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

2024-07-13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通用11篇)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 篇1

高中地理学习的经典口诀

总是背不下来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用一些奇妙的口诀串在一起,可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率哦。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中地理学习的经典口诀,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顺口溜: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

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

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生存条件;

耕林草建,伐垦泛滥,流失沙化,人增地减,采取措施,齐抓共管。

(2)水资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资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资源,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资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资源,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资源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资源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世界人种问题

世界人种分清,要看肤发眼睛。

白居欧洋北美①,黄人主在亚东,黑人非洋美国,种族歧视受轻。

①洋,大洋洲,后面“洋”字亦同。

世界主要语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语言。

汉语使用最多,亚洲中国东南;

英语使用面广,英澳北美印度;

俄语比较集中,拉美西语侵占;

法语世称美丽,主要法国内焉;

阿拉伯语亚非,国际重要语言。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兰。

基督徒十亿,欧美洋广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兰,六亿穆斯林,亚非最多见。

①欧美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世界人口过一亿的国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亚。

②巴,第一个“巴”字指巴西,第二个“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尼日利亚。本句可用形象语言“终因没米(尼的谐音)饿,八日你梦巴(锅巴)”来帮助记忆。

有关世界国家问题

世界国家一百八,面积俄加中最大,领土领水海陆空,两邦之间国界划。

政治制度分社资,多数国家不发达;

国际交往要平等,五项原则维护它。

世界区域划分

世界区域分十三,依据人地和自然。

亚洲区域数有五:东西南中和东南;

非洲区域两部分,撒拉划分南北线;

美洲区也分两段,拉丁美洲占南边;

欧分西东联北亚,南极大洋独成片。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 篇2

关键词:学习障碍,分析,对策,探讨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 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文理交叉的知识特点。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就是地名加物产, 学地理只要划一划, 背一背就可以。因此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 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在新课改下使用新教材, 地理学科特点更趋明显, 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地理知识的学习。

第二, 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一些学生的思维广度不够, 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 特别是在分析问题的学习中, 思维缺乏广度和深度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只考虑自然原因, 而忽视了重要的人为原因, 在分析该地区荒漠化的影响时只分析有利的影响而忽视不利影响等。

第三, 缺乏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 成绩无法提高, 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兴趣是分不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 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 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定位在理科上, 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 地理与我无关”的想法。所以对这些学生来说, 就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自然明显影响了其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结果当然是地理学科学得不好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准备学文科的, 他们原本希望能把地理学好, 但是新学期一开始便出现了一个“拦路虎”———地球运动, 对于那些本来还没有学过立体几何而初中地理知识又很欠缺的他们来讲, 立刻就打消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是大部分学生最深的感受, 也是笔者最深的体会。

二、改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1. 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 教学时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 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在重视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2. 把握新教材, 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 要有新思路。

第一, 改进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无论在智力、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探索研究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同时, 教师要放权给学生, 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 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让学生放开说, 并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条件具备了, 学生自然就会兴奋, 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 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第二, 重视实践活动。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问题研究”。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 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地理教学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三类,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就要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第一, 理解性难点的化解。理解性难点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事象和地理原理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抽象性较强, 不容易理解。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 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教学中要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等方法。

第二, 记忆性难点的化解。学生感到难以记忆的知识往往是因为它们太枯燥, 与自己的兴趣太远。对这部分难点的突破, 可以结合趣味教学和一些生动的地理知识实例, 比如已经发生过的世界各地的一些自然现象, 将实例与生硬刻板的概念结合起来, 学生在理解后记忆就不会难了。

第三, 运用性难点的突破。学以致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把教科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以此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 增加问题层次, 减缓问题坡度, 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 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逐步求得结果,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浅议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高考模式的逐渐稳定,地理在高中文科学习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当前把地理纳入文科综合中,学生普遍都认为地理是“文科综合中的理科”,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那么,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有哪些好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

近几年,由于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选修理科的人较多,即使选地理的也是文化成绩较薄弱的学生。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只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通过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投入的时间和学习的兴趣都不浓。甚至认为学习地理即是“浪费”时间,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要想学好地理是不可能的。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原因及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而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作为自然和人文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3.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

现阶段,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意义的认识非常浅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地理是父母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是对高考文综的一个应付,进而渐渐产生厌倦情绪。

