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2024-09-13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通用11篇)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1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结题报告分析了当下地理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理论研究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地理课堂、新课程、策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我们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地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造成了大量地“高分低能”的学生,大大降低了有效教学的效度。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地理科目以“地理有效性教学”立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有关地理有效性研究的活动。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是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新课标的要求不难看出,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主体, 而教师是主导, 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 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 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高中地理是在延续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知识结构、模板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是设计的概念、定义等内容又上了一个层次, 故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觉较为抽象。借助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 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中, 以常见自然灾害或天气预报视频导入, 在学生观察基础上提出问题:各种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冷锋、暖锋?什么是气旋、反气旋?什么是寒潮?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觉到较为陌生, 而又想解决, 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 也可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绘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而引出课题。如在“锋面系统”教学中, 教师动态演示教材中的插图,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冷锋和暖锋的锋面都倾斜于冷气团一边的原因。

此外, 教师还可借助故事、数据、地图册、实验、假设、辩论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 但无论哪一种方式, 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故而在情境创设中, 提出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问题引导, 促进知识构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借助教学大纲和教材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计划的实施而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完全地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从而去构建知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问题探讨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层次性的问题, 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然后小组展示, 教师再总结,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构建。

如在“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教学中, 教师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 引导学生读图, 让学生了解氧、硅、铝、铁等主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矿物?矿物就是矿产吗?学生探究回答后,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然后提问:矿物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矿物以什么形式存在?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 提问: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然后幻灯片呈现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图片, 引导学生辨析,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从这里不难看出, 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是紧随课堂的发展而进行的, 教师要注重在学生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而引入新的问题, 而不能只是提出问题而忽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 这就决定了教学中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学生, 而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从目标、过程和练习上进行分层教学, 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首先, 让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学习。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而进行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中, 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 自主学习目标定位为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而基础稍好的学生则要求其了解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 在课堂引导和评价过程中, 无论是问题引导还是精讲释疑, 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出相应的问题。最后在课后练习中, 要注重分层次进行, 对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练习让其掌握知识目标即可, 而基础稍好的则可拓展到基本应用, 而基础较好的则可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层教学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来构建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党桦.新课改热闹背后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15) .

[2]陈昌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 (教师) , 2010 (10) .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可视性;教学资源

可视性教学资源是指一些可以通过视觉去感知以及理解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模型资源等等,对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沿用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灌输”教育,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笔者通过本文,就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中的可视性教学资源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直观性,教学效果不佳

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地理对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更多配合视觉教学的过程。而目前我国部分高中学校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乏直观性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后背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同时,介于学生之间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异,很难通过书本有限的图片以及大量的文字信息,对知识进行吸收,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2.教学缺乏趣味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虽然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被提出,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继续。特别是“灌输教育”,已经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完全抹杀。而趣味性以及课堂活跃度的缺失,是目前多数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高中文科的科目来说,教学目标只有一个,记住理论知识,而课堂互动实践却是少之又少,导致缺乏积极的学习气氛。

二、高中地理可视性资源教学策略

1.多媒体图片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技术,而图片教学,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中国一些特别地区奇特地貌的图片,像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以及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通过一些地下溶洞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充分了解地貌的特点,即由于水对石灰岩产生侵蚀,从而导致石灰岩形成特殊道具结构;而对于雅丹地貌,则可以通过敦煌地区的山体结构,即整个山体呈现出陡峭且孤立的形态;最后是丹霞地貌,其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是青藏高原的地貌图片。

2.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

视频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图片教学相比,其教学优势在于视频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因为图片教学是一个个分离的场景,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要通过联系和想象,视频教学则恰恰相反,而教师在开展以上图片教学以后,就可以进行视频的阶段教学,在视频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普及这些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即各类内力以及自然外力,例如,人为因素、风蚀,还有水溶等等,然后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地貌形成的过程模拟动画,最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则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以及要点,以便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3.实物模型引导教学

