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2024-05-19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精选12篇)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1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开展研究性学习, 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因为这种新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 改变以前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 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的大课堂中主动地感悟知识, 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而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 教师要尽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着力营造情感共鸣、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参与, 这使他们能够对他们探索的概念和科学探索的性质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下面我就一次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出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对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进行改进, 我先是给出了人教版2002审定通过的高中化学第一册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缺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决定让事实来说话———让他们亲自组装仪器, 加入药品进行实验。通过经过仔细观察与比较分析, 他们对这个实验提出了缺点: (1) 二氧化硫有毒, 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吸收。该装置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吸收尾气, 有点过于理想化。由于棉花浸有的碱液量有限, 所以极有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吸收不够充分, 从而向空气中排放, 污染环境。 (2)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该装置中直接将导管插入品红溶液中, 极有可能发生倒吸。 (3) 不易控制反应。

而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却不一样。这两个实验有一些不同。学生们通过比较, 很快总结出它相对原来教材而言, 有以下方面的改进: (1) 用一根可抽动的长铜丝代替原来的铜片。这样一来, 可随时抽出长铜丝而使反应停止, 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 (2) 装有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的试管改为实验者用试管夹夹持。可以上下移动, 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这是教科书进行的改进, 这样的改进是不是就很好呢?学生们这时露出怀疑的神色, 课本上难道也有不足吗?看到他们这样的神情, 我也没有说什么, 又一次让他们动手实验。当他们在教室里按照此装置进行实验时, 结果发现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 (1) 无法解决或未考虑二氧化硫的扩散问题。实验时, 他们为了使现象更加明显, 加热时间稍长了一些。结果两位做实验的同学是有苦难言, 台下的同学们则是捂住口鼻、咳嗽不止地看完实验。有的还埋怨他们不是在做演示实验, 而是在“放毒”。 (2) 操作不是很方便, 一个人难以控制好实验的顺利完成。而两人同时做实验, 又显得手忙脚乱、步调不一致。“虽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 但合作精神不一定需要这样来培养吧!”这是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问题

此时学生们已进入了“心愤愤”的时候, 正是进行启发的最佳时刻。于是我逐渐引导, 激发和鼓励他们敢于思考, 敢于质疑, 敢于“异想天开”, 应另辟蹊径, 多角度地进行求异思维。于是他们互相交流、评价, 可不可以再做进一步改进?带着这些问题, 他们便投入到了对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进行改进的探究活动之中。首先, 他们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 然后就各抒己见, 纷纷提出自己的假设。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有:铜丝变黑或溶解、溶液加水稀释后显蓝色、产生无色刺激性的气体、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或品红溶液褪色。实验时, 除了要使现象明显外, 重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和防止二氧化硫的扩散。为了满足这些要求, 改进上述装置的不足之处, 他们动手设计实验方案, 并画出了3套相应的实验装置图。

三、解决问题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的经历, 他们认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在设计上应注意这几点: (1) 要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避免演示已经完成, 反应还在发生。 (2) 要有尾气吸收装置, 不能使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 避免引起中毒或污染空气。 (3) 检验或吸收二氧化硫时, 要考虑到二氧化硫的溶解度较大, 有可能发生倒吸现象。应设计防倒吸的安全装置。 (4) 安全意识固然重要, 但要围绕演示实验现象明显这一主题。再来看看他们的改进方案。 (1) 改进方案一解决了二氧化硫的扩散和发生倒吸两大问题。但是, 这一方案不仅没有考虑到控制反应进行的问题, 而且在解决倒吸问题时也不全面。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硫通入到装有石蕊或品红溶液的试管时, 发生倒吸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 改进方案二仅限于对发生装置的改进。设想是利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 以达到控制反应进行的目的。但是, 圆底烧瓶底部容积太大, 加进去的浓硫酸必须要浸没铜片。这样即使停止滴加浓硫酸, 圆底烧瓶内反应还在进行, 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硫, 所以控制的效果肯定不会达到设想的目的。 (3) 改进方案三仅仅在老教材的实验装置上进行改进, 利用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进行。但是, 在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时, 有可能发生倒吸和二氧化硫扩散的问题, 即没有考虑安全问题。

为了验证以上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改进装置, 他们在实验室首先按照上述3套改进装置进行具体的实验探究。结果发现, 这3套改进装置确实是各有所长、各有利弊, 正如上面的分析一样, 没有一套是比较完善的。然后, 他们又对这3套改进装置仔细分析、取长补短, 再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 设计出新的实验装置。实验发现, 这套新装置用于演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 不仅现象明显, 而且还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和避免有毒气体的扩散, 非常适合于在教室里做实验。终于成功了, 一个个都露出兴奋的神色。还能有什么方法比这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吗?

最后, 我还引导他们分析与实验证明, 对其改进之处及解释如下: (1) 使用可抽动的螺旋状铜丝, 既可控制反应的进行, 又由于铜丝呈螺旋状, 增大了与硫酸的接触面积, 加快了反应速度, 缩短了反应时间。 (2) 利用类似于吸气的相连的两个试管来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 可以同时检验其漂白性和水溶液的酸性。前面的试管还可防止倒吸, 避免冷的溶液倒吸入热的试管, 引起试管炸裂或液体飞溅现象的发生。 (3) 用倒扣的漏斗和Na OH溶液来吸收尾气, 吸收量大、吸收率高, 基本上没有气体泄漏或扩散。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 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学无常师”的含义。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只要你不断地探索, 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而这些问题往往就在你的身边。学习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 更要应用知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还要善于解决问题;不仅要以课本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而且要认识到教材介绍的知识, 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理解和拓展知识。

这种创新的实验改进, 从问题结论到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 从已知到未知, 从无序到有序, 从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培养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精神, 这就是创新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总之, 化学教育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 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富有社会责任心, 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有合作精神, 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过程中悟出知识、方法, 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次铜与浓硫酸实验的改进, 则是这个过程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实验改进

参考文献

[1]丁文楚.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J].化学教学, 2005 (1) .

