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精选10篇)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篇1
一、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篇2
2.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方法的整合
学生怕区域地理根本原因是无法判断一幅区域地图, 也就是说对“背景”不能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造成做答试题失分严重。为此, 对地图的学习和训练主要采取画图法和空间训练法强化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读图判图提高学习效率
区域地理教学中, 一些教师会对世界或中国的概况在行政、地形、气候、水文、资源讲解之后, 马上进入分区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这样的做法, 极易使学生在学了两三个分区内容后, 知识产生堆砌, 引起混淆。我们应该看到, 虽然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多, 记忆量大, 但都是以图为载体, 它以形象的面貌代表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读图和判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已成为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因此, 很有必要在分区地理教学之前开始对学生进行地图空间知识的系统训练。
2.2 知识体系建构再现考点知识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由若干要素组成, 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不是对初中地理的机械重复, 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整合, 能力的提升, 必须用高中的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自然地理我们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把一些主要分区的自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在学习分区时, 我们就可以提纲的形式给学生, 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及教材进行整理,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再现, 起到复习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以后的学习也有章可循, 思路清晰, 提高学习效率。
2.3 区域对比分析提升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
对不同国家或区域进行比较, 可以使学生认识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以及区域差异;通过时间过程的比较, 又可以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比较就是要打破地理要素的分割, 加强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直观性、系统性,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区域比较, 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例如当我们学习大洲的区域知识时, 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 其他大洲的地形知识就可以通过比较而获得。假如我们已经掌握亚洲地形特征, 运用地形知识与欧洲地形比较, 学生就会获得欧洲地形特征知识。同理, 亚洲与非洲、大洋洲及南北美洲比较, 同样会得到各洲地形特征知识。
3.联系实际, 关注热点
3.1 关注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 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所以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
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如空间特征与空间过程、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地理意义或影响等) 的热点问题, 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东问题、国际区域合作与国际区域冲突、地理科学或其它学科在科研上与地理科学有关的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以及地理科学要研究的新事件、能够用地理原理解答的现实问题等等要多加关注。
所谓热点地区, 就是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区。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五海三洲之地”) 、东南亚 (马六甲海峡) 等;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 (石油与天然气)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 (热带雨林急剧消失) 、主要海上航线 (油轮石油泄漏) 、极地 (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污染) 、温带草原区 (草原退化、土地沙化) 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台湾、日本、东南亚、土耳其) 等;但是要强调的是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复习中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 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
3.2 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归宿, 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 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 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 也是高考命题者追逐的热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考对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的是, 能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该某个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如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总之, 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 头绪较多、内容复杂、空间概念较强, 因此, 教师在教授区域地理知识的同时, 要教会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形成技能, 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元平.复习区域地理的技巧[J].山西教育.高中版.文科, 2005年第6期
[2]谭智勇.区域地理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 2007年第5期
[3]朱慧.高考地理复习中初中地理教材处理的策略[J].地理教育, 2003第6期
[4]张静波.略谈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 2007年11月
[5]卞文洲.定位、描述、探讨——区域地理复习的三个能力目标[J].考试, 2006年12月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方法之我见 篇3
从学生的答题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综合题时失分较多。因此,在高考地理总复习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夯实学生基础。
今年,在课改新形势和学校教研组的研讨下,我校认为,对于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应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对此,我尝试着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在复习“亚洲分区”的相关知识时,我先将拟好的对比学习学案印发给学生,并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引导学生按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植被、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经济等)两大线索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最后再把学习成果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实践表明,这极大地而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语言表达和归纳比较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复习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对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涉及的区域地理知识,教师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复习,如下图所示。
在今年的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合知识,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从学科结构来看,地理学科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大部分,教师可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注重知识间的衔接,科学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奠定基础。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教师要根据《考试说明》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的区域地理知识,设计区域地理复习模板,整合区域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自然环境特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以气候为线索,复习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然后结合气候特点分析各大洲的植被、土壤、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系统梳理各自然带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二、划分区域,做好定位,搞好基础复习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答各类试题的关键,更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已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教师要以填绘地理空白图的形式来搞好区域定位复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在地理空白图上填绘主要的经纬线,并在填绘的过程中着重记忆主要经纬线途径区域附近的地理事物。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例如,以北京的经纬度为参照可以定位出其周边省市的相对方位。又如,利用埃及首都开罗的经纬度可以定位出北非、西亚各国的大致方位。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在对区域地理的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定位的方法。例如,根据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进行定位。