模型教学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熟悉的地理问题,无法通过文字以及简单的绘画描述清楚时,则可以通过实物开展引导教学过程。例如:地球仪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型,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的优势开展引导教学,即在“地球的运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特点,即地球仪在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倾斜运转等等,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像为什么地球仪是倾斜的呢,那么地球也是这样的吗;得到的答案是——地球也是倾斜运转,进一步引申——那么会给气候带来怎样的影响等等。

4.模拟演示活动教学

模拟演示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方式,通过形象的模拟演示方式配合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例如,在“大气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说明,大气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然后配合手势向学生描述和模拟演示: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的方向等等,而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则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一些活动,比如,在地球仪上指出一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我演示动作配合语言,准确表达出目标区域的“大气环流”的流向情况,最后教师再通过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而随着我国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中教育的侧重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地理等所谓传统“副科”的教学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而可视性教学资源,也将给未来的教学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风永.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55-61.

[2]刘风永.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4(14):165.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 篇4

【内容摘要】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强化社会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学习兴趣;问题设计;第二课堂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呢?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一、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听讲状态,如若学生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较为亢奋;如若学生听讲懈怠、发言欠缺主动性、怠于思考,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难以被调动起来。而之所以出现后一种状况,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其学习兴趣的特定情境,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习状态不佳,有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而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能够引发其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亦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艺术的提升,如若教师的授课语气过于严肃刻板,尽管能够确保课堂纪律,但同时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学生在教师威严的仪表下,怯于发表见解,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并且学生长期浸染在此种环境下,其也难以养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诙谐性,尽量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引起其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养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合理创设问题,创设启发性问题,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1.合理创设问题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之前,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以免因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未能从中受益,亦应当避免问题过于深奥,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课堂提问问题,必须在突出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结合其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并且通过对教师提问的作答,使学生能够从问题的思考和作答过程中真正有所受益。

2.创设启发性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应当认真考虑将要提出的问题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能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有所锻炼。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改变以作答正确与否的评价模式,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思维过程,使其认识到自身之所以作答错误的缘由所在,进而避免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3.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帮助其实现对习得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回顾和巩固。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即教师的问题提出方式应当尽可能地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踊跃做答。

三、强化社会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地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如果能够开展第二课堂,将实践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论述 篇5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一些教师受到固有思想和理念的限制,导致新课改低效率、形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对策

地理属于高中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可以划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与其它教学科目相比,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要想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新课改要求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1]。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实际上,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推理性,因此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联想其他的知识,此时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阶段比较常见的工具,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地图不感兴趣,地图中无数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就好比完全看不懂的天书,从而导致他们对地图产生厌倦心理。此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板块构造”这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第一个想到的是“大陆漂移说”,此时就教师可以对“大陆漂移说”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随后再把大西洋两岸的地理轮廓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2]。

二、巧妙设计教学导入

教学导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导入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巧妙设计教学导入既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内驱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扩大学习需求、优化学习过程,更好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导人并非简单的从旧课转入新课,其还涉及到教学环节间的过渡,学习状态的调整等,因此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在进行“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学生比较熟知的地理现象,并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每年的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呢,而每年的7、8月份,是少雨多炎热的天气呢?”该问题一提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更好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进行讲解,并引入与天气系统相关的知识,其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三、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没有图例,只凭借学生大脑中的想象,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此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而且还可以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完善,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插入典型例子,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梳理知识点,为学生系统、完善的展示地理知识。例如,在进行“行星地球”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宇宙物质特征、天体的概念以及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在太阳系中地球的位置、质量、体积及运动特点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组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学会包容和接纳,学会相处和理解,懂得竞争,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每个小组自己设置问题,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并使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6

