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2024-10-08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精选12篇)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篇1

“良好的开端, 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回归课堂,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积极思考, 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益。

课堂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避免拖沓、冗长, 目的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故事、经典故事、笑话、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身边的事例等导入课堂, 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认真倾听, 进而认真思考, 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 使课堂更活跃, 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学习氯气之前, 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氯气的发现史:舍勒发现黑锰矿与浓盐酸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他兴奋极了, 然而这种气体几乎使他窒息, 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有魔术师般的本领。此时, 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氯气的学习。再如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实心球原子模型→面包里镶嵌着瓜子的原子模型→行星原子模型→轨道模型→电子云模型) 导入原子结构的知识, 同时也展示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再如淮安化工厂氯气泄漏;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抢购食盐事件;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 所炸之处, 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湿手拿着湿插座导致触电等生活实例和新闻报道中的事例也是很好的课堂导入内容。

二、视频导入

视频资料对人感官的刺激更全面更强烈,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网络上有许多视频资料, 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与本节课联系紧密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如使用酸雨对森林的破坏、对建筑的破坏视频导入环境保护;用金属的使用视频导入金属的学习。还可用新闻报道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 如由京沪高速车祸致运输液氯的罐车翻车的处理导入氯气的教学;再如用爆炸、燃烧、中毒、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视频导入新课。

三、图片导入

图片比较容易收集, 利用一些图片导入新课更方便。如我们可以收集生活中、实验室的一些溶液的图片导入溶液的组成的教学;可以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图片导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

四、实验导入

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化学魔术实验导入课堂, 在新颖、多变、奇特、惊险的现象中, 能够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习动机。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 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 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 整堂课学生都会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如用“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序言”的教学, 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只有通过化学的学习来解决, 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化学的理想。如用“几滴水将棉花点燃”的实验导入过氧化钠的教学。学生从生活经验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 即使在特定条件下不能灭火水也不能点火, 为什么水能将棉花点燃呢?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进而展开探究, 这样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五、复习导入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形式, 主要针对之前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 并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可以用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设计提问和练习时要考虑承上启下, 练习题也可设计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造性思维训练等。

六、目标导入

开门见山, 讲课前先把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说清楚,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或听讲完成, 并且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能对比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

七、设疑导入

这是教师用得较多的方法, 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新奇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如“钠”的导入, 可设问:你见过不会沉入水下的金属吗?

教师要经常变换导入方式, 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 灵活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大脑由课初的平静状态转为积极思考, 甚至达到亢奋的状态, 不仅能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 而且整堂课中学生与老师都感觉很愉快, 课堂效率一定很高。有趣的引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启发性的引言, 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精彩的引言, 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 要提高课堂效率, 必须注重课堂导入。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篇2

摘要: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各级教学工作者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也由此受到高度重视。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不能较好的认识课堂导入的意义与功能,这就使得其往往不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为此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分析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就能够看出课堂教学导入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忽略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直奔教学主题的情况极为常见,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在没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对新的知识内容产生困惑与反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传统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较为有限。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显然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认知的缺乏所致,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认知的缺乏,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保证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较好的完成自身教学工作。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物质的量这一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而在完成上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后,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语言,有条理的对上述知识进行语言概括,这一对学生语言概括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抽象概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也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1]。2)过程与方法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学生物质的量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分析与总结,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后续化学教学的更好展开打下坚实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质的量相关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要求学生理解透彻相关化学概念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物质的量这一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也能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2]。

2、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3、教学难点

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4、课堂教学导入1)引发学生思考。在具体的物质的量课堂教学导入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引入定量实验的相关概念,因为以往接触过这一概念,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得到较好的集中,这时教师需要讲述使用量筒、天平等进行的定量实验,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对氢气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称量,且这一称量不能够采用天平,我们应该选择何种办法?”。在这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学生也能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将由准备阶段进行集中状态[3]。2)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进入集中状态后,化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板书在黑板上写下2H2+O2=2H2O这一学生在初中时期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在有学生回答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两个水分子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验室里拿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进行实验容易做到吗?拿2g氢分子和1g氧分子呢?”,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提问引出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在这一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哪怕不能回答出问题,也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感兴趣程度。3)进入主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使学生明白,由于一个原子的质量是1.0×10-27kg,想要在宏观上用H原子的数量表示这一反应求出具体的H原子数量近乎不可能,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新的化学计量一物质的量[4]。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的分析与相关建议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的分析

