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2024-08-2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精选12篇)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1

所谓地理探究式学习, 是指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指导下, 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通过发现问题, 地理观测, 地理调查, 地理实验, 查阅资料, 成果展示, 交流辩论等探究性活动, 获得地理知识, 地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一、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第一,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大胆地怀疑, 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 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新教材中讲述了许多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发言,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 揭示问题的实质, 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索性地提出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为将来研究准备一些课题。

第二,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地理的能力。无疑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 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积累知识和方法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关键。新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 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这就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使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些课题, 在新教材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而且要加强对主要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解决问题。例如在《海洋环境》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 讲述近年来, 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创设海洋表温及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景, 让学生展开联想, 联系海洋与大气水、热平衡的关系, 进行归因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的原因, 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

第三,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根据高中地理新教材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的特点, 在探究式教学中, 探究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社会将是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 与此同时, 也将伴随着人口激增、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如何发展才能趋利避害, 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新教材内容的把握, 无疑取决于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理应成为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在实际教学中, 结合学生要探索内容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授探究性学习方法, 这样做, 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授新的高中地理知识时, 大多数学生是不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地理教学的重、难点, 尤其是比较抽象、复杂的题目和内容。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却可以克服这一大障碍,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发挥其自身具有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信息同步进行的优势, 同时在同一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像、动画或文本, 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另外, 在高中地理课堂, 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还能将地理课本中抽象问题或是复杂的事物进行综合, 通过对比分析使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变得清晰易懂, 同时, 使学生化难为易的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从而有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教师引导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 其基本过程可阐述为:讲解 + 讨论 + 练习。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 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述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垂直分层, 阐述讲解全球气体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等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如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 从找原因、看危害, 求防治三个项目上着手探求温室气体、臭氧层、酸雨等重点知识, 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巩固知识。

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新高中地理教材十分注意与实际联系, 较多地反映了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学生对于这些内容要有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进行较具体的探究, 要经常地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积极开展开放式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2

[摘要]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注意重视运用以下策略: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环境,展开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

[关键词]地理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具体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注意重视运用以下策略。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环境

1开放自主的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环境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3崇尚科学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是求事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可能期望获得正确的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⑴通过社会调查来创设问题情境。

⑵通过观察来创设问题情境。

⑶通过原有认识储备引出新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⑷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展开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这一点是创新的前提。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

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

二是加工处理信息,这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地理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批判性、直觉性和联系性等特征,我们在研究性活动中要注意围绕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求同思维,重视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让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此外还有: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篇3

【关键词】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达到对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要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具体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注意重视运用以下策略。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环境

1.开放自主的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环境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

3.崇尚科学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是求事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可能期望获得正确的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1)通过社会调查来创设问题情境。(2)通过观察来创设问题情境。(3)通过原有认识储备引出新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4)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展开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这一点是创新的前提。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

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

二是加工处理信息,这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地理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批判性、直觉性和联系性等特征,我们在研究性活动中要注意围绕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求同思维,重视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让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此外还有: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4

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 既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研究性学习课题,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有助于新课标的贯彻实施。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 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研究性学习”内容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理科学也在不断发展, 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地理知识应当是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适应, 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相联系的知识。并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材, 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和补充。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便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地理学知识。如学校周围的噪声污染与防治建议、家乡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日常生活中的课题;南水北调、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等社会热点课题。

(二) 在地理能力的陪养上注重“研究性学习”方法

学生的地理能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空间能力和地理实践操作能力等。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普通。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特别是野外考察、旅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 这类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 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培养地理技能,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掌握地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三) 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丰富“研究性学习”手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地理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突出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明确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 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理科学技术手段的革命, 还因其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如车载GPS、公共场所的电子查询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交流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 选题与指导阶段

教师首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布置研究任务。通过开设相关的讲座, 参观访问、信息收集等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存量, 提供研究范围, 诱发探究动机。对选好课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方法指导, 如搜集资料的方法、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法等。

(二) 活动阶段

学生要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 通过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沟通, 逐渐养成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 认识向我, 形成记录了实践过程的各种形式的“作品”, 并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地理思维, 科学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学会理解、宽容与体谅。

(三) 成果汇报交流阶段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研究所得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 形成研究成果。成果的表现形式可多样化, 可用实验报告, 也可以用演讲、墙报、论文等多种方式加以表现。

三、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固然重要, 但其探究、发现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科学体验和人格发展更加重要。应防止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二) 注重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在选取课题时, 不能眼高手低, 一定要考虑可行性, 安排课题要有梯度, 着眼点低操作性强, 这样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

(三) 注重教师的全程参与和合理监控

对于实践性研究课题, 学生的实际能力一般是有限的, 教师一般要加以指导,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辅导, 在学生灰心的时候予以鼓励, 全程参与, 合理监控。

参考文献

[1]刘诚平.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细化操作初探[J].地理教育, 2002 (02) .

[2]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01) .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5

(李雷:总体设计、整理排版

张建坤、姚星宇:具体景点选择、收集图片

杨海珊、肖宁远: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特产收集筛选

谷金煜 殷世鹏:路程、时间安排,可行性分析)

***设计理念***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邯郸市的市花是月季。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这次的邯郸一日游,我们将领略到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中的 赵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 和 边区革命文化(另有 女娲文化、磁山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同时还会欣赏到邯郸的多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游玩于美好风光的同时,还能品味到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饮食特产。

目录: 景点路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特产

一、景点路线

上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广府古城(含 弘济桥)

下午:丛台公园—学步桥、回车巷—赵苑—大乘玉佛寺

晚上:龙湖公园

1、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我们即将开始邯郸一日游。

首先我们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陵园路中段。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为陵园亲笔题词。其分为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董必武、杨秀峰等“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万里、聂荣臻、邓颖超、薄一波等曾先后来园参谒,亲笔题词,并对陵园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

园内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烈士纪念堂、左权将军墓、左权将军纪念馆等纪念建筑。陵园南院为“晋冀鲁豫军区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军区团级以上干部和边区的著名杀敌英雄、战斗英雄近200名。

