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高中化学

2024-05-27

研究性高中化学(精选12篇)

研究性高中化学 篇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创新成为整个社会和时代的主流。作为我国高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就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作一下简要阐述。

1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和涵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 主要是指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精神, 并能够以类似研究科学的方式去获得新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并非主观臆断, 而是根据理论来源于实践以及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提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经验, 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使学生更加懂得合作与参与的重要性。此外, 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 使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时, 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判断、选择和运用,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

2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特点

2.1 主动化的学习过程

对于传统的高中化学学习来说, 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学生教师讲课并及时做好相应的笔记。有些高中的化学教学方式虽然也有创新, 例如讨论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 但是这些教学方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研究性学习。真正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应该要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学生要能够积极开动脑筋, 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创新, 学生能够直接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式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能够去主动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2 生活化的教学主题

当对高中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性教学时, 教师可以积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主题并联系到实际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问题或研究课题, 这些课题可大可小, 可难可易。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围绕着相关主题展开相关的研究活动, 从而使学生不断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 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序性和计划性。

2.3 开放化的学习资源

对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来说, 主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围绕着高中化学教材。化学教材上有什么内容, 教师就教给学生什么内容, 学生也会相应地学什么内容。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 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学生被局限在化学教材和死板的课堂教学中。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要积极打破这种束缚和限制, 这体现出在研究性学习中, 化学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研究的问题和课题所涉及的知识也是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因此, 在研究性学习中, 有些化学问题也就没有了唯一的答案。而学生的学习资源却得到了极大的扩大, 从化学教材到互联网, 再到图书馆甚至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学生只有在这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有用的信息, 从而为解决相关的研究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2.4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和自主性的学习过程, 使得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也具有了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并观看相关的实验过程或亲自做一些社会调查等。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化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去。

3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

3.1 摆正师生的不同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之初, 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当研究性学习实施一段时间以后, 教师应当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独自研究,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通过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学生可以从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应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取代学生, 而应当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2 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功能, 教师应当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当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不能用自己的思路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 并能够运用各种生理和心理手段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3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进度采取实验探索、专题讨论、调查讨论以及质疑辩论等不同形式。有些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相关引导, 有些活动学生可以独自进行相关探索。有些教学过程可以在教室内进行, 有些教学过程要要实验室中进行, 还有的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教师要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选择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

4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发展, 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在高中化学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总之, 研究性学习将会给我国的教育改革灌输更大的生机。我们一定要认真践行, 才能够推动高中化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学教学, 2008 (05) .[1]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学教学, 2008 (05) .

[2]王春.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实效性研究[J].化学教学, 2008 (08) .[2]王春.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实效性研究[J].化学教学, 2008 (08) .

[3]贾滨先.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与, 2009 (06) .[3]贾滨先.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与, 2009 (06) .

研究性高中化学 篇2

_化学论文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6-12-14 9:38:25发布人:yujklj68kfg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活动,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研究和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学习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其实,研究性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学习工作。比如:我校高一九班的王立国和王金石同学进行培养胆矾晶体实验,他们经过找数据、列仪器、制溶液、选晶种的活动,一天几遍地观察晶体生成情况,精心操作,终于得到了标准的平行六面体晶体。作为化学教师我及时指导,提供仪器药品,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使他们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大大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久,王立国同学又主动提出做NA2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中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并顺利完成。虽然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学反应,但毕竟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实验后提出的实验要求,是今后不断探索的良好开端。