[2]崔相录.中小学探究教学200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2

一、指导教师:许萍

二、参加对象:高一年学生

三、课题名称:《饮食与健康》

四、课题背景概述

食物科学和营养学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学科,其原因部分是因为该学科固有的意义,部分是因为有关的知识正在增长,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从世界意义来看,近年来一个最有意义的进展大概就是对蛋白质需要的重新估价。现在更多人认为,对成年人来说,蛋白质的需要曾经被过分的夸大了,以前曾认为世界上许多地区是蛋白质不够(或者说有差距),现在看来,应当是能量的差距,从实际意又来看,这就意味着某些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原本以增加蛋白质食物的供应为目标的各种努力,现在应转为增进食物总产量的方法为目标。而在许多发达地区,虽不缺少蛋白质,但由于动物蛋白的成本高,就使得新品种的植物性蛋白食物得到了发展。

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是一个意义越来越大和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领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许多人是太胖了,而肥胖对健康是一种威胁。因而对于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的兴趣就日益增长。冠心病与饮食有关的证据促使许多人去重新估价饮食中动物脂肪和糖的地位。饮食中纤维素的作用是目前争论很多、研究很多的一个问题。总之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综合关系,现在正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五、课题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 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通过上网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川菜的最主要特点是辣,不仅仅在四川:在云南、贵州甚至湖南、广西一带,都是“一餐无辣饭不饱”,这便是问题之所在。中国北方吃辛辣用以御寒,但在温暖的南方,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偏爱辣味。辣能刺激人们食欲固然是一种说法,但四川一带千年以来形成一种以辣味主要特色的菜系,必然有它的特殊原因。或许和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或许这和某些历史原因有关,或许这和当地的文化有关,但这些仅仅是假设。这个问题我们将做进一步的研究,查阅资料,访问一些晋江的四川人,准备从地理、历史、文化各方面了解四川,而不是将川菜系孤立地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后能将川菜与当地文化联系起来,得到确切的答案。

六、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各成员分工协作,分别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以下各部分资料:川菜的历史、特色、误区、益处。

2、各成员整理和分析各自所查得的资料,然后进行汇总、交流。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的资料,制定一份调查卷,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介绍历史、特色、误区以及辣的益处.

化学合作学习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 学习

一、概述

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即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借此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外部的表述与交流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做出比较,而且,对较为新颖观念的认识会更深刻,对错误观念的纠正会更彻底。还因为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和学科式合作学习等,但是这些方式都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分组的方式也一样,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比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第十单元,在讲授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时,其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知道盐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并探究出解决对策。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实验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好每个学生在实验中所担任的角色,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负责在实验过程中的工作事项,比如实验的组织者、实验步骤以及相关问题的记录者等。

三、加强交往训练,培养合作意识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是个性形成和活动的因素。学校乃至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群体,师生间,学生间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学校,班级群体中的学生需要交往,合作学习更需要交往。同学间的交往,尤其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这有益于学生的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交往,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现阶段独生子女众多,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在合作学习中更有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和合群利他的社会品质及众多的社交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如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一遇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滚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四、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传统的教学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实现。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中,自学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全体学生充分自学,这样后进生也能跟得上,学得明白;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为小组讲解做好准备;在交流环节,通过对子组互讲,小组精讲,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通过尖子生讲解,教师点拨,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检测环节,子组互查,小组长复查,教师巡查,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五、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合作者、参与者

在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担任管理和调控的责任,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可能对问题的讨论方向把握不准,容易偏离知识的重点而抓住细枝末节,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倡导。不能等待,不能观望,要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精彩之处,独到创意,教师要及时给予赞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中大胆创新的自信和勇气。教师要关注活动的全过程。如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是否每组都取得满意的学习目标,是否小组成员相互支持、正确对待争论等。对失败的小组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当然教师介入也要掌握时机和火候,不要稍有偏差就马上介入,应相信学生的协作精神,即使非介入不可,也不要越俎代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本身也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与技巧,因为“合作学习”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不断学习、探索,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认真组织合作学习,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与要求下所进行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 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或是个人活动的形式展开, 参加学习活动的小组或是个人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 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 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 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 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 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 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 难度要适中, 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 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3)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 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 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 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 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 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 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 (4)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 另外, 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 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可大致归纳如下: (1) 课堂上多质疑, 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多质疑, 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是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要充分发挥出质疑精神。例如, 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 由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非常多,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 学生在学习时就要探究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问题以及如何根据条件计算平衡反应量的问题。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 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 课外要多进行自主学习, 拓宽视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多查阅相关资料, 不断拓宽视野,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实验演示、逻辑推理等方式获得研究结果往往能给学生最大的鼓励, 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 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时, 酸碱中和试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查阅资料去了解可以取代酚酞等指示剂的其他化学药品, 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其他的酸碱中和试验, 通过新的试验现象去分析酸碱中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3) 多进行沟通交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多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与同学之间要多进行互动, 同学之间也要多沟通, 通过共同研究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也是研究性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 把所得出的结论, 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 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5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儿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习!一个孩子,从懂事时起就要开始学习,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可以说,一个孩子最美好、最重要的年华都是从学习中度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玩与学习食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学习的时候不能玩,因为玩会耽误学习,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很多学生也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时不能玩,学习挤占了玩的时间。更有甚者,学生因为迷恋于玩而逃学、厌恶上学。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想学习,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孩子喜欢玩,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恐怕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把玩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既能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常戏称汽车司机是“玩”盘子(方向盘)的人,军人是“玩枪”的人,专营宠物电脑之类的生意人是“玩”宠物的、“玩”电脑的,借鉴这种说法,我们也可以将学习的过程改造为游戏的形式,谓之“玩学习”。这里所说的玩,不是玩耍的意思,是以此为业乐此不疲的意思。玩是初界,也是大界。因玩而废了业的人大有人在,那是荒时、荒岁、荒业、荒人的结果;因玩而成了业的也大有人在,那是尽心、尽情、尽趣、尽兴之结果。画家黄永玉和偶尔写写文字的美术大师韩美林都说过同样的话:一个说画画好玩,一个讲写写文字好玩。这是因玩而成了业,在玩中做到了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对于我们的学生,如果引导得当,把“玩”与“学习”予以恰当巧妙的结合,就可让我们的学生不因玩而荒时、荒岁、荒业、荒人,而废了学习;在玩中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成就学习。

