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

2024-06-08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精选7篇)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 篇1

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将成为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地理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最好的便是将地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如“大树底下好乘凉”、“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就会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识,地理的学习趣味性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变得妙趣横生。很多同学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家里挂着中国地图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这是因为我们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观察中,地图的每一个细节已经嵌入脑海,成为难以忘记的重要记忆。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时,同学们也不妨买一张中国或世界地图放在课桌上,培养自身的地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

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地理具有极强的“文理兼容”性特点,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理包括大量的宇宙、大气、海洋等内容,特别是太阳高度角计算、洋流、等线值分析板块需要我们用理科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学习。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里面,因为多是对不同地区地理、风土人情的学习,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理解识记。针对地理学科不同板块的特点,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其展开学习。就自然地理学习来说,我们要在掌握相应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熟练运用。必要时也需要加大练习量,在具体的题目中检验学习成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理清做题思路,构建知识体系。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学习中,我们要重视教材的作用,一遍一遍熟读教材,利用手中有的参考资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因为这一部分更加重视记忆,因此同學们也可以进行知识脉络梳理,将主要的知识观点进行系统整理,加深记忆。而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究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三、图文结合展开学习

鉴于地理学科的特性,地图作为其知识的载体所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图的学习,将其作为地理学习难点的突破口。乍一看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图这一关键要点,那么地理知识便找到了依据,因为地图中的每一个地区都将对应着相应的地理知识,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开展学习,那么很多地理的学习难题便将迎刃而解。就笔者亲身的实践来说,我在地理学习时往往是“图不离手”,通过对教材与教师讲课内容的梳理,我在图上不断总结不同地区的地理特性,地理常识。平时做题前也先看五分钟的地图,对总结的知识框架进行回忆。久而久之,地图就好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不管问到什么地理问题,我都能很快的寻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并迅速联想出这一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高效且准确的作答。很多同学在地理学习时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做题前看几分钟地图太浪费时间,但是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展开学习,那么地理的学习负担就会大大加重,同时因为大量的记忆很容易记错、记混淆,在做题时实效性并不强,反而容易加重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厌倦心理。

四、知识联系,每分必争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联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高中升学压力大,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为后期的高中地理学习深入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温习,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进行知识联系,并将知识具体落实到问题中去。同时,高中生将面临高考,高考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考察。分数作为两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每分必争。一部分同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是考试分数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练习仅仅停留于练习本身,缺少对练习的经验教训整理与记录,导致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犯再犯。加上平时学习不注意细节,做题马虎大意,导致最后的考试失分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重视练习的总结反馈环节,从练习中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板块和容易出错的点,及时开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建立错题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同一错误不再重犯。

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林林总总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总结、善于总结,寻找和优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自身更好更快的开展地理学习,破除地理学习难题。

高考地理怎么提高成绩

1、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地理参考资料做范本,将参考资料里面好的理论和地图补充笔记本中,整合出自己的笔记,平时做题得到的理论亦应以及时补充到相应章节的笔记中;

2、对地理的整体空间要有充足的把握,区域地理中各地区的特色与特点亦要熟记于心,找一份世界地图对着记忆,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3、人文地理要把握气候、土壤、水源、交通、科技、劳动力、资源、能源以及政策;

4、多记忆结论性的知识,先记住然后再加以理解,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地理成绩的方法

想学好地理就必须会看、会用地图。把繁杂的文字信息通过地图反映出来,清晰明了便于记忆。提高自己的识图能力,能够准确辨识地图给出的信息并熟练运用。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熟练运用才是根本。高中生的主要目的是做题提高成绩,所以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理论知识,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 篇2

在当前高考中,地理是文科综合科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理科目的选择,关系到文综高考成绩的高低。但在文综科目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从高一起,学生便把地理列为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的确如此,因为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一方面,地理学习不仅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譬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等,都是让教师感到上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的头痛问题。另一方面,地理学习兴趣索然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有关。有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地理现象和规律,既枯燥,又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不知所措。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也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一幅好的插图、地图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图文结合、以图释文的目的。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教学,能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例如,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呈现出相应的更替现象。由于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水分越多的地方越是绿树郁郁葱葱,而水分缺乏的荒漠地区则戈壁沙漠广布。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我国降水为何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规律,写出正确的答案。