我觉得,一名学生完成一两次实验很简单,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主动实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了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后来(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了完整的调查报告。已经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对此,我们要一视同仁,都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要让学生都增强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跨学科进行的,有很多知识是教师不能解决的,即使是本学科知识教师也有很多不知或不懂的问题。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相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近几年,我所教的班级在研究性学习气氛中,化学科成绩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我们要不断地扩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现在走向未来领域。通过研究性学习,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高中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需要从多维角度去审视和评价。研究性学习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将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学习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社会和自身发展等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辐射到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辨性;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4.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既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大政方针问题,如教师能以此确立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学习中,一方面可以系统梳理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正确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的指导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權,尊重他们的意愿,科学地引导他们自觉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可以进行“宏观调控”,也可以进行集体指导,如举办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处理数据”、“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有关讲座,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各个课题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总之,教师的指导应该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的主动,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适当的言语教学,它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打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形成新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全面、合理、科学地解决问题,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但言语指导不能太多,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否则会限制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提取,限制他们思维的范围,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指导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如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为分散难点,按得氧失氧→电子得失→电极反应的知识程序,分别在初中、高一、高三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高三复习时,可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从概念到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给他们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4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为教育归宿的活动课程。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 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 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 掌握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 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当前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方式普遍存在, 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 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规学习方式;第三,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但都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传统的化学教学没有适当的方式去开发学生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课题, 自主独立进行研究,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 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提供了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第四,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不少间接经验, 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在课堂上学知识, 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检验,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加以有效整合的过程中, 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所以教学中不可能使用某种固定的模式, 而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开放性情景研究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验探索型。

该模式是从实验入手, 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 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 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 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思维得到整体开发,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 教师先从干电池使灯发亮对学生设问, 能否利用化学知识自行设计电池, 然后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利用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做电极, 利用电解质溶液或非电解质溶液进行尝试, 从不同途径进行导电性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对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导学生解剖电池, 认清干电池的组成和结构。

2. 调查研究型。

调查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 与学生探讨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调查研究方向, 然后进行调查考察, 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 通过实验与研讨, 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食盐的化学》的教学中, 以氯碱工业这一课题为背景, 组织学生听取介绍, 在网上查询资料, 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制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 将呆板的电解装置改制成可清晰观察到电解过程的装置, 再以小组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理解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原理和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获得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体验, 初步培养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 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评价的能力, 同时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明确了化学、技术、社会的三者关系, 分析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最后, 学生通过对氯碱工厂的厂址设置的讨论, 了解知识的技术化和经济化,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了新方法。

3. 社会课题型。

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督促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指导高中学生综合学过的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 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 是社会课题教学模式的体现。

在《燃料的综合利用》的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 用背景材料与学生实验产生的反差来创设问题情境, 加强学生探求问题的意识。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5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作 者:孙清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莱山第一中学,山东烟台,26400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与要求下所进行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或是个人活动的形式展开,参加学习活动的小组或是个人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2)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3)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4)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可大致归纳如下:(1)课堂上多质疑,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多质疑,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是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要充分发挥出质疑精神。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由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非常多,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学生在学习时就要探究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问题以及如何根据条件计算平衡反应量的问题。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2)课外要多进行自主学习,拓宽视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多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实验演示、逻辑推理等方式获得研究结果往往能给学生最大的鼓励,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时,酸碱中和试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查阅资料去了解可以取代酚酞等指示剂的其他化学药品,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其他的酸碱中和试验,通过新的试验现象去分析酸碱中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3)多进行沟通交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与同学之间要多进行互动,同学之间也要多沟通,通过共同研究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研究性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高中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各个章节很难归纳到一起,学生不仅需要记住很多知识,还要具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不断总结,充分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与要求下所进行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 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或是个人活动的形式展开, 参加学习活动的小组或是个人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 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 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 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 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 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 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 难度要适中, 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 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3)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 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 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 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 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 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 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 (4)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 另外, 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 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可大致归纳如下: (1) 课堂上多质疑, 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多质疑, 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是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要充分发挥出质疑精神。例如, 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 由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非常多,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 学生在学习时就要探究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问题以及如何根据条件计算平衡反应量的问题。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 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 课外要多进行自主学习, 拓宽视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多查阅相关资料, 不断拓宽视野,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实验演示、逻辑推理等方式获得研究结果往往能给学生最大的鼓励, 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 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时, 酸碱中和试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查阅资料去了解可以取代酚酞等指示剂的其他化学药品, 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其他的酸碱中和试验, 通过新的试验现象去分析酸碱中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3) 多进行沟通交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多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与同学之间要多进行互动, 同学之间也要多沟通, 通过共同研究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也是研究性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 把所得出的结论, 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 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探析 篇8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特点

1.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来源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涉及的领域很广泛, 它有可能是某个学科的, 也可能是多个学科的, 可能是理论研究方面的, 也可能是实践方面的, 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在同一个课题中, 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 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1]。