二、学好地理的一些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想真正学好它,要求学生既要认识地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2.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图文结合学习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方法。地图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2)情景性学习法

地理事物往往比较形象直观,如山脊、山谷、背斜、向斜和断层、中心商务区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与课本知识相吻合的生活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

(3)网络学习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与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虽然目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随着问题的解决。地理学科的价值也就能够得到逐步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地理必修教师用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高中地理学习的几大误区 篇4

1.死记硬背

在高考考题越考越灵活的今天,还仍有一大群亲们学习时候在死记硬背,有的甚至背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真的挺可怕的,首先我要说这种学习方法是比较愚蠢的,也是很低效的,根据新课标对大家的要求,是培养考察大家的地理思维能力,是要求大家做到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学死了。

再例如我给大家说一个切身的东西,我们在讲河流治理时候讲过一个河流叫田纳西河,可是我们平时练习册上的题,考试的题,高考题里会考田纳西河吗?不会的,一般都会考什么长江黄河,现在长江黄河都考恶心了,考什么,任意一条河流都可能出,比方说给就给你个经纬网不给其他条件就问你,A河B河,R河Q河的河流水文特征,或者直接说读图,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或者南方地区某河流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有木有啊,有木有,如果你是把田纳西河背会了,考试时候考你的是热带雨林地区河流,考你A河B河,R河Q河,你认为这道题能给你多少分是吧,那么大家要说了那我们学田纳西河有什么用?平时考试为什么这么考?所学的知识和考题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前面我们在据例子时候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过还是有人会问博主,我地理上课听课也很认真,为什么做题没思路?这里我就要和大家说了,这就是没有理解学的意思了,其实我们这里的学不仅仅是要学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知识只是个载体,引导出来分析方法才是我们要真正学的,否则你背会一个不去分析,这个是你是可以了,但是给你个区域你照样不会,为什么?不正是因为你都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只会盲目的背,不去分析不去总结,凭借着自己的记忆真的能学会那浩如烟海的知识吗,岂不是很悲哀的一件事?这不就是大家的现状吗?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要会学习,才能学好习,我们应该学的是老师讲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你例如就田纳西河为例子,我们应该学的是河流应该从它的水位高低,水系特征,流量大小,流速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汛期枯水期时间及长短,水能蕴含量大小,航运价值,河流补给类型等等方面去分析,如果每个地区你都按照这个去分析,想想你只要基础不差,再加上会分析会定位,这分得来难道是件很难得时期吗?总比咱们死记硬背要高效的多吧,所以学会了分析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河流分析是如此其他的其实也是如此,不要觉得文科只是背背就能考分的,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人往往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不信你可以问问你们的同学或者学长学姐,问他们学习方法,如果他们说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话,那么你可以问问他们,他们的地理成绩如何,我相信大多数都不理想,所以大家要知道,学知识要学懂了学通了就要学它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活学活用,真正的学会知识。

2.地图的错误认识

有的人读完了我第一段话,知道如何学习了,但是又会接下来问一些列问题,例如老师地图用不用背呀?老师地图怎么背呀?背那些重要的经纬网有用吗?背地图有哪些技巧方法?怎么才能最快的背会地图呀?地图太多了根本就看不完呀?怎么读图呀,怎么培养读图能力呀,我感觉一看地图就看不进去和看天书似的?我就想说那么多地图你都能背下来吗?不可能的对吧那地图怎么去学去看那?

其实这又是大家的误解,地图这个东西也不是背的,我认为应该是多看的,去熟悉的,而不是像有的人说去背经纬网,北纬30度经过什么什么,东经60度经过什么什么的,背的自己恶心了吐了都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么,再有这样背下去的倘若高考不给你经纬网只给你个轮廓怎么办?

所以地图也不是死记硬背的,地图应该怎么去学怎么去看那,我认为地图咱们应该要多去看就好了,每天你可以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慢的例如看个日本朝鲜半岛啥的,快的可以看东亚东南亚南亚这么去看,每天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10分钟就差不多,利用一个课间或者闲散时间,自习时间去看,两三天攻克一个区域,每次看都在脑海里蓄存起来,慢慢的脑海里储存的多了你就熟悉区位了,熟悉位置了,当然看地图时候你不能死盯着去看,应该如何去做那?