结合我们在上文中论述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不难发现,该案例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回顾,也能够较好的激发自身潜能投入的新知识的学习中,这自然就使得具体的化学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导入后得以实现较好展开。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建议

结合上文论述,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奥高中化学教学中课程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而为了保证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能够实现更好的展开,笔者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简洁性等三方面原则。具体来说,所谓整体性原则,指的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必须与具体知识教学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真正引导学生将前后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为具体的知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针对性原则中,这一原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必须实现针对教学内容、针对课型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知识层次差异,这样才能够避免课堂教学导入沦为形式主义;而在简洁性原则中,这一原则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教学导入避免出现喧宾夺主、颠倒主次的问题,并最好将导入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这样就能够最大化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5]。

三、结论

在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展开的研究中,笔者结合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的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教学导入,对这一课程教学导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更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邓娟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许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贺敏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D].河南大学,.

[4]罗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研究[D].西南大学,.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3

关键词:新课导入;学习兴趣;新知导入艺术;导入方法;教学效果

导入是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引起学生注意,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艺术是掌握和运用技能的一种能力。导入艺术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运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教学行为艺术。导入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新课开始时,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愉快而主动的学习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认知冲突,产生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在新课伊始,给予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程内容的“兴奋中心”,唤醒学生成就动机的需要,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

3.实行目标教学,产生任务动机

对于根据应掌握目标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有意地监控自我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许多情况下,对学生学习后预期行为的最清晰的指导,可能就是在学习之前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是什么。

4.衔接新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化学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让新的学习尽可能发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轻松、愉快、顺利地进入新知识阶段。

二、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

化学课堂教学导人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导入形式有:旧知识导入、提问导入、图示导入、背景导入、实验导入、启发联想导入、直接导入等。其实相同的内容知识,不是只有固定一种导入方式,可以有好多种,但是每节新知的导入有其恰当的导入方法。化学教师要从很多种导入新知的艺术导入方法中寻求一种最佳导入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从复习旧知识导入

从旧知识导入,就是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人方法。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精选复习、提高新旧知识联系的生长点。这种引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收到“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效果,是一种常见而实用的方法。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新课引入,就可先复习已学过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化学反应来导入氧化还原反应,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从提出问题导入

教师在正式进入课堂讲解时,可以通过设疑问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问题可以是旧知识,也可以用身边和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来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量”一节内容时,此部分内容属于抽象微观性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设疑的提问艺术来导入新课,可以问:“有哪位学生可以帮老师称出一粒米的重量和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呢?”让学生进行讨论,等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铜原子质量的计算上时,教师再一步步为学生讲解。

3.从实验演示导入

例如,在讲镁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这样导入: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点燃一段镁条放入该瓶中,可以看到镁条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完毕,可以看到在瓶的内壁有一些黑色固体生成。对此,学生大惑不解,非常兴奋,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提出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不是具有灭火作用吗?为什么镁条能在其中继续燃烧?(2)瓶内壁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这样经过实验、设疑、激趣,学生情感优化,学习兴趣必然提高。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像“纤维素”“钠”等章节也可以用此法导入。

“导入新课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际,应用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