“玩学习”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百度中,“玩学习”也称“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习到东西,正是有了先提高兴趣再学习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游戏能使人专注一个事物的话,那么也能应用于学习。

西方国家的教育主张让孩子尽心尽情地玩,在玩中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罪衍,使得家长有观察他本性缺点的机会,并加以纠正。所以在儿童教育中,西方国家上午和下午的课程都比较短,并且每天在都有play time的课程,这段时间就是给学生玩的,有时上午下午都有。而

且所有的作业都不准带回家做。这样让小孩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喜欢的东西去,而不受外来的干涉和压力。

在国内,关于“玩学习”成功的先例举不胜举: 事例一:陈克正一家“玩”出三博士

2008年,“玩学习”的创始人陈克正在人民网设立网站专门介绍“玩学习”。陈克正作为一位卫校校长,利用“玩学习”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博士。大女儿是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生、二女儿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小女儿是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生。陈克正老师的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公布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家庭》、《幸福》、《知音》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他“玩学习”的经验,北京、天津、上海、河南、湖北、浙江、辽宁、新疆、海南、江西等几千名家长携子登门求教。全国各地邀请陈老师作专题报告上百场。

把孩子全部培养成博士生,这是陈克正的骄傲。然而,陈老师的方法并不是苦学,他主张学习要巧学。他认为:“‘玩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寓教于玩是训练读写算记的好方式。某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进行改制,使之适于玩,这样还可以使小孩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陈克正已将自己的经验写成25万字的专著《玩学习,一位家长掀起的学习的“革命”》,此书已和读者见面。书中既有理论见解,也有生动活泼的事例,其核心是训练孩子要有“速度标准、智力标准、错误率标准”。同时,要做到“三导”———引导、辅导、指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来“玩”。

事例二:严丽萍——我爱“玩课”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今年第二期在“月度人物”中,隆重推出衢州市实验学校的严丽萍老师的“玩课”经验。严老师说:“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她喜欢和学生们一起“玩课”,甚至迷上了“玩课”,她也因“玩课”而成为特级教师、衢州市首届名师。

事例三: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

今年4月,新华社邓威、谢云挺以题为《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的专稿报道了杭州上城区从疏通学习机理入手减“第三种负担”,在憧憬激励中实现教学相长,引导教师学生玩课的事迹。其中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玩课”创立了 “游戏活动式教学法”、“开放型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 10月16日,《浙江教育信息报》又以头版刊登了题为“殿堂里的玩童——杭州市建兰中学‘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纪实”的新闻。浙江教育信息报资深记者周峰、邓威则以《一个值得推广的〈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发表了短评。

事例四:长春一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

2006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长春北安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的做

法。这所学校校方提出的口号是“玩出花样、玩得尽兴”,学校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多“聪明地玩”。北安小学不仅鼓励学生“玩出花样”,还倡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共同游戏、共同娱乐”。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认为,“玩”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最为小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国外很多学校都采取“以玩促学”的方式,北安小学的尝试,对于国内那些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学校而言,具一定的范例意义。他同时强调:“玩不能绝对化,有意义、有智慧的玩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放纵地玩,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

由此可见,“玩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及其功用是可以被充分肯定的。

纵观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在全市全区倾力研究高效课堂的情况下,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精到、细致,能较好地诠释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从大环境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涨,大部分同学以一种顺从的状态进行学习,甚至个别同学对学习抱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将“玩学习”引入教学,一定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

二、理论依据

1.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受到全世界教育专家的认可与赞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诞生于一百多年前,但它却没有因为时间而被淹没。相反的,在今天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其思想越发光芒。斯宾塞对教育的理解,其精髓就是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应用,是对孩子的情感、人品、智力、道德,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蒙台梭利说:给孩子们玩具,带孩子们游戏,使他的感官、机能以及全部精神力量集中到事物上来”。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对儿童的“工作”和“游戏”进行了区分,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动》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而对于玩,孩子是永远也不会失去去兴趣的。

4.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学,是教育的最高境

界,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5.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主张“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她在教学中,借鉴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的观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运用‘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本课题的界定

在《辞海》中,玩有这样的解释: ①研习。《易·系辞上》曰:“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②玩味,反复地探究体味。《朱子全书·学一》曰:“诵《孟子》三二十遍,熟,复玩味讫。”

本课题中的“玩” 不单指玩耍,而是一种聪明玩、智慧玩。“玩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新方式的玩,并要玩出味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学生在游戏式的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玩”中达成学习目标,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读写算记”四种基本能力。

2.通过“玩学习”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视“学习”为“玩”,充分开发“玩”的内涵,深度挖掘读书学习的娱乐成分、趣味成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学习为乐事、趣事、好玩的事,而不是负担和累赘。

3.在“玩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情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4.在与同学“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互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5.在“玩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玩”,培养学生“自己玩学习”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游戏性。

把平时中规中矩的教学活动变为游戏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可以借鉴网络、影视、电视、书籍中的各种游戏形式,如竞赛、闯关、虚拟、选拔、升级等。

2.活动性。

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手、口、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让学习与调查、访问、观察、测量、搜集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3.渐进性。