三、立足应用,精讲巧练,总结规律技巧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区域的空间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对应到相应的地图上,还要对每个分区及重点国家的地理知识进行填图训练。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学生的空间分布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在区域地理的日常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典型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虚拟一些区域,创设新情境,提供局部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该区域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区域地理高效复习三大方法 篇4
一、区域特征分析,重在比较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我把我们的复习方法概括为“定桩、扯线、结网”六个字:
(1)定桩。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以期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该区域知识的牢固记忆节点。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扯线。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条”。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又比如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②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3)结网。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比较。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的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的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征的比较;非洲气候(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
二、区域问题研究
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区域问题,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场退化和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区域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掌握,同时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将此内容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
三、填空图,地理知识落实图中,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高二学生复习地理,其最大的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后,可发给学生相关的填空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尽量转换成图的形式。对于图文转换的练习,既要求学生把国家的名称、河流、矿区、城市、铁路等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落实到填空图上,更要落实大量形成理论和空间运动知识于图中。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巩固、训练学生的空间分布知识和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利用填空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大洋洲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概述
1.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角及太平洋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2.面积:陆地总面积90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一洲3.居民:大部分欧洲白人后裔。3.成因不同的三类岛屿: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二)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国家(1)大洋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口密度很小国家(2)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一些小岛(33)位置:印度洋、大西洋之间(4)居民:英国人后裔为主,通用英语。
2.三大地形:东部大分水岭,西部:低矮高原,约占全国面积一半,中部:平原3.特有动物:种类:有古老而独特的袋鼠、鸸鹋、鸭嘴兽。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进化慢。4.人口分布: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经济发达特点: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迅速发展,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出口产品:煤、铁、羊毛、小麦等。
高中地理高效复习方法 篇5
1.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地理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地理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文科生提高文综成绩的窍门
整理知识模块
高中文综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文综那三科,知识点特别多,背起来很麻烦。不过还好,文综三科的课本编排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每个章节之间都有联系,大家可以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知识模块,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翻阅查找。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在整理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加深记忆。
整理答题模板
文综试题简答题比较多,同学们可以把简答题的问题归类,分析那类的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那几点着手回答,整理一些答题模板,平时的时候多做一些题练习,考试之前看看答题模板,这样一来既节省思考时间又提高题目正确率。
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文综考不好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同学们没有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导致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没有做完题,或者为了节省考试时间,简单的题不仔细做错了,难题也没有做好。
文综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安排好答题时间,至于如何合理安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学习情况安排,先做简单的,建立答题的信心,简单题做好以后,再做难题
如何提高地理成绩
一、回看教材
对照地理教材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再对照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试范围,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 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试题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便掌握解题思路。
二、回看地图
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 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山水系图、中国资源图、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三、回看解题方法
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以及各种试题应答策略? 解题程序与拓展的思维递进。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四、回看社会热点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篇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B.朝南阳光较充足 C.空气清新湿润 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
解析:1.D 2.B 第1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故A错;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适合窑洞建设,冬暖夏凉的窑洞适合人居,故B错;北方平原,易建宽敞的建筑,该地天气变化大,风大,有相连的四合院可以改善局部的气候,故C错;云南竹楼主要是为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故D正确。第2题,中国地处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朝南向的。故选B。