我们应该看一张地图就应该去思考去看这个图里有什么地理事务,找出来,因为高考时候地图图文类的题占了大半壁江山,所以我们高考时候应该掌握的一个技能就是读图,但是大家往往欠缺的掌握不好的恰恰是读图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去读图那,怎么培养读图能力那?

我建议大家刚开始时候看图时候那个本,记下来你看出来的地理事物,可能刚开始看时候读出来的少一些,没关系没有人是下生就会看地图的,都是学出来的,如果你觉得你的读图能力很差,也可以把自己读出来的找老师或者学霸看,让他们指点你一下哪里没看出来,然后去反思总结,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自己没用分析出来,下次争取改变一些,每一天都在训练每一天都进步一点,这样慢慢的你的读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只要坚持一个月最多三个月你就可以把读图能力训练的很棒,在碰到题分析起来就不会太费劲了

刷题题海战术--五道题理论

有人又要说了我认为地理需要多做题,多做题才能理解才能把知识学好,多刷题才能学好知识等一些言论,确实你刷题肯定能提升地理成绩,可是这属于一种很低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代价很大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什么那,你要考虑,你在某一段时间地理时间用的多了,其他学科用的时间就会减少,其他学科学习时间减少,就会影响你的整体成绩,你假如这段时间苦学苦刷题目可能你地理会提升20分,而其他科由于时间的减少,一科下降5分,这就25分,里外里总分不升反降,如果说高考就考一科那可以任意刷题,可是高考要考六科,咱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东西进行优化才能使得整体得到提高

再有为何说题海战术比较低效?大家试想一下,我们做题是不是都是这样,做完对下答案,最多用红笔改一下也不去思考,就做下一题,其实这样不去分析不去思考,我认为做再多题也是无用功,做了也白做,因为本末倒置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做错了应该去分析为什么做错?怎么做错的?答案是怎么写的我是怎么写的?我的思维哪里出现了偏差?等等方面,去分析思考后总结经验下次就会有提升,其实我们刷题不在于量,而在于精,弄懂做过10道题,其实对你帮助比你做100道题一知半解要强很多,而非常遗憾这样做的亲是非常少的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五道题理论,这是个什么理论那?就是我们做题时候碰到一个陌生的题型或者题,第一次做往往会做的很差,即使觉得听课听得再好也有很多会出现这种状况,出现了没关系,毕竟第一次碰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那,首先去对答案,看看哪里对了哪里错了,和答案解析思路哪里出现偏差了,对的也要分析为什么对,因为有可能是蒙的,错的更应该注意哪里思路不对,找到了我们拨乱反正,争取下次不错,没想到重点看,想一下为何自己没有想到,然后给它补入自己的思维,有的看不懂的可以询问学霸或者老师将它弄懂,这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做好了,在碰到类似的第二题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可能还有些方面没有把握准,这没关系,一两回还是生的吗,到了三回应该就差不多了,而此时你就要去思考总结,这时候就是个升华的过程,这一类型题应该去分析思考,答题思路该怎么勾划,到了四五道题就是不断完善思路和精确答题术语的过程,五道题之后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就会觉得小菜一碟,迎刃而解

关于记笔记

有人又有问题了,那笔记的问题怎么办,怎么解决,可以买网上哪些所谓的学霸笔记吗,或者看那些,其实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记笔记最好,一自己记可以加深印象,二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制作个性笔记,例如标注重点了,还有自己对知识的一些心得了什么,三那别人的笔记因为对方学习的状况和你有差别,可能你认为重点的别人并不认为就没有记,参考的价值就不大,再有别人有的地方是略记或者自己的注记,你看不懂或者理解偏差反而会影响你的学习。

所以我认为笔记最好自己记,根据自己情况来记,怎么记?如何记那?我认为这样记最好:首先老师上课讲的重点,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易错的,以及对知识点的感悟,自己答题的思路,以及一些自己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思想

关于教辅

有人说教辅多买多做几套需要,我认为不需要,只需要选一本精良的教辅吃透就可以,因为练习册题翻过来覆过去都差不多,大同小异所以吃透一本足矣。

学会总结、思考和分析

我们平时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琐碎的地理知识点,例如各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各个季节出现的地理事物,北京时间几点全球的今昨天之比,什么城市再哪个气候区等等这些问题,再高考时候,文综2个半小时要做3科,所以时间比较紧,可谓寸分寸金,你再这里如果考这种题,总结过一眼就能看出的话,节省时间才能更好的为下面的大题解答提供充足时间。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在例如一些问题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答题思路解题方法(地中海地区和我国新疆瓜果蔬菜甜的原因,鲁尔区改造对于我国辽中南和山西能源基地它的借鉴,再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这就要我们善于总结,平时做题时候我们就去做这件事情,我们要学会善于发现高效学习