一、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地理认知进行启发

首先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应当明确,事实上,教育与生活是具有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生活领域诸如生活环境、状态以及经验等的关注,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活的加工和再现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地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等降雨成因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气流上升凝云致雨的过程中的原理进行深入生动的理解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烧水的过程中,提起锅盖出现的现象。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联想领悟出与烧开水的水蒸气上升遇到较冷的锅盖形成小水滴的原理类似,降雨也是这样形成的。地理的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被动地使用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当主动探究使用并积极地开发教学资源。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留心日常生活,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得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

其次,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选择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在内,以此为良好的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环境更加适宜。因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取诸如PPT展示、对互联网网页进行浏览、打造专题的学习网站、下载相关的教学录像和视频组织观看等,将地理的教学素材进行不断的扩充和丰富,课堂有效性获得极大地提高。例如,在对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和锋面雨形成过程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静态的地图难以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Flash将这些地图变成动态的展示,将雨带移动到的地区按时间的先后展示出来,将锋面雨形成时冷暖风的交锋过程用动态图像体现出来。此时,教师不需要再有太多的说明,学生可以对图像很好的理解,并且脑海中更容易留下原理过程的情境。运用这种手段,将抽象的转变为具象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注重兴趣和地理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智力开发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多引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事例,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和情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生动风趣的语言运用和激越的情感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在地理教材的编排上,有些偏人文的知识点是比较枯燥的,但它们作为一种重要的素材,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与贯彻。因而,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美化,争取做到幽默风趣,结合情趣与理趣,让笑声出现在课堂中,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和谐轻松,促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其效果要明显高于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链接和结合,促进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地理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它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我国文学宝库中很多著名的`诗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习题中运用汇编的地理诗词,并将这些习题放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应用,不仅使得整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轻松,同时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非常准确地体现了地理中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江淮地区出现的梅雨天气则可以由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体现出来,而内蒙古高原上的辽阔景象与地理地形特点则可以由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展现出来……

三、采用教学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评价和体验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所谓的教学评价,即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诸如气质、毅力、意志、进取心、自信心、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等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考查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了新课程教学后,人们格外注重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调节产生的影响。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充分的保护,激励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爱护,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来。

其次,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追求评价主体与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诸如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之间的互评。逐渐改变过去主要进行外部评价的做法,在学习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主动发展,从而推动学习进程、促进学习效果以及效率的有效提高。我们开展评价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逐项的对照和反思评价的结果,对自身的素质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理解,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教育目标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更新与改变,每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应当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地更新,不断探究并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认知,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地理有更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04.

[2]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0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05.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低效教学,差异研究

开设高中地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科目本身的地域性特征、综合性以及和其他科目之间的配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而言, 高中地理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便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情况。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一般都是学生的成绩, 没有真正的重视学生自身的一些特长, 在进行问题分析的时候, 对问题原因分析的不够到位, 没有很好的对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依旧使用的时候以往“读课本”的方式, 无法满足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

一、地理教学本身的特征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 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行为是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直接关系的, 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和教学的环境有一定关系的, 其中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比如说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的内容等,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 最主要的便是通过地理本身的概念、规律以及特征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讲到季风洋流的时候, 教师教学的时候便需要将地图运用进去, 让学生分辨暖流和寒流, 以及其流向,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

1. 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

有效教学行为本身是比较规范的, 对教学整合的效果比较好, 这样的教学行为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且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教学行为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 能够真正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除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 并且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可以进行教师教学水平的判断, 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上, 学生对教师讲课的积极反馈或者消极反馈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效教学行为的实现必须经过教学行为的整合, 并将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低效教学行为本身的特征

教学行为的低效, 指的并不是教学没有任何的效果, 而是说的教学效率低下, 无法在固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师预计的效果, 这种情况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还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 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还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进行课堂有效性和低效课堂研究的目的

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低效教学和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 重点是教师本身的行为以及学生的行为。