自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之后,每年清明前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人民群众和烈士亲属,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祭扫陵墓,缅怀英烈。“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 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所写《悼左权同志》,镌刻在河北邯郸市中心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的左权陵墓的石碑上。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 队的市民、学生到这里来凭吊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八路军将领。

2、广府古城(含 弘济桥)

从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出来,我们将驱车开往 永年广府古城。

永年广府古城是中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自然风貌独特。广府古城又称“卧牛城”。

广府古城

城墙上

广府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州、县治所。现存的广府古城,墙高10米,厚8米,墙体及护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城门楼及角楼也在近期修复完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明清古城风貌。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永年广府老城有四万六千多亩洼淀,“九里十三步”的永年古城就坐落在洼淀的中央。水圆城方、万亩苇塘,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江南式小城。然而永年古城闻名于世,绝不仅仅因为它稻引千畦、荷香十里,也不仅仅因为它的九里十三步,四门四城楼,更多的是因为它和太极拳的渊源。除了太极拳大会,永年洼淀的开发也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永年洼淀被认为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永年洼淀的面积达4.6万亩,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被誉为“北国小江南”。以太极拳为中心的永年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万亩荷花池、芦苇荡已具雏形,湿地森林公园、千亩垂钓园已基本完工,规划中的800亩太极迷宫和300亩太极湖也在加紧建设中。

传说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里大堤内,欲“脱颖而出”的游客,可到这里

学一下“毛遂自荐”的精神。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联合楚国共同抗秦,毛遂自荐请往。他自信地说:“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装于囊中,我的才华就象锥子那样,早已脱颖而出地露出来了。”平原君便带其一同出使楚国。在谈判中毛遂抽剑出鞘,逼近楚王,说以利害,楚王无言以对,应允合纵抗秦。平原君说:“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离广府古城东北3公里处有一座明代用石头砌成的桥,叫“弘济桥”,其结构与赵州桥相同,现保护完好,车辆畅通。

3、丛台公园

下午的第一站就是丛台公园。

丛台公园位于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0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0余亩。

1982年,从台公园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推荐为百家“全国名园”之一。2002年10月12日,我国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为中国“邯郸丛台”。这套邮票的发行,将大大提升邯郸在世界的知名度。

2008年获得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乃河北唯一,同时也是第二批中长江以北唯一入选的公园。“国家重点公园”评审是为了加强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在全国公园中开展的一项评比活动。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公园”的是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价值,且在全国有典型性、示范性或代表性的公园。截至目前,全国仅有46家公园获此荣誉。丛台公园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诀别。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心的丛台公园中,是邯郸现存最大规模的古遗址建筑群,“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据说是赵国明君赵武灵王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的地方,见证了胡服骑射给赵国带来的兴盛。两千多年历经岁月沧桑几经兴废,至今仍毅然矗立在后人面前令人感叹,虽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清同治年间的规模。

现在的武灵丛台占地1100多平方米,高 28米,分上下三层。青砖高台的底层南北各有一门,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几个大字,据说是郭沫若所题,与传统的‘紫气东来’相驳,用在此处不知何意。二层建设面阔五间的武灵馆,里面树立着赵武灵王雕像和展示其通过革新而使赵国由弱变强奠定战国七雄的传奇故事。武灵馆对面还有一株千年古槐,至今枝繁叶茂,成为了后人祈福请愿的地方。三层最高处通过门楣题有‘武灵丛台’的圆形拱门,到达台顶的据胜亭,举目远望邯郸古城尽收眼底。

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斯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丛台公园现已成为集景点、动物园和游乐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4、学步桥、回车巷

邯郸作为千年古城战国名都,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沉积,名胜古迹遗存,生动故事传承,还直接或间接见证了许多中国成语的诞生,而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在去 赵苑 途中,我们将经过学步桥和回车巷。从蔺相如谦让求全的‘回车巷’到‘邯郸学步’的发生地‘学步桥’,虽说是只有片片遗迹,甚至仅仅点点象征,但结合历史典故,还是能让人细细品味。

5、赵苑

在邯郸市区,还有一处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免费公园--赵苑,苑内保留了插箭岭、南北梳妆楼、铸箭炉、皇姑庵、汉墓、照眉池等遗址,地势起伏,文化丰厚,是一座融历史与生态、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尤以根据邯郸古成语之都的特色,结合直接出自于邯郸或与赵国邯郸相关的成语掌故修建的成语典故苑更有鲜明特点。

苑内景观由四部分组成:

东部为古名胜遗址区。在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赵遗址的基础上,又兴建了气势雄伟的赵王殿、诸子百家殿、历代帝王宫、古代兵器陈列馆和成语典故园等。

南部为苑囿区。区内荟集鸳鸯园、野炊园、家家乐游艺园、植物迷宫园、吉祥园、鲜果园等,六个园中园风景如画,各具情趣,是家庭、集体游玩,情侣、挚友外出漫步的理想去处。

西部为现代游乐区。主要项目有:九宫城、枪手乐园、水上世界、元辰殿、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巍峨的九宫城内,九座宫殿是清一色的汉代建筑风格,皓壁飞檐,古朴典雅。它们是:开天辟地宫、古赵春秋宫、灵霄宫、极乐宫、水晶宫、道济宫、喜梅宫、慧童官、群凡宫。这些宫殿富丽堂皇,宫内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各种人物造型生动、活灵活现。在九宫城乘坐小火车游览城墙内的八大景观——溶洞奇观、海底探幽、南疆密林、长城秋色、北国银装、飞瀑叠翠、洞窟历险、异国风光等,更是别具一格。

为了增加成语林的园林特色,使其文化性、艺术性和可观赏性达到完美结合,还在苑中开辟了一个人工巨湖——温明湖,同时在园内设碑林长廊、壁画长廊、石刻园雕、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使湖中有岛、岛上建亭、亭中有碑、幽径穿阜、曲岸通轩、湖光摇翠、环境怡人。而首批遴造出的58条有代表性的成语典故,恰当而精巧地分布在湖的四周,使它的整个布局和谐而庄重、充满诗意。