2. 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抛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问题的根源, 没有人给予他们问题的答案, 要想解决问题, 只能自己去努力, 学生在获得知识后, 也掌握了获得知识的各种方法, 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范围广泛, 不拘泥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更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实践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不会让学生闭门造车, 不会让他们单纯的进行理论研究[2], 老师和学生在确定研究性课题的同时, 要观察课题的可实践性, 避免出现纯理论研究。

二、如何做到可行性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1. 选择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所有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都需要学生和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 或者从生活等角度来看待生活中、学科中的某些问题。我们以高中化学的选题为例,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 (1) 化学与环境保护。包括: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汽车尾气及固体悬浮物、工业“三废处理”、环境监测技术等。 (2) 化学新能源、新材料。包括:化学电源、新能源、纳米技术、海洋技术、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3) 化学与生活。包括:水与生命、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健康与安全 (毒品、烟草、兴奋剂对人体的危害) , 药物合成等。

2. 教师为学生定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应当达成以下目标:获取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亲身体验, 逐渐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态度, 产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他们对各学科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学科问题展开, 这个问题与生活密不可分, 不是只靠课本就能解开的, 在研究中, 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老师应建立引出问题的可能性, 一步一步地引出问题, 这个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结合生活实践, 自主的解决问题;学会分享与合作, 一个研究性课题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完成, 作为学生,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 积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 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从而能帮助自己找出更好的答案, 同样, 对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帮助;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中, 要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自然, 体会各学科在实践中的作用, 关心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对每门功课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3]。

3. 教师的组织设计要严格到位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不仅掌握的知识要多元化, 满足学生对知识多方面的需求, 同时还要做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教师既要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习的促进者。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单一的某一位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此,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和学生进行严格的组织, 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和教师的能力组成教师团体。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是教师, 教师就是要担当引导、专业答疑、咨询的工作, 教师是扮演导演的角色, 开放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注重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 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更多知识获取渠道, 通过自主实践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达到素质教育模式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东平, 唐新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M].重庆出版社, 2002.

研究性高中化学 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钢铁企业,污染,防治措施

新课程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教育的基本功能问题。基于新课程的要求,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性,其内容更广泛,操作更合理。研究性学习课是体现该主导思想的一种较好途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仅靠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要形成一个完全体现当前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就离不开研究性学习这个有机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这一特色,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将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1的第四章为“保护生存环境”,简要介绍大气、水、的污染与防治。作为嘉峪关市的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结合嘉峪关本地有大型钢铁企业,就钢铁企业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及钢铁企业的防治措施,组织学生开展题为《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活动目标为:了解钢铁企业的各类污染与治理;了解钢铁企业周边环境情况;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与查阅有关资料,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分为多组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查阅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资料了解到。

一、钢铁工业废气来源与治理

1.钢铁工业废气的来源及特点

钢铁工业废气主要来源于:1原料、燃料的运输、装卸及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尘废气;2钢铁厂的各种窑炉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含尘及有害气体的废气;3生产工艺过程中化学反应排放的废气。如:混合料在烧结时,将产生含有粉尘、烟气、SO2和NOX的高温废气;在破碎、筛分、冷却、贮存和转运的过程中也将产生含尘废气。在高炉出铁时将产生一些有害废气,该废气主要包括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污染物;炼钢厂废气主要来源于冶炼过程,特别是在吹氧冶炼期产生大量废气。该废气中含尘浓度高,含CO等有毒气态物的浓度也很高。钢铁企业废气的排放量非常大,污染面广;冶金窑炉排放的废气温度高,钢铁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多为氧化铁烟尘,其粒度小、吸附力强,加大废气的治理难度;在高炉出铁、出渣等及炼钢过程中的一些工序,其烟气的产生排放具有阵发性,且以无组织排放多。