1. 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研究

现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很多学校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旧是教师,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将教师当成权威。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束缚, 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学习那些固定的观点以及学习方法, 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 只能解决那些已经了解的问题, 对于那些新颖的、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比如教师让学生做一些关于气压的直观性很强的题目时, 学生很容易便能够解答出来, 但若是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山顶气压或者盆地气压的题目时, 学生思维无法转变也就束手无策。而对于教师而言, 进行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能力, 所以在进行有效课堂和低效课堂进行研究的时候, 必须细化教师的行为, 并对其进行研究。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师生之间互动的, 学生获取知识一般是通过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在教材中进行学习, 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最后则是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所以, 课堂主要也分成了这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虽然是独立的, 但联系也非常的密切。教材便需要教师进行开发, 在讲到“洋流”的时候, 怎样让学生来直观地了解洋流的运动情况以及变化情况, 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若是教师讲解的比较模糊, 学生听起来也会不知所谓, 若是教师能够讲得深入浅出, 学生听起来会清晰明了, 也会更加愿意学习, 每节课中的知识量是不变的也是多变的, 关键是学生能否真正的驾驭这些知识, 学生能否驾驭知识又能够直接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所以, 在进行课堂效率研究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学生行为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进行地理教学课堂效率差异研究的时候, 主要的目的便是改进课堂教学, 所以选取方法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

1. 进行观察对象的选取

在进行观察对象选取的时候, 主要的便是进行学生的选择, 由于高三学生马上要进行高考, 压力是非常大的, 并且其对于高中地理已经非常的了解, 而高一的学生刚刚升入高中, 所以选择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价值更高。首先必须对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思路进行改善, 并且选取对照班级的时候也应该选择高一的其他班级。

2. 进行方法的分析

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本身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教师的不同, 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样, 教学方法发挥的作用也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也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 绝对不能盲目套用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若是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差,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内容, 让学生打好基础, 并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3. 观察内容

对有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教学进行一定的体会和观察, 在进行观察的时候, 应该关注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课堂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变化。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时候, 必须使用综合数据, 不但要知道学生实际的知识学习情况, 还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而对其进行观察的目的便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真正地体现了出来, 以及学生本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能否真正的得到落实。

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和低效之间的差异

经过以上的三种方法进行研究, 有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比较规范, 对词语的运用也非常的准确, 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时候, 更加的贴切和清晰, 在整个过程中, 注意使用一些专业的术语, 对教学过程的掌握比较好, 逻辑性也很强, 低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语言简练但是很不细致, 教师在进行表达的时候语言逻辑性很差, 学生听得迷迷糊糊, 效率很低下。

(2) 有效教学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更好的利用起来。比如说地图、教材中的一些图表和插图等, 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会进行生活案例的补充, 实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结合, 更好地进行教学。在讲到“板块运动”的时候, 特别是上升板块和下降板块的时候, 教师便可以充分地将地形图运用起来, 这样学生看得比较直观, 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容易。而低效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更好地将各种资源充分的利用, 没有更好地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进行知识认知的时候不够感性。

(3) 有效教学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其进行问题的分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 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位置, 而低效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比较少, 甚至是没有引导, 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 并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4)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 有效教学使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多, 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更好地利用起来, 评价更加客观, 而低效教学在进行评价的时候, 方式比较少, 没有重视到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打击了其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地理本身的综合性比较强,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多, 教师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的时候重视这一点, 并通过相关的关于有效教学和低效教学之间的研究, 改善自己的教学情况,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姗.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中学时代, 2012 (22) .

[2]曾莠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3 (06) .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有效训练

地理是构成高中教学中文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很多学生都反映,在还没有真正接触地理的时候,认为它的难度应该较其它文科科目要浅,结果到了真正的选择以地理科目作为选修课程以后才发现并非是那么一件事。甚至有学生反映,当你深入学习起地理时,还真的有点吃力,感觉力不从心。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如何总结经验,并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较为薄弱的地方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抛开课本,“小老师”讲演,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纵观国内大多数地理老师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课前颈习、课堂上一再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模式。虽然说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依然是地理课程的最大教学主流,但很大程度上,它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限制了学生对地理了解的深度。

