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篇1
教学活动是一项知识情感交融的复杂活动[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的情感教学逐渐得到重视并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大纲相应的教学要求, 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一种模拟真实的情景之中, 利用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消除师生之间的疏离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法可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情趣、有魅力、可亲近, 可使自己的学生变得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因此, 情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研究、借鉴和推广的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高效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故而注重情感教学,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课堂充满着人情美、人性美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热情似火, 能换来学生的激情高昂;教师的柔情似水, 能换来学生的兴趣高涨。因此, 作为课堂教学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 必须重视情感教学的独特魅力。下面我们来一起论述一下关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
一、魅力课堂情感教学的渗透
语文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若想使人文精神在新一轮课改中获得回归, 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语文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相关内容加强情感的渗透, 实施对学生的心灵的洗涤, 达到预先设定的情感目标。知行统一、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只有融入情感, 课堂才会有灵性;只有师生情感交融, 课堂才能互动;只有互动的教学过程, 才能把真情传递;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通过学习培养优良的品性。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实施情感教学, 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限。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 我让学生跟着配乐轻声吟诵, 以体会诗人在内心情感抒发与意象的替换上相对应, 抒情主体与客体之间由黯然到深沉再到直抒胸臆的情感交流的过程。由第一小节的“挥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小节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再到第三小节的“我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 情感的抒发逐渐由低沉而转为高亢。再来看第五小节, “星辉”又怎能用船儿装载?“星辉”虽可看可感, 可它也是无形的。诗人却语出惊人的要用小船儿“满载”它, 这是多么大胆、何其奇特的想象啊!学生很容易就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幅景象, 诗人独驾一叶扁舟, 荡漾在康河的柔波里, 寄离愁于星空, 心灵被触动, 唤起了诗人莫名的忧伤……
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 更要深入挖掘课文渗透的情感因素,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课堂中必须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再次得到升华。
二、高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的要求
1. 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时代的孩子最在乎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同学的包容与友谊。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所谓“差生”,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他们往往都在被“关爱”遗忘的角落。这不符合教育没有遗忘、没有角落的教育理念。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动之以“情”, 就可能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窗户, 就可能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就可能激起他们奋起直追的信心。从教的经验告诉我:朴实的关爱是照亮学生前路的火把。
2. 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信任
尊重意味着少了霸道, 信任意味着没了猜疑。这样的教师极容易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亲其师, 信其道的道理无人不晓。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份尊重和信任, 换来的是无法预料的惊喜”。
3. 对学生多些赏识, 少点呵责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是愉快学习、幸福成长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迸发出的美好情感进行赏识点评, 并能把它放大, 让它成为持久而稳定的积极情感, 课堂学习就一定能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 比之简单的说教更能事半功倍。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热情的赏识评价不可或缺。
三、高中语文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高中语文教材是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编选的。作者真实而积极的情感渗透进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物。因此, 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一篇文章, 读懂一个人物, 有所受益, 教师除了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外, 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文本字词句的品味揣摩, 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 与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来达到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
1. 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蕴涵着形神兼备的情感内容, 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只有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培植人格的“净土”[2], 才能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 只有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经历, 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 最终形成内在的积极向上精神诉求。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科学整合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 并能进行提炼、升华,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人格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情感的内在功能, 引发学生的激情。例如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诗歌开篇和结尾诗人处于清醒的物我相对的清醒的现实之中, 主体部分则彻底丢却一切现实中的失落, 物我两忘, 全身心地体会那些从未体会过的虚幻的非经验感觉, 借此表述自己寻求娱情山水以忘忧之情。同样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 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本诗首尾两段诗人伤感于自身政治命运的坎坷, 主体部分则沉浸在优美的琵琶曲中而获得片刻的心灵宁静, 同样表现了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审美意蕴。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 带着情感走进文本, 踏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受理解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预设的情感目标, 唤醒学生“我想学, 我要学, 我爱学”的热情。
2. 从情境创设中唤起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中是否有充沛的情感。教学中,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一种氛围。教学实践证明:热而不闹、宽而不松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因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场景, 在对知识的渴求中活跃思维、激发想象、生成感悟, 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本主旨。在讲解《再别康桥》一诗中, 我在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的情况下让他们揣摩诗中的意境。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淡淡的离愁化作丝丝的相思, 融入诗人刻画的康桥美景之中, 也遨游于诗人的奇思妙想之中, 品味诗人如妙手天成般书就的这一首宛如美妙典雅的钢琴曲般的抒情诗,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在情境中开拓学生的求知欲, 让大家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独特的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实效。
3. 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师生情感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 可以说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呼唤学生迸发无穷求知欲望的火种。这种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评价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评价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它将成为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绵绵动力。正如顾泠沅教授对我们说:“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 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总之, 情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堂, 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启发, 就能创造出富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受到崇高情感的熏陶, 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情感是人类特有的, 情感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有效的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改革以来, 本人深入学习情感教学的理论, 将情感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中长期实践, 这里我将自己和前人的经验做简单的总结, 希望能为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兵兵.论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研究;教育界;2011.17