游人巡游在苑中,欣赏湖光山色,观澜亭台碑刻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成语文化故事的吸引和其中寓意的熏陶,从而对邯郸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成语典故苑的景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大乘玉佛寺

走出 赵苑南门,我们将要探访的是 大乘玉佛寺。

古都邯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教九流云集于此,都不会放过在此传承教义的大好机会。佛教亦是如此,南北朝时期就建有大乘寺,一度名僧云集,香火旺盛,为中原名寺大刹。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仍兴盛不衰,楼堂殿阁一应俱全,雄伟壮观,直到近代才毁于“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其间。

1994年在赵苑南侧辟地60亩开始恢复建设,规划主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卧佛殿和藏经楼,另有佛学馆、禅院、念佛堂,珍藏佛经三部、碑刻28块,工程可谓浩大。

现在的大乘寺由于寺内广供玉佛300余尊而更名为‘大乘玉佛寺’,已故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寺名和大雄宝殿匾额。已建成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卧佛殿仿明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大雄宝殿做为该寺的核心建筑,更是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寺中所有供奉佛、菩萨、罗汉等法像均为缅甸玉雕刻完成。卧佛殿中一尊卧佛像,身长达6.5米,重18吨,为国内之最世界罕见,成为镇寺至宝。随着玉佛的相继安位,该寺香火日盛,朝拜礼敬者人流如潮,逐渐成为了邯郸乃至中原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续写其千年历史辉煌。

7、龙湖公园

龙湖公园建于二零零六年,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东部,占地总面积41.7公顷。由入口广场区、市民休闲区、景观湖区、中心广场区等9个功能分区组成,既蕴含古赵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人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水体景观与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果。

龙湖公园,有三门、三湖、三岛、十一桥;有龙桥——“水上长城”、“水上迎客松”、“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荷塘日色和龙头石等二十多处景点。龙湖公园共有东、南、北三门,三门“品”字而立,成三角形。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由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三部分组成的夜色阑珊水景等项目。

以龙为主脉的大型音乐喷泉“龙腾盛世”、“天龙旋云”、“天宇翔龙”、“蛟龙出水”、“龙行天下”、“金龙吐水”等水型摇曳多姿,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看。

当夜幕降临,8.2万平米的湖面上将奏响音乐,在激光投射下,湖中的4200个喷头射出的水柱应歌而舞,当音乐进入高潮,108米的水柱将直冲云霄,硕大的铁制锥型体,在粗大水柱的强力冲击下腾空而起,在空中旋转并喷射出五条水龙,金龙吐水,给市民以视觉冲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喷泉还可以喷射出一个立体的水雾层,在投影下形成水幕电影。

另外,每到晚上都会有众多市民来到这里游玩欣赏,并且还会在这里滑旱冰、跳舞。

漫步在林间小路上、荷塘边,都会感到浓重的浪漫气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午(永年):杨氏、武式太极拳

永年抬花桌、鼓吹乐

永年西调 下午(市区):武安平调落子

皮影戏

鸡泽梨花大鼓

武安傩戏

高开区东填池赛戏

曲周龙灯

当我们游玩于广府古城时,我们也将看到永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杨氏、武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他与其两个儿子班侯和健侯,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

顺简洁,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除此以外,尚有不同时期的杨式太极拳流传,如露禅长子凤侯所传老架,府内派以及班侯拳架等等。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武派(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差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太极拳论。武式太极拳,人称干枝老梅、朴实无华。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云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

2、永年抬花桌、鼓吹乐

抬花桌是永年当地一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样式,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等于一体,始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永年县的临洺关镇六道街。临洺关六道街,分别是南街、东街、西街、北街、北东街、北西街,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油蜡会”负责本街的抬花桌活动。据碑文和史料记载,隋末秦王李世民在临洺关西五里处之娄山驻军,与在永年称王的窦建德对阵打仗,后李世民取胜,建立唐朝。李世民登基,并开创贞观盛世,他命尉迟敬德在临洺关造观音阁,民间大庆,结花插桌,锣鼓开道。自此,抬花桌的习俗便延续下来,花桌装点也不断丰富,它逐渐成为民间欢庆丰年、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和节典盛庆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活动。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广义的“鼓吹”,见于明代的专业鼓吹行。宋、元以后,由于历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鼓吹乐的合奏形式渐在民间发展;明、清虽仍有官府设置,其乐器编制与应用场合早已迭经演化;民间的诸种流派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或寺院艺僧的创新,虽或沿用鼓吹之名,也已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近世各类新兴乐种。

通常抬花桌时,花桌前要有永年鼓吹乐队,即吹歌表演。抬花桌加上伴奏,花桌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更胜一筹,抬花桌队员全靠吹歌指挥,前面吹什么曲,后面走什么路,舞姿和乐曲前后呼应。抬花桌时常吹奏的曲目一般是《霸王鞭》、《小木碗》、《扯不断》等,抬花桌的舞步由前后搓步、八字步、花步、秧歌步、抖肩换肩等组成,行走起来鼓乐声喧,花枝飞舞,整齐协调,十分壮观。

3、永年西调

永年西调是由山西上党梆子传入永年后而形成的一个独立剧种。清咸丰年间传入永年后,不断吸引永年当地人加入班社参与演出。在演出过程中,永年一带的方言语音逐渐渗透其中,唱腔和念白杂讲冀南音调,同时,大量地受到了京剧及河北梆子、平调、乱弹、丝弦等地方剧种和永年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终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间戏曲剧种。永年西调原先并无固定的名称。因其演出场面宏大有称其叫三搭板的,还有称其为泽州调的,等等。解放初期由著名艺术家赵树理先生提议,正式定名为西调,概取调自西来之意。

