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2024-09-23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0篇)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1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之中,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产物。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一定情境之中,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并且能够突出重难点。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知识理解为前提,实践运用为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生活,最终也需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就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把握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发展自身科学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1营造探究的情境

1.1营造探究情境的内涵:“探究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被抹杀,学习思维不再抑制。营造探究情境的目的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生活经验与原有理论知识大胆得进行猜测以至总结出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自身观点的前后变化。

1.2营造探究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氯气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电影《苏乞儿武状元》的节选,视频中释放出了氯气。从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了氯气的密度,毒性,酸碱性等性质。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主动分析氯气性质的内部原因。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情境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

2营造生活的情境

2.1营造生活情境的内涵: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学校与课本也就完全将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能正确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得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与课本联系起来,指点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听课,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置身于科学之中。

2.2营造生活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一听可乐,这时立马会有气泡冒出,随之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何冒泡的问题,引起学生初步思考。随后将可乐分别倒入常温与冷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常温杯中气泡更多,向学生提问。为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晃动可乐瓶,便可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过演示上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就隐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为营造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更要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营造史学的情境

3.1营造史学情境的内涵:古今中外不乏有大量优秀的化学家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科学的态度,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走过的艰难旅程以及他们的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无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每位化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在教学中营造出史学情境,可以将课本中固有的知识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到历代化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科学方法。

3.2营造史学情境的实例:在介绍“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的是法拉第发现了苯的存在,其次讲解法国科学家日拉尔等人是如何确定出苯的分子式以及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介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凯库勒通过梦境确定苯的结构式。通过上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史学情境的运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由来能亲身可感,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实验的情境

4.1营造实验情境的内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同时也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化学知识的机会。在实验中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强化化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4.2营造实验情境的实例:在进行“钠”的焰色反应课程讲解中,首先引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烟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家庭中使用的食用盐遇火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开始引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进行钾与钠的演示实验。演示结束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看两者的不同与相似。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钾,钠,铜,钡,钙的颜色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实验,学生们能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书本知识,同时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

5营造多媒体的情境

5.1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内涵:在当下这个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业都需与时俱进,包括教育事业。教师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当下最新化学科学的动态,最新社会与化学科学有关的热点时事,最新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们应充分运用当代科技产物,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科学的前沿领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5.2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实例:在就“现代生态保护问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收集,制作,展现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现如今社会热点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等。而化学科学在这些问题上也在致力寻求解决办法,比如降解物质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将这些问题研究一一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与现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学生更可以明了得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把握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6总结

总之,如何高效得上好一堂高中化学课,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一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对于上述关于情境教学的一些介绍,只是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的区区一角。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得创新改革,使每一套方法都能适用于所处环境。同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利.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44):144-144.

[2]瓦庆红.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科学导报,2016,(2):37.

[3]李福龙.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6):256.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2

一、新情境在高中化学中的必要性

1. 新情境教学的定义.

情境是指题目中出现了中学课本中没有的内容或把一些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设计的形式新颖的特色环境.新情境试题是指试题通过创设一个崭新的情境, 让考生结合新信息, 从中抽象出概念或找出事物的规律, 调用已有的知识信息, 编织并搭建信息网络, 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化学教育中对这种新情境试题的名称不尽一致, 对问题情境教学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大致分为: (1) 信息给予题; (2) 信息迁移题; (3) 构成题; (4) 新信息题; (5) 搭桥题等.

2. 设置教学问题情境, 激发培养兴趣.

有些学生对化学不太感兴趣, 认为化学很难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求知欲望.问题情境正是以问题为主线, 引领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针对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学生调查, 统计得出三条结论是: (1)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 (2) 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 (3)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等.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被动学习的状况比较严重.教师是教学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 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

3.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

高中化学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还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创设出一些特别的情境, 这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4. 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区, 创设情境.

认真研究分析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设计出贴近学生内心实际, 靠近学生情感发展区的现实生活情境.

5. 新情境试题的适应性.