地理包含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可谓是包罗万象,知识点复杂繁难。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地理,但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性远没有高中阶段强。初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开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地理有个了解。但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开设,完全就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这门课程,提高应试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过度依赖课本,这让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的理解都只局限于课本之中。另一方面,课堂上的主要角色由老师饰演,这很难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完全以老师为主的课堂会使学生抵触反感。

如果要打破这种僵局,只有依靠一种全面互动,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来改变。这里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地理这门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熟记能力。地理,不需要像理科课程那样的脑筋急转弯,但它非常注重学生的理解与熟记,教师应该把课堂氛围打造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扮演“小老师”把他们对本章所学地理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包括他们理解的、他们掌握的、他们从中所学会的。而且事实证明,以“小老师”讲演这种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本章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并且更容易让他们熟记所学内容。学生透过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对本章所学内容的总结,以“小老师”讲演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一来,强化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掌握能力,二来,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的氛围。

二、课前预习作业设置,老师应多让学生自行动手组织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大多都会把提前备课好的问题习惯性的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带着教师的问题在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去预习,这种方向是对的。但这种做法相对局限。教师只是更多的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去发现问题,而不是真正的把发现问题这个权利交给学生。如果能换为是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这个方式可能会更好一点。学生如能自行在课前透过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将会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疑惑更为深刻。传统课前作业布置模式有点非常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什么都是老师在做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一堂课草草完结以后,学生还是有很多不理解或者生疏的地方,这是由于他们并未有真正的去意识到自己较为薄弱的地方在哪里。让学生在行动手组织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了解自己较为薄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在自行组织发现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加深记忆,让自己了解到哪些地方是自己较为薄弱的。这个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发现的,并不是被动的去配合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每个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点都是因人而异的,让学生自行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就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欠缺,带着自己的问题回到课堂中,通过与老师间的互动完成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就是最高的效率,这种对症下药,直接了当的方式是最好的。

三、强化练习,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

这里所指的强化练习有别于日常教师布置的练习。由于高中地理科目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是较有深度的,而且知识面较广,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带有目的性的去布置。通常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老师在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便可略知一二。有针对性的布置强化练习,关键在于,首先可以大致的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在课后稳固知新。

高中地理这门课程,是包罗万象,每章节看起来链接度不是很高,但通常一个问题的设置,就可以把两章看起来链接度不是很高的内容联系在一块。要较好的在地理问题上做好解答,还需要考察学生在语言上的组织能力。所以说高中地理这门课程并不是仅仅只强调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它还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强化练习的布置上大可灵活运用,不要只死板针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课后练习布置,可以把上一章节的所学内容与本章所学内容一块合并进行出题,这样一来为上一章节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也为本章所学内容进行了补习。