2.钢铁工业废气的治理对策

钢铁工业是大气的污染大户, 钢铁工业废气治理必须贯彻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这是减少废气排放的根本途径之一;改革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以减少生产工艺废气的排放;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治理方法和设备,强化废气的治理、回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钢铁工业生产废气具有回收价值,如温度高的废气余热回收炼焦及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的利用,以及含氧化铁粉尘的回收利用。如采用高烟囱排放、烟气脱硫等方法治理二氧化硫。为缩小脱硫装置的规模,可只将含SO2浓度高的烧结尾气引人脱硫装置。世界各国烧结机脱硫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日本的氨硫铵法、石灰石膏法、钢渣石膏法;前苏联的是灰石膏法和循环菱镁矿法及我国的苟性苏打亚硫酸盐法等。

二、钢铁工业废水污染及治理对策

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包括采选、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工艺,每个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废水。如:铁矿的矿山采选废水。选矿主要产生废水和废渣污染。由于硫、铁元素会生成硫酸盐,呈酸性废水,且多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多种金属离子选矿药剂等。选矿厂用水量很大,应提倡一水多用,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废水中有用金属回收;减少废水排放量;炼铁厂废水。炼铁是把铁矿石、溶剂、焦炭,按一定比例填入高炉内熔炼成生铁,同时产生炉渣和高炉煤气的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高炉煤气洗涤水和冲渣废水;炼钢废水。炼钢废水分:设备间接冷却水,水温高,未受污染;设备和产品的直接冷却废水,含有大量氧化铁和少量润滑油脂处理后可循环利用炼钢废水经除去悬浮物和降温后可循环使用, 多数钢铁厂已实行用水的循环使用。

三、钢铁工业废渣及回收利用

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是铁、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化工产业中间产物, 可用高温氯化法回收其中金属,减少污染物排放。烧渣可作为炼铁原料,回收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制作水泥,等等。因此,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原料。

研究性高中化学 篇10

首先,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达到教学理念, 它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古板僵化的学习格局, 使学生成为认识知识、领悟知识的主体,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其次,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和逐步减轻的学习课业负担的矛盾, 解决应试教育与培养学有专长人才之间的矛盾, 培养适应飞速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的一种学习方法体系。

第三, 研究性学习符合知识认识的过程论原则, 克服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死读书”的现象, 使学习过程更加合理化, 避免学生由于知识和现实的脱节而产生的厌学现象。

第四,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也扩大了知识的来源和途径, 提高了学生全面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一、促进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 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度, 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 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 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 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开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和自主性五原则。它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为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

刚做化学研究性课题时, 学生可能把握不住方向, 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可能不甚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

1. 研究开始时注重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达到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书尚少, 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含义, 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要让学生根据课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交给学生开展教育性学习的钥匙。

2. 研究过程中, 注重鼓励和督促检查并举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遭受挫折后, 学生容易气馁, 使探究活动不能持久。这时需要教师个关心和鼓励, 教师要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 指导教师可以设计下列表格: (1) 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表; (2)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计划表; (3) 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学生呈报表; (4) 设计方案评审表; (5) 研究性活动小组活动报告表; (6) 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上课登记表; (7) 研究性活动成绩评定表。学校要围绕研究性学习开展一系列活动: (1) 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2) 开题报告会; (3) 中期课题报告会; (4) 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会。教师、学生及时记载研究情况, 写好研究日记, 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每周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学生相互督促、检查, 为将来平定成绩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和人际交往, 又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3. 研究结尾时, 注重表达和交流

在结题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资料, 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要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同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 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研究的思路、过程及取得的成绩和体会。要召开不同形式的辩论会、研讨会, 可以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 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个充分交流、研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 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作用, 使化学学习成

为一种体验性学习, 从而减少理科知识抽象的纯理论性的特点给学生造成的障碍,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小科研、小制作、小发明的积极性。

2. 要把说的直观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 形成一整套的理论和认知体系。

实践经验和客观认知只有经过分析、归纳、总结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 教师的示范作用应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即教师只有善于思考, 善于研究才能从个体上对学生加以影响,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否则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4. 要十分珍惜学生在实践中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学生通过创造性地思维所迸发出来的哪怕是看起来有些荒谬的想法都是十分珍贵的, 教师应加以正确地分析和引导及评定。

总之, 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形式, 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有待于各位同行共同探索, 使之成为切实可以行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 构建起化学教学新平台。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达到教学理念, 是培养适应飞速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的一种学习方法体系, 它符合知识认识的过程论原则, 提高了学生全面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基础性学习,实施过程,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艳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代教育科研杂志》[J]2007/04