[2]周培堂.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妙用;中学生阅读 (高中教研版) ;2010.1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篇2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情感培养是英语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意识,采用适当的.情感策略,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 者:赵志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情感培养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感教学 人生观
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政治教学,更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艺术。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偏于传统,也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政治缺乏学习兴趣。情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1.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的内容较为抽象,相比于具体直观的地理和拥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而言,政治在学生心目中大为逊色,因此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的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仿似看电影一般。学习地理,学生可以畅游在祖国大江南北,一堂课下来,就像是一场旅游。但学习政治,则颇为苦涩烦闷,一堂课之后往往传来学生们解脱式的欢呼。
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无疑是政治教学的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情感教学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情感教学运用其特殊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截止到现在,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最好的方法。
2.情感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作用。如何提升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都面临的难题,并非是政治独有。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反映,每一门学科都有其枯燥乏味之处。例如历史,有很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是数不清的年份、国别,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情感教学也就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就政治而言,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有序、有趣的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对学生的人生观起到作用。任何一门学科,其目的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知识量,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每一门学科成功教学的基础都是兴趣。只有在具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3.情感教学对未来的教育方法有启迪作用。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方式都是以说教为主,老师运用大量的理论来说教,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学生当时记住了,便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知识。其实学习并不是这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记忆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能够灵活运用,第三步是在未来发挥导向作用。说教式的教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弊端,显然已经不能继续流传。尤其是对于政治学科,内容本身就十分枯燥,教师如果不能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则教学就显得更加乏味,学生又怎么能真正学到东西?情感教学促使教师授课时带入情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触碰,也唯有这样的方式才能流传发扬。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应该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传统落后的说教教育改成情感教育,加深学生與教师的心灵接触,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情感教学的实施方法
如何将情感教学运用于教学,又是一大难题。笔者在本文提出一种观点,即采用“寓理于情”和“寓理于趣”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情感教学。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方法也极为有效。
1.寓理于情。何为寓理于情?笔者认为将教师的情感融入教学,使政治的教学充满感情即是寓理于情。在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授课时往往兴致勃发,当讲到某英雄人物的事迹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也能够很快被点燃情绪,并且能够真正融入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样的教学方式,便是寓理于情。但政治不同于历史,政治教学也要寓理于情,就显得更加有难度。
政治教学中,往往会用到许多例子去解释一个理论观点。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多半会将例子读完或者让学生自行理解。但在情感教学之中,最有效的办法往往是教师极富感情的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案例。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富有感情”。举例来讲,在讲到公民拥有游行示威、言论自由、结社、发表等权利时,必须具有有两个前提是公民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和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这时惯用的案例为高晓松醉酒驾驶案件,高晓松是名人,学生自然都知道他,教师在引用这个案例时,应该保持的情绪应有两种:其一,对高晓松因犯法受到处罚而感到遗憾和同情,这时说话的语气应该较为低沉、伤感,学生听了自然会融入进去;其二,对我国法律的强制有力表示振奋,这时的语气应该是慷慨激昂,还可以借此向学生补充其余的法律知识,一方面讲述醉酒驾驶属于犯法行为,第二个方面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名人高晓松也不例外。
以上案例之中,教师的情绪是有灵活变化的。先是很平淡的进入案例,随后是伤心难过,接着是亢奋慷慨,再然后又以平淡结束。由此,学生很容易通过老师的情绪变化融入到学习中,并且很容易就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在往后复习起来时就会很自然的回忆起教师教学时的情绪波动,也就联想起了所暗含的理论知识。
2.寓理于趣。所谓寓理于趣,便是将所要教授的理论趣味化,寓教于乐,使学生欢乐地学习和接受知识。趣味极为重要,情感教学的手段也就是提升兴趣。所以有效的运用“寓理于趣”,也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做到趣味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必须要态度随和,对学生不能有架子,随后要做到幽默风趣,幽默并非一天两天可以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就能够注意观察和学习。除此之外,还要亲近学生,尽量消除“代沟”,使得教学过程更像是师生之间的闲聊,只不过聊天的内容主要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主。
做到趣味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幽默风趣、随和谦卑的态度,还要营造相适应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也并非完全是指客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营造出充满趣味和愉悦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才能够进一步进展。这样的环境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运用幽默的教学方式。
情感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的对比而言,必然会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科会利用这种方式教学。而在政治教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情感教学模式。但情感教学也并不是万能的,目前,遇到的大的问题有两个:其一,许多教师无法合理运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要么是趣味性不足,要么是趣味性过多而导致课堂纪律松散,进而导致教学无法进行;其二,不少家长对此感到质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只会让学生愈加的无法安心学习。
初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感教学,感情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本应受到学生的欢迎, 但由于初中化学课程设置存在着时间短、课时少、任务重、教材内容分散、学生记忆量大等问题, 再加上一些概念间具有某些相似性极易混淆。所以, 许多学生在短暂的兴奋过后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一、以情育情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自己的教态仪表之外, 还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打破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和障碍,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因而对于师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接手新班级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尤其是要了解和掌握那些差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 积极主动地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与他们进行谈心, 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通过交谈和沟通, 既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消除他们的顾虑, 又使学生振作了精神, 上课能认真地学习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甚至还有一些在不同的比赛中获了奖。