2.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如,在讲洋流的世界分布的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世界大陆和大洋略图,然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画出各洋流,再把这些洋流和洋流模式对应起来,让学生判断哪条是寒流,哪条是暖流。这样,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

3. 通过电化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课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地球运动时赤道面和黄道面不重合,导致太阳光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以及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教师在黑板上讲了很多,很详细,可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最后学习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制作一个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学生一下子就会茅塞顿开。我听过我校青年教师小蓝老师用FLASH课件上的一节课———《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当然很好。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谚语、顺口溜。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常跟一些谚语和顺口溜有联系。因此,如果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谚语或顺口溜,那么学生在理解和记忆该地理现象或知识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讲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时,我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用了这样一首顺口溜:“水(水星)中捞金(金星)放地(地球)上,火(火星)烧木(木星)头埋土(土星)里,则天(天王星)海(海王星)明亮。”讲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我引入了这样一首诗:“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强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传不畅,两极见极光,我们不要慌。”讲到大气热力作用的温室效应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转化情况,我运用顺口溜“太阳暖大地,大地传大气,大气返大地。”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俄罗斯境内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大河,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毕业(叶)了(勒)!”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就肯定能运用很多的谚语或顺口溜来解决地理教学中知识传授枯燥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活跃不已。

(三)巧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我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学生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掌握一个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了解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后,我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旗杆在一天当中从日出到日落影子长度的变化和影子的朝向。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三江县的土壤和植被分布,了解我们三江的气候情况和特点。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很高。

(四)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完成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内容的最好标准是做一两道针对性练习。在发给学生的预习资料中,我每一节课都安排有几道有梯次的针对性练习。课前,我先让他们独立思考;课堂上,每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我都会让他们再去做一次,并从中总结出该内容考查的重点和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把握教学规律。以前,总认为学生基础差要多讲;最后发现,讲得越多,学生越茫然,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学习能力也在下降。他们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在:不会自主地学习,同样的知识,只要考查的形式稍微变化,就会无所适从。后来,我通过调查得知主要是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太少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讲,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在进步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笔者十几年的地理教学观察与实践,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都有着比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会预习新课的习惯。

这一点,我们每一科都强调,但具体如何操作,我们的要求都是比较笼统的。我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每一章节的课文预习重点、难点和学案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收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原理或规律,整理好后统一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然后,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解决;最后,在课堂上再由各小组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跟我汇报,由我做最后的解释、分析。这样的课文预习更有据可依、有的放矢,预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二)培养学生自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习惯。

教育研究表明,展示教学目标比不展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收到的效果要好30%—40%。因此,每堂新课,我都首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最后,抽查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该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养成坚持每天读图、析图和绘图的习惯。

图表是地理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分析图表反映出来的地理现象、数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以各种各样的图表形式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学生要有较强的读图、解图能力,才能从中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与知识。因此,课堂上我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绘图来解释地理知识和现象;或让他们多从图表上归纳地理规律。比如,学习自然地理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在上每堂新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画图表示地球、大气或海水的运动规律。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养成做好学习笔记的习惯。

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依靠长期积累。很多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在考试中却常常考到。为此,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有很多学生也做笔记,但没有整理,这里记一点,那里写一些,最后相当于没有做。

笔记可以分为课堂笔记和考试后笔记。课堂笔记可先按章节来做,然后再根据内容归纳;考试后笔记做好以后,要对应到相应的内容当中。我教过的学生中,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笔记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2013年全县文综成绩最高分吴珍康同学,他先把课文没有的内容统统记在笔记本里,然后课后再去整理:把自己已弄清楚的内容逐一删除,把自己还没弄明白的内容不断补充,把同一内容老师前后讲解有出入的地方进行比较。