现代化要求人才要有更高的科学水平, 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有勇于改革、大胆创造精神.新情境试题更能反映现代化学知识应用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更能渗透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些理论和发展趋势, 更能渗透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些理论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有发展前途的某些知识, 如, 新材料、环境保护、能源、卫生保健、食物等方面知识.现代化学基础知识面向学生, 有利于他们打好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高考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关系存在着考什么, 教什么, 考多难, 教多难的关系.

二、新情境主式下的解题思路

1. 吸收新信息.

认真阅读, 挖掘题中隐含新信息, 抓住关键提示, 分析信息摧涵和外延, 弄清信息实质.不能头脑僵化、因循守旧, 视而不见题中信息, 要克服思维定势.

2. 联系旧知识.

根据题中已知信息, 有机迁移已学的相关化学基础知识, 不能喜新厌旧, 走向极端.

3. 找准突破口.

新信息和旧知识要新老结合, 综合逻辑思维, 在相似、甚至全新环境中应用, 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4. 复核新结论.

将得出的结论和过程对照原理逐一验证, 看是否都全部符合题意要求.避免某步推导失误, 一错再错, 验证时要细心.内容概括如图1所示.

三、新情境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

1. 纵横交错关系.

从纵的方面讲, 有过去化学发展史内容, 有现代化学发展新成就及未来化学发展趋势, 从横的方面讲, 有中外化学科技发展新动态, 又有化学与数学、物理等相关课程紧密联系的内容.运用旁通思维方法, 巧妙借助学科之间内在联系, 会使学生问题的解决更加深刻严密.

2. 同异对比关系.

在新情境化学试题中, 既要看出异中不相同, 又能看出同中之异.例如, 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的新情境试题的考查, 一般是已知某物质的结构简式, 推出其相同分子式及相应官能团, 再求其他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 顺逆互变关系.

培养创造性思维, 要重视两条思路:一是顺向思维, 从事实中形成概念, 组成判断, 构成推理;二是逆向思维, 通过结论来分析形成结论的原因.

4. 点面知识网关系.

对于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从点到面知识之网, 形成发散思维.而收敛思维是指从众多问题中集中思想, 发现和提炼共同信息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结合.要求新情境试题在解答过程中, 既要重视一题多解, 又要重视常规解法求优的探究.

5. 推陈出新, 新旧演变关系.

(1) 熟悉的旧事物用新方法解决. (2) 个别新问题按已知方法解决.根据新情境试题特点, 中学化学的平日教学中, 要精选、精练、精讲新情境试题, 重在讲练方法.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创设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对于学习知识的形成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实验创设情境后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容易出现实验和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学生只沉浸在“热闹”中,完全忘记热闹背后的学习目的。利用实验导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探究热情,解释学生的认知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方法。

案例1:水点灯实验

实验准备:酒精灯(灯焰中事先藏入一小块金属钠),胶头滴管

实验过程:用胶头滴管滴一滴水于酒精灯灯焰上

实验结果:酒精灯被点燃

案例分析:水点灯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实验结束后引发学生思考,和已有的认知发生矛盾,继而思考可能是由于灯焰中有特殊物质存在,若教师告知为金属钠时,学生会思考应该是钠遇水放出的热量使得酒精灯燃烧,那么,反应之后的产物是什么?紧接着设计产物的检验试验,这样实验情境就贯穿于整节课中。

二、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情感以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化学物质的发现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有效利用这些素材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化学史实一般是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出的,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

案例2:侯氏制碱法的“诞生”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伟人,他为祖国的化学事业放弃了热爱的“制革专业”并毅然回国,以自己独创的制碱工艺誉满世界,这位先驱就是侯德榜先生。纯碱的生产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当时传统的制碱工艺仍然采用比利时工程师苏尔维发明的方法,即以食盐、氨气、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这一工艺流程需要很高的温度(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C02),对NaCl的利用率只有70%左右,生成的CaCl2作为废液丢弃,对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不符合物质利用最大化原则,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侯德榜先生对此制碱工艺进行改造,将氨碱法和合成氨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利用食盐、氨气和C02(却用水煤气制取H2时的废气),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使NaCl的利用率由70%提高到96%,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氯化铵可做农业生产中的氮肥,C02的制取不再是高温煅烧,而仅仅是废气的再利用,整个流程节约了原料,节省了能源,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案例分析:案例2中,侯德榜先生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化学工业发展,应用自己丰富的化学知识,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这一工艺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为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保护环境,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正能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绿色化学教育。