第一, 创境求新, 激其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 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 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 甚至会忘掉其他一切。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 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来, 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 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第二, 创境求知, 奋其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参与, 按照自己特有的视角、方式和文本交流, 自主进行的学习过程。化学课堂教学, 实质就是教师创设情境,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问题,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探究结论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 用自己的方式亲自去获得知识。
第三, 创境求邃, 启其疑。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 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为此, 教师可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问题, 将知识问题化, 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事实或真实问题作为“锚”, 学生可以在这条用“问题”搭建的“桥梁”上顺利通过, 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学习。
二、寓情感于课堂上
教师的情感既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言语表达, 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认知活动。因而,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感、期待感和责任感, 对学生的尊重、关系与爱护, 以及饱含感情的授课讲解, 都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搬运到另一个头脑的活动, 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和沟通。这种心灵的接触和沟通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感交流。
三、寓情感于实验中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化学实验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时,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能力, 使化学实验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任何一个人的发展和教养, 都没有办法从别人那里获得, 只能依靠自己的活动来得到。学生要想学好化学课, 多动手、多做实验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但总有一些学生心存畏惧不愿做实验。“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 不是向学生展示凝结着几个世纪劳动的大厦, 而是激励他们自己用砖砌成它。”因而, 在做实验时, 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甚至还需要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 同时, 还学到了做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使他们由害怕实验转变为喜欢实验。例如在稀释浓硫酸的实验中, 一些胆子小的女生听到硫酸有如谈虎色变, 更别说让她们动手进行实验了。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我站在学生面前边说边演示, 然后再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稀释方法。而且学生们对化学实验也充满了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有问题他们就会主动到实验室里做实验。
四、寓情感于课外
情达则理通。情感是认识发生的动力, 对认识的发生起着导向的作用, 同时, 情感还对认识的发生起着整合的力量。情感教学是发展智力的一种非理性因素, 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学生的情感上,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万晓霞.“情感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2) .
高中情感教育英语教学的论文 篇5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情感教育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的控制能力,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抵制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研究,教学课堂就会缺乏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课堂,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情感与语言理解能力的关系。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热情,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在英语的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轻言放弃,被挫折和困难打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二是情感与记忆力的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记忆不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翻译,同时也是心理存储状态,积极的情感能帮助记忆,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记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记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如果学生在记忆时是积极的情感,那么学习的过程就能事半功倍。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那么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积极情绪,因此,教师的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力量。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较高,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般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师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要注重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天生的畏惧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一定学不好英语,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是成功的保障,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语法和单词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经典的例句;在分析语法和词汇时,可以选择某些具有积极情感的例句。例如:Allthingscometothosewhowait(苍天不负有心人),Betterrelyonyourselfthanlooktoothersforhelp.(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等。利用例句的暗示,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帮助其提升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一般来说,外部的评价对于人们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形成相应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的主要外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收到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后,会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情感的正面影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可用表扬性的语句评价学生,“Wonderful/Good/Welldone”等。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法的实施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感教学;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都是注重教育认知因素,没有把情感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感因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教学计划也不能有效推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不利。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要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因素的应用也要越来越重视。
一、化学教学中情感功能的应用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审美教育熟知,学生在得到审美满足的情况下,心情得到愉悦,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下即可以活跃理智感,也能受到美感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地介绍酸雨的罪魁祸首SO2,更多的要让学生感受到SO2的美。如果没有SO2,就不可能有硫酸工业,在纺织品漂白时也会遇到种种困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客观的认识化学特性和用途,感受化学知识美的一面,这种教学应用就是一种有效的情感应用。
二、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情感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情境创设中还可以加入实物道具,利用情境创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先从学生贴近生活的体验开始,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然后把贴近生活的化学问题提炼出来,让生活化的情景融入到教学中,比如硅酸盐材料的课程内容,课前可以准备各种性质的玻璃,然后用各种性质的玻璃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经过吸热玻璃、有色玻璃、钢化玻璃等直观的展示,经过直观的比较,感受各种玻璃对阳关的影响,根据影响玻璃的颜色使学生加深玻璃的认识,而且钢化玻璃坚硬,且安全不伤人,不仅感受到玻璃的各种变化,还能使学生体验化学特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情感教学过程中的艺术评价