学会思考第一部分已经说了不加以赘述。

学会分析其实就是对学习的一种升华,是能力的一种展现。

关于答题思路的构建

平时我们在做题时候就应该逐渐的将我们的答题思路拓展开来,使之真正的变成沟通所学知识与高分的桥梁,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前已经说过并不单单是学会了课堂上那些就完事了,而是要学会分析各类问题的方法,我们学会了分析方法就要去实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看看我们真正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分析还有哪里差的,通过做一定的题目,去感悟去分析去总结,逐渐的将差距思路补回来进而完善我们的答题思路,这样做下去这样我们就会答题了

我们在学习地理时候,其实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人或者我们熟悉的事物,这样更便于我们的理解,比方说,我们学习环境退化时候就可以想到我们人类工作,我们人类工作学习需要休息,休养生息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否则就会导致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之后我们就会产生身体问题,甚至进而过劳死,人类不休息都不行,更何况大自然,大自然和人类是一样的有自身的修复能力,如果你一直开发,不去让其休息,他也会出现问题---即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再加剧就会出现更佳恶劣的问题,这和人类其实没什么区别的,所以我们是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拟人让它活灵活现的出现你的面前,方便大家理解。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 篇5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10个经典答题模型

经常有高中生问我地理怎么学,特别是高一的自然地理让他们很苦恼。笔者当年是文科,对地理学习有点>心得体会。其实,在地理学习时是有一些答题模型的,今天我给大家列举一些地理学习的经典答题模型,主要为自然地理方面。

一、问: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决定了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会稀薄,同时太阳的辐射会加强。如青藏高原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多,阳光丰富。如中国西北内陆地区。

二、问:七大洲地形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化,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2、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冰川地形广布;

3、南美洲:西部为南北跨度很大安第斯山脉,东部为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4、非洲:地形起伏不大,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地东南高;

5、北美洲: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平原广布;

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部多山地,中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地;

7、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常年冰川覆盖。

三、问:我们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原因:

1、地壳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严重;

2、每年暴雨集中,干湿季分明;

3、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程度高,岩石风化严重。人为原因:经济发展较落后,人们对植被破坏很严重。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10个经典答题模型

四、问: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缺水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原因:

1、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量少,同时河流数量少;

2、植被稀疏,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

1、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2、人为污染严重;

3、我们重要产粮区,需水量大。

五、问:为什么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是红海?

答:

1、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同时蒸发旺盛;

2、周围多为沙漠地带,河流注入量少;

3、近些年人们大量截取汇入红海的河水,导致红海面积大范围缩小,盐度急剧上升。

六、问:影响水库坝址建设的因素有哪些?

答:自然因素:

1、多选择在河流流经的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

2、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避开喀斯特地貌区;

3、选择河流流量丰富的地区。人文因素:考虑是否要移民。

七、问: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注意原因是什么?

答:

1、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10个经典答题模型

八、问:我国水土流失地区有哪些以及原因是什么?

答: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原因:

1、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2、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疏松;

3、人为植被破坏严重,加上不合理的耕种制度和开矿等。

九、问: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2、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十、问:亚马逊河流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2、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3、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 篇6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怎样快速记忆高中地理的方法

一、浓缩记忆法

即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知识主要特征,用简要的语言高度浓缩,然后再展开记忆。如对于洋流流向,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向,南半球逆时针流向(可浓缩为“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流向(可浓缩为“气旋型洋流”)。再比如,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可概括为“高高低低”即:无论南北半球,如果某地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某地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

二、字头与谐音记忆法

字头记忆法即把要记忆知识部分的字头排列起来记忆,应用时再展开,引出整体内容。这种方法对于记忆需要排列时间或空间位置顺序的知识很有帮助。谐音记忆法是将地名、物产、数据等枯燥乏味的内容编成有趣的语言,便于学生想象,达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如俄罗斯西部两条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是:伏尔加河、鄂毕河,可以采取这两种方法,记忆为“富了”。再比如,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采用“铁哥们”谐音记忆;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采煤工业、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可以记忆为:计(机)划(化)采访钢(一位名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可采取谐音:爸爸四十八岁。

