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2024-10-08

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精选5篇)

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篇1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云南省金融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 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为己任, 精准对接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 加大金融支持, 创新服务方式, 为助推全省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完善政策措施, 强化政策引导。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云南加快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 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出台了《云南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扶贫贴息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方案》《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实施细则》《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 通过强化政策指导,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把信贷资源投放到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领域, 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修复等四大攻坚战, 为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提供了政策支撑。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加大信贷投入。2015年, 云南省93个贫困县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2.66亿元, 其中对国家级88个重点贫困县发放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45.42亿元,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 专项增加合意贷款15.75亿元, 专项下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意贷款40亿元, 安排支农再贷款限额40亿元, 以低成本资金引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切实降低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利率。

深化融资对接, 促进精准扶贫。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县倾斜。2015年, 全省93个贫困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 高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以国家政策性银行重点支持扶贫开发为契机, 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的信贷投入, 2015年累计向98个项目发放贷款218.55亿元。推动财政与金融扶贫开发良性互动, 2015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1.6亿元, 贴息资金5.548亿元, 较上年增加2.048亿元, 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产业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发挥协同合力。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牵头建立了云南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 制定印发了《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和《关于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组织召开了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 完善片区经济金融分析报告制度, 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平台, 形成全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格局。

加强金融创新, 开展特色服务。推动全省持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稳步试点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的同时, 鼓励各地区积极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如楚雄州在全省首推“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 探索出一条由党组织“牵线”、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农村信贷帮扶新路子。保山市推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扶持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大理州以“一县一策”、“一县一品”的思路, 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经济林果所有权抵押贷款、金果贷、阳光富民贷款、红色信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 实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临沧市创新建立“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全力支持佤山幸福工程、南美美丽家园项目建设。红河州以支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切入点、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助力点、以助推片区“美丽家园”建设为落脚点、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 精准发力促进脱贫攻坚。

下一步, 全省金融部门将按照精准支持与整体带动并重, 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协调, 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的原则, 以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 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 以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以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就业就学金融服务需求, 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以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需求, 支持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以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思路, 突出云南辖区实际,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强力推动金融服务到村到户, 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激活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金融部门应有的贡献。

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篇2

助推脱贫攻坚

**村第一书记

**

各位党员、各位同志: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1户1078人,耕地面积2703.4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9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42户180人,2017年脱贫29户126人,2018年脱贫12户46人,贫困发生率0.93%,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政策兜底2户10人。全村低保户22户59人,五保户22户22人,残疾人42户53人,党员57人。针对这样的村情,我始终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任务做为第一抓手,强化政治责任、提升党建质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有四点体会。

一、抓规定动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认真完成规定工作,积极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上好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通过红脸出汗达到了排毒效果;二对流动党员做到“四个一”管理(每季度打一个电话,寄一份政治生日贺卡,写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开展一次座谈会)模式;三对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

二、抓自选动作,认真落实上及本各级巡察反馈的问题整改。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整改中央、省、市、县巡视巡察问题

整改,分别完成17

条、5

条、8

条、8

条的整改任务。结合“3+3”冲刺清零行动,组织开展“我要脱贫,怎样脱贫”的大讨论,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了积极性,同时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小组交流,个别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收集党建工作建议,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助推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按照“党建+新民风建设”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慰问理发、人居环境整治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二是村党支部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在村庄的醒目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悬挂标语,努力营造民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净化乡村黄赌毒、封建腐朽低俗文化。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办法逐步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让贫困户明白靠吃救济是富不起来的。

四、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要求,对照六个一批,五要四不,一户一策、精准发力。一是改善贫困户环境,针对贫困户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症下药、到户到人,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修道路,清扫垃圾,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针对贫困户就业能力弱,难就业的问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开发环境保洁、河道整治等技术难度低的公益岗位,安排就业。三是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逐步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管理工作和“四帮一联”制度(即:帮摸清底数、帮政策落实、帮生产生活、帮环境整治,每周联系一次贫困户),按照“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结对精准帮扶,促进村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五、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按照“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主题教育的四个环,努力实现“理

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发扬“红船精神”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篇3

土地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强有力地配合、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在许多方面甚至要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驻马店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人才、技术缺乏,对外经济联系比较封闭,开拓进取的气氛不浓;同时由于工业不强,城市支援农村、政府和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不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驻马店农村脱贫要从全局、从大局出发,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强农重工,推进城镇化,农工商贸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