结语

对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整体上的加强,除了上述这三种方法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对症下药,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地理科目学习上最为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应急措施。此外,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加强地理学习,做到举一返三,加深理解。毕竟,在课本上的所学知识是相对局限的。要做到发散性思维,并且真正的了解,这还需要透过后天的更大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关于高中地理技能训练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5年06期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9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要不断的从内容、形式、模式上做不断的改良,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诉求,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采用更多趣味性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提供对应且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不断的对传统教学做改良,注重学生心理特点,落实具体学习目标,依据学生需求做对应的课程内容改良,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促进师生交流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效的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良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引导,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转变,仍旧采用传统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了解,不能有效的针对学生需求与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安排,甚至部分教师存在教学不公平状况,更为偏袒成绩优秀的学习,讲授的中心主要为优秀成绩学生服务,忽视其他普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处于被动性接受,缺乏主动性思考与深入理解,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更多的处于浅层状态,不能达到举一反三性的深层性规律内涵掌握,因而导致在转换表明条件内容后就不能对其做充分的理解。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更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的说明,缺乏对知识点背后的规律与相关知识点的串联做有效联系分析,学生缺乏知识点的联想综合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做有效的关联分析。而教学内容、形式上都较为单一,不仅缺乏师生互动,同时也缺乏对新技术新信息的利用,教学材料与内容仍旧沿袭老旧模式,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地理课程更多的成为应付式或者压力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对课堂的内心需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趣味幽默内容的渗透,教学过程乏味呆板。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要提升有效性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其现存问题做对应的改良,同时充分的考虑新课标要求,将教学内容、形式、模式、手段做有效调整,从而达到全面的教学效果提升。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当下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咨询丰富,多媒体技术便捷高效,让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更多样化、清晰化、趣味化的内容展示方式,同时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对于传统课本教材内容而言,是更为有效的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声像一体的教学资料多教学内容补充,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为充分全面的理解,比单纯的书面材料更为清晰易懂,同时也有效的避免课本板书或者教师口述带来的教学进程缓慢问题。只要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效率会显著提升,同时有效的提升教学信息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在知识点的吸收理解与师生互动上。特别是网络信息丰富,多种学习技巧与知识点的规律性概括资源丰富,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到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购买学习资源,达到学习资源广泛共享的效果。

2.注重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充分发挥,课下也可以做适当的运用。由于是当下智能手机普及,高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与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动态发布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系统与兴趣爱好,从而有效的在课堂内容中渗透更多学生喜爱的话题与热门话题内容,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尤其是将课堂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理解能力会相对提升,贴近感也会促使学生更强的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明白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可以保持较为专业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积极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虽然人们在尽可能的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教学后果,但是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地理教师仍旧无法让学生摆脱考试考核等学习压力,对地理学生自然有一定压力感,无法保持较好的学习参与热情。尤其当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挫败感。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认可自己,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持学习热情。一般情况下,积极的鼓励比批评可以更被学生受用,过度的批评指责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因此造成厌学情绪。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是合理运用鼓励与批评的比例配合。对于过度顽劣的学生,需要进行鼓励,但是也需要通过批评来鞭策,其中的把控需要教师做有效分寸掌握。

4.注重知识点规律与技巧教学

在知识点教学中,要充分的通过多案例内容做联系性教学,让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点可以转化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生能够考点或者知识点做其中深层次核心规律的把握,而不是仅仅记住了表明的条件内容,要懂得表明内容后对应的知识点与运用规律。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探讨,能够多角度多形式的运用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探究能力,提升其主动思考与思维的能力,避免传统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习题讲解,也可以多发动学生做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表示认可与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训练学生的表达与逻辑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学生需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充分的掌握记忆,同时也需要在知识点的讲解运用上添加更为生动有趣的形式和辅助性信息支持,从而打破高中地理教学呆板沉闷的刻板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效教学研究 篇10

一、前言

众所周知,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对教育的要求了。同样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就要求我们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地理素质教育上更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世纪初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课改有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建立评价体系和改进课程管理六个具体目标。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有效性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中探讨的热点。

二、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探讨

有效教学,即通过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良创新使教学比以往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是以学生发展为旨的教学,是师生双方共效的教学,是教学过程重于结果的教学。在地理学科方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效地理教学则是地理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由厌学到想学,由爱学再到会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地理教学的优质有效。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要求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的学习,相对应的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起对于教学方法选用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观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有它适用的地方,当然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地理学科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表现为课堂形式单一,地理素养培养力不够。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等同是教书,而学生学习等同于学习书本知识,然而书本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如今的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固有的弊端:重理论多于实践、重结论多于过程、重学会多于会学,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2、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构建方面缺乏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氛围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手段获得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要能动的去学习知识、去探究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得教师的教师教学方法变成是“一言堂”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丧失对地理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学生还来不及思索和探究,就已经被动的接受了教师“抛”来的知识。

3、课堂缺乏活力,师生之间互动单

一、很难产生师生对于问题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是重视对所谓“主课”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他课程的重视,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仅以完成知识的传递为目标而忽略了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地理这门实用性较强学科的学习,不论是地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习得,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上,都离不开师生互动。