三、形象记忆法

即借助人的形象思维,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构成某种实物、数字、或几何图形,然后再进行记忆。形象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复习中国政区轮廓时,把各个省区的轮廓归类为人们熟悉的人和动物形象,如广东省形似一个象鼻,象鼻延伸的方向是南海,所以称之为“伸进南海的象鼻”;辽宁省形似一个逗号;广西形似树叶;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云南像开屏的孔雀……。这样,在谈笑之间掌握了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四、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比较记忆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从而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启发了思维,在比较中了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正确得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和联系,并理清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趋向,这样提高了认识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中国地理中,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秦岭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上,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地为主等;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下,温度带是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等。通过这种方法对比,不仅获得了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体,达到理解性巩固。

五、联想与理解记忆法

1.关系联想、理解

根据某些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性质、成因等方面有联系,可通过联想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联系,想到亚马孙河,由于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物种丰富,但是破坏严重。再如,根据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对流层的三大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热),容易导致大气的对流运动,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内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造成复杂而多变的天气现象。

2.聚散联想、理解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 篇7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W.James) 在1890年与几个学生通过记忆实验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时发现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 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 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继詹姆士之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 (D·P·Au Subel) 发现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 知识能否发生迁移要看学生头脑中的原有认知结构里是否有与新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若有, 则新知识容易被同化, 若没有, 学习后的新知识就会游离于认知结构之外, 并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遗忘, 不易于记忆。同时, 他还认为原有相关的概念与原理的概括程度越高, 包括范围越大, 迁移的能力就越强。[1]詹姆士和奥苏泊尔的知识迁移理论都可被认为:具有记忆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迁移的必要条件, 而知识的迁移又为记忆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教授者和研究者, 应准确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来促进地理学习的记忆。

1 人体的记忆系统和知识迁移的过程

Bjork和Bjork (1992) 的记忆失用理论 (new theory of disuse) , 从理论认为, 与人造记忆系统 (例如录音带或者计算机) 不同, 人类记忆系统里面的信息并不是简单对信息进行复制, 而是会根据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解释、建构;提取信息也不仅仅是读取的过程, 信息被成功提取后它的存储状况会发生变化, 变得更容易提取、记忆, 提取是“记忆的修改器” (memory modifier) 。人体记忆知识系统的迁移既可以同化新的知识, 也可以促进原有知识被更深入的记忆。Pyc和Rawson (2010) 提出了中介效应理论, 中介是指把线索和记忆目标联结在一起的词、短语或者概念等。从线索经过中介提取记忆目标包括两个加工过程:中介提取 (Mediator retrieval) 和中介解码 (Mediator decoding) 。中介提取是指当呈现线索时, 将中介物回忆出来;而中介解码则是指成功提取出中介后, 把与中介物联系起来的记忆目标提取出来。[2]知识迁移的过程则是利用中介进行中介提取, 进而实现中介解码, 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地理知识迁移对地理知识记忆的重要性

这是由地理学自身研究内容决定的。地理学并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 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 综合地研究它组成要素及空间组合。它重点在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人地相关性研究。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 这三个部分的安排不仅紧扣地理学研究内容来编写, 同时遵循迁移规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各个知识点, 各个章节的信息都有很可能具有某些联结, 通过这些联结而形成知识的迁移。例如高中地理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一第一章中地球自转与计算地方时、区时及判定晨昏线之间的联结;地球公转与季节、昼夜长短及太阳高度角之间的联结;第一章中地球偏转力与第二章大气循环以及第三章中水循环之间的联结;必修一和必修二中人地关系的联结;必修三和必修一、二中区域人地关系的联结等等。近些年, 山东省高考中的地理题没有一题是让学生背诵书上的知识和概念, 而是通过一道小题, 老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文综卷) 第Ⅰ卷第五题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 船员在图 (1) 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 此时为世界时 (中时区区时) 4时。

下列四幅图中, 与 (1) 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表示 (1) 处位置)

本题就是考察了地球自转与晨昏线以及区时之间的联结。如果看不到这其中的知识联结, 运用不到知识迁移, 在薄弱的记忆系统里根本找不出此题的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来提高记忆