高中化学的导入教学 篇4

一、Flash动画仿真实验

新一代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量流通极其庞大的社会里, 校里校外的生活, 智能手机已经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 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力和处理效率。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他们可以拨弄着手指头, 在百度百科中查字寻根, 也可以通过视频和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这些情况正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了一个醒,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 如果你仍然指望依赖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概念, 并且指望他们能对你的这一教学方法买单, 那么就只能说是你太不尊重你的学生了。化学里面一些原理概念性质的东西经常需要依赖实验来辅助证明, 因此, 将学生大爱的实验课移植到一般的原理课上, 是最容易见成效的。比如,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能够发出耀眼的光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产生白色雾气的同时生成白色的物质。制作这样的Flash动画仿真实验, 条件允许时可以邀请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体验, 然后再分小组按任务分配来学习, 并举行小型的报告会。这种仿真实验的优点是既形象生动, 又兼顾了安全环保,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将“球”传给学生, 激发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从生活升华到化学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如果和学生谈到什么是化学, 学生对其印象如果还停留在“工业工厂”这个认识阶段, 只能说明老师是很失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要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务必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和归属感, 否则就连课程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来还原到生活和服务生活的目标都实现不了。要让学生明白, 化学本就是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认识和规律的总结。要做到这点其实不难, 只要教师本身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就可以了。如“光纤”这个话题, 如果放在早些时期, 确实是一个不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概念, 但是放在今天就不一样了, 所以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对于平时关注时事的学生来说, 可以利用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事件, 通过爱国情结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平时关注网络方面的学生, 可以通过“宽带升级光纤”, 提高网上冲浪感受这一话题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高效教学别头疼, 诗词歌赋来帮忙

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化学也不能例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只要留心就能找到化学的踪影。因此, 我们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趋向多元化。很多时候, 老师为了避免跑题, 通常很少在课堂上“说废话”, 但是一堂课45分钟, 过于围绕化学词汇授课就是使得课堂死气沉沉的元凶。书本上的原理概念, 不会因为老师多强调几遍就会让学生更加铭记于心, 反而是这样的陈词滥调破坏了活泼的课堂气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化学老师一进教室就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可能会犯嘀咕:“怎么回事, 我看错课程表了么?是化学课么?”这时借机追问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当学生回答道“都有酒”这个点时, 便可以正式切入“乙醇”这一课题了。这样教学, 一堂课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节奏, 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塑造, 也便于学生打起学习的精神劲来。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篇5

摘 要: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工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课堂效率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我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进入新课。

2.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模型展示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教学“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4.图片展示法

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激发兴趣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逸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1-0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讲究导课艺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人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人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I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三、旧知识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人新课。

四、生活现象导入法

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故身边的某些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导课,如:在讲钠的化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性质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加泡打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顺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题。

五、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7

一、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习动机

新课开始时, 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 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注意,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愉快而主动的学习状态,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认知冲突, 产生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 是指个人愿意去做, 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 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在新课伊始, 给予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 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 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 形成对本课程内容的“兴奋中心”, 唤醒学生成就动机的需要,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

3.实行目标教学, 产生任务动机

对于根据应掌握目标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 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 有意地监控自我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许多情况下, 对学生学习后预期行为的最清晰的指导, 可能就是在学习之前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是什么。

4.衔接新旧知识, 主动学习新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 化学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让新的学习尽可能发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 这样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所以,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轻松、愉快、顺利地进入新知识阶段。

二、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

化学课堂教学导人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 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导入形式有:旧知识导入、提问导入、图示导入、背景导入、实验导入、启发联想导入、 直接导入等。其实相同的内容知识, 不是只有固定一种导入方式, 可以有好多种, 但是每节新知的导入有其恰当的导入方法。化学教师要从很多种导入新知的艺术导入方法中寻求一种最佳导入法,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从复习旧知识导入

从旧知识导入, 就是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 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人方法。使用这种导入方法, 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要精选复习、提高新旧知识联系的生长点。这种引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收到“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效果, 是一种常见而实用的方法。

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新课引入, 就可先复习已学过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化学反应来导入氧化还原反应,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从提出问题导入

教师在正式进入课堂讲解时, 可以通过设疑问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问题可以是旧知识, 也可以用身边和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来设置疑问,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学“物质的量”一节内容时, 此部分内容属于抽象微观性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设疑的提问艺术来导入新课, 可以问:“有哪位学生可以帮老师称出一粒米的重量和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 等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铜原子质量的计算上时, 教师再一步步为学生讲解。