(五)培养学生探究身边地理知识的习惯。

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与观念。课堂的内容,只是帮助他们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真正要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走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身边的一些地理知识。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很多现成的地理知识都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如果在探究中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将会学到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完成一些地理小调研。譬如,为什么我们学校附近的农田没有用来种植水稻而用来种植蔬菜?我们县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利用寒假和暑假把县内的乡镇旅游一遍,然后写一份自己的旅游规划报告或设计一条自己认为是最佳的旅游线路等。

总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习惯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地理教师要勤于研究教材和地理新课标,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办法。另外,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把每一堂课上好,还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地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高中学生 地理学习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07

三江中学是桂北地区的一所具有侗民族特色的普通高中。最近几年,三江中学的高考成绩逐年稳步提高,但文科成绩却有些停滞不前,尤其是地理科。该科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与柳州市的同类学校相比,我校的地理科成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于三江中学地理成绩提高慢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调查发现,影响不少学生地理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学习的兴趣与习惯。

在当前高考中,地理是文科综合科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理科目的选择,关系到文综高考成绩的高低。但在文综科目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从高一起,学生便把地理列为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的确如此,因为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一方面,地理学习不仅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譬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等,都是让教师感到上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的头痛问题。另一方面,地理学习兴趣索然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有关。有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地理现象和规律,既枯燥,又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不知所措。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也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一幅好的插图、地图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图文结合、以图释文的目的。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教学,能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例如,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呈现出相应的更替现象。由于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水分越多的地方越是绿树郁郁葱葱,而水分缺乏的荒漠地区则戈壁沙漠广布。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我国降水为何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规律,写出正确的答案。

2.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如,在讲洋流的世界分布的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世界大陆和大洋略图,然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画出各洋流,再把这些洋流和洋流模式对应起来,让学生判断哪条是寒流,哪条是暖流。这样,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

3. 通过电化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课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地球运动时赤道面和黄道面不重合,导致太阳光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以及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教师在黑板上讲了很多,很详细,可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最后学习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制作一个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学生一下子就会茅塞顿开。我听过我校青年教师小蓝老师用FLASH课件上的一节课——《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当然很好。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谚语、顺口溜。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常跟一些谚语和顺口溜有联系。因此,如果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谚语或顺口溜,那么学生在理解和记忆该地理现象或知识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讲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时,我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用了这样一首顺口溜:“水(水星)中捞金(金星)放地(地球)上,火(火星)烧木(木星)头埋土(土星)里,则天(天王星)海(海王星)明亮。”讲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我引入了这样一首诗:“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强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传不畅,两极见极光,我们不要慌。”讲到大气热力作用的温室效应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转化情况,我运用顺口溜“太阳暖大地,大地传大气,大气返大地。”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俄罗斯境内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大河,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毕业(叶)了(勒)!”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就肯定能运用很多的谚语或顺口溜来解决地理教学中知识传授枯燥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活跃不已。

(三)巧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我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学生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掌握一个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了解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后,我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旗杆在一天当中从日出到日落影子长度的变化和影子的朝向。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三江县的土壤和植被分布,了解我们三江的气候情况和特点。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很高。

(四)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完成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内容的最好标准是做一两道针对性练习。在发给学生的预习资料中,我每一节课都安排有几道有梯次的针对性练习。课前,我先让他们独立思考;课堂上,每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我都会让他们再去做一次,并从中总结出该内容考查的重点和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把握教学规律。以前,总认为学生基础差要多讲;最后发现,讲得越多,学生越茫然,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学习能力也在下降。他们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在:不会自主地学习,同样的知识,只要考查的形式稍微变化,就会无所适从。后来,我通过调查得知主要是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太少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讲,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在进步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笔者十几年的地理教学观察与实践,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都有着比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会预习新课的习惯。

这一点,我们每一科都强调,但具体如何操作,我们的要求都是比较笼统的。我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每一章节的课文预习重点、难点和学案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收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原理或规律,整理好后统一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然后,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解决;最后,在课堂上再由各小组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跟我汇报,由我做最后的解释、分析。这样的课文预习更有据可依、有的放矢,预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二)培养学生自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习惯。