教育制度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对情感教学也越来越关注,教师对化学教学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开始的成绩为主。课堂上激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去学习,根据这样的机制可以给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积极面对课堂教学内容,由于高中的化学课程具有独特性,需要在教学中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调整教学方式来完成化学教课工作,这样才能使情感教学评价得以实现。例如:在“硅酸的制取”实验当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Na2SiO3+2HCl=H2SiO3+2NaCl,并且给予学生实验操作的肯定,在评价中还可以尝试着问:“你做得很棒,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也有学生想到了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所以,注重评价艺术,可以熏陶学生,让其主动探究不断思考。
四、创设化学科学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景
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门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因此,化学这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特殊性,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根据贴近的生活化学性质创设各种相关的情境问题,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化学知识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还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对化学知识充满感情。例如,氮气性质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取与生活相联系的化学,让学生轻松的获取氮气的性质,亲身感受氮气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通过“雷雨发庄家”这句谚语来发问,用氮气的化学性质去解释其中的道理,还有根据汽车的尾气进行设问,分析其中的有害物质,以及产生这种物质的原因,还可以深入的问学生如何控制排放的毒气,经过这样的设问,学生不仅获取的是化学知识,还能解释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
五、深入探究化学内容,升华情感体验教学
化学的教学活动是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学生经过实验能体会科学研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化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意识,进而快速的转变学习方式,逐渐的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化学课程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實验、预测等学习形式得出化学结论,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在经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事实要尊重,用实验理论和实验事实相结合来获取化学知识,一旦实验和自己预测的结果不一致,更要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敢于对出现的问题质疑,把学生养成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团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满足。
六、结语
当前的化学教学已经受传统教学影响很深,而且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给学生化学学习带来很多消极因素,严重影响高中的化学教学。因此,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化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而且情感教学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忠新.对情感教学的认识[J].辽宁高职学报,2008,(03).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探析 篇7
1.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 不管是音乐科目的教学, 还是其他科目, 在新课改背景下, 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所谓的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就是这个道理。一旦音乐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仅能使学生在情感中得到升华, 而且能渗透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第二, 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从初中阶段的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但是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且社会生活经历不多, 对部分知识的理解难以准确、深刻, 需要借助德育教师的感情教学, 借助某些教学手段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补充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而造成的教学内容的空白。
第三, 是发挥教师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教师也是有感情的动物, 在课堂上引入情感的因素, 将使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充实音乐课堂教学, 从而将音乐教学当做是一场音乐交流盛会,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 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且能够与老师进行切磋, 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分析
每门学科的教学方法都有若干种, 对于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情感教学可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 但是情感毕竟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思维, 需要借助外界的东西和某些方法把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
2.1 从背景知识间接导入, 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气氛。
情感的抒发需要一定的环境依托。气氛和谐与浓厚的音乐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环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江苏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节是《草原放牧》与《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学习, 不仅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比较出中外两国的不同音乐风格, 而且能感受两种音乐带来的不同艺术魅力。《草原放牧》是由三位作曲家, 即王燕樵、吴祖强、刘德海共同作曲, 摘自琵琶协会作品《草原小姐妹》, 通过让学生学习与欣赏这首歌, 学生感受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音乐情绪,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形式要素是如何发挥艺术作用的。而对《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欣赏, 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文化、作者的性格特征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多个方面综合了解, 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并且不自觉地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曲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是他的绝笔, 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坎坷一生的写照, 在了解曲子的背景知识后, 音乐课堂教学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乐章主要采用奏鸣曲式, 由疑惑不安到很长的甜蜜气息, 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感激, 而后遭到当头棒喝, 仿佛从梦中惊醒, 音乐的起伏暗示着人生的跌跌撞撞, 末尾重现安详的副部主题, 首尾呼应, 表达暂时摆脱冲突后而更加珍惜宁静和谐的生活的情景。两首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出作者的不同性格, 前者豪爽与奔放, 后者犹豫不决与忧郁绝望。
2.2 培养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思想感情。
在音乐课上, 音乐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旋律与节奏中的独特性。任何学习的过程都将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过程, 因此针对不同的知识点, 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既提高学习的效率, 又减轻老师的负担。例如, 对大陆和台湾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黄土高坡》、《橄榄树》的聆听和分析, 通过分析和体会, 让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坡》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 它吸取了许多民间的音乐素材, 表达了歌唱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而《橄榄树》的旋律委婉绵延, 表达了流浪者的乡愁, 却让流浪由简单的自由上升到奢华的高度。
2.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课堂教学和情感教学。这里的整体素质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 而且包括教师的感情投入。面对艺术课程, 教师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 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效应,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思想感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巧妙地将艺术作品的魅力传递给学生。一般来说, 音乐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相关的辅助性教学工具, 例如视频、图像、文字、音频等。采用聆听原来的曲子、模拟演唱或者练习等各种音乐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用心地领悟每一首歌背后的真情实感, 然后用所体会到的感觉演唱,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使音乐课堂生活化, 陶冶了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石剑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大众文艺, 2011 (09) .