三、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化学课堂上,呈现与化学相关的生活情境,会让学会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会生字的白纸

甲同学手拿一张白纸,对全班同学说要变魔术,只见他用一个黑色的小喷壶对着白纸喷出少量液体,随即在白纸上出现“请鼓掌”三个字,全班同学惊讶不已。原来他提前在白纸上用米糊写好了字,等白纸干燥后,字消失不见,小喷壶中的液体为碘水,当淀粉遇见碘之后,字当然就显示出来了。

案例分析:生活中常见很多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如将这些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会使之觉得熟悉、亲切、激动。除此之外,报刊、电视、网络等均可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若能合理使用,会使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化学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中最常使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四、利用偶发事件创设情境

课堂是人与人思维发生碰撞的地方,会意外出现很多小插曲,若是能发现这些插曲并很好的利用,便可以使之成为课堂情境教学的素材,还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这样一个现实且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若能将一个课堂偶发事件很好的利用,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4:A1(0H)3的制备

教师在讲解A1(0H)3的制备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硫酸铝溶液中,出现了大量白色絮状沉淀,此时,教师“不小心”抖动了一下手,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又进入试管中,白色沉淀瞬间消失。学生纷纷表示吃惊并不由自主讨论其中的原因。此时教师又重新开始实验,这次是将氨水加入硫酸铝溶液中,在出现大量白色沉淀后,继续加入氨水,沉淀不溶解。学生对比两个实验,得出制备A1(0H)3的最佳试剂。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具有预设性、生成性、封闭性与开放性,是这四者的一个矛盾体,当“课前的预设计划”遇见“课堂的发展变化”,教师应能“关注教学生成”、“驾驳课堂生成”从而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五、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渴望,才能引起积极的思维。问题情境一旦创设,学习者就会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最终达到改变思维方式,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

案例5:“天坑”形成的化学原理

近年来,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频频出现"天坑”,即具有巨大容积、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的一种喀斯特地形。“天坑”的形成,除了极端天气以及人为因素如施工、釆矿外,与其地质本身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腐烛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略显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以下反应而溶解。请大家思考,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使得岩石发生溶解,并最终形成“天坑”呢?

学生讨论:得出以下方程式并解释原因

CaC03+H20+C02=Ca(HC03)2

这样,不溶性的碳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有河流或者雨水冲刷时,碳酸氢钙流失,裸露出来的碳酸钙继续反应,如此循环,最终使得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案例分析:案例5中以自然现象为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设置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说明、寻求个性化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绝不是孤立使用的,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即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即使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方学翠;如何创设高中化学课堂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1,4(8)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 篇4

任国保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554300)摘要:本文从探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首先 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探究了如 何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了

设计演示情境和巧用实验素材激发学习兴趣的办法。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接触和认 识事物的积极态度。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 内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并且有利于发挥情 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习更有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力 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主 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许多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在教学设计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不但 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处,学以 致用。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 果。在“燃烧和灭火”的一节内容时,我提问:“为什么点燃火柴 后,火柴头朝下,就能继续燃烧,而火柴头朝上就容易熄灭 呢?”在讲中和反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被蜜 蜂蜇了可以用肥皂水来止痛,而被黄蜂蜇了不能用肥皂水来 止痛呢?利用这些日常现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根据实验类型及教学目标.我们采用“实验的结论一一般的规 律一新情景中再以实验验证一形成一般知识规律” 的研究方 法,从实验归纳和实验探究方面设计实验情境,以充分发挥化