3.从实验演示导入

例如, 在讲镁的化学性质时, 可以这样导入: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点燃一段镁条放入该瓶中, 可以看到镁条继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完毕, 可以看到在瓶的内壁有一些黑色固体生成。对此, 学生大惑不解, 非常兴奋, 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 提出下列问题: (1) 二氧化碳不是具有灭火作用吗?为什么镁条能在其中继续燃烧? (2) 瓶内壁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这样经过实验、设疑、激趣, 学生情感优化, 学习兴趣必然提高。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像“纤维素”“钠”等章节也可以用此法导入。

浅议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篇8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是激发学生

课学习兴趣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导入新旧

堂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进行灵活变通。多年的教学生涯, 使我对文/顾教春迎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有了一定的体会。学精一、化学课堂导入的功效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的生步好的入教的智学思力效维振、果激奋发。的具学状体生态可的, 有以兴助从趣于以, 使取下学得几良个生导1方面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入生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感情的体。学现, 法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进行积极思考。所以我们每一位善导的老师在教

学之始都应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明白所学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注意力是人们心灵的唯一门户, 课的开始教师要给学生强烈新颖的刺激, 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其它各种思维活动, 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到教学程序之中。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作鼓动。揭示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降低化学学科的难度, 展示化学科学的魅力,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学生就想知道为什么, 就愿意学。因此利用巧妙的素材作“引子”教师就能轻松自如地导入新课题。

二、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1. 直接导入法

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时,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猜测:空气看不到, 摸不着,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概有多少吗?很少学生能回答得出, 此时老师可以话锋一转, 我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就能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带着悬念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 复习导入法

采取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复习的内容要和本节内容有联系, 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 高一教材《硫》一节教学中可采取从氧原子结构入手、画出硫的原子结构, 从氧和硫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得出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

3. 以旧拓新导入法

教学中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 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在讲物质的量浓度时可先复习溶液质量分数等有关概念, 从而导入新课。

4. 类比导入法

有些化学概念表面看来很相近, 实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采用类比导入法, 便于把新旧概念区分开。例如, 在讲电解时先让学生回忆电离的知识, 然后指出电解与电离是否相同?如若不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5. 实验导入法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很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 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 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等方面的刺激, 同时提出若干问题, 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6. 化学魔术导入法

用化学魔术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例如, 在讲氨的结构和性质时, 可给学生做“空瓶生烟”的小魔术, 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与氯化氢作用生成氯化铵的性质外, 还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入新课。

7. 激情导入法

教师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化学史料借此唤起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碱金属知识时可介绍英国化学家戴维的事迹。戴维用电解法电解苛性钾时, 将分解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时, 突然“轰”的一声, 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 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 勇攀高峰的精神。

8. 故事导入法

化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讲些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 可避免课堂教学导入的平铺直叙之弊。例如, 讲苯分子的结构时可以从介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的“南柯一梦”开始, 突出凯库勒梦中还在思考还在工作。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 例如教具、挂图、幻灯、视频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 都是课堂导入不可忽视的素材。通过导入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 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尽快地理解其真谛。

三、化学课堂导入法的应用原则

1. 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

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 导入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师尽量要用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 导入新知识以及预设时要尽量做到激其情引其疑, 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3. 导入要起到揭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 将

学生引入真实、生动的求知情境, 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 克服畏难情绪。

总之, 课堂导入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虽占用几分钟甚至只有几句话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犹如乐曲的“引子”。好的“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是引领学生驶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课题运用不同的激励性素材, 精心设计“导入”语, 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引人入胜、造成悬念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堂教学, 不仅取决于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生动、学生的参与度等,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才能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因而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学生情绪、渗透教学主题、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带动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任务。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 对课堂效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功效,方法,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庄清辉.实验导入法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J].中学物理.2010 (10) :20-21

[2]刘淑云, 龙立平, 胡拥军.普通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导入法研究[J].化工时刊2009 (7) :73-75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篇9