一、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引领“强农”。驻马店全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耕地后备资源奇缺。首先要稳住现有耕地面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争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立法,推行离职审计制度,确保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6.7万公顷;二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地,贯彻上控下排中改善方针,尽最大努力减少洪涝灾害。要抓住国家支持驻马店市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设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实现丰产丰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多业并举。无工不富,光靠粮食生产脱贫有难度,也不稳定,要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要规划好多种经营用地,同时要开发利用好未利用土地。现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空闲地不少,俗叫“空心村”,山区县有不少低丘缓坡,在规划上要有谋划,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整治,将新开发的土地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用来发展乡、村办企业,让多种经营出财富,帮助农民增收脱贫。

二、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助推“重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新理念、新发展谋篇布局,驻马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重点要着眼于发展工业,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财政收入蛋糕尽量做大做强,不断增加农村脱贫投入力度,才是打赢按期全部脱贫的关键之役。驻马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9.2亿元,增长10,5%,化工、制药、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玻璃、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工业块头不大,缺乏叫响的品牌工业产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加快发展、赶超发展任务艰巨。自2010年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后备资源消耗快,后劲不足,建设用地总量受限,剩余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有的县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缺乏战略性研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多规不协调,导致土地利用布局与实际用地要求不相适应。在当前“新常态”下,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所需,就是我们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的奋斗目标。要在政府主导下,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用创新的理念,前瞻性思维,精心谋划,把规划调整完善好。在对规划区域内地理区情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础上,划定绝对禁止和限制开发范围的红线,合理、合法地圈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控界限;务必把对未来确定不了的因素提早考虑进去,使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空间合理需求;对留有余地的可调节空间,要通过规划弹性计算公式获得精准数据,把握适度,杜绝随意任性而为,切实做到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节约集约用地。规划调整完善中一是要把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家底摸清,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闲置低效用地进行彻底核查,分类建卡。依规提效处置;已建和在建项目要合理占地,尽快发挥投资效益;不具备用地条件的要坚决收回,调整用地结构、规模,再依法重新投入土地市场;业态落后企业,可退出原有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就地进行转型升级,成为符合产业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大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能和效益;工业集聚区对发展地方工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产品规模小,有的效益不高,亩产税收过低的问题,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不铺大摊子,尽力提高土地容积率,有些项目能上楼的尽可上楼;对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如有的地方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规划跟着项目走,开发商想占哪就占哪,想占多少就占多少,但后续投入不足,形成空场子,对此政府要坚决收回(回购)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对地方发展影响大的高、精、尖重点项目,在用地上要给予倾斜,应保尽保,促其尽快建成投产。二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超过50%,河南全省平均达到45.7%,驻马店全市只达到37.5%,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规划好驻马店市、各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用地,加大城镇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城中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经适房建设等,完善水、电、路、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吸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也是一条脱贫之路。

三、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一地一策,一遇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遵照党中央号召,把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始终。就驻马店而言,贫困县、乡、村和贫困人口所处区域环境不一,贫困原因各异,要找准帮扶的路子,实施一县一策,甚至一乡一村一户一策;面对发展不同机遇,要实行一遇一策。驻马店市上蔡县处于平原地区,全县165.6万亩耕地,人口153万,人均耕地只1亩多,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匮乏。目前该县在受土地制约的条件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养牛、羊、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个项目”的“造血”工程,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参与到高效产业链条中来,既节约了土地,又有效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但从规划上来讲,上蔡县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确实有些捆住手脚。象这样一马平川的贫困县,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中,要实事求是,适当降低基本农田保护率,以高质补低保,以使城乡建设和农村多种经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确山、泌阳等山区贫困县,要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适当提高保护率,从规划上去引领开发“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改造“四低”(低产田、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面),走土地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城乡建设、多种经营和工商服务业发展尽量少占耕地,多占荒地、荒滩和向低丘缓坡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创造活力和勤劳致富的想象力,勇于干事并善作善成。驻马店市确山县依托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仅天目山百里画廊“农家乐”就达200多家,带动1000多名农民从事旅游活动,年收入9000万元。该县竹沟、瓦岗、石滚河三镇荒山荒坡面积大,牲畜食草资源丰富,他们因势利导,打造山羊标准化基地,目前仅竹沟镇就拥有各类山羊育肥场、区42个,保养场82座,年存栏肥羊10万多只,年贩运、保养、销售山羊150多万只,年产值30亿元,占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活羊供应市场份额的75%以上,年创造近2亿元的现金收入,并辐射带动泌阳、驿城区、遂平等周边县区18个乡镇的养殖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确山竹沟为中心的我国山羊“北繁、中育、南销”的产业格局。竹沟镇还办起了羊绒加工厂,进厂务工的农民达6000多人,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要通过典型引路,把这些迸发自身活力兴办产业致富的例子宣传好,启发大家学习思考:同样的环境条件,人家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敢闯。思路决定出路,心大一点,路就宽一点,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要善抓机遇,找准对策,推动扶贫脱贫工作。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这其中就包括驻马店市的八县一区。《规划》支持驻马店发展成为河南省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黄淮海平原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水稻、大豆、杂粮产业带,加快泌阳夏南牛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在驻马店建设国家非金属、调味品质检中心,支持确山等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列入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驻马店嵖岈山、确山薄山湖、泌阳铜山湖列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汝南南海寺列入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优化城市建设布局,培养壮大驻马店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支持泌阳县城按设市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中,培育成为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邢河、金顶湖等大中型水库,实施薄山、板桥、宿鸭湖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薄山、板桥、铜山等水库上游地区和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淮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支持驻马店建设数字化城市等等。“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国家会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的支援力度,这对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可谓东风频吹,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放,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分行业分门类找准对策,与发展挂钩,与扶贫攻坚战挂钩,力争干出有鲜明特色的老区人文生态景观,创出一条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韶光易逝,机遇难求,国土部门要积极主动跟进,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与老区建设规划对接,加强调查研究和上下沟通,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和严谨细致的科学分析方法,规划一张老区土地利用美好蓝图,顺利实施大见成效,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望。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实践探索情况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探索, 形成了曲靖片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些经验:

(一) 思想重视提振扶贫信心

中支成立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要求, 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主动落实牵头单位职责, 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 主要领导为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作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专题讲座, 宣传讲解脱贫攻坚金融政策、意见、方法、措施等, 切实抓实、抓细、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从思想观念上和思路上精准对接金融助推脱贫工作。

(二) 健全机制完善扶贫措施

建立“1+6”精准工作机制, 促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制定《曲靖市精准扶贫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6~2019年) 》总目标, 围绕目标细化6个“意见、方案、工作指引”, 即:《曲靖市2016年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提升惠农支付服务点功能助推农村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曲靖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16年~2019年) 》、《曲靖市 (会泽县) 扶贫攻坚金融服务统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三农”信贷政策指引制度的通知》、《曲靖市乡村融资对接服务工作指引》, 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力争贫困村普惠金融实现全覆盖。

(三) 精准对接提升扶贫效果

在与各县 (市)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农办、扶贫办、金融办、金融机构等召开座谈, 深入到各银行机构、部分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调研走访的基础上, 与扶贫部门紧密合作, 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 按照建立农户金融服务档案、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工作目标, 采取“金融+企业+农户”等思路, 坚持“龙头带动、大户牵引、互助推动”原则, 组织召开市县乡三个层级政银企融资对接, 精准对接贫困片区、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 为全市到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金融的有力支撑。

(四) 优化服务传递扶贫政策

围绕脱贫攻坚的重点片区和薄弱环节, 把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及时传递到贫困地区。一是落实扶贫再贷款政策, 利率较非贫困县支农再贷款利率低1个百分点, 并在规模上给予倾斜, 专项用于支持五个贫困县脱贫攻坚。二是有效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增强贫困片区法人银行机构助推脱贫攻坚实力, 引导降低贫困片区贫困户贷款成本, 切实发挥好灵活有效信贷政策的扶贫撬动作用。三是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贫困片区的信贷产品, 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小额担保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助学贷款、民贸民品贷款、“三权”抵押贷款、果农致富通等贷款发放。四是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拓展惠农支付服务点取款、汇款、转账等功能, 推动惠农支付服务点升级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切实将惠农网点打造成为金融服务贫困地区的前沿基站。五是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三联评”、“三联动”、“三联手”创建机制, 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 推动农户小额信贷款发放。六是普及金融知识, 推动贫困片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五) 跟踪问效强化扶贫责任

人民银行曲靖中支牵头组织召开市县乡三级融资对接服务推进会, 首次组织召开乡镇融资对接会, 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通过综合执法、专项检查、政策评估等检查措施, 跟踪问效各银行机构落实政策情况。约见部分金融机构高管谈话, 听取19家市级银行机构和4家村镇银行信贷投放以及信贷政策落实情况,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让利企业,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有针对性、有重点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

二、存在的差距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虽已取得一些进展, 但在实际推进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 金融资源分布不均

金融资源主要聚焦在城市地区, 银行金融机构重农、惠农、强农意识不强, 加之受体制、机制、资金规模等制约, 金融机构整体助推脱贫攻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除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基本能够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外, 其他银行机构参与不多, 削弱了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力量。

(二) 普惠金融发展推进不力

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度、广度不够,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不足, 金融的覆盖面、供给面与城市相比都较窄, 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层次也比较低, 贫困村、贫困户可获得金融服务需求少, 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受准入门槛、过度商业化、效益最大化等因素抑制较为明显。