学实验的引导探索功能。

例如,我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 实验:①zn片插入稀H2SO 中;②Zn片、Cu片不接触分别插入 稀H2S04中;⑧Zn片、Cu片接触后插入稀HzSO 中;④zn片、Cu 片通过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 中;⑤zn片、Cu片通过导线与 电流计连接后插入稀H S0 中;⑥ 电流计与1.5V干电池连接后 观察指针偏转方向。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 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以及电极正、负极的判断方法.进而归

纳原电池要领并推测其应用。

三、设计演示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往往取决于教学是否直观形象.所以 “形象”能直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景 联想,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课堂上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录 音、挂图、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模型等,创设形式多样、变化 无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元素”教学 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学材料”的教 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 片或实物: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

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等。

四、巧用实验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疑创境,于无疑处生疑,疑可以促进学生更 多地思考,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 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活跃沉闷的气氛,激活学生 的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氢气具有还原性时,在做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前,强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 实验现象。适时地提出: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然后 点燃酒精灯加热?此实验完毕后做对照实验:当黑色的粉末完 全变成红色后,撤掉酒精灯.同时停止通人氢气。让学生观察 现象。然后提问:试管冷却后为什么红色的铜又变黑了?通过 上述对照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在 教学中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

象,可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 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 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5

方 延 山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讲解H2和CO还原Fe2O3和CuO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在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也可以故意把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最后做出的结果有出入。有时学生会提醒,及时纠正即可。

3.源于生活,展开讨论

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会积极地进行思考,纷纷要求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相关的例子,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以“厨房中的化学知识”来展开复习设计,厨房中的白醋、大理石台、开水壶中的水垢、铁锅、铝锅,还有小苏打、纯碱、咸菜、胃酸、洗洁精的乳化功能等等都可以用来复习一些相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为了形象说明它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喝可乐时,打开盖子前摇晃几下,打开后会有许多气泡冒出来,为什么?夏天天气闷热时,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鱼会不时跳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

又如,在“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一节的学习中,笔者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上课时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并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不但各种营养素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有些家庭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可以着到鸡蛋起浮下沉;可以教学生用食醋去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及圆珠笔划痕等。

5.情真意切,以情创境

教师上课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激励和感召学生。在讲到水资源这一节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国家水资源是多少的贫乏,西部等省工农业生产是多少的缺水等。当讲到化学工业时,教师可满怀豪情地告诉学生,我国的煤、石油、水泥、钢铁等年产量世界第一,许多尖端科技已超过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三、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化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3.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6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创设情境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有趣演示实验,如“加热碳酸氢铵”、“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分别由实验证明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合作实验完成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也领悟到化学变化的实质。这一演示实验也能让学生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一种理想的能源─氢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做了三个分组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这次学生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则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就尤其重要了。这三个分组实验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有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通过设置巧妙化学问题来创设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而“设置巧妙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学生解决这些化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的过程。对我们化学教师来讲,像这个“巧妙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能做到信手拈来。如在学习一氧化碳和空气污染这一课题时,我就举这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女同志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女同志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个问题提出后,课堂立刻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很快找到了答案。这种问题的设置不仅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而且对改变汽车燃料,改进尾气处理的方法有了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通过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来创设情境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研究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家伟大研究成果,并激发他们想成为画中人的欲望。再展示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然后再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这些图片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来创设情境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还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没有化学知识可不行,加深了对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固体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研究到这后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用实验进行验证,从而真正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让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巧妙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新闻台当时正在报道“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我就把它搬到课堂上,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燃烧与煤气燃烧后产生的污染进行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的比较。最后我又引导学生计算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最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而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通过调查与实践来创设情境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长江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欲望,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使其因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后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篇7

一设置化学情境

化学情境教学可这样理解:在教学环境制约下, 以模仿化学家思维活动过程, 挖掘化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

第一, 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较局限, 因此, 教师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 积极实践、探索, 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 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 教材内容设计更多的结合生产、生活的知识, 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 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 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还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 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上。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 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为碱, 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 用p H试纸检验一下, 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 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 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 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问题。