(2018·河北唐山五校联考)河北承德市双滦区,一座座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以前满目的低丘、缓坡已变身为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坡地工业”区。近几年,承德市通过山地整治,累计新增建设用地近万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在打造坡地工业区。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多地发展“坡地工业”的主要原因是()A.山地面积大
C.工业用地不足
B.人均耕地少 D.坡地地下水充足
4.承德双滦区大量发展“坡地工业”,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缓解了坡地的水土流失
C.使城市人口向坡地转移
B.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 D.提高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解析:3.C 4.D 第3题,坡地利用难度相对于平地大,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坡地工业”可以缓解工业用地不足问题。第4题,坡地开发会加重水土流失;坡地工业区所利用的土地大多为低丘、缓坡地,对城区交通影响不大;坡地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工业用地,所致人口流动规模较小;企业在空间上聚集于坡地工业区,增强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园,其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为狭长平原区、山地高原区、山麓与冲积平原区。如图为秘鲁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秘鲁山麓与冲积平原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炎热干燥
C.高寒
B.湿热
D.地质灾害频繁
6.秘鲁山地高原区、狭长平原区和西部沿海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依次是()①绿洲农业 ②热带种植园农业 ③渔业 ④有色金属矿开采 A.①②③
C.④①③
B.④①② D.④②③
解析:5.B 6.C 第5题,注意图中分水岭,结合该国地形条件可知,该国人口稀疏的山麓与冲积平原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亚马孙河流域,当地地势低、地形平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故选B项。第6题,由图可知,秘鲁山地高原区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适合发展有色金属矿开采;由于狭长平原区气候干旱,可以在有水源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西部沿海靠近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秘鲁渔场,可以发展渔业,故C项正确。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A.靠近铁路
C.海拔高
B.海运便利 D.河流多
8.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7.C 8.A 第7题,图中区域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河流源头处,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适于居住。第8题,甲地处于海湾内,风浪较小,靠近城市,并且有铁路经过,因此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甲。
永兴岛(如图)是一座位于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地处16.8°N,面积约2.6 km2,平均海拔5 m,是我国三沙市人民政府和众多上级派出机构、市级单位驻地。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完善了岛上的多种基础设施。据此回答9~11题。
9.能持续保证永兴岛淡水供应的最佳措施是()A.海水淡化
C.开采地下水
B.收集雨水 D.从大陆运输
10.机场跑道建设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以利于飞机起降,推测永兴岛机场跑道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11.对岛上居民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地面沉降
C.干旱
B.台风 D.地震
解析:9.A 10.C 11.B 第9题,永兴岛面积小,海拔低,存有少量淡水,三沙市组建后,岛内人口不断增加,淡水消耗越来越大,为保证岛内淡水持续供应,国家投入巨资在岛上建立了海水淡化厂等设施,目前淡水供应量可保证岛上军警民正常使用;永兴岛年
降水量约1 800 mm,但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不能保证全年持续供水;永兴岛是珊瑚岛加之海拔较低,地下水储量有限,且岛上地下水受鸟粪污染,作为饮用水还不达标;从大陆运输是从前保障供水的方法,但由于运距较远,且随着人口增加,运量将不断增加、运输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综合考量并非最佳措施。第10题,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机场跑道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故永兴岛机场跑道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第11题,永兴岛天然礁盘稳定,填海部分也经过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加固,不易出现地面沉降;西沙群岛所处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其是我国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每年影响西沙群岛的台风有7~8个,台风雨约占雨量65%左右。永兴岛为大洋包围,不易出现干旱现象;该地远离板块边界,地质稳定,不易地震。
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东北三省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9分)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河水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阿斯旺大坝是埃及于近代投入巨资修建的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当地人们发现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及大坝下游地区的环境、水文以及土壤造成较大影响。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不断恶化,大坝以下河段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繁殖蔓延。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人口在增加,化肥厂也在增加(如图)。
(1)试说明尼罗河对古埃及沿河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10分)(2)简述阿斯旺大坝以下河段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繁殖蔓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9分)(3)概括埃及化肥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化肥厂越来越多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题,尼罗河对下游的影响可从河流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根据河流泛滥时间,安排农时;利用尼罗河河道发展水运交通;调节沿岸地区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植物在环境中作用方面进行回答。植物增多,蒸腾作用增强,河水流量会减少,会堵塞河道灌渠,导致水中缺氧,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利用、航运和输水水质、河中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化肥厂分布不均,大多分布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其中尼罗河三角洲数量最多。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在阻止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同时也阻止了大坝下
游地区肥沃土壤的淤积,多年的耕作使土地肥力下降明显,为增加地力、提高农业产量,化肥施用量增多,于是化肥厂越建越多。
答案:(1)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发展水运交通;定期泛滥,安排农时;调节(沿岸地区)气候,增加湿度(降水)。
(2)蒸腾大量河水,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堵塞河道灌渠等,影响航运和输水;水质退化;河中生物多样性(鱼类)减少。(三点即可)(3)(分布不均,)大多分布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尼罗河三角洲数量最多。原因:阿斯旺大坝的建设阻止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同时也阻止了大坝下游地区肥沃土壤的淤积,多年的耕作使土地肥力下降明显,为增加地力、提高农业产量,化肥厂越建越多。
13.(2018·广东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 m,树叶呈扇形,宽2 m,长可达7 m,被称为“树中之象”。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子树,己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
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织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如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1)推测普拉兰岛的气候特征及降水类型。(6分)(2)试解释普拉兰岛海椰树难以向岛外自然传播的原因。(6分)(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6分)(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9分)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常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属于对流雨。第(2)题,由材料可知,普拉兰岛四周为海洋,海域广阔,距离其他陆地较远,而且由材料可知,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腐烂的海椰子也不会再生长,因此向岛外自然传播的机会不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说明海椰树成熟周期长,加工原料不足;由“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子树”说明海椰树少;由“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说