永年西调是永年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独特艺术,紧紧地扎根在这方水土之上,170多年来,以她独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这里的人民,无论如何的风云变幻,她都在坚强的成熟和发展,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著名艺术家和优秀演员。他们来自民间,服务百姓,让西调艺术家坚强蓬勃地发展过来,并且使流行范围不断地扩大,扩展到永年之外的曲周、鸡泽、馆陶、肥乡、大名、广平、成安、邢台、豫北、鲁西、晋东等地,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永年西调属板腔体,唱腔旋律结构完整,富于变化,多用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贯以大幅度的下行阶进,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板式繁复多样,成本成套,长于表现高亢、激昂、奔放的感情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永年系掉擅演朝代大戏,场面宏大,常演的传统剧目有二百多出,好多剧目为西调所独有,且行当齐全,表演粗犷、豪迈、简练、朴实,乡土气息浓厚。

下午当我们浏览完景点,等待我们的将更加丰富多彩

4、武安平调落子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独有的两个地方剧种,经常在一起演出,习惯上合称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平调落子流传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邢台,河南省北部的安阳、新乡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等地区。武安落子原名莲花落,清末由武安民间流行的“花唱”发展而来。其唱腔板式变化体,有慢板、高腔、娃子、悲腔、迷子等板式和腔调。早期伴奏乐器只有锣踏鼓,后陆续增添镲、钹、笛子、板胡、二胡、笙等。武安落子曲调优美,宽厚洪亮,乡土气息浓厚。其唱腔有口语化说唱的特点,与当地方言结合紧密。武安落子脚色齐全,主要分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行,但分工不甚严格,有些行当常可兼演。其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见长,而是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和生活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载歌载舞,在叙事中抒情,幽默风趣,活泼自如。武安平调落子影响深远,与宁海平调、通化落子、上党落子、内黄落子等声腔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其主要乐器二弦、轧琴在全国绝无仅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5、皮影戏

冀南皮影主要流布于河北邯郸多个县区,其历史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冀南皮影戏是宋代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它与河南皮影有着重要联系。

冀南皮影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乐器。乐队配有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现在又配上了电子琴。武场配有板鼓、战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马号、梆子等。冀南皮影戏班社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基本上体现了原生态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冀南皮影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时至今日却陷入十分尴尬的生存境地。现在尚可演出的皮影戏班社仅有10余个,皮影艺人由过去的近千人减少到100余人,演出剧目从过去的200多个减少到30多个,而且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演出范围越来越小。

6、鸡泽梨花大鼓

鸡泽梨花大鼓早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现改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传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建国后,梨花大鼓空前繁荣,仅邢台威县就出现过孙家班、魏家班、郭家班三足鼎立的局面

梨花大鼓植根于民间,所以说书人讲的故事也多是民间疾苦和农家生活的内容。梨花大鼓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以板式梨花腔为主,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快书等曲种吸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以说为主,唱为辅,中长篇书见长,有慢板(哭调)、二性板、快板、散板等四种板式,句式有十字韵、七字韵等。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铜板、京鼓。演员的服装也多是女穿旗袍,男穿长袍。梨花大鼓表演时一人多角,在叙说故事中,一人可扮演多种人物。其配乐很特殊,在说唱伴奏中,主奏乐器是大三弦,大三弦发音清脆嘹亮、淳朴。到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四胡、二胡、扬琴等伴奏乐器。一桌一凳即可演出,多在庙会、堂会、集市等场所表演,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7、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历史久远。从武安傩戏的规模、阵容和角色来看,有宋代宫廷大傩的遗风。武安傩戏内容丰富,娱神娱人节目多样,有队戏、赛戏、竹马等。傩戏面具角色原始古朴。

固义村傩戏是集祭祀、队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起的民间传统文化复合体。演出活动既有对人们进行孝道等伦理道德教化的作用,又表现了农耕社会的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望。

武安傩戏的存在为研究中国仪式戏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证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武安傩戏演出中的特殊角色——掌竹,是我国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武安傩戏完整地再现了中国仪式戏剧发展衍变中的四种形态。

8、高开区东填池赛戏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称,“赛戏现已绝迹于舞台”。然而,东填池村人却以实际行动“驳倒”了这种观点。

东填池赛戏的源头,是由古代汉族巫术衍变而成的傩戏。到了汉代,就有了赛戏的雏形,但其成形期为元代中期的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2年),距今已有670多年历史。与其他剧种相比,赛戏有许多独特之处。如不搞营业性演出,且演出时不出本村;演员角色固定,大多为父传子继;剧目必须是军事题材的君臣戏;角色以须生、红净为主,丑角仅作陪衬,无旦角等。另外,赛戏没有唱腔,只有道白和道诗吟诵。吟唱时所用的乐器有大锣、大鼓、大镲、铙、钹等,没有弦乐。有关专家认为,赛戏作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研究戏曲的产生、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东填池赛戏在剧目、唱腔、配乐等方面,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朴风格,且演员队伍庞大完整,这在中国极为罕见。他们一致认为,东填池赛戏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赛戏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能完整地保留到今天,与东填池村人对这一艺术活动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9、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源远流长,有千年历史。1982年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确认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在京展出并收藏。1989年再次由曲周县文化馆制作新龙一条,送京收藏。曲周龙灯后任技法和造型别具一格:龙角用竹篾制成,长盈尺,上尖下粗;龙目过去用猪膀胱制成,现用500度—1000度灯泡代替;龙须用麻染制为绿色整个龙身用绳索串连上百个竹

圈而成,每间隔两米,下设一把手,少则七把,多则九把;龙鳞用窗户纸染就,火龙染成红色,水龙染为蓝色;龙尾用麻束扎一米长左右;龙的总长度在15—25米之间;龙体内的灯用折表纸先搓成半尺长的捻子,再入锅用动物油熬制,以牛油最佳,亮度大,不易熄灭。整个龙体造型特点是:巨口张、目生光、角尖厉、须飘扬、身婉长,尾刚劲、千鳞万甲,神采飞扬,威武壮观。在舞龙时,由一舞蜘蛛相配合。蜘蛛大为篮球,用铁丝网制,外罩红纱,下设把手,内然油捻。若二龙对舞,蜘蛛在其间称之为“二龙戏珠”,煞是好看。