第三, 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目标。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能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 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在一堂课中, 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 而应保持一个度, 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冲淡了教学目标, 是得不偿失的。情境的创设是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的, 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境, 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 又保持静态稳定性。

二提出化学问题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是:问题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开始, 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导致学生很少提问题,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

第一, 运用故事或新闻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许多化学知识都联系着有趣的故事, 教学中若能加以运用,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产生问题意识。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 我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对战, 德军向英法联军施放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造成许多士兵窒息而死, 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怎样预防呢?问题自然就产生了, 学生讨论很激烈, 并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 我因势利导, 告诉学生学完本节内容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学生兴趣盎然。

第二, 运用化学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若能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 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教学中, 首先演示了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我用脱脂棉把过氧化钠分别包起来, 然后向一包脱脂棉滴水, 请一位学生用长玻璃管向另一包脱脂棉中吹气, 结果两包脱脂棉都燃烧起来了。此时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和水都能用来灭火, 为什么在这两个实验中却能点火呢?这样,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 希望能尽快地了解真相。

三解决化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需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把化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第一, 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对某一现象好奇固然可嘉, 但对其中关键的部分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还需要深入思考。杨振宁在比较中美学生时提到:中国的学生学得多, 思考得少;美国的学生学得少, 思考得多。另外,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 完全有可能偏离教师的预想, 有时看起来甚至很幼稚, 教师也很容易等不及, 代替学生思考, 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分数观”,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

第二, 充分尊重学生, 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 学生才能活跃思维, 大胆质疑, 敢于申辩, 获得灵感, 才能发现问题, 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只有当学生的问题一直被教师关注, 并得到妥善解决, 学生发问的潜力才会被驱动, 问题才会迸发出来。

化学课堂教学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 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总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 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 把握学生个性方面的素质和水平, 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问题, 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验,对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和途径做几点简单的诠释。

一、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花

我国古代伟大学者孔子曾说:“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可见,疑问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在合适时机,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作为一节教学活动的开始——即课堂导入环节是向学生提出疑问的绝佳时机,在这一环节向学生提出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能使学生分散的心迅速聚拢,并且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比如,在学习选修一中“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这一单元内容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几百年前,远洋轮船航行时,因为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船员们经常病倒,他们的症状是脸色黯黑、牙龈渗血、身上出现青斑,甚至有部分船员因此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时也出现了此种状况,在途经一个小岛时,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进行调味和充饥,没想到,奇迹出现了,那些患病的船员都逐渐恢复了健康,最后,船队在船员毫发无损的情况下,胜利达到了目的地。那么,你们思考一下,这些船员究竟患了什么病,为什么吃了那些野果他们的身体都恢复了健康?”如此教学情境的设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他们都想知道这个野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于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了这节课的

教学。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如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现代化技术手

段——即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舞台上的应用正日趋广泛,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化学教材内容中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定理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选修五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一单元内容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实物球棍模型的三维空间结构,生动直观、清晰形象的球棍模型立即将学生带领到了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因为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强大视觉刺激,极

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以此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选修一中“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这一单元内容时,我们可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有了这些物质,我们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生长活动。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我们又该吃什么样的食物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呢?本节课,我们就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立即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规律出发,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此达到既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齐艳丽.情境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时间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9

情境是可暗示性和可教育性的同义语,是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情感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初中化学课程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化学教材提供给师生的是一个文本的载体,就针对知识、概念的系统说明。而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将这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因此化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经验,还可以通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和大量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情境的趣味性、神秘性。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在课前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小实验(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水是不能引燃棉花),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当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棉花时,我说:能否用手中滴管里的水引燃这团棉花?这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当水逐滴滴在脱脂棉瞬间,孩子们凝神屏气关注着,突然棉花剧烈燃烧起来了,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孩子们说,太神奇了!孩子们在惊呼和兴奋之时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棉花为什么能燃烧,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一步步揭开燃烧的神秘“面纱”。