一、演示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 所以序言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这门新的学科产生兴趣。上课的时候, 我以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站在讲台上, 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贴在黑板上, 然后向“白纸”上喷一种无色的液体, 奇迹出现了, 白纸上竟然出现了“化学”两个字, 这神奇的现象一下把同学给吸引住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看到同学们好奇心被激发出来, 我就开始序言课授课。学生带着几分好奇, 带着几丝疑惑进行学习, 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谜语导入法

讲授新课之前, 通过小小的谜语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思维都相当活跃。例如, 在学习《空气》时, 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没它活不久。讲《氧气》可用谜语:家就住在空气中, 排行第二像武松, 生命时刻离不开, 本领大来建奇功。在讲《水》时, 导入谜语:氢氧构成我生命, 人畜无我难生存, 江河湖泊到处是, 鱼虾与我难分离。学生猜谜, 教师小结, 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故事, 对激发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引入: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 洞中有屠狗妖, 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 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一天, 他举着火把, 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燃烧有点飘忽不定, 不一会儿狗就昏倒了, 当他蹲下看过究竟时, 他也感到呼吸困难, 他抱起狗跑出山洞, 哈哈大笑, 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这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容易理解并且记忆长久。再如, 讲《燃烧与灭火》时, 引入:有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一座古墓, 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1000多年前的一位王侯, 这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 终于推开坟墓门时, 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 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 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 惊骇之余转身逃走, 再也不敢回到墓中。几天之后, 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 赶到这里, 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 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 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 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 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 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 新鲜的空气涌入, 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故事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魔术导入法

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 给人带来疑问。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讲“酸碱盐性质”时, 老师表演《白纸变鲜花》魔术, 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 用稀氢氧化钠画上叶和枝, 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 滤纸“长出”红花、蓝叶。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 为什么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色, 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导学生去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 如清水变牛奶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 、魔棒点灯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 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 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 、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 等。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与社会生活、生产、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学生也很感兴趣, 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在讲“一氧化碳性质”时, 这样导入:2008年12月1日晚上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学生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该事故造成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新闻的报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使人中毒死亡, 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社会新闻比较多, 如有关食品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假酒案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如环境方面的太湖蓝藻事件、工厂排放废水造成农作物产量减收、酸雨灾害, 焚烧秸杆事故、液氯泄漏等。教师平时稍加关注, 将事件的内容与化学内容有机组合, 就成为课堂设置情景的素材。

六、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中化学离学生最近, 一堂课的开始可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 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 讲“中和反应”时, 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 涂些稀氨水或小苏打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提出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 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再在讲“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 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用发酵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 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 教师故布疑阵, 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很自然地切入正题。再如, 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 这节课是这样开始的:豆腐大家都吃过, 豆腐有用卤水做的, 也有用石膏做的。现在我手上有两块豆腐, 我不知道哪一块是用卤水做的, 哪一块是用石膏做的。那该怎么鉴别呢?我们知道卤水主要含MgCl2, 石膏是CaSO4,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验Cl-离子和SO2-4离子来鉴别它们。Cl-离子的检验我们已经学过,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SO2-4离子的检验。学生一听就对这节内容有了亲切感, 精神倍增, 兴趣昂然。

七、广告导入法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 妙趣横生, 可以让人经久难忘。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 课下让学生收集有关“维生素”“钙”“铁”“锌”“硒”“氟”等广告词。上课时学生用“甜甜的, 酸酸的, 有营养味道好”, “多C多漂亮”, “高钙片水果味”……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告词着手, 让人易接受, 达到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设计广告词,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导入的方法还很多, 如图片导入、古诗导入、歌词导入、游戏导入、纠错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化学史导入等, 可谓“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中, 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 要根据具体情况, 老师应紧紧的抓住趣味性、概括性、启发性, 灵活选用, 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摘要: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 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 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 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拨动学生的心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探究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 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 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二、多媒体导入先声夺人

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 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多媒体导课, 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 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化学故事进入课堂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学生普遍爱听故事, 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四、创设漫画引领教学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的特点, 恰当地把漫画强化学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身临其境。