三、饮食特产

临洺关驴肉香肠

永年酥鱼

一篓油水饺 圣旨骨酥鱼

丛台酒

馆陶御贡酱包瓜

二毛烧鸡

老槐树烧饼

1、临洺关驴肉香肠

中午,在游赏完广府古城后,我们将品味永年的特色食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临洺关驴肉香肠。

永年特产临洺关驴肉香肠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历史,属传统小吃,流传至今,是河北省永年县的地方风味特产。驴肉以其质高味美而被尊为上乘佳品。永年“驴肉香肠”正是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加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驴灌肠”。“驴肉香肠”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回味悠长,深受消费者青睐。

另外永年特产还有永年酥鱼等。

2、永年酥鱼

民国年间,酥鱼出售成了各饭馆热门食品,供不应求。人们吃鱼最担心的是怕鱼刺扎嗓。不知是那个师傅,创造一种制作方法,再大的鱼骨也能酥烂,而鱼形照样完整如初,鱼肉味道鲜美。

1961年,毛主席视察邯郸时,地委食堂小张师傅做了两样酥鱼。毛主席品尝之后,赞不绝口,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鱼骨是磷、钙最多的物质,过去白白扔掉,十分可惜,如今变成了可口的食品,供人吸收,山珍海味,在营养价值上,也不过如此。接着把带来的厨师留在邯郸,学习酥鱼制作技术。

3、一篓油水饺

下午,我们将在品尝更多的邯郸名吃。

著名风味小吃水饺的名称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赵国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店。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很好。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

王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邯郸市一篓油餐饮有限公司由王氏传人亲自创建并管理,1999年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并荣获“中华金鼎”,“河北名小吃”等名誉称号。“一篓油”店内布局装修与燕赵文化相结合,酒店内雅间以回车巷、学步桥等邯郸著名典故为名称,大厅宽敞明亮,可做为婚宴、同学聚会、生日宴请等,酒店内还装修有十三县命名及由来典故等,文化气息浓郁。

4、圣旨骨酥鱼

最早起源于邯郸赵家,叫赵家酥鱼,魏晋时期由民间传入宫中,五代十国后周大将赵匡胤(河北人)南征北战时偶尔品尝过,千里送京娘时赵家酥鱼曾给其留下和京娘最后的美好记忆,北宋初年,赵匡胤登基后,把赵家这种“骨稣刺烂”后仍保持“鱼形完整”的鱼列为御用美食,从此把赵家骨酥鱼尊称为“圣旨骨酥鱼”。正宗的圣旨骨酥鱼制作十分讲究,“料窨工艺”、“磁州窑特产砂锅”、“祖传秘制核心料”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做出的鱼已不仅仅是“鲜”,而是“香”,已不仅仅说“好吃”,而是“食补”,而且营养奇特,常食能让人流连忘返。

5、丛台酒

战国时代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当时建造的“丛台”是赵武灵王饮酒寻乐,观赏歌舞 的宫廷御苑。丛台酒由此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经邯郸,多喜登台览古,饮酒赋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 在此留下赞美邯郸佳酿的千古绝唱。清代乾隆皇帝于“丛台”行宫饮酒作乐,即兴 书下“击鞠呼卢待罗绮,美酒十千醉不辞”的诗篇。

6、馆陶御贡酱包瓜

先取七成熟的八道眉甜瓜,挖去内瓤。用三仁(杏仁、花生仁、核桃仁)、三干(葡萄干、枸杞、橘饼)、三丝(青丝、红丝、姜丝)杂以黄豆、芝麻、木耳、香菇做馅,拌匀后装入去瓤的甜瓜内,再用细线将瓜缝合,投入日晒夜露之甜面酱中,腌渍七七二十一天,共计二十一道工序,方能制成。因瓜内加入了一些药料,不仅能生津祛惊医疾疗病,还可充菜佐食。

7、二毛烧鸡

创业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开业人王德兴浑号“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但人们仍习惯称“二毛烧鸡”。已传于第七代传人王书林,“二毛烧鸡”风味独特,味道咸鲜醇香,回味悠长,在100多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是大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居邯郸“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首。1966年,周总理视察大名府时品尝“二毛烧鸡”后赞不绝口。“二毛烧鸡”曾多次被《邯郸日报》、邯郸电视台宣传表彰,并在《可爱的河北》和《中华百年名吃》等刊物上分别做了刊载和宣传,大名“二毛烧鸡”目前已成为流行当地、驰名中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名吃。

8、老槐树烧饼

高中地理前置性学习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前置性学习 实践研究

目前,很多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层出不穷,微课、幕课、自主学习、真学课堂等说法也在冲击着教师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走向。前置性学习也是众多理念中的一种,前置性学习,顾名思义,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前移,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些掌握。这是时下很多教育教学专家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重视这一环节的实践思考,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期待能够在充分引导、主动关注、不断反思后让前置性学习不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形式,更可以成为便于课堂教学效果顺利高效达成的关键元素。

一、导学案的设计应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由于初中阶段很多地区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够,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学生个体之间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若简单要求学生以现成的学科教材展开自主前置性学习,很多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学习效果会止步不前。导学案的设计可以更好的让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课堂所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够前期掌握,在课堂学习中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分为课堂学习目标、基本知识扫描(可要求学生查阅教材后填写,教师在课堂上以极短的实践加以校正)、典型案例分析、教材中探究题思考(适当添加一些思维提示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基础训练等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可以适当训练,增强学习信心的同时对学科教学内容有最基本的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必须确保学生学习时间不能过长,知识及能力的跳跃性不宜过强。

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II《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时,就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思考以下案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涸泽而渔;(2)建设自然保护区;(3)外国友人在长城捡拾垃圾;(4)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各个国家之间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生活实际,借助网络和学习小组交流后获取答案后在课堂学习时展示,教师加以适度讲解。