[2]王海岑.音乐教学情感启发与体验[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高中地理情感教学刍议 篇8
一、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 才能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不同心理, 从而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感发展水平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调动学生在“知、意、行、情”等多方面的激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 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教师只有讲究情感教学, 使学生以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状态学习地理, 才能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 还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 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尊重, 希望教师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就给高中的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打破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教, 学生学关系, 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 教师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求知欲很强, 并且充满了好奇心, 面对这么一群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 教师的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 每一位教师都起着模范的作用。作为教师, 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孜孜不倦的精神去教育学生, 因为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对学生的情感与品质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 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工作, 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的课堂中,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
(二) 建立融洽而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地理教学教学中, 实施情感教学, 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高中地理课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营造了严肃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教师的不苟言笑与严厉呵责中, 就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灵气与个性, 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相反, 如果教师的态度是亲切、和蔼的, 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真挚感情下更加轻松愉悦, 在这种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与兴趣。
(三)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人的情感具有客观性、现实性与情境性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 首先,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 这是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地理这门学科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所以, 教师要利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课堂情境。如果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的地理教材, 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问题与现象展开教学, 就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 教师应该把高中的地理知识向学生身边的地理转化, 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地理问题的眼睛, 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 教师在讲授气候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与自己家乡的地理现象相结合。再者, 现在的科技正在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跨入了地理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学抽象的内容制成课件, 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领略到具有动感、立体的视听效果, 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享受乐感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这样, 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 不仅可以巩固课本的地理知识, 还能利用课本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与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自己身边, 具有亲切感, 所以, 学生学习地理会很有成就感与趣味感。
(四) 利用饱含感情的语言, 以情促学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 教材内容有很多地理事物与地理景观, 因为地理学科的抽象性,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感知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在这个信息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技术, 但能弥补的教学缺憾依然极其有限, 更多的地理教学还是依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所以, 教师要充分利用饱含感情的语言, 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地将学生引入地理的知识天地。除此之外, 教师要根据高中的地理知识特点, 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 从远及全球, 近及家乡进行饱含感情地讲解, 因为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高中生而言, 极其具有刺激性。例如, 教师在讲授高中地理教材内的旅游单元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 为学生展示各地的旅游景点, 同时配上绘声绘色的讲解, 就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结语
由此可见, 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富有感情的语言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可见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与其他学科对比, 既有教学的共性, 又不失其特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同样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 高中地理教学的情感教学还有很多缺陷,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建更具有推动性的情感教学模式, 以此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情感教学,化学,高中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以实验为特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化学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涉及了知识的社会化应用和实践操作.所以,学生学好化学和教师教好化学的任务就很艰巨了.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关于情感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介绍
关于情感式教学的内涵可以有多种解释,但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了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在运用情感教学的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会得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当今不断提倡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目前,情感教学是多种学科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感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能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如下积极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认知能力的发展.
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有效学习化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形象而诙谐的演示中,学生能又快又准掌握化学专业术语;在教师情感投入的点拨中,学生能快速高效地理解化学反应.这种具有触类旁通功效的方法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学习能力.
2. 有利于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
很多时候,学生的潜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情感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采用后,学生不但学到了化学中的基础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胆识和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
3. 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情感教学方法的贯彻,使学生加强了在学习交流中与他人合作.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课中氛围逐渐民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高.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友好的师生关系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由此学生便提高了审美情趣.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这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
4.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
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尽情表达情感、与人交往、积极参与决策、自主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多元智能开发、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组织能力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
三、情感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笔者认为,运用情感教学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几点:
1.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真诚地深入学生生活底层,平等对待学生.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型的情感人际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认清自身的作用,合理采用情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高中化学.