明受政府保护政策,限制出口,因此影响了加工业的发展。第(4)题,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的理由,可以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进行分析。两岛是海椰树原产地,生长条件适宜;而且,大量种植有利于保护当地特有、濒危物种,也符合当地相关保护政策;提高海椰树利用价值,发展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对流雨。
(2)岛屿周围海域广阔,与其他大陆隔离较远;漂浮的海椰子早已腐烂,上岸后不能生长。
(3)海椰树少,成熟周期长,原料不足;政府保护政策,限制出口。
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小议 篇7
一、掌握理论
区域地理涉及的范围广、对象复杂、综合性强,但无论哪个区域,其研究“指标”大同小异。从这些“指标”入手,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好渠道。因此学好本教材的首要一步就是掌握有关区域地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其中的重要概念。这些大同小异的“指标”主要隐藏在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内容里。
比如区域、区域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划分等概念,区域特色、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特点以及区域开发方式等知识,都是指导我们后续学习的理论依据。熟悉了这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后面具体学习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如此一理通百事,理论指导实践,可谓事半功倍。因此,认真学习教材第一章里的相关概念,注意概念里包含的要素或者条件,才能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与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保障。
二、比较异同
比较的方法,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具有特别巨大的作用。区域地理讲究的是某一区域的特色,而特色多体现在此区域与彼区域的比较上,也体现在区域现在与过去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比较上。
比如《区域发展差异》一节,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内容,都需要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进而形成明确、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学习完之后,都可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一张包含我国西北地区、洞庭湖区、田纳西河流域、美国农业、德国鲁尔区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六个区域的发展情况比较表。然后存同求异,得出相关结论。
另外,为了对每个区域有更精细、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区域间的对比更有说服力,不妨对每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作个纵向勾勒,了解每个区域发展的过去和现在,或许能发现诸多的“创新点”,在纵比与横比中得出更多新的见解。
三、因果分析
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如果说前面地理概念的分析和相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是学习的对象和结论的话,那么因果分析就是要透过这些对象和结论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学习地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地理规律,指导人类的开发活动,让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开展,并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使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
比如,了解了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以及东北的区域发展差异后,再进一步挖掘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就能指导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情况、自然条件,规划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而不是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本地的特色经济,促进人地关系和谐。
同样,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分析其城市化进程、产业发展的原因之后,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该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发展问题。要追求可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针对问题研究对策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四、实践体验
区域地理的学习,如果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就会缺乏体验。地理知识的学习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注重实践,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体会,在实践、体验、感受和思考中激活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就会深深地印在头脑中,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生活与教材的紧密结合,让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探究 篇8
学科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性,将无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课程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性,学生会因为仅学习到零散的知识而导致思维混乱,难以深入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认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3S技术、区域地理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
让学生将地理课程知识逻辑铭记于大脑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从高一的第一节地理课开始要求学生记录逻辑图;将知识逻辑图贯穿于每一模块的新课教学中;一、二轮复习中强化知识点与知识逻辑图的联系;学生自我整理考题,尝试分析命题者出题意图;学生结合知识逻辑图,尝试自行命题,并阐述出题意图。
二、注重双基培养,使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浸润于课堂中
区域地理复习量大面广,困难重重,复习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几乎都是“起点高、落点低”,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区域地理的复习更是如此,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双基及一些必要的判断技巧。当给出一个经纬度坐标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中不仅要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要能够将该区域的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清晰地展现出来,甚至有更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能将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地球展现出来。笔者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双基:以地图册为蓝本,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记地图的兴趣;每位学生发几份空白中国及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将所学的重要自然、人文知识点标绘在空白图中对应的区域并进行阶段性评比,对整理好的学生予以奖励。
双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与学过程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课后作业,在课堂中与学生加强互动,善用地图投影仪,强化知识的积累沉淀、能力的塑造和表达。
三、掌握复习方法,使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深入于教学中
在复习中,应解决所示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应确定区域的位置、事物分布、地理环境状况、与其它区域的联系及差异,从而了解区域的特征、人地关系以及区域差异,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复习时可根据“地理学科知识逻辑图”,引导学生作如下几方面思考。
空间定位——本区在地球上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及主要的地理事物,以此作参考定位;
海陆位置:海洋与陆地的位置关系,海岸线轮廓形状、洋流的流向、等温线分布等;
区域的轮廓特征:如意大利轮廓是靴子形状、日本地图是小毛虫形状、南极大陆轮廓是小鸭子形状等;
利用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如黄河“几”字型;黄土高原特殊的垣、粱、峁地貌等。
比较区域差异——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方法