二、教师应逐步让学生具备前置性学习的基本能力

前置性学习往往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完成的,若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他们只能浅表式参与学习,学习效率相当低下,这对学科较多、要求较高的高中阶段而言无疑是对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具备最为基本的前置学习能力。可以先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收上来批改,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对学习方法较好的加以褒扬,通过多媒体加以展示,要求学生学习榜样。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则不点名分别点评,多次检查后相信学生可以成功具备前置性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I《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二分而至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黄赤交角示意图及二分而至光照图,在绘图中思考地球所处不同位置太阳垂直照射点所在的位置及移动轨迹、移动原因,还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网络搜索相关视频从更为直观的角度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了这些最为基本的知识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教师只需几分钟指导学生绘图、逐步剥开知识点使得相对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前置性学习更需要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很多情况下,教师总是简单的将导学案设计好,安排好相关的学习任务则万事大吉,在多次教学实践和反思后笔者觉得前置性学习看起来是学生自主完成,但其对教师的素养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在对课程标准的精确把握、教材的认真研读和对学生学情的全面了解下设计好导学案,及时就导学案设计好课堂教学教案并能和前置性学习内容完美对接,落实好课堂学习中在前置性学习基础上的能力递进上升。最近发展区是目前大家所推崇的心理学原理,在学生最新的知识拥有基础上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完美蜕变、华丽转身则迫切期待教师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在教师自主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多的参与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更好的让课堂教学绽放精彩。一个看似只是学生自己去参与的前置性学习过程其实离不开教师的殚精竭虑的教学准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更可以在帮助学生科学前置性学习后顺次进入课堂学习。

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湘教版《人口与环境》必修II前教师可以参阅相关图书、搜索网络上最新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将更为鲜活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现场学习能力。

纵言之,前置性学习是最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均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强化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完善,使得其更好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形成最适合本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教师决不可将前置性学习归类为一种固化的程式机械照搬,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打磨后的教学才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黄银. 前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3(4).

[2] 崔晓玲. 前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2015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7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不仅涉及记忆,更注重理解和应用,它要求对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传统的浅层学习的学习者往往把课程材料当做与自己已有知识无关的内容,把课程材料中的章节内容孤立、割裂起来,单独地储存知识;或者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理解为何做如何做,只是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把事实和程序当做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没有对学习的意图和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联系、迁移与反思。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深层次建构与理解,在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形成由地理基本观念统领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并长期保持迁移应用。

深度学习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再源自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性学习。深度学习者本能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深度学习并非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已有经验、心智相融合,并且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是:教学应当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基点,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为深化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操作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强调坚持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要求中还规定了要重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地理核心观点的教育。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探讨地理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使用所学方法学习其他学科。借助地理图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2. 课堂过程中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构建知识网络,有效课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例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的内容,在分析研究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无锡实例,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无锡新区工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无锡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这一类结合本地实例的问题接近学生生活,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问题和结论,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对于森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教师预设一定的角色,学生从不同出发点进行讨论,加深对森林保护性开发的理解。

课堂中做到讲练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讲练结合,动静交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较为深刻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课堂气氛和谐,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讲求使用效益,和谐高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其特有优势,能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课堂容量增大。学生理清地球运动各知识点的关系后,在头脑中能准确建立知识网络关系,进而绘制更形象、直观的“知识树”。

3. 构建知识树,促进有效性深度学习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表述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魏书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学习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学习中也有可行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自己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树”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遵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单一到整体和综合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知识生长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生长的轨迹,构建有联系内容的“知识树”。这样的“知识树”可以是一册的内容,也可以是一单元的内容,还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知识领域、一个知识板块的整体内容和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可以构建相应的知识区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时的影响。如图所示。

总之,在以深度学习为基本指向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教与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让师生可以站在系统的高度,让知识都以系统化、网络化的面貌呈现。可以更形象直观,脉络更清晰地展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整体感知知识、深度理解知识,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地理素养与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

[2]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6(1).

[3]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4]傅竹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王文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3.3.

[6]Eric Jen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2007.

[7]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

[8]黎加厚,何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29-30.

[9]陈卫花.用“知识树”串起文本[J].小学教学参考,2015(04).

[10]亢华杰.“知识树”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8

一、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我国教育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影响严重, 当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体系中的角色还不明确, 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其价值角色单一化严重。教师灌输式的讲解, 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在新课改积极推行“发散创新学习”模式的背景下, 将“分层次多元化”这一比较显著的“创新”因素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贯彻与实施, 进而成功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也是当前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必须要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做起, 首先,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前提, 进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其次, 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观察, 善于体会主要展开的形式, 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再次, 长期坚持“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最后, 要坚持实践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养成善于将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 提升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1. 坚持课堂教学目标的贯彻。

在课堂上推行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过程中, 高中地理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的贯彻, 以层次推进的方式开展,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达到“双赢”的局面。例如, 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时, 这节知识涉及很多的名词、概念以及原理, 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此时, 教师应该将本章知识中地球自转与公转作为讲解核心, 要明确重点讲解内容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制约。如太阳色球、日冕等等太阳活动对于地球无线电的具体影响等等。而本章知识还涉及了其他八大行星, 而这些知识可以稍微点拨与引导一下就行了, 这样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显, 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而学生在探索相关问题时也不会因为本章知识点太多而忽略了重点, 甚至茫然无措。

2. 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 其目的是开展“因材施教”, 做好因势利导。课堂教学设计之前,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 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知识普遍掌握的程度等等, 展开一对一的解析, 进而制订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对细化的教学设计展开针对性的实施, 有侧重地对教学涉及的步骤顺序进行安排。例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相关知识时, 教师应该在题进行收集, 大气压强这章知识中所涉及难度比较大的知识有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 而这些知识点图例剖析的解析度也比较强, 需要作为重点知识圈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明确问题的所在, 有针对性地开展, 必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 注重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 对操作进行细化。

高中地理教师在细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 还要适当地通过触类旁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进而对前后的知识进行对比, 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 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跨越式发散性思维。例如, 在学习“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时, 讲到长三角的社会区位优势之时, 同时可以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貌地质的知识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冲积平原、水文气候等相关概念知识进行巩固, 之后再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 并设计涉及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习题, 及时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可以找出学生理解知识的盲点, 得知问题所在便能有效开展二次习题解析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相同本质的高中地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善于将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良好思维习惯, 最终课堂的气氛被活跃起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推进需要注意的细节