4、教师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只是衔接与铺垫,態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就整个课堂而言,教师上讲台就讲课,整堂课下来讲的内容非常多,学生既来不及有任何思想活动也不可能全然接受教师传递的所有信息。教师以“讲”的好为最大满足,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容易使得老师以作业过分代替课堂知识的传授,如此一来,更消减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地理教学问题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追求高效,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基础。其次是要创设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现代教学部可缺少多媒体的应用。地理的广博性与趣味性并不是用话语就能表现的,多媒体的展示是课堂更生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提高。

2、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意识要体现地理的魅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的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在知识结构方面创新,体现我们地理学的独特性。比如,在讲授天气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当了一回天气预报员来播报一些地区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意识到描述一个地方天气时需要的要素,进而让学生阐述天气对人们生产和日常的生活有何影响。并与所在地区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会觉得这样的知识离自己很近,学起来并不难,领略了地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我想学生定会在这样的“魅力”感召下发奋努力的。通过这种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满堂灌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重点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教师在必要时候对其进行指导。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讨论得出的结论更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好。

4、加强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巧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如歌诀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几何图形记忆法、联系记忆法、诗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曲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如在教学中国各省的轮廓时就可以将黑龙江省看出是天鹅云南省则可以看成一匹马。有一位地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短时间记忆东南亚国家和城市时,利用谐音编了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人越过一条河(越南———河内),捡到一块金子(柬埔寨———金边),遇到老万(老挝———万象),老万走路太慢(泰

国———曼谷),像只小绵羊(缅甸———仰光)。简简单单几句话,使课堂生动有趣,最重要的是它化难为易。

5、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便于下一次更好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应该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四、结论

由于传统教学缺乏对地理学科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在知识构建方面缺乏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课堂缺乏活力,师生之间互动单一;教师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只是衔接与铺垫等典型欠缺,本文在地理教育有效教学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五点有效教学的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意识要体现地理的魅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造师生互动;加强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11

新课程民主合作素质教育自主学习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高中学生的学习定性为一种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代表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和肯定,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把自己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而应该给学生创造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和模式。那么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高效,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课堂教学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主宰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形成“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现阶段,地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应该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获得者,学生更应该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体验者,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种认识下,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活跃的状态,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探究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和探究者。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立足转变角色身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科学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是平等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层次的高低,而学生融入课堂程度的高低,则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检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虽然,传统课堂下,课堂教学也讲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很简单,学生只是课堂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往往不能获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充分质疑的机会,因此,谈不上兴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就会对知识的获得逐渐变得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还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中有趣的一些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生活的东西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享的愿望。使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地理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三、让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再有目的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在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生活场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知识源自生活,地理課堂教学又应该把知识回归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运用地理知识,同时又要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讲授《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比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不是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和措施。又如笔者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时,联系了河北省存在的较大的湿地:衡水湖和白洋淀,让对这些地方了解的同学和去过这两个地方旅游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入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一些必要的措施。虽然我们的学生看似还小,但是学生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现阶段的湿地保护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湿地考察和保护的小论文。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学效果,而且更为直观地表现为对学生分数的关注。在新课标准下,强调地是对学生全面的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结果,又要关注评价过程,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立体化,要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立足于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把评价目光仅仅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学生过程的融入程度,以及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评价中,还有许多参考的标注,比如学生是否积极的进行思考,是否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引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在评价时,既要有学生的自评,又要有小组之间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最后结合教师的评价,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

五、总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许多学生也仅仅把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记忆和考取一个较高的分数上面。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已经变成一个自主、自觉的学生高智慧的学习,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把高中地理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上,立足于追求每个学生有价值的学习,这是我们看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苏立康.现代教育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3]蓝忠武.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2010.

上一篇: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运动会开、闭幕词下一篇:于秋季班主任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