2.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验模式.
在教学时,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让学生沉浸到化学理论学习和实验中.给学生以及时、充分的肯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然地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可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或在全班展示,教师及时归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形成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特别对于差生,教师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投入,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
3. 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将很难适应现行的教学要求,目前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适当的成功感则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教师还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以期盼的心态面对他们.
学生消极的情感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下高中化学学习和教学的效果.所以,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作用和进行情感教学,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侯金凤.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寇冬泉.我国情感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2).
[3]徐丽.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安徽教育,2005(6).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0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 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 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 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 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利地促进化学情感教学。
1. 深入学生, 全面了解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 根据情感特性, 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正确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熏陶学生。其次, 在施教时有的放矢, 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 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 创设情境, 以情育人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 仅完成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 还必须创造条件, 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 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使学生寓知于乐, 以趣激学。实践证明, 趣味实验, 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
例如, 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 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 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 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 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 然后引导学生用p 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 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 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尊重学生
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首先要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为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的,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就必须做到两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幼稚。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 思维方式不一样, 对问题理解能力有差异, 在练习或回答问题时,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做出不能容忍的行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同时, 尽力指出他们极其细微的进步, 使学生树立信心, 看到光明前景, 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4. 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 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 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例如, 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时, 我给学生介绍:有时, 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可以服用少量的碳酸氢钠治疗, 但注意患胃溃疡的病人忌服, 这是为什么?大家众口不一, 但都对这一常见的物质能治病感兴趣, 急切思考并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告诉他们, 患胃溃疡的人胃壁较薄, 碳酸氢钠在胃中与胃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易穿过胃壁, 从而使病情加重。并且我还告诉他们, 我们服用的药品中有许多是我们平时接触过的物质, 并让感兴趣的同学留意一下。不久几位学生问我知道胃舒平的成分是什么, 我说不知道, 他们便兴奋地告诉我其成分是氢氧化铝。看到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这么广泛的应用, 而这些应用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逐渐感到, 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记住一些枯燥的方程式和物质的性质, 而是为了应用。从而把那种死学硬记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 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知识的方法, 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5. 重视学生的兴趣, 以需育情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与学生打成一片, 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情绪就会高涨, 就会对学习产生向往、迷恋、积极追求的情感。我国教育改革涌现出的“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等的教学理论模式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学生所体验的情感, 站在学生的立场将心比心看待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才有可能与他们真正的实现情感交流。
当然, 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并不是那么容易,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锻炼过程中, 积累经验, 才能把情感教学心理学原则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日常教学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的:a、时时注意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千方百计使教学活起来, 充满情趣;注意知识教学与情感激励巧妙结合;随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加以控制与引导。b、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 热情接受新事物, 积极获取新知识;积极发扬教学民主, 尽可能在情感交流中满足学生的需求。C、注意控制情绪。在师生情感交流中, 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 同时要极力控制自身的消极情感不给教学与学生造成影响。D、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高中数学情感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没有情感活动,人的生活将失去意义,因为情感是人这个现象的核心。而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其健康成长就更离不开这项活动了。因而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考虑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考虑到数学学科教育容易忽视情感目标,笔者选择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课题来尝试研究。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借助一系列的辅助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接收,加工,储存以及信息的传输……。过程的起始是接收,即教师从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中接收知识信息,从对学生情况的调研中接收有关教育对象的信息。过程的信息传输阶段,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传输方法,即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确定了“教什么”,才能确定“如何教”。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谈话法、发现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与不足之处,关键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二、愉悦的课堂氛围