1. 改善观念。

现代教育教师处于引导“角色”, 应该在实践的教学中坚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教学理念, 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 敢于质疑, 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例如, 我们在学习“四季交替交换成因”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将每一个季节对应的各个地区的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结论作出附带提示, 若是缺少某些条件之后某一自然带的乔木植被特征会怎么样, 一旦缺乏这些条件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才能实现对应的效果等等, 随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终共同解决眼前的问题。

2. 想象力的释放。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有效的催化剂便是想象力, 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的要求必须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加强。例如, 在学习“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时, 对这个难点进行解析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筑球形光影的模型, 鼓励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关于“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想象, 并进行对应的勾画, 而教师充分担当“引导”的角色,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讲解, 以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创新, 才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散性探究。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地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不断的冲击, 当前正以颠覆的形式进行改革, 其目的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瓶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营造多元化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仅要将新课改的主题思想贯彻实施, 还要共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向好的方向改革与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注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 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入手, 并尝试性提出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以供广大高中地理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沈俊,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1 (67) :166-167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9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优化课堂设计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样一来反而成为课堂累赘。在实践教学中我采取的对策是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讲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地理学科中图片的优势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之处就是要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电子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地理课目本身的情况来看,其高考时地图的考试内容也有相当的比重,通过对图片的学习和掌握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增加地理课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地图中感受到地理课与实际生活中的近距离,拓宽视野,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10

一、对学困生概念的理解

1. 何为学困生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广义上的学困生, 指由于天赋不同、智力水平差异、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当、后天努力不够以及身体素质差等导致的学习成绩低水平徘徊的学生;而狭义上的学困生也就是感官智力正常, 而学习成绩却低于智力潜能正常发挥后应有的成绩的学生。同样, 本文研究的学困生概念指的是狭义角度上的那些智力水平与其他同学并无二异, 因非智力因素干扰而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不理想的学生。

2. 学困生概念的解读

对学困生概念的理解, 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前提或者说基本认知:一是学困生始终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对比对象有过去的自身, 有同班级的其他成员;二是学困生地位不断转换, 可能与其他同年级的学生 (如重点学校、重点班) 相比自己是学困生, 而与非重点学校和非重点班的学生相比自己又是优等生等;三是学困生在班级中的比例占少数;四是学困生的智力正常, 在智力上与其他成绩优秀学生并无二致;五是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只是暂时落后, 可通过努力追赶上来。

二、学困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1. 自暴自弃心理

高中地理课程带有许多理科性质的内容, 而我国现行高中教育制度是实行文理分科, 地理被纳入在文科科目下, 文科类学生普遍理科基础较差, 因此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在初学阶段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 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第一章的《宇宙中的地球》和第二章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些知识在初中阶段并未具体涉及, 导致学生普遍对宇宙空间认识缺乏基础, 造成初学起来比较吃力;加之高中地理课时安排较少, 使得部分学困生失去同老师进行频繁交流的机会。另外, 基础差的现状迟迟得不到改善, 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冷落和高考压力下, 焦虑、紧张和颓废的情绪不断滋长, 又进一步加剧了空虚烦躁的心态, 最终导致他们对学业失去兴趣。

2. 怯懦心理

怯懦源自屡次的失败或负面打击而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 表现为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 受到挫折易自暴自弃。怯懦是学困生陷入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 怯懦的对立面是自信和不抛弃、不放弃;存在怯懦心理意味着遇到困难尤其是大的困难时会不自信。据调查, 大部分高中生对地理教材 (鲁教版, 下同) 中《宇宙中的地球》章节学习存在畏惧心理, 因为该章节要求对太阳高度角进行计算、对经纬度进行判断并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实际, 诸如此类, 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困生由于基础较差, 对方法要领掌握得不够或者说一知半解, 以至于在做习题时无从下手, 找不到切入点, 考试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了。这种持续的受挫体验往往导致学困生产生畏惧心理, 在连续的打击下, 就容易产生学习恐惧感。

3.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心理学概念, 是心理学上归因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在屡遭失败和负面打击后, 在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67年用狗做实验时发现, 当动物处在无法避开有害或不愉快的情境时所获得的失败经验, 会对动物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 他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 表现出习得性无助。对应到学困生上, 许多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育工作者发现, 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常常表现出习得性无助。对习得性无助概念的理解, 我们得出两个关键词——“屡次”和“挫折”, 也就是说只有在遭遇屡次的挫折打击之后, 习得性无助才会出现。大多数学困生在经常遭遇学习上的打击后,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鼓励激励, 他们会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否定自己的价值, 甚至否定一切。这种自我否定的覆盖面可能会由学习、学校领域扩展到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 惰性心理、逆反心理、自我负面暗示心理等也是高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心理。

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推行分层教学

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掌握不好,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存在, 倘若继续在班级中执行一套教案、一种教学方法和一个进度, 那么很可能导致这些学困生更加边缘化, 而且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学困生将更加得不到重点关照的机会。因此推行“分层教学”, 体现差异化, 可以解决全班“一盘棋”所带来的学困生享有的资源被稀释的问题。“分层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案编写的分层。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的情况比较了解, 就为教案编写上的“分层”奠定了基础。课件编写时, 教师不应再延续应试教育时期“一刀切”的编写思路, 而是要针对学困生进行编写, 教案要照顾到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现状, 注重知识梳理和方法应用。如高中地理教材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进行了细化, 因而知识点众多且交叉, 为此教师在教案编写上应侧重于知识点的梳理, 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章节、各个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便对整篇的知识体系有个清晰的掌握, 为后面局部知识的拓展训练打下基础。

二是课后辅导的分层。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要重基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要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基础知识牢固后, 再尝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的《宇宙中的地球》的课业辅导, 教师应首先尝试对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理解, 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 在逐渐熟悉基础知识后, 可尝试进行诸如昼夜线区分、太阳高度角计算、经纬度推算等方面的辅导。