把学习变成“玩”需要一个过程,突然地大放手让学生玩,很可能造成学生情绪高涨但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应遵循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地尝试,逐渐摸索可行的“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再逐渐深入,大面积开展。

4.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学生爱玩的活动中加入学习因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成为“玩学习”的主人。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写算记”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的方法(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2)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3)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方法(4)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2.在课堂中实施“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3.在生活中进行“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七、课题研究方法与对象

1.行动研究法。将本校一年级六班、五年级一班作为实验班级。2.个案研究法。在一年级六班中选择两个孩子作为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八、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蒙台梭利活动教育、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为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陈克正的“玩学习”经验、严丽萍的“玩课”做法都为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与做法。

2.课题研究力量坚实

课题负责人,现为济南七小教科研管理人员,工作13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两届市优秀教研员,曾负责过4年语文教研工作,被评为省语文教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参与多次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有三个市级课题结题,两次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山东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文章并参与多种教辅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内,课题负责人也在教研中尝试用“在大情境中玩”的理念作指导设计了几堂课,均获得较出色的成绩与反响,可算是一种无意识地“玩学习”尝试研究。(如:(1)美术课《卵石动物造型》一课中,以一个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玩、画、赏,此课获市级一等奖。本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在不同形状的卵石上画动物造型,设计时,先以故事引入,故事大体内容为:一个恶毒的魔法师将森林中的小动物变成了石头,幸得爱画画的兄妹俩在卵石上画动物,将动物解救出来。而兄妹俩也因解救动物变成了王子和公子。由此,学生在卵石上作画的行为成了解救小动物的行为,而作画成功的则成为了漂亮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由于设计新颖,学生玩兴极高,课堂教学效果极佳。(2)信息课《艺术字真好玩》一课中,以“艺术字选美”的形式组织学生做赛前准备——学习制作艺术字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赛,选出比赛的冠亚季军。此课获区级一等奖。(3)语文课《汉字》,将一篇讲解汉字发展历程的文章比作不同形式汉字的“大聚会”,此案例发表于《中小学教学研究》,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课题实验教师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工作在十年左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曾参与多次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3.开展“个案研究”条件充分

本课题中选择了两个孩子进行个案研究,这两个孩子均在实验班级内读书,且为与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为亲子关系,课题组成员既是家长又是教师,有条件对孩子进行长期稳定的跟踪实验与观察。

九、课题研究时间与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今年12月——今年6月。

(一)准备阶段:今年11月——今年12月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今年1月——今年4月(力求务实,不尚空谈)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教研活动。

3、按计划要求进行实验。

(三)总结阶段:今年5月——今年6月(力求全面、深刻)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3、编制“玩学习”提高“读写算记”学习能力方法集。

十、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策略。

2、论文。

3、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 课题组成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6

关键词:中学生 化学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和成绩不高的前提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在对其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从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习题的处理;第二课堂开展五个方面,就如何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进行了论述。

一、分析学生兴趣下降的原因

在初中九年义务教务的基础上,初中化学只有50分,课本知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但又缺乏体系。使得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上了高中后不适应。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分析:

1.长期以来,受教师观念的影响和中考的冲击,在毕业班的教学突出表现为应试味道太浓,探究实验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实验教学开展面临许多困难,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无趣激发,无思维碰撞" 的课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初中化学知识简单,内容广博,但缺乏形成体系,分值也少,学生重视度不够,使得许多学生,基础不好。

3、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行,面对新课改知识面广,教学进度快,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

4、高中作业量加大,难度也加大学生不适应。

二、结合本学科实际实施可行的调动兴趣的方案

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造条件把教材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以增强学生动手机会。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先可提出“结晶水合物受热稳定吗?加热胆矾可观察到哪些现象?”的思考题,教师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使学生在探索中会发现结晶水合物受热不稳定,蓝色胆矾晶体受热生成白色硫酸铜粉末;残余的白色粉末中有少量黑色和黄色杂质;试管口流出的液体显浅兰色等。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就会收到比验证性实验好得多的效果。

(3)尽可能让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只有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暴露问题,纠正和解决问题,才可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識。

(4)可以补充和创造实验,增加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生动的实验教学,严密的逻辑系列,不断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的情绪就会步步高涨,兴趣就会充分激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应备好学生,如本课所涉及的问题学生知道多少?学生的难点在哪里?讲课中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哪些问题需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按自己设想,进行教材结构的重组,精心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可以补充一些材料,拟成一个个的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并有针对的精选习题等,并将它印发给学生,上课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会留给学生第一手资料,同时节约了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在学案的设计方面,我们组的王芳、王佳老师做到也非常好,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

3、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

(1).直观性好,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教学中微观和抽象的内容较多,像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的概念等都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利用图形、动画、音效等各种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生动地模拟和再现物质微观的结构、状态和变化过程。“百闻不如一见”,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

(2).模拟或再现化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拟错误操作。例如,酒精灯、试管的错误使用方法;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通过电脑动画模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不但节约实验用品,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二是严重污染环境,易使人中毒的实验。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三是能够展示一些实验的本质。

(3)加大教学密度,开拓学生视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总之,电脑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地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4、习题的处理

(1)超前备题

学校的计划有时会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召开教大工会、党员会、教研组会、以及年级组会等。这时学生需要自习,在其他学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会抓住时机下发提前备好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说为该学科争的了练习时间。

(2)分散处理法;

我们化学教辅是世纪金榜,我会在讲每一单元前把该部分习题做完,并进行归类分散到每节课里,以备在讲该部分内容时穿插进去。这样我觉得教学很轻松,无形在习题训练为课余节约了时间,进而增大了练习量,是训练非常到位。

(3)上课严要求,下课勤检查

用我们校长常讲的一句话“守好自己的阵地”。为了守好自己的阵地,我上课决不容许学生干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旦发现一定严格处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不能也不敢做别的。课后作业要勤检查,把作业落在实处。