[2]刘丽芳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现代教育通讯》[J]2006/07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研究性 创造性 思考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以作出如下概念界定: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专题性、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等。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个体学习新知识时,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结果。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也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长期以来,教师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学术声誉与地位,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在1965年出版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的著作中曾指出:律师、医生、工程师都“具有一种被人尊重、值得受尊重的学问”,他们“代表着一门科学和一种技术”。大学教师也“代表着他们讲授的这门学科以及其他对这门科学钻研的程度。而一位中小学教师就缺乏可资比较的学术声誉,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从皮亚杰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中小学教师学术声誉和地位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缺少坚实的教育科学的支持;二是传统的教育制度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者的位置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和焦点。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后,即将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已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可能。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因此提出来的研究建议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而由教师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是最直接的最适宜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组织者,最贴近学生,使教师处于一个最佳的研究位置。不仅如此,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更多的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者都会改变课堂自然状态。如想既要达到观察目的,又不改变原有的气氛和状态,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活动,他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

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活动开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创设条件,或者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发展的博大胸怀。

研究性高中化学 篇12

一、研究性学习优点和实施模式

1.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自发地对某个项目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过程中可使学生开发大脑知识,运用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办法解决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以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使自己逐步解决课题关键, 学生在结束后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更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研究性学习具有相当显著的优势。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方式改变,由传统老师教学、学生学习转变为老师提出课题后与学生一起研究解决, 它的实施模式就是由老师根据课堂需要及学生不同特点, 分组给定学生题目,使学生通过调查、做实验、查资料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探究,最终得出自己满意的研究结果,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记忆深刻,牢牢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对学生学习成长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1.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化学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以理论知识研究为主,例如,上课时,化学老师总会提出让学生惊奇并且二者毫不相干的事物的研究, 如酸碱中和, 什么情况下加入物质后变成红色,什么情况下变成蓝色,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问题会充斥学生大脑,激励学生了解变色原因、原理及方式。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会细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当他们获得这一部分知识后,会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高兴,会更自觉地主动学习自己疑惑的问题,这样的话就省去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原理知识,不厌其烦地督促学生背课上所学, 因为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知识是记忆深刻的。这种课上的研究性学习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大的作用, 可使学生更好地灵活运用每个知识的细节。

2.在高中化学课堂之外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学习生活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解释一种现象,仍然需要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如课外比赛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日常生活中等都会遇到问题,需要学生自主开发一个课题,各部分都需要学生自身完成,程序包括课题选择—设计研究方案—计划研究时间段—信息的归纳总结—成果的交流研究等环节,这种课题的研究是学生自我成长、自主吸收知识的一种课外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视野不断变宽,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下进行探索研究,主动学习课外知识充实自己,巩固课上所学进行实际应用,时刻整合课上课下知识内容,完成对课题成功探索,丰富自己。课堂之外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学生学习方式由“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从而更有利于学习相关性知识。

3.在化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研究实验为主的理论学科,将化学课堂变成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对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模拟演练、自己选题研究、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获取知识等一系列由自己完成的工序,同时使自己得以满足。学生从自己所学化学知识内容出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意义的化学命题,开展化学命题的实际研究,探寻命题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实践中不断使自己接受新鲜事物的熏陶与洗礼,不断激发自己对化学课堂的激情,对困难重重的化学产生亲切感,不再抵触化学课程学习,这样能充分显示出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化学的重大意义。

三、结语

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对事物进行探索认知, 使学生将学习以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着, 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式, 这种思维模式可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判断事物,并发现生活中的不方便、不合理之处,加以改造、设计,真正将之前所学运用到社会中,对社会中的事情进行参与、设计,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运用沉稳而有力的知识基础, 创造对社会有贡献的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将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与学生运用,将延伸到各个学习领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为人们带来更多优势。

摘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都有着不了替代的作用,教师已经从传统教学模式的传播者转变为现代教学模式的开发者,老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安排并支配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方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为这一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探索课上的遗留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考方式。为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基础。

上一篇:艺术生产下一篇:畜禽规模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