在各个小组成员的课题确立之后,教师要能够协助学生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并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各个小组以及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并要做好学生的技术支持工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在指导各个小组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及相关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对于其整体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进合作学习理论,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对合作学习理论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心态,调控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任课教师必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其主动意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并加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心态进行有效调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学习质量[1].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该种方式的应用以人际合作与互动作为前提.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高度重视生生间的相关交流与合作,改变单一的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物理是一门具有较强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进行的主体为学生,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主导作用[1].

二、合作学习心态有效调控措施

1. 开展分组比赛教学,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

比赛是一种激发人们拼搏奋斗精神的最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将比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不仅可充分激发学生拼搏争先的精神,同时还可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不断增强好胜心和求知欲[2].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组比赛教学模式可有效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习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内容抽象且复杂,学习难度大,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无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进行培养和调控.应用分组比赛教学模式可促进课堂教学气氛得到有效活跃,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恒定电流章节中的“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教师根据教材设计探究性实验,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以比赛的形式要求各个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电路设计,并对干电池的电动势、内电阻进行测定.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操作的便捷性作为标准评选出比赛的冠军,并给予相应奖励.在比赛过程中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其合作学习心态进行调控.

2.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合作热情

心理情感是促进学生的合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的主要内在力量,而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情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合作学习心态调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电磁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存在较大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物理情境的创设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相关物理知识,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电磁学相关知识与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密切结合在一起,积极进行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将概念性、抽象性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心态.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物理情境的创设:使用多用表对一节新的1号干电池进行电压测量,测量所得电压为1.5伏.然后将电池与1.5伏额定电压的小灯泡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将开关闭合让学生对灯泡的亮度进行仔细观察.这时候灯泡会很亮.然后将两节旧1号干电池进行串联,测量总电压为2.8伏,将这两节旧干电池替换掉新的干电池,然后让学生分组探讨当开关闭合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各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让各组派1名代表总结该组的探讨结果,并作出相应分析.学生探讨的结果多为“灯泡会被烧毁”或“灯泡会更亮”.但是实际结果却为“灯泡变得比之前的暗”.这个结果正好跟大部分学生的猜测想法相反,在这样的情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其思维.因此,为后面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师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到相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在相互探讨的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观察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2].

3. 加强合作学习引导,合理进行成员分配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时需高度重视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科学实施.教师科学地对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进行引导是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知识相关背景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大概的认识,加深知识记忆.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目标.进而使学生在过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只有这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围绕代表性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保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进行.例如教师完成“复合场”相关知识的讲解之后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教师可将习题设计为匀强电场E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匀强磁场B的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让三个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油滴M、N、P进入该区域中,N进入之后可沿竖直平面往内做匀速圆周运动,P进入之后可往右做匀速运动,M进入之后可往左做匀速运动,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分析3个油滴的质量关系.习题如图1所示.

教师可通过该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习题中蕴藏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平衡关系,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小组中的成员均无法解决相关问题时,教师可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必须要掌握各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教师应严格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提高成员分配的合理性,进而促进各学生均能更好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使小组成员间的学习能够体现出互助性和互补行,使学生能够成分发挥自身学习优势,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员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关交流效果.

总之,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可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心态进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帮英.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探究[J].求知导刊,2015,6(11):261-262.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措施下一篇:印象派绘画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