(4)习题后记录

在每讲完一部分习题后,我会把学生做错多的和一些比较重要的习题抄于教案纸上,过一段时间印发给学生重新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对疑难点搞懂。

这样也是对教学的第一反馈资料,使我能对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5、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化学模型的制作

制作模型,有的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教材制作;有的可配合教学,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制作有机模型:甲烷、乙烯、乙炔、苯和碳60等模型;制作简易灭火器;制作简易滤水仪器;制作酒精检测仪器等。这样可弥补教学教具上的不足,让学生鼓舞也很大,如果教师用小组制作的仪器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回感到兴奋和自豪。

(2)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和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

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择就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到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研究结果,他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就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创新设计,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我在教学中只是个参谋,我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3)将家庭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

家庭小实验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好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向往学习化学,使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家庭小实验,由学生自己的劳动,直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7

高中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 通过研究其组成以及结构, 逐步掌握这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性, 了解它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篇文章将以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为探索对象, 通过论述其实施和评价的具体内容, 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 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一般来讲,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选择的课题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 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化学本身就和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科学密不可分, 对于化学的研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 从实际的研究内容入手, 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条件, 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具有研究意义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经过研究总结概括结果的能力。一般都是只有课题的具体要求, 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独立进行原理、仪器、方案以及结论所有过程的确立。整个实验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谨慎沉着的精神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 对于学科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专项的探究。在高中化学的课程教学当中, 有一部分内容被列为重难点考察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项地探索研究, 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氯碱工业”这个课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专项研究———通过实际工厂的参观学习, 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以及网上资料的多方位查找, 让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实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最后, 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设计和制作, 激发学生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思考以及对于氯气这种化学物质的特性的探讨。

第四, 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研究学科之间的整体性以及综合性成为近些年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包括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化学以及能源化学等等, 所以, 把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作为研究对象, 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质来看,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不会有固定的教学程序可以遵循, 人们往往选择的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一种教学的具体思路。确定了教学的思路之后, 通过实际的教学应用, 对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逐步的改进与完善, 最终得到最优的教学方案。

第一,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 合理确定实施方案, 信息收集与整理,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最终成效的确定和评定。

第二,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 合理确定实施方案, 进行实际的调查学习, 所获得信息的处理, 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现和评定。

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 评价的具体内容

第一, 学生在进行具体实践过程当中的态度。具体包括:参加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的参与性;个人任务的完成性;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效果性;进行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和他人的团结协作性。

第二, 最终收到的学习成效。具体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方案;具有的研究价值;最终论文的编写;附带的调查报告, 读书笔记以及模型课件的制作。

2. 评价的具体程序

不论是开题和课题进行过程当中, 还是最终的结题, 都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开题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期评价针对的是研究学习进行的状况, 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难题的克服以及学生之间写作精神的体现;结题评价针对的是学生在进行课题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表现, 从资料收集到结题的整个过程, 最终成果的展现尤为关键。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这为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只有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中心位置, 从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出发, 才能为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确定出最优的教学方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推动之下, 研究性学习成为各大中学积极倡导和推行的主题之一。而高中化学的教学存在教育理念守旧落后, 课程结构欠缺合理的问题, 因此, 对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进行探究, 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穆维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考试周刊[J], 2011 (64) .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8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革新,很好地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面貌,实现课程改革目标,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构建“自学----讨论----归纳---迁移”型教学模式,研究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恰当时机和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和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通过该课题研究,使我校老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新课改一起成长,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并不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法、综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使课题研究步步深入。

三、研究的过程

(一)完善组织管理,扩大课题影响。

1. 化整为零,组织实施研究。

我校以“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为主课题,下设6个子课题,分别由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思品、历史6个学科组进行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调查学生学法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课后主动复习,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也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建立了课题组长负责制。6个子课题分别确定了课题组长,每学期课题组长制订研究计划,期末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平时召集并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听课、研讨等活动。学校教科室通过课题组长完成对课题研究状况的指导、督促、分析、总结。

2. 定期活动,形式多样,扩大影响。

课题组从建立起,就一直坚持两周一次的学习讨论会,活动时间定于双周三下午教研组活动之后,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力图使研究工作变为教师个人自觉的行为。或者组织老师对近阶段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成功经验,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开学初,进行一次子课题研究计划的交流,使教师不仅清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而且了解其他课题研究内容,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期末,各子课题组进行一次子课题研究现状、成果的汇报交流。

课题组坚持每学期的研究课制度。每个子课题每学期至少搞两节研究课,研究课内容要与课题研究内容一致。其余课题组成员只要没课,都要听课;课后专门进行研讨、评议。研究课不仅展示了教师课题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教学方式,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业务的提高。

3.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积极参加专业研讨,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二)具体操作。

1. 调查学法现状,提高研究效率。

为了合理选择课题研究切入点,增强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初期,采用问卷法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90%以上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72%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从、模仿的状态,92%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行为,71%的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缺乏了解,9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针对学生学习现状,我校决定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作为研究主要方向,力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变苦学为乐学。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分数仍然是命根子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在乎学生的理想了,而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在哪个重点学校读书,这是不科学的。应引导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感受时代的呼唤,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愿望、追求、目标,充满向上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驱力。这是一个人能成才的关键。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不知疲倦地学,越学越爱学,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再次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注意培养并爱护它。最后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3. 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学习基本方式是预习、听课、巩固、作业、检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把这些教给学生应用,并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相关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如观察法、记忆法、抽象概括法、逻辑推理法、总结提高法。特别让学生尽力记忆材料,有些材料是必须记住的,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主动复述、重复、抄写或记忆关键词汇,做笔记、运用想象或其他有意记忆的方法。如有些材料不需要记住,只要记住材料的要义以便以后应用,就要教他们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和概括材料,将它与原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便理解记忆。让学生尝试运用,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出高效学习法,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做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于集中注意力,在心理上是学习积极的表现,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是心理上消极的表现。老师要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兴趣盎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注意。此外,教育学生带着想要的情感学习,全身心投入,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毅力、受益终生。因此,教师施教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元认知是个人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始终记得学习目标,始终意识到他们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当方法没有效果时,他们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以及付出的努力。老师还要教给他们处理混淆或错误的方法:返回前面的步骤并重新阅读,仔细查看原文;澄清令人混淆或错误的部分;查找漏掉或被误解的信息;追踪每个步骤,以检查方法是否妥当;产生更好的方法。学生通过元认知,能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