莎士比亚说的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师生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增强师生间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事实证明,实事求是而不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虚伪的赞美,会使学生的行为更增一种规范,会让学生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待而全力以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不要轻易放过,要给予恰当的赞扬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应马上给予评价,一个“对”或“好”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而其他同学受到鼓舞也会跃跃欲试,频频举手,课堂气氛顿时就能活跃起来;而对那些才答对一半或只答对其中的一点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可用“不错的想法,有价值的回答”等词来鼓励他们,然后再纠正错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请数学教师善于多肯定、少批评,多激励、少挖苦,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创造性,让40分钟课堂焕发出活力和生机。我在课堂中多次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
三、理解学生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学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力保证。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他人的言行很敏感,其学习态度与教师的情感密切相关。教师一道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语言都会熄灭学生心头的希望之火,而一道赞赏的目光或一句激励的话语,却有使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对学生情感的不足或失误不要挖苦、讽刺,应该平心静气地与他们交谈讨论,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师生间产生共鸣。在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生活上和精神上遭到挫折时,这更是教师接触、关心、鼓励学生的最佳时机,由此所产生的师生情感,无论在稳定性或在深刻性两方面都远远胜于一般的接触。实践证明,师生的情感交流具有时机性和技巧性。
四、尊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会觉得教师一直对他是欣赏的,能让他自由地提出意见、发表见解。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学生个性又恰恰是学生乐学的一大秘密。尊重学生,不是要求教师不讲原则,盲目地一味去迎合学生,(下转第64页)(上接第63页)对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是要说,对学生应严格要求的时候,还是要严格要求,只是要改变方法,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苦口”的良药是用来治病的,假如患者吃起来味道不好,拒绝接受,就不会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而给良药包上一层糖衣,效果还是那样的效果,别人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自己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用一种宽容和蔼的语气表达出来,学生就能愉快地接受。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张鸿菊.数学教学艺术的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篇12
新课程标准提出情感教学目标, 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以为, 情感不仅指化学学习热情和化学学习兴趣, 对化学学科而言, 主要是指对化学学科的历史和发展, 对化学学科所揭露的科学本质及其广泛应用引起的个人情怀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 更主要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 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领域的完整图像;而从纵向上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发展连续体。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 情感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中化学情感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陈述是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 目标陈述清楚, 教学效果则易评估。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情感教学目标的陈述, 应避免使用指向内隐心理活动的动词。下面是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列举的国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地方化学课程标准情感目标的行为动词界定及具体目标。
1. 关于情感目标的行为动词界定
(1) 反应含义: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作出相应反应等。行为动词:体会、认识、关注、注意、遵守、关心、参与、合作、交流、思考、讨论、乐于、敢于、勇于、发展、保持。
(2) 领悟含义: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形成、养成、具有、领略、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目标
(1)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意识, 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 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敢于坚持正确观点, 勇于改正错误, 具有团队精神。
(5) 了解并体会化学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并思考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有将科学工作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从上述情感目标描述可以看到, 上述的描述作为化学教学总纲要的课程标准是可以的, 在教学设计中如果使用这些表达, 则无法考证教学效果, 无法得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 我们应该“应用描述学习者行为变化的动词陈述, 并在目标中包含行为产生的条件。如:通过中和滴定实验的学习, 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相关化学测量和化学定量分析时, 能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形成仔细、认真、正确记录数据的习惯;在习得知识的同时, 学生能从尊重事实的角度做出行动。
二、高中化学情感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质量。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 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具体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 创设活动情境, 培育学生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产生的, 情境活动中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 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 可按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学生活动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 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 触“境”生情,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如:“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教学 (苏教版) , 教材的编写是直接要求进行“活动与探究”4个实验, 突出了可接受性, 但和学生的需要联系不紧, 即缺乏乐于接受性的表述。为此, 教师展示音乐贺卡, 打开贺卡, 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演示水果电池, 说明水果电池的构成, 提出为什么可以产生电流?最后组织学生用“西红柿、Zn片、Cu片、无电池的音乐卡等药品和器材制作能发出音乐的音乐贺卡。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沟通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可使学生获得如下感悟: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事实,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只要多观察、勤思考, 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 探讨它的化学原理。如此化学教学内容的处理,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激发了他们探究化学世界的心理需求, 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
2. 挖掘德育素材, 培育学生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 要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 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 但必须做到有理有据, 以理言情, 以事实言情。
例如:在介绍硅酸盐工业时, 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中国早在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制陶术, 成为世界上最早能够制陶的国家之一。在约三千年前的商代, 中国在不断改进制陶技术的基础上, 并以较高温度进行煅烧制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瓷器。历经汉、晋、唐、两宋到明清, 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 并远销国外, 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 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瓷”几乎已经成了“中国”的代名词。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通过以上这些典型事例的介绍, 可以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曾为人类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渗透化学史, 培育学生情感