现代地理教学方法要求由传统的“师传生受”向“师导生学”转变[3],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知识理解力和学习技能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知识的迁移在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贯通始终的, 如何使地理知识的迁移发生且运用好迁移来加强记忆和提高学习能力,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创造条件。

1) 掌握地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系统, 找出各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结。按课程标准、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时既保证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有助于找出知识的联结。

2) 有重点、有层次、有顺序地讲解、授课。知识之间的联结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完全得以体现, 特别是在必修一中。跳过任何一节、任何一章来授课, 都会无法进行下去。最基础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渗透各章、各节。如果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那么学生在继续的学习中必定无法适从。例如在学习季风环流时, 如果先前对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 老师深入、全面的讲授, 使学生完全掌握, 那么在讲解季风环流时, 则完全可以蜻蜓点水, 让学生运用地转偏向力, 来自己学习这一知识点。

3) 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记忆地理知识。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授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 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从而加强了地理知识的记忆。

4) 培养地理思维的灵活性。高考地理题并不会照搬课本, 它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有灵活的思维, 能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通过迁移来解决卷面上的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目标, 知识的迁移既是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 又是方法, 是促进记忆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2]罗良, 张伟.记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教育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

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研究 篇8

关键词:学习情感;地理;高中生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消极的学习情感使学习过程变得机械、重复,使知识的传递趋于被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浅显记忆,不能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内化。地理学科在中学一直处于“副科”、“小学科”的地位,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现状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笔者通过在一年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表现出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及特点

1.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

虽然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他们对地理学习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对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地理知识过于宏观、笼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2.男女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导致男女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感,男生往往表现出更多积极情感,女生往往表现出更多消极情感。男生对地理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喜欢从文学名著或周围世界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而女生对身边的地理关注较少,对地理知识的习得表现的更为被动。

3.学业水平测试前,文理科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由于升学造成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理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差异,文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积极但略有波动,理科生较为稳定但消极。文科生在长期的、系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广泛,对地理的认识更深刻、成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但文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较为关注,成绩的好坏会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情感略有波动;理科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浅表化、形式趋于应付,使其对地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产生消极的地理学习情感,此外,理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关注较少,成绩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稳定。

4.学生地理学习情感并非一成不变

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当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生动有趣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喜欢地理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厌恶地理教师就会对地理失去兴趣;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肯定就会喜欢地理,反之就会厌恶地理。

二、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复杂抽象而又枯燥乏味时,学生表现出失落、烦躁、厌恶、焦虑、恐惧等消极情感;当所学内容简单直观而又生动有趣时,学生表现出兴奋、激动、愉悦、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

2.教师

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影响较大。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仪容仪表端庄美观、专业功底扎实深厚、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等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反之,地理教师行为失当、不注重穿着、谈吐粗俗、知识浅薄、态度傲慢、愤世嫉俗等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3.同学

周围同学对地理的态度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地理学习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充满兴趣,上课聚精会神、慷慨激昂,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课后经常谈起与地理相关的话题,耳濡目染,在周围同学的长期影响下该学生也会改变对地理的看法从而喜欢上地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都毫无兴趣,认为地理枯燥乏味、过于宏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上课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或者做其他事情,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受此影响该学生也会对地理失去兴趣。

4.家庭

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影响。如果家里的长辈从事与地理相关的工作或者对地理感兴趣,认为地理是一门开阔眼界、树立学生世界观的学科,就会更多的关注地理事物,使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等,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特殊的地理情感;此外,如果家长认识到地理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就会对学生的地理成绩产生期待,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相反,如果家长对地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漠不关心,就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通过对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希望能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1.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班级中会更加热爱学习、主动参加课内外活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收获友谊、增加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桥梁,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专业素养、为人处世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地理教师应该多渠道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阅读地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关注地理事件,多听其他地理教师的课;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赛课,取长补短,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地理教师还需提升个人魅力,比如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注意穿着打扮美观得体,行为举止优雅大方,为人处世谦虚包容等。

3.注重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家长应该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观看《地理中国》、《BBC纪录片》等节目;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期刊、杂志等;还可以带学生出去旅游,使学生切身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4.利用榜样力量