四、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一年来,我校老师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顺利推进。学生重视培养自我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显示出更强的上进心、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可以说,一年的课题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喜欢学习。

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是紧张的,但情绪是放松的,心理上是安全的,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学习自信心。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相比,让他们自己说话和思考的机会更多了,小组学习方法与以前不同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唱歌、舞蹈、小品、课本剧等展示形式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再加上师生关系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随心所欲地向老师提问,老师就像他们的朋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1.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能主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

在完成老师统一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能根据自身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制订一些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按既定的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寻找到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具有一定的质疑水平,质疑的问题直击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探索学习方法,主动尝试各种学法,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改进、学习状态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中。

2. 学生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课堂上经常出现由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作答的现象,并能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课堂上没有处理完的问题,课后可以继续合作讨论。这种讨论式、争辩式、问题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 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在愉悦、民主的氛围下,我校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学习,综合素养大大提高,讲文明、懂礼貌、会学习、会巩固、作业佳,教学质量明显上升。由此,我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星期天在家也能认真学习。

(三)初步建构起运用新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先学———小组讨论———共同归纳———迁移提高。

1. 自主先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信,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自觉管理、调控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创新高效学习法,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做学习的主人。

2. 小组讨论。

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自学情况,一起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以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 共同归纳。

这一活动实际上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由老师主持。活动内容主要有: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或讨论还没懂的、没有把握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理解。

4. 迁移提高。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引导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或者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老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经过锻炼,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对教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位,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下的学习必须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真正领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内涵,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能科学、合理、适时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一般性的问题,应采用“自主”性学习。(2)重点问题,应采用“合作”性学习。(3)难点问题,应采用“探究”性学习。

摘要:通过“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有了变化,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学习方式,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9

一、信息技术和数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它不仅对学习的技巧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的整合是现代数学中最新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目前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已经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随着新时代电子化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也是未来我们学习和探索知识的非常有帮助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的整合, 可以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从过去古板的学习中走出来. 通过信息化模式的学习, 活动大脑, 开发想象, 联系到生活的常识,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习, 能够做到边学边用. 我们的社会发展加快了脚步, 走进了信息时代的社会.21 世纪开始就是信息时代的开始, 信息时代是现代社会与经济的最大的发展趋势. 用网络的技术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经是人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数学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信息技术的知识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资源. 信息时代是社会的核心之一,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现代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对于数学教学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于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前景也是非常客观的. 把现代的信息技术作为了我们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并且努力的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因此,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是新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利用了信息的技术创造了相互的学习环境,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学习氛围. 这是对老师和我们之间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互动作用. 对有关的数学内容也进行了分解的展示, 让我们能够容易理解知识, 并且使我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 采用了形象的讲解方法来理解内容. 更有利的带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到来, 给很多师生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让我们将复杂的抽象的教学理念变得非常形象生动有趣. 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乐趣. 而且对于我们的素质和发展学习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 同时, 又能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接受新精神、新事物以及实践的能力, 对于我们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也是21 世纪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和其他人的合作能力,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丰富的信息知识资源为基础, 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主导. 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究、研讨、创新, 并且获得对知识技能上的提高. 目前的知识文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下, 当下的学习方式是比较单一、被动的. 并且缺乏主动与合作的精神. 这是为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应用好课堂评价;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终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而言之,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新数学教学注入新的元素, 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完美的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在一起, 是在数学学习中新改革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有力保障; 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的有效捷径. 这种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也随之全面发展着.并且已经走进了校园, 以至于走进了课堂.首先, 数学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学科.这对我们高中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改变, 在现有的条件下, 运用了计算机中的适当软件, 在高中数学的数字实验室中, 数学学习的实验中体会数学的学习过程, 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对数学实验和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把电子软件的准确运用和数学学习很充分的联系在一起, 从各方面论述和证明这样的联系是有可行性和创新性.重点是把多媒体的技术和网络技术当作了中心.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同时信息技术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大幅度的变化.并且通过了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 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文化,学习整合

参考文献

[1]林新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学的整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吴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 2007.

[3]郭会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与思考[J].新课程·上旬, 2015.

[4]宋建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实验报告[J].福建中学数学, 2007.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 经常遇到某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好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某些学生由于突破不了某一疑难问题而气馁, 进而放弃学习;某些学生因本身好动而注意力集中度不够……这些问题如不好好的一一解决, 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放弃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双基”, 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此, 我就几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验研究,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实践能力的方式。

1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乡土特色合理选择实验器材,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如果缺乏实验, 不仅会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无兴趣, 甚至使理论与知识的记忆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使学生丧失加深理解与记忆知识点的机会, 丧失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重视实验, 确实能够起到突破难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作用, 但在对维持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上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将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堂演示实验与乡土实际和学生家庭生活联系起来, 就能起到更加积极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的制法时, 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实验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白醋、电池皮、废旧塑料瓶等器材来做,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研究如何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方法与技巧, 或者吹出氢气球探测春秋季本地区自然风的风向等;在学习溶液知识中的结晶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用家里捞出来的陈酸萝卜在空气中自然的风干, 从而观察盐的结晶和析出现象;在学习石墨的润滑性时, 可以让学生用铅笔芯的粉末来增加锁和某些拉链的润滑性;讨论木炭的吸附性时, 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研究干燥的木炭和湿润的木炭在冰箱里去除异味的效果等。这些措施如果实施得好, 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甚至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精神、方法和技巧上, 在养成设疑、猜疑、探疑和解疑的科学学习习惯上, 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 探索科学境界上均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2 努力使枯燥乏味、难以准确记忆的知识点变得更易于掌握