教育研究表明,展示教学目标比不展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收到的效果要好30%—40%。因此,每堂新课,我都首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最后,抽查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该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养成坚持每天读图、析图和绘图的习惯。

图表是地理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分析图表反映出来的地理现象、数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以各种各样的图表形式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学生要有较强的读图、解图能力,才能从中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与知识。因此,课堂上我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绘图来解释地理知识和现象;或让他们多从图表上归纳地理规律。比如,学习自然地理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在上每堂新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画图表示地球、大气或海水的运动规律。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养成做好学习笔记的习惯。

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依靠长期积累。很多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在考试中却常常考到。为此,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有很多学生也做笔记,但没有整理,这里记一点,那里写一些,最后相当于没有做。

笔记可以分为课堂笔记和考试后笔记。课堂笔记可先按章节来做,然后再根据内容归纳;考试后笔记做好以后,要对应到相应的内容当中。我教过的学生中,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笔记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2013年全县文综成绩最高分吴珍康同学,他先把课文没有的内容统统记在笔记本里,然后课后再去整理:把自己已弄清楚的内容逐一删除,把自己还没弄明白的内容不断补充,把同一内容老师前后讲解有出入的地方进行比较。

(五)培养学生探究身边地理知识的习惯。

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与观念。课堂的内容,只是帮助他们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真正要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走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身边的一些地理知识。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很多现成的地理知识都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如果在探究中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将会学到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完成一些地理小调研。譬如,为什么我们学校附近的农田没有用来种植水稻而用来种植蔬菜?我们县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利用寒假和暑假把县内的乡镇旅游一遍,然后写一份自己的旅游规划报告或设计一条自己认为是最佳的旅游线路等。

总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习惯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地理教师要勤于研究教材和地理新课标,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办法。另外,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把每一堂课上好,还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地理的乐趣。

[ 参 考 文 献 ]

[1]马骏.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3、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4、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幻灯片展示

二、讲授新课(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师生一起学习课本第6页内容。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2、(1)整体感知

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7—10。(2)合作探究

提问: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常规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方向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与手表定向树叶与年轮定向野外定向 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提问: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习:幻灯片

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练习题:幻灯片

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新课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活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活动2: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自行连、乘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学到很多适用的地理知识。

三、课时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四、学习小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六、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 2.种类 地图的要素 1.方向 2.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二、如何搜集地理信息

三、如何思考地理问题

四、如何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1.地理观察的主要对象

2.野外旅行的准备、旅行的内容与方式

教学后记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5

(1)全年多雨型:“热雨”——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3、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4、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5、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6、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 篇6

一、对当今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1.课堂教学长期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 在课堂上, 传统的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让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 而让学生作为接收者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 教师单方面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 学生也没有办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整个课堂没有形成一种互动性, 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 学生没有作为主体, 也就发挥不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挥不了主动性。

2. 学生自身地理相关的背景知识面较为狭窄。

即使是文科生, 在绝大部分高中里, 学生每天阅读的与地理相关资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 教师也同样认为学好了教材也就抓住了高考的核心。实际上, 这种想法并无大错, 但若是想更好地学习地理, 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 阅读范围就必须更为宽阔, 其阅读的相关资料应当包括大量的地理图册, 相关国家的文化知识, 以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在地理知识的阅读方面, 老师应当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 学生再通过他们喜欢的书籍提升自己这种地理综合素质能力, 进而学习新的知识, 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地理知识面导致难以学好地理这门课程。

二、启发学生质疑, 以疑问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高中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 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事物, 因此, 想要调动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并能取得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以情景设计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新课的导入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情景进行引入, 情景的设置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同时,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中积极思考。另一方面, 教师还需要注重所设置问题情景的新奇度与难易程度, 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解决这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中才愿意自主思考, 并且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合作学习, 以合作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时候, 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 从而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以高一的地理知识为例, 高一的地理知识覆盖面非常广阔, 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一大部分地理知识。例如在对海洋环境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小组的学习模式, 如畅想海洋中的环境应当是怎样的, 海洋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生物, 这些生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进而让整个教学通过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整个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们之间可以自主探究, 教师仅仅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不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进而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采用适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例如选用一个巧妙的问题情境进行新课程的导入, 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 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样, 在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 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 从而让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希望每一位高中的地理教师, 都能多拿出一份思考, 多拿出一份认真, 更严谨地对待每一堂地理课, 让学生更好地在地理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黄晓耘.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13:66-67