(三) 传统惯性思维影响深

各类金融主体受传统商业化经营模式影响, 思想认识上有禁锢, 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够主动, 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普及不够及时, 对贫困户承受的信用风险范围未能准确掌握, 金融服务存在被动服务的多主动服务的少, 对贫困户信用风险的发生预判不足, 致使对贫困户信用风险承受范围内发放的贷款需求不够精准。

(四) 金融产品准入条件僵化

金融产品与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吻合度不高, 现行金融产品基本上是围绕“富裕”群体制定的, 对贫困户需求制定的金融产品少, 对农户非生产性经营资金需求缺少相应贷款品种, 难以满足农村多元融资需求。

(五) 金融考核评价无针对性

片面利润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 各商业银行上级考核更多强调安全性、盈利性等, 行业社会责任与远期发展目标结合不紧密, 对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没有相应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 缺少政策配套和容错工作机制,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主要靠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处于观望状态, 各类金融主体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对策及建议

如何实现贫困片区农户增收减贫, 发挥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作用, 让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变得更“精准”, 提出以下建议。

(一) 立足优势精准施策

各金融机构要把自身优势与扶贫措施结合起来, 围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信贷安全的扶贫策略, 增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认识, 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及内部考核评价体系, 优化整合内部资源配置, 从金融业长期发展中去实践, 从农村工作中去深刻理解农业规律, 把金融助推脱贫工作做在农民的心坎上, 和农民的所期所盼一致, 和客观规律一样, 从客观规律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做到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形成助推脱贫攻坚合力。政策性银行要发挥好政策扶持的引领作用。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要以农村市场为主战场, 精准定位支农市场主体地位。商业性银行要发挥综合性服务的优势, 构建整体联动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二) 瞄准瓶颈精准攻关

各金融机构要破除传统商业化经营思想禁锢, 从主观方面寻找瓶颈破解办法。一是攻克担保抵押物瓶颈, 从农业生产特点、农户信用承受范围等情况出发, 因地施策、因户授信, 按照“金融+产业+农户”的扶贫思路, 把普惠金融与普惠政策结合起来, 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二是攻克不良贷款瓶颈, 对不良贷款农户有效分类, 客观分析, 精准授信, 树立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三是攻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瓶颈, 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施策。

(三) 紧盯方向精准发力

一是紧盯金融改革的方向, 细化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措施,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普惠金融, 满足贫困地区不同层次贫困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二是紧盯信贷政策的导向, 吃透信贷政策行情, 在信用贷款、抵押品范围、产业链金融组织创新, 从有效供给的角度落实好扶贫金融需求。三是紧盯经济发展的趋向, 找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和重点, 依托产业扶贫优势, 开发适合贫困片区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 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片区脱贫增收。

(四) 抓住需求精准对接

只有开对“药方子”, 才能拔掉“穷根子”, 必须在精准对接上下功夫。一是主动对接产品和服务, 对贫困户提出的合理金融需求, 只要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好处, 对老百姓致富有好处, 就要主动对接, 满足贫困户和龙头农业企业融资和服务需求。二是主动对接项目, 依托市县乡村4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 主动调查分析, 一户一策去推动, 做到底数清、方向明、对接准。三是主动对接市县乡三级政银企融资服务, 精准搭桥, 为贫困地区搭建“融资+融智”的对接平台, 主动宣传金融政策、金融知识、金融产品, 推动政策落地, 更好地服务贫困地区金融需求。

(五) 整合资源精准投放

抓作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篇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改善。为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使干部继续保持持续向好的工作状态,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保证,加强作风建设需要常态化。

制度建设常态化。建立完善效能优先、实绩为重,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考评和激励机制。坚持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日常考核与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开展作风整治行动,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依纪依规严厉查处,真正形成奖励干事者、鞭策空谈者、诫勉混事者,促进和保证干部作风的转变。

监督检查常态化。镇纪委采取调查走访、进村入户、明察暗访等形式,重点监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镇纪委每个月对全镇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职在岗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不定期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工作。

谈话提醒常态化。在镇、村各级召开会议,对全镇干部职工、党员、村民进行警示教育,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的迟到、早退、脱岗、不遵守相关规定等情况,采取镇纪委约谈的方式,对督查对象进行提醒教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全体党员干部要知行止、存敬畏,让个别党员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错误及时得到提醒、纠正,防止演变为大问题、大错误。

宣传教育常态化。向广大群众公开镇纪律监督热线,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结合开展“两学一做”、精准扶贫、村级换届等工作,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向村“两委”干部发放“九严禁九一律”小卡片,做到镇、村干部人人知晓。组织镇、村干部签订履职承诺书,动员村民签订抵制违法乱纪承诺书、抵制滥办酒席承诺书,努力营造遵纪守法、文明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上一篇: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下一篇: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