有人说:“初中化学应归为文科范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初中化学是化学世界入门的第一道坎, 在这道坎里, 要求掌握和记忆很多的概念、原理、规律和一些实验反应的现象, 而某些实验现象又很相近, 且易于混淆, 如果记不准, 会严重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好化学的信心。教育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联系、总结新旧知识点, 将有的反应和现象联系起来, 将之理成一组口诀式的文字, 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了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后, 可以将它们燃烧中的火焰等现象归纳成这样的一组口诀:

铁丝纯氧火星溅,

碳、镁、石蜡白光现, (在氧气中燃烧)

硫、氢、煤气、甲烷蓝, (前2淡蓝后2蓝)

红磷燃烧有白烟。

在学习指示剂变色中, 学生对石蕊、酚酞的记忆易于混淆, 可将之编为:

酸红碱蓝中紫蕊,

无色酚酞遇碱红。

这样联系的记忆, 更易于准确的记忆和掌握, 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口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教学实践中重视身体语言, 加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师既是教育者, 又应该成为一名演员。在讲台上, 好果姿势僵化, 表情僵硬, 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教育理论认为:“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 课本知识传播得越多, 你的学生越冷漠、越无知。”教师若注意了姿势, 辅助以一些手势和动作,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对他们理解知识和突破重难点也能起到极大的帮助。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11

如何树立农村学生的信心,激发和培养其学物理的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验导入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实验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一节物理课的成败,精心设计实验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实验的导入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从生活实际问题导入.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含有物理知识,如学生们夏天喜欢吃的冰棍.在讲授物态变化这节课时,让学生们观察下面现象:某同学从冰箱拿出一条冰棍,看到冰棍冒着“白气”,表面附着一层“白粉”,放进嘴里冰棍越来越小了.教师让学生观察后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冰棍会冒“白气”,表面会有“白粉”,而且冰棍会越来越小了?从生活用品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

2. 用惊奇现象导入.在实际讲课当中,我们在设计实验导入时,不妨利用学生惊奇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采用惊奇现象导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演示杯中的水为什么不外流的小实验.我们准备两个玻璃杯,一杯盛满水,另一杯没有盛满水.

我们先演示没装满水的那一杯,纸片没有托住杯中的水,水流了出来,学生当场被突如奇来的一幕吓呆了;然后再演示装满水的那一杯,这次水没倒下来,而是被纸片托住了.在这一惊一乍中,实验的鲜明对比下,引入大气压这内容,可以说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3. 讲故事引入.如对于平面镜这节课,可以让学生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创设情景让学生亲临其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借助玩具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许多玩具的设计和操作都关系到一些科学原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玩具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或以玩具为对象,教师通过分析,激起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出示一些会跳的“青蛙”,让学生自己玩一玩,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会自己在跳?”“为什么跳了一会,自己会停下来?”等等一些与科学原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科学探究实验是培养兴趣的过程

探究型实验是学生带着问题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基础目标是:学生应培养爱动脑的探究习惯,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物理实验中探究型实验教学要求不可能太高,主要围绕学生易接受,可见的实验有选择地展开.请看下面课例.

本节课以学生探索为主,学生分小组探索,教师循循诱导,使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元件连接、工作特点以及两种电路的区别有了深刻有认识,为后面电路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兴趣.

开展实验是激起兴趣的动力

在广大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要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只有另开僻新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变废为宝,来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开发思维.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由于没有玻璃棒和橡胶棒等教具,我引导学生用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从而理解带电体的性质.还可以用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两个气球带上同种电荷,这时两个气球互相排斥.这个实验使学生们认识到电就在我们身边,仪器就在我们手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发思维,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创造力.为促进物理教学,进一步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要改封闭式实验为开放性探索,变灌输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如在学校举办科技信息长廊展览,开展小制作、科技小论文,实验器材制作比赛,开展实验操作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寓物理内容于科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技能,也培养的学生的创造力,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科技活动时间安排可以在课内,但更多地在课外;组织形式可以是单干,也可小组合作;实验地点可以在家中,也可在校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探究,教师只需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自己交流,以便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率.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就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有必要时可以多次重复,以加深印象.例如在“认识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我将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引导实验,每四至六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海棉、砝码、小方桌),由两位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演示.由于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可见,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有展示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又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篇12

1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及其研究背景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 of Virginia)的教授威廉·沃尔夫(William Wolf)于1989年首先提出的,它描述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用户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世界上分布的各种数据、信息、仪器设备及人力等资源。

虚拟实验室概念的提出至今仅十余年,但因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各国均在大力开发,己经取得了一些进展[3]。目前,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在发达国家己十分普及。美国作为当今的科技强国,继续保持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外的一些大学己组建了远程虚拟实验室。德国的汉诺威大学建立了虚拟自动化工作平台;意大利帕瓦多大学建立了远程虚拟教育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发了远程示波器实验和压力容器实验。

在国内,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起步较晚,但也得到了应用上的重视。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初步建立了虚拟实验室。例如:清华大学利用虚拟实验仪器构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系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工程测试实验室将其虚拟实验室成果在网上公开展示,供远程教育使用;四川联合大学基于虚拟仪器的设计思路,研制了航空电台二线综合测试仪,将八台仪器集成于一体,组成虚拟仪器系统;北方交通大学的网上电工电子教学实验系统;中国农大的虚拟土壤-作物系统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暨南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开发了一批新的虚拟仪器系统用于教学和科研。这些尝试为虚拟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经验和可供参考的模式[4]。