[2]王雪梅.探究式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科教文汇.2011.5 (7) :70-71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7

研究性学习虽然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但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并且教师的这种指导作用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始终。例如:适当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研究课题等。因此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顺利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指导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

研究性学习资源,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选择课题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紧密结合教学进度,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确定一些与教学进度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供学生选择。而在高二开设地理选修课时则提供了“商业经营与店铺选址”。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一致,学生就有浓厚兴趣。

2、结合乡土地理选择课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及与地理的相关性,提供学生参考选择的题目。一般而言,大多应该是有关工农业布局、城市与交通建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商业网点、房地产规划、旅游发展等涉及地理学研究的问题,并且尽可能根据当地特色将题目具体化,如“百色市旅游资源调查”、“百色市城市布局调查”等。同时,应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不要局限于教师提供的选题。

3、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由学生开发研究性课题。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多方面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开发研究性课题资源,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并产生好胜心,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对流星雨很感兴趣,就可以鼓励他以“奇特的流星雨”为题搞一项研究性课题。

但是学生自己选题,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选题不要过大、过高。例如有的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感兴趣,就以“环境问题”命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每一种环境问题都有其多样的原因、复杂的机制、方方面面的影响、多样的治理防治措施,在一篇小小的研究性课题中是不可能全面涉及,这就是选题过大。选择研究难度过大的题目,中学生的知识与研究能力是肯定难以完成的;选择过高的题目,一则学生不会得出较为科学、全面的结论,二则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4、密切联系热点、焦点问题,开发研究性课题资源。

世界上及国内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都涉及地理教学内容,而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地球发烧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印巴宗教与领土问题”、“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恐怖主义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

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确定研究性课题之后,怎么去研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资料法、科学实验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确定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就要先利用观察法,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并记录,其次还要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关于月相成因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印巴问题、巴以冲突就要用历史资料文献法和比较法。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会初步利用这些常规的科研方法。再如指导学生利用因特网收集资料等。

三、指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当学生收集到很多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之后,如何恰当地取舍,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要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决定对所搜集材料的取舍。例如“月相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题,如果收集了月相变化规律或者月相变化原因的材料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而应该收集月相变化与人类情绪、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交通事故方面的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其次要对收集到的材料利用分析、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加工整合,从而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将研究性学习资源转化为小型科研成果

也就是将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搜集到的资源转化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研论文等形式的成果。这个过程是最后的过程,也是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必须由教师来指导完成。一般要经过构思与提纲、初稿、改稿、成稿四个阶段。而改稿阶段可指导学生增补材料,使论文更加充实;删去多余材料,使论文更加精炼;以典型的新材料、新数据、新图表替换旧材料、旧数据、旧图表等,一般改稿可按修正观点、核实材料、梳理结构、推敲语言等步骤进行。

五、组织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组织者主要还是教师,组织是否得法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非常熟悉组织活动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指導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具体方法如前文的论述。

2、传授学生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不知如何进行具体的调查和收集资料。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调查的一般去向。如去公交公司或汽车站了解公共交通情况,可去相关政府部门调查了解。许多资料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教师可以事先查询并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的互联网网址。

3、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

最有效的办法是提供若干份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让学生参考与模仿。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设计调查方案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考虑诸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人流量、车流量、污染物排放量之类的地理因素,以免将社会调查替代了地理调查。要特别提醒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条件控制,不能弄虚作假,这样调查的结果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4、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表达观点

既可以提供论文范文供学生参考,也提倡学生不拘形式,但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参考引用他人资料应说明资料来源,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当然,成果表现不一定就是论文,也可以是宣传板报和网页等。

上一篇:美哉,姥姥家的那片荷花田作文下一篇:忻城法院法警大队节后工作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