2、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彰显生活性的本色,突出了生活化的学科特点。《金属资源保护》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热贴,学生纷纷说:可以贴在肚子上、腰上暖乎乎的特舒服,还能止痛,脚冷时还可以贴在脚心上来取暖!当我问起发热原理时,没有人能够准确的回答上来,我于是打开包装和学生一起感受神奇发热变化。此时他们以揭开发热的秘密为己任进行探究,把发热后的热贴粉末倒出来,与未发生变化的热贴粉末颜色对比,用磁铁吸引两种粉末,分析出了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出铁生锈的实质。

3、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展示出探究的本质,突出了化学科学化的特点。探究《分子》性质时,分子是一种看不见的微粒,如何能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取一根一米长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向其中加入30ml的水,再向其中加入30ml蓝色的酒精,并用细线做好标记。用胶塞堵住开放端管口,再将玻璃管倒置过来时,学生看到了被气泡推动的蓝色水晶液柱向上游动着,上下颜色逐渐一致,并且液面高度在标记以下,这一神奇现象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面看不见的粒子无法说明,接着我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在一个大容器内首先加满石块,再向其中加入了许多细沙,细沙逐渐将缝隙填满,这时又向容器内加入了100ml的水,学生看到水又流到细沙的间隔中间,两组实验使学生彻底明白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也有间隔的道理。

4、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时代性,突出化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源、环境是社会的二大因素,《燃料与环境》一课时,我利用一组科技新闻创设情境:“近三年来,油荒它像季节交替一样自然,常出现油线告急,‘灾后重建用油量大增’、‘春耕用油量大’、‘汽车增多,需油量增大’……一次次油荒的表象各不相同。”学生走向新闻表象的背后,寻求事情发生的根源,油荒不断的背后,是能源危机在作祟,当石油储量将消耗殆尽,发展“新能源”及“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当今最迫切、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一系列的探究唤起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化学课堂情境创设――要有美感呈现性,突出学科中的美感教学。化学世界中的仪器安装的协调美、颜色变化纷呈之美都让这一理论性的学科增色了不少。在讲到《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一课时,我引入了喷泉实验,当时看到水晶般的玻璃仪器被和谐的组装在一起时,引起了他们的视觉冲击,当我打开止水夹的瞬间,看到无色的液体向上喷涌而出,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落下后液体变成了粉红色。学生被这视觉的美感所震惊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他们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喷泉?为什么无色的液体会转变为粉红色?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愿望主动去探究,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会促使他们更好完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化学知识奇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曾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情境,引入诗歌、故事、化学史、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情境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下,融入到生命成长的舞台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多年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学习内容、形式与恰当的教学情境完美结合时,高效的学习才会发生,使所学的知识更能好的迁移到其它情境中再应用,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和掌握,才可能更好的到真实生活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实验中学1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10

序言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而展开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用已有的经验去发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1.问题情境的涵义

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1】。.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诱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将思路引向深处的一种优化方式。从学生解答问题的质量、速度等指标上可以清楚地“诊断”学生实际掌握水平【2】。故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问题情境的典型表现就是提问,但又与一般的提问有所不同,提问重“问”的形式,要求创设较高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因此,它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原则。2.1真实性

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问题情境越真实,学习主题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 1 容易在现实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新知识的建构与内化。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和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污水处理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化学方法及原理等。对于那些脱离了真实情境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2.1全面性

现代化学教育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化学教育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化学教育(4)。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因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只有20%的成分取决于其智力因素,80%的成分取决于其非智力和其他因素。并且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性质以及新物质的发现和制造,在这里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制造和发现新物质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物质变化和现象。这些都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2.3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5)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并能从具体示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2.4量力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所设计的问题才是推动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换言之,教师的设疑必须把握恰当的难度,过 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价值的设疑往往是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两方面的努力,最终获得圆满解决的,鉴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在充分考虑学生整体水平设疑的同时,应当适当兼顾两极学生的需要,由易到难设计问题的台阶,逐步引导他们独立地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2.5发展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得到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6)设置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2.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有价值的化学教学问题情境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中学化学改革的重要追求。2.1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有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事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介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煤气泄露引起的火灾,水质污染,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识别真假羊毛等。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和安全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习化学很有用。