区域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区域特点,评价区域发展方式,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指明方向。如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的综合比较、东北平原与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比较、东北平原与珠三角的农业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工业比较、鲁尔区与辽中南的传统工业比较、西伯利亚地区与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比较、意大利东北部及中部与温州的新工业比较、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的高新科技比较、田纳西河与黄河流域比较等。
通过区域比较,可发现区域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材料
如表1所示的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核心
高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篇9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汉26’N-10汉S, 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篍),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十一、大洋洲:20汉N-40汉S,100汉E-140汉W;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十三、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气候: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
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
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
纬度高,热量小;
②
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专题三:地形: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
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烈底ㄒ祷 ?/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专题五: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六、大洋洲:
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专题六: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七: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篇10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 ??
江苏苏南与山东诸城城乡发展模式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多选)()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________(农产品)→________(农产品加工业)。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是相互排斥、独立的
B.城市虽有等级差别,但其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3. 读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之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都市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次区域性中心城市[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城镇]、中心镇(规划95个)和一般镇(规划至2020年,400个左右)五个等级。规划至2020年,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1)在该城镇体系中,一级中心地是________,它在区域中应发挥________作用。
1(2)该城镇体系属于城镇________体系,体现了区域城镇体系的________特点。(3)各级城镇及其服务范围构成一个________的网络。(4)在城市建设中,应正确处理新城建设与老城的关系,为什么
4. 某中学的地理学习小组计划分析某地区城镇体系的职能,其核心内容是()①使城市有明确合理的任务 ②确定城市的性质
③确定城市在城镇体系中的任务、作用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④确定城市的等级和服务地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有关区域城镇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有机结合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和职能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处不大
D.目前,中国比较成型的城镇体系有辽中南城镇体系、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
江苏苏南与山东诸城城乡发展模式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多选)()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________(农产品)→________(农产品加工业)。7. 下列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同等级的中心地所提供的职能类别完全相同 ②高级中心地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职能 ③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 ④城市可作为中心地,但乡村不可能成为中心地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8. 有关城镇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镇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
B.城镇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于保存城市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继承历史,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
C.保护城镇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D.为保护城镇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中应该禁止建高楼大厦
9. 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这样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据此回答1-2题。1.曲中描述的乡村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A.密集型乡村聚落 B.分散型乡村聚落 C.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D.带状乡村聚落 2.影响该乡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产方式
10. 据中国西藏新闻网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地区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富民强区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西藏城乡二元结构转变。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①城乡地位平等
③城乡互补互促
②城乡开放互通 ④城乡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和策略,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
③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④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 答案:(1)ABC(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 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 解析:
2. 答案: D 解析: 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城市是有等级差别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3. 答案:(1)重庆 核心带动(2)等级 整体性和层次性(3)相互嵌套
(4)①老城区是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这样做可以弘扬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②这种做法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方向。解析:
4. 答案: A 解析: 城镇具有明确合理的任务是城市职能分析的实质。5.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区域城镇体系概念的理解。区域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6. 答案:(1)ABC(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 业的多元结构 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解析: 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题通过中国的苏南模式和诸城模式来考查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严重、环境恶化、资源的统筹安排较差。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带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诸城模式是典型的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的案例,利用农业的产业化带动区域的协调发展。7. 答案: D 8. 答案: D 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十种超的复习方法11-06
高中地理复习策略研究地理论文10-24
研究高中地理复习策略07-11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07-28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08-13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怎样高效学习地理06-08
高中地理学习经典方法07-13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08-2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10-07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