三是教学评价的分层。评价测验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评价准则。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不应像中上等学生的评价侧重于指出问题和鼓励更高分。这种设计方法可使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进而增强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使学生不易满足, 激发其求知欲。

2. 成就上的鼓励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4-02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研究主题的确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知识的教学为对象,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认真的探讨。

一、捕捉生成,确立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开启需要确定明确的主题,这样才能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而地理研究主题的明确需要将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核心,把握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主题与教学重点切合。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但是教师必须注重主题的优化,避免内容的过于宽泛。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认识到学生在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用僵硬的教学方式导入内容,而是应该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的方式组织主题活动:首先,笔者引入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等五幅图,引入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延伸性资料,让学生对海水运动有大概的认识。这时笔者再引入了研究的主题——“海水是流动的”,并且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知识导入、图片分析、案例探讨、小组活动等各个环节。另外,笔者还在确定大主题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小主题,设置了“鸭子的传奇之旅”“寻找马航MH370遗迹”等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生动性。

这些研究主题的确定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研究主题导入的手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指引来提出主题,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研究主题类型的丰富,通过畅享型、反思型、分析型、论证型等多种主题的提出,促使地理教学能够更加充实。

二、多元互动,优化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弥补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出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创造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打造学习的“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灵动起来。

例如在“寻找马航MH370遗迹”的主题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组成了合作小组,就马航的踪迹进行追寻:首先笔者导入了马航MH370事故的背景,将学生带入到寻找马航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小组探讨的兴趣与责任;随后,笔者引导小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小组研究分析的方向,各个小组分别从气候、海洋水文的分析、洋流的运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意见,笔者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批准各个小组的深入分析方案;各个小组在引导下,借助《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一图,具体探究了研究对象马航MH370残骸在各个大洋的漂流情况,并且结合气象、海洋、区域国家等地理知识大致分析了残骸的运动方向;各个小组又推选了专家,组成了专家代表座谈会,对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笔者再揭示了马航残骸的实际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马航残骸位于实际位置的具体原因。

多元化的互动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在生生互动中,教师不能仅作为旁观者,而是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互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加入小组的讨论,这样才能及时规范学生的讨论,避免出现互动水平低的情况。

三、有效主导,调控研究方向

虽然研究性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注重学生的自我突破性发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作为领路人、指导人,确定并且规范研究的具体方向。目前虽然有少数地理教师开始尝试推行研究性学习,但是却存在着教师退居到教学的“边缘”,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局外人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成熟,加强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与管理。

例如在大课题“海水是流动的”研究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了有关于表层洋流流动的相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案例来佐证。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一封羊皮纸信”、郑和下西洋、日本和秘鲁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多个资料,从网络上搜集了“绚烂的洋流”“洋流下的红珊瑚”等视频素材以及相关的图片等多种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课堂讲学的亮点。部分学生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自己到讲台上进行“海水是流动的”这一主题的讲解。在学生做好自身的研究与探讨的同时,笔者也做好了必要的主导工作,笔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在资料获取上的情况,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引导,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协助学生、支撑学习、表率指引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贯穿于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学生研究学习时,加强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陷入盲目的研究学习中。

四、归纳整理,升华研究理论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收尾与总结,通过系统性的归纳整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地理知识,升华其感受与领悟。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担任研究学习的总结者,归纳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书写研究报告,结合学情整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进行“海水是流动的”主题研究后,笔者指导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有的学生选择从暖流与寒流的比较出发,在分析两者区别的同时,对“暖流与寒流是否代表着绝对温度的高低”这一论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列举了具体的案例;有的学生选择挪威卑尔根、索马里半岛等具体的地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地点的洋流性质有什么差别,结合图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则选择了具体的案例进行了探讨,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哥伦布出行路线”、“阿摩科·卡迪兹号”邮轮失事事件等,不仅研究了洋流的性质,同时还全面探究了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做好自身总结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完善的结尾,将具体的知识点提炼为具体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感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方法,在确定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的互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规范与指导,避免教学落入俗套。

【参考文献】

[1]沈新荣.基于项目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例[J].教育,2016(5)

[2]麻生苍.利用身边案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青海教育,2015(Z3)

高中地理理解记忆学习策略 篇12

1. 地理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文理兼具的学科, 知识内容复杂, 综合性强, 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

[1]在我国,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还有经济地理都是属于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 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2. 地理特别的高中必修1地理, 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联系密切, 要想学好地理, 需要一定的几何和物理等理科基础。

学习方法应以理科思路为主, 重视原理、规律的理解。

3. 地理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很强, 高中地理分别以地球地壳和上部大气为学习对象, 体系完整有条理。

4. 初中地理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学习, 高中地理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掌握一定的地理原理。

二、理解性记忆学习方法

1. 理解的方法阅读和学习教材。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 , 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 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 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 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重于记忆, 以会用为目的, 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 重视解题思路, 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 记“概念”, 抓关键词, 先记住每条概念的主干, 把概念的主谓宾语, 先记住。再根据对概念中地理规律的把握, 加入修饰成分。把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 对比其差异、消化、理解、吸收。

(2) “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 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过原理关。比如说, “地球的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 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联系紧密, 原理性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多, 直接以示意图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形成的规律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思维模型。以周围空间构建情境模式或者以身边典型案例来反映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 让每个学生自己在脑中先构建出自己能够理解的空间思维模型, 建立起能够学好地理空间规律的信心。

2. 使用地图。

地图是文字的载体, 单独注重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 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 往往过几天就将它忘记。[2]“图文结合”“图不离手”, 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 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依托, 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相关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3. 从生活实际中收集信息, 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实践性强, 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系统。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时事、经济热点等,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 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经常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其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的地理问题, 我们要善于收集处理, 不断补充和丰富地理知识, 学习就更加鲜活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3]

在地理学习中汲取地域文化, 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当地文化事物现象, 进行到校外“采风活动”做地域文化调查研究。

摘要:在此将从理解记忆学习地理的角度出发, 阐述学习地理重理解的重要性, 并对如何进行理解记忆学习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理解,记忆,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6.

[2]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战线, 2010 (7) .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下一篇:高中地理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