【问题情境一】:铁生锈

中国网报道:2009年经过WCO各成员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每年的4月24日作为“世界腐蚀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其宗旨是唤醒政府、工业界以及我们每个人认识到腐蚀的存在,认识到每年由于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各国的GDP中平均超过3%;同时向人们指出控制和减缓腐蚀的方法。

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因腐蚀和防腐蚀所付出的代价)高达5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腐蚀带来灾难性事故,耗竭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危害地球。因此,腐蚀不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严重威胁人类家园的幸福生活和安全。

老师:金属腐蚀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近的,比如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发现家里的铁锅生锈了,还有一些不常用的铁制品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锈迹斑斑。大家想一下,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学生分析出三种情况:(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2)铁与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反应;

(3)铁与空气中的水合氧气一起发生了反应。老师:大家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老师:根据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生锈呢? „„„

3.2利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能源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如海水制盐,电解食盐水 【问题情境二】:电解食盐水

视频: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解说原理】:在这种电解槽中,用离子交换膜把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阳离子交换膜跟石棉绒膜不同,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它只让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其它离子难以透过。电解时从电解槽的下部往阳极室注入经过严格精制的 NaCl溶液,往阴极室注入水。在阳极室中cl放电,生C12,从电解槽顶部放出,同时 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流向阴极室。在阴极室H+放电,生成H2,也从电解槽顶部放出。但是剩余的 OH 由于受阳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不能移向阳极室,这样就在阴极室里逐渐富集,形成了 NaOH溶液。随着电解的进行,不断往阳极室里注入精制食盐水,以补充NaCl的消耗;不断往阴极室里注入水,以补充水的消耗和调节产品NaOH的浓度。所得的碱液从阴极室上部导出。因为阳离子交换膜能阻止Cl通过,所以阴极室生成的 NaOH溶液中含NaCl杂质很少。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产品浓度大,纯度高,而且能耗也低,所以它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氯碱的工艺。(7百度)

--+

-+【老师】:结合以前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饱和食盐水通电后,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2)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3)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转化为Cl2,逸出,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什么?(是否只有Na+?怎样证明溶液中存在NaOH ?)

(4)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电解液的碱性是电解产生的,还是原溶液具有的?(5)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贮运是应注意哪些问题?氯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一步步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了解电解的过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规律,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和讨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氯碱厂地厂址选择,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8)

3.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和作为制造新物质、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其它教学过程和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有效的多。【问题情境三】: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明确问题】盐能跟金属发生反应吗? 【收集事实】:

实验1:在两只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和铂丝,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2:将两根铜丝分别浸入盛有硝酸汞溶液和硫酸锌溶液的试管里,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9)

讨论:这两组实验分为两类,一类发生了反应即一三组;另一类没发生反应,即二四组

结论:在金属活动形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 出来。

交流与应用:能否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10)3.4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占时少,而且效益高。不仅可以是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的知识本身的静态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

【问题情境四】: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错误之柜”

1826年8月14日,法国科学院审查了巴拉尔的新发现,一种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元素,将其命名为Brmine(中文译名为溴),但在巴拉尔之前,同样的机会曾出现在化学大师李比希面前,但却被他轻易的放过了。当时,德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便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含有溴。本来李比希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住机会。为了警戒自己,李比希把那个瓶子放在一只被他称为“错误之柜”的箱子里,永远作为一种教训。

老师:(1)溴有哪些化学和物理性质呢?

(2)作为和氯同族的元素,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性呢?(3)溴该如何保存呢?

3.5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可以提高单位实践内的教学信息量,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到以多种形式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将知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 学生面前,为知识的传递增加了许多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0

上一篇:少儿艺术培训学校学生上课须知下一篇:悔作文53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