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好恶往往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和心理斗争,有时候仅仅是榜样力量,比如被某个人的地理学识所征服。榜样既可以是地理学界的专家、也可以是地理教师、还可以是地理的业余爱好者,既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往届的师兄师姐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好榜样,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情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8;

[2]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覃胜贤,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孙岚,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扬州大学,2004;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9

(1)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3、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4、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5、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6、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洪涝

★ 股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

★ 高中地理知识点

★ 高中地理说课稿

★ 高中地理课件

★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高中地理3大总结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篇10

地理学科是集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勇敢面对,你一定会学好地理的.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显微镜”“望远镜”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变式地图)在地理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如果你在百忙中抽出那么“一点”时间多看地图,多记地图,多画地图,尤其注意对各种变式地图的掌握,那么要想学不好地理也已经很难啦!

3.理想的起点在于课堂

课堂永远是地理学习的主战场.要注意老师归纳总结的原理,规律.并记清每章,每节课的重点,搞清难点.并及时记录书本上没有的内容.那么你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练习是检验课堂效率的试金石

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否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检验.地理学科也同样如此.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题(即课本上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阐述题)的练习.练习不仅要及时同时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倘如此,你的地理成绩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地理之美美在它的位、地、气、水、生,美在它的资、农、工、交、城;美在它的自然之美,美在它的人文之美;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文明的历史沉淀。

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好地理

1.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探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养成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思维  观察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85

地理是高中文科科目中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煞费苦心却依然效果不佳,地理学不好导致文综成绩提不上去,这是令许多学生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其实,地理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闷头死记硬背,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如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一)开放课堂,发散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因此地理学习和外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有效的地理学习一定是结合外界环境来进行授课的,脱离外界环境只讲授课本上的死知识是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地理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想学生真正学得知识,老师必须要结合课外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打造开放课堂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高中生课业压力大、任务重,而地理又是一门比较难攻克的科目,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开放课堂应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地理研究的是人地关系,这其中包括自然知识,也包括人文知识,打造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里快乐的学习知识。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海水潮涨潮落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中都饱含着地理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置身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之处,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枯燥的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开放课堂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意义学习,由已知到未知

奥苏泊尔根据学习的性质将学习分为两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指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既知识的同化过程,将意义学习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就是要求老师从学生角度和知识层面出发,调动运用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讲解新的知识。无论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与地理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太阳东升西落,但却不知道这一现象的原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拓展延伸,由学生知道的常识来吸收新的知识,由此学生可以得知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常识背后有其深刻的地理意义,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太阳自东向西转,所以东边见到太阳较早。太阳的自转还引起了昼夜交替,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可能就是意义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非常适用于地理教学的一种方法。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从小开始读书,学习了许多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而只是一味的学习死知识,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观点,而这种消极的学习观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更别提提高学习水平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教学时充分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解决生活问题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热情,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

所谓的学以致用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七八月份华北地区的雨水比较多是由于气旋移动到此处,这时学生可以系统的回忆一下气旋的推移规律,利用气旋运动规律来解释夏季天气的变化。最实用的是地理中我们所学习的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学生应该熟练记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防避地震、如何预防酸雨等,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自身做起,并号召身边的人共同参与来保护大自然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用处。

二、地理思维的养成

(一)避免死记硬背,灵活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地理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老师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进行渗透,让学生逐渐养成用地理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文科学科,只需要进行背诵就可以,但事实上单纯的背诵基础知识,即使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地理成绩也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老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避免学生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学习地理,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一上课就提问课本上的大段基础知识,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记忆课本的知识点。如果老师想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设计一些竞争类、益智性的小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老师要不定期的检查以前学过的知识。老师通过检查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必须要巧妙的设计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巩固知识,又能让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更加了解。

(二)模块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

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自然地理更侧重于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现象及规律,如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的运动规律、行星及恒星的运动规律、地质的运动变化等;人文地理则主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如何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以及对某一地形地区的评价等;而区域地理的学习则是综合人文地理的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知识,以横向和纵向,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来学习,当学习一个地区时会系统的分析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环境特点等。环境对区域的影响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全面透彻,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点,调动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从微观角度来讲,模块学习贯穿于地理学习的整合过程,我们在学习地形时会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归纳总结中国各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将大块的知识分解成小模块将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解。

上一篇:宝石山上看秋景作文500字下一篇:网络实验报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