本文结合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构建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实施,探索了构建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构建方法、实施措施以及实施效果,为虚拟实验室在各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5]。

2 构建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和技术性,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这是我们国家已经明确了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实验或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或实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实践能力都是通过实验或实训课程得到的,学生只有通过足够的实验或实训和实习,才能具备理解和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获得足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但是,随着学生数量和实验或实训任务量的不断增大,实验或实训设备的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虚拟实验或实训室是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设使虚拟实验或实训室的构建成为可能,并赋予虚拟实验或实训室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或实训室,进行各种实验或实训练习。

有机化学实验在药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教会操作,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虚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必要的有益补充,既能节约大量的教学经费,也使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有效的延伸。它在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改善传统实验或实训教学条件不足的一种良好手段和一大趋势。

3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特点

虚拟实验或实训室具有传统实验或实训室无法比拟的功能特点,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科研和教育教学中的美好应用前景[6]。

3.1 资源共享性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立,使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建立虚拟实验或实训室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资源共享。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网络存在,都可以通过输入给定的密码进入虚拟实验或实训室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3.2 开放性

虚拟实验或实训室提供在线教学视频、在线实验动画演示等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模式,保证了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实时指导,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实训项目,也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实验系统,毫无限制地进行基本操作练习,仪器组装等,实现实验教学的开放性。

3.3 交互性

虚拟实验或实训室以现有校园网络硬件设备为基础,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学习网站为平台,仅仅通过鼠标点击或拖拽就能完成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的练习;通过按钮控制实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学习的交互性。交互性是虚拟实验室的显著特点。

3.4 先进性

虚拟实验室使用非常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置与安装,资源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先进性。

3.5 安全性

化学实验试剂大多数具有易燃、易暴、剧毒、强腐蚀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学生高度认真,也难免因为一时疏忽致事故发生。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践空间,可以无限制地重复练习,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或危害人体的实验,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4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构建

4.1 构建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方法

采用Web技术,使用图形设计软件Adobe Photoshop或Fireworks或Corel DRAW或Illustrator图像处理,动画设计软件Macromedia Flash MX或Ulead GIF Animator或Image Ready或3D Max进行Flash虚拟实验动画制作,网页设计软件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或Microsoft Front Page在本地磁盘上创建站点并编辑网页,然后上传到校园网Web服务器上,供全校师生使用[3]。

4.2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设计思想

根据职业教育的国家整体培养目标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树立以技能带动理论的思想,设计开发实用、交互、开放型的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因此,以基本操作实验为核心,以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实验为重点,以有机化学性质实验为补充。构建基本操作虚拟实验室、有效成分的提取虚拟实验室和有机化学性质验证实验虚拟实验室,体现虚拟实验室学习平台的“高交互性、高参与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4.3 构建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创新点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以动画为核心,通过鼠标拖拽完成实验装置的组装、仪器使用的练习;通过按钮控制,实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交互性学习,交互性、参与性和简单实用性成为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特色。

4.4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内容

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学习平台网站设计包括:界面设计、动画设计、文字排版与网页制作。操作界面要求美观简洁、重点突出、操作便利、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分辨率,目录导航、各种按钮和主窗口位置在整体界面中的比例协调美观大方。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内容由文字材料、实验视频、虚拟实验三大模块组成:(1)文字材料包括化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标准、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讲义、有机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练习;(2)实验视频的作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操作过程,并指出基本操作需注意的关键点,使学生对于基本操作有完整的认识;(3)虚拟实验以Flash动画为主,包括基本操作虚拟实验、有效成分的提取虚拟实验和有机化学性质验证实验虚拟实验。其中,虚拟实验是虚拟实验室教学系统的重点,仪器基本操作虚拟实验,主要是以动画仿真的形式演示实验装置组装或仪器使用的基本操作过程及要点,强化感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模块主要由过滤、萃取、固液提取、热滤、抽滤、重结晶、干燥、蒸馏、减压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回流、熔点测定、沸点测定、纸色谱、柱色谱、薄层色谱基本操作单元组成。有效成分的提取虚拟实验由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演示、模拟实验、注意事项等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它是多个基本操作单元的有机组合的整体。通过提取虚拟实验的训练,能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既是对基本操作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验,亦是培养综合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模块由蒸馏实验、分馏实验、重结晶提纯实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八角茴香油的提取、植物色素柱层析分离等组成。

有机化学性质验证实验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巩固理论课的知识内容有重要的作用。该模块由醇的化学性质、醛酮化学性质、烯醇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溶解性比较组成。

4.5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学习平台发布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与Web技术的结合,依托校园网服务器可以随时发布到校园网上。亦可刻录成光盘,在任何安装有光驱的计算机上脱机使用。

5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实施效果

基于校园网络的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建立,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不受时间、地点、空间、仪器、试剂、师资、经费等条件限制的自由学习模式,缓解仪器缺乏、师资不足,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的普遍矛盾,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练习。实践证明,经过虚拟实验室的训练,学生正式实验时,实验的自主性显著增强、目的更加明确,实验进度明显加快;实验一次性成功率有很大提高;仪器损坏率和试剂消耗率明显下降;实验操作熟练程度显著提高。

因此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对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6 小结

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虚拟学习系统——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并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只有将其与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好切入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结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特点,探讨了构建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构建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原则、思路、方法和内容;设计了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网站操作界面的整体布局。实践证明,通过进入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力推动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刘延华,桂万云.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2):94-96.

[2]郭智敏,刘伟.基于Internet的远程虚拟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61.

[3]宋象军.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35-37.

[4]高斌,汤楚宙.UG和VB为基的汽车发动机虚拟实验室建立[J].现代制造工程,2008,(8):84-87.

[5]向明钧,赖日勇,曾靖,等.医学化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与实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705-706.

上一篇:补丁管理下一篇:专业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