五、抓住热点导入教学

热点导入法就是把要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联系起来, 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 通过学生的讨论, 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六、温故知新对比引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 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 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 又有了知识基础, 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总之, 新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学识、智慧、素质、口才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 不拘一格, 选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通过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 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 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既激发学生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导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教师与学生;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能否帮学生迅速调整好学习定势,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接下来我就将从导入新课的功能和导入新课技能的要求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新课的功能

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维系到教学内容上来。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产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动力,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保障。

3.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富有创意,新颖的导入方式,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开始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导入新课技能的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要求。导入应对的教学实际有三个方面:1.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设计。比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最好从故事,寓言,动手实验入手。3.导入所设计的内容既要与学生个人已有经验相联系,又要有一定的认知矛盾,使他们有一种急切想知道的心情。总之,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化学教材。启发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又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深入到问题之中,他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氧气的制法”导入设计: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的氧气在实验室是咋样制的的吗?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咋样制的的呢?大家可以结合曾今学过的知识猜测一下。

3.导入要有新颖性。设计新颖,富有趣味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激发学生兴趣。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的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来说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能形成一个人的认知差,便越能留下疑窦越吸引人。如“乙醇”的导入:酒是一种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东西,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闻之就脸红呢?我们将从本课开始慢慢揭开乙醇的神秘面纱。

4.导入要有简洁性。简洁性是导入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具有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在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导入的简洁性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例如,糖的导入:人们称制糖是甜蜜的事业,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甜蜜的化学课—“糖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合适恰当的授课艺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让我们一起来做学生喜欢的化学老师。

参考文献:

[1]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5.

[2]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篇12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引新”即指通过复习旧知识点, 来巧妙引出新的知识点, 让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和连贯性都极强, 所以“以旧引新”的导入法非常适用。

例如, 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比如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么样的?甲烷加氧气点燃之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H4+O2=CO2+2H2O) 这种现象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清、回顾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学习上面。学生也不会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感到突兀和有难度, 对其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会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以旧引新”的知识导入, 为新旧知识搭上了一座桥梁,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 一改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态度, 变得主动积极。

二、“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 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 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 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 在某村庄里有一种蓝色的水, 生饮的时候是苦味, 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 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 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 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 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 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 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 所以苦味消失, 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 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 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 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三、“实验教学”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基础学科,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特点, 往往最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所以运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在教学《硫和氨的氧化物》这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硫”的化学性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个与之相关实验, 如:“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首先, 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品红溶液、试管等。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将二氧化硫 (SO2) 气体输入到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之中, 这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 变至透明;再将酒精灯点燃, 对褪色的溶液进行加热时, 溶液又会恢复红色。最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品红液体为何褪色?又为何恢复?原来, 二氧化硫本身具有漂白性, 与品红溶液相遇时可以将其漂白,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之后, 无色物质被破坏, 二氧化硫气体被释放出, 溶液还原成红色。通过实验导入法, 教师先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探究上, 再巧妙转移到课本之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印象, 再从书本中学习理论, 用实验去验证理论, 用理论来解释实验。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地过程中学习知识, 探究科学规律与奥秘,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执着的追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元素构成, 相比传统的课本、黑板板书教学而言多了许多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知识导入,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看到生活中都无法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化学工业制造流程、高新科技产品等等。

例如, 在学习“硫酸”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硫酸”用途的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生动的画面、清晰的图像、动听的声音, 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硫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既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如农药、洗涤剂、石油、汽油、润滑油、染料、有色金属等, 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军用炸药、原子能技术等国防及科技事业。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们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硫酸的广大用途一般, 并且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还会让学生们兴趣倍增。这时, 再进行“硫酸”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就会显得轻松、亲切许多, 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摘要:导入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具体介绍了以旧引新、趣味故事、实验教学及多媒体展示四种导入方法, 希望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参考文献

[1]肖苏霞.浅谈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上一篇: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下一篇:基层环境保护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