历史上, 化学家在形成化学概念、发现化学规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所产生的错误想法, 所作出的错误判断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产生类似的心理形成过程。恰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乃至失败, 并将其与正确的知识加以对比, 就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时少走弯路, 并在矛盾冲突中加以领会,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阿累尼乌斯建立“电离理论”这一段化学史。1799年, 英国化学家尼柯尔森和卡里斯尔最先发现溶液具有导电性。他们认为, 在溶液中电流是由带电荷的分解物运送前进的。他们把这样的运输物叫做离子。但他们认为离子是通电流后产生的。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1882年秋开始对溶液的导电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查阅了学术刊物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论文。最使他惊奇的是氨的性质, 这种物质在气体状态时是不导电的, 而它的水溶液却是导体。阿累尼乌斯查明卤酸也都有类似的性质。阿累尼乌斯认为, 要解释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 必须假定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不能导电的分子形态和能导电活动性的离子形态。但在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阿累尼乌斯的论点纯粹是胡说八道, 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克利夫教授认为:“这纯粹是空想, 我不能想象, 比如, 氯化钾怎样会在水中分解为离子。钾在水中单独存在可能吗?任何一个小学生都知道, 钾遇水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同时形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可是氯呢?它的水溶液是淡绿色的, 又有剧毒, 而氯化钾溶液则是无色的, 完全无毒。”但阿累尼乌斯竭力证明, 他甚至还计算出, 在氯化氢的溶液中, 有92%的溶质处于活性形态, 也就是说大部分溶质分解为离子了。这些结果被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Ostwald, W.1853-1932) 在研究盐酸的催化作用时所证实, 它的总量中只有98%对过程起加速作用。这一数值与阿累尼乌斯计算出来的数值是接近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家进行化学研究的过程是探索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也就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化学家的求真精神是促进化学发展的思想基础。这种求真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也包括知错就改, 不断进取, 知难不退,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如卤族元素氟的发现史, 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氟元素的发现很早, 但其单质由于活泼性和毒性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 化学家们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了好几个月;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为研制氟, 其中一个不幸殉难, 另一个被迫去疗养。英国化学家哥尔在制氟实验时发生爆炸而被迫放弃。在这种情况下, 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仍坚持不懈, 于1886年获得成功, 而这时距人们发现氟已过去了近八十年。氟的发现史可以说是一幕悲壮的历史, 也是科学家的求真精神的真实反映。莫瓦桑就曾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努力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只有这样做的时候, 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 只有这样, 他才能前进。
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求真的过程, 不仅可以学习化学知识,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训练学生的思维, 同时使他们从真理本身及真理的发现中受到启迪, 教会他们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求真、求实, 学会如何做事。
4. 联系实际, 培育学生情感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 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如果将学生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 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 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 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 提出一些学生热爱的, 却一时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例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硫及硫的化合物”时, 关于“酸雨”、“环境保持”等内容, 可引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评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有的同学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很多图片, 如“狮身人面像被腐蚀”、“酸雨过后大片农作物枯萎的景象”等, 很是触目惊心;有的汇报了走访当地环保局等部门, 收集到的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酸雨造成危害的详实材料和具体数据, 令大家非常震撼;有的阐述了自己对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想法和措施, 使人耳目一新;还有的当堂分角色扮演了“小河被污染”, 更是惟妙惟肖。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 教师要抓住时机, 及时进行评价, 充分肯定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网上搜索能力和出色的表演能力等, 表扬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家乡和热爱家乡的这种强烈意识, 赞赏他们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宽容学生的异议甚至错误, 鼓励他们在看到污染引起危害的严重性的同时要增强学好化学治理污染的决心, 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促使他们今后能主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 应用评价, 培育学生情感
教学与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仅凭其中的某一方面, 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 都难以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不仅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使情意的培养和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 及时、多次、灵活地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 尤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更为适合。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例如, 学完 (苏教版) 《实验化学》专题3拓展课题“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后, 我们可以开展探究活动, 研究问题是“怎样判断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威胁进入其中的人的生命?”
为了保鲜, 有的农户将红薯、蔬菜、水果储存在地窖中, 红薯、蔬菜、水果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积存在地窖中, 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使人窒息的悲剧。怎么检测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威胁人的生命?学生讨论后说:用专用仪器检测 (价格高没普及) 、把小动物如鸡放入地窖中检测 (简单可行) 、用燃着的蜡烛检测: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则二氧化碳超标, 人不能进去。教师启发: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百分之十时人就会停止呼吸, 问题是蜡烛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时会熄灭或燃烧不旺吗?我们可以“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碳气样, 观察蜡烛在其中燃烧情况, 据此判断用蜡烛检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可行性。教师在1000毫升量杯中分别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 把量杯口稍稍提出水面, 让空气进入杯中, 这样就得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的气体, 用燃着的蜡烛检测, 发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百分之十五时都不熄灭, 说明用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判断二氧化碳超标是不可靠的, 即蜡烛熄灭人肯定不能进地窖, 蜡烛没熄灭人也不一定能进地窖。
教师可以考查和记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实验操作的行为、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及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他获取知识的途径、设计实验的思路、实验后的感受等来作出综合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及提高探究能力以外, 是否获得了亲身体验, 是否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是否学会了合作交流, 是否分享到成功的喜悦等等。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化学教学情感教育09-18
化学教学与情感培育08-22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08-29
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06-21
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教学07-06
高中物理情感式教学05-11
范例教学高中化学教学07-20
示范高中化学教学06-19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06-20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